0

家乡的风俗半命题作文精选八篇 话题作文怎么写(通用20篇)

浏览

5912

作文

632

篇1:关于热爱家乡话题

全文共 79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有许多好玩的地方,月河街、南湖、梅花州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梅花州,因为那儿不仅有美味的特产,还有迷人的风景。

那里的梅花糕可非常有名,因为它十分的甜、糯,梅花糕的顶上嵌着几根萝卜丝,就像梅花一样。我迫不接待地咬了一口,嗯,真香,这糯糯的感觉可真舒服,我又咬了一大口,一股红豆沙涌了出来,我没准备好,红豆沙就沾在了我的嘴上,妈妈看见了笑着说:“你真像一个搞笑的小丑演员。

”我还觉得这糕十分的甜,简直比糖还甜,这股清甜的味道一直在我的嘴里游荡,像吃了蜜一般。那儿的烧饼也不错,它自称比新塍的老王烧饼还好吃。我咬了一口,嗯不错,可是,比起老王烧饼还是差了一点。呵!这可是一个爱“吹牛”的烧饼,但喜欢吃的人也不少,常能看到店中排队的顾客。

吃完了小吃,可以在西街上走一走,好好欣赏这里的美景,可以让疲惫的心情放松一下。

这里的建筑物古色古香,白的墙、灰的瓦,衬着樟树苍翠欲滴的叶子,显出一派独特的古风场景,简直就是人在画中游。若是走进小道,你一眼就会看见一棵千年古杏,它的根十分的粗大,最少一个人才可以抱住。树杆就更粗了,至少四、五个人才可以围住,如果要用弓据据倒这一棵树,大概得需要四五个小时才能据倒。坐在银杏树下,十分阴凉,比在炎热的夏天中躲在空调房里舒服多了。

在那里坐坐,时而有风吹来,仿佛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所以,在夏天,树下乘凉是最好的选择了。我继续向前,不知不觉来到了一条小路,这条小路与其他的路不一样,因为小路旁种了一根根竹子,青的叶、绿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荫,像一条廊蓬,把所有的阳光统统挡在了外面,只有从叶的缝隙中落下的光斑;小草也一根根探出了脑袋,东张西望,就像一个个好奇宝宝,小花也摇着那七彩的头,似乎在欢迎我们的到来,一阵阵风吹来,它们像在为人们跳起了舞。

梅花州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让人留恋往返。

不知不觉天渐渐黑了,我只好恋恋不舍地回家了。我爱梅花州,我更爱我的故乡嘉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有关我的家乡的话题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我出生在一个平原地区的乡下,我家房子背面就有一条小河,这就是充满我的童年回忆的故乡小河。

小时候,天气比现在冷,冬天小河里面结冰了,我偶尔可以走在上面玩,偶尔在上面会摔倒,那疼痛感仿佛要死去了。

想起贺知章的诗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如今故乡这条小河已经没有了以前的镜湖水了,平时很少有水,里面充满了垃圾,每当下雨时里面会充满水,但水总是变色的污水,就算刚下雨时时浑浊的泥水,但不久后终究会被扔垃圾进去,会被污染成黑色的水。

虽然现在这条故乡的小河不好了,但它充满了我过去的回忆。童年,我特别喜欢捉鱼,每当下过一场大雨后,故乡的这条河充满了水,河水不停地流淌,也许是四通八达吧!过后里面肯定会有鱼儿生活在里面,我总是想着里面的鱼,一有机会就寻思着捉里面的鱼。尤其是当河水不多时或虽然水很多但只有一个池塘时,我就想着竭泽而渔啦!

童年的我是那么不懂事,不会想着干不干净、累不累,也不会想着保护大自然和适当捕鱼什么的,总是盼着可以把故乡的小河里面鱼捉光!

如今河水没有了,只留下回忆,我已经不在故乡,偶尔回去也看不到那条流水的小河了,留恋逝去的童年,留恋那条美丽的有鱼的小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热爱家乡话题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我生在滁城,长在滁城,吃滁城的水,吃滁城的米,我爱家乡,爱家乡的一景一物。

自从我当了小河长后,我就常想,如何才能肩负起小河长的责任呢?今天,我们就要去内城河开展巡河活动,看吧,机会来了。

旧颜变新貌。从西涧桥南侧凉亭出发,沿清流河向西南步行约200米,我们又遇到了一座桥,此桥名为广惠桥,也就是滁城人常说的西桥。外婆外公家居于此处,我常来玩耍,西桥原本古朴大方,有着一种历史的沧桑感,站在桥上,脚踏着硌得生疼的青石板,就好比站在一位老当益壮的老人身上,它总给人一种成熟、稳重、充满智慧感,它似乎总有话在对我说。现如今,巡河时再见到它,它褪去了沧桑感,重现当年壮年的风采,浑身都是崭新的“新装”,独具匠心的工匠们,在它身上雕刻上精美的花饰,更显得古老的西桥,现如今的广惠桥独放异彩。

脏臭变美丽。下了广惠桥,继续沿着清流河两岸前行,河水是碧绿碧绿的,绿的是如此的浓重,如同画家挥毫泼墨的油彩画,又似在河两岸随意点了几笔,转瞬间变成了活灵活现随风舞动的扬柳,还有那星星点点的青草野花。听父亲讲,他小时的清流河可不是如此,河道里充溢着各种有色垃圾,河水黑臭无比,一到夏天,离着河道近一点就恶臭扑鼻,经过此处的人,无不捂住口鼻,加快了步伐,逃离此处。再看看现在,清流河终于名副其实了,谢谢为此奔波劳累的河长叔叔阿姨们。

愁眉变欢笑。“河道里有鱼”,巡河中有小记者吃惊地喊了起来,我一细看,是呀,只见一大群草鱼,聚集在冒着气泡的河里欢快地舞动着,似乎在欢迎我们。据河长叔叔们介绍,为了能让鱼儿在阴天气压低的时候,有充足的氧气供应,他们在河底加装了氧气泵。我们还不时可以遇到闲里偷乐的钓鱼者,还有健步如飞的锻炼者,此情此景,我真不敢和父亲所讲的清河流比了。笑容洋溢在脸上,好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巡河结束了,我感到我的家乡滁州,现在处处是美景,处处是欢笑,我爱它,我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风俗初中作文600字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初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迎门,生意兴隆。这不,今天老爸老妈便带着我和妹妹来剃龙头了。

一路上我好奇地问:老妈,为什么要剃龙头啊?今天是龙抬头的日子,在这一天里去理发,亦有鸿运当头,精神饱满,时时吉祥之意。大地回春,万物更新之际,理发迎新年呢。那妹妹为什么又叫剃胎头呢?俗说,因胎发沾染有母体的血污及秽气,不剃的话宝宝的头发又黄又稀疏,为了让以后的头发更黑更亮更秀丽,必须要剃胎头,头发还可以做成毛笔,多有纪念意义!老妈一本正经地说。要怎么剃,待会儿你就知道了。我的心里哼了一声,故弄玄虚!

到了理发店,向老板交代了此行的目的后,便开始剃胎头了。只见老板弯下身,在熟睡的妹妹的脑袋上轻轻地抹了一层爸爸剃胡子那样的泡沫。我纳闷:要这玩意儿干什么呀?老板一只手拿起小刀片儿,一只手轻轻按住妹妹的小脑袋,在妹妹的头上小心翼翼地刮了起来。那小刀片儿犹如一辆推土机,在妹妹的头上来回推着,推过的地方连一丝头发也看不见,像一块白纸,滑滑的,可谓所剃之处,寸发不生。

突然间妹妹动了一下。我和老爸老妈都吓坏了,生怕妹妹被小刀片划中。只见阿姨轻轻站起身,走到跟前来抚摸着妹妹的头,低声细语地说着:小妹妹,不要哭,不要哭,马上就剃完了。话音刚落,妹妹果然又沉沉睡去。

不一会儿,妹妹的头发剃完了。老板洗走了小刀片上的头发,在妹妹的头上又一遍又一遍小心地清理。妹妹突然醒了过来,可出人意料的是她睁着个大眼睛,不哭也不闹,一副很享受的样子。妹妹的头皮渐渐变成红色,便开始露出黄色的橡皮屑不,是胎渍呀!

老板刮走了胎渍,我们就匆匆地赶回家。我本以为这就算剃完了。可一回家,老妈就把鸡蛋泡在了艾叶水里。泡好后,拿着鸡蛋在妹妹的头上滚来滚去。老妈好像知道我要问什么,微笑着对我说:哥哥,这艾叶可以排毒。哦,原来如此!

这就是我们家乡剃胎头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灯,猜灯谜,而我的家乡—歙县汪满田的花灯可是别有特色哟!

说这里的花灯很有特色,因为它们大都是由竹架子骨在内,糊纸于外,加以形象逼真的绘画与色彩点缀共同组成的各式各样的鱼儿。花灯为何都是纸鱼儿呢?传说由来以久,老人们说,古时火神总是来烧房子,人们损失了许多的财产,为了驱赶火神,人们就把花灯都做成鱼的形状,并带着如同真的大纸鱼绕着村子转。火神看见鱼,以为整个村子里有好多水,就不再敢来烧房子了。以后,人们就年年做鱼,戏鱼,以求平安。

每逢正月十五晚七点,花灯会便开始了。瞧!只见那天空中出现了许多烟花,有的金光闪闪,似一座金桥横空而架;有的五彩斑斓,升上天空呼啦开出各色的花朵…,各种烟花争奇斗艳,让人目不暇接。接着,真正的主角上场了!一个个头能装下两三个小孩的巨大纸鱼游来了,它的身体里有几十枝甚至上百枝红蜡烛,把路面照得亮堂堂的。在鱼队前,一个汉子拿着一个火把引路,十几个壮汉抬着一个“巨无霸”鱼缓缓地走来。“巨无霸”鱼摇头摆尾的,似乎在向人们问好,人们欢呼着挥手表示欢迎。紧随其后又是几条大鱼儿,后头跟着一条条可爱的小纸鱼欢快地游着,不时地互相亲昵着。小纸鱼的主人可是我们孩子,花灯会上也随之增加了几分童趣。

鱼队的中间杂着敲着铜锣,打着大鼓的大人,声音震耳欲聋,使花灯会更显热闹。几个淘气的小男孩跟着他们的爸爸和爷爷,举着燃完的烟花剩下的杆儿做成的小小火把,走在鱼队的最后面,来回跑着,乐着。鱼队走到另外的地方,又该烟花炮竹上场了,“叭”,这儿的炮竹响了,“轰”那边放烟花了,真不知道该看哪儿了呢!

元宵灯会“纸鱼儿”游,灯火通明喜洋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我们破例到乡下奶奶家过年。

“开饭了!”奶奶大声喊道,我从房间走了出来,这时,哥哥突然惊奇地说:“咦?外婆,您平时不是很节约吗?今天怎么……”我这才注意到,从房间到大厅,从楼上到楼下,凡是安着灯的地方,都金碧辉煌。

我非常诧异地问:“奶奶,您这是唱哪出啊?”

叔叔开口解释道:“这啊,是在辟邪哩,相传,古时候有个‘年兽’,常常来吃百姓,后来,人们知道它怕响、怕光,就放鞭炮,点灯笼。这个风俗啊,就一直延续到现在。”

“喔!”,我们恍然大悟。

吃饭时,我也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大人们专挑一种叫“芥菜”的东西吃,两大盘芥菜一会儿就零星无几,但却很少去碰那盘美味的红烧鱼,等到那盘鱼只剩一截鱼尾的时候,却被奶奶端进了厨房里。我正纳闷呢,叔叔便向我们解释道:“为什么我们都爱吃芥菜呢?因为,芥菜的‘芥’的谐音是‘戒’,如果把芥菜吃光了,那就代表你在一年中的毛病、缺点都戒光了。而那盘鱼嘛,则是表示了‘年年有鱼(余)’,意思是:一年之中辛辛苦苦锝来的劳动果实并没有一下子用完,而有一些保存了下来,年年都如此,就积少成多了。”

饭后,我想:这些风俗和习惯固然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无端的浪费,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放弃以往的风俗,过一个快快乐乐的新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变化命题作文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几年过去了,我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每天早上,当我迎着晨光上学,经过我熟悉的马路时,就会想起以前这条路不仅窄,路灯还特别小,特别暗,每次下雨之后。就是一个接一个的水沟,必须要把鞋脱掉才能走过去。但是,现在却不同了,马路不仅变得又宽又大了,中央和和两旁还种上了花草,每每当夜幕降临,一盏盏造型别致的灯会发出柔和的光芒。记得是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那里还是一个垃圾堆。中午,我住在奶奶家,来回都要经过那里,一到那儿,一股令人恶心的臭味便向我扑来,我急忙捂住鼻子,用最快的速度躲它而去。但是,现在那里不同了。恶臭的垃圾堆变成了小孩子爱去的公园,公园里种着美丽的花朵,发出阵阵清香,每当我走过那里的时候,恨不得多闻一会再去上学。美丽的地方不止这些,新建的市府广场,改造后的焕然一新的公园,休闲广场等,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啊,我的家乡越变越美,我我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变化命题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淄博,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包粽子变成了过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粽子做法并不单一,有豆沙的,黑米的,红枣的等,五花八门,在端午这一天,家家都会包各式各样的粽子。

小时的回忆,爷爷摸着黑就会起床,忙前忙后,先用水把粽叶洗净,晾干,再准备好糯米,洗净放在一边一会儿用,再拿出豆沙,红枣,黑米放在一边。等一切准备停当,我们就开始盼着爷爷的话了。

爷爷是一个比较守旧的人,定要等到十点十分--十全十美,而我们却不敢顶撞爷爷,只好在一旁等候。

十点十分爷爷一起身,我们就来桌前,爷爷可是一个包粽子老手了,他一拿,一盛,一放,一包,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爷爷一边包,一遍不一会儿,一筐粽子就包好了,而我呢,却把米搞得一身,好不容易包好了一个,一拿,米像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一样冲了出来,满地都是,而大人们呢,则在一旁哈哈大笑,爷爷却和蔼的看着我。

这包进去的,是我的快乐,包进去的是馅,是美好的心,更是大人们对我们的关心和耐心。

没过一会儿,一锅美味可口的粽子被蒸好了,刨开一层粽叶,吃到了那甜甜的腻腻的味道,吃到了爷爷那辈的老手艺,带着对岁月沧桑的处置坦然,,带着对传统的毕恭毕敬,带着对一家人的十全十美的祝愿。

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我爱我的家乡话题作文初2

全文共 944 字

+ 加入清单

早晨,太阳已微微地探出了头,露出它那张可爱的笑脸。家乡显得特别的宁静,让人感到闲适、舒服。 In the morning, the sun had revealed slightly, revealing its cute smile.The hometown looks particularly quiet, making people feel leisure and comfortable.

走过村头,高大的龙眼树上响起鸟儿欢快的叫声。突然,一只大鸟飞了出来,使劲地拍打着翅膀向高空飞去,我想,它可能是给它的宝宝们寻找食物去了。

来到一片草地上,我舒舒服服地躺在上面。闭着眼,我闻到了新鲜的花草味儿,让人感到很清新。一条小蚯蚓从土里钻出来,缓缓地向前蠕动着……有种想逗一逗它的想法,于是,我拔下了一棵草,阻挡了它的去路,本以为它会转头向后蠕动,但它却没有后退,仍然艰难地向前蠕动,这小东西的脾气还真倔强!看它一连撞了好几次,有点不忍心,便把草拿开,让它自由地爬去。

经过一片稻田,金灿灿的稻谷闪闪发亮,饱满的谷粒拉弯了禾苗的腰。旁边已有一些农民在收割稻谷了。农民伯伯看了看我,憨憨地笑着,向我打招呼,我也以笑回应了他们。

继续向前走去,来到一座山脚下,望着高高的山,我有种想征服它的欲望。我一步一步爬了上去,路上一直想着蚯蚓勇往直前的精神,使我有了动力,好不容易爬了上去。俯瞰下面的村庄,村庄顿时变得极为渺小,村庄的美景尽收在我的眼底,我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心情格外舒畅。

我爬下山,向北走去,眼前出现了一大片柑橘林,熟透的柑橘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不定。遇到了果园的主人,向我热情地打了声招呼,然后硬是把一大袋柑橘塞进我的手里,我不要好意思回绝,就只好把柑橘拿回家中啦。

很快地,我来到了村尾,旁边有人挖了一个小池塘,放了许多的鱼在池里养,这鱼塘的主人很友善,每次我们想要钓鱼时,他总是允许我们来这里钓,钓完之后,再放回去养。有时候,因为我们不懂得怎样把鱼从钓钩里拿出来,把鱼给弄死了,正当我们垂头丧气的时候,他反过来安慰我们,笑着说:“鱼塘里还有很多鱼呢,死了一两条又没啥影响,趁着新鲜,你们拿回去吃吧。”于是,我们便展颜欢笑了。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家乡的宁静与闲适,更爱家乡淳朴热情的人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描写家乡风俗拜年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拜年,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它是春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在我的家乡福建,拜年可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在家中晚辈依次向长辈拜年。旧时要行跪拜礼,后逐渐改为作揖鞠躬,虽有鞠躬行礼者,但大多只说些“拜年”、“长寿”之类的话。长辈在接受小辈的拜年之后,要赏给红包或红桔等。

第二种是亲朋好友之间的拜年。拜年时,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万事如意,合家平安,新年发财,主人也以作揖回贺。小孩也会得到一份“压岁钱”,至少也有两个红桔。亲友互相贺年,入门要高声说“新正如意”,对方要回答“大家,大家”,以表示彼此皆如意。贺年要带二枚红桔,一些糖果之类,对方把礼品收下,红桔奉还,以表双方都吉利。不过必须先到亲属中的长辈和老师家中拜年,否则有失礼仪。但去的第一家不可是姓王、吴、桑的人家。

现在拜年之俗仍然盛行,而且增加了和电话拜年的新内容。新年钟声一响,人们便拿起电话向亲朋好友贺年,既及时,又便捷。电话拜年的习俗也流行起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一年级家乡的风俗伊议论文

全文共 1270 字

+ 加入清单

老家每年正月十五都要举行炮会,以庆去年丰收,祈望来年兴旺。

在7岁那年,我兴志来潮,跑去跟爸妈说去看炮会,结果迎来的却是一个坚决有力的“不”字。理由很简单,我还小,一个人去自然不行,而父母日里工作也是幸苦,要父母陪着去自然不合情理。我也就只能呆在家里,自取自乐。

那天中午,午饭我吃得很少,也很快,早早地放下了碗筷,跑上自己的房间,闷在里面。回想每年十五过后,班里同学围在一起,谈论炮会的事情,想想自己也只能在一旁听他人说。每当同学们问到我,我也只能扭过头去,嘴里道着说了几年的同一句话“我爸妈不让我去……”

少顷,门外有人喊起了我的绰号“老山羊”,我一听,哦!是“冬菇头”——他来干什么呢?我迈出门口,径直朝门口走去。“什么事?”我一脸疑惑地问。“今晚一起去看炮会吧!你都没去过呢!”我往屋里瞟了一眼。他似乎明白了,他走进屋里,很有礼貌地向我父母问了个好,然后说:“叔叔阿姨,我今晚想和你儿子一起去看炮会,行吗?他好多年没有去过,错过了好多精彩啊!如果你担心安全问题,我可以写包票,晚上我们整个班一起去,出不了问题的!我今晚一定一根毛都不少地送他回来。”爸妈见“冬菇头”写了包票也就放心了。就将信将疑地同意了。我当即高兴地跳了起来。

我和“冬菇头”约定晚上7点半在家里等他,他会带着全班来,集中后再一起去。到了晚上7点20,我的心情更加激动了,时不时跑到门口看看“冬菇头”来了没有。终于,7点28分,他到了。我跑了出去,与同学们会合后,我向父母道别后,大家向着寨子进发。伴随着一路上的月光、花草,我们一路上熙熙攘攘,边走边笑来到了寨子的祠堂,炮会就是在这里开始的。

一般来说,炮会是在晚上8点开始的,现在已经7点50分了,很快就要开始了。尽管还有10分钟才开始,然而祠堂门前早已挤满了人,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炮会的开始。

8点到了,村长组织大家离中间的台子远些,避免开炮时火花会伤到人。第一项节目是“开炮迎新",意思是说点燃烟花来迎接新的一年,祝愿在新的一年里,看到这烟花的人万事如意,财源滚滚。村长点燃了烟花的引信,大家一起盯着引信燃尽,然后“嗖”的一声,烟花开始燃放,“轰、轰、轰——”近百响后,第一项结束。第二项叫做“二炮对接,连响定天”

。内容是说将鞭炮和烟花的引信连起来,点燃鞭炮,如果能连着响,那来年就是一个吉年,人人走好运。第二项开始,对接完成后,村长点燃了鞭炮,“啪啪啪---”千响的鞭炮响尽了,焦点就集中倒了引信上,一阵烟雾散去后,我看到了一点火光——引信点燃了!紧跟着64响的烟花也叫嚣了起来。

最令人激动的还是第三项“得炮者兴”。因为等村长放完冲天炮以后,炮壳会落下,这时只要谁捡到了炮壳,谁就会福星高照,万事如意。村长开始放炮了,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福运”的到来。“嗖”一炮冲天,“轰”炮鸣夜空","咚“炮壳落地。正好在我的脚边,我马上捡了起来,只是不知道关于它的祝福是不是真的。接着是唱戏,粤戏。这个我们都不感兴趣,便要回去。

临走前,“冬菇头”又数了一下人数,齐了才回去。

我回眼望去,原来寨子是这么美丽——,我怎么以前就没有来看看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深埋在家乡的梦话题作文

全文共 1964 字

+ 加入清单

林语堂: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

——题记

第一次离开家乡这么久,必然是会不习惯的。有时候一些随时光逝去的画面会不自然地在你的脑海里迸发,而又紧接着几股酸酸的感觉涌上心头。有人说这是思乡,但对于我来讲,一切都是比较使然。

每个人都会这样:呆在这里,说这里哪哪不好。一旦出去了,和别人有了比较,便会千方百计的夸赞抬高那个原来的地方。对于学校是这样,对于家乡更是这样。我不了解个中缘由,但却可以隐隐发觉,心里面有一棵梦想的种子,很害羞,不愿与人交际——希望回到家乡——希望家乡可以更好。

以前的我曾信誓旦旦,一定留在北京或者去上海,在一个大城市,在一个压力可以把人压得粉碎、一个作为外地人没有接济因而又可以完全放手去搏的地方,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但是,也就在雅安地震那一天,我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可以不信守诺言。

在汶川地震发生时,我们在初中的教室里认真地进行英语月考。本来感觉题目有些难,脑子里全是英文单词,突如其来的震动起初也没让我们意识到地震来了,只是越来越强烈的震感把我们都从考试里拉了出来。我们发了疯一样冲出教室,我们以为是教学楼要垮掉了……我以为生命会终结。

只是在那一次,我真的感觉死亡离我好近。虽然我的家乡——重庆涪陵离震中还很远,但那生与死的摇晃足以让我好好的审视周遭。那几天停课了,我们活在痛苦与恐惧里。我发现我与脚下土地有些距离。于是我常去滨江路上,看着两江交汇,吹着江风,感受着从未有过的宁静。人生短暂,我必须好好珍惜眼前的人事。我多爱家乡,我多希望家乡变得更美好,这是我的梦。

雅安地震那一天,我在中关村等车时看到新闻一下子哭了。旁人不会理解。2012年时我们全班上街募捐,全班上课哭成了一团。而现在的北京,依旧如平常,却给了我很大的冲击。不可否认,秩序井然就是最大的援助,但我却需要一个发泄的地方。

这是一种比较。别的比较呢?比较规模人数,商店酒家?我们只是一个小城市,驾着直辖的风在努力地飞。自行车?我们爬坡上坎毫不费力,倒是自行车既危险又费劲。南北差异?那就太大了,没有公共澡堂,却也没有暖气。国际交流活动?少有的外国人都是外教,早就囊括了小城所有的对外交流活动。对于学生,我们"见世面"的机会少之又少。因为我们是一个小城。

但是,我迫切的想回家。因为那里有我的梦。

我迫切的想回家!回到家乡,回到那个我愤慨批评过千百次的家乡,那个我有抬高称赞过千万次的地方,那个我的梦想深深扎根的地方!

但是回到家,我会如旧:慵懒的起床吃饭看电视逛街,又生气的指责这儿不好那儿不便。真的,作为一个小城,涪陵是全国城市的缩影——交通拥堵,道路脏乱,绿化程度低。我总会抱怨,就像彼得·海斯勒在描写涪陵的《江城》一书中常常抱怨一样,但他已经把涪陵当作他的第二故乡。而我自然不同,只是这爱之深责之切的情怀,是天下人所共通的。或许在心里也有那么一个不太明显的中国梦——让涪陵更加美好。

就像我一样,有一颗深深埋下的种子。

那颗种子在我们的心里,让我们不大宁静,让我们总是日复一日的惦记着那个梦,知道梦的实现。或许这惦记的过程对于梦想而言最为实际,也最美好。

可问题是,我的梦,真的很模糊晦涩。要怎么描述呢?梦,本是白色的,需要人们恣意泼洒想象的颜料,绘出最美的梦。红色,城市需要更多的激情,一座没有活力、仅仅为了工业而工业的城市是断不能发展的;绿色,城市需要更多的绿化,虽然涪陵的本土工业一直为我所骄傲,但是也应走绿色道路;黄色,时尚靓丽或许是一些庞然大物状的城市所稀缺的,但小城的优势就在于小,小的更易于规划更易于拧成一股绳提升档次;蓝色,长江与乌江在我的家乡交汇,河水的颜色是分明的黄与绿,但是我们必须想着发达的长三角、朝着蔚蓝的大海进发,永不止步……

我的梦,有时却简单明了,就是如前文所讲,希望家乡越来越美好!这是个宏大、抽象且看似没有意义的梦想。谁不说咱家乡好?谁不希望咱们家乡变得更加美好?谁不会把这种梦想挂在嘴边?肯定有人会像这样批评我:梦想需要实际一些,梦想需要远大一些,梦想需要为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着想……但我的梦确确实实是这样。

在512之后是这样,在雅安地震后是这样,或许在我出生后第一次见到我的家乡的时候就是这样了。这就是我的梦。

但是,我们或许不应该把家乡看得这么狭隘。我可以说涪陵是我家乡,也可以说重庆是我家乡,更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我的家乡是中国。当每个人都怀着"家乡更加美好"的梦想,并为之努力、见到实效后,整个国家都会因千千万万的家乡的美好而变得更加美好。中国梦,本身就是中国人的梦,本身就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汇聚每个人的汗水,浇灌每一个微小的梦想,积树成林。中国国家梦,不会再遥远。

[深埋在家乡的梦话题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自己特有的风俗,而我的家乡的风俗习惯也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处处显示着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的民风民俗。而我今天要说的是春节。

一说到春节,大家就会想到一个相关的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每到除夕就会吞食牲畜,伤害百姓,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入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外村来了一位乞讨老人。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李,有的牵牛赶羊,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谁还有心关照这位老人,只有村东的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老人许诺说:婆婆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可她依然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他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大响声“年”浑身战栗,狼狈而逃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件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这样的习俗在我的家乡依然流传至今。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取更岁交子之意。而且,鱼也是年夜饭必备的一道菜,象征着年年有余。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世世代代,流传至今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习俗,我去过很多地方过春节,只有妈妈老家的春节是我见过最特别的。

我妈妈的老家是河北,房子是个四合院,分东、西、南、北四个屋,她那里在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九的晚上就要在北屋摆贡品,这里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贡品,一张正方形的桌上中间先摆上一个猪头,猪嘴里叼着一个猪尾巴,外婆说:“这代表有头有尾,猪头左边摆上一只鸡,代表吉祥如意,右边摆上一条鱼,代表年年有鱼。”接着还要炸藕盒,“藕盒”就是把莲藕切片,两片中间连着不切断,把调好的肉馅放进去,然后在外面裹上面粉放到油锅里炸,炸成金黄色捞出来,放到鱼的右边,然后再开始炸牛肉丸,炸好以后放在鸡的左边。这样桌上的贡品还没有摆完呢,还要在猪头、鸡、鱼、丸子、藕盒后面都摆上一个前一天就做好的桃子形状的馒头,渐变的粉红色做的特别好看!然后再在馒头后面摆上五盘各式各样的糖果。所有东西的后面贴着一张天帝老爷的画像,画像两边各挂着金黄色的锡纸元宝,然后在猪头的前面放上香炉,香炉上插上一根龙形状的香,外婆说:“这叫盘龙香,一根刚好烧一天,每天烧一支!在每次吃饭之前还要还要磕头烧纸,一直烧到年初二,这样所有的贡品就算摆完了,而且每家每户都是这样摆的。”

到了年三十,一眼望去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派祥和喜庆,人们忙着贴对联,粘福字,到了中午要包饺子,这也是北方特有的习俗,外婆说:“过春节吃饺子,取自《更岁交子》,也是继承祖先的习俗,饺子包好以后要在祭祀祖先之后才可以吃。所以饺子是一种具有仪式感的食物。再有饺子的形状向元宝,寓意“招财进宝”符合中国人过年图吉利的想法,而且饺子皮薄馅足,味道非常鲜美,百吃不厌,在这里七八岁的小孩就都会包饺子了,所以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下来了,到现在饺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人们团圆的象征,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听完外婆这样一说,我更觉得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具有重大意义,深深感收到我们祖先的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乡的风俗小学生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的家乡风俗很多,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句话不假,我们家乡的许多习俗就和别的地方不一样,现在,我就来介绍家乡的葬礼吧!

葬礼就是家里的亲人去世了都要做的事,我们家乡的葬礼是非常复杂的,不像大城市只要人一去世就送到了火葬场去了。我们这里有人死了,要先给去世的人穿上寿衣,把遗体放在棺材里,放在灵堂的中央,前面摆上逝者的画像,供人们吊唁。家中有老人去世了,远方的儿女不管远近,就算在天涯海角,也要在这时候赶回来见亲人的最后一面。

亲人去世后,家里就要锣鼓班子来,锣鼓敲起来,悲哀的唢呐吹起来,周围的乡亲邻里,远处的亲戚只要得到消息,都会赶来吊念,帮助安排丧事活动。逝者的晚辈都头戴身披长长的孝布,在棺材前的一个火盆里跪着烧纸钱,他们心情悲伤哭泣着,叫着那位去世的亲人的名字。到了傍晚七点多,鼓锣声就不会停了,会一直响到天亮,还有人悲伤地唱着歌谣,这被我们这的人称为闹夜,就是有两个唱夜歌的人,一人提着锣,一个人挎着鼓,围着逝者的灵柩慢慢地转圈,踏着缓慢的节奏,用悲伤的声调现场自编的夜歌,内容大多是历史故事,更多述说逝者生前的功德,让现场的听众都心情都很沉痛。深夜一二点时,就会开棺见亲人最后一面,这是最悲伤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要去逝者告别,有的亲人甚至会爬在棺材上大哭,因为这是永别。

到了第二天,我们这里就会把棺材抬上山入土为安,时间有早有晚,上山和下葬的时间,必须按照道士事先算好的吉时才行,不像县城天还没亮就把人送上了山,这应该就是“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俗”吧!

送葬时,有一列长长的队伍,前面有亲戚晚辈举着花圈,后面就是抬棺材的和锣鼓班子。一声唢呐打破了寂静,锣鼓响起来,震耳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后面还有撒纸钱的跟着。棺材抬上了山,那里有早已挖好的井,在道士的指挥下就把逝者安葬在这里了。

埋坟的第一天傍晚时,逝者的亲人要到坟上去“烧包”,就是拿着一条用稻草编成的一个大辫子一样的东西,去给亡者烧掉,前三天每天晚烧一个,传说是为亡者死后怕冷就晚上一晚上烧一个,给亡者作伴,到了第三天就要建坟了,坟建好之后,这丧事才算完毕。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葬礼,你说是不是很有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三十,一大清早,大人都起床开始忙活了。

洗漱后,顾不上吃早饭,外婆外公舅舅便开始准备下午的祭拜用品,其中猪头、鸡、“金元宝”是最马虎不得,也是最费时间的。

看,外公外婆一起将腊月腌制好的硕大猪头,放入铁锅中煮。妈妈说,这猪头是外公专门从安徽买来的,是过年祭祖最重要的,柴灶里要花半天时间才能煮熟。

在等的时候,晚辈们也陆续起床吃早饭。年纪稍大的糖糖姐姐和我,开始分工帮忙贴窗花、春联等事情,一边争论着“这样贴好看”“不这样好看”“这样”“这样”……一片欢笑。

年纪小的三个妹妹不能帮忙,便可以看——杀鸡!这鸡非常不寻常,是用来祭祖的,必须是大公鸡才行!“杀鸡开——始——了——”只见外公左手提着菜刀,右手擒着大公鸡,气势汹汹地走到鸡的面前刀口对着鸡的脖子一抹,只见一缕鸡血滴到一个盘子里,几十秒后,将鸡扔到开水桶里。

大家吃个午饭,便可以去祭拜了,但是婴儿和儿童只能待在家中。听舅舅说,祭拜时,要先把祖先的坟前、周围打扫干净,把猪头、鸡摆好,焟烛点燃,再点香,每人需持三支香,将东南西北每个方向都拜一遍,然后将香给插上。最后将“金元宝”烧了,就大功告成,可以回家喽。

这,就是我的家乡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描写我的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香酥的排骨,鲜红的辣椒,一口下去,舌尖上蔓延着麻麻的、酥酥的感觉,嘴唇却像着了火,勾得我忍不住再吃一口——

这,就是麻辣香锅。

这道地道的川菜,虽然好吃,但做起来格外麻烦、耗时,平时父亲工作太忙,只有春节才能为我们做,所以麻辣香锅成为我们家春节的压轴大菜。

盼了快一年了,今天,爸爸终于拿出准备好的食材:面片、排骨、笋、素鸡、香菇、豆腐、鱼虾等等,过了一会儿,那调料的香味就扑鼻而来了。太棒了,今天终于可以吃到麻辣香锅了!香味越来越浓,突然“嘶啦”的一声,把我从作业界中拽了出来,我的心里痒痒的,排骨是不是已经香酥可口了呢?素鸡是不是已经上色了呢?面片是不是已经入味了呢……

我再也坐不住,索性放下作业,循着香味跑到厨房。爸爸正把豆腐切成小块,使它香嫩可口。他灵巧的双手把所有的食材倒在锅里,用铲子翻炒着,锅中的一切都是红通通的。锅又“嘶啦”一声,像是所有食材在一起欢快地跳舞。我忍不住咽了一口口水,问爸爸:“爸爸,什么时候才好啊?”爸爸笑着跟我说:“你这个小馋猫,马上就好啦!”说完,爸爸从锅里挑了块排骨塞进了我的嘴里,那味道,麻麻辣辣的。排骨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我几口嚼完,咽了咽口水,意犹未尽,焦急地盯着爸爸继续翻炒。

锅下的火苗终于慢慢变小,直到没有。家里每个人都情不自禁、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精确地瞄准了自己最想吃的食物。真不愧叫“麻辣”“香”锅,真是又辣又香!只见锅里的筷子你来我往地忙碌着,妈妈天天叫喊着减肥,今天也无暇顾及了;我更是吃着嘴里的排骨,瞅着锅里的藕片,只恨自己一张嘴不够用;爸爸一边吃,一边不时看着我和妈妈,脸上情不自禁地绽开微笑,颇为得意。

爸爸问我,知道为什么过年要做麻辣香锅吗?我不假思索地说:“因为好吃又难得吃嘛!”妈妈摇摇头,微笑着告诉我——麻辣香锅预示着我们今年过得红红火火,幸福美满,就像麻辣香锅里食材与食材之间一样的和睦。

哦,原来如此!

锅中的一切终于空空如也,我们咂吧着火辣辣的嘴唇,轻轻抚摸着圆滚滚的肚子,看着彼此,忍不住会心一笑。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家乡的风俗腊八节600字

全文共 1576 字

+ 加入清单

我还记得小时候,大人们都害怕过年,进了腊月便开始愁这个年怎么能过得不那么窘迫。那时候不比现在,称半斤肉都要掐着指头精打细算,更别提什么腊八节的十八种食材了。奇怪的是我们家却很神奇,每年的腊八都过得颇有滋味。

在那个与我来说艰难的年代,一碗甜糯可口的腊八粥可谓人间珍馐。初八的前一天我都会很认真地做一天作业,直到夜深的时候妈妈满意地跟我说声:“早点睡了,明天给你煮腊八粥吃。”我才用假装满不情愿的神色恋恋不舍地收拾好书包爬上床去,偷偷地一个人躲在被窝里乐。一个腊月有三个“八”,初八、十八、二十八,最有盼头的便是这头一个腊八了——等了一年的美味终于在这一个深夜过后就要品尝到,那将是多大的满足! There are three "eight" in the lunar month, the eighth, eighteenth, and twenty -eighth, the most hopeful is this Laba -wait a oneThe taste of the year is finally tasted after this night, how much it will be!

哪有那么容易睡着!蜷在被窝里偷偷朝外瞄——家里的三间瓦屋除了中间的厅堂和东房爷爷住,我和爸妈一家三口便是挤在西房了,大大小小的事都在这个小房间里完成:妈妈在四音桌上教我写字、看爸爸就着房门后用一块木头给我做枪、床前面红漆木踏板旁圈一个藤扁喂养十几只黄嫩嫩的小鸡仔……妈妈为第二天的腊八准备食材也就是在这个红漆木踏板边上了——

白天筛拣去了细砂粒的白糯米,用搪瓷面盆盛着;边上是一只开裂的水瓢,里面有外婆送来的几把红皮的花生,这种红皮花生是外婆亲手种出来的,味道很纯粹;红皮花生米里隐约能看到一粒一粒的扁豆,那是秋后妈妈特地盛了在麦地旁的水杉树下,专为腊月里可以做上三顿腊八粥的,扁豆粒粒饱满,那是她精挑细选的品种,个大、色润;中间还夹杂着几颗黄豆和绿豆;再往边上看时,那才是整个腊八粥最诱惑我的。

没有圆润黄白的莲子,没有香甜黏脆的桂圆,没有酥弹嚼劲的薏米仁,也没有营养美味的核桃,一只小巧的灰蓝色塑料淘箩里各式各样的豇豆就足以让我垂涎:个头的通体黑色的我们叫它“黑豆”,虽然个头大,但也是这里最不好吃的一种,嚼在嘴里沙沙的没味;周身通红的自然就叫“红豆”,有韧性,就着一口糯米粥在嘴里煞是可口,不过有时候也会碰到已经坏了的“红豆”,常常是被虫蛀了,味道就要差许多;还有米白色的“白豆”,墨紫的“紫豆”,青绿的“青豆”……端上一碗腊八粥,在碗里翻来覆去找的却是“虎皮豆”。那是豇豆的一种,身体上有暗红色的斑纹,个头是细细长长又圆润饱满的,不及“黑豆”那样魁梧,却也不失曼妙的身姿。倘在碗里发现这样的“虎皮豆”,于我是极大的幸福!那个年纪就一直固执地认为这是豇豆里最美味的了,现在想起,倒也不知道是真的吃,还是它独特的相貌使然,到今天妈妈在做腊八粥时还是会不自禁地拿筷子翻找,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糯米要湿了以后慢慢地晾干,黄豆和绿豆得泡个大半天,花生米也需在水里浸小半个晚上,而豇豆则要从前一天晚上泡到第二天,所以妈妈依旧还是要忙活到大半夜。我便是在偷偷瞄开的被窝缝隙里,看妈妈里里外外忙碌的身影渐渐地甜睡进梦乡,我知道,那腊八的粥,一定会在这初七渐年的静谧夜晚下,酿得醉人……

而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一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寺僧每日把化缘得来的剩饭曝干,积一年到腊月初八煮粥,供信众享用,称为“福寿粥”。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粟等做粥,谓之‘腊八粥’。”从此,民间也称它为“五味粥”。

古时有些地方,偏僻穷困,民间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加,才加入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或百合等,故又称为“七宝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春节家乡风俗的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春节刚刚过去,过年期间我看到许多户人家的门上都贴了倒过来的福字,我家也不例外。这是为什么呢?我问妈妈,可妈妈也说不清楚,后来,我在书上看到,关于倒贴福字还有由来呢。

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一个福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的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侄了。皇帝听取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