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樟树资料(优秀20篇)

世界防治哮喘日的设立是为了使人们意识到哮喘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并促使公众和有关当局参与实施有效的管理方法。下面是关于世界防治哮喘日的宣传资料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618

作文

901

2024植树节手抄报资料:中国植树节的由来

全文共 135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植树节由来一:

每个节日都有它的来历,中国植树节有什么样的来临额?说起中国植树节,赖以不止一个呢,三个植树节的由来大开你的眼界。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

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1928北伐完成后,4月7日由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 “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民国1929年2月9日农矿部又以部令公布《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16条。而国民政府行政院农矿部长易培基遵照孙中山先生遗训,积极提倡造林,于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国民政府,自3月9~15日一周间为“造林运动宣传周”,于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北方地区以3月初旬,寒气未消,还不适于栽树之故,特规定植树式仍于3月12日举行外,造林宣传运动周延之清明节行之。并由该部公布《各省各特别市各县造林运动宣传周办大纲》7条,以便全国照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

中国植树节的由来二:

每到3月12日植树节,大家总会挥汗如雨地大植、特植树木,可是你知道植树节的由来吗?

我国的植树节,因时代的演变,先后作了三次改定。

辛亥革命后,民国4年(1915年)由农商部总长周自齐呈准大总统,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为了纪念这位伟人, 1930年国民党政府把植树节改为每年的3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中国植树节的由来三:

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

解放前,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于北平,1929年移灵柩于南京紫金山,1930年国民党政府曾定3月12日为植树节。

1956年,毛泽东发出了“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中国开始了“12年绿化运动”,目标是“在12年内,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

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这是建国以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绿化祖国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议。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少先队建队日资料:少先队礼仪规范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鲜红的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象征着我们是祖国的一员。以下是小编带来的2016少先队建队日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参加升国旗仪式,衣着整洁,脱帽肃立,行队礼或注目礼;唱国歌要严肃、准确、声音洪亮。

二、仪表端庄,着装得体,提倡统一着装穿校服,坐正立直,行走稳健,谈吐举止文明。不说粗话、脏话,不打人、不骂人。

三、提倡讲普通话,使用好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

四、使用好体态语言: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礼让、回答问题起立。

五、尊敬老师,见到老师,面带微笑,轻声招待,主动问好;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行注目礼,问老师好;课堂上,发言先举手,回答问题要站直;课余,进老师办公室或居室,喊报告或轻敲门,经允许后再进入;离校与老师、同学道别。

六、尊敬长辈。家中吃饭请长辈先就座;离家或归家与家长打招呼。与长辈交谈,一般要礼貌地站立着,语言要温和;看电视不要与长辈争频道,递送或接受物品起立并用双手。

七、团结同学、友爱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护。

八、礼貌待客。对待客人或外宾,主动问候,微笑致意,起立欢迎,招手送别。

九、对待老、幼、妇、残和军人,行走让路,乘车让座,购物让先,尊重和帮助残疾人。

十一、参加集会时肃静,大会发言先向师长和听众致礼,发言结束道谢。观看演出,比赛,适时适度鼓掌致意。

十二、在公共场所,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喧哗打闹;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财物,不在文明古迹、建筑物上涂抹刻画。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成语资料

全文共 22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老虎。形容蓄谋已久。

成语举例:如此者处心积虑,已非一日。(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六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状语;含贬义,指费尽心思做坏事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处,不能读作“chù”。

成语辨形:积,不能写作“极”。

成语辨析:处心积虑和“挖空心思”都有绞尽脑汁、“费尽心思”的意思。但处心积虑强调“蓄谋已久”;而“挖空心思”则强调“花尽心思”。

成语谜面:虎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成语资料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样:模样、姿态。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态。

成语举例:巴金《探索集 说真话》:“可是我看见他装模作样毫不红脸,我心里真不好受。”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模,不能读作“mú”。

成语辨形:模,不能写作“摸”。

成语辨析:(一)装模作样和“装腔作势”;都有“故意做出姿态”的意思;但装模作样偏重在虚假和不真实;含有“装样子;借以欺人”的意思;“装腔作势”偏重在以某种身份、地位、架势来吓唬人或引人注意;可用于说话、文章、表演等方面。(二)见“矫揉造作”。

成语谜面:翻砂;锻造工;巫术下神;翻砂之前

歇后语:王瞎子看告示;无病呻吟;瞎子看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成语资料

全文共 20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成语举例:我弟子虚度一生,山门也不曾出去,诚所谓坐井观天,樗配之辈。(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析:①坐井观天与“管窥蠡测”有别:坐井观天侧重于形容见识狭小;多用在口语里;“管窥蠡测”侧重于形容理解肤浅;多用在书面语里。②见“井底之蛙”。

成语谜面:青蛙测气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成语资料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用于意想、预料之外。

成语举例:校长今天参加了我们的团日活动,真是出乎意外。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也可用于出乎……意外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乎,不能读作“hù”。

成语辨形:外,不能写作“处”。

成语辨析:出乎意外与“出其不意”有别:出乎意外指使人感到意料所不及的好事或坏事发生;“出其不意”多指使对方感到不乐意的措手不及的事情发生。

歇后语:一个骰子掷七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12.4国家宪法日宣传资料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12月4日是中国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要求,全国人大便拟以立法形式设立“国家宪法日”

四中全会公报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的生命力和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不是为了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给人看的,但是多年来,宪法的实施和保障是不完备的。”在不少人的头脑中有一种观念,认为刑法、民法是比较严厉的法律,违反这些法律要受到制裁。但宪法好像是很“宽容”的,违反宪法可以不追究法律责任。这种“违法可怕,违宪不可怕”的观念相当普遍。其实,违宪,是最严重的违法。“这首先是由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决定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凌驾于所有法律之上,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内容上来讲,宪法是人民权利宪章,最大程度集中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追求和信念,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意义:

《决定》指出,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民族传统文化资料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传统文化是人类前进的动力。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秦皇陵兵马俑……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见证。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承传,就不会有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

有时,我们的生命因为社会的进步而拉长。但更多时候,我们的生命因为有文化的熏陶而更有价值。传统文化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泱泱华夏的伟大,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之魂。我们终日奔波劳碌,疲惫不堪,不免心灵的空虚。这时,你读一读唐诗,诵一诵宋词,你看一看王羲之的书法,阅一阅唐伯虎的画卷,你的精神会为之一爽,你的心灵会为一颤。汲取传统文化的乳汁,使我们的思想升华。

我们在经济上讲求“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那么,我们在文化上也同样应该享有这样的权利,履行这样的义务。

传统文化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它的伟大价值还在于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才能够充分体现它的伟大,它的朝气蓬勃。传统文化并不会因“传统”而过时。

“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中德文化节”,“中美文化节”,中国传统文化香飘四海,溢满五洲,这都是我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表现。没有一位“老外”看了不发感慨,没有一位外来游客不被中国传统文化而感动,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灵魂所在。

历史的进步并没有让遗留下的文化孤独的停驻在历史长河之中,而是携着它,一步一步地跨越时代,跨越未来,站在现代社会的最前端,用传统文化的内涵引领我们走向更富有厚重文化气息的明天,为建设和谐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以更加积极开放的胸襟拥抱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端午节的经典资料大全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自古有“辟邪说”“祭龙说”“纪念屈原说”“纪念勾践操演水师说”“纪念伍子胥或曹娥说”等多种说法。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民俗学家黄涛认同民俗学界的看法,即辟邪说。因为在其他传说产生之前端午节就已经存在了。

据考证,作为节日,端午节形成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就有农历五月五日人们防避兵役鬼魅、防病防疫的记载。黄涛认为,拨开古人笼罩端午节习俗之上的辟邪尚巫的迷雾,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古代端午节习俗的核心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五月初五,夏天在望,讲究以水克火,其习俗多跟水有关。龙舟竞渡在水乡盛行,连所祭的神灵也都跟水有关:楚地所祭屈原是投汨罗江而死,吴地所祭钱塘江潮神伍子胥是死后被投入江中,绍兴一带所祭东汉孝女曹娥也因父亲淹死而投水寻父……端午节的另一部分习俗是防毒避疫,人们相信喝雄黄酒,或用雄黄酒拌水撒庭院等做法可预防疾病流传,因春夏相交之际疫病容易流传。黄涛表示,这些都与人们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有关。

自古以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兰汤洗浴”“挂系艾蒿、菖蒲”“饮药酒”“吃粽子”“赛龙舟”等九大类。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吃粽子”和“赛龙舟”,由于影响很大的“纪念屈原”的民间传说,为端午节增添了强大的文化内涵。

黄涛说,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端午节,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于其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内涵:

“首先是关爱生命,讲求卫生,端午习俗大多有防疾除疫、卫生保健之效,故有人将端午节称为‘卫生节’。其次是强民爱国,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有益身体强健和民众团结;加上纪念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节日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第三,和其他中国民俗节日一样,端午节具有增进亲情友情、密切人际关系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成语资料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成语举例:你越是发愤图强,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你得下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否则就一事无成。(老舍《鼓书艺人》十七)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现代

成语正音:发,不能读作“fà”。

成语辨形:愤,不能写作“奋”。

成语辨析:发愤图强和“卧薪尝胆”;都有“决心努力奋斗谋求富强”的意思;它来自典故;形象而又典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成语资料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惶:恐惧。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成语举例:(1)第三世界国家日益强大,超级大国都感到惶恐不安了。(2)社会秩序不安定,老百姓居家过日子也会惶恐不安。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补充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惶,不能读作“huānɡ”。

成语辨形:惶,不能写作“慌”。

成语辨析:惶恐不安和“惊慌失措”;都有“惊慌、害怕的意思。但惶恐不安除此以外;还有“心神不宁”的意思;“惊慌失措”则有“不知道怎样好”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战争与和平作文资料

全文共 1056 字

+ 加入清单

当炸弹飞翔在天空,当硝烟迷茫在空气中,当战争打响时就以意味着,我门的家庭又该不完整了,战争与和平作文资料。诺贝尔研究炸弹难道是用来打仗的吗?他为研究炸弹付出了那么多就只是换来人们不和睦的一天?不是的,诺贝尔研究炸弹是为了造福人类而恰恰在这一点上人们误解了。诺贝尔在成功的背后付出了多少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不禁让我想起冰心奶奶的一首诗:成功的花,人们只羡慕她绽开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在电视上,在报纸上,在电脑上我门时常看到许多血-案的发生新世纪进入不久就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上亿人,耗费大量钱财和平固好但是如果没有战争那么地球会承受到这么多人吗?不少人说我的看法天真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战争有战争的好处和平有和平的好处两者是相互存在的少了其一也不能维持人类的人数急速发长。虽然和平可以让人的一家团团圆圆的。但是,中国13亿人,仅仅次与的中国人数的希腊还有更多的国家你门想想如果没有战争那么地球的资源会被很快的采集光,地球承载的重量也就远远的超了现在,战争作文《战争与和平作文资料》。和平和战争如同自然界中的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相互生存,依赖。没有了和平也不好没有了战争人数急剧生长也不好的。

当炸弹飞翔在天空,当硝烟迷茫在空气中,当战争打响时就以意味着,我门的家庭又该不完整了。诺贝尔研究炸弹难道是用来打仗的吗?他为研究炸弹付出了那么多就只是换来人们不和睦的一天?不是的,诺贝尔研究炸弹是为了造福人类而恰恰在这一点上人们误解了。诺贝尔在成功的背后付出了多少只有他自己知道。

这不禁让我想起冰心奶奶的一首诗:

成功的花,

人们只羡慕她绽开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在电视上,在报纸上,在电脑上我门时常看到许多血-案的发生新世纪进入不久就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上亿人,耗费大量钱财和平固好但是如果没有战争那么地球会承受到这么多人吗?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will benefit future generations;

不少人说我的看法天真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战争有战争的好处和平有和平的好处两者是相互存在的少了其一也不能维持人类的人数急速发长。

虽然和平可以让人的一家团团圆圆的。但是,中国13亿人,仅仅次与的中国人数的希腊还有更多的国家你门想想如果没有战争那么地球的资源会被很快的采集光,地球承载的重量也就远远的超了现在。

和平和战争如同自然界中的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相互生存,依赖。没有了和平也不好没有了战争人数急剧生长也不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樟树优秀作文550字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樟树天生挺拔高大而矗立入云,他树杆粗大,呈椭圆形。他虽然没有别的树那样青绿,那样芳香,那样可爱,但他那顽强的生命力,只有有一点土就能生长的品格却令人敬佩不已。

樟树舒展着他那棕黄色的枝条,而每根枝条上面又生长着不计其数的深绿的叶子。仔细一看,叶子又分为两种颜色:正面是深绿深绿的,反面却是浅绿色的。叶子的形状极为古怪,有的是两头长长的,尖尖的,如飞镖利器一般;有的是一头尖,另一头圆滑、光润,引人入胜;还有的则是两头都是粗粗的,圆圆的,颇有一番奇异的感觉。我不时地尝试用手去摸摸那些温柔可爱的叶子,他一面光华无比,苍翠欲滴;一面毛茸茸、蓬松松的,手感极好。这不是在玩,而是在“促进”我和他的关系。

就因为樟树挺拔而高大,笔直而茂盛,远远望去,他就宛若一个忠心耿耿的卫士,毫无怨言,日夜不分的守护着我们的校园。但是,他又酷似一支巨笔,直插在校园中天地之间。雨中的他更具活力,每当淅淅沥沥的雨水来临之际,樟树便会变得无拘无束,容光焕发,如童稚的孩子一般,在滋润万物的雨水中欢呼雀跃,翩跹飞舞。雨后,空气经过过滤而使人感到心旷神怡,他却变得波光粼粼、晶莹剔透,给人一种强盛的感觉……

樟树那刚烈的性格,顽强的生命力以及高昂的气势,都明显地显示出了他在植物界中至高无上的王者风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校园里的樟树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樟树开始落叶了。在经历一个冬天后,那些曾经浓碧的的叶子开始衰老,退去生命的芳华,留下了红褐色衰老的身躯。每逢此时,地面上总是覆盖了一层红褐色的地毯,干枯而娇小的身躯是那样脆弱,那样不堪一击,离开树干,对它们而言,是残忍的,也是幸运的。

从下至上,它们已逐渐被一大片一大片的新绿替代。新陈代谢,老者总是要先一步离开舞台,还有些也只能勉强依附在枝条上,风一到,顿时撒落下无数叶片。它们向生养自己的母亲微笑着微笑着,落上土地。

校园里的樟树有很多,但我喜欢的还是学校门前站在土坡上的那棵。它是那么高大,黑黝黝的枝干分叉出无数根枝条,庞大的树冠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蓬勃。不知怎地,最上边最末端的枝杈上总没有树叶,它们光秃秃的,仰望着天空,丝毫不关心自己的身上有没有那些碧绿的叶子。

再茂密的树叶,也不能将所有的枝干遮掩。总有一些粗壮的枝干从万千片叶子中显露出来。既不显得稀疏,也不显得太过累赘,真是巧妙!

于是,我很有感叹。

对于老去的树叶而言,生命的凋零却意味着另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即使它们离去,也化作树下的泥土滋润新生命的成长。

没有一片树叶是孤单的,它们每时每刻都以自己的纤绿烘托出一片浓荫;没有一根枝桠是寂寞的,它们枝叶交通相互辉映构建了一树的伟岸;没有一株树是永恒不变的,它们一直在长大,一直力争向上,直冲云霄。

我们赞美烟花,赞美宏伟的建筑,赞美辛勤劳作的人们,那么,也让我们为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赞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成语资料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成语举例:而在那海一样的人民当中,到处都有出类拔萃的劳动英雄,这些英雄本身就是人民当中开出的鲜艳花朵。(杨朔《迎春词》)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用于人或事物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拔,不能读作“bō”。

成语辨形:拔,不能写作“拨”。

成语辨析:(一)出类拔萃和“超群绝伦”;都有“超出同类”的意思;但出类拔萃可以用在人的劳动成果、学识、才能方面;“超群绝伦”多用于技能和武艺方面;(二)出类拔萃和“鹤立鸡群”;都可表示“人的才能;超出一般人”。但“鹤立鸡群”还可比喻一个人的仪表很突出。

成语谜面:谷子地里长棵高粱

歇后语:鸡群里的鸭;谷子地里长棵高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成语资料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敝:破的,坏的;珍:爱惜。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成语举例:但写出以后,却不很爱惜羽毛,有所谓“敝帚自珍”的意思。(鲁迅《华盖集 并非闲话〈三〉》)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自己的东西不值钱舍不得扔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帚,不能读作“shù”。

成语辨析:敝帚自珍和“敝帚千金”;同出一源;都表示珍惜自己的东西;但敝帚自珍由“敝帚千金”发展而来;语义较重;而且不用于劝诫和批评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成语资料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豁达:胸襟开阔;大度:试题大。形容人宽宏开通,能容人。

成语举例: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人豪爽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度,不能读作“duó”;豁,不能读作“huó”。

成语辨形:豁,不能写作“获”。

成语辨析:豁达大度和“宽宏大量”或“宽大为怀”;都含有“胸怀宽大”的意思。但豁达大度指人本身的胸襟度量;“宽大为怀”指处理案情人的态度;“宽宏大量”同时含有上述两个意思;使用范围较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成语资料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

成语举例:要是万一李嫂子有三长两短,真是可惜!(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长,不能读作“zhǎnɡ”。

成语辨形:两,不能写作“二”。

成语辨析:三长两短与“飞来横祸”区别在于:三长两短多指死亡;一般含有假设性;多用于口语;委婉说法;“飞来横祸”强调“飞”;指灾祸的突然性;不含假设;多用于书面语;不委婉。

成语谜面:五指

歇后语:五个指头两边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成语资料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成语举例:及至北平攻陷,这些地痞流氓自然没有粉墨登场的资格与本领,而日本也并未准备下多少官吏来马上发号施令。(老舍《四世同堂》七)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表讥讽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墨,不能读作“mì”或“mè”。

成语辨形:墨,不能写作“末”。

成语谜面:演员出场;化妆品展览

歇后语:演员照镜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成语资料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比喻做事果断,能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很快解决复杂的问题。

成语举例:在这紧急关头,我们只有快刀斩乱麻,采取果断措施,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抓住要害解决问题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斩,不能读作“zhàn”。

成语辨形:乱,不能写作“烂”。

成语辨析:快刀斩乱麻和“一刀两断”;字面意思相近;但区别很大。快刀斩乱麻比喻做事果断干脆;一下子就解决了很复杂的问题。“一刀两断”;比喻能够坚决彻底地与对方断绝关系;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用。

成语故事

北朝人高欢任东魏丞相时,他想测试几个儿子的智力,给每个儿子发上一堆乱麻,让他们尽快理清,大儿子一根根慢慢抽,越抽越乱,小儿子将乱麻分成两半然后再分开。只有高洋拿出快刀,几刀砍下去再理出一缕缕短麻来受到高欢的夸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熊猫的资料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非常稀少,差不多只有在中国才能见到它。它是一种皮毛黑白相间的动物,胖乎乎的,人见人爱。

大熊猫长着大大的头,又肥又大的身子,让人感觉很可爱。自己的四肢短短的、胖胖的,虽然看起来很笨拙,可行动起来却有自己的一套。它需要安静,不能被任何噪音干扰。

熊猫因为常年生活在自然世界里,所以很喜欢听自然之声。泉水滴滴答答,熊猫如果在这一股清泉旁边休息,听听泉水的声音,一定会觉得十分快乐。

大熊猫的食物是竹子,在竹林中忽隐忽现,竹子被大熊猫撞得摇摇晃晃,挡住了人们的视线,让人跟踪不了它。当它找到了食物后,就坐下来,慢慢享受这顿美餐。竹子是十分常见的。原来,熊猫很挑食,只喜欢在茂密的竹林中寻找特殊的竹子,只喜欢一个人全神贯注地分享,不希望让人发现它。

大熊猫喜欢在寒冷的地方生活,至于它为什么不怕冷,一定是因为身体中的脂肪很多,再加上毛很多,皮肉也很厚。

熊猫的安静生活,从来没有被打扰过,自由自在地生活,使它觉得舒适。饿了,就爬到竹林里,踏着一些倒下来的树枝,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食物;渴了,就爬到泉眼旁,享受这天然之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