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年两会教育热点之九:民办教育分类管理(经典20篇)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收效明显,党员意识、规矩意识、看齐意识、标杆意识、担当意识都有了新的强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乡镇学习两学一做教育心得,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1772

作文

97

2024两会热点论据素材:网购不是法外之地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3月5日(星期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

“部长通道”是人民大会堂北门一段铺着地毯的通道,每当两会召开,许多来自全国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将通过这条通道进入大会堂,其中也包括国家各部委的负责人。这里是部长们发布每年重要信息的特殊平台。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张茅接受记者采访。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回应网购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他表示,要形成消费者、商家和政府共治的局面。

工商总局局长张茅谈到,去年网购增长2个百分点,双十一节点增长速度非常快。谈如何让保障网购安全和质量。网购不是法外之地,要加强企业商家的自律。

张茅谈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问题。

张茅谈网购问题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明确网络平台责任,加强企业网店自律,保护消费者权益,规范市场秩序,健全法治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两会热点:退休人员医保缴费

全文共 2229 字

+ 加入清单

在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法律对医保的一些规定也需要更改了。

有资料显示,到本世纪中叶,我国预计将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超过60岁。人口老龄化可以说是目前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一段时期以来备受关注的延迟退休、二孩全面放开等政策都和这个问题直接相关。除了这些,退休人员是否要缴纳医保也是一个热门话题。今年元旦刚过,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就在《求是》杂志上刊文表示,将要研究实行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紧接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做出了回应,称该政策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人社部也将适时提出政策建议。

大家也许知道,现行的《中国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第二十七条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可为什么现在要开始研究退休人员缴医保呢?前来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对这个问题又有什么样的观点和态度呢?

法律已有规定,为何财政部和人社部又提出退休职工缴纳医保的建议呢?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说,现在的医保是老规矩遇到新问题,国家在60年前定制的退休年龄、18年前开始建立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遇到了人口老龄化的新问题。

尹蔚民指出,现在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0年前制定的,当时的人口预期寿命还非常低。无论是从开发人力资源,还是保持养老、医疗基金的持续健康运行,都需要对法定退休年龄进行改变。

对于医保方面的压力,人社部副部长游钧解释,虽然目前医保制度运行平稳,但日益加重的老龄化,给医保基金的长期支付带来巨大压力。退休人员医疗费用支出是在职人员的4倍左右,如果把未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全部压力压在在职职工身上,既不公平,制度也难以可持续运行。

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职工医保参保人数为2.82亿,其中退休人员7255万人,在职人员2.1亿人。换句话说,每3个在职人员正负担着1个退休人员的医保费用;而且,退休人数仍在迅速增加。全国政协委员、邯郸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刘卫昌认为,随着老龄化加剧,医疗费用在未来仍会继续增长,医保基金开源迫在眉睫。只让年轻人全部负担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是不可持续的。退休人员可以交一部分费用,但前提是得划定收入水平,对于低收入水平者还是应该进行减免的。

但对于是否应该通过让退休人员缴纳费用的方式,来缓解医保基金压力,专家们仍存在不同见解。全国政协常委、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认为,让退休人员缴纳医保,有失公平,也是不合理的。医保的钱不要从老百姓手里扣,应该通过改革创造价值,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红利,不能从老百姓手里再掏一部分。

根据2010年至2014年人社部公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从10年到14年,历年的医保统筹基金结余和个人账户结余都是在连年增加的。

黄洁夫建议,医保改革,要把医疗市场沉睡的潜力挖掘出来。美国用GDP的17%来做医疗支出,这是很高的比例,但美国医疗市场为GDP增长的钱是24%。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政府比例应该增加,另外,通过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创造钱,这是个宏观问题。

在制药产业,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闫希军也不赞成退休人员继续缴纳医保。他认为,医疗保险所面临支付压力,原因在于医保基金的支出结构不合理,过度集中在了医院治疗上。医疗保障问题是结构问题,全部集中在医院,医保支付没有合理划分。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德明认为,医保基金如果有缺口,应该在修改《社会保险法》的基础上,进行多次听证。如果在规范使用医保基金的基础上,仍然有很大缺口难以弥补,可以适当收取老年人医保基金。老年人收入比较低,不可能再有单位给他交医保,建议多次听证,同时修改《社会保险法》。

为落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以下简称大病保险)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国办发〔2015〕57号)、《长沙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施方案》(长政办发[2015]54号)、《关于切实做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通知》(长人社发[2016]15号)等政策规定,从2016年开始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市分公司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市分公司联合承办长沙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具体事项通告如下(未尽信息详见各医保窗口宣传单):

一、保障对象

长沙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保障对象为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

二、保障范围

大病保险在参保人员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的情况下,对城乡居民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后需个人负担的超过大病保险起付标准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报销。

合规医疗费用是指参保人员在协议医疗机构或符合医保部门规定的非协议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费用,在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医疗待遇的基础上所发生的政策范围内的自负医疗费用。

三、政策范围内费用

政策范围内费用包括《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湖南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1年版)》、《湖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品目录》、《国家基本药物湖南省增补品种目录》(2011年版)的药品费用以及经有关部门批准同意已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院制剂的药品费用;《湖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范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支付标准》的费用。

四、起付标准

2015年度、2016年度大病保险起付标准为2万元。低保困难群众(以出院时间之身份为准)为1万元。

五、补偿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军训服“开裆”,教育管理“掉档”

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教官们一声“坐下”,新生的军训裤子就随之开裂,很多十八、九岁的大姑娘众目睽睽之下裆部开裂,令女大学生们羞恼,家长们气愤,宜昌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也由此“丑名”在外。

据悉,共有4500余名高职、成教新生参加了此次军训。每个学生缴纳了100元“军训及服装费”,总额达45万余元,但是,知情人士透露,这套军训服实际采购价格为50多元一套,以此计算,4500余名学生除去“服装费”外,还有20万元左右的“军训费”去向成谜。此外,校方介绍,公开招标后,校方按照“低价中标”原则确定了军训服装供应商。但记者调查发现,一家名为“通信服务”的企业,却中标成了“军训服装”的供应商。换言之,此次军训活动,从服装招标到衣服质量,从不明收费到款项去向,通信公司怎么会中标服装?“超范围经营”背后有何猫腻?一切都疑窦重重,如雾里看花。

围绕这次军训服“开裆”新闻,引发了网友们的另类“怀旧”,吐槽声不断。有随时自带针线盒的,有用订书机订着将就的,笔者也想起当初的价高质差的军训服,军训完毕后只好一扔了之。可见地不分南北,人不分“今昔”,长期以来校方定制的军训服做工粗糙透气性差,就是疵、乱、差的代名词,也是教育滥收费的缩影。

学杂费、辅导费、校服、餐费、自习费……教育乱收费在中央三令五申下在民怨沸腾中依然我行我素,肆无忌惮。当某些学校沉迷于大楼高墙,大兴土木工程时,当利益冲动在教育部门脑海里挥之不去时,当经济因素凌驾于学校和学子之间教学相长的纯洁关系之上,漠视学生权益、巧立名目乱收费,穿着开裆裤军训的黑色幽默也就不足为奇。

军训服“开裆”,教育管理“掉档”。尽管相关规定严格要求,对顶风违纪、置高压线于不顾的违规招生、违规收费案件必须严肃查处,……主管部门一经发现,要责令其主要负责人先停职检查,再进行组织处理”。“各地教育、监察和纠风部门要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顶风违纪的乱收费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仅要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责任,还要追究主管领导的责任”。尽管当地工商部门已经介入调查,但是,倘若没有人对此负责并受到处理,倘若严禁教育乱收费精神只是纸上的“老虎”,再硬性的规定也都被软弱的执行环节给逐步瓦解,今天宜昌高校军训服“开裆”,他日说不定就是某地军训服“撕裂”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两会十大热点之五:收入分配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收入分配:稳定增收,缩小差距

新闻背景:根据“十三五”规划,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优化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是推动消费升级,体现社会公平的基础。税收改革、养老金待遇调整、社保资金,这些事关老百姓“钱袋子”的民生政策,在今年两会上将受关注。

专家点评: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表示,确保居民稳定增收的同时,着力缩小城乡之间、群体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还需要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薪酬分配、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综合施策。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全国两会热点曝光

全文共 3272 字

+ 加入清单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早已绘就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自那以后,每一项改革部署、每一个政策举措,都牵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

如果说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那么2015年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征程中我们已经迈出了多少步?开局起步的情况究竟如何?同时,关键之年又会有哪些关键之举?将会开出怎样的改革清单,涉哪些险滩、啃哪些硬骨头?2015全国两会上,党的意志将会再次上升为国家意志,全面深化改革蓝图的部分内容,将会再次转变为具体的政府决策。对于改革,我们始终充满期待。

1.新常态下,GDP增速会下调吗?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早在三个月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降息”又“降准”,引发社会各界关于中国经济的冷思考、热讨论。

其实,自去年5月以来,“新常态”就成为人们评论中国经济时引用最多的一个词语,其不仅意味着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整,还蕴含着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要求。那么,“新常态”在2015年会有哪些具体的经济政策体现?特别是“降息”又“降准”后,还会降GDP增速吗?“两会”之中必定有看点。

2.聚焦“三农”,农村“沉睡的资本”如何活起来?

2015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连续第十二年聚焦“三农”。文件提出,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文件部署的这些改革,意在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被长期压抑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和农村产权,让农村“沉睡的资本”得以“活”起来。

同时,“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三农”。文件专章部署依法治农,指出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

一边是改革,一边是法治,相信这些新部署、新思路,必会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议的话题。

3.区域协同,会创造哪些发展机遇?

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确定2015年区域经济发展路线图,要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按图索骥,记者梳理发现,各地两会也确实不离上述三大关键词,积极部署对接国家战略。比如,今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核心省份新疆,在部署今年工作重点时,就把“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放在首位强调。

显然,“区域协同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其究竟会给国家、各地带来哪些发展机遇?相信在全国两会上,这个问题一定会是热门话题。

4.制度反腐,“打虎”“拍蝇”还会有哪些动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党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这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力反腐有关,特别是对贪腐高官的查处令人瞩目,仅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就查处省部级以上贪腐高官80余名,这种反腐力度前所未有、令人震撼。

“全面从严治党”的号角已经吹响。2015年,如何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还会有哪些“大老虎”被揪出,如何真正用制度管住权力,切实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进而将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人们无比期待。

5.公正司法,冤假错案不再有了吗?

设立巡回法庭、清理执法考核指标、推行司法公开……近日,有关法治的新闻再次屡屡见诸报端。其实,法治是近年来社会各界热议的高频词。

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专章部署“建设法治中国”之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做出了全面、系统、科学的部署。说到底,这些都是为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呼格吉勒图、于英生等冤假错案不再发生。下一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会有哪些新举措、新亮点?对此,“两高”报告自然是必读文件。

6.立法法修改,“红头文件”能不再“任性”吗?

立法法,一部涉及立法体制、规范立法工作的基本法。根据部署安排,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在此之前,立法修正案草案已经经历“两审”,多处修改值得再思考。

地方立法权真的会扩大吗?草案拟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将较大的市(包括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修改为“可以对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同时,“红头文件”会得到遏制吗?根据草案规定,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究竟如何定论,让我们拭目以待。

7.户籍改革,民生福祉有啥新期待?

日前,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发文,将北京通州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这些地区将推进积分落户政策。户籍制度改革被称为硬骨头,特别对于特大城市而言,更是难上加难。如今,积分落户总算是为外来常住人口融入北京等地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对生活有了新的期待。

当然,民生福祉绝不仅仅是一纸户口。上学、看病、买房……这些事关百姓的民生问题年年都是热点,也说明百姓期望政府下更大功夫。正如很多网友所呼吁的,期待全国两会涌现出更多的“中国好声音”,促进社会资源分配更公平,百姓生活更如意。

8.巩固思想文化阵地,如何荡涤“精神雾霾”?

群众不但需要充裕的物质食粮,也需要丰富的精神食粮。对人们的思想阵地,先进的思想不去占领,腐朽的思想便去占领。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恐怖的网络暴力、害人的网络谣言、低俗的网络色情以及其他种种网络丑态,正在影响百姓视听、玷污群众思想。

显而易见,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对于个人成长、家庭生活、国家安全极为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如今,如何让“真善美”发扬光大,让“假丑恶”退避三舍,荡涤各种“精神雾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是值得你我共同研究的问题。

9.保护生态环境,如何破解“十面霾伏”?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也是一项全民族、全社会的共同事业。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雾霾”“污水”,我们必须形成共识:只有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交出一张足够分量的“生态答卷”,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才是做活“发展文章”的最根本保障,才是国家和人民最大福利。

有共识,更要有行动。每年全国两会上,生态保护、美丽中国、雾霾治理等总是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之一。今年应该还会如此,群众依然翘首以盼着一个问题的答案:如何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各方责任,破解“十面霾伏”等一系列问题。

10.怎样坚定不移推进“一国两制”?

2014年,香港、澳门、台湾都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情况。如何汇聚香港各界依法推进政制发展的“正能量”,并使香港进一步在国家战略的“大棋局”中找准定位;如何用好中央支持澳门的政策,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如何确保两岸关系这艘大船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沿着和平发展的正确航道稳定前行,都将是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

11.新形势下怎样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党治国治军新的实践中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进入2015年,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如何将军队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等,都备受外界关注。此外,中国军力和国防预算也是海内外媒体聚焦两会的热点。

12.大外交格局如何打造“命运共同体”?

2014年是中国“主场外交”的丰收年,进入2015年,世界将迎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而推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等,都令外界格外瞩目中国。习近平主席还将应邀赴美进行国事访问。中美、中俄等新型大国关系,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以及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都关乎世界和平发展与稳定,令中外舆论和观察家拭目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全国两会热点前瞻:GDP增速、反腐新动作

全文共 3260 字

+ 加入清单

改革关键年,将有哪些关键之举?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早已绘就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自那以后,每一项改革部署、每一个政策举措,都牵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

如果说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那么2015年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征程中我们已经迈出了多少步?开局起步的情况究竟如何?同时,关键之年又会有哪些关键之举?将会开出怎样的改革清单,涉哪些险滩、啃哪些硬骨头?2015全国两会上,党的意志将会再次上升为国家意志,全面深化改革蓝图的部分内容,将会再次转变为具体的政府决策。对于改革,我们始终充满期待。

新常态下,GDP增速会下调吗?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早在三个月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降息”又“降准”,引发社会各界关于中国经济的冷思考、热讨论。

其实,自去年5月以来,“新常态”就成为人们评论中国经济时引用最多的一个词语,其不仅意味着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整,还蕴含着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要求。那么,“新常态”在2015年会有哪些具体的经济政策体现?特别是“降息”又“降准”后,还会降GDP增速吗?“两会”之中必定有看点。

聚焦“三农”,农村“沉睡的资本”如何活起来?

2015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连续第十二年聚焦“三农”。文件提出,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文件部署的这些改革,意在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被长期压抑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和农村产权,让农村“沉睡的资本”得以“活”起来。

同时,“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三农”。文件专章部署依法治农,指出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

一边是改革,一边是法治,相信这些新部署、新思路,必会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议的话题。

区域协同,会创造哪些发展机遇?

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确定2015年区域经济发展路线图,要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按图索骥,记者梳理发现,各地两会也确实不离上述三大关键词,积极部署对接国家战略。比如,今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核心省份新疆,在部署今年工作重点时,就把“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放在首位强调。

显然,“区域协同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其究竟会给国家、各地带来哪些发展机遇?相信在全国两会上,这个问题一定会是热门话题。

制度反腐,“打虎”“拍蝇”还会有哪些动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党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这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力反腐有关,特别是对贪腐高官的查处令人瞩目,仅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就查处省部级以上贪腐高官80余名,这种反腐力度前所未有、令人震撼。

“全面从严治党”的号角已经吹响。2015年,如何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还会有哪些“大老虎”被揪出,如何真正用制度管住权力,切实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进而将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人们无比期待。

公正司法,冤假错案不再有了吗?

设立巡回法庭、清理执法考核指标、推行司法公开……近日,有关法治的新闻再次屡屡见诸报端。其实,法治是近年来社会各界热议的高频词。

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专章部署“建设法治中国”之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做出了全面、系统、科学的部署。说到底,这些都是为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呼格吉勒图、于英生等冤假错案不再发生。下一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会有哪些新举措、新亮点?对此,“两高”报告自然是必读文件。

立法法修改,“红头文件”能不再“任性”吗?

立法法,一部涉及立法体制、规范立法工作的基本法。根据部署安排,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在此之前,立法修正案草案已经经历“两审”,多处修改值得再思考。

地方立法权真的会扩大吗?草案拟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将较大的市(包括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修改为“可以对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同时,“红头文件”会得到遏制吗?根据草案规定,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究竟如何定论,让我们拭目以待。

户籍改革,民生福祉有啥新期待?

日前,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发文,将北京通州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这些地区将推进积分落户政策。户籍制度改革被称为硬骨头,特别对于特大城市而言,更是难上加难。如今,积分落户总算是为外来常住人口融入北京等地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对生活有了新的期待。

当然,民生福祉绝不仅仅是一纸户口。上学、看病、买房……这些事关百姓的民生问题年年都是热点,也说明百姓期望政府下更大功夫。正如很多网友所呼吁的,期待全国两会涌现出更多的“中国好声音”,促进社会资源分配更公平,百姓生活更如意。

巩固思想文化阵地,如何荡涤“精神雾霾”?

群众不但需要充裕的物质食粮,也需要丰富的精神食粮。对人们的思想阵地,先进的思想不去占领,腐朽的思想便去占领。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恐怖的网络暴力、害人的网络谣言、低俗的网络色情以及其他种种网络丑态,正在影响百姓视听、玷污群众思想。

显而易见,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对于个人成长、家庭生活、国家安全极为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如今,如何让“真善美”发扬光大,让“假丑恶”退避三舍,荡涤各种“精神雾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是值得你我共同研究的问题。

保护生态环境,如何破解“十面霾伏”?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也是一项全民族、全社会的共同事业。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雾霾”“污水”,我们必须形成共识:只有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交出一张足够分量的“生态答卷”,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才是做活“发展文章”的最根本保障,才是国家和人民最大福利。

有共识,更要有行动。每年全国两会上,生态保护、美丽中国、雾霾治理等总是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之一。今年应该还会如此,群众依然翘首以盼着一个问题的答案:如何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各方责任,破解“十面霾伏”等一系列问题。

怎样坚定不移推进“一国两制”?

2014年,香港、澳门、台湾都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情况。如何汇聚香港各界依法推进政制发展的“正能量”,并使香港进一步在国家战略的“大棋局”中找准定位;如何用好中央支持澳门的政策,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如何确保两岸关系这艘大船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沿着和平发展的正确航道稳定前行,都将是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

新形势下怎样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党治国治军新的实践中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进入2015年,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如何将军队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等,都备受外界关注。此外,中国军力和国防预算也是海内外媒体聚焦两会的热点。

大外交格局如何打造“命运共同体”?

2014年是中国“主场外交”的丰收年,进入2015年,世界将迎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而推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等,都令外界格外瞩目中国。习近平主席还将应邀赴美进行国事访问。中美、中俄等新型大国关系,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以及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都关乎世界和平发展与稳定,令中外舆论和观察家拭目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河南两会召开六大热点

全文共 330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2016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将于1月25日和23日在郑州开幕。会议有哪些热点呢?以下是yjb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本周六,2016年河南两会就要拉开大幕,来自河南省的代表、委员们将集聚郑州,为“十三五”布局之年的河南省发展建言献策。哪些热点改革措施将推出?百姓将关注哪些热点问题?结合当前的舆论热点和民意期待,以经济和民生为线索,推出两会前瞻话题热词解析,让涉及经济、民生的声音以“接地气”的方式传递到民众耳中。

热词1:跨境电商

跨境电商颠覆传统商业模式 影响世界

1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部署新设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用新模式为外贸发展提供新支撑,郑州市也位居全国12个“综试区”之列。

记者了解到,目前河南省过半外贸企业建立了外文网站,80%以上外贸企业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电商营销。河南省利用阿里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企业超过4200家,在中西部地区排名第1,比第2位的湖北省多2.5倍;探索应用“海外仓”模式的企业有近50家,预计今年河南省跨境电商贸易额50亿美元左右,约占全省一般贸易额的四分之一。

河南保税集团总裁徐平说,从国家方略的脉络来看,此次扩大综试区范围是寄希望于在全国范围内产生综合示范区。因此,从试点到综试区然后再到示范区,乃至在成熟后形成自贸区,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徐平坦言,郑州试点通过阳光化的通关模式,引导出境购物消费资金回流,同时将原有大规模的“海淘”拉回到国内消费,拉动了内需,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E贸易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也影响了世界。以河南保税物流中心进驻企业为例,2015年上半年,聚美优品化妆品通过E贸易销售额不断增长,致使传统实体店韩国乐天百货销售额下降7%,香港莎莎下降9%,韩国明洞中国顾客下降12%,促使进口化妆品等海外商品大量集聚郑州试点后分拨全国。

热词2:自贸区

建“枢纽型和创新型”自贸区 走出河南特色申建之路

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省份,是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向、南向和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交会点,承担着推动内陆地区在更高层次改革开放的重要使命,在河南省设立自贸区对加快国家战略实施、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记者了解到,河南省自贸区各项申建工作有序推进。在区域范围上,河南省自贸区拟以郑州为主,涵盖郑州、开封、洛阳三个片区,网内网外相结合,一区多片分层推进,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同时初步提出打造多式联运的国际物流中心等四大功能定位。

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战国认为,自贸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又是新经济增长点。所以,河南省应实施“自贸区带动”战略,建立“举省体制”,完善提升总体方案,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夯实基础、培育产业,坚持拿来主义,建设“枢纽型和创新型”自贸区,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内陆自贸区申建之路,以制度创新为切入点,以投资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积极推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探索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路径新模式新经验,突出区域特色,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热词3:供给侧

扩大总需求 加强供给侧改革

河南省“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推动供给需求共同发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适当扩大总需求,着力点是扩大内需,这对于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都有着重要意义。

河南省工信委主任王照平介绍,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指出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调中求进、改中激活、转中促好、变中取胜,更加注重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防风险。”

王照平认为,加强供给侧改革,河南省必须坚持“五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改善供给质量和效率、更加注重创新引领提升竞争力、更加注重降本增效营造环境、更加注重防范风险促进稳定、更加注重分业施策精准调控。

热词4:“双创”

“双创”不止是市场行为

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双创”备受推崇。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宋向清认为,当前河南省“双创”优势明显:区位、交通优势突出,相应地调动资源和市场的便利性就好,效率就高,投入产出比就会优于其他地区;产业体系比较完整,产业链条比较完善,产业结构比较合理;河南省人口多,基数大,消费潜力足,为“双创”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很多人的眼里,创业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是市场行为。为什么政府还要操这么大的心、用这么大的力?对此,宋向清表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恰恰是以民生为第一要务,真正以民为本的政府,创业和就业对于老百姓来讲是最大的民生,是一切民生之源。中央鼓励并支持大众创业实际上是抓住了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同时也为我国建立科学合理的金字塔型的产业规模结构奠定了坚实基础,可谓是利国利民。”

宋向清建议:有利于“双创”的政策政府要多出快出,为“双创”大潮来袭创造优良的政策环境;有利于“双创”的平台要多建快建,“十三五”期间争取形成若干创业创新集聚区、试验区,引领河南省“双创”做大做强;有利于“双创”的人才团队和培养培训机制要加快建立,使“双创”人员乐于创业和创新。

热词5:金融

“十三五”河南省金融将迎来大发展

“金融,被誉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血液。”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员石涛认为,“十三五”时期,我省金融事业将迎来大发展。无论是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还是绿色金融,以及龙湖国际金融中心(中国一带一路国家级金融中心)都将加快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当前,河南省处于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发展时期,普惠金融发展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石涛表示,一是提高金融深化的程度,建立镇级及社区级的物理性银行网点及保险网点覆盖。二是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加大金融“弱势群体”的金融供给。三是建立人民满意的普惠金融体系,创新金融供给侧改革,大幅度减少金融门槛。

与此同时,随着信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信息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不容忽视。石涛表示:“利用好、控制好、发挥好互联网金融,对于提升和建立河南省金融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

“‘十三五’时期将建立龙湖国际金融中心,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国家级金融中心。”石涛说,随着环境治理越来越受到市民的关注,“绿色金融”也将会成为我省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支撑。

热词6:现代农业

促进河南省由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跨越

当前,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重要阶段。河南省推进现代农业大省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既是立足河南省省情和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也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富民强省意义重大。对此,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吴海峰表示:“我省作为农业大省,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走出具有中原特色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为尽快促进河南省由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跨越,吴海峰建议:“一要加大种粮务农补贴力度,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效率。二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拓展农业多功能性。三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四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五要提升工业反哺农业能力,统筹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六要促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健全信息和流通服务体系,为河南推动现代农业强省提供有力保障。”

在吴海峰的眼里,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有利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产品供给,满足居民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和多样化种类的需求;有利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壮大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促进“四化”协调发展,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两会热点解读废除嫖宿幼女罪呼声再起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晓静,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再次呼吁废除嫖宿幼女罪。同时,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防性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相关言论一经公开,引发网友们“一边倒”支持点赞。截止到3月9日,相关报道超过1600条,微博评论共计3467条。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对“嫖宿幼女罪”的印象大多是一种对不法分子的变相开脱和对幼女身心的二次伤害。网易网友“jiyingdoctor”指出,“嫖宿幼女罪这一定义把真正的受害者幼女的身份定位成了‘娼妓’!”腾讯网友“@一生何求cx”表示,“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很好,不要只担心国民经济问题,孩子的教育问题、儿童性侵问题、安全问题,都是需要关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高考热点时事素材:2024中国两会的“小词大义”

全文共 1830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全国两会,主旋律是“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网络搜索行为显示,“四个全面”是今年两会最热词之一。

其实,除了“四个全面”这样具有战略布局意义的大概念,还有不少迅速流行的“小词藻”。小词后面有大义,反映出当下中国社会最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同样折射出中国发展的新走向。

热词一:7%

【语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7%左右”。这一目标较去年降低0.5个百分点。

【舆论场】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将确定怎样的年度增长目标,国内外瞩目。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7%”为关键词在百度网页搜索,相关结果多达543万条。舆论普遍认为,“7%左右”GDP增长预期目标,是合理可行的。

【点评】“人为推高增速不可持续,放任经济下滑也不行,7%左右是个合理区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说,“中国经济正在增长速度与质量之间寻找一种新的平衡。”他指出,《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新引擎--创业创新,不仅可以对冲当前下行压力,更是下一步增长力量的孵化器。

热词二:任性

【语境】关于简政放权,《政府工作报告》直言“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

【舆论场】3月5日,“任性”一词引起网友热议。网民“bangzili”直言:回顾两会热词,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任性。

【点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齐奇认为,基层行政机关权力任性的空间将会被进一步压缩。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滁州市委书记李明认为,简政放权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富有深意的一着棋,显示了全力改革的环环相扣和步步深入。

热词三:有牙齿

【语境】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在答问中提到的“新环保法‘有牙齿’”,是全国人大首场发布会的一大亮点。履新一周,环保部部长陈吉宁的表态同样坚决:好的法律不能成为“纸老虎”。

【舆论场】污染的“硬骨头”如何啃?法律的“牙齿”如何长出来?两会期间,百姓对新环保法发出了一系列追问。以关键词“法律+有牙齿”在百度网页搜索,结果达到近74万条。

【点评】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经济学院院长吕忠梅说:“牙齿”要有力,还得“张开嘴”,需要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长牙齿”就是要让污染者付出代价,让重度污染者受到追究。

热词四:铁帽子王

【语境】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继去年“你懂的”之后又让一个词“火”了。谈到反腐,他说:“绝不封顶设限,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

【舆论场】一经“亮相”,“铁帽子王”一词就迅速成为焦点,关注度也一路攀升。百度搜索指数显示,一天之内该词搜索量达到近17万次,引发会场内外热议。

【点评】话音刚落,军方就公布14名军级以上的“老虎”落马。此后,中纪委又宣布对河北省委常委、秘书长景春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进行调查。全国人大代表、秦希燕联合律师事务所主任秦希燕说:“没有不被查处的‘铁帽子王’,这彻底破除了一些人在反腐败中的侥幸心理。”

热词五:创客

【语境】《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创客”,认为过去一年“众多‘创客’脱颖而出”。

【舆论场】相较于大众还比较陌生的创客群体,“创客”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更出人意料。百度搜索指数曲线显示,这个词在两会期间于3月11日达到搜索量峰值。“这是创业最好的时代,你准备好了吗?”成为新的网络流行语。

【点评】言犹在耳,国务院就公布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创客”的“创”字,被注入了“创业”和“创新”的时代内涵。全国政协委员左晔说,还处于发育期的中国创客,有望给中国创新带来三种东西:潜力无穷的产品、致力创新的精神、开放共享的态度。

热词六:Duang

【语境】“过去一两年互联网和很多产业一旦结合,‘Duang’就变成了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东西。”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公司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借用这个网络热词来形容“互联网+”带来的改变,记者会现场一片笑声。

【舆论场】这个连汉字都没法写的拟声词,可做形容词、也可做名词,简直成了“万能词”,在两会会场内外迅速蹿红,也受到海外媒体的关注。有外媒说,它也许就是“时代的符号”。

【点评】李彦宏用“Duang”意在形容“互联网+”给产业带来的颠覆式创新。看病可以足不出户?机器人做保姆?这些看起来遥远的生活方式都可能在“互联网+”时代实现。全国人大代表、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建议,加快制定“互联网+”国家战略及具体意见,推动“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等新业态以及“互联网+政务民生”的快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两会教育热点之四:乡村教师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2015年,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该计划目前已在31个省份落地。

2016年全国两会上,“乡村教师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的呼声甚高。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的调查显示,今年这一话题的热度依然未减。

“教师何时才能与公务员一样待遇呢?公务员有车补,经常家访的教师却没有。”网友“SY”说。除了待遇,教师职称评定成为教师们讨论的热点

网友“司国军”表示,希望职称评定能淡化条件,不要过多强调表彰;也有网友留言说,现行的职称评聘制度对年轻的教师几乎没有任何优势,这其实制约了年轻教师的积极性。乡村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很重要,要在职称制度上稍微对年轻教师倾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两会热点:立法法修改,你该关注什么?

全文共 1530 字

+ 加入清单

关注政府工作报告、关注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关注两高报告,可别忘了,今年两会还有一个重头戏——听取和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给立法部门定规矩,和百姓生活太远了。实则不然,抓问题就要抓住“牛鼻子”,对于“高大上”的立法法,必须走心。

征税征地,有权不可任性

今年前两个月,国家有关部门3次给成品油消费税“涨价”。

每次“涨价”都能引来一番热议。但再怎么动嘴皮子,咱百姓该纳税还得纳税,哪怕是税负重了。其实,有心人不妨观察一下,这3次税率调整均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的形式进行。一纸通知,就真的可以让咱多掏腰包吗?

以前行,以后未必!虽说宪法法律规定,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但对政府来说,也得依法征税!征什么税、怎么征税、征多少税等一系列问题都必须有章可循。要是苛捐杂税、加重税赋、税费不分,这些咱老百姓是真真不能接受的。

税收法定是趋势。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拟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专属立法事项中,将“税收”一项单列出来,明确税种的开征、停征和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

相对于征税的平稳而言,征地就属于近年来社会矛盾纠纷的易爆点了。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土地可是农民的“命根子”,岂可说拿走就拿走?

不幸的是,土地偏偏又是一些地方政府的“钱袋子”。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实现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掩耳盗铃”式制发相关文件,标榜征收征用土地的合法性。

如今,这一招也未必灵了!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指出,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和征用,都必须由法律来规定。

限行摇号?NO LAW NO TALK!

看到这里,是不是该为立法法点个赞。

再来两段文字: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没有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规定、命令依据,部门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本部门的权力、减少本部门的法定职责。

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什么意思?打个比方,大城市交通拥堵是个问题,怎么办?实行限行、摇号。如今,法律态度很明确,限行?摇号?面对各种限令禁令,可不能政府说是什么,咱就得认什么,不妨先问一句,“有法律依据吗?”NO LAW,NO TALK。

当然,凡事都不能绝对。法律起草同样需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需要考虑切实可行性。为此,立法法修正案草案还作出补充规定:应当制定地方性法规但条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政府规章。规章实施满两年需要继续实施规章所规定的行政措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抓紧时间提意见!

本次立法法修改的内容还有很多,据说涉及44条,其中增加了11条,修改了33条。立法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部带有顶层设计性质的法律,它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社会保障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合同法等其他全部法律的立法质量,这就影响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了。所以,如果有时间,你不妨仔细研读一番,趁着全国“两会”这个民意大平台,抓住“民主立法”这个好机遇,赶紧说问题、谈观点、提意见。

最后,趁着听取和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之际,全国人大还向老百姓特别是他们的代言人——全国人大代表送来了多个“红包”:

——(全国人大常委会)编制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应当认真研究代表议案和建议,广泛征求意见。

——全国人大常委会依照前款规定审议法律案,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征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意见,并将有关情况予以反馈。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进行立法调研,可以邀请有关的代表参加。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案时,应当邀请有关的全国人大代表列席会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全国两会高考热点

全文共 2356 字

+ 加入清单

热点1——

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政府简政放权攻坚突破

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2015年,深改步入“关键之年”。随着改革进一步进入“深水区”,各方利益博弈更加激烈。

各界人士关心,政府如何进一步通过简政放权为改革“松绑”,在投资、财税、价格、金融、国企改革等方面啃下“硬骨头”,在社会、民生、司法等领域涉足“险滩”。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2015年既要在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效基础上继续寻求突破,又关系到“十三五”规划的顶层设计,攻坚、落实、监督是关键词。

热点2——

依法治国:开局之年立法推动改革

十八届四中全会为“依法治国”竖起新的里程碑后,如何贯彻落实180多项重要法治改革举措备受关注。过去一年,呼格案、念斌案重审,设立巡回法庭,司法改革试点工作不断推进……法治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今年,人代会上将审议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对扩大地方立法权、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体作用、界定政府规章权限范围等方面都将作出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研究室主任梁鹰说:“立法更重要的作用是凝聚共识、推进改革。”

热点3——

经济新常态:速度换挡质量效益优先

201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4%,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呈现出“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刺激经济政策产生副作用的消化期”等“三期”叠加的特征。2015年被有些人认为将是“近年来经济运行压力最大的一年”,也有人疑问,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是否会“断挡失速”?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铁刚说,今年是中国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适度调低增速目标将赋予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大的空间。政府如何应对经济新常态,代表委员将充分讨论。

热点4——

反腐倡廉:标本兼治依法反腐

2014年的反腐风暴在规模、密集程度、深入性以及制度探索方面,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强态势。今年在继续“打虎拍蝇”的同时,如何依法反腐、制度性反腐,将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表示,要加快制度建设,加强反腐立法,“最好的制度要以法律的形式呈现”。如何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需要两会代表委员的真知灼见。

热点5——

环境治理:出狠招严格执法对政府严肃考核

“雾锁迷城”的雾霾天气和地下水的大面积污染令人忧虑,高污染、高消耗的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APEC蓝”的经验从另一方面表明,雾霾不是无法克服。百姓期待,除了短期限制措施,从中央到地方,是否能围绕环境治理对地方政绩考核动真格、出狠招,让天更蓝,水更绿。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古今来律师事务所律师吴青表示,环境保护法修订案已经实施,执行处罚能否到位、执法和违法信息能否公开、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能否协调,将是今年环境主题的关注重点。

热点6——

财税改革:清理“过头”税费让百姓钱袋子鼓起来

提高个税起征点并按年收入计征,开启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征税体系,取消不合理收费等都是公众对今年两会的期待。

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说,已引起社会热议的档案收费、“价中费”等“费负”问题期待求解。上一轮财税改革理顺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之间的关系,从民生角度出发,未来应在涉及老百姓钱袋子方面作出改革,减轻公众的负担,激发消费活力,从而最终助力经济增长动力转化。

热点7——

聚焦“三农”:激活农村“沉睡的资本”

2015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连续第十二年聚焦“三农”。文件提出,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三农”问题无疑每年都是两会的热点和焦点。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改革,意在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被长期压抑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和农村产权,让农村“沉睡的资本”得以“活”起来。农业发展要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热点8——

养老改革:“并轨”措施细化延退争议待解

根据全国老龄办数据,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2.48亿,老龄化水平为17%。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尘埃落定,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突破的重大亮点。2015年,涉及亿万人养老的“并轨”细则即将出台,而与此密切相关的延迟退休将更令人高度关注。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匡贤明表示,距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5年多时间,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小并轨之后还有城镇、城乡差距的大并轨,任务艰巨,而百姓和企业降低缴费、政府提高保障的愿望迫切,期待两会求解。

热点9——

就业创业:大众“创业潮”与科技“创新潮”双潮涌动

近年来,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超过700万,毕业人数增加与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构成双向挤压,“就业难”成为政府面临的严峻课题。

近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谈科技创新。近日,李克强总理又强调“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起来”。大众“创业潮”契合政府经济转型的“创新潮”,共同汇聚成一股充满活力的时代洪流。新华网网民“乐天派”表示,“创业带动创新,编织‘小我’梦想的同时,也在实现大时代的希望。”如何营造更好的“草根”创业环境,推动科技创新,将备受关注。

热点10——

大国外交:“一带一路”开创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中国已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一带一路”战略,就是顺应国内国际发展新趋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在年初召开的地方两会上,31个省份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及“一带一路”地方对接方案。这一战略也将在全国两会上热议。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说,新形势下,中国需要更开放的视野,形成全方位的主动对外开放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热点二:分类指导,因地施策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针对当前楼市库存高企的问题,住房保障逐步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把一些存量房转为公租房和安置房,这样不仅大大增强了人民的住房保障,而且对楼市一直备受诟病的库存过大、空房过多等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

同时报告还要求各地政府对当地楼市必须分类指导,因地设策,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值得关注的是,政府此次不再像以往那样用“抑制”、“调控”等相关表述,而是用上“支持”、“促进”等字眼表述。不少房产学者认为,这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调控这一曾是房地产主宏观政策主基调已经发生转变,未来如何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将是房地产行业的主要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两会热点素材:继续适当降低“五险一金”有关缴费比例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3月5日(星期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表示,要多措并举降成本。扩大小微企业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的范围,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千方百计使结构性减税力度和效应进一步显现。名目繁多的收费使许多企业不堪重负,要大幅降低非税负担。一是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等基金,授权地方政府自主减免部分基金。二是取消或停征中央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35项,收费项目再减少一半以上,保留的项目要尽可能降低收费标准。各地也要削减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三是减少政府定价的涉企经营性收费,清理取消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违规收费,推动降低金融、铁路货运等领域涉企经营性收费,加强对市场调节类经营服务性收费的监管。四是继续适当降低“五险一金”有关缴费比例。五是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用能、物流等成本。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都要舍小利顾大义,使企业轻装上阵,创造条件形成我国竞争新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两会热点素材:三四线城市要解决居民购房需求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3月5日(星期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表示,要因城施策去库存。目前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仍然较多,要支持居民自住和进城人员购房需求。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加强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目前城镇还有几千万人居住在条件简陋的棚户区,要持续进行改造。今年再完成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继续发展公租房,因地制宜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让更多住房困难家庭告别棚户区,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住有所居中创造新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两会教育热点之七: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权利保障

全文共 206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中国城镇化背景下人口流动和迁徙派生出来的两大受教育群体,一直是社会关注热点

前几年的两会上,呼吁主要集中在重视这两大群体的教育问题和心理问题等,近几年,关注点转向他们的权利保障

比如,今年要加快实施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办法,这对随迁子女入学来说,是否提高了门槛?有关省市特别是大型城市要进一步完善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的政策,是否能真的落地?社情民意如此殷切,相信代表委员能够捕捉到,带到两会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两会热点: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3月5日(星期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表示,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提高预见性、精准性和有效性,注重消费、投资、区域、产业、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今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安排地方专项债券8000亿元,继续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今年赤字率保持不变,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减税降费,全年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一定要让市场主体有切身感受。财政预算安排要突出重点、有保有压,加大力度补短板、惠民生。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增长9.5%,重点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困难地区财力补助。压缩非重点支出,减少对绩效不高项目的预算安排。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两会教育热点之九:民办教育分类管理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在过去的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成为标志性事件。这次修法确立了非营利和营利分类管理的法律依据,从法律层面破解了多年来困扰民办教育发展的法人属性、产权归属等瓶颈问题。今年两会上,在这一事件的带动下,很有可能会得到来自教育界代表委员的广泛关注。

“从目前来看,公办教育政策越好,民办教育越艰难,湖北省民办教育愈来愈举步维艰,严重影响社会力量办学事业的发展。”湖北省两会上,政协委员、鄂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吴坚建议,政府应在财政性教育经费、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方面进行公平合理的优化、均等化;对于民办学校的教师,要给予扶持;对于民办学校的学生,在升学、表彰、参加社会实践等方面要与公办学校学生一视同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最新2024年两会热点前瞻解读

全文共 2461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的两会马上就要开始了,下面先来看看此次两会的相关热点吧。

2016年全国两会,是一个在重要历史节点召开的盛会。站在“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开局的历史关口,如何按照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如何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挖掘经济发展新动力会聚北京共商国是的代表委员们将展开讨论、建言献策,制定出行动纲领。

【热点1】“十三五”规划:引领新常态开拓新境界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是冲刺的5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何继续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如何“落地”作为一份引领国家开创发展新境界的纲领性文件,两会审查、讨论的“十三五”规划草案,将回答国内外关注的诸多“中国之问”。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具体体现。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创新发展步伐,不仅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更要强调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在这一进程中,增加百姓获得感至关重要。

【热点2】供给侧改革:“高频词”化为具体“路线图”

自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式启动。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正从“高频词”化为政府、企业明晰具体的改革“路线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说,经济转型既要稳定消费、投资、出口的需求侧“三驾马车”,更要靠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的供给侧发动机来推动。供给侧还有哪些不合理、结构性改革如何发上力等,将成代表委员讨论焦点。

【热点3】扶贫攻坚战:吹响冲锋号立下“军令状”

“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到2020年让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既定目标,也是我国对全球减贫事业的庄严承诺。

从层层立下“军令状”到22个中西部省区市考核扶贫成效,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精准扶贫还有哪些障碍哪些政策需要改进完善代表委员将带来大量一线情况与真知灼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立下“军令状”,关键看执行。要督导各级政府精准扶贫,还得运用好考核“指挥棒”,真正提高扶贫实效。

【热点4】慈善法审议:“怀胎”十余年有望“呱呱落地”

慈善法草案将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历经十余年努力,我国关于慈善事业的首部立法将走上前台。草案经过两次审议,多处修改,此次提交审议后还将有哪些变化,将成为今年两会一大看点。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表示,慈善立法将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展募捐的主体需要什么资格“互联网+”慈善如何开展骗捐诈捐如何预防税收优惠如何实施慈善信息如何公开这些问题都将得到解答。

【热点5】司法改革:为全面小康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在前两批共18个省市司法改革试点基础上,今年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将在全国各地推开,成为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等司法改革的基础性措施如何深入推进,引人关注。

公正司法事关人民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洪浩说,司法改革要在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上取得重要进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热点6】民生改善: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民生短板如何尽快补齐公共服务如何完善配套一系列民生新期待,将成为两会热点。中南大学行政管理系主任吴晓林说,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热点7】创新驱动:社会经济发展新动能

创新正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科学奖、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悟空”卫星升空探索暗物质粒子、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实施、新登记企业“井喷”、创新创业平台到处落地生根、创业投资迅速增长……一系列创新标志性事件,透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发生重大变革。

中科院院士薛其坤说,“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将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增添经济发展新动能提供强大支撑,科技创新作用更加突出、任务更加紧迫。

【热点8】绿色环保:让执法监督“硬起来”

从中央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到大气污染治理写入31个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再到“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强调环保,社会各界对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充满期待。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张孝德认为,“十三五”开局,绿色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在各领域制定切实的具体措施和路线图。约束性指标要更明确、考核监督要更有效,关键是加强执法监管。

【热点9】拓展空间:“中国方案”潜力巨大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已经起航,G20将吸引更多目光。中国推进更高层次的开放发展路线图,将在今年两会上更加明晰。此外,新一轮的东北振兴也令人期待。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战略研究室研究员邵峰认为,新形势下,中国需要更开放的视野,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形成全方位的主动开放格局,加快实现更高层次的开放发展。

【热点10】政府自身改革:建设廉洁政府为改革发展添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打造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成效显著。从一批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到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同时反腐倡廉推动市场建立公平公正的秩序,提升了政府公信力,为改革发展增添动力。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徐行表示,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新要求。人们期待着进一步明确政府权力边界,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消除寻租腐败的空间,建立政策落实的责任机制和督查问责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两会十大热点之四:简政放权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简政放权:推动综合监管,降低交易成本

新闻背景:从2013年开始,简政放权已连续五年成为国务院重点部署工作。此外,2014年至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均以大篇幅内容涉及简政放权。一系列简化审批有序放权的举措,有效激活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2017年,政府简政放权工作将不断推向纵深。如何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充分放权后,如何确保依法依规加强和改善市场监管落到实处等,将是代表委员讨论热点

专家点评:迟福林表示,今年政府简政放权重要任务是监管变革,需要改变监管理念,完善监管体制,以调整和完善行政权力为核心,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目标,推动政府市场监管与经济转型发展相适应。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两会热点素材:对污染源实施24小时监控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3月5日(星期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提到,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下降。

一要加快解决燃煤污染问题。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300万户以上,全部淘汰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加大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力度,东中部地区要分别于今明两年完成,西部地区于2020年完成。抓紧解决机制和技术问题,优先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有效缓解弃水、弃风、弃光状况。加快秸秆资源化利用。

二要全面推进污染源治理。开展重点行业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对所有重点工业污染源,实行24小时在线监控。明确排放不达标企业最后达标时限,到期不达标的坚决依法关停。

三要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基本淘汰黄标车,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对高排放机动车进行专项整治,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在重点区域加快推广使用国六标准燃油。

四要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加强对雾霾形成机理研究,提高应对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扩大重点区域联防联控范围,强化应急措施。

五要严格环境执法和督查问责。对偷排、造假的,必须严厉打击;对执法不力、姑息纵容的,必须严肃追究;对空气质量恶化、应对不力的,必须严格问责。治理雾霾人人有责,贵在行动、成在坚持。全社会不懈努力,蓝天必定会一年比一年多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