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解释词语方法和技巧作用的大全合集20篇

流光瞬息形容时间极短。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解释词语方法和技巧作用的大全,欢迎阅读。

浏览

7000

作文

503

篇1:积累写作文的技巧与方法

全文共 1073 字

+ 加入清单

积累写作文的常见方法与技法,并应用于平时的作文练习中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本)共6本书,每本书都有现当代散文,语文老师要认真钻研文章中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常常要和学生共同分析中外作家的文章为什么写得好,与学生一起深入地探讨文章中有没有更多的写作闪光点,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看学生能否接受,让他们大胆地运用写作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比如说,透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第二册的第一单元,我和学生共同总结出:《祝福》有一大写作技法,倒叙记事法;《边城》有一大写作技法,人物心理描写法(通过幻想来写或通过梦境来写);《荷花淀》有两大写作技法,①环境描写法,②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综合描写法;《装在套子的人》有一大写作技法,写人漫画法(运用讽刺性漫画法)。教师必须强调:做好写作笔记是有必要的,尤其是要求学生在茶余饭后自觉地体会并感悟,并督促他们能学以致用。

再次,积累常见的或少见的有文采的句子和段落。近年来,高考在第六大题命题时,注重考察学生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用语句和变换句式等这几个考点。这从另一角度可以充分地反映写作语言文采郁郁的必要性。当然,在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要求中其中之一是有文采,意思是要求学生的作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文句有意蕴。那么,学生平时就必须加强积累这方面的句子和段落。语文老师要强调:不能整篇文章都摘抄下来,那样,不仅浪费时间,反而会徒劳无益,甚至适得其反;只有把一些有文采的句子、段落搜集起来,反复咀嚼、反复研究和反复运用才有显著效果、不同凡响。

最后,加强自己动手术修改作文的练习能力。现在一般常规写作教学是学生先花费一个小时独立写大作文,然后是老师精心批改,最后是老师耐心地评讲。这固然是有一定的效果,但往往效果是事倍功半。为什么呢?因为一系列写作教学过程是以老师为中心。如果让学生来当老师——评改老师,不一定比老师本人差!让他们自己从找错别字开始,找错误的标点符号,找用得不恰当的字词,找病句,找开篇点题句或段,找过渡句或段,找有文采的句子,找有意蕴、有哲理的句子,找有新鲜气息的好材料,找扣住话题的全文中心,找结尾呼应开头的句子,找凤头、猪肚、豹尾等等。坚持不懈,作文差学生慢慢有了兴趣,全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这些不是技巧的技巧是由四个方面组成,彼此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关键是老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大胆放手,做到以学生为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老师要从基础年级抓起,持之以恒。此外,语文老师要大胆地写下水作文,并以下水作文来检验理论的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语文文言文词语解释_1500字

全文共 1372 字

+ 加入清单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赋于其上。属(zhǔ)予(y)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ng)倾楫(j)摧;薄(b)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f)!予(y)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zāi)?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通假字

1.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托付)

2.百废具兴(通俱,全,皆)

注释(1)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谥(sh)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41-1048)。本文句末中的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点名作文的时间。

(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字子京,范仲淹的朋友。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太守。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阳市。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经过。

(5)政通人和:政事通顺,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顺利;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6)百废具兴:各种该办而未办的事都兴办起来了。废,该办而未办的事。具,通俱,全、皆。兴,兴办。

(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就。增,扩大。旧制:原有的建筑规模。

(8)属(zhǔ)予(y)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作文,创作文章。以,用来

(9)予观夫巴陵胜状: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状,胜景,美好景色。

(10)衔(xi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吞,吞纳。浩浩汤汤(shāng):水势浩大的样子。(11)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涯,边。际涯:边际。(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1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或早或晚阴晴多变化,一天里气象变化多端。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阴,阴暗。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1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此,这。则,就。大观,雄伟壮丽的景象。

(14)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的。

(15)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那么。北:名词用作状语,向北。

(16)南极潇湘:南面直达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到尽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词语解释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yú bù kě jí

愚不可及

(1).旧指大智若愚,非常人所能及。语本《论语·公冶长》:“子曰:‘ 宁武子 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佯愚似实,故曰不可及也。”《三国志·魏志·荀攸传》:“智可及,愚不可及,虽 颜子 、 宁武 不能过也。”

(2).指愚蠢无比。 鲁迅 《朝花夕拾·范爱农》:“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

成语词典已有该词条:愚不可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描写心情的词语以及解释

全文共 2479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描写心情词语以及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1) 望云之情: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

2) 赏心乐事:赏心:心情欢畅。欢畅的心情,快乐的事情。

3) 灭此朝食:让我先把敌人消灭掉再吃早饭。形容急于消灭敌人的心情和必胜的信心。

4) 心宽体胖: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5) 娱心悦目:娱、悦:使愉快。使心情愉快,耳目舒畅。

6) 抑郁寡欢:由于心情不舒畅而很少高兴的时候。

7) 人琴俱亡: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8) 百感交集: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9) 襟怀洒落:襟怀:胸怀;洒落:洒脱。心情坦率,光明正大。

10) 迫不及待:近: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11) 陶情适性:陶:喜,快乐;适:舒适,畅快。使心情愉快。

12) 痛定思痛: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

13) 惘然若失:惘然:失意的样子。心情不舒畅,好象丢掉了什么东西似的。

14) 朽木死灰: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15) 碧海青天: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16) 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17) 捏一把汗:因担心而手上出汗。形容非常紧张的心情。

18) 心广体胖:广:宽广,坦率;胖:安泰舒适。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19) 久旱逢甘雨:干旱了很久,忽然遇到一场好雨。形容盼望已久终于如愿的欣喜心情。

20)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21) 饮冰茹檗:茹:吃;檗:俗称黄柏,味苦。喝冷水,吃苦味的东西。比喻处境困苦,心情抑郁。也形容生活清苦。

22) 心平气和: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23) 无可奈何花落去: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有办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来泛指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

24) 谢天谢地:表示目的达到或困难解除后满意轻松的心情。

25) 平心静气: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26) 安心乐意:指心情安定,满意,很愿意如此。

27) 闷闷不乐:闷闷:心情不舒畅,心烦。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28) 如释重负:释:放下;重负:重担子。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

29)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30) 闲情逸致:逸:安闲;致:情趣。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31) 满面红光:满面:整个面部。形容心情舒畅,精神健旺的样子。

32) 近乡情怯:指远离家乡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离家乡越近,心情越不平静,惟恐家乡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用以形容游子归乡时的复杂心情。

33) 春风得意: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34) 寒毛卓竖:汗毛都竖立起来。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

35) 屏气敛息: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止住了呼吸。

36) 怡情悦性:怡:和悦愉快;悦:高兴,愉快。使心情舒畅愉快。

37) 平心而论:平心:心情平和,不动感情;论:评论。平心静气地给予客观评价。

38) 澹泊寡欲:澹泊:恬淡;寡:少;欲:欲望。形容心情恬淡,不图名利。

39) 赏心悦目: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40) 柳泣花啼:形容风雨中暗淡的心情。

41) 莼羹鲈脍:莼:莼菜;脍:切得很细的肉。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42) 春晖寸草: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43) 归心似箭: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急。形容回家心切。

44) 黯然神伤:黯然:心情抑郁沮丧的样子。情绪低沉,心神忧伤。

45) 观望不前:不前:不敢上前。事情尚难确定时,怀着犹豫不定的心情,观察事物的发展,暂不前进。

46) 体贴入微:体贴:细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心和照顾;入微:达到细微的程度。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47) 悲欢离合: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48) 满脸春风:形容心情喜悦,满脸笑容。

49) 新亭对泣: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泣:小声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50) 茶饭无心:没有心思喝茶吃饭。形容心情焦虑不安。

51) 低回不已:低回:徘徊留恋;不已:不停止。不停地徘徊,留恋忘返。形容伤感难忘的心情。

52) 万念俱灰: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53) 夺眶而出:眶:眼的四周。指眼泪无法控制地从眼里流出,形容心情非常激动。

54) 开怀畅饮:开怀:心情无所拘束,十分畅快。比喻敞开胸怀,尽情饮酒。

55) 莼鲈之思: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56) 心潮澎湃: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心里象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57) 倚门倚闾:闾:古代里巷的门。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

58) 槁木死灰: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59) 挖耳当招:人家用手挖耳朵,却以为是在招唤自己。比喻希望达到目的的心情非常迫切。

60) 悲喜交集: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61) 人莫予毒:莫:没有;予:我;毒:分割,危害。再也没有人怨恨我、伤害我了。形容劲敌被消灭后高兴的心情。

62) 愁多夜长:因心情愁闷而夜不成寐,感到时光悠长难遣。

63) 归心如箭: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64) 惊魂未定: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65)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形容人瘦的词语及解释

全文共 1219 字

+ 加入清单

形容人瘦的词语有很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形容人瘦的词语及解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形槁心灰】:槁:枯干。形容身体消瘦不堪,心境极为冷漠,毫无生气。

【形容枯槁】:槁:枯干。指形体容貌消瘦不堪。

【形销骨立】:销:消瘦。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衣带渐宽】:指因相思而消瘦,衣服都显得肥大了。

【衣带宽松】:衣服肥了,腰带松了。形容人消瘦了。

【衣宽带松】:形容人消瘦。

【玉减香消】:香、玉:旧诗文中美女的代称;消、减:消瘦。比喻美女日渐消瘦。

【玉减香销】:比喻美人的消瘦、萎靡。

【悲伤憔悴】:因悲伤而身体消瘦,脸色难看。

【柴毁骨立】:柴:如木柴一样;毁:哀毁;骨立:消瘦到仿佛只剩下骨架。形容因居父母丧过度哀痛,身体受到摧残,消瘦憔悴的样子。

【柴毁灭性】:柴毁:因极度哀痛而骨瘦如柴。旧指因居父母丧过度悲痛而身体消瘦衰弱,危及生命。

【革带移孔】:形容身体因老病而日惭消瘦。

【骨瘦如柴】:形容消瘦到极点。

【骨瘦如豺】:形容消瘦到极点。同“骨瘦如柴”。

【鸡骨支床】: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鸠形鹄面】:鸠形:斑鸠的形状,腹部低陷,胸骨突出;鹄面:黄鹄的面色。形容身体消瘦,面容憔悴。

【潘鬓沈腰】:潘鬓:晋潘岳年始三十二岁,即生白发;沈腰:南朝梁沈约老病,百余日中,腰带数移孔。形容身体消瘦,头发斑白。

【瘦骨棱棱】:瘦得连骨头都露出来,形容十分消瘦。

【瘦骨嶙嶙】: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瘦骨嶙峋】: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瘦骨如柴】:形容消瘦到极点。

【瘦骨梭棱】: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香消玉减】:比喻美女日渐消瘦。

拓展:形容人瘦的句子

一、 看,他瘦得像白骨精似的。

二、她的脸上没有肉,罩着一层饥饿的青黄色的薄皮。身体又瘦又直,像根竹子。

三、她比刚上学那会儿长高了不少,仍很瘦弱,像根单单细细的蒜苔。

四、她又瘦又长,发青的脸,发青的脖子,站在竖着旗杆的高台上,活像是拴在那儿的一条长丝瓜。

五、本来丰腴的她,日渐憔悴,消瘦,以至才四十三岁年纪就变得如此苍老,虚弱多病,像秋日池塘里的一枝残荷……

六、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来,却见一个凸颧骨,薄薄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七、他身子长得又长又细,两条大长腿拖着一双高腰儿皮鞋,像是一个长腿鹭鸶似地在山径上迈着脚步。

八、剿山的团丁们累得腰驼背痛,寸步难行,一个个瘦得像下了锅的虾米。

九、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十、老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只见她满头银发梳妆得很整齐。她浑身上下瘦的几乎看不见肉,枯瘦而修长的手自然地摆放在大腿上。

十一、他的双骸深深的凹陷了,他目光无神,瘦弱的仿若皮包着骨头。

十二、骨头就像那层层叠叠的山峰,手指就像那干枯的树枝,浑身上下就像坚韧的铁塔。

十三、他很瘦,站在那儿像一根麻杆。

十四、那个人瘦的一阵风都能刮倒。

十五、她真瘦,好似一阵风来就要将她吹倒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词语解释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①territory[terit+ri]n.领土

②autonomous region[&:t&n+m+s ri:DN+n]自治区

③municipality[mju:?nisip$l+ti]n.市;自治城市;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直辖市

【参考翻译】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自己的特点。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它有许多的邻国。北、东北和西北是蒙古、俄罗斯和韩国。南方是越南、老挝、泰国和菲律宾。西部和西南地区的印度、缅甸、不丹、尼泊尔和巴基斯坦。东是日本,面对中国在东海。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①。它有一个面积9600000多平方公里。它包含34个省、自治区②,直辖市Covernment③。北京位于中国北部,是它的资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现在有超过12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形容山的词语及解释

全文共 1204 字

+ 加入清单

高耸

基本解释

高高地直立

一个高耸壮观的塔尖

在远处高耸的

桅杆高耸

详细解释

耸立,突起。

唐王维《石刻》诗之一:“主位唯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明李东阳《甲申十同年图诗序》:“王公用敬微鬚,髮颁白,鳶肩高耸。”冰心《寄小读者》十八:“四面高耸的乱山,火车如同一条长蛇,在山半徐徐蜿蜒。”

重峦叠嶂

解释:峦:连绵的山。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出自:唐·徐光溥《题黄居寀秋山图》:“秋来奉诏写秋山,写在轻绡数幅间;高低向背无遗势,重峦叠嶂何孱颜。”

千山万壑

解释:壑:山沟。山峦连绵,高低重迭。

出自: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群山万壑赴京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高山景行

解释: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出自:《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示例:若夫清风明月,必思玄度,独仰仲尼。宋杨万里《与余丞相》

山川米聚

解释:指从高处下望山川起伏,如米之聚集。

出自:语出《后汉书·马援传》:“扞援呴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

连绵起伏

解释: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起伏:高低不平。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

示例:这里的丘陵真是连绵起伏。

层峦叠嶂

解释:层峦:山连着山;迭障:许多高险的象屏障一样的山。形容山峰多而险峻。

出自:宋·陆九渊《与王谦仲书》:“方丈檐间,层峦叠嶂,奔腾飞动,近者数十里,远者数百里,争奇竞秀。”

示例:~,出没翠涛。明·袁宏道《西洞庭》

屹立

基本解释

高耸挺立,比喻坚定不动摇

巍然屹立

详细解释

高耸挺立。

唐李荃《大唐博陵郡北岳恒山封安天王铭》:“维恒兮作镇壬癸,善利万物兮德配诸水,雄峯屹立而朝山邐迤。”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下临石壁,屹立万丈,真奇观也。”清黄遵宪《哀旅顺》诗:“礮臺屹立如虎闞,红衣大将威望儼。”鲁迅《野草·一觉》:“我照作品的年月看下去,这些不肯涂脂抹粉的青年们的魂灵便依次屹立在我眼前。”

巍峨

基本解释

形容高大雄伟

群山巍峨

详细解释

1、亦作“巍峩”。高大;高大雄伟。

《文选·张衡》:“疏龙首以抗殿,状巍峨以岌嶪。”张铣注:“巍峨岌嶪,高壮貌。”晋葛洪《抱扑子·博喻》:“五岳巍峨,不以藏疾伤其极天之高。”唐孟郊《自叹》诗:“太行耸巍峩,是天产不平。”宋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三:“北有小城,城中楼殿巍峩,若王居。”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八章:“故宫的傍晚……瑰丽堂皇的角楼巍峨地矗立在这傍晚的浮云下面。”

2、倾侧不稳。多形容醉态。

《云笈七籤》卷一一一:“扈谦者,魏郡人也。性纵诞,不耻恶食,好饮酒……常作巍峩醉。”

3、比喻居高第,名列前茅。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恶得及第》:“﹝裴思谦﹞自怀士良一缄入贡院……书中与思谦求巍峨,鍇曰:‘状元已有人,此外可副军容意志。’”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八:“名字巍峨先蘂榜,词章斐亹动文奎。”清冯桂芬《序》:“天假其年,掇巍峨,躋馆阁,左券可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春天的词语及解释

全文共 2844 字

+ 加入清单

春回大地:好像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与生机又来到人间。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天的词语解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月旦春秋:用来比喻评论人物的好坏。

2、秋菊春兰:秋天的菊花,春天的兰花。用来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3、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用来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4、姹紫嫣红: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5、春色恼人: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6、草长莺飞:①江南暮春时节景象②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出处: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7、花团锦簇:形容春天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

8、秋实春华:用来比喻德行与才华。

9、春回大地: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与生机又来到人间。

10、寻花问柳: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娼妓。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11、春与景明:春光与煦,风景鲜明艳丽。

12、春风雨露:像春天的风与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用来比喻恩泽。

13、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用来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14、绿草如茵:绿油油的草好像似地上铺的褥子。常指可供临时休憩的草地。

15、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16、春风风人:风人:吹拂人。与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用来比喻及时给人教益与帮助。

17、东风人面:指一年一度的春风依旧,而当年邂逅含情之人却不得重见。

18、春光漏泄:原指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将至的信息。用来比喻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漏出来。

19、百草权舆:指花草萌芽,春天到来。

20、暮云春树: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21、绿暗红稀:形容暮春时绿阴幽暗、红花凋谢的景象。

22、春暖花香:形容春天美丽的景色。

23、落花流水:①落下的花随流水漂去。形容暮春景色衰败。②后常用来用来比喻被打得大败。

24、莺歌燕舞: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用来比喻革命与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25、春色满园:春日的景色充满家园。形容生机勃勃、繁荣兴旺的气象。

26、落花流水:①落下的花随流水漂去。形容暮春景色衰败。②后常用来用来比喻被打得大败。生机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

27、红情绿意: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出处:宋·文同《约春》诗:“红情绿意知多少,尽入泾川万树花。”

28、春色撩人: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出处:宋·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

29、草长莺飞:①江南暮春时节景象②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30、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31、花团锦簇: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32、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用来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33、万象回春:万象:一切景象。指各种事物都出现了生机。形容春天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的景象。出处:宋·朱熹《道德经注释》第四章:迨一元方兆,万象回春,道发散于天地人物之间,而无从窥测,修士欲明道体,请于天地将开未开,未开忽开而揣度之,则得道之原,而下手不患无基矣。

34、东风入律:春风与煦,律韵协调。常用以称赞太平盛世。

35、满袖春风:衣袖飘曳生风,形容十分得意。

36、春色恼人:春日美好的景色,反惹人烦恼。

37、春风中坐:像置身于春风中一样。用来比喻良师的教诲。用来比喻受到良好的教育。

38、桃红柳绿:字面意思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绚烂的春景。

39、腊尽春回: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40、文如春华:华:同“花”。文章词藻像春天盛开的鲜花争奇斗艳。形容文章词汇丰富华丽。

41、笔底春风:形容绘画、诗文生动,如春风来到笔下。

42、春意阑珊:春天的景象衰败凋残,指春天就要过去了。阑珊:将尽,将衰。

43、春山如笑:形容春天的山景如微笑般明媚动人。

44、百花争妍:妍:美、艳。形容繁华盛开,生气勃勃的景象。

45、春意阑珊:春意,春天的气象;阑珊,将尽、将衰。形容春天就要过去了。

46、满面春风:用来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与蔼愉快的面容。

47、万古长春:万古:千年万代,永远。永远像春天一样,草木翠绿,生机勃勃。用来比喻人的精神永远像春天一样毫不衰退或祝愿好事长存。

48、春晖寸草:春晖:春天的阳光;用来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用来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

49、春来秋去:去:过去。春天到来,秋天过去。形容岁月流逝。

50、春意阑珊: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51、芬芳馥郁:芬芳:指香气;馥:香气;馥郁:香气浓厚。形容香气非常浓。

52、虎尾春冰: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用来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53、细雨与风:细雨:小雨;与风:春天的微风。温与的风,细小的雨。用来比喻方式方法温与而不粗暴。

54、花红柳绿:①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②形容花木繁茂的样子。

55、春暖花开:本指春天气候宜人,景物优美。现也用来比喻大好时机。

56、姹紫嫣红:①指各种娇艳的花朵。姹、嫣:娇艳。②形容各色鲜花五彩缤纷、娇艳美丽。

57、寸草春晖: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用来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58、含苞欲放:指花骨朵将开而未开,形容花苞还在叶片里,很快就要开放出来。意思是:花未开的时候包着的花骨朵的小叶片。

59、桃李春风::用来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

60、燕舞莺歌:燕子飞舞,黄莺歌唱。形容春光明媚。

61、桃李争妍: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形容春光艳丽。出处:明·无名氏《万国来朝》第二折:“春花艳艳,看红白桃李争妍。”

62、花明柳暗: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用来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63、春色满园:春日的景色充满家园。形容生机勃勃、繁荣兴旺的气象。出处:这句话出自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64、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65、春回大地:①春色降临到广阔的大地。如:“四月,春回大地,万紫千红”。②也形容严寒已过,温暖与生机又来到人间。如:“落实政策同欢庆,春回大地喜安居”。

66、百花齐放:百花,指各种花,齐放,一齐开放。指春天到来时各种花开放的景象,常用来用来比喻艺术上的不同形式与流派自由发展。

67、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68、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用来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69、时雨春风:及时的雨,春天的风。泛指能使万物生长的雨与风。用来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70、春花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用来比喻人的文采与德行。现也用来比喻学习有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小升初作文写作技巧及方法

全文共 212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语文作文近些年越来越受到学校、学生、家长的重视,无论是政策引导还是未来中高考中语文作文的分值占比,作文越来越成为孩子们需要练习的对象。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人物描写的写作技巧,请同学们认真阅读!

作文,不论是记事还是写人,总离不开人物描写。人物在文章里一出现,就像演员出现在舞台上一样,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外貌。因此,学会观察和描写人物外貌是写记叙文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基本功。

人物外貌不但指人的容貌、身材、衣着打扮,还指人的神情、姿态、声音等。把人物的这些特点具体地写下来,就是人物外貌描写。如下面例段:

太阳晒得墨黑的清瘦的脸上,有一对稍稍洼进去的大大的双眼皮儿眼睛;眉毛细而斜;黑里带黄的头发用花布条子扎两条短辫子;衣服都很旧;右裤脚上的一个破洞别一支别针;春夏秋三季都打赤脚,只有上山抓柴禾的时节,怕刺破脚板,才穿双鞋子,但一下山就脱了。

这里描写的是一位农村姑娘的外貌。用六个并列的分句描写了容貌和衣着,具体地写出了一个家庭穷苦、热爱劳动、性格倔强的农村小姑娘的形象。

要写好人物外貌,关键在于平时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注意人物的身分,了解、熟悉他们的个性。还要留心他们的变化。具体来说:

第一,描写人物外貌要抓住人物外貌的特点。

如下列例段:

这是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身穿军用棉大衣,脚穿高筒皮靴。高个子,方脸盘,长得很魁梧。下巴上有一颗黑痣,那双眼睛在黑暗中闪着亮,使人觉得粗犷又精明。

李云是一个机灵、陶气的孩子。他胖乎乎的脸上,长着一对调皮的大眼睛,眼帘忽闪忽闪的,那两颗像黑宝石似的大眼珠只要一转,鬼点子就来了。在他那黝黑的脸上,不论是那鼓鼓的腮帮,还是那薄薄的嘴唇,或者那微微翘起的小鼻尖,都使你感到滑稽逗人。

例段一,写的是一位三十来岁的青年人。作者抓住“身穿军人棉大衣”、“脚穿高统皮靴”、“高个子,方脸盘”、“眼睛闪亮”等外貌特点,写出了一个粗犷、精明的男子汉形象。例段二主要抓住孩子:调皮的大眼睛”、“鼓鼓的腮帮”、“翘起的小鼻尖”等相貌特点,把一个机灵、滑稽逗人的孩子写得活灵活现。上述两例告诉我们,写人物外貌,一定要抓住外貌的特征,这样,就不会出现“千人一面”的毛病。

第二,描写外貌要注意人物的身分,不能张冠李戴。

如下面例段,人物身分就非常鲜明。

我仔细端详着面前这位青年人。他戴着一顶篮色旅游帽,帽沿上有一行白字:“日本大学生旅游团”。身上穿一件黑灰色太空服,下身穿着牛仔裤,肩上背着一个黑色的旅游包。

这老汉,头上戴着一顶破草帽,露在帽沿外边的头发已经斑白了。肩上搭着一件灰不灰、黄不黄的褂子。整个脊背,又黑又亮,闪闪发光,好像涂上了一层油。下面的裤腿卷过膝盖,毛茸茸的小腿上,布满大大小小无数个筋疙瘩,被一条条高高鼓起的血管串连着。脚上没有穿鞋,脚板上的老皮怕有一指厚,……腰上插着旱烟袋,烟荷包搭拉在屁股上,像钟摆似的两边摆动着。

上面两段分别描写了两个不同身分的人物形象。例一写的是一个初次见面的陌生人,通过描写穿着打扮的特点,告诉人们他是一位日本来华旅游的大学生。例二侧重描写老汉的脊背肤色、小腿形态、赤脚、腰上插着旱烟袋等特点,生动描绘出了一位居住农村,饱经风霜、朴实健康的、典型的老农形象。

第三,描写外貌要注意人物内心感情的变化。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年龄、经济地位、职业、心境、感情都在起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反映到人物的外表来。因此,写人物外貌,不能一成不变,要通过人物外貌的描写反映出人物的心内世界。

请看下面三个例段对同一位老人表情变化的描写:

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珠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

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

三个例段描写的是同一位老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却反映了三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例一表达了老人享受“天伦之乐”的幸福心情;例二反映了老人为老伴儿生病而着急发愁的心态;例三写出了老人伤心、悲痛的思想感情。由此说明,描写人物外貌,一定要注意人的内心的感情的变化。

第四,描写外貌,还要注意人物的性格特点。

人,各有各的性格,就是一对双胞胎,尽管长相一样,但性格和气质是不尽相同的。描写外貌的时候,就要注意“以形传神”地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反映出来。如下面例段:

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

她大概叫琅琅,穿一件红底白点小罩衣。凸额头、塌鼻梁,一头柔软的卷发。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

女儿长得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溜溜的,衣服格挣挣的。

上面三个例段都是写小女孩儿的相貌,但写出了各自不同的性格和气质。例段一侧重描写孩子的神态,突出了金豆怕羞但天真、活泼的性格;例段二先描写琅琅的长相轮廓,然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她文静的特点;例段三着重描写眼睛。通过对眼睛色泽和眼睛神态的描写,表现了女孩聪明,纯真的内在气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写小升初作文的技巧方法

全文共 1581 字

+ 加入清单

一、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要审清题目中的“题眼”和“题限”。“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词。“题限”,即题目限制的记叙范围。

例:我的好朋友

提示:风雨人生路,朋友可以为你挡风寒,为你分忧愁,朋友时时会伸出友谊之手,是你登高时的一把扶梯。请用一两件事来介绍你最好的朋友,写出他的特点。写一篇450字以上的记叙文。

审题解读:题目中的核心词是“好朋友”,因此这是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文章要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用一两件事”写出好朋友的“特点”。

二、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题型。写好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分析题目中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然后细读提示中对空白处的要求和限制。再根据提示展开联想,搜寻最适合写的材料。补写文题时我们要充分利

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在提示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最想写、最有把握写好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例:____给予____

提示:

人们常说,“给予”是快乐的,我们曾经感受过他人给予的关怀,社会给予的磨炼,生活给予的启迪;也曾将信任给予他人,爱心给予社会,热情给予生活……请围绕“给予”选择合适的材料,写一篇400字以上的纪实作文。

审题解读:

这个题目的关键词是“给予”,“给予”就是“给”的意思,它包括物质上的给予和精神上的给予。“给予”是双向的,既可以是他人给我,也可以是我给他人。“提示”中尤其要注意的是“人们常说,‘给予’是快乐的”一句,它点出了“给予”带给

人的感受,同时也为文章定下了情感的基调,那就是“快乐”。

“提示”中的几个小句子同时起到了辅助选材的作用。“他人给予的关怀,社会给予的磨炼,生活给予的启迪”,提示了选材的第一个角度,他人、社会、生活给予“我”,“我”是接受者;另一个角度是,写自己把“信任给予他人,爱心给予社会,热情给予生活

“,”我“是实施者。后面的省略号则涵盖了更多的内容。无论选取哪种材料,一定要注意写出”给予“的过程,写出”快乐“的感受。

三、给范围自拟题作文

此类作文命题思路是先明确一个“靶心”,再要求考生自拟题写记叙文。命题者在命题时为考生提供了一个简明的引领性提示。这些提示在材料选择和习作思路上给了考生一个重要的导引,使考生对主题的感悟有了个性发挥的余地。

审读提示语,首先抓住其中关键词,其次,提示语中常常包含着命题者对选材范围的规定,审读时一定要注意分析“提示语”中各分句的意思。学会抓提示中的“选材点”,与自己的素材积累建立联系。

六年级升级考试作文试题为例:

在喜庆热闹的春节、欢欣快乐的儿童节、幸福温馨的生日、丰富多彩的周末……我们总是与家人、朋友、老师、同学们欢聚一堂。那场面多么令人留恋,那故事多么令人难忘。请你围绕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欢聚”,选择合适的材料,写一篇450字以上的纪实作文,题目自拟。

审题解读:

这是个提供了核心词的自命题作文,核心词是“欢聚”,“欢聚”就是快乐的团聚。

提示中第一句从两个方面明确了选材的范围。“在喜庆热闹的春节、欢欣快乐的儿童节、幸福温馨的生日、丰富多彩的周末……”罗列的生活场景都是考生所熟悉的,同时又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省略号还省略了其他的时间和场景,这样让考生人人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我们总是与家人、朋友、老师、同学们欢聚一堂。”明确了文章要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事情发生在“我”与家人、朋友、老师、同学这些人物之间。

第二句话“那场面多么令人留恋,那故事多么令人难忘。”一方面提示考生写“欢聚”不仅要有场面描写,还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作支撑。另一方面提示考生文章情感基调为留恋、难忘。

第三句话“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欢聚’”突出了故事的难忘,明确了选材的典型性,点明了核心词“欢聚”,要写出愉悦的感受。

通过将提示语分层次解读,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我们的审题过程才算完整,题意才有可能理解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说明文的方法比较法作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956 字

+ 加入清单

电子手表同机械手表相比较,既方便又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计时工具,已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最初的电子手表主要是由晶体管和钮扣电池组成的。由于结构简单,功能也不完善,一般只可显示简单的时间(精确度为一秒),外型也较笨重、粗陋。现在较简单的电子手表内部结构已有了变化,加入了二极管、简单的电子计算机记忆程序等,精确度提高到01秒。另外还可整点报时、放音乐、指示星期几、夜间亮灯照明等,对方便人们的生活起了不少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手表也在不断进步。除了以上所谈到的较普通的功能外,近年来又出现了许多使用高科技成果的新产品。如19XX年日本制的第一只电视手表。它由一个带日历的电子手表和一个12英寸的黑白液晶显像屏组成。外型精巧,体积为487×398×9毫米3,重约50克,兼带耳机及调谐装置,既可作为手表显示时、分、秒、日历等,又可作为电视,收听伴音、短波,还可通过调谐器选择频道,调节音量及调节画面光亮度。还有一种电子脉搏表,重量不到30克,是由一个小型秒表连接一架微型计算机构成。把它戴在手腕上,就可精确地测出每分钟脉搏次数,并用数字显示出来。

这种表可以很好地协助运动员参加体育训练。另外有一种会说话的电子表,没有指针及数字,表盘上只显示一个机器人的脸。那么它是如何向人们报告时间的呢?原来在它的内部装有一个报时的机械装置,只要按动表上的按钮,就会有一个摹拟的女声报时。这种表对于盲人和视力差的人来说是一种极好的计时工具。另一种电子手表能对聋哑人进行帮助,在这种手表上装有一个微型话筒,用来接收3米内发出的声音,将声音输入表内的微型计算机,经过分析,声音信号便可传递给手表附件中一个发光二极管,使其产生视觉信号。聋哑人根据看到的不同符号,就可以判断出对方讲话的内容。

除此之外,各种新型的电子手表还可以测量体温、通讯联络及用作精密的野外观测等。我们相信,在科技飞跃发展的明天,电子手表将发挥巨大的潜力,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将电子手表与机械手表的造型、工艺、使用方法作比较,准确地说明电子表越来越多地走入人们的生活中的原因。

总之,说明的方法很多,还可以列出许多种,如数字法、图表法、拟人法、顺序法等,不再一一列举。但不管是哪种方法都要注意到科学性、准确性,为说明、阐释事物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说明文的方法和作用

全文共 2489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说明文的写作技巧说明文是一种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予读者知识。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说明文的方法作用,希望能帮到大家!

说明文的手法  说明文首要的一点是明确说明的对象,然后用准确的语言,结合多种说明手法对之进行介绍和描述。

常用的说明手法

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

打比方、下定义、做引用、

作比较、摹状貌、画图表、

作假设、作诠释

作用举例:

1.举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说明对象)的……特征,使说明更具体。

[举例子]:将复杂的、抽象的事物或概念,用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来说明。例如说明死海的“死”,列举海水中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的事例作证;说明死海的“不死”,列举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的事例,让人信服。

2.列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的……特征,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列数字]:些事物从数量上便于说明特征,可以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例如《太阳》中: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3.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的……的特征,使说明更具条理性。

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是一个大的概念中,包含着若干的小的概念,这若干小的概念同属一个大范畴而又相互并列,没有主从关系,更没有比较的特点。

4.做比较:清晰明了地说明……的……的特征,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作比较]:把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显示事物的特征。通过比较,可以认识事物的特殊点、或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共同点。

例如《太阳》中:“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拿地球跟太阳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太阳的体积之大这一特点。

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一般有主有从,主事物是被说明对象,从事物不是要说明的对象,而只是为说明主事物服务的,为了说明人们所不熟悉的主事物,而选一个人们熟悉的从事物跟它相比以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主事物的某种特点,这就是作比较,

5.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打比方]:把此事物比作彼事物从而把此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例如《太阳》中:“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打比方,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生动地反映出来了。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在语言要求上,下定义的语句要求是个明确的判断,语言形式一般为“某某是什么?”或“某某叫什么”语言要求准确、概括、简洁,不允许出现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而作诠释就没有这些限制,只要做到说明准确、严密即可。

下定义即用简明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作概括性的说明,以便确定被说明事物的范围和界限。

7.作诠释:对……加以具体的揭示说明,使说明更加通俗易懂。

作诠释是注释说明,一般对事物作通俗的介绍,对事理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解说。

8.引资料:具体地说明了……的……的特征,是说明更具说服力。

[引用]:引用有关名言、资料、典故、诗词、民彦、俗语、传说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例如《太阳》中: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了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9.摹状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的特征,使说明更具体。

10.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的……的特点,是说明更具体。

说明文的分类

一、对象

按说明的对象不同分为:

1、事物说明文:着重在于说明的成因、构造、形状、用途等。如《中国石拱桥》;

2、事理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理。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统筹方法》等。

这两类说明文常用的也有一定的区别。比如事物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物的物理特征,常用的是下定义、分类别等说明手法,事理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物的逻辑特征,要用到引资料、作比较等说明手法。但时候,在同一篇文章中,几种说明手法都要用到,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二、语言

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可分为:

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简明。有的说明文要讲究语言的平实,有的讲究语言的生动。但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简明,要注意说明文的科学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简洁性。说明文的遣词造句,应简洁平实、通俗易懂。

二. 准确性。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三、科学性。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要特别注重科学术语的准确使用。

四、严密性。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

五、条理性。任何事物都具有它本身的条理,我们说明事物就要按照它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顺序,使之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六. 逻辑性。有的说明文,要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上进行说明,语言逻辑性强。

七. 趣味性。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表示时间

对时间的说明要尽量做到精确,如:一天有24小时,每小时有60分种,每分钟有60秒。但是像“这座桥(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茅以升《中国石拱桥》),这里的两处数字说明,由于年代久远,只能用推测的方法,表面上看似乎不精确,实际上正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表示空间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叶圣陶《苏州园林》)这里的“绝大部分”表明并非所有的“宫殿”和“住房”都是对称的,也有少部分并不对称,这种客观的说明同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③、表示范围

“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80公里,东西宽约5至17公里,海水平均深度300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生作文写作技巧的十个方法

全文共 2103 字

+ 加入清单

1、生长变化法

【特点】

植物总是要生长的,一般要经过发芽、生枝、长叶、开花、结果等阶段。如果把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的形状、颜色的特点和生长的情况与下来,就好像给这棵植物拍了一部小电影。读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阅读,了解植物生长的全过程。采用生长变化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把植物生长过程中最突出的变化写下来;其次要交代植物发生变化的原因、前后情况和过程;此外要注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条不紊地写下来。

2、展开联想法

【特点】

我们看到一棵植物,往往联想到其它事物,这些事物往往与这棵植物有共同之处。例如我们看到棉桃,联想到洁白的雪花,这是因为雪花和棉花的颜色相同;我们看到大西瓜,联想到篮球,这是因为西瓜和篮球的形状相似;我们看到冰在雪地中郁郁葱葱的松树,想起那些在敌人面前不怕严刑拷打,决不屈膝的英雄,那是松树与英雄的品质上有相似之处。采用联想的方法描写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主要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要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首先要认真读书,了解生活,使自己的头脑储备丰富的知识。其次是勤思勤想,经常训练,使自己有丰富的想象能力。

3、突出重点法

【特点】

植物总是由根、茎、枝、叶、花、果组成。我们在描写植物的时候,可以对植物的根、茎、枝、叶、花、果的各个部分进行描述,也可以只对植物的某一部分进行描述。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植物时,首先要找出这棵植物与众不同的地方。其次要对最能体现这棵植物特点的部分从颜色、形状、气味等多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此外还可以恰当地运用拟人、比喻等方法。

4、移步换形法

【特点】

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描写建筑物,可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对建筑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描写。同一个建筑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样的。因此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首先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使读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筑物形象是从哪一个角度看到的。否则,容易把读者搞糊涂了。其次,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时,一定要抓住建筑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来写。如果采用面面俱到的方法来描写,文章容易变成一本流水账。

5、说明介绍法

【特点】

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首先要注意紧扣文章确定的中心进行必要的说明介绍,切忌不着边际的东拉西扯。在说明介绍的过程中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还要注意整体的连贯性,也就是说在说明介绍完毕以后,文章要返回到描写建筑物上来,并与前文衔接。文章从描写建筑物转到介绍说明,或从介绍说明回到描写建筑物要有过渡词或过渡句。

6、环境衬托法

【特点】

周围都是绿色,中间的一点红色就特别鲜艳夺目,所以说“万绿丛中一点红”。对建筑物周围的景色进行适当描写,建筑物就显得突出。描写建筑物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建筑物,因此描写景色时要能衬托建筑物的特点,切忌离开建筑物而大写特写景色。造成喧宾夺主。在描写建筑物周围的景色时,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便于读者了解建筑物的位置。

7、彩笔描绘法

【特点】

植物总是由根、茎、叶、花、果组成的。运用彩笔描绘法时,要把根、茎、叶、花、果各个部位的最主要特点写出来,要写出它们的形状,写出它们的颜色。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仔细观察。要分辨出植物各个部位的颜色,同样是红色,要分出是火红的,还是粉红的;同样是黄色,要分出是桔黄的,还是金黄的;同样是绿色,要分出是碧绿的,还是嫩绿的……要仔细区分各个部位的形状特点,同样是花,花骨朵与盛开的花就不一样。观察得仔细,描写得具体,读者就好像看到一张植物的彩色照片。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还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要写出自己的情感。

8、远近结合法

【特点】

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这同照相一样,放在照相机的前面和远离照相机,摄下来的照片是大小不相同的。采用远近结合法描写植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给读者以完美的印象。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也就是要说清楚是远看的还是近看的。其次要注意叙述的顺序,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这样文章才能条理分明。

9、时序变换法

【特点】

植物各个部位的形态和颜色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把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写出来,同时把前后有关的情况交代清楚,就等于在不同的时间给植物拍了彩色照片。看了这一组彩色照片,读者对它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采用时序变换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在平时积累资料。要有计划地在不同季节对同一植物进行仔细观察,并记下观察日记,这样,写作时才能对积累的材料进行取舍,写出一篇好文章。其次要注意观察的连续性。

10、对照比较法

【特点】

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到显现。我们描写植物时,往往通过对照比较的方法来突出植物的特点。对照比较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这种植物与另一种植物进行比较;一种是把植物本身两种截然不同的特点放在一起比较。采用对照比较法要注意抓住所要描写的植物最显著的特点与其他植物作比较。这样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采用对照比较法还要注意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感人。抓住同一植物不同部位进行比较时,要注意找出矛盾点,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外观词语解释

全文共 926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wài guān

注音ㄨㄞˋ ㄍㄨ

词性名词

引证解释

1. 观看外界事物。《晋书·范宁传》:“凡此诸贤,并有目疾,得此方云:用损读书一,减思虑二,专内视三,简外观四,旦晚起五,夜早眠六。”

2. 人的风姿、外貌。《三国志·魏志·杜畿传》“子 恕(郭恕 )嗣”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玄 《傅子》:“ 智(郭智 )子 冲 ,有内实而无外观,州里弗称也。”

3. 事物的外在景象及其给人的印象。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二折:“你的浑家教来拜我。外观不雅,休教来罢。”《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待要私下走过去听听,又恐这班僕妇丫鬟不知其中的底里深情,转觉外观不雅。” 鲁迅 《华盖集·牺牲谟》:“你不要看得我外观阔绰,我为的是要到各处去宣传。”

京外的宫观。 宋 代宰相、大臣退休或免官后,多加提举宫观的名号,使食其禄。 宋 王安石 《辞使相第一表》:“矜怜积岁,参大议於广朝;或赐误恩,食旧劳於外观。”参阅《宋史·职官志十》。参见“ 奉祠 ”。

外观相关词语

另外、观点、观看、此外、观察、观众、外面、意外、观念、海外、以外、外国、参观、外资、外语、客观、户外、外部、景观、外地、中外、乐观、外表、外汇、外形、外界、外出、外交、外商、内外、例外、宏观、美观、格外、观赏、外壳、除外、宏观调控、观光、外人、向外、额外、观望、价值观、主观、外套、外科、观音、直观、老外、外围、室外、壮观、野外、红外线、外传、可观、外星人、外加、对外贸易

外观相关成语

矮人观场、昂头天外、比量齐观、悲观厌世、彻里彻外、察颜观色、崇洋媚外、吃里扒外、驰名中外、出乎意外、出人意外、金玉其外,败絮其、没里没外、内查外调、安内攘外、察言观色、超然物外、吃里爬外、仇人相见,分外眼、大有可观、当局者迷,旁观者、等量齐观、洞若观火、法外施仁、方外之人、分外妖娆、概莫能外、隔岸观火、古今中外、观望不前、海外奇谈、魂飞天外、家丑不可外扬、静观默察、节外生枝、拒之门外、九霄云外、冷眼旁观、里应外合、里勾外连、里通外国、里出外进、内忧外患、门外汉、旁观者清、内外夹攻、内外交困、身外之物、世外桃源、叹为观止、外强中干、外圆内方、蔚为大观、喜出望外、逍遥法外、弦外之音、秀外慧中、仰观俯察、袖手旁观、言外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英语作文写作技巧与方法

全文共 2454 字

+ 加入清单

一、明确作文要求,提高写作能力

一篇好的作文,要有一个主题思想,整篇作文应该是紧扣文章主题,遵循特定的文体格式,选用恰当的语言合理组织文章结构,内容统一、连贯,语法、拼写、标点 正确,用词恰当。很多同学在准备英语写作时找不到方向,一味的想在考研英语写作上面抓分,却又不知道怎么样提高。杨老师在此特别提醒考生首先要学会抓住考研英语写作要领,尤其注意文章逻辑关系在阅读中的运用。逻辑关系散布在文章的句子内部、句句之间、以及段落之间。最基本的逻辑关系有以下几种:

1、因果关系:as a result ,therefore,hence,consequently,because,for, due to, hence, consequently等等。

2、并列、递进关系:and, or, then,in addition,besides,in other words,moreover等等

3、转折关系:however,but, yet, in fact等等。

这些其实是已经很熟悉的逻辑提示词在文章中起的效果,并非仅仅是衔接文章的句子,从阅读的角度来看,其实同时在给我们某种提示,告诉我们哪些句子是有效信息,相对重要的信息,哪些信息是相对不重要的信息,因为我们在英语写作的时候,有一条清晰的思路,你不是为了完整翻译文章而进行阅读,而是为了获取主旨来写作。

二、摆脱无话可说 练习“三段式”思维

在英语作文写作时,无话可说的确让人比较头疼,无话可说是一个极端,有的考生题目看得懂,提纲也一目了然,就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在考场上头脑一片空白,想到的也只是空泛的东西,在考试过程当中,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家的做题效果和做题速度。杨老师表示,当头脑出现空白时,应该从具体的、细小的、琐碎的、微不足道的事物所引发的思考变成观点,再进行论述。例如,领导讲话总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这样条理比较清楚。考官们看文章也必然要通过这些关键性的“标签”来判定你的文章是否结构清楚,条理自然。破解方法很简单,只要把下面任何一组的词汇加入到你的几个要点前就清楚了。

1)first, second, third, last(不推荐,原因:俗)

2)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nally(不推荐,原因:俗)

3)the first, the second, the third, the last(不推荐,原因:俗)

4)i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second place, in the third place, lastly(不推荐,原因:俗)

5)to begin with, then, furthermore, finally(强烈推荐)

6)to start with, next, in addition, finally(强烈推荐)

7)first and foremost, besides, last but not least(强烈推荐)

8)most important of all, moreover, finally

9)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适用于两点的情况)

10)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thing(适用于两点的情况)

建议:不仅仅在写作中注意,平时说话的时候也应该条理清楚!

三、用词准确保证语言连贯

考研英语写作中,同样是一篇作文,在没有语法、词汇等基础性错误的前提下,一个考生的句式平平,而另外一个考生的句式灵活多变,非常漂亮,毫无疑问,后者肯定比前者的分数高。但写英语作文时最忌讳的是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词,表达不够准确,而且考试时要特别注意语法、词语、语气、标点符号等,避免单词拼写错误、语法错误,不要为了追求词语的华丽而堆积一些自己也没把握的单词,不要刻意追求长句而写一些自己不知对错的有多个从句组成的长句。建议考生考试时,最好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词汇、短语和句式。

很多考生习惯背诵模版,在写作文是喜欢套用背诵模版,但由于仓促,紧张等原因,很容易犯一些简单的错误,如语句不通。所以提醒考生选材时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词语堆积,不伦不类。前后及段落之间在逻辑关系上要紧密衔接,不能把没有任何逻辑关系的词放在一起,可以用恰当的关联词把思想连贯的表达出来。总之,无论想要套用那个模版,前提都要保证语言通顺,文章思想连贯。此外,要有自己的style,一来通过背诵或研究范文,把握考研英语作文的整体结构特点,以及写作格式,二来要在研究范文的基础上寻找自己的闪光点,比如闪光词汇。如果大家仔细研究真题,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高分作文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具有几个闪光词汇,这个词汇可能并不是什么高级词汇,但是你能把它的延伸意,或者说你能把我它的一词多义,并且应用到你的文章中。

四、长短句巧搭配 精悍短语当亮点

写作时,尤其是在考试时,如果使用短语,有两个好处:其一、用短语会使文章增加亮点,如果老师们看到你的文章太简单,看不到一个自己不认识的短语,必然会看你低一等。相反,如果发现亮点—精彩的短语,那么你的文章定会得高分了。此外短小精辟的句子,也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如果把短句放在段首或者段末,也可以揭示主题:

As a creature, I eat; as a man, I read. Although oneaction is to meet the primary need of my body and the other is to satisfy theintellectual need of mind, they are in a way quite similar.

杨老师强烈建议:在文章第一段(开头)用一长一短,且先长后短;在文章主体部分,要先用一个短句解释主要意思,然后在阐述几个要点的时候采用先短后长的句群形式,定会让主体部分妙笔生辉!文章结尾一般用一长一短就可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词语解释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jīng gōng zhī niǎo

惊弓之鸟(驚弓之鳥)

曾受箭伤,闻弓弦声而惊堕的鸟。喻受过惊吓而遇事惶惶的人。语本《战国策·楚策四》:“ 更羸 舆 魏王 处 京臺 之下,仰见飞鸟。 更羸 谓 魏王 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魏王 曰:‘然则射可至此乎?’ 更羸 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 更羸 以虚发而下之。 魏王 曰:‘然则射可至此乎!’ 更羸 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羣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晋书·王鉴传》:“黷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石点头·瞿凤奴情愆死盖》:“ 方氏 本是惊弓之鸟,听见官司两字,十分害怕。”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八章第四节:“ 西太后 、 荣禄 一伙人,屡受外国强盗的打击,早成惊弓之鸟。”亦作“ 惊弦之鸟 ”。《穀梁传·成公二年》“ 齐侯 使国佐如师” 唐 杨士勋 疏:“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惊弦之鸟,不可以应弓。”

成语词典已有该词条:惊弓之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描写叶子的词语及解释

全文共 867 字

+ 加入清单

叶子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你会用哪些词语描写叶子呢?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描写叶子的词语及解释,欢迎参考借鉴。

1、层林尽染:层林尽染,原意是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2、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总得有人在旁协助。

3、枝繁叶茂:形容枝叶繁盛茂密。

4、枯枝败叶:败:衰败。干枯的树枝,衰败的花叶。形容荒凉、破败的样子。

5、嫩绿:中国传统色彩名词,是指比较浅、比较清淡的绿色,是浅色,与深绿的区别是绿得程度不同,深绿是深色。与浅绿的不同是,它比较清新。

6、郁郁葱葱: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葱葱:草木青翠欲滴、十分茂盛。

7、金枝玉叶:原形容花木枝叶美好。指皇族独苗子孙。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

8、秋风扫落叶;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强大的力量迅速而轻易地把腐朽衰败的事物扫除光。

9、落叶归根:飘落的枯叶,掉在地上,变成肥料滋养树根。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终要回到本乡。

10、黄绿:介于黄和绿之间的一种颜色,没有黄的耀眼,没有绿的低调。

11、干枯:草木衰亡,失去水分。

12、落叶归根:飘落的枯叶,掉在树木根部。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终要回到本乡。

13、翠绿:像翡翠那样的绿色。

14、根深叶茂:茂:茂盛。根扎得深,叶子就茂盛。比喻基础牢固,就会兴旺发展。

15、红叶题诗:唐代宫女良缘巧合的故事。比喻姻缘的巧合。

16、琼枝玉叶:封建时代称皇家后裔。

17、枯黄:指凋残的黄叶。

18、碧绿:清澈明亮,晶莹通透。也是作为除了翠绿色的上好翡翠的绿色之一,拥有水晶般无杂质的清澈颜色。

19、两叶掩目:如同两片树叶遮住了眼睛。比喻受到微小的蒙蔽而对事物分辨不清楚。

20、凋零:零落。多指草木花叶。

21、莫辨楮叶:莫:不;辨:分辨。不能分辨楮叶的真假。比喻模仿逼真或以假乱真。

22、倡条冶叶:通‘娼’;冶:妖艳。原形容杨柳的枝叶婀娜多姿。后比喻任人玩赏攀折的花草枝叶。

23、破桐之叶:比喻已分不可复合的事物。

24、疾风扫秋叶:比喻力量强大、行动迅速,象暴风扫除落叶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写作文技巧和方法

全文共 1708 字

+ 加入清单

就小学生作文来讲,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但是不少学生作文时,却常常不知从何处落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写作文技巧方法,欢迎阅读!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写作文技巧。我国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

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

五、实施五项训练

根据认识是作文的核心这一原则,围绕这个发展学生心理机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五项训练:

(一)、字词训练。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

十引说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凭图学词;4、组词扩词;5、选词填空;6、词语搭配;7、调整词序;8、触景用词;9、词语分类;10、联词成句,作文指导《写作文技巧》。

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句子训练。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可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说一句话时,没有很好凭借图画和事物,认真教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表达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张图或一事物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写一句话,怎样说写一句话,说写一句什么句型、什么句式的话,导致作文中语调单一、呆板、不活泼生动。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三)、段的训练。结合八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因果段、转折段,递进段,并列段。以此认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不论哪种段式,都是记叙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即段的内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训练。篇是由段组成的。通过对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定法、用语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法,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与呼应方法,各种文章体裁的知识与方法。学会写中心明确,意思完整,详略得当的记叙文和应用文。

(五)、生活现场训练。采用生活现场训练,更好地体会从内容入手写作文。通过各种作文教学活动,如确定中心讨论会、选材讨论会、作文会诊会、小诸葛审题会、妙用词语比赛会,从活动中生动具体地学到作文知识与写作文的方法。另外,还可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如跳绳、拔河、踢毽、球类、背书比赛,从而学会如何写比赛作文;开展校内外义务劳动,学会如何写劳动场面;举行诗歌朗诵、讲演会,学会如何写会议场面及会议上的见闻;通过参观访问,浏览名胜古迹,学会如何写参观访问记、游记。学习观察方法,留心周围的事物、事件,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通过现场生活作文,进一步认识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从而学会写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文风。实行互评互改,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作文写好后,组织在小组内讲评。先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评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并指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重新再写,从而使学生每写一篇都有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小升初写作技巧及方法

全文共 2146 字

+ 加入清单

一、写说不单写“说”。

让孩子比较以下三句话。

张三说:“……”;张三无可奈何地说:“……”;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显然,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这样的技巧让孩子的写作水平切实得到提升,让他们学会细节描写,不会仅干巴巴的地写“某某说”。

二、写外貌不用“有”。

作文如何写外貌?孩子的作文里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名子:“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如果你试着让他们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写上段文字的同学经老师指导后修改如下:“XX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欢她啦。”是不是读起来舒服多了?

三、写想不出现“想”。

遇到描写心理活动时,这样的句子已经被孩子们写滥:“我脑子里跳出两个小人,一个小人……另一个小人……”。不用这个句子又该怎么写?最常用的就是“我心想”。如某学生写:“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我心想:天哪!这该怎么办呢?”

按照“写想不用想”的技巧,去掉“我心想”三个字如何?“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天哪!这该怎么办呢?”是不是更简洁精练?别忘了提醒孩子要给心理描写加上适当感叹词。

四、不用成语,作文为什么写不长?

不是说多用成语才显得有文采吗?其实不然,在“就是不用成语”写作技巧中,当作文中只会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细节就没了,还不如让孩子老老实实把自己看到的感受都写出来。什么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炯炯有神、心旷神怡……这些被用滥的成语还是少出现为妙。

比如,写春天别用“风和日丽”,而是这样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解决孩子作文写不长、写不细的难题。

五、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对于文章写不长的孩子,可以训练的另一个技巧是: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看过无数学生习作,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包括“很、非常”,请家长提醒孩子,遇到要写这几个字时不要轻易下笔,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现这个字眼?

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两个字,学会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文章自然就能写长。

六、一秒钟的事写三百字。

这还是针对作文写不长的一种技巧训练:用三百字来描写1秒钟内发生的事。如关于破校运会跳高纪录瞬间的描写原本只有几十字:只见某某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新的校运会纪录诞生了!

怎么变成三百字?可以有条理地加上动作解剖:如何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加上联想:往届校运会有人挑战失败,平时如何一次次练习等等;还可以加上细节来充实,起跳前如何与同学们进行眼神交流,成功后同学如何向他祝贺……家长可以找一些1秒钟的素材让孩子进行写作练习,学会了这个技巧还怕考试写不出四五百字吗?

七、一段话里至少出现6个标点。

很多孩子不会用标点,习作中常只有逗号句号逗号句号,甚至逗号都没有,把老师读到断气为止。针对这个现象,可以让孩子进行“一段话至少出现6种标点”的技巧训练。比如,。?!……:“”等等。

这些标点你的作文中都有吗?没有的话请尝试用起来。经过几次训练后,你会发现孩子的惊人变化:意味深长的句子会写了,人物语言会加进去了,心理活动结合进去了,还会用反问句了。这些句子加进去后,文章当然生动起来。一位作家就曾用这种方法对自己作文写不好的孩子进行训练,收效明显,进步很快。

八、字数三四五。

这个技巧说白了就是学习写短句。学了一段时间写作的孩子容易在作文中写长句,而长句写不好就变成病句。事实上很多作家也是以写短句见长的,像沈从文、汪曾祺。家长要提醒孩子注意控制每句话的字数,建议把十几个字几十个字的长句改成只有三四五个字的短句,孩子们会发现这样的作文有语感会舒服很多。

九、环境里面有“真”“情”。

到了五六年级孩子都要学习环境描写。如有的孩子会写:“早上天气还挺好的,放学回家时,却哗哗下起雨来。雨珠在下,泪珠在滴,老天也好像在为我哭泣”。

孩子能用环境衬托自己的心情首先要表扬。但是很多孩子只要一写环境,肯定就是小花微笑,小草点头、小鸟歌唱、小雨哭泣,成了套路,难道世界上只有小草、小鸟、小花吗?为什么不能写身边更真实的东西呢?云、雾、桌子,哪怕是电线杆都可以写,这个技巧是提醒孩子不仅要让人活在环境里,还要让人活在真实的环境里。

十、要动连着动,文章要一波三折才好看。

现在的孩子生活都很平淡,你不能强求他们写出一波三折的内容,那就让他们学会一波三折地使用动词,要动连着动——学会连续使用动词。某学生写一场乒乓球球赛:“他发了一个旋转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句话把文章就给写完了)。

学会动词技巧后将原句修改成:“只见他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盯着,球接触球板的一瞬间,他手腕轻轻一抖,脚一跺,球高速旋转着,向这边飞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个动词转瞬变成六七个,文字即刻灵动丰富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形容春天二字词语带解释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初春:春季开头的时节。例:“初春之风仍有凉意。”

春季:一年的第一季,我国习惯是指立春到立夏的三个月时间,也是指农历“正、二、三”三个月。

春令:春季。例:“严冬已过,春令已到。”注意:春令,也表示春季的气候。如“冬行春令”。

春天:春季。例:“明媚的春天,万物充满了生机。”

季春:是指春季的末一个月。

开春:春初(一般是指农历正月或立春前后)。例:“开春农村又将是一番繁忙的景象。”

孟春:四季节令中的第一个月。春天开头的第一个月。

暮春:晚春。如“暮春三月”。

晚春:春之末。

新春:春节过后的一二十天泛称新春。如“新春佳节”、“恭贺新春”。

阳春:泛是指春天而言。例:“阳春三月好风光。”

仲春:孟春之后阴历二月为仲春。

早春:初春。如“早春二月”。

余春:犹暮春,晚春。

残春:余春。

酣春:春色正盛。例“劳劳胡燕怨酣春”。

熙春:和煦的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