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雪的高中作文汇总三篇 作文题目(汇总20篇)

孤独!这好像是一个大家都有过的感觉,不过你觉得什么才是真的孤独。是你觉得没有人陪你一起玩,是没有人陪你一起受苦,还是没有人关心你?相信这些大家也都经历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中作文孤独,希望你喜欢。

浏览

5859

作文

90

篇1:高中作文题目

全文共 879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莫欺少年穷。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就写过一篇《少年中国说》,批判暮气沉沉的封建社会,呼吁改革创新,发愤图强。

当下社会,年轻人的世界和成年人的世界,也存在不少的差异。

年轻人爱想象,爱冒险;而成年人却告诉你安全第一,不要胡思乱想。

年轻人觉得成年人虚伪,成年人却说年轻人幼稚。

这种现象,叫做代沟,也叫做代际差异。

古往今来,有循规蹈矩,遵守家庭和社会教导的“继承者”;却也更多离经叛道,甚至离家出走的年轻人。

在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中我们看到,听从封建教条的白嘉轩和白继文,最后一个孤独终老,一个成了汉奸卖国贼和反动派;而听从革命召唤的鹿兆鹏和百灵,最终与家庭和国民党反动统治决裂,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可见,大人不一定都正确,年轻人也不一定都不靠谱。

要想让年轻人和大人,年轻人和社会亦步亦趋,融为一体,关键是大家都能与时俱进,不断进步。

一个优秀的家庭,和一个优秀的社会,应当足以鼓励和扶持优秀的年轻人。年轻人无非是会试错,不试又怎么会知道是非对错;而大人和社会,毫无疑问应当容纳这种试错。

谁的人生,是一直步步正确的呢?

小时候,老师和家长会让我们整理错题集,以便于知道自己是怎么错的,可以引以为鉴,下不为例;

那么在生活中,家长和社会给我们准备了“错题集”了吗?

矛盾来自于双方,矛盾也从来不会单方面消除。面对现代社会的激烈的观念冲突,创新冲突,大人和社会的错误,同样比比皆是,若不是,媒体怎么会每天有那么多的爆料呢?

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大人和社会要赢得年轻人真正的尊重,不是靠权威,而是靠以理服人;同样,年轻人要获得大人和社会的支持,也要靠换位思考,彼此尊重。

正如林觉民所说: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换位思考,求同存异,取得一致,是和谐少年和大人,年轻人和社会的唯一正确途径。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有比尔盖茨,也有马斯克;他们的家庭,都没有束缚他们一定要循规蹈矩;这是个人的成功,更是观念的成功。

但是在中国,这样的事例太少了,所谓年少成名的,大都是一些娱乐童星。这不值得大人和社会好好思考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有关雪的高中作文:下雪那天

全文共 1327 字

+ 加入清单

就在年初下的那几天,我早上乘公共汽车上班。如果你碰巧也乘它上下班,那就无须我解释什么了。况且又是雪天,真是挤啊!我努力挤到窗边,把书包从人缝中大力一拽,才发现背带已断,只好夹着包。车厢内愈来愈挤,后面的人挤得我紧贴着座位,上身不由自主地往前倾,一手扶着车窗上的扶手。车在雪地上缓缓而动,有人在后门已开始唇枪舌战。附近人群中有人在叹气,也有人在小声埋怨。

我也暗暗发慌可能要迟到。我向车窗外望去,看到站没有,可车窗上都是人们呼出的呵气。雾蒙蒙地一片,我使劲向后靠了靠,想腾出手来抹一下窗子。但马上后面乘客一阵反攻,让我有些支撑不住了,就要破口大骂出来。就在这时,我突然发现车窗上有一处已被擦亮,一根手指在上面灵巧地划动。一间小茅屋跃然窗上,然后又添上栅栏。

我扭脸看过去,见身旁一位中年妇女被挤得同我一样姿势。她两只手都紧紧握着车窗上面的扶手,右手却支出一根手指在窗上画着。这时有人在她身后挤了一下,想来很不舒服,她皱了一下眉,手指也一歪,把一根栅栏弯到一边去了。那手指又动了动,顺势把它点缀成一棵小草,再又一抹,一轮红日又现之于屋上。我看她那紧紧支撑身体的胳膊突然和我一样很是痛苦,又见她那脸上那平和的神色和看着那简朴的小画,满意的微笑的表情,心里真是羡慕。她也许是教师或者在机关工作或是售货员,一个普通女工。不论她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她都会是十分出色的,因为她是一个坚强且快乐的人。能在困苦的环境下保持一种愉快的心境,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需要的!

车拐了一个弯,一缕阳光从车窗上的太阳中射进来,一束金色的光真是耀眼。我从那太阳里看到了前方的路,车到站了,我下了车。整了整七歪八扭的衣服,看着那小草小屋、木栅及太阳缓缓地走了,我呼出一口气,眼见一阵水气在脸前消逝,精神为之一爽,夹紧书包迈步向路口走去。

星期五早上,我透过窗户看到房子、草地、陆地、车子上都铺了一层厚厚的雪。我走出去轻轻地踩了一脚都快把我的脚淹没了。我自言自语地说:“今天真是打雪仗的好时机。”

我连忙跑去叫我的好朋友徐嘉璐、戴珂妍、江明阳来我家院子里打雪仗。我们自动分组,我和徐嘉璐一组,江明阳和戴珂妍一组。我们都派上一个代表,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谁赢了谁先扔,结果我们赢了。我先把雪揉成一个雪球往江明阳身上扔,江明阳没躲得及就被我的雪球打中了,江民阳下去了。戴珂妍非常生气,就用雪球往徐嘉璐身上打,雪球打在了徐嘉璐的身上,她也下来了。就剩我和她了,我心里非常紧张。我连忙用揉好的雪球飞快地向她扔去,她一不小心滑了一下,被我的雪球打中了。现在是1:0。

第二场比赛开始了,还是我们先打。我用雪球往江明阳身上打去,没有打中。江明阳又用力把雪球扔到我的身上,我一下子就被扔中了,我下来了。徐家璐和江明阳扔来扔去,结果我们输了,现在是1:1。

第三场比赛前,我和徐嘉璐想了一个妙计。我们先躲在一个地方,趁她们不注意用雪球扔她们。开始比赛了,还是我们先打。我们躲在草丛里看她们的行动,正当她们背对着我们时,我们一下子用雪球往她们身上扔去,她们发现我们在草丛里反击已来不及了。现在是2:1,我和徐嘉璐赢了,“耶!”我俩高兴地叫着。

我喜欢打雪仗。打雪仗既锻炼我们的身体,又给我们带来了欢。

[有关雪的高中作文:下雪那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梦中的雪高中作文

全文共 986 字

+ 加入清单

寒风呼啸,天色暗淡,厚厚的棉衣已紧贴人们的身体,平日里小姑娘腼腆脸颊,在此时也变的红通通,如一个成熟已久的苹果,让人羡慕,等待着最后的“采摘”,冬来了,它带来了寒冷,也带来了下一个春天的开始,

在寒冷的冬季里,我在等待,我在等待着满天飞舞的花,屋顶和旷野里铺满乘积雪粒,我好走出封闭严实已久的小屋,去感受在冬日里那洁白的一景,我默默的等待和期盼着,但冬总是和我开着那段许久未了的“玩笑”,只听到雨滴打落在窗户上的声音,不见雪花漫天飞舞的“身影”。

我的等待,以一次次雨滴的落下而告终,我有些抱怨,有些失望,我期待许久的飘雪,也在我的翘首期盼中不易而飞了,夜里躲在严严实实被窝里,我依然在盼望着明天飘雪的到来。

在这种对雪的祈祷中,我渐渐的入睡了,梦给我带来了雪的愿望,在冬日里的一天,当我睁开沉睡的眼睛,蓦然的望向窗外,洁白的让我心动,一瞬间让我走进它的“世界”,融入到它的“怀抱”,我在这片洁白无责的雪地中翩翩起舞,放声高歌,用双手捧起铺在我身边的积雪,轻轻的让它“亲吻”我的脸庞,此刻的寒冷也会变得温暖,此刻的“亲吻”也会变得潇洒。

在刹间一刻,我又来到了生活中梦想旅程的圣地——林海雪原,我在雪原中奔跑、呐喊,让我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上天洁白“生灵”——雪,我爱你。

累了我就躺下来和雪一起打个“滚”,渴了我就让雪在我的口中慢慢的融化,彼此间能来一次亲密间的接触,那可是何乐而不为呀!

清晨的一缕阳光,从窗外照了进来,我醒了,我的梦也醒了,留下的只是梦中美丽的雪景和现实生活中对雪景出现的等待,

一直酷爱雪景的我,每个冬季的到来都是我的等待,每个下雪的日子都是我的期盼,每次梦境中雪景的出现都是我对生活中雪花飘飘的祈祷。

雪也能勾起我对往日童年的回忆,在冬天有雪的日子里,父母会带着我在这片洁白的土地里,滑雪橇,堆雪人,和邻家的小伙伴一起打雪仗,有时候想起这些,我都会不经意走到窗户前向下望一望,重温那段天真无暇的童年,父母紧随身后的那种相伴。

雪的洁白,也让我想起了父母指着白雪教育子女做人要像雪一样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做人、当官廉政清明。

我也在为,明天以至于明天的明天做人、做事如雪一样的“品格”努力着,奋斗着。

下一个冬季是否会迎来我梦中的“雪景”,我还在等待,希望我的梦想如愿,雪花飘飘,满地积雪,带着好的心情,迈着轻盈的步伐,向着我为之“情深意长”的雪地进发。

[梦中的雪高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一夜雪高中作文

全文共 1823 字

+ 加入清单

白日里还是干冷阴天,昨夜却忽来一场大。难以想象夜间悄然降临的大雪将是哪般温柔美好的场景,尽管没有夜空流隙的月光,没有星辰,只余下空阔街道旁的盏盏路灯。昏黄灯光将小镇缠成一张模糊的网,笼住混浊夜色中几不可见的晶莹雪花。唯有束束光芒下纷飞飘零的大雪,映衬一地落花的影子。但如此夜景只存在于我的幻想之中,毕竟等到次日清晨,天地间仅剩冰凉的雪水苟延残喘。偶然在路边草丛里见到小片积雪,也都于敞亮天光下迅速消融。一夜雪最终以融化成水的姿态,渗入土地千疮百孔的躯体,给予细微而无措的慰藉。可怜昨夜雪花,纯洁如孩童澄澈的眸子;可她注视的今日世界,不过是人来人往,车流不息,以聒噪纷繁的表象来掩盖内里流脓的伤痂。

午后放晴,信步于小区路上,似乎天地间都回响落雨的声音。直至第三日连地面潮湿的印痕也都消失不见,明媚日光下,又有谁记得这场不知其意的雪。小区边上是条河,忆起某次在河埠头上看江雪:天光大亮时候,只能从远处建筑物的阴影中见到纷扬大雪,其余皆隐没于灰蒙蒙一片雾。没有诗里孤冷韵调,反倒是城镇的拥挤促狭,连雪都像是由污水凝成。这桥下右数第二个河埠头,左右各两个排污管。夏夜来此地散步时,常常听见污水流入声响。沉默隐忍的河流,不得不接受鱼腥味般的刺鼻恶臭,以及台阶两边扎堆的鲜绿水藻,浮根缠绕,更使其难以向前。只期望缓慢流淌的过程中,渐渐摆脱这人世拖累。

不知最后汇入大海或湖泊,难保日复一日,终究被缚在原地。是几近停滞的泥沼,濒死前竭力的喘息。喑哑难捱,犹同风中摇曳不定的残灯,将尽未尽,何等苍凉,自然而然让人联想到死亡。可我不曾意识到死亡可怖,毕竟天真眼里,那就像是一树花谢般无奈的事。惟独第一次面对他人的死亡成了一路无法抹净的黯然,虽说也已是去年的事了。

那是关于一位陌生老人的死。他约莫八九十岁的模样,斑白头发,两眼深陷,面色蜡黄。我不曾刻意关注他,小区里这样的老人并不少,邻里扶持,可以在大晴天看到他们搬着小凳成群出来晒太阳。有次放学回家,远远就望见那老人独自从车库走出来,步履蹒跚,端着大半盆洗脚水吃力倒进绿化带里。那该是个初冬的傍晚,天早早便暗下,还未袭来刺骨的寒意。因着逆光的缘故,我不过观望他模糊的剪影。老人移动得非常缓慢,隐隐觉得他的手脚抽搐,倒完水后就挪回了车库里。距离太远,我只是再麻木地走回去。没有足够热忱的心,便认定这世间的生老病死实属平常,认定人的天性自私,怎么会对每一个陌生生命都唱响哀歌。我只不过看到那老人的晚景凄凉,而他于我的印象,也止步于不经意一瞥而已。

这种想法一直陪伴我走至今日,即使中途遇上老人的丧事,也不曾起过太大波折。的确,那是让人猝不及防的死亡。初春时节,路过时老远听见中年男人打电话的洪亮声音,接下来就看见那顶深紫色棚子,摆着“奠”字花圈,几点烛火透过棚布亮起来,在昏沉夜色中是突然湿润双眼的光亮。棚里有僧人念经诵咒,半掀开的棚布被人放下,而刺耳的叫嚷声依旧无比清晰地传开去。我愣了愣,才意识到在办丧酒。一个人,一个行至终点的生命在悄无声息的某刻离去,或许瑟缩在腐臭的角落,等待生命最后一丝光和热消散于永恒的黑暗与寒冷之中,一旦意识到其本质的卑微渺茫,眼泪就刷的一下流下来。

第二天晚间我仍走到那附近,为办丧酒而搭起的棚子已经拆除,车库旁的绿化带里堆满了老人的杂物。腐朽断裂的木板,几床被褥,摔得破碎的水槽以及压弯的木质小板凳,底下全是厚厚一层木屑,堆积在绿化带的树下,隆起一米高,倒成了小小的坟包。空置的车库向前拓宽半米不到,铁门被漆成突兀的蓝,到现在一直上着锁。尘封的故地掩盖老人生活的印记,终于回归最初的宁静。

只是突然想起某个阳光晴好的午后,老人特意搬了藤椅坐到太阳下。我转悠时看见他,坐姿十分别扭,身躯僵硬,浊黄的眼睛半睁半闭。只能想他是惬意的吧,冬日难得的温暖天光,映得周围楼房都暖和起来。这些经历过的零星片段,珍重与否,最终都纷至沓来。不知这一生是短暂还是漫长,生命尽头的黯然消陨茫茫不可见,所能做的不过继续走下去。

看过一句话,“我们活着,好像永远都不会死去;我们死去,就好像从未活过”。好似干冷冬季的一夜雪,曝露在晴朗碧空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融渗没,是一瞬间柔软的记忆;又好似一条最终深陷泥沼的河流,内心却奔赴遥远的大海或沙漠,我们如何窥见其间美丽,就如何体味其间辛酸。我谈论不了这无边无际的话题,毕竟终归只是这世间路人,走过一遭,于夜里蒙眬时瞥见悄然一夜雪。惊鸿一瞥,足以终生铭记。

[一夜雪高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风花雪月高中优秀作文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荷塘月下,微轻飘,拂起衣襟,凉意透心。柳枝婆娑,水波粼粼,月儿倒影,恰似一幅风景画。众人入梦,我皆醒,无限的思绪涌上心头。我举头望明月,感怀着李白的思乡之情。此时的月光柔情似水,宛如珍珠滑落在荷上,洗礼着碧玉的荷叶,犹如一位刚出浴的美人。

空际划过一道雁声,久久回荡。我慢慢合拢上眼睛,尽情呼吸着古人残留的气息,感受着微风的抚摸,感受着露水的滋润,感受着乳白月光的温柔。俯身倾听着周围的一丝一动,忽重忽轻,忽远忽近,“大珠小珠落玉盘”。我睁开眼,正好对上那黑得深邃的眼睛,它似乎要把所有的事物吞噬。连背后,都藏着无穷的奥秘与神韵,以及数不清的运动轨迹,不知令多少人尽折腰!

偶尔,流星溅射而过,星光闪耀也让人捉摸不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绵绵细水般地流进我的心海,这是怎样的悲与愁?我不解。忆往昔,多少文人墨客把杨柳的依依之态与依依之情相融合,以此来表达别离的依依不舍之情。可是,时过境迁,千变万化,杨柳摆动着婀娜多姿的身材,轻点着节奏的舞步,更是让人的不愉心情烟消云散。

举杯邀明月,深夜的黑也能给人慰藉。在柳宗元的眼里,“良辰美景应是虚设”,在我眼里,良辰美景似是红颜,在落寞之时给予陪伴,在疑惑之时给予指引,在挑战之时给予勇气……古人的伤感之情我远不及,风花月,良辰美景才应是我内心最美的独白。朝思暮想于我也是美的向往。一朵花,一杯酒,一首诗,隐藏着无限的情感,浸没在历史里。

不似陶潜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人迹隐没在雾里,鸟儿婉转低唱,天空拉开了黑色的帷幕,照亮了我的视野。我漫步于这人间仙境,万物睁开了睡眼……一切刚刚开始。风花雪月更衬我心。

[风花雪月高中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高中组初赛题目

全文共 6328 字

+ 加入清单

一、阅读能力测试(100分)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进行阅读能力测试。

不到5岁便夭折的儿童每年有900万。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产妇死亡概率为33%,这一比率在发达国家仅为0.018%。全球至少有25个国家,大多数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其人口的平均寿命不超过55岁。仅在印度一国,就有超过5000万的学龄儿童连简单的课文也看不懂。

看了上面这段文字,或许你只想把书扔到一边,不去想世界贫穷这件大事。因为这个问题看上去太宽泛、太棘手。然而,我们写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劝你不要那样做。

宾夕法尼亚大学近期的一项实验表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会令我们无比震惊。研究人员发给每个学生5美元,让他们填写一份简短的调查表,然后再给他们看一份传单,请他们为“拯救儿童”(全球慈善机构之一)捐款。传单有两种不同的类型,有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是这样的:

马拉维的食品短缺影响着超过300万儿童;在赞比亚,自2000年以来的严重干旱已导致粮食产量下降42%。因此,300万赞比亚人将面临饥饿;400万安哥拉人(占安哥拉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已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超过1 100万埃塞俄比亚人急需食品援助。

另外一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上画着一个小女孩,还有这样一些文字:

罗西娅是一个来自非洲马里的7岁女孩,她过着极度贫穷的生活,甚至面临着挨饿的危险。然而,您的经济援助将会改善她的生活。有了您以及其他好心人的支持,“拯救儿童”将与罗西娅的家人以及社区里的其他人一起帮助她,让她能吃饱饭,接受教育,具备基本的医疗及卫生常识。

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1.16美元。和第一份传单不同,第二份传单展现了一个而不是数百万人的困境,看了这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2.83美元。这样看来,学生们愿意为了罗西娅而承担一点儿责任,但在面对广泛的全球性问题时,他们就不免有些泄气了。

接下来,研究人员又随机选定了一些学生,先告诉他们这样一个现象,即人们不愿关注那种泛泛的信息,他们更有可能会捐钱给某一特定受害者,然后再给这些学生看那两份传单。结果显示,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款1.26美元,与事先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差不多。然而,看了第二份传单的学生在得知这种现象之后,平均每人仅捐了1.36美元,远远低于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鼓励学生们再想想反而使他们对罗西娅不那么慷慨了,但马里人民也没有因此得到更多的援助。

学生们的反应是一个典型案例,说明了大多数人在面对贫穷等问题时的感觉。我们的本能反应是慷慨,特别是在面对一个身陷困境的7岁小女孩时。然而,正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们一样,我们在重新考虑之后常常失去信心:我们捐的那点儿钱不过是沧海一粟,而且这些善款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这本书会让您再好好想想,如何摆脱那种“贫穷的问题难以解决”的感觉,从一系列具体问题出发,重新审视这一挑战。这些问题只要能得到恰当的定位并为人们真正理解,就能够逐一得到解决。

遗憾的是,关于贫穷的辩论往往不是这样展开的。很多侃侃而谈的专家并没有讨论怎样抗击痢疾和登革热最有效,而是专注于那些“大问题”:贫穷的最终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信任自由市场?穷人能够受益于民主制吗?外来援助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等。

杰弗里·萨克斯是联合国顾问、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主任,同时也是一位贫穷问题专家。他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贫穷国家之所以贫穷,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往往都气候炎热、土地贫瘠、疟疾肆虐、四周被陆地所包围。因此,如果没有大量的原始投资助其解决这些地方性问题,这些国家很难提高自己的生产力。然而,这些国家却因为贫穷,无法支付投资回报——这就是经济学家们所谓的“贫穷陷阱”。除非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落到实处,否则无论是自由市场,还是民主制,都帮不上什么大忙。外来援助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启动一种良性循环,即辅助穷国在关键领域投资,从而提高其生产力;由此而产生的更高收入会带来更多投资,收益将呈螺旋状上升。萨克斯在其2005年《贫穷的终结》(The End of Poverty)一书中称,如果富国在2005~2025年间每年拿出1 950亿美元的资金来援助穷国,那么贫穷问题到2025年末便可完全得到解决。

然而,还有一些侃侃而谈的人认为,萨克斯的回答是错误的。曼哈顿的威廉·埃斯特利挑战了纽约大学的萨克斯,随着其著作《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The Elusive Quest for Growth)及《白人的负担》(The White Mans Burden)的面世,他已经成为反援助人士中最具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之一。丹比萨·莫约是一位曾在高盛投资公司及世界银行任职的经济学家,她于近期出版了《援助的死亡》(Dead Aid)一书,并在书中对埃斯特利的观点表示赞同。他们都认为,援助的弊大于利:援助使人们停止寻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腐蚀地方机构并削弱其作用,导致一些援助机构形同虚设。对于贫穷国家来说,最好遵循一个简单的原则:只要有自由市场和恰当的奖励机制,人们就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接受外国人或自己政府的施舍。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看待世界运转的方式上,对援助持悲观态度的人实际上表现得颇为乐观。埃斯特利认为,“贫穷陷阱”并不存在。

我们到底应该相信谁?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能解决问题的人,还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只能使问题恶化的人?这一问题无法从理论上得到解决,我们需要的是证据。然而,遗憾的是,那种常常用来解答大问题的数据并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引人注目的奇闻轶事比比皆是,有些事件甚至可以用来支持任何立场。例如,卢旺达在遭受种族灭绝之后的几年里得到了大笔捐款,整个国家逐渐走向繁荣。由于国民经济得到了发展,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开始制定政策,尽量不再接受援助。那么,我们应将这个例子看作是援助好处的证明(萨克斯的观点),还是自力更生的典型代表(莫约的观点),还是二者兼备?

由于诸如卢旺达这样的个例没有最终定论,大多数研究哲学问题的人更喜欢在多个国家之间作比较。例如,针对世界上几百个国家的数据表明,接受更多援助的国家并不比其他国家发展得快。这常常被认为是援助无用的依据,但实际上,这也可能意味着相反的观点。或许,援助使某些国家避免了一场灾难,没有援助的话情况会更糟。对此,我们并不了解,只是在泛泛地猜测而已。

然而,假如没有支持或反对援助的依据,我们又该怎样做呢?——放弃穷人?这种失败主义的态度不是我们所应持有的。实际上,答案是可以找到的。这本书整体上就采用了一种答案延伸的形式——不过不是萨克斯和埃斯特利喜欢的那种泛泛的答案,它要告诉你的不是援助的好与坏,而是援助在一些特定的事例中是否带来了好处。我们虽然不能断定民主制的效力,却可以就是否应改变其组织方式谈谈感想,使其更有效地运行于印尼的农村等地。

无论如何,对于某些大问题(如外国援助是否有效)的回答是否像我们有时听到的那样重要,我们尚不明确。无论是伦敦、巴黎或华盛顿特区那些热心于帮助穷人的人,还是不那么热心于此的人,他们都认为援助的作用十分突出。实际上,援助只占每年给穷人所划拨的款项的一小部分,大多数针对全球穷人的计划都由各国自身的财政部门制定。例如,印度基本上不接受援助。2004~2005年间,印度为穷人的基础教育计划投入5 000亿卢比(310亿美元)。即使是在非洲这样急需援助的地方,这一数字也只占政府2003年度全部预算的5.7%(如果我们排除尼日利亚和南非这两个几乎不接受援助的大国,那么这一比例为12%)。

更重要的是,援助的是是非非引发了无数没完没了的争论,这模糊了真正的重点——钱的去处。这就意味着政府要选择正确的资助项目——该项目对穷人有好处吗?是该给老人发养老金,还是为病人建诊所?然后,弄清楚最好的操作方式是怎样的。比如,诊所的运作及人员配备可以采取很多不同的方式。

为援助问题而争论的人基本上都同意一个前提,即我们应在力所能及时向穷人伸出援助之手。这也在情理之中。哲学家彼得·辛格曾写过关于拯救陌生人的道德准则,他评论说,大多数人都愿意牺牲一件价值1 000美元的衣服,换取一个落水儿童的性命。辛格还认为,这名落水儿童就是那些每年活不到5岁的900万儿童之一。经济学家、哲学家、诺贝尔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的观点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他认为,贫穷会导致令人难以容忍的人才浪费。用他的话来讲,贫穷并不仅仅意味着缺钱,它会使人丧失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一个来自非洲的贫穷小女孩即使很聪明,可能最多也只能上几年学。她很可能由于营养不足而无法成长为世界顶级运动员,而且即使她有什么做生意的好想法,也没有启动资金。

的确,对于发达国家的人来说,这种对生命的荒废可能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但对于这个非洲小女孩来说却影响很大:她可能沦落为携带艾滋病毒的妓女,将病毒传染给一个来到非洲旅游的美国人,而这个美国人又会将病毒带回自己的国家。或者,她可能会患上一种耐抗生素的肺结核,这种病毒最终可能会传播到欧洲。如果她当初接受了足够的教育,她可能已经研制出了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良药,或者就像中国小姑娘戴满菊一样,她上学的机会来源于银行职员的一个疏忽,这可能使她最终成为雇用上千人的商业巨头。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丽·吴顿在其著作《半边天》(Half the Sky)中讲述了这个小姑娘的故事。即使她没有这样的际遇,我们又有何理由不给她一次机会呢?

我们知道帮助穷人的有效方式吗?当我们回到这个问题时,分歧便会显现。

辛格关于帮助别人的观点中隐含了一个前提,即你知道如何去做。在你不会游泳的前提下,甘愿牺牲一件衣服的道德准则便显得苍白无力。正因如此,在《你能拯救的生命》(The Life You Can Save)一书中,辛格不辞辛苦地为读者列举了很多实例,告诉他们可以在哪些地方伸出援手。在辛格的网站上,这部分内容是定期更新的,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丽·吴顿也是这样做的。道理很简单,只谈世界上存在什么问题,而不去谈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只能导致社会瘫痪,而非进步。

因此,真正有用的方式是从实际问题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空谈外来援助。例如,世界卫生组织称,疟疾在2008年造成约100万人丧生,其中大多数是来自非洲的儿童。对此,我们认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这样就可以挽救很多条性命。研究表明,在疟疾传播严重的地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可以将疟疾的感染病例减少一半。那么,怎样做才能保证儿童都睡在这样的蚊帐中呢?

只要拿出约10美元,一个家庭就能得到一个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还会有人教他们怎样使用这种蚊帐。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是否应向家长们免费提供这种蚊帐?或者按优惠价卖给他们?还是让他们自己去市场上按全价购买?这些问题是可以回答的,但答案却不甚明了。很多“专家”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十分强硬,却拿不出任何有力的证据。

疟疾是一种传染病,如果玛丽睡在蚊帐中,约翰就不太可能被传染——如果至少有一半人口睡在蚊帐中,另一半人口即使没睡在蚊帐中,他们被传染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问题是,睡在蚊帐中的孩子的人数还不到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对于马里及肯尼亚的很多家庭来说,10美元的花费有些高。考虑到使用者及社区中其他人的利益,以优惠价销售蚊帐或免费赠送蚊帐似乎是个好办法。的确,免费发放蚊帐正是杰弗里·萨克斯所提倡的。埃斯特利和莫约则对此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如果人们不花钱就得到了蚊帐,那么他们就不会对其加以珍惜,因而也就不会去用。即使他们用了,也可能会因此对施舍习以为常,在以后需要自己花钱购买蚊帐时便会退缩,或是在需要其他物品时也不愿自己花钱,而是等着别人免费赠送。这种情况会摧毁运转良好的市场。据莫约讲,一位蚊帐供应商就曾因一项免费发放蚊帐计划而破产。在该项计划停止之后,再也没有人愿意以任何价格提供蚊帐了。

要想解释这一争论,我们需要回答三个问题。第一,如果人们必须以全价(或者至少是全价的一大半)购买蚊帐,他们是否会放弃购买?第二,如果蚊帐是免费赠送的,或是以优惠价卖给人们的,他们是否会使用这些蚊帐,还是将其浪费掉?第三,如果人们以优惠价购买了蚊帐,那么一旦以后价格不再优惠,他们是否还愿意去购买呢?

要想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观察并比较几组人在面对不同程度优惠价时的行为。这里,我们着重于“比较”,自己花钱购买蚊帐的人与免费得到蚊帐的人相比,他们的表现常常是不一样的。

那些自己花钱购买蚊帐的人可能都比较富有,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知道自己为什么需要这种蚊帐;而那些免费得到蚊帐的人可能是因为贫穷,才会被某家非政府组织选中。不过,情况也可能恰恰相反:免费得到蚊帐的人社会关系优越,而穷人由于封闭只好以全价购买。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无法从他们使用蚊帐的方式上得出任何结论。

因此,这些问题最简洁的回答方式就是模仿医学中为评估新药的效力而采用的随机对照实验(RCTs)。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帕斯卡利娜·迪帕在肯尼亚开展了这样一项实验,随后,其他研究人员分别在乌干达和马达加斯加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在迪帕的实验中,随机选定的几个人在购买蚊帐时享受了不同程度的价格优惠。通过对几个小组在接受不同价格时的行为进行比较,迪帕便能回答我们前面列出的三个问题,至少在这项实验的背景下是这样的。

在本书的第三章,我们将详细描述迪帕的研究发现。尽管有争议的问题仍然存在(例如,这些实验并没有告诉我们,将进口的蚊帐以优惠价出售是否会损害当地厂家的利益),但这些实验结果还是使这场争论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并极大地影响了这方面的政策导向及言辞。

从泛泛而论转向具体剖析,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一旦我们了解穷人是否愿意花钱购买蚊帐,以及他们是否会使用免费得到的蚊帐,那么我们所了解的就不仅是发放蚊帐的最好方式了;我们还会了解,穷人是怎样做出选择的。例如,蚊帐得到广泛应用的最大阻碍可能是人们不了解这种蚊帐的好处,可能是穷人买不起蚊帐,也可能是他们的头脑完全被当前的问题所占据,根本没空去担心以后的事。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能了解穷人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他们除了手里没有多少钱之外,在生活上同其他人都是一样的吗?或是他们极度贫困的生活与其他人的生活在本质上有哪些不同?如果他们的生活有什么特殊之处,他们是否会因此而掉入“贫穷陷阱”?

(选自阿比吉特·班纳吉、埃斯特·迪弗洛《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中信出版社)

1.作者认为,人们对贫穷认识的误区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上述材料,归纳概括要点。(30分)

2.你认为未来的世界会更贫穷还是更富有,抑或会呈现其他面貌?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调查数据及其他理论等,来阐释自己的观点。300~500字。(70分)

二、创新作文写作(100分)

一个人究竟是“富二代”还是“贫二代”,这是他的出身决定的,无法改变。但由于有高考这样的选拔制度的存在,不少“贫二代”最终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可以说,高考在出身之外,为寒门学子打开了一扇改变命运之门。而现在,由于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与全国重点高校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不少有文学特长的高中生通过大赛成功敲开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之门。可以说,大赛在高考之外为广大的高中生开辟了一条通往名校的“绿色通道”。所以,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高考固然重要,但它并非生活的全部,也许在高考之外,还有另一条路,另一种生活,另一个故事……请以“高考之外”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体裁不限,字数限1500~1800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桥雪高中生作文

全文共 1569 字

+ 加入清单

我独爱淮河长堤上的这座桥,它是往日里郊游必去的地方。出了家门走不出几里路程就可以站在桥上尽览淮河四季的秀美,我早已沉醉在对它的迷恋之中,家在淮河两岸是幸福的。

人们叫不出它的名字,唯一标识身份的碑记已在岁月中消解了踪迹,人们亲昵它为“桥”。或许你很难想象,这宽不足四米的石桥要承担巨大的运输任务,人们把谷粮和矿石通过桥送到远方,游子通过桥奔向大千世界。我是个急性子,走完整座桥尚且不到一分钟,桥是短的,但是桥所凝结的年华却那样深邃,我想村里的长者一定在桥上走了大半辈子,那些桥上的英雄事迹、桥的风景都深深地镌刻在记忆中。早些时候,长辈们总爱带着孩童登桥踏青,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沿岸的整齐列队的树林了,像一片鲜绿的海洋在平原上铺展开来,那生命初放的火焰竟绿的没有层次,在春风的拂动下显现出各种魔幻。童年的乐趣大多停留在夏日里爬上高树捉蝉,或者在桥墩的河畔拾贝;长大一些后,秋日的景象又占据了我们生活的期盼,晚秋的静谧渗透着桥与水的每一部位,其实淮河的水亦是那样的清澈可人。那时候,家人是决不允许我们冬里去登桥的,因此雪中的桥始终是孩时记忆的空白。意识停留在空白是一件幸事,驱使我用最美的风景填补这份遗憾。去年春节,我有幸回到这里,与朋友相约去探寻淮河冬日的神秘。瞧!那雪,这桥。

平日里喜欢诵读卞之琳的《无题》,“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梦里有桥常常是那样的多彩,只是今晚我希望梦可以是一片雪白。一片雪白,你几乎分不清哪里是雪的尽头。瞧,那冰封的河,河心的浮冰顺着流水缓缓前行,依稀透着些生命的迹象,温润而又静谧,岁月的沧桑丝毫没有冻结河的热情。飞雪扬过河面,如同舞者在尽情舒展身姿,时而在一处聚成形,瞬间又消散得无影无踪了。

不远处依旧是那样鲜亮白净,广袤的平原突然那样遥不可及,使你由不得陷入“天圆地方”的困境之中。那片杨树林换上了朴素的外衣,灰白的斑点倒也格外分明。昔日繁茂的风景淡出了舞台,而繁茂背后单薄的枝干却被无情的暴露在寒风之中,可是作为枝干的它们并不这样想,守着淮河,看着冬雪,陪伴着桥,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任务!桥岸的人家多许已经乔迁别处,抑或被大雪覆盖,放眼望去,也嗅不到一丝烟火的气息。倘若我顺着桥下的河滨向林中走去,兴许过了那道转角就可以找到自己寻觅的宝藏,可是河水在远处的林中失了踪迹。顿时,淮河又多了一层神秘,不禁让我们心有余悸。哲学家说,消失代表着重生,尽管最终都会因时间而暗淡,只要我们的脚步还在前行。雪中的桥是那样的庄严,又是那样的暗淡,被揉进那一片雪白。

有关“治淮、修淮”的口号或工程早已不是鲜奇,每次我们听到中央或地方政府有关治淮的重大举措时,总会心潮澎湃,可惜若干年后总会陷入困惑,我们的付出似乎唤不醒她的娇容,她越加苍老,越加暴躁,面对哺育的儿女,她甚至素不相识。这也许就是自然吧,强求的“治理”从一开始就是对她最大的不敬了,倘若你细心观察河,会发现她没有人们描述的那样衰老,那样无情。短暂的洪水只是淘气的性情,枯槁的容颜只是一场假面舞会,她总是在暗示我们淮河的生命依旧、精力依旧。

望着凝重的桥雪,我担心起来,那口号似乎提得那样雄壮,那样陌生,好像淮河天生是我们的敌人一般。人类在与自然的搏斗中成长,长大的孩子却秉性难移,完全忘了他当初是怎样从自然中汲取营养。河上的桥多了,水利多了,只可惜现在风景少了许多,恐怕过些时日,桥雪也将随着她冰封在河水中或者流散到遥远的地方去了。

自古保护淮河的英雄就层出不穷,现在也不例外,难道也要到了我们在这桥上走过大半辈子的时候才能把他们忆起吗?想到这里,我更舍不得离开桥雪,还是沿着可去之径,踏雪寻梅,在一片雪白中找回一些淮水的风景,一些英雄的事迹。沿着英雄的轨迹,走着桥,看着雪,想的是你——淮河。

[桥雪高中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高中新颖的期末作文题目大全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再过几天我们将迎来期末考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新颖的期末作文题目,欢迎阅读。

1.《跨越》《人生加减法》。请参赛者任选一题,并据之拟出自己的作文题。

2.择善”和“痕迹”。任选一题并由此展开,自选题目,800字左右。

3、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报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会写得更好。”那很奇怪地问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只写了一个“逼”字,那人立即领悟,这是让他惜纸逼迫自己写好字。 还记得有这样一则谚语:“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因为你的帽子在那边,你已经别无选择,要想方设法翻过去。正是有了这逼迫,才会尽力发挥自己。 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4、人生征途中有着太多的负担压得我们难以承受,而征途的前面又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追求,因此,我们首先应当学会的是:放弃。 请以“放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5、古人说:百善孝放先,对“孝”非常看重,“孝”成为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如今“孝”的内涵有了新的变化,请以《谈“孝”》为题写一篇文章。

6、根据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苏步青在东京帝国大学数学系读书时,有一次,遇到一道几何难题解不出来,便去身洼田教授求教。教授建议苏步青先去看沙尔门·菲德拉的解析几何作品,然后再去找他。苏步青找到这本书时发现它是厚厚的三大本德文原版书,而当时苏步青并不懂德语。尽管当时他怀疑这种做法的正确性,可他还是一面抓紧时间学德语,一面啃那三本几何书。一个学期下来,啃完了这套书,并在“啃”的过程中解出了原来的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第十一届创新作文大赛高中题目

全文共 4765 字

+ 加入清单

一、阅读能力测试(100分)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进行阅读能力测试。

不到5岁便夭折的儿童每年有900万。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产妇死亡概率为33%,这一比率在发达国家仅为0.018%。全球至少有25个国家,大多数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其人口的平均寿命不超过55岁。仅在印度一国,就有超过5000万的学龄儿童连简单的课文也看不懂。

看了上面这段文字,或许你只想把书扔到一边,不去想世界贫穷这件大事。因为这个问题看上去太宽泛、太棘手。然而,我们写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劝你不要那样做。

宾夕法尼亚大学近期的一项实验表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会令我们无比震惊。研究人员发给每个学生5美元,让他们填写一份简短的调查表,然后再给他们看一份传单,请他们为“拯救儿童”(全球慈善机构之一)捐款。传单有两种不同的类型,有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是这样的:

马拉维的食品短缺影响着超过300万儿童;在赞比亚,自2000年以来的严重干旱已导致粮食产量下降42%。因此,300万赞比亚人将面临饥饿;400万安哥拉人(占安哥拉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已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超过1 100万埃塞俄比亚人急需食品援助。 另外一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上画着一个小女孩,还有这样一些文字:

罗西娅是一个来自非洲马里的7岁女孩,她过着极度贫穷的生活,甚至面临着挨饿的危险。然而,您的经济援助将会改善她的生活。有了您以及其他好心人的支持,“拯救儿童”将与罗西娅的家人以及社区里的其他人一起帮助她,让她能吃饱饭,接受教育,具备基本的医疗及卫生常识。

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1.16美元。和第一份传单不同,第二份传单展现了一个而不是数百万人的困境,看了这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2.83美元。这样看来,学生

们愿意为了罗西娅而承担一点儿责任,但在面对广泛的全球性问题时,他们就不免有些泄气了。

接下来,研究人员又随机选定了一些学生,先告诉他们这样一个现象,即人们不愿关注那种泛泛的信息,他们更有可能会捐钱给某一特定受害者,然后再给这些学生看那两份传单。结果显示,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款1.26美元,与事先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差不多。然而,看了第二份传单的学生在得知这种现象之后,平均每人仅捐了1.36美元,远远低于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鼓励学生们再想想反而使他们对罗西娅不那么慷慨了,但马里人民也没有因此得到更多的援助。

学生们的反应是一个典型案例,说明了大多数人在面对贫穷等问题时的感觉。我们的本能反应是慷慨,特别是在面对一个身陷困境的7岁小女孩时。然而,正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们一样,我们在重新考虑之后常常失去信心:我们捐的那点儿钱不过是沧海一粟,而且这些善款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这本书会让您再好好想想,如何摆脱那种“贫穷的问题难以解决”的感觉,从一系列具体问题出发,重新审视这一挑战。这些问题只要能得到恰当的定位并为人们真正理解,就能够逐一得到解决。

遗憾的是,关于贫穷的辩论往往不是这样展开的。很多侃侃而谈的专家并没有讨论怎样抗击痢疾和登革热最有效,而是专注于那些“大问题”:贫穷的最终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信任自由市场?穷人能够受益于民主制吗?外来援助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等。

杰弗里萨克斯是联合国顾问、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主任,同时也是一位贫穷问题专家。他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贫穷国家之所以贫穷,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往往都气候炎热、土地贫瘠、疟疾肆虐、四周被陆地所包围。因此,如果没有大量的原始投资助其解决这些地方性问题,这些国家很难提高自己的生产力。然而,这些国家却因为贫穷,无法支付投资回报——这就是经济学家们所谓的“贫穷陷阱”。除非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落到实处,否则无论是自由市场,还是民主制,都帮不上什么大忙。外来援助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启动一种良性循环,即辅助穷国在关键领域投资,从而提高其生产力;由此而产生的更高收入会带来更多投资,收益将呈螺旋状上升。萨克斯在其2005年《贫穷的终结》(The End of

Poverty)一书中称,如果富国在2005~2025年间每年拿出1 950亿美元的资金来援助穷国,那么贫穷问题到2025年末便可完全得到解决。

然而,还有一些侃侃而谈的人认为,萨克斯的回答是错误的。曼哈顿的威廉埃斯特利挑战了纽约大学的萨克斯,随着其著作《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The Elusive Quest for Growth)及《白人的负担》(The White Mans Burden)的面世,他已经成为反援助人士中最具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之一。丹比萨莫约是一位曾在高盛投资公司及世界银行任职的经济学家,她于近期出版了《援助的死亡》(Dead Aid)一书,并在书中对埃斯特利的观点表示赞同。他们都认为,援助的弊大于利:援助使人们停止寻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腐蚀地方机构并削弱其作用,导致一些援助机构形同虚设。对于贫穷国家来说,最好遵循一个简单的原则:只要有自由市场和恰当的奖励机制,人们就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接受外国人或自己政府的施舍。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看待世界运转的方式上,对援助持悲观态度的人实际上表现得颇为乐观。埃斯特利认为,“贫穷陷阱”并不存在。

我们到底应该相信谁?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能解决问题的人,还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只能使问题恶化的人?这一问题无法从理论上得到解决,我们需要的是证据。然而,遗憾的是,那种常常用来解答大问题的数据并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引人注目的奇闻轶事比比皆是,有些事件甚至可以用来支持任何立场。例如,卢旺达在遭受种族灭绝之后的几年里得到了大笔捐款,整个国家逐渐走向繁荣。由于国民经济得到了发展,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开始制定政策,尽量不再接受援助。那么,我们应将这个例子看作是援助好处的证明(萨克斯的观点),还是自力更生的典型代表(莫约的观点),还是二者兼备?

由于诸如卢旺达这样的个例没有最终定论,大多数研究哲学问题的人更喜欢在多个国家之间作比较。例如,针对世界上几百个国家的数据表明,接受更多援助的国家并不比其他国家发展得快。这常常被认为是援助无用的依据,但实际上,这也可能意味着相反的观点。或许,援助使某些国家避免了一场灾难,没有援助的话情况会更糟。对此,我们并不了解,只是在泛泛地猜测而已。

然而,假如没有支持或反对援助的依据,我们又该怎样做呢?——放弃穷人?这种失败主义的态度不是我们所应持有的。实际上,答案是可以找到的。这本书整体上就采用了一种答案延伸的形式——不过不是萨克斯和埃斯特利喜欢的那种泛泛的答案,它要告诉你的不是援助

的好与坏,而是援助在一些特定的事例中是否带来了好处。我们虽然不能断定民主制的效力,却可以就是否应改变其组织方式谈谈感想,使其更有效地运行于印尼的农村等地。

无论如何,对于某些大问题(如外国援助是否有效)的回答是否像我们有时听到的那样重要,我们尚不明确。无论是伦敦、巴黎或华盛顿特区那些热心于帮助穷人的人,还是不那么热心于此的人,他们都认为援助的作用十分突出。实际上,援助只占每年给穷人所划拨的款项的一小部分,大多数针对全球穷人的计划都由各国自身的财政部门制定。例如,印度基本上不接受援助。2004~2005年间,印度为穷人的基础教育计划投入5 000亿卢比(310亿美元)。即使是在非洲这样急需援助的地方,这一数字也只占政府2003年度全部预算的5.7%(如果我们排除尼日利亚和南非这两个几乎不接受援助的大国,那么这一比例为12%)。

更重要的是,援助的是是非非引发了无数没完没了的争论,这模糊了真正的重点——钱的去处。这就意味着政府要选择正确的资助项目——该项目对穷人有好处吗?是该给老人发养老金,还是为病人建诊所?然后,弄清楚最好的操作方式是怎样的。比如,诊所的运作及人员配备可以采取很多不同的方式。

为援助问题而争论的人基本上都同意一个前提,即我们应在力所能及时向穷人伸出援助之手。这也在情理之中。哲学家彼得辛格曾写过关于拯救陌生人的道德准则,他评论说,大多数人都愿意牺牲一件价值1 000美元的衣服,换取一个落水儿童的性命。辛格还认为,这名落水儿童就是那些每年活不到5岁的900万儿童之一。经济学家、哲学家、诺贝尔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的观点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他认为,贫穷会导致令人难以容忍的人才浪费。用他的话来讲,贫穷并不仅仅意味着缺钱,它会使人丧失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一个来自非洲的贫穷小女孩即使很聪明,可能最多也只能上几年学。她很可能由于营养不足而无法成长为世界顶级运动员,而且即使她有什么做生意的好想法,也没有启动资金。

的确,对于发达国家的人来说,这种对生命的荒废可能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但对于这个非洲小女孩来说却影响很大:她可能沦落为携带艾滋病毒的性工作者,将病毒传染给一个来到非洲旅游的美国人,而这个美国人又会将病毒带回自己的国家。或者,她可能会患上一种耐抗生素的肺结核,这种病毒最终可能会传播到欧洲。如果她当初接受了足够的教育,她可能已经研制出了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良药,或者就像中国小姑娘戴满菊一样,她上学的机会来源于银行职员的一个疏忽,这可能使她最终成为雇用上千人的商业巨头。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

丽吴顿在其著作《半边天》(Half the Sky)中讲述了这个小姑娘的故事。即使她没有这样的际遇,我们又有何理由不给她一次机会呢?

我们知道帮助穷人的有效方式吗?当我们回到这个问题时,分歧便会显现。

辛格关于帮助别人的观点中隐含了一个前提,即你知道如何去做。在你不会游泳的前提下,甘愿牺牲一件衣服的道德准则便显得苍白无力。正因如此,在《你能拯救的生命》(The Life You Can Save)一书中,辛格不辞辛苦地为读者列举了很多实例,告诉他们可以在哪些地方伸出援手。在辛格的网站上,这部分内容是定期更新的,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丽吴顿也是这样做的。道理很简单,只谈世界上存在什么问题,而不去谈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只能导致社会瘫痪,而非进步。

因此,真正有用的方式是从实际问题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空谈外来援助。例如,世界卫生组织称,疟疾在2008年造成约100万人丧生,其中大多数是来自非洲的儿童。对此,我们认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这样就可以挽救很多条性命。研究表明,在疟疾传播严重的地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可以将疟疾的感染病例减少一半。那么,怎样做才能保证儿童都睡在这样的蚊帐中呢?

只要拿出约10美元,一个家庭就能得到一个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还会有人教他们怎样使用这种蚊帐。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是否应向家长们免费提供这种蚊帐?或者按优惠价卖给他们?还是让他们自己去市场上按全价购买?这些问题是可以回答的,但答案却不甚明了。很多“专家”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十分强硬,却拿不出任何有力的证据。

疟疾是一种传染病,如果玛丽睡在蚊帐中,约翰就不太可能被传染——如果至少有一半人口睡在蚊帐中,另一半人口即使没睡在蚊帐中,他们被传染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问题是,睡在蚊帐中的孩子的人数还不到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对于马里及肯尼亚的很多家庭来说,10美元的花费有些高。考虑到使用者及社区中其他人的利益,以优惠价销售蚊帐或免费赠送蚊帐似乎是个好办法。的确,免费发放蚊帐正是杰弗里萨克斯所提倡的。埃斯特利和莫约则对此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如果人们不花钱就得到了蚊帐,那么他们就不会对其加以珍惜,因而也就不会去用。即使他们用了,也可能会因此对施舍习以为常,在以后需要自己花钱购买蚊帐时便会退缩,或是在需要其他物品时也不愿自己花钱,而是等着别人免费赠送。

[创新高中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以心为题目高中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个人都拥有一颗心: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拥有一颗正义的心;能宽恕他人所犯错误的人,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对于每一件事都要斤斤计较的人,拥有一颗狭隘的心……在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心随处可见。

在饭堂中,我们常能看见身上挂着“青年志愿者”红色绶带的同学。他们每天中午都早早地来到饭堂,抛开一切饥饿和劳累,全心全意地投入秩序维持的工作之中。遇到困难,他们坚持;遭到批评,他们忍受。他们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为我们服务,因此拥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

在街道上,偶尔会因为不小心碰到别人,我们都会以一句简单的话表示歉意,这是最平常不过的。而有一些人却要小题大做。他们为了向路人夸大地表达出自己的“委屈”,当场“教训”别人。即使别人不停地弯腰道歉,也不肯善罢甘休。路人都停下脚步,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希望能够相互谅解。双方的脸都通红通红,他还是咬住不放。因此他们拥有一颗狭隘的心。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好胜心强又容易妒嫉别人的人。当别人某件事情比自己做得更好,他们心中十分羡慕,又十分仇恨地注视他人的成就。因此他们拥有一颗妒嫉的心。

拥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友善之心,上天将给予他们的是赞美的声音;拥有一颗丑恶的卑鄙之心,上天会给予他们的是惩罚的恶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以补为题目作文高中

全文共 953 字

+ 加入清单

白雪似柳絮般纷纷从空中飘落,我抬头望了望,在路灯照射下,似乎看见了其中一多大雪花美丽的轮廓,我伸手去接,相触之间迅速灰飞烟灭,化作一团水雾。

我坐在电动车的后座上,爸爸骑着车载在着我,行驶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之中,目的地是医院。

从前天开始,我开始发高烧,极不情愿地去打了一针,不了今天头又烧的快要炸裂,无奈之下,只好再委屈一下我的屁股。不过还好是周末,病没有耽误课程。到周一时,又能如往常一样去上学。

天有不测风云,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午读时,不知为何,我满身困意,实在无法坚持,小睡了20分钟,醒来后,已是满脸通红,头痛眼痛,浑身不得劲。我不愿请假,便自己偷偷忍着。到了第三节课,实在忍无可忍。只好向老师打了报告,无奈之下,骑着小电驴回到家。胡乱吃了药,便昏昏然睡下。

病魔缠身大概有一周左右,而这一周的早读我因病都没有准时到过校。那天,老师突然通知:周日摸底考试。我有点慌了。最近一直都没怎么上课,耽误了一些。可时间一天天过去。日出日落,终于还是到了那个下午。考试发挥的还好,但事情总是不尽如人意。

那晚考试后,可能是因为病好得不彻底,回家很快又感到不适,一量体温果然又发烧了,只好再次请了假。

又一天,刚到学校,同学就对我说:“换座位了,呐,你在那儿。”“咱们月考那个卷纸发了没?”我立刻问着。“哦,语文出来了,你的我看过了,52,那天,语文老师改你卷纸时,我听见老师说,你这段时间耽搁了。”“啊?,52?这算高么?咱们班最高多少?”“还可以吧,最高63。”“完了完了完了……”我一边嘀咕着一边手忙脚乱地在凌乱的抽屉中翻着卷纸。“唉。”找到后,我不禁叹了口气。

时间不知不觉中流去,转眼一周又过去了。周六有补习班。那天,到了写作文时,不知为何,脑里一片空白,想写的东西写不出来,最后,写的也是一塌糊涂。

回家路上,我手里攥着作文,心里揣摩着近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开始反思这一切。一阵冷风吹过,大片大片树叶纷纷落下,发出“沙沙沙沙”的响声。我走着走着,仿佛明白了什么,人生就是一场缝缝补补。你曾欠下的,终有一天会让你补回去。倘若现在不努力,将来总有为难时,到那时,你需要补救的东西就多的多了。又为何不趁着美好的年华,补上自己的努力与付出呢?

想到这儿,我加快了脚步。默默对自己说:是时候补救这已经发生的一切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考作文题目我憧憬的高中生活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不得不说,我的高中生活是简单又幸福的,因为我知道我想要什么,也因为我有一对全力支持我的爸爸妈妈。

因为我知道我想要什么,从高一开始,我就在为了我的目标而努力。我照样也和同学在课余时间玩儿了游戏,但我的学习一点也没有耽误。我一直都是班里的第一名,因为我知道我必须在班级里保持第一,我才有可能在市里排上名次,才有机会在省里排上名次,才有可能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时不被挤到水里去。虽然我是会游泳,但毕竟游泳不能有一辈子,我还是得进到理想的大学去读理想的专业,用自己喜欢的专业去做喜欢的事情,这样我才能够成为我人生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奴隶。

我的高中生活能够既简单又幸福,还因为我有一对全力支持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不是读过很多书的人,但他们是经历过很多事儿的人,他们知道人生该如何过才不会后悔,他们知道我的想要正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后,便对我非常放心。他们只是退居了二线,负责给我的高中生活提供充足的营养,不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在物质生活上,爸爸妈妈为我提供了足以我身体生长发育的营养,也提供了足以我大脑能够保持告诉运转的营养。在精神生活上,我的爸爸妈妈则陪着我谈心,也带着我去读书看报,尽可能的告诉我多一些外面的世界的复杂和真相,让我能够在高中的时候就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勇敢面对。

站在高中的尾巴上,看我的高中生活,也像是看我的未来生活一样,都是充满着幸福的生活,既简单又幸福。高中生活是因为知道目标所以简单,因为有爸爸妈妈的支持而幸福,未来的生活是因为有现在的铺垫而充满着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中期末有创意的作文题目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创意的作文题目,欢迎阅读。

(一)

题一:请以“假如再给我一次

(机会,失败。尝试……)”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一个操劳了一生的母亲,不穿金,不戴银,每日依旧辛劳不辍,笑呵呵地说:“全家平平安安呐,比什么都让我幸福。”一个下岗女工说:“谁能给我一份工作,我可知足了。”一个小保姆说:“主人家信任我,不见外,我就觉得快乐。”

是啊,生活是泥泞,是沼泽,令我们痛苦不堪;生活又是一首诗,一幅画,让我们快乐如神仙,而这一切的一切关键看你的心态。请以“善待生括”为话题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如选题一,请将文题补充完整;如选题二,围绕话题自拟题目。

(3)不少于600字。

(4)书写工整、规范。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二)

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请以“假如再给我一次

(机会,失败。尝试……)”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一个操劳了一生的母亲,不穿金,不戴银,每日依旧辛劳不辍,笑呵呵地说:“全家平平安安呐,比什么都让我幸福。”一个下岗女工说:“谁能给我一份工作,我可知足了。”一个小保姆说:“主人家信任我,不见外,我就觉得快乐。”

是啊,生活是泥泞,是沼泽,令我们痛苦不堪;生活又是一首诗,一幅画,让我们快乐如神仙,而这一切的一切关键看你的心态。请以“善待生括”为话题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如选题一,请将文题补充完整;如选题二,围绕话题自拟题目。(3)不少于600字。(4)书写工整、规范。(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三)

根据下面要求作文。

手,或完美,或残缺,或纤细灵巧,或粗壮有力。手能传递真情,为你撑起一片天空,手能托起生命,给你生活的勇气和重生的力量。有人用这双手改变家乡的面貌,有人用这双手慰藉心灵的伤痛。有人用这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有人用这双手营造幸福的生活……

请以“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③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藏族的雪顿节高中

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几年前,我随妈妈去西藏旅游。正好,赶上了西藏的一个特殊而又热闹的节日——顿节。

每年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雪顿节。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因此又叫“酸奶节”。我中不禁起了疑惑问妈妈,这雪顿节是怎么来的呢?我妈妈微微一笑,给我讲了雪顿节的由来。雪顿节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那时雪顿节是一种纯宗教活动。民间相传,佛教的戒律有三百多条,最忌讳的是杀生害命。由于夏季天气变暖,草木滋长,百虫惊蛰,万物复苏,其间僧人外出活动难免踩杀生命,有违“不杀生”之戒律。因此,格鲁派的`戒律中规定藏历四月至六月期间,喇嘛们只能在寺院待着,关门静静地修炼,称为“雅勒”,意即“夏日安居”,直到六月底方可开禁。待到解制开禁之日,僧人纷纷出寺下山,世俗老百姓为了犒劳僧人,备酿酸奶,为他们举行郊游野宴,并在欢庆会上表演藏戏。这就是雪顿节的由来。

在雪顿节那天,火红的一抹朝霞从东方飘出时,一副巨大无比的缎制释迦摩尼佛像将挂在高高的悬崖上。

太阳还未升起,天上一片浅青色。数以万计的佛教信徒们聚集在展佛崖下。僧人们吹出洪亮有力的号角声。洪亮的号角声传到哪里,那里就开始煨桑;煨桑这是一向藏族特有的宗教祈愿习俗,据说迎请神灵前首先要焚香净化周围环境,消除不净和秽气,而普通人生活之处随时都有污染,是一种污垢,一种不净。燃桑是净化行为,每个污点、鬼、魔和秽物都会由此而排除,具有净化环境、消除邪气、秽气和净化之功效。

随着这烟缓缓升起,几百位身披红色袈裟的僧人两个一排,抬着卷成捆的绸缎佛像,从神宫中鱼贯而出。他们步伐一致,像高耸的悬崖走去,好似一条红色的巨龙。聚集在一旁的香客们立刻挤上前去,献哈达、用额头顶礼佛像。

当卷成长龙的缎子佛像搬上山崖时,好些喇嘛已在山崖上磕头迎接。四位僧人乐师登上山崖,举起唢呐吹起乐曲,一旁的喇嘛开始在唢呐声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中雪中的冬天作文

全文共 867 字

+ 加入清单

早晨5点多钟,我起床,从宿舍去教室,中的冬天。天地还仍然被夜色所笼罩着。一走出宿舍门,我惊呆了。

只见整个校园都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地是白的,树是白的,与天空上的黑暗交相呼应。踩在雪上,感觉到很舒服,像踩在海绵上一样。抬起头,看着天上的小雪花还在飘飘洒洒的落往人间,像一个个美丽调皮的小精灵,我惬意的放慢了脚步,突然发现整个校园好美好美。

啊!冬天来了,寒冷的冬天我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呢?毫无疑问,就是呆在自己的被窝里,看着窗外下着雪,那种安谧与自在,是我无限向往的。走在雪中,处处都充满了一股浪漫的味道,蔓延在每一个人的身边,让每一个人的心都会自觉的沉淀下来,不在浮躁,希望寄自己与这一片雪中,不在自拔。雪,是冬天的使者,她向我们传递着冬天来临的讯息

下课后,操场无疑成了同学们打闹嬉戏的场地,每个人都在疯狂的玩着雪,打着雪仗,这是雪带给我们的另一种奇妙美好的享受。我自己走到操场的一边,默默地堆起了雪人,。知道我为什么堆雪人吗?因为我想起了你,你说,在下雪时,我们各自要为对方堆一个雪人,象征着我们的爱,让我们即使在不同的地方也能通过雪人来感受到彼此的温暖。花了一个课间,我终于堆好了我们爱的雪人,看着我冻得通红的手,在看着眼前这个可爱的雪人,我幸福的笑了,我想,我们会永远在一起的。可我忘了,雪是会融化的,太阳一出来,雪就烟消云散了,这不正象征着我们短暂而美好的爱情吗?

这个冬天,下了好几场大雪。这个冬天,好冷。从前的我,最喜欢的就是雪了,雪象征着单纯,美好,纯洁,无暇,寄托了我这个花季少女太多太多的幻想与憧憬。看着雪,我的心就会安静下来,我喜欢独自一人走在雪中,看着小雪花一片一片的落在我的身上,然后融化,这个过程让我感觉到美好。冬天了,我的手也变得很凉很凉,还记得去年冬天我们在一起,你给我暖手,你向我传递着你身体和心灵的温度,我感到了温暖。而今年冬天,我只有自己一个人默默地搓着手,流着泪,想我和你过去的点点滴滴,那份温存和感动,让我如何忘记。

冬天,是一个残酷残忍的季节,他抹杀了我的希望,冰冻了我的回忆。

[高中雪中的冬天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高中作文题目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的学习生活,可以说是有苦有累无声无色,为什么这么说呢,单凭我们想法,假期应该是个娱乐的时间,可以尽情的欢乐一下,让生活变得更加精彩一些,但现实会是这样吗,当然不是的。

假期本来是让我们休息的时间,但是为了学习的需要,为了能够弥补在学校学习中的弱科和不足,家长们想了很多办法,让自己的孩子上补习班,请家庭教师单独补课,目的是让自己的孩子将学的不足的地方补习一下,在将来的考试中能够考出好的成绩。

但是家长们的想法往往错误,过度强烈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导致了错误的做法,假期学习的效果一般不会很理想,经科学验证,人的持续工作时间是有限度的,

人总是有劳累需要休息的时间,假期应该就是休息放松的时间,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将来的学习。有专家分析说:“只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这就是我们日常中见到的学习非常认真,假期补习班不断,但是学习成绩却越来越不理想。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长时间的学习工作会损伤大脑神经元,损伤之后,是无法恢复的,导致人的思维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学习越来越差。

把假期还给我们,让我们在这个极其需要的时间里去休息一会儿吧,我们不是机器,我们的会劳累,我们需要休息,我们需要一个健康充实的青春生活,把这段仅有的短暂假期还给我们吧,我相信,

没有人会心甘情愿的坐在教室里补习功课的,我们都希望在这个人生最美好的时刻里,一起欢呼,或许这样,我们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高中优秀作文:飘雪的季节守候花开

全文共 93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有时候刻意寻找一种感动,那种失去希望后渺茫的感动。流浪就像是在寻找希望。即使是渺茫的,荒凉的,但我始终有一种信念--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题记

我把我的青春期比作是飘季节。或许有很多人会不解,但我的理解是:青春期的我们特有的叛逆就像是冬日里的雪那样必不可少,而当下的我们正是处于这样一个“飘雪的季节”。

我们犯下许多错误,我们也拥有许多梦想,成年人的快乐在于实现少年时代的梦想,而等雪白爬上我们的双鬓,皱纹侵袭我们的脸庞的时候,我们快乐的意义就成了不再犯成年时代的错误。

2012年的最后一场雪结束了这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年。我张开手接窗外冰冷的雪花,可一到手里就立刻融化了。大约是手暖,是接不住雪的。

“快关上窗,冷都不知道了吗?整天就知道做些无用功,什么时候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就好了。”听着这些刺耳的言语。心头憋屈着一股火。心想:她,又更了,真是青春期撞上更年期。打开门,砰地一声,我夺门而逃。门外,我任由着雪花拍打着我的额头和肩膀以及一切我裸露在外的肌肤。冰冷,冰冷,冰冷。

“老天要是给你关上了一扇门定会给你开一扇窗”,这话到底是谁说的,此时的我只有冰冷的感觉充斥着我,其余的,都没有。在没有“人”会给我开“窗”。

陪伴我的是瑟瑟的寒风和片片的雪花。雪花打在脸上,就好像是一个个锋利的刀片在割我的肌肤。再次伸手,雪花停留在我的掌中,久久不肯化去,依旧向我展示着它美丽的容颜—大约是手冷了,心冷了,就能接住雪花了。

当我还停留在雪花的美丽时,不远处,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我的母亲。她撑着伞,向我挥着她那双勤劳又苍老的手,在她的脸上显露出的已不再是先前的严肃,取而代之的只是一个在寻找女儿的普通母亲的担心。

我看到她这样,心头除了懊悔还是懊悔。为什么自己就是要和母亲对着干,为什么要和她置气?

我和母亲撑着一把伞,走在雪中。我们越走越远,消失在这片雪的世界里……

其实,我无法诠释叛逆,或许是年龄的必然产物。但是叛逆给予了我什么和夺走了我什么我已经明白了。一个用感情记录文字的人是困苦的,他需要一身无助的恐惧,需要不断地自我否定和悲哀,只有在这种感情中,才能找到永恒的文字。

蹉跎岁月,希望之中;

尽管夜色朦胧,星光依旧灿烂;

我依旧会在飘雪的季节守候花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雪里腊梅报春讯高中作文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早晨,窗外分外明亮,不像是阳光。我拉开窗帘,哦,下了!只见雪花曼舞,纷纷扬扬,地面上已落了薄薄的一层,像覆盖了一层轻柔的银纱。

我想起了楼下绿化带中的那几株腊梅,前几天,就已含苞待放,如今,这雪中的腊梅,又该有怎样的姿容呢……

我顾不上天气的严寒,走出温暖的家门,去一次踏雪寻梅。雪越来越大,那无数的雪花,纷乱的舞动着,随风飘洒。雪花落在我的衣服上、头发上、围巾上。有的还仿佛故意粘在我的脸上,顿时,给我一个凉凉的感觉。我踩着这软绵绵的“雪毯”,心情异常的愉悦。

我穿行在绿化带中的小径上,放眼望去,处处玉树琼花。那曾经遍地的枯草残茎,也在雪花的掩映下,透出几许的活力。我仔细的搜寻了一会儿,终于发现了那几株不起眼的腊梅树。挨近一看,果然腊梅已开放了不少。

只见鹅黄色的腊梅花,一簇一簇的,或疏或密的分布于清瘦的枝桠间。花瓣前端尖尖的,后端紧紧绕于椭圆形的花托的周围。我数了数,一朵腊梅的花瓣个数,大致有八九片。花蕊是小小的球状,藏匿在花瓣中间,惹人爱怜。花朵内部的底端,却呈现出胭脂色,这或许就是红心腊梅吧!一朵花中,红黄相衬,构成了腊梅的精巧典雅,娇俏柔美。

淡淡的幽香浮动着,逸散在我周围……我贪婪的吸着这清芳,沉浸在疏影暗香的高雅意境之中……

“一夜朔风紧,飞雪邀梅开”。天气愈是寒冷,腊梅愈是开放。不知是梅添了雪的诗意,还是雪增了梅的风韵?梅与雪,这对知己,相依相随,永永远远。她们互诉的情愫,更是封存于无数文人雅士的美文诗篇之中。

冬就要隐去,春即将降临。腊梅遵循自己的花期,在风雪的陪伴下,悄然绽放,向人间报告春来的喜讯!

春潮在土层下涌动,春意渐渐萌生。待到万物复苏之时,却早已不见了腊梅的芳迹。她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悄然隐去,化作香尘,无声无息。

这就是腊梅高洁的品性,“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雪里腊梅报春高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以补为题目作文高中

全文共 896 字

+ 加入清单

清风拂过,那缕愁云终于散去,明月,补全了天际最后的缺憾,补齐了遥不可及的银河。

窸窸窣窣的声音响起,一丝微弱的光窜入了房间,心中升腾起一丝疑惑。

于是,借着月光起身,蹑手蹑脚地将脑袋凑到门口,朝客厅的方向看了一眼,一盏绿色的台灯趴在桌上,有气无力地散发着微弱的光。灯下,外婆戴着老花镜,手握着针,缝合着一件衣服,仔细瞅瞅,似乎是想要补全臂膀上那条不应景的裂痕。

借着月光,我看清了那件衣服:一件衬衣,棕色条纹,蓝色格子,我不禁心头一沉,那正是我中午弄破的衣服。

骄阳似火,我喝净杯中最后一点映着暖阳的水,准备上学,外婆叫住我,拿来一件衬衣,让我换上,我瞟了一眼那衣服,棕色的条纹,真是既老旧又难看,但是,表面却一丝灰尘也没有,似乎刚刚洗过。我冷笑:“前年的衣服,怎么还拿出来穿。”说罢便急着走,外婆执意让我穿上,我无奈,但又实在讨厌这土个拉擦的颜色,我心中闪过一丝恨念,于是,穿到胳膊肘时,我用力一扯,衣服应声破开了一道口子。我得意地甩下那件衣服:“看,我说穿不了吧!”然后,留下外婆呆楞在原地,盯着破开的衣服。

我并不相信什么青春期,什么叛逆,然而,面对外婆的关爱,我一次又一次拒绝,那撕破衣服不过是沧海一粟,莫名地,我与外婆之间,似乎破开了一条银河,一缕愁云罩在心头,挥之不去。

灯下,外婆依旧在执着地补着那件衣服,用手中线和灯下光,将皎洁月和心头爱,一齐补了进去。外婆揉揉眼睛,似乎有了些许的困意,而后深深叹了口气,把毛衣换一个角度,接着补起,线,一点点补足了衣服上的空隙,月光的歌声洋溢在缝隙间,那是外婆的爱。

我没有哭,默默忍着,悄悄地,我下了楼,端上来一杯热水,走到外婆身边,把水放在桌上。水,升腾起丝丝热气,宛若一朵愁云,却很快被月光掩盖,水中,灯与月交融,银白色的光,溢满了水杯。

外婆依然在执着地补着,没有发现我的存在。我拍拍外婆胳膊。外婆回过神来,看着我,刚想大声吼叫,突然,似乎是想到家里人都睡了,转而小声地骂到:“这么晚了,还不睡,明天起不来不叫你。”我默默无言,把水推到外婆面前。

外婆低头看着,笑了,皱纹舒展开来,一如清风拂过,愁云褪去,明月,又补全了银河,补回了那一丝丝断弦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中优秀作文:一翁独钓寒江雪

全文共 934 字

+ 加入清单

后,那绵绵的白雪装饰着世界,琼枝玉叶,粉装玉砌,皓然一色,真是一派瑞雪丰年的喜人景象。——题记

天地苍茫间,一人一笠一舟。无须多加雕饰,那泼墨留白的分寸感,道出了中国水墨画的真谛。

这幅《独钓寒江雪》是老爹亲自提笔作下,亲自命名的,挂在书房的正中央,一种“物与我皆无尽”忘我境界充盈着整个书房。每次来到老爹的住处,我总爱钻进老爹的书房里,去独享那一份“天地苍茫”。

老爹年轻时是个画家,小有名气。后来,却不知为何不再作画。有时候,我会问老爹这个问题,可是他总笑笑,慈爱地摸摸我的头,却从不回答。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渐渐忘却了这个问题,不再追问了。

老爹的住处在离城中心很远的乡下,没有网络,没有电视,唯一能与外界有联系的就是那部用了好些年的电话了。有时候,我就纳闷了,老爹一点儿也不穷,怎么就过得这么“简朴”呢?

一日,晚饭后,闲来无事的我又不知不觉走到了老爹的门口,悄悄推门而入,发下老爹正在月下乘凉,独自一人拿着蒲扇,悠然自在地摇曳着。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涌上心头。

“老爹,你现在可真像您画的那幅画中的老翁啊,只不过你俩拿的东西不同罢了。哈哈……”

“哈哈。”老爹也笑了,那爽朗的笑声仿佛破云层,在整个大地回响。“乖丫头,坐到老爹这儿来,老爹想和你说说话。”

我在老爹身边坐定,老爹望着月亮,沉默着。我也不急,我想老爹一定在思考着什么。

“丫头,知道老爹为什么收手不再作画了吗?”我摇了摇头,瞪着眼睛等待着老爹的回答。“其实我并不是如外界所说‘画技到了山穷水尽之时’,只是当时的名气让我不适应,对我画技的更高发展没有帮助,反而有害。所以我断然决定放弃名声,来到这个偏僻的地方,潜心研究水墨画。”

望着老爹那刻满岁月痕迹的皱纹,我的心中有一种难以言说的伤感。

再想想老爹简朴与外界缺少联系的生活,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是啊,在这个信息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太多太多的形象充斥在我们的周围,不知真假,不明善恶。有时候,真觉得知道太多也是一种折磨。

老爹独自一人,在这乡间林中逍遥自在。闲来赏赏月,听听雨声,灵感来时泼墨成画,倒真有种“物我两忘”的境界。

知道得太少又怎样,“井底之蛙”又如何,只要活得逍遥快活,管它春夏与秋冬。

朦胧中,我仿佛看见画中的老翁收起了钓竿……摘下蓑笠,回过头来冲我笑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