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潮州湘子桥的由来(精彩20篇)

建党节七月一日就要来了,那么大家可知道建党节的由来和它有哪些习俗。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建党节的由来和习俗,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浏览

7367

作文

1000

光棍节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光棍节的来历,一直是个迷,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和说法。其中光棍节之好人卡光棍节产生于校园文化的说法是比较可信的,但由谁最先提出已不可考了。众多说法中,光棍节起源于南京高校的校园文化是被广泛接受的观点。

男主角木光昆,生于1970年(庚戌年)11月11日。由于名字特殊,从小学到大学外号都叫“光棍”。他在南大读大二时和一名女生开始了一场恋爱。只是没想到,幸福是那么的短暂,女生突然查出患了绝症,最终离开人世。在她走的那天,木光昆跑到顶楼,点燃蜡烛,吹了一晚的笛子。从此,木光昆似乎变了一个人。读大四那年的11月11日,也是他生日的那天,同宿舍的舍友们在南大第一宿舍的楼顶上陪他一起喝酒庆生。此后,关于木光昆的故事在南大流传开来,他的生日于是被定为“光棍节”。这个故事后来也被南大同学改编制作成校园微电影播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冬至吃饺子的由来作文精选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爷爷给我买了一本书,书名叫《冬至饺子》,看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为什么每年冬至要吃饺。

书里面介绍说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医叫张仲景,他的医术很高明,不管什么病都能手到病除,人们为此称呼他为“医圣”。张仲景曾经在长沙做过官,那年退休回家,正值隆冬,一路上寒风刺骨,大雪纷飞,张仲景看到那些为生活奔波的穷人衣着单薄,很多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一心想帮助那些冻烂了耳朵的穷人。

仲景回到家乡后,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伤的穷人,冬至那天,他让弟子在南阳找了一块空地,搭好了棚子,架上锅,生上火,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物放在一起,然后捣乱放在锅里煮,等煮好后把羊肉及药物捞起来切成碎片,用面皮包成一个个耳朵形状的食品,然后煮熟给那些冻烂耳朵的穷人吃,这种食物叫“饺子”

人们吃后感觉全身发热,耳朵热得像晒了太阳似的,伤都治好了,以后,每年冬至这天,张仲景都做饺子送给大家吃,预防和治疗冻伤。

过了好多年,又到了冬至那天,张仲景却离开了人世,为了纪念他,每年冬至家家户户都包饺子吃,并说冬至吃饺子,耳朵就不会冻掉了,直到现在,有些地方还把饺子叫做饺耳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元宵节猜灯谜的由来_1100字

全文共 1030 字

+ 加入清单

灯谜,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

古代,每届元宵节,人们总要分曹射覆,引为笑乐。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猜谜变成灯谜,还有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一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

头尖身细白如银。

称称没有半毫分;

眼睛长到屁股上,

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看罢,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嚷道: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哎,老爷莫犯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这针怎么是对你的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说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这事传开后,越传越远。第二年元宵,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所以就叫灯谜。以后相沿成习,猜灯谜、打灯虎成了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红楼梦》里有好几个章回都描绘了清人制猜灯谜的情景。灯谜活动,一直传至今天。春灯谜语,虽属艺文小道,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现代知识,包罗无遗,非有一定文化素养,不易猜射;而其奥妙诙奇,足以抒怀遣兴,锻炼思维,启发性灵,是一种益智的娱乐活动。

古代,元宵夜还有元宵照井的习俗,古谚语说:照井水,面皎美。俗传元宵夜去观井水会显得更美丽,所以古代少女常乘元宵明月当空、皎洁玲珑之际,去俯视井水,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可爱,显现出花容月貌来。元宵节除了保留着许多有趣的游戏习俗外,还流传着许多轶闻趣事。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成语,其趣事就是出于元宵。相传,宋朝有一个叫田登的人,做了州官,为了避官讳,他骄横跋扈,不许百姓言登,因登和灯同音,也就不许百姓说灯,点灯只能叫点火。这个州官在元宵节时,贴出告示写道: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于他平日胡作非为,人们便针对他的布告,讥讽他是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绿帽子的由来

全文共 1498 字

+ 加入清单

戴绿帽起源于古代教坊的管理人员,他们的规定服饰就必须是绿色的头巾.好象朱元璋对这有明确规定.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绿帽子由来,欢迎阅读。

在郎英所著《七类修稿》中有这样的记述:“……人称人妻有淫者为‘绿头巾’,今乐人,朝制以碧绿之巾裹头……”比郎英稍晚的何孟春在《馀冬序录》中也写道:“教访司伶人制,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之服。”

南方朔《笑话反映恐惧》更全面:

「绿头巾」、「绿帽子」、「戴绿帽」,自明清以来,都用以指那个妻子出轨的丈夫。这种称呼不仅散见於小说里,更是庶民用语之一。除此之外,有关「戴绿帽子」的笑话也颇不少。

当代学者鲍威尔(Chris Powell)及林斯泰德(Steve Linstead)在《社会里的幽默-抗拒和控制》论文集里指出过,许多笑话它真实的意义乃是在於反映恐惧,藉以加强和重塑道德的边界,达到社会控制之目的。根据他们的理论,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中国人社会有关「戴绿帽子」的笑话极多,所反映的即是对妻子红杏出墙的恐惧症。因此,这类笑话遂具有社会警戒与社会控制的作用。

因此,「绿头巾」的称呼应起於明代,明代的乐户乃是一种半妓半伶的低贱职业,规定她们只能戴绿色的头巾,因而「绿头巾」遂成了低贱的娼妓式记号。老婆养汉,当然也就相当於这种戴了「绿头巾」的行业。

不过,将「绿头巾」认为起源於明代,其实并不十分正确。因为,早在元朝的至元五年,就已规定「娼妓穿著紫皂衫子,戴角冠儿。娼妓之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明代的所为显然继承了元制。

不过,若对中国古代的服装、颜色,以及身分阶级的区隔稍加研究,则可发现到元朝的「绿头巾」并非向壁虚构而来。在更早的时代,「巾」和「绿」就一直是低贱者的专利。

以「巾」而论,它虽起源甚早,但直到东汉,它都是平民或贱民们的专属冠饰,由「巾」并发展出类似的冠饰,如汉代的「帻」、唐代的「?头」等。清代翟灏在《通俗编》卷十二里指出,远在春秋时代,「有货妻女求食者,绿巾裹头,以别贵贱」。足见「绿头巾」之早。汉代有了由「巾」变过来的「帻」。唐代颜师古在注解《汉书》(东方朔传)里所提到的「绿帻」时,亦曰:「绿帻,贱人之服也。」

因此,东汉以前,士大夫阶级所戴的乃是「冠」,而「巾」只能用於平民或贱民,当时的「绿头巾」就已是娼妓之家的专属。义大利近代符号学家艾柯(Umberto Eco)曾经对西方的色彩系统做过研究,认为每个时代虽然用同样的颜色字词,但这些字词所指的颜色却不可能一样;意思就是说,古代的绿和近代的绿不可能相同。

这种情况在中国亦然,以前所谓的「绿」指的大概是帛布的自然绿,它可能是一种青青寡寡,被水漂白过,有点营养不足的绿色,难怪它会成为贱民阶级专用的颜色。汉代的奴仆阶级被称为「苍头」,原因即在於他们所戴的「巾」也是这种绿色。这种情况在欧洲亦然。

中古时的蓝色和今天不同,那是一种苔藓式的颜色、修道院的石质墙壁即这种颜色,因而近代遂称为「修道士蓝」。

因此,「绿」在中国古代的颜色评等上,乃是最低级的颜色。在唐代,官吏有袍,品级最低者也是「绿」色。唐代白居易的(怀微之)有诗句曰:「分手各抛沧海畔,折腰俱老绿衫中。」可以为证。

也正因为「绿头巾」为低贱之装束,唐代李封在当延陵令时,遂「吏人有罪,不加杖罚,但令裹碧绿以辱之,随所犯轻重以定日数」。

基於以上之论证,已可看出「绿头巾」长期以来,即一直是贱民隶卒或仆庶者流所使用的装束。正因如此,它到了元朝开始,遂日益成为娼妓之家男子们之装束。将妻有淫行者称为「绿头巾」、「绿帽子」或「戴绿帽子」,乃是这种服色传统一脉相承之后的终极结果。「绿头巾」和「绿帽子」,也因此而从一种服装旳记号语言,升格成日常用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复活节的由来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复活节是纪念耶稣基督在十字架受刑死后复活的节日,西方信基督教的国家都过这个节。

复活节是纪念耶稣复活,也是基督教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据圣经记载,上帝的儿子耶稣降生在马槽里,当他三十岁的时候,挑选十二个学生,开始传道工作。三年半中,他医病、传道、赶鬼,帮助各样有需要的人,将天国的道理说给人听。一直到上帝所安排的时候到了,耶稣基督被门徒犹大出卖,被捉拿、审问,被罗马兵丁钉死在十字架上,临死前曾预言三日后必复活。果然在第三日,耶稣复活了!按圣经的解释,耶稣基督乃道成肉身的圣子,来世上为要赎世人的罪,成为世人的代罪羔羊,这也是为什么复活节如此重要了。

耶稣虽然像犯人一样被钉十字架,他死并不是因为他有罪,而是要按上帝的计划替世人赎罪。他从死里复活,表示他为我们赎罪成功。任何人只要信靠他,向他认罪,就可得上帝赦免。而耶稣的复活,代表他胜过了死亡,所以凡是信靠他的人,都有永生,就是可以永远和耶稣在一起。因为,耶稣仍然活着,所以他听得见我们向他的祷告,会看顾我们每天的生活,赐力量给我们,让每一天都充满了希望。耶稣仍然活着,天天与我们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感恩节的由来

全文共 93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云感谢风给它生机,春感谢花给它活力。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感恩节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感恩节是美国人的一个重要节日。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美国家庭都要举行丰盛的感恩宴。最常见的传统食品有火鸡、南瓜馅饼和玉米面做的印第安布丁。一些美国人在这一天或举家出游,或探亲访友,尽情享受天伦之乐。感恩节期间,美国城乡都要举行化装游行、戏剧表演和射击、打靶等体育比赛。一些美国家庭、宗教组织及慈善机构还为穷人、孤儿及流浪者们提供免费的火鸡宴,让那些不幸的人们在感恩节里也得到一份人间的温暖。

感恩节起源于马萨诸塞普利茅斯的早期移民。这些移民在英国本土时被称为清教徒,因为他们对英国教会的宗教改革不彻底感到不满,以及英王及英国教会对他们的政治镇压和宗教迫害,所以这些清教徒脱离英国教会,远走荷兰,后来决定迁居到大西洋彼岸那片荒无人烟的土地上,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信教自由地生活。

1620年9月,“五月花号”轮船载着102名清教徒及其家属离开英国驶向北美大陆,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航行,在马萨诸塞的普利茅斯登陆上岸,从此定居下来。第一个冬天,由于食物不足、天气寒冷、传染病肆虐和过度劳累,这批清教徒一下子死去了一半以上。第二年春天,当地印第安部落酋长马萨索德带领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给了清教徒谷物种子,并教他们打猎、种植庄稼、捕鱼等。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清教徒们当年获得了大丰收。首任总督威廉·布莱德福为此建议设立一个节日,庆祝丰收,感谢上帝的恩赐。同时,还想借此节日加强白人与印第安人的和睦关系。1621年11月下旬的星期四,清教徒们和马萨索德带来的90名印第安人欢聚一堂,庆祝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感恩节。男性清教徒外出打猎、捕捉火鸡,女人们则在家里用玉米、南瓜、红薯和果子等做成美味佳肴。就这样,白人和印第安人围着篝火,边吃边聊,还载歌载舞,整个庆祝活动持续了三天。

从此以后,移居美国的欧洲人基本上沿袭了北美大陆上的第一次感恩节庆祝活动的形式。1789年,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正式规定,11月26日为第一个全国统一庆祝的感恩节。但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各州都视自己的情况规定节日日期。1941年,美国国会经罗斯福总统批准通过一项法案,宣布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全国的感恩节。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贴春联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

春联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个神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唐以后逐渐改为尉迟恭、秦叔宝。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兄弟,逼迫父亲唐高祖李渊退位当太上皇,自己登上皇位。此后因魏徵梦斩泾河老龙,每夜好像听见寝官外有鬼往屋里扔砖瓦,奇呼怪叫。唐太宗无奈,把这件事告诉了群臣。唐开国功臣大将秦叔宝自告奋勇愿意到宫门口守夜驱鬼,另一位开国功巨大将尉迟恭也愿意陪伴守夜。当晚两人全身披戴盔甲,手执武器,在寝宫门口守了一夜。唐太宗果然睡了个好觉,接连几天,唐太宗身体逐渐康复,不忍心再让两位大将持续守夜,于是便命人将两位大将的威武形象画下来,把画像贴在门上。此事传播开来,尉迟恭和秦叔宝渐渐被奉为门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愚人节的由来

全文共 733 字

+ 加入清单

愚人节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阳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历固执地在4月1日这一天送礼品,庆祝新年。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聪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给他们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的鱼”。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18世纪初,愚人节习俗传到英国,接着又被英国的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

愚人节宴会

黄水仙,愚人节象征

4月1日的鱼宴。也是别开生面的。参加色宴的请帖,通常是用纸板做成的彩色小鱼。餐桌用绿、白两色装饰起来.中间放上鱼缸和小巧玲珑的钓鱼竿,每个钓竿上系一条绿色飘带,挂着送给客人的礼物——或是一个精巧的赛璐珞鱼,或是一个装满糖果的鱼篮子。不言而喻,鱼宴上所有的菜都是用鱼做成的。

不过愚人节最典型的活动还是大家互相开玩笑,用假话捉弄对方。有的人把细线拴着的钱包丢在大街上,自己在暗处拉着线的另一端。一旦有人捡起钱包,他们就出其不意地猛然把钱包拽走。还有人把砖头放在破帽子下面搁在马路当中,然后等着看谁来了会踢它。小孩们会告诉父母说书包破了个洞,或者脸上有个黑点.等大人俯身来看时,他们就一边喊着“四月傻瓜”。一边笑着跑开去。总之,每逢愚人节这一天,动物园和水族馆还会接到不少打给菲什(鱼)先生成莱昂(狮子)先生的电话,惹得工作人员掐断电话线,以减少麻烦。

愚人节趣闻

愚人节时,人们常常组织家庭聚会,用水仙花和雏菊把房间装饰一新。典型的传统做法是布置假环境,可以把房间布置得象过圣诞节一样.也可以布置得象过新年一样,待客人来时,则祝贺他们“圣诞快乐”或“新年快乐”,令人感到别致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安全教育日设立的由来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中小学生缺乏安全保护意识所引发的伤害,如今呈上升趋势,成为造成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来自权威部门的资料显示,我国如今每年有50余万人次学生遭受意外伤害,意外伤害已成为威胁学生安全的头号杀手。从教育部门的统计来看,我国中小学生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都在1万人以上。1999年,中小学生因食物中毒、溺水、交通事故、自杀死亡的,平均每天都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孩子消失,受伤的中小学生就有更多了。仅2001年,我国就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

我国连续多年的“安全教育日”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通过各个政府部门、学校及家长的努力,如今各种安全防范意识在中小学师生中得到了较好普及,防范风险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重大事故发生率有了明显降低,死亡人数明显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说明文:全国爱牙日的由来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1989年,由卫生部、教委等部委联合签署,确定每年的9月20日为(中国)全国爱牙日。

每年的爱牙日都设有主题。1989年,由卫生部、教委等部委联合签署,确定每年的9月20日为全国爱牙牙日。宗旨是通过爱牙日活动,广泛动员社会的力量,在群众中进行牙病预防牙齿的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口腔健康观念和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识,建立口腔保健行为,从而提高全民族的口腔健康水平。

中国的龋病、牙周病患者众多,而口腔保健的人力、物力、财力十分有限,因此,解决牙病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预防。建立爱牙日是加强口腔预防工作,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举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端午节的由来作文350字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让我说给你听听吧!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是一位很有能力的人。有一年秦国攻打楚国,把楚国的国王楚怀王抓走了。楚怀王的儿子楚顷襄王即位,他不想救他爸爸,因为他爸爸回来以后他就当不了国王了,所以他就找个借口说:“秦国太强大了,咱们还是别惹他的好!”

屈原对楚顷襄王说:我们可以联合齐国,共同去抗击秦国。

当时有一个奸臣,怕屈原得到国王的信任,就向国王说了屈原很多的坏话。楚君襄王听了这位奸臣的谗言,把屈原的官罢了,还把屈原流放到沅水、湘江一带。

公元前278年,秦国功进楚国的都城,楚国灭亡。屈原居然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很伤心。抱着石头投江自杀了。

从此,每年的这一天,人们更会用各种方式,开展各种活动,来纪念屈原。如包粽子、竞龙舟、喝雄黄酒。

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万圣节南瓜灯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万圣节就要来,瞧!南瓜灯都摆出来了,你知道万圣节南瓜灯的由来吗?万圣节上为什么要用南瓜灯?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万圣节南瓜灯的由来,以供大家参考。

南瓜是万圣节的标志性象征。南瓜是橘黄色的,所以橘黄色也成了传统的万圣节颜色。用南瓜雕制南瓜灯也是一个万圣节传统,其历史也可追溯到爱尔兰。

万圣节南瓜灯的故事

传说有一个名叫杰克的人非常吝啬,因而死后不能进入天堂,而且因为他取笑魔鬼也不能进入地狱,所以,他只能提着灯笼四处游荡,直到审判日那天。于是,杰克和南瓜灯便成了被诅咒的游魂的象征。人们为了在万圣节前夜吓走这些游魂,便用芜菁、甜菜或马铃薯雕刻成可怕的面孔来代表提着灯笼的杰克,这就是南瓜灯(Jack-o-lantern)的由来。

爱尔兰人迁到美国后,便开始用南瓜来进行雕刻,因为在美国秋天的时候南瓜比芜菁更充足。现在,如果在万圣节的晚上人们在窗户上挂上南瓜灯就表明那些穿着万圣节服装的人可以来敲门捣鬼要糖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端午节风俗的由来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初五,是端午,包粽子,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家家户户笑哈哈,龙舟下水喜洋洋。”我的家乡在江西全南,每当端午节时,每家每户都要在自家门前插上艾叶,在家里包粽子,吃粽子,看赛龙舟,可热闹了!

在端午节那天,妈妈早早地把我叫起了床说:“小鼠妞,快起来包粽子啦!有肉粽,豆沙粽,花生粽,糯米粽都在等着你呦!”我听到妈妈说的这些粽子,小嘴巴馋得不得了,我连忙跑过去,开始包了起来,妈妈先教我把粽叶卷成一个漏斗形状,再把你喜欢的馅放进去,我选择了肉,接着把粽子捏成一个三角形快要绑绳子时,我一个不小心没捏住,粽子像一个个调皮的弟弟妹妹一个劲地跳了出来。我很生气地说:“哼,我不包了,这是老天不让我包啊!”正在我要抱怨时,妈妈走来说:“好啦,好啦,不要生气了,再来一次好吧!”我听了妈妈的话,又有了信心。我再尝试了一次,还是按照妈妈前面教我的方法,到了绑粽子的时候,我发现桌子上有许多颜色的绳子,我就问妈妈,妈妈说:“你是包的什么馅,就用什么颜色的绳子绑粽子。”我明白了,要用红色,我包好了一个粽子,我开心极了,我接着包,过了一会儿,妈妈把我们包的粽子拿去蒸了,蒸了半个小时,厨房里传来了一阵香味,我连叫妈妈去看,妈妈说:“还要蒸15分钟。”我又等了15分钟,蒸完了以后。我立刻拿了粽子吃了起来,“啊!好烫呀!”妈妈说:“心急吃不了热粽子!”我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

在我吃粽子的时候,从河边传来了击鼓声,我打开窗户一看,原来是他们在赛龙舟呀!我连忙拉着妈妈下去看,他们分成了5队,红队,粉队,蓝队,黄队,绿队,每队都有十二人,其中有一个人在龙头的前面击鼓,一人在龙尾指挥,裁判叔叔说了一声“开始!”,每支队伍都喊着“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围观的都在喊着“加油,加油,加油!”我也跟着一起喊,最后黄队获得了胜利。

啊!这个端午节我不仅吃到了美味的粽子,还看到了精彩的龙舟比赛,这一天真令我难忘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诺贝尔奖的由来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是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其中以硝化甘油制作炸药的发明最为闻名,他不仅从事研究发明,而且进行工业实践,兴办实业,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在即将辞世之际,诺贝尔立下了遗嘱:“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

根据他的这个遗嘱,从1901年开始,具有国际性的诺贝尔创立了。并于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首次颁发。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的授奖仪式。

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央银行)于成立300周年之际,提供资金增设诺贝尔经济奖(全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伯恩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金,亦称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于1969年开始与其他5项奖同时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原则:是授予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作出有重大价值贡献的人,并优先奖励那些早期作出重大贡献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六一儿童节的由来征文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六一儿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了,因为每到这一天,我就像电影里的主角一样,家人都会把带给我很多的温馨和快乐。

每当节日的这天,天空中白云飘飘,许多伙伴在白云上欢蹦乱跳,像一只只乐翻天的小兔子。成群结队的白鹭徐徐飞来,迎面碰到了坐在热气球中参加庆祝节日的小伙伴,他们见到白鹭惊喜极了,一蹦三尺高,他们离开了热气球的大篮子,向地面坠下去。白鹭们发现了危险,箭一般地冲过去,接住向下落的小伙伴,白鹭载着他们飞向自由自在的天空,尽情地翱翔着。

地面上,大人们正在忙忙碌碌地筹办六一节的party,等待着在天空玩耍的孩子们尽兴而归。天边泛起淡红的晚霞,孩子们终于回来了,大人们连忙把精疲力竭的孩子们送到锣鼓喧天的会场,一到会场,他们被一种特殊的具有魔力的气体恢复了体力,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狂欢。会场里有一个神奇的弹跳椅,只要他们坐上去,就立刻仿佛被弹到了九霄云外;还有一个用无数根神秘的羽毛做成的“长腿秋千”,坐在上边的小朋友在瞬间会被它荡到天边,顺手能抓住最后一束绸缎般的晚霞……

六一儿童节,属于我们小朋友的节日,希望所有的小朋友也和我一样拥有一个快乐而温馨的儿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旧俗由来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世大体相同。《吕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高诱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边社稷者,赏其子孙;有孤寡者,矜恤之。”晋崔豹《古今注》:“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

在食俗方面,立冬则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立冬时,到市场买倭瓜,已很少见。这种倭瓜是夏天买的,存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做饺子馅,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同时,古代认为瓜代表结实,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冬至,中国古有“冬至节”的风俗。冬至也叫“过小年”,百官向皇帝朝贺,民间互相拜贺、宴请。普通百姓则食馄饨,象征咬破混沌天地,迎来新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文学常识:华夏的由来

全文共 101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华夏也称“夏”、“诸夏”。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原住民的自称,以区别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那么华夏额由来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吧!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左传·定公十年》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书经》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

《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可见,古人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

“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国民,也是有汉朝以前对汉族先民的称谓。也可代指汉族,如: 明朝· 叶盛《水东日记·喜信和勇》:“佛本夷人,固宜神。则有当事者而吊祭之礼不知,则是其自异於华夏矣。” 郁达夫 《满江红·闽于山戚继光祠题壁》词:“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欠歇。

“华夏”也指华夏族所居住的我国中原地区,后复包举我国全部领土而言,遂又为我国的古称。《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三国志·蜀志·关羽传》:“ 羽威震华夏, 曹公 议徙 许都 以避其锐”。

华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黄河中上游的黄帝族和炎帝族,后来这两部落的联盟在战胜蚩尤后进入中原。华夏族在中原建立了统治。

随后有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简称“夏”。

关于“华夏”与“华夏族”的形成,考古学家马世之在《试析炎黄文化的发祥地》一文中有不同的解释:“炎黄文化即早期华夏文化。中国古代华夏集群的主体系由炎帝族与黄帝族构成,‘华夏’一词的由来同炎黄文化直接攸关。关于‘华’,不少学者认为,《周礼》和《国语》中提到的华即华山,古代华山就在河南境内,很可能即今嵩山。或谓源自‘华阳’。《史记·秦本纪》载:”[昭襄王]三十三年,客卿胡伤攻魏卷、蔡阳、长社,取之。击芒卯华阳,破之。‘《集解》谓:“司马彪曰:华阳,亭名,在密县。’《正义》谓:”《括地志》云:故华城在郑州管城县南三十里。《国语》云史伯对桓公,虢、郐十邑,华其一也。华阳即此城也。‘华阳城位于新郑县城北约20公里的华阳寨……“马先生还以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简《编年记》载有:”三十四年,攻华阳“作为印证,说”华阳“就是今新郑的华阳故城。还引用著名考古学家唐兰《西周青铜铭文分代史微》释命簋铭说:“华,地名,……在今河南密县,西为嵩山,是夏族旧居,所以华即是夏,中华民族起于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中考作文素材:诺贝尔奖的由来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是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 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其中以硝化甘油制作炸药的发明最为闻名,他不仅从事研究发明,而且进行工业实践,兴办实业,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在即将辞世之际,诺贝尔立下了遗嘱:“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

根据他的这个遗嘱,从1901年开始,具有国际性的诺贝尔创立了。并于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首次颁发。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的授奖仪式。

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央银行)于成立300周年之际,提供资金增设诺贝尔经济奖(全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伯恩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金,亦称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于1969年开始与其他5项奖同时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原则:是授予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作出有重大价值贡献的人,并优先奖励那些早期作出重大贡献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英语作文:儿童节的由来

全文共 213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儿童节即将到来,你知道最开始儿童节是怎么来的吗?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作文,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Children, also known as "June 1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the annual June 1, the world of childrens festivals. November 1949, the Womens International Democratic Federation council meeting held in Moscow.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and representatives of countries and anger exposed the imperialist reactionaries kill and poison children.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worlds children to survival, health and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lives of children. The meeting decided in the annual June 1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The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ICD) is celebrated in numerous countries, usually (but not always) on June 1 each year.

The ICD had its origin in the World Conference for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Geneva, Switzerland in 1925. It is not clear as to why June 1 was chosen as the ICD: one theory has it that the Chinese consul-general in San Francisco (USA) gathered a number of Chinese orphans to celebrate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n 1925, which happened to be on June 1 that year, and also coincided with the conference in Geneva.

June 1 has since been observed as the ICD by numerous countries, especially by Communist countries; in the Western world the ICD is usually celebrated on other days of the year (if at all), and there is often little public awareness about these celebrations. (See the section on Germany below for further discussions.) Consequently there is sometimes a misperception that June 1 as the ICD was a Communist invention. Nonetheless, in recent years even some groups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started observing the ICD on June 1.

【参考译文】

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党卫军包围了现在捷克共和国的首都布拉格市附近的利迪策村,枪杀了16岁以上男性公民140多人,全部婴儿和妇女被押往集中营,另外有90名儿童被押往波兰的一个集中营(其中只有17人活到战争结束)。村里所有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或被铲土机夷为平地。就这样,一个好好的村庄被法西斯党卫军毁灭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毒害儿童,保障儿童的权利,1949年11月在苏联首都莫斯科召开的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理事会通过一项决议,正式决定每年的6月1日为全世界儿童的节日,即“六一”国际儿童节。

国际民主妇联作出每年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的决议后,1949年12月23日,我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统一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的办法,其中决定自1950年起,每年以6月1日国际儿童节作为中国儿童自己的节日,并放假举行庆祝。从此中止了1931年起由中华慈幼协会建议的每年4月4日为我国儿童节的活动。

于是,1950年6月1日便成了我国建国后的第一个“六一”国际儿童节。

此后,我国每年的6月1日都举行各种活动,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清明节的由来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清明节,因为它的由来十分耐人寻味。

清明节与春秋五霸晋文公重耳有关。重耳耳垂大,肋骨是连在一起的,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眸子。晋国内乱,公子夷吾和重耳逃亡在外。公子夷吾杀太子自封晋惠公,对他更加无礼,重耳只好带着狐偃、狐毛、介子推等人去投奔齐国,在途中公子重耳因连日吃野草,发病了,奄奄一息,可在荒山野岭中哪有大夫?为了救自己的主公,介子推割下身上的一块大腿肉生火做汤,把肉汤送给重耳,他的病好了。

他到了秦国,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做了晋文公,国家建立之后,晋文公把手下的有功之臣都封了官,有人告诉他那肉汤是介子推的肉,说重耳忘记给介子推封官了。于是他后悔忘了给介子推封官,可是现在六部的尚书都有人做了,他去请介子推去做官,谁知介子推隐居绵山,文公不忘本,就亲自去绵山请他,但就是找不到他。

有人便出了一个馊主意:放火烧山逼他出来。但介子推和老母就是不出来,后来两个人抱着两棵老柳树被烧死了。文公一看追悔莫及,下令举国哀悼介子推,把绵山重新命名为介山,规定每年的这一天全国不许用火,并要插柳,还将4月5号命名为清明节,又称寒食节。

两千年来,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视这一个节日,在清明节这一天家家不动火,只吃一些隔天的菜或青团之类的。近来我国又把它定为法定假日。让人们有时间去祭祖、扫墓、踏青。

清明节,标示着中国千百年来的一个传统,说明中国人是讲义气重感情的,中国人有恩不忘,正因为这个,我忒儿喜欢清明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大暑的由来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干支历未月的下半月;

到达时间在公历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但在农历上的具体日期每年并不固定,此因农历是阴阳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解见小暑”。《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

这时正值中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