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课外书的观后感800字(合集5篇)

人生如纸,心态作笔,挥笔而就,方能书写精彩之人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课外书的观后感800字,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5771

作文

38

篇1:我的一本课外书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这本,是对回忆的一种理解,一种经历。因为追念随风逝去的岁月,因为感怀永远不再来的青春,也因为伤怀无法抚平的苦难,更因为要坚持前往,对生活永远怀揣着希望和光亮……

这本书是龙应台,蒋勋,阮义忠等人以忆旧文字为题的一部散文。每个散文里透彻着人性的温暖,当你阅读完之后,便会从心底沁出一思考,这是每一个作者在年轻时的记忆,在他们心中打下一个深刻烙印的回忆,这有可能是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眼神,一个动作。

其实,身为初中生的我们,根本就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可是,在我们至今为止的记忆中,只有在小学毕业季时的那种分离才可以真正的感受到淡淡的“愁”的味道,因为要离开与你在一起六年的朋友,初中还能否在一起,还是一个疑问……那个时候的我们最为单纯,挂在嘴边的最为寻常的一句话多半是——不跟你玩了!那时的我们说话的声音仍是带有娃娃腔调的娃娃音,仍是一脸的稚气……

其实,人对往事的记忆就好比锁在抽屉里舍不得丢弃的“杂物”,永远是那样的杂乱无法分类,就在那掺杂的搁着,随着岁月,渐渐堆垒得越来越高,但当我们从记忆开始尘封的第一层开始摸索,打开那个未曾经常打开的那个抽屉,这时那些已有些淡忘的,已有些流失的记忆便恍如隔世一般猛然回魂,一切的开始都有了结尾……

对了,你有在闲暇无事时翻过同学录吗,再看看那些稚气满满的字迹,哪怕是“咒”你不好的,“骂”你不爱听的小名,翻出那些你希望早日忘记的丑事……你这时的心情应该不是生气,愤恨吧。你应该在这个时候破涕而笑,因为,你已经跳回了记忆的森林。你的头顶仿佛又盘旋起了纸飞机,你的耳边又传来了你熟悉的欢笑……你应该享受过这种记忆,若是没有,请你一定要感受一次现在我们苦苦唏嘘感概着的我们永远的韶光。

我说,回忆是一种淡淡的痛,但是我们在那淡淡的痛中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感动与快乐。

我们曾回忆前尘。

也曾感叹唏嘘。

我们不时泪水滑落。

不时凝神忘我。

但有时我们也要感谢。

感谢那些让我们抹不去的曾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的一本课外书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哲学,听起来很深奥,离我们很远。“并不是这样的,它其实就在每一个人的身边。”仿佛是苏菲在我耳边轻轻地说道。苏菲是谁?她就是《苏菲的世界》中的女主人公。

一个名叫席德的小姑娘,收到了父亲艾伯特少校为她的生日所写的一本关于哲学的故事。书中的主人公苏菲有一天收到了一封信,上面有三个“奇怪的问题”。从此,苏菲开始和神秘的“哲学课老师”学习哲学。《苏菲的世界》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相信你一定听说过这个著名的哲学问题。假如仔细地推敲起来,一定会越想越糊涂。本书开头的那封来信就提到了这个问题。就是它,勾起了苏菲的好奇心,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接下来,从苏格拉底开始,一部西方哲学史慢慢出现在苏菲和我的眼前。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苏菲无意中和老师艾伯特发现两人不过是一本书中虚构的人物,他们所在的世界发生了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的幕后主使就是作者——席德的父亲少校艾伯特。于是两人密谋逃出这本书,在两人成功之后,艾伯特的书就结束了。

但是我们手中的《苏菲的世界》却没有结束,席德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苏菲确实逃离了这本书,并且她真的来到了席德的身边。而故事到这儿,留下了一个“席德能否感知到苏菲的存在”这个悬念,就没了后续。只留下我无限的遐想与迷茫。

迷茫来自于一些萦绕在我心头已久的问题:“如果我们人类的文明总有一天会消失,那么我们奋力在宇宙间留下自己的痕迹究竟是为了什么?甚至,有没有可能我们的世界也像苏菲所在的世界那样,只是一个由作者操控的书中的世界,或者是在一个人的幻想之中?”这些问题都是我无法解答的,却引领着我,一步一步地走近那神秘而陌生的哲学。

假如我意识到某个东西终有一天会消逝而不是永恒,那么我会更加珍惜它哲学,对于我来说,它可以在让我们意识到生命的渺小与短暂之后更加去珍惜这个美好的世界。

伴着书香,请让我在沉思之中,揭开哲学的面纱,初识哲学世界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书的观后感

全文共 79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听说过《老人与海》这一部小说,但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机会去读一读这本小说。而高一课本中就有《老人与海》这篇小说,虽然说是删减版但亦足矣。

在语文课本中,这篇课文可以算的上长的了,但我还是耐着性子把它看完。当我看第一遍的时候,我就被这个故事中老人的勇气所震撼到。一个人是怎么做到在年纪这么大的情况下,坐在一艘小木船上,是怎么样杀死数条鲨鱼的?有些人或许会说,他杀了那么多鲨鱼有什么用?最终他最开始打的鱼已经被鲨鱼咬光了,有任何意义而言吗?我认为这种想法既是正确的同时也是错误的。从客观而言,没错,老人的目标没有达成,没有将那条鱼带回乡镇,他最初的目的是没达成的。但是从主观上来看,他在乘船回来的过程当中,他心中的愿望就是活着回到乡镇。这个心愿达成了,即便他带着只剩骨头的鱼回来我认为他也是成功的。我想,不管他的目的有没有达到,他绝对是成功的。

当我第二次读的时候,我更加仔细了些。发现有许多许多在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其中,固然有对老人勇气更加细节的描写。但最主要还是我发现了一些其他的东西。在老人第一次抵挡住鲨鱼后,老人进行了一段长时间的自言自语。一开始没仔细看其内容,认为只不过是老人增加自己信心的手段。但第二遍仔细读了之后发现,其内容竟是老人对他自己杀了一条鲨鱼,一个生命的谴责,以及说服自己,自己只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而采取的手段。这个片段我至今未能理解,还是我自己本身弄错了呢?所以并不作过多评论。

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在老人自认为活不下去的时候,想到了乡镇灯火通明,许多许多的人都在等他回去,而不知是讽刺还是因删减或是因为其他,当老人回到乡镇的时候,一切都静悄悄的,感觉像是没有人在关心他的感觉。这点我也至今为明白。

虽然诺贝尔奖颁奖言是围绕着主题的,但我却发现了其他的一些东西。或许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吧,也许也只是我的粗心或是其他原因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的一本课外书

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一本课外

家,是灵魂栖息的港口,是心灵停泊的港湾。而有这样一本书,它是享誉世界的经典名着,是封建时代的社会缩影,更是激励几代青少年的精神食粮。它就是巴金的名着——《家》。

《家》中描绘了高氏三兄弟的故事,高老太爷的包办婚姻造成了梅芬、鸣凤、觉新等人的悲剧,展现了封建家庭对青年一代的迫害,歌颂了青年反对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的行为。

在这本书里,有形形色色的人物,有悲催的故事,它们都时刻震撼着我许久未起波澜的心湖——

最吸引我的,或许是鸣凤这个最容易让人忽略,却又最让我心疼佩服的女孩。鸣凤是个年仅十七岁的婢女,却爱上了三少爷觉慧,不同的出身成为爱情不可逾越的障碍,然而她却爱得胆怯而又热烈。在所有被残害的女性中,只有鸣凤表现出最决然的反抗。敢爱敢恨,敢做敢当,鸣凤给了我前所未有的勇气,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爱,也看到了无奈。

而觉慧,这个有着与哥哥完全不同性格的三少爷也深深地爱上了鸣凤,他积极参加反封建活动,是一个典型的新时代青年。他敢于反抗,并且最终冲出了封建家庭的束缚,义无返顾地走入了他所向往的新生活。觉慧是唯一让我在那个封建家庭中看到了曙光和希望的人,即使他并没有改变什么。

小说的重点,其实在于觉新,他和梅芬这对恋人被父母儿戏般地拆散,梅芬在痛苦的折磨中离开了人世。后来,封建迷信又夺去了妻子端钰的生命。可面对悲剧的发生,他无力反抗。家束缚了他,埋葬了他的青春与理想。父亲的死亡冲破了他最后一道防线,所有的责任都压在他的身上,那一年,他只有20岁。

《家》中,有服从,也有反抗;有腐败,也有青春。像高家这样的封建大家族也注定走向腐朽和堕落。今天的我们,身边没有硝烟、没有战争、没有奴役、也没有饥饿,我们要幸福很多,但并不代表处在和平社会的我们,就不需要坚持,就不需要努力。我们也要有像觉慧那样不顾一切的冲劲,为中华的繁荣富强贡献一份力量,让我们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的一本课外书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家,是灵魂栖息的港口,是心灵停泊的港湾。而有这样一本,它是享誉世界的经典名着,是封建时代的社会缩影,更是激励几代青少年的精神食粮。它就是巴金的名着 《家》。

《家》中描绘了高氏三兄弟的故事,高老太爷的包办婚姻造成了梅芬、鸣凤、觉新等人的悲剧,展现了封建家庭对青年一代的迫害,歌颂了青年反对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的行为。

在这本书里,有形形色色的人物,有悲催的故事,它们都时刻震撼着我许久未起波澜的心湖

最吸引我的,或许是鸣凤这个最容易让人忽略,却又最让我心疼佩服的女孩。鸣凤是个年仅十七岁的婢女,却爱上了三少爷觉慧,不同的出身成为爱情不可逾越的障碍,然而她却爱得胆怯而又热烈。在所有被残害的女性中,只有鸣凤表现出最决然的反抗。敢爱敢恨,敢做敢当,鸣凤给了我前所未有的勇气,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爱,也看到了无奈。

而觉慧,这个有着与哥哥完全不同性格的三少爷也深深地爱上了鸣凤,他积极参加反封建活动,是一个典型的新时代青年。他敢于反抗,并且最终冲出了封建家庭的束缚,义无返顾地走入了他所向往的新生活。觉慧是唯一让我在那个封建家庭中看到了曙光和希望的人,即使他并没有改变什么。

小说的重点,其实在于觉新,他和梅芬这对恋人被父母儿戏般地拆散,梅芬在痛苦的折磨中离开了人世。后来,封建迷信又夺去了妻子端钰的生命。可面对悲剧的发生,他无力反抗。家束缚了他,埋葬了他的青春与理想。父亲的死亡冲破了他最后一道防线,所有的责任都压在他的身上,那一年,他只有20岁。

《家》中,有服从,也有反抗;有腐败,也有青春。像高家这样的封建大家族也注定走向腐朽和堕落。今天的我们,身边没有硝烟、没有战争、没有奴役、也没有饥饿,我们要幸福很多,但并不代表处在和平社会的我们,就不需要坚持,就不需要努力。我们也要有像觉慧那样不顾一切的冲劲,为中华的繁荣富强贡献一份力量,让我们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