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学习四管齐下心得体会【汇集19篇】

新时期的基层党员干部,要坚持高线、守住底线,不触底线、不越红线,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时刻牢记党的纪律,做党领导伟大事业的坚定基石。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5759

作文

1000

学习敢转争心得体会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党的建设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话题,关系到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而强化干部责任担当是党建工作的重要一环,无数个党员干部汇聚成一股服务人民,引领发展的潮流,在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要敢去做,要有“舍我其谁,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决心。如今的网络时代将形形色色的“庸官”“懒官”“太平官”暴露在烈日之下,将许许多多的“不作为”摆在群众眼前,这些苍蝇蛀虫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光辉形象,割裂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究其原因,是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不愿奉献、不敢担当,没有身先士卒、攻坚克难的勇气,“多做不如少做,不做不出错”的错误思想作祟。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继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党性教育后,应该拔高思想认识水平,学习以责任促发展,切实转变作风。

二要敢认错,要以失败为契机,认真查摆,总结经验,不断提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工作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时失误,有的同志被暂时的失败打倒了,有的人因为害怕罪责,惶惶不可终日,追赶超越的劲头被浇灭。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党和人民对于“真奉献、敢担当”的好干部也是很宽容的。“三项机制”出台,明确界定了可以免责的种种情况,目的就是让广大干部放手施为。所以说,分清公罪死罪,把握容错底线,不要因为怕担责就束缚手脚,沦为党和群众蔑视的苍蝇蛀虫。

三是敢“较劲”,作风建设需要一种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氛围。学会和自己“较劲”,不断强化学习,不断吸强补弱,提升自身综合水平,培养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学会和他人“较劲”,面对歪风邪气,要发挥作风建设监督主体作用,勇敢说不,坚决抵制。面对群众,要细致做好服务工作,对群众的误解及时解释说明,确保良好形象。

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这及时人民的殷切期盼,也是党员干部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做到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心中有责,敢于担责,以一个崭新的风貌迎接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

全文共 2554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假期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频多。让我重新对幼儿教育有了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指标可以依照,心中更加有数,同时也为我们幼儿教师点亮了盏盏明灯,照耀了彼此的成长之路。

翻开《指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说明”中的一句话,呈现的是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在我看来就是要做到关注细节、尊重个体差异、丰富的保教经验。边看着边在思考:孩子不就像阶梯吗?一层层地往上,再优秀的孩子若要到达顶端不都是要先走在最低最矮的台阶上吗?只是有些孩子起步比较慢,作为教师应该给予他们越来越多的鼓励和表扬,“蜗牛”也会走上阶梯到达最高的顶点。

科学是什么?是知识、是过程、是世界观。儿童的科学是什么?儿童科学不同于成人科学,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是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学习了科学领域《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后,我发现在《指南》中,“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观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思考”、“交流”这些关键词是多次出现的,在教师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其中的关键。

一、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指南》中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设宽松的环境”,在环境的创设上应该以幼儿为主,让幼儿能动手进行操作试验,观察试验结果,记录、表达、交流试验的过程,让幼儿体验到科学活动的乐趣。另外,我们还应该创设平等、民主的环境和教育氛围,也就是良好的精神环境。比如:在班级种植区域中,应该让幼儿充分的参与进来,孩子们通过自己带来的瓶瓶罐罐,种子等,和老师一起体验种植的乐趣,种植结束后孩子们会关注到自己种的小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探讨,也能关心自己的种植结果,与同伴交流,和老师一起发现其中的秘密等,如果是老师代替幼儿进行种植活动,那么幼儿就失去了体验种植的乐趣,没有亲自进行种植怎么能对自己的小植物关注和关心呢。记得王祎真小朋友,他就几乎每天都去观察自己的小植物,长高了没有,叶子长得是什么样子,同时也关注其他小朋友的植物,与自己的植物进行比较,还做了记录,他的行为也带动了其他的小朋友;施泽也是对自己种植的小植物很伤心,他看着自己的芸豆发芽了,慢慢的长高了,而且在求助老师的帮忙下,让小植物可以沿着一个“路线”往上爬,施泽也是很兴奋的。而且在活动中,教师应该经常给予幼儿“试试看”“你能行”等鼓励,鼓励幼儿自信、大胆,敢于提出各种问题、敢于尝试不同探究、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得以呵护和培植,使孩子永远保持探究和学习的热情,获得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

在一些科学探索活动中,有的孩子总是不愿意自己主动去探究问题的答案,依赖老师情况严重,每次到实际操作时总是说老师我不会。《指南》中也提到了该如何去解决,应该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在孩子在寻找的道路上遇到困难或者方向错误时,教师应该进行适量的引导,而不是急于将答案告诉幼儿,自己寻找出来的答案会远比你告诉他来的有意义的多。

二、活动的过程设计是幼儿科学探究的关键。

要让孩子在“做”中产生思考和真正的探索,关键是活动的设计。只有活动过程设计得当,才能支持幼儿持续探究的过程,深入地探究某个问题,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真正实现“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科学探究。

三、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开展适宜的科学探究活动。

内容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载体,幼儿探究学习的能力、方法正是在与一定的内容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探索内容的适宜性是幼儿有效探究的保障。因此,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应贴近“幼儿最近发展区”,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是能引发幼儿探究兴趣、能成为幼儿需要的、能为幼儿直观地感知和操作的。

在《指南》中,我发现小班最简单,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中班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大班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目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目标层次逐渐递进,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突出各年龄班的培养重点,使我们教师在准备活动时,目的更明确,同时也更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四、材料是幼儿科学探究的基石

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任何的科学活动都需要相应的材料来支持,对于幼儿来说,材料既是引发他们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们实现主动建构对周围事物认识的中介和桥梁。要实现幼儿主动探究,就必须为幼儿探究活动准备物化着教育目标的材料,使幼儿在操作这些材料的过程中获得教育所期望的经验。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应不断思考:如何将科学活动的教育目标和具体内容物化为幼儿可操作、可探究的活动?活动材料准备要注意什么?要达成该活动教育目标需要哪些材料?什么样的材料能引发幼儿的探究?为什么要提供这些材料?材料的形状、大小不同是否阻碍幼儿的探究,有何影响?

通过这次的翻阅与学习,幼儿园的活动就是课程,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次课程的教育理念。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科学交往环境,鼓励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间的交流。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突破传统的师问、幼答方式,要鼓励幼儿提问,开展幼问、师答式的互动、动手操作、体验操作的成就感与乐趣。总之既是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要创设一个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善于发现数学问题,能用自己所学解答和帮助自己所碰到的问题。

《指南》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我所教育的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而达到这样的目标,我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细致的内容对于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资源。对于我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对幼儿产生一些滞后或者超前的教育行为,从而顺应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

《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成标尺去测量幼儿,伤害幼儿,不能把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老师应该是大树,一边是果实累累,一边是根深叶茂。”我想,我愿做这样的一棵大树,培育出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小苗苗。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疫情防控的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发生以来,彭州市磁峰镇卫生院党支部在市卫健局党组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院职工,特别是党员医务工作者,忠于职守、勇于担当,不畏艰难险阻,积极投身防疫一线,联防联控,狠抓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让党徽在疫情防控一线发出道道耀眼光芒,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作为一名有着20年工作经验和15年党龄的党员,我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计报酬,不论生死。”“我主动请战,听从指挥,相信众志成城,祖国和人民一定会度过难关。”一封封请战书,是白衣战狼来自灵魂深处的呐喊,那是一种舍我其谁的执念、那是一种勇往直前的决心。

“大姐,体温正常。记得少出门,不去打麻将了哈,多开窗通一下风。如果有事要出门,一定记得戴好口罩……”在测量完体温,米萍耐心细致开始了他的健康宣教。“作为一名医生、作为一名党员,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阻击战,我更应该挺身而出,站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我们坚信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我们众志成城、逆流而上,勇于担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打赢疫情防阻击战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我们一起共度难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学习塘约道路心得体会

全文共 4668 字

+ 加入清单

《塘约道路》由报告文学家、著名学者王宏甲所创作,是记录贵州安顺一个穷山村在党组织带领下,如何从灾难之后的一穷二白中,通过重拾集体化道路,重拾乡约民俗,重拾村民自治,实现惊人蜕变的一篇写实报告文学。全文用字简练、文笔朴实、寓意深刻,读后发人深省、使人振奋、催人上进,个人认为是近年以来被穿越、玄幻、盗墓、神剧充斥的现代文坛浊世中难得的一股清流。作为一名基层三农工作者,对文中所提及的诸项事宜,感触尤深。一些体会、几点思考,以飨读者。

一:从改革到深化改革

“我们为什么不成立一个土地流转中心?”左文学说,“通过流转,把承包地重新集中到我们办的村合作社。”

话说到这,大家发言热烈。有人提出疑问:“把分下去的承包地重新集中起来,是不是走回头路啊?”

左文学说:“我想过了,以前那叫改革,我们这叫深化改革。”——《塘约道路》第26页

与39年前凤阳小岗村的严俊昌们所承担的巨大政治风险相比,今天的左文学们无疑要幸运的多。将近40年的变迁,“改革”二字在我国早已从敏感词成长为时髦词,并正逐渐演变为通俗词。改革从增量转向存量,从浅洼地带步入深水区域。而人们对于改革二字的聚焦点,也已从彼时的方向性选择的关注,转移到了对进度与力度的关切。

民之所望,即为施政所向。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这样一种方式,向党内外、国内外回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不要继续改革、如何继续改革、怎样继续改革等重大问题。

一时之间,改革再度成为风靡全国的热词,从农村到城市各个领域、从省到市到地方各个层面,新一轮的改革浪潮不断掀起。

当然,改革就意味着变化,就面领着新的选择,就会有争论、有质疑,各个领域莫外如是。在三农领域,学界、政界也出现了各种争论,集体所有制该不该保存、粮食安全重要性是否如故、耕地红线该不该坚持……

真理是越辩越明的。只不过,总有一些道理需要我们紧记,总有一些底线需要我们坚守。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三改一损”,体现的正是最高决策层对今时农村改革形势的审度和对各式呼声的正确回应。

“是不是走回头路”?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得想明白,我们为什么要改革?

我们为什么要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改革,是为了消除桎梏、提供动力。

39年前分田到户是正确的改革,因为当时的分配制度和产权不清压抑了人的生产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而分田到户所做的,其实就是释放了人的积极性。

今日的农村与当时的农村早已大相径庭。今日农村,青壮劳动力向城市聚集,在农村的都是出不去的和出去了留不住的,这些人或目见或耳闻,大都已知晓外面世界的精彩与无奈,他们一遍遍仰望隔壁村老王家搬砖挣钱修起来的小洋楼,又一次次庆幸地唏嘘着姚员外投资失败血本无归的典故。他们不甘寂寞,却又安稳于此,期望改变,但从不主动求变。

从这个意义上说,塘约的老农民们应该感谢那一场洪水,因为它让他们没得选择,只有联合起来,寻求改变。

农民重新联合起来,不是回到“一大二公”吃大锅饭,而是以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为保障,将所有权明确到集体、承包权明确到户、经营权明确到土地合作社,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培育自主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就是深化改革。

二:多出了3289.5亩

还有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塘约村在土地确权之前,全村的耕地面积是1572.5亩,从土改到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制时期,一直是这个数目。这次经用仪器测量和土法丈量后,确认的全村耕地面积是4862亩。

没错,多出了3289.5亩。——《塘约道路》第42页

这段话,王宏甲后来在海淀区某大学做报告演讲时也多次提及。我想了很久,也不敢说自己有多么理解他作为一名“局外人”,反复提及这段话、这两个数字的真实意义。我只知道两点,确权以后,农民的地多了。以及,过去的就过去了。

土地确权,是指对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的确认、确定,是对农民集体、农民与土地长期稳定的产权关系的确认。确权之前,归属不清、情况不明,造成了几十年来的糊涂账。确权之后,土地权属清晰、管理方便规范、农民积极性提高、农民权益得到维护。

过去的就过去了。对既成事实的尊重,需要一种勇气,体现了一种智慧。尊重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开拓将来。

由此及彼,联想到另一份重磅文件《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中提到,以发展眼光客观看待和依法妥善处理改革开放以来各类企业,别是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对“原罪”的宽恕,何尝不是体现了一种胸襟与智慧。

三:你是精准扶贫对象

谷掰寨有个王学英,丈夫七年前因肝炎恶化死了。家里留下四个子女,最小的不到两岁,最大的不到十岁。为给丈夫治病,家里还欠下六万多元债……

她成了建筑队拌灰沙的副工,同时还负责做饭给建房的工人吃。这样她就有工资,一个副工一天工资是120元。

政府给她建的新房子有120平方米,在她看来,这就是天堂一般的房子了。她说她做梦都没想过怎么有这样的好事。

左文学告诉她,她是精准扶贫对象。——《塘约道路》第46、49页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经过多年的扶贫工作,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精准扶贫的意义,不仅在与将大水漫盖变成了滴灌,明确了扶贫对象,提高了施政效率,更在于因人施策,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许多年来指望在农村“用先富带动后富”迅速实现农民脱贫思路的一种纠偏。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如王宏甲所说,一个好的社会,应该不是有多少富豪,而是没有穷人。

四:这是村民代表大会决定的,是村民自治

(塘约村村支书左文学在浴桶里想出个村规民约:红九条)

每一条都是警戒的红线,谁踩了红线,就被“拉黑”。

违反九条中的任何一条,就被列入“黑名单”管理。一旦列入,“该户不享受国家任何优惠政策,村支两委也不为该户村民办理任何相关手续。”

“这是村民的基本权利,不能不给办吧。”

回答说:“这是村民代表大会决定的,是村民自治。”——《塘约道路》第70、74页

“村民自治”的官方提法始见于1982年我国修订颁布的第四部《宪法》第111条,其中规定“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当时的设想应是为了应对人民公社解体后乡村组织陷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乡村社会严重失序的现实。通过村民自治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大制度的联接,为村庄发展提供社会秩序,为农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

然而,现实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近年以来,官方权力被关进制度的笼子,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却并未能够迅速、有效、完全接管留下的权力真空地带,而是被地方黑恶势力分走一大杯羹,例如聊城辱母杀人案中的涉黑高利贷势力。村民自治出现“失灵”甚至“失控”的窘境。

“西湖学者”陈剩勇曾经总结村民自治制度失灵的五个原因:其一,村民自治制度不是中国农村社会和农民阶层自发生长的秩序,而是自上而下推动的产物,缺乏必要的本土资源,包括传统、文化和习俗的支撑,很容易水土不服。其二,目前的农民,总体上小农意识依旧根深蒂固,民主与法治意识不足,契约精神和合作能力有待提高,要求他们自治村庄,“未免有点强人所难”。其三,农村精英的大规模流失,加剧了中国农村的治理危机。其四,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推进乡村民主过程中,普遍“重选举而轻治理”。其五,村民自治和乡村民主建立在城乡二元体制的基础之上,村民自治制度与乡镇政府管理体制,可谓是一个农村,“两种制度”。“如村委与党支部关系的紧张,村委会与乡镇政府关系的不顺,等等,其根源都可追溯到乡村地区的制度环境。”

回应一下陈教授的“五个原因”:其一,马克思主义也是舶来品,结合中国实际,也能焕发勃勃生机。其二,“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其三,人是用脚投票的。近年以来,外出就业农民工数量增速明显下降,2015年、2016年分别只增长0.4%和0.3%,农民工返乡与就近务工趋势上升相应。在外积累了经验、技术的返乡就业、创业人员可以带动农村社会治理。其四,重选举而轻治理不是中国特色,更不是农村独有。其五,我们正在大力打造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党支部管全村,村民管党员”。

新的自治体制的效能正待验证,但是我相信一点,在今日中国,如果党都办不成的事,那也不用指望别人。

对现状不满,往往就会怀念过去。例如,2月的亚布力论坛,任志强、冯仑等商界大佬呼吁恢复乡绅制度,认为“有乡绅就留得住乡愁,没有乡绅就留不住乡愁,没有乡愁。”

毋庸置疑,乡绅文化在我国农村曾经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千年以来,乡绅“在国家政权对基层乡村社会控制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充当了政府与乡民之间联系的重要中间角色,兼顾政府和地方利益,为维系地方乡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费孝通先生的中国社会“双轨政治理论”也认为,自上而下的皇权与自下而上的绅权和族权平行运作,互相作用,形成了“皇帝无为而天下治”的乡村治理模式。

古代乡绅,大多是告老还乡的官员,荣归故里的商人,或是德才兼备的长者,在暮年为故里发挥余热、泽被后人,无可厚非、令人敬仰。但是今时今日,乡绅文化并不具备快速培育发展的土壤。从塘约的实践我们能够得出结论,靠得住的,只有党、集体和自己。

对现状不满的正确打开方式,应当是努力开创未来。

五、妇女们因丈夫的回乡而精神焕发

崭新的变局使外出打工的绝大多数青壮年返回家乡重建家园,先前撂荒的土地全部种上,“留守儿童”的生活结束了,妇女们因丈夫的回乡而精神焕发。——《塘约道路》导言第2页

留守老人、留守村妇、留守儿童,这是城里人脑海中农村的标签,也是农村的现状。

刘燕舞的《农村老年人自杀的社会学研究》中曾提及,湖北京山县,一个在外打工的儿子请7天假回家,看望病危的父亲。两三天过去,发现父亲没有要死的迹象,儿子就问父亲:“你到底死不死啊?我就请了7天假,是把做丧事的时间都算进来的。”老人随后自杀。

留守村妇,承担着过量的家庭物理压力,同时也面临着生理、心理上的缺失和安慰,更遭受着来自外界不安全和不良因素的影响。在家庭伦理、社会道德、个人自律、社会规范中,经受着物质、精神、心理的巨大挑战和诱惑。

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留守儿童2200万。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而对于那些青壮劳动力来说,一边是回不去的故乡,一边是融不进的城市。

我们该做点什么呢?

让农民融的进城市,也回得去农村。

要进城的,要让他们带着资产进城,带着一家老小进城,成为新市民,并且,在农村还要保留他们的权益,他们的权益,由集体来负责,政府来监督。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基层干部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廖俊波同志是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期间,基层党组织应该组织学习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学习廖俊波坚定的信念和对党的忠诚,把他的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学习廖俊波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精神,像他那样勤勉敬业,始终保持无私奉献、实干拼闯的工作激情,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学习廖俊波心系群众、勤政为民的情怀,像他那样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用真情和实绩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学习廖俊波廉洁奉公、干净做事的情操,像他那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用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学习廖俊波敢于担当、苦干实干的作风,像他那样立足岗位、勇于担当,为发展做贡献,为人民谋利益。

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深入开展向廖俊波同志学习活动作为当前一项政治任务,把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鲜活教材,把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为提升自我综合素质的精神资源,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对标先进典型,投身发展实践,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服务发展的精气神,同时立足岗位实际,不断转变工作理念和工作作风,通过学习先进典型来鞭策自身,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把人民事业推向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学习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23 字

+ 加入清单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但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经典案例评析》我的脑海不断思索:一个“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德行高尚的“好老师”?

归纳起来这就是:充满爱心是当好“好老师”的前提,高尚师德是当好“好老师”的标志,转化后进是当好“好老师”的职责,鼓励创新是当好“好老师”的必备素质,重视教研是当好“好老师”的重要基矗戴安邦教授认为,一个教师把课本教得很好,把知识教给学生,这还不算有真本领;只有把思想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掌握了学习方法;懂得怎么去查文献,怎么去处理问题,懂得这个思路应该是怎样的,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这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

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逐渐明白教育学生的“三心”规则,即“爱心、信心、耐心”。爱心就是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爱护她们,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信心就是教师要有信心教育好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耐心就是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厌其烦地耐心教育。

学习了这本书中的好些案例事迹,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差距是那么的显而易见。虽然自己现在在教学中从不讽刺、挖苦与歧视学生,在课堂上也总是面带笑容,在心里也是热爱着每一个学生,希望他们个个能有一技之长,但当考试下来,学生成绩不够理想时,心里就会生气,会把原因简单地归结于学生的底子不好,学生笨等。可见,自己在爱心、信心与耐心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欠缺,特别是对成绩落后的学生缺乏足够的信心。

通过学习,使我深刻理解了这“三心”的含义,在教学中,再也不能光是批评,一味地严格要求;而要多看到学生的优点与进步,多给学生一点鼓励与帮助,多给一点宽容与商量,少给一点指责;多给学困生一点爱心、耐心,自己要克制不急躁,相信自己的教育,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地耐心教育,一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今后自己严于律已、以身作则、勇于创新的精神,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在对待的学习困难和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要实行优先辅导、优先提问、优先批改作业的“三优”方略。努力使我教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的进步,争取人人成为优秀生。

总之,师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到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今后我在教学中要努力实践“爱与责任”这一崇高的师德之魂,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学习《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心得体会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为规范检察人员行为,严肃检察纪律,使全院干警牢固树立纪律规矩意识,晴隆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成刚组织全院干警专题学习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

王成刚系统阐述了《条例》的内容,指出《条例》由总则、分则和附则三部分构成,共3章158条,列明了检察人员7类114种违纪违法行为将被处以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不同形式的纪律处分。重点学习并解读了对检察人员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办案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行为如何处分等内容。

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要认真抓好《条例》的学习贯彻落实,要重点围绕办案过程中违法违规扣押、冻结、处理涉案款物,侵犯当事人合法财产权,为当事人或其亲友打探案情等问题,时常对干警咬耳扯袖。全院干警要加强对《条例》的学习,把《条例》各项具体规定牢记于心,并在工作生活中注意对照检查,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规范自己的履职行为和言行举止,树立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的良好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学习团史团章,争做共产主义接班人心得体会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团章是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一部分,而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是对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延拓。为推动团员意识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团员的理论修养,增强团员的学习意识,使同学们争做合格团员。15级市场营销G2班于2016年3月24日晚上7:00在5205教室举办了以“学团章,受教育”为主题的团日活动。参与此次活动的有团学联组织部的三位干事和15级市场营销G2班全体成员。

活动伊始,由肖杨同学向同学们介绍了学习团章团史的意义,使同学们深入认识到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及共青团的光辉历史。接着,班长刘正基同学引用历史资料为同学们讲解了关于团章方面的知识,使同学们对共青团的历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共青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然后,王宇同学代表小组发言:作为一名团员,要从细节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祖国的统一、中国的强大,都离不开现代大学生、离不开当代的共青团员,所以,作为一名团员,要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变成一个合格的优秀团员。之后,由207宿舍的6位同学带领大家唱团歌,活动气氛高涨。最后,方正同学和李含月同学带领同学们宣誓。活动至此圆满结束。

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对团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如何体现共青团员意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更好的开展今后的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团是党的后备军,更是国家强有力的后盾,希望同学们增强团员意识,努力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来武装、充实自身的大脑,相信同学们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学习三个作用大讨论心得体会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3月9日,徐州市纪委监察局机关举办“发挥‘三个作用’,推进‘两聚一高’,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大讨论成果汇报会。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董向阳出席会议并讲话,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王宏萍主持会议,委局机关全体人员参加会议。

汇报会上,14名党支部代表作了汇报发言。大家一致表示发挥 “三个作用”是省委的重托、是群众的期盼、是全市党员干部的重大使命。纪检监察机关要围绕推进廉洁政治“三清示范区”建设进行统筹谋划,为推进“两聚一高”,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发挥强大的推进作用。努力按照“项目化推进、指标化考核、责任化落实”的要求,找准问题、抓实举措、创新创优、务求实效。

董向阳书记充分肯定了各支部的讨论成果,强调:

一要把开展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放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充分认识。

二要把建设廉洁政治“三清示范区”放在发挥“三个作用”中充分体现。围绕发挥领军作用,在补齐短板、服务发展上精准发力;围绕发挥龙头作用,在压实责任、净化生态上持续加压;围绕发挥先行作用,在激励担当、弘扬实干上创新举措。

三要把忠诚干净担当放在先行做表率中充分彰显。忠诚履职,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严守规则,把监督执纪问责做深做细做实;坚守底线,切实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党员学习廖俊波心得体会

全文共 1019 字

+ 加入清单

廖俊波同志“用脚步丈量出园区,用实干改变当地群众贫穷的面貌”的先进事迹,让百姓真正见识到了,党的好干部到底是什么样子。廖俊波同志是一个把“奉献”刻在生命里的优秀共产党员,他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经常为群众做好事干实事,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职守的高尚品质,他是执政为民,不忘初心,为民务实的优秀干部。在他身上所展示出来的精神风貌是一般干部所不能做到的,更是基层广大干部应该学习的。

学习廖俊波精神,学习忠于职守、勤勉履职、敢于担当的职业精神。他作为一名领导,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始终作为自己工作使命与职责。面对政和县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局面,廖俊波在实地调研后,确定致力突破工业、城市、旅游、回归等四大经济。为了能改变如此贫穷的面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风里来雨里去,实地调研,走访群众,提出解决策略。短短两年时间,就使一个长期位居福建倒数第一的贫困县跃居至全省前10名。这些成果的背后无不凝聚着廖俊波的心血和汗水,无不包含着廖俊波为民服务的深厚情意与责任担当。

学习廖俊波精神,学习牢记宗旨、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公仆本色。一个合格干部的评价标准就是其是否有“心系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满怀真情热情地为群众服务,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的情怀。廖俊波无疑用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同时,群众对他的爱戴更是证明了这一点。得知其身遭不幸,不仅南平市的领导和同事深切哀悼,悲痛不已,就连其曾经工作过的政和县群众也前来送别。廖俊波常说一句话:“帮老百姓干活、保障群众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工作二十几年,无论在什么岗位,他都一心一意为群众谋福祉,但凡群众对他提出的要求,他都想方设法去满足。学习廖俊波精神,就是要不忘初心,践行宗旨,始终把人民群众装在心中,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今天,我们学习廖俊波同志,就是要真正从信念深处感受他的为民情怀,从灵魂深处思考他的务实作风,从思想深处领悟他的奋斗精神,从境界深处体悟他的清廉品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树立良好作风,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做廖俊波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1.党员干部关于廖俊波事迹心得体会

2.关于廖俊波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3.学习县委书记廖俊波心得体会

4.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5.党员干部学习廖俊波心得体会

6.党员学习廖俊波心得体会

7.个人学习廖俊波心得体会

8.学习廖俊波心得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党委学习《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心得体会

全文共 1213 字

+ 加入清单

我局组织党员干部三十多人参观了市纪委、检察院共同创建的位于湖州市监狱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教育基地中以正反两方面教材的形式展示给我们活生生的领导干部形象,看到少数党员干部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抵御不住诱惑,违纪违规,结果令人痛心;对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坚持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全新服务、不谋私利的高大形象令人钦佩。对此我感受颇深,启发很大。我觉得在全市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尤为必要,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严守党纪国法,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当前开展的反腐倡廉教育活动,我认为,要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加强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要坚持经常性的政治理论学习钻研,时刻接受党的教育,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在学习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反面案例与正面教育相结合,注重学习效果,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要始终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自觉地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自我警省能力,坚决抵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欲横流的诱惑,过好权利关、金钱关、人情关,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抵御住各种诱惑。

二、要廉洁自律,慎重使用权力,严格遵章办事

两袖清风,廉洁从政,这是每一名干部最基本的行为准绳。廉洁自律是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党员干部能否以身作则,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至关重要。只有以身作则,党员领导干部才有示范作用,才有教育和管好身边的人,才能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职责范围内正确行使权力,恪尽职守,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都是一种贡献,对自己也是一种肯定;如果失职渎职,滥用职权,甚至以权谋私,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则是一种犯罪。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明白,权力是谁给的,手中的权力应该为谁谋利。要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做到警钟常敲,时刻不忘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金钱的诱惑,永葆共产党、人民公仆的本色。

三、要牢记艰苦奋斗精神,切实抓好反腐倡廉

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宝贵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实质上就是一种廉政的表现。有些领导干部认为有了地位和权力,一味的追求物质生活,怕苦怕累,将物质享受作为待遇高低的标尺来衡量,有的甚至因此而做出违背原则的事,这种思想和做法既损害了党的形象,同时也葬送了自己的前程。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事做起,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耐得住艰苦,档得住诱惑,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做一个对党对国家有用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党员纪律教育月续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847 字

+ 加入清单

为进一步让广大党员干部和教师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6月11、12日,市教育局组织直属单位203名党员干部和教师,分四批到宜昌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参观,开展了一堂生动而又深刻的廉政教育课。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全体人员先后参观了序论篇、警示篇、防控篇、楷模篇四个展区。展区内容丰富,影音图文并茂,生动的案例、鲜活的语言,正反结合地向大家展示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反腐倡廉的论述以及近年来发生的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犯罪图片、一句句切肤之痛的忏悔感言、一个个发人深省的典型案例,让参观者更加直观地看到了违纪违法贪污腐败者所付出的沉痛代价,思想上接受了一次洗礼,进一步深化了防腐拒变认识。

通过此次警示教育活动,党员干部的心灵接受了一次震撼性洗礼。大家充分认识到,任何腐化、腐败行为都是从思想的蜕化开始的,要加强纪律教育,特别是党员干部要明纪律、守纪律,懂规矩、讲规矩,把握角色定位,做清醒人和明白人。大家一致认为这次活动很有教育意义,不仅是一次廉政教育的过程,更是一次净化心灵的过程。今后一定要以正气典范为榜样,以反面典型为镜鉴,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努力提高拒腐防变的警觉性,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自身廉政修养,做到警钟长鸣;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养成“自警、自省、慎独、慎欲”的良好习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重要讲话精神,发扬为民务实清廉作风,克己奉公、甘于奉献,为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今年4月份以来,市教育局开展“学党规、守纪律、讲规矩”专题学习教育活动,不仅在学深学透上下功夫,更在入脑入心上动脑筋。通过专题辅导报告、撰写心得体会、专题研讨交流、网上知识考试、现场竞赛抢答、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一系列活动,促进教育系统全体党员干部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切实以思想、作风、制度建设的新跨越,大力营造服务“宜学之城”建设、助力教育改革的良好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国培计划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3603 字

+ 加入清单

国培学习在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觉已过了半个多月了。在这些天里,有着充实,有着快乐,也有紧张忙碌之后的想家!尽管不适应、想家、困惑、疲惫,但常常还是能感觉到紧张后的充实快乐!说实话我本身就是抱着求真向上的态度来参加此次培训的,既然抛夫别子孤苦伶仃的来到这里,就应该克服困难,珍惜机会,学有所收获。

一天一天,我被这些老师吸引着,推动着:每两个小时的大课,他们从来不坐,从来不会缩短课堂时间一分钟。他们的人格魅力和敬业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感染着我。我为我末走进国培而庆幸,我为我在国培班结识这些专家型的教师而感到庆幸,我为我是他们的学生而有点小小的骄傲感。所以我用眼睛关注着他们,我用笔记录着他们,我用心采撷着他们。 这次给我们任课的教师全是 “精英”。这些老师学历高、经验丰,每个人都有特别之处。他

们的课堂不但全面,而且细致,有对教材的精彩解读和分析、有课堂实录、还有耐人寻味无穷的经验之谈。每天能倾听他们对教学的理解,感悟他们的思想方法,让我感觉到不是一种学习,而是一种享受。常常能带给我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

“有思想,有文化,有情感,有艺术的教师是大师。”大师的分析总是充满灵动与启示;大师的课堂总是充满了智慧与情趣。给我们这100名学员授课的专家、教授中,基本都是大师。他们全身闪耀着大师的光环,却无法因这耀眼的光环而遮挡住自身的才华、韧性、探索求知的的渴望。我想这一位一位让我心生仰慕之情的大师,一定是因为永无止境的学习是他们有力的支撑。他们的成就激励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这一群在小学教学的道路上跋涉的学员们。也许走在庞大的教师队伍中,你根本不会认为她是一位成名较早、卓有成就的特级教师。第一次上课她和我们一道分享她的成长历程,两个小时的课程中,她一直在主讲台上来回走动,一会儿板书,一会儿指点批画,一会儿唱,看那个样子,真想一股脑儿的把她的存储倾倒给我们,与我们共享。看着她,温暖又舒适,与这样的特级教师在一起,怎会不是一种惬意的的享受。还有幽默的班主任王老师、不拘一格的邸老师、特别敬业的戴老师、学识丰厚的王学锋老师、极具人格魅力的外教老师、知识渊博的胡老师

这些天聆听着他们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享受着高层次的理念讲座,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灵。在与各位专家、教授的思维碰撞中,我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理念得到了提升,能成为他们的学生真是我们这一批学员的幸运。我们的人生也许与特级、专家无缘,但我们可以因为他们的引领在追寻小学教学的征程中更有活力,更有收获。我坚信!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古人寥寥数语就将学习的重要性高度地概括出来了。学习的过程好比那未经加工的瑕玉,经过一番精雕细刻之后,呈现出一具“婀娜”的工艺品应具有的高贵与典雅。同样的,面对这场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日益复杂的学生思想道德,很多时候仍让我有些雾里看花,无所适从,我很需要学习,而此次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学习,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

在此之前,我曾出去培训过几次,而这次却逼着我每天去思考、去领悟。心灵经历了忐忑、彷徨、无奈、探索、喜悦、享受。一路走来,专家、名师的讲座虽然我不能做到照单全收,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这次培训之后,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为科研型教师的信心。

一、教师要进行知识的更新

“知识也有保质期。”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伴。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所以,对于这种学习、培训,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是很有价值的。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信任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应变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方法和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得难以驾驭教学的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为此,教师要多给学生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这样,儿童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也就会高起来,他们的才智就会得到大大的提高和发展。

在这次培训中,专家们就为我们设计了如下课型,让我们去感悟:

1、案例式:主要作法是(1)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把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子目标,使目标具

体化,从子目标中选取权重较大者作为重点研究对象。(2)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案例,设计案例时,要做到用案例引入新课,用案例说明观点,用案例引发学员的认识冲突,从而引导学员对问题进行研究和争论。(3)对案例进行研讨,通过研讨,学员对所学习的理论加以认证,持异议者用自己设计的案例加以反驳。(4)对学习进行总结,通过总结,写出个人心得,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用此指导今后的工作。

2、自学互助式:主要作法是(1)把学员在学习与研究中所遇到的典型问题,以讨论提纲的形式下发给学员,学员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准备。(2)由培训教师组织学员论坛,学员在座谈会上对各自观点进行交流。(3)经过研讨,对达到共识的东西进行总结,对持异议的东西,留作下一步研究。

3、专家辅导式:对于大家关心的初中化学教学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请有名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辅导,专题辅导以讲授为主,同时辅之以案例教学,研讨等形式。

4、观摩实习式:带着问题到凯里五中听了宋老师一节化学观摩教学课,下午进行分组点评,而后听了教授的分析,我茅塞顿开,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学研修。他的讲座使我明白:可以以课例为载体,通过“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反馈”这样的流程展开研究。让我们深入理会了这种研究的开展。

回顾我平时的教研活动,也经常听、评公开课,但从来都是不同水平,不同教龄的老师做着同样的事情,评课时也是大家泛泛而谈,这种局面难以让不同类的老师在教研活动中受益。要想使教研活动突破经验层面的局限,深入地开展下去,课堂观察技术与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有这样一位老师说过“教师大半辈子生活在课堂中,如果缺乏对课堂的观察与反思意识,缺乏对教育教学的观察与思考意识,那么他就很难实现专业的提升。观察课堂,保持思想,这是我们走向自我、走向名师、走向大师的重要一步”。

三、思想认识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灵魂得到了净化

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慢慢感觉到对职业倦怠,我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变的除了爱抱怨,还是抱怨。抄不完笔记,频繁的检查,刻薄的制度,一项又一项的任务以及家长的难缠,学生的厌学,领导的不理解等等。都是那么沉重,沉重得令人窒息。我早已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但通过了这几天的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我的学生,怎样让我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

四、加强专业文化学习,做一专多能的教师

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这十天来辅导专家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深受启发。我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就像心里亮起了一盏明灯,通过各个方面的学习,让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充溢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阐释,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开阔了眼界。虽不能说通过短短几天的培训就会立竿见影,但却也有许多顿悟。身为教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慢慢地走,慢慢地教,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不断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今后自己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心得体会

全文共 957 字

+ 加入清单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举国上下为之振奋。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虽一字之差,却见证了一代代小康社会建设者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奋斗历程。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实际,科学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总书记一再强调,“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这一系列论断,充分体现了把13亿多人全部带入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作为青年一代,在享受先辈建设成果的同时,应在自己的基层岗位上,用自己做出的成绩向建设功勋们致敬!

牢牢树立责任意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青年一代责无旁贷。年幼时,懵懂的我们对衣食无忧的小康社会无比憧憬,立志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如今,在祖国的培养下,我们已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我们必须要牢树使命意识,在国家发展事业前进的道路上铺砖加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做一个有用的人。

准确找准自我角色。在人民当家作主的今天,我们广大青年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自己都扮演着主人翁的角色,找准自己小康社会建设者、铺路者的角色定位,不能有“事不关己”的态度,也不能有“违法乱纪,阻碍发展”的思想。只有人人发扬正能量的精神,才能聚合为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有效发挥自我专长。常言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十八大报告提出“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充分肯定了人才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作用。对广大青年而言,只要具备一技之长,正确认知自我能力,找准目标定位,便会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经济社会事业建设第一线有所作为。

努力走在时代的前面。创先争优,永无止境。未来几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困难重重,阻力不断,我们广大青年要敢于经风雨、见世面,在基层工作中砥砺奋进、增长才干。在日常工作中,要立足岗位实际,从细节抓起,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务实进取,不怕苦不怕累,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坚信,只要我们青年一代紧紧围绕在党中央的周围,牢记自己的责任、使命,我相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一定会越来越近。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基层干部学习李保国心得体会

全文共 4246 字

+ 加入清单

1921 年7月,嘉兴南湖的一艘画舫激荡起中国革命的涟漪。95载,波澜壮阔、砥砺奋进,中国共产党的万丈光芒照亮了中华民族的前进的岁月。从建党、建国到改革开放,再到如今中国腾飞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求证马克思主义中国道路的真理,凝聚旗帜下党救中国的信仰,履行困苦中服务人民的承诺。“七一”建 党节,中国青年网特别推出“中国梦”践行者“追寻信仰足迹,践行青春担当”建党95周年党员系列专访,与青年网友分飨中国共产党员的励志故事,为中国复兴征程汲取奋然前行的力量。

“中国梦”践行者“追信仰足迹,践行青春担当”建党95周年党员系列专访第一期

李保国:35年坚守太行 矢志移山 孜孜不倦。

“李老师啥时候来俺们村做培训啊?”“走了?他去哪儿了?啥时候回来?……”2016年4 月10日凌晨,我国知名经济林专家、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当天,这位35年如一日扎根山区的“太行新愚公”,电话依旧 繁忙。拨通号码、咨询请教,村民们没能再次听到那个熟悉的声音。家属哽咽说出的噩耗更是让他们难以相信,“不久前,李老师还来给我们做了指导啊!”

直到李保国离世的消息在电视、广播、网络中越传越广,村民们拨打的电话才越来越少,“李老师,真的,真的走了。”默默耕耘山区数十载的事迹开始被更多的人所熟知,而对于太行山的村民们而言,他们中有很多人的命运因李保国而改变。

“我是一名党员,理应带头把事情做得更好。”李保国有着强烈的大局观念。1981年,刚刚大学毕业留校的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河北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的太行山综合开发研究,自此,与太行山区结缘。

榜样力量 他把最好的论文写在太行

1996年8月,太行山区连降暴雨,山洪暴发。洪水冲毁了内丘县岗底村200亩的保命田,山上果树也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村民们哭着说:“这日子没法过了。”彼时,李保国随河北省科技救灾组进村查看灾情,山秃、人穷、观念旧,村民们的现状令他感到揪心。

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救灾组离开前,眉头紧锁的李保国将写在烟盒上的一张字条递给了他:“需要果树管理技术,我可以帮忙。李保国。”当时,李保国还与他约定,“你三个月修一条通往村后沟的路,路修好了,我再来。”

李保国没想到,杨双牛带领群众只用了20天的时间,就把路修好了。李保国非常高兴,他看出这个村的班子是真心为群众办事的,对脾气!然而,杨双牛也没有想到,李保国立即把铺盖卷搬来了。

“我看着大学教授对咱们农民的事这么上心,心里特别感动,一天晚上,我带了包花生米,提了瓶酒,到李老师的住处。”杨双牛回忆,二人促膝长谈,李保国真诚地向他感叹,“我是农村长大的,过去家里也很穷,所以我见不得老百姓穷。你相信我,依靠科技肯定能致富,咱们一块儿干,让老百姓尽快富起来,我一分钱也不要你的。”

严冬里,李保国带领岗底村民展开重建家园的奋战。他和普通村民一样,抡锤、放炮、挖坑、搬石头。苦干一年,建成100亩高标准水平梯田,种上了绿油油的苹果苗。

他将课堂设在果园,亲自动手教授剪枝。“一会儿就把一棵果树的枝条,剪掉了三分之一。村民们心疼得不行,还有村民找到我家里。”杨双牛说,面对这些质疑,李老师就一句话:“明年果树如果挣了钱是大家的,如果损失了,算我的。”

为了推广“套袋”技术,李保国买来十六万个苹果袋,免费送给村民用。因为以前村民使用不成熟的套袋技术吃过亏,所以这次很多人死活都不敢用。李保国还是那句话:“损失了都算我的。”

一次次给村民们立着军令状,推广新技术。第二年初见成效,第三年果园的面貌全变了,苹果长得细皮嫩肉,酸甜适口,一亩多卖了3000多元,带来效益900多万元。村民们对于李保国越来越信任。

习近平曾强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记者发现,李保国在太行山留下的故事,无不彰显着榜样的力量。

早期,李保国所研究的只是如何让山区绿起来,工作中,他发现群众更期待富起来。如果发展经济林木,不就很好地把二者结合起来了吗?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山区人民十分重视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驱动的山区开发工作。作为一名林业科学工作者,李保国把党和人民的需要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30多年来扎根山区,为彻底改变山区“旱、薄、蚀、穷、低”的面貌付出了全部心血。

这是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他鼓励杨双牛,“你说太行老区,革命年代牺牲了多少人,他们图什么,不就图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吗?先辈们流血都不怕。咱们流点汗算什么?”先辈的精神感染着他,他也感染着身边的所有人。

从1996年到2009年这十几年里,李保国每年都有200多天住在岗底村,他把富岗苹果栽培技术分解成了128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是先对村民集中培训,然后再单独辅导。

在科技研究的选题上,李保国有一句名言:“脱贫为科研出题,科研为脱贫解难。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所以,他选取的,都是能广泛应用于生产,让群众受益的课题。他也时常教导学生,搞科研不能纸上谈兵,要真刀真枪解决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

一次次探索创新,一次次开辟“战场”,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山区开发的典范,从邢台前南峪、内丘岗底、临城绿岭、平山葫芦峪,再到多得数也数不清的帮扶点,李保国用点石成金的科技之手,让太行山区的一个个村子绿起来、富起来,把最好的论文写在了太行山上。

李保国的博士研究生孙萌告诉记者,“吃穿住行,老师什么都不讲究,特别朴实。他的穿着,就是农民的打扮。”

在服务人民中寻找和实现自身价值。李保国曾说,“我这辈子最过瘾的是干了两件事,一个是把我变成农民,一个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他认为,“科技致富,不能光依靠我一个人,要把农民变成我,把大家都培养成管理果树的专家。”他想方设法给村民办夜校、搞培训,借邢台农校“送教下乡”,让100名果农在家门口读了中专。后来,其中的62名拿了大专文凭。

现在,岗底村富了,村民人均收入达到31000元。据统计,多年来,李保国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多场,培训人员9万多人次,创新推广了36项农业实用技术,帮助山区农民实现增收28.5亿元。

将“三尺讲台”和“田间地头”紧密结合,言传身教,李保国用知 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教育深刻影响着学生。“当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应用,看到果农敬佩和感激的眼神时,我们逐渐体会到,山区、基层有我们学子施展才能的广 阔舞台。”学生陈利英跟随李保国从事核桃种植与研究十余年。受老师影响,她选择留在山区,并成为了邢台市市管专家。她告诉记者,“在老师教过的学生中,像我一样扎根山区、服务基层的,还有很多。”

关键时刻 他无私奉献选择“大家”

1999年,临城县的高胜福满怀豪情承包了3000亩干旱的丘 陵岗地,但当他手持工具走上荒岗,却手足无措,不知从何入手。他请来了李保国。李保国实地查看后,肯定地说:“这地方可以治理。”随后一个多月,他带着技 术团队从土壤、气候、水利条件和市场需求等多个方面展开研究,确定出种植核桃的发展方向。

传统核桃品种杂、品质差、产量低,为了掌握核桃开花授粉的第一 手资料,从2000年3月下旬开始,李保国每天背一个水壶,从上午10点盯到下午4点,中午在树底下啃两个馒头就算是一顿饭。一个多月,天天如此,村民心 疼地想替换他片刻,他一口回绝:“关键时刻我必须盯好,错过了,要耽误一年时间。”

2003年夏天,正在进行人工干预实验,突降大雨,李保国用伞护住核桃新苗,自己则任凭雨水浇打。

在类似的“关键时刻”,他总是无私地选择“大家”。爱人郭素萍因病住院,需要手术,李保国得知后虽然非常着急,但实验正处关键时刻,只打电话安排了一下,自己仍留在基地。那几天,人们只是觉得他偶尔会眼神游移不定,却不知发生了什么。

郭素萍说,“我和保国,有三个家。”一个是城市里的家,在保定 河北农大家属院;一个是山里的家,在各个帮扶基地;还有一个是流动的家,就是常年穿梭在山地平原之间的那辆越野车。近年来,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后,慕名来找 李保国的人越来越多,他常常开车奔走于各地,帮扶基地的家夫妻俩住得少了,在车上的日子越来越多了,一年行程约4万公里。

“他开车,我坐在旁边,替他接打电话,安排工作,联系事情。有 时看他累了,陪他聊聊天。喝水、吃药、中午休息,都是在车里。一些常用物品,雨鞋、草帽、衣服、工具包等,把后备箱塞得满满的。”郭素萍回忆,“2016 年春节前,我俩回到保定的时候是腊月二十九,想准备准备年货,第二天过个年三十儿。可是我俩忙得都不知道,今年没有年三十儿,看着家里清锅冷灶啥也没有, 我心里一阵难受。最后,还是我们亲家打来电话,让我们去他们那里过了个除夕。我想初一总不能还在人家过吧,就张罗着去买点肉馅想包顿饺子,可是附近卖菜卖 肉的摊贩早就都回家过年去了。”

常年往山里跑,不规律的生活与超负荷的工作,使得李保国的健康每况愈下。1998年,他患上了糖尿病。2007年,被确诊为疲劳性冠心病。孙萌告诉记者,“今年过年以后,老师比以前更容易疲惫,脸色也不好。”

尽管如此,他奔劳的脚步依旧没有停下。从2016年1月到他去世的101天里,外出时间长达62天,行程7860公里。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保定、邢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2016年6月,李保国被追授为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习近平总书记对他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李保国同志35年如一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事迹感人至深。”习近平表示,李保国同志 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学习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 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记者看到,河北农业大学在其官方网站的一篇悼念文章中写道:太行山在呜咽,那里失去一位绿色守护神。山区农民在呜咽,他们失去一位科技财神。河北农业大学在呜咽,“太行山道路”失去一位战功卓著的大专家。

去世后,李保国的部分骨灰,被太行山区不同地方的乡亲们带走,撒在他生前为之奋斗、牵挂的太行山上,与巍巍太行相融,与山区人民相依。彰显党员榜样力量,他用一心为民的信仰、决心和毅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照耀太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党员关于两会的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又到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带着各省人民的期盼,聚集北京。聚焦201x年全国两会的关键词:“发展生态环保”、“美丽中国”等。这些关键词无一不是反映我国当前的实际,无一不是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代表人民的意愿。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团结起来,开拓进取,为全国的发展、人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集中精力把两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统一思想才能行动一致。学习贯彻两会精神,首先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自治国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力量凝聚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在大是大非上头脑清醒,在路线原则上立场坚定。

历史经验表明:统一思想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是我党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是我们的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思想上同心同德,才能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只有统一思想,才能达到共识,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只有统一思想,才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致,奋发有为,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坚定信心才能明确方向,争取早日实现我国的总体目标。

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要坚定信心,认真落实。全国两会的实际就是我国的发展,就是实现我们自己的“中国梦”。作为干部要以身作则,立足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地干,把学习两会精神的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

与此同时,以当前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为平台,开展好中心工作,用实际行动来贯彻落实两会精神,以实实在在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成果体现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的成效。

学习全国两会精神,是每个干部的职责所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更是每个干部的实际性任务。作为干部,要将学习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当做一项思想政治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实际,突出重点,认真落实,用成绩说明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陕西省三项机制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926 字

+ 加入清单

紧围绕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目标,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各项要求,通过完善三项制度,着力加强自身建设。

完善学习培训制度。一是固定学习培训时间。确定每周五下午四点至五点为组织部固定学习时间,由办公室专人负责汇总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和需要传达学习的文件,在固定学习日学习,确定了一名党员专人负责支部“两学一做”活动开展,并将学习内容纳入集中学习,支部班子成员不定期抽查党员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使每名干部逐步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二是改变学习培训方式。政策法规等上级文件精神的学习由所有党员干部轮流主持学习。设立组工干部讲堂加强业务知识的培训,每期由一名分管具体工作的干部就其工作的某一方面进行主讲,提升组工干部交叉工作整体业务能力。三是拓宽学习培训渠道。向群众学,定期深入基层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听群众声音,改机关工作作风。向干部学,充分利用检查、交流等方式,向机关干部学习,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竭力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难题,真正让组织部成为干部之家,切实让党员干部感受到组织的关怀。

完善信息写作制度。一是落实信息写作责任。坚持领导带头,全员参与,责任到人的原则,分组建立信息审核把关制度,确立专人负责统计上报信息制度,建立上报信息台账,落实信息写作责任。二是明确信息写作质量。三是健全信息管理考核办法。建立信息撰写、上报、汇总、考核、奖励制度,鼓励全体组工干部参与信息撰写和宣传工作。制发《朗县组织部信息写作工作考核管理办法》,将信息考核量化分解到每人每周每篇,要求每人每周完成1篇,全年完成48篇,其中综合信息不少于12篇。紧扣“两学一做”、农村党建、机关党建、干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编制工作、老干部工作等7个重点课题调研活动,坚持一线调研,深入到农村、机关调研,积极探索组织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完善监督考核制度。一是设立为民服务监督卡。坚持在为民服务中,实行首问负责制,凡对外服务,坚持亮身份,不推诿、不搪塞,积极主动帮助干部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建立监督卡,设立监督电话,如有投诉,视情节扣分,并限期整改。二是建立季度评分表。每季度,组工干部召开专题会议,就本季度表现进行全员打分,将打分结果与年终考核挂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教师学习三项机制心得体会

全文共 2506 字

+ 加入清单

陕西省委出台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意味着省委在把脉陕西发展的背后,正在把人才培育和机制建设作为追赶超越的关键提升到战略层面加以重视,可谓给干事创业之士注入了"强心针"、注射了"兴奋剂"、吃下了"定心丸",必将为陕西实现追赶超越提供全新活力和组织保障。但是,笔者认为,推进"三项机制"的关键还是要让其实践中落地生根。

"老陕爱参观,回来不动弹",这句流传甚广、颇具讽刺意味儿的调侃,确实也或多或少的反映出、至少包括笔者在内一些干部的行为习惯。陕西人留守着八百里秦川厚土、在意着十三朝辉煌古都、陶醉于纯天然省粹秦腔,加上普遍存有"洋芋糊涂疙瘩火、除了神仙就是我"的生存习惯,以及秦楚交融、秦巴杂汇,以及制度文化与汉水情怀之间的激烈碰撞,让我们既没有生成放眼世界的创业大气,也没有造就无为思辨的文化底蕴。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这样一令人极其困惑却又无可奈何的尴尬局面:面对新生事物心潮澎湃,回到现实却了无冲动;面对发展机遇感慨万千,遇到困难却裹足不前;面对热点难点思绪难平,遭遇阻力却一筹莫展;面对群众滔滔不绝,见到领导却低头不言;面对成绩谈笑风生,说到责任集体失声;面对利益冲锋陷阵,谈到担当缩头推诿……就是这些平时看似见怪不怪的种种现象,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公平正义,进而让"绝对不让老好人吃亏"的政治承诺变成了"老好人绝对吃亏"的流行规则,让"绝对给干事的人留舞台"领导讲话的变成了"留在舞台上的人基本上不干事"的社会定律,让"绝对不给溜须拍马之人以机会"的拍胸陈词变成了"机会绝对是留给溜须拍马之人"慷慨奉送等社会乱象,让潜规则代替了明规则的结果,往往把干事创业之士拒于"圈子"之外,导致党和国家及人民的形象、事业、利益受损。

根除这些"顽疾"的"猛药"就是省委出台的"三项机制".推进"三项机制",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刮骨疗毒的决心。核心在旷日持久、关键在落地生根。

一是单位带头。在工作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状况,单位在布置重要工作任务时,往往先是做出干部只负责干事,出问题了有组织兜底,并许之以优厚的待遇、级别、提拔等庄严承诺,让能干事、敢干事的干部认为遇到了知音,挺身而出为单位干事。但是,干部在干事中遇到失误、不公正或是遭到误解、诬陷时,单位总会推三阻四让这些干部找东找西就是找不着单位,更有甚者还会来一句自己处理好、不能因个人原因影响了单位声誉的训诫,这些干部此时已经心灰意冷。最后,由于单位换帅,新任到后一般都会否认前任,新任新政自会聚集一批新人。因为这些敢于担当的干部在落实前任决策时出现过失误,便被一棍子打死,甚至还会被划成前任阵营遭到排挤,这些干部的一辈子就被这样轻松断送。因此,在推进"三项机制"的实践中,各级单位要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的具体要求,在培养干部、选人用人上要本着对党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坚决把"三项机制"挺在前面,把这个相互衔接、密切配套,系统科学、便于操作的制度链条贯穿于干部培养、使用、管理的各个环节,切实发挥机制的统筹、教育、制约、惩戒、规范、保障作用,积极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彻底改变有些单位那种事前重压、事中逃避、事后无关的管理格局,让广大干部始终有激情干事、有信心办事、有动力成事。

二是领导示范。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单位,无论是主要领导,还是分管领导,都是这个单位的主心骨。领导的一言一行决定着这个单位的精气神。但是,由于一些领导缺乏办大事、成大事的胸怀和格局,缺乏聚则成、散则败的包容和理解,善于把迎合作为判断,喜欢把喜好作为准则,乐于把权力当作权威,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容不得半点棱角、听不进半句建议、受不得半点委屈,在自己的决策领域如有半点"杂音",便会给干部穿小鞋、设障碍,甚至于在关键时刻来个阴招,让身边的干部永无出头之日。如果这样的领导长期当道,何谈工作,哪来事业?因此,领导必须在推进"三项机制"中发挥示范作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带头干事、带头创新、带头攻坚、带头克难,用自己的行动和实绩感染、培育各级干部形成干事创新的行为习惯,为实现追赶超越持续发力。

三是干部实践。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干部干部,关键要干。可是一些干部不在"干"字上做文章,却往往在"部"字上下功夫,统筹部署、设法进位。如研究上级干部的喜好,模仿上级干部的打扮,亲近上级干部的家眷,揣摩上级干部的心思等等,千方百计进入上级干部的视线、赢取上级干部的信任,而对待同事阳奉阴违、诡计多端,人前满口道义、背后扯筋使绊,对待群众置之不理漠然相待,对待事业上蒙下骗钻营过关,成绩面前从不放过、责任面前全身而退,逼真演绎着"干的不如看的",官不大僚不小,权不大势不小。长此以往,干事的越来越少,投机的越来越多,这些干部最后倒是自己舒服了也心想事成了,但党和人民的事业也就搁浅了。所以,推进"三项机制",重在干部实践。只有各级干部在党言党、在党护党、在党为党、在党兴党,想人民之所想、忧人民之所忧、干人民之所干,在"两学一做"中把自己摆进去,爱党爱国爱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就一定能够在落实"三项机制"中奋发有为、实现价值。

四是社会监督。推进"三项机制",说到底,就是要在严守法纪制度底线的前提下,打破条条框框、实现思想革命,进而调动全省干部干事创新的积极性,为三秦人民谋福祉。但是,由来已久的固化思维很难打破,久已成局的僵硬模式很难摧毁,无为而治的懒政观念很难改变。如"我妈是我妈"的证明还在开具,"今天网络坏了"的借口还在发生,"摄像头遭到损坏"的理由还在上演,"这是领导交代"的强硬还在逞威,而这些久拖不决、久治不力、久而成习的社会怪相一经曝光,解决起来的速度甚至超过世界冠军刘翔。因此,要想毕其功于一役推进"三项机制",各级各部门必须敞开大门通风、推开窗户透气,把阳光、规范、公开、透明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发挥人民群众、各个层面、各类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让能干的有市场、让投机的靠边站,让创新的有舞台、让守旧的看热闹,让成事的有位置、让平庸的退出来,让新制度带来新自觉、新自觉带来新变化、新变化带来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850 字

+ 加入清单

1、学习中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主动。学习是自己的事,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方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方能学有所成。主动地吸取和被动的接受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所以要从内心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2、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跟着老师走。上课听讲,下来之后总结、归纳、理解记忆、做题实战运用。一般来讲,老师教授的知识都是根据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来进行的,所以你想有个好成绩,最好还是跟着老师走,他不会害你。

3、提高学习效率。学习中最忌讳的就是一味的苦学,学习必须注重效率,只有高效的学习才能事倍功半。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习能力和学习计划。

(1)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阅读、理解、归纳分析能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创造力;写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等方面。我是通过练习 《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 来激发大脑潜能,培养和提高学习能力。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复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我们“脑、眼”潜能,培养和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整体感知、理解记忆、注意力集中、活跃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高一我们学校很多班级开展的假期速读速记训练班,用的就是《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系统》。用软件练习,每天坚持练习1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我们的阅读速度提高5、6倍左右,记忆力、理解力等方面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我坚持练习了半年多的时间,后面也时不时的练习巩固一下,我目前的阅读速度在1万字左右每分钟,记忆、理解、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也很不错。可以去贴吧 《速读》 吧看看,里面有很多练习者的经验分享。

(2)学习计划。计划也就是目标,计划主要是为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同时也有利于要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制定计划时:首先要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分析,根据自己的学科情况、薄弱科目等;其次确定学习目标;再者,合理规划时间,进行查缺补漏、复习提升;最后,要学会定期检查计划的实行情况。

4、学会总结。要学会阶段性的总结,了解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进行调节和完善。学习中的总结也就是检查自己近期学习成果的一个过程。一般一个月总结一次就可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干部学习三讲话一通报精神心得体会

全文共 809 字

+ 加入清单

不同地域、各行各业的真知灼见集体呈现,既有助于扶贫实践的推动与借鉴,也有助于扶贫理念的校正与微调。

要扶真贫、真扶贫,就要看到真贫、具备真知。能精确识别和管理贫困人群,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这不仅需要精准筛选、建档立卡,更需要长期关注、动态跟踪。但是,正如有委员所反映的,扶贫指标往往是平均拆解到县,贫困不贫困,是摁着计算器算,而不是挨个数出来,这难言“精准”;有些地方的确建档立卡了,但是还无法动态跟踪,大数据变成了死档案。缺乏对贫困的真知,“脱贫攻坚”只会浮皮潦草,“平均主义”“大水漫灌”就会登场,让扶贫政策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到2020年摘不了‘穷帽’就摘‘官帽’”,这是一位地方领导在两会上放出的“狠话”,彰显决心,更彰显脱贫之“重”。其实,群众的情况摸清摸透了,就不会忽视个体差异让“每户都十五只鸡鸭”;贫困动态监测到户到人,政策“精准供给”就容易到位;能坚持动态考核、精确管理,就不会出现有的县不肯摘帽、有的县大搞“数字脱贫”的怪现象。当然,这不能光靠立“军令状”,更需要各级各部门一起抓,尤其需要基层干部“跑起来”、主管部门“动起来”。

扶贫工作“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越往后成本越高,要啃的硬骨头也越多。据测算,未来每年的扶贫投入达2000多亿元,压力还可能更大;因灾、因病、因学导致的返贫,也可能随时发生。这不仅需要不懈怠的精神,更需要制度化的保障。在湖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还透露了一个细节——他去考察过的地方,有关部门都派人进行“回访”,有的打招呼,有的不打招呼,“抓工作不能狗熊掰棒子,去过的每个地方都要抓反馈”。扶贫之路上,的确需要经常“回访”、时时“俯身”,才能让贫困人口真正走出贫困,而不是为了数字、为了政绩而“被脱贫”。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未来五年,是民族复兴之路上的关键一程。全面而深刻地“知”,坚决而科学地“行”,我们就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亿万人民的小康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