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公告写作基础知识【实用20篇】

浏览

3539

作文

385

篇1:写作基础知识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和纲领,是文章的核心;主题源于材料,主题不能先行,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材料中引出主题。实用文体主题的表现表式主要有:①直接阐述;②单一集中;③以意役法;④片言居要;⑤善用标题。

新疆华图指出文章结构安排的环节主要包括:选择角度;设置线索;安排层次;划分段落;设计开头与结尾;处理过渡和照应等。文章的结构应达到严谨(严密精细,无懈可击)、自然(顺理成章,开阖自如)、完整(匀称饱满,首尾圆合)、统一(和谐一致,通篇一贯,决不相互抵触,自相矛盾)文章常用的表达方法有叙述、描写、议论、说明,其中议论的方法又可具体分为:①例证法;②喻证法;③类比法;④对比法;⑤反驳法;⑥归谬法。

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合体、得体,准确、顺达,简洁、明快,生动、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升初英语作文写作基础

全文共 128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英语写作是一种创作性的学习过程。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小升初英语作文写作技巧,欢迎大家阅读!

英语写作是一种创作性的学习过程。启动知识信息储存,构思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对语言表达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思维的逻辑性和文章的条理性都比口语要求更高。通常英语写作有以下几个特点:紧扣教学大纲对考生书面表达的要求;以有指导的写作为主(guidedwriting),便于考生在短时间内构思成文;突出试题的交际性,考查考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强试题的实用性,所选话题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为学生所熟悉;看图作文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英语写作注意两点

一、先审题,弄清写作要求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也是书面表达的基础。如果写偏了题,语言表达再好也很难得高分。审题时要注意两个方面:

1.认真地看两遍题目,包括提示,全面了解写作要求。

2.理清思路,确定体裁、框架结构和内容。

二、用英语进行思维英语写作时必须排除汉语思维的干扰。

从现在起应逐渐加大阅读量和听的输入量,将阅读、听力训练与书面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经常体会和领悟作者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的方式。在话题讨论和写作中经常运用所学到的表达方式就会有所创造。还要尽量做到“五多”:多看、多听、多思考、多用心体验和感悟身边的人和事、多用英语说和写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最后一个月如何训练英语写作

1.重视增加阅读量是提高英语写作的途径之一。

目前,考生在进行大量阅读的同时,应注重所读材料的文章结构以及连接词的运用(ontheotherhand,however,furthermore)、作者的表达方式(词汇、习惯用语和典型句子的使用)、作者是如何进行叙述和议论的。

2.在教师的指导下,平时应勤写多练。

练习写作应从基本功抓起。在中译英翻译训练过程中,加强积累适量的词汇、词组和增加各种类型句子的运用。把握好各种句型和词汇的搭配,并从各类题材和体裁着手,多阅读好的范文。然后模仿写作,作文写好之后,一般都要修改。第一遍收笔后,先看一看结构,然后从字词上推敲,使文章“充实”起来。更重要的是经老师修改过的作文一定要仔细地看一至两遍,然后再认真地抄写一遍,收获将会很大。

英文写作“四步走”

由于时间限制,考试时必须在所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英语作文。英语作文步骤如下:

1)作文动笔之前一般都要先打腹稿。在确立中心上、运用材料上、篇章结构上,充分酝酿。

2)考虑好想写多少句子,该用哪些动词和词组等。

3)边写边思考内容的连贯性,语言和句子的准确性。

4)写完后一定要再细看一遍。

主要体裁作文写作技巧

(一)写提示议论文应考虑的几点:

1.文章开头,能依据提示确立主题句(topic)阐明观点或看法。

2.会使用连接词分层次说明理由、缘由(supportingsentences)。

3.归纳总结,首尾呼应。

(二)看图作文应考虑的几点:

1.看懂图片,把图片展示的人物、地点、时间、事件等有机地串联起来,使之成为内容连贯的句子。

2.确定短文须用的时态和该用的人称。

3.确定体裁(说明文还是记叙文),接着用简洁的语句描述图片或图表大意。

4.根据图片或图表大意议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作文基础知识1.审清题意:“五审”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1)审清体裁(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

(2)审清题材(人、物、事、景)。

(3)审清范围(时间、地点、人称、事件、对象具体限制)。(4)审清主题(中心思想)。

(5)审清其他要求(附加要求)。

2. 确定主题:“四要”:

(1)主题要正确(反应生活实际)。

(2)主题要集中(一个文章不能多个主题)。(3)主题要鲜明(明确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和立场)。

(4)主题要深刻(深挖内涵思想)。

3. 选择材料:“四要”:

(1)围绕主题选择材料(多写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2)选择真实的材料(真实可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3)选择新颖的材料(新人新事)。

(4)选择独有的材料(具有创新性)。

4. 编写提纲“五点”:

(1)拟好题目。

(2)确定主题。

(3)段落安排。

(4)每段的主要意思。

(5)重点段落的层次安排和内容。

5. 修改文章“五看”:

(1)是否切题。

(2)主题、思想是否明确、突出。

(3)看材料是否符合主题、内容是否具体、完整。

(4)看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有无错别字。

(5)看标点是否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活动类作文写作基础

全文共 557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活动类作文属于叙事作文,在写作过程中重点表现活动的重点。下面是活动类作文写作基础,欢迎参考!

一、写学习和文体活动的作文类型

1.写一次学习或文体活动,反映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写一次学习或文体活动,表现同学们有着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3.写一次学习或文体活动,表现全班同学的精神风貌和合作态度。

二、写学习和文体活动的参考题目

1.《记一次兴趣小组的活动》

2.《记一次学习的争论》

3.《记一次智力竞赛》

4.《记一次游戏活动》

5.《记一次_______比赛》

6.《一次快乐的周末联欢会》

7.《记一次升旗仪式》

8.《记一次入队仪式》

三、写学习和文体活动的参考开头

1.《记一次兴趣小组活动》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下午第二节一下课,我们就一起来到了生物活动室,参加“红蜻蜒生物活动小组”。

第二种开头:“今天的红蜻蜒生物活动小组不知道活动什么内容?”下午第二节课下课的铃声一响,我们就议论开了。

2.《记一次智力竞赛》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星期三下午,我们五年级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竞赛:语文知识智力竞赛。

第二种开头:“善耕小学五年级语文智力竞赛,现在开始!”随着年级主任王老师的一声宣布,别开生面的竞赛活动开始了!

3.《记一次升旗仪式》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星期一的早晨,天,格外地蓝;风,格外地柔,这一天,我们五(2)中队就要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

第二种开头:绿绿的草坪,高高的旗杆,一队队少先队员精神振奋,他们正等待着庄严的升旗仪式的到来。

四、写学习和文体活动的参考词句

书声琅琅/有条不紊/心不在焉/欢声笑语/静悄悄/掩卷沉思/频频点头/聚精会神/跳了起来/笑眯眯/有高有低/比唱歌还要好听/瞥见了/华丽/思路开阔/老高老高/乱蹦乱跳/冷不防/左瞧右看/仔细欣赏/轻轻飘浮/郁郁葱葱/变幻无穷/广阔无垠/心里痒痒的/端端正正/难分难解/一马当先/鼓起勇气/动作灵巧/不负众望/以守为攻/一鼓作气

1.队员们的脸上泛起了笑容,惊奇的目光变成了赞叹。

2.这时,全场静寂得连摄影师拨弄快门的声音都听得见。3.最吸引人的是五年级同学表演的“红领巾考察团”的节目。

4.我一出台,就在小白兔屋外的篱笆边探头探脑地张望着,台下的观众一下子哄笑起来。

5.“我”把嘴张得大大的,爪子伸得长长的,黑鼻子狂嗅着,活像一只真的大灰狼。

6.二十秒,不分胜负!三十秒,不分胜负!啊,五十秒,还不分胜负……

7.比赛开始了,投掷区内垒球、手榴弹像天上的流星一样飞落在很远的地方。

8.“砰”的一声,一颗红色的信号弹腾空而起,场上身穿各色衣衫的运动员,“刷”地从起跑线上飞出去,像一片彩云。

9.守门员敏捷灵巧的动作,博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10.比赛场上响起一阵轰雷似的掌声,我们终于赢了!

五、写学习和文体活动的参考段落

1.去年夏天,我第一次到龙潭湖采集标本。那天天很热,我拿起捉蝴蝶和蜻蜓的网子,背着标本采集箱,在草丛中来回巡视着。忽然,不远的一棵小树上,一只蝉在鸣叫。我走到树下,抬头望去,只见一只螳螂从蝉的下面沿着树干爬了上去。渐渐近了,蝉没有发觉,还在叫着。螳螂又爬了几步,来到了蝉的后面,举起“大刀”,一下子把蝉按在下面,蝉不叫了,它受到了这突然的袭击,有些慌乱,它挣扎着想逃走。可绿色卫士似的螳螂哪里肯放过,它把蝉翻过来,让蝉肚皮朝天,然后挥动着“大刀”,一下刺进了蝉的肚子里。蝉疼得乱动乱叫,可螳螂不慌不忙,一口一口,把蝉吃下肚去。我看着看着有些吃惊,因为我从来没见过螳螂吃蝉。这一次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采集标本活动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见到了很多没有见过的精彩场面。)

2.同学们心情大概也和我一样,大家伸长了脖子,睁大了眼睛,盯着李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李老师从一个小瓶子里倒出一点深褐色的粉末,又在粉末上滴了几滴液体。几秒钟过去了,不见动静。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将信将疑地等待着。又过了几秒钟,只见石棉板上出现了一丝青烟,袅袅上升。不一会儿,烟越来越浓,还听见噼噼啪啪的炸裂声。啊,要烧起来了。果然,一下子腾起了蓝色的火苗,火越烧越旺。教室里一下子像开了锅似的,欢呼声,鼓掌声,议论声响成一片。

(小作者写声音的变化很有本事,你看他先是“鸦雀无声”,到“一丝青烟”,再到“噼噼啪啪”的炸裂声,最后是“像开了锅似的”,多么生动,多么有味!)

3.我俩摆开阵势扭打开了。我光凭着自己劲大,加之求胜心切,想一下子把他拉倒。可是越急,越乱了脚步。张忠对我的扭拉只是躲闪招架。忽然他看准我的一个破绽,脚下一使绊,使了个“拐把”,把我摔了个狗吃屎。第二次交手,我使出浑身解数,拿出平生力气,死扭硬拉,可他像一尊铁塔,任我怎么折腾他也摔不倒。突然,他一只手抓起我的脚,一只手在我胸前稍微往后一推,我又仰面倒在地上。周围又是一片叫好声。

(虽然很想赢,但是因为技不如人,也只好认输了。)

4.观众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看布条往哪儿走。正在这时,红布条慢慢向三(3)班方向移动了。周围的观众都喊:“三(3)班加油!三(3)班加油!”我们听到了喊声,都鼓起了勇气,脸涨得通红,眼睛睁得大大的,身子拼命往后倾斜,差点快碰到地上了。红布条又慢慢向我们班级移动。“哗……”比赛场上响起了一阵轰雷似的掌声,我们赢了。

(抓住了红布条来写,是很正确的。因为红布条是胜利的象征。)

5.轮到我们钉了。我迫不及待地把线浸了唾沫捻了捻。可是我这一捻,把那几个小毛头捻成又细又长的了,穿针的时候,我穿来穿去就是穿不进。我把毛头拽下来以后才穿了进去。接着,我在线的末端打结。由于线上有唾沫,打结的时候,老是粘在手指上打不起来,好不容易把结打好了。开始钉钮扣了,我用右手拿着针从布底下穿上来,可是没穿到钮扣眼里,倒戳在钮扣上。我觉得针前面硬硬的,还以为布是硬的呢,于是我就使劲地戳。哪知道针戳不穿钮扣,反而歪过来,正戳在我手上。这时我才感觉到钉钮扣不简单啊!一颗钮扣钉好了,该打结了,这一项我干得很顺利,一会儿就打好了。

(能把穿针引线的事情写得这样详细,不容易!的确,在写作之中,有的地方是要像穿针引线一样仔仔细细,认认真真。)

6.游戏一开始,同学们就高高兴兴地排好了队,有的同学认为画鼻子很简单,显出很不在意的样子;有的同学却皱着眉头在想画的办法。排在最前面的李红高兴得手舞足蹈,她刚把红领巾蒙到眼睛上,就迫不及待地向前大步走去。她事先也没看好目标,就走了过去,结果她越走方向越歪,旁边有个同学小声地说:“太往左了,往右!”她愣了一下,站住了,马上向偏右的方向走去,又太歪了。到了黑板前,她也不想想黑板的位置,就随便一画,结果把鼻子画到了头顶上,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写活动时,周围人的态度和言行是很重要的,不可缺少。这能起到渲染气氛和突出人物的效果。)

7.第四场比赛就轮到我们四年级同学了,我们全班同学按座号坐下后,只听得监考老师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同学们连忙打开桌上发的试卷,迅速地算了起来。这时,赛场上一片寂静,我耳朵里只听到沙沙的写字声。“快做!”催促着自己,不断地挥动手中的铅笔。“八九七十二、八八六十四……”我默读着乘法口诀,还运用我自己的“加减速算法”,作出了一道又一道算术题。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了,我忘记了一切。嘿,快做完了,就剩下最后一道四则运算题了,我高兴得差点叫了起来。可就在这一瞬间,“收卷时间到!”随着监考老师的一声,比赛结束了。我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笔。我拍着自己的脑袋,恨我自己做得太慢了,为什么不能按时完成呢?我低着头难过地离开了考场。

(有面的描写——赛场上一片寂静;也有点的描写,就是写我在赛场上的表现。点面结合,就立体化了,给人的印象就比较深。)

8.一声哨响,第三局比赛开始了。我的心怦怦直跳。我屏住了呼吸,用足力气,两只手像两把小钳子一样牢牢握紧绳子。在我前面的小胖鼓着腮,把牙咬得格格响,脸涨得通红。平时很文静的小芳也变得非常严肃,只见她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紧锁双眉,拼命地用力。尽管我们使足了劲,可绳子中央的红领巾并不听话,正偷偷向五(1)班那边移去。“加油!加油!”场外的小观众为我们急得直跺脚。“不要急,要沉着,劲往一处使,一定能胜利!”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带领着啦啦队也在为我们鼓劲。

(写活动,要注意把“点”写好,所谓的“点”,实际上就是一个个人的情况,而不是一群人的情况。比如在这段文章里,作者写的是一场拔河比赛,当然有很多的人参加。在描写时,适当地描写一下个人的情况,能够把这场比赛介绍得更加详细。你看,这一段文字就写了“我、小胖和小芳”的比赛情况,使人能够更具体地了解当时比赛的过程。你觉得是不是这样?)

9.楼上的一排教室灯火通明。陈强那个班的教室在最后一间。他依次从宽敞的窗户望进去,嗬,教室全都变了样:五色纸链织成的一道道彩虹在灯光下交相辉映,课桌都拼成了一张张长条桌,桌上铺上红格或蓝格的桌布,一瓶鲜花放在桌子中间的生日蛋糕圆盒旁。长桌的数目与小队的数目一致,讲台上也铺着桌布,放着鲜花。陈强觉得,那生日蛋糕在商店里给人的感觉只不过是一种精美的食品,可今晚放在教室里就有了另一种含义,不由得令人肃然起敬。

(写活动时,需要进行周围环境的描写,因为活动的地点需要介绍呀,是不是?所以,在描写活动前,应该先把活动的场地介绍一下。一般来说,活动前,总要先把环境布置布置。美一点,才能开开心心地搞活动呀!)

10.有趣的斗蛋比赛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斗蛋手们,有的高兴,有的难过,你瞧:胜利者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蛋,他们一定觉得手中的蛋格外香吧!那些“败将”们呢,愁眉苦脸地看着那不争气的蛋,吃也吃不下,扔又舍不得扔。不过到了最后,他们还是偷偷地把蛋吃掉了。他们一定一边吃,一边安慰自己:蛋破了更好,还省得自己敲碎呢!

(写活动结束后的情景,这一段写得较好。特别是写那些比赛失败的选手们的心情,写得很有特色。作者不是净写他们的愁眉苦脸,还写了他们对自己的安慰,而且还的确有点道理。这种很有幽默感的句子,可以看出小作者的水平的确高人一筹。不过,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些句子,作者全都是用一种猜测的语气写出来的,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

11.我走进二楼的比赛室,看见许多选手已经在写了,就赶紧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拿出了文房四宝。我一边折纸,一边自己叮嘱自己:“千万不要紧张,要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来。”我看了看边上的几位选手写的字,真不错,便更加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我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战胜他们!我定定了神,就拿起毛笔,蘸足了墨水,开始写字。

(文中有两处心理描写。看起来,如果要表现自己的一种精神,就可以用这种手法。写的时候,可以用文中“叮嘱自己”和“暗暗地下定了决心”这样的句式,后面跟上冒号就可以了。)

12.中秋节的晚上,月儿格外地明,我和妈妈来到学校。不一会儿,老师宣布晚会开始。第一个项目就是竞选中队长。我和竞选对手——周玉,同时坐到了主席台上。我的心怦怦地跳着,再看看一旁的周玉,他也是那样地紧张。我想:如果竞选失败,那多难为情……

(竞选中队长,这种场面的确是够让人紧张的。作者通过写景,写竞选对手周玉和自己的内心活动,把这种紧张一层一层地写出来了。)

13.哗哗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哈哈哈……一阵阵朗朗的笑声。这里出了什么稀罕的事?啊,原来是我班女同学正在进行梳辫子比赛。前几天,同学们就得到了这个消息。今天上午第三节课,比赛正式开始了。一个个女同学站到了讲台前。我们男同学不时地在后面挤眉弄眼,悄悄议论着,谁能取胜。

(写活动,开头很容易写得一般化,或是简单地交待时间,或是简单地交待地点,等等。这里的一段文字就显得与众不同。你看它的开头,又是拟声词,又是排比句,非常地新颖,很能吸引读者。)

14.夜幕降临了,操场上燃起了熊熊的火焰,营火晚会开始了,全场欢腾起来,大家手拉手跳起了优美的集体舞。同学们的表演更是精彩。瞧,张刚和李强的相声多么有趣,逗得大家合不拢嘴;夏艺同学的电子琴独奏,让人暗暗称赞;田珂同学的魔术表演,让同学们琢磨不透,联想翩翩……

(用一两句话简单地介绍当时活动的情况,这很有必要。如果全是详细的描写和叙述,没有简略的介绍,这就像没有绿叶的红花一样,是不够完美的。当然,反过来也一样。)

15.班里联欢会进行击鼓传花游戏。鼓停时,拿着花的同学就要表演节目。顽皮的刘平又开始捣鬼,他一直抓住花,咚咚咚——鼓点刚落,他眼疾手快,猛地把花丢给旁边的沈晴。花在沈晴的怀里打了个转,落到了地上,沈晴傻乎乎地把花捡在手里,这才知道上了当。她犹豫了半天,还是被推到场中。她挠挠头皮,又使劲咽了一下口水。“来来,唱一个!来来,唱一个!……”经不住同学们再三欢迎,她只得放开嗓子唱了起来。

(写那朵花在沈晴怀里的情景,写得很不错,细致而又生动。)

六、写学习和文体活动的参考题材

1.举行各种学习竞赛,让同学们在充满趣味和竞争的学习气氛中得到知识,丰富课外生活;

2.老师让同学们学做小老师,一帮一,一对红,大家很欢迎这种学习的形式;

3.我们的课外活动很是丰富,我们搞了写字比赛、漫画比赛、普通话比赛、诗歌比赛、小品比赛、童年回忆录写作比赛等等;

4.我们的学习活动不仅在课堂里,而且有时还安排在工厂里,田野里和大街上,老师们是让我们认识到社会就是一个大课堂,知识的学习并不局限在教室里;

(以上可以作为写学习活动的题材。)

5.班级举行文娱活动,活跃同学们的课外生活,同时也是在锻炼大家的各种能力;

6.班级举行自炊活动,同学们自带米、菜和煤炉,在教室里做了一桌饭菜;

7.班级里举行小奥运会,与国际奥运会的项目基本相同,大家感到很有兴趣;

8.班级举行**比赛,大家经过几轮赛事,最后比出了冠亚军;

9.班级里掀起了学下国际象棋的活动,两周以后,大家还举行了国际象棋的比赛。

(以上可以作为写文娱和体育活动的题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毕业论文的写作基本知识

全文共 1449 字

+ 加入清单

毕业论文撰写的质量高低,是对一个学员几年学习的全面检验,所以要写好评论文必须对论文有大致的了解,下面是小编收集了毕业论文的写作基本知识,欢迎阅读。

第一步是论文选题。

选题是论文能否写作成功的关键之一。选好一个题目是论文成功的一半,选题应坚持的指导思想:(1)选择有价值的题目。即选择社会亟待解决或解答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2)选择有利于展开的题目。即个人有能力、有条件完成的。从主观条件讲,就是比较熟悉的、学有所得、工作接触、素有思考的论题。从客观条件讲,所需资料比较容易收集到。(3)选题不宜过大,题目过大必然涉及面宽,需要作者掌握多方面的丰富材料,具有很高的概括综合能力。作为初写论文的学员选择题目要适宜,要考虑占有的资料,限定的时间、要求的篇幅等条件,简言之,要量力而行。(4)选题不要偏离专业。论文的选题还应当符合专业或所学的主要课程,并结合本人工作实践。这样才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得心应手,笔下生花,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第二步是收集、研究资料。

题目选定之后,下一步就是调查研究,收集充分可靠的材料。收集资料可分为两种:(1)理论方面的有关材料。它是毕业论文的理论依据,关系到理论上是否站得住和像不像一篇理论文章。理论素材来源:有图书、报刊,文件,领导讲话、剪报资料等等。(2)事实、数据资料。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雄辩基于事实。论文主要靠事实和数据的支撑。事实材料,一般包括历史材料、现实材料、造境材料。而其中现实材料最为鲜活有力。对事实材料的收集,可采用由近及远、顺藤摸瓜、追根溯源的顺查法或逆流而上、适可而止的倒查法。同时,对收集的资料要研读,边读边分析,充分了解,深入思考。

第三步是编好论文写作提纲。

在完成收集资料和研读分析、思考的基础上,撰写论文提纲。要求提纲思路条理清晰,结构合理、严谨,为论文写作形成打好基础。

论文基本结构,可分三部分:(1)前言。即说明研究撰写这一题目的理由、意义,并提出问题。(2)本论。这是展开论题,表达作者研究成果的部分,它是论文的主题。(3)结尾。这部分是写论证得到的结果,要写得简明具体。特别注意的是,结论必须是前言中提出来的,是本文论证而自然得出的结论。

拟提纲应抓住的几个环节:(1)拟制标题应开门见山,一目了然,能揭示所研究的课题或文章的中心观点。(2)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写出文章的基本观点。(3)安排好全篇的顺序,确定好文章的大框架。(4)逐个考虑各小部分的具体观点。(5)根据各段落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资料,依序码嵌入各段落。

第四步是起草、修改定稿。

起草写作,这是成文阶段,是个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几点:(1)论点要有独到见解,当然不可能一切都是新创造的,但至少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或独到的看法。绝不可人云亦云,步人后尘,否则,会使论文失去价值。(2)突出分析论证。作者通过对材料的认识和对论点的理解,把论据和论点的联系提示出来,分析综合,推理判断。(3)在语言表达上,一要平易质朴,不要太花哨;二要注意修辞,语法规则;三要用好理论概念与新的术语。

修改定稿。论文草成后,一定要重视修改。修改过程是再学习、再研究的过程。鲁迅说过:“写好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这是提高论文质量和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所谓修改就是斟酌论点,检查论证,调整结构,推敲文字;就是看内容是否充实,清楚;观点是否正确,有无术语陈旧现象;表达是否简洁、可读。修改要着眼于全篇文章,要注意运用各种知识,为改好文章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知识素养基础写作

全文共 905 字

+ 加入清单

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分类:  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记叙文和复杂记叙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写人、叙事、写景 (散文)、状物四类。

特点:  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人称:  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线索:  时间线索、地点线索、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情感线索。

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

句式:  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插叙:  在记叙过程中,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的事情。 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解释说明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补叙:  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运用补叙,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分叙:  也叫平叙法,叙述几件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

语言特点:  形象、生动、具体。

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表现手法:  描写、烘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照应、象征、联想、想象、

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心理刻画。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拟物、排比、对偶、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双关、借代、顶针。

中心把握:  整体感知,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准确把握文章中心。

人物描写:  外貌、语言、神态、细节、动作和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结尾作用:  照应开头,总结全文,揭示中心,深化主题。

结尾特点: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 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画蛇添足、空喊口号、拖泥带水。

结尾方式:  自然收束式、首尾呼应式、抒情议论式、卒章显志式、名言警句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雅思基础写作题12则

全文共 2454 字

+ 加入清单

1. You are an university student who are living in the accommodation at the campus. One day you find something wrong with your accommodation. So you write a letter to the House Officer to tell them what happened, the reason you think, what you decide to do, and whether if it is right.

2. It is wrong that our government pay more money to the artist projects, for instance,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paintings and sculptures appearing at the public places, because there are more important thing to do. What‘s you opinion?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it?

3. writing to an English speaking college about qualification, accommodation, fee, what courses do you want to choose and why.

4. Participating in a sport is as important for psychological health as it is for physical condi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5. You have left college. But you didn‘t say goodbye to your friend who live in the room with you because he had a course at that time. Write a letter to him to appology and tell hem how you spend that days before you leave and how you get home. Then invite him to visit you.

6. Some people say the parents should except school to conduct their children‘s behavior and tell them what is ‘right‘ or ‘wrong‘. Others say schools should take this responsibility. Please give your point about it.

7. Write to the agency officer and complain about the rent car which has sth wrong. Tell them the problems of the car you rent from the agency and your requiring.

8. As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the third world countries, there are a funds, how to use it? Invest in the basic education or in the high-technology, for instance, computer? What‘s your opinion?

9. You are a foreign student. Write to the Student Union, introduce your hobbies and interests and ask information of clubs and societies. You want to join a club or society enjoy your time when you study there.

10. Fast food is develop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It replaces other traditional food. Some people think it is good, some people disagree with it. What‘s your opinion about it. Give some reason of your opinion.

11. A friend will visit Beijing. You will meet him at airport. But for some reason, you have to be late. Explain the reason. Since you haven‘t meet each other, tell the friend where you will meet and how to recognize each other.

12. More and more children‘s writing & math ability are affected by computers and calculators. We should limit the use of those tools. Disagree or agree.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

全文共 1485 字

+ 加入清单

一、新闻的定义

首先,什么是新闻?历来说法不一。新闻定义的争鸣伴随着新闻学的研究,已走过一个多世纪的路程。国内外众多资深新闻学专家和新闻工作者,给新闻下了170多种定义。

无论中外古今,公众认知、理解的新闻就是某种见闻。如果我们以属加种差的形式来给新闻这一概念下定义的话,见闻就是新闻的属概念。找到了属概念,使用内涵定义法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种差,给出不同的定义,如从性质、发生原因、种属关系、功用等方面就可以列出下面一组基本定义:

1.性质定义:新闻是新近、新鲜、新奇的见闻。性质定义反映的是新闻的基本特性,即新近、新鲜、新奇,用一个字来概括即“新”。

2.发生定义:新闻是通过对新近、新鲜、新奇事物的感知而获得的见闻。发生定义是立足于新闻产生的方式来给新闻下定义的。这种方式就是人的感知形式。

3.关系定义:新闻与过时、陈腐、平淡的旧闻相对,是新近、新鲜、新奇的见闻。关系定义突出的是新闻与旧闻的关系,要表明的是前者和后者同归“见闻”一“属”,是同属中的两个不同“种”类。

4.功用定义:新闻是能够满足受者喜新好奇心理的新见闻。功用定义所表述的则是新闻的最基本的社会功用,而不是作为某种特定工具的特殊功用。

可以说,上述一组基本定义具有最广泛的概括性,能够正确地定位新闻的外延与内涵。

二、新闻稿件应具备的几个基本要素

新闻稿件的基本要素之一:新闻事件具有能够满足读者好奇心的特征。

上学的时候,老师们说,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定义通俗点讲,就是“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是新闻”。老师讲完了,大家就在教室里哄堂大笑起来。现在想想,其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咬狗”式的新闻也很多。比如说,现在众多的媒体炒作、明星包装等等,你骂我,我骂你,似乎很热闹,但从实质意义上理解,与前面所说的“人咬狗是新闻”的调侃也差不了太多。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在这里不能分析得太深刻了,否则就有可能出政治问题了。

但是,之所以提起这些,是因为它充分说明了新闻选题的侧重点,就是应该在“创新特征”上下功夫。你想报道的事件它必须得有点新意,能够满足读者的好奇心理。

在我们现实工作中,我们可以把新闻性理解成工作中的创新性,即我们所做的工作是独一无二的,在我们现实工作中,我们可以把新闻性理解成工作中的创新性,即我们所做的工作是独一无二的,是可以让大家感到眼前一亮的。比如说,我们石景山区人口计生委搞了一个性科学教育基地,这对于性观念保守的中国社会来说,就是一件具有很强创新特征的工作。围绕这样的一个选题做文章,就非常符合新闻事件能够满足读者好奇的特征。

新闻稿件的基本要素之二:新闻事件具有典型性特征。

典型报道对于非专业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它却是我们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时必须掌握的。

一是事件是否与当前的宣传主题有较强的关联;

二是当事人做这件事是不是轻易就可以实现的。

新闻稿件的基本要素之三:新闻事件具有指导性特征。

与新闻事件的典型性特征相比,新闻事件的指导性特征既需要具有典型性特征,还要具有可推广、借鉴的特征。也就是说,指导性特征是建立在典型性特征之上,并高于典型性特征。

新闻稿件的基本要素之四:新闻事件具有焦点性特征。

任何优秀的新闻稿件,都肯定有焦点性特征的存在。焦点性特征明显的稿件,是所有新闻媒体所追寻的稿件。

在新闻素材的选择上,能够敏锐地抓住新闻事件的焦点性特征,把广大人民群众所关心的事件及时地报道出来,就一定能撰写出优秀的新闻稿件。

上述四个要素可以独立存在,即只要拥有其中一个要素,就是一篇完整意义的新闻稿件;也可以二个要素或三四个要素同时存在,同时存在的要素越多,新闻稿件的价值就越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公共基础知识作文写作

全文共 1757 字

+ 加入清单

在考公共基础知识时需要进行写作,那么应该如何写作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材料,并根据作答要求作文;

曾有人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奈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有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每天仍是不断地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得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一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

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他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它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假像罢了。

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他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

实验结束了,实验人员讥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鱼,可是失恋过的人都知道为什么,它怕痛。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联系实际

(3)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4)请在主观题答题卡上作答

二、【写作参考答案】

【解析】这属于寓言故事的出题方式,主要是围绕鲨鱼,面对强化玻璃在历经失败过后,产生相对安逸的思维,等到危机困难真正解除,却不能迎接之前的目标,想告诉我们,面对失败挫折,应该积极面对,不能退而求其次,因此,这篇文章立意是应对挫折,获得辉煌。

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经验,可以从良好心态、激发个人潜能、调整人生目标方面进行论述。

历经挫折 迎接辉煌

贝多芬曾说过:“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人的一生不能没有老师,就如同不能没有挫折一样。遭遇挫折,是人生常态,就像四季轮回、秋去冬来一样,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非人力所能避免。挫折是一个火药桶,点燃它会给人们带来苦难,带来不幸,带来失利;同时坐车又是一把金钥匙,拿着它会打开成功的大门,踏上人生的巅峰,通往幸福的天堂。因此,正确面对挫折,才能迎来新的篇章。

笑对挫折,能够培育良好心态,享受生活。人生之路不是一马平川,有坦途就有坎坷,有甜蜜就有苦涩。人生之路,从来都与挫折相伴而行。然而,挫折对于强者来说是一块块垫脚石,是通向成功的一级级阶梯;对于弱者则是一道道绊脚石,会把弱者跌得鼻青脸肿。

挫折,有时候也会像一座沙漠,试图使人迷失方向。然自信者手中始终会握着一枚“指南针”,他永远不会迷失方向,勇往直前地向着目标进发;而失意者整天却像一个无头苍蝇,撞到哪儿算哪儿,一辈子也走不出“沙漠”。要想享受生活,就要正确对待挫折,时时怀着得意淡然、失意坦然的乐观态度,笑对自己的挫折和苦难,去做,去努力,去争取!

笑对挫折,能够激发个人潜能,助力成长。挫折是积累经验的必修课,是走向成熟的催化剂,是收获果实的剪刀手。数风流人物,都是历经挫折方成宏图伟业。勾践卧薪尝胆终成一代枭雄;马云买保险的失败,造就阿里巴巴;刘伟电断双臂与白血病的次次打击,但终成“双脚弹琴小王子”。然而,生活中小学生因暑假作业未完成而崩溃跳楼的例子引人深思。究其原因在生活过于一帆风顺,没有遭受过挫折。因此,有意无意遭受点滴挫折,可以使我们告别安逸,在风雨中接受洗礼,从而拥有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笑对挫折,能够调整人生目标,实现梦想。歌德用尽半生学画无成,面对人生不断碰壁,及时调整了人生目标,在文学道路上做出一番成就。孙中山青年时悬壶济世,最后发现治一人不能拯救全社会,于是转而投身革命,终于成就了令世人敬佩的事业。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古人在千百年前就告诉我们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变得智慧和强大。但是,每个人都无法直接预料到适合干什么,只有在不断的遭遇挫折不断进行调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最适合穿的鞋。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的梅花扑鼻香”启示大家梅花妖娆美丽的获得是经过冰冷的寒冬。

同样,个人的成才也需要勉面临不断的碰壁,需要展现乐观态度与艰难选择的切合之魅,最后在挫折中使自己不断成熟。

[公共基础知识作文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篆书基础知识

全文共 3046 字

+ 加入清单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代乃至周初,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因其内容绝大 多数是王室的占卜文辞,也称“卜辞”。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阳市郊的殷 尚废墟——小屯村,故又称“殷墟文字”、“殷契”等。

据记载,殷墟以洹水南岸的小屯为中心,是殷商王朝的国都。商王 朝灭亡后,这些卜辞长埋于地下,无以面世。数千年后,当地农民在犁 田时偶而发现,因古骨研末治刀创,随将其作为“龙骨”卖给药铺。1898 年,曾有古董商拿了一些给天津的王襄、孟定生辨认,他们认出是古代 珍贵遗物,意言为“古简”。1899年,北京的金石学家王懿荣对甲骨作了 鉴定,认定是商代文字。这—发现,震动了考古界。之后,有刘鹗、孙 诒让、罗振玉、王国维等考古学家在大量收集、整理甲骨的基础上,对 甲骨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撰写了许多著录和专门著作。自此,我 国近代学术史上又一新的研究领域——甲骨学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它的 发现,不仅为研究我国商朝历史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古代历史提供了珍贵 的资料,还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成为一门独立的国际性学科, 同时在中国书法史研究及书法创作方面也产生厂深远的影响。

从甲骨出土的十五万片实物,5000余字的文字看,已经是经过相当时期发展.并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文字,其间汉字构形规律已有大部分符合“六书”之说(如象形、会意、形声),文法也和后代相近;从书法角度看,不同时期的甲骨文,字体风格亦有所异,但文字书写的整体风格自然率意。因是契刻文字,笔画单一质朴,字形朴茂天真,结构大小参差,章法浑然天成。不仅显现出古代先民在文字书写方面追求自由、情趣、美观的审美意识,而且从中可以体悟篆书的笔法以及由于载体不同而产生的差异,给后世书法创作以启迪和借鉴。

(二)金文

金文是继甲骨文之后的书体,因其模铸或契刻于青铜器而得名。古时称铜为金,所以这类铭文一般称“金文”。其内容多为祭典、扬其先祖、明告后世的言论记录。

西周是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兴盛时期,周人的文化较商代有显著的进步。西周的金文随着周人对礼制的进一步提倡以及青铜冶铸业的异常发达而有极大的发展。留存于世的金文数量大约在六七百篇以上。自宋以来,金石之学广泛兴起,从辨识到摹写,从研究到创作,不断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笔法体系和审美领域、在书法方面的影响程度要比甲骨文大得多。

金文和甲骨文在造字上是—个系统,在书法上也显现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因其载体是青铜器,从而形成笔势特殊、线条圆润、字形凝炼、结构生动等鲜明的特征。金文的代表作品有《大盂鼎》、《散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还有1977年在陕西扶风县出土的《墙盘》郡是初入门者学习的极好范本。

(三)籀文

籀文是周、秦间通行于秦国的一种文宁,以周宣王《史捅大篆十五篇》而得名,现在所能见到的是许慎《说文解字》中所注明“籀文”的几百字。从书法角度讲,籀文和金文又合称“大篆”,而又以“石鼓文” 为其代表,它的特点比金文更加规范,字体更加成熟,反映了金文向小篆过渡的轨迹(详见后“篆书名作欣赏”部分:石鼓义条目)。

(四)小篆

小篆为大篆的对称,也称“秦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同后,为巩固其统治地位,采取了一系列的国策,其中有“书同文”,就是要求全国统—文宁,废除六国文。小篆就是在战国时秦同文字的基础上,吸收了六国文字的优点,废除了大量区域性的异体字,从而进—步整齐、简化、规范了的文宇,这是中国古代史上对古文字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系统整理,也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统一后的小篆,顺应书写的需要趋于抽象化,象形意味大大减少,符号化更加明显,对后代文字的规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秦代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存在了短短的十五年,很快被汉王朝所替代,官用标准书的小篆有赖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得以保存下来.还有秦始皇时,以宣耀皇威,传为李斯所作的《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玡台刻石》、《会稽刻石》等也留传于世。秦代小篆其成就和对书法的贡献就在于线条的表现上和书体的结构上。线条笔笔中锋、圆劲古雅、含蓄蕴藉、沉稳端庄,是善书者欲达之目标,结构均衡对称、疏密有致、整齐规矩、风格严谨,它的整体美无疑是具有适应大众审美需求。切于实用等特征,对后世隶、楷的结字,特别是篆刻的布白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五)秦篆以后的延续和发展

篆书到了汉代虽不占主流地位,但在一些典重的场合仍作为首选的 字体,如碑额、瓦当、印玺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相继在洛阳偃师出土 的两通汉篆碑《袁安》和《袁敞》,山于墓主身份较高,故碑文用篆书, 其笔势遒劲,结体宽博,刻工精湛,为汉篆的典型。传世之作还有《祀 三公山碑》、《少室神道石阙铭》、《开母庙石阙铭》,这些刻石淳厚茂密, 方峻挺拔,独具风貌。东汉以后,三国时魏正始《三体石经》,集古文、 小篆、隶书为—石,被奉为标准经文的字体。三国时吴皇象所书《天发 神谶碑》,以方笔作篆,笔力惊绝,以其气势宏伟著称。到唐代,著名书 家李阳冰的传世书迹有《三坟记》、《城隍庙记》、《拪先茔记》等,其篆 书历来被宗为楷范。到五代、北宋,有徐铉、徐锴(世称“二徐”),精 于小篆。徐铉所摹《峄山碑》及精心校定的《说文》,由国子监雕版印行, 广为流传。徐锴编《说文系传》,对保存和解释《说文》原著也有功绩。 元、明两代篆书略呈颓势。直到清代碑学兴起,大批文人志士由于特定 的历史原因,纷纷投身于金石、文字之学,进而涌现出大批的篆书大家。 随着金石出土日多,又开阔了他们学习取法的视野,使清代成为篆书发 展的复兴和昌盛时期。清代前期王澍、钱坫、洪亮吉、孙星衍等,他们 在碑版考证取得卓著成绩的基础上,开创了书学和文字学结合之风。清 代中叶以后,邓石如用长锋羊毫作篆,讲究笔墨变化,沉雄朴厚,自成 —格。受他的影响而又各领风骚的篆书大家有吴熙载、杨沂孙、赵之谦、 吴大澂等。清末民初,吴昌硕、齐白石、赵铁山、常赞春、王福庵、邓 散木等也均以自己独到的篆书新面貌立于书法艺术之林。在古文字学界, 先后有罗振玉,王国维、叶玉森、丁佛言、郭沫若、容庚、董作宾、于 省吾、唐兰、商承祚、张颔等名家在研究古文字基础上,对篆书诸体也 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表现出了与传统不同、极具创新意识的艺术魅力,拓 展了篆书创作的思路,推进了篆书艺术的发展。

这里需要重笔—提的是清末民初世居山西的著名书法家赵铁山,他倾其一生治学,深通经史诗文,考据金石文字,博学守正,融于笔墨。以书法四体皆精名著于世,尤以篆书为最,影响至巨。三晋碑版、商号招牌大多出自亲笔,康有为评其书法:“大江以北,无出其右”。和他同时期的常赞春,也是远近闻名的书法大家,毕生研究金石书画,诵习经史词章,讲授文学书法,著述颇丰,其篆书、篆刻凝练古拙,造诣超群,风格独树。赵、常二人无疑为当时华北书坛巨擘,影响甚远,乃至在山西孕育出了一批精研篆学的高手,延伸至今。显然,清末民初不仅在南方涌现出了大批的书家,北方也是名家辈书,蜚声海内外。近午来,赵、常二人为中外专家和学者所重视,在日本还成立有“赵铁山书道研究会”,几十年来,远渡来晋,寻访考证,出版碑铭者众,成就斐然。笔者就此在本章“篆书概述”中提出,旨在为篆书爱好者对篆书历史发展有一个全面综合的了解。

以上,我们对篆书书体的产生和发展作了简要的概述。它在整个书法史生成过程中起着主导、拓展以及更深层的文化、审美意义不是本篇所能涵盖了的。作为初学者,只能初步择要地了解篆书渊源,这对学习篆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文案写作基础

全文共 1742 字

+ 加入清单

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小编收集了文案写作基础,欢迎阅读。

1、展现对阅听众要求的了解。

你会觉得了解你需要的人,也是能满足你的需要的人。相同的道理也适用于文案策划广告。“这广告懂得我,”读者如此感觉:“我可以相信它一点。”这有助于排除买家对卖家的疑虑,甚至是“通常一点都不可相信”之感。Xerox资讯存取系统的广告巧妙地运用了莫非定律,展现出对目标阅听众面临问题的了解:有个人在办公室里,话筒紧贴耳朵,传来坏消息:“先生,我们已经查过你在找的那份资料——肯定是丢掉了。”

2、挑战公认的事实。

广告里比较令人愉快的吊诡之一是,和普遍接受的想法唱反调的东西反而比较令人信服,崭新的想法令读者惊异。媒体界的陈腔滥调之一是用“每千人成本”——多少钱多少读者——作为评量杂志的指标。Barrons,一本读者财产经常超过七位数字的投资杂志,向这个想法提出了挑战。论证重点应该是读者的“质”而非“量”。“最低百万富翁成本”于是成为标题。

3、既然事实比宣称可信,最好用事实当宣称。

在广告里,“宣称”常常只是“谎言”比较婉转的说法。很多这种特别修饰过的谎言都是特别为了过律师和出版品检查人员那关特别准备的。你不能说你的花生酱里花生比较多,除非举行过公开公正的数花生仪式。可是却可以说某人如果为小孩准备这种花生酱就是比较好的妈妈。那你只要承认自己是在做广告,所有的罪名就都不成立了。广告反正就只是广告。对律师和检查人员来说,只要站得住脚,尽管说谎去!可是,对其他所有人来说,谎言就是谎言,而且清清楚楚。这是为什么BMW的广告里不只坚持BMW是上选投资,还用它的高二手售价来证明这点。它的说服力并不是来自与其他汽车的相互比较,而是目标阅听众可能用来与其他投资相较的“去年有一种汽车表现超过纽约股票市场里318种股票”。

4、让读者得以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地方其实真的想要相信如果用哪种爽肤水或润丝精就会拥有比较美好的生活。不幸的是,这地方配有横肉满身腰备武装的警卫巡逻,一遇到像本书这样的胡言乱语就立即打倒在地。我们的强壮警卫需要的通行凭证,是让他可以接受你的前提而不致看来象白痴的有力证据。DDB替Avis制作的广告里并不只是说Avis更努力,它说的是如果你只是第二名就得更努力——还有别的路吗?

5、让读者不得不相信。

这和第四点相互呼应。美国总统柯立芝曾经说过“无道理者终究难信”。Avis广告的前提,呼应小鱼若不游得快些便可能被大鱼果腹的生存法则,便合乎此道。Volkswagen那张敞篷车顶棚全开,露出汽冷式引擎的广告也是如此:“冷却器不会有问题,因为没有冷却器”——无可辩驳的标题。

6、成为同类产品中最佳选择。

这些日子这句话充斥在每个创意简报里。这是“90年代”最基本的策略之一,虽然你弄不清楚是哪个90年代——由买家还在用贝币付款时,广告主就已经在使用这个策略了。这法子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每个买东西的人都希望别人觉得他做了件聪明事,至少不要被当作是做了什么傻事。买主的趋善避恶是横古亘今,毋庸置疑的,这Saab 9000的定位为什么是“给继承了脑袋而非财宝的人预备的跑车”。

7、创造购买的渴望。

只要你还有脉搏,就有渴望。如果产品能实现你的渴望,它的广告也就不必象推销员一样喋喋不休,而可以成为内在的诱引喃喃低语,鼓励你去将美梦成真。对“野火鸡”(Wild Turkey)——波本威士忌的极品高价产品——而言,这便意味令读者不可或忘任何价格较为低廉的选择都是盲目简吝与自我否定:“当然有比较便宜的波本——也有比较不值钱的股票和比较小的车”。

总之,广告,照定义来,就只是一半的事实:广告只会提出对产品有利的论述。至于不利的论述,对手会很开心地提出来的。加上读者对你说的东西只能半信半疑,你的一半事实很快就会变成四分之一事实。那就离无关紧要不屑一顾,只有一线之隔了。

如果有一个简单的原则能够把这一切总和起来——事实上没有着简单原则,无论如何我还是提出来——那就是,写广告的人应该假设读者至少和他自己一样聪明。这有助于自己常常——或者几乎总是——保持真诚的好处。此外也有助成就诚实的撰文——和可信的广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雅思作文写作基础知识大全

全文共 1705 字

+ 加入清单

1.经济的快速发展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2.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稳步增长the remarkable improvement/ steady growth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

3.先进的科学技术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be faced with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5.人们普遍认为It is commonly believed/ recognized that…

6.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social development

7.引起了广泛的公众关注arouse wide public concern/ draw public attention.

8.不可否认It is undeniable that…/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

9.热烈的讨论/争论a heated discussion/ debate

10.有争议性的问题a controversial issue

11.完全不同的观点a totally different argument

12.一些人…而另外一些人… Some people… while others…

13.就我而言/就个人而言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 Personally,

14.就…达到绝对的一致reach an absolute consensus on…

15.有充分的理由支持be supported by sound reasons

16.双方的论点argument on both sides

17.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

18.对…必不可少be indispensable to …

19.正如谚语所说As the proverb goes:

20.…也不例外…be no exception

21.对…产生有利/不利的影响exert positive/ negative effects on …

22.利远远大于弊the advantages far outweigh the disadvantages.

23.导致,引起lead to/ give rise to/ contribute to/ result in

24.复杂的社会现象a complicated social phenomenon

25.责任感/成就感sense of responsibility/ sense of achievement

26.竞争与合作精神sense of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27.开阔眼界widen ones horizon/ broaden ones vision

28.学习知识和技能acquire knowledge and skills

29.经济/心理负担financial burden / psychological burden

30.考虑到诸多因素take many factors into account/ consideration

31.从另一个角度from another perspective

32.做出共同努力make joint efforts

33.对…有益be beneficial / conducive to…

34.为社会做贡献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society

35.打下坚实的基础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36.综合素质comprehensive quality

37.无可非议blameless / beyond reproach /above (或beyond) reproach

39.致力于/投身于be committed / devoted to…

40.应当承认Admittedly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生写景作文的写作基础

全文共 1528 字

+ 加入清单

大自然物换星移、雨雪云雾,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甚至人们生活的一些环境。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小学写景作文的写作基础,欢迎大家阅读!

一、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

第一要抓时序的特点。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或晨、午、黄昏一天早晚,景色自然不一样。比如:《高大的皂荚树》中:“春天,下小雨啦。皂荚树为我们遮挡着,雨滴就不会很快调下来。我们就能够像平常一样,在操场上做体操,做游戏。夏天,暴烈的太阳当头照。有了皂荚树的遮挡,烈日就只能投下星星点点的光斑。我们活动在操场上觉得格外凉爽。秋天,皂荚树上许许多多得皂荚儿成熟了,那样子,就像常见得大扁豆。高年级得同学爬上树去,用带钩子得小竹竿把皂荚儿钩下来。小同学呢,把它们捡进筐里,交给老师。冬天,皂荚树落叶了。枯黄的小叶子,打着旋儿,不断地飘落,在地上铺一层一层。这时候,我们就把树叶扫到一起,堆放在墙脚下。”这些片断作者抓住了皂荚树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反映了作者对校园皂荚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二要抓场所的特点。

写景的文章有的指明了场所的,如《街头一景》、《校园春色》,就要把“校园”、“街头”、等这些场所的特点写出来。

第三要抓景色的特点。

不同的风景点特点是不同的,如有的是山景为主,有的以奇石闻名,有的借江湖增光,就应当抓住这些不同的特点,写出景物的个性。如:《火烧云》中:“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火烧云的色彩绚丽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从而反映了火烧云的美。

二、动静结合,写好景物特点。

在写景作文中,景物有静态与动态的区别。自然景色总是沉静的,但又都在不断地运动与变化之中。写景时既要注意静态的景,又在善于看出景中的动态,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描写时或先写静态后写动态,或先写动态后写静态,使景物处于静态与动态时的特征和谐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中的景色特点“活”起来。如《第一场雪》中:“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地银条儿;冬夏常青地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三、以情观景,借景抒情。

写景物的作文,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它最终的目的是要表达人的一种情感。关键在于处理好“景”与“情”的关系。景与情贵在溶合,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才能达到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境界。在方法上,可多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景物带有人的特点,让写实与想象完美结合在一起。一篇优美的文章只有渗透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准确地抒发作者的情怀,使读者也能从课文美的文字中真切体会到景美物美,以及作者对景物的喜爱。如:《夕照》中:“太阳被裹上了橘黄色,没有了刺眼的光芒,稳稳地站在那排杨树上,没有丝毫衰老的样子。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的:“波纹”是夕阳得意的杰作。那平静的“湖面”难道不是被它踩碎的吗?啊,它和我一样调皮!”作者运用一连串的比喻和巧妙的拟人手法,写出了夕阳的柔美,落山时调皮的模样,使夕阳有了情感,有了生命活力,充分抒发了作者对夕阳的赞美,对夕阳的喜爱之情。

总的来说,写好景物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根据所写景物的特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写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平时要多观察、多练习,把你所看到的最美的景色写出来,让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

[小学生写景作文的写作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应用文写作基础

全文共 1719 字

+ 加入清单

怎么写好应用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应用文写作基础,欢迎查看。

一、结构的含义和作用

1.掌握结构的含义应用文的结构,是运用材料以表现主题的有序安排,是客观事物条理性在文章中的反映,为文章的组织形式和内部构造。文章的结构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宏观结构,即文章的总体构思、大体框架;二是微观结构,即对文章的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和主次的具体设计。

2.了解结构的作用结构好比文章的骨架,是安排文章的具体形式,是将材料化为文章的手段之二。结构是表现主题的手段,是准确表达主题的必由之路,也是引导读者领会文章思想内容的向导。写文章只有找到恰当完美的结构形式,才能把主题和材料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美有机的整体。其作用具体表现在:

(1)使文章言之有体。应用文大多有较固定的结构形态,它是人们在长期写作实践中经过选择,逐步找到的最适合表现某种内容的最佳形式,也称之为“程式”。如简报、书信和行政公文类文书,具有相当固定的惯用格式。

(2)使文章言之有序。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就是根据一定的思路,将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使之眉目清楚地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使文章言之有文。精心安排文章结构,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从而增强其可读性。

二、安排结构的条件

1.了解思路的含义及思路与结构的关系

在文章结构的两重含义中,总体构思是具体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总体构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言有序”,是指对材料的安排要有次序,这体现了作者的思路。思路是安排结构的条件。

1、思路的含义

思路是作者思维活动的路线,是作者在头脑中梳理、组织内容材料的过程和结果。它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自身条理性的观察、理解。

作者思路清晰,结构必然有条不紊;作者思路不清晰,结构必然紊乱。经过选择的材料,只有经过合理的组织安排,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准确鲜明地表现既定的主题。

2、思路与结构的关系

在写作构思阶段,作者的思维活动异常活跃。确立主题,选择好材料,并进而考虑如何表达主题和如何安排材料,由此逐渐形成一条清晰、连贯、独到的思维活动路线——思路。此时,文章的大体框架已在作者的头脑中“闪现”出来。等到作者用书面语言把思路表达出来时,文章的结构也就具体安排好了。因此,作者思路与文章结构的关系极为密切。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1)思路是形成结构的基础和内核。结构是文章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要使结构完整、严谨、匀称,动笔前,就需要作者匠心独运,形成清晰、连贯并具独创性的思路,进而“外化”成纲目清晰、严谨周密的结构。但是,文章反映客观事物,决不是对其原始形态的简单搬抄和复制,而是在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基础上的主观创造。因此,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思路。思路开阔而有创见,文章的结构就新颖独特;思路狭窄而落俗,会使文章的结构板滞僵死;思路紊乱,文章的条理就必然不清;思路松散,文章的结构就不可能严密紧凑。

(2)结构是思路的体现和反映。结构是思路的外显形式和文字载体。思路严密清晰,文章结构才能完整、严谨、清晰,主题才能得以准确地表达;思路紊乱、疏漏和闭塞,文章则会逻辑混乱、言而无序、首尾不能圆合。

3.了解锻炼思路的基本要求及锻炼思路的方法

(1)注意思路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使之清晰、周密、连贯。清晰,指展开思路要有顺序、有层次,同时对材料要加以区分和归类。周密,指思路要周到、严密,没有疏漏和缺损,不要顾此失彼,自相矛盾。连贯,指思维活动过程及其表达不仅要注意外在的次序,而且要处理好各个意思之间存在的衔接、并列、转折、因果、总分等内在联系,做到气脉贯通、流畅。

(2)注意思路的灵活性、独创性,使之活跃、开阔、敏捷。活跃与开阔,是指思路的开展要打破思维定势,进行多向探索,使之灵活、新颖而富有个性。敏捷是指思路的展开、梳理直至成型这一过程应该灵敏、迅速,使文章结构紧凑、气势流转而顺畅。

(3)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一是养成有序思考问题的习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二是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应用写作主要靠逻辑思维,要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认识规律。

(4)写作前要通盘思考,立足于写作意图、目的和所用文体特点,确定如何起笔,主体分几个部分展开,怎样收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阅读与写作基础知识

全文共 1638 字

+ 加入清单

基础是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基础最基本的元素组成,可分为条形基础、刚性基础。以下小编为你收集了阅读写作基础知识,希望给你带来一些借鉴的作用。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开头要引人(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人注意;说明情况,交待背景),结尾要有力(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叙述结束,自然收尾;抒发情感,引起共鸣)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7、夸张:突出了……的本质特征

8、对偶:句式整齐有节奏。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记叙文的写作基础

全文共 2893 字

+ 加入清单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小编收集了描写记叙文的写作基础,欢迎阅读。

一、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

[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叙述、描写人物、事件、景物的文章。

即通过人物的言行、事情的经过,来表达一定的中心思想。

或者说,记叙文是通过记叙人物、事件,来表明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不是狭义的文体概念,它是泛指以叙述、描写为主的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文章。写人、记事、摹景、状物均属广义的记叙,以这些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叫记叙文。

[ 记叙文的特点]

1、以人、事、物、景为写作对象;

2、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3、通过对事物的描述,用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4、记叙文的主题,一般是通过对人事物的描述表现出来煌,而不是由作直接讲出来的。

【记叙文·写作】二、记叙文的类型

A、一般来说, 记叙文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简单记叙文”:只记一人一事,篇幅比较短小;

另一种是“复杂记叙文”:所记的人和事件,不限于一个或一件;写作方法也比较复杂。

记叙文包括范围很广 ,童话、故事、散文、游记、参观记、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人物传记、回忆录、家史、短篇小说、长篇小说,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B、记叙文本身也较复杂,它又可公为四种类型:

写人、记事、写景、状物。

写人、记事,只是侧重不同,二者密不可分。写人要叙事;记事要有人。只是人、事在不同的文章里描述的程度不同:

写景、状物有密切关系,其实质是咏物抒情,“情景作文”是二者合一之体现。景也是物(是有观赏价值的物),关键在“情”,然“情”之依托物,乃景、物及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等)。

【记叙文·写作】三、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但它并不排斥议论、说明和抒情。

复杂的记叙文,往往是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相互结合。

为什么会这样来表达呢?

1、因为在记叙文中,所写的人、所记的事、所描摹的事物,总要有作者的看法,总要表达自已的感情。

这种对人或事物发表看法,进行评论——这就是“议论”;

这种对人或事物,表达自已的爱憎感情——这就叫“抒情”。

2、一篇好的记叙文,,不能单纯叙述、描写,而要在叙述、描写过程中,夹以议论、抒情。

3、写记叙文 ,除了运用主要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外 ,为了突出形象、加深主题,常常用到到议论、抒情和说明;但议论、抒情应恰到好处使文章更形象生动,更富有感染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上述可见:叙述、描写——是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议论、抒情——是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写作】四、记叙文的“六要素” (上) (上)">

1、记叙文的“六要素”

所谓“六要素”,就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任何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字,都不能缺少其中任何一项,否则,叙述就会出现疑窦,出现悬念;或者有头无尾,线索中断;或者来路不明,无中生有。

2、记叙文的“六要素”也是叙述、记事的“六要素”。

3、怎样理解 “六要素”?

因为一件事情,都要发生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环境(地点)里,有一定的人物参加。凡事情都有其起因(原因)、经过、结果。这些都是写记叙文的主要内容,必须写具体,重点内容要写详细、写充实,才能达到一篇记叙文的写作目的。

要想把一件事情说清楚,只有将与这事情有关的主要因素,交代清楚,就能把这个故事(事情、事件),即文章,显得完整、有条理。

也只有把六要素,交代清楚了,才能更好地表现主题思想。

四、记叙文的“六要素” (下):灵活运用“六要素

在文章中,如何处理 “六要素”呢?

——要根据文章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

A、用三个“要素”,就能写成文章。

写一篇文章,对所写的人物、事件,都要有所侧重。只要能抓住其中三个要素,就可以写出一篇好篇文章。

在“六要素”中,时间、地点是最主要的要素。

因为 ,一切事物都存在一定的时间、地点(空间)里;一切事物又都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发生,发展,进行演变的。

所以, 时间、地点,必须交代清楚(交代即可,不等要详写)。

在一篇文章里,只要抓住不同的时间、地点的变化,就能突出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就能写同很有特色的记叙文章来。

B、“六要素”的位置。

时间、地点——通常在文章前面作简要交化;

人物——随事件发展,陆续登场;

吸引人结果——作倒叙方法描述;

还可以最后交代原因——以作悬念。

C、有时,有的要素,可不用出现。

“六要素”,是否在文中都得出现?——这要从实际情况而定。

若,时间、地点,是人所共知的;或由其他之描述也能反映出来的;或不交代也没有多大影响的要素——则可省略不写。

如果事件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结局可以不写,以给人留下回味之余地。

D、以时间为例,看“六要素”的交代方法可灵活多样。

□ 一般的交代:

×年×月×日

早晨、中午、傍晚

○ 代替法:

通过“太阳升起来了”、“烈日当空”、“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天边染上了红霞”等来代替时间的变化。

◎ 精确到:

时、分、秒

※ 大概:

“以前”、“古时候”、“前不久”、“最近”。

【记叙文·写作】五、记叙文的写作要略(一)、定要素

记叙文的写作,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定要素;

搭架子;

会表达。

【定要素】

[相同点]

时间、地点——这是写文章的共同要素,一般都应写入文章。

[不同点]

一是,对人物和事件,在每篇目文章里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各类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内容)的重点内容也不同(或人、事、物、景)。

写人=时间+地点+人;

记事=时间+地点+事(原因、经过、结果);

写景=时间+地点+景(过去、现在、未来);

状物=时间+地点+物;

抒情=时间+地点+情(见景生情、睹物思人)。

【记叙文·写作】五、记叙文的写作要略(二)、搭架子

记叙文的写作,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定要素;

搭架子;

会表达。

(二)、搭架子

搭架子——这是记文的结构安排问题。

开头——要简明、要点题。

中间——有“六定”:

1、定(分)段;

2、定各段详略;

3、定事——记一事或几事(一详,余略);

4、定人——写一人或几人(一主,余从);

5、定表达——以叙述为主,兼议论或抒情;;

6、定过渡、照应——使文章曲折、波澜。

结尾——要扣题;收束有力、发人深省、令人回味。

【记叙文·写作】五、记叙文的写作要略(三)、善表达

要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好记叙文。

这就必须知道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和表现方法。这也是写作中的大事。

叙述、描写——是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叙述]

叙述是作者对人物、事件、环境作一般交代和说明,不作细致刻画。

一般用在:具体情节,事情因、果、经过的叙述。

[描写]

描写是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刻画。要用生动富有感情的、形象的语言,着重刻画人、事、物的具体状态和细节特征。

议论、抒情——是记叙文兼用的表达方式。

[议论]

记叙文的议论,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记叙文中穿插的议论,可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有的在段落之间加上一两句议论,还可起到承上启下作用。

记叙文中的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先议后叙;有的是不直接对人、事、物发表议论,而是由文中的人物去发议论、作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大学英语写作基础教程

全文共 5443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是短文写作中使用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基本句式,每组句式的功能相同或相似,考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的个,做到能够熟练正确地仿写或套用。

1.表示原因

1)There are three reasons for this

2)The reasons for this are as follows

3)The reason for this is obvious

4)The reason for this is not far to seek

5)The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6)We have good reason to believe that

例如:

There are three reasons for the changes that have taken place in our life

.Firstly,people’s living standard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Secondly,most people are well paid,and they can afford what they need or like.Last but not least,more and more people prefer to enjoy modern life.

注:

如考生写第一个句子没有把握,

可将其改写成两个句子。

如: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our life.

There are three reasons for this.这样写可以避免套用中的表达失误。

2.表示好处

1)It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2)It does us a lot of good

3)It benefits us quite a lot

4)It is beneficial to us

5)It is of great benefit to us

例如:

Books are like friends.

They can help us know the world better,and they can open our minds

and widen our horizons.Therefore reading extensively is of great benefit to us

3.表示坏处

1)It has more disadvantages than advantages

2)It does us much harm

3)It is harmful to us

例如:

However,everything divides into two.

Television can also be harmful to us.It can do harm to our health and make us lazy if we spend too much time watching television.

4.表示重要、必要、困难、方便、可能

1)It is important(necessary,difficult,convenient, possible)for sb.to do sth.

2)We think it necessary to do sth.

3)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life.

例如:

Computers are now being used everywhere,whether in the government,in schools or in business.

Soon, computers will be found in every home,too.

We have good reason to say that computers are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our life and we have stepped into the Computer Age.

5.表示措施

1)We should take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2)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overcome(conquer)the difficulties.

3)We should do our utmost in doing sth.

4)We should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we are confronted(faced)with.

例如:

The housing problem that we are confronted with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Therefore,we must take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it.

6 .表示变化

1)Some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past five years.

2)A great change will certainly be produced in the world’s communications.

3)The computer has brought about many changes in education.

例如:

Some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people’s diet in the past five years.The major reasons for these changes are not far to seek.Nowadays,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switching from grain to

meat for protein,and from fruit and vegetable to milk for vitamins.

7.表示事实、现状

1)We cannot ignore the fact that...

2)No one can deny the fact that...

3)There is no denying the fact that...

4)This is a phenomenon that many people are interested in.

5)However,that’s not the case.

例如:

We cannot ignore the fact that industrialization brings with it the problems of pollution.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can start by educating the public about the hazards of pollution.

The government on its part should also design stricter laws to promote a cleaner environment.

8.表示比较

1)Compared with A,B...

2)I prefer to read rather than watch TV.

3)There is a striking contrast between them.

例如:

Compared with cars ,bicycles have several advantages besides being affordable.Firstly,they do not consume natural resources of petroleum.Secondly,they do not cause the pollution problem.Last but not least,they contribute to people’s health by giving them due physical exercise.

9.表示数量

1)It has increased(decreased)from...to...

2)The population in this city has now increased (decreased)to 800,000.

3)The output of July in this factory increased by 15%compared with that of January.

例如: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iving standard,the proportion of people’s in some spent on food has decreased while that spent on education has increased.

再如:From the graph listed above,it can be seen that student use of computers has increased from an average of less than two hours per week in 1990 to 20 hours in 2000.

10.表示看法

1)People have(take,adopt,assume)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sth.

2)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is problem.

3)People take different views of(on)the question.

4)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Others argue that...

例如:

People have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failure.Some believe that failure leads to success.

Every failure they experience translates into a greater chance of success at their renewed endeavor.However ,others are easily discouraged by failures and put themselves into the category of losers.

再如:

Do“lucky numbers really bring good luck?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views on it(注:

一个段落有时很适宜以问句开始,考生应掌握这一写作方法。)

11.表示结论

1)In short,it can be said that ...

2)It may be briefly summed up as follows.

3)From what has been mentioned above,we can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

例如:

From what has been mentioned above,we can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examination is necessary,however,its method should be improved.

12.套语

1)It’s well known to us that ...

2)As is known to us...

3)This is a topic that is being widely talked about.

4)From the graph

(table,chart)listed above,it can be seen that ...

5)As a proverb says,“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

例如:

As is well known to us,it is important for the students to know the world outside campus.

The reason for this is obvious.Nowadays,the society is changing and developing rapidly,and

the campus is no longer an“ivory tower.As college students,

we must get in touch with the world outside the campus.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adapt ourselves to the society quickly after

we graduat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电影剧本写作基础最新版

全文共 9895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的作者是美国的悉德·菲尔德(Sid Field),这本书是电影编剧专业的必读教材,自1982年首版以来已被译成二十四种语言,为全球超过四百所大学所选用,具有极高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新版本中作者修订了大量内容,增加了一批更为当代观众所熟知且更风格化的片例。

以下是全书内容:

第一章 电影剧本是什么?

电影是一种视觉媒介,它把一个基本的故事线戏剧化了。

一部电影剧本就是一个由画面讲述出来的故事。它象名词(noun)──指的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在一个地方或几个地方,去干他或她的事情。所有的电影剧本都贯彻执行这一基本前提。一部故事片是一个视觉媒介,它是把一条基本的故事线加以戏剧化。如同所有的故事一样,它有一个明确的开端、中段和结尾。

第一幕,或称开端 一个标准电影剧本的篇幅大约有120页,或长两个小时。不论你的剧本全用对话、全用描写,或两者兼有之,均可按一分钟一页来计算。

如果你去看电影,你时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判断──你是否喜爱这部影片。今后看电影时,请注意一下,你需要多长时间做出你是否喜爱这部影片的决定。一般大约十分钟左右。也就相当于你写的电影剧本的头十页。你应该及时地抓住你的读者。

第二幕,或称对抗 第二幕是你故事的主体部分。一般是在剧本的第30页至90页。它之所以称为电影剧本的对抗部分,是因为一切戏剧的基础都是冲突(conflict)。一旦你给自己的人物规定出需求(need),亦即在剧本中他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他的目标是什么,你就可以为这一需求设置障碍(obstacles),这样就产生了冲突。

第三幕,或称结局 第三幕通常发生在第90页至第120页之间,是故事的结局。故事是如何结束的?主人公怎么样了?他是活着还是死了?他是成功还是失败了?等等。你的故事需要有一个有力的结尾,以便使人理解并求得完整。

戏剧性结构可以被规定为:一系列互为关联的事情、情节或事件按线性安排最后导致一个戏剧性的结局。

第二章 主题

记住一个电影剧本就象名词──指的是某一个人在某一个地方去干他(她)的事情。这个人就是主人公,而干他(她)的事情就是动作(action)。当我们谈论电影剧本的主题时,我们实际谈的是剧本中的动作和人物。

动作就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人物,就是遇到这件事情的人。每个电影剧本都把动作和人物加以戏剧化了。

每个电影剧本都有个主题。

剧作家在决定如何把故事戏剧化时,常常要进行选择和履行责任。

你的主题会找到你的,只要你设法去发现它。

从寻找一个动作和一个人物开始做起!

下一步是扩展你的主题。赋予剧本中的动作以血肉,把焦点集中在剧中人物身上,这样就扩展了故事线和突出了细节。

这条规则值得再重复一遍:你知道的越多,你所能传达的也越多。

调查研究工作是电影剧本写作的具体要素。

动笔时,先问一下自己要写的是什么故事。

当你一旦决定想要写哪一种动作之后,就可以进而考虑剧中人物了。首先,要明确你的人物的需求(need)。一切戏剧都是冲突。如果你已经清楚自己人物的需求,那就可以设置达到这一需求而要克服的种种障碍。他如何克服这些障碍就成了你的故事本身。冲突、斗争、克服障碍这就是一切戏剧的基本成分。喜剧,亦是如此。剧作家的责任就是创造足够的冲突去使你的观众或读者发生兴趣。故事始终要不断向前发展,直至它的解决。上述就是你对主题应该了解的一切。如果你已经清楚了自己电影剧本中的动作和人物,你就可以为你的人物规定需要,然后为实现这一需求设置种种障碍。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没有需求,就没有人物。没有人物也就没有动作。

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是他的言谈,表明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你着手探索主题时,你会发现你剧本中的一切事情都是互为关联的。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纳入的,或仅因为它机智可爱而被纳入的。莎土比亚有句名言:“即便一只麻雀的死,亦有特殊的天意。”而宇宙的自然法则是: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力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这一法则也适用于你的故事。这就是你电影剧本的主题。

要了解你的主题!

第三章 人物

人物是你电影剧本的根本基础,它是你故事的心脏、灵魂和神经系统。在动笔之前,你必须了解你的人物。

首先,确定你的主要人物。然后,把他(她)生活的内容分成两个基本范畴:内在的生活与外在的生活。

要从内在的生活开始。

写作要具备不断向自己提出问题并且找到答案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我把发展人物称之为创造性的研究工作。

人物的外在的部分发生在电影剧本的开始到最后的淡出之间。首先,要逐个分析他们生活的各种因素或各个组成部分。你应该通过人物与其他人或事件的关系来创造你的人物。所有的戏剧性人物都在三个方面相互作用:

1)在争取他们的戏剧性需求过程中所经历的冲突。

2)他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敌对的、友好的,抑或是冷漠的。请记住:戏剧就是冲突。法国著名的电影导演让·雷诺阿(Jean Renoir)曾跟我说过:描写一个混蛋比描写一个好小伙子更有戏剧性效果。

3)他们内在的相互作用。

把你的人物的生活分为三个基本组成部分——职业的(Professional)生活部分,个人的(Personal)生活部分,私生活(Private)的部分。

人物的实质是动作。你的人物实际上是他所做的事。电影是一种视觉媒介,剧作家的责任就是选择一个视觉形象或画面,用电影化的方式使他的人物戏剧化。

对话是人物的一种机能。在你第一稿的前六十页之中会到处出现别扭的对白,这没关系。别担心这些,写到后六十页它就会流畅并起作用了。你写得越多,它就变得越容易。这时,你可以再回来把你电影剧本中前半部分的对话修改顺畅。

对话是和你人物的需求、他的希望与梦想相互联系的。对话必须把你故事的信息或事实传达给观众。它必须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它必须提示人物。对话必须展现人物之间和人物内部的矛盾冲突,以及展现人物的感情状况和性格的独特之处。对话来自于人物。

第四章 构成人物

你如何给你的人物“注入生命”?如何去构成你的人物呢?

关键的词是“过程”。需要一种途径去实现它。

首先,要创作人物的来龙去脉(context)。然后把内容注入其中。确定人物的需求。

人物就是观点——即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这是一种来龙去脉。

我们都具有某种观点——要保证你的人物具有个人的和独特的观点。你创造了来龙去脉,内容就随之而来了。

人物还是一种态度。这也是一种来龙去脉,是展现人物观点的一种感情和行动的方式。

你越能清楚地确定人物的需求,就越容易给这些需求制造障碍。这样就产生了冲突。这有助于你创作一条紧张而富于戏剧性的故事线索。这在喜剧中也是一条卓有成效的规律。

确定人物的需求,然后针对这一需求制造障碍。你对你的人物知道得越多,在故事结构中创作的尺度就越宽。

人物还是个性。每个人物从视觉上都显示出一种个性。

人物还是行为。人物的实质就是动作——什么样的人干什么事。行为是动作。行为向你揭示很多东西。

人物还是我所谓的启示。在故事进程中我们了解到人物的一些事情。

动作即是人物!一个人的所为,而不是他的言谈,表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作家常常在一个作品接近完成时,坚持写下去而没有写完。

只是别指望你的人物从第一页就开始跟你讲话。这样是行不通的。如果你作了创造性的研究工作,并熟知你的人物,那么你就会体验到某些阻力,然后才能有所突破,和你的人物发生接触。你的全部工作、研究、准备工作和思考时间的最后结果将是那些真实、生动、可信的人物——真实环境中的真实人物。这是我们共同的目的。

第五章 创造人物

写剧本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先有了想法,然后按照这种想法去创造人物。写剧本的另一种办法是创作一个人物;从人物身上会产生出需求、动作和故事。

要记住,剧本的主题是动作和人物。我们已经有了人物了,现在该去找动作了。这是一个漫无目的的创作过程。我们提出一些想法,做出修改,重新安排,也犯错误。我刚说了一件事,接着又反驳了自己。不要着急。我们在寻找一个特定的结果——一个故事。我们必须使自己“找到”它。

要记住,这是一个创作过程,混乱和自相矛盾是在所难免的。

情节点。要记住,它必须是一个能“钩”住动作转向另一方向的事变或事件。

第六章 结尾与开端

方向!──对,正是它!你的故事是从A向前发展到Z;从建置发展到结局。请记住,电影剧本结构的定义是:一系列互为关联的事情、情节和事件按线性安排,最后导致戏剧性的结局。这就意味着你的故事是从开端向前发展到结尾。你应该用10页(10分钟)向你的观众或读者介绍三件事:⒈谁是你的主要人物?⒉戏剧性的前提是什么──亦即故事讲的是什么?⒊戏剧性情境是什么──意即围绕你故事的戏剧性情况是什么?

很多人不相信,动笔写剧本前需要一个结尾!我听到多少次论证、争论等等。

当你开始动笔时,你必须知道的第一件事就是结尾。

你的故事总要向前发展──它沿着一条途径、一个方向、一条发展线,从开端到结尾。方向就是一条发展线,一路上遇到一些事情的途径。知道你的结尾。你不必知道具体的细节,但是你必须知道结尾发生了什么事。

你的故事就象是一次旅行,结尾就是目的地。二者是联成一体的。凯特·斯蒂汶斯在他的歌《就座》中概括了这一点:“生活就象多重门的迷宫。扇扇门都得往里推才打得开。伙计,你就只管推门而进,不论你怎样走,你都可能绕回到开始的地方。”

中国有句成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结尾与开端是相互联结的,这一原则可适用于电影剧本。

所以一个结尾始终是一个开端,而另一个开端也就是另一个结尾。如同生活一样,电影剧本中的每一件事都是相互关联的。

结尾和开端犹如一枚银币的两面。一定要仔细地选择,从而戏剧化地构成你的结尾。

当你知道了你的结尾.你可以有效地选择你的开端。

如果你已经决定了结尾,你可以选择一个事情或事件能引导到影片结尾。

一种类型的开端,可以是视觉感染力很强、很令人兴奋的进程,它能一下子抓住观众;另一种类型的开端,可以以一种速度极快的解说式的镜头去建置剧中的人物。你的故事决定了你去选择哪种类型的开端。

在什么地方出现片头字幕,这是个由电影片决定,不是由你剧作者决定的事。决定在什么地方出现字幕是一部电影制片时最后的事情,是由电影剪缉和导演来决定的。

你的电影剧本一开始的前十页是最为重要的。在这十页之内,一个读者将要知道你的故事是否引人入胜,它是不是开始布局了。这正是读者的工作。

对卖给好莱坞的电影剧本设有一个专门阅读剧本的人(reader)。在好莱坞那里,没有人读剧本,制片人不读,只有专门阅读剧本的人读。

对编剧人员来说,看电影是最重要的事情。去看各种各样的电影:好的影片、坏的影片、外国影片、老影片和新影片等等。你从看的每一部影片中都能获得经验,如果认真地看,它就会帮助你逐渐地对电影剧本有越来越深入的了解。看一部影片应该象参加一次工作会议,要去谈,去讨论它,并且看看它是否和哪个示例相吻合。

对一部结构很好的影片说来,结尾和开端是最重要的。所以,写电影剧本的开端的最好方法是什么?那就是:要清楚知道你的结尾!

第七章 建置

电影剧本中的一切都是互相夫联的,所以从一开始就要介绍你故事的组成部分,这一点是首要的。你有十页的篇幅去抓住或钩住你的读者,这样一来,你就必须立刻建置你的故事。

你必须以视觉的方式把故事中的信息建置起来。读者必须知道:谁是主人公,故事的戏剧前提是什么——也就是故事要讲的是什么,以及戏剧性的情境——围绕动作的境况。

第八章 段落

“协同动力学”(synergy)是对系统的研究,它研究系统作为整体而独立于它的各个工作部分时发生作用的情况。

电影剧本是由一系列的元素组成的,可以把它比作一个“系统”,即很多互相关联的独立部分有秩序地加以安排成一个统一体或整体。

电影剧本象一个系统,它由若干特定的部分组成,这些部分是由动作、人物和戏剧前提联系和统一起来的。我们是通过它能不能“发挥作用”或作用发挥到什么程度来对它加以衡量或评价的。

一个电影剧本做为一个“系统”,是由结尾、开端、情节点、镜头与特技效果、场面以及段落构成的。这些故事的诸元素由动作和人物的戏剧性推动力统一在一起,按照特殊的方式加以安排,然后从视觉上展示出来,从而创造一个整体,就是众所周知的“电影剧本”──用画面叙述的故事。

从我的角度来说,段落(scquence)①是电影剧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电影剧本的骨架或脊梁骨;它把所有的东西串在一起。

段落就是:用单一的思想把一系列场面联结在一起。它是统一在单一思想下的一个单元或一个戏剧性动作的单位。

段落是电影剧本的骨架,因为它把一切都安排妥贴。你可以直接地把一些场面“串”起来或“挂”起来,从而创造成一大段戏剧性动作。

一个段落也正是这样:通过单一的思想把一系列场面联系在一起。

每一段落都有明确的开端、中段和结尾。

用单一的思想把一系列场面连结或联系在一起,并有明确的开端、中段和结尾,它就是电影剧本的一个缩影,就好比一个单细胞亦包含着一个宇宙的基本特点一样。

它是理解如何写电影剧本的重要的概念。它是电影剧本的组织框架,是形式,是基础,是蓝图。

开端,中段,结尾。

第九章 情节点

写作最困难的事是知道要写什么。当你写一个电影剧本时,你必须要知道你要写什么;你必须有一个方向──一条导致解决、结尾的发展线。如果你不这样做,那就麻烦了。那你很容易就会迷失在自己的创作的迷宫之中。

情节点,它是一个事件,它“钩住”动作,并且把它转向另一方向。

它把故事推向前进。

它们是你故事线上的锚。在你开始动笔之前,你需要知道四件事:结尾、开端、第一幕结尾的情节点,以及第二幕结尾的情节点。

掌握情节点的知识,是写电影剧本的最基本要求。要注意情节点,你们在看电影时要找出它们来,读电影剧本时要讨论它们。

每部电影都有情节点。

当你看一部影片时,确定它的情节点。

了解和掌握关于情节点,是电影剧本写作的基本要求。每一幕结尾的情节点是戏剧动作的环节;它们把一切都串在一起。它们是每一幕的路标、目的地、目标或指定点——是戏剧性动作的链条中的链环。

第十章 场面

场面是你剧本中最最重要的因素。在场面里发生某件事情──发生某些特殊的事。它是一个动作的特殊单位──是你讲故事的地方。

良好的场面产生良好的电影。当你想到一部好电影时,你记得的是场面,而不是整部影片。

你在纸上表现场面的方式最终影响着整个剧本。剧本是一个阅读的经验。

场面的目的是推动故事前进。

场面根据你的需要可长可短。

每个场面都具有两样东西──地点和时间。

场面的变换在剧本的发展中是极其重要的。一切都发生在场面中──是你用活动影像来讲故事的地方。

每个场面至少向读者或观众揭示必要的故事信息的一个因素。它很少提供更多的因素。观众接受的信息是场而的核心或目的。

一般来说,有两类场面:一类是,这里发生了某些视觉性的事情,另一类是人们之间的对话场面。大多数场面是两者的结合。

你要找出场面内的成分和元素。

当你写一个场面时,设法寻找一种与场面“反衬”的戏剧化方法。

你能驾驭你的故事,而不是让故事驾驭你。作为一名作家,你必须在场面的结构和表现中进行选择和承担责任。

寻找冲突,制造困难,尽可能多的困难。这能增加紧张性。

喜剧就是要创造一个情境,然后让人物对这个情境或相互之间做出动作和反动作。在喜剧中,你不能让你的人物故意去逗笑。他们必须相信自己所做的事,否则就会变得牵强和造作,因此也就不可笑了。

找到场面内的成分从而使场面运转起来。

一个场面很少是全部表现出来的。更经常的是表现整体中的片断。

在场面中某一特殊动作行将结束之际才进入。

第十一章 构筑剧本

每一幕都是戏剧性动作的一个单元、或组块。

在每一幕中,你都是从一幕的开端开始向这一幕结尾的情节点发展。这意味着,每一幕都有一个方向,一条从开端到情节点的发展线。而第一幕与第二幕的结尾的那两个情节点是你的目的地;它们就是你在构筑和结构你的电影剧本时,将要去的地方。

你的故事决定你需要用多少卡片。

用卡片是极好的方法。你可以用各种方式去安排场面,和重新安排,增加几张,去掉几张。它是简单、方便而有效的方法,它可以使你以最大的灵活性去建设电影剧本。

牛顿的运动第三定律吧:“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力量相等和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这条原则在构筑电影剧本中也起作用。

动作──反动作,这是宇宙的法则。在电影剧本之中,如果你的人物作出动作,而别人或其它物件作出的反动作是能引起你的人物再作出一个反动作。这样他一般就创作一个新的动作,而这又引起另一个反动作。

人物作出动作,有人做出反动作,动作──反动作,反动作──动作,使你的故事朝着每一幕结尾的情节点发展。

很多新手或者没有经验的剧作家总是让主人公遇到什么事,总是让他们对他们的环境作出反动作,而不是根据他们的戏剧性需求去动作。人物的实质是动作;你的人物必须采取动作,而不是反动作。

第十二章 写电影剧本

写作的最难之处在于知道要写什么。

要弄清楚这是否是你最佳的工作时间。

写作是件日复一日的差事。你要逐个镜头、逐个场景、逐页、逐日地写你的电影剧本。给自己定下目标。一天写三页是合理的和切实可行的,这大约是一天近一千字。如果你的电影剧本有120页的篇幅,每天三页、一星期工作五天。那么,完成第一稿需要多少时日呢?四十个工作日。

当你专心写作时,虽然你在外部很接近你所爱的人们,但你的思想和注意力是在千里之外了。

当你需要些时间来写电影剧本时,不必感到“内疚”。

制定个写作日程表:上午10点30分至12点,或是晚上8点至10点,或者晚9时至深夜。有了日程表,遵守纪律的“问题”就容易掌握了。

制定好写作日程表之后,你就可以工作了,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坐下来着手动笔。

出现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

阻力!不错,正是它。

写作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它需要写作的技巧与协调的能力,就象学骑自行车、游泳、舞蹈或打网球一样。

当你真坐下来写的时候,又蹦出个另一个“新”的念头,如此反复不已。它是个阻力,一种思想上的开小差,一种逃避写作的方式。

我们全都是这样的。在编造出各种理由和借口不去写作这方面,我们是大师。这是创作过程中的“障碍”。

写作是日复一日的劳动,一天要两、三个小时,一星期三、四天,一天三页,一星期要写10页。一个镜头接一个镜头,一个场面接一个场面,一页接一页,一个段落接一个段落,一幕接一幕地写下去。

在写电影剧本初稿时,你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把字“写在纸上”的阶段。这时你把一切都写下来。

第二阶段。即对你所写的东西作一次冷静、严厉而客观的检查。这是电影剧本写作中的最机械、最没有灵气的阶段。

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你要检查一遍你所写的东西,真正把故事写出来。你要进行加工,突出重点,进行润色,或重写一些,让它更精炼一些,使它活起来。

写电影剧本,你必须学会忍痛割爱。

坚持写,日复一日,一页复一页地写。写得越多,就越感到容易。当你几乎要完成时,也许在最后的10页—15页,你会发现你在“拖拉”。你也许会用四天时间才写一个场面,或一页稿纸,并且感到疲倦和无精打采。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你就是不想结束,不想完成它。

当它结束后,你会体验到种种情绪反应。首先,是满意和松了一口气。几天之后,你会感到消沉、压抑,不知该怎样打发时间了。你可能会贪睡,浑身没有劲儿。我把这称之为:“产后郁闷”时期。这就象生孩子一样,你花费相当长的时间致力于某件事,它成了你身体的一部分,它使你一早就醒过来,夜里睡不着,现在一切全都过去了。所以消沉和郁闷是自然的。但是,一件事情的结束总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始。这不就是开端和结尾吗?

上面就是写作电影剧本的全部体验。

第十三章 剧本的形式

千万别给读稿者以口实来不读你的剧本。这就是剧本形式的问题。什么样的是专业剧本,什么样的不是。

剧本的形式是简单的。实际上它简单到大多数人都试图把它弄得复杂些。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加利福尼亚州技术研究所的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恩曼曾谈到:“自然的法则是如此简单,以至于我们必须提到科学思想的复杂性的高度之上去认识他们。”

剧作者的工作是写剧本。导演的工作是把剧本拍成影片,把纸上的字变成影片上的形象。摄影师的作用是决定场面的照明和摄影机的位置,从而以电影化的方式抓住故事。

电影是合作的媒介。人们一起工作,共同创作一部影片。

镜头就是摄影机所看到的东西。场面是由镜头组成的。是单个镜头,还是一组镜头,无论多少,还是什么样的镜头,这都无关紧要。镜头有各种各样的。

别怕犯错误。掌握它要有个过程。你写得越多就越得心应手。

从一开始就要按电影剧本的形式写。这是对你的忠告。

找出你的镜头中的主体。

术语:1、【角度对准】一个人、地点或事物(镜头的主体)。2、【主要表现】也是对人、地点、或事物。3、【另一个角度】镜头的变化。4、【更宽的角度】场面中焦点的变化。5、【新角度】另一种镜头变化,常用来“冲破纸面限制”而获得“电影化的面貌。6、【视点】一个人的视点,他看到的东西是怎样的。7、【反拍角度】视角的变化,通常与视点的镜头相反。8、【过肩镜头】通常用于视点和反拍角度镜头。一般把一个人物的肩头摆在画面的前景,他所看到的东西处在画面的后景上。画面是摄影机所看到的界限,有时称作“画框边”(frame line)。9、【运动镜头】重点在镜头的运动。10、【双人镜头】镜头的主体是两人。11、【近景】就是近:要少用,只为强调而用。12、【插入镜头】某物的近景:把不论是一份电报、报纸报道、标题、钟面、表盘或电话拨盘等镜头插入场面之中。

第十四章 改编

把一部小说、一本书、一出舞台剧或一篇文章改编成电影剧本跟创作独创的电影剧本是一样的。“进行改编”(to adapt)意味着从一种媒介改变成另一种媒介。改编(adaption)的定义是:“通过变化或调整使之更合宜或适应的一种能力”──也就是把某些事情加以变更从而在结构、功能和形式上造成变化,以便调整得更恰当。

换句话说,小说就是小说,舞台剧就是舞台剧,电影剧本就是电影剧本。把一本书改编成电影剧本,意味着把这一个(书)改变成为另一个(电影剧本),而不是把这一个叠加在另一个之上。它不是拍成电影的小说,或者拍成电影的舞台剧。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一个是苹果,另一个是桔子。

当你改编一部小说时,你没有必要把自己仅限于忠实于原素材的地步。

T·S·艾略特有句名言:“历史不过是编造的通道。”

如果你必须增添新的场面,做就是了。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加进几个事件,使得故事更加个性化,只要它们能导致准确的历史结果就行。

在电影剧本中,事实支承着故事;你甚至可以说,它们创造了这个故事。

在电影剧本写作中,你是从一般到特殊,你先找出这个故事,然后收集事实。在新闻报道写作中,你是从特殊到一般;你先收集事实,然后再找出故事。

第十五章 论合作

电影是一门合作的媒介。

电影剧作家始终在和别人合作。

剧作家们出于不同的原因而进行合作。

在合作过程中有三个基本阶段:一、建立合作的基本规则,二、写电影剧本所必须的准备工作;三、实际写作本身。这三个全是重要的。如果你决定合作,你必须睁大眼睛去这样做。

合作意味着在一起工作!

合作或任何关系的关键,就在于互通信息。你们必须相互讨论。不互通信息,就没有合作,那只能是误解和意见不一。这没有出路。

有时你不得不批评你的合作者写的东西。

“要判断别人,首先要判断自已。”你必须尊重和满怀希望地支持对方。

合作也是一次学习的经验。

合作意味着“一起工作。”

第十六章 剧本写完之后

把原稿保存起来,千万、千万不要把原稿交给任何人。

当他们读过剧本之后,倾听他们说些什么。不要为你所写的东西辩解,不要装着在洗耳恭听,而事后感到气愤或伤心,总觉得自己是对的。

向他们提出问题,追问他们。

和他们一起研究那个故事。找出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哪里打动了他们,哪里没有。

扉页就是扉页。

第十七章 作者札记

人人都是作家。

麦克唐纳公司(theMcDonaldsCo.)的海报《再接再厉》概况了它的格言: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代替持之以恒:才华不能代替──是常见的是失败的天才;天才也不能代替──没有成果的天才只能被当成笑料;教育也不能代替──这世界充满了受过教育的废物。只有持之以恒和决心,才能有无上的权威!

当你完成了你的电影剧本时,你已经取得了一个伟大的成就。你把一个构思,发展成一条戏剧的或喜剧的故事线,然后坐下来用几个星期或几个月把它写下来。从开始到完成,是一个满足和得到回报的体验。你做了你决心要做的事情。这是值得骄傲的!才能是天赋的,你具备它或者不具备它,但是这并不妨碍写作的体验。写作自身会给你带来报偿。要享受它。努力干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写作基础知识:电影创作

全文共 339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第一个电影文学剧本1925年发表于《东风杂志》上的由洪深编的《申屠氏》,小编收集了关于电影写作基本知识,欢迎阅读。

一、基本情况

中国第一个电影文学剧本1925年发表于《东风杂志》上的由洪深编的《申屠氏》

电影剧本与小说的区别:小说可夹叙夹议、评论但剧本必须注重造型。

剧本特性:造型性(叙事与造型合一),鲜明的表现性和动作性,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

分别表现在人物的视觉造型上、场面的选择上,环境、气氛的渲染和把握上。

情感是影片最重要的力量。

心理描写,以往多用视觉形象来传达,如惊讶,睁大眼睛等,老套,做作。充分利用特写镜头渲染人物心情。

可以通过场景、环境对比和服装等视觉造型反映人物心理活到。

叙事也与声音结合:无论什么故事,故事情节都最重要。音乐有交代时代背景,烘托气氛,传达情绪的作用。画面外道德音乐烘托主人公情绪。要注意剧本所用音乐与剧本风格是否相符。

悲剧中加入喜剧成分,更渲染了悲剧色彩的对比力量。

二、结构

线索:单线结构,如《小鞋子》

网状结构

双线结构:一人一事结构,传记性结构,群像式结构

以两个人关系变化为设置结构,如《中央车站》、《秋天的童话》

戏剧式结构:激发情节——开端因素

复杂因素——人物在达到目的前遇到的困难、障碍

危机——处理障碍时遇到的

逆转——峰回路转

高潮

结局

美国西德菲尔德认为可分为三部分,开端四分之一,目标障碍中间的二分之一,结局四分之一

现代电影从单一封闭走向多义和思辨,更需要诚恳的年代,如《生活秀》

电影写作90-120页

开端10-15页 发展、高潮、矛盾高潮、矛盾激化、障碍与危机

结尾25-30页

非戏剧式结构

散文式结构——行散而神不散,情感的细微变化,不再是以故事为主,不注重冲突性,而注重情节性。如《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乡思。

线性段落特点:不再讲述故事情节,而是着重人物思想感情变化。几个故事串联,不再注重大的情节,更注重细节。没油特别强烈的因果关系,淡化情节。如侯孝贤《恋恋风尘》、《冬冬的假期》

块状结构:段与段间无明确、必然的联系,无高潮冲突。

意识流结构:直觉性影响,潜意识,非理性的逻辑关系。代表:瑞典的伯格曼《野草莓》,法国左岸派电影《广岛之恋》,阿伦雷乃《八又二分之一》

三、电影剧作主题

人类文化的基本母体是两个:政治和性,这是最基本最永恒的。

政治是人生存生活的外部环境,而性是人的自然欲望。人性。

情节主题:要求达到某种目的。主题思想:创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主题的体现:叙事的渠道:情节——情节的选择要对主题体现有所帮助,否则不要

语言——对话、独白、旁白,忌说教

若主题先行过于明显,作品缺乏生活化。

造型的渠道——长短镜头和固定镜头营造的人与大自然的契合,自然美的画面,如侯孝贤的长镜头冷冷的角度却包含了他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主题的要求:1、单纯,不等于简单和肤浅。如《城南旧事》——故乡是生命的源泉,无论以后走多远。

2、传达主题的内涵要清楚,方式要含蓄。

中国人不喜欢一览无余,喜欢曲径通幽——意境

多义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主观性强

多主题:如爱情主题同时兼具其它主题

类型:1、爱与浪漫:障碍如何写:政治压力、阶级差异、疾病、外表、人内在的因素、偶然性因素、中年危机

2、危难与幸存:自然界,人类自己的失误和非理性

3、复仇:主人公不公平的待遇,伤害

4、成功与成就(励志片):外在障碍、挫折,内在的渴求、毅力与奋斗

5、探求与追寻:寻找:具体的找,展现过程,如何去找

抽象:寻找自我,寻找理想

6、团体、家庭纽带

特殊环境条件下相互关系,一班是群像人物,但也会有个中心人物

7、回归:具象:人、东西、出现,对现状重新审视

内在东西:人性的回归

8、奇幻:科幻,动画片,幻想带来心理上的满足

剧作如何分析,从声画关系、题材选择、叙事风格、剧作结构样式、情节构思、人物设置与性格塑造、细节运用、对话写作、主题内涵

对暴力的消解:暴力的正义化(好人胜利)、暴力的美学化(过程美)、暴力的娱乐视觉化

四、电影创作的情节

情节:经过作者加工后的故事

故事:直接的现实

关键两点:人物间相互关系和构成的历史

戏剧性情节:侧重于故事,完整性、生动性、趣味性

基础是矛盾冲突包括,个人与社会时代的冲突,个人与个人的冲突,人物内心想法的冲突。

开头,悬念的设置,怎么办和为什么

中间,保持悬念,设置障碍

使矛盾不断深入

增加人物、情节

不要偏离情节主线

结尾,释放悬念

一次性释放,合理性铺垫,出乎意料

大悬念中小悬念的不停释放

情节线索分为简单无副县和复杂两条或以上多条线索

淡化型情节:散文式情节,人物间细微情感的变化,生活中事件片段化,节奏散漫,形散要慢慢品位。

荒诞性情节:通常用夸张手法,有娱乐效果

意识流情节,人与过去、梦境、幻觉搅合在一起,生活流情节,生活的原生态类似于纪录片。

写作时一些原则和技巧:

1、转折,高潮时如何转折

2、蓄——放

3、不要过多揭示

4、时间跨度大时,历史感较强的影片,把历史事件编进去,可以有真实性和历史感

5、写好渐变,学会用细节写作

6、如何看待巧合与煽情:巧合即偶然性,煽情制造情感高潮时注意度的把握

五、悲剧

能给观众产生悲的审美感受

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

摹仿比生活中更悲的人

性格悲剧,机遇悲剧

两种力量,来自正义一方受到失败,挫折

中国悲剧中往往缺乏哲学思考,西方悲剧侧重对人,对生命的探讨,而中国悲剧侧重于人在社会中命运的呈现。

悲剧体现出一种深沉的力量

悲剧类型:悲壮悲剧:英雄悲剧,英雄人物抗争中,死在悲壮中

悲苦悲剧:好人悲剧,在隐忍中毁灭

悲哀悲剧:主人公身上存在某种缺陷,源于无知,愚昧

悲剧的写作要领:

冲突双方对立的强烈性

必须让观众站在悲剧主人公一边

主人公内心世界充分展示

结局不要让大团圆结局来冲淡悲剧的整体,悲不一定要让主人公死去,让观众产生同情,并不一定要让正面人物以死结束。

悲与喜的艺术结合:悲的色调更浓,爱情悲剧是人生悲剧命题的永恒,将喜剧作悲剧的外包装,喜剧形式,悲剧命题。

六、喜剧的创作技法

错位,打破习以为常的生理秩序和心理秩序,些别、身份、时空错位

夸张

误会,非常态,尴尬

巧合

怪诞,变形

反差,身份反差

原则:要有生活基础,情感共鸣,重情节,细节,喜剧通俗性和广泛性

拼贴:经典画面,经典语言再利用

七、人物塑造

文学——人学——人文关怀

大众百姓:人的命运

大众情感

把人物留在观众心里是对电影人物塑造最高评价

人物塑造的基础是关于性格的塑造,性格决定命运。

人物在和社会环境发生冲突时,人物性格表现出来。

人物和人物的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两难选择(国家与个人,生与死,关于情感方面的选择)

具体方面包括肖像、语言、行动(关键行为、细节也能决定成败或改变命运)

注意:要避免性格的类型化、概念化,按代际划分一群人不太合适

避免性格的简单化、多面化

主人公应凸显性格特点

性格展示:定型展示

发展式:根据人、事、社会的变化

人物构思——剧作重要元素

包括人物、人物的行为动机需求(故事从头到尾的原动力)、行为

人物行动的具体情境、命运或结局

1、需求是剧作的原动力,主动需求如情欲、爱情、友情、亲情、性欲、物欲、利己欲、爱

被动需求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

人与人区别在于性格和看待世界的方式所形成的处理问题的观点,个性与态度由观点与个性决定的精神上的气质

2、设置障碍:最大障碍莫过于生命的终结

客观障碍:战争、社会变革、灾难、疾病、死亡

人为障碍:内心障碍

3、人物的行动和态度

4、导致结局(命运)

人物小传

前史——内在的生活——形成人物性格(主要部分)——回顾从前(反常行为,包括童年经历、小时的人际关系、父母因素)

剧情——外在生活——揭示人物性格的部分

人物外在生活的组成部分,三部分生活,包括职业的、个人生活方面(爱情、家庭生活)、私生活(离开职业、家庭,自己独处时的个性)

确立人物谱系

人物关系变化——情感变化(情感经历)

包括亲情、友情、爱情

人物与事件的关系

人物决定事件

事件创造人物

对话写作

功能:交代说明,塑造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

对白设计原则:低调的姿态表达高调的灵性

对话符合人物性格

符合特定的人物关系

符合特定的场合、情境

对白设计忌:过于重复、过于直截了当、过于零碎、过于冗长、过于雷同、过于呆板、过于说教、过于虚假

旁白和独白

主观式第一人称、客观式第三人称

忌大白话,文字性较强,意味深长,旁白的声音与文学不可分,要有味道,诗一般的语句,诗一般节奏出现。

独白:话外音出现的剧中人物内心的表达,叙述性语言,景物描写、人物肖像、人物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中话题作文的写作基础

全文共 854 字

+ 加入清单

话题作文的基本要求:话题作文还是要审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关键要读懂话题关键词的意旨,若给出导语提示,还应划出导语中包含归结的关键语词。一般初学者,首先要注意让这些关键词贯穿在自己作文的始终,统帅自己的文意。

规定“题目自拟”,一定不要用话题作标题。

1、标题范围尽量要小,不要太大太泛;要合理出新,不落俗套。

2、标题不能过长,可以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对主标题加以限制。3、标题要含蓄,把思维蕴涵于形象的标题之中。

如何写好高中作文,对于学生作文的写作基础也要好好的训练,实际效果又发现学生完全没有一般思想认识的基础,真正可见现在所谓合格教育的成效,和高中教学要求的“架空作业”。

一、文章形式的革命——夹叙夹议

尽快脱离初中只重记叙,笼统归结的写法。高中的作文记叙只向最高水平开一条缝,你得复杂记叙,融情思与哲理于一炉,有最动人的细节和最精美的表达,巧妙蕴含深刻的思辨和无穷的回味,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更不是学不会议论抒情的同学的避难所。所以,比自己多练议论,远比固守初中记叙的窠臼要有前途。高中的记叙必须简约,只提炼能说明自己观点的内核,而尽量舍弃叙述的完整过程与细节。叙,惜墨如金;而起始学写议,应力求具体多点分析阐述。

二、文章立意的升华——深入浅出

叙完笼统归结是初中模式作文的又一通病,常常文章的结尾具有宽泛的普适性,而缺乏对文章应有之义作具体针对性的挖掘阐发,常常文章的“穿鞋戴帽”大到可以套在无数篇文章上,却没什么真正的思考。高中作文倘使还用夹叙夹议,也要对叙的材料反复推敲,找出几例可以统一在一个观点里的材料,就材料的不同侧面来评析议论,最后上升归结出恰当切题、言之有物的中心。

三、文章表达的提高——点睛生花

好的文笔追求更高效率、更多意蕴。描述中就渗透情思与评析,这是较高水平的表达。一般的叙议分段,也应注意所叙材料紧贴自己的议论,议论应采取逐层推进,前后分界,避免相互缠绕。但又必须前后连贯,形成一个整体。在文章中一定写好精心组织的关键议论,努力使文章多处呈现运用一定修辞的文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