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网上祭祀活动的心得体会精品九篇

浏览

6221

作文

9

篇1:祭祀活动的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太祖母,桂花怎么还不开?”那时的我还小。她却微微弯了眼“还没到时候啊。”她眼角的皱纹就象水面一圈圈的波纹,繁复,细密。在炎热的阳光伴随着太祖母摇晃的蒲扇声中,我们终于等来了桂花竞相开放的时候。

扑鼻的香气,淡白橙黄相间的外衣,那样美,那样纯洁。

轻轻摇晃着被浓密的叶花压斜的枝桠,霎时一簇簇小巧的花儿就飞扬下来,深深浅浅的铺在草地上,别样生动。

“囡囡,喝口水吧,太阳底下热。”依旧温馨的眉眼却丝毫无法掩盖她的日益苍老,从她手中接过瓷杯,骨瘦嶙峋的指节上还是暖人的热。

见她另一只手屈在背后,我嘟囔着:“太祖母,您说要给我买的桂花酥呢?我想吃!”“呵,我家囡囡最聪明了,喏,拿去,我刚从街上买的哦!”温暖如夏阳般的笑意仿佛被深植进微眯的瞳孔里。

我抢过,喜笑颜开:“太祖母对我最好了,我一辈子都喜欢太祖母!”那桂花酥的味道因着时间的久远也已淡去,犹记着口舌之间的绵延香气。

那时的桂花开得正娇艳,树下的太祖母也含笑看我玩耍,偶有几朵小白花落进她发间。

时光催人老。似乎也才月余,那桂花都已经扑腾腾的往下落,毫不留情的离开。太祖母老的更快了,她都不能下床去做饭,在树下赏花,那时的落花随着风一吹,转眼便没了踪影。

沙沙,沙沙,沙沙,一夜又一夜过去,那落花的声音却不停止,仿佛在吟咏最后的哀歌。

落下的泪珠却依旧无法阻止,太祖墓的情况恶化真的太快了。

“囡囡,好吃的桂花酥给你。”

“囡囡,别渴着,喝口水。”……

一字一句,无法忘怀,那飘落的声音不住的使我内心寒冷,荒凉。这八月的天,从未想过,是这样的冷。

太祖母逝去,家门口的桂树依旧还在,它伴随着我一年年的长大,也伴随着我一年年对太祖母的怀恋与思念,从未停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清明节文明祭祀活动简报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春草绿,一年一度清明来。为摒弃祭祀陋习,树立文明祭祀新风尚,吉木萨尔县文化路社区在清明节来临之前开展以“弘扬文明祭祀、倡导绿色生活”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活动中,社区结合实际,在辖区内的主要路段悬挂条幅,设立宣传展板,吸引了大量的居民前来驻足观看,同时积极向居民们发放“清明节文明祭祀倡议书”,号召广大居民清明祭祀时不要放鞭炮、焚香烧纸,避免火灾,提倡居民们用鲜花祭祀、植树祭祀、网上祭祀等健康时尚的方式祭奠、缅怀亲人、烈士活动。现场参加活动的居民纷纷表示,一定会用文明祭祀、节俭祭祀、网上祭祀、安全祭祀的方式,表达对先祖、先贤、先烈的怀念之情。

通过此次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居民群众提高了思想意识,培养和树立了居民认知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了他们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创建文明、祥和的城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清明节的祭祀活动1500字

全文共 1736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另外两个鬼节是七月十五、十月一)。“鬼节”即是悼念亡人之节,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节日相对而言的。

清明祭祀的参与者是全体国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据宋《梦粱录》记载:每到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参加扫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数,往往倾家出动。这样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常成为社会全体亲身参与的事,数日内郊野间人群往来不绝,规模极盛。

祭祀的对象。作为鬼节,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清明节属于鬼节而通常不被冠以鬼节之名,就在于它所祭祀的主要是善鬼、家鬼,或亲近者的亡魂,重在表达孝思亲情。另外两个鬼节则连恶鬼、野鬼也一并祭祀,重在安抚鬼魂,不让它们作祟。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地方也有清明节祭祀其他鬼神的做法。上海旧俗就有在清明节举行的专祭厉鬼的祭台会仪式,祭祀那些饿鬼、幽鬼孤魂,防止它们成为恶鬼作乱。这种祭台叫祭厉台。旧上海还有清明节的前一天迎请城隍神的做法。在清明节这天,城隍神要坐大轿出巡祭厉台,以赈济安抚孤魂野鬼,其场面十分盛大热闹。

祭祀的时间。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旧时,北京人祭扫坟墓不在清明当天,而在临近清明的“单日”进行。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墓。浙江丽水一带则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围内扫墓,称为“前三后四”。在山东,旧时,多数地区在清明当天扫墓,少数地区如诸城,在寒食这天扫墓,有些地方在清明前四天内扫墓;现在,一般都在清明这天去扫墓。晋南人则将扫墓的时间分为两次。一次在清明前几天,是各家分头去扫墓。第二次是在清明当天,一个村里同姓的各家派出代表,同去墓地祭祀共同的祖先。上海人扫墓时间,新坟旧坟有别。凡是新近过世的,过了七七四十九天而没做过超度法事的,要在清明节这天请僧道诵经做法事或道场。如果是老坟并已做过法事或道场,扫墓不一定在清明当天,可以前后放宽些,但不能超出前七天后八天的范围,俗谓:“前七后八,阴司放假。”意思是过早或过迟都会失灵。

祭祀的场所。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在墓地祭祀,祭祀者离祭祀对象最近,容易引起亲近的感觉,使生者对死者的孝思亲情得到更好的表达和寄托。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情况是家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赶回家乡扫墓,就在山上或高处面对家乡的方向遥祭。

祭祀的方式或项目。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

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内容。《清通礼》把修整坟墓解释为“扫墓”名称的来由:“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过去由于寒食禁火的影响,纸钱不焚烧,而是挂在墓地的小树上、竹竿上,或用石块、坷垃压在坟墓边。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这样,凡是祭扫过的坟墓就有纸幡飘飘,构成清明前后的特有景观。没有纸钱者,一般就是缺少后嗣的孤坟了。后来,一般不再讲究禁火,就把纸钱烧掉。旧时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是“烧包袱”。所谓“包袱”,被祭祀者当作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的“包袱皮”,即用白纸糊的一个大口袋。这口袋有两种样式:一种是有图案的,用木刻版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莲座牌位,写上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张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包袱里装有各种冥钱。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种各地不同,都是当地人认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经济能力能拿得出来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时令的特色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社区清明节缅怀先烈祭祀活动简报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3月24日上午,白云社区联合公交102车队开展清明祭扫活动。组织社区党员、社区干部及公交102车队党员等三十余人来到XX市烈士陵园纪念碑前举行悼念活动,祭奠长眠在这里的先烈英灵,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

在革命烈士墓碑前,党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烈士们默哀三鞠躬,敬献花圈,致悼词。瞻仰活动结束后,党员们又参观了常州三杰纪念地廉政教育馆,开展廉洁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在纪念馆,讲解员讲述了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等英烈的相关事迹。党员们纷纷表示,社区组织这次祭扫活动,不仅要缅怀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更要继承他们的革命传统。

通过祭扫活动,党员们在思想上进行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心灵上得到了洗礼。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一定要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优良革命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清明习俗:关于清明节的祭祀活动

全文共 1736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祭祀的参与者是全体国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

清明节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另外两个鬼节是七月十五、十月一)。“鬼节”即是悼念亡人之节,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节日相对而言的。

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据宋《梦粱录》记载:每到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参加扫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数,往往倾家出动。这样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常成为社会全体亲身参与的事,数日内郊野间人群往来不绝,规模极盛。

祭祀的对象。作为鬼节,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清明节属于鬼节而通常不被冠以鬼节之名,就在于它所祭祀的主要是善鬼、家鬼,或亲近者的亡魂,重在表达孝思亲情。另外两个鬼节则连恶鬼、野鬼也一并祭祀,重在安抚鬼魂,不让它们作祟。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地方也有清明节祭祀其他鬼神的做法。上海旧俗就有在清明节举行的专祭厉鬼的祭台会仪式,祭祀那些饿鬼、幽鬼孤魂,防止它们成为恶鬼作乱。这种祭台叫祭厉台。旧上海还有清明节的前一天迎请城隍神的做法。在清明节这天,城隍神要坐大轿出巡祭厉台,以赈济安抚孤魂野鬼,其场面十分盛大热闹。

祭祀的时间。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旧时,北京人祭扫坟墓不在清明当天,而在临近清明的“单日”进行。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墓。浙江丽水一带则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围内扫墓,称为“前三后四”。在山东,旧时,多数地区在清明当天扫墓,少数地区如诸城,在寒食这天扫墓,有些地方在清明前四天内扫墓;现在,一般都在清明这天去扫墓。晋南人则将扫墓的时间分为两次。一次在清明前几天,是各家分头去扫墓。第二次是在清明当天,一个村里同姓的各家派出代表,同去墓地祭祀共同的祖先。上海人扫墓时间,新坟旧坟有别。凡是新近过世的,过了七七四十九天而没做过超度法事的,要在清明节这天请僧道诵经做法事或道场。如果是老坟并已做过法事或道场,扫墓不一定在清明当天,可以前后放宽些,但不能超出前七天后八天的范围,俗谓:“前七后八,阴司放假。”意思是过早或过迟都会失灵。

祭祀的场所。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在墓地祭祀,祭祀者离祭祀对象最近,容易引起亲近的感觉,使生者对死者的孝思亲情得到更好的表达和寄托。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情况是家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赶回家乡扫墓,就在山上或高处面对家乡的方向遥祭。

祭祀的方式或项目。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

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内容。《清通礼》把修整坟墓解释为“扫墓”名称的来由:“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过去由于寒食禁火的影响,纸钱不焚烧,而是挂在墓地的小树上、竹竿上,或用石块、坷垃压在坟墓边。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这样,凡是祭扫过的坟墓就有纸幡飘飘,构成清明前后的特有景观。没有纸钱者,一般就是缺少后嗣的孤坟了。后来,一般不再讲究禁火,就把纸钱烧掉。旧时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是“烧包袱”。所谓“包袱”,被祭祀者当作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的“包袱皮”,即用白纸糊的一个大口袋。这口袋有两种样式:一种是有图案的,用木刻版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莲座牌位,写上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

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张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包袱里装有各种冥钱。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种各地不同,都是当地人认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经济能力能拿得出来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时令的特色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清明祭祀活动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汪晟

这个星期三,我们学校组织五年级去烈士陵园扫墓献花和去党建管参观。每个班都有一项任务,我们班由我来扛着大队旗。

一上车,老师就指点着我们车上每一个人,严肃地说:“去了烈士陵园,要保持庄严而肃静。不许有一个人嬉皮笑脸的,知道了吗?”“知道了。”同学们有气无力地回答道。

车突然停了,噢,原来已经到了烈士陵园。一下车,同学们好奇地张望着,我也不例外。瞧,那边还有一座铜像,上面有几位革命烈士在四处眺望。走上台阶,我们看见一个红星嵌在两块巨石中间,那情景真是高大宏伟。

“现在由503班代表沈浩然同学发言。”刘校长说道。503班学生代表说完了,502班代表上台带我们领读誓言。之后,我们去了碑前献花,当我从一个个碑前走过的时候,我在想:这些烈士们是用他们的鲜血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长大以后也要成为国家有用的人。

回去的车上,我一直这样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祭祀活动的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时学校给我们放了假,正是踏青的好日子我们全家带着好心情出发了,登上了踏青扫墓的路上。

下了车,就和奶奶走向了山上,地上的泥土还很柔软,走起来“脚感”很好;周围的池塘发绿,都被污染了,因为周围好象有什么个工厂;空气也不怎么清新,那个工厂所散发废气直冲入鼻。终于走出了工厂所在的那座小山,隔着一座小山,来到了一个很美的田野,到处都是油菜花,充满了浓浓的春意。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矶山上,可能是因为被花的美所迷住了吧。山上鞭炮声震耳欲聋,因为这一代坟墓很多。这是。我六伯伯来打了这里,一起来祭祀先辈拿出了纸钱,草纸在那里烧,烧了纸钱后,我的身上就象被煮熟了一般,被那纸钱所燃烧的火给熏的。马上就放鞭炮,我赶忙跑到一边,去躲避鞭炮声,我怕嘛。就这样祭祀了几个先辈后,就去别人家吃饭去了。

吃完午饭后,玩了一会了就回家了,总之,今日一日非常累,一回家就象软蛇一般坐在了沙发上,休息了一阵。

清明节,难得的能放松的节日,出游回来真是心情愉悦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清明节文明祭祀活动简报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哈尔滨市南岗区提前策划,统筹安排,推出发放“文明祭祀倡议书”、组织鲜花祭扫等主题宣传活动、志愿者开展多种形式文明引导服务等三项举措,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展文明祭祀、绿色祭祀活动,确保群众度过一个祥和、文明、平安的清明节。

连日来,哈尔滨市南岗区以“我们的节日”为载体,坚持绿色低碳理念,向全区20个街道、乡(镇)的157个社区和200家文明单位发出了“文明祭祀倡议书”。倡导错峰祭扫、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加社区公祭、集体共祭、家庭追思会等现代纪念追思活动,使文明低碳祭扫理念逐步成为社会自觉行为。

哈尔滨市南岗区各街道、乡(镇)以“文明祭扫、平安清明”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20余项主题宣传活动。大成街道以“鲜花寄哀思”为主题,开展了集体祭悼活动,社区居民以芬芳的菊花替代焚烧冥纸冥币,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新吉社区通过开设纸花培训班,教社区居民亲手制作纸花,同时组织居民通过放飞气球、放小船的方式寄托哀思;芦家街道在社区市民学校召开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传统”座谈会,组织大家认真回顾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与此同时,哈尔滨市南岗区组织两万余名社区志愿者,利用宣传栏、展板、网络、短信、专栏等形式,大力宣传燃放鞭炮、焚烧冥币等传统祭扫方式在铺张浪费、污染环境、安全隐患、助长迷信等方面的不利影响,让人民群众认识文明祭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树立破除陋习,崇尚科学、健康、文明的良好风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清明节的祭祀活动

全文共 1755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另外两个鬼节是七月十五、十月一)。“鬼节”即是悼念亡人之节,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节日相对而言的。

清明祭祀的参与者是全体国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据宋《梦粱录》记载:每到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参加扫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数,往往倾家出动。这样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常成为社会全体亲身参与的事,数日内郊野间人群往来不绝,规模极盛。

祭祀的对象。作为鬼节,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清明节属于鬼节而通常不被冠以鬼节之名,就在于它所祭祀的主要是善鬼、家鬼,或亲近者的亡魂,重在表达孝思亲情。另外两个鬼节则连恶鬼、野鬼也一并祭祀,重在安抚鬼魂,不让它们作祟。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地方也有清明节祭祀其他鬼神的做法。上海旧俗就有在清明节举行的专祭厉鬼的祭台会仪式,祭祀那些饿鬼、幽鬼孤魂,防止它们成为恶鬼作乱。这种祭台叫祭厉台。旧上海还有清明节的前一天迎请城隍神的做法。在清明节这天,城隍神要坐大轿出巡祭厉台,以赈济安抚孤魂野鬼,其场面十分盛大热闹。

祭祀的时间。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旧时,北京人祭扫坟墓不在清明当天,而在临近清明的“单日”进行。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墓。浙江丽水一带则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围内扫墓,称为“前三后四”。在山东,旧时,多数地区在清明当天扫墓,少数地区如诸城,在寒食这天扫墓,有些地方在清明前四天内扫墓;现在,一般都在清明这天去扫墓。晋南人则将扫墓的时间分为两次。一次在清明前几天,是各家分头去扫墓。第二次是在清明当天,一个村里同姓的各家派出代表,同去墓地祭祀共同的祖先。上海人扫墓时间,新坟旧坟有别。凡是新近过世的,过了七七四十九天而没做过超度法事的,要在清明节这天请僧道诵经做法事或道场。如果是老坟并已做过法事或道场,扫墓不一定在清明当天,可以前后放宽些,但不能超出前七天后八天的范围,俗谓:“前七后八,阴司放假。”意思是过早或过迟都会失灵。

祭祀的场所。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在墓地祭祀,祭祀者离祭祀对象最近,容易引起亲近的感觉,使生者对死者的孝思亲情得到更好的表达和寄托。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情况是家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赶回家乡扫墓,就在山上或高处面对家乡的方向遥祭。

祭祀的方式或项目。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

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内容。《清通礼》把修整坟墓解释为“扫墓”名称的来由:“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过去由于寒食禁火的影响,纸钱不焚烧,而是挂在墓地的小树上、竹竿上,或用石块、坷垃压在坟墓边。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这样,凡是祭扫过的坟墓就有纸幡飘飘,构成清明前后的特有景观。没有纸钱者,一般就是缺少后嗣的孤坟了。后来,一般不再讲究禁火,就把纸钱烧掉。旧时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是“烧包袱”。所谓“包袱”,被祭祀者当作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的“包袱皮”,即用白纸糊的一个大口袋。这口袋有两种样式:一种是有图案的,用木刻版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莲座牌位,写上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张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包袱里装有各种冥钱。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种各地不同,都是当地人认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经济能力能拿得出来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时令的特色食品。

[民风民俗的作文精选:古代清明节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