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2288

作文

544

中国文化,我们共传承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阳光洒落在幽静的花园里,梧桐叶斑驳的影子落在我身上。我席地而坐,膝上摊开一本厚厚的《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国学教我们学习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国学教我们为人处事;“百善孝为先”国学教我们孝敬之道。

中国文化,就是风雨中坚忍不拔的大树,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无法将他打败;就是风雨时同舟共济的努力,团结一心用爱温暖每一个人;就是风雨后七色的彩虹,只有在与困难搏击之后才会显现。

5.12,我要爱。在5.12特大地震中,我们泪流满面,在巨大困难面前,所有同胞众志成城;2008,中国北京。在圣火遭遇困难的时刻,中华儿女不惜一切代价,在08奥运之风吹遍世界的时候,炎黄子孙热情欢迎各国各族人民。这,不就是中国文化所倡导的吗?这,不就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经久不衰吗?

其实,中国文化就在我们细小的举动中流露。在早上,妈妈耐心的叫我们起床;上学路上,不随便攀折树木;学校里,见到师长礼貌问好;上课时,谦虚认真地倾听;课间,朋友互相帮助,不耻下问……国学并不是一定多么深奥的哲学,而是在最细微中体现的。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确如此,但是腹有诗书却不能够真正做到书中所讲,岂不是变成了书呆子?!现在的人,大多都是一肚子学问,却显得特别肤浅,是他们学问少吗?不,是他们做不好。在如此发达的21世纪,我们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之所以把“高素质”放在前面,是为了强调文明、礼仪、帮助、关爱、感恩等素质的重要性。而这些素质就是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中国文化,这些中国文化,就是大家所说的国学。

中华五千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21世纪中国文化,就在我们手中!让我们共同传承,将其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的汉字文化作文800字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而其中最令人惊叹的还是中国的语言文化

一个个形态多变的汉字,一句句朗朗上口的诗句,一首首富含哲理的古诗……

不得不说,中国语言文化优厚的底蕴令人赞叹,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在那一个个方块字中间,一笔一划,横竖撇捺,形态各异,活灵活现,处处散发着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国的汉字就像一块又一块的长城砖,构建起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我们不得不敬佩中国古人的造字智慧。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的方块字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眼前,它以歌舞的形式在人们眼前翩翩起舞。奥运会的会徽的字体设计采用了中国毛笔字汉简的风格,自然,简洁,流畅,同时还采用了中国文化符号——印章作为文字的表现形式。这种汉字与印章的设计蕴含着悠深的中国文化和凝结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神韵。从而也证明了文明能够持续发展,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是与汉字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的。

然而,在如今飞速发展的21世纪,汉字的意义似乎变得越来越小。社会发展,外语显得越来越重要,英语也成为了我们必修的学科。有的人说,学好英语才最重要,应该把重点放在英语上。但我认为,学习外语固然重要,但是学号汉语是学习其它语言的基础,汉语是中华民族的精华,应该由我们去传承和发扬。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达,汉字书写变得越来越便捷,我们懂得在键盘上敲下一个个标准的宋体字,却在面对它们时不懂的如何书写。我们往往觉得汉字很简单,但是你真的懂得表达它吗?就拿现在的微博来说吧,一条微博的字数限制是140字,这导致很多人的表达越来越简短,单调。表达自己的感情是也智慧用一个“赞”,“转发”来草草了事。难道我们的表达就只能局限在这104字,表面的“赞”和“转发”吗?

毛笔变成硬笔,繁体变成简体,书写变成机写,汉字的书写和表达日益变化,变得更简单,便捷了。

难道我们还要让汉字变成博物馆中的历史展品吗?不,不是的,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方块字不仅是一种符号,而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华夏民族优雅品格的体现。我们应该珍惜弥足珍贵的汉字文化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

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在这片土地上静静流淌千年,养育了无数的中华儿女。而这些优秀的文化滋生了人类心中的美德--感恩、诚实、勤俭、爱与奉献,它们像一颗颗明净的星子,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妈妈曾经告诉过我这样一句话:做人要心存感恩。想一想是谁将我们带来这大千世界阅尽繁华?是谁含辛茹苦将我们哺育成人却没有半句怨言?是谁为我们奉献一生心血却不求任何回报--是我们的父母。还记得那年春晚,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令无数在场观众感动落泪。一位女士甚至伏在白发苍苍的母亲膝上,失声痛哭。而那位花甲之年的母亲,用粗糙而温暖的手掌抚摸着女儿的头,眼底尽是满满的欣慰和爱意。我想,这首歌之所以能够引起许多人的共鸣,一定是因为“感恩”这种美德将一些说不出的美好感情,维系在了一起。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为人之本,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有诚信,人心就会变得贪婪、堕落,人会慢慢地失去责任感,最后众叛亲离,走向灭亡--这绝非妄言,因为一个没有诚信的人是难以让他人接受的--相信大家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故事里的小男孩在一次次欺骗和谎言中渐渐失去了村民们对他的信任,最后他的羊都被狼吃掉了。可见能赢得他人的信任是非常可贵的,但如果利用他人的信任来愉悦自己的心情,别人就不会再相信你了。

勤俭是传统美德中一个永恒的话题,用比较时髦的说法叫实现“可持续发展”。毛主席曾经说过:“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是的,在过去的日子里,人们吃不饱穿不暖,生活条件很差,自是懂得要勤俭节约的。但随着时代的大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但却将勤俭节约四字渐渐淡忘了。一粒米、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都是弥足珍贵的资源。如果我们每天浪费一点点,那么日积月累,长此以往,将是一笔多么大的损失啊!

奉献是一种社会大爱,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美德。奉献意味着无私,意味着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态度。我觉得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人活在世上,总会有点私心,总会为自己的切身利益而紧张在意。当个人利益和集体甚至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那些能舍小家顾大家,为他人而努力的人,才是最伟大的。

古老的中国拥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不仅应该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更要矢志不渝的将它传承下去,这样才不会辜负古圣先贤,也不会浪费他们为我们留下的珍贵的文化瑰宝。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1000字

全文共 1352 字

+ 加入清单

谈起“中华文化”这四个字,使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一句话叫“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是教科书中常见的用来描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句话,可是,要是问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又有几个人能回答上来呢?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反思,身为一名中国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却不知道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我想这是让我自愧的事情,更是让我痛心的事情。

虽是短短四天的学习时间,却是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深,我是没有什么资格和能力来向大家阐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因为连我也正处在认识和学习中华文传统化的道路上,我知道,要想要真正的领悟几千年前的古圣先贤传承下来的智慧和真理,是要我的用一生时光来学习和践行的!我能做的就是做好一个中国人的本分——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

就谈谈我这四天来学习的感受吧!

大讲堂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除此之外还有免费的午餐和学习资料,还有免费的纪念品!这样的公益活动已经很少见了。据我所知,参加大讲堂的义工是五百多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什么是“义工”,就是除了要干最脏最累的活以外,他们的付出是没有任何报酬的,我所要讲的不仅仅是义工的概念,而是他们身上令人尊敬的品德,见人鞠躬一定达到九十度,无论对方年龄大小都称呼为“老师”,每一次台下观众鼓掌,站在一旁的义工们必是鞠躬表示感谢,四天来,我看见的加上我没看见的,我不知道他们每一个义工鞠了多少次躬,真的是数也数不清。在这些义工当中,上至八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十一二岁的儿童,在我看来,我们这些人哪里称得上是“老师”啊?他们,才是我要学习和尊重的老师啊!

这些义工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想说一句,感恩,感谢!

在每天到达会场之后,都会诵读《弟子规》,全场三千多人,诵读经典,有些甚至过目不忘,我记忆最深的就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为人子的道理。有一位讲师说,中华传统文化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孝”字,两个字就是“道德”二字,还有一位讲师说过,《弟子规》不仅仅是儿童的规,更是做人的规,确实,《弟子规》中许多都是做人处事的道理。对待父母要“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对待兄弟朋友要“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对待自己的行为要“朝早起,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与他人相处则要“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等等做人处事的道理不胜枚举。

讲课的内容我就不详细说了,因为仅凭我三言两语是无法阐述和描述清楚的。

在一场场的讲课中,感动之处可以让人痛哭流涕,激动之处可以让人手掌发麻,几次我都是眼含热泪,哽咽低头,就在举行闭幕式,观看讲课花絮时,我从屏幕上看到一行字:义工们不忍心浪费一粒粮食。屏幕上出现的是收拾饭盒的义工们,面带微笑的在吃从观众手中收回的饭盒中的剩菜剩饭,有些还看见镜头不好意思的躲开了,这时,我再也无法把他们吃剩菜剩饭的镜头看完了,我再也无法忍住自己眼中的泪水,低下头,任由泪水在我的脸颊上滑落,脸上是痛苦的表情,心中更似针扎。满脑子都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然我这四天把自己的饭菜全吃的一干二净,但是还是觉得内心是深深地自责和痛苦。

也许,面对这五千多年传承下来的中华传统文化,我还很小,还很不懂事,但是我知道,我有义务和责任,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在的今天,尤为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莲文化的魅力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历代的诗人,如陶渊明盛爱莲,赞扬着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

说起莲,有很多有关莲的未解之迷,莲的历史又是如何呢?

在人类出现以前,大约一亿零四千五百年前,地球大部被海洋、湖泊及沼泽覆盖。当时,气候恶劣,灾害频繁没有动物,大部分植物被淘汰,只有少数生命力极强的野生植物生长在这个贫瘠的地球上。其中,有一种今天我们称为“荷花”的水生植物,经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验,在我国的阿穆尔河(今黑龙江)、黄河、长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泽湖泊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大约过了九千年,原始人类开始出现。人类为了生存,采集野果充饥,不久便发现这种“荷花”的野果和根节(即莲子与藕)不仅可以食用,而且甘甜清香,味美可口。渐渐地,“荷花”这一人类生存的粮食来源便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的心中,成为人类生存的象征。

一直到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随着农耕文化的出现,人类对荷花开始了进一步的了解。当时的人类为了生活上对水的需求,一般都定居在河岸湖畔或有天然泉水的沼泽地带,而这些地带恰是野生荷花主要的分布区域。经测定,距今有五千年的历史。人类在不断的生产劳动中,对朝夕相处的荷花的生长习性、生存环境等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中国古老的荷花文化的产生发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如今,莲成为了植物界中最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之一。它们受着人们的高度赞美,它的姿容优雅,色彩明艳,叶、花均有清香,又使人们深深陶醉。

莲,记载着千年的历史,它是多么伟大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传承龙文化作文600字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这两句歌词时常在我耳边荡漾。

中国的龙文化历史久远,源远流长。在中国,龙是吉祥的象征,它可以用来祈福、抵御灾难,既然龙这么富有神话色彩,那就让我们来说一说关于龙的成语故事和传统习俗吧。

中国古时候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画家张僧繇,一天梁武帝要他在寺庙的墙上画四条龙。张僧繇用了三天就画好了,并且画得栩栩如生。大家听说后,走近一看,却发现每条龙都没有眼睛。张僧繇解释说:“如果我给龙加上眼睛,它们就会飞走了。"大家都不相信,坚持要他加上眼睛,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给龙加上了眼睛。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四条龙腾地一声飞上了天。这就是成语画龙点睛的由来。

中国的传统习俗赛龙舟源于我国楚国。楚国人不舍得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去拯救他。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屈原。激烈的赛龙舟很好的诠释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也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奋勇拼搏、积极向上、齐心协力的精神。

中国是东方的一条巨龙。长城在崇山峻岭中飞舞,那是龙的身影;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成功,那是龙的骄傲;奥运赛场上中国运动员夺得一块有一块奖牌,那是龙的荣誉;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那是龙的骄傲。

我是龙的传人,我是炎黄子孙,我是中华儿女,我骄傲、我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汉字的魅力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汉字魅力,相信不用我多说大家也都知道,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的中国人的骄傲。

汉字的起源有种种传说,人们都说文字是仓颉创造的,这种种传说的是靠不住的,文字是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才慢慢的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汉字象征着中国人的智慧,汉字是世界上充满智慧的文字,千百年来赢得全世界的尊重和爱戴。

自从创造了文字以后,字就在反反复复的改变: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纂继而变为隶书到现在的楷书,草书,行书。

中国的文字具有悠久的历史,生为炎黄子孙,我为汉字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爱汉字就是爱自己的祖国。

在现实生活中汉字是处处紧邻的,如果外国人想学中国话或写中国字的话其实并不难,只要他们怀着一颗真挚的心,认真的学便可以很快学会。

生活中也离不开汉字。汉字为我们打开知识之门,方便我们的生活,学习要用汉字,看包装袋也要用汉字,我们人与人之间交流更要用汉字语言。这些都说明我们生活中离不开语言汉字,这就是汉字的魅力所在啊!

汉字是我们文化的瑰宝,是我们的骄傲,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汉字,一起把祖国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发扬光大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传承文化议论文800字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着实让过诗词出了“风头”,也不可避免地将传统文化的弘扬问题再次拉回了人们视线的中央。然而,各地各校打着“弘扬传统文化”旗号的诗词背诵活动,在我眼中,却有几分妄图“一劳永逸”的意味。

不可否认,诗词背诵本身,与《中国诗词大会》的初衷一样,无可非议。在传统文化不被重视的今天,这样的活动或行为,无论是组织有序还是自发自愿,都是一阵强心剂,使日渐“衰弱”的传统文化重获人们的欢迎和期待。然而,当大众开始纷纷效仿,不由分说地将背诵诗词加入学校必修教程时,这早已无关文化,却更像一场闹剧——由一时兴起引发的,缺乏长远规划的“电光石火”。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弘扬传统文化本身是个庞大工程——怎样弘扬、怎样才算“弘扬”,每个问题都需要人们的深思熟虑,也远远不是背诗所能一劳永逸的。换句话说,选择背古诗词的方式弘扬文化无可厚非,可怕就在于人们只抓住这一根“稻草”不放,认为这就是有所作为,也统统不管诗歌的择选、文化的引导或是鉴赏能力的传授。这样的做法,不仅不会对传统文化的弘扬起到推进作用,从长远来看,反而会误导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成为一场“记忆力”的比拼。

弘扬传统文化,究其根本,恰在于引导人们体味传统之美,漫步历史的河滩,寻觅文化的珍宝。借用尼采的话说,参差多态乃美之本源。若仅仅是重复与记忆,那么烙在人们脑海中的只有枯燥不理的词与句,若没有必要的引导,那么月只是月而已,它不是张若虚笔下饱含哲思与体悟的当空皓月,也不再是令人动容的千里婵娟;雨也只是雨而已,它不再承载“鬓已星星”的悲欢离合,亦或是“故人何在,烟水茫茫”的凄然心境。

所以,传承文化能一劳永逸吗?答案是否定的。节目的热播或舆论的焦点只是一时,传统文化的弘扬却不能一蹴而就,因背诵诗词而重新被重视的文化弘扬问题,若只局限于“背诗”本身,那么只能收效甚微,甚至是南辕北辙。因此,传统文化的弘扬,依旧少不了社会、国家的集体作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汉字文化作文700字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得以保存的根源,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长河的起源。它们总共只分为横、竖、撇、捺、折五个基本笔画,结构却复杂而多变,造字也美妙而精巧,笔画美观而各有差异。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一笔一画,一字一句,每一个汉字无不散发出中华文化的魅力,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象征,着实让人惊叹。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渗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越来越习惯在键盘上敲下一个个标准而美观的汉字,而不是拿起笔在纸上挥毫洒墨。接下来,就请大家细细聆听我的汉字学习之路。

刚上小学时,我十分疑惑:晨读时,打开课本,是一个个方正的宋体字;做题时,翻开试卷,是一个个美观的楷体字;看动画时,打开电视,是一个个可爱的卡通字……为什么总要和这些小方块们打交道呢?

转眼间,就到了小学三年级,从那时起,我们开始使用钢笔写字。起初,我的钢笔字写得并不好看,歪七扭八,面目全非。这让学习书法的我感到羞愧极了。为此,我每天都要练习一个小时的钢笔字。把每一个字,都当成一个生命,用心对待它、珍惜它,努力让它变得工整、美观,终于,在三个月后的书法考级中突破七级,并在全校钢笔字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现在,经过几年的练习,我的书法已达到满级。可是,满级又能代表什么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了达到更高的境界,我仍在为钻探汉字文化做着努力。

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结晶,它的深奥和博大精深,是我们用尽一生精力也难以钻透的,但也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为之感到自豪,并好好珍惜、永远传承下去的。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放下手中的键盘、鼠标,拿起笔,在纸上留下一个个灵动的生命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了这本书很受启发,懂得了很多道理,学到了很多知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指的是人们精神生活,精神支柱,精神动力和精神信仰的总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依托、共同传承、共同发扬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的总和,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正因为有了中华传统文化所营造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才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发展状大有了丰厚的精神滋养。

为了把握文化根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筑美好的精神家园,国家天下的兴盛与衰败,是每一个老百姓义不容辞的责任。

青少年要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败为最大的耻辱,增強囯家的认同,培养爱国的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做一个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

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古人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小学阶段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搓,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骛求知问学。

同学们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也是世界文明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感到自豪!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传统文化的魅力初中作文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除夕夜播出的央视猴年春晚,不仅主打“家庭收视”概念,更设置了四个外景分会场。而整场晚会大量非遗元素与现代科技、流行文化的“混搭”,东西南北各地民俗文化符号的涌入,让这场春晚显得年味儿十足。华阴老腔一声吼,震撼了全场,唱得气势磅礴,唱得观众热血沸腾;唱出了中国人的精气神,也唱出了非遗文化的生机与气场。

其实,在整个春晚舞台,非遗元素不胜枚举,比如歌手萨顶顶演唱歌曲时,云南彝族舞蹈演员所带来的海菜腔和跳菜舞就是非遗。据介绍,海菜腔是滇南四大腔之首,被誉为民族中的“美声”唱法。跳菜舞,是云南南涧县境内彝族民间办宴席上菜时,为敬重宾客和增加喜悦气氛而跳的一种风俗礼仪性舞蹈。他们极富地方特色,又富有生命力。

非遗元素的融入,彰显了古老文化的魅力,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正如萨顶顶接受采访时所称:“感谢来自云南南涧的跳菜团队、‘花腰歌舞’的团队,这两个团队在这个节目中表现出了民族的文化和自豪感,这一点特别重要。”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春晚在以往节目编排的基础上,创新性的融入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并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巧妙地与不同风格的流行歌曲相结合,让全球观众能够欣赏并了解到中华大地优秀的传统文化。

非遗上春晚,具有多重内涵。这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尊重。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他们是传统文化的基因,保留了中华民族在历史演变中的痕迹与活力,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尊重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保护老祖宗筚路蓝缕的历史胎记,也是传承他们在那个时代的智慧与才华。

作为全国民众一道不可或缺的“年夜饭”,端上非遗这道菜,显得不仅不违和,更让人有一种亲切感。不难想象那种场景,当彝族人看到本民族的海菜腔和跳菜舞,一定欢呼雀跃,激动万分。而其他民族的同胞,同样不会生疏,而是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丰富多彩。

[传统文化的魅力初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小学生汉字对联大全

全文共 1822 字

+ 加入清单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汉字对联大全,欢迎阅读。

1.安居乐业家家春满园 丰衣足食户户喜盈门

2、白雪映红梅春回大地 凯歌偕丽日福满人间

3、百花争艳风景无限好 万象更新江山分外娇

4、百鸟鸣春春风盈大地 群龙献瑞瑞气满神州

5、百业俱兴降九州祥瑞 万船竞发听两岸猿声

6、半分屏山台闽本相接 一衣带水骨肉盼团圆

7、爆竹更岁新桃换旧符 梅花迎春旧貌展新颜

8、爆竹两三声人间改岁 梅花四五点大地皆春

9、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10、爆竹三两声人间改岁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11、爆竹声声欢歌幸福岁 梅花点点喜庆致富者

12、爆竹万千声人间换岁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13、爆竹响千家人间改岁 宏图描四化祖国皆春

14、爆竹一两声人间改岁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15、爆竹知人意声声悦耳 梅花晓天时朵朵欢心

16、碧海涌金波时光正好 云天放异彩景色更新

17、碧水绕华堂春光无限 黄莺鸣大地捷报频传

18、彩云绵画栋物华天宝 秀水绕新居人杰地灵

19、草绿春新牧笛横牛背 花红昼永莺歌绕农家

20、承前启后写中华新史 继往开来扬古国文明

21、城乡春回瑞气笼邻里 河山日拥祥云护德门

22、雏鹰凌空当展兴华翅 老骥伏枥应怀报国心

23、创业思英才兰蕙并茂 拓荒看异彩桃李争春

24、创业维艰中原怀逐鹿 宗祧其永东海看腾龙

25、春风吹绿江山苏万物 旭日照明世界暖群生

26、春风春雨引万般春色 新岁新年开一代新篇

27、春风春雨迎万般春色 新人新事开一代新风

28、春风的意草木增秀色 时雨润心山河添笑颜

29、春风拂大地千花竞艳 政策暖人心百业俱兴

30、春风拂大地千枝竟秀 政策暖人心万众争先

31、春风浩荡江河披锦绣 华夏腾飞苍山映彩霞

32、春风浩荡山河添锦绣 华夏欢腾东风扫残云

33、春风浩荡山河添锦绣 华夏欢腾东风送祥云

34、春风化雨九州花满地 爆竹飘香万户喜盈门

35、春风化雨满园桃李香 丹心育苗遍地栋梁财

36、春风送春处处春色美 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

37、春回大地形势一片好 香飘神州风光无限新

38、春临大地盛世家家喜 众奔小康神州处处欢

39、春暖花开神州添秀色 政廉民富祖国展新姿

40、春色满神州山青水秀 党恩昭夏甸物阜年丰

41、春色满神州中化崛起 紫气贯华夏巨龙腾飞

42、春色明媚神州千里秀 东风和熙祖国万年长

43、春山春水春色年年好 新事新人新风处处多

44、辞旧话吉祥年年如意 迎新添喜气岁岁平安

45、辞旧岁望前程无限好 迎新春看未来宏图美

46、辞旧岁总结辉煌成果 迎新春展望灿烂前程

47、翠浪映碧空莺歌燕舞 白云绕青壑柳绿花红

48、翠浪映碧玉莺歌燕舞 白云绕春壑柳绿花红

49、翠柳摇风喧千林翠鸟 红梅映日吐万树红霞

50、翠柳摇风喧千树翠鸟 红梅映日吐万枝红霞

51、大地播春光花香鸟语 神州增秀色水绿山青

52、大地播春光山青水绿 神州增秀色万紫千红

【相关阅读:对联】

发展起源

对联又称为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的名)等,也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上、布上或者5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在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观其形式与内容,与中国早期基督徒有关联。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都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在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对联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文化与传承作文400字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2月10号上午,小记者们在下孙文化村宗祠开展了一场“文化与传承”的主题活动。虽然天空飘着蒙蒙细雨,但阻挡不了大家兴奋的心情!

第一个活动是进行“开笔礼”。中国是礼仪之邦,崇尚“礼”。古人人生有四大礼,分别为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和状元礼。开笔礼是以前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形式的俗称,在这里寓意我们以全新的姿态来迎接新的一年。仪程有四项:正衣冠、行拜师礼、朱砂启智还有启蒙开笔。

穿上了汉服,感觉大家都变成了斯文的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排得整整齐齐,认真地向孔老先生行了拜师礼,然后提笔在地下练字,知道了“青砖练字”的故事,懂得要勤俭修身。

这其中还出现了一个搞笑的小插曲:引导老师说她读一句三字经,学生们跟着念一句。结果当老师念了第一句之后,大家自然而然顺势背诵了下去,引得家长们莞然而乐。

简单而庄重的开笔礼完成之后,老师便带领我们参观了湘湖文化展览馆,一起感受文化的熏陶。展览馆里设有“序厅”、“历史厅”等八个厅,集中展示了湘湖悠久的历史风貌,深厚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湘湖有著名的特产,如柔滑的莼菜,肥嫩的杜父鱼等。名人更是数不胜数,其中贺知章最为大家所熟知。湘湖的山山水水,为历代文人喜爱,他们歌咏湘湖,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

这一次活动,印像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传承中华文化需自觉作文

全文共 1450 字

+ 加入清单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世界思想文化发展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然而,中国传统文化正处于危机中。青少年儿童只有亲近中国传统文化,重温经典文化,从现在做起,才有可能传承文化传统,化解危机。因此,重视青少年儿童传统经典著作的阅读势在必行。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流传下来,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质。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具有影响,有益于子孙后代的优秀精神遗产,有利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意识、信念、价值追求、走向文明的思想、品格、伦理、气质、观念、道德风范以及是一个有着的与时俱进总的概念。它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即具有传统型,又具有时代性;既蕴含着对优秀传统精神的继承,又在不断结合着当今时代特点,是历史传统精神、革命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古往今来,一个民族的兴盛往往与民族精神的高扬同步,一个民族衰落时半响的往往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残音。可以说,民族精神是民族存续的精神命脉、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民族兴盛的精神资源,对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极端重要的意义。传

统优秀文化是培养民族精神的资本,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晶,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不竭动力,凝聚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文化心理、审美旨趣,是世世代代华夏儿女安身立命的共同精神家园,这就是独特的本组文化和知识结晶,是历经数千年发展而积淀下来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内涵深刻,蕴藏着大量的人文内涵。它将作为人的精神个体和文化艺术,上升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乃至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它将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对塑造人们的精神灵魂,开启人们的智慧,陶冶人们的情操,拓展人们的视野,可见,这就是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经典著作,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根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情感的载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支柱。 当今时代需要我们重新唤起关于本民族精神的记忆,找回那些已经被人们遗忘的优秀经典著作。阅读经典是为了汲取传统优秀经典文化的精华,弘扬传统优秀经典著作。特别是青少年对阅读传统经典著作来说,传统优秀经典的世界:就是塑造心灵的世界;开启智慧的世界;陶冶情操的世界;拓展视野的世界;唤醒的世界。阅读经典对他们洞察人生,精华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方法。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的智慧、世界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华,是民族文化和知识的结晶,犹如“精神母乳”,是哺育一

个民族的精神源泉。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通过阅读搜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开拓视野、陶冶情操,积累文化,不断增大词汇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语言精华,有利于语言能力的培养,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阅读经典著作可以让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将来博览群书打下基础。使青少年学生养成自学能力,即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眼界,从而又了解到我国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全文共 106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联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文学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妙趣横生,雅俗共赏,具有极其浓郁的民族特色,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整理的传统文化的对联:

上联:水底月为天上月;

下联:眼中人是面前人。

上联:三代夏商周;

下联:四诗风雅颂。

上联: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下联:柳边垂钓,柳丝常伴约丝悬。

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

下联: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合。

上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下联: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上联: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

下联: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

上联:擘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

下联: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人。

上联:门对千根竹; 下联:家藏万卷书。

上联:门对千根竹短; 下联:家藏万卷书长。

上联:门对千根竹短无; 下联:家藏万卷书长有。

上联:因荷(何) 而得藕(偶),

下联:有杏(幸)不须梅(媒)。

上联:未老思阁老;

下联:无才做秀才。

上联: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下联: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上联:一担重泥遇子路;

下联:两堤夫子笑。

上联:昨日钻狗洞偷桃,不知是谁?

下联:他年步蟾宫攀桂, 必定有我。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土圭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传承中医药文化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中医药已经传承几千年,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它之所以流传下来,是因为它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科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这副挂在药铺里的发黄对联,可有谁还记得?又有多少人是这样想的呢?

我国古时候有个叫扁鹊的神医,他技术精湛,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诊治,也是他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之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有一次,扁鹊为齐桓公诊治,仅仅只是看了看,就断定他皮肤上有些小毛病,需要及时医治,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可是齐桓公就是不相信扁鹊,认为他只是沽名钓誉,并没有真才实学,就拒绝了扁鹊的诊治。就这样,通过几次的望闻问切,扁鹊不断地给齐桓公提出意见,希望他能接受治疗。但齐桓公却一次次地拒绝,最终不治而亡。由此可见,扁鹊的医术真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不仅医术高超,医德也是十分高尚。

“德不及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及仙者不可以为医”。昔有扁鹊、华佗妙手回春、救死扶伤,今有屠呦呦斩获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

屠呦呦研制了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获得的最高奖项。这无疑是对中医药莫大的认可与鼓励。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应该扛起中医药文化的大旗,学习并传承中医药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汉字魅力不能丢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有一种东西,它在不断变化。从、它难写,难懂,到易写,易懂。它是我们人类的语言,他有着辉煌的历史,它是中华人名智慧的结晶。

它就是汉字

汉字,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形态,他有草书,;书等多种形态。有的人把草书写得笔走龙蛇,龙飞凤凰,王羲之,颜真卿更是写得别具一格;有点人把楷书写得刚劲坚毅,方正不阿,柳公权亦是如此。

在古代,汉字文化的魅力十分的大。从南朝开始,甲骨文,金文等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书写与交流工具。在南宋,书法文字早已走入了平常百姓人家中,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使汉字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更上了一个台阶,那是可以说是兴盛时期。

遥望今朝,电脑打字技术一出,有多少人放弃了汉字的书写,我们越来越习惯在键盘上敲下一个标准的宋体字。可是又还有谁会真正地写下一个又一个的标准汉字。俱往矣,汉字的辉煌,看今昔,;字化时代的发展,。英语时代的来临,一场关于汉字的危机已经埋下了一道深深的伏笔。“人才要从小培养,从英语培养。”越来越多家长信了这一个理念。现在,许多的孩子变成了只会说汉语,不会写汉字了。这一现象可让人为汉字未来的发展提起了心弦。

信息技术的潮流已经遍布在了整个中国。汉字的洪水渐渐被着突如其来的土给掩埋。古代的汉字难道就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上断送吗?不,不会的。世界四大古文明:古罗马,古印度,古埃及与古中国。现在,除了中国文明外,其他三大发明已经断送。只有中国,那汉字文化正是中国文明,所以我们不能放弃写汉字,不能放弃这最后的文明,让这文明遗址延续。

学过毛笔的人知道,用心力与感情写出的中国字,那是美的。古老的书法汉字轻如天空中淅淅沥沥的小雨:重如天地般气势雄伟。那是亲手写出来的,绝对不是英文与电脑上的字能够相比的,所以汉字不能丢。

先人们创造出来的汉字在一代一代流传,经过了无数年代,21世纪的我们能丢掉汉字吗?不能,我们要写一手汉字,让这灿烂文化在我们这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传承弘扬朱子文化书信

全文共 733 字

+ 加入清单

福建朱氏后裔顺应潮流组建社团,加强朱氏成员联谊、沟通,凝聚人心,汇集力量,在社会、单位、乡村、邻里之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朱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为更好地传承弘扬朱子文化,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发挥朱氏宗亲社团组织优势,广泛开展联谊、沟通和合作,搭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朱子文化的工作平台,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建立朱氏宗亲社团联系会议制度,由各地(市)朱氏会轮流主持,每年定期开展1-2次交流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促进,进一步加强世界朱氏裔孙的联络、沟通和交流,

(二)秉承朱子“崇文重教,明理诚信,人格修养”的品德,率先垂范,在家庭、社会、单位、乡村、邻里之间,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提高个人品德修养,公民道德素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领时代新风尚;遵循朱子“忠孝廉节”的教诲,践行“文公家训”。

(三)在现有宗祠、庙堂文化活动中,探索“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途径;关心朱子文化研究工作,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引导作用;关注《朱子文化》杂志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宣传并扩大阅读群体,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地位;积极参与并支持海峡两岸“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发挥福建“道南理窟”、“海滨邹鲁”的历史文化优势;搭建“海洋寻根”、“书院之旅”平台,加强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交流活动。

(四)文化遗址遗迹具有观赏性,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感观追溯历史,涵养文化底蕴,提高文化自信与自觉。闽北是朱子的故里,朱子文化的摇篮,现今尚存的朱子文化遗址,需要朱氏裔孙们的共同努力、保护和修复,让朱子文化的遗址遗迹,发挥应有的历史地位。

让我们精诚团结,凝心聚力,促进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文化礼堂”里的大魅力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等到了早上9点,激动、兴奋,还有点好奇加期待,马上我就能跟着学校的哥哥姐姐们去体验一节特殊而又神奇的课啦!上课的地点真是前所未闻,不在教室,不在操场,居然是叶店文化礼堂。一路上,我跟着队伍匀速前行,但我的心早已飘到了向往中的大礼堂。

路程只有短短10分钟,走了没多久就到了——叶店文化礼堂。这是一幢古色古香的建筑物,不同于我们现在的钢筋混泥土房子,它的柱子、门、房檐,都是木头构成的,偶尔还能见到几处雕花,房梁上挂着几盏喜气的灯笼,天花板上贴着许多精致的国画,这房子虽略显陈旧,却别有一番韵味。今天的礼堂分外热闹:书法大师笔下龙滕飞跃;陶泥师傅手中花儿朵朵开放;漆画大师旁边水泄不通……我迫不及待地迈动双腿,想赶紧冲上去体验一把传统文化的魅力,好不容易把脑袋探进了人群,能近距离体验一把漆画的魅力了。只听漆画老师介绍,他从事漆画这个职业已经差不多40年了,古典的旗袍美女,尽忠报国的岳飞,循循善诱的孔老先生……都是出自漆画老师之手。

他一步步给我们讲解、示范,我们饶有兴趣地听得入迷。真是一位耐心且有实力的大师呀!我们有幸能亲自体验一番,老师分成半步半步教我们,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终于完成了一幅牡丹花的漆画,看着自己完成的作品我心里太激动了!我小心翼翼地拿着做好的漆画,心满意足地参加下一个体验活动——中华之美:剪纸。剪纸老师旁边围着许多同学,看着一张张普普通通的红纸,在她灵巧的剪刀下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各种图案,哇!十二生肖在剪刀下变得活灵活现,太厉害了!此起彼伏的赞叹声不绝于耳。轮到我来体验了,我十分小心并努力地和剪刀合作,老师也在边上细心指导,可我只能剪出一个简单的雪花造型。

好玩又有趣的课堂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又要回学校了,拿着我的两幅用心完成,却算不上精致的作品,我一路上想:任何高大上的技艺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剪纸老师和漆画老师肯定几十年如一日地把剪纸和绘画融入生活,每天练习,才能造就今天的大师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传承中华文化——家风

全文共 1046 字

+ 加入清单

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中庸》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中华文化传承千百年,历久弥新,恩泽了无数炎黄子孙,之所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沿传千百年不绝,是因为其核心“孝”道,孝作为各大世家的家训家风,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传承优良家风必不可少的,传承中华文化必以“孝”道为核心。

家风是一个家族历经岁月的沉淀,世世代代的相传,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优良的风气,是一种让后代继承人立身于社会,让后代继承人终身受益的品质。形成优良家风,“孝”是不可或缺的,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者必继先人之志,传承先辈之业。这使得优良家风能够经久不衰,这是传承家风的核心内容。子曰:“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为人子要孝顺尊敬父亲,为人父要关爱教育儿子,形成子承父志的家风,这也是构建和谐家庭达成“家和万事兴”的基本途径。

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华文化的根源,有千年的渊源。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家风主要是教育后人成为栋梁之才,然做人必先学孝,羔羊尚且跪乳,乌鸦尚懂反哺,人若不孝,何以万物灵长自诩?古人较为重视家风的作用,培养子女以孝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更兼以悌、忠、信、礼、义、廉、耻,让继承的后人懂得进取,胸怀凌云,心系国家民族之荣辱,会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人民谋福。这也正是我们当代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现今,倘若我们都重视家风的作用来重振家风,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得到弘扬,社会风气将会蔚然成风!

老与子,孝也。孝者,能传承文明圣火也。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优良家风必不可少孝,必以孝为核心。有一本看似不起眼的儿童启蒙读物《弟子规》,是据《论语》等经典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编写而成,其中蕴藏着先哲对我们后人的教诲,是传承家风的宝典,当代社会可以通过这类优秀国学经典来弘扬中华优良家风。

依稀还记得春节时期央视有关家风的调查和访谈,人们都淡褪了对家风的重视和理解甚至是漠视。传统的家风,是以封建小农经济为基础,以儒家文化为核心。随着时代的进步,家风也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不断融入新时代的气息,但“孝”的核心地位不能动摇,需在此基础上革故鼎新,培养后人践行八德。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坚持以“孝”为核心,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定将舒天昭晖,磅礴于东方。传承优良家风,昭示于后代,将永世莫忘。我们后继人则任重而道远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传承经典文化

全文共 1824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国学,从字面上理解,指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等。对于我来说,国学一直是以文学的形式扎根在心底,从为萌发的种子,到后来的发芽,抽枝,长叶,终成了一朵在神州大地上翩跹起舞的文学奇葩。

其实从文字在仓颉手中诞生的那一刻起,文学便注定要以无限的魅力,支撑起一个民族的脊梁。请留心看看,在斑驳岁月的甲骨上,在风尘历史的竹片里,在绚烂千年的锦帛中,处处记录着文学的美丽容颜。

国学之根——《诗经》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其中,一句烂熟于耳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写爱情,算是到了某种极致,至今,甚少言语能出其右。想想在几千年前,便有如此绝妙的语句,单从这一点看,就可看出,国学一词背后,是以深厚的文化为底蕴形成的。但诗经并不会因此而同想象中那般疏远而不可亲近,其实它只是民歌。只不过,在我们渡河的时候,被无声地遗忘在另一个时代,当我们想起,返身去寻找时,它已经没入历史的河流之中。于是现在大家渐渐习惯于唱“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而但忘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对于诗经,我们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是我们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曾一起吟诵的歌谣。

诗经三百,不过是前生无邪的记忆。

国学之茎——唐诗

汉唐,中国民族五千年里最辉煌的岁月,它遗留下的风韵洒入我们的血液里,像金子一样熠熠生辉唐朝是我国古典诗词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在所有的古代文学体裁中,兴许是我们最熟悉的。很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或老师就一字一句教予我们“床前明月,春眠不觉晓。“但当时也只是学得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殊不知,唐诗也有它的美丽与哀愁。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山居秋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宛若一缕清风,渗入心扉。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的《月下独酌》。月和酒,一直是李白的最爱,可两者都蕴含孤独,不得志,愁闷之意。前一句“独“,后一句“孤“,李白在尘世中活得无可奈何,唯一可以陪伴左右的,只是影子,单薄且虚妄。

不同的诗人,会有不同的人生经历,笔下诗句的情感也会迥然不同。而唐诗,也正因此变的瑰丽多彩。

国学之枝——宋词

宋词从唐诗发展而来,汲取了《诗经》《楚辞》的营养,一直到现在,仍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柳永,李清照,晏殊用柔婉的文笔,细密的心思,写尽人性感情中委婉哀愁的一面。《雨霖铃》中的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在秋风萧瑟时,柳永将自己的真实情感用文字表达得如此凄婉动人。而晏殊用“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慨问道对美好景物的留恋。反之,苏轼,辛弃疾的气魄便如虹,慷慨的高昂之调用一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便能震撼住人心。

宋词无疑是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枚巨钻,它是一座芬芳的大花园,有傲骨伫立的梅,有娇艳依人的杜鹃,更不缺大气丰村的牡丹,如此千姿百态,姹紫嫣红的花儿赶趟儿开,怎可能不多彩绚烂呢?

国学之叶——元曲

元曲给我的印象一直以来都是十分独特的,所以它才有资格与唐诗宋词鼎足并举。

马致远是我最爱的戏曲家之一,也是元代最优秀的散曲家。他的《天净沙。秋思》或许许多同学都熟知。一个人,仅用二十八个字,就能把秋意那样清晰地描摹出来,下笔又是那样浅淡。且“不着一字,尽显风流。“成就了一种萧瑟,苍凉的马致远意境。当夕阳西下,马致远还是那个远在天涯的断肠人……

从马致远一人,影射出元代作曲家水平之高超。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这些均是元曲用葆其艺术魅力。

国学之花——文学

我心中的国学,是古代文学这株摄人心魂的美丽花朵。从清雅的诗经。到瑰丽的唐诗宋词,缠绵的元曲,无一不诠释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大家也许都读过中国的四大名着,那就更应能深体会到古代文学的吸引力,且不言水浒红楼的忠义与酸辛,但是三国里曲折的情节,令人惊叹的韬略,就是如此引人入胜。何等华丽的辞藻,也难以形容其艺术程度之高。

因此,古代文学无疑是中国国学中犹唯突出的传统学术文化。它罩着迷离唯美的光环,溢出清淡纯粹的芬芳,却又不失历史沉香的气息,即使在世界上,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最后,愿我心中的国学能如冲天的火焰,点燃越来越多龙之传人的瞳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