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通用20篇)

《一封信》这是生动有趣的儿童故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封信教学反思,一起来看一下吧!

浏览

1445

作文

1000

深度思考该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

全文共 5881 字

+ 加入清单

一、小学作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作文教学从教学观念到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的作文质量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上海也产生了以贾志敏老师为代表的,以趣真活实为特色的作文教学经验。这些教学经验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和兴趣为突破口,并强调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真情实感的基本功,以及发展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毫无疑问,这些成功的作文教学经验对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然而,毋庸讳言,就整体而言,小学作文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有的问题甚至还相当严重。从学生方面看,普遍存在着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或者觉得作文时没有东西好写的情况。至于文字方面如错字连篇,词不达意,句子不连贯,意思表达不清楚,则更是比比皆是。从教师方面看,作文教学则普遍存在着重形式训练,轻内容指导;重作文专门技能训练,轻作文基本能力与习惯的培养;片面强调多写,却忽略了多读;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材方面看,至今还没有一本科学的、权威的、系统的作文训练教材。

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是各学科教学改革中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其改革的力度也是最大的。那末,为什么学生作文的质量及作文教学的效率却长时间处在低水平状态上呢?山东郭宗明老师早在1992年论述40年来我国语文教学的总体失误时曾尖锐地指出:现代人往往只注重研究如何把学生教好,而忽视了学生自身蕴藏着的学习语文的潜能;只注意了在如何教的一些具体方法研究上下功夫,却忽视了人类掌握语文的特殊规律。众所周知,一个学龄前的儿童,在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几乎是不存在多少障碍的。用5、6年的时间就让儿童掌握了口头语言,应该说,人类在教儿童掌握口头语言方面的实践是成功的,并且是多快好省的。而为什么儿童进入学校开始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就不如掌握口头语言来得顺利呢?有的学生看似掌握了书面表达能力,他们的作文也能做到有中心思想,有内容,有条理,有情感,文字也顺畅,但却让人有一种虚假的感觉。

以去年和今年上海地区的中考作文为例,去年的题目是《母爱》,结果在学生的笔下死了一批母亲,许多学生在作文中几乎都是面对着母亲的遗像或遗容来表现母爱的。今年的题目是《良师》,结果在学生的笔下,又死了一批良师。为什么良师、良母都该死呢?难道不这样,我们的学生就无以表达他们对良师、良母的感情吗?如果我们不去回避这些问题,而是勇敢地去正视这些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正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过分强调作文技巧和方法的训练,过分强调选材上的新奇所致。作文教学之所以如此灾难深重,从哲学的高度来反思,我觉得主要是由作文教学要求上的复杂化与作文教学方法上的简单化所致。所谓作文教学要求上的复杂化,是指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目前仍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文学化和成人化的倾向,而其根源在于对学生作文的要求过高、过难、过急。例如在对小学生作文的目的要求上,有的竟提出了有所为而作和立意要深选材要新的目的要求。毫无疑问,这样的目的要求是违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精神的,也是违背儿童的认知规律和脱离儿童的生活实际的。因此,这样的目的要求,必然会挫伤儿童习作的积极性,造成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障碍,最后导致学生文风不正或是不会作文。

所谓作文教学方法上的简单化,是指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长期以来把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的概念混淆了。其实,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口头表达几乎可以将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出来,在表达上有时还可以借助体态、语气、环境等因素将心里想的顺畅地表达出来,使别人能够听懂。而书面表达时则无法借助这些有利因素。尽管有时候把心里想的如实写出来别人也能读懂,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心里想的东西只有经过了一番构思以后,再用合乎规范的文字写出来,别人才能够读懂。然而,遗憾的是,在作文教学中,有人竟将书面作文简单地与口头作文等同起来,这种简单化的做法造成的直接后果是,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没有在学生学习书面表达这个刀刃上用力气,致使学生碰到作文越写越怕,越怕越不会写。

二、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

众所周知,文化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最重要的素质,而语文素质又是构成一个人文化素质的基本素质。从基础教育的要求看,作文能力又是一个人语文素质的主要标志。

为什么作文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换句话说,我们为什么要教学生写作文呢?我国学者张寿康先生则认为:写作是一种需要,是社会和职业需要的一种有力的技能。基于这种重要性,人们要学会思考和文章写作。张先生进而指出:写作是一种以语言为工具,调动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大脑功能反映客观事物的综合实践活动。由于儿童处在学习阶段,张先生又明确指出:学生作文属于练习性写作,亦即带有习作的性质。这就是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至于作文教学的性质,就是要训练学生学会思考和文章写作。《大纲》是这样表述的: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训练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为此,朱作仁先生曾就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作过精辟的分析,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是一种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书面习作的训练。所谓初步的,即以学习和掌握语文这一交际工具,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为直接的、启蒙的目的。所谓书面的,即是一种书面表达,不是口头表达。所谓习作的,是指儿童的习作一般不涉及社会价值,即学生作文不是以向社会发表为目的的。

小学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习,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训练。并以这两个性质作为小学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

三、要根据语文学习的基本性质来改革小学作文教学

语文学习具有3条基本性质,这就是模仿多通道长效积累的性质。所谓模仿的性质,是指儿童主要靠模仿来丰富语言,并使语言规范化。因为语言有继承性,约定俗成,不能任意创造。所谓多通道的性质,指语文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表现实际生活的,耳闻、目睹、交谈,到处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所谓长效积累的性质,是指一个人语文知识的习得和语文能力的形成需要依靠长期积累。根据语文学习的这3个基本性质,小学作文教学应该从模仿入手,加强读写结合的训练,并千方百计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学习思考,学习写作。

1.要正确理解模仿的作用,并从模仿入手指导学生学习作文。

模仿在儿童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量的研究和实践都已表明:儿童学习语言的能力是很强的,而这种能力主要来自于模仿。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龄前期的儿童成功地学习和掌握了口头表达能力,几乎完全依赖于模仿。那末,让儿童学习书面表达的时候,为什么要另起炉灶呢?其实,任何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儿童初学作文更是如此。问题是让学生模仿什么,以及怎样的模仿才是最有效的?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比如,针对学生模仿范文所写出的千篇一律的作文,有的人就担心这样会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创造力。但是没有哪一个成人面对模仿大人牙牙学语的儿童,会去指责这个孩子所说的话与大人千篇一律。基于学生善于模仿,需要模仿的心理学基础,小学作文教学应当大力提倡和鼓励学生从模仿中学习作文。

那么,怎样的模仿是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呢?大量的研究和实践都表明,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模仿必须以阅读为基础,把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模仿的性质表明,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是靠模仿得来的,且主要依靠模仿规范的语句,而不是日常生活的语汇。所以让学生熟读和模仿范文可以使学生的书面表达规范化,并进而养成良好的书面表达习惯。由此看来,由模仿导致的千篇一律并不可怕,它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随着儿童生活经验的积累,知识面的扩大,词汇的丰富,以及写作技能的逐步掌握,儿童作文的个性就会逐步地形成。

当然,我们也不能片面地夸大模仿的作用,那种认为学习课文就是为了供学生作文时模仿,认为读仅仅是为了培养写作能力的观点,实际上把模仿引入了机械模仿的误区。这样就无异于取消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任务。其实,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同等重要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它们各有其所应达到的目的。

2.要充分利用语文学习多通道的性质,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和丰富自己的语言。

既然语文学习具有多通道的性质,那末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就不能把作文训练限于课堂教学一个通道,而应把学生引导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丰富自己语言的能力。

语文工具是全社会通用的,学生掌握的词语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学生在作文时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词汇,并具备一定的认识事物的能力。语文学习多通道的性质给学生带来的好处是:使学生接触和运用语言的机会增多,使课内课外相互补充,便于学生自学。但这种性质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造成学生之间的差距增大,同时也使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课内学习。这就提示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在交流中获得的启发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在交流中,教师不应被课堂上少数尖子学生的精彩发言所迷惑,要经常检查那些不声不响的、中等偏下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十分耐心地帮助和指导这一部分学生,作文教学质量才会取得大面积的提高。

此外,根据语文学习多通道的性质,教师布置的作文也不宜过多。尽管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需要依靠多写,但须有一个度,即以不堵塞学生学习语文的多通道为宜。反之,如果作文布置得过多,学生学习语文就只剩下课堂一个通道了,这就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

3.根据语言学习长效积累的性质,小学作文教学要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上多下功夫。

根据语言学习长效积累的性质,学生掌握书面表达能力需要经历一个长效积累的过程。且语文是应用性很强的工具,具有随身携带、随用随取的优势,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养成随时积累的习惯。但是,问题是学生学习语文形成短效积累较易,而形成长效积累则相当困难。这是因为语文知识数量繁多、联系疏松、组合多变,并且与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扩大知识面结合着进行。实践证明:传统教学中那种让学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的做法是个好办法。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通过对一定数量的范文的熟读成诵,可以达到长效积累的目的。这样,当学生在进行作文的时候,就往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了,进而可以随用随取了。

四、要遵循儿童写作的心理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作文基本能力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潘菽先生在分析了儿童作文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后明确指出:儿童写作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的心理因素大致有这样几种,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当然还有兴趣、意志、注意力等其它心理因素。这几种能力贯穿于搜集材料、确定中心、选择材料、安排结构、驾驭语言、修改文章等各项作文专门能力之中,构成了学生作文的基本能力。

因此,小学作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作文的专门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作文的基本能力和习惯。那末,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当怎样来培养学生的作文基本能力呢?根据儿童写作的心理规律,儿童作文基本能力中的核心能力是思维能力。所以,小学作文教学必须以训练学生的作文专门技能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作文基本能力为核心。

1.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注重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目中有人,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用自己的脑子来思考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一方面要下放学习权,另一方面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写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使他们养成自觉写好作文的习惯。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吴立岗先生曾根据活动心理学的原理,提出了小学作文教学应当从动机走向目的的训练模式,并主张让学生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写成篇的文章,因为只有让儿童完整地表情达意,才能激发他们的强烈的作文动机。当然,这与在低年级要加强句子训练、中年级要加强段落训练的要求是并不矛盾的。

2.要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作文时觉得有东西可写。

研究表明,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学生通过观察,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作文材料。儿童通过观察在脑中储存的材料越多,其思维就越活跃,这样当他提起笔来作文的时候就会觉得有东西可写了。反之,那些平时不会观察、不善于观察的儿童,当他们提起笔来作文的时候就会觉得没有东西可写,他们作文中的一个通病就是言之无物。

儿童的观察力是需要进行培养的。怎样培养呢?有些教师采取了素描作文的方法,实践证明这样做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很有效的。此外,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对培养学生有目的、有条理地观察事物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更主要的还是要养成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要指导学生把观察所得以日记的形式及时地记录下来,并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做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要注重作文构思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作文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由于儿童的内部言语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他们在初学作文时还不会构思,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培养。研究表明,学生作文时运用语言表达思想,从想到的到说出的再到写成的,既是语言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两者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但两者又不完全是一回事,各有规律可循。教学实践表明,没有经过严密构思而写出来的作文,即使作文材料再丰富,也是难以围绕一个中心把意思表达清楚的。因此,作文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构思作文的能力,要指导学生找出材料间的内在联系,并能根据一个中心,选择材料,组织安排材料,把意思表达清楚。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要充分发挥口头语言的中介作用,坚持从说到写的原则进行训练。由于口头语言显现于外,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在作文中:感知是否精细?是否抓住了重点和特点?思考是否严密?思路是否清晰?前后是否连贯?中心是否明确?用词是否恰当?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在口头语言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及时指导。学生一旦具备了构思作文的能力,他的作文自然就会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当然,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所涉及的问题还有很多。然而,只要我们遵循儿童语言和思维发展的规律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小学作文教学的效率就一定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二教学内容要简约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在2006年春季人教版教材培训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一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无论“西瓜”还是“芝麻”统统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教学过程太繁琐、太复杂,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而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三是教学的方法、策略使用不当,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教师分析内容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

课堂教学时间是一个常数,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有一定的限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追求教学内容的简约。“简约”不是简单、机械地减少教学内容,减少教学的知识容量,而是要求教师认真地钻研、解读教材,对文章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把握,在深入解读教材上下工夫,在浅出教学内容上做文章。教师要大胆地处理教材,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等选择能让学生终生受用的“核心内容”进行教学。

教师还要正确地处理课文与补充材料之间的关系。恰当地补充课外阅读材料,能够帮助学生感悟课文、理解课文。反之,则会浪费教学时间,增加教学负担。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克服教学内容“泛化”“不确定化”的现象,做到“该教的就教,不该教的就不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暑假教学致家长一封信

全文共 1798 字

+ 加入清单

放假通知

亲爱的家长朋友您好

伴随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2023年暑假即将开始,为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请您履行监护人职责,督促孩子安排好暑假生活,保证孩子假期的安全,现将2023年暑假放假安排及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期末考试时间安排

返校及家长会

_月_日(周五)全校学生返校,早上8:20到校;一—二年级10:00放学,三—六年级10:30放学。

因疫情时有反复,甲流盛行,故期末家长会改为线上进行,具体时间由班主任另行通知,请关注群消息动态。

开学时间

2023年9月1日

安全教育

防溺水安全教育

暑期天气炎热,学生私自到江河池塘游泳现象不断增多,极易引发溺水事故。要教育孩子严格执行教育部防溺水“六不准”的要求,即“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特别要教育孩子一旦发现溺水者,不要盲目施救,要立即就近向成年人求救并及时报警,避免造成更大伤亡。

疫情防控安全教育

疫情尚未结束,防控仍在进行。请家长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安全教育

防电诈骗教育

信息化的时代,诈骗形式和手法也变的多样,家长们应教育孩子警惕电信诈骗。保护好自己个人的身份信息,不随意透露自己的银行卡账号、密码等信息,不随意扫二维码、不随意下载不明软件、不随意进行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并告知如有疑问或发觉被骗一定要及时拨打110向警方咨询、报警,并迅速终止交易、保存涉案证据。

交通安全教育

暑假孩子外出,要教育他们时刻注意交通安全、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不横穿马路,不跨越护栏,不边走路边玩电子产品,不在公路、铁路上追逐、嬉戏、打闹。乘坐公共交通要遵守秩序,文明礼让,在车上时,要坐稳扶好,不能擅自将胳膊、头等部位伸出窗外,按规定系好安全带。私家车出行,不能疲劳驾驶、超速驾驶、酒驾等。教会孩子乘坐交通工具遭遇意外事故时的自我保护知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及时拨打电话报警。

消防安全教育

要教育孩子注意用电、用气防火安全;不要让孩子独自使用燃气,以免引起火灾;不要乱拉电线,不要乱触摸电器、电线、电杆,雷雨天不要打开电视机、电脑等电器,不要在变压器、变电箱、危险品存储仓库等附近玩耍;外出注意关注“安全出口”、“紧急出口”的位置;不要在家玩火,不要在野外用火。教育孩子一旦发生火灾,要第一时间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逃生,然后及时拨打119电话报警。

社会生活安全教育

引导孩子早睡早起、合理作息,不迷恋电子产品、做好学习计划,多读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发展的书籍,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适当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运动。教育孩子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乱花钱,不吸烟,不喝酒,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不接触淫秽、凶杀等不良的影视作品、书刊,不进营业性电子游戏厅、舞厅、社会网吧,不沉溺于网络;反对和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拒绝邪教;教育孩子在社会上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加强上网监护,引导孩子健康文明上网。家长要教育孩子合理利用网络,不要外出到网吧上网,不传播和下载不健康的信息。不要轻信不认识的网友,更不要与网友结伴外出,不随便与人在外留宿,以防上当受骗、被人侵害。

食品安全教育

教育孩子要勤洗手、喝温开水、吃熟食,不吃腐烂、霉变、有毒、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不暴饮暴食,做到饮食平衡、合理饮食;注意饮食温度,防止过烫或过凉,以免刺激食道和肠胃;不买街头或小店“三无”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以免食物中毒。

合理安排假期时间,休闲、学习两不误

各位同学要合理安排时间来完成布置的暑期作业,并复习本学期学过的功课,按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计划;多读多看有益的书报,细心观察生活中有意义的事;同时,要孝敬长辈,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尊敬的家长朋友,孩子的假期离不开您的关爱,请您切实履行法定监护人职责,积极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相信孩子一定会在浓浓的亲情滋润下度过一个愉快而又有收获的暑假。同时,我们真诚地希望您关注学校的发展,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家长学校活动,对学校的工作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感谢您对学校工作的大力支持,愿我们心手相牵,共同缔造孩子美好的明天!

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写校园景色作文教学设计

全文共 2070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目标】

1、了解景物描写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会有序地观察景物。

2、抓住景物的特征,调动各种感官,借助多种手法,多角度描写景物。(重、 难点)

3、 养成细心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写作指导课

一、口语表达

(一)表达内容: “校园一角”片段描述。

(二)表达指导

1、什么是景物描写。

回顾《春》、《济南的冬天》、《紫藤萝瀑布》、《三峡》等课文

明确: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景物描写又叫环境描写。景物描写通常是指对季节时令的变化或大地山川、日月星空、风云雨雪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2、探讨景物描写的方法

以《春》第4自然段为例,探讨景物描写的方法。 探讨得出描写景物的方法:

首先,抓住景物的特征。 景物的特征可以从景物的形态、颜色、声音、味道、性质等着笔,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发现美。

其次,景物描写可以采取不同的角度,仰视、俯视、近观、远望等。也可以动静结合、运用多种修辞等手法可以把景物描绘得更加形象。

再次,写景要注意顺序和认真观察,全面了解景物的特征。

最后,写景要融入感情,做到情景交融。写作中只有抒发真情实感才能深深打动读者,引起他们的共鸣。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人笔下往往是不同的,而同一人笔下的同一景色,在不同的心境下也会发生改变

(三)口头表达

运用写景方法,口头描述“校园一景”片段。

口语表达时要求语言流畅、声音洪亮。学生评议时可以从选材、观察的顺序、角度和景物描写的方法等方面进行。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在写作之前学生明确相关的知识,以便在写作过程中得心应手。)

二、写作内容及指导

本次习作要求两个题目任选其一

1、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色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导:

1)、审题。窗外可以指窗外的景色的一部分或仅能看到的全部景色,也可以指视野扩大到窗外更远处的景色。

2)、角度。在写景物时,可以选取一个主要观察视角,再以其它的观察角度灵活描写;也可以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按照地点的转换采用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在描写时,还要注意调动多种感官,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

3)、重点。在描写窗外景物时,要注意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给所描写的景物确定一个基调,如美丽、忙碌、欢乐等,同时融入自己的情感。

2、“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都有独特的景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以《我爱 季》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导:

1、抓住所写季节的特点,尤其是鲜明的景色特点进行描写。如春天溪水融化、小草泛绿,夏天蝉儿乱鸣、骄阳似火,秋天硕果累累、落叶飘零,冬天白雪皑皑、寒风凛冽。

2、除了写某一季节独有的景致,还可以写某一个景物在某个季节的特点。 3、要注意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在描写景物的特点时,融入自己的情感。

第二课时 写作课

一、布置写作内容,明确写作要求

1、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色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2、“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都有独特的景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以《我爱 季》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3、写作时间,40分钟完成

二、学生开始写作

三、教师巡视,小结。

第三课时

作文评改及讲评课

一、回顾上次作文的题目及要求。

(由于从作文到讲评间隔的时间较长,所以有必要回忆作文要求,让学生的修改训练在连续的修改过程中进行)

二、学生自评

讲作文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自行修改完善。

三、学生互评

1、将学生分成若干组,选出组长 2、教师出示互评标准

1)本组内成员作文互评

2)每个作文要经过二到三批

3)每经过一个批改人都要给出分值及评语,写明批改人和时间

4)作文评改后。小组长要计算本组同学的平均分,然后展示作文 四、作文讲评

1、每组展读作文并说出该作文展读的理由

2、其他各组针对所展评的作文进行评价,找出优缺点,最好给出改进意见

3、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评,给出相应的意见,并对每篇作文进行简单的总结。

4、讲评结束后,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附:作文互评标准

1.格式是否正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是否有标题,标题是否居中;

每一段的开头有没有空出两格)

2、是否有错别字(每出现一个扣一分,扣满5分为止)

3、标点符号运用是否准确—(每出现一处扣一分,扣满5分为止)

4、是否有错词病句(每出现一处扣一分,扣满5分为止)

5、语言表达是否明确(5分)

6、内容具体、充实

7、中心是否明确(10分,是表达程度酌情给分)

8、结构安排是否合理(10分)

9、字迹是否工整(5分)

10、是否有创新(10分)(说明:可以从文章的题目、结构方式、描写方法、开头结尾的设置、过渡段的设置、文章写法的运用、修辞句式运用等,这一标准主要是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写作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有关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363 字

+ 加入清单

一、注重生活积累

学生作文常出现的问题是:无话可说,缺乏生活积累。“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才能成文。”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活泼泼的,昼夜不息。叶老所言和人们常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一样的道理。

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家长只会买很多作文书给学生,如:《全国中小学生作文选刊》、《学生优秀作文选》、《小学生升学作文选》、《小学作文指导》、《分类作文》、《作文大全》……学生作文参考书很多,遇到单元作文时,课堂上老师布置习作,让学生回家准备,第二天交作文。学生回家, 第一件事就是翻作文辅导书找“样品”对号入座,只需把文中的人名更换了就变成了自己的习作。有的教师一见到这类作文,不加思索地就评上优等,并在班上把它当作范文,夸奖作文写得好。有的教师直接把该作文抄在黑板上,叫班上同学一字不漏地背下来。每个单元习作讲评时,教师就选这样的一篇作文让学生背熟,应付考试。类似的情况在我们农村学校较多。因为学校仅凭分数考核教师。学生长期受这样的训练,到临场写作时脑子就是一片空白。学生缺乏生活体验!

作文是生活的真实体现,说明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积累生活,就是开发作文的课堂,比如,在山坡上放牛;夜晚院里数星星;月亮底下捉迷藏;课间游戏;冬天里玩冰条,堆雪人,打雪仗;第一次学做饭,洗衣服;自己参加的一项劳动体验等。生活积累是多方面的,有直接的,有间接的。我在每次习作前,应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生活,然后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大家评论,再作文。 如习作“第一次……”,我就先布置学生学做一件自己从未做过的事,第二天把做的经过具体说给全班同学听,大家争先恐后地说了事情的经过,说得清清楚楚。大家进行讲评,相互补充,再起草作文。因为是学生的亲身经历,学生作文时文笔流畅,感情自然流于笔端。

二、自由畅想,大胆创新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主要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他们的想象力是随着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并在教师的影响下不断发展的。教师可以根据作文教学的需要,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和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

如小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习作“假如我会克隆”。我就让学生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想想: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玩的、用的、吃的、穿的等究竟缺少什么?然后大胆想象:假如我会克隆将克隆什么?学生作文居然出乎我的预料:有的要克隆很多花草树木,美化和净化环境;有的要克隆很多猪牛羊,让穷人家也天天有肉吃;有个学生这样写: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人体器官。因为有许多患者需要换某个器官,才能成为正常的人,才能继续生活下去。等到了换器官的人和捐献器官的人比例严重失调,许多患者就因为没有器官换,而失去了生命。再说换器官的费用是常人家无法承受的天文数字。假如我会克隆器官,患者就不会因为换不上器官而死亡。我爸爸就不会找不到肾换,我们家也不会因无法支付医药费,让爸爸早早就离开了我们,使我从小就失去了父爱。我时常都责怪我妈:“你这医生白当了,连我爸都救不了,回家当保姆算了。”

幼小的心灵,怎能承受这样的打击呢?在评讲作文课上,我让他上讲台朗读这篇习作,当时他简直成个泪人,班上许多同学都跟他哭起来。这是习作来源于生活的效果。

综上所述,注重生活积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习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教学方法单调陈旧,灌多导少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在小学作文教学特别是农村学校中,那种“教师讲作文理论--学生写--教师改”的教学模式比较普遍,鲜有新的花样,且习惯孤立作文教学,缺乏必要的系统性,不善于把每个单元的课文分析与单元作文训练重点联系起来,教学过程支离破碎,从而导致学生对枯燥的作文理论产生厌烦情绪,使之起不了应有的指导作用。还有些老师甚至将文章头怎么开、中间写什么、尾怎么结都和盘灌输给学生,他们用自己僵化的思想固定的模式约束了学生天真烂漫的想象,学生只得机械式地按老师煞费苦心的构想写下来,结果可想而知,大都“依葫芦画瓢”,因此,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自能作文”和“构思、动笔”能力得不到锻炼,从而也就无法写出生动活泼的东西来,这样无形中也就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

全文共 1796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作文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体现着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认知水平,为小学生今后的语言文字功底打下基础。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小学作文课往往是小学生感到头疼的一个问题,学生们怕写作文,有些学生还对作文课产生厌烦的情绪等等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新的课程理念为改进作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但是,怎祥进行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呢?

一、改变教学观念,趣味教学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作文,确实还像刚学走路的孩子,有不少缺点甚至错误,我们应该以鼓励为主,表扬为主,千万不能求全责备,千万不能使他们害怕。任何课程,一旦使学生害怕了,那就坏了——害怕是厌学的前兆。

小学生,无论观察事物的视角还是理解事物的方式,都与我们成人大不相同。他们的视角和方式未必就是错的,未必就无可取之处,恰恰相反,有时他们的视角和方式表现出一种成人无法企及的天真和浪漫、独特和创意。就像一个故事一样: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问幼儿园的孩子,他们说:“是饼干、是圆圈、是乒乓球、是月亮……”答案真是五花八门。问小学生,他们说:“是句号、是圆圈。”,似乎再找不到其他的答案。再去问中学生,他们觉得奇怪:“怎么会问这么幼稚的问题?”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幼儿园孩子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

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生活就是作文的源泉。任何文章都是生活在作者头脑里反映的产物。如果作者在生活中没有积累,那么他所写出来的就是空洞的、没有活力的东西。比如,学生要写一篇描写家乡变化的作文,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家乡过去的面貌和现在的面貌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一篇强烈表现家乡变化的作文来。可是,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力求学生写真实的生活。这样有助于切实有效的打好作文的基础。如果基础没有打好,那么你的作文水平也是提不高的。所以要搞好作文教学,必须打好基础,而且必须从低年级就要培养学生的作文基础。比如,要求低年级学生看图写一段通顺的话,让中年级的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写清楚,让高年级学生记事、写物做到真实、具体等。

三、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积极创新

教师在作文指导时不应该怕学生奇思怪想、异想天开,而是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为人先。要从学生的年龄、经历、兴趣、爱好等特点出发,调动学生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因素,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欲望,调动写作兴趣,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目标驱动、任务驱动、兴趣驱动、情感驱动等方面注意“先放后收”。“放”,即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笔墨,放胆为文。“收”,即对文字的考究,对文面的讲求,对文体的留意,对主题的牵引等。“先放后收”使思维在文章形成中处于核心地位,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活动,把写作和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很好地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创新,就要在作文教学中做到关注差异,在凸显个性中以人为本,在感悟体验中互动提高,体现出让不同学生有不同发展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新理念。作文指导时,教师要留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参与作文各个环节的过程中重获主观体验,建构语言知识,形成表达技能。

四、注重读学写,读写结合

阅读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之一。我们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这是从根本上说的。一个人的经验既有直接取得的又有间接取得的,但是人不可能事事都来自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知识都是间接取得的。间接的知识、经验主要来源是阅读书面的资料。从阅读中获得的许多知识,在作文中就能将自己的经验表达出来。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中,要教学生写好作文,必须先教学生学会如何读,从读学写,读写结合。这样既使学生学会了怎样读,又使学生学会了怎样写,学生在读的时候也积累了许多的知识,也就为他的作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五、尊重学生,让作文尽显生命原色

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给予明确、具体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或者组织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探究体验,用心灵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感悟人生,学会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倾注于作文的字里行间,变被动写作为自主探究、创意写作,尽显作文生命的原色。传统的作文教学,通常是老师讲得多,等作文指导结束,学生己经失去了写作的兴趣。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应该有新的思路和方向,这就是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

[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作文教学生活化

全文共 2558 字

+ 加入清单

“写(包括说),是运用语文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见解,并服务于生活;脱离生活,写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技巧就变成了无所附丽的文字游戏。”那么,如何让生活为作文提供绚丽缤纷的鲜活素材,从而感受到来自学生生活深处的生动而丰盈的情感和生命的真实体验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和实践,一起来看看。

一、素材积累生活化,让学生有话写

作文教学必须把学生从课堂上和课本里解放出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灿烂多姿的大自然作为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觉地对身边的事物留心观察,细心体味,用心感悟,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1.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的方法。在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的同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辰……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情操。

2.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

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我们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参与家务劳动及学农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

二、作文指导生活化,让学生愿写、能写

1.突破时空,让学生走进生活

一篇小学作文传统的教法往往是分两课时完成。要求学生在八十分钟内于课堂里完成,指导拟稿,修改和誊写。似乎学生习作所需的信息全部贮存于大脑之中,作文时只要提取后稍微加工即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况且“倚马千言”的奇才自古以来有几个?更何况是刚刚学写文章的小学生。这样看来,学生在作文课上“无话可说,无话可写”是情理之中。从这个角度来看,责任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是教师使学生远离了丰富多彩的习作源泉――生活。因此我们作文教学首先要打破“一篇作文教学就是两课时的作文教学”这沿袭了几十年的做法,而让作文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们作文指导首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比如,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几周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因此,一篇作文的练习周期不是两课时,而应根据具体习作的要求,可以是一周,也可是两周,甚至一个月。学生所写之作当然不再是“空话”与“套话”,而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与生活。比如,我在教语文第五册中语文天地里的习作时,提前一个星期就布置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去购物,让他们亲身体验购物的经历。教写“我喜欢的动物”,我就利用假期布置学生亲自去喂养一只小动物,除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参与其中,亲身体验;还提醒学生从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与动物之间发生的事等方面介绍。有了生活积累,学生就不再惧怕作文。

2.尊重学生的情感

“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语)学生对其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在一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辞发,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反省传统的作文教学,一开始教师便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明确哪些材料可用,是最合适的,如何开头,又如何结尾。学生情感如一潭死水,而完成一篇佳作,必须使学生的情感积极参与。因为学生内在的词汇若没有情感驱动只能永远保持沉默,只有学生进入了激活状态,情感的大海才能有壮丽的浪涛,才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高度活跃起来。这样情感与语言同构共生,从而达到习作的目的。所写之作有血有肉,展示出小学生天真的心灵,纯洁而绚丽的儿童生活世界,若忽视了“情感”激发,再丰富的生活积累,也会沉睡不醒,其作文仅是提纲陈述而已,更不用说具有个性。那么学生内部语言的生成,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了。反而会与作文教学目标背道而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习作索然无味,逐渐产生厌作情绪。

三、作文评价生活化,让学生畅所欲言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呈现给学生的常常是冰冷的一面,作文写得再好也不能得满分,评语是冷冰冰的:“描写不具体,语句不生动,中心不明确……”如此一来,谁还敢“亲近”作文呢?其实,只有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用心灵对话,才能真正激起他们对作文的热爱。

1.采用激励性批语

教育应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乐趣,享受到成功所带来的愉悦。首先,要做到评语情感化,呈现出评语“温情”的一面,如:“你观察得真仔细,老师都没发现这一点呢!”“好可爱,老师真想见见它!”“这次没考好,下次再努力,没必要这么难过!”“这一处写得不错,如果能把外貌部分再修改一下,就更好了。”……学生很喜欢看这样的评语,因为这是一种朋友式的平等对话,即使教师指出了作文中的不足,他也能从评语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其次,每次改作文,教师都应努力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用红波浪线画出来,让学生感受自己的作文得到别人欣赏的喜悦,更愿意畅所欲言。

2.注重思想引导

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能感悟生活,才能使作文具备鲜明独特的个性。对学生作文的评改要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因此,作文评价还要适时地、自然地把学生的思想行为向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文明方向引导。一次写“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为话题的作文,有几位学生写了“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我要把荒山变成绿洲,把沙漠变成油田,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我要让贫民安居乐业,让战争远离,让世界充满阳光。”“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我要改造坏人,拯救他们的灵魂。我要让每个人都快快乐乐,心想事成。”在批语中,我充分肯定他们的美好愿望,肯定他们的善良心灵。这样的评语,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观,这也是我们开展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的重要目的。

作文教学时除了积累素材、作文指导、作文评价要做到生活化外,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抓住契机,活化学生的丰富积累,真正达到“我要写”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乱花渐欲迷人眼——区教学能手听课有感

全文共 1525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有幸在凤城初中全程参加了区里举行的历史学科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一共四位老师参加,各位参赛选手对本次活动非常的重视,都做了极为认真的准备。而我,作为一个旁听者,算是享受了一次饕餮盛宴,学习到了很多有益的知识。

简单的来说,纵观这四节课,我觉得都做到了以下两点:

首先是地本堂课的知识点进行了有效地整合。整合,已经成为历史讲课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每个老师都对此深有体会,并做了大量工作。例如,高娟老师,设计了三个博物馆的形式,由三个博物馆的馆长来介绍博物馆的内容,而博物馆里介绍的知识就是本堂课学生们要复习的内容。这样,就由教师讲授知识转向了学生展示,学生的积极展示也就成为本节课的亮点。魏春迎老师的整合比较的有诗意,她用了三组很有动力的排比句:秦汉科技誉全球;宗教文化广流传;史学艺术世人颂,来概括本堂课的全部内容。(近几年,听陈毅中学老师的历史课,有种大体上的模式。他们上课的方式、步骤、流程,基本上是一个模子打造出来的。其原因是他们这个教研组在平时备课的时候,集体教研活动就开展的很经常,特别是有个省级教学能手在他们的学校里,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每次老师们出来讲课,都是经过她的指点,这一点,虽然没有亲见,但几乎是肯定的。由此,我想到:一个好老师的确能够带动一个学校的一门课程的教学!陈毅中学如此,凤城初中也是这样)。整堂课思路清晰,脉络清楚。贾秀琴老师作为参加过省优质课评选的教师,也是很有功底的。她对课文是这样进行了整合:群星璀璨—人物篇;异彩纷呈—成就篇;追根溯源—探原因。其中,第二个板块又分为了:科技发展新篇章、宗教形成新格局、史学著作新辉煌。在整合中,突出了一个“新”字。可见,老师是下了相当大的力气的。李建民老师也是对课本内容进行了整合,分为了两部分:一是科技成就;二是人文成就。可以说,这几位老师都对本次的评选活动十分重视,应当是搜寻了大量的资料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其次是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了有效地拓展。我们课本上的知识,仅是介绍了某个事件或某个人物,对于这个事件或人物的前因后果,旁人论述,鲜有提及。我们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应该补充这方面的内容,既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几位老师都为本堂课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例如,和纸张有关的书写载体的演变;和司马迁有关的历史材料;外界对纸的发明的评价;很好的起到了补充作用,同时,作为材料题出现,又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

上述这两个特点,应该说是近年以来,我区历史课堂中频频出现共性优点。除此之外,我觉得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努力:一是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一节真实的课堂应该是有一些意外的课堂,此时,需要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引导学生的能力,能够将学生的一些不必要的思路引导到本节课的内容上来,而不是漫无边际。二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小组合作一直是我区倡导的一项重要学习方式,但这仅凭单个的个体,或者是单个的学校来探究,已经遇到了一些瓶颈,需要集合群体的力量,共同将这条路走下去。三是是对课堂的细节的处理要加强。比如课堂各部分之间的链接,教师的课堂用语等等。

本次的评选活动,虽然从抽签到讲课仅有两天的时间,但是,所有的上课老师都做了积极认真的准备,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将本课有关的知识点找到了很多,结合自己教学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半天的课听下来,感到老师们都是下足了力气,做了充分的准备。我区的历史课堂教学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上了一个台阶。今天的课,假使放在前几年的话,都会是很成功的一堂课,但每个人都在发展,都在提高,都在进步。如百家争鸣,百齐放,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这种竞争、交流,已经产生了鲶鱼效应。可以预见,我区的历史教学一定会走在全市的前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学英语教学游戏100例》1000字读后感

全文共 2253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英语作为近几年新增设的科目,在肩负英语启蒙和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大基础的重任的同时,又面临着检验匮乏,教学对象年龄小,注意力,接受,分辨能力相对较低等重多困难。那么,怎么才能克服困难,有效良好地进行小学英语教学呢?我认为应在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注意力等特征的前提下,精心设计组织教学。而其中,游戏的运用尤其重要。现行小学英语教材就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整册教学内容中,几乎在每课都穿插有游戏。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着多方面的重要的作用。

一、 激发兴趣,活跃气氛,吸引注意力

一节好课不是老师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听,而应是有静有动,动静相结合的,小学设管内的天性是好动的,要让他们端端正正的坐着听四十分钟,是很难办到的。即使做到了也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可能压抑了他们的个性,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心理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稳定性较差。最好的也只能保持30分钟,况且长时的有意注意容易使人感到枯燥乏味,投入程度也不会高,如果在教学中结合教师的讲解,适当地安排一些游戏,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动的舞台,把他们的思维和身体从疲劳、紧张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涣散的注意被吸引过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人身体部位名称时,刚开始学生们觉得新鲜,兴趣很浓,热情还很高,但随着单词加多,听讲和读的时间加长,他们感到很疲乏,觉得没意思了,注意力也不能很好地集中了。这时,我适时地加入了“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一听说要做游戏,孩子们立刻变得活跃起来,注意力又集中了,在随后“touch your head” “stamp your feet” “wave your arm”的口令中,他们一会摸头,一会跺脚,一会挥胳膊,忙得不亦乐乎,最终在笑声中记住了个部位的名称。

二、 创设情景,加深记忆

一种语言习惯的习得,必须是在一定的语言背景和情景中完成,这些仅靠课文中提供的情景对话是远远不够的。那些对话是别人的,学生只是一个扮演者和朗读者,因为没有心灵的感受和理解,许多人不能很好地融入其中。游戏就弥补了之不足。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情境,语境,还让学生们真正地成为“主人公”亲身经历资:料;来/源,于GZU521学:习;网 http://Gzu521。COm,这对他们的记忆又是一大帮助,如果为了记忆只是一味地重复练习,他们就只能是机械地记忆,而这种记忆是很难保持的,但如果将所学的内容安排在他们积极从事着的活动中去,成为活动的直接对象,这样,因为是他们亲自感受体验,直接参与了的,记忆效果受识记时的情绪状态的影响。情绪状态较佳时对记忆作用明显。这一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在教学时,应该重视情境,愉快地教学,这又如何做到呢?游戏便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捷径。在教学中开展多种多样轻松幽默的游戏,使他们在笑声中学会英语。

三、 训练口语,发展思维

英语的学习不仅仅是记忆、理解、书写,还要能够说出来,能够正确流利地说出来。这是重点也难点。对于初学英语的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他们往往心理紧张,没有自信,不敢开口。更别说在课后生活中运用了。要攻破这个拦路虎,首先必须给学生一个没有压力的轻松环境,消除内心的紧张与害怕,同时,鼓励他们进行语言交流,在运用语言与其他人互相讲话时,学习的内容会丰富起来,游戏就恰恰能够做到这些。游戏给了学生接近生活,轻松愉快的环境,带给他们描述、表达、说明的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训练了口语,这些都比学生自己读教材重复教师的话有价值得多。

语言与思维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游戏在联系课本词汇的同时,促使学生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把他们所学的语言词汇合理地组织,适当地安排,准确地表达,这个过程,丰富了他们的词汇,丰富了他们的的感性经验,推动了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的发展。

此外,游戏给了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如在教学“friendship”时,为了让他们深刻理解记忆这个单词的含义,我采用了画图的游戏,就是把这个单词的意思用画图表示出来。因为“friendship”的概念是抽象的,没有实物可以比拟,这样就不能照猫画虎了。只能凭借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去想象。有的学生想象了一个有关友谊的故事,画了一幅漫画,有的想到了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友谊,画了两幅肖像;有的想到了一句古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并且惟妙惟肖地画了出来,以次来体现“friendship”的含义这样,学生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和思考的能力,深刻地理解了单词的意义,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四、 培养情感,发展能力

在教学中,有趣的游戏活动,可以养成学生热爱生活,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能够让学生有机会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有机会展现自己的生命活力和丰富想象力,创造力,从而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使其体验到团结、友爱、互助、荣誉感、责任感,进取心等积极的情感。比如,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使其学习表达各种社会角色的情感,在画画游戏中进一步发展了他们的美感,此外,游戏中还存在一个如何协调的问题,如何制定游戏规则和如何违反规则进行处罚的问题,学生们需要自主地讨论和解决这个问题。这个过程中他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都得以锻炼,同时这队学生的独立性、正义感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以上是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四方面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作用,这根据游戏形式、内容的不同而异,当然,并不是所有游戏都能起到了这些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精心选择、组织,恰当安排,以使其取得最佳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教学流程

全文共 1659 字

+ 加入清单

一、激情导入

1、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2、导语:同学们,这首歌曲赞颂的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母亲,她们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你,无时无刻不在关怀着你。你的点滴进步,都凝聚着母亲的心血和汗水。这节课,让我们走近母亲,理解母亲,做一点报答母亲的实事。

二、汇报交流调查母亲一周生活、工作的情况

1、导语:

课前同学们已认真地观察、调查、询问过母亲的工作、生活等情况,现在就把你的调查结果告诉大家,让同学们共同分享。

2、学生汇报、学生评价。

生:妈妈起床比我们早,做好了早饭才喊爸爸和我。

生:妈妈给我们负责全家人的一日三顿,每天都要变换花样让我吃得饱饱的,真费脑子。

生:妈妈每天接送我上学、放学后,风里来雨里去,从不喊苦。

生:妈妈生病了,家中所有的事情一样也不少做。

生:我们一家人,什么时候该穿什么衣服,都是妈妈想着,好烦。

生:妈妈还要干好自己的工作,和爸爸一样挣钱养家。

……

3:取出妈妈年轻时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比一比,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4、老师评价、鼓励。

小结:在汇报、比较、交流中,同学们知道了妈妈的辛苦与操劳,作为一个女人,母亲真的不容易!你认为母亲的辛苦体现在哪?

生:事情太多!

生:很忙。

生:很繁杂。

生:太累了,难怪我妈妈老得那么快!

生:难怪歌词里唱:“妈妈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

生:难怪妈妈的眼睛失去了光华,眼角已经有了浅浅的皱纹

……

三、感悟母爱

师:妈妈的工作只是忙和辛苦吗?请同学们看:出示多媒体课件:母亲关心子女的感人画面……

1、学生看录像。交流。

师:看了录像,你想到了什么?大家自由表达:

生:有一次我发烧了,妈妈那么急着带我去看病,我打吊针的时候,我妈妈给我讲故事,给我买好吃的东西,还给我补课……都怪我不听妈妈的话,随便脱衣服,给她添麻烦了。

生:冬天,妈妈早上骑车送我时,总叫我把手插进她的衣服里,还叫我把脸贴到她身后,妈妈成了我的挡风墙……

生:上次我考试没考好,妈妈没批评我,还鼓励我不要泄气,争取下次考好。

生:我的手冻了,妈问我疼不疼,还忙着给我捂手……

2、大家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四、欣赏诗歌,懂得珍惜。

1、出示诗歌《雪人》:“当然知道,太阳出来,雪人就会融化,可我还是忍不住难过。我要赶在雪化之前,热情地拥抱你,大声地告诉你——我想永远和你在一起。” 2、朗读感悟后,小组合作探究,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通过讨论,懂得诗人表达的是热爱雪人,不忍与雪人分手,却又不得不分手的痛苦。懂得了只有珍惜现在拥有的真情才是最现实的。

3、创设情境。

《雪人》这首诗包含了深刻的含义,你可曾想过终有一天你会与母亲永久地分离?(学生思考时,低声配乐《烛光里的妈妈》)

当你明白这个道理时,你想想你曾为你的母亲做过什么?对你的母亲说过什么?

4、回忆一下,老师布置的特殊作业:亲口对你的母亲说“我爱你”。你是否完成了,你是怎样完成的?完成的过程中有困难吗?你是如何克服的?

五、妙笔生花——我手写我心

1、导语:同学们,看到你们的眼神,我知道你们已出色地完成了特殊的作业。我多么渴望知道你们的母亲在听到“我爱你”这三个字时,有多么激动啊!因为我的女儿从未对我说过,我好羡慕你们的母亲能有你们这么懂事出色的孩子,想不想与我分享你母亲的快乐?别忘了,老师也是母亲,那就赶快写上习作本,让我慢慢享受吧!这可是你们送给我最好的节日礼物啊!

2、动笔前,先听老师给你们提点小要求:

以“我爱你”为主题写一篇作文。把自己说出:“我爱你妈妈”这句话的整个过程写下来,详细写出当时的心理活动以及妈妈听到这句话的反应。写完后认真修改。

3、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导语:各位小作家,请你把自己的作品让同学看一看,向他们征求修改的意见。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介绍自己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

2、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师适时鼓励与点拨。

3、教师小结:美好的亲情在每一个文字中流动,对母亲的尊敬、爱戴之情从每一个词句中流露出来。我感到你们更懂事、更可爱了。老师喜欢懂得感恩的孩子,老师喜欢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教妹妹学英语作文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苹果怎么读?”“嗯……apple 。”“对了,真聪明!”听到这些对话,你是不是认为是一个老师在考一个学生的英语呢?告诉你,你回答正确,的确如此,不过,这师生二人不是别人,而是在下与小妹。我小妹今年两岁半,话还讲不完整,怎么学起英语来了呢?告诉你吧!那是一次极其偶然的机会……

上学期期末,临近大考,我正在读英语(不好意思,有点临时抱佛脚),正好读到banana 这个单词,小妹听到了,连忙跑过来问我:“姐姐,你在说什么呀?”我一听很生气,说:“你烦不烦呀,我还要做作业呢!”妹妹可管不了那么多,还是一个劲儿地问我,我被她缠得不耐烦了,只得说:“我在读英语单词呢!”“你刚才读的是什么呀?”小妹又问。“是banana ,香蕉的意思!”“哦。”接着妹妹自己一边走,一边小声嘀咕着什么。“banana”咦,这是谁在读呢?好像是妹妹,不会吧?可是,声音的的确确是从身后传来的,我满怀疑惑地转过头,问她:“小妹,你刚才在说什么呀!”小妹回答说:“我在读英语呀banana呀!”“你怎么……”我惊奇万分,心想:妹妹的语言天赋真是好,是块学英语的料,一定要好好培养,不能被埋没了。”于是,在假期里,我开始教妹妹学英语。

不过给3岁半的孩子讲课可是真有点困难!有时要图文并茂地给她讲,有时又要编编儿歌,不过妹妹学得还挺认真,真不愧是我的好妹妹。(嘿嘿,不好意思。)

现在,妹妹已记住了不少单词,如果你考考她,她准会响亮地回答,因为她是个……竖起耳朵听喔:她呀,是个特别爱炫耀的小家伙。

[我教妹妹学英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体育课堂教学反思作文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在理解的基础上尊重、融合到孩子当中,我认为那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尊重才可能保证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只有融合才能得到孩子更多的信任和赞许。在小学学习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的思维非常的开阔,对课堂中老师的提问,他们有着许多不同的回答,有的答案非常符合我们的问题;有的答案对不上号;有的答案甚至是个笑话,面对这些我总是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赞扬和鼓励他们,我相信所有的答案都是孩子们经过思考的,他们的回答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这要我们采取不同的教育艺术,多加鼓励和肯定,相信不久的将来,你的问题一定会有更多精彩的答案。

游戏是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比较多的教学方法之一,尤其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更加突出,为了更好的调动每个孩子的学习热情,我每次都融合到游戏中,比如:人、虎、枪的游戏,开始我很喜欢把孩子们定为一队,我是另一队来集体参与游戏;在大渔网游戏中,我有时当渔网,有时当小鱼来组织游戏;在各类比赛的游戏中,总帮助孩子们想一些方法来激发小组的积极性,不管孩子取得怎样的成绩,我都和他们一一击掌祝贺,让孩子们从成功的瞬间起就感受乐趣。

我的理解、尊重、融合得到了回报,记忆最深的事是最后的一节体育课上,当下课的铃声响后,我宣布下课的同时,告诉孩子们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课,孩子们都不让我走,二十多个孩子一一和我拥抱后,我才离开,那一刻我很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无论如何不要把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理解、尊重、融合从成功的瞬间起就留给孩子,相信我的坚持,孩子们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会获取更多方面的成功和快乐.

[体育课堂教学反思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大教学论的读书笔记

全文共 3167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习语文不是为了靠语文本身形成一部分博学和智慧,而是作为获得知识和给别人传递知识的工具。

所以,由此而导致:不是所有的语文都应当学习,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也不应该学习很多种语文,因为这是无用的,也会浪费掉本来可以用于获得实用知识的时间。只有必须的语文才应当学习。所谓必须的语文是,本族语是在本国使用的,周边国家的语文是为了与邻国打交道时用的。

二、并不是所有这些语言都要完全学会,而是只学到所需要的为止。不需要像说母语那样流利的说希腊语或希伯来语,因为我们不能同任何人用这种语言交谈。学到能读懂用这些文字写成的书籍就已足够了。

三、语言的学习,特别是在年轻时,应当与学习事物结合起来,是我们对客观世界的熟悉和对语文的熟悉,即是说,我们关于事物的意识和表达它们的能力,能齐头并进。因为我们所要培养造就的是人,而不是鹦鹉,正如在第19章原则六中所说。

四、由此,可得出结论,首先,语文的学习不能脱离它所涉及的事物;因为事物不是个别的存在,而没有语文就不能理解事物,这两者是一起存在,一起履行其职责。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出版了《语文入门》这本书。在该书中,组成句子的单词解释事物的性质。据说,该书取得的成功不少。

五、其次,一门语文的完全的、详尽的知识,不论它是何种语文,都是不必要的。任何人若想试图获得这种完全的、详尽的知识,那都是可笑的、无用的。甚至西塞罗(被认为是拉丁文的最杰出的大师)也不熟悉拉丁文的一切细节,因为他承认他不知道工匠们所使用的词汇,因为他从来没有和补鞋匠和工人交谈过,使得他要去看他们的手工制品,听他们使用的专业术语。事实上,他能有什么事物可以学习这些专门术语呢?

六、那些将我的《语文入门》加以扩充的人没有注意及此,二是在其中塞进了一些不常见的词和与孩子们的理解力十分不相称的事物。《语文入门》就应当是时入门,进一步的任何内容都应当留给将来。对于那些不是永远不会出现就是偶然碰到也容易查找辅助读物(如词典、字典、会变之类)的词语,尤其是如此。正是由于这个理由,我中断了我的《拉丁文近义词补编》(在该书中我介绍了许多已废弃的词和不常用的词)。

七、再次,孩子的智力和语文应当在引起他们兴趣的事物上优先得到练习,使成人感兴趣的的事物应留待以后。如果把西塞罗和其他名家的作品孩子们面前,这是浪费他们的时间,因为,如学生不理解教材,他们怎能掌握有说服力地表现题材的多种要诀呢?把时间花在使语文知识和一般智力同事循序渐进的是害死求实的努力上要有用的多。自然并不跳跃,人事也是如此,因为人事是模仿自然的。在教孩子们跳舞以前要先叫他走路;在教孩子战骑马以前,先让他骑玩具木马;在教他们说话以前,先教他们咿呀学语;在发表演说先学会说话。正如西塞罗所说,在一个人没有学会说话以前,不能教这个人发表演说。

八、关于众多的语文,我们的方法是将它们归纳成八条规则,它们可以使学会多种语文为更容易的事情。

九、(1)每一种语文都必须单独学习。

首先应学习母语,其次学习在适当地方要用的的语言(因为我认为现代语首先应先于学者语文开始学习),然后可以学习拉丁文,学习拉丁文之后再学希腊文、希伯来文,等等。

一种语文应在另一种语文学了以后学习,而不是同时学习,否则两者会学的混淆不清。只有在彻底学好了它们以后,用相同的语法、词典等对它们进行比较才是有益的。

十、(2)每一种语文都必须有分配给它的规定的时间。

我们应当留心不要把次要的学科变成主要的学科,或者把本来应当用来获得事物的知识的时间用于学习文字。因为母语是与客观世界向感官的逐渐显露紧密结合的,它需要有数年的时间(8-10年或整个童年时代和部分少年时代)。然后,就可以进而学习其他现代语,每种在一年之内就可以充分掌握。拉丁语要学两年,希腊语一年,希伯来语半年。

十一、(3)一切语文用练习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更容易。

即是说,用听、说、读、重读、抄写、用手和舌模仿,尽可能经常这样做。参考前章第一和第十一条规则。

十二、(4)在前章规则二中已经讨论过这一点。我们特别说到不得不从书本学习的学者的文字,虽然我们不排除现代语文。因为意大利文、发问、德文、波西米亚文和匈牙利文的学习可以归纳成规则,事实上已经归纳成规则。

十三、(5)从语文归纳出来的规则应当是符合语法的,而不是符合哲学的。

这就是说它们不应细究词、短语、句子的原因和先行词,或找出为什么必须是这种结构或那种结构,对存在与文字和事物中的原因、联系、相似的或与不相似的、同类的与破格的细微研究是哲学家的任务,它只会耽误语文老师的时间。

十四、(6)在学习一种新语文的书写规则是,已经学会的语文必须继续记住,以便把重点紧紧放在两种语文的不同点上面。

要求主义它们的共同点不仅是无益的,而且是真正有害的,因为头脑比实际存在的更啰嗦更不规则的外貌吓住了。例如,在希腊文文法中,没有必要重复名词、动词、格和时态的定义或没有传达什么新东西的句法规则以及可以看做已经熟悉的东西。那些东西只需要在设计希腊文的用法以已经知道的拉丁文用法不用时提到。用这种办法,希腊文文法就可以缩减到少数几页,也因此更清楚更容易。

十五、(7)一门新语文的最初的练习应当与已经熟悉的教材相联系起来。

不然的话,头脑就必须同时既注意文字,又注意事物,因此会被分散注意力,被削弱。所以,头脑的努力应当限于文字,以便使头脑更顺利更快速的掌握它们。这种教材可以用用教义问答或圣经史或实际已十分有名的材料。

十六、(8)所以,一切语文扣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

即是说,通过实践学习,同时结合着学习一些仅仅设计与以往学过的语文的不同之点的简单的规则,同时通过与已经熟悉的教材有关的练习进行学习。

十七、关于应当精心地学习的各种语文。

正如我们在本章开头处所说,不需要同样精确地学习一切语文。母语和拉丁语最值得注意,我们应当全都彻底学会。这种语文学习的过程可以区分为四个年龄阶段。

第一阶段 咿呀学语 模糊不清

婴儿期

第二阶段 成熟期童年 正确的

年龄是 更趋成熟期童年 学会说的

第三阶段 茁壮期 优美的

成年期

第四阶段 有说服力的

十八、这种分级方法是唯一正确的原则。

任何别的分级方法都将使一切陷入换乱颠倒,这是我们多数人经验过的。但是,如果提供了语文教学的合用的教材,经过这四个阶段,一切想学习语文的人就可以顺利的学会,即是说,学生适用的教科书、帮助教师的手册,这两种都要简短,符合教学法。

十九、适合几种不同年龄阶段的教科书应当有四种:

(1)临门书

(2)入门书

(3)升堂书

(4)聚珍书

二十、临门书应包含有儿童绘画的材料——几百字,组合成句子,再加上名词变格和动词变化。

二十一、入门书应包含有这门语文的通用词汇,大约八千左后,这些词汇应组成体现描写自然界生物的句子。再附加能确切知道这门文字的书写、发音、造句和用字的一些简短、清楚的文法规则。

二十二、升堂书应包含有关于一切题材的用各种优美的的风格表现的各种文章,富有摘录的成语、作者的旁注参考资料。在书末应有以各种不同方式改写的解释句子的规则。

二十三、聚珍书系指就任何题材以严肃的目的和优美风格进行写作的经典作家的作品,附有有关评论的辑录有价值的段落的规则以及有关习惯语的精确翻译(一件最有意义的事)的规则。关于这些作家的作品,有些应选做学校的读物;另一些作家的作品应当编出目录,使得任何人想寻找就任何题材写作的作家的作品,都可以找出这些作家是谁。

夸美纽斯关于语文的这段论述,不仅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指出了一条简短有效的方式,而且对于学习其他语文也同样有指导意义。语言的学习对许多的孩子来说是很难的事情,不管是母语还是第二语言的习得,从夸式的经验来看,我们有时候是走了弯路的,过分注重于完全的知识,忽视了语言的实用性。如何花费更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是值得我们去大力探讨的、实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体育教学读书笔记

全文共 1218 字

+ 加入清单

在阅读《教师专业成长》这本书以后,让我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特别是书中关于“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介绍更是给了我很大的指引作用。其中,不论是实施策略还是具体措施中都重点提到了“自我反思”对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这将对我今后的成长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

当前,影响体育教师发展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外部因素,如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学校的管理制度等;二是体育教师自身因素,如自我发展需要、教学反思能力等。其中,教师自身因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反思才能完成。教育学者杜威这样说过:“教师应当对实践进行反思,将教学看作是一种反思性的学术实践,通过反思实践来改进教学,做‘反思型实践者’”。体育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形象,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的行为表现,主动反思,做“反思型实践者”,逐步推进自身专业发展。

反思是个体成熟之标志。反思型教师不仅要具有课堂教学知识、技巧和技能,还要具有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的能力,以及对教育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自己的教育信念进行更广阔的探究和反省的能力。即在“反思——更新——发展——再反思——再更新——再发展”这样一个无限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中,使自身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

要想成为反思型体育教师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简单的过程,它需要体育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与提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知识、信念、行为和各种视之为当然的观点,转变那些不正确的假设、信念,修正那些不合理行为,把反思的方法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才能逐步迈向批判反思之门。首先,要将反思渗透教学的全过程。即教师要进行全面具体的课前准备,并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过程进行计划、安排、反馈、评价与调控,最后在课后对上过的课进行回顾与评价,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找出问题,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等。教师只有通过这些措施,形成对体育教学的系统反思,养成反思习惯,并使反思伴随着体育教学活动的常规化而逐渐自动化。其次,要讲究科学的反思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反思方式,以提高反思的效率。第三,经常记录并剖析“关键事件”,以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突变事件的能力,促进教师的自身的发展。第四,要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因为系统的理论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审视那些教学中的直觉判断,帮助认识和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而且还可以为自己的实践提供多种可能,增强陈述自己行为的理论基础。

要想成为一名批判反思型体育教师,就意味着要在批判反思的过程中,把个人的教学活动、集体的经历以及正规的理论、研究视为同样重要的因素,使自身的教育实践和思想更具有合理性。只有在不断的批判与反思中教师的教学才会得到持续地发展。为成为一名具有批判反思的体育教师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体育教学视频观后感

全文共 3850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体育教学视频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内容范围较广,水平阶段分布均匀

重庆“观摩活动”共展示了从小学到高中一共11个城市的13节体育课,水平一1节、水平二4节、水平三2节、水平四3节、水平五3节,水平段分布比较均衡,内容涵盖了田径、球类、体操(技巧)、游泳、舞蹈、民族传统体育、现代新兴体育等七大类,其中,田径四节,排球两节、体操(技巧)2节、舞蹈2节,其它内容各有一节。总的来说,教学内容选择比例恰当,符合体育教学内容的比例,教学内容选择范围较广,基本能够反映出目前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情况,切合实际。均衡的分布和较广泛的内容,给参加观摩的老师提供了多阶段、多种教学内容的学习机会,使参加观摩的老师能够学有所获。

二、注重教材的功能性,发掘教材现实生活意义

重庆珊瑚实验小学施宇老师的障碍跑、天津市汉沽区中心小学关顺丽老师的滚翻的复习、运用及拓展、太原市陈建峰老师的跑的应用的教学都从体育学习的功能性出发,创设生活情境,将体育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强调体育学习的生活应用价值,让学生在学习中懂得如何通过所学知识、技能保护自己、提高自己的活动能力,将自己课堂所学运用于课外生活活动中,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体育学习的功能性目标是新课标提出和提倡的,将体育学习的目的回归本原,保障人的生命安全、提高人的生存质量就是体育学习的本原目标之一,符合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符合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同时,学生技巧和技能的获得,必将让学生终生受益,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得到运用的体育技能是学生必须的技能。我认为终身体育的定义应该涵盖两个方面的意义,一为学习的内容终身有用,能够利用当前所学技能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二为学习的内容能够有益终身,能够利用当前所学技能进行练习,不断增强和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

三、重视课堂环境的创设,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

纵观13节观摩课的教学,均不同程度的采用了音乐这一“材料”进入到体育课的教学之中,在课的热身活动和放松整理活动中13位做课老师均有应用,有的老师甚至让音乐贯穿整节课的始终,除了2节舞蹈课之外,障碍跑、跑的应用等课也有让音乐或者音效整节课播放的情况,这种情况多于往年。音乐出现在课堂,一是教学内容的需要,比如热身和放松以及舞蹈,二是构建教学情境,配合情景教学,三是创设环境,调节学生学习心理,舒缓学生情绪,在单调和枯燥练习的时候,还可以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本次观摩课2节舞蹈课当属于第一种情况,障碍跑的教学和跑的应用的教学属于第二种情况,但是它们或多或少的都属于第三种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表明了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更加关注了学生的心理感受,他们应用音乐来调整和调动学生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课堂内容教学,观后感《体育教学视频观后感》。学生熟悉的乐曲在教师讲解示范的时候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听讲效果,但是在练习的时候,在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水平,使学生的注意力之分散在“音乐”这一点,而不是更多的“点”。所以,正确而恰当的让音乐贯穿课堂教学,符合心理学规律,符合课标提出的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地课堂环境中学习和练习。

四、理性理解技术教学,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本次观摩活动的13节课,每节课都以某一项运动技术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即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学有所获。课程标准将课程性质定义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这句话一方面可以理解为身体练习需要技术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要理解为掌握了技术后的练习,落脚点在增进中小学生的健康,这应当是“健康第一”在课程性质中的体现。技术的学习可以是有益于增进身体健康的各种技术的学习,习得的技术一方面本身要对健康有益,一方面要能够通过这种技术的练习使健康获益,我认为应当在这个范围之内选择学生所要学习的运动技术,通过练习形成技能。那么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技术教学课也好,综合活动课也好,都要通过身体练习这个途径,达到健康的目的,无论是身体的、心理的还是社会适应的,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身体练习在一节课中体现的程度应有所不同,复杂而带有危险性的器械类活动就不能过分追求生理指标,只能在学生熟练掌握后,才能增加练习量,体育教学是学生获得健康的一种学习,而不能够完全作为途径,我认为这才是科学的体育教学观。低年级小学生不能过分追求技术指标,技术学习在低年级小学生中应是一个模糊的“形”,而非一个具象的“念”,更多的应当让他们“动”起来,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过分”追求完美的技术教学是一种形式主义、功利主义,他们的技术标准应当是很好的“做到了”,而非完美的“做好了”。小学低年级学生不能忽视的是习惯、兴趣的培养,并用他们已有的人的基本运动能力来发展其身体素质,促进其健康。水平一《跑的应用》一课可以做为对我这种理解和看法的注解,陈老师没有在教学中过分追求跑的动作,而是让学生跑起来,明白跑的意义。

对于两节舞蹈课的教学,一节是民族舞蹈,一节是现代舞蹈,从技术性角度来讲,没有太复杂的技术,都是人的基本活动能力的综合运用,走、跑、踢、跨、甩腕等等,如果从技术教学的角度来讲,意义不大,但是其具有一定的身体练习意义,所以一定程度上又是符合课程性质的,从学生的兴趣喜好来讲又是受到学生欢迎的,这样的舞蹈在现实中也是可以当作锻炼身体的手段的,在应用程度上,甚至比我们现在教学的某些所谓的正规体育教学内容应用更多。事实上也是如此,据我对晨练所作的观察,绝大多数参加晨练的女同志都在跳各种各样的舞蹈,所以,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首先应该提倡,而不能因为其是“熟练工”,技术性不强而冷眼相视。其次,通过教学一方面不仅让学生熟练舞蹈动作,一方面必须让学生逐步具备编排一些简单舞蹈的能力,这种能力才是学生终身健康所需要的。

五、正确理解技术教学,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上面我谈到,13节课都以技术作为支撑,围绕这些技术的学习和练习展开教学。要让学生掌握什么样的技术呢,要把技术掌握到何种程度呢?学校体育教学不同于竞技运动,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学习,是健康,不是挑战项目极限,对于体育教学来讲,我们仍然要遵循课标的要求,这一点必须区别于竞技体育。我认为学生要掌握三类技术,一类是实用性技术,能够在生活中运用,如跑、跳、投、滚翻、游泳等;一类是功能性技术,用以提高身体的各种素质,如立定跳远、仰卧起坐、俯卧挺身等;一类是健身娱乐性技术,如各种球类、游泳等。还有一类技术,目的纯粹是为体育欣赏,如铅球、蹲踞式起跑等,我们应该去了解感受,而不是完全掌握。需要掌握的三类技术,我们不能单独强调或者忽视任何一类,他们都是身体练习的手段,都是增进健康的途径。13节课中,跑的应用、障碍跑应为第一类的代表,立定跳远、双杠应为第二类的代表,排球应为第三类的代表。除此之外13节课中没有体育欣赏类的技术教学,在观摩教学中也不是十分必要拿来展示。所以我认为,在要掌握的三类技术之外,其它的技术教学可以由教师教给学生了解和尝试,也可以抛弃不要,不在课堂进行教学,让学生课下了解也行。

六、深析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特点

从技术教学的角度来讲,本次观摩课技术教学的层次性和对老师对所教教材的把握我认为不是十分理想,有一种功夫在诗外的感觉,有些教学未及考评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匆匆结束主要内容的教学转而做其它,过多的把精力用在了其它的目标领域,急于在一节课中展现教师对课标理解的诸多方面,这样就蚕食掉了必要的巩固练习。有些老师的教学比较突兀,比如球类的新授内容只是经过老师的一讲解,一示范学生就会了,直接就进入到巩固练习中,诱导练习、引导练习、尝试练习的步骤都没有,更别说教师对教材重点和难点的认识在教学中体现了。造成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有“作秀”的成份存在,但是深层次反映出的确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场面虽然好看,最能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教”却成了一个“空心”。我认为这一点我们郑州市的《双杠》教学就做得比较好,实打实的教学,心无旁骛,无论是教师的示范,还是教师的指导,都看出教师对教材的精确理解,学生学习到哪一个动作,教师都会及时提示和示范正确动作,体现出教师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已经烂熟于胸,多种指导和练习手段,又解决了这些问题,所以,技术教学应以这节课为最好。白璧微瑕,只是在最后的游戏抑或是放松活动时教材安排欠妥,表现为学生活动时比较单调,三个组相距太远,缺乏一种竞争的气氛,人均动作次数少,肢体运动不充分。

七、新兴运动,做好改造,使其适合体育教学的特点

本次观摩活动有一节源自于拓展运动的“信任后倒”,教师试图达成心理和社会适应目标,教师从平地后倒,高台后到,教师示范激励,学生分层在不同高台后倒,合作学习等几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新理念对体育教学的要求,教学场面活跃。拓展游戏一方面具有团队合作、心理训练的内容,另一方面是自我挑战的内容,其某些方面适合心理和社会适应的目标,但是大多数的拓展项目运动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当改造为适合体育教学特点的内容。

[体育教学视频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作文教学的感悟

全文共 4857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们常苦于写作文。于是,一篇篇学生习作要么千篇一律,毫无特色,要么空洞无物,言之无味。究其原因,作文教学不得法也。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有效进行作文教学呢?让我们把视线移向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他曾经以睿智的目光穿越深邃的时空,以他对语文教育真谛的深刻把握,透视语文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阐发有关语文教育的真知灼见。叶老早就指出:“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须。”我们如果像河伯观海、井蛙窥天那样,局限在课堂内教作文,局限在笔头上练作文,那注定会“走进一条死胡同”。倘若“作文成为生活的必须”的话,学生还会怕作文吗?学习、借鉴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结合自己的教学,我有几点感悟

一、写作源自生活,需给学生自由生活的空间

1、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叶老有一个形象而生动的比喻,他认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多年的教学,我也深刻体会到: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写作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多彩的生活,才会有多样的文章。

2、写作是生活的需要。要着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要作文?对此,叶老有过这样精辟透彻的论述:“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并没有话而勉强要说话,或者把别人的话拿来,当作自己的话,都是和写作的本意相违反的。”从写作的目的上来看,写作是因为自己有话要说才把要说的话写下来。生活中人人都有说话的需要,都有需要倾吐的时刻,“写作就是说话”,建立起这样的认识,学生就可以把写作看作是稀松平常之事,就不必从心理上去害怕它。这对刚刚接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必要。

3、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叶老指出,“意思情感和表达方式都是从一个人的整个生活中而来”。“必须整个生活产生得出精妙的意思情感与适宜的表达方式”,才能写出像样的文学作品的希望。”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更深领悟古人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的深刻内涵。生活中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一种情感、一点感悟都可写进文章中来,真实的情感是我们写作的灵魂。

因此,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给了孩子多少广阔的生活的空间?整天呆在“象牙塔”里、埋首于“教科书”中,孩子们能产生出多少“精妙的意思情感与适宜的表达方式”来?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是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地做,实乃难事。叶老说,写作之前,要让孩子“知人知事”,这“人”这“事”,必须使孩子们去亲眼目睹、去亲自体察才行。叶老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国文教授并非是限于教室的教科啊!国文教授并非是限于书本以内的教科啊!”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也作了明确的表述:要让小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观察事物,丰富见闻,只有生活才能赋予学生具有这样的本领。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开创一片自由的生活,让他们有自己主宰的时间,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节假日,孩子们可以去郊外踏青、去乡间游玩,亲近生活、走进自然;双休日,孩子们可以去逛街购物、去参观游览;更别忘了让孩子们有自己亲密的小伙伴,那里也有一个“小小”的社会、“大大”的人际关系。

二、写作基于阅读,需给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

阅读与写作是一个统一体。“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是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不明白这一点,会让我们局限于作文训练这个狭隘的圈子里,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事,写作水平是不会提高的。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目前作文教学效率低下、水平低落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阅读”这一关没过好。叶老说:“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写作的技能、本领应该是从阅读中来的。但是如何教我们学生阅读,我认为要注重方法:

一是教学生自己感悟。一篇读物的意义,可以是作者作文的本意,也可以是读者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去发现文章所包含的种种意义,也就是说读物的意义并不等于作者写作的本意,读物的意义应该有读者和作者共同来创造。我想,这样的阅读才是开放的阅读,这样所获得的文章意义才是积极的意义。有人歌咏向日葵的“目标专一”,有人却鄙视它的“毫无主见”;有人钦佩春蚕的“全心奉献”,有人却讥笑它的“作茧自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名言,证明了“读书解义”并不是读者被动接受作者所给的意义,而是积极参与、主动投入的过程。学生读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应是教师把作者、自己的意图强加给学生的过程,而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切己体味,通过眼前所读的文字提取自己的生活积累、调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再现作者笔下的情景、去体现作者的生活感受,至于能体会多少、体会多深,教师大可不必强求到位,即使主观上有这个愿望,客观上也不可能。小学生读柳宗元的《江雪》与中学生、大学生读之所得体会一样吗?对一篇文章的理解,应允许见仁见智,允许创新求异,关键是去悟自己所能体会的“情”、所能感悟的“理”。例如,对于《趵突泉》中的“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永远那么活泼”这句话,有学生读出了自然界的“神奇”,有学生读出了大自然的“伟大”,有学生读出了泉水的“持之以恒”,有学生读出了泉水的顽强生命力,对此,我都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与积极的鼓励,因为这是学生切己的体察,这是一种体现主体意识的自我阅读。

二是教学生在读中传情。在学生“读中领悟情、切己体察情”之后,教师还应要求吟诵玩味,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进入作者的意境、传达文字的情趣、抒发自己的感兴、演绎文章的旨趣。学生如能达到这个程度,就是诵读达到了另一境界——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悟到了情,还要传达出情,这才达到了“读中悟情”的第三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语言渲染、音乐背景、实物再现等手段,带动学生多种感官,使情动于中,形之于声。例如,在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我通过音乐、语言、画面把学生带入了美好的暮春田园。“你看到了那金灿灿的菜花地了吗?你闻到了菜花的阵阵香味了吗?你听到了孩子们的声声欢笑了吗?”三个问题,伴随着美妙的乐曲调动了学生多种的感官去唤起记忆中的感知,“菜儿黄,蝶儿飞,孩儿戏蝶欢”的场面形象的出现在学生的头脑中时,我就要求学生不要用语言而是通过朗读把你仿佛看到的景、所能体会的“情”表达出来,即“读中传情”。

三是教学生在读中领会知识。课堂上读起来了,课文就活起来了:鲜活的语言形式使学生直接而充分地感知了,丰富的语言现象让学生直观而自如地接触了,那么,在老师的适时引导、点拨下,那些关于语言、语法的一些知识的获得、一些常见的语言运用的规律的掌握将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事。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知识”包含着应该积累的语言材料、语言表达形式、语言运用的习惯,也包含篇章结构的知识、写作的知识,这种知识切忌以十分理性的“面貌”去告诉学生,而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自读自得,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利于抽象知识的具体化。

三、写作贵在真实,需给学生自由为文的空间

学生为什么要写作呢?叶老说:“那是为生活上有记载知闻,有表白情意的必要,时时练习,时时把知闻记载下来,情意表白出来,这样成了习惯,才可以终身受用。”由此看来,写作是一种由内而外的需求,是一种内需,是一种真实的感受。叶老指出:“写作决不是无中生有。必须有了意思才动手写作,有了需要才动手写作。”叶老曾这样论述作文的认真与不认真:“自己有什么就写什么,就是认真。……反过来,自己没有什么而勉强要写什么,就是不认真。”如何使学生达到叶老所认可的“认真作文”的状态呢?我看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要给学生选择写作内容的自由。写作内容来源于生活,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于是每个人笔下的生活也是千姿百态。因此,老师应给学生绝对的自由写每个人的生活。不要一味以“法官”的眼睛去审视学生作文的内容是否有意义,是否值得作为写作的题材。学生写一天的“流水账”,那也是他一天的生活。只要生活存在,就有“倾吐”的权利。试想,一个还刚刚七八岁的儿童,就被告知这个不可以写、那个不可以用,那会泯灭他多少情感“表达情意、记载知闻”的需要。长此以往,他还会认为“写作是生活的必须”吗?

二要给学生选择表达情感的自由。由表达自己情感的需要出发的写作比仅仅从描摹生活的需要出发的写作,来得更为深刻,对写作的意义也了解得更为透彻。因此,教师不适宜给学生出命题作文,更不适宜给学生的作文定中心。学生需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与心绪,那只能出于他个人的需要。即使非出命题作文不可,也应做到叶老说的“题者何?思考之范围也。必以学生所有的东西作范围,或学生尚未全有,亦宜以其力所能搜索为范围。”

三要给学生选择写作时间的自由。每周2节定期作文课的安排,从作文意义的本意出发,也不够科学。叶老说:“咱们学习写作,也要像说话一样养成习惯。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错过需要写作的机会,便是自己对自己的禁遏。一回错过,两回错过,禁遏终于成功;于是,你觉得一支笔有千斤般重,搜尽肚肠你觉得没有东西写的,你不会写作了。”多么透彻的写作心理分析!我们应让学生养成“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的良好的写作习惯,那样才会让学生感到真实,让学生受益无穷。同时我们也要给学生宽裕的时间写作,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准备,不要总是“今天布置作文,明天立马就交。”

四要给学生选择表达方式的自由。既然写作是表达情感的需要,是倾吐见闻的需要,可以随便写,可以随时写,那么一切都应该是自然的:生活的自然再现、情感的自然流露,应该如泉水“滔滔汨汨地无穷无尽地流注出来,而且是非常澄清的”。于是写作(非文学创作)似应无章法可言,更多的是“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琢。”对于小学生作文更应该是如此。叶老多次强调,“写作系技能,……不能空讲知识,以为多讲知识即有裨于写作能力之长进,殊为不切实际之想。”围绕着写作技能的作文训练会让学生陷入新八股的窠臼,迫使学生循格就范,写出“只有骨架而没有血肉”的作文来。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一是“时时写”。“凡是需要写作的时候,就提笔写作。”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每有所得即刻写作的记录的好习惯。如当时条件不允许马上写也应养成即刻记录的好习惯。老师可建议学生身边常备一个本子,一点新鲜的事物,一点心灵的感动,随时简约的予以记录。二是“日日记”。叶老提议:“日记最好能天天写,对修养有好处,对写作也有好处。”许多有作为的人,在谈到成功的经验的时候,许多多归功于他们所养成的“每天写日记”的习惯。把一天中的要事记下,把白天来不及写的有价值的东西一一记录。可别小看了这小小的日记,不仅培育了情思,锻炼了文笔,积累了材料,更养成了“思考、审视、坚持”等等人生必备的优秀品质。三是“常常作”。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活的需要,也非多作不可。写作是一种能力,“凡能力必须继续不断地磨练,才会越来越精强。”在叶老语文教育理论中,“实践”的思想是一个十分突出的范畴,对作文教学的指导意义就更大了。一学期8篇的作文练习量是无法培养出“自能作文”的学生来的。“多读书、多写作”是许多人总结的成功经验。大脑同四肢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写作当然也不例外。有了“时时写”、“日日记”的过程,相信“常常作”将是水到渠成之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这样才能让学生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样的教学才是叶老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教学过程

全文共 1543 字

+ 加入清单

一、梦想不必惊天地——用心畅谈梦想歌

1.师生畅谈梦想: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梦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俗话说得好:“人无志而不立。”那么,你的梦想是什么呢?谁愿意先和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梦想。(自由畅谈梦想,尽量多人说。)

2.列举一些学生的梦想,如“我的梦想是当老板”、“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优秀的厨师”、“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我的梦想是做一名教师”……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师:梦想虽然没有好坏、对错、贵贱之分,但是,如果一个人的梦想是崇高的,是对别人有益的,那么,他的人生也是很有意义。

3.师:其实梦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比如:鲁迅先生开始他的梦想是想当一名医生,远赴日本求医。后来,在一次偶然之中,他发现医术只能救助中国人的身体,而不能医治国人麻木的心灵,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用笔杆子唤醒中国人的灵魂。

再比如:老师小时侯,非常羡慕教师这个职业,梦想有一天也能站在讲台上。再加上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我就想早点参加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我考上了师范,实现了当老师的梦想。

二、梦想背后故事多——真实具体动人心

孩子们,不管你有什么样的梦想,我想,每一个梦想背后,也应该有一定的原因或者一个小小的故事。让我们来用心聆听,你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梦想?同桌互相说自己梦想背后的故事。(即:为什么会有这个梦想?⑴因为某个人的影响⑵因为某一句话或者某件事情。⑶因为某一本书……)然后小组推荐5——7人说。

三、梦想远大须努力——妙笔生花写华章

1.一个梦想,就是一段故事,也就有了一份幸福的期待!有人说:梦想是用来追的,不是用来想的。记得作家巴金曾说过: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就终有实现梦想的那一天。(课件出示) 为了实现梦想,很多人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终于成功!

2.学生谈怎么做才能实现梦想,?引导学生说出途径(⑴多读相关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⑵现在就好好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同桌进行交流。

3.师:孩子们,此刻,你的心中一定涌动着关于梦想的种种激情,那就请拿起你手中的笔,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下你的梦想以及梦想背后的故事,当然,还有你准备为之付出怎样的努力。写的时候,重点要把梦想背后的故事和你准备为之付出怎样的努力写清楚,还可以试着运用首尾照应的写法安排自己文章的结构。 当然,你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灵活地安排文章结构,比如直接从故事入手,然后再揭示你的梦想,你甚至还可以给习作重新拟一个题目,不管怎样写,记住,把你梦想背后的故事真实具体的写下来,就是最感人的习作。相信你的笔下,一定会涌出一篇篇激荡人心的梦想之歌。

4.佳作赏读,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写作提纲:

开头:我的梦想是什么?

中间:梦想背后的故事——我为什么有这样的梦想?(原因)

准备怎样实现我的梦想?(途径)

结尾:期待着梦想实现后的心情、感受。(首尾呼应)

5.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静心修改促提升——取长补短更精彩

1.自改自评: (1)教师出示下水文,留下修改的痕迹。说一说:老师修改了什么?老师是怎么修改的?(2) 细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写错的字、用错的词,写得不通顺或不完整的句子、加错的标点等。

(3)用符号划出自己认为闪光的地方,并向全班展示读,其它同学倾听、评价。

2.交换作文,互评互改(1)用赞赏的符号划出你欣赏的词句,并评评好在哪儿,为什么好? (2)你认为他的作文哪一部分还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提出中肯的建议。

3.再读作文,全面检查与润色。

3.全班交流:(1)指名朗读作文。(2) 师生评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优质五年级语文作文教学计划例

全文共 1223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本册教材围绕上述习作要求安排了8次习作训练,在习作类型上,重点安排了记实作文,还安排了写书信、研究性报告、表扬稿等应用文的练习。

二、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2)班共有46人,转出2人,转入3人。大部分学生来自本县山区,所以部分学生作文基础一般。少部分学生作文的语句还不够通顺,标点符号还不能正确使用,另外大部分学生缺乏想像力和观察能力,本学期需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部分学生基础扎实,语言功底深,想象力丰富,本学期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三、教学要求

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无论是写记实作文还是写想象作文,都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教材,尽量地为学生的自主作文创造条件。

四、 教学措施

1、 作文教学时要突出重点训练项目的训练,

2、读写结合,以读促写。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3、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词汇,培养语感。

4、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运用电教设备,再现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5、 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多一些体验教育,为习作提供实践经验和经历感受。 五、课时安排

篇序

题目

教学要求

课前准备

周次

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1、可以先介绍自己的情况,再说说打算开展手拉手活动的想法,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2、信写好后读一读,改一改,最好能把信寄出去。

1、复习书信的格式。

2、口语交际:策划手拉手活动。

1、看图作文

2、童年趣事

1、仔细看图,想象正在进行的足球赛的紧张、激烈,把看到的、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3、写趣事: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口语交际:难忘的童年。

写发言稿

1、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语句要通顺。

2、写好后,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改一改,还可以当众练一练。

回忆班级竞选班干部演讲赛

一件令人难忘的事

1、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让听的人被你讲的故事所打动。

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开展口语交际:令人感动的一件事

作 文 教 学 进 度 表

篇序

题目

教学要求

课前准备

周次

缩写

1、抓住原文要点。

2、保留主要内容,删减次要内容。

把原文多读几遍,读懂内容,抓住要点。

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1、探究的问题明确。

2、材料、信息、数据真实。

开展调查活动

十三

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1、运用课文中的一些写人的方法,写出他某一方面的特点。

2、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改一改,让人物特点更加突出。

留心观察身边特点鲜明的人。

十五

自由作文

1、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语句要通顺。

2、不少于400字。

3、读一读,有不满意的地方认真改一改。

回忆这学期学习了哪些表达方法。

十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教学内容变了

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未进入初一之前,我听到老师讲的只是那些难写的方块字,是那些很形象的a,o,e,我们接受的知识量非常少。自从进入初一,我的感觉不同于以往了,老师交给我们讲的内容难以理解,知识越来越广泛,让我感到初一的学习是相当的好。

走进初一,让我们的感受非凡的待遇;走进初一,让我们接受更广泛的知识;走进初一,让我们品味作家独特的魅力吧!

不管怎么说,走进初一,你总会感受到昔日的一切都变了,唯一没变的就是你的姓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教学重、难点

全文共 1269 字

+ 加入清单

1学生能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2、学生能通过多种方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

学生:习作、红笔、语文书

教师:课件

一、创设情景、明确作文评价的标准。

1、谈话导入:上周我们大家完成了写写自己的故事这篇习作,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这次习作的情况吧,本节课我们就来进行习作讲评。在讲评之前我想问问大家,你认为什么样的习作才是优秀的习作?

2、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3、师:谁来试着把这几点组合起来做一个完整的表述?(指名学生回答)大家都各抒己见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好的习作当然要有高的标准,我们这次习作的评价标准时什么呢?就是围绕本次的习作要求进行评价,请大家回顾一下本次的习作要求。(课件出示习作要求:

1、围绕“性别平等”这个话题,写自己的故事。

2、根据自己所列的提纲来安排文章的结构。3、选取典型事例来突出自己的个性特点。4、运用一定的写作方法把事例写具体,使自己的个性更加鲜明。)这次大家的习作从总体上来看,大部分同学前面三点完成的较好。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到了第四点上,事例描写不具体。这次习作中也有表现突出的文章,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是谁的文章。

二、佳作欣赏,体验成功。

1、(课件出示优秀作文)

2、请这篇习作的小作者上台来朗读自己的文章。

3、你能自己评价一下你的文章吗?(学生自我评价)

4、你想听听大家对你这篇文章的评价吗?你们觉得他写的好吗?你们觉得他那里写的最好?(同学进行点评)

题目精彩、开篇较好、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句通顺、能通过典型事例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5、同学们的点评都很到位,哪位同学能把大家说的话组合起来做一个完整的评价。

6、教师小结。

老师在底下了解到他这篇文章并不是一下子就写好的,告诉大家你改了几遍?学生回答。听了他的话你们有什么想法?(我也想改改自己的文章,让自己的文章也成为优秀的文章来读给大家听。)你打算如何去改呢?

刚才老师说大家的毛病出现在哪里?(没有把事例写具体)如何把典型的事例写具体呢?我们来欣赏一下下面的片段。

三、精彩片段欣赏

(课件出示精彩片段)先出示片段再出示写作方法(运用心理、语言、动作、行为等描写方法,突出细节描写,运用修辞手法等等把事例写具体。)

1、小作者读精彩片段

2、欣赏完了这些片段你们有什么认识?

学生:我们可以通过言行、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把自己作文中的事例写具体。

师:好!找问题找的真准,问题找准了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下面就是一段事例,我们四人一组来帮他改一改。

四、勤动手就会改出好句子。

1、课件出示病文片段。大家读一读,读完后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2、小组合作修改。(其他三人在原文上用修改符号修改,小组长誊抄。)

3、展示修改后的语段。(看看那个小组改的好)

4、学生谈自己的体会。(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5、刚才大家有一个心声,就是想通过修改,让自己的文章更出色。我的想法和大家一样:希望你们根据老师讲的要求,改一改自己的文章,把不具体的事例写具体。力求使自己的文章再上一个新台阶。相信爱动脑筋的你们,一定能写出最棒的作文!学生动手修改。

五、小结: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五年级的作文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