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
1663作文
1000教学过程
全文共 3426 字
+ 加入清单1.告知本课的内容及学习目标。
(1) 引出话题:我们已经学过很多描写人物的课文了,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是:我的母亲,当然也可以写我的父亲或是我的任意一位亲属。“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古往今来赞美母爱的诗篇不计其数,从小到大,与我们呆在一起时间最长的就是我们的父母了,与我们关系最亲近的就是我们的父母了,每次面对你的父母时,你都能想到些啥呢?
(2) 创设情境:下面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曲(《懂你》《烛光里的妈妈》《母亲》任选一首),接下来再看一个小短片(介绍母亲照顾子女的小细节的录像,引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在短时间内直观感受一下母爱)。同学们看完短片,听完歌曲后有啥想法呢?点名让同学回答。进一步引导同学进入情境:同学们想一想每天早上你们家谁起得最早?你还在被窝里时谁为你做饭?谁睡得最晚?你的衣服是谁为你洗的,缝的?
(3) 唤起回忆: 同学们想一想你母亲在生活中为你做了哪些给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呢?或者是否有一个瞬间让你久久不能忘记呢?你过生日时母亲为你做了什么呢?你生病时母亲有什么反应呢?你淘气时母亲怎么教育你的呢?你考试成绩优秀时或是差劲时母亲又是怎样的反应呢?你看到母亲起早贪黑工作时你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充分调动我们的思维,并且迅速在笔记本上将这些瞬间记下来。
(4) 活动模拟:同学们现在模拟一下日常生活场景,(选出甲乙两个同学现场表演)假如你生病了,或者你的衣服破了,或者你的成绩考得很好或者不好或者同学们自己设想一个生活场景并想象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让选出的几组同学们自己演,其余同学观看,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5) 引入名言:另外,关于母爱的名言你知道多少呢?比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把你能够想到的名言记在笔记本上。
2. 按照学习目标展开讲解。
师:在开始写作之前,我们先简单学习一篇我给同学们写的例文-《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①我爱我的母亲,她不仅给了我生命,还给了我无限的关爱。我像一棵小树苗,而母亲就像是那光芒四射的太阳,给我无限的光明和温暖。
②母亲爱的阳光撒满了我金色的童年,我的父母都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他们每天很早起床去工地干活,晚上也回来的很晚,但每次回家总是给我买一些东西,有吃的,也有文具。尽管是些很便宜的东西,但我能感觉到他们是爱我的。小时候我最爱听母亲讲故事了,不管母亲多累,只要我想听,她总会耐心的给我讲,直到那些故事同我一起睡着了。
③记得那年我生日,腊月十八,刚下过一场大雪,我还在被窝里睡觉,母亲早已起床了,拖着疲惫的身体趴在灶台上给我做饭,透过昏暗的光线,我看到了母亲,才过三十岁身子就有点儿弯了,总是用手捶着腰。这只是一顿很平常的饭,面条里加了几个荷包蛋,然而,看着锅里的面条,我想到:这哪里还是一碗面条啊,分明是母亲用来维系母子深情的纽带啊,至于那荷包蛋,更是承载着母亲爱子深情的小舟啊!两股眼泪瞬间就淌了下来。
④母亲不仅在生活上对我照顾的无微不至,学习上更是关爱有加。几乎每天晚上都要过问我在学校的情况,对我不会的问题,认真的给我讲解,直到我彻底明白了。记得有一回她也不会了,就打电话给我表哥,她学会后又回来教我。虽然我们家里穷,不比城里的孩子,但只要在学习上花钱,他们从不吝惜的,毫不犹豫的会给我。另外,只要为了我的学习,她一切都不在乎,有一次月底我们开家长会,他丢掉全勤奖不要也去开我的家长会。并跟我们班主任说孩子学习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⑤这就是我的母亲,我为有这样的母亲感到骄傲!虽然我们来自农村,虽然我们很贫穷,但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孩子,因为我有最伟大的母爱!
师:同学们,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
(1) 文章的构成:古人做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就是要求文章要有一个闪亮的开头,充实的内容,简洁有力的结尾。在这篇例文里,小作者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我爱我的母亲,直接点题,然后比喻句的使用,使开头显得非常完美。在接下来的2、3、4段中,作者用比喻、拟人,夸张、对比以及细节描写等为我们呈现出了丰富的生活内容,充实可信。结尾处再次揭示中心,简洁有力。因此,我们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学着作者的写法进行写作。
(2)修辞手法的运用:开头一段,我们看到小作者直接点出主题。然后用了一个比喻句,把自己比作树苗,把母亲比作太阳,生动形象。我们可以学着把母亲比作别的事物,开动你的脑筋想一想。第二段末尾用了拟人句,把故事比作人,同他一起睡了,十分生动。最形象的是第三段的比喻,把面条比作纽带,把荷包蛋比作小船。最后一段作者用一个夸张的句子结束,十分有力的表达出了对母亲的爱和感激,深化了主题!修辞手法的运用在文章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使你的句子变得优美,生动形象。另外,排比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也应当适当的运用。本文没用到,但在你的文章里如果用到,也会增色不少的,如“母爱是阳光,带走寒冷,留下温暖;母爱是雨,带走烦躁,留下阴凉;母爱是风,吹走忧愁,留下愉快。”读来有气势,感情充沛。
(3)细节描写的运用:细节描写可以说贯穿全篇,第二段的母亲给我讲故事,“小时候我最爱听母亲讲故事了,不管母亲多累,只要我想听,她总会耐心的给我讲,直到那些故事同我一起睡着了。”第三段的做饭时母亲的动作,第四段的教“我”学习时的故事,描写细致、生动、感人。(返回到文章进行讲解)细节描写要注意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善于捕捉生活素材,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在一篇文章中,最漂亮的句子是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但最打动人心的是细节描写的准确刻画与流露。想一想,你生活中又有那些感动你的细节呢?
(4)过渡句子的使用:第四段作者用一个过渡句把事情从生活过渡到学习上,自然合理。很值得借鉴!段落要分的合理,不能一篇文章就写成一段,也不要一两句话就一段,最适合的是4—8段。这中间要有合理的过渡,是文章连贯起来。第三段讲的是母亲对我生活上的关心,第四段将母亲对我学习上的关心,那么“母亲不仅在生活上对我照顾的无微不至,学习上更是关爱有加”就是很自然的一种过渡。自然的过渡使文章写的逻辑谨严、流畅自如。我们也可以学着在文章里加入过渡句或者过渡段,是你的叙述层次分明,自然流畅。
(5) 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一段作者用了对比的手法,在物质上“我”是贫困的,但在精神上却是富裕的。加深了对母爱的理解。我们在作文时也可以使用这种手法,对比你的母亲与别的母亲的不同,来说明你母亲对你的爱。
3. 我们再做一下相应的补充:
(1) 对于开头方式可以有多种;
①外貌描写是开头,先叙述人物的外貌引出人物,如 我的母亲身材并不高,但在我眼里却是无比高大,一头长发...
②环境描写式,先说你家的摆设,如何如何干净朴素,引出母亲的勤俭持家等等。
③比喻式开头,把母亲比作高山,大河,大树等等。
④还可以用跟母亲对话的方式展开,如 :妈妈,您的背完了,就像那条在肩上的扁担,您的头发白了,就像那...
⑤用人物语言开头 ,如 “都几点了,还不起床?!”每天早上我都在妈妈的喊声里从床上爬起。
⑥歌词开头,如“你生在那他乡中,有人来牵挂,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每次听到这熟悉动人的歌声,我都会想起我的母亲。
⑦当然也可以用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的方式,如例文的开头。
⑧还可以用诗句开头,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吟读着这古老的诗句,我想起母亲劳累的身影来。
(2) 关于结尾方式,可以以下几种:
①首尾照应式,如例文中的,开头写我爱我的母亲,结尾照应开头但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孩子,因为我有最伟大的母爱!
②总结式结尾,如你叙述完一次春游后会这样写道:这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游历,增长了我的见识,开阔了我的视野...
③表达愿望式,如 :母亲啊,你为我的成长付出的太多了,我会好好学习,将来报答您的!
④呼唤号召式,如 :同学们,多为我们的母亲考虑一下吧,不要让他们总为我们操心了!
⑤排比抒情式,如:母亲是高山,母亲是大河,母亲是海洋... 母爱是阳光,带走寒冷,留下温暖;母爱是雨,带走烦躁,留下阴凉;母爱是风,吹走忧愁,留下愉快。
(3) 另外,在格式上,我们可以尝试用书信的格式,给母亲写一封信,告诉她你是多么的爱她,这样会使文章显得更加亲切感人。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作文教学案例反思
全文共 1238 字
+ 加入清单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最头疼的当然是作文教学。那么,该如何决解教学中的难题呢?
首先,老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喜欢读书,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语文教师要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作文观,把写好一篇作文当作是他们学好语文的最终体现。就此,我们只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加以经常的强调和贯穿即可。
其次,我们一定要坚持上好作文课。作文课时在语文教学中占较大比例,时间充裕。在这些时间里,我们一定要教给学生一些作文基础知识、作文技巧、写作步骤、修辞手法等常识。上作文课对我们来说并不难,难的是要始终如一,毫不懈怠地完成工作任务。不能对学生灰心,对作文课采取可有可无的态度,任意让学生随便写作。作文课至关重要,不然,其他语文课即使生花,又有何用。
再次,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方法,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农村学生各方面素质及知识本来就欠缺,要让他们较容易地完成一篇作文,着实很难,不多加训练、培养、提醒,无疑是赶鸭子上架。如果我们能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方法,而且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那么,这一切就显得非常容易。笔者的新尝试有如下几点,经过长期运用,收到了一定效果,现分述如下。
1、尽力让学生自己写作,并且要求按照正确的写作步骤进行。禁止抄袭。题目布置下去以后,老师作一些指导,例如帮助审题,确定写作体裁范畴,引领写作思路,唤起记忆,提出写作要求等。然后留给大量时间让学生自己努力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学生可以自己找一些范文学习,但决不允许抄袭整篇作文或某段某部分。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逼出来的,在这一环节中不能嫌浪费时间,一定要耐心细致,一定要让他们亲自动手、动脑完成作文。一定要让学生先列出写作提纲再打草稿再修改。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先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叫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示范口述,教师亦口头指导修改。
2、教师要教给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方法。修改能使作文更加趋于完美成熟,虽然小学语文教学中没有这部分内容,但是为了让学生作文更好的完成,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教给他们一些常用的修改方法,如修改符号的使用,修改步骤:标点符号、用词造句、段落详略、主题思想等。在作文草稿完成以后就开始自己修改或互相交换修改,对个别学生要进行适当的指导提醒或当面修改批点。
3、可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改重写作文。往往教师的批改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多大意义,他们认为老师一批阅任务就算完成,好坏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了。正因为如此,学生作文水平一直没有提高,我们的工作大多白费,所以,我们有必要让一些作文很不成功的学生根据教师的批阅再次重写,再批,做到及时反溃
4、联系教本精典课文或学生成功作文讲解写作技巧。在这一环节中,我们注意要寻找离学生生活贴近,情感相通的范文进行讲解,讲解内容不能过细过深,应从大处着眼,先说说人家怎样结构段落,怎样开头结尾,怎样设置详略,怎样提炼中心,再说说人家怎样准确运用动词、形容词,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用了那些修辞手法等。而后重点强调我们应该吸收那些优点。
篇2:教学过程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一、激情导入,拓展思路
1、师:你们一定有一些总也忘不了的事。这些事可能是你自己做过的、经历过的、亲眼见过的、也可能是你听说过的;这些事或者使你高兴、或者使你伤心、或者使你震惊、或者使你害怕、或者使你着迷、或者使你厌恶、或者使你感到后悔、或者使你感到庆幸、或者使你受到启发、或者使你受到教育??总之让你非常难忘。课前曾让同学们好好想想这些事,现在谁能把你难忘的事简单地说给同学们听听?(四至五个)(板书难忘的一件事)
2、你们能说说这些事为什么使你难忘吗?(在“难忘”一词下面相机板
书:高兴伤心震惊激动害怕着迷厌恶失望后悔庆幸受到启发??)
3、老师发现同学们回忆起自己难忘的一件事时,神采飞扬,兴趣盎然,可怎样才能让听到的人也都觉得这事确实令人难忘,似乎身临其境呢?
二、学习例文,领悟方法
1、出示例文,师生评析。
A。例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B。引导学生明确怎样才能把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体现出难忘之处;可以以事为题。
三、尝试方法,互相练说
下面请同学们尝试着用例文中学到的方法,把你难忘的事说给自己同组(4人小组)的同学听听。
四、交流分享,相机指导
1、同学们说得真认真,谁愿意把自己最难忘的一件事说与全班同学分享?
2、指名交流(在他发言时其他同学要用心听,看他是否将事件过程讲清楚了?讲述中是否让你感受到了难忘之处?有哪些好的、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
3、评价时要强调的有以下几点:1、事情叙述的完整清楚2、借鉴了例文的表达方法3、能从心理、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表现自己内心的感受,给人更真实的感觉。
五、明确要求,拟写初稿
1、师总结:同学们不仅听得用心,还谈出了自己的感受、看法。通过刚才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描述,老师也感受到这些“难忘的事情”的确给大家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把这难忘的一件事记录下来,好吗?
2、把事情写清楚就是要按事情发生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可以借助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结合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感受。
3、明确了要求,请把刚才自己说的快速地写下来,先写完的注意自己修改。
篇3:教学片段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师:你们怎么知道石榴成熟了呢?
生:石榴先是青绿色的,然后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这样石榴就成熟了。
师:是吗?请你们读读课文里的这句话,想想跟你们表达的句子有什么不同吗?(生自由读句子)
生:课文里不是用“然后”而是用“逐渐”这个词。
师:你们觉得那个词用得比较精确?
生:用“然后”这个词,好像是石榴一下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的,而“逐渐”就写出了它的渐变过程。
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孩子!
师:那能否把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进行交换位置呢?
生:不行。因为石榴先是青绿色的,长呀长呀,就变成青中带黄。过了一段时间,又变成黄中带红。
生:青绿色的石榴不会先变成黄中带红,再变成青中带黄的。它要由青渐渐变成黄,再由黄渐渐变成红,所以不能把这两个词语调换。
师:是啊,你说的对极了。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推敲,才把文章写得如此生动,用词如此准确,这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再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生齐读句子)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通过细读来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了学生学习,更让学生从中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为了让孩子们体会文章的条理,教师运用了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去思考,其实,也教会了孩子观察要仔细,写文章要有条理的重要性。
篇4:初一作文教学计划
全文共 1291 字
+ 加入清单新学期已到来,我们又要投入到紧张、繁忙而有序地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围绕我校新学期的工作计划要求制定初一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改革观。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发现班内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尤其是后进生的数学成绩普遍偏差。部分学生在解题时比较粗心,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但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不少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所学知识能较好地应用到解题和日常生活中去。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学章节的内容: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
本章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实际应用。
本章难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
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
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八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
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
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九章:多边形。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
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
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十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学生应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相应的数学思想,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一定的数学素养,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继续做好培优工作,并做好配套工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学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
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先进教学媒体进行教学,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和谐、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继续坚持课改,开展分层教学,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
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初一作文教学计划
篇5: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全文共 4278 字
+ 加入清单中国将面对不可阻挡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挑战,必须造就一代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语文教育更是责无旁贷的担当起这一重任。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理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想象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意义,是作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作文教学与想象力的关系
什么是想象?想象是通过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这种把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能力就是想象力。所以说,创造性是想象的突出特点。
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活动。作文是思想内容和书面表达形式的统一体,是道德、智力、技能诸方面的综合锻炼和综合反映,是富于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而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想象力是人类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①可见,想象力在科学发明和艺术创造中起决定性作用。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力。用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根据儿童少年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他们想象逐步从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想象的兴趣浓厚。如用“二十年的我”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有的同学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天文学家,乘做宇宙飞船,解开宇宙之迷;有的同学想象自己成为著名的医生,攻克癌症等其它疑难病症,为人类作贡献等等。指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去观察生活、积累材料。如见到了“水”你会联想到什么?有的同学说:“水,汹涌奔泻,如箭(飞驰),如马(奔腾),如虎(下山),威力无比,势不可挡。”有的同学说:“水如一面明镜,清澈见底,如我们的心灵,洁净无瑕。”运用再造想象去阅读古今中外的名作,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作文的立意新颖靠想象力去创造。例如给一个“×××”命题材料,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力进行立意。经过讨论思考,出现了以下命题:“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我们需要经受磨炼”、“乘风破浪去远航”、“坎坷又何妨”、“坎坷也美丽”。
总之,想象力贯穿了整个作文教学之中,没有想象力,学生作文思路就会闭塞,内容空洞,立意不新。所以学生的写作欲望靠想象来燃烧,观察力靠想象来培养,立意新颖靠想象去创造,思路靠想象去拓展,人物形象靠想象去塑造,语言的色调靠想象去渲染。
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然而,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如何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呢?
二、作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写作能力涉及语言和思维两个方面。在语言习得方面,最基本的是语言的积累;在思维方面,最基本的是联想和想象力的培养。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语言的内容,二者密不可分。教学大纲把语言材料的收集和积累,联想和想象力的培养作为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
作文教学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且是一种严格的思维训练。学生从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到产生感情,产生思想,直至构思文章,写成文章,是一个完整的积极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无论是审题、立意,还是取材、构思,都要突出一个“新”字。而想象力正是这个“新”字的具体体现。没有想象力,学生的作文也就失去了灵性。
1、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所谓“感”就是观察、感受;所谓“悟”就是体悟、思考。观察感受是基础,体悟、思考是升华。“感悟”包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对文学、艺术的感悟,也包括对现代科学思想的感悟。感悟既是情感的体验,也是理性的思考。没有情感的文章是苍白的,没有理性的文章是肤浅的。因此,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
感悟自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灵性。小至花鸟虫鱼,大至山川河流,非大自然不能陶其情,非大自然不能冶其性。回归自然,感受自然,就是回归人的天性。古人周敦颐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种形象中,悟出人之“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伟人毛泽东的“一唱雄鸡天下白”,是通过对鸡鸣的感悟,说明了黑暗必将过去,黎明一定到来的社会发展规律。朱自清的《春》确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他通过对春天花、草、风、雨的观察描写,提炼出对人青春的“新”、“美”、“力”的高度赞美的新的主题。教师的激发引导,可引起学生的广泛兴趣。有一位同学在家偶然发现了“蚂蚁搬蜻蜓”这一现象,他感到十分奇怪,一只蜻蜓的体积比一只蚂蚁的体积何止大上千倍,但极少数的蚂蚁就可以抬走一只死蜻蜓。通过观察、思考,他悟出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一人生的哲理。有一次,我出了一道“由菟丝子所想到的”作文思考题,让同学们到种豆的田地里细致地观察并向老农们请教,了解菟丝子的性能。后来我们仅用一堂课的时间,让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认为:(菟丝子本身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它把根扎在豆子身上,靠吸取豆子的营养来养活自己而导致豆子的死亡。大部分同学最恨它,说它是寄生虫,剥削者,务必要斩尽杀绝。有一位同学却不以为然,认为可留不可杀,理由是:菟丝子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可以明目,滋肝,补肾,止泻。(因为这位同学的父亲是位中医)通过观察、思考这些感性材料,通过联想想象,一篇篇立意较新的文章脱颖而出,如《助纣为虐,死有余辜》、《发家的财神,救命的菩萨》(因母病欠债,后收购菟丝子而发富)、《它山之石,可筑我巢》(从菟丝子借助豆子的营养来养活自己,发展自己,使其家族千秋万代,源远流长这个角度联想到我们今天借助外国的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经营方式来发展我国的经济)。从这个教学实践来看,我们领悟到,感悟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的发展,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创造力。
感悟的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感悟自然,并且要培养学生去感悟社会,这是开拓学生的生活视野的重要途径。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还要培养学生去感悟人生,让他们去认识别人,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理想。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写作和阅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方面看,阅读是写作的借鉴,是读者间接认识生活的途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所获得的思想认同等等,这些对于提高读者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仅可以获得对生活的感性体验,也可以获得对生活的理性认识。
创造性读写结合由阅读引发学生的联想、想象,激发创造思维,主要的形式有续写、扩写、改写、读后感、文章评论等。如授完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后,布置以《孔乙己之死》的续写训练。有的同学以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到笑声中死亡这样的结局,揭示了人们愚昧麻木的病态社会;有的同学写孔乙己在冰天雪地的除夕之夜死在丁举人家的大门口,用对比的方式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再如把白居易的诗歌《卖炭翁》改写成一篇故事,要求通过合理的想象,把卖炭翁伐木烧炭的自然环境和其“心忧炭贱愿天寒“的矛盾心理以及“黄衣使者白衫儿”的那种仗势欺人的狂傲神态写出来,这些做法都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方法。
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课外阅读并非遇文便读,要将作文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把阅读材料作为写作的对象,如涉及日常生活方面的、涉及文化生活方面的、涉及国内外中重大新闻方面的报刊时文。要求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包括文学,哲学,历史,科学著作等。这对提高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修养是大有益处的。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素质提高了,就会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想象力也会随之提高。
3、利用原形启发,培养想象力
所谓“原形”就是起启发作用的事物。人的创造发明,创立新事物的形象,常常受类似事物或模型的启发。鲁班从丝茅草割手得到启发,发明了锯子。如何提供“拟想”的原形是想象力训练的关键。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生活或学习中熟知的事物中选择具有启发价值的原形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根据下列的事物的提示,进行合理想象,写一篇议论文。
例如,气球:(1)傲气十足,无限膨胀,是毁灭的前奏。
(2)高瞻远瞩,洞察一切。
手术刀:凶相毕露,血迹斑斑,道是无情却有情。
粉笔:粉身碎骨,只是为了求得真知。
筷子:一生挑挑拣拣,到头来却一无所有。
在这一原形的启发下,学生立即打开了想象的大门,结果不少同学超越常规的思维模式,写出了不少蕴涵哲理的文章。也使学生认识到观察事物这种感性形象,通过想象,就会成为生活的哲理。
4、创设情景,引发想象力
创设情景是引发联想和想象的重要手段。情景的创设对表象的浮现起着重要作用。情景的创设要注意暗示表象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由此及彼地建立起表象之间的联系。例如,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文题:
树上有十只鸟,打死了一只,还有几只?
根据这一情景,同学们展开合理想象,立意新颖即可得满分。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智力题,我要求同学们除掉枪响打死一只,其他的鸟全惊飞了这一答案进行想象。同学们兴趣盎然,各自打开想象的闸门,通过几分钟的思考,便展开讨论,其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收获匪浅,总结如下:
A、树上还有九只鸟。理由是:树上十只鸟中有两只老鸟(一公一母),八只小鸟。公鸟被打死,母鸟用翅膀在窝里保护着八只小鸟。立意:体现出伟大的母爱。
B、树上还有八只鸟。理由:树上十只鸟中母鸟被打死,公鸟逃之夭夭,只剩下八只小鸟。立意:批判贪生怕死之徒。
C、树上还有七只鸟。理由:树上十只鸟中一只小鸟被打死,两只老鸟惊飞,还剩下七只鸟抬头怒视。立意:团结一致,奋力抗争。
另外,我利用图片创设情景,展开学生的想象。
在一个医院的产房里,一个产妇刚生下孩子,躺在床上,旁边一个军人手提行李包,站在床前。
这张图片是在中越反击战期间拍照的。请同学们根据图片的情景,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立意,较好的有以下两类:
A、题目为《迟到的父亲》。根据是:这个军人参加了中越反击战,等到凯旋归来时才回家探亲,体现出当代军人“为国为民”的崇高品质。
B、题目为《前线在召唤》。根据是:这个军人刚接到部队的命令立即返回部队参加中越反击战。他为了保卫国家正在向产后的妻儿告别,体现出当代军人“以国家利益为己任”的伟大精神。
总之,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首推联想和想象。所以,作文教学必须紧紧抓住想象力培养的这根主线,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打开思维的闸门,迸出思想的火花,创作高质量的作品。
篇6:教学过程
全文共 1302 字
+ 加入清单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是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春天来了,大地换上了新装。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为了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丽,今天,我们进行一次野外踏青活动。不过,在外出前,我们要先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有关描写春天的文章。(《春雨沙沙》等,指名学生背诵)
二、学习范例,感受写法。
1.学习范文。
要想把春天找到,把文章写好,我们就要学习一些这方面的范例。下面请同学们自学三篇写春的文章《春分时节》、《春》(朱自清)、《春天吹着口哨》(刘湛秋)。熟读、理解。
2.教师适当讲解,加深印象。
(1)借助文章景物的描写,适当分析三篇文章的特点。
《春分时节》紧扣季节特点,描写了油菜花、蒲公英、流水、竹笋、云雀等景物,表现了春天田野充满蓬勃的生机;朱自清先生的《春》以细腻的笔触、清新的语言描写了春天的风、雨、花、草以及热烈拥抱春天的人们,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刘湛秋的《春天吹着口哨》运用拟人手法,以欢快的笔调唱响了一首春天的歌,那歌声充满生机和活力。
(2)分析三篇文章写得好的原因。
A.细致的观察。B.想象丰富。C.观察、描写有序。D.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
(3)记忆优美的词语,学习运用。
含苞欲放、繁花似锦、蓓蕾初绽、百花争艳、姹紫艳红、五彩缤纷、百花争春、阳春三月
烟花三月、早春二月、春回大地、桃红柳绿、春意盎然、满园春色、春花烂漫、万紫千红
三、分析要求,明确写作目的。
分析本次写作要求:
1.读习作提示,看一看习作要求中要我们做些什么。
通过讨论,教师总结:注重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写出景物的特点,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2.明确踏青目的,强调活动纪律。
四、户外观察,寻找感受春天。
观察顺序:草地--桃树--柳树--迎春花。
观察方法:边观察,教师边指导。
1.到草坪上观察小草。
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教师要进行有意识的指导。如:学生只看到枯草一片。只有当他们蹲下后,方发觉,小草这儿一堆,那儿一簇,柔柔的,嫩嫩的,透着浅绿,散在发黄或被烧黑的枯草丛中,有的叶子是三瓣的,有的是两瓣的。叶子细细的,圆圆的,倒过来看像绿色的小蚂蚱;还有的像小船等。
2.观察桃花。
桃树的树干已经红润,虽然有些粗糙的树眼,但非常光滑。枝条上长满了一个个像小灯笼似的粉红色或白色的花骨朵。有的蓓蕾已经完全绽放,花瓣有六片,呈浅红色,花蕊中有一条条的细丝,细丝的顶部长着暗红色的柱头,像一颗颗的小米粒,又似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非常鲜艳!
3.观察柳树。
教师:柳树从远处看像什么,走到近前仔细看,上面长着什么,有几片,呈什么颜色,像什么?老师给他们拧哨子成了没有?他们的心情怎样?
4.观察迎春花。
在公园里没有找到迎春花。而我们在回来的路上却发现了好多迎春花。观察迎春花的样子,颜色进行详细描写。许多同学都折了一枝,留做纪念。有的同学还尝了它的花托,甜丝丝的,像蜂蜜。由此你想到了什么,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
五、写前指导,加深印象。
1.强调观察顺序和观察到的现象,展开丰富的想象。
2.学生写作。
3.教师面批,指出写得欠妥的地方。
4.学生读自己的习作。
[找春天作文教学课件
篇7:作文教学的隐形目标
全文共 2622 字
+ 加入清单把例题教好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笔者根据在教学一线的实践,着重论述如何实施数学例题“1+n”式教学,尽显其优势,将教学、教育的隐形目标加以落实,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让学生在理解数学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要实现数学教学目的,课堂教学是主阵地。 在课堂中努力实现从过去的偏重知识技能的落实这单一的目标,转向体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四维合一的多元目标,使数学课堂教学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还关注学生在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课堂教学中可以及时检测到的目标,即认知性领域的目标就是所谓的显性目标;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的教学方法、渗透的数学思想以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及习惯养成,即发展性领域的目标;了解转化思想、学会自主探究、培养语言表述能力、在学习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等则是隐性目标。 在课堂中,教师往往重视前者忽视后者,这是不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和要求的。 因此,课堂中在重视显性目标的同时,要努力让隐性目标也能呈现出来并得到落实。 除教学中的背景资料、铺垫设计等以外,例题内含着丰富的思想方法和情感价值,有意的例题教学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从例题中挖掘问题,显现探究精神
数学例题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不同的人、不同方面的切入使用都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利用例题抛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在例题教学中将探究精神显现出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学隐性目标的显性化。
案例1 探究“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定理和证明方法。
情境1 拿一张Rt△ABC纸片(∠C=90°,∠A=30°),对折AB边,使A点和B点重合,折痕为EF,沿BF对折,点C,E恰好重合,验证了BC=AB。
情境2 拿一张Rt△ABC纸片(∠C=90°,∠A=30°),对折AC边,使A点和C点重合,折痕为EF,沿CF对折,点E落在BF上,沿CE对折,B,F恰好重合,验证了BC=AB。
情境3 拿两张Rt△ABC纸片(∠C=90°,∠A=30°),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恰好是等边三角形,这样就验证了BC=AB。
以上三种拼、折图的实验操作,可以从视觉上暗示学生作辅助线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对象从模型操作向几何图形操作的转变。 这一转变是质的转变,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从物理实验上升到数学思维试验,不再利用具体事物表达数学思想,而是借助于数学的语言――几何图形来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重视实践活动,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 教师组织的动手实践活动能吸引学生思考,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益。
在例题中设计问题,托出思考旋律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向”活动,教之以“鱼”,授之以“渔”,教学目的不在于“鱼”,而在于“渔”。 课堂的例题教学关键不是教学生本例题的结果,而是要通过本例题的教学,让学生能达到“窥一斑知全貌”“举一例能反三”的教学效果,这其实就是教学生思考方法,把思考方法通过例题教学显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其重要性,在例题中托出思考的旋律,把隐性目标托出来。
案例2 某日,在一节七年级数学研讨课上,授课教师在完成概念教学后,呈现出一道例题:如图1,在△ABC中,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角平分线,已知∠BAC=80°,∠C=40°,求∠DAE的大小。
在本例的教学中,笔者注意到学生的基础尚不够扎实,直接拿出该例题进行讲解,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听懂。 但仅仅局限于听懂是不够的,学生以后碰到问题不会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不会局部化。笔者对此教学的处理是利用多媒体设计成三个问题:在△ABC中,已知∠BAC=80°,∠C=40°,①如图2,AD是△ABC的高,求∠DAC的度数;②如图3, AE是△ABC的角平分线,求∠EAC的度数;③如图4, 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角平分线,求∠DAE的度数。 笔者先逐一呈现前两个,再综合出第三个问题,学生思路非常自然地呈现出来,而且绝大部分学生记忆非常深刻,教学效果非常好。
数学思想教学才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教师不能只局限于例题本身,只用来巩固新知识、新方法,应充分发挥例题的价值,不断去设计问题,要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探索,去领悟和体验。 一道看似简单的例题,也要充分调动学生思考,把数学思考的主旋律烘托出来。
在例题的教学中,浮现数学思想
案例3 在某次优质课《合并同类项》课堂中,授课教师拿出例题“化简:2x2+3x+x2—3x2—2x+2”,对问题的过程非常注重分析,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在该问题中的渗透,在语言上故意引导学生由繁化简,有意识地用“”表示x2,用“”表示x来渗透分类思想,在总结阶段(如图),特意用不到2分钟时间来说明本课透出的数学本质,由繁化简;以及本节出现的思想方法(分类思想及整体思想)。
笔者听后,大受启发,我们都知道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数学学习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思维过程和数学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提高学习效率。 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呈隐蔽的形式,蕴涵在教材中,渗透在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又往往忽视,舍不得花时间,并没有加以落实,这是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例题教学时,要有意识地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数学思想方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学设计中要蕴涵数学思想方法,在例题教学中要突出数学思想方法,让隐性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浮现出来。
例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每一道例题都有很高的教学价值,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不同方面切入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我们应努力将例题的内隐部分挖掘出来,不能停留在表面,切忌“照本宣科”,既要重结论又要重过程,既要看到题目本身又要看到其背景,既要看到题目“照射”又要让其“辐射”,既要重方法也要重思想,既要重知识技能也要重情感价值。 在实践中,我们既有可检测的显性目标,又有隐性目标,努力让隐性目标显现出来,让两者形成多层次教学目标的相互照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文教学的隐形目标
篇8:教学过程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一、引入新课:
经过一系列的分类训练后,我们掌握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法,以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类型 作文的写法。从今天开始,我们对中考作文进行专题训练,拟从切题、中心、内容、选材、感情(这五个点属于基础等级三大项之一内容的范围中
),结构、条理、语言、表达方式、文体(这五个点属于基础等级三大项之二表达的范围
),文面(基础等级的又一个评分项),特征、创新(属发展等级一层)。希望通过一系列的专题训练,给你一个成功的支点,你的立意更新,构思更美,作文更上一层楼。
今天我们进行第一个专题训练切题。它的具体要求是:审准题目,切合题意。
二、学生自主学习得分点概述和得分点策略,掌握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和得分方法。然后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切题点的得分方法。
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绝大多数把切题、扣题摆在了首位。在作文评分的表述中,有许多省市,如北京、四川等地分别将切合题意、符 合题意列为一类文、二类文的首要标准;也有许多省市,如天津、上海、安徽等地,,将切题作为一、二类文的首要标准。中考作文评卷,依照扣题的程度将 文章分为四等: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
篇9:关于作文教学的感悟
全文共 2020 字
+ 加入清单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甚至有的学生提起作文就感到为难,害怕。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从小抓起,做好铺垫和衔接。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应该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所以,从这时起,语文老师就应该有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意识,上好每一节口语交际课,让学生能通顺地说一句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能围绕一个意思说几句相连的话,这样坚持下去,就会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三年级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揭开作文神秘的面纱。
小学作文教学实际是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新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结合。这既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又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当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现在只是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写作主体,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这样就从心底里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减轻了学生心灵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三、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命题作文要结合现实生活,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的作用,反之如果题目不当,脱离实际或者公式化,学生作文就会感到无话可说。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从而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写作文,爱上写作文。
四、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活动,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五、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读课外书,,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就写不出好的作文,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
六、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学生把写话、习作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需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的加工和整理能力,从而提高作文能力。
篇10:我的理想作文教学实录
全文共 1711 字
+ 加入清单师:同学们能说出一些关于理想的名言名句吗?
生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生2:美好的生活不花代价是得不到的。(斯大林)
生3:才需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孔明)
……
师:你从袁隆平的梦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人们都有对自己未来的设想和蓝图
师:对,人们都需要理想,那么什么是理想呢?
生:理想是人们对自己未来的蓝图和设想,对自己未来生活的美好希望和憧憬。
师:回答得很好。
师:请问你的理想是什么?
生1: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宇航员。
生2: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
生3: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电脑设计师。
……
师:看来大家都有很远大的理想,希望大家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师:冯婷婷先后有哪些理想?
生:教师——作家——护士——警察——经理——记者
师:为什么冯婷婷会有这些变化呢?(讨论回答)
生1:在成长的过程中,人们对理想的认识会不断加深。
生2:理想也随知识、年龄、环境而不断得到调整。
师:两位同学回答得很好,人生是丰富多彩的,理想是五彩缤纷的。
师:鲁迅三易其志的经历说明了什么?(讨论后指名学生回答)
生1:理想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生2:个人理想的确立,应从祖国的需要出发
……
师:回答得很精彩。是的,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以及对理想的认识不断加深,可以不断调整自己的理想;理想源于观察,个人理想的确立,应从祖国的实际需要出发;只有不断奋斗的、坚强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师:从达尔文和周恩来的事迹中你得出了哪些结论?
生1:理想对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生2:不同的理想造就不同的人生。
师:理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理想能激励我们前进。
师:以上两个观点你赞同哪个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生1:我赞成第一种观点,因为有了理想才有奋斗的方向。
生2:我也赞成第一种观点,因为没有理想生活就没有动力。
……
师:读了马加爵事迹的材料,你有何感想?
生:如果人生失去了理想,就失去了追求目标,失去了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理想?(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我们应该树立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们的远大而崇高的理想。
师:从上面的故事中,你怎样帮助“理想”回答他们呢?
生1:拥有我的人,不会随便随时抛弃我。
生2:拥有我的人,需要通过克服困难,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有足够的勇气和动力把我变成现实。
师:是的,拥有理想,还需要我们有实现理想的方法。要实现理想,我们就要努力拼搏,积极进取,有足够的勇气和动力。
师:(结束语)同学们,理想是我们前进的指路明灯,是我们人生的灯塔。诗人冰心曾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出现时的明艳,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撒遍了牺牲的细雨。”愿我们大家都记住这句话,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反思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现在很多青少年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帮助青少年树立理想十分重要,本节课的设计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进行的。本节课的设计中贯穿学生主体的自主活动,需要学生投入情感与理性思辨。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所付出的努力、所取得的进步,以及所作出的探索、思考创意等,深入学生的发展过程。教学设计立足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去体验教者的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去掌握知识,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认识。
通过这堂课课堂教学来看,学生对什么是理想以及理想是变化的这两个知识都容易理解。对理想与幻想、空想的区别掌握得还不够好,好像似懂非懂,如果在讲这一知识时教师或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说明可能效果会好一些。比如说举个人有理想、有热情但没有好的方法,从而使理想变成空想的事例,或者举面对困难,意志薄弱、不愿继续奋斗,从而使理想变成幻想的事例。对理想的实现这一知识,学生从理论上明确了需要努力拼搏,积极进取,有足够的勇气和动力,但是否能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也就因人的意志力品质而定了。
总之,我认为本节课从学生积极性,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讨论问题等方面看应该不失为一堂成功的课。最关键的还要在生活中引导学生真正树立理想,并把这节课所涉及到的有关理想的理论知识贯穿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成为一个对国家、社会和他人有用的人。
篇11:教育教学名句警句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1、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师人生格言。
2、用教师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努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3、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
4、扬黄牛精神,做平凡工作
5、信心是一种最坚强的内在力量,它能够帮助你度过最艰难困苦的时期,直到曙光最终出现。
6、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我愿执着地“众里寻他千百度”。
7、人生的目标在于不断追求,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8、创新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
9、为他人的幸福而工作,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10、勤勤恳恳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堂堂正正做人。
11、当代能做老师的人必定是不平凡的人;因为教育事业本身就是不平凡的事业。
12、俯首甘为孺子牛,挥蹄勇做千里马。
13、人应该永远拥有两样东西方,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希望之灯,一扇长开的窗--接纳之窗。
14、今日足金,明日是尘。
15、宽容别人等于祝福自己
16、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17、欣赏别人的优点,善待别人的缺点,尊重别人的隐私,快乐自己的人生。
18、爱拼才爱赢
19、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20、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
21、教师如果对学生没有热情,决不能成为好教师。但是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是一种带有严格要求的爱。
22、教师若不能取得他的学生对自己的尊敬和爱戴,那么最好让他离开教育岗位。
23、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24、教育贵在一个“及”字,重在一个“斜字,即使天天从小事抓起。
25、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26、培养人,就是培养他获得未来,快乐的前景的道路。
27、捧着一颗心,不带半根草去。
28、为他人的幸福而工作,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29、我愿做人梯让年秦人踏着我的肩膀攀登科学高峰。
30、习于智长,优与心成 。
31、享受人文的课堂,享受动感的课堂,享受智慧的课堂。
32、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33、一个教师必须对祖国优秀文化和语言文字深深地热爱否则就站不进去,不可能获得真知。
篇12:教学过程
全文共 1568 字
+ 加入清单一、引入课题,提出标准
同学们,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段快乐而美好的童年,相信同学们也一样。我们通过上一周的作文课,把童年时有趣的事写成了文章,那么在这节课,我们就来对这篇作文进行评改,让同学们在评改的过程中品味大家儿时的快乐!(板书:童年趣事-作文评改课)
在评改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次作文的要求。(读上周作文要求: 全篇文章必须抓住一个“趣”字做文章,写有趣的情节,描有趣的细节,处处紧扣一个“趣”字,字里行间充分表现出童年生活的无穷乐趣,小学生作文《《童年趣事》作文评改课》。)
3、评改总要有个标准,根据这次作文的要求和我们平时评改作文的经验,你认为这个主题的作文,怎样才是一篇好作文?先小组讨论,再告诉老师。 学生讨论、汇报,师总结:
(1)书写认真、端正,书面干净、整洁。
(2)故事完整、思路清晰、语句通顺、具体、生动。
(3)有有趣的情节,细节描写。
(4)中心突出,表现出童年生活的无穷乐趣。
4、对呀,这次作文必须是写童年(标▲▲)时一件有趣的事,要写出事件的有趣,表现儿童的童真、童趣、语言风趣。(贴图:趣)
老师也想到了这几点,并且作了总结并分了等级。(挂小黑板)
等级标准:
优:故事完整、思路清晰、语句通顺、具体、生动、有趣 良:内容较明白、故事较有趣、语句较通顺
中:内容较明白、语句通顺
6、如果还有比“中”糟糕的,你评什么?“差”不好,容易打击人,用两三个字概括,可以评什么?以鼓励为主。(“加油”、“努力”)
二、典型评析,教会评改方法。
1、按照大家提出的标准。老师从大家的作文当中抽出一篇来,大家一起评,好不好?
2、谁愿意拿出自己的作文?哇,好踊跃呀,我们挑一篇题目有趣的。(点名说题目,学生推荐其中一篇)
我们先来初次阅读一下他的作文,看看他的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板书:初阅)
谁来说说他写的是一件什么有趣的事?你们觉得有趣吗?故事完整吗?思路清晰吗?
接下来我们来仔细评一评这篇作文好在哪里,有什么不足之处。(板书:细评)
为了能在短时间内学到批改的方法,我们只细评作文的一个片段。(将作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
我们来看这两段中一段。老师一边读大家一边想,这段中有哪些不是很通顺的地方或错别字,或者是写法不是很好而你有更好的写法的。(边读边指出,在文中做批示)
这两段中有那些地方写得好,表现童真童趣的?
好了,虽然我们只是批改了作文的一个片段,但我们对这篇作文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让我们根据等级标准,给作文一个初步的评定。(学生评,并讲出理由)
10、下面我们就给×××同学的文章做一个总的评价。也就是写评语。(板书:总评语)评语应该要贴切,不能过于夸张,而且要以鼓励为主?
11、我们通过对×××的作文的评改,知道评改作文应按什么步骤去进行?(学生说。加上板书:
三、评改步骤:
初阅细评(作批示:批语写在作文右侧的空白处。批语位置与学生作文语句对应,便于学生学习与修改。
批语的内容:(1)改正小作者的病句、错别字。
(2)体会词语、句子的精彩之处,写出自己的体会、感受。)
总评语:写在习作后面,根据评改标准对作文进行总的评价。
拿着你的作文,与你的同桌或好朋友交换,根据评改步骤和好作文的标准,评一评对方的作文,评改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可以跟组员或老师探讨。
四、学生交换作文、评改。
评改成果展示与交流。(学生不需回原位)
1、请你挑你认为评得最称心的句子或片段,不管是评病句还是好句子,说说你是怎么评的。
2、谁认为自己写的评语最精彩贴切?说给大家听。
3、请大家把自己的作品交换回来,看看小老师给你评改的是否贴切,说说你的看法。
五、总结:
1、(若是公开课)相信在场的老师都想看看你们评好的作品,你们想不想与在场的老师们一起探讨、交流呢?(师生交流) (可略去)
2、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评改完作文,课后大家把作文交上来,老师再给小老师评分。
篇13:三年级数学教学日记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为了让孩子打下扎实的基础,对数学感兴趣,对所学知识能掌握牢固,我在教学中注意利用迁移规律,促进学生知识的正迁移发展,防止负迁移的干扰,做法是:
1.温故知新。三年级是整数学习的最后一年,多位数运算占全年教材的近一半,出色地完成这部分教材的任务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全年的教学任务的完成都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多位数运算能力学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依赖于一、二年级各种运算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但是我们不可能抽出整段时间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而只能把一、二年级学过的进退位加减法,一位数乘2位数,试商等内容编成口算、听算训练题目,有计划的安排到各节课,作为课前练习。使旧知识对学习起着正迁移作用。
2.运用比较。当新旧知识技能十分相似,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往往会受旧经验的干扰。这是负迁移作用,是学生学习上的难点。这时我便运用比较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消除旧知识的负迁移作用。
3.改错练习。在教学中我不仅注意到从正确的方面教给学生的知识,而且注意到从反的方面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三年级是连接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的桥梁和纽带,学生能否很好地完成这个过渡关键在于教师的把握。我相信,只要遵循教学规律,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提高三年级教育教学质量不会再是难题。
篇14:2024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全文共 1700 字
+ 加入清单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我上学了”“识字”“汉语拼音”“课文”“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几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我上学了”共三部分,主要通过“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让初入学的了解我们有56个人民族,让儿童认识校园,了解学校常规,熟悉校园周边环境,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习惯。
2、识字,分2组编排,第一单元和第四单元总共认识90个字。每部分每课都配有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4、课文,共安排14篇课文,分4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习、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具体表现在:⑴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⑵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习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⑶课后练习有朗读,背诵或复述,有汉字基本笔画的学习和按笔顺描红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融合。
二、班级概况:
全班共33人,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三、教学要求:
1、学习习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3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4、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5、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教学措施:
1、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的进行教学。
2、在培养习惯、方法,要把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作为重点,严格训练,做到统一要求,规范练习,语文课上严格练,其它课上坚持练,家长协助配合练,检查评比促进练,持之以恒长期练。
3、在拼音教学中要摆正情境图、语境歌和学字母的关系,强化音节教学,重视教给学生拼读成直呼音节的方法,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的培养。
4、阅读
5、重视范读、范写、范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并结合范读、范说进行听力训练,结合范写,进行观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课时安排:周次内容
1入学教育
2我上学了、识字1、识字2、识字3
3识字4、识字5、口语交际
4语文园地一、快乐读书吧、汉语拼音1、2、3
5汉语拼音4、5、6
6国庆放假
7汉语拼音7、8、语文园地二
8汉语拼音9、10、
9汉语拼音11、12、
10汉语拼音13、语文园地三
11复习期中考试
12课文1、2、3、4
13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四、识字6
14识字7、8、9、10
15语文园地五、课文5、6、7
16课文8、口语交际、语文园地6
17课文9、10、11、语文园地七
18课文12、13、14、口语交际
19语文园地八、期末复习
20期末复习
篇15:教学初衷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童年,对每一个人来说并不陌生,尤其对这些本身就正在经历着童年生活的四年级孩子们来说。游戏、趣事、烦恼……种种事物、事件中都饱含了他们对这个世界最初的认识与新奇感,对生活的感情与沉淀——他们生活其中,但却并不见得完全感受或享受其中。所以,我作此课的目的就是试图牵引着孩子的视线,使它不仅仅停留于外在的玩、闹、快乐等字眼,而是打开对生活方方面面的触角,铺延、沉淀……使其学会热爱生活,并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普希金语)。
篇16:四年级数学名数的改写教学设计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天鹅吗?你了解天鹅的哪些信息呢?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
谈话:你从图上了解到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天鹅长大后比出生时体重增加了多少?……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探索新知
谈话:谁能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列式,教师板书:10.5千克-200克=
谈话: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在计算当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让学生体会到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
谈话:怎么改写成相同的单位呢?和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教师指导。
谈话: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想法;
①把千克改写成克: ② 把克改写成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000克
就是把10.5扩大到它的1000倍,将小 就是把200缩小到它的 ,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10.5千克=10500克 200克=0.2千克
10500-200=10300克 10.5-0.2=10.3千克
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师生予以评价。
教师总结改写方法。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情境图,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主动获取新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适时小结,帮学生进一步理顺了单名数化单名数的方法。
篇17:《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后记作文400字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发现这一课的复述课文教学,可以利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串连。
课文主要是讲徐悲鸿学画过程中,遇到的事情以及如何刻苦学画的事情。课文中的生字有:徐悲鸿、激怒、不知疲倦、陈列、租、成绩、鞠躬、错误 等。上完词语时,我按照惯例,问了学生几个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没有想到,学生竟然没有几个说得出来,于是,我想到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这些词语,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复述。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才利于学习。复述时,先让学生分部分进行复述,如:“激怒”一词,我让学生看过课文后,不看书,说一说这个词语所包含的故事。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被“故事”调动起来了,基本能把故事说完整。“不知疲倦”可以让学生结合后面的“陈列”一词,说说徐悲鸿刻苦学画的过程,学生也能根据这两个词语说得比较完整。“成绩”中,包含的内容可以就课文内容进行补充,告诉学生,这里的成绩,不是单指考试的成绩,而是平时的努力结果,这可以从课文中提到的“画展”中看出来。让学生知道优异的成绩,是靠平时的积累的。最后的“鞠躬”、“错误”学生能很快说出来,说明他们对于课文的内容已经比较熟悉了。回过头来再问一些问题,学生已经不用教师多说了,基本都能领会了。
看来,熟读课文是必要的,但是,单单靠学生一味地读,对于要求复述课文这一任务来说,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科学的引导。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篇18:教学开放日作文600字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10月14日下午,我校举行了教学开放日活动。中午睡觉的时候,想着家长要来了,心里紧张地不得了,整个中午都没有松懈下来。
当我走进教室,家长们才开始陆陆续续地进来,很快,我的家长也到了。等快上课的时候,副校长开始说话了。他总结了这次开放日的目的,还有内容,还有时间。说话后,终于,更紧张的上课时间也开始了。
第一节是数学。由于以前的开放日从来是没有数学课,所以,这节课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我们的课题是“生活中的位置”。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老师竟然先给我们放了一段《英雄儿女》的片段。
我疑惑不解,为什么要放这个呢?这个跟位置又有什么关系呢?看完后,我们立刻进入了学习之中,老师教了我们怎样用数对表示生活中的位置。接着,老师又让我们玩了一个有趣的游戏,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屏幕上出现了(x,1)、(1,x)。让我们看一下用数如何表示自己的位置,再让我们进行思考。再让与这些数相符的人起立。结果全班都起立了。有人发现站错后,立刻坐下,并说:“x只能代表一个数,分别代表列和行,所以第一个应该是第一行的起立;第二个应该是第一列的起立。”全班这才恍然大悟,错误的同学包括我都不好意思地坐下来,坐下后头也不敢抬了,除了我。由于在这里花费了太多时间,这个环节结束后,课也下了。老师只好拖了一下堂,把剩下的课迷迷糊糊地讲完了。
经过短暂地休息后,第二节语文课开始了,语文课同样与数学课精彩,但我还是觉得数学课更精彩。语文课下课后,我们同学去上大课间了,家长们则留在教室里去听家长会。
我觉得学校举行家长开放日非常好,因为这样可以让家长了解到老师是怎样给学生上课的,还可以在家长会上了解到同学们近期的学习表现。
篇19:体育教学视频观后感
全文共 3850 字
+ 加入清单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体育教学视频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内容范围较广,水平阶段分布均匀
重庆“观摩活动”共展示了从小学到高中一共11个城市的13节体育课,水平一1节、水平二4节、水平三2节、水平四3节、水平五3节,水平段分布比较均衡,内容涵盖了田径、球类、体操(技巧)、游泳、舞蹈、民族传统体育、现代新兴体育等七大类,其中,田径四节,排球两节、体操(技巧)2节、舞蹈2节,其它内容各有一节。总的来说,教学内容选择比例恰当,符合体育教学内容的比例,教学内容选择范围较广,基本能够反映出目前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情况,切合实际。均衡的分布和较广泛的内容,给参加观摩的老师提供了多阶段、多种教学内容的学习机会,使参加观摩的老师能够学有所获。
二、注重教材的功能性,发掘教材现实生活意义
重庆珊瑚实验小学施宇老师的障碍跑、天津市汉沽区中心小学关顺丽老师的滚翻的复习、运用及拓展、太原市陈建峰老师的跑的应用的教学都从体育学习的功能性出发,创设生活情境,将体育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强调体育学习的生活应用价值,让学生在学习中懂得如何通过所学知识、技能保护自己、提高自己的活动能力,将自己课堂所学运用于课外生活活动中,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体育学习的功能性目标是新课标提出和提倡的,将体育学习的目的回归本原,保障人的生命安全、提高人的生存质量就是体育学习的本原目标之一,符合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符合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同时,学生技巧和技能的获得,必将让学生终生受益,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得到运用的体育技能是学生必须的技能。我认为终身体育的定义应该涵盖两个方面的意义,一为学习的内容终身有用,能够利用当前所学技能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二为学习的内容能够有益终身,能够利用当前所学技能进行练习,不断增强和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
三、重视课堂环境的创设,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
纵观13节观摩课的教学,均不同程度的采用了音乐这一“材料”进入到体育课的教学之中,在课的热身活动和放松整理活动中13位做课老师均有应用,有的老师甚至让音乐贯穿整节课的始终,除了2节舞蹈课之外,障碍跑、跑的应用等课也有让音乐或者音效整节课播放的情况,这种情况多于往年。音乐出现在课堂,一是教学内容的需要,比如热身和放松以及舞蹈,二是构建教学情境,配合情景教学,三是创设环境,调节学生学习心理,舒缓学生情绪,在单调和枯燥练习的时候,还可以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本次观摩课2节舞蹈课当属于第一种情况,障碍跑的教学和跑的应用的教学属于第二种情况,但是它们或多或少的都属于第三种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表明了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更加关注了学生的心理感受,他们应用音乐来调整和调动学生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课堂内容教学,观后感《体育教学视频观后感》。学生熟悉的乐曲在教师讲解示范的时候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听讲效果,但是在练习的时候,在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水平,使学生的注意力之分散在“音乐”这一点,而不是更多的“点”。所以,正确而恰当的让音乐贯穿课堂教学,符合心理学规律,符合课标提出的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地课堂环境中学习和练习。
四、理性理解技术教学,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本次观摩活动的13节课,每节课都以某一项运动技术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即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学有所获。课程标准将课程性质定义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这句话一方面可以理解为身体练习需要技术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要理解为掌握了技术后的练习,落脚点在增进中小学生的健康,这应当是“健康第一”在课程性质中的体现。技术的学习可以是有益于增进身体健康的各种技术的学习,习得的技术一方面本身要对健康有益,一方面要能够通过这种技术的练习使健康获益,我认为应当在这个范围之内选择学生所要学习的运动技术,通过练习形成技能。那么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技术教学课也好,综合活动课也好,都要通过身体练习这个途径,达到健康的目的,无论是身体的、心理的还是社会适应的,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身体练习在一节课中体现的程度应有所不同,复杂而带有危险性的器械类活动就不能过分追求生理指标,只能在学生熟练掌握后,才能增加练习量,体育教学是学生获得健康的一种学习,而不能够完全作为途径,我认为这才是科学的体育教学观。低年级小学生不能过分追求技术指标,技术学习在低年级小学生中应是一个模糊的“形”,而非一个具象的“念”,更多的应当让他们“动”起来,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过分”追求完美的技术教学是一种形式主义、功利主义,他们的技术标准应当是很好的“做到了”,而非完美的“做好了”。小学低年级学生不能忽视的是习惯、兴趣的培养,并用他们已有的人的基本运动能力来发展其身体素质,促进其健康。水平一《跑的应用》一课可以做为对我这种理解和看法的注解,陈老师没有在教学中过分追求跑的动作,而是让学生跑起来,明白跑的意义。
对于两节舞蹈课的教学,一节是民族舞蹈,一节是现代舞蹈,从技术性角度来讲,没有太复杂的技术,都是人的基本活动能力的综合运用,走、跑、踢、跨、甩腕等等,如果从技术教学的角度来讲,意义不大,但是其具有一定的身体练习意义,所以一定程度上又是符合课程性质的,从学生的兴趣喜好来讲又是受到学生欢迎的,这样的舞蹈在现实中也是可以当作锻炼身体的手段的,在应用程度上,甚至比我们现在教学的某些所谓的正规体育教学内容应用更多。事实上也是如此,据我对晨练所作的观察,绝大多数参加晨练的女同志都在跳各种各样的舞蹈,所以,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首先应该提倡,而不能因为其是“熟练工”,技术性不强而冷眼相视。其次,通过教学一方面不仅让学生熟练舞蹈动作,一方面必须让学生逐步具备编排一些简单舞蹈的能力,这种能力才是学生终身健康所需要的。
五、正确理解技术教学,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上面我谈到,13节课都以技术作为支撑,围绕这些技术的学习和练习展开教学。要让学生掌握什么样的技术呢,要把技术掌握到何种程度呢?学校体育教学不同于竞技运动,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学习,是健康,不是挑战项目极限,对于体育教学来讲,我们仍然要遵循课标的要求,这一点必须区别于竞技体育。我认为学生要掌握三类技术,一类是实用性技术,能够在生活中运用,如跑、跳、投、滚翻、游泳等;一类是功能性技术,用以提高身体的各种素质,如立定跳远、仰卧起坐、俯卧挺身等;一类是健身娱乐性技术,如各种球类、游泳等。还有一类技术,目的纯粹是为体育欣赏,如铅球、蹲踞式起跑等,我们应该去了解感受,而不是完全掌握。需要掌握的三类技术,我们不能单独强调或者忽视任何一类,他们都是身体练习的手段,都是增进健康的途径。13节课中,跑的应用、障碍跑应为第一类的代表,立定跳远、双杠应为第二类的代表,排球应为第三类的代表。除此之外13节课中没有体育欣赏类的技术教学,在观摩教学中也不是十分必要拿来展示。所以我认为,在要掌握的三类技术之外,其它的技术教学可以由教师教给学生了解和尝试,也可以抛弃不要,不在课堂进行教学,让学生课下了解也行。
六、深析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特点
从技术教学的角度来讲,本次观摩课技术教学的层次性和对老师对所教教材的把握我认为不是十分理想,有一种功夫在诗外的感觉,有些教学未及考评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匆匆结束主要内容的教学转而做其它,过多的把精力用在了其它的目标领域,急于在一节课中展现教师对课标理解的诸多方面,这样就蚕食掉了必要的巩固练习。有些老师的教学比较突兀,比如球类的新授内容只是经过老师的一讲解,一示范学生就会了,直接就进入到巩固练习中,诱导练习、引导练习、尝试练习的步骤都没有,更别说教师对教材重点和难点的认识在教学中体现了。造成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有“作秀”的成份存在,但是深层次反映出的确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场面虽然好看,最能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教”却成了一个“空心”。我认为这一点我们郑州市的《双杠》教学就做得比较好,实打实的教学,心无旁骛,无论是教师的示范,还是教师的指导,都看出教师对教材的精确理解,学生学习到哪一个动作,教师都会及时提示和示范正确动作,体现出教师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已经烂熟于胸,多种指导和练习手段,又解决了这些问题,所以,技术教学应以这节课为最好。白璧微瑕,只是在最后的游戏抑或是放松活动时教材安排欠妥,表现为学生活动时比较单调,三个组相距太远,缺乏一种竞争的气氛,人均动作次数少,肢体运动不充分。
七、新兴运动,做好改造,使其适合体育教学的特点
本次观摩活动有一节源自于拓展运动的“信任后倒”,教师试图达成心理和社会适应目标,教师从平地后倒,高台后到,教师示范激励,学生分层在不同高台后倒,合作学习等几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新理念对体育教学的要求,教学场面活跃。拓展游戏一方面具有团队合作、心理训练的内容,另一方面是自我挑战的内容,其某些方面适合心理和社会适应的目标,但是大多数的拓展项目运动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当改造为适合体育教学特点的内容。
[体育教学视频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