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游建川博物馆有感(经典20篇)

海洋博物馆有各种各样的海洋动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游建川博物馆有感,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浏览

398

作文

813

篇1:参观博物馆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星期六,我和妈妈中午吃好午饭,便乘坐地铁一号线来到了上海博物馆。到了那儿,只见门口排了好长的一条队伍,其中还有两批外国人的团队。

进入馆后,我们第一个参观的是中国古代青铜馆。我们一走进展厅,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青铜器便展现在我们眼前,它们或圆或方,或扁或高,上面的纹饰精美极了!青铜器虽然只有食器、水器、兵器、酒器、乐器这五大类,可其中却有三十六个小类,数目极多。我一边参观,一边想着:这些青铜器里只有几个是历史老师讲过的,还有许多是老师没有讲过的。

在这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大克鼎”。大克鼎与大盂鼎和毛公鼎并称为“海内青铜器三宝”。远看,大克鼎气魄雄浑,威严沉重,走近一看,立刻觉得眼前出现了个“庞然大物”,大概有我身高的三分之二那样高,顶部饰有三组对称的变形饕餮纹。饕餮纹精美极了,有的像龙,有的像虎,还有的像羊,灯光打上去还有的地方黑呼呼的,颇有神秘感。腹内壁铭文有二百九十字,字体工整,笔势圆润。它整整201公斤重,是我的五倍,真是鼎中的“巨人”啊!不愧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啊!

参观完了青铜器展后,我们又参观了雕塑展,陶瓷展等展览,我心想如今展览馆中的物品可是我们古代的博大精深艺术和智慧的结晶啊!博物馆既把我国古代的文物收集起来,展示给现代的观众们看,让现代人民了解古代的文化,又陶冶了我们青少年对古代文物产生的兴趣。

我今天觉得收获很大。因为我学到了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使我印象深刻,也使我更加热爱祖国,更加敬佩古代的劳动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青岛海军博物馆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青岛旅游爸爸带我参观了海军博物馆

一进大门三辆坦克和两辆火箭车就呈现在了我的右手边,再向里走,道路两边停满了直升机、战斗机、气艇、炮艇、巡逻艇。

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停在码头上的四艘军舰,每一艘军舰都有大炮、导弹和高射机枪,尤其是第四艘“济南号”舰尾上有一个停机坪、两个机库,可以停放两架直升机,舰身上有两部可以活动的高射机枪,枪管可以上下动,底座可以左右转动。

我在军舰上玩的非常兴奋,忘记了时间,最后在爸爸再三催促下我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海军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运河博物馆的观后感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一个以千年运河为主题的博物馆,运河博物馆观后感。它位于杭州拱墅区运河文化广场南侧,建筑面积一万余平方米,展览面积五千余平方米,分序厅和“大运河的开凿与变迁”、“大运河的利用”、“运河畔的城市”、和“运河文化”四个展厅等。

首先我们先来都了序厅,序厅里满是船舶,整个序厅都是关于古代船舶的知识,

介绍了古代当时民工与船舶之间不可分离的故事。

接着我们来到了第一展厅,第一专厅充满我们眼帘的是民工的劳动形态与古代的帝王人。在这一展厅让我大涨见识,观后感《运河博物馆观后感》。让我认识到了从前前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新事物。让我大开眼见。然后我们步入了第二展厅—“大运河的利用”。

从这一展厅我体会到了从前人名的辛劳。用那么简陋破旧的石器,创造出了那么多得奇迹与辉煌。人名在但是利用那么简陋的器械,做了许多我们现在也在做的事情,但是效率往往还比现代的机器快,从这点让我非常的佩服。

运河博物馆还有几个展厅,我无缘相见,由于时间与道路的种种原因使我无法继续这趟奇妙神秘之旅,是我很遗憾,但是是我欣慰的是也见识到了那么多我从未涉及的知识,是我又充实了好多知识。这点让我还是值得欣慰的。来过了这个运河博物馆使我体验到了不一样的感觉。体验到一种庄重又带点神秘的感觉。是我感觉很新颖。所以我以后继续会去不同的博物馆继续体验这种神秘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国家博物馆说明文

全文共 141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去了大名鼎鼎的博物院,进了博物院,我们看到了一个叫古代中国的展厅,我对此很感兴趣,就怀着好奇心开始了参观。

我们最先看到的是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的工具很简陋,主要工具就是石头,用石头来打猎、防御,吃的是生肉,很容易生病,而且一生病就必死无疑,还有被野兽咬死的、吃野果子毒死的不计其数,当时的生活条件真是太差了,人们可真可怜。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生活才有了改善,他们学会了耕田、种地,驯服动物作家禽,那时的石器也比旧石器时代的更薄、更锋利,打起猎来也更容易,后来还做出了弓箭,他们还会用火来烤家禽吃。但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土地,人们组成了许多部落,并开始打仗,战争就是这样开始的。慢慢的,有些人的土地、粮食、家禽比别人多,有些人则一无所有,为了活下去,他们不得不为有钱人打工,却得到极少的报酬,穷人就成了奴隶,富人就成了地主,后来,有了政权,就有了朝代,就有了国家

中国最早的朝代是夏,目前能证明夏的青铜器只有一个青铜爵。后面就是商,商朝的青铜器做得很笨重,上面的飞翎也很小,商王武丁的妻子是妇好,妇好很能打仗,是个女将军,在妇好墓里,我们发现了许多以前没有、以后也没有的奇形怪状的青铜器。从周朝开始,周王就给诸侯封地建国(诸侯国)。夏商周的时候就有了早期的青铜器,就代表我们用了冶炼的技术,一开始青铜器是用来当武器和日常用品的,但是,普通老百姓可用不了这些东西,只有贵族才能使用,到了周朝,普通老百姓也能用上青铜器了。

因为有了周朝的封地建国,许多诸侯国强大起来,开始争夺土地,春秋战国,大思想家孔子、老子等人就是在这时候出现的。这时候,秦国变得强大起来,灭了其他小国家,秦王就是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全国、统一钱币、统一文字,为我们的汉字打下基础。但是秦朝没统治多久,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开始了斗争,最终刘邦获得胜利,建立了汉。

汉后面就是三国,魏灭了蜀国和吴国后,又被司马家族夺了皇位,唉,三国一个都没得到好处。司马家族统治的朝代叫两晋,后面是南北朝和五代十国。

李世明打进京城,建立了唐朝,唐朝的时候,国家很繁荣,社会安定,老百姓的日子很好过,大家都安居乐业,唐朝的人都很胖,还讲究时尚,但是,没有可以永远统治全国的朝代,还是被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夺取了皇位。到了宋朝,瓷器就到了高峰期,因为宋朝的瓷器很清秀,宋朝的瓷器做得很好,但是在抵御外敌方面上做得不怎么好,被蒙古铁骑忽必烈赶下皇位。蒙古人,就是元军很能打仗,打到了欧洲,不过,再能打仗的朝代也有灭亡的时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灭掉元朝的人,明朝时郑和七次下西洋,朱棣迁都北京、建造故宫,编了永乐大典,这比伦敦的一本类似的百科全书早几百年编好。当李自成率领起义军造反时,明朝大将吴三桂在嘉峪关放满人入关,抵抗起义军,满人的首领皇太极压住了起义军后,顺便推翻明朝,自己当皇帝,就是清朝。清朝的工艺品是很精细的,颜色很繁多,线条优美,十分好看。最后,民国推翻皇帝,共产党打败gm党,解放了中国,一直到现在。

都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看完古代中国展厅,我觉得一个朝代再怎么繁荣,但总是有衰落的时候。朝代的更迭,物事的变迁,连缀成漫长的历史之河,在这历史长河里,出现了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孕育了生死无畏的英雄豪杰,诞生了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一直为人传颂,直到今天。

这次参观博物院,让我彻底地了解到中国上下五千年惊心动魄的历史和绚烂的艺术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参观博物馆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一家人怀揣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雄伟的荆州博物馆参观游览。一进门,就看到了正在向我们招手的博物馆大门。一旁的树也在向我们招手,好像在说:“祝你玩得开心!”

进入大门,向右走,就到了第一个展馆,主要介绍石器时代。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其中,旧石器时代占了99%。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区别在于:磨制石器的使用、陶器的发明、农业、畜牧的出现。江汉平原的新石器时代分为三个阶段: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大溪文化是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原始文化;屈家岭文化是继大溪文化之后在江汉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石器文化;石家河文化是江汉平原上最后一个原始文化。

参观完第一个展馆,我们又来到了西汉古尸馆,里面有一个西汉出土的男尸,身体里的内脏全挖了出来,样子有点恐怖。在2009年4月,荆州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我发现,她的脚十分小,只有十厘米左右,嘴巴张开,面部安详。据科学家推测,女尸大约60岁,在明末清初,下葬是香薰过的,所以至今保存完整。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便该回家了。这一天真有意义,让我了解了石器时代和新出土的古尸,我还会再来参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游北仑港口博物馆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随妈妈和哥哥来到了北仑港博物馆

远远看去,博物馆门前摆放着好多个集装箱,原来今天博物馆在举行“宁波北仑之2015集装箱艺术展”。这些集装箱颜色丰富,形状独特。有的像字母“I”,有的像字母“R”,还有的像一辆大卡车……。集装箱的各个面都有五彩缤纷的图案。有的画着美女在海滩上晒太阳,有的画着一条大蓝鲸,还有的画着一条巨龙在天空盘旋。

博物馆的形状像一只大海螺,模样有趣极了。这只“大海螺”内部分为7个展厅,每个展厅都有不同的特色。

首先我们进入了1号展厅,上面写着几个大字:港通天下————中国港口历史陈列。三人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参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风帆船模型。这艘船很大,甲板上竖着两片几乎同样大小的帆;甲板的一侧还有一顶大乌篷,用来遮风挡雨;甲板的两边还绑着几支船桨。

在帆船的左边,我们看到了一段战国时期的故事。它讲述了晋国闹饥荒,向秦国求救,秦王派出大军从都城出发,先沿渭水向东,再改汾河北上,最后直达晋国都城。由此可见,在古代,各国军队都十分依靠水路,这样一来,港口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沿着壁画向前走,就看见了隋唐大运河。它的形状像一个大大的“人”字。它其实就是京杭大运河。据说,它是世界史上最长的运河,长约2700多千米呢!

运河的右边,可以看见唐朝码头。码头分为两种,一种是挖入式,一种是顺岸式。挖入式码头是将大陆挖掉一块,灌入海水,让船舶进入凹进的陆地。顺岸式码头是将船直接停靠在岸边,比较方便。

最后,我们来到了郑和下西洋的展厅。郑和的雕像就矗立在展厅平台上。只见郑和的五官紧凑,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地盯着前方。他的手中还拿着一卷书籍。旁边的模型船酷极了,上面齐刷刷竖着七片大帆。两侧还有好几艘救生艇。船尾还有豪华的住宿供船员们住呢!

随着参观的路线,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1号展厅,之后我们又参观了其他几个展厅,感觉十分好玩,还富有港口文化知识。如果你有空,一定要来北仑港口博物馆玩玩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参观风筝博物馆作文800字

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春天,看着满天飞舞的风筝,仰慕许久。周末,“小记者”组织参观风筝博物馆,终于有机会近距离接触风筝了,心里无比的期待。

早晨,我早早的起了床,吃过早饭,和爸爸一起去了潍坊广电报社,乘大巴车去参观风筝博物馆。

今天的车跑的很快,因为大家的心情都非常地欢快。大巴车开出了广电报社,开往了坊子王家风筝村。一路上大家欢歌笑语,挠有兴致地看着车外的风景,不知不觉中大巴车已驶入了王家风筝村。

哇!这真是名副其实的风筝村呀!路边的树上挂着风筝,连墙上都画满了风筝。

我们走进了风筝博物馆。首先映入眼睑的是一座大石人雕像,那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土木工匠们的祖师——鲁班,据说,世界上第一只风筝就是他发明的,只见他端坐在“木鸢”上,那“木鸢”展翅欲飞,栩栩如生。博物馆里有各式各样的风筝,详细展示了风筝从初始到现在的发展历程,听了解说员的讲解,我们学到了不少新知识。

接着,我们又来到风筝加工厂。工人们正在非常忙碌地制作着风筝,只见他们把竹条放在酒精灯上烤了烤,两手一用力就把竹条弯了过来。有个工人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知道制作这条长龙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吗?”我们就七嘴八舌起来,有的说两天,有的说一天,有的说一周……那个工人告诉我们:“做这条长龙需要用3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么长时间!我们大家都很吃惊!感叹工人们的辛勤付出。

我们又来到了风筝博物馆的二楼,在这里我们可以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风筝了。看着五颜六色的颜料画到了风筝上,我们都非常地兴奋,虽然画的不是很好,但也是我们亲手画的,成就感满满的。

画完了风筝,我们就去放风筝了。大家欢快地奔跑着,叫喊着,放飞着自己的风筝,天空也跟着生动起来。这放飞的不仅仅是风筝,还有我们的梦想。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要回家了。

风筝世界可真美啊!它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增长了我们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上海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741 字

+ 加入清单

六月六号早晨,我们去了上海博物馆。博物馆免费参观。上海博物馆,坐落在市中心——人民广场南侧,整幢建筑外观,圆鼎状框架结构,上圆下方,寓意中国的传统说法“天圆地方”。从远望去,建筑恰如一尊中国古代青铜器。迈进圆形中厅,仿佛与熙熙攘攘的喧嚣市井隔绝,置身一个寂静文化艺术世界。由于是早上,观众不是很多,印象深刻是,半数以上为外国游客,欧洲、美国、韩国、日本等等,其中遇见日本妇女,身着亮丽和服,脚穿木屐,微微弓着腰,足下碎步,装饰好像参加盛典。外国子民,渴求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前来瞻仰。整个博物馆设有青铜、陶瓷、书法、绘画、雕塑、印章、玉器、钱币、少数民族工艺十个固定陈列厅,另有国际交流书画展等。

中国古代青铜馆设在一楼。陈列着自公元前21世纪夏代,到战国时代各种青铜酒器、食器、乐器、兵器等。那个年代,青铜器作为贵重的合金,被制成礼仪用器,多用在祭祀祖先神灵,宴请嘉宾贵客,举行隆重典礼盛大场合。青铜器显示其主人贵族身份、地位和权利。春秋晚期的牺尊,展露古人高超铸造技术,造型繁复,纹饰精美,一副憨态可掬模样。还有编钟,大小不等,声音差异,排列组合演奏乐曲,古人蛮有创意的,生活趣味悠然自得。

中国古代陶瓷馆位于二楼。陶瓷品种丰富多彩,古朴典雅,栩栩如生;景德镇窑,青花骑兽吹螺人像,那老翁神态迥异,生动传神;还有绚丽斑斓的唐三彩,一一汇聚古人智慧、精湛才艺。

中国历代绘画书法馆居三楼。百余件绘画精品参展,此次主要是明清各派各家杰作,风格多变,有讲究工细、整饬,墨彩丰富,精巧深微的院体画;或笔墨放纵,洒落简略,写意物象形神画;约略作品,寄情山水花鸟,注重笔墨情绪,脱略形似,强调神韵颇多。笔墨各异,精彩纷呈,历史悠久的中国民族绘画,堪称世界美术领域中奇葩。我特喜欢扬州八怪金农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1000字,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有感作文

全文共 1972 字

+ 加入清单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阅马场,是依托武昌赶忙军政府旧址建立的以纪念辛亥革命为主题的专题性纪念馆,其内陈列着大量的有关辛亥革命的史迹,它们时刻提醒着我们,在祖国现代化建设蒸蒸日上的今日,我们依然不能忘记那曾经为祖国大地抛头颅撒热血的仁人志士,也时鞭励着我们这些并报时代的党员,要时刻为祖国的富强壮大努力不息.

站在阅马场的北端远远望去,我们发现绿荫丛中掩映着一座红色楼房,武汉人习惯把它叫做“红楼”,这就是辛亥革命纪念馆.红楼前建有碧樟广场和花坛喷泉,广场中央耸立着1931年铸造的孙中山铜像,先生身着长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持帽,面南而立,凝视远方.南端有黎元洪拜黄兴为将的“拜将台”纪念碑,碑作方型,四面中突,顶呈锥体,锐利向上,有一种“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慨.

进入纪念馆后,首先进入视野的是主楼,我们发现红楼的主楼实际上是红色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讲解人员告诉我们,整个纪念馆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而主楼面阔73米,进深42米.由于最初建立时为清末湖北省谘议局办公场所,因此建造型式仿照西方国家的行政大厦,风格典雅庄重:花岗石砌台基,红砖砌墙,廊前列柱起卷,檐下饰飞头,檐上压以女儿墙.外墙砖砌,间饰附加假柱、柱头和垂花、垂禾、束莲等图案.红瓦覆顶,屋顶正中矗立“圭”字形望楼,主楼平面呈“山”字形,门前有突出的门廊和回车道,前方及两翼为门厅和办公室,后方正中为会堂.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前往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中会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等一系列场馆,这些场馆再现了当年神秘而又庄严的的历史场景,而凝聚其中的那种紧张而又热烈的战斗气氛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而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黄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前,大家或低声交流抒发感想,或驻足凝望若有所思.馆内收集的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千余件历史文物和上万张历史照片,不仅使大家大饱眼福,同时也更加直观地反映了那段历史.那些独具民国特色的物品记录下了那个短暂而又变幻的瞬间,墙上的黑白照片表彰着那些为革命出生入死的英雄人物,我们的眼前不断涌现我们未曾经历的那段历史.特别是孙中山签发的“李翊东前往赣州办理要事”的大元帅令和王霞宙、张善子绘制的刘静庵烈士画像,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或热烈讨论,或拍照留恋.

怀着对无数革命志士的崇高敬意,怀着对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深切缅怀,我们对纪念馆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参观.我们不仅参观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展览,还参观了辛亥革命起义史迹陈列馆,从而有幸见到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照片和文物,了解了那些为革命英勇奋战、流血牺牲的无名英雄们可歌可泣的故事.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英勇作为,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精神,才会有我们今天这安稳的生活.“武汉保卫战”是辛亥革命期间爆发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能取得成功,是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抵挡刀枪,用热血洒满大地换来的.虽然他们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灵魂是永远存在的!他们活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的.站在“红楼”上,回顾辛亥革命的光辉历程,我们更加深刻怀念伟大的辛亥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以及无数为了国家的解放、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奋斗、英勇牺牲的仁人志士,他们崇高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后辈人努力奋斗.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生活在划时代的青年人更应该全面的了解中国的革命历程.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武汉首义文化的历史名片,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党员,应该倡导这种敢为天下先、敢为民生洒热血的精神,将首义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贡献于国家建设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引导党校成员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将历史纪录与现在的首义文化弘扬的目标相结合,这正是我院学子贡献于地方建设的特色路径.

时间让辛亥革命成为了不朽的历史,多少的忠魂埋骨中华这块火热的大地上.江水浩荡,青山峥立,承前启后,扬帆激行,在前辈伟大革命精神鼓舞与指引下,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将为祖国的统一富强而更加努力拼搏,为之奋斗不懈!

诸多的努力奋进并取得成功,揭示了中国历史的光辉篇章.这些赋予历史性的论述无不证明了革命历史的伟大.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大家积极性很高,在纪念馆门前,大家集体照相,经过此次活动,同学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那段历史,也同时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期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将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责任,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全体学员感受很深,我们了解到真正的学习是离不开实践的,只有经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让我们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更加深入了解到中国革命道路的漫长与艰辛,为革命志士的大无畏精神所震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听博物馆讲故事作文800字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就读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念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长大的我对有着“诗豪”之称的刘禹锡充满了崇敬之情。唐代是一个高歌的时代,刘禹锡不是最顶尖的歌王,却以豪气雄霸千古。

去年暑假,我有幸跟着母亲来到马鞍山和县陋室东街,走进流传千载的刘禹锡的《陋室铭》,只见砖木结构的陋室有三幢九间。在石铺的小院里,用麻条铺地。前有龙池,后有小山,青山碧水,优雅宜人。但谁知道:当年的陋室是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呢?门首上方“陋室”两字为著名诗人臧克家所题。陋室正厅中央立塑着一尊刘禹锡的仿青铜像,室内陈列着名人书画。广播里轻轻播放着《陋室铭》诗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流传千古的《陋室铭》即作于此。

在这里,我遇见了你——《陋室铭》,听你讲述穿越时空的故事。你静静地躺在那里,泛黄的纸边微微翘起。经历历史的沧桑,你那份潇洒还在,那对生命的豁达还在。

面对你,我阅读着你。清秀的字迹,笔笔不同,愈显浓浓的韵味。我欣赏着你,渐渐地,你的字迹变得模糊,卷轴蒙上一层迷雾,发出道道白光,于是我闭上了眼。

记得那天惠风和畅,我突然感觉:我的面前有一个背影。微风拂过,竹叶轻响,我朝着前方走去,一人独自站立,以流殇曲水为乐,举起了笔,一切都安静了下来。

“这便是刘禹锡了。”还是一张白纸的你悄悄告诉我。只见刘禹锡缓缓蘸墨,落笔,一行清秀灵动的字印在你身上。只身自然,藤蔓环绕,苔迹斑斑,那便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他写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以纪念与文人墨客每次的高雅畅谈。远离喧嚣,远离世俗,写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真可谓笔笔入心。

我轻轻触摸着你,扫去灰尘,掸尽世俗,只留下一尘不染的你独自散发着笔墨的清香。我聆听着你,听你在素琴声中谈笑风生。我临摹着你,我的笔法虽无法全部展现出你的飘逸,你的洒脱,但我已感受到了你的意境。你的知足,你的惬意,你的容颜,已经跨越了古今。

你静静地躺在那里,净白如初。你轻轻地诉说着,我静静地听着,继续听着:诗豪刘禹锡他以达天知命,笑看人生的不凡气度,展示自己的坚毅高洁,铮铮傲骨。他又以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超越苦难,走向未来。他给自己以激励,给后人以启迪。

博物馆讲故事,我静静地听着,听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博物馆奇妙夜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天色已经很晚了。等到最后一位游客离开这雕塑博物馆后,工作人员锁上大门,也回家了。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雨。一道闪电劈下来,小小的博物馆颤抖了一下,里面的雕塑们也打了个冷战。

忽然,博物馆的灯亮了。随着一声愤怒的吼叫声,一尊巨大的铜制雕像从展柜中走了出来,手里抓着一个蒙面人,对他怒吼道:“你竟敢来偷东西!”说着,一扬手把蒙面人从窗户扔了出去。

这时,一个大理石雕像也站了起来,摸了摸千疮百孔的身子,睁开他那仿佛着了火的眼睛,对铜像说:“你看看这些人,把吃的喝的全都带进博物馆,垃圾到处都是,还有碳酸饮料溅到我身上,身子被侵蚀得全是洞。”

这个还没说完,又走来一个银白面孔的雕像:“可不是嘛!天天都有很多人拿着能闪光的东西,对着我闪啊闪啊,闪得我眼睛都快瞎了。还大喊大叫,耳朵也快震聋了。也不知道我有什么吸引他们的地方,好多人在我身上蹭来蹭去,把我氧化铝的表皮都蹭掉一层。”

越来越多的雕像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凑过来,加入讨论,博物馆里充斥着嗡嗡的抱怨声。

第一个出场的铜雕像忽然想出一个主意:“咱们做一些标牌吧,比如禁止喧哗,禁止使用闪光灯,禁止乱扔垃圾什么的,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样的行为会伤害我们这些老古董。”

雕像们纷纷赞同,一齐动手。不一会儿,十几个标牌就做好了,被悬挂在展厅的各个角落。

远处,天边已经出现一道曙光,乌云早已消散。“哗啦”一声,博物馆大门打开了,在工作人员把头探进展厅的一瞬间,灯熄灭了,只有一股生锈的金属味道在空气中飘荡,十几个标牌悬在半空中微微摇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水利博物馆之行作文400字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2017年6月18日,水晶老师老师带着我们小记者们来到了中国水利博物馆,让我了解了中国水利发展的历史。

小记者们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中国水利博物馆,听着馆长讲解中国水利发展的历史及重要性。首先馆长给我们讲解了中国的水灾、水减少会引起旱灾、脏水会使鱼类死亡造成生态会破坏,不由得想起要如何处理好水资源的利用,搞好水利建设(建水坝、搞水渠、建海塘堰坝等)。看到建起来的一座座三峡水坝、新安江水坝、宁波白溪水库大坝、海宁鱼鳞大石塘及宁波它山堰等,这些跟人民的心情劳动是分不开的,没有他们付出哪里来现在幸福的我们。

随后,我们小记者们听完馆长的课后,在各个展厅看到古代到现代水利发展。尤其是看到《大禹治水》的过程,“三过家门而不入”,可见大禹有多伟大,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他那精神。

最后,我们这帮小记者们在爸妈的带领下,参观了整座水博宝塔,一眼望去是那么的壮观,那么的伟大。所有我们要好好的珍惜现在的我们,好好利用水的来之不易,保护水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参观杭帮菜博物馆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国庆节刚过,我们一年一度的秋游活动又开始了。这次学校组织我们到杭帮菜博物馆参观,体验杭州的饮食文化。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昨天刚下过雨,天还是有些灰蒙蒙的,我们一早就在学校集合上了大巴车,向目的地出发。大巴车一路沿着杨公堤,穿过了西湖景区。透过窗户,我们看到了路两旁充满着青春气息的郁郁葱葱的大树和娇艳美丽的西湖……景色美的无法形容。车一直开到了江洋畈生态公园,周围有几座小山矗立,杭帮菜博物馆就藏在其中一座山的半山腰上。

下了车,我们走了很长一段路,才来到了杭帮菜博物馆。整个场馆不大,分上、下两层,大厅里摆着很大一幅图画,上面画的是人们在制作美食或做美食交易的场面。画面上人物的神态表情生动传神,好像活的一样。

杭帮菜博物馆主要以实物模型的方式,结合了岳飞,苏小小,苏东坡等历史名人的故事介绍了杭帮菜的历史。对于我们这群小吃货来说,吸引力好大啊。东坡肉的模型最逼真,看上去红红的、油亮亮的,我好想拿双筷子夹一块放进嘴巴里,哈哈,边上的很多同学也都在偷偷的咽口水。蔬菜、鱼、肉、糕点等应有尽有,一应俱全。连满汉全席的其中18道名菜也在此一一亮相。

午间休息时我们这些小吃货都带了很多菜品。虽然简单,但都是跟爸爸妈妈一起动手自己做的哦,其用心度就连满汉全席也比不上的呢。这样的用心,回报也很大——我们七彩新星小队以4分领先,获得了文明小队的称号。

杭州有各种有趣好玩的博物馆,能让你们在不知不觉中增长许多知识呢。小伙伴们,快来吧。我在杭州等着你们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最新的博物馆春联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考古证今致用要关天下事

先忧后乐存心须在得缘时

一堂珍品

千古奇观

禹鼎汤盘

隋珠和璧

层楼皆瑰宝

满室尽珍奇

溯源为立本

博古在通今

文章追古迹

博物溯源宗

蝶舞乍疑唐库出

燕裁还认汉宫来

千岁龙潭蒸琥珀

万载仙桥起云霞

商彝夏鼎传千古

汉瓦秦砖萃一堂

石刻六朝传百本

风流九代仰千秋

玩物岂真能丧志

居奇原只为陶情

文游尽属斯文辈

物理还寻故物源

彝鼎图书当典重

兰苕翡翠共新鲜

东壁藏珍遗书秘笈

西清古鉴列说绘图

汉瓦秦砖世之所宝

汤盘孔鼎识者宜珍

价重连城隋珍和璧

光腾满室夏鼎商彝

金石画图前人所尚

陆离斑剥古气盎然

小门面正朝三公之府

大斧头专打万石之家

楚辞汉赋

夏鼎周钟

春秋竹简

战国帛书

越王宝剑

孙子兵书

江山何磅礴

文物足光辉

有六朝石刻

藏三代金钟

秦朝简汉代简

甲骨文蝌蚪文

藏三代甲骨魂宝

萃千秋文物精华

夏鼎商彝历史远

残碑遗墨价值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参观博物馆500字作文模板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五千年历史实为庞大,而今天我有一睹海盐那悠久历史的风采。

走进先进的博物馆,首先一座巨型雕像映入眼帘,几十位农民乘船迎风破浪,雕像右上方题了八个字:海滨广斥,盐田相望。初来乍到的我心情激动不已,这么一座庞然大物着实引起了我对浙江海盐这历史有了进一步的好奇和渴望,我不禁在心中感慨道“数千年捍海史迹,聚集于这座雕像之中,波涛汹涌的苍浪,还有那号子,定鼓起了农民的奋斗之心,我一定要更深层面去了解这浩瀚文化!”

上至三楼展厅内,分为6种文题,分别为:沧海桑田;缘海而邑;海上长城;海上丝路;文脉渊源。我迫不及待地跑进去参观,海盐的历史波澜起伏,如经历的新石器时代,就有马良文化,良渚文化等等。这一件件从土中挖取出的工艺品,看似锈迹斑斑,一文不值,而且大不如我们现代工艺品的精美,实际上,它们是那个时代的杰出精品,象征着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和古人的渊博智慧。

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展品中,我最喜欢的便是那只良渚文化的玉璧,它的色泽显得有些暗淡,但他精美的工艺深深吸引住了我的眼球,它旧而精,而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我忘乎所以地沉浸在这挖掘历史的乐趣之中。

我疲惫地走出展厅,但依然不能掩饰我的兴奋,我终于见到了梦寐以求的良渚玉器,原本只是在书本上听说过,我显得格外兴高采烈。

海盐,系出水脉江南,因求盐而向海,开拓出一片海陆之间的江山盛景。

对历史颇为喜爱的我大饱眼福,海盐文化的神秘面纱已揭开一部分,我相信,在今后的将来,我们一定能透彻了解五千年历史,而现在的我们无以言对,无以文题,历史的震撼久久回荡,而我们正在探索努力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博物馆游记作文400字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7月5日那天,万里无云,阳光灿烂,外公和外婆带着我来到杭州省自然博物馆玩。到门口时虽然关着,但门口己经有很多小朋友在排队等候了,过了好长时间,门终于开了,我和其他的小朋友你挤我我挤你地走进了博物馆。 宽敞明亮的大厅内,有大型的生物展示墙,墙上挂着各种鱼类标本,特别是灰鲸骨骼,鲸,鲨等大型标本,使我特别惊讶怎么有这么大的鱼呢 !

我们走上了二楼,来到地球生命故事家园,在46亿年的时候,地球有了生命过程,设置生命家园、生命诞生、生命登陆、恐龙时代和哺乳动物这五个单元。再现了生命大爆发,鹦鹉螺海洋、鱼类时代、蕨类森林、恐龙世界、哺乳动物时代至人类登上生命舞台,这就是地球的生命故事,观看后,我知道了地球有很长很长很长很长的历史呀,我也完全理解了漫长的意思了。 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三楼,走进了丰富奇异的动物世界,我们先参观的鸟类,鸟类分为猛禽、游禽、陆禽、攀禽、鸣禽、涉禽和走禽七大类。还看了猫科类、熊科类、鹿科类……

一天过去了,我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看到了似懂非懂的标本,再见吧,自然博物馆,下次我还会再来看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游河南博物馆小学游记

全文共 94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我来到了河南博物馆

远远望去,博物馆就像是一座金字塔,气势恢弘、古朴凝重。走进正门,一幅巨大的浮雕扑入眼帘:一左一右,两只巨大的大象向浮雕的中央伸出长长的鼻子,而在中央,是一个比我们正常人高出两倍多的一个赤祼的人,这个人用两只大手尽力地推开大象。“儿子,你能猜到这个字吗?”妈妈轻轻地对我说。想了好久,我对妈妈摇了摇头。“这个应该是我们河南的简称,也就是‘豫’字,也是一个图腾,象征着我们河南悠久的历史文化。”。大厅左手边是一号展厅,展厅里全是些残破的陶器,我急急地从旁边走过。“站住。”爸爸冲我做了个stop的手势,我只好乖乖地站下。“儿子,别小看这些残破的陶碗、陶盆,他们可是先祖留下的遗物,是中原文化开端的见证,是我们先民生产、生活的见证。”我静下心来,认真地听着阿姨的讲解,第一次知道了仰韶文化、第一次读到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第一次看到了祖先们使用过的石斧、石针、第一次感受到了河南厚重的文化气息。从一号展厅向里便是二号展厅。一块巨大的土砖映吸引了我。“出土于新密市打虎亭汉墓”,原来它就来自我们新密呀!上面刻着一辆马车,一个头戴王冠的人端坐在马车里,车后还有手执着旗幡、枪戟的随从,这应该是一幅春游图吧;另一块土砖上刻着一着茅草房,一个人好像正在织补衣、右下角,一个人正在用石磨盘压碎粮食、正中央有三个人正在撒网捕鱼,我想这应该是一幅反映先民生活的渔耕图了吧。打虎亭就在我们新密,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看。上了二楼,就到了宋元展厅,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占了展厅一面墙的、按照《清明上河图》做成的模型了。气势宏大的宋朝都城开封,站在依据历史资料建起的模型前,我被它恢弘的气势,庞大的规模所震撼。“在现在的开封城下,还有几座规模不一的古城,人们常说开封是城摞城。”“为什么?”“开封地处黄河故道,每一次河道迁移就将一座开封古城淹埋进厚厚的黄沙里,但后人又会在上面重建家园,形成新的城市。据考古证明,现在的开封城下确实压着不同时期的几座古城。是六层不是七层我记不太准确了。”我不屈的先民啊,我为你们不屈的精神鼓掌;为你们的勤劳、勇敢喝彩!

短短几个小时的参观,让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让我了解了河南,了解了我的家乡,我为我是河南人感到自豪和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参观博物馆作文350字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7月30日,下着小雨,我和哥哥及哥哥的同学来到菏泽市博物馆参观

首先,我们先到了曹州古沉船的展厅,有一位专业的讲解老师给我们讲解。一艘长20。5米、宽3。7米的船只呈现在了眼前,“好大的船啊!”我们不禁发出感叹。我们认真地绕着古船看了几圈,又借助楼梯看到了船的内部结构,讲解员通过专业的知识和生动的表达,传达给我们古船的功能,带领着我们一双双好奇的眼睛去观察、去感受。

接着我们来到另一个展厅,首先看到的是镇馆之宝——青花瓷瓶。它的颜色特别纯正,做工非常精细。另外还有银币、铜镜子、锁、油灯等许多文物。

我们来到最后一个展厅,这里展览的是年画。年画有各种各样的图案:有两位门神威风凛凛地守护着家门,有农夫犁地……一张张长条形的纸上面印有不同的图案,吸引着我们的目光。

通过这次参观博物馆,我收获了很多知识。我们现代社会有了飞速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再创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暑假西安游记: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全国最大的石质书库,它之所以叫碑林,是因为它里面碑石如林,藏石达3500余件。

碑林里,我印象最深的是《石台孝经碑》,这块碑是由唐玄宗亲笔书写并注释的。它形式独特,四面都刻字,碑冠刻的是青龙腾空,它还有三层碑座,每一层都都刻有精美的图案。那石碑上都画上了一个个格子,格子里是用楷书工工整整的刻上了每一个字,格子旁边的小字是对该字的注释。可以看出,唐玄宗对这种所谓的小事都这么认真,真是一位真正的好皇帝。

接下来我们去的是7个大型石碑展室,展室里的石碑不仅造型百出,碑上记录的事也是五花八门,不仅有李斯、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家的杰作,还有文字游戏《画里藏字》碑,乍一看,是一幅漂亮的竹子,可走近仔细看,却是一个个字,还是一首诗呢!画即是字,字即是画,字画合一。更有的碑刻的是地图,图上“每六寸折地一里”标注得清清楚楚。当时没有测量仪器,地图还能画的如此精准,真是不可思议。

我们最后去的一个展室里的碑全是原来放在国子监给学生作范本,用处类似于现在字典一样的碑。之所以有这样的一些碑,是因为当时还没有印刷术,学生们的课本都是他们自己用手抄出来的,你抄,我抄,他抄,难免会有些笔误。有了这样一个范本,学生们有了一个校对的地方。这块碑上,用正楷端端正正地刻上每一个字,字字都工整准确,让人肃然起敬。

走出博物馆,可我的心还在那一块块碑、一个个字前。这次参观,使我认识到了书法艺术是中华文明的奇葩,字写的好,不仅是看起来美,更是为了准确地传递信息。通过这次参观,端正了我写字的态度,教会了我怎样把字写好,树立了我写好字的信念。

我爱西安碑林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博物馆奇妙夜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马祎阳

博物馆里的最后一个工作人员打着哈欠,仔细确认了一遍馆内所有的灯都已熄灭,便转身关上了大门,消失在走廊的尽头。博物馆里渐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嗡嗡”声。等那个工作人员走远,一声小姑娘的叫声传来,“大家可以随便说话了!他走了!”一只古老的玉镯兴奋地叫起来。下一秒,整个博物馆发出一片欢呼:“生日快乐!”馆内的藏品齐声说。随后,那幢大楼用低沉的声音回答他们:“哦,真是太谢谢你们了!”博物馆内,这声音不停地回荡,传到了每一个角落——或者说,是传到了每一件物品的“耳朵”里。

“真是太难得了!我已经呆在这里舒舒服服地过了整整一百年了!”大楼的每一块砖齐声地说。“人类只会庆祝我们博物馆开放的纪念日,而他们不知道,他们开始建馆之时,才是我们最重要的时刻呀!”于是,整栋大楼都喧闹起来,开始了一场狂欢派对。

古文馆内,一件华丽的襦群跳起了古风舞蹈,扭动着纤细的腰肢,赢得了青铜器们和博物馆大楼的喝彩。古代打击乐器们越奏越高兴,房顶上挂着的饰品风铃们也不禁清歌一曲。

兵器馆内,曾经被人类拿去用于战争、曾经血染沙场的刀、弓、剑、锤们也欢笑着,舞剑、劈刀、射箭、飞锤,它们丝毫不必担心把博物馆闹得一团糟。因为只要第一缕阳光照到博物馆身上,一切都将变回原样。

美术馆中的油画、水墨画、水彩画也都动了起来,摆脱了静态的局限,描绘着全新的故事。在那里,嫦娥和玉兔是真实的,牛郎和织女永不分离,梵高笔下的耀眼星河不再是悲伤的体现,而散发着希望的光芒。暮色褪去,星星们又化作了温暖的朝阳。这一切,都像是在演话剧一样,大楼看得入了迷,连声叫好。

月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就要向天空告别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句:“大楼!谢谢你这一百年来在风雨中对我们的保护!你也像人类一样许个愿吧!”许什么愿好呢?大楼突然沉默了,闭上了眼,被擦得十分干净的窗户上蒙起一层水雾。

“前几天我给几座古城和石墙打电话,得知它们在忍受风吹日晒的同时,竟还被人类随意涂鸦,甚至还被刻上了字。刚刚我们如此欢乐,却是它们不曾体验过的。我希望,它们也会被人类保护起来,而不是被伤害!”“我们相信,这个美梦会成真的!”“嗯,一定会的!”

天亮了,一切都恢复了原样,博物馆里的物品们都在休息,脑海中却比平时多了一幅与外面的名胜古迹一同享乐的美好希望和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