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周国平演讲 人生的三个觉醒【通用7篇】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下面我们来看看周国平演讲 人生的三个觉醒,欢迎阅读借鉴。

浏览

255

作文

7

篇1:人生的三个觉醒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周国平

人在世上生活,必须做选择和决定,也会遭遇疑惑、困难、挫折,皆需要力量的支持。在一切力量中,最不可缺少一种内在的力量,就是觉醒。觉醒是人人可以开发和拥有的力量,也是人生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力量。那些外在的力量,例如来自社会和朋友的帮助,若没有内在力量的配合,最多只能发生暂时的表面的作用。那些外在的力量,例如你已经获得的权力、金钱、名声、地位,也许可以使你活得风光,但惟有内在的力量才能使你活得有意义。

那么,让什么东西觉醒呢?当然是你身上那些最本质的东西,它们很可能沉睡着,所以要觉醒。我认为,人身上有三个最本质的东西。首先,你是一个生命,你因此才会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才会有你的种种人生经历。第二,你不但是一个生命,而且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并且能够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也就是说,你是一个自我。第三,和宇宙万物不同,人是精神性的存在,你还是一个灵魂。这三者概括了你之为你的本质。因此,人生有三个基本的觉醒:生命的觉醒,自我的觉醒,灵魂的觉醒。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李嘉诚汕头大学“柠檬汁人生观”励志演讲

全文共 1032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的过程中尽管不无遗憾,但我学到最价值连城的一课——逆境和挑战只要能激发起生命的力度,我们的成就是可以超乎自己所想像的。

我成长的年代,香港社会艰苦,是残酷而悲凉的。那时候没有什么社会安全网,饥饿与疾病的恐惧是强烈迫人。求学的机会不是每一个人的权利,贫穷常常像一种无期徒刑。今天社会前行,新的富足为大部分人带来相对的缓冲保障,贫穷不一定是缺乏金钱,而是对希望及机遇憧憬破灭的挫败感。很多人害怕可上升的空间越来越窄,一辈子也无法冲破匮乏与弱势的局限。我理解这些恐惧,因我曾经一一身受。没有人愿意贫穷,但出路在哪里?

七十年前这问题每一个晚上都在我心头,当年十四岁时已需要照顾一家人,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没有可以依靠的人脉网路,我很怀疑只凭刻苦耐劳,和一股毅力,是否足以让我渡过难关?我们一家人的命运是否早已注定?纵使我能餬口存活,但我有否出人头地的一天?

我迅速发现没有什么必然的成功方程式,首要专注的是,把能掌控的因素区分出来。若果成功是我的目标,驾驭一些我能力内可控制的事情是扭转逆境十分重要的关键。我要认清楚什么是贫穷的枷锁—我一定要有摆脱疾病、愚昧、依赖和惰性的方法。

比方说,当我发觉染上肺结核病,在全无医疗照顾之下,我便下定决心,对饮食只求营养不求喜恶、适当地运动及注重整洁卫生,扞卫健康和活力。此外,我要拒绝愚昧,要持恒地终身追求知识,经常保持好奇心和紧贴时势增长智慧,避免不学无术。在过去七十多年,虽然我每天工作十二小时,下班后我必定学习,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在过去一年,我费很大的力气,努力理解进化论演算法里错综复杂的道理,因为我希望了解人工智慧的发展,以及它对未来的意义。

无论在言谈、许诺及设定目标各方面,我都慎思和严守纪律,一定不能给人嚣惰脆弱和倚赖的印象。这个思维模式不但是对成就的投资,更可建立诚信;你的魅力,表现在你的自律、克己和谦逊中。

所有这些元素连接在一起功效非凡:它能渐渐凝聚与塑造一个成功基础,帮助你应付控制范畴以外的环境。当机遇一现,你已整装待发,有本领和勇气踏上前路。纵使没有人能告诉你前路是什么一道风景,生命长河将流往何方,然而,在这过程中,你会领悟到邱吉尔多年的名言:“只要克服困难就是赢得机会。一点点的态度,但却能造成大大的改变。”

生命抛来一颗柠檬,你是可以把它转榨为柠檬汁的人。要描绘自己独特的心灵地图,你才可发现热爱生命的你、有思维、有能力、有承担,建立自我的你;有原则、有理想,追求无我的你。

[高考作文素材:贫穷造就了作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理想点亮人生演讲稿作文_小学六年级作文_励志作文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为大家演讲的是理想点亮人生

苏格拉底曾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正是为了理想而奋斗,霍金才成为了理论物理学家。理想是每个人在成功路上的导师,让我们去奋斗,去实现我们的理想。是理想让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美好,是理想让失业的人找到了生存之道,理想更让我们找到了未来的自己。约翰逊的名言中写到过:人的理想志向往往和他的能力成正比。所以我们要用我们自己的能力给我们的理想打下基础,证明我们曾经也为理想努力过,奋斗过,付出过。我们的理想可能是科学家,因为我们认为科学是智慧的象征,科学带给人们的是方便简洁;我们的理想也可能是教师,教学带给孩子们的是知识,培育出的是为国家尽力的人才。我们的理想也可能是……

有一句诗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理想就像这句诗一样,要想把理想变成现实,就要经历挫折和失败后才知道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实现理想的,就像宝剑一样经过无数次打磨才会变成一把锋利的剑,也像梅花一样在风雪中才会有花香。

让我们为理想而坚强。

让理想点亮每个人的人生吧。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学生演讲稿:习惯与人生750字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奥格·曼狄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别是来自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这不禁让我想起《感动中国》这本书中鲁迅刻“早”的故事。鲁迅自幼聪颖勤奋,12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13岁时由于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了当铺和药店,结果上学迟到了,被老师狠狠地骂了一顿。第二天,他早早地来到学样,在书桌的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并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正是这个“早”字,一直激励着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并使他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文学家。

朱自清,大家并不陌生,他的散文《背影》、《荷塘月色》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正如他在散文《匆匆》中所写的:“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我们的时间却一去永不复返!”朱自清勤奋惜时,如饥似渴地从书中汲取知识,才有了他在文学上的伟大建树。

毛泽东、爱因斯坦、爱迪生等无数中外名人,他们的一生无不以惜时勤奋的好习惯为伴,最终推动和引领起时代发展的滚滚车轮!

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你将收获一个性格;播下一个性格,你将收获一个命运。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好习惯,成就我们自己美丽的人生。

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祝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养成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觉醒人生的高一作文800字

全文共 946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直在想:‘人的一生到底是为了什么?到了现在我还是没弄懂。也许我还没长大,又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人生。总而言之是因为我还没觉醒……

其实,我有想过:人的一生无非就是为了过得幸福和有意义。而在我的意识里,那所谓的幸福与意义,用俗话说就是金钱,权利和地位。拥有了这一切,就等于拥有了所有!可是,我同时也很矛盾,想来想去我还是不明白;那到底怎样才能拥有到这一切呢?通过努力?奋斗?争取?不,为什么我总是觉得在这个过程中缺少了点什么?而拥有了这一切之后又有什么意义?我迷惑不已……

现在的我,很简单,只想平平淡淡地过……也许是经历了许多事情后,学会了看开。在这往后的日子里,也许不会再有什么惊喜或欢乐,但绝不会后悔……一直以来,我都很羡慕武侠小说里的那些世外高人;他们看透了人间世俗,渴望平淡简单的生活,而隐居深山。无形中他们也感染了我,使我也有了这种渴望和向往。但是,在这里我要明确一点的是:我看透了人间世俗了吗?

昂头望向天际,一只老鹰划过,鸣叫了一声,仿佛回答了我的疑问;没看透。又好像是说看透了……风,安静地也吹起了,从我耳边轻轻吹过,好像在感叹道:你不是世外高人!

对!我并不是什么高人,所以我还没有资格这么想。现在只属于妄想,可我却不愿这么认为。但不愿也好,不甘也罢,都不曾改变什么。有时候,有些事,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我很自闭,从不自动;看着一些人总是聚在一起谈天伦地,打打闹闹……我就会很高傲,认为自己很成熟,认为他们是多么的无聊和幼稚……因此,我和他们隔绝开了。渐渐地我发觉我的这种态度,也是那么的天真和幼稚……因为我很孤独。

原来我所对人生的了解和感悟也不过如此,看来我所了解的和经历的是那么的少。一直以为自己做好自己的本份,就可以了……

前不久,我在图书馆里看了一本书。我很喜欢,记得里面有一段话是这样讲的:人生是什么?我们不知道!我们也可以不知道。但是,我们必须要知道:“人活着,不能没有意义,而它的意义不是看你做了多少?而是看你最后给世人留下了多少?也不是看你做了什么?而是看你最后给世人留下了什么?”

是的,这才是我应该追求的人生!所以我不再想隐居了,也不再隐藏自己了。坦然地走向人群,涌入人群……让自己不再孤单……同是也应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这个世俗的尘世里,留下那么一点,即使是灰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周国平:人生的三个觉醒

全文共 2408 字

+ 加入清单

人在世上生活,必须做选择和决定,也会遭遇疑惑、困难、挫折,皆需要力量的支持。在一切力量中,最不可缺少一种内在的力量,就是觉醒。觉醒是人人可以开发和拥有的力量,也是人生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力量。那些外在的力量,例如来自社会和朋友的帮助,若没有内在力量的配合,最多只能发生暂时的表面的作用。那些外在的力量,例如你已经获得的权力、金钱、名声、地位,也许可以使你活得风光,但惟有内在的力量才能使你活得有意义。

那么,让什么东西觉醒呢?当然是你身上那些最本质的东西,它们很可能沉睡着,所以要觉醒。我认为,人身上有三个最本质的东西。首先,你是一个生命,你因此才会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才会有你的种种人生经历。第二,你不但是一个生命,而且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并且能够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也就是说,你是一个自我。第三,和宇宙万物不同,人是精神性的存在,你还是一个灵魂。这三者概括了你之为你的本质。因此,人生有三个基本的觉醒:生命的觉醒,自我的觉醒,灵魂的觉醒。

一、生命的觉醒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是一个生命,也终归是一个生命。这是一个多么简单的道理,却很容易被我们忘记。我们在社会上生活,为获取财富、权力、地位、名声等等而奋斗,久而久之,往往把这些东西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了,甚至当成了人生主要的乃至唯一的目标,为之耗尽了全部精力。

生命原本是单纯的,财富、权力、地位、名声等等是后来添加到生命上去的社会堆积物。既然在社会上生活,有这些堆积物就不可避免,也无可非议,但我们要警惕,不可本末倒置。生命的觉醒,就是要透过这些社会堆积物去发现你的自然的生命,牢记你是一个生命,对你的生命保持一种敏感,经常去倾听它的声音,时时去满足它的需要。

生命的需要由自然规定,包括与自然和谐相处、健康、安全等等,也包括爱情、亲情、家庭等自然情感的满足。这些需要平凡而永恒,但它们的满足是人生最甘美的享受之一,带给人的是生命本身的单纯的快乐。你诚然可以去追求其它种种复杂的快乐,可是,倘若这种追求损害了这些单纯的快乐,其价值便是可疑的。

二、自我的觉醒

你不但是一个生命,而且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一个自我。首先,这个自我是独一无二的,世上只有一个你。其次,这个自我是不可重复的,你只有一个人生。因此,对你的人生负责,实现你之为你的价值,是你的根本责任。自我的觉醒,就是要负起这个根本责任,做你自己人生的主人,真正成为你自己。

成为你自己,这可不是容易的事。人们往往受环境、舆论、习俗、职业、身份支配,作为他人眼中的一个角色活着,很少作为自己活着。为什么会这样?一是因为懒惰,随大流是最省力的,独特却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二是因为怯懦,随大流是最安全的,独特却会遭受舆论的压力、庸人的妒恨和失败的风险。可是,如果你想到,世上只有一个你,你死了,没有任何人能代替你活;你只有一个人生,如果虚度了,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你,——那么,你还有必要在乎他人的眼光吗?

一个人怎样才算成为了自己,做了自己人生的主人呢?我认为有两个可靠的标志。一是在人生的态度上自己做主,有明确坚定的价值观,有自己处世做人的原则,在俗世中不随波逐流。二是在事业的选择上自己做主,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感到内在的愉快和充实。人生中有真信念,事业上有真兴趣,这二者证明了你有一个真自我。

三、灵魂的觉醒

世间一切生命中,惟有人有自我意识,能够知道自己作为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和一次性,知道自己是一个“我”。但是,无论你多么看重这个“我”,它终有一死,在人世间的存在是有限而短暂的。这就发生了一个问题:人生究竟有没有更高的具有恒久价值的意义,此种意义不会因为这个“我”的死亡而丢失?其实答案已经隐藏在问题之中了,我们即使从逻辑上也可推断:要找到这种意义,惟有超越小我,把它和某种意义上的大我相沟通。那么,透过肉身自我去发现你身上的更高的自我,那个和大我相沟通的精神性自我,认清它才是你的本质,这便是灵魂的觉醒。

灵魂的觉醒有两个途径,一是信仰,二是智慧。

灵魂是基督教用语,用来指称人的精神性自我。汉语中“灵魂”这个词很有意思,可以拆分为“灵”和“魂”。和别的生命不同,人有自我意识,也就是有一个“魂”。在基督教看来,这个“魂”应该有一个神圣的来源,就是上帝。《圣经》里说,上帝是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的。其实上帝是没有形象的,完全是“灵”。所以,“魂”是从“灵”来的。可是,在进入肉体之后,“魂”忘记了自己的来源,因此必须和“灵”重建联系,这就是信仰。通过信仰,“灵”把“魂”照亮,人才真正有了“灵魂”。

哲学(包括佛教)不讲灵魂,讲智慧。汉语中“智慧”这个词也很有意思,可以拆分为“智”和“慧”。和别的生命不同,人有认识能力,就是“智”,因此能够把自己认作“我”,与作为“物”(包括他人)的周围世界区别开来。但是,“智”的运用应该上升到一个更高的认识,就是超越物我的区别,用佛教的话说是“离分别相”,用庄子的话说是“万物与我为一”。这种与宇宙生命本体合一的境界,就是“慧”。“智”上升到“慧”,人才真正有了“智慧”。

在我看来,信仰和智慧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说同一件事,二者殊途而同归,就是要摆脱肉身的限制,超越小我,让我们身上的那个精神性自我觉醒。人人身上都有这样一个更高的自我,它和宇宙大我的关系也许不可证明,但让它觉醒对于现实人生却是意义重大。第一,人生的重心会向内转化,从外部世界转向内心世界,重视精神生活。你仍然可以在社会上做大事,但境界不同了,你会把做事当作灵魂修炼的手段,通过做事而做人,每一步都走在通往你的精神目标的道路上。第二,你会和你的身外遭遇保持距离,具有超脱的心态,在精神上尽量不受无常的人间祸福得失的支配。在相反的情况下,精神性自我不觉醒,人第一会沉湎在肉身生活中,境界低俗,第二会受这个肉身遭遇的支配,苦海无边。人生在世,必须有一个超越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正是信仰和智慧给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学生演讲稿:好习惯成就好人生_800字

全文共 856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星期一早上好!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好习惯成就人生。先请同学们听一个小故事: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习惯一旦养成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事实确实是这样的。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一个成功的人晓得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正如培根所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要拥有美好人生,必须养成好的习惯,让它服务于我们。

同学们,学期已经过半,开学至今,对于养成训练方面,我们德育处提了:养成文明礼貌、讲究卫生、爱护公物、安全记心中等习惯。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好习惯,你们都养成了吗?相信,绝大多数的同学已养成了不少的好习惯,这些好习惯将伴随你们,令你们今后的人生路走得更顺畅些。可也有那么一小部分同学,他们在养成训练方面的表现不令人满意。下面,老师选取几个镜头,请同学们辨别对照一下。镜头一:每逢吃水果、牛奶,从食堂到教学楼随处可见牛奶的包装袋和水果的外皮;镜头二:不少同学在食堂吃好饭,食堂外面明明有路,可他们就是喜欢在草坪上走;镜头三:课间,总看见有同学在走廊、教室里追逐打闹;镜头四:午间,总有同学不做好作业就玩……刚才我所说的那几个镜头,只是我们所见的不和谐镜头中的一部分。当然,这些镜头所反映的只是我们身边的一小部分同学。可只要我们掉以轻心,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种不和谐镜头会越来越多,使我们离良好的习惯会越来越远。同学们,为了我们自己的将来、为了我们美好和谐的校园,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