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给自己的征文【推荐15篇】

浏览

1826

作文

15

篇1:暑假征文:留点希望给自己

全文共 887 字

+ 加入清单

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生命就会枯萎。——富兰克林

希望,它无处不在。

它舞蹈在埃菲尔铁塔,它攀登着珠穆朗玛,它游览着万里长城,它照耀着尼罗河,它贮藏在《诗经》中,它闪耀在古希腊的火炬上;希望是火,希望是灯,希望是英雄的黎明,是战争后的和平。温暖人们在逆境中生存,照亮人们在困苦忧难中奋斗,洒下光明给心怀希望的人们,修补着被战争疮痍的土地。

播下一颗种子,它便会生根发芽壮大,等长大成树,人们便会惊叹他的生命力。同样的,留一点希望给自己,等度过困境,战胜难关,我们就会惊讶于希望所带来的力量。希望又是我们永久不变的信仰,心怀希望我们就不会悲伤,心怀希望,我没就不会绝望,心怀希望我们就不会消极的生活,就会迎来新生活的曙光。海伦凯勒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那一张灵巧的小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沉思之中。但她心怀希望,用炽热的内心去呼唤光明,去呼唤世界,去呼唤“乐曲的妙音,鸟儿的歌唱,管弦乐队的雄浑而铿锵有力的曲调”。以自强不息的精神,顽强的品格,用洋溢着希望的纸笔写下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巨著。 上帝对她是不公平的,她抱怨过,难过过,绝望过,痛苦过,但她所留希望给自己,她祈祷,她祈望,但她深知如果世界上真的有上帝,那么上帝便是“希望”。

诗圣李白,桀傲不驯,也因如此他争取政治之路,失意而归,被供奉翰林但不满两年就辞官离京,也被贬下浔阳,流放夜郎,流落江南。也曾“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但他所留希望给自己,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终究写下《将进酒》《蜀道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名篇,正是拥有希望,他才被后世所尊重,才会被这个世界所认可。

留一点希望给自己,我们也就能看见乌云背后的彩虹,能发觉这个世界的美好,能感受到生命的愉悦,能聆听到成功的呼唤。我们的呼吸,我们的灵魂都沐浴到希望的阳光里,谁还能拒绝?“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让我们充满希望的生活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寻找书中的自己征文

全文共 734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晚上在实验室里终于看完了传说中的大部头《红楼梦》。要说看的次数我也不算少了,每次看到贾雨村判薛蟠的案子那块就再也看不下去了,真不能像看三国那样一口气看下去。幸亏最近实在没有什么存书,只能看红楼梦了,竟然把这个传说中的大部头看完了。其实也是rb说的,每看到后四十回就读不下去了。我初次读也读不下去了,一则是因为那种凄凉的感觉,另外就是作者的文笔。我现在才知道为什么刘心武那么鄙夷高鄂了,跟前八十回实在是没法比。不过总算读完了,也算了却多年想读而又没有读完的愿望了。

每次看书的时候,我会在书中找自己的影子。在红楼梦里面我也找到了自己,竟然是贾宝玉。说是影子,当然不能是贾宝玉本人了,影子也就是投在平面的那一部分。我不喜欢学习,贾宝玉不喜欢学习八股,我不喜欢学现在学的这些专业的东西。也许就这么点让我看到了自己。至于宝玉的才情,我是赶不上的,但是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在某些时候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小聪明,权且也算是一点点相似之处吧。我喜欢看的书几乎就是小说,贾宝玉不喜欢的是四书五经,我不喜欢的是专业的书,贾宝玉喜欢的是西厢记之类的书。小说看了能怎么样,西厢记读了宝玉会怎么样,不能救国,不能养家,所以最终所走的路,还是要走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逼着自己去从事那些自己不能选择的路。

可惜的是,找了了自己没有找到自己的林妹妹,哈哈!有时候真是好玩,以前读吴宓的时候,觉得自己就是吴宓,自己追的女孩子就是毛彦文,真是傻傻的会把自己往书中安排。其实每个人的故事也会是一本书,需要自己去编织自己去演绎一本不同内容的书。

想着自己现在还没有找到自己所喜欢从事的事情,那就慢慢去找吧,很多人都在找,有些人找了一辈子都没有找到,我也希望用我的一辈子去找,哪怕一辈子也找不到,而不是就这样算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寻找书中的自己征文

全文共 2320 字

+ 加入清单

迷失在图书和词语中的焦虑

“不是所有的经典书籍都能成为某位教师的根本书籍,成为一个人的根本书籍意味着,你深刻地理解了这本书,而这本书也成为你思考教育教学问题以及阅读其他书籍的原点。可是,许多老师,甚至大部分老师终其一生,都缺乏属于自己的根本书籍,只是不自觉地被时代风尚所影响,漂浮在词语之中而缺乏根基。”这是魏智渊老师《构筑合宜的大脑》的一段话,借助这本书,我常常回过头来,反观自己走过的阅读之路,同时也寻找着未来的方向。

和大多数年轻的名师一样,自己的专业成长,开始于一节优质课。1997年,一节精心打磨的省级优质课让我“被名师”。而在此之前,教育于我只是生活中的一条平行线。那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所谓的阅读大都是随性而为,除了与学科关联紧密的期刊杂志,更多的是一些文艺方面的书籍,谈不上什么专业阅读。在那个时代,优质课的分量是很重的,凭借省级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在专业发展的路上,我拥有了相对较高的起点,更多的竞赛、评选也接踵而至。在几番较量之后,2000年我入选全省中小学百名教育教学专家,得以赴河南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脱产进修。这次培训让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头脑风暴。钟启全、吴刚、崔允廓、张华,多元智能、建构主义……顶级课程专家和全新的教育理论冲击着自己的教育思维定势,带我走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借助这次培训,我进入了生命中第一个阅读高峰期,《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师》、《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多元智能理论》……不过当时选购的书大部分都是课程理论书籍,和自己的实践还存在着一段真空地带。由于不清楚自己的知识结构,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所以便无法借助阅读解决自己在专业成长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反而一下子迷失在这些图书和词语当中,陷入更深的焦虑。

你怎样认清自己

如何实现自我突破,如何从现实中突围,成为自己最大的愿望。

2003年,在结束专家班学习一年之后,我报考了教育硕士,又一次重返大学校园,开始了一种自觉自愿的修炼,这也是自己在专业成长道路上的一次刻意规划。读书、听课、查阅资料、做规范的学术论文……系统的学习,让自己有了相对丰富的学术基础和较高的阅读视野。但修炼的目的究竟何在,我仍茫然。面对现实教育的无奈,我一次次回到自己内心深处,不断追问自己,我想去往哪里?我将如何抵达?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渴望认识未知的自己,却总是无法看清楚。这一切在2007年得到了彻底改变。

200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赴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参加了灵山——新教育贵州支教行动,同行的还有当时新教育研究中心的专家干国祥、魏智渊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几位优秀小学语文教师。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次和新教育的美丽邂逅会如此深刻地影响和改变我的教育生命。《学校是一段旅程》、《孩子们,你们好》、《静悄悄的革命》、《教学勇气》、《朗读手册》……这些书就是在这个时候走进了我的世界。我开始进入第二次阅读高峰期,读着这些书,我如获至宝,那一段时间,疯狂地阅读、写作,让自己进入了一个快速生长期。在和团队成员的交流碰撞中,我慢慢学会了“啃读”,也就是《构筑合宜的大脑》中提到的“知性阅读”,我尝试着通过对一本书的聆听、梳理、批判和反复对话,吸收内化书中的信息,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教育智慧。正是通过这些书籍的阅读,理论和现实、阅读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也在一点点缩短。华德福的教育理念、阿莫那什维利的课堂教学实践、帕尔默的教师职业认同、佐藤学的润泽的教室都深刻地影响着我,这些书让我之前阅读的一些教育理论慢慢复活被并打通,我也逐渐拥有了自己思考教育教学问题及阅读其他书籍的原点。

用阅读去幸福他人

从贵州回来之后,作为市教科所的一名研究员,我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新教育儿童阅读推广的道路。而在此期间,对影响我最深的一本书则是《周国平论教育》。“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仅仅是另一个阶段的准备。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就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书中的一些观点引起了我深刻的共鸣。我写道:“阅读这本书,我尝试用一种最简单的读书方法,就是摘录。和大师对话,首先要做的就是聆听,敞开全部的生命体验,用心聆听。在这些字字珠玑的智慧中,消化吸收,融为自己的血肉。”如何因为我的存在而真正去影响和改变一部分人的生活,让每一个与我相遇的孩子因我而幸福,让每一个与我相遇的老师因我而成长,也成为我对自己职业生涯最大的期许。

在穿越经典童书的过程中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孩子的童年,与此同时,我也开始进一步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构筑合宜的大脑》一书中提到,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本体性知识(即所教学科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人类基本知识(人文视野)三者相互支撑。其中本体性知识要占到50%左右。因为以前的成长经历和阅读体验,在人文背景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方面,觉得自己还是相对较好的,但本体性知识也就是个人专业这一块却显得相对薄弱。作为一个自觉的儿童阅读推广人,我阅读的指向性日渐明晰。我开始有针对性地大量阅读皮亚杰、阿德勒、梅子涵、朱自强、王林、薛瑞萍、彭懿等人的著作。为了更好地凝聚团队力量,引领老师成长,2009年我策划成立了“润德屋”书友会,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帮助老师们寻找属于自己的根本书籍。《给教师的建议》、《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朗读手册》、《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学校是一段旅程》……成为我们之间共同的语言和密码。

生命原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读书,更是一辈子的事情。我对自己说,做一只织网的“夏洛”吧,用阅读创造别人生命中的奇迹,也为自己的生命创造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遇见另一个自己征文写作指导

全文共 926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初中生而言,作文要学会写自己,写自己的内心情感和深度思维,这一点非常重要。

遇见另一个自己”这一文题可以分为几个层面来分析思考。

首先,另一个自己当是不同于一般情况下那个为人熟悉的自己,甚至是不同于先前自我认知的那个自己。那么,我们必须先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另一个自己”是怎样的?但这并不是要你言不由衷地对先前的自己作简单的否定,因为写作应该真实地再现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包括对自我的认识。而且,这个自己可以是与先前的自己相反的优势表现,如自信、聪慧、勇敢等等,也可以是一种负面的东西,比如说怯懦、骄傲、鲁莽等等。当然这些特点必须通过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显示出来,而非概念化地陈述。

其次,当我们完成了上述内容的思考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另一个自己具有哪些特质,而把这些特质与之前的自我特点融合在一起,正是文章应该着重体现的内容。

最后,两个自我在客观上本就是一体的,这种情况下的“遇见”就包含了矛盾、冲突,当然这并不一定是绝对的非此即彼,两者之间也可以是一种协作、互补的关系,最终解决问题,也就是自我思想的提升,文章的主旨立意也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

其实,这样的一种对人的思考,在我们的教材中是有很多优秀范例的,如果作一些回顾,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文本中都有着“遇见另一个自己”的素材。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中,先前的那个暗笑父亲迂的自己,写作此文时那个含着泪光、想着父亲背影的自己,就是两个自我的交织、冲突而最终后者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是一种对人生认识的提升。林海音女士的《窃读记》中的自我的心灵解读将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的脉络表现得淋漓尽致,自我与另一个自我的相遇,既是一种内在的必然,又是由于外在的诱因,最终将作者的情感体验、思维过程充分地展现于读者面前。牛汉先生创作的《滹沱河和我》更为巧妙地将自我的双重性和一致性表达了出来,借助滹沱河表现了自我的一种认识的提升,也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新颖的“遇见另一个自己”的思考路径。

以上几例名家之作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一些实实在在的范本,如果我们细作思量,可为我们提供更多创作思路的课文是非常多的,而且并不仅仅局限于白话文作品。

由此可见,阅读积累对于写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对于生活、生命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传承潮人好家风征文:“好别人才好自己”

全文共 915 字

+ 加入清单

“好别人才好自己”是爷爷的口头禅,也是爸爸妈妈的口头禅。以前,对这口头禅,我一知半解,真正理解这句话的真谛是两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晚上。

那是一个天高云淡,明月高悬的夜晚,我和妈妈一起去遛狗。出发前,妈妈照例背上那个大挎包,牵着我们那可爱的棕色卷毛泰迪犬欢欢出发了。一路上,欢欢像个撒欢的孩子,欢蹦乱跳,兴奋不已。我也乐得边走边哼着歌。当我们走到汕头购书中心附近的林荫道时,欢欢突然放慢了脚步,东嗅嗅、西闻闻,在一棵大树底下停住了脚步,半蹲着身子。就在这时,妈妈小跑过去,迅速地从挎包里掏出一张旧报纸,熟练地展开,铺在欢欢的屁股下方。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不由得凑上前去,想探个究竟。只见欢欢一动不动地蹲了一会儿,又跑开了。顿时,一股恶臭扑鼻而来,我不自禁捂住鼻子。定睛一看,欢欢居然拉了几坨臭狗屎在报纸上!好恶心呀!我连忙跑开了。妈妈却小心翼翼地将装有狗屎的报纸包裹起来,再用薄膜袋装上,扔进附近的垃圾桶里,又从挎包里拿出一瓶水,洗洗手。这一切完成得那么迅速,那么自然。我不解地问:“好恶心的臭狗屎呀!您不恶心?”妈妈将手轻轻地搭我肩上,意味深长地说:“怎么不恶心?正因为臭狗屎又臭又恶心,我们才更应该将它包裹好扔进垃圾桶里。好别人才好自己嘛!”我恍然大悟。

“好别人才好自己!”因为这句话,爷爷阳台上的花盆下总垫着一个盛水的塑料盘子;因为这句话,每当下雨,爸爸总是将车速放慢,不让雨水溅到路人;因为这句话,每次遛狗,妈妈总背着大挎包;因为这句话,夏天一到,妈妈总在窗台上放上小桶,让空调管的水往桶里流;因为这句话,家里的拖鞋,都是橡胶软底的……

我明白了,“好别人才好自己”是心中有他人;“好别人才好自己”是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别人带来方便和快乐,哪怕麻烦点,吃亏点也值得。这应该就是我们的家风吧。我想:这好家风,我要好好传承。于是,我有样学样,努力践行。

如今,“好别人才好自己”也成了我的口头禅,成了我为人处事的标杆。有了它,在家里,我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在学校,我是同学们的好伙伴;在亲朋好友中,我常常成了孩子们的榜样。我想:这就是好家风的神奇魅力!

传承好家风,我们的生活会更充实更快乐;传承好家风,我们的社会将更和谐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寻找书中的自己征文1200字

全文共 1276 字

+ 加入清单

无论何时何地,有书就有了心灵休憩的地方。下面,语文迷小编为您分享在书中寻找自己征文1200字,希望大家喜欢!

18岁的我,满怀报国之心,顺利地通过了体检和政审,穿上绿军装,来到了军营,刻苦训练,严守纪律,加上较好的文化基础,很快考上军校,成为一名武警警官。在尔后的二十四年里,从一名基层排长成长为机关参谋,带队角逐全国军用枪射击比赛两获亚军;上任亏损单位,当年扭亏为赢;担当重任,数次参战指挥,奥运安保、世博会外围控制、沿海防卫、社会维稳、新疆处突、全军比武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无不留下骄人的成绩。一帆风顺的成长,每一步都走得稳妥而精彩,令同龄人赞赏羡慕。一日,人生的困局突然而来,一张盖着红圈的转业命令,使我陷入相逢无笑的尴尬中,将要离开深爱的军营,离开掉皮掉肉不掉泪的训练场,离开朝夕相处、生死与共的战友,我的满腔热血、我的军旅生涯、我的青春奉献就这样结束了?!

在迷惘之中,我想重新拿起专用枪,再次角逐赛场;还想端起相机,走遍全国的大江南北,将美丽的山水风光摄于画册;还想……。最终还是认识到,部队里成长起来的我,对当今社会的认知是那么的无知、幼稚和肤浅,还是从我的最爱――读书做起,从中去寻找答案,寻找人生。

读书学习是一种习惯,一种让人的心灵不断得到升华,气质不断得到提高的良好习惯。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无一不体现了个人的气质、内涵和素养,可见个人的气质、内涵和素养与自己的知识学问是分不开的。

我爱读书,生活因读书而精彩。当我灰心丧气时,是书教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我与朋友惜别时,是书让我知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我想放纵自己时,是书让我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书告诉我李白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傲骨;书让我感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闲适恬淡;跟着杜甫,听他讲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忧民,体会辛弃疾的“可怜白发生”的壮志难愁,怜惜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多愁善感。人因读书而美丽,像是一杯散发着幽幽香气的淡淡清茶,显得清新自然、神采奕奕、潇洒自如。博览群书,才能使我们的知识渊博;读一本好书,可以使心灵充实,明辨是非,使人有爱心和文明行为、礼仪规范。书是我最忠诚的伙伴,时光不断流逝,阅读却让我永葆精彩!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天地,书中有着不朽的精神,尽管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书却不变。

如今,我已入职地税,天量的业务书籍,带我进入了一个陌生海洋,“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和江苏地税二十年建设的辉煌成果,又重新激发了我征服海洋的胆识和勇气,“税收征管改革的难点”、 “税源专业化改革出现的新情况探讨与对策”、“个人房产税实施的困局”等一系列问题,引领着我在税收业务的书海中不断的寻觅与思索,挖掘与探讨。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生没有草稿,篇篇都是正文,勤奋读书是谱写人生的最佳途径,坚定信念,努力工作,也能续写辉煌。

书,是一抹烟花,点缀了我生活的星空。让我的生活少了份平淡,多了一缕充实和精彩!学海无涯,征途漫漫,让我们都以书为伴,铸就智慧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家家风征文:诉说自己的家风

全文共 1044 字

+ 加入清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关系子孙后代和国家大业。良好的家风必然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良好的社会风气必然使国家兴旺发达。

——题记

我是在一个中国传统家风影响下成长的孩子,诸如拾金不昧、诚信待人、自立自强、实事求是、尊老爱幼等,形成了我们的家风,祖祖辈辈,薪火相传,我在这样的家风影响下健康的成长着。

“物归原主”,奶奶教育我说,“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该占为己有,要奉还于他人”,所以我养成了拾金不昧的好习惯;“遵守诺言”,爷爷教育我说,“既然向别人许下了诺言,就应信守承诺,不失信于他人”,所以,我养成了诚信待人的好习惯;“独立自主”,爸爸教育我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过分依赖父母”,所以,我养成了自立自强的好习惯;“实事求是”,妈妈教育我说,“事实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说谎,不欺瞒。”所以,我养成了脚踏实地的好习惯。“不畏艰难”“抑强扶弱”“尊老爱幼”,这些词语经常在我耳边响起,长辈们平凡而又普通的话语,我记在了心里,落实在行动上,一点一滴,使我逐渐成为了一个越来越优秀的孩子。

长辈不仅言传,而且身教。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者优良的家风,濡染着我的成长。

举一个最平常的例子:一次,爸妈在家忙着剥花生种子,因为急着种地。突然,邻居刘爷爷的孙子跑来说,他爷爷生病了,爸爸妈妈二话没说,放下手中的活急忙赶了过去,不一会,他们回来了。爸爸忙着去开车,妈妈忙到屋里拿钱,然后又急匆匆感到刘爷爷家中,把刘爷爷抬上车,匆忙赶去了医院,当医生说刘爷爷身体没大碍,只是因为感冒发了高烧,爸妈的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爸妈在医院照顾刘爷爷打针吃药,回家时天已经黑了,妈妈又忙着做饭给刘爷爷和他孙子送去,后来,爸爸妈妈又忙了半夜才把种子剥完。

事情虽小,点点滴滴,但长辈们的做法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在我成长的每个方面都打上了家风的烙印。

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心灵,塑造着我的人格。如果说今天的我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孩子,我要感谢我的家庭,感谢我祖传的家风。

我爱我的家风,我更爱我的国家。家是小的国,国是万万家。中华民族历来是重视传统家风的民族,讲究道德,看重亲情,严于教子,这些都形成了良好的家风,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良好的家风必然形成更加良好的社会风气,良好的社会风气必然使国家更加兴旺发达。

愿我们的每个家庭都有一个良好的家风,愿我们的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能够传递更多的正能量,愿我们的社会风气更加纯洁,愿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暑假征文:留点希望给自己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充满了希望

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而挫折的因素又是多样的,每个人都不可能完全避开这种挫折。这时,我们就要留一点希望给自己。

陈州6岁时父母离异,8岁流浪四方,13岁从火车上摔下来而失去双腿,只能用双手拄着一对木盒前行。那一刻,他无比绝望,但他用死来了结时,他停下了。后来,一位顾客对他说:“你是可怜,但永远有人比你更可怜!”他曾因一句嘲笑,花费11个小时登上了泰山;他用他动听的歌声为许多慈善事业演出近百场。正是因为他给自己留下了一点希望,才使他走到了今天。

保罗是个年轻富有的小伙子,因为他拥有了父亲的森林庄园。可火灾却使庄园被毁,他为了恢复庄园向银行申请贷款,却因为没有任何保障被拒绝。因此他更是郁闷,后来经过妻子劝说,才决定自己出去走走。

他看到一家很火的商店,他上前去打听,原来人们正在购买冬天用来烧烤和取暖的木炭。他突然眼前一亮,雇了几个手脚麻利的木炭工人,把烧焦的树木加工成优质的木炭。刚一上市就被一抢而空,而保罗的腰包更是厚实了许多。保罗用他赚来的钱,成功地将人们认为消失了的森林庄园再次变得绿浪滚滚。

所以,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留一点希望给自己。就会像陈州与保罗一样获得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暑假征文:留点希望给自己

全文共 1023 字

+ 加入清单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哭泣,在那忧郁的时光里,还有一份甜蜜的守望,请留点希望自己,珍惜所拥有。

——题记

窗外,密密的雨斜织着,一丝一缕,湿润着窗外的月季。望着这株月季,心里充满了感思。

前几个星期,一向晴朗的天空突然变得阴霾,似乎预示着这件事的到来。

周末要回家了。走出家门,只看见爸爸那憔悴的身影,看见我,爸爸并没有说话,只是把我的书包接了过去。突然之间,我发现一直注意自身形象的爸爸满身带着酒味,并且他的眼睛是湿润的,由于从小我就害怕爸爸,所以我也不敢询问。

一路上,风刮得树枝吱呀吱呀地叫,寒风抽在脸上,生疼生疼的。就连地上的枯草也随风扬起,风儿好像要吞噬这一切。我的心里莫名就有种不祥的预感。

回到家,姑妈来了!却总是不见我妈妈的身影。爸爸支好了车,默默地蹲在地上抽烟。姑妈突然把我拉进了房,说有事和我说,我的心里很惶恐。

姑妈拉我进了房,眼神深情而又显得哀伤,她战战栗栗地说:“慧啊,你妈她……你妈她外出打工了。”“什么?”我瞪大了眼睛,要把姑妈给看穿了。“她可能……不会回来了。”“怎么可能!不会的,不会的!她那么爱我!”我嘶吼着,姑妈的话如同一颗定时炸弹一般,瞬间炸碎了我的心。

我迷迷糊糊地走出房门,眼泪浸湿了眼眶,却流不下来。回想着妈妈和我一起散步谈心、一起抢零食吃,生病时妈妈照顾我,半夜妈妈为我盖好被子,不管天气多么恶劣都坚持送我上学……心里忍不住一阵阵绞痛,风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多希望他能吹走我的忧伤。

地上几点红映入我的眼帘,是月季花瓣!被风吹落在地,看着那株只剩下的几片叶子,顿时觉得失去了生机。

第二天,风止了。太阳出来了,它似乎又充满了活力。是啊!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更何况“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如今的落红难道不是为了来年的花满枝头在积蓄力量吗?妈妈离开我,一定还会回来的,我坚信!站在月季花旁,我告诉自己。

我孤独而又满怀希望的度过了一个星期。又到周末。放学的时候,期待已久的人并未出现。回到家,爸爸才说了句话:“今天,你妈妈会打电话来。”果然,电话铃声如期而至。接过电话,我的心里一阵酸涩,耳边传来熟悉的声音。妈妈说,她只是出去散散心,赚些钱就会回家,不关在哪,妈妈的心都会和我在一起。

外面的一缕余光照耀着大地,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心里多了一丝温暖。再瞧瞧窗外的月季花一如往日的艳丽,丝毫看不出风处雨打的痕迹。

原来任何生命都会有不如意,但是对待这些不如意,不能失去希望。留点希望给自己,或许就会出现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助学筑梦铸人征文一:我“拼”不起爹,但“拼”得起自己

全文共 2449 字

+ 加入清单

Today is difficult ,tomorrow is more difficult, but the day after tomorrow is beautiful .

----Jack Ma

这是马云在阿里巴巴上市美国巡演的时候说的一句深入人心的话。

并不是每个人生下来就有一个好的家庭背景,有一个可以用来“拼”的爹。你爸叫李刚,那只是你,跟我没关系。我爸爸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民大众,没有权,没有势,所以,我要拼的只是我自己

2013年对大多数人来说应该只是平淡的一年,可是对于我来说,就像是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何去何从。那年,我高考。

成绩不是我想的那么好,爸爸说,还可以。起码还是个本科,对于那些专科的来说还有点优势,我知道爸爸是在安慰我,想让我继续上。可是接下来面对的远不如那么简单。如此高昂的学费,使我望而却步,我想过不上,在爸爸的坚持下,2013年8月25日我踏上了开往哈尔滨的火车,脚踩在了这个热情的土地上,努力拥抱哈尔滨的每一缕阳光。这就是我未来四年生活的地方。

既充满了无限憧憬,又有说不出的不知所措。

然后,一切正常进行,就好像自己的生活早就被安排好了的。军训 之后,大学生活拉开了序幕。

我仍然记得第一次上讲台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哆哆嗦嗦,话都说不利索。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大家都很好相处,来自五湖四海的同龄人自然都有一种心心相惜的感觉。所以相处起来还都说得来。

我对大一印象最深刻的事是申请国家助学金的事,因为都刚认识,谁都不知道各自的家庭情况,于是学长让我们一个一个的上讲台说说自己的家庭情况。起初,鸦雀无声,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家庭情况公开地说出来。后来,陆陆续续的上去了几个,有几个是哭着下来的。包括我。

倒不是做作,只是情到伤心处,不自觉得留下了眼泪,每个人都有一段打死都不愿意提的往事。比如我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好多年了,随着妈妈的改嫁,一切渐渐的桥归桥路归路,只是仍然无法忘记,似乎留下了一个刻骨铭心的伤痛,永远永远都不可能忘记的伤痛。那些在被子里哭过的岁月,已经随着一个一个被子被更换的过程所消逝。比如说我爸爸只是一个徘徊于泥土与钢筋之间,游走在洋灰与石子,从楼上到楼下来来回回不知道多少回的泥瓦工。干的永远都是最累的活,拿的永远都是拖欠的钱,吃的永远都是大杂炖。再比如,我还有一个小我六岁的弟弟,马上就要初中毕业。到时候,要面临的不止这些。

所以,我说我”拼”不起爹,但是我”拼”得起自己。

于是,我获得了国家助学金二等。多多少少让我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下了地。虽然不多,但是足够了。这不知道能减轻多少我爸爸的负担。大一的一年对于我来说还是挺值得纪念的,参加的活动多的数不过来,目的就是希望活跃一点,增长自己的见识,多交些朋友。确实,我也做到了。即使我知道做不到最好,但是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

随着时间慢慢的到来,大一哈尔滨的夏季到来中结束了。

坐着火车,又回到了那个土生土长的小县城。

暑假时间出奇的短,以至于我都感觉自己整个暑假都没有干什么。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应该是我暑假的状态吧。后来在离开学还有俩周之后,爸爸跟我说他工地上缺一个人,干点杂活。本来不想去的,但是最后我都没想到,我和弟弟俩人都去了。

上工第一天,干劲充足,我和弟弟貌似都有使不完的劲。干完一天下来说真的,虚脱了。那是最糟糕的工作环境,扬土飞尘,各种机器的噪音,要用铁锹把洋灰和沙子混合到一块,沙子是一车的,洋灰是一袋的。一袋洋灰配上十铁锹的沙子。沙子不能太粗,所以要用筛子把里面的大点的石子筛出来。才能保证洋灰和沙子够细腻这样粘出来的瓷砖才不会被户主找麻烦,才可以有钱可以供你上大学。爸爸是这样对我说的。

就这样我度过了类似于人间炼狱的两周。对于我来说是人间炼狱,那对于我爸爸来说呢,岂不是每天都生活在地狱中。爸爸对我说,没关系,习惯了。

离开学还有两天时候,爸爸问我走的时候要拿多少钱,我实在不忍心说出那个数字,对于我来说,是如此庞大。如此心痛。

我永远无法忘记那天当我从爸爸手接过那一沓钱的时候感觉,除了不忍,还有愧疚,更多的是想哭哭不出来。那天,他让我一张一张 的把钱数出来,问我够不够,我含着眼泪说够了,那是爸爸的血汗钱,真的是血汗钱。也许你不会感受到,当你跟着你的父母去体验工作之后从他们手里接过他们挣的钱,让你一张一张的数数问你够不够。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心里都不好过。

从那时候起,我决定让自己变得优秀,优秀到足够自豪的站在自己的父亲面前说:爸爸,你没有白养我。

到学校之后不久,班长告诉我可以写国家励志奖学金申请还有国家助学金申请,我没有犹豫,写完了奖学金申请之后又写了助学金申请。因为如果奖学金申请不上,还可以有助学金,因为我觉得大一的我不够优秀,毕竟有几门功课是趋近于及格的。

没想到,上听力课的时候,班长告诉我我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了。小小的心荡漾了许久许久。因为高兴。因为很高兴。

很久之后打电话告诉爸爸我得奖学金了,意料之外的沉静,只是哦了一声,我想让爸爸表扬我,说一句:闺女,你真优秀。

我知道。其实爸爸心里很高兴,只是他是一个不善于表达自己的人,就像当初爸爸跟妈妈离婚,爸爸整夜整夜的合不上眼,借酒消愁,每天晚上在弟弟睡着之后望着他,在我睡着之后望着我。这都是听奶奶说的。

以前我总以为爸爸不关心我们姐弟俩。殊不知他只是难以表达自己,随着弟弟的长大,我越来越能理解了。因为爱,是没有语言的。

我不会说多么华丽的话,我真的很感谢国家这个政策,也非常感谢老师同学们对我进入大学以来的照顾和关心。

真的是由衷的感谢,从心底里。

现在,我觉得我的生活过的很充实,起码我在努力,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不让爸爸对我失望。不要让爸爸觉得他所有的辛苦都是白费的。

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的背景,既不是白富美,又不是高富帅,没有三叔公五叔伯七大姑八大姨可以拿来炫耀,闺蜜不是顾里,老公不是马云,爸爸不是李刚。那么,你还有什么资本拿来跟人家拼,谁的青春不需要奋斗?

然而,我还是相信,生活一定会好起来的。因为,奋斗的天空最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寻找书中的自己征文

全文共 2633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是做什么的?回答这个貌似简单的问题,却并不容易。没有阅读,教师照样可以把书教好,学生依然足以炼成学霸。以教育者而言,我们的阅读,或始于“上有所好”的投机心理,以便日后好攀登;或装点门面,附庸风雅;又或检索资源,寻章摘句,为论文寻找佐证,为教学积累素材。阅读的工具化和收益率亦即一个“利”字,成为了阅读人(区别于“读书人”)的某种初衷——尽管他们已经是教师群体中的“少数派”。

为一己之私利而阅读,我并不反对。一者,趋利避害,乃人之天性,凡事都和天性相悖,既非本意,又扭捏造作,“装”的时间长了,恐怕人会变得虚伪;二者,从字源上看,“私”与“公”,都带“厶”部,其本是一体,无私即无公,且先私而后公,这是常识。违背常识的事,即便掩盖、粉饰,又恐终难持久。

但教育阅读,只止于私利,则气量未免太小,格局也打不开。一个读书人总要先过两个台阶:先让自己看清楚点,再让身边人看清楚点。能力越大,则这个“身边人”的半径就越大,看得也自然越加清澈明白。“看清楚点”,是我们真正开始触摸教育的代名词。

但作为体制的受益者(乃至于守卫者、捍卫者、继承者)的教师,自己在十几年如一日之“伟光正”的教育下,是很难发出“我看得不清楚吗”等诘问的,这就好像柏拉图的洞穴隐喻,众人的集体意志让他们无比骄傲,同时又异口同声地痛斥那些可耻的“背叛者”。可奇妙的是,阅读,尤其是持续而深入的阅读——像梭罗说得那样“不要总读一些轻松的东西,让我们的感官放荡或单调地度过余生”,可以让我们获得不被继续糊弄的免疫力,甚至还能透过层层的迷雾和伪饰,去不断地聚焦和还原,谁是真理在握,谁是“背叛者”,如在显影液下,高低立决,真伪即判。整个世界换了新颜,明亮、透彻!

毫无疑问,书籍,尤其是那些经过一个名为“时间”的裁判者之手,被苛刻地筛滤后仍能存世的,多多少少是有含金量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哲学和教育史的叙述,不但告诉你自己正在从事的意义和价值,也暗示了脚尖的朝向对不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从宗教的角度讲清楚现代西方精神、西方文明的内核和因果;《国富论》从经济学的思维,让我们重现审视工业化背景下的现代教学制有多少有关“效率”和“效果”的非理性悖论;达尔文的名著《物种起源》,让“进化论”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个假说。我们宁愿相信它——正是“进化”的力量让我们教育的存在和努力产生意义,而阅读恰是推动变革的强大助力,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的合一,从形式逻辑到辩证逻辑的转换,均得益于此。

套用句流行语: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每一位读者在万千本书籍的寻找过程中,开始时,会以为自己是在与往圣先贤进行对话、碰撞,甚至会为得到一点“心灵鸡汤”而欣喜半天,但慢慢沉潜下去会发现,书中的人物、地点、情节终有一天会在视线中渐渐模糊,乃至彻底被背景溶没,相反,看得愈来愈明晰、愈来愈透亮的,正是自己。

很多人爱在放下书本后,以“我从中感悟到……”作为小结的惯用语。殊不知,所谓“感悟”、“觉悟”的“悟”从字源本身看,就是“心中见我”之意(比如“觉悟”一词本是佛家用语,词拆半边,就是“见吾”二字)。正是从别人的书中读到自己,我们才有可能形成个人的教育立场和主张;甚至在掩卷沉思之余,套用爱因斯坦说的——忘记了书中曾经唠叨的点滴细节,剩下的才是属于自己的。这种从学其形,到悟其神,到物我两忘,到“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让教育渐渐从大一统的空洞模式中撕开了一道的缺口,露出它天生就有却被宰制得太久的“灵”与“性”。我以为,教育阅读的在地性和生命力,永远是与教师在自我精神世界投射中的“觉悟”相连的。

如果以诗文的逻辑来比,我们很多老师的阅读都做到了“起”(开始)、“承”(经历)二字,但“转”(真味)与“合”(觉悟)却鲜有问津,阅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应是提供思考、提供样本、提供途径的手段,而不是提供结论的万金油。无字之处,方有真味,这应是值得铭记的。

我不知道对每一个人而言,正确的阅读书单应是什么,但“下”一本书的线索,一定就藏在“这”一本书中。读书就是寻找,只要找到了“对”的书,就等于找到自己,找到一条通往光明的路。

寻找书中的自己征文_2

早上起来,沿着运动场跑了九圈后,我象往常那样翻开了语文书。今天我看的是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已记不起是第几次读它了,我轻轻的朗读,读着读者我的眼睛就有些湿润了。读着读着,我就想起一些事情来。“读书就是在书中寻找自己。”这句话是我数年前在友人谌兵的书上看到的,当时,我很震撼,这句话就一直留在了我的脑子里。我在这篇文章里找到了我自己。

虽然我活得没有史铁生那么艰难,但我自认为我是吃过苦的,我懂生活的味道。我的母亲与他的母亲一样伟大。

善良的人总是从善良出发去看待他周围的人和事,我的坎坷与不顺大多与我的善良有关。就象这次,我还是天真的以为,只要我认真的做事我就可以离我的学生的心灵越近,离我的教育理想越近,我就可以在这个舞台上继续表演。事实是,7月初我就被踢出来了。在签字的时候,我迟迟没有下笔,因为我不愿意相信我眼前的这个事实。之前,他们说,你的课上的不错。他们说,你的课有 马国军老师的课的味道,马老师是一个很可敬的老师,课上得很好,现在在市教科所。当他们把我踢出来时,他们是同一口径:我们的教学班减少了。我只是觉得他们应该早点通知我。

我那可爱的学生,有些知道我将不再教他们了,他们很是不解,他们总是在问我,老师,你为什么不教我们拉?我沉默了,我惟有沉默。我很爱他们,很想和他们再在一起学习语文,一起发现彼此,激励彼此。

昨晚,我与L在双冲桥上散步,我们谈起了一些事情和一些人。她说到了人际交往的难,我蛮认同。我说,也许我比较理想化吧,人与人双赢就好了。她脑子转得极快,马上说,那我们呢?我沉默了,我惟有沉默。

我有较长一段时间没有给家里打电话了,前段时间是因为忙,后来是因为心情很坏。十天前,我打电话回家了。是我爸接的,每次通电话,爸总说,我叫你妈来接。这次,妈没有在店里,她带着我的小侄女荷去老屋睡了。结果,我和爸说了二十分钟。与爸妈通电话,我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的,所以,我没有说我被踢的事。但说话的语气还是流露出了我些许的不快。只不过,爸没有察觉。

读《我与地坛》使我想起了我走过的路,想起了我对生命的认知,对人生意义的思考。生命中,有人发现了他的悲哀,有人没有发现。有的人昧着良心做事,有的人时时想到自己的良心。一百人就有一百样人生。我总在问自己,我要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暑假征文:留点希望给自己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题记

希望,往往可以在一个人最困难的时候拯救他,但在有些时候,自己的希望,别人给不起,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

罗斯福的家失盗了,他的朋友写信安慰他,他在回信时说:我对这件事并没有很在意,我庆幸的是,他只偷了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他只是偷了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人,最后,偷东西人还好是他,不是我。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遇见这样的事,会怎样,是埋怨自己的倒霉吗?是埋怨上帝的不公吗?不,其实上帝总是公平的,没有绝对的正负,有所得必有所失上帝给你关上了门,也给你打开了窗,关键是你是否去试图打开窗。在困难的时候,在伤心的时候,要自己给自己开心的理由,要自己给自己希望。

雨果说:“只有希望才让未来发出光芒”没有希望,未来就不会那么美好,不要总是那么悲观,世界末日已经过去,我们都是末日重生的希望,把希望放在自己心中,用微笑面对每一个朝阳再起的明天。逆境总会出现在每个人心中,没有人总是一帆风顺的, 生命总要有裂缝,阳光才能照进来。只有我们相信“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只有我们怀着希望去看待逆境,逆境才会变为动力,加速我们的成长,加速我们前进的步伐。

一场突如其来的猩红热夺去了海伦·凯勒的眼睛与耳朵,但是她以她的毅力,满怀着希望,她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用希望和毅力引领自己前进,她留下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留下了值得每个后人该学习的乐观精神。

有时候我们真的该学习一下小孩子,他们总怀着没有忧郁的希望,并且,他们从来不曾怀疑过未来的希望。留点希望给自己吧!生命因希望而多姿多彩,人生因希望而绚烂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给自己的一封信征文启事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征文对象

参加过2016年复启教育国际领导力系列国庆营的学员和学员家长。

征文要求

征文题为“给自己的一封”。展望一下未来的自己,那时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现在的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也可以谈谈自己(针对学员)或自己的孩子(针对学员家长)所期待的人生旅途。

投稿方式

将征文以附件形式发送至邮箱:selina.shen@futurerush.org,收到确认邮件后投稿成功。

也推荐您使用微信电子相册的形式来展现这一主题,将作品通过微信发送给复启沈老师/江老师并确认后即视为投稿成功。

* 来稿即默认允许本次征文大赛主办机构进行微信推送以供分享交流。

比赛日程

投稿:2016.10.20 —2016.11.30

优秀作品推送:2016.12.1— 2016.12.15(每天在复启教育微信公众号推送一篇优秀征文)

最终评选:2016.12.30(按文章的文末 点赞量 排名,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各一名)

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3000元成长基金*、价值1000元的测评和线上辅导课程;

二等奖(1名):2000元成长基金、价值1000元的测评和线上辅导课程;

三等奖(1名):1000元成长基金、价值1000元的测评和线上辅导课程;

所有投稿者均可获得200元成长基金。

* 成长基金仅用于抵扣营队费用,不与本次老学员特惠同享。

主办机构

主办方:上海复启教育、华人青少年领袖学苑

合作方:赋启青年发展中心、Diggers掘行中国青年联盟、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中心

联系我们

固定电话:沈老师 021-55237310

邮箱:selina.shen@futurerush.org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寻找书中的自己征文

全文共 1303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者金克木读书是为了“猜谜”,而不是为读书而读书,因此心态非常平和。“我有个毛病是好猜谜,爱看侦探小说或推理小说。这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我却并不讳言。宇宙、社会、人生都是些大谜语,其中有层出不穷的大小案件;如果没有猜谜和破谜的兴趣,缺乏好奇心,那就一切索然无味了。”这种猜谜式读书,使他在书中找到了大快乐。

金克木在生命的最后两三年中所写的文章,超越于一般专业研究之上,意欲打通各种文化,跨越古今中外,去追索人类社会“是什么”、“为什么”……读他的这些文字,分明可以感觉到,写作时充盈在他脑际中的真正的“发现的快乐”。或许因为这种快乐,他的遗言才那么轻盈而豁达:“我是哭着来,笑着走。”

若论学历,金克木充其量只能算小学文凭,驱动他不断读书的正是无休止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既然处处有谜,就可以处处去试破”。他早年做过一段时间的图书管理员,出于对借书人所读书目的好奇,便按照借书人的“指引”去看书,巧妙地使得“借书条成为索引,借书人和书库中人成为导师”。他晚年还深怀感激地回忆:“这些读书导师对我影响很大,若不是有人借过像《艺海珠尘》(文艺丛书)、《海昌二妙集》(围棋谱)这类书,我未必会去翻看,外文书也是同样。有一位来借关于绘制地图的德文书。我向他请教,才知道了画地图有种种投影法,经纬度弧线怎样画出来的。”

有人说金克木写文章是“既传统又时髦”,其实他读书也是这样,兴趣极广泛,看书极杂,无所不读。从古老的《十三经》到时新的电脑网络、计算机语言,从高雅的《庄子》与《文选》到通俗的张恨水、金庸、琼瑶,从没几个人懂的梵文、拉丁文经典到浅显的中小学课本,铿锵的拜伦、弥尔顿,难以卒读的乔伊斯、普鲁斯特,大众化的阿瑟·黑利、克里斯蒂、松本清张……什么都看。中外文史哲名著自不必说,自然科学他也有兴趣,围棋、天文、数学更是他的爱好。他在书中寻找到了一条通往快乐之境的幽径。

早年金克木对天文学有着浓厚兴趣,不仅翻译过英国天文学家秦斯的《流转的星辰》《通俗天文学》等著作,还发表过天文学的专业文章。上世纪三十年代,因为非常欣赏金克木的文学作品,著名诗人戴望舒写了一首《赠克木》,让他在星辰天空之外,更多的看看人间,算是将金克木从天文学中拉了回来。到了老年,金克木的好奇心一点儿没有泯灭,为了一个微积分的问题,他想方设法借来了英文原版的“数学史”。一看登记卡他乐了,半个多世纪来,他是这本书的第二位借阅者,前一位是大数学家江泽涵。

金克木一生读书无数,“猜谜”无数,乐在其中。但“猜谜”不全然是娱乐自己考验智力,而是有着深沉的情怀寄寓其间。在那些看似轻松的文字,实则饱含着他的深重忧思。针对中国历史编纂出现的断层现象,他在《历史的断层》这篇随笔中指出:“假如中国历史断层总是由外国人来补,这只怕是不可不注意的。本世纪(20世纪)初,据说日本人预言过,中国人学中国学要到外国去,这不会成为事实吧?”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忧患之情溢于言表,令人感佩。

《风烛灰》是金克木生前亲手编订的最后一部文集,他说:“思想是风,思想是烛,思想是灰。”不过,纵然风中残烛已成灰,风中的灰仍然传播久远。那个一生在书中寻找快乐的人,永远活在自己写的书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寻找书中的自己征文优秀

全文共 2941 字

+ 加入清单

书本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社会有很大的影响。它就像一颗颗明星照亮着人们前行的道路,让人清醒,教人做人,给人智慧和力量。语文迷小编为您提供了3篇寻找书中的自己征文,希望大家喜欢!

寻找书中的自己征文_1

三十多年了,我一直以书为伴。

书就是我生活的知己,是生活中最好的调味剂。在阳光明媚的清晨、在夕阳余晖洒满房间的黄昏、在忧郁失落的日子,只要有书陪伴,就是轻松愉悦的日子。

每一次劳累奔波归来之后,花半日收拾打扫好房间,剩下的就是属于自己放松的好时光。静静地坐在窗前,桌上放一杯清茶便开始看书了。在这小小的一隅,宁静而温馨。或盘腿而坐,或倚窗而卧。以前家里养了一只猫,它总是喜欢趴在我的身边,慵懒而悠闲。活泼的时候,会跳到我的书上,用爪子阻挠我看书,大概是怨我冷落它了吧!

寂静的夜晚,书无声地陪伴着我。乡村夜里,吹送来微醺的风,风里传送秋虫的吟唱,偶尔还伴着几声犬吠。此时,我靠在床头,轻轻地用手指翻动书页,橘色的灯光映照在书上。一切是那么宁静,儿子倚靠在我旁边静静地看着他喜欢的书。再晚些,当我抬头时,发现他已经睡着了,书滑落在枕边。我依旧徜徉在书海,欲罢不能,心绪随着文字起伏跌宕。累了偶尔停下来,凝视着孩子熟睡的可爱的脸庞,幸福极了。大概受我的影响,儿子从小就喜欢读书,一两个小时也不挪地儿。读书可以了解世间百态、人情冷暖,读书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三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从幼时懵懂无知和年少轻狂,到后来成熟内敛,人生拥有欢笑和悲伤,拥有惆怅与畅快。无论何时何地,有书就有了心灵休憩的地方。尤其是这两年,心浮气躁的时候,就抱两本书一个人静静地阅读。一下子心就平静下来,忘却一切的烦恼,心如明镜般澄清。没有一个人会永远相伴,只有书作为知己,不离不弃!我想,直到渐渐老去,书依旧是我的良师,我的知己,我的伴侣!

很多年以后,在一个绿色葱笼的庭院里,空气中弥散着清新的芳香,在一方石桌上,一杯清茶,一个老人戴着眼镜,在静静地读着……那就是我吧!

寻找书中的自己征文_2

18岁的我,满怀报国之心,顺利地通过了体检和政审,穿上绿军装,来到了军营,刻苦训练,严守纪律,加上较好的文化基础,很快考上军校,成为一名武警警官。在尔后的二十四年里,从一名基层排长成长为机关参谋,带队角逐全国军用枪射击比赛两获亚军;上任亏损单位,当年扭亏为赢;担当重任,数次参战指挥,奥运安保、世博会外围控制、沿海防卫、社会维稳、新疆处突、全军比武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无不留下骄人的成绩。一帆风顺的成长,每一步都走得稳妥而精彩,令同龄人赞赏羡慕。一日,人生的困局突然而来,一张盖着红圈的转业命令,使我陷入相逢无笑的尴尬中,将要离开深爱的军营,离开掉皮掉肉不掉泪的训练场,离开朝夕相处、生死与共的战友,我的满腔热血、我的军旅生涯、我的青春奉献就这样结束了?!

在迷惘之中,我想重新拿起专用枪,再次角逐赛场;还想端起相机,走遍全国的大江南北,将美丽的山水风光摄于画册;还想……。最终还是认识到,部队里成长起来的我,对当今社会的认知是那么的无知、幼稚和肤浅,还是从我的最爱――读书做起,从中去寻找答案,寻找人生。

读书学习是一种习惯,一种让人的心灵不断得到升华,气质不断得到提高的良好习惯。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无一不体现了个人的气质、内涵和素养,可见个人的气质、内涵和素养与自己的知识学问是分不开的。

我爱读书,生活因读书而精彩。当我灰心丧气时,是书教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我与朋友惜别时,是书让我知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我想放纵自己时,是书让我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书告诉我李白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傲骨;书让我感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闲适恬淡;跟着杜甫,听他讲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忧民,体会辛弃疾的“可怜白发生”的壮志难愁,怜惜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多愁善感。人因读书而美丽,像是一杯散发着幽幽香气的淡淡清茶,显得清新自然、神采奕奕、潇洒自如。博览群书,才能使我们的知识渊博;读一本好书,可以使心灵充实,明辨是非,使人有爱心和文明行为、礼仪规范。书是我最忠诚的伙伴,时光不断流逝,阅读却让我永葆精彩!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天地,书中有着不朽的精神,尽管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书却不变。

如今,我已入职地税,天量的业务书籍,带我进入了一个陌生海洋,“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和江苏地税二十年建设的辉煌成果,又重新激发了我征服海洋的胆识和勇气,“税收征管改革的难点”、 “税源专业化改革出现的新情况探讨与对策”、“个人房产税实施的困局”等一系列问题,引领着我在税收业务的书海中不断的寻觅与思索,挖掘与探讨。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生没有草稿,篇篇都是正文,勤奋读书是谱写人生的最佳途径,坚定信念,努力工作,也能续写辉煌。

书,是一抹烟花,点缀了我生活的星空。让我的生活少了份平淡,多了一缕充实和精彩!学海无涯,征途漫漫,让我们都以书为伴,铸就智慧人生!

寻找书中的自己征文_3

打开一本书,遇见一群人,这群人中,有你、有他、更有我,我想这是对读书最好的阐释。

忙碌的学习生活已经让我身心俱疲,唯有在空闲的时候安安静静地看书才能够感受到自我,感受到生命的鲜活,才稍稍有了那么一点点生气。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与智者们交谈,在书中我们会暂时离开自己的现实世界,来到另一个世界中,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同样会遇到很多人,当然包括我们自己。唯一不同的是,这个时候我们就像是旁观者一样,看着那个世界中人们的生活百态,看着“自己”是如何生活的。让人无奈的是,我们无法去改变那个世界“我”的生活,有的时候明明觉得这是错的,想去纠正,才发现根本无能为力。唯有吃尽苦头,遍体鳞伤之后才知道错误,才有所成长。在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常常以为众人皆醉而为我独醒,常常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执著”,并且为自己的“执著”而感动着,全然不听别人的劝告,最后头撞南墙才知悔改,所谓当局者迷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读书,只为了遇见最好的自己。在我看来,在书中我们不会遇见最好的自己,反而是跌跌撞撞磕磕绊绊的自己,这个自己有血肉、有思想、有感情,这样的自己才是真实的,才会有看的价值,才是一个人。书中的自己就像是一面镜子抑或是先行者,告诉我们自己的不足,指导我们如何走下去。然而,在生活中,我们意识不到这一点,只有在生活不如意的时候才想起来原来有那么一个我,才会去书中寻找自己,寻找精神支柱。透过书中的“我”找到慰藉抑或是心理上的平衡,然后继续走下去。也正是这一次次的从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才使得我们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风雨,才会有一次次的蜕变,让自己变得优秀起来。

生活中,人人都是井底之蛙,更可悲的是我们是无法从中逃离出来,这是由我们生活的环境决定的,因为人是不可能独立于环境而存在,唯一能够做的就是通过多读书来使得我们的井口变得大一些,让我们更接近井口些,这样我们才能够看到更多的风景,才会拥有一个比较不一样的世界观和对待生活的态度,才会成为最好的我。

青春正年少,我们都在路上,从明天起,做一个读书的人,恬静、淡然,与另一个世界的自己进行交谈、较量,只为了成为最好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