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历史文化的素材(20篇)

导语:俗话说的好,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终于登上了八达岭长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文化的素材,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浏览

1487

作文

148

适用话题:精神、文化、申遗、民族历史

全文共 1282 字

+ 加入清单

在不久前闭幕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张立勇代表提出要加快太极拳申遗,韩日等国已在抢注,尤其是韩国媒体甚至散布“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是辽东济州岛人,属于韩国”等言论为其助威。

太极拳及太极文化对我们影响实在太大,前些年便有人大代表呼吁加快太极拳申遗步伐,其实申遗工作一直在进行,之所以还未成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每个国家每年只能申报两项,该规定对一般国家或许无大影响,但对中国这样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相当丰富的国家就有点严苛了。第二,非遗关注的是“文化”,而非具体的人或物,根据这一规则,“太极拳”本身不具备申遗资格。换句话说,为成功申遗,我们必须充分做好关于“太极拳文化”的资料整理工作。不过张立勇代表关注的显然不是上述两点,他是担心被韩日等国捷足先登。

近几年,韩国一些申遗成功的项目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端午”“拔河”“泡菜文化”……这些在我们国家都能找到历史根源的民俗文化却戳上了他们的印记。不少专家学者劝诫我们: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是官方认证,其他国家申请后,我们依然可以毫无障碍地使用,不会产生任何“专利费用”。还有一些颇具考据精神的学者指出韩国申请的“端午”“拔河”等与我国存在区别,如他们的“端午”发端于朝鲜半岛萨满文化的“江陵端午祭”;他们的“拔河”规模、形式都比我们俗常玩耍的大得多。照他们看来,申遗之间根本不存在什么竞争,申遗的最终目的是保护文化,每个国家、民族都有其历史和文化,尽管部分国家文化间具有同源性,却不妨碍彼此申请属于自己民族记忆的民俗,而无论最终哪个国家申请成功,对于全人类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都是幸事。

这种意见只是蹩脚的精神胜利法,申遗就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争夺战。当上述专家学者教导我们息事宁人时,韩国等国家却始终抱着极强的抢注意识。如韩国计划申报暖炕,其媒体直率地表示:“拥有火炕生产技术的中国有可能成为韩国申遗的主要障碍,为‘抢得先机’必须加快进程。”如果彼此之间井水不犯河水,韩国媒体为何要如此紧张呢?韩国对非遗抢注是否成功的关注度大大超出我们想象,当其申报的“泡菜文化”尚在审核阶段,不少媒体便在国内宣传“泡菜”已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至于联合国不得不公开谴责和警告此类行为。每一轮申遗工作前,韩国政府都花费大力气搞宣传、做调查、整理资料,其争分夺秒的意识相当强烈,对其抢注行为,并非只有我们反感,像日本等国网友也常常在网络上对韩国此类行为嗤之以鼻。

申遗的确不是官方认证,历史上某种文化、民俗究竟源于何处自有公断,对韩国而言,申遗成功除了能提高本国文化影响力外,还能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确如部分专家所言,韩国申遗的民俗与我国存在差异,但有差异就意味着不存在竞争关系吗?无论是韩国的泡菜还是我国诸多省份的泡菜、酱菜,在制作、食用方式上均存在相当一致的部分,当申遗成功使韩国泡菜成为一张世界级的吸金名片时,我们还能泰然处之地表示无所谓吗?

申遗就是一场争夺战,这本无需讳言。其他国家在争分夺秒抢注时,我们要做的是充分利用现有规则,提高申遗成功率,缩短排队项目等待时间,绝不能将本应到手的益处拱手让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论据素材:25位古今历史人物精彩评

全文共 329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古今中外均出现过不少叫世人难忘的「大人物」,他们各人成就俱不同,在国家社会上的、在科学上的、在军事上的、在音乐上的,甚至在精神层面上的,他们有以其高度著名的、有以其天分著名的、有以其领袖特质著名的。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5位古今历史人物精彩评论,谢谢!

1.李白:你,从页页诗篇走来,酒入豪肠,三分剑气,七分月光;你,向历史深处走去,秀口一吐,半个盛唐。仙骨豪情,傲岸不屈,风情万种,仗笔独行。你轻舟一解,整条长江就诗意奔腾;你亮丽的文字,刺痛了一双双习惯黑暗的眼睛。——佚名

2.屈原:世人皆醉,惟你独醒。尘世昏暗,万马齐喑,而君秉持高洁,疏离邪恶,壮志可与日月争光。于是,孤独成为一种伟大的情感;于是,死亡成为一种惟美的跨越。自你归去,汨罗江畔的墨香和正气升腾了千年。——佚名

3.孙膑:围魏救赵、田忌赛马,我们从成语中读你;身残志锐、胸罗兵甲,我们从历史中读你。你是一首无声的歌,流传千年仍气镇风云;你是一部无字的书,演绎着关于智慧的不老传说。——佚名

4.武则天:一朵深宫玫瑰偏偏铿锵有力提起脊梁,一双娇弱素手击碎了男人政治的法则。于是,中国的历史因你的出现而折道绕行。三从四德禁锢不住你的步伐,你默默地演绎着属于你的繁华。——佚名

5.李时珍:一介农夫,竟神奇地指出医书典籍中错误。不忍乡亲病痛,便发誓编著一部医书。怀揣着执著上路,走进大山,风雨兼程,亲尝百种药草,挥就一部影响世界的不朽医典。而他的名字,也同《本草纲目》一起,刻入历史的记忆中。——佚名

6.项羽:滚滚乌江东逝,汇成一段历史。公元前202年,一头雄狮在这里倒下,汉王朝从此抬起骄傲的脚步,一路奔跑。人杰鬼雄,英名千秋难慰一腔热血;拔山盖世,壮歌一曲尽抒万丈悲情。昔日霸王,英雄气未敛,本该东山再起,何言无面?——佚名

7.司马迁:纵观中国历史,不惮于死的文人自古有之,然为了理想而忍受尘世摧残的英雄却少有。司马迁是疏星中最耀眼的一颗。他以肉身的残缺修得了精神与著作的双重圆满,他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凭着一个文人的良心写下一部伟大的书,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包罗历史的傲慢与偏见、光荣和梦想,并从此领跑着中国文化。——佚名

8.谭嗣同: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一百年前,这个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奔走呼号的英雄,以青春的挥洒,倔强地挺起民族的脊梁。死何所惧?就在刀锋接近头颅的那一刹那,他已将生命置换成永恒。一种精神执着地闪烁在历史的天空,灿若星辰。——佚名

9.诸葛亮:丞相祠堂仍在,隆中旧梦已远。为酬三顾,先生在历史舞台闪亮登场。空城观景,胸藏精兵百万;轻摇羽扇,已成天下三分。然出师未捷身先死,孤忠一片,可叹蜀道寒云。江流石转,千古成败付诸笑谈,先生之名如不坠的孔明灯,永照汗青。——佚名

10.司马光:砸碎的水缸走出一个重生的生命,也涌出了中国古代政治和史学的一股新泉。司马光一生笃诚好学,以俭为德,清直仁厚,死后“家家挂象,饭食必祝”。所著长篇巨制《资治通鉴》,文字优美,格调古雅,自成一体,为“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佚名

11.鲁迅:一支笔划开万丈天幕,长夜无明的旧中国透射出点点星光。你弃医从文,把边缘人群唤醒;你以笔代刀,令魔鬼无处躲藏。声声祝福,声声呐喊,你正义的声音穿越百年时空仍然鼓舞人心,余音绕梁。若干岁月过去了,你的作品没有化为烟埃,并且无疑将长久不熄,普照文学和思想的殿堂。——佚名

12.秦始皇:天下六合铸就大秦瑞气,巨星陨落化为一声叹息。你长袖一挥,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报怨;你诀世一去,良将劲弩不见当初豪气,金城千里尽失昔日威严。万世霸业,竟从内里崩溃,千古功过,任由世人评说。——佚名

13.成吉思汗: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戎马倥偬,征战一生,一把弯弓缔造蒙古汗国,不下马背纵横欧亚诸国;有人说他是东方战神,有人说他是千年风云第一人;西方崇拜他的人赞美他是“全人类的帝王”,毛泽东称他为“一代天骄”;这个打破东西方壁垒、书写中国最大版图的巨人,就是史籍上被尊称为元太祖的成吉思汗。——佚名

14.曹操:三国群雄,首推曹操。文不如曹植,武不如吕布,谋不如孔明,工不如满宠……可是又有谁可以超过曹操?超过这位三国第一人?原因何在?“吾任天下之智力”,曹操如是说。吾无才,天下之才皆我之才,凭着超凡的政治才能,曹操在三国舞台长袖善舞,独领风骚。——佚名

15.毛泽东:雄鸡一唱,天下大白,旭日东升,一位伟人昂首挺立在世界的东方,天地万物瞬时蒸腾,人民解放的浪潮席卷华夏大地。玉宇澄清,星火燎原,一个将才的睿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个领袖的激昂。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历史的辉光泻在您的肩上,现代中国从此刻下了一个红色的姓名:毛泽东。——佚名

16.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佚名

17.张爱玲:一个世俗女子,为了金钱而写作;一个脱俗之人,隐居在城市高楼之上。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有了生命,直钻人心。她悲天怜人,却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却我行我素;文章里家长里短,生活中却独标孤高。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暗洒一路幽香,任由裙裾飞扬。她的人生,怎一个“传奇”所能诠释?——佚名

18.刘禅:“乐不思蜀”,简单的词语竟有如此神力,让一个帝王的名字腐朽。后来人不曾想过,如果不能忘却痛苦,世上还怎会有乐观和幸福?帝王也是凡人,习惯了仰视的人们或许不能容忍贵族的平凡。古往今来,天灾人祸,如果一一记住它们的疼痛,人类早就失去了生存的兴趣和勇气。有些时候,忘却才能催人奋进。——佚名

19.孔子: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佚名

20.庄子:九万里的情怀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赤子之心归于自然,终成南华经。曳尾涂中,逍遥一游于尘世,哲学的巅峰便已铸就。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踌躇满志却又似是而非,螳臂挡车却又游刃有余。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让后人仰视。——佚名

21.王羲之:狼毫一挥,生命随即舞动,砚纸是他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洌之风,草如龙凤舞动,国人懂得了什么是书法,世界知道了什么是博大。兰亭不再,《兰亭集序》却依然迎着历史的大风舞蹈。——佚名

22.陶渊明:他捧着一把菊花走来,带来一阵天人合一的哲学清香。背离庙堂之高,他选择江湖之远,选择了自然的恬适和舒畅。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他追求“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发自内心的那份自然,并且馨香久远。——佚名

23.王昭君:你海棠般娇羞的容颜,你菊花般孤高的风骨,你柳絮般飘飞的思念,你桃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都在茫茫大漠中消隐。你的聪慧,痴迷着汉赋唐诗的韵律,怎能不如履薄冰?你的深刻,承受着岁月无痕的忧伤,怎能不形销骨立?你默默地随清风而去,为了那永世的安宁;你的英姿,是大漠上最美的剪影。 >——佚名

24.俞伯牙、钟子期:双手,木琴,一段旋律;高山,流水,一世传奇。艰难地跋涉于七弦之上,十指轻敲心灵之门,生命因之共鸣。即使远隔千里,即使天上人间,他们人生原始的画卷里都巍峨着山,清澈着水,飞舞着知己的音韵。——佚名

25.陶行知:“一生清贫,两袖清风”是他一生的写照:“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他毕生的信念和追求,也成为了后来千千万万的教师无怨无悔的不竭动力。他开创了中国平民教育的先河,堪称平民教育第一人。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不后已。短暂人生虽仅五十五载,却赢得了“万世师表”的美誉。他就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单元作文素材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为了更好的了解它,我们打算乘着船,荡漾在运河上,“一饱眼福”。

大约经过了三个小时的等待,我们终于乘上了船,无意间往窗外一看,两边的柳树长地异常的茂盛,经和脉清晰可见,它们用自己碧绿的长发给运河织了一件青绿色的纱衣,使运河增加了几分清新。而一旁紫薇花则是西湖最好的玩伴,它用自己五颜六色的美丽花瓣给运河增加了几分妩媚。这时,一阵风吹来了,把紫薇花吹散了,落到了运河上,织成了一条又香又软的天然大地毯。

船渐渐开了,把一片大镜子——运河给打碎了,但留下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这时,对岸的一块石头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块石头裹着一件深绿色的外衣,上面那些五颜六色的小野花则像是绿色绸子上的七色珍珠。那些小野花既不像玫瑰那么鲜艳,又不像百合花那么纯洁,但却有一种引人注意的朴素。

时间好像流水似的,一眨眼三个小时过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运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观看《鉴史问廉》第五集:穿越历史的文化之力

全文共 7238 字

+ 加入清单

【编者按】2015年1月9日起,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八集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黄金时段播出。即日起,本网同步刊发该片脚本,以飨广大网友。

1月13日晚,该片将播出第五集《文化之力》。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廉洁、修身、勤政的思想以及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早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融入了传统文化艺术的方方面面。文化的力量历久而弥新。穿越历史的风雨,蕴含在文化深处的巨大能量直到今天还在激励着人们。

本集将通过剖析《诗经》、《七品芝麻官》、《窦娥冤》、《岳阳楼记》等经典艺术作品及其背后的人物和故事,从戏曲、小说、绘画、建筑、楹联等传统文化形式和典型作品中展示廉政建设的作用和力量。

【片花】公元前484年,孔子结束了周游列国的生活,回到故乡鲁国。

回到鲁国后,鲁哀公问孔子:“请问怎样才能把政事治理好?”孔子说:“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正矣”,意思是说,国家的管理者行得端、做得正,百姓就会跟着走正道。

几千年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无数儒家文人士大夫的不懈追求,也是为官从政者一生戮力奋斗的终极目标。几千年来,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弘扬,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这其中的廉洁、修身、勤政的思想以及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早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融入了传统文化艺术的方方面面。

在漫长的历史中,人们通过文化艺术颂扬光明与希望,鞭笞黑暗与腐朽,彰显着中国人对清廉与正义的不懈追求。这种蕴含在文化深处的巨大能量,直到今天还在激励着人们。

【解说】河北省河间市诗经村乡,被人们称为“诗经文化”发祥地。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版本,就是汉代大儒、毛苌叔侄在这里注释传授而来,这里因此得名“诗经村”。在这里,《诗经》在乡间村民中备受推崇。

两千年前源于中原大地的《诗经》,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这中间有着怎样的文化密码呢?

【采访】中国先秦史学会原副会长蔡运章: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诗经》全篇它表达的都是正音,包括为官要清正,为官要廉洁,像《硕鼠》这些都是对于贪官的鞭挞。

【解说】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保留了大量的民间诗歌。在《诗经》中的《硕鼠》一诗中,百姓们将搜刮赋敛无度的统治者比喻成贪婪可憎的大田鼠,编成歌谣抨击,直到今天这首诗还被人们所熟知。

回望大地,我们不难发现,在从古到今的诗歌、歌谣、对联等民间文化中,讽刺鞭挞贪官污吏与赞美清官廉吏从来都是并行不悖的。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和生命力。

张满堂,河南省宝丰县马街村村民,他的一个头衔是马街说书研究会会长。为了守护好马街这个曲艺家园,传承好这个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十多年来,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带着摄像机,奔走10万多公里,四处收集民间曲艺节目。

在有着“中国曲艺之乡”的宝丰县,700余年来,始终保留着“颂廉诛贪”的文化传统。《包青天》、《清明烈》等50余部传统历史曲目,一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优秀节目,人们在经久不衰的传唱中,表达着自己对清明政治以及社会公正的期盼和向往。

和张满堂一样,广阔的乡间也是河南省鹤壁市豫剧团常年活动的地方。这是剧团今年以来的第100场下乡演出了,和每一次下乡演出时一样,一路上金不换团长在认真地给演员们讲演出的细节和注意事项。

近些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剧团有了文化下乡的流动舞台车,告别了当初“大地做舞台,天空当幕帘”的艰难时光。但是老百姓对传统戏曲的热爱始终没变,人们心中对戏曲形象中的七品芝麻官的角色寄托始终没变。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一句经典的台词,因为有了对公平和正义的诉求,就有了穿越时空的力量。1979年,一部戏曲电影风靡了整个中国,这部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根据豫剧《七品芝麻官》改编的电影,成为当时中国人一道精致的文化大餐。

当时剧中扮演七品芝麻官的豫剧表演艺术家牛得草,正是如今鹤壁豫剧团团长金不换的恩师。为什么一个小小芝麻官的角色,能够成就两代艺术家?为什么根据豫剧这个地方性戏剧改编的戏曲电影,会在中国人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呢?

【采访】河南省鹤壁市豫剧团团长、表演艺术家金不换:

所以它已经是扎根在几代人的心目当中,到现在,小孩们提起了《七品芝麻官》,他都知道是谁演的,已经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人的心目当中,很难以被他忘掉,这就叫演活了。

【采访】南京大学教授董健:

因为中国的传统戏喜欢通过讽刺幽默,而不是正面的悲剧,因为一些黑暗的反动势力,是不怕老百姓哭,而怕老百姓笑的。

【解说】在奸臣当道的时候,人们敢怒不敢言,无法反抗像严嵩这样的大贪官,只能牢牢记住贪官的恶行。严嵩倒台之后,民间艺人们编排出了《七品芝麻官》这样的故事,来表达人们对贪腐的愤怒。民间流传的这位正直、机智的唐知县与严嵩亲戚斗智斗勇的故事,寄托了人们对公平正义和清官的向往。

【采访】南京大学教授董健: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话老百姓听来还是很顺的,这是一种为民请命,典型的为民请命,为民请命就是为民作主。

【采访】河南省鹤壁市豫剧团团长、表演艺术家金不换:

所以说现在是老百姓希望这样的官员多多出现,所以演了《七品芝麻官》,它不但让群众受到教育,现在我们的干部也受到教育,七品芝麻官、包青天都是一面镜子。

【解说】和《七品芝麻官》一样,另一个由戏曲而改编成的电影剧目《窦娥冤》,同样也向人们传达着这种公平和正义的力量。不同的是,《窦娥冤》的传唱历史更加悠久,影响也更加深远。

《窦娥冤》是关汉卿最有名的代表作,它被称为中国十大悲剧之一。在当代中国的戏曲舞台上,《窦娥冤》先后被改编成八十多个地方戏上演。

在中国人的意识中,“窦娥”已经成为冤屈的代名词。在元代的戏曲和小说中,像《窦娥冤》这样类似题材的作品非常多。在元杂剧中,贪官污吏、地痞流氓成了主要角色,而贪赃枉法这些反映社会不公的故事,则成了大部分元代杂剧的主要情节。

【采访】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元史研究会会长李治安:

他们可以说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自然有这方面的诉求,现实上得不到展现,就通过这种戏剧的形式,在关汉卿的《窦娥冤》中间得到一种展现。

【采访】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刘祯:

元杂剧,元代的戏曲作品,出现大量的批判社会,揭露现实的作品,那么它确实是,元代社会现实的一种折射。

【解说】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元朝的腐败在中国历史上非常严重。元代赋税繁重,官吏贪赃成风,呈恶性发展态势。

到了元末,官吏贪腐进一步恶性发展。他们敲诈勒索名目繁多,不仅办事要靠钱打通关节,逢年过节、迎来送往也成为搜刮敛财的借口,甚至连皇帝派来颁布旨意的使臣都会向地方官索贿。

最终,这个严重腐败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不到一百年,就被农民起义的烈火吞噬。

正是看到了这样的社会现实,感受到了官场的黑暗和污浊,于是,元代剧作家们在剧本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官吏形象,来揭露当时吏治的腐败,以及人们对清明政治的向往。

宋元“说话”技艺发展到明代后期,逐渐被说书所代替,随着市民阶层的出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进入了高峰期。冯梦龙是今天最有影响的明代作家之一,他创作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被后世称为“三言”。“三言”从多个角度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成为明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在“三言”中,有许多断案和清官的故事,它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公平正义和清廉政治的向往。包公以及南宋著名的贪官贾似道的故事,也出现在了冯梦龙的笔下,成为“三言”众多短篇故事中的精彩篇章。

【采访】苏州市冯梦龙研究会副会长侯楷炜:

他那些文学当时讲起来是吃不香的,不但吃不香,而且要受到当时统治阶级的压制的,所以他接触的都是最基层的,最大众化的。

【解说】崇祯7年,61岁的冯梦龙来到荒僻的山区小县福建寿宁任知县。

冯梦龙初到寿宁,见到的是一片破败景象。冯梦龙知道,在一个贫穷而又偏僻的山区小县做官很难有显著的政绩。

尽管如此,他还是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据《寿宁待志》记载,上任之后,冯梦龙在县里筑城墙、建谯楼、设司更、办学堂,为寿宁的老百姓办了很多实事。

因为敬佩前任县令戴镗,冯梦龙在县衙修建了“戴清亭”,并写了这样一首诗:“地僻人难到,山多云易生。老梅标冷趣,我与尔同清”。这首诗实际上是冯梦龙的自我表白,他希望自己也能像戴镗一样,做一个清明廉洁的地方官。

冯梦龙在寿宁担任县令的四年间,本着“治官如治家,一念爱民如爱子”的为官理念,得到了“遇民以恩”的赞誉。在如今的寿宁,人们不仅编排出了很多戏曲剧目来纪念冯梦龙,而且还把他的形象供奉在了文庙,虔诚地祭拜。

【采访】福建寿宁县文联主席李安:

应该讲他到寿宁来的时候,正是晚明时期,社会是动荡,到处都是烽烟四起,朝廷也是非常的腐败,他是在这种背景下来到寿宁担任知县。

【采访】原寿宁地方志委员会主任黄立云:

百姓们对他念念不忘,哪怕是已经过了三百多年了,还把他当成神一样来供奉他,把他称之为神了,因为他做了对百姓非常有益的事情,所以人们就以这种办法来回报他。

【解说】清代著名文学家和书画家郑板桥,有着和冯梦龙相似的人生经历。位于江苏兴化市区这座小小的院落,就是郑板桥的故居。晚年辞官回乡的郑板桥,在这里走过了人生的最后岁月。

“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不仅以诗书画闻名于世,更以为官清廉、勤政爱民而被地方上的百姓所铭记。在山东潍县出任知县时,郑板桥曾经写下了这样一首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的人生和宦海生涯历经坎坷,但是郑板桥并没有改变自己为官处世的准则。他曾经作了一首名为《竹石》的诗勉励自己:“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善于画竹的郑板桥一生喜爱竹子,在他看来,宁折不弯的竹子是自己清廉和操守的象征。对今天的人们来说,“板桥竹风”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一个象征。

【采访】河南大学副教授展龙:

那么他为什么喜欢画竹,因为竹子那种宁折不屈,空心如玉的品格,恰恰符合或者契合于郑板桥清正廉洁的内心。所以说板桥竹风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象征。

【采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

他见惯过浮华,也了解过贫苦,在这时候他选择的是站在百姓的立场上,站在这个出发点上,体现自己文人狷介高格的一面。

【解说】除了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意境中,梅花、兰花、菊花也受到的偏爱,它们被称为“四君子”。梅、兰、竹、菊是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古代诗画中最常见的题材,人们常用梅兰竹菊这“四君子”来象征文人士大夫的清高品德,和为官者的廉洁清勤。

除了戏曲、小说、绘画等,在中国古代的建筑、对联等文化中,我们也能感受历史深处的浩然正气,体会积淀在传统文化中的力量与正义、清廉与操守。

在河南内乡县衙,这里大量的楹联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在县衙三省堂挂着这样一副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来到县衙的人们都会在这里驻足观看,细细地思考其中的微言大义,体味道德文化的厚重力量。

【采访】内乡县衙博物馆馆长王晓杰:

这幅楹联是清康熙十九年,我们内乡的知县高以永所撰写的,他到内乡之后,看到我们内乡经济很箫条这种场面,他自己感觉到责任重大,撰写了我们现在三省堂所悬挂的这幅对联。

【采访】中国先秦史学会原副会长蔡运章:

内乡县衙的这幅对联,其实它是中国古代民本主义思想的典型反映,楹联文化它事实唱的都是正气歌,都是正面地引导激励人们向前进,它对那种贪腐、动乱,或者社会邪恶事实是一种鞭挞。

【解说】据清康熙《内乡县志》等志书记载,康熙十八年,高以永出任内乡知县,由于常年战争,百姓或死于战火,或逃亡他乡,内乡县内土地荒芜,人烟稀少。高以永刚一到任,就开始赈济灾民,向流民提供种子耕牛,组织他们返乡开荒,六年内不收赋税。

《内乡县志》记载,在高以永的努力下,数年之内开垦荒地40多万亩,百姓家有蓄积,全县社会安定,民风淳厚。当高以永离任的时候,百姓们自发在县衙前为他立碑,以示感念。

高以永为官一共十一年,他在任上勤于政事,生活清苦。最后离任时,全部财产只有随身的衣服和几本书。

河南省伊川县许营村,北宋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就安葬在这里。每天,70多岁的范钦忠老人都会出现在这个叫做范园的地方。作为范仲淹后人,他已经在这里守了20多年墓了。

这里地处偏僻,平时很少有人光顾。今年82岁的范章老人,无疑算是光顾范园最多的一位客人了。作为范仲淹第28代孙,他正在找民间的画家帮忙,绘制范仲淹的生平事迹,计划在范园增设一个叫“忧乐亭”的景点。

与范园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千里之外的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一座亭台楼阁盛名远播,缘于范仲淹的一篇千古名文。

但是,没有多少人知道,这篇文章是范仲淹在距岳阳楼千里之外的河南邓州写的。一生没有去过岳阳楼的范仲淹为什么会写这样一篇文章,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机缘巧合?

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范仲淹一生的仕途浮沉始终与百姓疾苦有关。

公元1043年,宋朝对夏战争惨败,积累已久的社会矛盾被迅速点燃,整个国家民变和兵变四起。范仲淹奉诏调入京城开封,在宋仁宗的支持下,以整肃吏治为核心的改革“庆历新政”开始了。

范仲淹亲自审查各路监司的名册,发现不称职者,便从名册上一笔勾掉。枢密副使富弼对范仲淹说:“您一笔勾掉很容易,但是这一笔之下可要使他一家人痛哭呀!”范仲淹回答说:“让一家人哭总比让一个地方的老百姓哭要好吧!”

在范仲淹的严格考核下,一大批尸位素餐的寄生虫和贪官污吏被除了名,一批干才能员被提拔到重要岗位,国家开始有了起色。

【采访】北京大学教授中国范仲淹文化研究会会长范国强: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庆历新政实施以后,无论在官场还是在社会都起了很大的变化,在官场广开言路,真正实施了北宋的君臣共治,大家来提建设性的意见,提错没关系。

【采访】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讲师 姜鹏:

很多时候改革的时候我们注意,我们今天认为它不合理的很多制度,需要改的制度,可能当它在被制定出来的时候 ,在之前的一段时间里面,它是真的起到过作用的。

【采访】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王杰:

范仲淹的庆历改革,可以说他的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要裁减冗员,精减机构,但是他的这种做法,可以说触动了当时官僚阶层的利益。

【解说】最终,这场革除弊政的改革失败了。范仲淹被解除了参知政事的职务,贬官到陕西彬州。此时,范仲淹已近五十八岁。边塞的严寒威胁着他的健康,他被允许移到稍暖的河南邓州做知州。

公元1046年9月的一天,范仲淹收到了他的朋友、被贬官到湖南岳阳的滕子京送来的一幅《洞庭晚秋图》。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作记。

面对这幅气势磅礴的巨幅山水画,范仲淹难掩心中的激情,在触景抒情之外,他将自己多年政治生涯的思考,熔铸在这篇题记之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最终范仲淹写下了这句为国家前途命运担忧,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的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不仅浓缩了范仲淹一生的人格境界和政治理想,也成为有良知、有抱负的士大夫们的追求。

【采访】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讲师姜鹏:

宋代是士大夫政治主体意识高涨的一个时代,朱熹说这样的一种精神风貌,是范仲淹带来的,就是一种敢于以天下为己任的这样一种精神。

【采访】北京大学教授中国范仲淹文化研究会会长范国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千古绝唱,范公的先忧后乐,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解说】在邓州,当年由范仲淹兴建并写下《岳阳楼记》的花洲书院,已成为邓州人最为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范仲淹清正廉洁的人格魅力以及“忧乐”思想,已经深深地沉淀在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

【解说】北京天安门前的这对汉白玉华表,已经静静地在这里矗立了五个多世纪。在这对华表上人们看到了时间的痕迹,更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凝重与深邃。

今天,华表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相传在上古尧舜时代,人们会在交通要道和公共建筑旁边树立一个木柱,作为识别道路的标志。行人还可以在上面刻写意见,这就是后来华表的由来。

【采访】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古代这个诽谤的意思就是指可以议论是非,可以提供自己的批评意见,对官员可以提供一种监督。

【采访】厦门大学教授傅小凡:

就像现在有留言箱,比如说什么市长留言,校长留言,专门反映民情的。

【解说】随着历史的演进,“谤木”逐渐被石质的华表所取代。它承担的收集、反映民意的作用逐渐消失了。但是,人们一直没有忘记华表所具有的象征意义,那就是它象征着百姓对官员和皇帝的批评。

【采访】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王杰:

在华表上老百姓的建言也被这种云龙文,各种形式的东西所代替,但是它所表现的象征意义仍然没有消失,它仍然反映着老百姓对清廉政府的一个向往。

【采访】中国先秦史学会原副会长蔡运章:

华表从远古社会的图腾神物到尧舜时期的谤木,一直到我们现在天安门前树立的华表,事实上它现在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或者说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识,在人民的心目中具有非常神圣的地位。

【解说】历史是天下苍生书写的。每一种文化符号的背后,都有对现实的警示与告诫。穿越历史的风雨,人们感受到了历史深处传递出来的声音。走过时间的长河,文化的力量历久而弥新。

在中国历史上,文化的力量影响造就出了一代代以天下为己任的清官廉吏。无论是处江湖之远还是居庙堂之高,他们始终胸怀天下黎民百姓,丰富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彰显着文化的力量和正气。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如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产生着无以伦比的动力和源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历史人物类作文素材

全文共 1578 字

+ 加入清单

●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因不与贵族合作死于屠刀之下,耿直不屈的脖颈中喷涌的鲜血化作了一条华贵美丽的"豹尾",鞭打在一个腐朽王朝的脊背上,在那黯淡的夜空中留下了震天动地的绝响,历史人物类作文素材。(江苏考生《暗夜的绝响》)

●"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近体诗的先驱者--以其杰出的贡献掀开了中国古代诗歌崭新的一页,引发了盛大辉煌的盛唐气象。(江苏考生《人生三部曲》)

●斯宾诺莎在没有亲情、没有友情、没有爱情,被孤独、寂寞笼罩的情况下,潜心研究哲学,探索真理,创作了神学著作《宗教论》。他让后人感叹道:"最孤独最寂寞的是过程,最厚重最丰富的也是过程。"(江苏考生《人生三部曲》)

●在长江的上游,有刘备白帝城托孤的眼泪,也有李白扬帆荡桨的身影。或许,刘备与李白完全是两类人,一位是争逐天下的君王,一位则是周游天下的诗人。帝王将相自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诗人自成其千古文章,然而,长江以它的广博容纳了这一切。在清晨迎接李白嘹亮的吟唱,在傍晚又迎接刘备疲惫的马蹄。(浙江考生《山水文人看华夏》)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开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中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在人生路上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湖南考生《轻松起跑》)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走不到浑浊的仕途。他出乎其外,超乎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顾,不愿做供奉于高高庙堂之上的乌龟;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孤独地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享受"着逍遥的人生。(湖北考生《出乎其外,入乎其内》)

●越王勾践承受了亡国之痛,扛住了数十载非人的屈辱。他坚守复国信念,是因为他在圈外遥望到了生命之光,他看到了胜利复仇的希望,最终他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历史奇迹。(湖北考生《近观与遥望》)

●大艺术家罗丹在工作时差点把他的客人茨威格锁在工作室里,作文素材《历史人物类作文素材》。正是这种"入",才有了王羲之写完的18缸墨水;正是这种"入",才有玄奘取经跋涉几万里的路程;正是这种"入",才有陈景润演算的几十麻袋的稿纸。(湖北考生《人生的"出"与"入"》)

●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倾注了三十多年的精力,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八百多位。可是后人发现,他在第三百多位时就出现了错误,也就是说,他后面二十多年的努力都是白费的。科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多番维尔如果能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客观地审查自己的步骤和数据,就可能不会留下这个遗憾了。(湖北考生《人生的"出"与"入"》)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是太"入"了,忧国忧民、感时伤世,少陵的叹息绵长悠邈、一刻不散。"花近高楼",他的心悲伤了;登高远望,他的忧思又在心头回旋。(湖北考生《钓罢归来不系船》)

●霍金能够创造出令人炫目的成就,那是他夜以继日研究的结晶;牛顿能够发现震惊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那是对他苦思冥想、呕心沥血的回报;马克思能够发现剩余价值规律,那是与他废寝忘食、勤勤恳恳的研究分不开的。(河南考生《小议"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28岁的欧拉仅用两天时间就将几位数学家几个月得出的结论进行了完善的论证。斯坦梅茨仅用三天时间就使数名工程师几个月也不能维修好的机器重新启动。(河南考生《偶然?必然!》)

●女词人李清照有"寻寻觅觅"的哀婉凄切,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儿女情长,但也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诗句。(河北考生《意外花开在情理枝头》)

●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原是公子小白的仇人,然而却幸运地为老友鲍叔牙所举,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叔牙帮管仲赢,也为自己赢得了后人的钦敬。(山东考生《成人者天成之,与人者天与之》)

[最新历史人物类作文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考作文素材:历史铜镜中的亮点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语文迷网整理的关于历史类的话题作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铜镜中,泛起山上的、夺目的几缕金光。

正是战乱年代。“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曾几何,人离丧。悠悠月影,已不属于故乡。游子,恨重。国殇、情断、泪叹……绿肥红瘦,还记得花前月下你对海棠的惋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月下,一单薄的的身影,幽怨的双眼,似已望穿秋水。和着无尽的愁绪化作了,滴滴咸咸的泪落在对赵明诚的追忆里,落在国仇家恨的绵绵思绪中。孤独,在你周围回旋……

那眼神有着怎样的色彩?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只有多情的人,才有多情的世界。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那位多情的女子轻轻抹泪。

空气开始凝固,风欲呼未能。你最终还是来到了汩罗江,与日月争光,与楚国同存。

寂寞的风中,你在行走。伴随着夜的灵魂,你赋《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未悔;众女及与之峨眉兮,谣谣逐谓余以善淫”风还是很寂寞。在云中翻过的是月的清波。理智是冰冷的慰籍。曾经怀王左徒,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你正道直行,竭智尽忠,却终日被诽谤。你的心在滴血。不平的遭遇、不公的诽谤,你虽用尽力气,却依然抹不去心中悲伤的记忆。

“明月几时有”,苏轼把酒问月。中秋良宵,弟兄分离,沓无音讯。唯有皓月孤影相伴。“起舞弄清影”一夜难眠。罢,罢,罢!无法相见又何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在圆月之下,即使远隔千里,这也应算是一种团圆吧!

历史没冷落女子。“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回犀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云想衣裳花想容“、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但也未必全如此,“一腔碧血勤珍重”的秋瑾女侠、杨家女将个个帼不让须眉、越女西施……为中华史上写上了闪耀的一笔。

乌江岸,记载的永远是项羽的血;汩罗江,流淌的永远是屈原的泪;缕缕月光,描写的永远是清照的情与子瞻的义……

岁月的痕迹,历史的沉淀。闪烁一千年,一万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细觅千灯古镇,踏寻历史文化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今天我们要去的就是水乡古镇——千灯。

千灯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人文荟萃,经济发达,百姓生活富裕。沿着弯弯曲曲的街巷,走在青石板铺成的街道,我们来到了杰出的思想家顾炎武先生的故居。顾先生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

走进顾先生的故居,一棵百年大树印入我的眼帘,树干十分粗壮,两个成年人都抱不住;树叶翠绿翠绿的,绿得发亮,密密麻麻地遮住了一片小小的天地。它就像故居的守护者静静矗立在这里,枝干伸向四面八方,就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站在客厅里,耀眼的阳光透过一扇扇窗,满满地照在“怡安堂”的匾额上。穿过客厅一条很长的走廊来到花园,只见亭子被花草树木簇拥着,不知名的红色藤蔓从空中垂下,如瀑布,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参观完顾炎武先生的故居,又走过了延福禅寺,我们来到热闹的街巷。一股带着鲜、带着辣、带着麻的味儿钻进我的鼻孔,香香的、辣辣的,勾得我的口水充盈了整张嘴,吆喝声传入耳中:“香香的烤面筋,要不要来一串儿啊,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小街两旁的店面一家挨着一家,街上、店里来来往往的人川流不息,各种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小街真热闹啊!

细觅千灯古镇,踏寻历史文化,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记忆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高三传统文化作文素材

全文共 1234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价值理想和真实生活样态,无不活生生地体现在他们的传统节日里。对中国人来说,尤以春节最具代表性。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节日会像春节那样承载着所有中国人的生命内涵。对于没有西方民族那样的圣诞节的中华民族来说,每年农历的初一甚至绵延整个正月的春节,就是我们的“圣诞节”。春节,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生日”——这从传统中每个人的年龄的增长不以自己的生日而以春节为标志清晰可见。

春节的真实意义在于它以非常世俗的形式,如之前的过分操劳和精心筹备等,昭示我们一种非世俗的生活样态,如沉浸在没有实际功利的纯粹民俗仪式的,纯粹是资源消费的张灯结彩、贴春联、放鞭炮、吃喝玩乐之类。“欢度春节”就是具有人性光芒的样态。这种生活样态是审美的、情感性的、狂欢性的、超功利的,它是让平淡生活有味道的盐和漫漫长夜中的光。这是生活的一种升华和超越:一种神圣对世俗的超越。春节,是被日常世俗日子所压抑、贬斥、淹没的人性的复活。

自古以来人们无不艳羡:要是日子天天像过年那样该有多好啊!——那是一种怎样的包含着无限幸福、成长和收获的憧憬与渴望啊!

遗憾的是,如今的春节,正在无情地失落。

一方面,强势的西方文化和大众媒体的商业炒作让情人节、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等西方民族的节日在我们的年轻一代身上扩展。另一方面,彻底世俗化、功利化、理性化、意识形态化的当下中国社会,将春节的神秘性、神圣性淡化甚至绞杀。人们无不慨叹:现在过年没有意思了!丧失了神圣性的节日,无不充斥着世俗的庸俗和粗鄙,它彻底混同于忙忙碌碌的世俗生活,甚至疲于应酬而甚于平日。人们无不感到忧伤:过年太累了!本来具有超越世俗生活的贫乏的节日狂欢性质的春节,几乎同质为13亿人的“新年团拜”。这无疑是我们的悲哀。春节,这一标志着中华民族特有样态的事件一旦堕落为纯世俗,它就表征了我们这个民族和个体人生的虚无状态。这种虚无状态,就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衰落和缺失。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经历过严冬的人,更懂得春天的温暖。这一点,我们从旨在复兴传统文化的所谓“国学热”,从有些城市如北京由前些年的禁放鞭炮到今年的“禁”改“限”可窥一斑。传统仪式并不等同于民族精神,但,没有传统仪式,民族精神就会魂不附体。

我曾用“人、从、众”三个字的双向排列来表达我们民族在全球化、现代化过程中丧失自我与回归自我的必然趋势:人——从——众,全球化过程中丧失自我的社会化之路;众——从——人,深入地全球化之后回归自我的个体化之路。这两条路是互补的,同时进行的。今天,我们正走在“人——从——众”这条社会化之路上,我们必须将这条路走到底;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回归自我”,重新检视有着不可取代的精神价值的优秀传统。而春节,可以说是我们民族传统的一个标志性符码。

拯救春节,就是拯救我们的生活,就是拯救我们民族的灵魂和生命!

我们究竟穿的是什么?一个没有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对世界有什么意义?一个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充满蔑视甚至仇恨的民族在别人的眼中是怎样的一个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单元作文素材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河西走廊甘肃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置身其中,就像走进了巨大的灿烂的艺术殿堂,它就是敦煌莫高窟。

在公元366年,中国北方正处于五胡十六国的战乱之中。这时,佛教开始发展壮大。一位叫乐尊的出家人向西行,忽然看见千佛现出真容,他便在崖壁上开凿洞窟——莫高窟的第一个洞窟。莫高窟从公元366年开始建造直到元朝才建造完成。

莫高窟有735个窟,壁画4.5万平方米,泥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佛教艺术圣地。

莫高窟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就属第96窟了。96窟又叫九层楼,里面有一座高355米的弥勒佛像,有十层楼那么高!大佛坐在石椅上,双手搭在膝盖上,紧闭双眼,嘴角上扬笑而不露,好像对信徒们的跪拜很满意。这么大的佛,古代艺术家却把它雕刻得慈眉善目、栩栩如生、气势宏伟,让现代艺术家都惊叹不已。

莫高窟壁画富丽多彩,讲述了各种各样的佛教故事。当我走进窟中,那神态安详、含笑自若的菩萨;那婀娜多姿、翩翩起舞的仙女;那凌空翱翔、姿态妩媚的飞天;那五颜六色、富丽华贵的服饰;那众佛参拜、壮观雄伟的仪式......让我赞叹不已,仿佛我也进入了神仙天国,菩萨正在朝我微笑,仙女也在为我舞蹈呢!

在清朝,一个叫王圆箓的道士偶然发现莫高窟,一批又一批外国探险家接踵而至,想方设法从王道士手中骗走宝物。可恶的王道士居然用几百两银子就把这些价值不菲,文化价值极高的宝物卖了出去。现在想起,心中真是一阵叹息与愤怒。

莫高窟是我们的祖先用双手铸造的伟大世界文化遗产,让我们一起保护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历史典故的高中作文素材精选:狄青假面战敌军

全文共 1570 字

+ 加入清单

元昊称帝反宋以后,宋仁宗抽调一批禁军到陕西去帮助防守。在这批禁军中,出现了一个英勇善战的将领,他就是北宋名将狄青。

狄青是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本领高强,擅长骑马射箭。他刚到陕西,还是一个低级军官。当时,将士大多胆小怕死,只有狄青艺高胆大,因此经常担任先锋。

狄青打仗的时候,有个特点。他每次上阵,都披头散发,脸上罩着一个铜面具。他在敌阵中往来冲杀,勇猛异常,西夏军没有一个抵挡得住,以为是天神天将下凡,因此给他起了一个外号,称他“狄天使”。

狄青打仗,也很有智谋。有一次,狄青率领少量军队,在泾原和西夏军作战。西夏军人数很多,狄青想,敌众我寡,如不采用奇计,无法取胜。于是,他下令军中,出战时不用弓箭,都拿刀枪,以钲(古代军队中所用的打击乐器,用铜制成)声作为号气,第一次敲钲,全军停止不动;第二次敲钲,全军退却,但仍排好阵势;钲声一停,全军转身向前,大喊大叫,向敌军冲杀过去。宋军士兵还都按照这一办法,作了演习。

第二天,宋军出战。他们还没有跟西夏军接战,军中第一次钲声就响了,宋军士兵全部停下来不动。第一次钲声刚过,第二次钲声又响了,宋军士兵又突然退却了。西夏士兵一向惧怕狄青,这次看了宋军的出战情况,不觉大笑说:“哪有这样的打法,谁说狄天使勇猛善战!”

就在这时候,宋军的钲声突然停止了,宋军将士顿时转过身来,大声喊杀,冲入西夏军阵中。敌人措手不及,乱成一团,吓得四散逃奔,很多人都自相践踏而死。这一仗,狄青以奇计制敌,取得了大胜。

陕西有个官员,和狄青谈论军事,非常赏识他的才能,就把他推荐给韩琦和范仲淹。

韩琦和范仲淹召见狄青,向他问了一些问题,觉得他确是一个人才,只是读书不多,缺少见识。

于是,范仲淹就劝告他说:“你如今当了将官,要多读点书才行。做将官的,不知古今,不懂兵法,只是个人之勇,怎么能为国家建立更大的功业呢?”

狄青听了,连连点头,便请范仲淹指点。范仲淹就拿出一部《左氏春秋》,送给狄青,要他先好好了解古代的一些战争历史

狄青非常感激地接受了这部书。打这以后,他刻苦学习,读完了这部《左氏春秋》,又读完了秦、汉以来的很多兵法著作。他的军事学识更丰富了,名声也更大了。

他在西北的四年当中,大大小小的仗打了二十五次,身上受了八次箭伤,也为宋朝立了不少功劳。

宋仁宗对狄青很看重,除了提升他以外,还很想召见他。恰巧西夏军又侵犯渭州,狄青要去抗敌,不能去京城。宋仁宗只好叫人给狄青画了肖像,送到朝廷。

后来,北宋和西夏订立了和议,宋仁宗才把他调回京城,让他担任了马军副都指挥使。

狄青出身士兵。宋代为了防止士兵逃跑,在他们脸上刺上字,再涂上墨做记号,皮肤上留下青黑色的字迹,称做面涅。狄青当过小兵,脸上也留有面涅。

宋仁宗召见狄青,看到他脸上的面涅,觉得跟他如今的身份很不相称,便命他敷上药,把脸上的字迹除掉。

狄青不同意这样做。他回答说:“陛下不问我的出身低微,按照功劳提拔我,我才有今天这样的地位。这些字迹,我愿意留着,让士兵们看了,知道应该发奋向上。”

宋仁宗听了,非常赞赏,对他也更加看重了。

西夏战事平息后不多几年,南方又出现了一个割据政权。广源州酋长侬智高起兵反宋,他攻占邕(yong)州(今广西南宁),建立大南国,自称仁惠皇帝,随后又一连攻下了九个州,还进犯广州。宋朝的许多守城官吏,吓得丢掉城池逃跑了。有些地方的百姓逃到山谷中避难,侬智高追到山谷中,放一把火,把避难者一齐烧死。

宋仁宗非常忧虑。狄青就上书朝廷,请求前去作战。第二天,狄青上朝,对宋仁宗说:“臣出身行伍,没有别的可以报答国家。我只要带领一支精锐骑兵,再调拨一些禁军,就可以平定侬智高。”

宋仁宗马上任命狄青为宣抚使,率领三万人马前去。第二年,狄青攻破了邕州。侬智高逃到大理,被杀死了。

狄青平定侬智高割据政权,又立了大功。宋仁宗拜他为枢密使,让他掌管军权,还赏赐他一所住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走近历史文化名人之杜甫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让纸张挽起时代的屏幕,让笔墨播转回岁月的车轮,让我们对你的遥望在历史长河上架起一座用仰慕之心筑成的时代桥梁。

站在楼房的最高层,在满天星斗中,不知哪颗是你的灵魂,在茫茫宇宙中,不知哪里是你的归宿,无边星海中,不知哪里穿梭着你的身影,无知的我,只能在脑海中勾画你的脸庞,在心目中想象你的才华,在周记中构思你的伟大,在朦胧的睡梦中勾勒属于你的“盔甲”。

①从你的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我读出了你的心胸之开阔,襟怀之豁达,志向之高远,我读懂了站在山顶上的身姿才是潇洒,把众山饱览于眼底的感觉才是快乐。于是从此我便有了凌云的志向,于是在我自己的心中,便有了一种充满了自信的豪爽。

②当一句“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在眼底,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身着用怨恨织成的衣衫,用愁苦覆盖脸面的你。你的脚步里透着沉重,你的举止中饱含压抑,你的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对世道的无奈与不满。令你愁苦的不是自己的窘迫,而是百姓生活的艰难;令你担忧的不是自家的一日三餐,而是整个国家的危难。于是,在我心目中,“无私”与“伟大”两词已悄悄的跟定了你。我为你的才高八斗却不得重用感到惋惜,我因你的凌云壮志得不到施展而感叹;既然上帝塑造了一个才华横溢的你,又为什么让你在悲哀无奈中死去?既然你带着不凡的气质来到世间,却又为什么只因贫困就匆匆离开人世?皆大悲哀!

③当读罢你的《春夜喜雨》,我发现,原来在你的人生中还有愉悦欢乐,是啊,你是热爱生命的,热爱自然中的一点一滴,但黑暗的社会世道偏偏摧毁了你平静的心,世道不允许你有快乐,战争不同意你活得洒脱,一切的一切切断了你与快乐之间的绳索,更是悲哀至极。

你是如此遥远又是如此逼近,你是如此神秘又是如此平凡,你用悲苦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却在用诗章延续着自己的生命。在你的人生之路上,忧愁、痛苦把你的人生道路弄得坎坷荆棘,但你留在文学史上的印迹却是处处充满了鲜花与赞语。无奈,愤恨磨灭了你生活的信念,但你的不朽的灵魂因你的诗而永远有青春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考素材: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

全文共 2275 字

+ 加入清单

【名言警句】

1、茶是故乡浓。

2、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3、故人寄茶【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4、月余不敢费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运用思路】

文化是我国的一项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应该将其发扬光大,推向国际社会。

【精彩素材1】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届,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份份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素材点拨】

当今,饮茶文化已普及全世界,客来敬茶,已成为我国人民及世界人民交友待客、增进友情的文明礼节。在我国,种茶、制茶、饮茶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茶叶品种日益增多,制茶工艺日益先进,饮茶方法日益科学。人们在饮茶中,还创造了灿烂的茶文化,可以说,饮茶文化已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精品。弘扬我国传统茶文化,普及茶经知识,茶道知识,以茶会友,这何尝不是一件美事呢?

【适用话题】

“弘扬传统文化”、“民族瑰宝”等。

【精彩素材2】

发扬茶文化台商拟在大陆设全球首座茶业学院

横跨海峡两岸茶叶市场的台湾天仁集团总裁李瑞河日前表示,他计划在大陆投资成立全球首座茶业专业学院,发扬中国的茶文化。同时他也强调,大陆茶叶市场商机无限,未来15年至少将再成长3倍,台湾方面应放宽大陆茶叶进口的限制。

据人民网报道,天仁集团以经营茶叶为主,十余年前曾因转投资证券爆发严重的财务危机。在处理完债务后,1993年天仁赴大陆成立“天福茗茶”,重新投入李家七代以来经营的茶叶生意。目前天福集团在大陆已开设近400家的连锁店,成为大陆茶叶销售的知名品牌。

【素材点拨】

茶文化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台商在大陆设全球首座茶业学院,有利于茶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促进大陆台湾两岸人民在茶文化上的交流。

【适用话题】

“同一个梦想”“文化交流”等。

2、京剧文化

【精彩素材1】

“京剧艺术进校园”活动走进武汉理工大学

檀板声声奏响国粹艺术的节律,皮黄阵阵唱响民族民族精神的凯歌。11月9日晚7时。由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主办的“京剧艺术进校园”活动走进武汉理工。来自中国京剧院的演员们在校西院大礼堂为广大师生倾情展现了国粹的无限魅力。

为了让大家都能看明白京剧,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亲自担任出演解说。他向同学们介绍了京剧的产生、发展和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大作用,详细说明了京剧的综合性、虚拟性、诚实性、城市性、古典性等特点,使同学们在享受一道丰盛的精神视听大餐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他指出,京剧追求的是行与美、动于情、达于理、至于合,是真正的高雅艺术。希望能在京剧艺术进校园的同时,大家也能走进京剧艺术。

许多喜爱京剧艺术的师生兴奋地表示非常喜欢本次演出。他们认为这种形式的演出不仅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京剧艺术,并且还起到了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积极作用。

【素材点拨】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但在流行歌曲泛滥,哈日哈韩的风气席卷全国的情况下,京剧的地位越来越尴尬。许多外国人对京剧的了解甚至要深于许多中国人。国粹得不到广大群众的喜爱,面临这样的情况,国家文化局也许是该做些事情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定要将其发扬光大。

【适用话题】

“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开放意味着什么”等。

考场作文资料:京剧文化

【精彩素材1】

“京剧艺术进校园”活动走进武汉理工大学

檀板声声奏响国粹艺术的节律,皮黄阵阵唱响民族民族精神的凯歌。11月9日晚7时。由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主办的“京剧艺术进校园”活动走进武汉理工。来自中国京剧院的演员们在校西院大礼堂为广大师生倾情展现了国粹的无限魅力。

为了让大家都能看明白京剧,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亲自担任出演解说。他向同学们介绍了京剧的产生、发展和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大作用,详细说明了京剧的综合性、虚拟性、诚实性、城市性、古典性等特点,使同学们在享受一道丰盛的精神视听大餐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他指出,京剧追求的是行与美、动于情、达于理、至于合,是真正的高雅艺术。希望能在京剧艺术进校园的同时,大家也能走进京剧艺术。

许多喜爱京剧艺术的师生兴奋地表示非常喜欢本次演出。他们认为这种形式的演出不仅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京剧艺术,并且还起到了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积极作用。

【素材点拨】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但在流行歌曲泛滥,哈日哈韩的风气席卷全国的情况下,京剧的地位越来越尴尬。许多外国人对京剧的了解甚至要深于许多中国人。国粹得不到广大群众的喜爱,面临这样的情况,国家文化局也许是该做些事情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定要将其发扬光大。

【适用话题】

“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开放意味着什么”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高考作文素材历史典故:人生的真谛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几个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人生真谛

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果林边,这时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树枝上沉甸甸地挂满了果 子。“你们各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作第二次选择。”苏格拉底吩咐说。

学生们出发了。在穿过果林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都十分认真地进行着选择。等他们到达果林的另一端时,老师已在那里等候着他们。

“你们是否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果子了?”苏格拉底问。

学生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肯回答。

“怎么啦?孩子们,你们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苏格拉底再次问。

“老师,让我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 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林子的尽头后,才发现第一次看见的那枚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

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说:“我和师兄恰巧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我认为 是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以后我发现,果林里比我摘下的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老师,请让我也再选择一次吧!”

“老师,让我们都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一起请求。

苏格拉底坚定地摇了摇头:“孩子们,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作文素材:传统文化复兴的三重意义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今年,传统文化仍然是与会代表、委员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表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完全复古,而是当代精神与古典趣味的融会贯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理事李延声表示,“非遗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保护非遗文化,是我们提高文化自信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诸如此类,发人深思。

非遗项目的传承、传统文化的复兴,让当代艺术有了更多的原创基因,成为当代艺术崛起的重要基石。

所谓非遗,是指以非物质形态存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并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多以传统艺术、民间艺术等形式来表达,因大都地处偏远乡村,一度很少被精英学者所关注。但值得欣慰的是,这些年,情况有了明显改观。

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民间艺术、传统工艺走进了大众视野。“与此同时,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日益密切,并从传统文化中不断获得灵感、汲取养分,有了更多的创作技巧和中国韵味,而不再仅仅是舶来品。

传统文化的复兴,引领了一种新的潮流与时尚,正在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以传统文化复兴带来的新潮流、新时尚为契机,塑造出一代有文化品位的中国人,让一种更诗意、更有趣、更高尚的生活理念成为广泛共识。

相信这一天,离我们并不算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华传统文化中考作文素材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特色传统。而我还是最喜欢过中国的传统节日,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一座巨大的宝库,宝库里有着许多的“宝藏”。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等;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国画等;除了这些,还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元宵节闹花灯等……而我呢,却对这些风俗习惯情有独钟。

比如,从前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头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无比。“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寨的人们都要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不知过了多久,一次,“年”突然闯进村子,它看了看,觉得今年的气氛与往年不同,每家门前都贴上了大红纸,只见一位老婆婆家里,门贴大红纸,家里烛火通明,“年”便向老婆婆家去了,霎时间,老婆婆家响起“噼里啪啦”的声音,老婆婆见到便哈哈大笑,原来“年”落荒而逃了。这便以后,到了除夕,家家贴着红对联,响起爆竹声,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后来这种风俗越传越广,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

中华文化,不仅表达出人民的疾苦、人民美好的向往,还将文人那种柔弱的文人蕴于其中。这些传统节日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节日,并永远继承下去。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作为我们新一代要加强学习,大力弘扬中国的这些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热点素材:盲人靠摸电脑键盘写下20万字历史悬疑小说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庄大军,男,出生于1950年。原为某部军医,于1982年因病不幸双目失明。他从小极喜欢读书,书中的人物已深深印在了他的心中,他相信,只要有希望就会有奇迹,他大胆下笔,发挥充分的想象,2003年使用盲人语音软件在电脑上进行文学创作。于2004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石砣砣的风》,并于2007年发表了长篇自传体纪实文学《黑暗与光明同在》。两部书皆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曾获第三届精灵文学奖、第六届南京文艺奖、第七届金陵文学奖、第一届全国盲人文学奖。近日,最新小说《千秋梦归来》即将出版。《千秋梦归来》是集探险、官场、商场、情杀等为一体的小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圣诞树的故事——与森林文化有关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530 字

+ 加入清单

在西方,不论是否基督徒,过圣诞节时都要准备一棵圣诞树,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圣诞树一般是用杉柏之类的常绿树做成,象征生命长存。树上装饰着各种灯烛、彩花、红黄彩球、玩具、圣诞钟、心型姜饼、星星,挂上各种圣诞礼物。圣诞之夜,人们围着圣诞树唱歌跳舞,尽情欢乐。说有一位农民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圣诞夜里接待了一个饥寒交迫的小孩,让他吃了一顿丰盛的圣诞晚餐,这个孩子告别时折了一根杉树枝插在地上并祝福说:"年年此日,礼物满枝,留此美丽的杉村,报答你的好意。"小孩走后,农民发现那树枝竟变成了一棵小树,他才明白自己接待的原来是一位上帝的使者。这个故事就是圣诞树的来源。

关于圣诞树,还有一个故事。

以前德国的亚尔萨斯,是出产圣诞树的地方。根据传说,有一位隐修圣人,他的名字叫弗乐伦亭,住在亚尔萨斯的一个树林当中,他非常喜欢小孩子。有一年的圣诞节,他希望附近的小孩子,都能在一起快乐的玩,但是很贫穷,没有钱买孩子们喜爱的玩具和糖果,因此他为这件事很伤脑筋。

一天早上,弗乐伦亭在树林中散步的时候,忽然看见一棵小杉树,树上堆满了雪,枝上挂着许多小冰条,经过太阳一照射,闪闪发光,非常的漂亮。他就把那棵树弄了回来,种在盆里面。又在树林中,捡一些野果子,再和上面粉,做成一些十字架,或星星形状的小饼,挂在树枝上面。又用一些小蜡烛,插在树枝上,结果把那棵树,装扮着五光十色,非常的美观。到了圣诞夜晚,弗乐伦亭打起钟来,孩子们听到了,都跑到他的茅屋里去。大家围着那棵树,手舞足蹈的唱着圣诞歌曲,然后弗乐伦亭把糕饼分给孩子们吃,大家过了一个快乐的圣诞节。以后,这个习俗流传起来。

一八三七年,德国的海伦公主,同法国的一位公爵结婚以后,圣诞树也随着她传到了巴黎。一八四一年,维多利亚的丈夫,把一棵圣诞树,放在温德莎宫门前。这种风俗由皇家传到贵族阶层,而后风行到了民间。一八三○年,大批的德国移民到了美国。这些人有天主教友和基督教徒,大多散居在纽约、新英格兰各地。他们的圣诞树引起了当地人们的注意及模仿,以后圣诞树便风行在美国各教堂、各家庭。现在世界各地,尤其是欧美及澳洲各地国家,圣诞树成了圣诞节里面最热闹而可爱的装饰品,点缀着圣诞节的多采多姿。它启示了人们了解庆祝圣诞的意义,它象征着快乐与希望。因为救世主的诞生,带来世界人类的和平与友爱。

每年圣诞节快要到的时候,与圣诞节有关的圣诞卡、圣诞节、圣诞老人、圣诞音乐等等都出场了。关于圣诞树的装饰,世界各地似乎大同小异。由于圣诞节是在冬季,所以圣诞树所采用的都是常青树。多半是四五尺高的小棕树、或小松树,栽在大花盆里面,树上布满五颜六色的小蜡烛或小电灯,再挂上各式各样的装饰品与彩带,以及孩子们的玩具,和家人所送的礼物。装饰好了以后,放在客厅的一角。如果是放在教堂、礼堂、或公共场所,圣诞树则比较高大,而树的下边也可放礼物的。

根据圣诞节习俗的记载,第一棵圣诞树,是白冷城路边的一棵小棕树。在耶稣降生的头一天晚上,圣母玛利亚及圣若瑟,走到白冷城时候,非常的疲乏,圣母就在那棵树下休息了一会,那棵小棕树,好象受宠的样子,展开它的树枝,给圣母抵挡吹来的冷风。就在那个半夜里,耶稣基督诞生了。这时候,天上出现了一颗特别亮的星星,发出奇妙的光芒,直接射到那棵小棕树的头上,盘旋成了一道美丽的光圈。从此以后,小棕树在圣诞节中,就占了一席光荣的地位。至于圣诞树风行到全世界,也只是十九世纪的事。中古时代,德国流行的宗教剧,在伊甸园的一场戏,天主造人以后,亚当夏娃背叛天主的时候,戏中用一棵挂满了苹果的棕树,代表着「生命之树」或「知善恶树」。后来信友把戏中的「生命之树」移到家中去,象征着救世主的来临。随着这个象征的发展,到了十五世纪,装饰圣诞树,就已经成了一个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作文素材:笔尖和键盘都在传承汉字文化

全文共 97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用笔写汉字、用键盘敲汉字,都是用汉字来表达传递信息,但他们都各有优势。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近来,曾经让不少学生头疼的汉字听写测试火了。《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节目,不仅将“听写课”开到了电视上,播出不久即引起了热烈反响。因为,它们不仅考验了参赛学生的识字量,也是对电视机前“陪考”观众的一次测试,而人们交上的答卷却不容乐观。(8月9日《人民日报》)

自打读书开始,老师们便教会了我们读书写字,从拼音到笔画,从握笔姿势到用笔尖在作业本写出的一个个方块字,这就样,汉字文化一代一代传承至今。目前,电脑成为我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键盘代替了笔尖成为了主要工具。其实,笔尖和键盘都是在传承汉字文化。

首先,笔尖和键盘都是汉字的书写工具,汉字的书写工具的进化经历了“刀笔、软笔、硬笔”的演变,到现在的“机笔”——键盘,这是科技的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自然结果,但它们书写出来的都是我们世代相传的汉字,都是在用一个个方块字传承中华几千年的汉字文化。

其次,笔尖和键盘在书写汉字时各有优势。用笔写汉字、用键盘敲汉字,都是用汉字来表达传递信息,但他们都各有优势。在工作时首选键盘,因为一般而言,用“机笔”写字速度快、效率高,还可以节约纸张成本,同时“机笔”写出的汉字正规,避免了错别字和因书写潦草让人无法识别。而在平时生活中,我们用软笔、硬笔练习书法,既养生又怡情,笔下汉字或气势磅礴、或潦潦草草、或飘逸洒脱,令人赏心悦目。

最后,笔尖和键盘都在传承汉字文化。古代诗词名人笔下的诗词句,是汉字文化,现代的“机笔”写作,也是汉字文化。总导演关正文也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本意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醒大家”,并“重温汉字的美好”。程荣说,“汉字用来记写汉语并传承着几千年来的中华文化。”就像节目参赛选手说的一样,“不论输赢,最后胜利的都是汉字。”

总之,笔尖书写出来的和键盘敲击出来的都是汉字,书写出来的都是几千年来的方块字。不管是笔尖还是键盘,都是在传承汉字文化。至于提笔忘字、手写汉字是否会衰退,大可不必担心,因为从上学开始,首先要交小朋友们的就是读书写字,而不是都抱着电脑在敲字。再则,虽然现在是“机笔”时代,但在休息之余的时间内,还是希望我们能提起久违的笔,抄抄诗句,练练书法,重新享受手写汉字的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战争作文素材:中国历史上的战争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这点上说,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优秀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的结果就血肉,是死伤,是满目的疮痍。战争的硝烟,缭绕不绝,缠绕在世界的上空,也把人们和平的愿望死死缠住。1937年,从日本侵略中国的第一声枪声开始,到中国胜利的鼓声鸣起,历时今3000日,在着漫长的岁月中,中国人民的耳边始终是战争带来的枪声,中国人民的心中始终是战争带来的痛苦。在日本的侵略下,许多偏僻的山村也无一幸免。

在某一个小镇的某一个小村,居住着贫穷的几百人,但他们在之前却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在日本侵略军带着阵阵奸笑和阵阵炮声,进入了这里,开始了他们“光荣”的掠夺之后,这里几乎成了一个充满了痛苦的或地狱。一个星期后,这里再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东西了,侵略军便又重带着奸笑和炮声却了别的地方。村子里到处是“伤痕”,到处是“生命的遗迹”,也到处是悲凉,以前的欢笑声不复存在,而替代它们的乃是哭爹喊娘骂鬼子的凄凉。

在村子里,有的村民眼里充满了哀伤,欲哭却无泪;有的脸上挂满了泪珠,使劲地摇晃着已去的父母或孩子的尸体;也有的坐在自家的麦田里,看着这些被鬼子糟蹋的将要丰收的果实,眼里盈满了泪……

在当时,这样的景象数不胜数,这样的村子也数不胜数,但更多的却是创痍满目的、无可补救的心灵。

对于“九一八”事变,可谓人尽皆知。“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吞并中国,称霸亚洲,以及太平洋地区,而采取的一个蓄谋已久重要侵略步骤。而这个步骤,却是流离失所的东北人民痛苦异常。当时广为传唱的《松花江上》就表达了这样的情绪。凄凉哀婉的歌声,让每个中国人都感到了痛心和愤怒。

战争应有度,痛苦应有疆。而当时的日本帝国却给中国人民的心中蒙上了阴影。让我们一起,呼吁和平,停止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不可不知的历史文化常识

全文共 124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个人的历史文化常识往往是其综合素质的体现,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历史文化常识有利于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丰富个人知识储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不可不知的历史文化常识,欢迎大家参考!

1.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 峨眉山 普陀山 九华山

2. 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3. 中医四诊:望 闻 问 切

4. 戏曲四行当:生 旦 净 丑

5. 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 江西龙虎山 四川青城山 安徽齐云山

6. 四大石窟: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敦煌莫高窟

7. 黄山四绝:奇松 怪石 云海 温泉

8. 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 晚霞反照 黄河金带 云海玉盘

9.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黄鹤楼 腾王阁 太白楼

10. 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11. 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 老残游记(刘鄂)孽海花(曾朴)

12. 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 孟姜女寻夫 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与许仙

13. 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 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 杨玉环(羞花)

14. 古代四美:音乐 珍味 文章 言谈/ / 良晨 美景 赏心 乐事

15.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 秦观 曾补之 张来

16. 四史:史记 汉书 君汉书 三国志

17. 历史上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 长沙岳麓 衡阳石鼓

18. 商丘应天府

19. 古代祥瑞四灵:龙 凤 麒麟 龟

20. 宋中兴四诗人:陆游 杨万里 范大成 尤袤

21. 科考四级及录取者称谓: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生 殿士-进士

22. 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23. 有很高史学和文学价值的三史:史记 汉书 后汉书

24. 三班父子:班彪 班固 班昭

25. 三书指:魏书 蜀书 吴书 后人将其合为一本称三国志。

26. 左思的三都赋指:蜀都赋(成都) 吴都赋(南京) 魏都赋(邺)

27. 南朝三谢:谢灵运 谢惠连 谢眺

28. 三瘦词人指:李清照 三个名句是:

29.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0. 知否,知否?应是肥红瘦。

31. 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32. 旧书塾使用的三种教本简称为三百千指: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33. 郑板桥(郑燮)的三绝指:绘画 诗作 书法

34. 鲁迅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35. 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三大散文作家是:刘白羽 杨朔 秦牧

36. 高尔其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37. 世界作品中三大吝啬鬼指:老葛朗台 夏洛克 泼留希金

38. 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也是三部曲指:《惶惑》 《偷生》 《饥荒》

39. 我国古代有四个大城市称四京:东京-汴梁 西京-长安 南京-金陵 北京-顺天

40. 汉字的字音的四种音调叫四声指:平 上 去 入 现代则分为: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41. 元末明初吴中四杰:高启 杨基 张羽 徐贲

42.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荆钗记》 《白兔记》 《拜月亭》 《杀狗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传统文化英文词汇素材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样板戏 model opera

地雷战 The Mine Warfare

霸王别姬 Farewell to My Concubine

群英会 Gathering of Heroes

借东风 East Wind

将相和 General and Premier Make Up

凤阳花鼓 Flower Drum Dance

醒世恒言 Lasting Words to Awaken the World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Butterfly Love

红楼梦 A Dream of Red Mansion/Chamber

桃花扇 The Peach Blossom Fan

儒林外史 The Scholars

京剧 Peking Opera

炎黄子孙 Chinese descent

五行 five elements

观音菩萨 Avalokitesvara

菩萨 Boddhisattva

清真寺 mosque

道士 Taoist

和尚 monk

尼姑 nun

罗汉 arhat

财神爷 the God of Wealth

阎王爷 King of Hell

炉火神 the Fire God

佛经 Buddhist scriptures

七十二般变化 seventy-two different forms

弼马温 the Protector of the Horses

八卦炉 Eight Trigrams Furnace

金 metal

木 wood

水 water

火 fire

土 earth

灶王爷 the Kitchen God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