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传承文化的作文(精品20篇)

高考已经结束,高考的满分作文也已经出炉,快来看看下面的满分作文吧。为此开学吧给你们精心整理了关于传承文化的作文优秀作文,欢迎查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浏览

598

作文

385

传承汉字文化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那是情感的爆发,或横,或竖,或撇,或捺。那是心灵的乐曲,或轻,或柔,或美,或重。那是诗意的展现,或冷,或暖,或醉,或醒。一切都来源于它——汉字

“呯呯嘭嘭“这是敲打键盘的声音,”悉悉唰唰“这是有手写字的声音。当这两种声音碰撞在一起,你是否会深发感触——那一个个有着生命的方块字还会继续传承下去吗?它们会不会被电脑上那些死气沉沉的”新同胞“所替代呃?是啊!在这个信息时代,哪里还有这些小生命的地位呢?

可是,你是否想到:当你沉醉在唐诗宋词中时,你可知它是怎样传承下来的。当你欣赏着某位书法大师的作品时,你可曾想过是谁的功劳让你看见这美的享受。当你听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点头称赞时,你是否体会到这心的滋养。就是这样一个个小小的方块字,让你体会到诗的意境,眼的美丽和耳的重要。它忽而气势磅礴宛如高山,忽而轻柔平静宛若流水,却又忽迷茫神秘好似星辰,一撇一捺,一音一律,一意一景,无不透露着生活的灵动,汉字的刚劲以及中华民族的魅力。

作家之所以可以写出好文章,那是因为汉字的多层含义。音乐之所以可以打动人心,那是因为汉字优美的声韵。诗歌之所以可以催人泪下,那是因为汉字的柔美情趣。一笔一划之间,互相辅助,互相衬托,那是中华民族团结友爱的体现。汉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笔划中都蕴含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心血,每一个音节中都体现着我们国家的雄健和骨气。所以让我们离开手中键盘,拿起手中的笔,让我们为能写出汉字这样美好又神圣的东西而骄傲吧!

如果在你面对一个个英语字母时,你会想起汉字那一张张充满生机的脸。如果在你听到躁音时,你会渴望朗读一篇优美的文章。那么恭喜你,你已经体会了汉字的美丽,你已经感悟到了汉字的深层意义。从今往后,让我们用汉字来体会高山巍峨,用音节来体会人民的大方,用笔划来体会国家的繁荣富强!

看,看横,那竖,那撇,那捺!听,那轻,那柔,那美,那重!悟,那冷,那暖,那醉,那醒……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文化传承要与时俱进

全文共 880 字

+ 加入清单

谢耀宇

近日,国内一所学校同寝室的几个女生火了,她们严格遵循古代礼仪,无论学习生活,时刻都穿着汉服,这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密切关注,并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从动机来看,或许这几名女生是出于对汉服的喜爱,对汉文化的向往,抑或是为了宣扬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就目前网友的反应来看,无论是汉服还是汉文化,都成功进入了大家的视野,刷了一波热度,也不乏有人争相模仿,掀起了一股“汉服热”。越来越多的人也喜爱上了汉服,这无疑有助于传承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使其精华部分,不至于被历史埋没,被人们所淡忘。

但是,这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的做法是否完全妥当呢?穿上传统的汉服,清新飘逸,尽显我们汉民族优雅的气质,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可是汉服的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左右交叉,袖子宽大,穿上实则行动不便,且古代礼仪较繁琐,与现代快节奏、快速的生活并不能完全相适应。这些矛盾之处,便提醒了我们,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在保留其元素的原则下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文化是不断发展的,一个静止的文化不能称之为优秀的文化。汉文化之所以繁荣精妙,也是不断地吸收了前人的智慧,并加以创新的成果。在现代社会,汉文化要融入我们的生活,也需要加以创新。创新是文化传承的动力,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一系列节目开播后得到大众的一致好评,正是对传统文化不断创新的生动事例。我们的衣服、装饰、建筑、音乐、绘画等,都可以融入一些汉元素,既保证人们生活的便捷、舒适,又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中华民族还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如诸子百家文化、唐文化等,它们一样需要我们去弘扬,去发展。

文化的传承从来都不是简单的记住历史上的知识,而是让这些优秀文化走出书本,真正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这几名穿汉服的女生虽然将汉服文化带进了我们的生活中,但汉服并未给我们生活带来便捷,也未形成穿汉服的潮流,只不过是博一时眼球罢了。汉服再美,也要加以改进。文化再强,仍需不断创新。民族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应发挥聪明才智,让五千年文明在传承中取得丰硕成果,在新时代焕发出强大生命力。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传承中药文化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99 字

+ 加入清单

爷爷自幼跟随名师学医,年轻时就开了间药馆,是村里有名的中医。有时药馆没人时,爷爷还会自己研究草药。或许是草药的缘故吧,药馆里总是弥漫着苦苦的药味。曾经的我,是非常抗拒这股味道的,总嫌药味苦涩难闻。在记忆里,爷爷身上也有股淡淡的药味。有一段时间,我对爷爷那是既爱又恨——喜欢他陪我说书,讨厌他身上的味道。

如今,长大了,我似乎又真切地明白——正是这淡淡的药味,蕴含着浓浓的爱。

记得小时候,我因病被爷爷号脉。幼小的我,人生已要面临第一次喝中药。中药还在中药罐里熬着,我就已经能在远处嗅到,浓厚的草药味中夹杂着苦涩。本来30分钟的时间,像是过了许久,爷爷就把中药倒在碗里。浓厚的棕色,凝结了多种草药的精华。入口,一阵青涩袭来。好苦,我顿时做了一个干呕的动作。

爷爷笑着摇了摇头,像是变法术般变出了一颗蜜饯。“喝中药,最好用蜜饯送。‘良药苦口利于病’啊!古人曾说,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中药虽苦,但它温和,不像西医那样猛烈。你身子弱,明早我还要早点起来给你熬一壶才行……”

不觉间,手中的药也不似刚刚那样苦涩无味了。爷爷的话温暖了我的心田。

我曾在假期间在药馆帮忙,对中医开始略有了解,慢慢地被熏陶着。给人看病,中医主张“望、闻、问、切”,在一旁看了几遍爷爷是怎么替人看病后,那时的我,就觉得很神奇,“怎么摸一下别人的手,看一下舌头,就能知道生了什么病呢?”

我总嚷着也要去给病人看病。爷爷听了总是哈哈大笑,道:“中医博大精深,是古人通过长期的实践所积累起来的瑰宝,岂是你看一下就能懂的呢?”听着,似懂非懂,我沮丧地低下头。爷爷察觉到了我的沮丧,“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学西医而不是中医了,你能有这份心,不错……”说完,爷爷便拉起我的手,依稀记得爷爷的手是宽大而又粗糙的,许是常年抓药的缘故。

我们来到了草药柜前。“想要学中医,就从认草药开始。”“来看看,这个黑色‘蘑菇’就是灵芝,这个红色‘葡萄干’是枸杞,还有这个是鸡骨草,可以用来清热解毒……”“百病多由痰作祟,而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爷爷耐心地为我讲解,时不时还会讲一些有趣的故事以增加我对药物的了解。其中最让我好奇的是一种叫冬虫夏草的药,听爷爷说,冬天是蝙蝠蛾的幼虫,一到夏天就变成草,所以叫这个名字。这种草药外形与蚕相似,像棉签大小,闻起来还带有一股腥味的草菇味道呢。

我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探索着从未接触过的领域。中医这一词,此刻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已有了不一样的意味,不再是以前那般无趣枯燥。药馆的一大半墙面都是用来装草药的柜子,每个柜子里装着不同的草药。少说也有上百种,每一种草药,爷爷都能清晰地说出它的名字、功效以及配伍。

小小的药馆耗费了爷爷大半辈子的心血。

爷爷见我如此认真地学习听讲,眼底闪过了些许欣慰。望着自己花了大半辈子打理的药馆,他堆满皱纹的脸上挂上了幸福的笑容……

那一刻,我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梦想,我要在传承中医药文化这条大路上昂首阔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传承中国文化体验绿色民俗

全文共 123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看书,听别人讲故事,走亲访友,我耳闻目睹了许多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而经过今年学习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本资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认为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这说明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摒弃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得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厚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

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把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太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就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承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文化发扬光大。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以为荣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是否定自身传统礼仪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礼仪是过时的,有害的。而传承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作为小学生,我们现在是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十年后或二十年后我

们就成为了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传承祖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在平时的学习中,生活中,交往中,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传统礼仪文化,了解祖国传统礼仪文化,学习祖国传统礼仪文化。做一个传承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使者。为弘扬祖国精神而努力奋斗。让祖国文化永远传播。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全文共 907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物浩如烟海,称得上国宝的文物都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这些国宝大多都在各地的博物馆中,想全部欣赏这些国宝,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难的。所以我便在书店买了这本《国宝档案》。这本书中收录了56件“重量级”的国宝,分为6类,分别是青铜器类、玉器类、瓷器类、石刻类、书画类和其他类。几乎每一件奇珍异宝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婉转悠扬的故事,既回味悠长,又让人流连忘返。每一件国宝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沉浸在这些故事里,或欣喜若狂,或扼腕长叹,与众不同的流传经历让这些无价之宝在视野中

慢慢呈现。回肠荡气之余,让你在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交流中获益匪浅。

这本书中有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氛围,因为中国经历了无数次战争,不少国宝都“流离失所”,很多爱国主义人士都想尽一切方法来保护这些贵重的国宝,不被金钱、官职所利诱。这些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比如虢(音“国”)季子白盘,是刘铭传家中四代的共同守护,才使得它流传至今(现藏北京的博物馆)。虢季子白盘这个青铜器是商代一个诸侯打铸的,重达215.3公斤!刘家为了让虢季子白盘不落入坏人手中,作为一条祖训让子孙们保护好它。后面三代传人更是铭记着祖训。每次有坏人来索要盘子,都被刘家以各种方法拒绝,他们气急败坏地在刘家掘地三尺,可仍没找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刘家第四代传人刘肃增解开了秘密:原来刘铭传栽了一颗桂花树,将虢季子白盘埋了下去,现在已长成了参天大树。刘肃增含泪砍倒了这个“功臣”,将虢季子白盘取出毅然交给了国家。刘家四代竭力保护国宝已成了一段佳话,他们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一口气看完了这本《国宝档案》,觉得受益匪浅,他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国宝知识,而且还领悟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他们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记载了中华的古老文明,宛如一条血脉连载着过去、今天和未来。通过这些国宝,我了解了中国的发展历程,了解了我国的灿烂文明。它们就像是立体的历史书!《国宝档案》带您穿越时空,进入一个神奇瑰丽的世界。还有一个重要的收获,就是我从中读到人的贪婪与正义两面,有的人为国家献出一切,而还有一种人为了金钱放弃了良心。

我们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了解它们,对这些国宝进行更加有力的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传承国学作文: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中华文化

全文共 1174 字

+ 加入清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 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弃疾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

《论语》,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住内心的宁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是成就事业获得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只有一个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远,才能使自己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辉,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彻、更完整。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工人在仓库搬运货物,一不小心把手表弄丢了,到处找不到。后来同伴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大伙儿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只好沮丧地回去吃午饭。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偷偷溜进仓库里,没费多少力气和时间,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人们诧异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 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见手表的滴答声了。”偌大的一个仓库,要找一只小小的手表确实不大容易。但是那么多人办不到的事情一个人办到了,大人办不到的事小孩子却办到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气、勇气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点静气,整天慌慌张张,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 的这种态度同时也影响着他的学生,他最喜欢的一个学生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即使一个社会物质文明极大的繁荣,享受着这种文明成果的现代人仍然存在复杂的心灵困惑。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那份恬静和安宁的心境。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它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国学经典,华夏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传承文化共护文物作文800字

全文共 952 字

+ 加入清单

深夜捧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与《山居笔记》,心中波澜壮阔,久久未眠。恰似我未来看此书时,此书与我同归于寂;我来看此书时,则文化传承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任不在你我心外。

夜阑人静的灯火中,我仿佛回到了那个遥远的黄昏,夕阳陨落之际,敦煌莫高窟外,车马喧嚣。道士王圆箓高兴地揣紧手中的钱,目送满载29个大箱,内含9000多卷经书、500多幅绘画的大车浩荡而去。哀风卷起漫天苍沙。先人数百年的心血,岁月珍贵的典藏,历史的瑰宝轰然离乡别土,流落他方,沦为掠夺交易的筹货,在冰冷的异国他乡的玻璃展橱中,苦受形形色色的目光打量。幽幽冥冥中,我真真切切地听到了漂洋过海的思念,深深的从枷锁中痛苦的呻吟哀痛。但我们,只能眼睁睁地任凭无数的国宝供外国人把玩,悲哉!

如今高谈传承中华文化,我们常常忽略其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妥善保护。倘若我们指着断壁残垣而炫耀曾经的金碧辉煌,这怎会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来证明我们灿烂的文明尚未衰落?以无声无色的文字去遥想当年又何尝不是一种保护不力的讽刺?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全民族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物质载体,失去了文物,便如鱼失去了水。历史总爱与人们开玩笑,当初我们国门洞开,任人宰割,致使大量文物和古址被毁掠,国人哀痛自己无力保护。而如今,中华泱泱大国,却让无数现存的文物被破坏或者拆毁。近年来,不少名人故居、文化遗址、历史胜地被喧嚣的车流人嚷所大煞意境。过度开发及不文明的旅游致使诸如福州乌塔等文物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城市的发展和变迁,不合理的改造工程,更使不少古街韵楼遭受灭顶之灾。例如前段时间的最美野长城被水泥抹平事件,更是敲响了文物妥善保护的警钟!

所幸,文物保护的火炬代代相传。近代梁思成夫妇,晚年致力于古建筑的研究与保护。当今作家冯骥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中心,抢救文化遗产。更有不少富豪大贾,在世界拍卖会上倾囊购回国宝。但是,仅仅依靠他们的力量无疑仍是杯水车薪。文物保护需要我们每一个小小的个体所凝成的洪荒之力。我们所要做的,并非惊天动地的壮举,更不需要荡产的慷慨,而仅仅是力所能及的关注重视与珍爱。外出旅游,听从安排,不损不害;多加了解,提高意识,心怀大义;珍视权利,多提建议,维护法律。此亦足以!

夜更深,阑阑火光悄然冥灭;情更浓,文物保护之任方明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笔尖和键盘都在传承汉字文化

全文共 906 字

+ 加入清单

赵凯

近来,曾经让不少学生头疼的汉字听写测试火了。《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节目,不仅将“听写课”开到了电视上,播出不久即引起了热烈反响。因为,它们不仅考验了参赛学生的识字量,也是对电视机前“陪考”观众的一次测试,而人们交上的答卷却不容乐观。(8月9日《人民日报》)

自打读书开始,老师们便教会了我们读书写字,从拼音到笔画,从握笔姿势到用笔尖在作业本写出的一个个方块字,这就样,汉字文化一代一代传承至今。目前,电脑成为我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键盘代替了笔尖成为了主要工具。其实,笔尖和键盘都是在传承汉字文化。

首先,笔尖和键盘都是汉字的书写工具,汉字的书写工具的进化经历了“刀笔、软笔、硬笔”的演变,到现在的“机笔”——键盘,这是科技的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自然结果,但它们书写出来的都是我们世代相传的汉字,都是在用一个个方块字传承中华几千年的汉字文化。

其次,笔尖和键盘在书写汉字时各有优势。用笔写汉字、用键盘敲汉字,都是用汉字来表达传递信息,但他们都各有优势。在工作时首选键盘,因为一般而言,用“机笔”写字速度快、效率高,还可以节约纸张成本,同时“机笔”写出的汉字正规,避免了错别字和因书写潦草让人无法识别。而在平时生活中,我们用软笔、硬笔练习书法,既养生又怡情,笔下汉字或气势磅礴、或潦潦草草、或飘逸洒脱,令人赏心悦目。

最后,笔尖和键盘都在传承汉字文化。古代诗词名人笔下的诗词句,是汉字文化,现代的“机笔”写作,也是汉字文化。总导演关正文也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本意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醒大家”,并“重温汉字的美好”。程荣说,“汉字用来记写汉语并传承着几千年来的中华文化。”就像节目参赛选手说的一样,“不论输赢,最后胜利的都是汉字。”

总之,笔尖书写出来的和键盘敲击出来的都是汉字,书写出来的都是几千年来的方块字。不管是笔尖还是键盘,都是在传承汉字文化。至于提笔忘字、手写汉字是否会衰退,大可不必担心,因为从上学开始,首先要交小朋友们的就是读书写字,而不是都抱着电脑在敲字。再则,虽然现在是“机笔”时代,但在休息之余的时间内,还是希望我们能提起久违的笔,抄抄诗句,练练书法,重新享受手写汉字的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学校倡导我们阅读《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一开始我对这本不起眼的小书不屑一顾,心想:就这么本破书用得着这么大动干戈吗?可是,当我无奈地拿起来随便翻了几页,便被那上面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如洪水猛兽般的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便把它读完了。

这本书令我振憾,从这本书中我领阅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了整个世纪:从诸子百家到四大发明;从四大名著到数学医学,从书法绘画到建筑水利,从曾经的没落到如今的泱泱大国……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中华美德熠熠生辉,民族精神世代传承。如至圣先师孔子,抗倭名将戚继光,自强不息的范仲淹,精忠报国的岳云……他们的美德,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的民族英雄气节,无一不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滋养着我们民族的灵魂,成为支撑民族团结奋斗发展繁茂的精神力量,引导中华民族应付各种挑战,包括天灾人祸,外来侵蚀;适应形势各种变化,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人口最多,正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更应好好学习,珍惜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中华文化的传人。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众志成城,把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共同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文化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适用话题: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推广、传统文化氛围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7天迎客600万人次,话题讨论阅读量超过5000万……近日闭幕的广州广府庙会,为公众奉上了多道精美的民俗大餐。广受关注的背后,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对庙会这一传统文化形式的热捧。

从高校青年学子当家的创意市集“广府潮墟”,到将动漫、公共艺术请到非遗项目中来的“创世集”,再到为孩子营造感受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庙会,广府庙会让年轻人成为了庙会活动的参与者,文化展示和推广的主人公。花点巧心思,玩出新花样,类似广府庙会的文化创新充分说明,传统文化并非铁板一块,有效对接公众需求,恰恰是激发参与热情的关键。

庙会是一种民俗活动,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让传统庙会在现代焕发生机,就要在坚守文化底色的同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在创新与融合中发现广阔的发展蓝海。也只有让更多年轻人“动”起来,才能为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传承文化议论文800字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着实让过诗词出了“风头”,也不可避免地将传统文化的弘扬问题再次拉回了人们视线的中央。然而,各地各校打着“弘扬传统文化”旗号的诗词背诵活动,在我眼中,却有几分妄图“一劳永逸”的意味。

不可否认,诗词背诵本身,与《中国诗词大会》的初衷一样,无可非议。在传统文化不被重视的今天,这样的活动或行为,无论是组织有序还是自发自愿,都是一阵强心剂,使日渐“衰弱”的传统文化重获人们的欢迎和期待。然而,当大众开始纷纷效仿,不由分说地将背诵诗词加入学校必修教程时,这早已无关文化,却更像一场闹剧——由一时兴起引发的,缺乏长远规划的“电光石火”。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弘扬传统文化本身是个庞大工程——怎样弘扬、怎样才算“弘扬”,每个问题都需要人们的深思熟虑,也远远不是背诗所能一劳永逸的。换句话说,选择背古诗词的方式弘扬文化无可厚非,可怕就在于人们只抓住这一根“稻草”不放,认为这就是有所作为,也统统不管诗歌的择选、文化的引导或是鉴赏能力的传授。这样的做法,不仅不会对传统文化的弘扬起到推进作用,从长远来看,反而会误导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成为一场“记忆力”的比拼。

弘扬传统文化,究其根本,恰在于引导人们体味传统之美,漫步历史的河滩,寻觅文化的珍宝。借用尼采的话说,参差多态乃美之本源。若仅仅是重复与记忆,那么烙在人们脑海中的只有枯燥不理的词与句,若没有必要的引导,那么月只是月而已,它不是张若虚笔下饱含哲思与体悟的当空皓月,也不再是令人动容的千里婵娟;雨也只是雨而已,它不再承载“鬓已星星”的悲欢离合,亦或是“故人何在,烟水茫茫”的凄然心境。

所以,传承文化能一劳永逸吗?答案是否定的。节目的热播或舆论的焦点只是一时,传统文化的弘扬却不能一蹴而就,因背诵诗词而重新被重视的文化弘扬问题,若只局限于“背诗”本身,那么只能收效甚微,甚至是南辕北辙。因此,传统文化的弘扬,依旧少不了社会、国家的集体作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汉字传承文化魅力对联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1、上联:品泉喝白水;下联:望岚听山风

2、上联:冰花点点化为水;下联:雪片纷纷结成霜

3、上联:巴蜀丹青张;下联:松苑痴乐鬼

4、上联:草原情歌声声慢;下联:至者莫来智者来

5、上联:兰亭狂草王;下联:松江鼎彝范

6、上联:月朗星稀晴空夜;下联:荷香风清雾霭池

7、上联:假期有梦难圆;下联:真隙无聊易长

8、上联:夜郎枉作白日梦;下联:倩女虚行暗幽魂

9、上联:冰花点点化为水;下联:古木森森连成山

10、上联:九泉楷圣张;下联:残墨千秋香

11、上联:丽鬼无惊厉鬼惊;下联:蓝天心曲步步高

12、上联:荷舞白纱鱼戏水;下联:苇摇碧波云追月

13、上联:古文故人做;下联:禾火秋风起

14、上联:雨荷鱼儿伞;下联:草原花儿毯

15、上联:情歌声声变成哥;下联:蝶舞翩翩幻为妹

16、上联:松苑大话鬼;下联:松苑影竹郑

17、上联:缺鱼缺羊哪得鲜;下联:无舌品甘怎知甜

18、上联:孙子小众人从;下联:女子妙佳人圭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传承文化从这里做起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54 字

+ 加入清单

博物馆里伫立着几十尊铜像,他们有的是孔孟等古代圣贤,有的是嬴政、汉武等中华霸主。站在他们的面前,我仿佛感受到了历史的目光。它审视着我,凝望着我的瞳孔。我知道他们透过我的眼睛看到了什么——那一缕缕传统文化的烟云,正在被现代文化的烈日烘烤、蒸腾。

我自小就读《三字经》。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稚嫩语调依稀残留在耳畔。小时候对《三字经》的内容只字未解,只是读着好玩,现在也仅知皮毛。孰不知,古人的行与思,古人的人文关怀都灌注其中。“融四岁,能让梨”这一句我们再熟悉不过。可爱懂事的孔融形象深深在我脑海扎根。他的一举一动都仿佛在朗读声中变成了画面。“让梨”,说来简单,但其中容纳的是下对上,晚辈对长辈应有的礼节,是中国人最根本的礼仪。除此之外,其中还饱含着分享、礼让的高雅举止。这些品质,听起来普普通通,但你有做到吗?

透过“孔融让梨”,我仿佛看到了现代家庭里孩子们一张张骄纵傲气的脸。他们是家里的“小皇帝”,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对父母发号施令。尽管他们仍未脱去稚气,难道不能做到“孔融让梨”的基本礼节吗?我仿佛看到这一株株鲜活的花朵在过度的肥料里挣扎,这些花朵身上承载着过多的关注、过多的期盼。就算能长大,也是畸形的花!是孩子们的错吗?不,不是的。一切都归结于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淡漠。

“孔融让梨”用现在的目光来看待就是“一夜成名”、“火了”,“头悬梁,锥刺股”放在现代就是“励志哥”、“牛人”……这些新潮的称呼是否要将“之乎也者”、“君”、“先生”给取缔呢?不得不承认,这些新词在当代的年轻人中极受欢迎——“屌丝”“高富帅”横行的年代,又有谁在珍惜“文人墨客”“奇人骚士”?在网络世界中,难觅传统文化的足迹!就算看到几首古诗,也被改编成了打油诗。蹉乎!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有甚于秦始皇“焚书坑儒”!回过头来,你会发现“”人民的身边,我们的近邻正在悄无声息地侵蚀着中华传统文化!韩国人做得尤其透彻,政府给孩子们极力宣扬孔孟之道,就连端午节都要被他们抢去,变成他们的传统节日了!

但我依然看到,有那么些人坚持着文化传统。武汉大学一名女生坚持在校内穿汉服,目的是为了宣扬传统;中央十套的《百家讲坛》栏目坚持做文化讲座,经久不衰;许多歌手摈弃了流行风,转而大唱《四书五经》,颇受欢迎……宣扬传统文化,并不是要杜绝流星,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们可以多读写古文诗词,陶冶情操;可以练毛笔书法,品析佳作;可以欣赏茶道,品茗清香……我们做的或许很微小,却是传承文化最好的方式,延绵久远,生生不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传承中国文化体验绿色民俗

全文共 1294 字

+ 加入清单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成为世界几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就是因为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其“根”其“魂”一直绵延至今。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文化,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一味的认为这种传统文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迷茫与质疑。

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名族的独特标志。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得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老师家时,正逢先生在午睡,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了很久,老师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待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满身披雪,脚下的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一个国家的强大,既需要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的发展,也需要思想文化、民族素质等软实力的提高。

礼仪已经成为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但是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承它可以使我们

的礼仪文化发扬光大,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的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华优秀传统的传承者和弘扬者,青少年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

青少年朋友们,让我们以实际行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美好精神花园,为实现伟大复兴的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余秋雨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静坐寒窗苦守,动辄行者无疆。他是长江边的艄公,溯流而上行一段苦旅;他上高山下的愚叟,舞起双臂铲除文化的劣根;他是高明的外科医生,剜除传统中的千年病灶。九万六千平方公里,满满的是他探求文化根源的脚印。游历欧洲十国,不变的是他永无止境的文化反思。千万里溯源之路,十余载文化苦旅。秦汉烽烟、魏晋霜雪,在他的笔下再生;唐诗平仄,宋词韵律,在他的手里跳动。

静看历史千层浪,最是智慧余秋雨

“不临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他一直在行走,走遍中国,又走向海外。为深刻理解中华文化,他追根溯源;为全面剖析传统思想,他游历世界。他结束了中华文化盲目自信的历史,他为国人打开了真正的开放之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感知红色精神,传承龙舟文化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在6月10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小记者俱乐部举行了一次“感知红色精神传承龙舟文化,揭阳日报小记者走进潭王村”的采风活动,一路上,虽然天气炎热,但这也无法阻挡我们对采风活动的期待。

到达目的地后,由一位老师在路上为我们进行讲解,路上,炽热的太阳笼罩着大地,不一会儿,我发现每个人的头上都留下了豆大般的汗珠,但这也无法改变我们学习的热情。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谦受公祠”前,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知道了,革命工作者为了唤起老百姓们抗击日本鬼子的斗志,创办了目前的这所“蓝康中心学校”,来培养革命分子,在晚上,他们一边教大龄的青年们和一些妇女识字,一边来传播爱国思想,来唤起民众的抗日意识。不仅这些,我们还知道了当初的日本人是怎样惨无人道的杀害村民,抢劫财物,烧毁房屋,大肆地侵略中华……同时,这使我们在场的小记者爱国之情变得更加强烈。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一个神秘的地方,打开大门,两条雄伟壮观的龙舟映入眼帘,这里面承载着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在里面好奇地参观着,一边听着老师讲解,一边拿出手机拍照留念,听说一条龙舟可以坐下54个人呢,这一数字让我惊讶不已。

紧接着,我们又坐着车来到了龙舟基地,突然,老师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猜,每到端午节的时候,来看赛龙舟的有多少人?“有人纷纷报出了数字,可是都不对,最后,老师说这里到端午节的时候,来看赛龙舟的有20多万人,这一答案让我们傻了眼,不过还是感到惊讶。

就这样,在烈日炎炎下,我们的采风活动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全文共 1095 字

+ 加入清单

漫步书中,拈一朵文学之花,品一杯淡雅清茶,四周氤氲着书的芳香,轻轻拿起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雅致的装帧映入眼帘,水墨山水浮现在褐色的封面上,显得庄重而宁静。细细品读,回味无穷。

《山居笔记》是余秋雨先生历时两年,不断发现,不停思考,奔波跋涉,努力考证,一路走来“把深涩嶙峋的思考精炼得平易可感,把玄奥细微的感触释放给更大的人群。”跟随余秋雨先生的步伐,一起领悟中华文明的瑰丽文化。

乘一只孤舟,在碧波荡漾的历史长河中划行,看到远方有一个孤独的背景,细细看来却是如此沧桑。

那是一个令人们恨之入骨的王朝,它与外国侵略者们签订了一条条丧权辱国的条约。那个王朝是一部沉重的血泪史,让后人引以为戒。殊不知,那个王朝背景却是如此沧桑,它也曾经历过天下安定、国运兴旺的“康乾盛世”,它的大部分统治者也是励精图治,力求治国之道。但是,最后它却逐渐腐败,以至遭受外来侵略时,它的统治者无力以对,落荒而逃。

对,这就是清朝,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从中华版图的北面冲破长城而来,英武的雄姿震惊中华,但最后,它却是在国人的唾骂声中走向灭亡。“一个王朝的背影”是这样的充满沧桑,一些文质彬彬的凄苑灵魂默默为它送行。

告别了别人痛心的清朝,继续前运,不知行了多久,眼前是一片可怖的土地,这片土地记载了流放者的辛酸。

流放,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词汇,一旦被流放,便不知何日是归年,生死存亡更是不可预知,一切听天由命。那些被流放的文人们,有的在流放途中历史艰辛,渐渐变得豁达开朗,在生死存亡线上吟诗作赋,广结天下名士,生死莫逆。“同是冰天谪戍人,敝裘短褐益相亲”,这种苦难中的高贵令人为之动容。

流放者们也为偏远地区的文明发展照亮了前程,他们用自己的一点温暖去融化别人心头的冰雪,彼此温暖;用屈辱之身去点亮文明的火种,传承未来。

小船继续前行,天色早已暗淡,墨色的天上挂着一轮淡黄色的明月,月下有一位独酌的人,孑然一身,淡泊静定。

他才华横溢却遭来众人的妒忌,“乌台诗案”的冤屈让他彻底看清了尘世的黑暗。但那个孤寂的地方——黄州,让他在难言的孤寂中,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苏东坡的“突围”成功了,洗去一身铅华,在静谧中寻找真实的自己。

走过魏晋,看名士风流绝代的潇洒,聆听那些散漫在时空中的遥远绝响;穿越时空,看科举取士的起起落落。在千年庭院中寻访教育的真谛,在海角天涯谛听海南文明的故事。乡关何处?心中最思恋的地方便是故乡;抱愧山西,探访,寻找,理解便是对山西人民的崇敬之情…

《山居笔记》是文化旅程已经结束,但带给我的启迪却永远不会忘却,探寻知识的步伐也永不停止。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载着中华文化的光芒奔向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了这本书很受启发,懂得了很多道理,学到了很多知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指的是人们精神生活,精神支柱,精神动力和精神信仰的总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依托、共同传承、共同发扬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的总和,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正因为有了中华传统文化所营造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才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发展状大有了丰厚的精神滋养。

为了把握文化根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筑美好的精神家园,国家天下的兴盛与衰败,是每一个老百姓义不容辞的责任。

青少年要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败为最大的耻辱,增強囯家的认同,培养爱国的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做一个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

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古人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小学阶段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搓,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骛求知问学。

同学们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也是世界文明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感到自豪!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传承中华文化的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的长河记载了中华民族的曲曲折折,回首新中国五十七年的艰难历程,中国人民在困境中追寻着黎明的曙光。面对五十七年的风雨沧桑,作为华夏子孙,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可以挺直腰杆,拍着胸脯,字正腔圆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民族,一个伟大的民族!”;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经历过百年奋战的中国又蓬勃奋飞了,她博采众长,坚持创新,勇于探索,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神舟升天,实现了我们的飞天梦;2008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期待的一年,举国上下,国人一致呼喊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国家的富强让我们懂得这个世界,珍惜这个世界。善于发现生命是点点滴滴的美,才能拥有积极的心态,敏锐的思维,才能真正享受生活,在事业上有所建树。而对于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来说,人文素养更是立身、立国之本、是成功的关键。然而,人们盲目追求短期利益就势必造成了对人文素养的忽视,所以就有了在风景如画的景观大道上打赤膊,在绿化树上晾衣服,刚装的电话亭里电话不翼而飞这类尴尬现象,所以才有了打着翻新的旗号对人文景观的痛下杀手,为了发展地方经济不惜破坏当地环境的可悲局面。

我国的历史底蕴深厚,也不乏人文大师,一个国家民族素质提高了,象征一个民族的灵魂高尚;这样,我们就无愧于五千年闻名中外的历史,无愧于祖辈们打下的天下。

我们当代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时代的重任,今天的勤奋学习是为振兴中华,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让我们沉睡的心灵苏醒吧,源远流长的古文明,需要我们传递,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等待我们传承,让我们扬起梦想的风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一个时代文明人,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播种理想,收获希望,让这个五千年文明历史古国,日月同辉,地久天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读《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有感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的时候,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里面有许多的小故事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明,下面就讲一个令我感受最深的故事吧!

周恩来十二岁那年,离开苏北老家,跟着伯父到沈阳去读书。

一下火车,伯父就指着地说:“这里是洋人的租界,没事不要到这里来玩,惹出麻烦,没处说理啊。周恩来奇怪的问:这是为什么啊。伯父沉重的说:中华,不振。

周恩来一直记着伯父的话,为什么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却不能去,他偏要进去看个究竟。

一天,周恩来约了一个好朋友,一起去租界,他们看见这里楼房样子奇特,街上的行人中,大部分是外国人,中国人很少。忽然前面传来喧嚷声,他俩跑过去看,在巡警局门口,一个妇女正向中国巡警哭诉,旁边还站着两个外国人,他俩听了一阵就明白了,原来,这位妇女的丈夫被洋人的汽车扎死了,中国巡警不仅不扣住洋人,还说中国人妨碍交通,这时,周恩来向前质问巡警,为什么不制裁洋人,巡警气势汹汹地说,小孩子懂什么,这是规定。

一次,校长给大家上课,问你们为什么读书,有的说为了做官而读书,有的说为了明理而读书........当问到周恩来时,他清晰有力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震惊了,他没想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竟有这样的志气。

周恩来长大后,忘我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了这个崇高的目标,他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我不仅从这本书中学到了许多的知识,也明白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继承者的我们,除了要把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下去外,更应该努力学习为以后发扬光大自己的祖国而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让我们团结起来,共同奋斗让中国的明天变得更加灿烂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全文共 105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一起床,我看了看论语日历:2月14日,星期六,七九第一天,西方情人节。我换上昨天就选好的唐装背心,妈妈还给我扎了配唐装的发型。为什么呢?因为今天我们苹果小队的八位同学要在我们家开展“传统文化代代传”的小队活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首先,妈妈说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先把客厅装扮得有中国味儿。于是,我找出了串串装饰彩炮,三羊开泰图,彩色亮片蝴蝶,福满家门的祝福牌,我写的书法作品“仁以为己任”“福”等。想到我们班的同学们平时就在有浓厚的国学氛围的教室里诵读论语,我就拿出了寒假里挑战胡老师要背的《学庸论语》,平时我最喜欢的一套书《最美的中国童话》,还有爸爸小时候的一本古书《唐诗三百首》:它和现代书可不一样,里面是繁体字,而且是从右往左翻页的,是中华书局出版的,1959年9月新1版,1982年6月第13次印刷的,定价0.57元。整个客厅顿时喜气洋洋了!

爸爸去奶奶家把我的阿太接来了,九十三岁的阿太教我们小队队员包粽子是我们这次活动的重头戏。妈妈小时候放寒假会跟着她的阿太和她的外婆洗棕叶包粽子,我还从来没包过粽子,今天我也可以体验妈妈小时候的寒假生活了。阿太今天穿着花棉袄,她红光满面地告诉我这可是老底子的缎子棉袄,叫真丝织锦缎呢。哈哈,阿太真好看!同学们也都准时到了我们家,大家都打扮成了标标准准的中国娃娃的模样。妈妈们说看着阿太和我们八个中国娃娃,真有一种以前大户人家过年的感觉呢。阿太教我们包的是赤豆红枣粽,只见她左手拿起一张粽叶,右手将粽叶折出一个角,放进赤豆糯米和红枣,再将粽叶盖住米后一折一弯,抖出棉纱线后把粽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我看了后觉得不难,也开始做了起来。虽然我也把粽子五花大绑了,但是我包的粽子却会漏出米来,我问阿太是不是我的粽叶破了,阿太看了后笑着说:“粽叶没有破,是因为你没有折好粽叶的缘故。”我看了看旁边的吕昱萱,她已经成功包好了一只,我仔细地琢磨了她的成功之作,又和自己的粽子比了又比,看了又看,终于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我确实没有翻好粽叶,才让米成了漏网之鱼啊!最后,我包了三个粽子,赵恺瑞第一名,他竟然包了七个粽子呢!不光小朋友,还有好几个妈妈也兴致勃勃地学着包了几个粽子呢。

我们还男生一组女生一组进行了我们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问答,交流了寒假学习《国学》第6册的心得体会,诵读论语,读唐诗,猜字谜,写书法。最后我们八个还亲手学着包了汤圆烧给爸爸妈妈们吃,我们包的汤圆有的大有的小,但爸爸妈妈们说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汤圆。汤圆真是为我们苹果小队的这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