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破局影片观后感(推荐20篇)

浏览

4120

作文

433

经典影片《入殓师》观后感

全文共 1295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世界上最擅长表现死亡之美的民族也许是大和民族。

日本江户时代,一个名叫田代阵基的武士用7年的时间写成了一本叫 《叶隐闻书》的论语集,这本册子的内容涉及到大量的切腹、复仇和独特的死亡观念,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死亡之美的强烈崇拜。而后世证明,《叶隐闻书》所表现出的这种独特的死亡观恰恰就是所谓“武士道”的精髓所在。

日本人这种对死亡审美的态度在中国人看来始终是难以理解的。

旧时的中国人对死亡充满极度的恐惧,认为死亡是绝望的,充满无尽的苦痛,于是世俗生活中往往表现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一部分人安分守己,寄希望于尘世“积德”,以免死后去阴曹地府受苦。另一部分人则骄奢淫逸,极力填补自己无尽的欲望,甚至动用一切手段来延长自己的“阳寿”,最突出的范例就是那些寻求仙丹的古代帝王。而这种不同生活态度的人们往往有着明显的阶层划分。但对死亡的终极恐惧则是两者共通的源头。

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很难做出一个孰优孰劣的选择,因为我们知道,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并不来源于我们文化本身中的独特之处,而是来源于人类的本性。只是我们文化中很难真正找出一种成分,它是能够帮助凡人克服这种恐惧之心的。但大和民族却找出了一种相对有效的方法。

而这种方法就是“武士道”中独特的死亡观。

一般来说,人类习惯逃避死亡,而武士道则是要直面死亡,要思考怎样去死,并且致力于实现死亡瞬间散发出的“美学价值”。这种美学意义上的死亡,被他们赞誉为所谓的“落花之美”。在美学上看待死亡,那些残忍血腥的死亡场面所带给人们的那种恐惧感会被最大限度地冲淡,并且升华成为一种极致之美。

听起来似乎有些变态,但这确实是他们文化中具有独特魅力的核心部位。而日本人对于自己民族文化核心部位的守护和传承,其坚决程度是身为邻邦的我们根本无法想象的。

在这个时代,我们所能接触到的一切来源于那个岛国的文化产品,能够非常充分的说明这一点。而电影作品则更是一种直观的表现。

获得8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入殓师》是近期的热门话题,这部电影如今引起较大范围的关注,很大原因上是来源于它获得的奖项。不过当人们津津乐道于影片的死亡主题时却往往忽略了这个主题原本在日本电影中所沿袭的悠久传统。而在这个传统中,《入殓师》实际上还算不上其中一个尤其突出的代表。

基于文章所探讨的主题,仅以“审美态度下的独特死亡观”这点来进行影片的分析和探讨,(篇幅有限,其他涵盖的意蕴暂不赘述)你会发现,《入殓师》没有更深入或更独特地展现出原本能够展现出的价值。(在技法运用的层面上也很平淡)而《入殓师》的胜利也不应归功于电影本身的胜利,也许更大程度是大和民族独特文化魅力的胜利。而西方世界对这种谜一样的民族文化特质难以掩饰的痴迷使得这部原本略显平庸的作品被装点上炫目的光环。

“死亡并不是终结,而是一扇门,象征着另一段旅程的开始”《入殓师》中的这段台词我们似曾相识,村上的小说中有很多段类似的独白,譬如:“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而《入》片中对“死”“生”相互转化,万物生生不息的朴素唯物主义生死观也在《红胡子》《楢山节考》等片中一脉相承。

但这些并不是大和民族独特死亡观中最富有魅力的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年教育影片《黑处有什么》观后感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黑处,是一个未知的真相。未知的不仅是这件扑朔迷离的连环奸杀案,凶杀案是一个恐怖的黑暗。但对一个14岁的少女来说,也是懵懂的少女对青春期的探索。而后者,才是电影的中心。

黑处,是这个可怕的社会。老师在得知张雪遇害之后,不仅没同情,反而叮嘱学生要“洁身自好”。妈妈从来不给曲靖科普生理知识,但却在曲靖当着外人面甩月经带时不由分说就打骂她。外界是充满危险的,养老院为老不尊的爷爷、理发店眼神奇怪的店员、偷偷盯着学生小腿看的冰棍大叔、偷偷跟踪曲靖的怪人,他们都不是凶手,他们都可能是凶手。凶手,可能是任何一个人。

我想,这才是让人细思极恐的最大的黑处吧。

黑处,也是自己的内心。曲靖是孤独的,没有朋友,没有对象,没有理解的人,当着全校人的面获得了学雷锋标兵,却被老师冷嘲热讽,“越是平时看起来蔫不拉几的,心思越重呢”。

电影的最后一个画面,是曲靖跑向未知的麦田深处。成长,是从黑暗的未知走向光明的已知,也是从光明的温室走向黑暗的外界。好奇、紧张、不安、惶恐,统统都是青春期萌动的形容词。

所以我能理解,为什么曲靖在影院里看「蜜桃成熟时」,会哭得稀里哗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走进雷锋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1446 字

+ 加入清单

雷锋,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当小雷锋才3岁时,雷锋的爷爷雷新庭却在春节前夕被地主活活逼死;当雷锋5岁时,又有一个不幸的事情发生了:那时是日本入侵者旺盛时段,雷锋的父亲——雷明亮,在江边运货的路上遭到国民党逃兵的一阵毒打。当雷锋父亲反抗日寇时,又遭受毒打,由于没钱治病,不久也去世了;因为雷锋家里很穷,雷锋的哥哥12岁就去当童工,因为岁数还小,被饿成了皮包骨,最终不幸染上了肺结核,不久也死了;最不幸的是,雷锋唯一的亲人 ——他的妈妈,因受到地主的**后,于1947年中秋之夜悬梁自尽。看一看、想一想我们的七岁还在父母那温柔的怀抱里不停的撒娇,而这时雷锋已经在大街上乞讨,被其他人**、羞耻,雷锋的童年与我们真是有天与地的差别,但所幸的是他被好心的六叔奶奶收养了,十分不易的活了下来。

1949年八月雷锋的家乡湖南望城解放了,雷锋从此翻了身。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幸福成长,他参加儿童团,进小学读书,并第一批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1956年,他小学毕业后参加了工作。先后在乡政府当通讯员和中共望城县委当公务员。他工作积极,埋头苦干,被县委机关评为“工作模范”。195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后,他相继在望城县沩水工程指挥部、团山湖农场和辽宁鞍山钢铁公司化工总厂当拖拉机手和推土机手,工作出色,多次被评为“红旗手”、“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出席了鞍山市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雷锋所有的荣誉都是靠着自己的双手所打拼下来,他没有什么所谓的背景、关系,所有的所有的全部都是他自己用实力赢得来的,没有投机取巧,没有侥幸,他才是用实力拼到底的。

1960年1月,雷锋满怀信心的与他的好朋友去当兵的报名处参加筛选,却不料因身高矮而被拒绝,但他的好朋友却成功入选了。是他的好朋友满眼含泪告诉上司雷锋的悲惨身世以及雷锋那一心报国的赤胆忠心使上司感动雷锋才得以入伍。雷锋参加人民解放军后,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他努力钻研技术,后任班长;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他谦虚谨慎,从不自满自炫,受到赞誉不骄傲,做了好事不留姓名;他曾多次立功,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1960年11月入党,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

不幸发生了,1962年8月15日上午8点多钟,细雨霏霏,雷锋和他的助手乔安山驾车从工地回到驻地。他们把车开进连队车场后,发现车身上溅了许多泥水,便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立即让乔安山发动车到空地去洗车,经过营房前一段比较窄的过道,为安全起见,雷锋站在过道边上,扬着手臂指挥小乔倒车转弯;“向左,向左……倒!倒!”突然,汽车左后轮滑进了路边水沟,车身猛一摇晃,骤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晒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杆子,雷锋不幸被倒下来的方木杆子砸在右太阳穴上,当场晕倒在地,昏死过去…… 战友们立即用担架把他送到附近医院抢救,各级首长闻讯之后立即赶到了医院,同时以最快速度把沈阳的医疗专家接到雷锋床前参与治疗,但由于颅骨损伤严重,导致脑机能障碍,耽搁了大量时间,雷锋同志因公牺牲了!

当知道雷锋死的那么悲惨后,我禁不住眼泪哗哗,不信神的我也不禁怨起:老天爷,你为什么这么狠,雷锋的童年已经如此悲戚,而且他做过那么多好事,你怎么就狠得下心来让一个这样好的人,这样悲惨的死去!怎么能如此不公平!

结局我是含泪看完的,我怨上天不公,但并起不了什么作用,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有学习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祭奠着我们心中永不消逝的雷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战狼影片的观后感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是吴京继《我是特种兵》系列后,一部自导自演的电影力作。在中国电影市场上以特种作战为背景、自主拍摄的电影还是一片空白。加上是动作明星出演,出于对特种作战的好奇我饶有兴趣地看了这部片子。

吴京以四十岁“高龄”,战胜近50度高温,自导自演的片子多少有许多期待。片子本身是主旋律的电影,有想让人探究一二的神秘。无论是特战动作、战术演示,还是武直10等由特级飞行员完成高空飞行都让人大饱眼福。

首先,从艺术性和美学性上来说《战狼》无疑是继承了中国传统武术的博大精深,流畅和写意,又融合了中西方武学的精髓,让特种作战的实用性得以发挥和呈现。从《功夫小子闯情关》让我看到了以吴京为代表性的中国功夫片这种独特的中国文化艺术,而吴京在袁和平等主创合作下给人呈现出一场完美而炫烂的中华武魂表演。所以,有了前面的动作戏为基础和支撑,吴京的战争片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还兼具当代高端文化的精髓。

其次,特种作战高难度,精彩纷丞的作战场景非常燃。《战狼》采访花絮上,在影片中飞机几乎与陆地汽车相撞,危险系数很高,导演吴京曾跟特级飞行员有过交流,飞行员说:“京哥,我们就想让观众看到真实的飞行员飞行状态是什么样的,你的作品圆了我们一个梦”。另外,电影镜头吴京剪辑得比较保守,很过通过广电审查让他有点小后悔;相信续集会更加精彩。

再次,特种官兵的家国情怀和热血柔情都演绎得丝丝入扣。无论是冷锋与战狼副队长初遇时针锋相对,还是与女队长火焰与海水的碰撞都打开了神秘部队战狼不为人知的一面,从围尸打援到关键时刻智救战友,让人们看到当代特种军人与以往不一样的作战风格和战友情谊。在祖国人民受到危难时,他们,特种兵——中国最后一道防线会毫不犹豫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整个作品呈现出战争严酷的一面,也细腻地崭现出特种官兵柔情与热血等丰富性的一面。总之,这部特种作战军事片是成功的,五亿的高票房说明了一切。但我更看到了吴京作品当中的家国情怀和硬汉意识。在现时“暖”为代表的家庭伦理剧和青春偶像剧中刮来一股新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禁毒影片纸飞机观后感

全文共 1050 字

+ 加入清单

3月10日,在高邮市禁毒办组织下,我们红心志愿者协会禁毒分会的志愿者们观看了一部以吸毒题材为背景的警示教育电影《纸飞机》,看后让我受益匪浅。

伴随着电影里音乐的节奏,我完全沉浸在了故事的情节中,与主人公亮亮一起哭,一起笑。毒品危害了亮亮的母亲:11岁亮亮的妈妈阿晨染上了毒品,弄得家离破碎,爸爸妈妈离婚后,亮亮和妈妈住进了工地房,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打击,在学校,同学们都在嘲笑他,谩骂他,使他更加的痛苦;可他却在苦难中成长坚强起来,帮妈妈做家务事,干活。在小孩心里多么想有爸爸妈妈陪在身边,有一个完整的家。孩子的世界本是五彩缤纷,而不是一个没有阳光的地方,只因亮亮妈妈染上了毒品,让一切都变了样!

那谁是犯罪的主谋?是妈妈,还是毒犯?现在,吸毒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像瘟役一样不停地发作,四季变换。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家庭因此生活在毒品的阴影下,他们的孩子也受到影响,失去了欢乐!因为有人觉得,没有这样的吸毒者,阳光会更加灿烂,社会才更加和谐。一句老话"一朝吸毒、十年戒毒"可见毒品的危害多么巨大。吸毒不仅仅是毁灭自己、也毁灭了一个幸福家庭、也毁灭了一个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亮亮的妈妈曾经自杀过,她是那么悔恨,她哭尽了所有的泪水,但我也要告诫生活美满的人: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当你走向吸毒绝路的时候,你就应该想想家人。不过,我还是非常同情亮亮妈妈的。吸毒者是违法者同时她也是受害者,我们要去帮助他们而不是抛弃,就像电影里的民警同志和社区工作者一样,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去帮助他们戒断毒瘾,重新回归健康美好的生活!

人世间最伟大的莫过于母爱吧?亮亮抱着对母爱的信念,坚信她会回到自己的身边和自己过上幸福生活的。他抛出手中的纸飞机,默默的看它越飞越远……他眼神里、他的心里此时此刻应该最低最微小的心愿,那就是天天和妈妈在一起。这个心愿我们正常人根本不用去乞求,就因为毒品的侵害让孩子连这个最起码的幸福都没,此时我的眼睛是湿润的,我的心也在流泪,我想大声呼喊,毒魔你赶快滚出我们这个世界吧!世界上多人因为你而受到伤害家破人亡!

人世间最伟大的莫过于母爱吧? 妈妈看着亮亮眼睛里的泪水,对他说:"亮亮,妈妈每当看到你的眼泪比我的这辈子受多最大的痛苦还要难受,为了你、为了你的梦想,我一定戒掉毒瘾,等你长大后开着飞机带妈妈一起去飞翔。可见只要有强烈的戒毒信心和愿望,是一定会戒掉毒瘾的。

最后我们一起以电影里的女主角的吸毒经历为警示,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和身边的人,珍爱现在的美好生活和生命,远离毒品共创和谐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红军献礼80周年影片《太阳河》观后感

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

由著名导演陈逸恒执导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首部大型史诗电影《太阳河》即将在10月18日全国上映。影片以“用长征精神拍长征、用红军精神演红军”为创作宗旨,力邀实力派演员黄薇、田小洁、华子、张明健等全明星阵容加盟,共同演绎这段长征路上曲折感人的精彩故事。《太阳河》讲述四名红军将士克服艰难的押解一位国民党军官到红军驻地的曲折故事。塑造了红军总部卫生队队长廖崇光、红军剧社宣传员小不点、巴中猛虎团通讯连战士苏九斤、沉默寡言的老排长、国民党德赫骑兵团团长韩枫等几位鲜活银幕形象。

青年新锐女演员黄薇,从一名优秀的军区战士到出演中戏的压轴大戏《桃花扇》再到年度大戏《黄河在咆哮》,淋漓尽致的展示出自身的温婉大气和优秀演员的独特魅力。她在《太阳河》中如何诠释那个又刚毅又温柔的红军总部卫生队队长廖崇光,十分令人期待。

实力派男演员田小洁饰演国民党德赫骑兵团团长韩枫。他曾凭借《激情燃烧的岁月》《走向共和》等热门大戏而走入观众视野,因谍战剧《黎明之前》抗战剧《穿越烽火线》而走红。一直以正面形象示人的田小洁在戏中饰演国民党军官,他携带重要军事情报,被俘后押送到红军驻地,看着一路上红军战士为了信仰而牺牲,他的内心也产生了变化,他所塑造的角色内心戏丰满精彩,极有挑战性。

凭借《新鹿鼎记》、《五月槐花香》、《康熙微服私访》等一系列影视作品被关注所熟知的资深演员华子,被业内称为“反派专业户”。而他此次在《太阳河》中大胆尝试转型,出演沉默寡言的红军老排长,演活了一位久经沙场的革命老兵。他在片中的一段台词也令人印象深刻,“你是军人,你有信仰!我们也是军人,我们也有信仰!我们的信仰就是要达到最后的目的,就是死,也要死在这个目的上!”这段经典台词可谓是整部电影的点睛之笔。

内地知名演员、魅力型男张明健也加盟了《太阳河》的表演阵容。他曾因《风流少年唐伯虎》和《至尊红颜》中风流倜傥的古装形象而大受欢迎。近年来,张明健不断突破转型,出演了抗战剧《大营救》,央视大戏《洪湖赤卫队》、谍战剧《博弈》等多部革命题材影视作品,刚毅勇猛的硬汉形象也受到观众的肯定。出演红军长征题材电影《太阳河》对他来说也是一起全新的挑战。

《太阳河》由艺恒东方(北京)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金绅名流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北京笨鸟高飞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杰思映像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出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抗战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闲着没事看了一部动画电影便是《地道战》。虽然是动画片,可讲的并不是像普通的幼稚的动画片一样。主人公有麦包、麦米以及其他的十几个刚上小学的孩子。讲的是,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的去上学的时候,老师提醒他们不能再打闹了。因为这是他们的最后一课....鬼子来了说着,只听见“嘭”的一声,守卫村庄的八路军叔叔倒下了,老师带着教室里的孩子们跑到了事先准备好的地道里。可是村庄里剩下的孩子和大人都被鬼子抓进了大牢...在地道里老师和同学们想了很多的办法救村民们,在这之中也发生了很多的笑话;可是老师也差点被鬼子弄死。幸好老天有眼,有一句话这莫说“邪不压正”,也就是说最后村民赶走了鬼子。

其实,我就是想说我们每一个都必须谨记国耻。可恶的日本人对我们做的一系列可怕,可恨,可耻的事我们一件都不能忘记。南京大屠杀死了多少个无辜的人,可是真的记得到这些的人有多少个。

现在的同学们不好好学习,每天想到的都是玩。觉得自己很聪明。是的,玩确实要玩,但是是要讲方法的,不能只是玩。有人说:“学习的时候要拼命去学习,玩的时候就疯狂地去玩”这也是一种方法。那些天生就聪明的人,你不学习,那么你就会落后,有一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个天生聪明的人没有后天的学习就会从聪明人变成一个普通人,甚至是一个连普通人都不如的“智障”。

忘记是谁告诉我:“聪明是前提,智慧更重要”。我同样认为只有学习是我们打败敌人的方式。小学的语文老师说:“落后就要挨打”我一直记住这句话,是为了提醒自己只有自己强大才不会被排斥;才不会落后;才不会被人瞧不起;才不会被人欺负。每一个人都得有一种意识在脑袋里。这样才能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越来越好。

说到这里,我想到我们学校的种种情况,我觉得有很多我们做的很不好,难道我们应该这样吗?同学们,醒醒吧!要记住:“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泽国雄于地球”。

同学们!我们一起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影片《背起爸爸上学》观后感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我们全级同学一起观看了《背起爸爸上学》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我的心情犹如澎湃的海潮,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石娃生长在一个偏僻的山村。从小,他就失去了母亲,剩下他和姐姐、父亲相依为命。由于家境贫寒,只能勉强供一个人上学。疼他的姐姐把机会让给了弟弟,自己却被迫嫁了人。石蛙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努力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不久之后,爸爸瘫痪了。这对石娃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石娃一方面去挣钱,一方面读书,还要照顾瘫痪的爸爸,这对于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呀。然而,石娃却没被这一连串的困难吓倒。他不断地努力,克服重重的困难,终于考上了师范学校。为了能继续上学,他毅然变卖家产,背起爸爸走出了马莲河。

望着石娃背着爸爸远去的身影,我思绪万千,“爸爸。我能养你……”这句话在我的脑海里回荡着,这是多么感人肺腑的一句话,多么懂事的孩子呀!看到这里,我又联想起我们。我们有那么优越的条件,却不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有些同学欺骗家长,把父母的血汗钱大手大脚的买吃买喝,不认真学习。这与石娃相比之下,真是天壤之别啊!我们是祖国的新一代,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人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在困难面前。我们应该像石娃那样,大起精神、坚忍不拔、乐观向上,只有这样,才能变逆境为顺境,到达理想的彼岸。对于这个,我可有切身感受的。我背英语单词,由于单词太复杂了,我真是头昏脑胀,不想背了。这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石娃的模样。他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都能把学习成绩搞好,我为什么不能?于是我又继续背。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背出来了。这虽然只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是,如果一个人连小事都干不好,又怎能干大事呢?看完这部电影后,石娃那种自立自强、奋勇拼搏的顽强意志深深地印在我是脑海之中。我一定要学习石娃,做生活的强者,做社会有用之才。

夜深了,我趟在床上,望着深邃的天空,一弯金黄的明月挂在上面,星星不时地冲着我眨巴着眼睛,我会意地笑了。脑海里不时浮现起石娃背起爸爸那远去的背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不一样的青春影片《六弄咖啡馆》观后感

全文共 1536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熟悉这部电影的人一定对吴子云相当不陌生,高中的某一天,我读了一个名叫“藤井树”的人写的《六弄咖啡馆》,对“关闵绿”这个名字印象深刻,对小说中自然的对话感到亲切。挺奇怪的,看台湾作家的东西,有自然流畅的感觉,这种感觉在看易智言《蓝色大门》、白先勇《寂寞的十七岁》时也有。包括带有一丝忧郁气质的结尾都难免让人想到太宰治,那时候的我,是一个喜欢看小说的、会认认真真把喜欢的东西抄在下来的高中女孩,于是我记得我在读书笔记上工工整整抄下了其中的一段:

“人生,像走在一条小巷中,每一弄都可能是另一个出口。也可能是一条死胡同。生在一个与一般人不同的家庭中,是我人生的第一弄;爱上了你,是我人生的第二弄;注定般的三百六十公里,是我人生的第三弄;失去了你,是我人生的第四弄;母亲的逝去,是我人生的第五弄;在这五弄里,我看不见所谓的出口,出现在我面前的,尽是死胡同。该是结束的时候了,该是说再见的时候了,再见,世界,是我人生的第六弄。”

这些珍贵的阅读记忆和我们在很多年后称之为“情怀”的东西,都在看到电影后破碎了。最近跟着朋友一起做剧本整理,我开始有一种感觉,很多时候书迷总骂编剧把原著改得面目全非,其实我想说,如果没有编剧重整和改造,尽可能还原原著,那么成品可能更不如人意。

小说,是可以将碎片呈现给读者的,而电影,过多的碎片则可能导致它的无趣和造作。 所以我觉得,吴子云是擅于讲故事的,却不擅长拍故事。

影片讲述了一个男生如何追女生、追到后两人如何渐行渐远最终分手以及男生自杀的故事,分手的原因看似是异地恋,其实说白了无非七个字:两人本不是同类!李心蕊是“索取派”,她一味地要求,从高中阶段便显现出来了。那时她要关闵绿和她考进同所大学,很好,没问题,早恋是学业的催化剂嘛,但到了大学时期,她进而需求关闵绿很难完成的一样东西:陪伴。“陪伴”看起来是精神需求,往往得依靠物质水平,相信谈过异地恋的朋友都对此感同身受。台北到高雄300多公里,坐火车需要5小时左右,大学时期的关闵绿把全副身心花在打工赚钱找心蕊这一件事上,他付出的时候她在做什么?他起早贪黑打几分工的时候她有为他考虑过吗?没有,甚至关母去世也没回去。一个单方面付出,一个单方面要求,这样的爱情,从起点开始就是不平等的。但这样一个故事,更像一出缺乏新意的流水账。英雄救美、送磁带送信物、男主千里迢迢去找女主却发现她正和被人亲昵、放烟花等等等等,都谈不上好看。电影市场不断变化,很多电影人应该做的,是在如何推陈出新的基础上还保留那点儿真诚的“滋味”。

再来看演员。记得有人说过,好的导演成就演员。演戏不仅是天赋,更是调教。

《六弄咖啡馆》的演员阵容原本很令人期待,毕竟吴子云没有选择“老牛刷嫩漆”,片中重要角色清一色90后,尤其北京男孩董子健,被许多观众形容为成为影帝指日可待什么的,但观影过程中有一半的时间我都在纳闷:董子健到底是自己学的港台腔还是配音啊?奇怪的口音、单调的表演相对于《山河故人》来说差得简直十万八千里(也有可能是我真的蛮喜欢他,期待过高);而在《北京遇上西雅图》中有过出色亮相的颜卓灵更是表现平庸,从头到尾连捂嘴笑的角度都没变过。我在想,为什么一部台湾青春片要找一个大陆的男演员和香港女演员来完成呢?全片看着最顺眼的反而是欧阳妮妮扮演的蔡心怡和黄子佼客串的几个镜头。北影校花宋伊人打了个酱油,男主一句拒绝,她便匆匆下线,这......未免太没情节了吧.....如果不是今天影院的沙发真的很舒服,可能我早都离场了吧。

总而言之,在吴子云小说中感受到的行云流水,到了电影中,变作了碎片化的情节、平庸且略显造作的表演、以及胡乱嫁接的尴尬。如果吴子云此次涉足影视圈是一次试水,希望他及早止步,还是为读者创作更好的文学作品出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抗战影片观后感300字左右

全文共 1293 字

+ 加入清单

90后的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不曾经历战争,只能从书本影视上了解一点战争历史。最让我喜欢的战争题材是抗击外来侵略者,尤其是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机智勇敢,壮烈不屈,荡气回肠,可歌可泣。

电影《铁道游击队》,就是抗日战争的一个缩影。1956年拍摄的《铁道游击队》,虽然是一部黑白影片,但是,50年代能够拍摄出如此佳作,实属不易。而今观赏,依然扣人心弦、引人入胜。难怪父辈们反复观看,喜爱有加。

电影《铁道游击队》,是根据同名小说拍摄的。小说《铁道游击队》不是凭空杜撰的故事,而是发生在抗日时期的真实传奇。铁道游击队,是从百姓中走来的抗战特种队伍,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现山东枣庄微山湖一带为主要区域的抗日武装。其传奇般的英勇事迹及影响,在全国及世界留下光辉篇章。该游击队成立于1940年1月25日,由八路军苏鲁支队命令成立,成立时称“鲁南铁道队”。人员最多时达300余人,铁道游击队由苏鲁支队任命洪振海为队长,杜季伟任政委,王志胜为副队长。铁道队挥戈于百里铁道线上,截列车、打洋行、毁铁路、炸桥梁、与日伪展开殊死搏斗。令日伪闻风丧胆。铁道队还成功护送刘*奇、陈毅、罗荣桓等领导人以及千余名抗日将士过境。被肖华将军誉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1945年10月,在枣庄和临城的1000多日军向一支不足百人的抗日游击武装投降。这是有史以来军事受降中罕见的一幕。

电影《铁道游击队》剧情简介:抗日战争时期,一支由大队长刘洪、政委李正带领的铁道游击队,活跃于山东临城、微山湖一带的铁路线上。他们破坏敌人的运输交通,牵制敌人的兵力,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屡建奇功,当地百姓称之为“飞虎队”。日本侵略军小林部队及其特务队长冈村视飞虎队为心腹之患,千方百计进行围剿。刘洪在战斗中负伤,得到寡妇芳林嫂精心照料,两人产生爱情。

不久,日军前来偷袭,刘洪、李正指挥有方,大败冈村特务队。日军恼羞成怒,四处烧杀,肆意报复。被激怒的刘洪欲在微山湖上与日军正面对阵,幸亏李正赶来及时劝阻,飞虎队实力得以保存,但李正却因此负伤。飞虎队休整后,力量壮大,在与冈村特务队的激战中,全歼敌人。可是芳林嫂在执行侦察任务时却遭敌兵逮捕。不久,抗战胜利,李正伤愈归队,率队赴临城阻遏国*党军队。北上,救出了芳林嫂,并迫使小林残部投降。

电影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充满了豪情和浪漫,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全国传唱几十年而不衰,家喻户晓。时至今日仍让人心动不已,具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欣赏电影《铁道游击队》,使我又一次感受到国家兴旺,匹夫有责;抗日救国,不分老少。由铁路工人、小摊贩、矿工和流浪者组成的非正规部队,在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才提高了思想,具有了组织纪律性,明确了打鬼子救中国的历史使命。其次电影情节曲折、险象

环生,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具有很高的观赏性;机智勇敢,舍生忘死,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良好品质。这其中,我认为团结就是力量,也正是因为团结一心的凝聚力,才有了步调一致的号令,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看了这部红色革命电影,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才能服务人民,报效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幽默温情影片《追捕野蛮人》观后感

全文共 1409 字

+ 加入清单

当野蛮与清新这两种元素碰撞在电影中时,再融入和声这一流行文化加以调和,便能迸发出强烈的化学反应,不仅能给观众带来与众不同的视听感受,还具有着较强的心灵冲击。与其说电影《追捕野蛮人》是一股清流,不如说其本就秉承着冲刷污浊的市场,释放观众内心浓郁情感的原则,影片以上世纪镜头和画面的风格,加之高度渲染的色彩,将新西兰的崇山峻岭和当地人的性格特点完美的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公路片的泛滥,模式和套路的重复使用,加剧了部分冒险电影口碑和票房的走向失败,曾经能博人眼球的打斗戏份和惊险刺激的逃亡元素,也逐渐让观众难以下咽,更是让公路片的市场变得千疮百孔。既作为一股夹杂着森林气息的南太平洋清流,又作为一部公路片,电影《追捕野蛮人》可谓是玩了一手的好戏,在有着海洋和森林元素的包裹下,在笑点的严格把控下,不腻人还清新脱俗,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与众不同。

地处南半球的新西兰,广袤的丛林和人口的稀少,造就了其独特的地域优势,而好莱坞的兴起和繁盛正是将它神秘的面纱揭了下来,展露在公众面前,当许多导演为了一部巨制的拍摄地苦恼时,去新西兰取景便成了不二的选择。就《追捕野蛮人》而言,影片通过大量的远景和全景镜头,将新西兰的大好河山全部收入囊中并且展现给观众,使之观赏影片的同时也是在观赏新西兰的风光景色,对于该片来说,其完美的达到了一部旅游宣传片才有的效果。

影片最引以为傲的是冷幽默的处理和表达,既不排列密集,也不尴尬生硬,不经意间的出现成了调节影片气氛的催化剂,而且每个点的自然流露,都能成功的将观众代入进去。除了冷幽默外,丰富和夸张的戏剧性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关于设定方面,最为荒诞的便是全国大搜捕,作为直接影响和推动剧情发展的设定,其所彰显出的喜剧力度不可谓不大,抛开传统的观念,这次不真实不贴近实际的的表现手法,却是将剧情很好的衔接在了一起。

合理的人设,再加以细致的塑造,便能给一部影片增添不少精彩内容。就电影《追捕野蛮人》而言,熊孩子瑞奇这一人设就包含了大量的喜剧元素,更可以说是整部影片戏剧化的集大成者,作为最引人侧目的一个角色,又加之朱利安本人的“惊人”演技,其在影片中的一举一动都似乎成了让人捧腹的笑料。对于瑞奇这一人设来说,本有着反社会反人类的定位,却因剧情的发展逐渐转变成了正派的代表,且这种转变也正是观众所需要的,无论是其身上所展现出的治愈力,还是外表胖而心不胖,除剧情之外的暖入人心才更具有价值。

通过影片中叔侄二人由不得已原因导致森林逃亡的设定的体现,就是完全在黑化城市和城市中的人,更不难发现的是,影片多次强调“自由”一词,去抨击城市的罪恶,以及太多条条框框的生活,就影片的标题而言,不正是优雅的讽刺了如今所倡导的“自由人,自由社会”吗。勇于打破常规是好事,用喜剧去讥讽,去讲述大话题更是何乐而不为的事情,如同影片类似于“神经病”般的做派,疯子一样的剧情,但显然是尤为成功的。

镜头画面的怀旧感,以及新西兰的靓丽风光,使影片在视觉体验上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及大量语言内容致敬其他电影作品,极具戏剧性的故事情节,这些特点都使得《追捕野蛮人》拥有了独具一枝的地位和价值。在这个秩序井然的时代里,观众能看到如此不按常理出牌且又另类的影片,总的来说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事。纵观喜剧片市场,以污作为题材似乎成了新的主旋律,而这类的影片虽然有着不错的口碑和票房,但观众终究也会审美疲劳,只有小众和边缘类型的影片才能经得住考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艾滋病预防教育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此次艾滋病宣传视频后,本人对艾滋病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认识到了艾滋病的危险,但更多的是心痛,下面本人来谈谈对此的深刻感受。

首先来谈谈本人在网上搜到的艾滋病患者,那是一个令本人心灵震撼的照片。那是一张只有后背的照片,却让本人的心一阵阵地痛了起来。黝黑的脊背仿佛只剩下了骨头,皮肤皱的好似一个被水洗后干了的纸。想想这个被艾滋病么缠身的少年,本该是背着书包为了理想而奋斗的年纪啊!可是艾滋病么却夺走了他的一切。接下来再讲一个身患艾滋病的孕妇,那是一个观察记录视频。孕妇在镜头前一天天憔悴,一百多天过去了,镜头前的孕妇身形都不如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肚子也在逐渐消瘦。孕妇不应该是一天天变胖吗?可艾滋病孕妇却在不断的被吞噬。

以上的两个艾滋病事例让本人十分惊恐,艾滋病太可怕了,本人要避而远之。

可是看了此次视频后,让本人改变了自己的态度。艾滋病是很可怕,它无药可救,得了艾滋病就意味着死亡。但是,艾滋病不会像其它病毒一样随便传染,艾滋病只会通过血液乳液和性液传染,唾液和平常的生活起居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的,只要做好自本人保护措施,艾滋病是不会滥传于你。相对于其它病毒,艾滋病是相对稳定的。

最后,本人希望大家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患者是需要关怀的,请大家多关爱艾滋病患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影片《家N次方》观后感

全文共 1578 字

+ 加入清单

貌似N年没看电视连续剧了,原因很多,没时间以及现在的片很烂翻拍太多,要么不对胃口,前阵子那什么N次方很火,无意调台中看到在播,又有朱雨辰和王珞丹(后来证明不是她,长得像而已),耐着性子看了一阵子没想到上瘾了,一口气看完了······新血来潮八卦一回,以下对片中人物做个点评:

楚牧(宠物),老实厚道的楚牧,无论是在奋斗还是在本片,他还是他那善良与忠厚的性格一点未变,让人感觉很踏实稳重,在经历老妈几次婚姻的离异,却一点都不计较,跟老妈以及所谓的准老爸相处的很好,很是佩服他把一切都看的很淡的心态,总是那么乐观积极向上,好像都没有什么仇人似的,找老公的女娃子看好了,站在男人的角度我说这娃子就是最好的人选······

薛洋(冰窟窿),要说这娃子吧,刚开始那一张脸拉的我看了几集都受不了了。我日,谁欠你家500W。也许家庭原因造就他从小就孤僻冷漠,沉默冷酷面无表情,刚开始几集还一点头脑都没有,被那个周浩玩的看的都着急,后来在小疯子的温暖下,才变得正常。他那个酷劲是没法说的,尤其在赛车的时候。不过他也很好代表一种类型的人,就是经历过挫折能从中走出阴影,为了爱情可以改变自身性格的那种人!站在男人的角度,这种性格也很适合做老公。

齐齐(小疯子),这家伙刚开始上场一副COSPLAY的装扮差点没把我雷倒,卸了妆还像个人样儿,不过感觉她把头发批下来再扎个蝴蝶结其实也很美,有种小鸟依人的可爱。她总是疯疯癫癫的大闹,不过鬼点子也还不少。对她改变看法是在她和冰窟窿恋上后,在冰窟窿颓废的时候她不顾外界的干扰大胆站出来捍卫他们之间的爱情,并且把冰从阴影中解脱出来。如果说薛洋是冰,那么齐齐就是火,他们一个内向沉默,一个外向活泼,无疑是性格上最完美的互补。另:齐齐调起酒来那种酷劲也是无人能比的,还是很有才的。

赵雯,刚开始真把她当王珞丹,我说那以前的钱小样儿脸怎么瘦下来了,比原来美多了,后来一经查证,原来不是,一个叫白百合的演的,简直太TMD的像了!这女的长的还算清秀,但越到后来看了简直让人对她的行为咬牙切齿。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她,这类人思维活跃、前卫,说她爱慕虚荣,但到最后她还是为楚牧一个人吃着伤心的冰激凌。其实她一直以来都是喜欢刺激喜欢玩罢了,但达到自己目的后她也就没那么嚣张了。

周浩,周家公子玩小聪明不愧是高人一等,从算计薛洋以来他没少花心思,但最后还是什么都没有,啃老族罢了,离开他爸他什么都没有、都不会。与其说他是反面人物,不妨说他代表现实社会为了达到目的心狠手辣、不达到目的不罢休的那类人更恰当不过。其实在这个竞争激烈、弱肉强食的社会环境,我们就需要这种"狠"的精神,心狠手辣、脸皮厚,不给对手任何机会!赵雯跟周浩其实也很般配的,只不过赵雯玩够后,忘不了旧情引起一阵感触!

薛之荔,这个文静的女孩子,用才女和完美形容她一点都不过,金融界投资天才拥有常人不一样的思维模式,无论是薛家破产前后,她都是那么从容微笑面对,就连她心情不好时,喜欢拆东西宣泄也显得那么与众不同与完美。她与楚牧简直也可以说是很完美的一对,只可惜由于特殊原因最终不能走在一起很遗憾!

以上是剧情中穿针引线的6个中心人物,其余人不做点评。剧情中文姨的婚恋关系很复杂,而导致其后的人物恋情同样很畸形。其中有两处片段还是很让我感动的:第一处,薛洋在父亲公司倒闭后在一家摩托改装店上班,当薛洋拿着扳手在努力的改车时,齐齐无所顾忌的帮薛洋擦着汗,那一番话,以及那个场景真的让人很是感动;第二处,就是片尾,楚牧端着一碗栗子在摄像头前蘸着蜂蜜向远在加拿大的之荔打招呼,而同样之荔也蘸着蜂蜜跟楚牧失意。他们就像牛郎跟织女,相爱却不能走在一起,有情人却不能成为眷属。片尾的之荔身着华丽的衣服,画着淡妆,一改以前的简单朴素,显得好美好美······

家,一个温暖的地方。当你累了,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别忘了你还有一个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获奖影片《我是布莱克》观后感

全文共 1496 字

+ 加入清单

布莱克是一个技术精湛的木匠,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丧失了工作能力。因为妻子在去世前患病多年,布莱克为此花费了很多金钱,所以家中并不余财。无法工作的他必须获得失业救济金才能度过眼前的困境。

在英国完善的福利制度下,布莱克的问题似乎并不是什么问题。在布莱克的眼里,领取失业救济金是他的权利,他不需要去乞求任何人,他只要按照实情填写一些表格,就应该领取这些救济金。

但是英国繁琐冰冷的福利救济程序彻底打击了布莱克的期望和尊严。

首先不愿撒谎,也不肯夸大事实的布莱克没有通过救济中心的疾病认定,他被判定不符合救济条件。

布莱克如果为此上诉的话,他必须等待很长时间才能给他安排上诉的日期。救济中心于是给了他折衷的方法:让他先去申请就业金,再慢慢等待上诉日期的到来。

无法工作的人却要去领取就业金,这本身就是够讽刺的!其实只要布莱克按照就业中心的程序,表示他正在努力的寻找工作,违心的填写一些虚假的表格,他就可以长时间的享受就业金,完全可以在等待漫长的上诉期间衣食无虞。

可是这就是欺骗,这就是丧失尊严!正直诚实的布莱克无法面对自己的良心,他觉得自己本该享受合法的权利,却要被迫接受屈辱的作假!这对于一直诚实做人的布莱克是无法忍受的,他要拒绝继续申领就业金。

即使救济中心那个好心的女士提醒布莱克:“我看过太多这样的例子(因为无法等到上诉日期又失去就业金),正直的好人,最后沦落街头。”布莱克还是拒绝继续申领就业金。

上诉日期依然漫长,虽然布莱克无数次来往就业中心,繁琐的程序依然不会因为布莱克吃不饱穿不暖而加快一丁点步伐。愤怒的布莱克来到就业中心门外,在墙面上愤怒的书写抗议申明:“要求在我饿死之前,安排我的申诉日”。

布莱克抒发了愤怒,赢得了围观者的掌声,却进了警察局,事情依然没有解决。他仍然需要等待……

倔强的布莱克面对冷酷的就业中心,固守着自己诚实的底线。善良的他对于同样处于贫穷困境的单身母亲凯蒂一家,却一直竭力全力帮助母子他们。他替孩子们做玩具,偷偷地把自己不多的金钱拿来垫付他们的水电费,前去阻止因为贫穷出卖自己的凯蒂……他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在贫穷中挣扎着的母子三人的心。

失业的邻居黑人小伙为了生计,倒卖来自中国的假冒产品,梗直的他会为他乱扔垃圾而大声斥责,却不会为这非法的买卖来指责他。他理解他们的行为,毕竟这都是为了生计考虑。但是布莱克却不会为了金钱参与这种非法的活动,他有自己守法的底线。

一生正直诚实的布莱克等来了上诉会议,却倒在了会场,心脏病发而亡。

英国左翼老导演肯.洛奇用写实的笔法,冷峻的剧情继续抨击着英国福利制度的弊病。

一个正直的老实人死于英国福利制度繁琐冰冷的程序之下;

单身母亲无法抚养一双儿女,不得不去卖淫;

无法从正常程序得到失业金的年轻人从事着非法生意;

本应该为穷人服务的福利机构人员面对向他们求助的穷人却冷漠无情,偶而有善良的工作人员为他们提供帮助,却被同事指责为“违反工作程序”;

本应该为了失业人员解决就业问题的课程,教授的却是如何填写花哨的简历……

原本就积重难返的福利制度虽然繁琐冰冷,却至少解决一部分穷人的问题,如今它却面临着被政客们削减40%预算的命运。接下来会如何?

导演肯.洛奇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附:布莱克本人写的一段话:

我不是委托人,也不是顾客,或是雇主。

我不是懒人或者骗子,也不是乞丐或者小偷。

我不是保险编号的数字,更不是画面中的点。

我没有卑躬屈膝,邻居有难我会帮助他们。

我没有向慈善机构乞求,又或者甚至我压根没有期待过。

我,丹尼尔布莱克,不是一条狗,是一个人!

因此我要求夺回属于我自己的权利,要求得到对人的尊重。

我,丹尼尔布莱克,是一个公民,既不在那之上,也不在那之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重大历史题材的战争影片《血战小朱庄》观后感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血战小朱庄》是淮北市相王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隆吉宏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史震飞执导,王久胜、董永等主演的剧情片。

淮北市抗日题材电影《血战小朱庄》与国家广电总局电影数字中心签约,即将于6月15日开始进入院线放映。据悉,电影《血战小朱庄》,是淮北市委宣传部等联合拍摄,以发生在淮北市小朱庄地区的真实战役为素材,以新四军挺进路西的著名战役为创作背景,围绕决战小朱庄这条主线,用电影的艺术形式,放大人物的真实感情和人物背后的灵魂。

《血战小朱庄》是淮北第一部个人投资的高清电影,也是淮北第一部上全国院线的电影,对我市旅游文化事业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同时该片也是一部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理想教育,极具艺术感染和心灵震撼的优秀影片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影片雨哈佛路观后感

全文共 1283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 《风哈佛路》是由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它讲述的是美国一位名叫莉兹·默里的 “80 后”女孩的励志故事。莉兹·默里出生在美国纽约的贫民生活区,由于父母染上毒瘾,使本来就贫困的家庭陷入了绝境,因为生活所迫,莉兹·默里在 8 岁的时候不得上街进行乞讨,虽然这个时候的莉兹·默里并没有辍学,但由于衣着破烂不堪而受尽了同学的耻笑。由于父母长期的吸毒,莉兹·默里 15岁那年,可谓是祸不单行,父亲在母亲去世以后被关进了收容所,本应幸福无虑的童年就此中断,稚嫩的莉兹·默里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无论个人是多么的努力,现实终究没有放过这个孩子,但现实却很残酷,莉兹·默里最终还是流落街头,过着捡垃圾偷东西的日子,居无定所。虽然如此,莉兹·默里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因为从母亲的去世中,莉兹·默里深刻认识到,如果自己这样继续下去,必将重走父母的悲惨结局。

影片莉兹·默里母亲去世的镜头中,出现了这样的一幕,那就是她的母亲去世的时候莉兹·默里虽然哭了,但却没有流眼泪,这充分证明了这个弱小的女孩有一颗多么坚强的内心,母亲的去世,对于莉兹·默里的生活是一个很大的转折,莉兹·默里不愿这样过下去,在她的梦想中,有着更加美好的生活,于是她选择了奋斗,而莉兹·默里的好友克利斯有着和莉兹母亲差不多的经历,但是她心里充满着黑暗,最终她可能和莉兹的母亲一样被人遗忘的死去。

在莉兹·默里的脑海里产生了一种信念,那就是必须使自己的命运发生改变,再也不能够像自己的母亲那样放弃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她也更深刻认识到在这种环境之下,只有回到学校接受教育才能够真正的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她在 17 岁的时候做出重返学校的决定。尽管重返学校的道路很艰辛,但莉兹·默里一直默默坚持着,电影中对莉兹·默里重返学校进行了重点的渲染,镜头中,一个穿着破烂、脏兮兮衣服的女孩,到各个学校申请入学的情景反复出现。最终,莉兹·默里用她的顽强打动了校方,莉兹·默里成功进入了一所高中,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她能够按照自己所制定的学习计划来努力学习,她几乎每天早上、下午与晚上都选满了课,并且自己独立进行课程的研究,每一天她都要做一个小时的地铁才能够到达学校,同时她还要利用课余的时间去打工赚钱来养活自己。

虽然生活极度贫困,虽然每天居无定所,露宿街头,但求学的信念依然在莉兹·默里的心里蔓延。为了学业,她甚至借助路灯来看书、做作业,虽然环境恶劣,但莉兹·默里没有放弃,反而通过不断的学习,充分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和人生的意义。并且她的刻苦、努力、不放弃也让她的学业取得了显着成绩,她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修完了高中四年的所有课程,而且每一门课程都达到了优秀的成绩。这也使她最终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哈佛大学,她的实际行动和坚韧、乐观、向上的精神令整个纽约人所感动,她也因此获得了来自各方的资助。莉兹在哈佛取得了硕士学位,并且她继续在哈佛攻读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莉兹·默里凭借着要改变自己生活困境的强烈愿望而不断追求,并且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与诺言。通过对莉兹成长经历进行分析,我们也能够看出美国文化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感人影片《背起爸爸上学》观后感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孩子石娃(赵强)自幼丧母,与父亲(江化霖)和姐姐(颜丹晨)相依为命的他长到七岁时,为生活所困的父亲再也拿不出足够的钱供他和姐姐同时读书,一把铜勺令成绩优异的姐姐辍学,父亲叮咛石娃好好读书。

石娃上初中时,姐姐为给家中节省开支早早出嫁,并从男方出的彩礼钱中挤出一部分供他念书。

懂事的石娃刻苦读书,在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夺得一等奖第三名的好成绩,并考取了省城师范学校,但此时父亲却在干活时不幸摔伤终瘫痪在床,为了照顾好父亲又不耽误学业,石娃决定背起父亲上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禁毒教育影片纸飞机观后感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广大群众识毒、防毒、拒毒意识,5月13日,路南社区组织居民及社区工作人员观看了禁毒电影《纸飞机》,告诫大家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纸飞机》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原本善良美丽的饭店领班阿晨,因病误服了毒贩老五的“特效药”,染上毒瘾,导致夫妻离异、家境困顿,只得被送往戒毒所。悔不当初的阿晨在戒毒所内感到十分自责,尤其对不住儿子,自杀未遂,最终在狱警、社区居委会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重新燃起勇气,摆脱毒瘾诱惑,坚强生活的故事。

观影过程中,所有人被阿晨母子相依相偎,不离不弃的的亲情打动,一致表示要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要树立良好的家风家训,当好父母,教育好子女,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励志影片英雄儿女观后感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中住着一个名叫王二小的孩子,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之后,二小被八路军收留了,加入了儿童团,学到了许多知识,对日本侵略者充满了仇恨。一天,敌人又开始扫荡另一个村子,二小看着敌人向着村民们转移的方向前进,便故意引起敌人的注意,鬼子见是个小孩,就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了二小的胸膛,把二小摔在石头上……

在中国,像王二小这样的爱国英雄成千上万:勇敢机智的小英雄雨来;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敢于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小兵张嘎……为了保卫祖国保卫人民,无数的革命先辈在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这些勇士们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进,面对敌人的枪口毫不畏惧、视死如归,这种爱国之心是多么可贵啊!这些英雄们凭着顽强的精神,宁死不屈,与敌人拼搏到底,支撑着他们的是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的胜利。想到这里,我不禁深思:他们为了祖国能够胜利,是用命去与日军作斗争,但他们难道没想过,他们自己死了,不就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了吗?哦,我明白了,当他们全力抵抗入侵者时,他们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祖国,而是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他们那舍己为人的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个光荣的少先队员,一个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应该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我们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小努力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而二小,若出身在新中国,他就能向我们一样,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学习,在和平里生活,不会再有可恶的硝烟子弹,和平之花将开满全世界。

这部影片不仅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还给了我们一个学习的榜样。影片设置得既合理,又吸引人。如二小与敌人巧妙地对话时的从容赢得了同学们的鼓掌;感人的场面总是同学们流下了眼泪;但有的场面却十分搞笑,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总之这部电影拥有丰富的感情色彩,使人更深地体会到王二小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我真诚的希望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让和平的曙光永远照耀地球!也让革命精神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励志影片英雄儿女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不一样的青春影片《六弄咖啡馆》观后感

全文共 1129 字

+ 加入清单

我自己本身很少看青春片,更少会喜欢一部青春片,当然这一部没有例外。

一开始期待这部电影的理由也比较纯粹,董子健+颜卓灵,恰好是我最喜欢的两个90后演员,而且也没看过男女主角分别来自内地和香港的台湾青春片。

前几天在豆瓣同城参加了这部电影的观影活动,看了才知道还是未删减版,删减版貌似删掉了所有戴立忍的戏,各位打一星的朋友们可以放心了。但是对于电影本身来说,这是一部本来就不那么优秀的电影,删掉戴立忍的戏基本就等于删掉了一头一尾,特别是电影结尾在戴立忍的部分玩了一点小聪明,那几乎是这部片子少有的亮点之一。

这部电影的时间跨度大概就是高中到大学,董子健的角色设定很像他在《青春派》里面的角色设定,默默付出型,好在颜卓灵实在比《青春派》的女主可爱不少,嗯,当她的这份可爱消失殆尽的时候,这部电影基本上也就完了。

我总觉得青春是个美好的东西,但是有一段时间,国内青春片都把青春搞得太痛苦了,最近的不知道还是不是这样,听说最近不流行堕胎车祸了,可喜可贺。

六弄咖啡馆》的青春一开始一开始还是彩色的,鲜活的,骑着自行车上学放学,恣意的与混混干架,互相督促学习,羞涩的告白,明媚的笑容。到了大学之后却渐渐变成灰色,没日没夜的兼职,理想的差异,家乡到台北的距离,深夜被尾随,下不完的雨。

两个追求不同三观不同的人的爱情夭折似乎是必然的,怪就怪在男主太执着,骑着电瓶车到台北,讲真挺玄幻的,或者其实是台湾太小电瓶车电瓶比较大,总之在女主最需要他的时候他没到,骑车赶到的时候已经晚了。

说真的,除了骑电瓶车到台北还有男主过分痴心之外,作为不是很讲逻辑性的青春片这部电影也不能说很差。但是当剧情急转直下,过度伤痛的时候,不适感就扑面而来。

我就不明白,失恋是成长的痛,失母也是成长的痛,成长是很痛,但是不至于每一次都要痛得撕心裂肺直至绝望。难道不能学会放下,释然,豁达随便哪个吗,可能我是法海我不懂爱吧。

还有一个想说的,男二很出彩很可爱,我说怎么会这么可爱,原来老了之后就变成了戴立忍(剧透也无所谓了吧,反正内地版也没有戴立忍)。男二和男主才是真爱,毕竟陪着男主冒着风雨骑着电瓶车到了台北。

另外和朋友一块儿看这片,她迟到了四十分钟,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没上高中了,我之前一直给她说颜卓灵很可爱,她一直不信,看完之后她对此更是嗤之以鼻。我想,如果只看了前面四十分钟她可能还是会信的。

为啥写这篇,就是感觉写评论的好多都是水军,要不就是身负家国大义的同志,感觉啥都不是的我该写一写平衡一发。

Ps.这片不算烂,当然更不能算好,加上戴立忍的戏我给三星,无关其他,就是戏[围笑]

至于内地人和香港人说台湾腔的问题,是有点好笑,但不算特别出戏,嗯,有时候还能莫名GET到萌点。And颜卓灵你短发比长发可爱好多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兵张嘎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看完了《小兵张嘎》这部影片,虽然影片已经放完,但我的心情还是难以平伏。因为我被片中的小主人公嘎子那种热爱国家,不屈服的精神所感动。

我想只要一提起小兵张嘎大家都十分的熟悉,他出生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家境也十分的贫穷,立下大志的他少年时就参加了红军,希望改变那是人们艰苦的生活,在军队中他是大家的开心果。虽然年龄小但他多次完成了艰巨严峻的战斗任务,凭借聪明的才智,他居然能用一只假枪就活捉了敌人的首领,为红军立了一次大功。还有一次,即使屁股上中了敌人的一颗子弹,也忍痛奋力追击敌人。我被他百折不饶的勇气所震撼,是嘎子的一腔爱国热情、机智、勇敢、幽默、不屈不饶、执着的精神感动。

现今的生活,科技日益吃的、用的、玩的啥都不缺,物质条件富足的现代人,精神世界缺少了很多,少了一点奉献,少了一点单纯、少了一份感激。碰到一点点所谓的困难就退缩意志消沉。我们应该向嘎子一样,充满自信,勇敢地挑战面临的困难与坎特,不断奋斗,使得逆境转为顺境,从而获得胜利。

作为新时代的一代我们要牢牢紧记昨天的困难生活,珍惜现今美好的生活,创造辉煌的未来。这时我想到了鲁迅先生说过:“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柴,而结果往往是一小块。”今天的太平盛世是由革命先烈无数的生命换来的。时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应该要向张嘎那样,勇做生活的强者,为祖国的富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