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八月迷情观后感【经典9篇】

导语: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下面是开学吧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浏览

207

作文

9

篇1:八月一日观后感

全文共 102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管理工程学院第二党支部组织大家观看了经典电影《八月一日》,重温了那段光辉的历史革命,不同与长征等系列的电影电视剧,这次的主角不再是毛泽东等主要演员,而是周恩来.贺龙.叶挺等组成的阵容。

故事讲的是一九二七年蒋介石,汪精卫在帝国主义和江浙大财团的收买下叛变革命,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在“宁可杀错一千,绝不漏掉一个”的反动口号中,大肆屠杀共产党员。与此同时,武汉国民政府也停止北伐。这时,陈独秀领导的共产党员也陷入深深的迷茫中,感到革命之路步履维艰,为了挽救革命。七月下旬,中共中央临时召开政治局常委会,会上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并任命周恩来为南昌前敌委员会书记,指挥这次起义。在党的影响下,北阀名将叶挺的部队从武汉乘江顺流东下,在航行的过程中,部队中的共产党员深入群众,做了大的量的工作。这支素有铁军之称的队伍,士气高涨,群情激昂。带有传奇色彩的贺龙率领第十二军也从湖北省的武穴出发,浩浩荡荡的奔赴九江。一路上他们宣传革命主张,吸收了一批农民协会的骨干入伍,革命的力量不断壮大。

1927年下旬,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举行起义,并成立前敌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书记,当时,中国共产党掌握和影响的武装力量有两万多人,而国民党在南昌的军队不足万人,并师以上的军官都去庐山开会了,在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中国共产党决定8月1日凌晨4点发动起义,在紧要关头,一名副营长(赵富生)叛变投敌,被贺龙抓住后,当即立断,决定起义时间提前两个小时,8月1日凌晨2点时,红色信号弹划破夜空,顿时,全城枪声、喊声、爆破声混成一片,在起义前敌总指挥贺龙元帅等的领导下,凌晨2点后,起义部队成功拿下新营房、省政府等重要据点,部队全部主力集中到了南城门,当时敌人火力非常猛烈!魏老三率领突击队员们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地攻上城楼。魏老三用尽自己的最后一口气将南昌起义的大旗插在了南城门上,烈士们的鲜血没有白流,南昌起义最终取得了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于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那些烈士们,所以把八月一日定为建军节。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由那些烈士们用鲜血所换来的。但我们却不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有些同学吃饭浪费粮食,有些上课不认真听讲,还有些不好好学习…。想起这些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而牺牲的烈士们,我们感到非常惭愧,对不起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要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心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让烈士们的鲜血不白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电影八月迷情观后感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八月迷情》这部影片,刚开始看的时候并没有被它吸引…但是,当故事开始转入正题,也就是August Rush出现的时候剧情的起伏跌宕确实让我的心紧紧地捉了一把。

从《假如爱有天意》和《八月迷情》 中,我懂得了一些事情,缘分是彼此间心灵的共鸣与碰撞,有些时候无需言语,只要眼神的触及便会感觉到对方的存在与彼此的爱意。或者此刻我们是陌生人,但是我们有着同样的信念和追求。在同一条路上我们相遇,然后相爱。那些深刻的爱是从心底发出并使人一生难忘的。不管人生将来的考验,不管身份的悬殊,更不管年龄的差别,那种缘分,那种爱会让对方得到最美好的回忆,几时有些时候结局并不完美。

同样的,父母与子女之间也有着外人不能通晓的触感,心灵是相通的,因为血浓于水,这一点我坚信无疑,从《八月迷情》中得到了很好的阐述。

始终坚信一部影片反映的是一种追求,一个人的一生。每一个剧作家都有关于自己的理念追求和精力。能写出大作品的人必定是心中充满爱的人,也是拥有饱满人生的人。我常常带着疑问去看每一部戏,我希望从戏中的剧情去猜测作者写这部戏的原因,他有什么样的生活经历呢?然后,在不知不觉中我会从影片中收获到另一番关于不同人生的顿悟。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不管是一部电视剧还是一部电影,不管他们叙述的是一个故事还是多个故事,里面不同的人物就是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人生。享受影片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放松,娱乐的过程,更是探讨不同人生不同生活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八月一日观后感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前,我观看了一部精彩的影片──《八月一日》。影片主要讲述了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在1927年4月12日,由于蒋介石与汪精卫的叛变,中国革命进入了低潮,蒋介石开始了惨无人睹的血腥杀戮──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并且把共产党员的人头高高地悬挂在城楼上。与此同时,武汉国民政府也停止北伐。这时,陈独秀领导的共产党员也陷入深深的迷茫中,感到革命之路步履维艰,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周恩来等领导同志决定在南昌举行起义,建立属于自己的革命武装,时间定在8月1日凌晨4点!口令是山河统一。由于叛徒的出卖,起义被迫提前两小时举行!在起义前敌总指挥贺龙元帅等的领导下,凌晨2点后,起义部队成功拿下新营房、省政府等重要据点,部队全部主力集中到了南城门,当时敌人火力非常猛烈!魏老三率领突击队员们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地攻上城楼。魏老三用尽自己的最后一口气将南昌起义的大旗插在了南城门上,烈士们的鲜血没有白流,南昌起义最终取得了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于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那些烈士们,所以把八月一日定为建军节。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由那些烈士们用鲜血所换来的。生活在幸福的家里,几乎每天过着饭来伸手,衣来张口的日子。但我们却不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有些同学吃饭浪费粮食,有些上课不认真听讲,还有些不好好学习想起这些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而牺牲的烈士们,我们感到非常惭愧,对不起他们。在学习上,就我本人来讲,有时就怕吃苦,做事不能坚持到底。看了这部影片之后,我想:在今后学习和的生活中,我要更加勇敢大胆,做事都要有始有终、坚持到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八月一日观后感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一部纪录片,名叫《八月一日》,讲的是南昌起义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一九二七年蒋介石,汪精卫在帝国主义和江浙大财团的收买下叛变革命,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在“宁可杀错一千,绝不漏掉一个”的反动口号中,大肆屠杀共产党员。为了挽救革命。七月下旬,中共中央临时召开政治局常委会,会上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并任命周恩来为南昌前敌委员会书记,指挥这次起义。

在党的影响下,北阀名将叶挺的部队从武汉乘江顺流东下,在航行的过程中,部队中的共产党员深入群众,做了大的量的工作。这支素有铁军之称的队伍,士气高涨,群情激昂。带有传奇色彩的贺龙率领第十二军也从湖北省的武穴出发,浩浩荡荡的奔赴九江。一路上他们宣传革命主张,吸收了一批农民协会的骨干入伍,革命的力量不断壮大。七月二十七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在南昌的江西大旅社正式组成,并召开扩大会议,决定于三十日晚举行武装起义。会后,周恩来等仍将起义计划告诉了贺龙,征求他的意见。七月三十一日下午五时左右,我军决定于明四日是一举 消灭敌军。

八月一日凌晨四时整,战斗正式打响。顿时,枪声,火炮声大作,响彻全城。早晨六时多,起义军已全部解决了南昌内地和郊区的敌军,南昌起义成功了。

这部电影让我感触很深,一是共产党远坚韧不拔的毅志和与叛变革命者斗争到底的决心,以及保卫人民安全的志向,使他们一直与叛变革命者斗争着。正因为有了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朱德等等的共产党员一直努力地斗争着,才可能解放全国,成立新中国。

直到现在,在庄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上,赫然印着“八一”二字。由此可见,南昌起义对中国的意义是非同异常的。就因为这一枪,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那天起,一支伟大的军队诞生了。二是我十分痛恨蒋介石和汪精卫。他们竟然在帝国主义和江浙大财团的收买下叛变革命,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还制定了一条荒谬的宣言——“宁可杀错一千,绝不漏掉一个”的反动口号中,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他们是社会的败类。

这些为祖国而奋战的战士们,我真敬佩你们,因为如果没有你们,就不会解放全国,成立新中国,我们也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非常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如果这次南昌起义没有他,就不会胜利。我们一定要踏着先辈的足迹,努力学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为建设自己的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爱国电影八月一日观后感

全文共 1974 字

+ 加入清单

在民主革命时期。由于陈独秀、王明、张国熹等人在党内搞个人专断,实行家长制统治,使党内生活极不正常,从而导致初步建立起来的民主集中制遭到了严重破坏,造成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陷入绝境,几乎断送了党的事业。遵义会议后,党内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排除了错误思想的干扰,重新建立并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了集体领导的作用,制定和执行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保证了新民主革命的胜利。

影片中给我们阐明了党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纪律的政党。其中贺龙和叶挺将军的士兵都是讲义气、守纪律的真汉子。

看《八月一日电影观后感

影片《八月一日》,作为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和党的十七大献礼之作,讲述的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为了挽救革命,周恩来同志按照党中央的决定,和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同志于1927年8月1日领导南昌起义的故事。通过观看这部电影,不仅让我看到共产党员的顽强与智慧,更重要是坚定了共产党在我心中的领导地位。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慨良多,陈独秀的困惑、贺龙的抉择、汪精卫的精明、周恩来的果敢、叶 挺的血性,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那么生动形象。我由衷敬佩我们尊敬的周恩来总理,在中国处于最危难的时候,作为党的前委书记的他毅然扛起了领导武装起义的大 旗,千斤重担系于一身。他勇于承担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大智大勇的斗争策略,坚定果敢地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耐心细致地做好起义部队的工作,以及在决定起义 的前夜,在《国际歌》声中给起义部队的战前动员,所有这些都让我的思想受到极大的震撼,尤其是他的那句“只要革命有后,我们无后又何妨”更是让我钦佩不 已。还有就是贺龙元帅,他不惜放弃个人升官发财的机会,毅然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广大人民的幸福打击蒋介石,反攻汪精卫,“两个肩膀扛了一个脑袋,就是 为了要让穷苦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的话铿锵有力,永远停留在我的脑海之中。

影 片中还给我们阐明了党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纪律的政党。其中贺龙和叶挺将军的士兵都是讲义气、守纪律的真汉子。党章规定: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

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严格遵守个执行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集力和战斗力,实现党的各项任务 的重要保证。我们党成立八十多年以来,一直强调和坚决维护党的纪律,同各种违法纪律的现象做斗争。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从严治党的方针,把加强党风廉政建 设,增强党员的组织性、纪律性作为党在新时期提高执政党能力和领导水平、拒腐防变的抵御风险的有力武器。从而使党能肩负起历史的重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的条件下,党更应发挥执政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领导核心的地位和作用,团结各个阶层 的力量,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的道路,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八月一日》爱国电影观后感

《八月一日》这部电影讲的是南昌起义的故事。故事讲的是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他们“宁可杀错一千,绝不漏掉一个”,大肆屠杀共产党员。为了挽救革命,七月下旬,中共中央临时召开会议,会上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并任命周恩来为南昌前敌委员会书记,指挥起义。在党的影响下,叶挺的部队从武汉乘江顺流东下,在航行的过程中,部队中的共产党员深入群众,做了大的量的工作。贺龙率领军队从湖北出发,浩浩荡荡的奔赴九江。7月27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在南昌的江西大旅社正式组成,并召开扩大会议,决定于30日晚举行武装起义。7月31日下午5时左右,我军决定于明日是一举消灭敌军。8月1日凌晨,战斗正式打响。顿时,枪声、火炮声大作,响彻全城。早晨六时多,起义军已全部解决了南昌内地和郊区的敌军,南昌起义取得成功。

这部电影让我感触很深:共产党远坚韧不拔的毅志和与叛变革命者斗争到底的决心,以及保卫人民安全的志向,使他们一直与叛变革命者斗争着。直到现在,在庄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上,赫然印着“八一”二字。由此可见,南昌起义对中国的意义是非同寻常的。就因为这一枪,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那天起,一支伟大的军队诞生了。

这些为祖国而奋战的战士们,我真敬佩你们,因为如果没有你们,就不会解放全国,成立新中国,我们也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非常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如果这次南昌起义没有他,就不会胜利。我们一定要踏着先辈的足迹,努力学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为建设自己的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这次观看影片,我觉得积极分子们表现的很不错。希望今后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能够继续努力,展现出我们积极分子积极地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电影八月迷情观后感

全文共 2241 字

+ 加入清单

时阴时晴,时冷时热,这暮春的天气让我想要用正常来形容都不可得。

考了一场试,英语,有一种生疏感,依然得认真做。临收卷时,对完答案,老师从上往下收,坐在末末的我看着一排排的人大小抄着,无论平时英语好坏,无语叹气,也只能如此。

感觉好久都没看电影了,很压抑,需要找到释放的途径和窗口。于是,在青天白日里,打开电脑,看《八月迷情》,是一部高中时偶尔从电视上看到但又不知道名字的电影,上次偶然寻获兴奋异常,趁着这个周末可以好好地看看了。

《八月迷情》的剧情主要是讲在十二年前的一个夜晚,同样有着音乐天赋的劳拉和路易斯被同一个街头艺人感动尔后陷入爱河。二者约定要在一处地方相聚,劳拉却被其父亲带到了下一个城市巡演,路易斯则在劳拉走后枯萎了心中关于音乐的种种念想。在两人相会月光之下的那晚后,劳拉有了身孕,但是却被劳拉的父亲送走了并且欺骗劳拉说其儿子已经死了。而这个被送走的孩子便是埃文也就是在Wizard的帮助下改名为奥古斯特。拉什的天才音乐少年。也许是承袭了父母的遗传,埃文生来就对音乐有着一种独特的感觉,自然界所生发的一切声音都可以化为他耳中的音符,都可以深深地触动他的心灵。而这种对音乐的天赋,又使得他深信能够寻得到他的父母。所以他离开福利院独自一人前往纽约,阴差阳错下来到了wizard的地盘。在众人都睡着时,他独自弹奏吉他,也因此让wizard意识到了他的天赋并努力地帮助他。后来,他又去了一个着名的音乐学院,他的天才再次得到了认同。而他的母亲劳拉自从知道了他没死的消息后便努力地寻找他并重拾了放弃十多年的音乐,路易斯也重新寻获了音乐,最终父母儿子在埃文的音乐会上再度重逢了。

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是一个温情的故事,是一个传奇的故事,也是一个给人以启发的故事。

初次接触《八月迷情》,首先引起我注意的便是埃文杰出的音乐天赋,是他脸上带着的那种心领神会又深深陶醉的神情,是他眼中所透露出的执着满足,是他脸上挂着的那个不深不浅的微笑。怎么说呢,拥有杰出的天赋总是一件让人振奋的事情,特别是像我这样一个凡俗之人,总做着哪一天醒来我忽然变得特别天才的梦想。当然了,在二十二年的睡下醒来之后我还是个这么平凡的我的履历来看,估计是没有成为天才的机会了。即便如此,隔着屏幕看别人天才,也是一件相当过瘾的事情。

自然的每一次脉动,每一次风起,每一声足音,每一次口哨,都和埃文声声相息。看着这些,不由得感叹他对于声音如此强大的捕捉和转化能力。而在声音的转化中,他对寻找到自己亲身父母的那份信念和坚持,也深深地感染着我。拥有天赋而又不仅仅是化用自己的天赋,在天赋之中寄寓着一种对亲情的渴盼,打的是关于情感的牌子,不可以不说是体现人性的有效手段。

在电影中,埃文和wizard有一段很经典的对话:“你觉得它是来自哪里呢?我是说我听到的那些东西”,“我觉得它来自你的四周,我是说……它能穿透我们中的某些人,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你能感觉得到。”“那么就是某些人能够听到咯?”“应该说,只有某些人真正在听”。而电影是以这样的一句话作结的:“音乐就在我们身边,你所要做的就是去倾听”。这些细细碎碎的对话,用另一句话来演绎便是:“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这个角度来说,所谓的天赋也许确确实实是某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然而更重要的还是我们要能够在俗世的烟火中依然可以保持一份淡泊宁静的心境去认真谛听关于隐藏在我们生命中、灵魂里某一种未知的天赋的能量。可惜的是终日匆匆,奔走在喧嚣红尘中的我们早已淡漠了也许曾经有的那份单纯的质地,淡漠了那种谛听自己能量的声音的能力,淡漠了感受自己的手段。而终于,成了一个非常平凡的人,熟悉了俗世的烟火,到最后但求岁月的静好现世的安稳。

而倾听,又何止仅仅局限于对自己的倾听,对自己能量的体察呢?倾听,还可以演化为对身边亲朋所作所为的理解,对众生疾苦的理解,对承载在每一次挫折每一次苦难背后的隐义的体察。每一声叹息,每一个微笑,每一缕阳光,每一滴凝露,凡此种种,大千世界皆有其法。每一次感动,每一次挫折,每一次欢悦,每一次悲戚,也许都有其意旨所在。苍苍的白发,犁在脸上的深沟纵壑,佝偻的背影,写满的是岁月雕镂下的沧桑。而古老的城垣,西下的斜阳,咕咕的猫叫汪汪的狗吠,都寄寓着岁月的深情。

只是,太匆匆,太浮躁,我们自以为是在尽我们所能地追逐生活,追逐我们想要的一切,可是是否在午夜梦回之时问过自己我们所有的追索是否确实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呢?而对于我们身边人的种种,我们除了言语上的纵横交错之外,我们确曾认真地听他们将他们的心事吐露呢,又是否可以体察他们在岁月的洗礼之下日渐沧桑悲凉的灵魂呢?叹息,不全等于无奈懦弱;抱怨,不全等于宣泄。在我需要释放的途径和窗口时,在我抱怨着没有人可以小心翼翼地去体察我的灵魂甚至于小心翼翼地安抚和成全我的灵魂时,我又做了什么呢?而对于人世的重大变故,即便我做不到更多,我又是否具有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呢?

红尘喧嚷,人世喧嚣,有着太多的声音,也有着太多的诱惑,纷杂的世相,迷乱了视线,失却了单纯的质地,失却了应有的耐心。每一个人都在着重表现,每一个人都不敢静下心来静静地聆听自己,聆听世界的中心传来的最为真实的声音,唯恐稍一停顿便落后千万丈。也许,我们该做的是停下,用专注,用意念,认真地去听听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声音,隐藏在众生面下的悲欢,隐藏在自然之相中的深蕴。

也许,就像电影中所说的“你所要做的便是去听”,不仅仅局限于音乐,更多的会是一直一直以来我们所执着的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八月一日观后感

全文共 967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三那天的党员活动,我们观看了电影《八月一日》,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特感人,毫不夸张的说那天哭了好几次。

这部电影内容主要讲述了在南昌举行的起义从反复进攻到最后胜利的经过。影片的主要内容:汪主席命令正在战斗中的战士们立刻返回九江,战士们完全不想回九江,就在这时,南昌起义开始了。1927年下旬,中共中央成立了前敌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书记,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当时,中国共产党掌握和影响的革命力量有两万多人,而国民党在南昌的军队不到上万人,并且师以上的军官都去庐山开会了,在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中国共产党决定8月1日凌晨4点发动起义,在紧要关头,赵富生叛变投敌,被贺龙捉住后,立刻枪毙了他。前敌委员们决定起义时间提前两个小时,8月1日凌晨2点时,红色信号弹划破夜空,顿时,全城枪声和喊声混成一片,经过几小时的激战,起义军终于夺取了南昌城。

虽然这部影片中有一些内容我并没有完全看懂,但影片中有许多画面却让我十分感动。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是起义之后的一个画面,也就是前敌委员们一起敬礼的画面,令我感动。因为他们是在向共产党的战士敬礼,多感人啊!让我对他们肃然起敬。我还喜欢的一个片段是起义之前的一个画面,就是许多战士都手拿手电筒,替周恩来首长照明。贺龙、叶挺等人向周恩来敬礼的画面,看到这一画面,我能感受到他们对周恩来首长的尊敬。影片里还有一个片段是起义之后的画面,是魏团长战死的经过。他不怕牺牲,勇敢的推着炸药车向低方前进,最后被炸死了。在他冲上去之前,他肯定知道自己会被炸死,但他却奋不顾身的冲了上去。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的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我想说的是,看完这部电影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感动而已,他更提醒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党历程的艰辛。所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身上还肩负着很多的使命,还有很多的事等着我们去做,我们现在应该更加努力,为以后时刻准备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电影八月迷情观后感

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终于把某人的八月迷情看完了,就在某人在卡拉OK里腐坏的时候。听了某人的主意,使劲地拍了几下,DVD盒果然不负众望地打开了,哎,省去了偶一番折腾。没听某人的话在公司看,不然眼泪汪汪真是太丢人现眼了…

八月迷情,AUGUST RUSH,很煽情的文艺爱情片,故事情节其实比较老套,男主人公是乐队吉他手加主唱,女主人公是知名小提琴手,俩人偶尔遇到一见钟情却因为女主人公父亲的阻挠而错过。更可气的是她的父亲因为害怕名誉受损而谎称女主人公的孩子在车祸中丧生,其实是被他送掉了。

十一年间在男孩之家里,小男孩倍受欺凌,却从来没有丧失过对父母的信任,他坚信他们一直和他在一起,也坚信他们一定会来找他。最可贵的是小男孩极具音乐天赋,任何声音在他耳朵里都是跳动的音符。在长久地等待之后,小男孩决定离开男孩之家到纽约去寻找他的父母,并且相信音乐可以让他们重聚。

而这时因为失去爱情而丧失了继续演奏和歌唱动力的男主人公在芝加哥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女主人公也放弃了演奏在旧金山音乐学院当老师,过着表面上平静的生活。当女主人的父亲在病危时告诉女主人公她的孩子还活着,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对孩子的思念令她发疯似的寻找男孩的下落,同时也激发了她内心深藏的对音乐的热爱。

男主人公巧遇当初乐队的队友,面对朋友们的职责和质问,他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行为并最终明白音乐一直是他的梦想,无论发生任何事,哪怕是不好的事情都不该放弃音乐。当男主人公来到纽约演出在街头巧遇因为种种机缘而可以举办个人演奏会却因为害怕坏事发生不敢去的男孩时,男主人公惊叹男孩的才华,也把自己亲身的体验告诉男孩,要坚持自己的音乐,无论发生任何事。

影片的高潮在公园演奏会上,女主人公和男孩同时受邀演出。()当初男孩只是单纯地想让很多很多人听到来找到他的父母,但是男孩谱曲并指挥演绎的交响乐狂想曲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人们为之而疯狂。而这时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终于在音乐声中重逢,当他们来到男孩身后,男孩回过头来,他们相视而笑。

从头至尾,动人的音乐都穿插其中,让人回味无穷。小男孩眼神中流露出的对音乐的痴迷和他出色的吉他弹奏更是让人久久不能忘怀。音乐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不需要任何言语而可以直抵人心的语言。

这其实是一个关于坚持和梦想的故事。只要坚持,梦想就会实现,幸福也终会来临!少年犯观后感红色故事汇观后感叶问观后感

[电影八月迷情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八月一日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083 字

+ 加入清单

八月一日,是我们共产党员应该铭记的日子。一部电影再一次让我们记起我们的革命先烈们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做出的牺牲和贡献。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记住历史,更要学习先烈们的爱国精神,为了一个崇高的信仰而不断努力坚持的精神。

影片真实的反映了在此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杀绝、被吓倒、被征服。在极端险恶的白色恐怖下,为了挽救革命,中共中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认识到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毅然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的过程。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建立了第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这部电影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共产党远坚韧不拔的毅志和与叛变革命者斗争到底的决心,以及保卫人民安全的志向,使他们一直与叛变革命者斗争着。不管是周恩来离开小产的妻子时,说出“只要革命有后,你我无后又何妨”,还是贺龙在老三犯错误后,背着机枪惩罚自己,敢于承担责任的大丈夫气魄,亦或是老三和团长放弃个人恩怨,合作推着炸药车冲向南城门,直到最后红旗升起英勇就义的各个故事,都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那种做人做事的精神和态度,都是现在的我们应该学习的。正因为有了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朱德等等的共产党员一直努力地斗争着,才可能解放全国,成立新中国。

影片最后大家一起戴上红领巾,奋力抗战,顶着枪林弹雨,看到红旗飘扬在城楼上空的时候,突然觉得无比神圣,大家为了一个信念、一个信仰,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也觉得自己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是多么幸运的事。

作为党的历史上比较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将军,贺龙,是我最敬佩的一个革命着。他治军有纪,做人有情,革命意志坚定,敢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行为,是中国军人的榜样。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并为创建人民军队打好基础。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这是要我们牢记这样一个重要的日子。

那么作为大学生党员的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首先,像诸如“八一”这样党的成长史是应该多看看的,它让我们了解历史,即使在这样安定的年代也要居安思危。其次,振兴中华的重担已经了我们这一代,学好知识,武装自己,才能为国家做贡献。再次,要起到先锋模范的作用,争先创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