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17唐山李大钊纪念馆观后感通用2篇 作文800字汇集20篇

“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生活的岗位?”小编收集了2017唐山李大钊纪念馆观后感通用2篇 作文800字,欢迎阅读。

浏览

6750

作文

180

篇1: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作文800字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晚上,爸爸对我和妈妈说:今天,我们看唐山地震,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十分催人泪下!

爸爸打开了迅雷看看播放器,点了一下《唐山大地震》,电影就放了起来。这部电影很催人泪下。主角有方大强元妮方登方达。里面讲了,在1976年里的一天,方大强和妻子元妮在夜里去工作,可是,过了一会儿,他们就感觉有点不对劲,车子竟然动了起来,下车一看,原来是地震,元妮一看,就吵着要去救孩子,但是方大强阻止了元妮,自己却跑进了倒塌的楼房内,到了早上,方大强的尸体才被清理出来,元妮很伤心,不过她一想,还有两个孩子呢,还要救他们那。于是,便找了起来,就在她绝望的时候,有人喊:元妮,方达和方登在这里,快来看一看那。元妮一看,正是她的两个孩子,可是,当人们发现,如果,撬方达那边的话,那方登就会有事,如果,撬方登那边的话,那方达就会有危险,当人们告诉元妮的时候,她的心里又落上了一块大石头,人们再三询问元妮的时候,元妮犹豫地说:救弟弟,救弟弟!可当时,姐姐方登是清醒的,这话她听到了,她哭了。当人们把姐弟俩拉上来的时候,元妮抱着方登哭了,几分钟后,元妮跟着一辆车走了,过了一会,天空下起了雨,方登被雨水一浇,奇迹般的醒了,她被一个武警送到了一个集中营,随后,就被一对好心人领走了,她在忧伤中长大了,她去学了医。方登从一个拉小车的小工,干到了一个公司的董事长。

在2015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方登和方达,都去了救灾现场,他们偶然相遇了,并相认了,方达带方登回了家,他们的妈妈一看方登回来了,就忍不住跪了下来。

方登和她妈妈相认了相认了,带她去了墓地,看了方大强的墓地。方登伤心的哭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知道了人的生命是多么的脆弱。地震是多么的无情。我现在生活是多么的美好,所以,我以后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苑小四年级:超级文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这天,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去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同时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纪念馆保持原来的地形地貌,建筑似一座墓冢。纪念馆内,秩序井然,庄严而肃静。通过正门宽阔的小广场,是兀然驻立的残缺的纪念碑,挣扎扭曲的一颗青铜头颅和一条胳膊半陷在鹅卵石中,300000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折向左手边,是条甬道,两个真人大小的青铜老妪向人们展示刺刀洞穿的肩胛和残疾的伤腿,抬头望天的愤懑。颓垣断壁的围墙,空旷的墓场,寸草不生,气氛凄凉。

进入展馆,看到一个令人发指的画面: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他们分别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后,“比赛又在进行”。天啊!这是何等的残暴啊!在“大日本皇军”的刺刀下,在失了人性的“人”面前,生命是如此的轻贱,上天的好生之德哪里去了?人的仁慈心哪里去了?一具白骨,瞪着空洞的眼眶,张着永远也无法闭上的嘴,向后世之人控诉着,永不停息。头颅骨上的钉孔,髋骨上的刀痕,无一不在控诉着,控诉着“大日本皇军”的残忍兽性。心在痛,为这些无辜的先人;心还在痛,为古城南京所受的凌辱;心不停的在痛,为人性的脆弱,为人性的丧失。丧失人性的人,与禽兽有什么区别?

下个展室里,重叠安息着两百多具死难者的骨殖。有的还能分出个体,有的叠压在一处,有的干脆分不出你我,有的缺胳膊断腿,有的身上还带着刺刀。蓄积已久的泪水终于滚落而下,身子也禁不住有些僵硬。墙壁上有句约翰·拉贝先生的话:“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我们不是崇尚军国主义,但牢记血海深仇,却是我们中国人不该忘记的;现实却是日本当局时时刻刻总想抹杀那段历史,他们修改教科书也好,拒绝为战争受害者赔偿和承担责任也好,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历史不会忘记,历史告诉未来!

踏着这累累白骨穿过那不散的冤魂,历史让不曾凝固的血和没有回音的泣声在民族的记忆中永不磨灭。死者长已矣,生者以胜利告慰三十万同胞——中华民族已在世界的东方崛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参观李大钊纪念馆有感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每年的五月四日是青年节。我们李大钊理论研究社组织了一次参观李大钊纪念馆的活动。今天,我们深切缅怀李大钊同志,就是要认真学习李大钊那种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踏实工作、矢志不渝、英勇献身的共产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李大钊同志是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经过将近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乐亭的李大钊纪念馆大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特别的神圣,庄严。在广场中间屹立着的八个柱子代表着李大钊先生的八项伟大功绩,38级台阶象征着他短暂的生命历程。再向里走到大堂,花束映衬着李大钊先生的雕像,讲解员带领我们鞠躬默哀,并且慷慨激昂的进行了宣誓。

大钊精神铸就了民族之魂,大钊形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大钊先生一生光辉的写照,李大钊同志不仅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一页,而且以他大公无私、坚贞不屈、艰苦朴实、大义凛然的品质为后人树立的光辉的榜样,大钊精神作为一笔最为宝贵的财富,时时刻刻激励着莘莘学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把自己的身价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且把它作为终生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仁人,为了救国家于危难而捐躯的志士,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当时后世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光明和美好。

如今,大钊精神已经成为积淀下来的精神内核,学校成立李大钊理论研究社就是学习李大钊精神的开端。让师生永远铭记李大钊同志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的壮丽篇章;为把前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永远推向前去而勤勉敬业,发奋学习,不懈努力!

让大钊精神在我们身边永远熠熠闪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7月22日晚,和爱人一起观看了《唐山地震》,没看之前感觉应该是很悲痛的片子,不向往。看了预告片后,才知不仅仅是表现大地震给唐山造成的破坏,更是着眼于这场浩劫在经历者内心深处造成的强烈余震,影片以质朴的画面和语言传达出主人公对家庭、亲情的永恒依恋。

《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一个1976年“23秒、32年”的故事。唐山,卡车司机方大强一家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将唐山在23秒之内变成一片废墟。为救孩子,方大强死了,方登和方达被同一块楼板压在两边,无论人们想救哪一个,都要放弃另一个。元妮选择了从小体弱多病的弟弟方达,而头脑清醒的方登听到了母亲作出的抉择。停止了手敲地面,处于昏迷状态,被“安置”在死人堆里,经过大雨的淋漓,她慢慢的醒来,被一位解放军救走,经过治疗回复,又被解放军王德清夫妇领养,进入了全新的世界。

震后,元妮独自抚养儿子,坚强地活了下来,劫后余生的方登母女、姐弟从此天各一方……。因为妈妈元妮做出了万不得已的选择后,使方登在内心深处对妈妈产生怨恨,养父多次催促回唐山找亲人,她都默不作声。这个决定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让幸存者陷入一个震后32年的情感困境。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姐弟俩同时参加了救援工作,使失散32年的他们重逢。方登在参加救援的过程中,也谅解了当年妈妈的选择,内心里原谅了妈妈,使32年的怨恨得以释怀。冯小刚导演的结局还是充满了温情,让人从心里感受到温暖,给人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对于个人来说,在灾难中生存下来是一种幸运,但不可否认的是,地震所带来的后遗症,不仅仅是震后的生存问题,更是伴随终身的心理问题。电影《唐山大地震》表现了人在灾难面前的脆弱,同时也关注了灾后人们如何释怀并摆脱心灵的枷锁。

《唐山大地震》感人至深,是一部反映了中国人情感的动人影片,也是一部呼唤亲情的影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月14日,我参观了妇孺皆知,远近闻名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刚到门口的走廊,几座石像矗立在我们的面前:有无家可归的孩子;有鲜血淋淋的妇女;也有存在着生命危险而年迈的老人……这些老百姓们为什么会流离失所,显得那么可怜而无助,这到切都是侵华日军造成的,他们犹如野兽般可恶、无耻!

进入广场内,映入眼帘的是两颗用黑色大理石筑成的“大石头“,让人心里无比沉重!往里走,就见到了”和平大钟“,钟上的四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似乎在召唤人们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接下来,就会看到一个大石碑,石碑上的几个数字鲜艳夺目、苍劲有力。最引人注目的几个字是遇难者300000!这是在南京大屠杀中死去难民的数量。广场的许多石牌也刻着300000这个数字,表示了我们对那些无辜的老百姓以及浴血奋战的战士们沉重的哀悼!石碑旁,有一个十字架,架上刻着:1937.12.13——1938.1。这组数字体现同了南京大屠杀竟长达6个星期!进入馆内,便见到了侵华日军大屠杀的见证:万人坑!坑内的那些白花花的骨头,横七竖八地露出来。那些骨头,有的短又小,一看就是儿童及婴儿的。体现了日军的狠毒、残忍。向前走,就来到了图文并茂的资料区,充分展现了日本人用烧、杀、抢、溺、毒等不计其数的恶毒方法来屠杀我们中国人!橱窗内,展示着日军当时屠杀我们的手榴弹,枪支等许多战器!墙上的电视播放着约翰•拉贝先生在当时拍下的珍贵录像,证实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往里走,每隔12秒就会听到一声滴水声,同时,墙上无数个头像中的一个就会亮起,随后又熄灭!这样循环往复,是表示在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每隔12秒就会有一个生命消失,“12秒”,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震撼的数字啊!

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我们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让我们远离战争、珍爱和平,为建设美好的家园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参观唐山抗震纪念馆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我乘坐汽车由乐亭前往唐山参观抗震纪念碑。今年的七月二十八日,是唐山大地震是一年纪念日,我乘坐汽车由乐亭前往唐山,参观抗震纪念碑。我来到唐山市中心广场,抬头仰望,首先映入我眼帘的 是一座高大、雄伟、壮丽的抗震纪念碑。我迫不及待地走近它跟前,只见碑身上镶有一块不锈钢匾额,上面写着金光沉门的一七个大字“唐山抗震纪念碑”。主碑碑身是由四根梯形独立柱组成。碑四周为八块花岗岩浮雕。

主体与浮雕均以分开的单元构件组成,象征震灾-一一建筑开裂;主体四片又象征重建唐山的新建筑纷纷拔地而起,表现了新唐山的兴旺发达。主体上端,犹如四只伸向天际的手,表现了人定胜天的英雄气概。主体下部,有八块浮雕组成的正方形,象征着祖国四面八方的支援。碑座四方踏步均为四段,每段七步,共 二十八步,意为“七·二八”。 浮雕中的一幅幅画面,向人们再现了地震时的情景:抗震大军汇集唐山,抢救伤员,慰间灾民。这仿佛把人们带列了大地震的悲惨岁月;“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又犹如民从黑暗中见到曙光,开始了灾后的新生活·一这是多么逼真的震情!即使没见过地震的人,也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一切,无不对我有教育深刻的意义。

我伫立在纪念碑前,从纪念碑处环视着远方。那繁华的市容,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冒着青烟的林立烟囱……都为新唐山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看到眼前的一切,我不禁联想到唐山的过去。早在一百多年前,这里就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开滦煤矿的兴起,而出现了大工业。国内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条铁路、第一袋水泥都是在这里诞生的,所以被誉为“三个第一”。它还有 “冀东粮仓”、“北方瓷都”之美称。现在这座工业城市已经从震后的废墟中崛起,以它崭新的姿容屹立在冀东大地上。 在我离开纪念碑时,我又回头再次看了它一眼,英雄的唐山人民啊!你抗震救灾,重建家园,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青少年一代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唐山地震,一个让许多人都感到痛心的自然灾害事故。当我看到影片中地震之前时的安详与美好,真的无法想象地震后的惨象。在一个夏日的夜晚,当太阳还未来得及升起时,可怕的地震突然出现了,无数的人在惊恐与黑暗中度过这可怕的32秒。32秒,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很短暂的时间,但是对于在地震中的同胞们来说,这是一个很漫长并残酷的时间。

32秒,让唐山变成一片废墟:;32秒,让最亲的人和自己天人永隔;32秒,让我们亲眼目睹地震的可怕;32秒,让一个母亲面临这辈子最大的痛苦。地震后一对姐弟被压在大石块下,他们的母亲面临着只能救一个的抉择,母亲在痛苦的挣扎下,她选择了儿子。这句话使小女孩对母亲充满了恨意,但是最后她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被一对好心的红军夫妇领养。在这阴差阳错下最后姐弟俩相认。那时他们一起都奔赴汶川大地震,他们为了祖国,也因为体验过地震的残酷,所以他们想拯救更多人。当姐姐见到当初放弃她的母亲时,她的母亲竟然给女儿下跪,这个时刻仿佛时间被静止了,我不禁潸然泪下,这一跪包含着太多太多的亏欠,太多太多的内疚,太多太多的爱….我突然感到当一位母亲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因为从来都没有人教她们怎么样去当一位母亲;从来没有人要告诉她如何面对失去女儿和丈夫的痛;从来没有人教她们要为自己的孩子而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这个影片只是唐山大地震中的其中一个感人的故事,受难者们都不会忘记失去家人失去家的痛。这个片子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是如此的幸福,有一个温暖的小家庭,还有祖国这个大家庭。如今有很多人包括孩子因为一点小事想不开就想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我希望你们可以看看这个篇子,看看地震中的人们是多么的想活下来,他们对生命的坚持与珍惜是你们应该学习的。同时我也明白了祖国的强大与科技先进是多么的重要,如果当时有我们现在这么先进的设备,是否会死亡的人数会减少;是否那位母亲就不需面对那痛心的抉择;是否会让更少的人受心灵与肉体的伤害呢?我想我们应该认真的活着,因为只有认真才会活的精彩活的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郭永怀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郭永怀先生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在回京汇报工作途中的空难夺走了他正在华年的生命,而在空难发生的那一刹那,他与他的警卫员用生命护卫了国家的机密,留下了永世流芳的时代印记!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爱不能到达的

多媒体音乐剧《爱在天际》充分诠释了郭永怀对祖国的深爱、对科学的热爱、对亲人的挚爱,正如剧中人郭永怀所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爱不能到达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科学不能到达的。”

在接受导师郭永怀耳提面命的教导的六年间,我了解到,他深沉寡言,不苟言笑,但是他把炽热的爱埋在心里,表现在日理万机的工作中。他默默地率领众人科研攻关,总是战斗在第一线。我见过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时他在现场监测时待过的掩体,见过他试验克服热障的庞大风洞,也知道作为力学所的副所长他为科研人员设计过图书馆的座椅、灯光。

他说过:“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作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衷心希望象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早日建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耒鼓舞全世界革命人民。”他用行动实践了他的热爱和希望。

我忘不了53年前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里,第一次见到导师时的情景。那时,郭先生对我和我的师兄李家春说:“ 我们这一代,你们及以后的二三代要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作为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为此贡献了毕生精力,在中科院力学所,在中国科大,在九院,在29基地,到处可以看到他的“铺路石子”精神结出的硕果,而他的教导也成了我一辈子的座右铭。

我也见证了郭先生与师母李佩先生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在他俩20年的共同生活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笃爱情深,大爱无疆,在郭先生辞世的47年中,李先生依然对他一往情深!如今李佩先生已经九七高龄,仍有一种“你不回来,我不老”的情怀。这一点,在音乐剧中有生动刻画,即使只是短短八分钟的片断,也感人至深。

总而言之,科学家是有大爱的人。这些共和国的脊梁用大爱为我们构筑了永不坍塌的铁的长城!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党员关于李大钊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809 字

+ 加入清单

李大钊纪念馆庄严肃穆,整体建筑由灰、白、黑三大色系组成,由江泽民题写的“李大钊纪念馆”镌刻于大门门楣。进入纪念馆,是8根功绩柱。功绩柱高 3.8米,呈8棱柱形,用淡红色毛面花岗岩镶砌而成。刚劲有力的柱体上端,雕刻着党旗党徽的图案。8根功绩柱,占位8方,围成一个圆形,象征李大钊在中国革命史上立下的丰功伟绩。

我们永远铭记在中国共产党不平凡的历史轨迹中,一位伟人率先在中国大地上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为中国昭示了新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他就是李大钊。李大钊字守常,他学习刻苦,国学功底深厚,1907年夏至1913年夏,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求学,1913年底东渡日本留学。他精通日、英两种外国语言。“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国共合作期间,他帮助孙中山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的工作,是我国近代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领导人。李大钊的8大功绩是:“首传马列播真理,照亮神州启明星;学十月革命经,选社会主义道路;领导五四导航向,开创历史新纪元;关怀青年倾心向,培养干部建业勋;创建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奠核心;受托会见孙中山,促成国共首合作;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工农闹革命;重视军事抓武装,争取将领冯玉祥”。登38级台阶,可到达瞻仰大厅。这38级台阶象征了大钊同志走过的38年人生岁月。

李大钊同志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在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他的伟大献身精神、光辉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永远是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而献身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学习的楷模。他追求真理、铁骨铮铮、大公无私、坚贞不屈、艰苦朴实、大义凛然,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从他走过的道路上去体会、去认识,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专业素质,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引领民族的希望,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唐山地震》我觉得是很值得看的一个片子,首先来说,地震的效果做的很不错,演员演绎的人物也很到位,徐帆也很实力派,不知道是不是唐山人,但是唐山话说的很不错,我觉得是这样的。把母亲刻画的很成功,其实这里面的很多泪点都是由她引出来的。《唐山大地震》是讲震后给唐山人们带来的心里创伤,是人性在特殊时刻的展现,整部片子我觉得是亲情大于一切的,事实上我觉得也真是这样的,谁都可能抛弃你,伤害你,只有亲人不会。我没有用父母,用亲人,我是觉得这个是可以放大的。丈夫是亲人,在最危难的时候,他会在最危险的时候,将女人推开,自己就解救孩子,但是被压在了废墟下;妻子是亲人,在一个人生活最苦的时候,在有一个好男人要一起过的时候,能想到“你爸是用命爱我的,还能有哪个男人会用命爱我”;母亲是亲人,在儿女成长方面,她会倾其所能,也能忍痛割爱,更能是受着32年的心里折磨后,还会说“我过的挺好”;养父养母也是亲人,养母在弥留之际会想到亲亲自己的养女,将一辈子的手表和存款交给养女,还要养女再去找找自己的亲人;养父在女儿离开几年后回到家里,会暴跳如雷的说“我每天都在担心你”,听到女儿要结婚,不想知道这个男人是干什么的,只想知道“他对你是不是好”,即使是传统思想不想女儿找外国人,但是为了养女的幸福也就默认了。这些都是亲情,相反的爱情又是怎么样?当女人怀孕不想人流的时候,爱人还在说“我是爱你的,但是我们是在谈恋爱,不是结婚”,当女人退学了不见了,爱人还在学校的篮球场上挥汗如雨,这就是爱情吗?只有爱情上升到了亲情,那才叫家!

《唐山大地震》当然他是一部电影,我觉得还是有的时候跨度有点大,有些突然就转到了若干年后,我明白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毕竟是电影,时长有限,也许其中很多的情节,大家都会去多想想的。儿子一只手的白手起家,女儿退学后的独自生女,照顾自己,这些如果都加上,这部片子会让人也许更心酸。

说是一部灾难片,我更觉得是一部伦理片,讲的是亲情、是心理创伤、讲的是人的思想感情的多方面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它为我们再次呈现了1976年唐山那场可怕的大地震,描写了当时灾害的无情,人们的无助,亲人的难舍,以及痛苦的创伤。淋漓尽致地表演让我们似乎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的唐山,回到那座曾被死神笼罩的城市,让我们了解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故事发生在一个“重男轻女”观念的七十年代,就在灾后救人的时候,这一观念还刻画在人物的语言、行动里。当时的情景让那位母亲痛不欲生(她的孩子是龙凤胎),因为两个孩子被压在了同一块石板下,而孩子只能救一个,这让那位母亲措手不及,手心手背都是肉,能有什么办法呀!最后,她选择了救弟弟,因此那位母亲一直认为姐姐死了。这让庆幸活下来的姐姐一直对她妈妈憎恨不已。就这样,时间无声无息地过去了32年,姐姐对妈妈的憎恨持续了32年,妈妈对“死去”的姐姐的愧疚也维持了32年,直到32年后的一天他们相认之后,一切的误会与惭愧才终于解开了。

我看完电影后深受感触,非常惊讶,也非常感动。惊讶的是仅仅23秒就让唐山这个大城市沦陷成一片废墟,一片血迹斑斑的废墟,一片死亡人数高达二十四万人的废墟。感动的是一位母亲,就因为救人时没有救她的女儿而惭愧,而伤心,而开始讨厌自己,这种情感竟持续了32年。32年里,每年女儿的祭日,母亲都会向女儿忏悔,诉说心中的内疚,无论儿子如何劝说,母亲都仍然执着的为女儿祭奠,32年坚持不懈。这正是伟大的母爱啊!

有人说,生命像玻璃,一撞即碎,不可复原。所以生命很可贵,一定要珍惜不能让它浪费。《唐山大地震》中一句很经典的话语: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是啊!真的没有了,玻璃撞碎了,谁又能重修与好呢?生命的破碎,谁又来替你平复呢?仅仅23秒的时间,也许就是你一个转身、你一句话的时间,就可以让二十四万人丧失生命,从此永安于地下!人们却用了漫长的32年的岁月,重建家园,重新抚平心灵的创伤!23秒的毁灭,32年的等待和重建!生命需要爱护!这两句话让我这个影片观后者,铭记于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杨靖宇将军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

靖宇将军纪念馆地处确山县城北12.5公里,107国道东侧,西距杨靖宇将军故居李湾村2公里。始建于1994年3月,1995年1月竣工。占地面积32676平方米,由停车场、大门、将军铜像、花园、草坪、碑廊、生平事迹陈列厅等组成。

纪念馆大门左侧,有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亲笔题写的“杨靖宇将军纪念馆”馆名。馆院中央矗立着身高3.8米的将军铜像。主体建筑物陈列大厅,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内设4个展厅,一个放映厅,另有贵宾室、资料室和办公室。

展厅入口处用红色大理石砌成,横额上书“杨靖宇将军生平事迹陈列”11个遒劲大字。展览序厅正中塑有杨靖宇将军半身石膏像。四周墙壁分别悬挂着朱德、江泽民、郭沫若、廖汉生、杨成武、洪学智、韩光、李长春、马忠臣等党政领导的题词。

杨靖宇将军生平事迹陈列共分三大部分:学生时代、河南部分、东北部分。展出照片、油画、连环画400多幅,文物70余件,真实地再现了杨靖宇将军从幼年学生时代到为国捐躯的光辉一生。特别是大型景观《壮烈殉国》,采用现代化的展示手法,集声、光、电、画于一体,生动地展现了杨靖宇将军殉国时的悲壮情景,使广大瞻仰者如亲临其境,耳闻其声。展厅两侧,建有杨靖宇将军纪念碑廊,每侧廊道长45米,总长90米,寓意纪念杨靖宇将军诞辰90周年。

1995年1月16日,杨靖宇将军纪念馆落成典礼暨杨靖宇诞辰90周年纪念大会举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军区领导宋照肃、李志斌、朱超,驻马店地区、确山县党政领导及当地军民5000余人参加。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政府发来了贺电。1995年、1997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也先后前往瞻仰参观。1995年杨靖宇将军纪念馆被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一栋栋房屋震动起来,灰尘扬起,灯关掉了下来,房屋开裂,人们从甜美的梦境中惊醒,朝外看看,天已经紫了,心中闪过:难道是地震了?猛然间,开悟,连忙往地下跑,可是,地震懂得太剧烈了,跑不了几步,马上就摔了一个跟头,这一摔可惨了,马上就是一根钢筋砸下来,紧接着,一些碎石和水泥也跟着砸下,这个活生生的人马上就变成了一个“小山堆”了,但这可要沉重的多了。

以上,就是在电影《唐山大地震》上的一个开头,就在这几分钟的时间,原本十分美丽的唐山顿时成为了人间地狱,人们的尸体遍地都是,热闹的城市变得鬼一般的寂静。也就在这时,救援队也马上到来了,他们救死扶伤……

就在这时,一位母亲也面临一项十分重大的选择,就自己的儿子还是女儿?在十分悲痛之中,她还是选了儿子,但是他失去了一只手,成了残疾人。她安顿好了儿子,有抱住女儿的“尸体”,内心百感交集,悲痛万分。他现在已经失去了丈夫,成了寡妇,又失去了唯一的女儿,自然很悲痛了。

但是,在她走了以后,她的女儿又奇迹般的还生了,但是她以找不到父亲,心中也有些许对母亲的仇恨,之后,她又被另一家收养了,就这样,两个孩子成长起来。

他们十分孝顺父母,就在他们长大了,有一番事业之后,四川又发生了特大地震,俩人闻讯,马上自发去救援,他们经历过地震,知道地震给人们带去的悲痛,要用更多的爱去给那些受过“伤”的人,给他们带去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再一次聊天中,分散几十年的姐弟又找到了,他们接着去找了自己的母亲,叙了叙旧事,算个好结局了。

在这部电影中,我充分感受到了人世间爱的力量,不仅是电影的主人公,还有无数的救援官兵,平民百姓们,他们一起去抗击天灾,让本来冷酷的世界充满了爱的温暖,我要感谢他们和我们的父母、老师,为我们辛勤付出,我们也要用自己的一点力量,让世界充满爱的温暖,聚沙成塔,积水成河,让爱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纪检机关孙文龙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臧克家曾经写到: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将他摔垮,给人民做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把尸首烂得更早;只要出风吹过的地方,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群众把他抬举的很高很高。一个共产党员、县委书记逝世三十多年来,人们没有忘记他,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的敬仰他、缅怀他、传颂他……

那么,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如何做呢?我认为该做好以下三点:

一、提高政治理论修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信念是一个人的灵魂,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精彩。作为新时期的党员,更应该不停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只有理论上保持正确性政治上才能慢慢成熟,信仰才会坚定,思想目标才更加执着,行动上才会不可动摇。

二、牢记党员身份,“思想上入党”从现在开始

当我们庄严宣誓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有的特殊身份“共产党员”,这是一个给我们带来光环和荣誉的身份,更是一个给我们带来监督和责任的身份。一名真正共产党员,不单单是形式上的入党,更重要的是思想上入党。组织上入党是一时的,思想上入党是一世的。

三、为人民服务,从身边做起

平凡中的伟大,正是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我们要把为人民服务始终作为自己理想的起点,信念的支点。在工作中牢记党的宗旨,把实践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得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际行动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认认真真学习,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人,甘于奉献无愧于心,我认为这是一个党员最基本的要求,它将指导我一生的前进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走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那一刹,那一幕幕,令我瞠目,震惊不已,那一面面墙上,刻着的一个个名字,让人哽咽得说不出一句话来,我们的今天,是多少人用鲜血换来人明天,今天的幸福,是他们艰苦奋战,顽强拼搏来的, 300000 人啊,七十年前的战争,我们的老一辈,老老一辈,他们经历的苦难,我们只能通过那些图片,那些数据,那些记载去了解,而却永远也不能体会那种逃难时随时可能面对死亡的心情。

沉重的历史感,伴着我沉重的心情,拖着我沉重的步伐,还有我那湿漉漉的眼睛,泪眼下是对当年战士们的钦佩和惋惜,还有对日剧的憎恨之情,苦了当年的百姓,苦了他们的一生。但是面对这一切,面对战争,我们又能做些什么,七十年了,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年了,长辈告诉我们,不要忘记历史,但是一定要忘记仇恨。

是啊,所有的一切早已过去,就让它随风而逝,不要让仇恨吞噬我们的双眼,不要再让悲剧上演啊,我们的历史我们定将永远铭记于心,激励自己,奋勇向前,做国家之栋梁!

不敢去看,不报仇中国人很羞耻!

走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那一刹,那一幕幕,令我瞠目,震惊不已,那一面面墙上,刻着的一个个名字,让人哽咽得说不出一句话来,我们的今天,是多少人用鲜血换来人明天,今天的幸福,是他们艰苦奋战,顽强拼搏来的, 300000 人啊,七十年前的战争,我们的老一辈,老老一辈,他们经历的苦难,我们只能通过那些图片,那些数据,那些记载去了解,而却永远也不能体会那种逃难时随时可能面对死亡的心情。

沉重的历史感,伴着我沉重的心情,拖着我沉重的步伐,还有我那湿漉漉的眼睛,泪眼下是对当年战士们的钦佩和惋惜,还有对日剧的憎恨之情,苦了当年的百姓,苦了他们的一生。但是面对这一切,面对战争,我们又能做些什么,七十年了,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年了,长辈告诉我们,不要忘记历史,但是一定要忘记仇恨。

是啊,所有的一切早已过去,就让它随风而逝,不要让仇恨吞噬我们的双眼,不要再让悲剧上演啊,我们的历史我们定将永远铭记于心,激励自己,奋勇向前,做国家之栋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李大钊烈士陵园观后感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缅怀先人、悼念逝者历来是中华民族清明节的传统。又是清明时,勿忘英烈魂,为此硕士生党支部于3月28日组织党员20余人参观了李大钊烈士陵园

3月28日早八点,支部同志在所内集合并一起前往烈士陵园。九点半左右,大家到达万安公墓并顺利来到了李大钊烈士陵园。李大钊同志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走进陵园,迎面即可仰见全高2米的李大钊烈士雕像。烈士昂首挺胸,背负双手,儒雅质朴,和蔼中透着百折不回的刚毅,传神地再现了李大钊同志伟大的风采。

在烈士雕像前,支部同志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列队为李大钊同志默哀。支部副书记文宏玉首先全面概括的向大家介绍了李大钊同志一生英勇的革命事迹,之后大家在支部书记的号召下向李大钊同志鞠躬默哀,表达了对李大钊同志的深切悼念之情和崇高敬意。礼毕,大家跟随工作人员的讲解,参观了“李大钊烈士革命事迹陈列室”。通过听讲解和观看大量的文物图片资料,大家深入了解了李大钊同志的战斗历程和丰功伟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李大钊同志诞辰120周年上的评价:“李大钊同志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他开创的伟大事业和留下的思想遗产永远不可磨灭,他播撒的革命种子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正因为如此,今天,我们更加感受到李大钊同志历史眼光的深邃和思想价值的珍贵,更加感受到他革命精神的崇高和人格力量的伟大。李大钊同志永远是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今天我们深切缅怀李大钊同志,回顾他的英雄事迹并铭记心中,今后我们要向李大钊同志学习,关心党和国家命运,关心百姓疾苦,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和乐观坚定的品质,努力在科研和工作方面有所建树,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让亲情带着单程车票离开——唐山地震观后感

亲情是个售票员,每天都会有人乘着火车离开。有一天守望也将带着亲情出售的单程车票离开。

几天前,我在网上看了2010年刚刚上映的《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是讲述主人公方登在她还是孩子的时候,大地震让她的父亲过世,母亲救了方登的弟弟方达,却放弃了方登方登却出乎意料的活了下来。在一对解放军的抚养下长大。几十年后,母亲见到了自己以为死去的女儿,下跪忏悔。

事实上,这个母亲也是伟大的,在她认为丈夫和女儿都走了的时候,她始终一直陪伴着他们,电影最后,母亲带着方登方达去了几十年前为自己的丈夫和以为死去的女儿立下的墓地。她打开女儿的墓发现里面是从小学一年级刀方达读的那个年级的课本。每一年开学母亲的会给方登买课本。顿时,我流泪了。

愈是时间的长久,愈能磨砺人的意志愈能看出爱的伟大,电影中的母亲亦是这样。

记得我小时候,总埋怨父母爱我太少,。总以为他们在外面就忘记了对我的关心。每过几天,就只能在电话里倾诉,却不知道他们为我付出多少。两岁的时候,我的鼻子大出血,跑遍了乌鲁木齐所有的大医院,医生的不愿接受像我一样的病人,但是爸爸背着我,妈妈陪着我连夜乘飞机回到杭州。我得救了,却又让父母新生了白发,却又让父母为我担惊受怕。那一次,我申请了第一笔巨额贷款。

长大了,懂事了,却难免与父母有些口舌之争。总听人家说:孝顺父母是为人之本。但我却在给他们添麻烦帮倒忙,这似乎与孝顺截然相反。

现在的我明白了,父母的爱是平平淡淡的,不是轰轰烈烈的。而他们希望的只不过使我们对他们的平平淡淡的爱:倒一杯水,洗一次脚,拿一块毛巾。这些都是我们还款的的机会。他们其实也在等待,等待我们的爱。总有一天,我会让还款的余额变为零,让存折越来越多,让亲情占据它们。我相信最终,父母的守望会乘火车离开,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就要离开南京了,真的很舍不得。趁着还有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参观吧!昨天晚上nancy的妈妈就劝我不要去,她说太伤感了。可能是因为职业关系吧,又或者是爱国之心作祟吧,觉得来到南京不去缅怀一下怪别扭的。

拉开夫子庙青旅的大门,就有了意外的收获:哈!竟然下雪了。刚入住瞻园青旅的时候,她们就告诉我南京要下雪了,结果几天都过去了,雪还是无影无踪。没想到临走时都让我在看到了。哈!南京真的是给我带来好运的地方。

来到纪念馆门口就立刻被一种阴霾的心情笼罩着。踏入展览馆,看到遇难者的遗照,看着墙上刻着的一个个遇难者的名字,心里就更不舒服,不由得上前鞠了躬。大量的资料显示着日军当年侵华的种种罪行,在这铁一般的证据下日本却否认这一事实。本来我对日本人并没有什么感觉的,但这一刻,我十分痛恨日本人!之前的钓鱼岛事件,我觉得国民反日情绪太高涨了,但这一刻我深切理解他们激动的心情了。纪念馆里有三处地方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是水滴声。每隔十二秒水滴声就会响起,墙上亮着的那一束照着其中一张遗照的光就会灭掉,证明着又一个无辜的老百姓被灭绝人性的日本鬼子杀害了,心就好像被千斤大石压着,十分沉重。泪水也缺堤似的涌了出来;第二处让我难忘的是万人坑。这里埋葬着成千上万具遇难者的尸骨,更让我的心堵得慌,泪水再次流了下来。纪念馆里最常见的数字就是300000。300000代表着什么?代表着遇难者的人数;代表着日军当年禽兽的行为;代表这当年的屈辱史;代表着但是得软弱无力;更代表着深刻的历史教训,振兴中华,勿忘国耻!

走出纪念馆,雪下得更大了,这一刻我没有初见雪的兴奋了,看着这片天空的雪让我的心情更沉重了!这几天的南京之旅带给我无数的快乐。今天却带着悲伤,带着不舍离开了!但我还是会回来的,南京——一个发自内心喜欢的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848 字

+ 加入清单

这次的团日活动,我们来到了革命烈士纪念馆,来重温历史,缅怀先烈。处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从未经历过战争的残酷,而这份和平,是千千万万的烈士用他们的血肉换来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先烈们把生命献给了他们热爱的祖国和人民,只留下一个个平凡而又崇高的名字,一行行简短而厚重的事迹。那些烈士纪念建筑物,是一座座革命先烈舍生忘死、英勇斗争的丰碑,是一部部凝固的中国革命史,是一面面激励后人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旗帜。

今天,我们去参观了烈士纪念馆,感触颇深,无数烈士为中国之解放,中国人民的自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传递历史的火炬,而现在,轮到我们接过这文明的火炬了。作为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将爱国精神时刻放在心上,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回望历史,我们的民族曾遭际了许多巨大而艰难的境地,在其中有着无数坚毅、勇敢的革命烈士——他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与舍我精神为一片迷惘、无助的民族命运拨云见日,为滔滔的时代洪流标下了最为鲜红、深重的注脚。

和平年代里,舍身取义的民族革命精神依旧于我们一代代人的血液里绵延相传。“最美妈妈”吴菊萍、公交司机吴斌、7.5公交车起火事件——身为杭州人——桩桩件件的旧报道、老物什将我拉回那些年的记忆中。几年过去了,他们的故事被更多往后的新事件、新现象覆盖、遗忘,层层叠叠地落在这片土地上,沉默而稳固。可我总觉得,他们仍在继续缄默地生长,有一天,将涌出一方葳蕤蓊郁的山林——如同他们一般深沉而丰盛。

“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 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 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

东北西南齐仰首,珠河亿载漾东风。”肃穆的气氛,不苟言笑的神情,许久没有这般严肃的情绪了。怀着敬重之心,粗略地了解了烈士纪念馆里记载的英雄事迹,锈迹斑斑的搪瓷杯,被水洗褪色呈淡蓝的旧衣,破了洞打着补丁的帽子。烈士们清贫的生活,令人为之动容,在艰难环境所磨砺出来的灵魂更是令人钦佩敬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孔繁森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到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我们首先向孔繁森同志塑像深深鞠躬,认真听取了孔繁森同志的事迹解说,详细地观看了陈列的图片、实物,使我不由得对孔繁森同志肃然起敬。在孔繁森塑像前,我与单位的全体党员面对党旗,庄严地举起右手,宣读了入党誓言。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事业重如冈底斯山”是孔繁森同志的真实写照。从“齐鲁赤子”、“汗洒雪域”、“情系高原”,到“廉洁清正”、“深切怀念”、“光耀神州”,我仔细聆听着烈士的事迹,观看着他那些平凡而又朴实的遗物,深深地被孔繁森同志的高尚品格所折服,处处为孔繁森同志的感人事迹而落泪。他那一件件生动感人的事迹,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使我的思想受到又一次的净化,灵魂得到了又一次的洗涤。

孔繁森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集中到一点就在于他坚定地树立了共产党员的理想和信念,确定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孔繁森同志把忠诚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服从安排,真心为民,把全部精力用在了党的事业上,用在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作为法官,司法为民是第一宗旨,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包含了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的厚重寄托与殷切期望,而承载着这寄托与期望的人民法官,更应把司法为民当成对人民群众的庄重承诺。全面贯彻“三个至上”的指导思想,满怀深情、满腔热情地对待群众,把当事人当亲人,真正做到“想为人民,能为人民,真为人民”。

走出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耳边响彻着讲解员低沉的声音,心中暗下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以孔繁森同志为榜样,忠诚于党、忠诚于事业、忠诚于人民,进一步增强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和群众观念,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视事业为生命,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扎实工作,勇于进取,以更加高昂的斗志和更加饱满的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努力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