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游乔家大院作文(20篇)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祁县乔家堡村正中,是山西的一座独特建筑,小编收集了山西乔家大院的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4325

作文

45

篇1:游山西王家大院

全文共 879 字

+ 加入清单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雕梁画栋,层台累榭······· ”位于山西省灵石县的王家大院,有着“天上取材人间造,雕艺精湛世上绝”的美誉。走进它,便是走进了几千年前的莺歌燕舞,走进它,便是走进了中国古代雕刻的鬼斧神工······

古朴清新的住所一直是我心中最向往的地方。今年暑假,我便跟随着爸爸妈妈,推开了王家大院那沧桑古老的大门。

刚一迈进大门,迎面而来的便是一种威严感禁锢于心。深院的宁静,墙上的斑痕,似是一位老者在对后辈絮絮而谈,看到这样一幅情景,我不由得肃然起敬,又对接下来的一切充满了无尽的好奇。

怀着好奇,怀着严肃。我迈步向前走去。厚重的脚步在墙壁间来回碰撞、摩擦。撞击出错落有致的脚步声。古巷在唱一首歌,一首永不疲倦的歌。

穿过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跨过门槛,我们来到凝瑞阁前。抬头一看,房前的两个柱子上刻着这样一幅楹联:

仰云汉俯后土东南西北游目骋怀常中意 沐烟霞披彩虹春夏秋冬抚今追昔总生情

压韵的语调,美好的寓意,无一不显示着当时王氏对美好生活的赞颂和眷恋。让当代人们也品味出那一份淡然,一份清雅。

愈往上爬,爬到最顶端时,俯身望去,心中便有了一种隐隐的豁达。山是清的,水是明的,风是滑的,云是梦的。四面阙如,八方无碍,斗拱迭出。东可望绵山日出,西可观苏溪月夜。这如水墨般的风景,倘若被李后主看到了,我想,他也一定不会再感慨“春花秋月何时了”而是品一口龙井,赏一轮明月了吧。那叠落有致的院落,虽然不知名,但是却有“花不知名分外娇”的感觉。再次俯视,我仿佛忘却了红尘世俗的烦恼,心也飘到那凌云之上了。

从楼顶上下来,再沿着古道往里走。我发现,几乎每个楼上都有一块匾额。它们诗书气华,虽字数寥寥,但却意境悠远,引人深思。比如这块“为善最乐”,为善最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这便是王氏老祖宗教会我们的道理啊。它们那或奋发,或告诫,或启示的字体,将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成长,将永远萦绕在我们的心啊。

参观完王家大院,已经是夕阳西下,晚霞满天的时候了。也是时候回家了。

一副溢彩的画卷,一厥清丽的诗词,一曲从琴弦流淌出来的乐曲。这就是王家大院,最真实的王家大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童年大院的回忆的作文

全文共 874 字

+ 加入清单

的确,给别人起绰号从一方面来讲的确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但在我们院里,却发生了与同学们所说截然相反的事。

我们院里的朋友如同一个大家庭一般和睦、不娇气。在这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外号,外号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专利。这儿的外号都是和食品挂钩的,大到热狗火腿肠,小到冰激凌圣代,还有什么海参、牡蛎、汽水、蛋糕……明明白白一个餐厅。但是,我们都很喜欢它。

这些外号在我们叫来是愉快的,是打心底的喜悦,除了欢乐,不掺杂任何感情色彩,更没有所谓的嘲讽、讥笑和歧视。这是属于我们的独特“习俗”。因此我们这里真名一般是不叫的。正因为这样,朋友之间没有隔阂。

因为这些外号,我们之间的联络永远是通畅的。我们之间相互打电话时,第一句话不是“喂”,而是“汉堡,在吗”“杨梅,在吗”……这样一来,只要开头说这句话的人,一定是我们院的朋友。即使是家长接了电话也没关系,这对他们来说已是司空见惯,只要听到这句话,他们会自觉地交给在电话旁边“等候多时”的朋友。因为有这些外号,我们曾经和已经搬走五年的朋友“甜心芋”取得了联系,还坐着“汉堡”父亲的车去爬过山,而且,我们已经和一个现在正在潍坊学院(具体什么学院我们也不过问)上大一的哥哥“咖啡”(我们认识的时候“咖啡”刚上初二)约定暑假去富华游乐园好好疯一疯……

我们都需要这些外号,但我们不要那些变了味的外号。有一次,“阿胶枣”笑话“火腿肠”:“哈哈,火腿肠,太搞笑了,长得和那火腿肠似的……呵呵……”虽然只是玩笑,但他实在是触犯了我们的规则底线。于是“火腿肠”哭了,我和“圣代”安慰了她好半天……最终我们和“阿胶枣”绝交了。直到现在,他依旧独来独往,每当看到我们结伴而行,他的脸上流露出来的那种复杂的表情实在是难以言喻的。

如今,我们都进入到了紧张的学习中,也许只有等到寒假才能重温我们怀念已久的历史(虽然只有一个学期,但度日如年就另当别论了):怀念“热狗”吹的萨克斯,怀念“火腿肠”拉的二胡,怀念“海蛎”唱的歌,怀念“汉堡”那个快要漏气的足球;怀念我们一起生火烤的栗子,怀念我们为那所有去世的麻雀举行的葬礼……

[关于童年大院回忆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院野猫的自述作文

全文共 2386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大院里的人类越来越少,猫类越来越多,好事的大院人还给我们起了一个风雅的名字,叫做“野猫”。

实际上,我们无所谓是“野的”还是“家”的,离开人类,我们的生活照样充满阳光。不像狗,一旦被人类抛弃,就成了“丧家犬”,从未有人把我们说成是“丧家猫”。我们猫类原本生活在沙漠之上,被人类捉住驯养,至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了。自以为是的人类自作聪明地认为我们与狗一样已经被完全驯化,实际上我们从来都未被人类完全驯服过,始终都保持着独立的个性,即使生活在人类的家中,我们也追求与人类保持平等,从未像狗那样对人类死心塌地。人类的语言中有“狗腿子”的说法而没有“猫腿子”一说,这就是明证。有时我们对人类抛个媚眼,撒个小娇,人类就会上当,给我们好多好吃的东西。看来,人类是很容易哄骗的愚蠢动物,尽管他们自以为很聪明。

我们天生就是狩猎者,是超级猎手。有人说我们像小老虎,这就大错特错了。我们是老虎的老师,老虎那点本事,都是我们教的。否则怎么不把我们叫做“虎科动物”呢?倒是老虎,别看它块头大,那也得叫“猫科动物”。我们教会了它包括狩猎在内的很多本事,但有些核心能力,我们并没有教给它们。比如如何用肢体语言或表情哄骗人类等。俗话说得好,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也是人类教给我们的唯一有用的经验。

有人说我们是“懒猫”,说轻一点,这是对我们的误解,说重一点,这是对我们“猫格”的侮辱(你们人类有人格,我们猫类也有猫格)。的确,我们一天当中有14~15小时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个别猫甚至要睡20小时以上。由于我们猫类是夜间活动的动物,白天睡觉也是工作需要,不像人类,尽管是白天活动的动物,但一到上课或者开会,如果不玩手机,就会昏昏欲睡。我们的睡觉实际上是闭目养神,如果不信,你从我们身边走走试试,一些微小的动静,都会让我们腾地一下子醒来。由于我们脚底有脂肪质肉垫,所以在行走时绝对不会发出声响,不要说人类,就连我们的天敌老鼠也发现不了,所以我们捕鼠很容易,自诩为高等动物的人类,有本事你们不用工具抓只老鼠试试?

我们猫类的平衡感极好,可以在高墙上若无其事地轻松行走,轻盈跳跃,我们只需轻微地改变尾巴的位置和高度就可取得身体的平衡,人类大多有恐高症,站到高处就打哆嗦,甚至尿裤子。当然个别受过特殊训练的杂技演员,可以做到在高空表演走钢丝,但她们手中需要拿个竹竿来保持平衡,不用说,这是跟我们猫类学的。

我们谈恋爱时声音有些大,有点像人类小孩的哭闹声。这点颇有点让人类受不了,对我们这点特别烦。这个声音我们是向人类学的,只不过由于我们猫类好奇心强,爱走神,学习时溜号了,错把小孩的哭声当成那个声音了。哎,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我们猫类是特别讲究卫生的动物,我们经常清理自己的毛发,不像有些人类,多少天都不洗头。不过我们也注意到了00后的小女生们开始学习我们猫类的优长了,虽然在家蓬头垢面,但只要是出门,特别是去约会,必然先洗洗头,做做表面文章。我们猫类讲卫生那可是动真格的。每次吃完饭都要用前爪擦擦胡子,被人类抱过之后,也要用用舌头舔舔毛,去去异味。

就连拉屎撒尿,都要找个僻静的地方,完事之后还要掩埋起来。听说人类中的印度人,不管男女,只要内急,不分场所,就连在大街上也能宽衣解带,一泻为快,甚为不雅。不过人类中也有特别讲卫生的,日本人就比较像我们猫类,听说他们那里的垃圾箱中白天是绝对看不到垃圾的,垃圾只有在夜间才能看到,天一亮就拉走,是不是找个地方“掩埋”起来,我们猫类不知道,但我们有理由怀疑,他们是偷学我们的。

我们确实有些任性,我行我素,喜欢独行,保持独立性。我们即使被人类豢[huàn]养,也不像狗一样对主人唯命是从,只要不高兴,不管人类怎么叫,我们就是不理不睬。如果他们动粗,我们就用利爪挠他们,在他们的身上留下道道血痕。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我们拥有独立的觅食能力,虽然每月实行供给制,但作为我们饮食结构中不可缺少的荤菜老鼠,不是人类提供的,而是通过我们的捕猎活动自行获得的。人类中一些面容姣好的女子,不出去工作,呆在家里当什么“家庭主妇”,真是太傻了,我们才不会去当什么“家庭主猫”。一旦回到野外,我们依然是超级猎手。大院中有个无名湖,有好事之人在里面养了不少鱼,这为我们捕猎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场所。我们也经常发挥“轻手轻脚”的天生特点,干点“偷盗”的营生,湖边驿馆从市场上买回的鱼,有时没有及时搬进厨房,只放在门口,只要有机会,我们也会顺走几条。我们经常在无名湖畔漫步,有些人类说我们是在找水喝,还有些天真地认为我们这些野猫有人喂,已经进化成不吃鱼的猫了。真是笑话,这世上哪有猫不吃腥的?除了老鼠和鱼之外,我们时常也猎捕一下野兔,但得手的时候比较少,因为这家伙太狡猾,跑得又快,拥有三套房子,而且还不申报。

我们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生育能力强,一般一胎能生3、5只,最多能生12只。这个本事我们也没有教给老虎,所以老虎下崽,一般只能一胎一个。因为这个世上老虎多了,那就真没有我们猫类的活路了。

但是最近,这个优点也给我们大院的野猫带来麻烦了。由于大院自然环境日益转好,加之居住在大院的野猫们没有像人类那样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致使院中野猫数量激增,一下子成为大院中数量最多的野生动物。加之给我们投食的部分人员素质不高,把食物投放在水泥地上,使人类认为我们不讲卫生,极大地败坏了我们的名誉。

种种问题引起了大院院务部门的高度重视,计划掀起新一轮的针对野猫的扫荡作战。在控制猫类数量方面,听说北京的一个大院拥有比较成功的经验,那就是由人医(真残忍,连兽医都不请)给野猫做绝育手术。听到这些,就不禁不寒而栗。一旦做了手术,我们还当什么野猫?岂不只能进宫成为娘娘身边的猫了?另外,听说还要引进部分广东籍的人才来院工作,通过增加猫类天敌的数量来保持生态平衡,看来猫不聊生的日子快要到来了!

[ 大院野猫的自述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山西乔家大院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祁县乔家堡村正中,大院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后有多次扩建。第一次扩建由乔致庸主持,最后一次由乔映霞完成。

大院坐西朝东,院落布局很象一个双“喜”字,象征大吉大利。它的围墙有10米多高,很壮观,它是一座城堡式的建筑。

站在大院的东大门,可以看到顶楼正中悬挂着慈禧太后送的匾额,上面写着“福种琅环”四个大字。大门上写着一付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这是李鸿章题写的。大门对面有一个掩壁,上面题有左宗棠的对联: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

从东大门往西走,有一条80米长的甬道。甬道自东向西走尽头是乔家祠堂。甬道将整个大院分成南北两部分,甬道北边自东向西分别有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和花园,甬道南边自东向西有东南院、西南院和新院。

乔家大院总共占地面积是10872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是3872平方米,共有6个大院,大院内套有20个小院子,共有313个房间。

大院内随处可见精致的木雕。如老院的三门木雕为葡萄白子图,东南院正门有八骏马和福禄寿三星图等,雕刻品个个栩栩如生,有着民族寓意。

砖雕工艺品在乔家大院到处可见,题材也非常广泛。

除此外,乔家大院还有精美的石雕。

乔家大院收藏有许多珍品,其中有三件号称为“乔家三宝”。第一件是犀牛望月镜,第二件是万人球,第三件是二盏九龙灯。

院子里也有各种纪念馆。比如展示乔家主人发迹的纪念馆,也有陈列山西民间风俗习惯的纪念馆。

参观了乔家大院后,我感觉到很有趣,拍了许多照片,而且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游乔家大院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天我刚游玩了国家级名胜古迹—乔家大院。它位于山西祁县。院子青砖黑瓦,

非常的宏大,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想必大家一定看过巩俐主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吧!有了张艺谋和巩俐,乔家大院从此就出了名,这里人头攒动,每天来乔家大院都有上千号人。

一大早,我们从山西太原出发,大约一小时车程就到了乔家大院。我刚进乔家大院牌坊就看见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非常气派,从牌坊到大院门口,足足有好几千平方,就是几千个人一起站在这里也不会觉得拥挤。

乔家的大院分六个院落,二十多个小院,每一个院子都挂着大大的红灯笼,仿佛好像让我回到了当年的拍摄现场,院落非常精美,我心里激动无比。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数五号大院了,院子里有乔家的三件镇院之宝,分别是九龙灯,犀牛望月镜,还有九龙屏风。我最喜欢的就是九龙灯了,九龙灯做工精致,分别由九个精美的龙头组成,是当年慈善太后御赐给他们家族的。导游说世上总共只有两盏九龙灯,都被乔家给拥有了,这该算是乔家最得意的宝物之一了。

来到乔家后院,那里放着好多辆马车。在古代的时候,马车是有钱人家的象征,普通人很难拥有一辆马车,能拥有一辆马车已经算是很有钱了,因为马车的造价昂贵,而乔家却有几十辆马车,都是上等的红木做的,工艺非常精致,听说一辆马车可以兑换现在的好几辆宝马汽车,况且乔家的大院就像一座小镇那么大,可见乔家的家产真谓是富可敌国了。

乔家大院的建筑古色古香,雕梁画栋,我非常佩服古人的智慧和建筑设计师的高名,穿梭在各个院落我一点儿也不感到累,可是导游已经挥着彩旗叫我们集中了,我想:以后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来乔家大院,再次“穿越”体验古代的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游乔家大院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从东大门一直往西走,有一条80米长的甬道。甬道自东向西走尽头是乔家祠堂。甬道将整个大院分成南北两部分,甬道北边自东向西分别有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和花园,甬道南边自东向西有东南院、西南院和新院。

乔家大院总共占地面积是10872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是3872平方米,共有6个大院,大院内套有20个小院子,共有313个房间。

大院内随处可见精致的木雕。如老院的三门木雕为葡萄白子图,东南院正门有八骏马和福禄寿三星图等,雕刻品个个栩栩如生,有着民族寓意。

砖雕工艺品在乔家大院到处可见,题材也非常广泛。

除此外,乔家大院还有精美的石雕。

乔家大院收藏有许多珍品,其中有三件号称为“乔家三宝”。第一件是犀牛望月镜,第二件是万人球,第三件是二盏九龙灯。

院子里也有各种纪念馆。比如展示乔家主人发迹的纪念馆,也有陈列山西民间风俗习惯的纪念馆。

参观了乔家大院后,我感觉到很有趣,拍了许多照片,而且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陇海大院爱心集体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陇海大院精神被发现有些偶然。2008年,一位下基层采访的记者无意中得知高新海的故事,在挖掘这个故事时,陇海大院的爱心事迹方为外人所知。

陇海大院原本称作陇海院。据《郑县(注,郑州以前叫郑县)志》记载,陇海院建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是为了分段修筑陇海铁路而筹建的办公大院。

院内环境优美,青砖铺设的一条条甬道通向一座座小楼,每幢楼房周围都种植有整齐的冬青和常青的松柏、翠竹。幢幢典雅的楼房全是西式的,木质结构和红砖、红瓦或红灰相间的砖瓦搭配,相得益彰。

解放后,陇海院被改为铁路老干部宿舍,之后成为陇海院社区、陇海宾馆所在地和铁路职工集中居住的楼房大院。

一位老人回忆多年前的陇海大院,“夏季,陇海院内培植的花木争奇斗艳,特别是满院里到处都是一片片、一丛丛的丁香花木。”

就是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陇海大院,近年来以另一个传奇—“陇海大院精神”再次引起关注。

2014年5月16日,电影《好好的活着》在郑州市奥斯卡升龙国际影城举行了首映式。

影片就是以陇海大院的大量真实故事改编,再现了获得“感动中原十大新闻人物”、“中国好人榜”的“陇海大院爱心集体”数十年接力照顾高位截瘫者高新海的感人事迹。

著名编剧孟宪明谈电影剧本创作时感慨,他在陇海大院看到了中国传统美德的影子,他要以这部片子向陇海大院致敬。

陇海大院精神是什么?“邻里互助、扶残助残、扶危济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参观王家大院的作文

全文共 2932 字

+ 加入清单

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

只看了它一眼,我就被震撼了,知道了什么叫豪门巨宅!濡染了灵石的灵、灵石的妙、灵石的秀、灵石的美与灵石的韵,起伏于凤鸣塬之巅,亭台楼阁密密匝匝。那徐徐贯顶的天风,冉冉升腾的地气,犹如喜鹊送来的警世梵音,这九沟八堡十八巷的琅寰福地,不似江南胜似江南……

我像是山野村夫走进了官宦人家的大宅院,满目惊奇,不知该迈左脚,还是迈右脚?

大红灯笼,挂在高高的门楼上,竭力炫耀着过往的热闹和繁华,只是风吹日晒,有些褪色泛白。门前那两个傲然的石狮,忠实地履行着职责,守护着当年王氏家族的显赫地位。

游人并不多,也许大家都去游山玩水了。没有了喧嚣,大院似乎很安静,在暖暖的阳光里,像是刚刚睡着了。春日人往往容易犯困,大院或许也概莫例外,经历了岁月的负重,也该喘口气歇歇了,让那份红火稍事淡下来。

向往这座大院已经许久,说不清为什么?抬高脚,轻迈步,走近的那一瞬间,我甚至害怕突然的造访,打扰了它难得的安宁。

推开厚重的大门,依稀间,一驾木质的马车,吱吱忸忸地从大院深处驶来。赶马车的小伙子,不正是王家的始祖——卖豆腐的王实吗?“卖豆腐嘞,卖豆腐嘞……”吆喝声,马蹄声,由远及近,是那么朴实亲切,是那样童叟无欺,唤醒了尚在梦呓中的大街小巷,豆腐的醇香在晨风中弥漫开来……

早年间的那个“豆腐发家”的故事,我是听祖辈们讲过的。王家从太原迁来,从小本生意起,慢慢弃农经商……铜板变成了银票,豆腐担变成了票号,窑洞变成了城堡。嘉庆年间,王家大院,在灵石静升村终成。 层层叠叠的院落,让世世代代的王家人为其耗尽了终生。 我喜欢这样的故事,诚信经营,勤俭致富,天道酬勤,即使住在这大宅子里,晚上睡觉也是踏实的。至少,王家的钱来得干净,是他们走南闯北,一分一厘积攒起来的。

在跨进高高的门槛一刹那,我分明看见了王谦受、王谦和兄弟俩领着驼队从内蒙古回来了,他们的脸上都挂着笑容,笑得自信,笑得智慧,笑得洒脱。他们的生意经就是在各地穿梭中走出来的,他们的创业史就是在叮叮当当的驼铃声中完成的,王家大院就是在他们的谈笑风生中刻在了大地上。就是这哥俩,倾毕生心血,融大智大慧,雕琢了一座典意丰厚的大观园:红门堡居中为“龙”,高家崖居东为“凤”,西堡子居西为“虎”,东南堡为“龟”,下南堡为“麟”。将才情尽情地挥洒,尽情地书写。想象浓缩在了层楼叠院中,愿景挤压在了灰砖青瓦中。那飞扬高挑的屋檐,放飞的是志气,是抱负,是雄心!这气度,这胸怀,岂是“自一山川”就可了之?

站在王家大院北门的城楼上,任凭风儿吹过,放眼望去,只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那所谓的卧龙道,街是龙身,巷是龙爪,河漂石是龙鳞,老槐树是龙尾,井是龙眼。两眼水井中的水,一苦一甜,这似乎也应着人生哲理:苦中有甜或甜从苦中来。而那一条蟠龙里,却暗藏着王中套王的格局。一个大大的“王”字永远烙印在晋中大地!是有意?还是无意?王,这是家族的姓氏,这是家族的气度,这是家族的名片,这更是家族生生不息的血脉!

沉浸在王家的故事里,呼吸着豆腐的味道,眺望那些年代久远的亭台楼阁,抚摸那些精雕细刻的门窗家俱,还有那些饱经岁月风霜的字画,回想着当年的生活情景,虽然时空久远,但仍是这样的熟悉,仿佛这个大宅子里,这一家子的人,都还在,他们刚刚,还在这里走动、说笑、谈论呢;你也许还可以看得见他们渐渐远去的背影;或者,有一个淡施脂粉的小妇人,正花窗下招呼着孩儿们玩耍、嬉戏,她的脸上,是亲和善意的微笑;而一位老奶奶,则颤巍巍地拄杖而立,眼望着一辈辈儿孙繁衍成长,沧桑里,满溢着甜蜜……

王家归来不看院。诚哉斯言!并非浪得虚名!

也许王家大院,不似江南园林轻巧灵秀,绿意盎然,建筑色彩单调了些,于是王家人就用心雕,用情描,以自然山水为画、以珍禽异兽为画,以历史掌故为画,以传说风物为画,让呆板的木头石头砖头热闹起来、灵动起来。且不说雕琢的手法,当看表现的内容已然令人眼花缭乱了:岁寒三友、四季花卉、琴棋书画、莲生贵子、二十四孝、吴牛喘月、麒麟送子、飞马流云、一路连科、佛家八宝……真可谓尺木皆画,片瓦有致,寸石生情。如一幅幅渐次展开的画卷,如一曲曲情韵绵长的民谣,一声声温和亲切的叮咛,靓丽在你的眼目,轻响在你的耳畔,烙印在你的记忆;而你,则会于那些有关相夫教子、孝敬公婆,家和万事兴的完美和谐的氛围中品出些许责任的分量…… 难道这只是为了印证自身的富有?炫耀家族的智慧?标榜王氏的杰出吗?

走在这精致华美的大观园里,不知怎么,倒使我揣度起早在多少年前,生活在这方天地里的人们,特别是稚气未褪的孩童的生活。孩童必须是要读书的,尤其是这样的大户人家。也不知道他们读着那些之乎者也时,快乐与否?是不是挨过先生们的戒尺了?也许,他们也有快乐的时候,如兄弟姐妹一般,唱着歌,或吟着诗,或诵着文,一起玩耍,过家家,捉迷藏,天黑了,然后,道个别,各回各家……在这九曲连环的宅院,我有迷路的感觉,生怕找不到出口了!这里最宜的肯定是捉迷藏,一旦隐匿,要想寻着,必定是很费功夫的。孩子们一定玩过捉迷藏!我是愿意这样的,愿意所有的孩子们,自由自在地成长着。

当我踏上通往绣楼的石阶时,心底是有些痛楚的,这十三个台阶,原来是有说法的:十三盘头十四嫁!那个时候的女儿,小小年纪就要为她们说媒提亲、打理嫁妆。如今十三岁的女孩们,正是天真活泼烂漫无邪的时候,哪里会烦恼着要嫁出去呢?我触摸着空中飘曳的一盏盏红灯笼,它们犹如一个个深闺小姐的长叹,在向人们婉转轻诉着什么。

庭院深深深几许?站在小姐绣楼上,疑惑地想:“三年不下楼,这些小姐会长得多胖?”这个滑稽的问题后面,有深深的同情。 三年都呆在一个只有两间屋子的楼上,她们做什么?想什么? 若是我,就奔逃下楼去,有多远跑多远,尽管梯柱上的十二生肖们正在轮流监视着她们的一举一动。

苦心去经营的东西,其实也只是瞬间偶得的喜悦。同任何名门望族一样,有鹏飞凤起的兴旺腾达,也有后辈人的退化矮化异化。 高墙大院,封闭了梦想,却阻挡不住奢豪之欲。王家后人,苟且着,狭隘着,自我满足着,无暇谈论天下情怀。光绪十七年,王家的继承人王梦鹏染上毒瘾,于是,王家大院便呻吟在鸦片的云遮雾绕之中了!坐吃山空,这座宅子,最终以964两白银的价格转让他人,而当年王氏宗祠里的一座戏楼,就花费银两3200两。大院在高潮中戛然而止,留给世人几多浩叹?恢弘一时的王家大院,从此换了主人。曾经的辉煌,名噪一时,富甲一方的一个神话式的家园,一段文明破散了,流亡成为一个历史的注脚。不知道王家先辈们上天有灵,会不会因而气绝眩晕过去……

风云流散,数声叹息。我感受到一种压力,一种强烈的孤独感,一种无法超越的宿命性悲剧感……我把手轻轻放在那些纤细繁密的各种雕刻上,渴望读懂当年造屋人的良苦用心。

繁华不在,初衷与设想,统统交付给这土地载体之上的院落。他们的用心,终究有人懂得的,未必是王家的子孙,也未必是我,未必是你,而是更多的有灵性来访者。因为穷,我们义无反顾地走西口,有了辉煌的大院;因为富,我们厮守于这片黄土地上,却重新走向贫穷……王家大院,何尝不是一种警示,一种教训。坐在大院里,我们除了喝着老陈醋,酸溜溜地回想着“那些曾经阔过的日子”外,是不是还应该做些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独特的乔家大院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前不久,我游览了著名的山西祁县乔家大院。虽然出发前对乔家大院作了些了解,但真走进那里还是让我惊叹不已。

乔家大院真大呀!一进门就是一条用石头铺成的长长的、笔直的甬道,比学校的跑道还长。这里大院套小院,小院连大院,虽然知道乔家大院有六个大院、二十多个小院,可是我早就没办法记清进过多少门,走过多少院了。每个院子都是青砖青瓦、高高的围墙。每个院子都挂着大红的灯笼。我突然想为什么叫“乔家大院”呢,叫“乔家城堡”才更准确些吧。

乔家大院的雕刻真多呀!门上、墙上、屋檐上、窗户上随处可见,不但精细,还各不相同,真称得上是雕梁画栋、巧夺天工了。我刚说出我的感受,就有人补充:“不止这些,你还没注意到房顶上的百十个烟囱也都不一样呢!”

乔家大院还有两个地方让我更吃惊:一个是房顶上有路!原来这是护院家丁巡逻用的。这里还有许多恐怖的刑具:斩头刀、攒心钉、铁鞭、烙铁……看得我心里直哆嗦,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些东西。

欣赏着独特的建筑,听着乔家的传奇故事,我越来越能体会到为什么把乔家大院等祁县民居和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相提并论了。

不知不觉离开的时间到了。我越参观越觉得原来知道的太少了,也越来越佩服当年的设计师和建筑者,真希望能再游览一遍乔家大院。

[初一优秀作文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游山西王家大院

全文共 906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个暑假,我和我的姑姑,姑父和表妹,去了王家大院,当时我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恨不得张一对翅膀立刻飞到哪里去,我们开车去王家大院,我们开了好久,才到了那里!

远远地就看到了占据半个山坡的王家大院。进了大院,才体悟到什么叫“侯门深似海”。一进进的庭院一重重的门,我们跟着导游转了1个半小时,才看了个大概。

王家大院总面积15万平方米,相当于12个足球场,几乎是一座小型的皇宫,从康熙年间开工,历经雍正、乾隆、嘉庆四位皇帝,差不多建了90年才完工。王家以商发家,以商买官,以官护商,成就了山西商人一番辉煌事业。据说王家一共建了6个城堡,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高家崖(视履堡)和红门堡两处。高家崖建筑群两主院均为三进式四合院。大小院落既珠联壁合,又独立成章;或隐或现,各种各样的门户,给人造成了院内有院,门里套门的迷宫式感觉。红门堡依山而建,主体建筑呈中轴对称型,院内套院,门内有门,堡墙高筑,四门俱全,由四道封闭圈组成,形成一个“王”字。

中华文化的繁复精深和中国古典建筑美学在王家大院表现得淋漓尽致,砖雕、木刻、彩绘,到处可见。“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不听姑父讲解根本弄不清楚。比如:大门上一对木刻的柿子,意为“事事如意”;镂空的石壁上五只蝙蝠围着一个“寿”字,寓意五福捧寿;学堂的台阶共分三层,每层三级,名为“连升三级”。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供奉王氏祖先的阁楼上刻有楹联,内容很能反映王家的治家格言:“受荫祖先须善言善行善德,造福子孙在勤学勤俭勤劳”。然而这终究只是祖先的一相情愿。王家十七世孙王汝聪、王汝成建成高家涯后,两人的四子四孙,都因吸毒而家败人亡,王家后代则辗转去了四川。只留下这座气势恢宏的城堡,不知王家的子孙看了作何感受?

在王家大院游览,不时能听到游人的啧啧称赞。看雪只恨生自己不逢时,不能住进这样的大宅门。我忽然想起巴金笔下的《家春秋》,描述的大概也就是这样的大家族了。在觉民、觉新眼里枷锁般的大家族现在却让我们艳羡不已。世事轮回,凡事都没有一个定数。

看完了王家大院,我们回到了家里,我被古时候那些人的无与伦比的创造力所震撼了,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真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活动之—游孔家大院作文700字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这天在妈妈的带领下,我早早的来到了孔家大院——宠物乐园,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和古代的劳动工具。

活动开始,我们在老师的领队下,走进了孔家大院最具特色的民俗馆。这里有古代的手摇水车,古人们可以把一些玉米、谷子放到这辆水车里,用手来回摇动,摇啊摇,这些东西就都神奇的变成了粉末。民俗馆内还存放了许多笠帽和蓑衣,这个我熟悉,因为在家里曾经也看到过爷爷奶奶用过呢!聪明的古人们还打造了犁耙、泥耙和草耙等不同用法的钉耙,品种之多不得不让我们佩服!古代科技虽然并不发达,但古人们都比我们想象中要聪明多了,那个时候他们也制造出了许许多多一样又一样的劳动工具。

走出民俗馆,我们还看到了许多高大的山羊,好奇的我学着大家的样子,拿起一束草,喂起了山羊,我站在它们前面,看着它们吃草的可爱模样,这凹凸有致的脸、这长长的牙、静静地吃着鲜嫩的小草,看着看着便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回过神来,老师们都已经走远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群小精灵。一路走过,还看到了许多小动物,有漂亮的梅花鹿、有会飞的家养鸡、有美丽的金孔雀、也有好多羊群有黑羊、藏羊、波尔山羊等等。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精彩的斗马!孔家大院的老板孔先生,把两只骏马关在了同一个区域内,它俩一言不合就打了起来,一匹马前蹄压到了令一匹马背上,那匹马一个急转身居然避免开了对方的攻击,它们谁也不让谁,慢慢开始相互撕咬起来,看到这一幕,我的心都揪起来了,心想: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里有我们熟悉的面孔,也有我们未曾见过的古人们用的劳动工具,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孔家大院之约真是一次奇妙的约会,还没有约过的小记者们,赶快约起来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河南陇海大院

全文共 918 字

+ 加入清单

【适用范围】友情;爱;集体;团结

【事迹】

陇海大院精神被发现有些偶然。2008年,一位下基层采访的记者无意中得知高新海的故事,在挖掘这个故事时,陇海大院的爱心【事迹】方为外人所知。

陇海大院原本称作陇海院。据《郑县(注,郑州以前叫郑县)志》记载,陇海院建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是为了分段修筑陇海铁路而筹建的办公大院。

院内环境优美,青砖铺设的一条条甬道通向一座座小楼,每幢楼房周围都种植有整齐的冬青和常青的松柏、翠竹。幢幢典雅的楼房全是西式的,木质结构和红砖、红瓦或红灰相间的砖瓦搭配,相得益彰。

解放后,陇海院被改为铁路老干部宿舍,之后成为陇海院社区、陇海宾馆所在地和铁路职工集中居住的楼房大院。

一位老人回忆多年前的陇海大院,“夏季,陇海院内培植的花木争奇斗艳,特别是满院里到处都是一片片、一丛丛的丁香花木。”

就是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陇海大院,近年来以另一个传奇—“陇海大院精神”再次引起关注。

2014年5月16日,电影《好好的活着》在郑州市奥斯卡升龙国际影城举行了首映式。

影片就是以陇海大院的大量真实故事改编,再现了获得“感动中原十大新闻人物”、“中国好人榜”的“陇海大院爱心集体”数十年接力照顾高位截瘫者高新海的感人【事迹】。

著名编剧孟宪明谈电影剧本创作时感慨,他在陇海大院看到了中国传统美德的影子,他要以这部片子向陇海大院致敬。

陇海大院精神是什么?“邻里互助、扶残助残、扶危济困。”

【节目摘录】

照顾高新海,这就是一个普通大院发生的爱的故事

邻居们包揽生活的所有琐事

邻居们每天送他去医院 为他的褥疮换药 为的就是他好好的活下去

这个大院700多人 除了不能活动的老人 几乎人人都来看他 照顾他

这是一个爱心接力

他们七天一小聚 十天一大聚 很快乐

大院有句歌”相信爱心会创造奇迹”

高新海没自暴自弃 学会了开三轮车 他最喜欢的事就是带着儿时的伙伴上街兜风

三十九年 不离不弃 就这样相伴到老 只为了彼此相伴温暖

【颁奖词】

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来,人们聚在一起,就不再离开。陇海大院里的邻居,给了父母不在人世、高位截瘫的高新海一个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家大院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随父母来到新疆乌鲁木齐,我在这里生活10年,通过这10年朝夕相处,让我深深爱上她——乌鲁木齐。乌鲁木齐一个多民族的城市,居住着维吾尔、汉、哈萨克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这里的民族虽然很多,但他们都非常团结。

同学们,你们知道《民族团结大院》的故事吗?如果不知道也没关系,听了下面的故事你就知道了:一个初冬的早晨,温暖的阳光照在乌鲁木齐81号大院里,院里传出一个孩童朗朗的读书声,这是一个12岁的汉族男孩正用维语讲“武松打虎”的故事,一段讲完,赢得了现场观众的满堂喝彩。

这个大院建于1956年,居住着维吾尔、汉、满三个民族,共有11户居民,41口人。这个大院有住了三十多年的老住户,也有刚搬进来的新住户;有干部、工人、解放军,也有大学生和普通家属。大家平时和睦相处,日子过得开开心心。

热比汗是大院最老的住户,大家都非常信赖她。院里住户外出,房门钥匙都交给她保管,谁家大人有事回不了家,孩子放学回来就在她家吃饭;谁家衣服忘了收,谁家门没锁,都有她的照应。热比汗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本可以安闲享清福,却愿意为全院人忙忙碌碌。

尽管大院的各民族成员语言、生活习俗、职业各不相同,但大家几十年如一日,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睦相处,团结互助,民族团结事迹闻名四方。

像《民族团结大院》的故事在我们班每天都在上演着,我们班由汉、回、维三个民族组成,我们相亲相爱像一家人。我和我们班的热孜婉古丽是好朋友、好姐妹,大家平时都叫她古丽。古丽也算是我来新疆以来第一个维族朋友。在学习上,我们共同进步;在作业上,她有不会的题,我会耐心给她讲解,她平时,会给我教维语呢;在下课,我们一起玩耍。我希望我们能互帮互助,友谊长存。

家和万事兴,各民族就像一个大家庭,只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学习,我们的祖国才能繁荣昌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500字作文:国土大院的菊花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住在县城的国土大院。那里一年四季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清香扑鼻,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多姿多彩的菊花

金秋时节,走进国土大院放眼望去,啊!这婀娜多姿的秋菊,有的像小女孩刚刚梳洗过的香发,有的像杨柳舒展下垂的柳条,有的像无声的瀑布,有的像飞溅的水花……散发出一阵阵沁人心脾的幽香,猛吸一口,顿时觉得心旷神怡。他们各有各的颜色,白的、红的、黄的、紫的、淡黄的,墨绿的……我最喜欢的是名叫白雪公主那婀娜多姿的菊花。如果你走进细看,会发现花朵的茎上有许多细细的毛,茎还十分坚固呢!它的叶片是锯齿形的,摸上去有些粗糙,也许是和寒冷的风霜搏斗的结果吧!它的花瓣下层往下垂,像白雪公主的头发,又像白雪公主的裙子,随风摇摆,上层像橘子瓣,又像白雪公主的皇冠,它的花蕊淡黄的,像一只只小蜜蜂,又像五味瓶,发出幽香幽香的味道。菊花似乎真的变成了白雪公主的笑脸,引来了辛勤的小蜜蜂和美丽的蝴蝶在它身边翩翩起舞,在阳光下显得更加艳丽。看吧,它开得多热烈,多么奔放,红的如火如荼,粉的清淡高雅,黄的金光闪闪,还有墨绿的、淡紫的……有的开在院中央,有的开在墙头,有的开在围栏上,仿佛节日时的彩灯,它们迎着朝阳,晶莹的露珠在叶子上闪闪发光,使人百看不厌,此时此刻,秋菊仿佛要把它所有的生命、所有的力量一起迸发,献给金黄的秋天。这时你便陶醉在这美丽的秋菊丛中,会不由得想起唐代诗人元稹的一句诗“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听爸爸说:“菊花不怕风霜,可以入药,可以泡茶”。

这么美的菊花,难道你不想来看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游山西王家大院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上星期我去山西,参观游览了几处,感受最深的是王家大院,回京之后其印象还久久出现在眼前。

除了对王家大院的建筑群,看了之后感觉特别舒服,青砖青瓦高高的堂屋,工整大气,尤其是各种砖雕,不但工艺精湛,而且寓意深刻,几乎每一处都可以讲出一段故事。例如大门两边刻出两株竹子,根部是深扎石头之中,寓意根基扎实;中部竹竿挺直,寓意虚心求教、节节向上;顶部竹叶茂盛,寓意清平正廉。我历来最喜欢竹子,去年出的文集即以竹子为封面底图,家中亦养了富贵竹,但是象这样解释竹子,并放在大门,更是使我感动。

王家大院的每户每室都有对联和横匾,其内容充满了中国文化和道德,基本上围绕的主题都是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做学问。即使涉及做官致富,也是教人要为官清廉,取富正道。例如有一横匾,上书“为善最乐”,我看了心中一震,原来这正是我老父临终给我们儿女的教诲:助人为乐,为善最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还有一匾,上书“学会吃亏”等等。

王家大院尽管是富户人家,但是他们每户都这样做家教,使其鼎盛维持了相当长的年代,据说后来衰败也是缘于放松了教育,以至吸毒腐败盛行。我参观之后触动很大,当今各类腐败是不是也与我们教育重文轻德有关,从学校教育到家庭教育都是如此。每一个做家长的都应认真自问,我们对儿女最大的期望,究竟是出人头地,还是正直为善?如果大家都以前者为目标,甚至不择手段,不惜踩着别人往上争,那么不怪国家民族堕落!我们自己就没有责任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山西乔家大院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前不久,我游览了著名的山西祁县乔家大院。虽然出发前对乔家大院作了些了解,但真走进那里还是让我惊叹不已。

乔家大院真大呀!一进门就是一条用石头铺成的长长的、笔直的甬道,比学校的跑道还长。这里大院套小院,小院连大院,虽然知道乔家大院有六个大院、二十多个小院,可是我早就没办法记清进过多少门,走过多少院了。每个院子都是青砖青瓦、高高的围墙。每个院子都挂着大红的灯笼。我突然想为什么叫“乔家大院”呢,叫“乔家城堡”才更准确些吧。

乔家大院的雕刻真多呀!门上、墙上、屋檐上、窗户上随处可见,不但精细,还各不相同,真称得上是雕梁画栋、巧夺天工了。我刚说出我的感受,就有人补充:“不止这些,你还没注意到房顶上的百十个烟囱也都不一样呢!”

乔家大院还有两个地方让我更吃惊:一个是房顶上有路!原来这是护院家丁巡逻用的。这里还有许多恐怖的刑具:斩头刀、攒心钉、铁鞭、烙铁……看得我心里直哆嗦,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些东西。

欣赏着独特的建筑,听着乔家的传奇故事,我越来越能体会到为什么把乔家大院等祁县民居和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相提并论了。

不知不觉离开的时间到了。我越参观越觉得原来知道的太少了,也越来越佩服当年的设计师和建筑者,真希望能再游览一遍乔家大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陇海大院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颁奖词:

和风春满园。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来,人们聚在一起,就不再离开。

事迹:陇海大院里有中国传统美德的影子,邻里互助、扶残助残、扶危济困。

陇海大院精神被发现有些偶然。2008年,一位下基层采访的记者无意中得知高新海的故事,在挖掘这个故事时,陇海大院的爱心事迹方为外人所知。

陇海大院原本称作陇海院。据《郑县(注,郑州以前叫郑县)志》记载,陇海院建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是为了分段修筑陇海铁路而筹建的办公大院。

院内环境优美,青砖铺设的一条条甬道通向一座座小楼,每幢楼房周围都种植有整齐的冬青和常青的松柏、翠竹。幢幢典雅的楼房全是西式的,木质结构和红砖、红瓦或红灰相间的砖瓦搭配,相得益彰。

解放后,陇海院被改为铁路老干部宿舍,之后成为陇海院社区、陇海宾馆所在地和铁路职工集中居住的楼房大院。

一位老人回忆多年前的陇海大院,夏季,陇海院内培植的花木争奇斗艳,特别是满院里到处都是一片片、一丛丛的丁香花木。

就是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陇海大院,近年来以另一个传奇陇海大院精神再次引起关注。

2014年5月16日,电影《好好的活着》在郑州市奥斯卡升龙国际影城举行了首映式。

影片就是以陇海大院的大量真实故事改编,再现了获得感动中原十大新闻人物、中国好人榜的陇海大院爱心集体数十年接力照顾高位截瘫者高新海的感人事迹。

著名编剧孟宪明谈电影剧本创作时感慨,他在陇海大院看到了中国传统美德的影子,他要以这部片子向陇海大院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游王家大院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1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就喜欢旅游的我早就知道我们山西是我国的旅游大省,“名城、名山、名院”是我省推出的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名城,当然是指我们的乡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名山指介休绵山,名院自然就是指王家大院。听多了“王家归来不看院”的广告语,我决定动员爸爸妈妈带我去王家大院看一看,看看这个院子到底有什么特别。

我们的车差不多一个小时就到了灵石,直接停在王家大院前的停车场。慕名前来的游人很多,王家大院因地布局,顺山而建,四周还有城墙守护,远观象一座城堡,出入城堡的大门上悬挂着红灯笼。

听导游介绍,王家大院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包括东大院、西大院和孝义祠,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我们全家主要观看了东大院。一进堡门,看到的就是东大院,俗称高家崖,由三个大小不同的矩形院落组成。青石板道路纵横,房屋依山势而起,颇有气势。我发现院中有院,门内有门,窑顶建窑,房上座房。导游带着我们由下往上,鱼贯而入,如果不是依靠导游,根本就不辨东西南北,有一种进入迷宫的恍惚。

导游介绍,东大院的两座三进四合院其实就是王氏两弟兄的住宅,哥居东,弟居西,大小有序。王氏两弟兄走的是典型的由农及商、由商及仕的发展道路,官及五品、四品。两座大院院门前都有高大的照壁、上马石、旗杆石、石狮、石台阶等。因主人官阶高低不同,两院在许多地方也呈现出差别。例如王家老大官及四品,拴马桩头都是雕的狮子。整个东大院房屋建筑设计巧妙,起居、教育、祭祀、防火、逃生……功能齐备;建筑装饰精美,无数的砖雕、石雕、木雕宣扬着礼智仁义孝的伦理、福禄寿喜的吉祥、竹菊梅兰的高雅。祖宗牌位、土地神龛、楹联题辞、翰墨书香……;官阶、谥号、私塾、账房,小姐绣楼、古玩摆设……

爸爸说这座宏大的建筑群内洋溢着封建社会尊卑有序的人文气息,充斥着官僚地主等级森严的统治氛围,这就是王家大院的特别的地方。可惜我不太懂,看来得以后好好学习王家大院承载的古老历史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王家大院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转眼间就过去了,一个假期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但是最有趣的就是去“王大院”了。

王家大院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它的一砖一瓦都是那么古老,但并比陈旧。走进王家大院,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王家的会客厅,厅里正面墙上刻着做工精细的迎客森,这一切看起来。那么栩栩如生,屋子四周摆放着沙发和桌椅。这些家具看上去还是那么的高档。

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的是王家的书房,走进书房,一股书香味扑鼻而来,书柜里陈列着王家的两个弟子读过的书本,它们看起来很陈旧,但是还保存着完好无缺。可见王家人是多么热爱知识啊!

最后我们来到的是王家的居室,那里的家具摆放的非常整齐。每道门前都有雕刻不同的花样。比如说:“喜鹊登梅,狮子滚绣球”。

我们仿佛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暑假快结束了,我觉得王家大院真是有趣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游严家大院[500字]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春节,我们一家人去了云南旅游,今天是大年初二,我们来到了大理市的喜洲镇,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严家大院

严家大院是一位名叫严子珍的商人在1907年建造的,严家大院占地面积2478㎡,建筑面积3066㎡,相当于我们家的房子二、三十间那么大!严家大院总共有四个院子五个天井,房子就围着这些院子和天井建造。严家一家十五口人都住在这里。

进入严家大院的大门,就会看到“三方一照壁”,就是说三面建房子,一面立照壁,中间形成一个四合院。照壁,是指一幅白墙,中间是黑色的“福”字,边缘是蓝色的墙身配以白色的浮雕,显得格外雅致,充满着浓郁的少数民族的风格。旁边的三间房都是两层的砖木建筑,朱红色的木柱、木栏杆上面有精致的雕花,屋顶是青灰色的瓦片一块块搭成的。房间的第一层是客厅、茶室、厨房等公共用房,第二层有修身堂、闺房、客房、书房等,用回廊连接起来。屋子里面的家具都是用木头做的,做工也很精美,放到现在都是古董了。而且房间内挂着很多字画、牌匾,其中有一些是达官贵人送给严家的纪念品,价值非常珍贵。

严子珍是严家大院的设计人,他小时候是以卖水为生,后来母亲改嫁入严家。继父给他取名为严子珍,13岁时带他去学经商,他非常勤奋,就开始独自做生意,最后他把生意扩展到海外,赚了很多钱,盖了严家大院。同时还捐助乡里,捐钱给革命党,成为备受乡里和革命党领导尊敬的爱国商人。

夕阳西下,我们离开了严家大院,但是严家大院给我的震撼一直伴随着我们回程的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