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家乡的习俗作文通用四篇 作文精品20篇

军训不但培养人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能磨练人的坚强意志。苏轼有句话:“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句话意思是成功的大门从来都是向意志坚强的人敞开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家乡的习俗作文通用四篇 作文大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浏览

6759

作文

412

篇1:家乡端午节习俗作文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中有很多个节日,我最喜欢端午节

每年的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和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河里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今年的端午节又快到了,我提议咱们自己包粽子吃,妈妈一下就同意了。利用星期天,我跟着妈妈学包粽子。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先取三片叶子,把两片叶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夹在中间,然后把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空心的圆雉形,然后在空心的圆锥形里插个筷子,拿小勺子舀了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摇动筷子,一直把粽子包的紧紧地。不一会儿,我和妈妈就包完了粽子。上锅蒸的任务就包给爸爸了。

打开电视,正在直播龙舟竞赛,吃着自己包的香喷喷的粽子,看着赛龙舟,心理别提多高兴了。

怎么样?我家乡的端午节有意义吧!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八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示例二:家乡的习俗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条彩绳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前两天大连一直阴雨连绵,太阳也没露一下。昨天总算碰上了一个晴天。

今天,从补习班回家,一个人底着头,漫不经心的走着,突然看到地上躺着一根已被剪断的彩绳。据分析判断,这里前一阵子应该是一个小水凼。(端午过后的第一个雨天,要把手上的彩绳摘下来,扔到水凼里。算是一种习俗吧!)这才突然反应过来。端午节已经过去很久了。望着地上此时孤零零的彩绳,不可抑制的想起奶奶。

我的小学生活大多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那时的自己那么无邪,那时的日子那么温暖。

那时,在端午节的前一个晚上,奶奶都会把我搂在怀中,我可以清楚的感到她的体温,和她血液中流淌的爱意。我静静的听着奶奶轻微的喘息声,看她变魔术般的将普通的彩绳,拧在一起,编成好看的结。然后她会用她的大手托起我的小手,认真而小心的将彩绳系在我的手腕上,脚踝上。清楚的记得她的那双大手那么温暖,却那么粗糙。当时的我还会天真的问奶奶,为什么不好好保护自己的双手。而奶奶只是莞尔一笑,不予回答。现在想起,才晓得,那是岁月在奶奶手上留下的烙印,是她经历无数风雨坎坷的见证。系好后,奶奶总是会端详一番,似乎在欣赏她的杰作。而那又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宛若三月中微风对嫩柳的抚弄;秋日里月光对修竹的依恋。又似晨曦中露水对小草的滋润;暮霭时夕阳与水面的辉映。奶奶澄澈的眸子中,满满的,都是对我的宠爱。

至今,那种感觉依旧十分真切。仿佛还能感觉到奶奶的体温和目光。

只是后来,我回到大连,回到妈妈身边。她的工作总是那么忙,忙到无暇顾及节日的到来,更不要说为我系彩绳了。

被忽略的端午,我已过了好几个。竟也习惯了没有彩绳的节日。只是当看到同学手上带着五颜六色的彩绳时,我虽然会不屑一顾,说那是小孩子的东西罢了。但心中,还是会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爱编织的端午的彩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的习俗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我生在城里,长在城里,可是每年都要回几趟南乡老家。

我的老家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在南乡,有许多风俗习惯,比如叠罗汉,大年三十祭拜祖宗等,但我最有趣的是“祝寿”了。

今年,外公六十岁了。到了大寿的时候,我们都很高兴,准备热热闹闹地为外公祝寿。

祝寿选在大年三十的头天,我们大家都来到外公家里。这可是我们小孩最热闹的时候了,叫啊,跑啊闹翻了天。大人们忙里忙外,厨房里飘来丁丁当当的案板声和葱花香味儿。

傍晚时分,我们开桌吃寿酒了。我看见外公这个“老寿星”没有上酒席,就纳闷地叫着“外公呢?外公到哪里去了呀?”妈妈听见我喊,就笑着说:“外公不在这里!在另外一桌!”我更疑惑了:“今天是外公祝寿,他怎么不到呢?”我的话刚说完,堂前里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我红着脸,有些害羞了。舅舅说:“这是家乡习俗,老寿星本人一般不在正堂如席的。而是请几个和外公要好的长者作陪,他在另外一个地方喝酒呢?”

听了舅舅的话,我们几个小孩吵着说:“舅舅,你就给我们说说家乡祝寿的习俗吧!”舅舅笑呵呵地说:“我知道多少说多少,也不是很清楚的!”“好呀!好呀!”我姐妹几个异口同声地叫着。舅舅一边倒酒,一边说:“祝寿是南乡的一个风俗,一般以女婿女儿为主,我们儿子就是作陪的。无论男女,到了三十就可以做寿了,一般四十不做的,一百岁也不做的。意思就是‘四’即‘死’,不吉利的。一百岁呢,太满了,‘满招损’呀,也不做的。”舅舅倒好了酒,坐下接着说:“祝寿还要拜寿的。拜寿要先设好寿堂,挂灯结彩,正中挂‘寿’字,两边挂寿幛。早上吃茶叶蛋和长寿面。下午拜寿,老寿星上座受拜。我们下午不是拜了吗?”“拜了!拜了!”我们嘻嘻哈哈地说着……

这次给外公祝寿还真学到了不少知识。家乡的习俗让我难忘而充满好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描写家乡中秋节习俗的作文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什么日子?”刚一回到家,妈妈就急忙问我。我不解地说:“八月十五,中秋呀!怎么了吗妈妈?”“哎呀,我就记得好像是过节!可是我忘记买月饼了!”妈妈懊恼地皱了皱眉。我听了妈*的话,顿时明白了,原来是我这个忘性极大的妈妈把今天这个重要的节日给忘记了。

中秋节由来的传说有很多种,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不过我最喜欢的是嫦娥跟后羿的神话故事。这么重要的团圆佳节妈妈居然也能忘记,我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我想起来啦,今天我买了饺子皮跟鲜肉、香菇,还有你最爱吃的马蹄跟虾!我们干脆包饺子吧!”妈妈兴奋地说。包饺子?我疑惑地看着妈妈。妈妈得意的告诉我:“饺子表示了一家人团团圆圆。饺子中的肉馅就代表了我们,用饺子皮来包饺子就代表吧我们和起来——团圆起来!”哦,原来这样,我恍然大悟,对妈妈竖起了大拇指。

[描写家乡中秋节习俗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一年级作文:家乡的春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等待着,等待着,春姑娘拉着优雅婉转的曲子,一步一步悄悄地走到了我的家乡,家乡的春。

看,那一大片大片的草原,多像一张软绵绵的绿地毯,舒适无比。小草就像个活泼可爱的小娃娃,冲破一切艰难险阻,迫不及待地破土而出,睁眼天真无知地望着这个美妙奇幻的世界,嫩绿如酥,以顽强旺盛的生命力,一次又一次地迎接春的到来。

花儿们也绽放开了,它们争奇斗艳,开得多么鲜艳美丽!桃花就像个婀娜多姿的小姑娘,花枝招展地挂在高高的树枝上,向下面的花儿炫耀着,沾沾自喜。花儿们也不甘示弱,更努力地绽放出最美的自己。你看,这一大片大片的,红的似火,粉的似唇,白的似雪,黄的似金。它们都美丽地绽放着,像灿烂的烟火,随风舞蹈,看这世界:有山有水有河流,有天有地有风光。都眉开眼笑的。

风雨也来了,多么使人心旷神怡。风轻柔和煦地吹着,雨细细密密地下着,仿佛在演奏一曲美妙的乐章。它们牵起手来,共同走过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演奏着复苏曲。风就像位慈祥的母亲,用手轻轻地抚摸着你的脸颊,柔柔的,舒舒服服的。雨也来了,细细密密的,看那雨珠晶莹如珍珠,透亮如碧玉。像软软的牛毛,像密密的花针,像细细的轻丝,滋润着你。当它打在你脸上,当它透过那土壤,是多么清凉舒适。风雨交加时,更使人神清气爽。

最妙的就是那些小动物呀!你看,蜜蜂们正合作着,飞到花朵上忙碌地采着蜜呢!它们不辞辛劳,为人们酿造蜂蜜,也为大自然增添了一份美丽。还有那各式各样的蝴蝶,就像娇艳美丽的舞蹈家,翩翩起舞,它们轻轻地扇动着美丽的翅膀,优雅地跳着舞蹈,黄莺和百灵也高兴起来了,放开了嗓子,叽叽喳喳地唱起了悦耳动听的歌,那歌声婉转,抑扬顿挫,为大自然增添了许多生机勃勃。

春姑娘来了,带着喜悦与欢乐;春姑娘来了,迎着鲜花与赞美;春姑娘来了,带来美丽与芳香!我爱我的家乡,但我更爱我家乡的春!

[初中一年级作文:家乡的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家乡的习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到了寒假,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起了春节。

春节前几天,家里的老人就会把辛辛苦苦养了的猪、鸡、鸭给杀了,鸡和鸭会拿去祭祖。大人们还会去买一些糯米,把糯米洗干净后,把猪血拿去锅里热。家的锅跟我们现在用的锅不一样。它的直径大约有1。3米,要烧柴才能用。把猪血烧到杏色,捞出。然后把糯米煮熟后,加入猪血,烧到凝固。捞出放在蒸笼里等它凉了,我们称它为“米血”。

大年三十,大家把米血拿出来蒸熟,把杀好的猪肉拿出来,再杀几只鸡、鸭。晚上大家把它们煮熟,至于好不好吃就看大人们的手艺了,大人们还煮了年糕、面条、鸡汤等等。有些还会去市里买一些小菜,一家人围着大圆桌吃着年夜饭,谈着喜事,碰杯说祝福语。

大家吃完年夜饭,就在一起看春晚,不一会儿又到门口去放烟花。

初一,早上到处都是鞭炮味,还在睡梦中的我,被一阵阵鞭炮声被迫叫醒了,以最快的速度洗漱完,飞一般地跑下楼,吃完早餐,和爸爸一起去拜年,而妈妈要留在家里接待客人。

初七、八要“进香”。开着车,来到别的村的寺庙里烧香,那香长1米,直径5厘米,不一会儿有人来表演舞狮,大家看得可高兴了。当快要结束的时候,大家就敲着锣鼓绕着寺庙转几圈,便回家去了。

家乡习俗可真多呀!我们应该好好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变化初中英语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One possible version:

Changes in My Hometown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my hometown these years. There used to be old and low houses on the streets,but now you can see people live and work in tall buildings. In the past, you could always see rubbish everywhere. But now the environment is clean and tidy. Many trees are plan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eet, so the air is very fresh.There were not any buses in my hometown, so most of us used to walk to work or go to school by bike.However, life is much better now. Many people buy their own cars, so they go out by car.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乡的习俗立秋“贴秋膘”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过去的家乡有一个习俗,每逢“立秋”这天,就要吃肉、吃鱼,名曰:“贴秋膘”。

立秋这个节气,正好在“三伏”当中,正是一年当中最炎热的时候。立秋之后,就只有末伏了,其意就是说暑热就将要过去。家乡有一句谚语“立秋十天懒过河”,也正式印证了出伏后的凉爽。

在暑热当中,大家的饮食受到影响,身体有些消瘦。要把天热厌食而掉的膘,吃些鱼肉重新补回来,这就叫“贴秋膘”。每当立秋的前一天,大家都要到集上买一些鸡鸭鱼肉,到立秋这天,吃上一顿。这时,正是瓜果梨桃的成熟时期,同时也要买一些回来,大家共同品尝。

在邻里之间,话语之间顺便都要问一句,你家“贴秋膘”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三年级作文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三年级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的习俗作文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美丽的焦作,那儿是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焦作的云台山最为有名,还有四大特产,怀菊花是去火解毒的。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清明节、元宵节、端午节、植树节、建军节还有重阳节……春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不同的地方过春节的习俗会不一样,民间流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食物,残害生灵。有一年的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村里,两个牧童在比试牛鞭子,“年”忽闻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了。它又窜到另一村庄,又迎头望见一家门口晾着件大红衣裳,里面灯火昏黄,刺得他偷头晕眼花,它莫名其妙,夹着尾巴慌乱的逃窜了。后人通过他的这个弱点,想出了对付他的办法,慢慢的演变成了现在的习俗。我家乡的春节是这样过的。

还没过年,大人们就开始打扫卫生,收拾东西,贴好火红的对联,赶往老家和家人们团聚准备过年。即使再忙的人也要回家过年。

大年三十,准备好包饺子的材料,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各有分工,大人们擀饺子皮,包饺子。小孩子就端着盘子一趟趟的把厨房的大人擀好的饺子皮,送到客厅包饺子的大人们那。当然,饺子里是会包硬币的,谁吃到的硬币多,就寓意着新的一年就会有福气。孩子们互相攀比自己吃到硬币的数量,一发现别的孩子比自己吃到的硬币多,就会拼命的吃,直硬币吃完为止,大人们吃到的硬币通常会给自己的孩子,他们也会拼命帮孩子吃。晚上,家人们会坐在一起看春晚,共赏歌舞,共同欢笑,除了两三岁的小孩子,谁都不睡觉。

到了初一,人们就会提着大箱小箱,四处去串亲戚,有时候亲戚们会摆一大桌鱼肉请我们吃,关系好的亲戚来拜年,我们也会准备一大桌好菜款待他们,亲戚有时还会给孩子们带来糖果。我们见到大人只要说新年好,就可以得到压岁钱。

家乡的春节充满年味,我喜欢我的家乡,我喜欢过年的滋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赞美家乡话题初中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襄樊,那是个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文化古城,那里有许多名胜古迹,比如:古隆中、米公祠、夫人城、护城河、黄家湾……

我最喜欢的景点是古隆中。古隆中位于襄阳,这里曾经是三国时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故居,也是刘备三顾茅庐所在地和《隆中对》的诞生之地。隆中不仅景色优美,环境清雅,而且还是个休闲的好地方。走进隆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隆中的标志性建筑-----石刻牌坊。牌坊两边的小门上面有诸葛亮的古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春天来到古隆中,有各种各样的牡丹花鲜艳夺目,芬芳迷人,有的红得似火,白得似云,粉得像霞,黄得赛金,还有的花吸引了许多五彩斑斓的蝴蝶来翩翩起舞,勤劳的蜜蜂仙子也在花丛中细心地采蜜。隆中有一个的看点,那就是“三顾堂”,这里是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的地方。门前有三棵古柏,相传是当年刘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时的栓马树。中堂正中有诸葛亮轻摇羽扇、手持长卷的模样。

我的家乡还有许多土特产和风味小吃,比如:大头菜、牛肉面、石花霸王醉酒、金刚酥……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如今,襄樊正在飞速发展,新建许多建筑物,有民发商业广场、诸葛亮广场、万达商业广场等等。夏夜的沿江大道景色更加迷人,夜晚,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被这美丽的景色而吸引住了。

诸葛亮广场上有许多老奶奶在跳舞,随着舒缓的乐曲,跳出了优美的舞蹈;有的人在打太极拳,打得象模象样;还有的人在练剑,那“刷刷刷”的声音感觉真威风!

路上还有来来往往的汽车,川流不息,亮着五光十色的彩灯。它们为襄樊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景色。

我的家乡真美,我爱我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描写家乡的四季初中作文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我爱家乡四季,因为她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丰富多彩。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齐放。小燕子们伴随着花儿的芳香唱着歌儿来到南方。我来到了宋桥外婆家,乡间小路两旁的泥地里都冒着芬芳的气息。我在外婆家的菜园里栽下了一颗葡萄树的小树苗。我希望它能够顺利地成长,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葡萄树,能让我们吃到一颗颗甜美的葡萄。

夏天,是热魔王最猖狂的时刻,也是大人们最辛苦的时候,街上的三轮车夫总是汗流夹背在骑着三轮车,工地里建筑工人顶着炎炎烈日在劳动。然而,夏天更是我们小孩子喜爱的季节,有的在院子里打水战,有的去游泳、、、、、、,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去游泳了,每天下午3点左右,我来到白洋游泳池旁,换上游泳裤,就下水去游泳了,游累了就和同学戏水,真好玩!到了傍晚,老人们都到屋檐下拿着扇子坐在凳子上乘凉,我们还可以让大人们讲故事给我们听。

秋天,天气渐渐变得凉快起来,这个时候我最喜欢去爬山了,离我们家最近的是东门山,到了秋天,一片片红色的枫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像一张被子,布满了整座山。我来到树林中,拾起一片片的枫叶,抛上天空,洒落下来,就向天女散花一样。秋天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大人们在田里忙着收割作物。

冬天,我们这儿的冬天并不太冷,大雪好像与我们无缘,冬天下雪的日子少而又少,平时只能在电视里看到下雪的景象,直到前年寒假的一个早晨,冬雪分飞,一朵朵雪花飘落下来,把整个城镇都洒满了,远远看去一片白茫茫。我和妈妈来到雪堆中一起堆雪人,我堆头、手,妈妈堆身体,一会儿就堆起了一个美丽的雪人,好可爱啊……

家乡的四季给了我无限的欢乐,我爱家乡的四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啃春习俗初中作文

全文共 1112 字

+ 加入清单

时至大年初七,正是立春的节气,天虽然是依旧的冷,但春的气息已经实实在在的悄然而至。房顶厚厚的雪开始融化,顺屋檐的冰凌流下,敲打在大地上发出“哗啦啦”的声音。门前的水泥地上溅起朵朵晶莹的水花,若不是暖暖的阳光透射到屋子里,还真以为是在下雨。

或许是立春的缘故,今天的太阳早早的就从东边升起来,悄悄在地平线上绽放开红彤彤的笑脸,蔚蓝的天空纯粹而透彻,禁锢一冬的筋骨也开始舒展开来。大地上,到处都是白晶晶一片,刺人的眼。

“今天是孩儿的日子,又是立春,早晨咱们吃春面,晚上吃春饼,到了17点47分,咱们别忘了啃春。”妻对我说。

吃春饼,啃春,这是我小时候就知道的老习俗。小时候,每到立春这一天,奶奶总是要给我讲关于啃春的传说。如今关于那个古老的带有神奇色彩的传说在我的脑海里已经支离破碎了,但是吃春饼、啃春一直在传承。吃春饼,叫“咬春”,就是烙几张薄薄的油饼,炒一盘土豆丝、绿豆芽丝或者干豆角丝,用油饼将炒好的菜丝包起来,条件好的人家做一碗肉丝酱,抹到春饼里,夹上合子菜一卷,从一头吃到另一头,这叫 “有头有尾”,寓意“合家欢乐”。

曾记得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清代诗人蒋耀宗和范来宗的《咏春饼》联句中也有一段精彩生动的描写:“……匀平霜雪白,熨贴火炉红。薄本裁圆月,柔还卷细筒。纷藏丝缕缕,才嚼味融融……”清代诗人袁枚的《随园食单》中也有春饼的记述:“薄若蝉翼,大若茶盘,柔腻绝伦。”春饼,古往今来始终位居“极品”之位,它不仅集有简单化、普及化和大众化于一身,而且充满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和渴盼。

到了立春的那个时辰,“啃春”开始了,过去看不到什么水果,到了这一天,母亲就把贮藏在窖里的鲜鲜的大萝卜拿回来,洗净,切成若干块,全家老少每人一瓣,啃上一个大萝卜,又脆又水灵,意喻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其实,萝卜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锌,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萝卜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体内废物的排出。还有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稳定血压的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生吃,乃止渴消胀气;熟食,乃助消化。”我至今还记得“吃了萝卜喝热茶,气得大夫满街爬”的顺口溜。

而今条件好了,各种水果应有尽有,人们很少再啃萝卜了,即便是吃萝卜,也是变成另外一种方式了,那就是凉拌,把萝卜切成细丝,加些醋和糖,酸酸甜甜的,非常爽口,过年油腻食物吃多了,吃几口萝卜丝,很解腻的。而我,我们家一直沿袭着啃萝卜的习俗。

“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这就是古老的“咬春”嚼萝卜,一个咬字,是心情,是人们发自心底的那种吃得了苦的一股韧劲儿;一个啃字,是期待,更是人们心底埋下以求平安的美好祝愿!

[啃春习俗初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春节习俗

全文共 1144 字

+ 加入清单

幸福的日子过得总是那么快,一年一度热闹非凡的春节眨眼间就过去了,每个地方的春节习俗都各具特色。你想知道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吗?那就和我一起重温那美好的时光吧!

腊八,似乎就是春节的前奏曲,一到腊八,妈妈就会用大米、糯米、麦仁、小枣、豆子、小米、白莲子、葡萄干等熬成香甜美味的腊八粥,喝了腊八粥,人们就会知道年就快要来到了。

腊月二十三,在我们家乡是祭灶的日子。在这一天,大人们会拿着麻糖来到厨房的灶台前祭祀灶王爷,据说这是请他回到天庭后,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多美言几句。祭祀过后,我们就会分享又酥又甜的麻糖。

腊月二十三仿佛吹响了春节开始的号角,腊月二十三过后,家家户户都会忙碌起来,在除夕之前,我们都会把房子打扫的一尘不染,然后购年货、蒸花糕、贴花花······

到了除夕,年货都准备得停停当当,家家户户的门上和窗上都贴上来红红的对联和窗花。这一天会十分得热闹,早上爸爸和大伯拿着鞭炮、纸钱来到祖先的墓前祭祀,“请”他们“回”到家里一同过年,而妈妈和大娘就会在家里热火朝天地准备丰盛的午餐。午饭后,一家人热热闹闹围在一起,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包着饺子。最有趣儿的是,妈妈还会在饺子里包入一枚硬币,看谁能吃到这个硬币,它寓意着吃到硬币的人在下一年里福气多多。在这一天,不管你是什么时候吃的午饭,饺子包好后,人们就会早早地把鞭炮挂在树上,饺子一入锅,就开始放鞭炮。这在我的老家这叫做抢福,谁家放鞭炮越早,谁家吃饺子越早,就意味在下一年中谁家的福气就越多。饺子煮熟后,还有一个更有趣的习俗,那就是盛出第一碗饺子,先要祭祀祖先,祭祀完毕后,把饺子重新放入锅里煮一下,重新捞出后,全家人才围在一起,一边谈论着一年中遇到的开心事,一边品尝这饺子的美味。吃完了年夜饭,,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惬意地吃着瓜子,其乐融融地等待着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夜除了比较小的孩子,人人都得一晚上不睡觉,这叫做守岁。

新年终于来到了,正月初一,虽说新年,却不如除夕的热闹。早上,人们要早早地起床,放鞭炮,吃饺子。孩子们跟在大人的身后,来到长辈家磕头拜年。在这一天,最开心的就要数我们小孩儿了,我们会收到很多的压岁钱,拿着压岁钱的我们,尽情地去购买鞭炮和零食。

眨眼间,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来了。早上,人们早早地涌上街头,兴高采烈地观看着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到了晚上,全家人一起去赏花灯,看礼花。街道上,各个商店的门口都挂满了红红的大灯笼,每个招牌上都围着五颜六色的彩灯,就连树上都挂满了一个个小彩灯,头顶上红色、黄色、紫色······的礼花一个连着一个在空中绽放,这样的礼花,这样的花灯连在一起,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呀!

怎么样?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很有趣儿吧!明年的春节,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来做客,感受一下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家乡的元宵习俗为题

全文共 1035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元宵节,吃过晚饭,我们就去看花灯、焰火了。虽然七点刚过,但是我们就来到新市区看花灯,这里人山人海,花灯会种类繁多,设计新奇,造型各异。市政府前的整个街道火树银花,璀璨夺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前来观赏。有做生意的人早早来到摆好摊位,有的坐车从几十里路的农村赶来,还有的小孩骑在他爸爸脖子上。手拿着糖葫芦边吃边看,八点多钟,在市委大楼旁边一朵朵绽放的礼花腾空而起。哇,好美的夜空呀,只见深蓝色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昼一样,把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我简直被迷住了。一颗颗五彩的礼花腾空而起,礼花炸开以后,一朵朵纸花飘落下来,甚至有的纸花还带着一颗颗亮闪闪的东西,真像一颗颗彩色的流星;有的礼花炸开以后是双层的,接着变成动物形状了;有的炸开以后就像下起了流星雨,刷刷地往下落;还有的如同一道道彩色的金环,把天空变得光彩夺目,整个市区都沸了……五彩的花灯被高高的挂在了半空中,闪着耀眼的光芒。美丽的花灯给这里增加了秀丽的色彩。这些造花灯的人手还真巧,什么羊形、龙形,拖拉机耕田形的……都能造出来,真了不起。

听妈妈讲,传说在很久以前,世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突然灾难降临、城内洪水泛滥,城外田地干旱,原来是王母娘娘请玉帝去赴宴,玉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宴会后余地回宫办事,于是把雨簿写错了,本应是城外雨五分,城内雨三分,玉帝给写反了。青龙得知原因,便偷偷地里溜到天宫,改了雨簿,这样世上又慢慢恢复了本来面目。玉帝酒醒后,也发现写错了雨簿,但本想改正,又怕重臣说自己做事不慎重,只好将错就错。后来玉帝发现自己的雨簿被改过,不由心中大怒,派丞相来到人间杀了青龙,丞相照做了。青龙被丞相杀了后,变成一只神鸟,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心中感到惭愧,便下书要黄帝向百姓传令,要纪念为民除害的青龙。每年春节,人们都要敲锣打鼓,耍龙舞狮几年青龙,庆祝元宵节。

元宵节的习俗是吃汤圆,让每家团团圆圆,所以今晚妈妈“权力下放”,把煮汤圆的重要任务交给我来执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所以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看妈妈煮汤圆的经验,先把水烧开,把汤圆小心翼翼地放进去。我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白白胖胖的汤圆浮出水面,看着它们一个个膨胀,我兴高采烈地喊道:“汤圆要出锅了。”我高兴得不得了。

时间不知不觉已过去了1个多小时,但我们一点也没觉得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描写家乡中秋节习俗的作文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我家住在一个河北小镇,大门大院大平房,而且当时爷爷奶奶和爸妈家住一个院的,两间房,共走一个大门,家乡中秋节习俗作文200字。那时每年中秋节一家人都在一起过,节日晚上的九点多钟,一轮圆月升起来后,爷爷奶奶就会搬出个桌子放到院子中间,再摆上几样水果和一盘月饼,水果有西瓜、葡萄、沙果等,摆上满满一桌。接着正式的“愿月”仪式开始,也就是年轻人给月亮磕头祈福,在月下许愿。拿出个椅垫铺到院子中间,然后我们几个年轻人开始按年龄依次朝着月亮的方向磕头,都磕完了,我们大家就开始享用桌上的水果和月饼了,当然,吃之前要揪下一粒葡萄冲月亮的方向远远的扔出去,那意思就是给月亮吃了。记得小时候中秋节的晚上,天气就挺冷了,往往我们都是边吃东西边冻的瑟瑟缩缩的,然后就赶紧搬桌子端盘子回到屋里。

后来,只要每年中秋节我们能聚到一起,仍然会在节日当晚延续这样的习俗,当然,我们队伍也在渐渐壮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爱家乡的柑橘的初中作文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美丽的洞庭湖畔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安乡,她就是我的家乡。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水充沛,为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她盛产棉花、稻谷、鱼类、湘莲、珍珠等农作物,因此她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家乡的橘子。

每年二三月里,橘子树枝头就开始生长出嫩芽,不久,橘树上就开满洁白的小花,远远望去,树枝上就像堆着一团团的雪花,散发出一股股浓郁的香味。大概到了五六月的时候,橘子树的叶子开始由嫩绿色变成深绿色,橘子树上挂满了圆圆的橘子,开始,橘子只有小指头大小,渐渐地,长得和小皮球一样大小。橘子的颜色先是浅绿色,随着时间的变化,渐渐地变成深绿色。秋天来到时,一个个橘子由绿变黄,由黄变红,树上好像缀满了一盏盏金黄金黄的小灯笼,把树枝都压弯了腰。九月份以后,橘子就慢慢熟了,这个时候无论你走到谁家,家乡的人们总喜欢拿出一盘盘的橘子表达他们的热情好客。掰一块放在嘴里咬一口,甜甜的,酸酸的,十分可口,叫人回味无穷。

宋朝著名诗人苏东坡在《赠刘景文》曾经写道“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又到了收获的季节,我不禁想起了家乡的橘子,顿时感觉心旷神怡,沁人心脾,舒服极了。

[我爱家乡的柑橘初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学生作文:家乡的中秋习俗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二,我回到家乡后,爸爸对我说:“儿子,这个中秋咱们回老家过吧!”我听了心中又是欢喜,又不觉有点不愿,回家乡过的中秋节 初中生作文。欢喜是我有好长一段时间没回家乡过中秋了,在家乡过中秋节特别好玩。不愿的是我的家乡离中山很远,开车都得七、八个小时呢!我不会坐车,到回家是说不定我都已经在吐了。在出发前,妈妈特地煲下火的汤给大家喝,以免坐车时会不舒服。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着,我的状态还不错,也许是喝了妈妈的汤,我一路上都没不舒服,可是到了高速公路的出口时,看见家乡的公路每隔一段都会有裂开的地方,就像一条光棍被白蚁腐蚀后的模样在破烂的公路上颠簸的汽车,好不容易出了“陷阱”,开进了乡间小道,没有想到刚才只是暴风雨的前夕,这才是真正的“暴风雨”。刚进小道本以为能一路平行,因为下过雨,小道在雨水的冲刷下,形成了坑坑洼洼的“水泥路”,这下汽车更颠簸,坐在车里的我好像在方轮车里坐着,我在抱怨这里的政府怎么这样啊,路都破成这样也不修!在摇摇晃晃中终于到家了,作文素材《回家乡过的中秋节 初中生作文》。

我的家乡是曾走出过许多富豪的潮汕地区,这里的民房大部分是祠堂,屋顶尖尖的向两边延伸,在房子里画着十分精美的壁画,有“满堂子孙”,有“仙姬送子”、“月华赠宝”等。还有刻的呢,最雄伟的就是“龙凤呈祥”了,那刻着一条龙弓着身子头在前,张牙舞爪,很威武。而凤凰就扇动着强壮的翅膀,尾巴飘着,像一团火焰,熊熊地燃烧着,和龙卷在一起呈现出别样的气势。在家里爷爷奶奶已等候多时了,看见我们很兴奋。我们也十分开心,终于到了家和爷爷奶奶团聚了。

家乡的习俗真的很神圣。

到了中秋节晚上,我们就开始了神圣的祭拜仪式。首先,将一张重大的桌子抬到庭院里,然后就将月饼、鸡鸭肉、水果、花篮等放到桌上,烧香烧烛,还放了一条横椅在桌边,让“月娘”坐的,等祭拜完了后,还要把漂亮的花篮烧掉,当时我想可惜了这漂亮的花篮了,据说是烧给“月娘”的。

再过来十几分钟之后,就是我最喜欢的时候了。“大开杀戒”啦,我拿着月饼使劲的往嘴里放,吃着手里的看着锅里生怕被“对手”抢完。我们坐在月下,一边吃一边赏着月,那月亮又大又圆,泛着一圈又一圈的金光,好美啊!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祝愿天下人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学生作文:家乡的中秋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端午节的习俗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吗?下面就让我来一一告诉你们吧!

正所谓“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当听到这首脍炙人口的儿歌时我就会知道今天是端午节。

端午,又称重五,是我国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一个重要节日呢。在这天,大人门都要给我们小孩带上“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的长命缕呢。每家每户还得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如果你是南方人,那么还要吃“五黄”即“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粽子和雄黄酒。怎么样,有意思吧。

更有意思的是,端午这天很多地方都会赛龙舟和吃粽子。赛龙舟,顾名思义,竞渡龙舟嘛!而为什么要竞渡龙舟?纯粹为了好玩吗?不是!相传赛龙舟,还有个小故事呢!从前,有个爱国诗人屈原,有一天,他听说了自己的祖国被占领了,爱国的他气得受不了,便来到了汨罗江边,投江自杀了。相传,竞渡龙舟是为了捞救爱国诗人屈原。而吃粽子呢,其实是把粽子投进江内,是为了让鱼蛟虾蟹吃饱了,而不去吃屈原的遗体。关于赛龙舟和吃粽子,还有这么个令人落泪的故事呢!

这就是快乐又令人辛酸的端午节,同学们,你们明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秋节习俗的初中生作文

全文共 975 字

+ 加入清单

八月十五中秋节,来源已久,可能在原始时期就已经有了。古代民族在中秋节前后举行丰祭,同时也祭祀月神,有文字记载中秋之事亦有二千多年。到唐代记载更多,后来加上吃月饼杀鞑子的传说,中秋节成为有民族意识的节日。明清以来成为一年中三大节日之一,现今成为国定假日。

(一)赏月:

中秋节的月亮是特别的皎洁、明亮与圆满,具有象征性的意义。更有许多人想看月亮里的玉兔和吴刚伐木。

(二)吃月饼:

吃月饼的习俗有文字记载是始于明代,传说把节庆的食品神奇化,并赋予爱国的意义。

中秋应景的品是「月饼」,与端午节吃粽子一样。月饼是纪念反抗异族的统治。

(三)团圆:

大家吃月饼、赏月、酬谢小区之—土地公等习俗,都在祈求人生圆满光辉,家庭团圆幸福,小区平安,表现出月圆人亦圆的理想。

秋节的习俗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我国农历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中,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中秋赏月,最盛是宋代。明清以来,民间更重视中秋节。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象葡萄、西瓜等象征着团圆的水果也被人们摆上餐桌。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恰好是庄稼成熟的季节,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