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奇妙的太空探险作文(精品两篇)

走!我们去月球探险去!下面是小编为您推荐的作文:

浏览

7468

作文

2

篇1:奇妙探险记作文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夏日午后,强烈的阳光照射着无边无际的沙漠,可是在茫茫的沙漠中,竟然还有一支探险队,后面跟了一只骆驼,那是一只矫健、经过特殊训练的骆驼,比其他骆驼更能耐渴,而且还能为人们引路。

这时,队长杰克摇了摇水壶,还剩下大半壶水。可能,这大半壶水对在城市里的人来说算很多了,但对在沙漠里的探险队来说非常非常的少。队长杰克对大家说:从现在起大家一定要节约用水,因为我们剩下的水不多了。大家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一天,两天,大家挨过去了,可是尽管队员们很节约,那壶水也只有半壶了,大家饥渴难耐,但又不得不忍受着。不到万不得已,绝对是不能喝最后的救命水。

大家上路了,走着走着,探险队里最小的女孩小丽突然大喊:大家快看,那是什么?大家随着小丽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前面有一汪清泉,大家疯了似的向泉水跑去,可是大家发现它越追越远。队长杰克失望的告诉大家那是海市蜃楼。

正当大家坐下来休息时,突然又感觉自己在下沉,大家低头一看,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大家进入了流沙堆。突如其来的下沉让大家乱成了一锅粥。这时队长杰克大喊:大家不要乱动,这样会加快下沉速度。就在这时,大家感觉不下沉了。流沙变成了普通沙。大家隐约看到了一位老人的背影,大家猜想应该是一位会魔法的老人吧,可世上怎么会有魔法呢?算了,继续赶路吧。这是队长杰克惊奇对大家说:我们有水了!果然,在大家的眼前,出现了一汪真的清泉。

黄昏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好像在预言他们一定会走出沙漠。

[奇妙探险记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世界之窗奇妙探险记作文800字

全文共 126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红树林文学社组织去世界之窗旅游。为什么叫世界之窗呢?因为这里浓缩了全世界的名胜古迹,巴黎的铁塔、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法国的城堡……总之,到世界之窗玩一遍就像环游了全世界。

世界之窗可真大呀!我们从早上走到下午,我以为我们把世界之窗全走遍了呢。没想到老师却告诉我们,我们走的还没有三分之一的地方呢!我一听,眼珠子都差点掉了,不会吧?我一点都不相信,但是却是事实。也许正因为世界之窗有这么大,所以才能装得下全世界那么多的名胜古迹。

世界之窗里面好玩的项目实在太多了!其中我最喜欢的项目有四个。第一个是极速富士山我们进入场内,坐上特制的椅子,系上安全带还戴上了眼镜,准备好之后游戏就开始了。我们玩的是雪山滑雪。只听“轰隆隆”一阵巨响,越野车开动了!它在山上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好刺激啊!每当车子发动时,椅子也会跟着转动,我们坐在椅子上面就像真的开着越野车在雪山上飞奔,真是太好玩了!

第二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游戏项目是飞跃美利坚。这个游戏就像开飞机一样。游戏开始了,我们乘坐“飞机”飞到森林时,地面上的人都朝我们挥手;当我们飞到球场上空的时候,突然,一个球朝我飞了过来,眼看要打到我身上,吓得我差点叫了起来;当我们飞到城市上空时,一颗颗灯火好像在朝我眨眼睛……真是太好玩了!长大以后我一定要当一名空姐!

第二个游戏结束之后已经到中午了,所以,老师就带着我们先去吃午餐。我三下五除二把午餐一扫而光,抓紧时间到附近的商店看一看。因为我想买一件礼物送给妈妈。但是找了好久都没找到合我心意的礼物,正当我想离开的时候,突然一把制作精美的小雨伞吸引了我的眼光。我细细地看了又看,觉得这把小雨伞送给妈妈特别合适。于是我跟店老板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以二十元买下了这把开价三十五元的小雨伞。(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跟别人讨价还价,当时心里别提有多紧张了!)一想到当我把礼物送给妈妈,妈妈夸奖我的情形,心里甭提有多开心了!

吃过午餐之后,我们就向着下一个目的地出发了,在那里我们一起观看印第安人的表演。节目开始了,第一个出场的是一个男印第安人,只见他头上插满羽毛,身上穿着充满民族风情的服装,嘴里唱着充满原始气息的歌声,跳着轻快的舞步向我们走了过来。紧接着又传来一阵动听的歌声,一位女印第安人也是边唱边跳地向我们走了过来,她跳的舞简直美极了!当表演结束时,我还沉醉在表演中,久久不愿动弹。

最后,第四个节目闪亮登场了,它就是“冰雪世界”!这里有可爱的小鹿在嘶鸣、树枝上挂满了积雪,而地面上则铺满了一个个鸡蛋大小的白雪球,站在这里仿佛真的置身冰雪世界之中。躺在那些白雪球上面好舒服啊,真想在上面睡上一觉!而男生却用那些小雪球打起了雪仗,你扔我,我扔你,一时间雪球满天飞,好激烈!呀!不妙,雪球朝我飞了过来,再见!我先闪了!

世界之窗真的太好玩了!这里不但有全世界的名胜古迹,还有很多高科技展示。哦!对了!还有我们小孩子最爱的游乐场!总之不管是老年人、年轻人、还是小孩子,这里总有一个项目是你喜欢的!

下一次,我要带妈妈去看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巴黎铁塔还有咱们中国的长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