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如何写好说明文的方法和技巧优秀20篇

如何写好说明文的方法和技巧呢?这就很多了,我们看看下面吧,欢迎阅读哦!

浏览

7501

作文

251

语文说明文的阅读考点和方法

全文共 3014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阅读,从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所选文章以课外为主;内容更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或身边的人文环境。题型由主观题占主导地位,其中开放性试题已占一席之地,并有扩大的趋势。所谓“开放”是指解题思路和试题答案的多元化,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在训练理解能力的同时,训练表达能力,对答案的表述不能只*一个符号或一个词语来完成,要写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如2000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试题的说明语段是《西部地区》,其中的第5题是你从第二段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在西部大开发中,你认为恩施州最具开发价值的资源有哪些?”在答题的同时,一方面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为本地建设出谋划策,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个开放性试题出得非常有新意。

说明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1.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等;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三、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四、说明的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如下9种。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如(中国石拱桥)把古代的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设石拱桥历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说明。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将沙漠进攻的方式分成“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

3.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又说服力的依据。如《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的数字说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

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如《人类的语言》一文将鹦鹉、猩猩的“语言”与“人类的语言”作比较,得出“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的结论。

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如《统筹方法》一文,开头就给统筹方法”下了定义:“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下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这个定义既指明了统筹方法的本质--数学,也指明了统筹方法的应用特点--安排工作进程。这样,就把统筹方法和其他的数学方法区别开来了。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

7.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如《统筹方法》一文,画了三幅箭头图,配合文字说明.使统筹方法更加具体可信。

8.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原因等。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如《死海不死》一文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用的便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这里的“死”指的是鱼虾草木的死,因为死诲咸度很高,生物不能生长,所以叫“死海”,这就部分地揭示了死海的特征。

9.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五、说明的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是按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写的。《活板》一文是按活板制作的程序写的。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按照瞻仰的路线由远及近、由低到高,先四周后正中,先台阶后碑身、碑座等依次进行介绍。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如《死海不死》一文,由现象到本质(成因)揭示了死海的特征,并介绍了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六、说明文的语官: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几乎”对“到处都有”作了限制,意思是接近于“到处都有”,因为事实上不可能到处都有。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七、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雅思的写作技巧及方法

全文共 1392 字

+ 加入清单

People attend college or university for many different reasons. Why do you think people attend college or university?

People attend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 for a lot of different reasons. I believe that the three most common reasons are to prepare for a career, to have new experiences, and to increase their knowledge of themselves and the world around them.

Career prepar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young people. For many, this is the primary reason to go to college. They know that the job market is competitive. At college, they can learn new skill for careers with a lot of opportunities. This means careers, such 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re expected to need a large workforce in the coming years.

Also, students go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have new experiences. This often means having the opportunity to meet peopl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ir hometowns. For most students, going to college is the first time they have been away form home by themselves. In addition,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ey have had to make decisions on their own. Making these decisions increases their knowledge of themselves.

Besides looking for self-knowledge, people also attend a university or college to expand their knowledge in subjects they find interesting. For many, this will be their last chance for a long time to learn about something that does not relate to their career.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写作文的方法和技巧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我国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

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

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

五、实施五项训练

根据认识是作文的核心这一原则,围绕这个发展学生心理机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五项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新闻稿件写作技巧与方法

全文共 3582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生活,有许多人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它们包括各种媒体记者、各社会媒体通讯员、特约记者、新闻专业的等。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好第一篇新闻稿件十分关键。结合具体实践经验,本文将对次做如下论述:

一、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意思准备

同是大学生记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也都到实践中去了,到学生中去了,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记者通讯员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一再要求编辑老师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1)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在大学生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通讯员的时候,由于都是刚刚从中学来到大学,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二、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大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他说:“一个作家。应该象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一个校报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分享或讨论以及反映相关话题,请到论坛讨论

第三、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第四、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学院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学院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三、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

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第四、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

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清代的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的精彩。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袁枚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你的文字,那你写的东西就像撒满一地的铜钱,不能派上用场。如获得1986年全国高校校报好消息一等奖的《小郎和日本姑娘喜结良缘》(3),如果作者只是轻描淡写地描述去婚姻本身,而不是站在“为中日友谊写下了新篇章”、日本姑娘向往中国、追求自我存在价值的高度,就不会使这篇消息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也就成不了一篇好消息。

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四、虚心请教,大胆投稿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必要过程

请教的时间,可以贯穿到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可以请教;如何拟订采访提纲、选好新闻题材、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可以请教;如何使写出来的新闻更加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更加精彩,更应该虚心向学长、师长请教。

一篇新闻概写好后,还得大胆投稿。有的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或者认为自己的作品羞于出手,即使写好了,也不敢或不愿寄出去,或者总是过分要求稿子的质量,一而在,再而三的修改,结果错过了报道的时机。其实,由于校园存在范围小、易于捕捉、头绪少等特点,如果不抢时间积极投稿,就会让别人抢得先机,即使你写得再好,也只能算作又一次练笔了。

当然,大胆投稿不是盲目投稿。如果没有任何目的,打的是无准备之仗,再好的稿子也可能石沉大海。因此,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一定要认真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它的版式结构、专栏设置、报道风格、出版(或播出)周期甚至编辑部的人员构成、编辑姓名及联系电话等。是邮寄的,还要弄清楚通讯地址,保证所投稿件万无一失地寄到编辑部。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写稿之前,针对传播媒介的特点,引导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对写作内容和形式作出必要的限制;在新闻稿写好之后也能够有的放矢地投递到报纸等媒体的相应版面、专栏及编辑手中,从而大大增强新闻稿见报几率(或播出几率)。

总之,作为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如何写好第一篇新闻稿是十分关键的,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大学生记者只有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深入采访,勤奋笔耕,不断提高新闻采访写作的技巧,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语文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举例子:就是在同类事物、现象中,举出有代表性的具体实例来说明这类事物或现象的说明方法

分类别:就是按一定标准,把要说明的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类说明的说明方法。

列数据:就是通过列举数字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下定义:就是运用简洁、准确、周密的语言,揭示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本质属性的说明方法。

打比方:就是借用他物来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也叫比喻的说明方法。它能把复杂、抽象的事物说明得深入浅出,具体生动。

作比较:就是在同别的事物的比较中,显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的说明方法。

作诠释:就是采用通俗的介绍或解说事理特点的说明方法。

画图表:就是借用画图列表来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具体形象,易于理解。

摹状貌: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总结:最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作比较,举例子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英语六级写作方法技巧

全文共 3491 字

+ 加入清单

英语是一种语言,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学生在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与语法知识后,就要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这些落实到纸面上就是英语写作。为提高大家的英语写作能力和技巧,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英语六级写作方法技巧,欢迎大家学习!

英语六级写作方法技巧:

方法一:叙述法

叙述法发展段落主要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时间或空间的排列顺序,通过对一些特有过渡连接词的使用,有层次分步骤地表达主题句的一种写作手段。用这种方法展开段落,作者能够清楚连贯地交待事物的本末,从而可以使读者可以清晰、完整地理解文章的含义,例如:,

In the flat opposite, a woman heard the noise outside. When she looked out through the window, she discovered that her neighbor was threatened by someone. She immediately called the police station. In answer to the call, a patrol police car arrived at the scene of the crime quickly. Three policemen went inside the flat at once, and others guarded outside the building to prevent anyone from escaping.,

这段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从发现案情、报警、到警察赶到、包围现场的过程。全文脉络清晰,叙述的层次感强,结构紧凑。

常用于叙述法中的过渡连接词有:first, an the beginning, to start with, after that, later, then, afterwards, in the end, finally等。

方法二:列举法

作者运用列举法,是通过列举一系列的论据对topic sentence中摆出的论点进行广泛、全面地陈述或解释,列举的顺序可以按照所列各点内容的相对重要性、时间、空间等进行。,

Yesterday was one of those awful days for me when everything I did went wrong. First, I didnt hear my alarm clock and arrived late for work. Then, I didnt read my diary properly and forgot to get to an important meeting with my boss. During the coffee break, I dropped my coffee cup and spoilt my new skirt. At lunch time, I left my purse on a bus and lost all the money that was in it. After lunch, my boss was angry because I hadnt gone to the meeting. Then I didnt notice a sign on a door that said "Wet Paint" and so I spoilt my jacket too. When I got home I couldnt get into my flat because I had left my key in my office. So I broke a window to get in and cut my hand.

根据本段主题句中的关键词组everything I did went wrong,作者列举了8点内容,分别由first, then, during the coffee break, after lunch time等连接词语引出,使得该文条理清楚、脉络分明、内容连贯。

常用于列举法的过渡连接词有:for one thing , for another, finally, besides, moreover, one another , still another, first, second, also等。

方法三:重复法

句子的一部分反复出现在段落中,这就是重复法。它往往造成一种步步紧逼的气氛,使文章结构紧凑,有感染力。比如:

Since that time, which is far enough away from now, I have often thought that few people know what secrecy there is in the young, under terror. I was in mortal terror of the young man who wanted my heart and liver; I was in mortal terror of my interlocutor with the iron leg; I was in mortal terror of myself, from whom an awful promise had been extracted; --

该段中反复应用了I was in mortal terror of …我经常处于恐怖之中。

以上, 我们结合具体文章讨论了展开段落的几种方法。在实际写作中,我们往往不必拘泥于一种写作方法,而是将若干方法穿插在一起,使文章有声有色。

方法四:因果分析法

在阐述某一现象的段落中,常采用因果分析法。例如:

The role of women in todays society is changing. One reason is that women have begun to assert themselves as independent people through the womens movement. Also, women are aware of the alternatives to staying at home. Another reason is that increasing numbers of women who enter new fields and interests serve as role models for other women. Moreover, men are becoming more conscious of the abilities of women and have begun to view their independence positively.

本段中,主题句提出了一种社会现象,推展句则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作出各种解释。 常用于因果分析法的连接词有:because, so, as a result等。

方法五:对比法

将同类的事物按照某种特定的规则进行比较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通过对比,更容易阐述所述对象之间的异同和优缺点,例如:

The heart of an electronic computer lies in its vacuum tubes, or transistors. Its electronic circuits work a thousand times faster than the nicer cells in the human brain. A problem that might take a human being a long time to solve can be solved by a computer in one minute.

在这段文字上, 作者为了突出电子计算机运行速度之快,首先将它与人脑进行了比较, "-- a thousand times faster than --" ;而后,又将这一概念具体到了 "a problem"上,通过对比使读者从 "-- a long time -- in one minute"上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常用于对本法或比较法上的过渡连接词有:than, compared with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看要求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看要求”,就是要求学生再审视语文阅读理解所要求回答的问题要求,关键的关键字、词或句子也要让学生用笔圈下来,作为扣题作答的要点,也是学生回答问题的可能的得分点。要做到细读文章的内容,机智从容答题。第二遍读文章要求考生带着问题细读全文。在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一般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要认准关键词句,把握其基本意义,认清它们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根据上下文琢磨它们的升华意义,学生特别是要学会在阅读文字材料中发现有效信息,即是对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的提问题的文字和内容。

二要排除生词的障碍,遇到生词要通过上下文,大胆地对阅读文字材料中的个别词义、语义和句义进行推测、推理和推断,还可以通过构词常识大胆猜测。

三是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利用阅读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果断作答。对于一般不影响句子或全文理解的生词,可以放过去,不必务求理解。遇到重要生词时,不要着急,也不要轻易放弃,我们可以采取根据上下文来猜词或根据构词法来猜词等方法来猜出这个词的大致意思。

解题时不要边看阅读理解的问题边从阅读理解的文中查找答案,因为用这种方法难以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深层理解阅读理解的文章。首先应浏览阅读理解的全文,了解阅读理解全文的概貌。看完后,应记住阅读理解文章的要点,阅读理解重要的结论以及阅读理解中的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同时我们一定要掌握好阅读理解的解题速度,有效地控制阅读理解的考试时间,先易后难是阅读理解的考试时答题的一般方法。碰到阅读理解的难题时,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耽误太多时间。一时做不出的阅读理解的题,要果断舍弃,以免影响解别的较有把握的阅读理解题。待全部阅读理解题解完后,如有剩余时间再回来做放弃的阅读理解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技巧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全文共 6039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解题的程序,有句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考题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先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1)给段落标上序号。(2)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其次,再读题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第三,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

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的类型:

①按说明的对象来分: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②按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以事物作为说明的对象,重点在于说明事物是“怎样”的,介绍事物的性质、特征,把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区分开来。

事理说明文以事理作为说明的对象,重点说明事理是“怎么样”和“为什么这样”的,把抽象的、难于理解的事理说得清楚明白。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引资料、打比方、分类别、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形象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②列数字:准确具体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③打比方:形象生动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⑤引资料:增强说明的趣味性,放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⑥分类别:条理清晰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⑦列图表:直观形象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⑧摹状貌:惟妙惟肖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⑨下定义:科学准确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⑩作诠释:通俗易懂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要区分“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前者是精确的科学定义,后者是对事物的某一方面作解释。

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演变,一般都有明确的时间标志。(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

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一般都有常用方位词。(说明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

3、逻辑顺序: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

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答题技法: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等。其二,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反之,如果需要为说明文的语段加一个标题,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标题。

答题技法: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见说明方法)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

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或:总分关系中分说部分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照应。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两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准确”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

“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

答题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

/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对具体词的评析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同上)

类型3: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4: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饰;“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这种题型的特点是:在文中抽出一个句子或一个文段,要求分析这个句子或文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对策:首先判断句子或文段是在文首、文中、还是文末;然后再按如下规律答题即可。一般情况下,句子或文段在文中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作用:在文首,作用多是统领全文、总起全文或引出..

下文;在文中

,作用多是承上启下;在文末,作用多是总结全文。..

先要理解所引古籍或名言的含义,再联系说明的内容,看看这两者间有何内在联系,就能领悟其引用的目的了。

如:在说明文的开头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究竟起何作用?

①在文章开头叙述故事,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或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②在文章或段落中间叙述故事,往往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为了说明事物的来源或作用。

答题格式:说明了??或:介绍了??

方法:找中心句;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

1、中心句出现的位置:有时在开头或结尾,有时在文中。

2、中心句的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3、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

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括。

技法:认真仔细阅读原文,一般都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

阅读训练

(三)地球为什么“高烧”不退

2006年6月以来,大范围的高温干旱持续不断。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罕见的热浪夺走了2000人的生命。印度许多地区的最高气温超过了45℃,巴基斯坦的最高气温一度攀升到53℃,首都伊斯

兰堡的最高气温也连续数天保持在43℃。在瑞士,6月份平均气温创近250年来的最高记录。在中国,长江以南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大部分地区35℃以上的高温日数达25天~31天,有些地方最高气温达40℃--43℃,不少地方最高气温屡破记录。与此同时,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8成。特别是7月以来,有的地区降水量甚至不足l0毫米,造成一些城镇限量供水。

②地球“高烧”,原因何在?中国l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丁一汇等气象专家撰文称,大气环流的异常是一个直接的影响因素。

③专家们认为,印度半岛本应于6月上旬开始的季风雨季明显延迟,直到6月中旬,仅在西南沿海的部分地区有少量降雨,大部分地区连续数月降水严重偏少。其间,印度半岛上空持续被东进的伊朗高压所控制,干热的西北气流造成了持续的干燥酷热天气。

④在欧洲,一个较强的高压脊稳定在欧洲中南部上空,使该地区热浪不断。同时,我国华南、江南地区高温天气的持续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关,它是影响我国夏季雨带变化和高温天气的主要因素,与熟带气旋、江淮梅雨:暴雨以及持续性高温高湿天气关系极为密切,它的强弱、进退对我国雨带活动及旱涝分布起着决定作用。

从6月底开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一直盘踞在江南、华南上空,稳定少动,使得该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微弱,天气晴朗,阳光照射极为强烈且日照时间长,气温自然居高不下。

⑤科学家研究发现,最近100年是过去l000年中最暖的,最近20年是过去l00年中最暖的。地球正在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世界气象组织有关专家也称,今年在北半球30多个国家出现热浪,导致洪涝、干旱等灾害频发,其根本原因可能与全球变暖有密切关系。

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气候诊断专家翟盘茂则认为,大范围高温天气的出现是否与全球变暖有关,现在还不能贸然下结论。翟盘茂说,全球变暖主要体现在冬半年(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有两个最明显的证据:一是霜冻日数的下降,二是极端冷的天气事件的显著减少。然而,全球极端暖的天气事件并没有出现和它们相对应的增加趋势。虽然我国南方今年极端高温现象确实十分异常,但从过去50多年的变化来看,35℃以上的高温日数没有出现明显增多的趋势。因此,这种高温天气很可能只是一种主要受自然原因支配的年际变化的表现。

⑦专家认为,不管2006年夏季高温与全球变暖有没有直接联系,全球变暖的确会导致某些极端气候事件更加频繁地发生,这一年的普遍高温对人类是一次警示,它将引导人们深入地思考极端天气事件与全球变暖的关系,引起国际社会的足够重视,从而采取实际行动遏制全球变暖的趋势。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的说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④段加“ ”的“它”指代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对高温天气产生的原因作出的解释或猜测主要有哪些?

答:(1)

(2)

(3)

4、第⑤段画线句子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段加点的“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最后说“不管2006年夏季高温与全球变暖有没有直接联系,全球变暖的确会导致某些极端气候事件更加频繁地发生”。遏制全球变暖,你有哪些科学良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别把植物带回国

①在1845年多雨的夏季里,爱尔兰人从美洲进口了一批马铃薯种薯,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灾难也流进了爱尔兰。

②这批马铃薯种薯,感染了马铃薯晚疫病。这是一种很厉害的马铃薯传染病,传播速度很快,如果把得了这种病的马铃薯种薯种到地里,薯苗会大面积死亡;侥幸活下来的秧苗,结出的马铃薯,储藏起来也会很快腐烂。

③由于没有防治能力,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迅速传播开来,并一年年加重。1848年和1849年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大肆流行,造成了毁灭性的灾害。很多爱尔兰人走投无路,或饥饿而死,或由于无力交地租,被地主赶出家门,无家可归。在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的几年内,爱尔兰有20万人死于饥荒,近200万人移居海外。

④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各国陆续开展了植物检疫工作,以防止类似的悲剧重演。⑤植物检疫分为对外检疫和对内检疫两种。对外检疫又分两部分,一是针对国外的植物或植物产品进行检疫,不让植害进入本国,以保护本国的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平衡;二是检查将要出国的植物或植物产品,避免有危险性的植物病虫害和侵略性杂草向国外传播,以维护本国的贸易信誉。对内检疫是将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病虫害,封锁在一定范围内,防止病虫害传播和蔓延。⑥通过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后,一般给予扣押和封存销毁,或进行除害处理。目前采用的除害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熏蒸消毒处理法:在国际贸易中,木材是应用十分广泛的商品包装材料之一,但有害生物易附着在木质包装上,随商品一起进入进口国。解决方法就是熏蒸。熏蒸一般在场地做,把货物放到集装箱里,用溴甲烷等药剂进行灭菌处理。热处理法:用微波、高温的方法对植物产品等进行灭菌处理。机械汰除法:对植物种子、药材等用筛网过滤、液体漂洗等方法进行淘汰剔除。隔离试种法:对种子、植物等先在指定地点进行隔离试种,观察其情况,如无植害,再推广种植。⑦为把将于今年五月在我国上海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办得红红火火,组委会从国外引进了很多大型景观植物,我国检疫部门都对它们进行了检疫、消毒、隔离试种等处理。比如从日本引进的600多株日本红枫和日本青枫,在海关机场,就被进行了现场检疫,树体还被消了毒。上海检疫部门还在一些植物园专门开设了隔离试种区,对那些为世博会服务的引进植物进行隔离试种,基地人员每天进行观察记录,市林业病虫防止监管人员也每周前往观察记录。

⑧为了我国的植物安全,出国旅行时请别把植物带回国。

1、文章开头讲述爱尔兰人从美洲进口了一批马铃薯种薯造成毁灭性灾害的事例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请任选一处简要分析。

(a)通过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后,一般给予扣押和封存销毁,或进行除害处理。

(b)木材是应用十分广泛的商品包装材料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说明文的常见说明方法

全文共 2578 字

+ 加入清单

常见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作假设、拟人等11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别加以说明,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举例子(举例说明法)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例如:《新型玻璃》一文中,开篇先从夜深人静、警铃骤响讲起,引人入胜地讲述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可以自动报警,为下文介绍埋下伏笔,并使文章生动有趣。

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好处: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2)作引用(引用说明法)

引用说明法:也叫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传说,谚语俗语,诗词句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

好处:形象,典型,更有说服力

(3)作比较(比较说明法)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例如三年级《太阳》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用人们熟知的地球与遥远的看似“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的太阳相比较,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好处: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4)列数字(数字说明法)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例如《太阳》一文中说明太阳远、大、热的特点,用了这些数字:

远1.5亿公里(数字),大130万个地球(数字),热6 000 °C3 000倍(数字)。用数字说明太阳的大小、热度、距离,十分准确。如果不用数字,只能给人笼统模糊的印象。

好处: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或一方面说明更准确,另一方面使说明更具说服力,让人信服。)

(5)分类别(分类说明法)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例如《新型玻璃》,通过对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全面比较、深入了解,让人们对课文有了清晰的认识。

运用分类说明法,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和事理的不同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好处: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例如:《鲸》:“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这里作者用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鲸呼气时喷出来的气比喻成“花园里的喷泉”。这种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物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好处: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或把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

(7)下定义(定义说明法)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有时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往往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下定义,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

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的着重说明特性,

好处:

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理解

(8)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释说明。

(9)画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好处: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很少,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10)作假设

假设说明即用假定的环境来预设将出现的状况说明事物的方法。

例如《太阳》中:“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霜雨露,没有草木野兽,自然也不会有人。”这就强调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11)拟人

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通俗说,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即把事物当作人,写成和人一样的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

例如《松鼠》一文: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这句话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作者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三个描写人物动作的词来表现松鼠对于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天性,由此表现出它的“乖巧”,又使文章生动,让人体会到作者对小松鼠的喜爱之情。

好处:生动、形象,同时还能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提高你的写作技巧的方法

全文共 2424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是可以通过日常的积累以及训练,从而达到写作水平的提高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提高你的写作技巧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阅读优秀的作品

这是显而易见的,但立竿见影的方法。如果你不读更多的好作品,你就不知道如何写出更好的作品。优秀的作家都是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接着开始模仿,最后超越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尽可能的多读名著,在看内容的时候,更要留意文章的问题和写作的技巧。

尽可能多的写

每天都写,如果可能话,每天写几次。你写得多了,也就写得好了。学习如何写作和其他的学问道理是一样的,熟能生巧。写写你自己,写写博客,向出版社投稿。只是写,全情投入的写,练得越多,你的写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

随时随地记下你的灵感

随身带一本小笔记本(纳博科夫身上装满了小卡片),当你对你构思的小说,文章,或是小说里的人物有什么灵感的时候,马上记下来。当你听别人谈话时的只言片语而所有顿悟时,或看到一段散文诗或是一句歌词让你很感动时,都可以马上当他们记下来。灵感总是转瞬即逝,你及时的记录下来,便可以成为你写作的素材。我的习惯是,为我的博客要写的文章列一个清单,不断的补充它。

专门的写作时间

每天找一个没有任何打扰的时间段作为专门的写作时间,让这成为习惯。对我而言,清晨的时间是最佳的,午饭,傍晚,或者深夜的那段时间也可以。无论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把写作当作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去做。每天至少写半个小时,当然有一个小时更好。若你同我一样,是一个全职的作家,那么你需要写更多的小时,请你不要担心,这只会让你写得更好。

随便涂鸦

面对整张的白纸,整版的白屏,无从开始,肯定恐怖。你会想:我还是看看邮件或是小憩一会了吧!先生,千万别这样。马上开始写,马上打字,你写什么没有关系,只是让我听到你敲键盘的声音吧。只要你开始写了,什么都好办了。像我的话,我喜欢先敲上我的名字和文章的标题,这应该不难吧,然后再慢慢的展开情节,全身心地融入进去…关键是:开始可以随便写写,随便涂鸦,但是尽快开始写正文。

集中精神

写作是一件一心一意的事情,在嘈杂的环境或是同时干着别的事情,是不可能写好的。写作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需要一点点柔和的背景音乐。即使是最低要求,你也需要在全屏(没有其他软件得干扰)的条件下,使用WriteRoom, DarkRoom,Writer这些写作软件,不受打扰的写作。关掉邮箱,关点MSN和Gtalk,关掉电话和手机,关掉电视,清理掉书桌上无用的东西。清除与写作无关的一切杂念,现在就是写作的时间,好像把自己放进一个盒子里,在没有任何打扰下进入写作状态。

先计划,再写

这好像和“随便涂鸦”有些矛盾,实际上不是这样。在坐下来正式写之前,先做个计划或是脑子里先预演一下,这是非常管用的办法。每天跑步的时候想想要写的东西,或是散步的时间来个头脑风暴;然后把想到的记下来,做一个扼要的提纲;等真正准备好开始写了,可以很快的展开,因为思路和想法都有了。这里,有一个构思小说的三部曲,可以参考这个:Snowflake Method.

创新

你需要模仿名家,这并不意味你要跟他们写得一模一样。你可以试试新的写法,从这里学一点,从那里学一点。渐渐地,你就会有了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文体,自己的思路。试试一些不一样的表达,或创造一些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每一方法你都可以尝试,看看它到底怎么样,不好就不用呗。

修改

你开始构思你的文字,然后试着写,让故事情节展开,最后你需要回过头再看看你都写了什么。这点很重要,很多写手一旦写好就不想修改,已经费时费力地写好了,还要再花时间修改,实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活。但如果你想写得更好,你就要学会如何修改。好的作品是经过反复的推敲和修改而成的,这会让你的作品从平庸中脱颖而出。看看你写的东东,不仅仅是那些拼写和语法错误,还有那些无意义的词,混乱的结构,和让人搞不懂的句子。修改的目标是:更清晰,更直接,更鲜活。

简明扼要

这是你在修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一句句,一段段的修改,把无关主题的统统都删掉。一个短句比一段冗长的废话更具说服力,大白话比晦涩的专业术语更受欢迎。记得:简单就是力量。

富于感染力的句子

在短句中使用富有感染力的动词,当然,并没有要求每一句都是这样,你需要变化。但是,多试试能够吸引人的句子。而且,你没有必要等到你要修改的时候再用,你刚开始写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个问题。

获取别人的反馈

闭门造车不会有任何进步,让别人读读你的文章给你回馈,最好有经验的作家和编辑。他们见多识广,会给你很中肯和有见地的建议。认真的听,即使是一些批评,也接受它,忠言逆耳,这样只会让你写得更好。

是骡子还是马,拉出来溜溜

就你而言,你需要让别人读到你的作品。你的作品不是你想谁看谁就看的,让所有的人都读到你的文章。你就要出版自己的书,发表自己的短篇小说和诗歌,给出版社供稿。如果你已经开始写博客了,恭喜你,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若现在还没有人浏览过,你就需要把它放到流量更大的博客服务网站上去,让读者给你留言,给你提出建议。所有的人都会看你写东西,也许刚开始时会是件伤脑筋的事情,但这是每一位作家成长的必由之路,马上发表你的文字吧。

采用对话式的文体

多人的写作都很正式,但是我发现像我们说话一样写作会使文章更流畅(没有叹生词)。这样一来,读者看起来会更舒服。刚开始这么写并不容易,你需要坚持这么做。也许,会带来另一个问题,为了读起来更口语化,你需要打破一些语法规则(就像我的前一句那样)。因为如果生搬硬套语法,会让你的文章看起来很不自然。若没有其他原因,就不要破坏语法规则。你需要知道你在做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

好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重点。特别是开头。如果你不能在故事的开始就吸引读者,那他们就很难有耐心把整篇文章读完。所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去考虑怎么写好开头,读者一旦对你开头感兴趣,他们会想知道得更多...写好开头后,再弄一个精彩的结尾,这会让读者更加期待你的下一篇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小说的写作技巧及方法

全文共 127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 微型小说又名小小说,超短篇小说,一分钟小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小说写作技巧,同学们过来测试一下吧!

日本作家星新一指出:“很久以前就存在着类似超短篇小说的作品。……但是,超短篇小说这个名字的正式出现,是源于美国。”多数人推崇美国作家欧·亨利(1862-1910)是创始人。他的近三百篇作品,情节生动,笔调幽默。其中《麦琪的礼物》脍灸人口。

可以这么说,超短篇小说具有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局新奇三要素。即在1500字以内,要概括出普通小说应具有的一切。也可以说,微型小说是一种敏感,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种新鲜的思想。

微型小说在写作上追求的目标是四个字:微、密、奇、新。

1、微。指的是篇幅微小,不超过一千五百个字。因此,构思和行文时必须注意字句的凝炼,不允许作品中有赘词冗句。如马克·吐温的《丈夫支出帐本中的一页》。全文只有七行字,却具有长篇小说的全部情节。

再如《三封电报》(美·佚名):

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个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选自《世界微型小说精选简评集》)

这篇小小说是一家美国杂志以3000美元的悬奖征求“文字最简短,情节最曲折”的故事的获得首奖的作品。单一的情节里,事件完整、有冲突、呈现因果联系,这样,事件所呈现的面貌就不是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了。

2、密。指的是结构严密。微型小说的作者在结构上,应力求时间、场所、人物都尽可能地压缩、集中,使作品结构简练、精巧,如同微雕工艺品那样。因此,特别要在选材、剪裁和布局上下功夫。

3、奇。指的是结尾要新奇巧妙,出人意料。微型小说的特点多半在于一个“奇”字。中外作家的许多优秀作品就常在结尾处使人拍案叫绝。如邵宝健的《永远的门》的结尾就出人意料。

4、新。指的是立意新颖,风格清新。星新一写作一分钟小说,就极力追求“新”。他写道:“有些评论家把我的小说与美国的超短篇小说(Short-Short)混为一谈,这是不妥当的。我是受了美国超短篇小说的影响。但是没有完全依靠,而是发挥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我的小说强调一个‘新’字,给读者以新题材、新知识,甚至让他们感到惊讶!”(星新一《一分钟小说选》)

为此,他常常借助于童话、寓言、科幻、推理等手法,通过非现实的题材或现实题材的非现实笔法,反映他在现实生活中的独特的感觉,表现清新的主题,如他的《保修》。当然,微型小说的立意和其它形式的小说作品一样,有时并不是一眼能看出的,有时主题并非一个,是多元化的,这都是可以的。例如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弗里蒂克·布朗写的一篇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科学幻想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虚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就写得十分别致而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面试时过程中做自我介绍方法和技巧

全文共 2355 字

+ 加入清单

面试中,自我介绍是让别人了解你个人信息的一个重要方式,通过自我介绍,能更好的展示自己,那么面试时如何做自我介绍简单呢?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说一下面试时候自我介绍相关内容,详情请看下面内容。

一.面试前的准备

为了表达更流畅,面试前应做些准备。

而且由于主考官喜好不同,要求自我介绍的时间不等。

所以最明智的做法应是准备一分钟、三分钟、五分钟的介绍稿,以便面试时随时调整。

一分钟的介绍以基本情况为主,包括姓名、学历、专业、家庭状况等,注意表述清晰;三分钟的介绍除了基本情况之外,还可加上工作动机、主要优点缺点等;五分钟介绍,还可以谈谈自己的人生观,说些生活趣事,举例说明自己的优点等。

二.自我介绍的种类

1.一分钟的自我介绍

一段短短的面试自我介绍,其实是为了揭开更深入的面谈而设的。

一分钟的自我介绍,犹如商品广告,在短短60秒内,针对“客户”的需要,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不但要令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要即时引发起“购买欲”。

自我认识想一矢中的,首先必须知道你能带给公司什么好处。

当然不能空口讲白话,必须有事实加以证明。

投其所好清楚自己的强项后,便可以开始预备自我介绍的内容:包括优点、技能,突出成就、专业知识、所受教育等。

好处众多,但只有短短一分钟,所以一切还是与该公司有关的好。

如果是一间电脑软件公司,应说些电脑软件的话题;如是一间金融财务公司,便可跟他说钱的事;如是一家机加工工厂,则可以强调你的专业实习操作技能;总之投其所好.

2.二、三分钟的自我介绍

个人单独面试基本上都是从开场问候开始,开场问候很重要,它有可能决定整个面试的基调。

开场问候是给面试考官的第一印象,从言谈举止到穿着打扮将直接影响到你被录取的机会。

进门应该面带微笑。

话不要多,称呼一声“各位领导,大家好或你们好”就足够,声音要足够洪亮,底气要足,语速自然,总之彬彬有礼而大方得体,不要过分殷勤,也不要拘谨或过分谦让。

接下来就是自我介绍;面试中一般都会要求考生先做简单的自我介绍,面试自我介绍的时间一般为2-3分钟左右。

面试自我介绍是很好的表现机会,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①介绍个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专业,家庭住址,性格,爱好及特长等。

②介绍个人的学习情况,如表现学习成绩优异则可用获得过奖学金来证明,也可用最喜爱的专业课程来表现。

③介绍个人的实习操作技能,要突出在实习中能做什么,做得怎么样,有没有在比赛中获过奖励或受到实习老师的表扬等。

④介绍在校(班级、专业科、学校)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包括文艺和体育等方面。

如在比赛中获过奖励,可用比赛的名次证明自身的能力,如没有获得名次则可用自己的收获来证明。

⑤介绍自身所具备的社会经验要通过打工经历来说明,如有打工经历,要具体说明在何时,何地做什么,有什么收获,以备面试时主考官提问。

⑥介绍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通过有无在班里或学校任职来体现,如担任班干部、宿舍长、课代表、值日组长、学生会干部等。

⑦参与其它培训及获得的奖励。

⑧其它方面:个人品质、吃苦精神、团队意识、座佑铭、社团活动、志愿者、继续教育、校训等。

总之,自我介绍要突出个人的优点和特长,并要有相当的可信度。

其次,要展示个性,使个人形象鲜明,可以适当引用别人的言论,如老师、朋友等的评论来支持自己的描述;第三,不可夸张,坚持以事实说话,少用虚词、感叹词之类;最后,要符合常规,介绍的内容和层次应合理、有序地展开。

作为考官都有很强的鉴别能力,对你面试中表现出的不严密的地方,能够很快感觉到,从而进一步提问,很多考生就乱了阵脚,漏洞更多。

所以自我介绍对突出业绩的介绍要精炼,要点到为止。

身体语言不管内容如何精彩绝伦,若没有美丽的包装,还是不成的。

所以在自我介绍当中,必须留意自己在各方面的表现,尤其是声线。

最好事前找些朋友作练习对象,要反复模拟练习,并找不同背景的同学提出修改意见,尽量令声线听来流畅自然,充满自信。

自我介绍在陈述时,切忌以背诵朗读的口吻介绍自己。

不能让人感觉在背文稿,而应该是与朋友交流,语气中肯又不失激情。

三.自我介绍注意要点

在面试时,大多数面试官会要求应聘者做一个自我介绍,一方面以此了解求职者的大概情况,另一方面考察应聘者的口才、应变和心理承受、逻辑思维等能力。

面试时的自我介绍,既是打动面试考官的敲门砖,也是推销自己的极好机会,因此一定要好好把握。

求职者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接到面试通知后,最好打个自我介绍的草稿,然后试着讲述几次,感觉一下。

2.自我介绍时首先应礼貌地做一个极简短的开场白,并向所有的面试人员(如果有多个面试考官的话)示意,如果面试考官正在注意别的东西,可以稍微等一下,等他注意转过来后才开始。

3.注意掌握时间,如果面试考官规定了时间,一定要注意时间的掌握,既不能超时太长,也不能过于简短。

4.介绍的内容不宜太多的停留在诸如姓名、工作经历、时间等东西上,因为这些在你的简历表上已经有了,你应该更多的谈一些跟你所应聘职位有关的工作经历和所取得的成绩,以证明你确实有能力胜任你所应聘的工作职位。

5.在作自我简介时,眼睛千万不要东张西望,四处游离,显得漫不经心的样子,这会给人做事随便、注意力不集中的感觉。

眼睛最好要多注视面试考官,但也不能长久注视目不转睛。

再就是尽量少加一些手的辅助动作,因为这毕竟不是在作讲演,保持一种得体的姿态也是很重要的。

6.在自我介绍完后不要忘了道声谢谢,有时往往会因此影响考官对你的印象。

从理论上讲,面试可以测评应试者任何素质,但由于人员甄选方法都有其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综合运用,则事半功倍,否则就很可能事倍功半。

因此,在人员甄选实践中,并不是以面试去测评一个人的所有素质,而是有选择地用面试去测评它最能测评的内容。

[面试时过程中做自我介绍方法和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高考漫画作文的写作技巧及方法

全文共 4455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2016年高考大幕的落下,高考语文的评卷工作也顺利的完成了。高考语文作文历年来都是备受关注的对象。特别是今年广东卷的作文以漫画的形式出现,大大超出了广大师生们的预判。题目一出,各类的看法层出不穷,甚至有的语文教师也认为这样的题目考察的层面太肤浅了,没有深度。然而事实上是今年的作文拿分数容易,但能够拿到高分是比较难的。那么今年的作文怎样写才能拿到比较高的分数呢,怎样写才能体现这个时代的高中生写作水平呢?这确实值得深思的问题。高考评卷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张玉金教授指出,能够诠释这道作文题目应以引申型议论文为佳。引申型议论文为何能比较完美的表达出这道题目的内在要求呢?我个人认为这主要是由其体式决定的。

首先我们重新回顾一下引申型议论文

一、引申型议论文的概念:

引申型议论文是指从一事物出发,抓住一点,生发开去,引出议论,得出结论的议论文。引申型议论文,也可称之为狭义的“读后感”。

二、引申型议论文的与评述型议论文的区别:

评述型议论文:重点是对特定事物的分析、评价,指明优劣得失,分析前因后果,总结经验教训,表明自已或支持,或反对,或赞美,或贬抑的态度。

引申型议论文:它主要不是对特定对象的分析、评价;而只是把材料作为一个引子,借题发挥,“引申”出来某种道理,某种规律,某种主张,再联系实际,展开论述。其重点在“联系实际”。它不是通过“评价”指导实践;而是通过“引申”启发读者。

三、如何写好引申型议论文?

写引申型议论文,关键是要处理好“引”与“申”的关系。具体来说有三点:

1.确立好所“引”材料在文中的地位。

所引材料,首先是“话题的引子”,它是引发出文章论点的依据;同时,它又是一个特殊的论据,它是用来证明论点的“首要”论据。因此,在文章中必须把所“引”材料交待清楚。但有的考生却不注意这一点:不交代或交代不清,使自已的论点失去了依托,同时失去了一个重要论据。

2.掌握“引”材料的技巧

对题目中的材料不管详略,最好都不要“照抄”,而要根据自已论点的需要,选择、调整,使它和要阐释的中心论点(“申”)对口、衔接。“引”的材料得当,中心论点的表达与论述就能水到渠成。

3.要对所“引”材料进行照应。

材料既是“引子”,又是“特殊”论据,在整个论证过程中,要“时时”提到它,至少在结尾时要回应。如果把材料只作“引子”,到终篇不再提及,文章就没有整体之感。

除此之外,引申型议论文在论证上常使用类比论证,就是“据事类义”,以此证彼,通过打比方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1)类比法:一般通过讲故事、打比方、引用成语典故等,把属性相同的事物,进行比较,阐明问题,悟出其中的道理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因此,运用类比论证,能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

(2)运用类比论证时应注意什么?

①根据类比说理的的需要,选择那些最能揭示被说明的道理的类比事物。即用来进行类比说理的事物与被说明的道理之间有相通的东西(共同属性),就是类比点。

为了具体而通俗的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在选择类比事例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要选用读者熟悉的事物,来类比说明抽象的道理;

第二,用浅近的道理,来类比说明深奥的道理;

第三,选取具体的事物,来类比说明抽象的道理。

②紧扣类比点。

充分揭示类比事物和所要说明的道理之间的共同属性。

③在类比说理的基础上,还要加以引申和发挥。

这种引申和发挥,是深入说理的需要,是作者阐明写作意图的需要。这样就能使类比说理具有深刻性、现实性、逻辑性。

以下我们结合2016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以及优秀例文来分析引申型议论文如何写。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首先是“引”材料。

今年的高考题目中需要所“引”的对象不是事,而是漫画,所以“引”材料之前,必须对漫画全面地解读与分析,才能为“引”做准备,这也是与以往的材料作文不同的地方。

分析如下:2016年的高考作文题是漫画作文题目。其中画了两个学生。即甲生和乙学生。第一次考试甲学生得了100分,受到家长的奖赏(从脸上的唇印推知),甲学生很愉悦;乙学生得了55分,不及格,受到家长的长掴(从其脸上的掌印推知),乙学生表情痛苦。第二次考试甲学生得了98分,受到家长的掌掴,表情痛苦,乙学生得了61分,刚刚及格,受到了家长奖赏,表情愉悦。这幅漫画包含有4个要素,即人物、分数、面上印记及表情。人物有4个,显性人物两个,即甲学生和乙学生;隐性人物有多个,主要隐性人物是甲学生的家长及教育者和乙学生的家长及教育者。分数有4个:100分、98分、55分、61分。孩子脸上印迹有两种,即唇印和掌印。唇印代表奖赏、肯定、表扬,掌印代表处罚、批评、准备。表情有两种,即愉悦表情、痛苦表情。这些要素之间是有联系的,家长及教育者认为考试分数理想,就奖赏,学生的表情就愉悦;家长认为考试分数不理想,就惩罚,学生的表情就痛苦。纵向来看,有三种变化,即学生分数的变化、脸上印迹的变化、表情的变化。

其次“申”。

“申”就是依托材料发表观点,阐释道理、规律。即对中心论点的阐释与论证。“申”由于考生的认知度不同,可深可浅。2016年高考作文题目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内容”是指漫画材料直接反映出来的表层意思,“寓意”是指由漫画抽象出来的较为深层的意思。“申”就可以依托其一来阐释、论证观点。

(一)材料的内容

1.学生考试的成绩理想,家长就奖赏

2.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就惩罚

3.学生起点不同家长的期望值不同

4.家长在学业成绩上追求完美

5.家长以肯定或否定的方式对待孩子发生变化的考试分数

6.家长对孩子的考试分数采取简单甚至粗暴的方式

7.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反映了家长对孩子考试分数的态度

8.孩子因家长对待自己的方式而产生了不同的心理

9.其他

(二)材料的寓意

第一方面:漫画反映了社会上对于教育的一些片面的认知与做法---

1.片面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

2.社会片面地追求分数,扭曲了教育的本质

3.片面的人才评价观

4.教育者只评价孩子的考试分数。却忽略了孩子的其他方面的素养

5.片面的人才观和人才成长途径

6.其他

第二方面:对漫画中的考生、分数、印迹均可做抽象、引申的理解。考生可以联想到某人类群体,分数可以理解为人的工作成绩乃至团体、社会或国家的进步退步,印迹可以视作一般意义的表扬与批评等。

1.对待进步和退步,我们应该采取理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

2.起点不同,影响人们对进步、退步的预期

3.事物的起点不同,我们应理性地对待进步和退步

4.现实生活中对人、对事的“奖惩”

5.唯数字奖惩的社会症结

6.对当今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应持理性态度

7.评价标准具有相对性

8.进步到一定高度,提升空间小;反之提升空间就大

9.是否进步的判断,不是与他人比较得来的,应是与自己比较出来的

10.其他

考生可以从漫画的内容选择角度,也可以从漫画的寓意选择角度,没有高下之分。考生可以谈家长对待孩子成绩的奖惩方式和态度,也可以谈社会对教育的认知和态度,也可以谈对于进步和退步的认知和态度等抽象问题,没有优劣之分。

最后,论证的过程我们结合高考优秀例文来分析

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

这一则漫画是一组巧妙的、富有深意的对比。先拿满分后拿98分的孩子先后收获了香吻和一个耳光,而先拿55分后拿61分的孩子则先后得了一个耳光和一个香吻。从这两个孩子的境遇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人有意无意抱有的一种心态:追求卓越、积极进取,否认失误和退步,哪怕这个“失误”仅仅两分。(第一段简洁地引材料,明确了角度)

努力进步当然是一件好事。正如漫画中的第二个孩子,他从不及格到达到及格,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质变和成就。攀登虽艰辛,而山顶上“一览众山小”的壮阔是徘徊在山脚下的人无法享受的。然而,从100分到98分就是应当受到指责的堕落吗?并不是。98分依然是一个令人艳羡的好成绩,98分和100分同属于优秀水准。从100分到55分才是应当警醒的堕落。(从表层来分析材料,把材料作为论据进一步论述同时使用了类比论证)

依然优秀的第一个孩子被对待的态度落差如此之大,连我亦不禁感到委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许多人奉行苛求完美的极端精英教育,向往着“高处不胜寒”。从“虎妈狼爸”,再到“提高一分,横扫千人”的高考标语,人人的神经成了一张绷紧的弓,生怕遭受横飞而来的一记耳光。

可是,有一句亘古朴实的真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心心念念“直挂云帆济沧海”,却忘了挫折与起伏才是人生的常态。“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力量,就在这起伏之间。宽大的大海永不会如一潭碧湖般文弱恬静,清浅的水面可以保持平稳,但也失去了承载大舟的能量。

是的,起伏的波浪才是更具力量。没有后退,没有低谷,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和空间,也就没有厚积薄发的震撼。就像生活在南极冰海的企鹅,想要跃到岸上,并不是在水面上拼命挣扎,而是猛地扎进深水,凭着一股冲劲儿再跃出水面,华丽地落在岸上。第二个孩子就像这只企鹅,在不及格的深潜后获得腾跃的力量。

(由表及里更深层次地论证把成绩的起伏与人生的境遇采用多出类比论证)

而我们,当然应该给第一个孩子以鼓励和支持,不是必须得到满分才是优秀的孩子。他是潮起潮落的大海,是汹涌起伏能淹没一切的波浪。我也相信,他可以在这两分的差距中弥补自己的缺漏,下一次重得满分。

起伏的波浪更具力量,我相信在不完美中,才能更好地突破自己,在退步中,重获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最后两段回扣材料,指出应该如何看待成绩,同时也进一步强调应该怎样面对人生,既扣了材料,也重申了主题)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该生的“规定动作”做得十分到位:紧扣漫画的关键内容与寓意展开写作,符合题意;题好文一半,其所拟题目与其他考生相形,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即题目有辨异性;起段三言两语,导入简洁,入题快;第二三段分别评述漫画中的分数及其产生此一现象的社会背景,如果说第二段是围绕“点”来展开,那么第三段就是围绕“面”来展开,第四段则是围绕“理”来展开,角度斑斓,内容充实,逻辑(台阶术)严密;第五六七段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形象生动,文势壮又能以理服人。该生的“自选动作”也同样做得十分到位。比如“立意高远”——作文以哲理立意,难度系数高,区分度自然也高;辩证思维亦颇具特色,论证扎实、理性、稳健;论述相当集中,从题目至结尾绝无蔓笔,析题切题扣题点题,一以贯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所用的“古人说”妥帖,所用的“波浪说”无可辩驳,所用的“企鹅说”新颖、生动、精当、有情趣。此外,该生的“情文并茂”能力、“孟辩素养”(孟子式的辩论素养)也值得点赞。(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佘作章)

综上所述,今年高考漫画作文能拿到一定的分数是容易的,但想要拿到比较高的分数还是需要深思慎行的,引申型议论文是比较适合拿高分的一类文体。同时,引申型议论文也能更好地体现高中生的思辨能力,所以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应予以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1177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阅读知识点主要有: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及要说明的事理;理清说明思路,明确说明顺序;正确判断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并理解表达作用;了解说明文中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的表达作用;进行与文段内容有联系的个性化表达等等。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引资料(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假设这11种。

小学常见的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

中学常见的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作引用、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摹状貌”和“作假设”小学和初中不常用,一般是到高中和大学才可能学到。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好处: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2)引资料(引用)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好处: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引用古诗: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3)作比较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好处: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4)列数字(列数据)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 好处: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5)分类别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好处: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好处: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或把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

(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mó)状貌。 好处: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8)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好处: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理解。

(9)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在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作诠释。 好处: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理解。

(10)画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某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及作用

全文共 2179 字

+ 加入清单

一、抓住事物特征,把握说明中心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征,它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写说明文时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把被说明事物准确清晰地介绍给读者,让人们对事物有确切的了解。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写作,也就是抓住了说明的中心。当然,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征,想在一篇说明文里面面俱到地加以介绍是不可能的,只能根据需要一次谈一两个特征。例如:鸭与鸡都是家禽,都会走路,都有两翼,都可以做肉食。但要写一篇关于鸭的说明文,就要抓住鸭区别于鸡和其它家禽的特征。与鸡相比,它喜欢在水上生活,尾部能分泌油脂;有一双掌状的蹼,会划水;嘴又长又扁,等等。抓住鸭的这些特征进行说明,就可以使人对鸭的生活习性和外形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不同的事物固然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同类事物也往往有着差异,这些差异也就是它们的特征,写说明文时要紧紧抓住这些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写的是赵州桥和卢沟桥,两桥都是石砌的拱桥,相同的地方很多,但也各有特色。茅以升先生就抓住了它们各自特色,进行对比说明,使读者认识了两座桥的不同形状、结构和艺术风格。

抓住事物特征,把握说明中心,这是写好说明文的一个基本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比较、研究,做到真正熟悉被说明的事物,并且掌握这一事物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说明事物。

二、针对具体情况,选好说明角度

写文章都是具有针对性的,比如说写给什么样的人看;写文章也是有目的性的,比如通过文章要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例如,写关于落花生的说明文,如果读者对象是农民,目的又是为了向农民传授栽培落花生的技术,那么,就要根据落花生的生长规律,从如何栽培才能夺高产的角度去说明,重点说明怎样选种、选地、播种、施肥、管理等。如果对象是厨师或食品加工厂的工人,目的又是为了介绍如何加工食用落花生,那么就应侧重说明花生仁的营养价值以及如何加工、配料才能使花生仁更加可口等等。我们中学生在写说明文的时候,可先设想为谁而写,这样就能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说明,不至于把文章写得散乱无章,目的不明确。

三、讲究结构安排,做到条理分明

文章的条理性是客观事物、事理本身特点、规律在文章结构上的反映。说明文解说事物、阐述事理就要按这些关系来安排说明次序,使之层次清楚、主次分明。例如,四川大邑县“地主庄园陈列馆”中的“收租院”里,有若干泥塑人物像,……。这些画面相对独立,是并列关系。地主收租时设有四道关口,依次是验谷关、风谷关、过斗关、算帐关。每个交租农民都要过四关。从第一关到第四关,是先后关系,这些个别的实例共同揭露地主对农民进行残酷剥削和压迫的罪恶,这就是“收租院”的总体概貌。这个总体概貌与各体实例成为总分关系。《收租院解说词》一文就把握了这些关系。采取先总后分的写法,开头扼要地介绍了地主刘文彩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的罪恶,接着按照泥塑画面排列顺序,分别介绍,突出了有压迫和剥削就必然有革命和反抗的基本思想。

并列关系的事物,还要注意方位顺序,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等,只有按照这些顺序去写才能条理清楚。例如《故宫博物院》全文是介绍一座古建筑群,作者按照先总后分的办法,条理明了地介绍了这座雄伟的建筑群。写建筑物局部时,层次也十分清楚。如写太和殿的一段,先从外后到内,介绍大殿外面时又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由天空到殿顶直到台基。介绍其内部时又按从中间到两旁,从前到后,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依次说明,给人以清晰的印象。

介绍生产过程的说明文,应按生产的时间顺序说明;介绍植物生长的说明文应考虑其生长顺序,依次说明,当然不管哪类说明文都应注意主次分明。

四、注意语言艺术,提高说明效果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朴素平实,且常使用专门术语,容易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为了提高说明的效果,必须在语言上下一番功夫。说明文的语言不在于堆砌华丽的词藻,而在于用语确切、精当、通俗、风趣。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在仔细观察事物,透彻了解事物特征的基础上选用最能确切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词语加以说明,尤其要注意恰当选用限制范围大小、表明条件关系之类的词语。如《中国石拱桥》中说到卢沟桥:“桥宽约八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一个“约”字说明桥面并不恰好是八米,这里只取约数;一个“几乎”说明路面平坦的程度基本上与河面平行,但还不是完全平行。《看云识天气》中“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而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这里形容云的形态特征的词语和表明时间性的词语配合用,十分确切,十分精当。

其次,要注意掌握和运用好必要的专门术语,防止说“外行话”,例如“航天”和“航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飞机在大气层内飞行,称为航空;卫星、飞船在大气层外飞行称为航天。它们是采用不同的飞行器在不同的空间来完成飞行任务的。写文章时必须注意诸如此类的区别。

再次,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拟物等修辞手法。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开头:石拱桥的桥洞成拱形,像天上虹。用“虹”来比喻石拱桥,很形象生动,使读者清楚地了解了石拱桥的外形特征。再如《大自然的语言》中,作者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说明“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劳动人民根据这些现象掌握季节规律,安排农事。这段文字由于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不仅通俗易懂,而且生动有趣,饶有兴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有关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182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写作中难免会遇到说明文这类写作,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如:

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请看实验结果: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作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这是因为成年人的知识、经验比较丰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广泛的联系.这种联系,心理学上称为“联想”.人的记忆就是以联想为基础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建立联想,记忆力就会相应提高.马克思五十多岁时开始学俄文,六个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阅读著名诗人与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谢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这是由于语言知识丰富,能够通晓很多现代和古代的语言的缘故.

这段文章要说明的是:年龄稍大,记忆力不一定就差.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先提供了实验结果,又分析了原因.到此为止,未尝不可,但不够具体,也缺乏说服力,于是,又举出了一个实例:马克思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只用六个月时间便精通了俄语.这样一来,内容具体了,说服力增强了.

说明文中的举事例的说明方法和议论文中的例证法,都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区别.议论文中的事例,是用来证明观点的,说明文的事例,是用来介绍知识的.

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运用分类别方法要注意分类的标准,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个标准,以免产生重叠交叉的现象.例如:“图书馆的藏书有中国的、古典的、外国的、科技的、文学的、现代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这里用了不只一个标准,所以表达不清.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这样,每次分类只用一个标准,就眉目清楚了.

有的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也属于分类别.

注意,运用分类别方法,所列举的种类不能有遗漏.

(3)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5)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6)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7)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8)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9)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10)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很少,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全文共 1353 字

+ 加入清单

一、要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阅读说明文,首先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区分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说明对象可先从标题入手,如果并无标题,那还得认真阅读文本?语段 ,逐段逐句排队、梳理,找出说明对象。接着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事物的特征,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把握事物的特征也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从标题着眼。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就指出其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是“人民大会堂”,也指出其特征“雄伟”。

2、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和“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两句,就点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二、要理清结构,分析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常见的结构形式有 “总?概括 ——分?具体 ”式、“总?概括 ——分?具体 ——总?概括 ”式、“分?具体 ——总?概括 ”式、并列式、递进式等。例如,《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那么,如何分析说明顺序呢?

1、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有些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通常按空间顺序说明。例如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主要采用空间顺序介绍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 建筑 结构。介绍事物各个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或事物,多数采用逻辑顺序,通常采用总分、主次、层进等方式,从现象到本质、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因到结果、从概述到具体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例如《死海不死》两部分之间有一个由结果到原因的内在的逻辑顺序。

2、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例如,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语等。

三、要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为了说清楚事物的特征,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此外还要深入地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方法恰当,可以使陌生的事物变为熟悉,抽象的事理变为具体,复杂的过程变为简单,更易于让读者了解和接受。笼统地说,列数字能给人确切、具体的印象;打比方能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举例子能反映一般情况,真切地说明事物;下定义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产生一个明确的概念;分类别能收到全面、清楚的表达效果;作比较能使原先难说清的事物变得浅显易懂,鲜明具体。

四、要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准确、简洁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一般来说,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需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另外要重视具有修辞性功能的词语表义的准确性,恰当地使用表程度、范围的副词和数量词,可使语言表达更具体、更全面。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从而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说明文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1.下定义:简洁明了的概括说明对象的内涵本质,使说明文章更严密科学严谨.

2.作诠释:对事物进行解释说明,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 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理解.

3.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其作用是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4.列数字:列举数字进行说明.其作用是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5.打比方:用修辞方法中的明喻、暗喻来生动形象说明,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6.作比较:一个事物跟另一个事物做比,以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7.引用: 引用别人的话或资料原文,加强被说明事物的理论依据的真实性.

8.分类别:把一个大的范围分为一个个小的范围,把复杂的事物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的事物来说明.其作用是使说明条理清楚.

9.摹状貌: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能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10.列图表:画出图表,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全文共 5238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作用

【说明方法】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强调了事物__________的特征。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__________的特征。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加以说明,体现语言的准确性,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资料: 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有效训练】

1.关于说明的方法,已经学过了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和引资料。阅读下面几段文章,指出它们各自要说明的是什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①你尽管站在蝉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它都满不在乎。要是一只麻雀,就是比这种声音更低微,虽然它没有看见你,一定也会惊慌地飞去。

②一根普通电话线只能通三路电话;一条微波线路能通十万路电话;一束小小的激光,能同时通一百亿路电话;有一种玻璃丝激光电视电话,通过一根像头发那样细的玻璃丝,就可以使全世界亿万小朋友同时通话,还能相互见面。

③早在公元前2世纪后期,我国汉文帝时有个叫韩婴的人,在他所著的《韩诗外传》中就有这样两句话:“草木之花多五出,独雪花六出。”这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注意雪花的结晶形态了。 ④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冬无雪,麦不结”、“入冬麦盖三层被,明年枕着馒头睡”。冬天下上几场雪,预示着来年将要有一个好收成。

⑤一切动物,从眼睛不容易看见的小虫儿一直到能够创造的伟大的人类,都是一样,他们的生活条件,第一是空气。就是那些住在水里的鱼,也只能住在含有空气的水里。如果将一只鸟罩在一个玻璃罩里,然后用抽气机抽去罩里的空气,那只鸟就会立刻站立不稳,经过一阵可怕的挣扎,就倒下去死了。

⑥激光和普通光一样,都是由于分子、原子中的电子运动产生的。发光的过程归根结底都是原子的电子状态变迁的结果。但是,普通光和激光之间也有本质的区别。普通光是自发运动产生的,各个原子发光总是那样杂乱无章,在发光时间上有的早,有的迟,在方向上有的向东,有的向西,有的向上,有的又向下,完全没有秩序,所以这种光源亮度不高。而激光却不同,由于是受激辐射而产生的光,能使一个个原子都按统一步调,向同一方向,在同一色彩下发射,因此高度集中,具有亮度极高、颜色极纯、方向极好的特点。

⑦燕子育雏时捉虫更勤,乳燕脱壳而出,呀呀待哺,忙得老燕雌来雄往,跟穿梭一般不停。那情形,正如白居易所写:“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老燕一年育雏两回,有人计算:从4月到9月,一对燕子及其子女,要吃掉大约100万只昆虫。这对保护人类健康和农作物生长,贡献不可谓不大。所以,燕子是农业上的一支重要的治虫队伍。

2.阅读《一天的行为与健康》,回答:

(1)什么地方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起了什么作用?

(2)什么地方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用的目的是什么?引用方式有什么不同?

一天的行为与健康

人人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然而健康的身体并非人人可得。健康通常属于懂得爱护身体、会科学合理地安排生活的人。

一天24小时的生活周期内,每人要完成许多作业——从起床到吃饭等一切活动。完成各项作业的方式方法,都同你的健康关联着,不是促进健康,便是损害健康。

清晨,有人贪图舒服,爱睡懒觉,当感到再躺下去要误事了,才无可奈何地穿衣,匆匆漱洗、吃早饭,手忙脚乱,丢三忘四,拎起书包就往学校跑。从懒洋洋一下子进入高度紧张状态,造成人体生理心理反映很不适应,长此以往,会成为致病的根源。有的人就不是这样,闹钟一响,即从容不迫地起床,有条不紊地搞好个人卫生,跑跑步,跳跳绳,活跃了身心,精神饱满地迎接新的一天。实践证明,遵守科学的作息制度的人比睡懒觉者健康,学习和工作效率高。

一日三餐,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体内产生的热量和供脑力、体力劳动的能量,主要来自食物中的糖和脂肪;强劲的肌肉,魁梧的身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水分构成。此外,还有各种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参与全身错综复杂的生命运动,缺一样都不行。缺少维生素A会得夜盲症,缺钙会得软骨病,等等。一种营养物质承担好几种生理功能,因此缺少了某种养料,对人体健康与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每种食品含有的营养比例是固定的,食品单调,盯着某样东西,就无法保证体内有足够的营养供应。要使自己健康成长,务必杂食;偏食是最不好的习惯。任何美味的食物,都不能进食太多,否则,不但会胀坏肚子,使肠胃消化负担过重,还可能因营养比例失调而使身体受害。

行为举止,无不同健康有密切的联系。坐要正,站要直,这对少年儿童尤其重要。少年儿童骨头中无机盐少,所以骨骼柔软,可塑性大。坐或立常处于歪歪扭扭状态,就容易造成畸形发育,难以求得健美的体态。有的人长时间低头弯腰写字看书,脊柱变了形,长成“驼背”。驼背的人肺活量小,体质差,容易感染肺结核。小学生背书包,左右肩膀须交替使用。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让全身206根骨头和浑身上下无数块肌肉,经常获得锻炼和发育

的机会。 学习、活动都有生理卫生标准,占生命三分之一时光的睡眠也大有学问。一个正常人,经过白天忙碌后,晚上总要睡觉,这是全身必要的休息和调整,生命的节奏就在于这样周而复始。俗语说:“一夜无困,十夜不醒。”意思说,人一天不睡觉,就会搅得十天昏昏沉沉。这话虽有些夸张,但长时间不休息,对身体是确有损害的。有人用狗做过实验,不给它吃东西,可活上一个月;若不让它睡觉,很快就会神志不清。有些人在迎考的日子里,连续开夜车,造成注意力涣散,情绪不稳,焦虑不安,结果事倍功半,实在得不偿失。一般7至15岁的少年儿童,每天应睡10小时左右。

预防疾病,维护和促进健康,涉及生理卫生、心理卫生、环境卫生等许多问题。上面提到的,仅是每天要遇到的几件事,比理解它更重要的是实行。少年朋友们,认真生活吧!让健康伴随你。

3.阅读《壮丽的长江三峡》,对后面的一些看法进行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不正确的,在括号内打“×”。

壮丽的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以壮丽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它西起四川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204公里,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同,水流湍急。唐代大诗人李白经过这里,写下了优美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

三峡的第一个峡叫瞿塘峡,又叫夔峡。长江流到了这里,骤然变窄,最狭窄的地方只有一百米。两岸峭崖壁立,山势险峻,滚滚江水倾入峡谷,浪涛翻卷,奔腾咆哮。峡口有夔门,有

人说:“夔门天下雄”,意思是说,天下最雄伟的景色莫过于夔门了。

瞿塘峡全长只有8公里,人在船上,抽两支烟的工夫,就过去了。这8公里是三峡最险峻的地方,江水的最大流速,达到每秒8米,每小时20多公里。在这样的峡谷里航行,峭壁参天,奔涛拍岸,使人惊心动魄。宋代诗人苏东坡曾这样描写:“舟行瞿塘口,两耳风鸣号??篇舟落中流,活如一叶飘。”郭沫若同志的诗中也有“若云风景异,三峡此为魁”之句。 瞿塘峡内,以前有块巨大的礁石,叫滟滪堆。船进峡的时候,掌握不稳,会被汹涌的急流冲到滟滪堆上,撞得粉碎。解放后,人民政府疏通河道,把滟滪堆炸了,过往的旅客不用再为葬身鱼腹而提心吊胆了。

过了瞿塘峡就进入巫峡,巫峡自四川巫山县大宁河口至湖北巴东县官渡口,全长约40公里。这里水道曲折迂回,两岸奇峰兀立。船在江中行驶,好像处处被大山挡住去路,但是驶到跟前峰回路转,前面又展现出一段水道。两岸都是奇丽的山峰,形态变幻无穷,这就是著名的“巫山十二峰”。有人形容这一段峡谷“是一条迂回曲折的山水画廊”。

欣赏罢这条“山水画廊”,就到了西陵峡。西陵峡自官渡口到南津关,全长156公里。古人有“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的说法。这里有几个险滩:青滩、泄滩、崆岭滩。过去,这一带触礁沉船的事故屡屡发生,青滩北岸还有一座“白骨塔”,以堆积死难船工的尸骨而得名。解放后,这些险滩经过整治,数千吨的轮船都可以安稳地通过,险滩已经成了历史陈迹了。

在这条长达240公里的峡谷里,不但自然景色雄伟瑰丽,还流传着跟许多名胜古迹相关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

瞿塘峡的白帝城,是三国时代“刘备托孤”的地方。相传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告,亲自率兵征伐东吴,为义弟关羽、张飞报仇,不料被东吴大将陆逊杀得大败而回。刘备退到白帝城,无脸回成都见群臣,就在白帝城修了永安宫,扎了下来,不久郁闷而死。临死前他把诸葛亮召来,托诸葛亮扶助他儿子刘禅料理国事。因为有这段故事,白帝城成了历史文人喜欢游历的地方,李白、杜甫、刘禹锡等著名诗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诗篇。

这里的每一段峡谷,每一座山峰几乎都有美丽的传说,其中以“巫山十二峰”的故事最为动人。传说有十二位天女悄悄到人间游玩,看见巫峡航道险阻,决定留在这里保护过往的航船。日久天长,十二位天女化成了十二座突兀的山峰,其中最俊美的叫做“神女峰”,传说是西王母的小女瑶姬化成的。“神女峰”在长江北岸,远远望去,有如一座亭亭玉立的少女。毛主席《游泳》词中有“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名句,其中的“神女”,指的就是这座神女峰。

文学家经过三峡要写诗作文,抒发对三峡壮丽奇景的感情。科学家想的是怎样让三峡蕴藏着的极为丰富的水利资源为人类造福。长江从重庆到宜昌河道长500公里,落差达140米,可以分段筑坝,利用水力来发电。毛主席在《游泳》这首词中说:“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就绘出了这幅宏伟的图景。

现在,利用三峡水力的想法正在开始变成现实。宜昌上游的葛洲坝一个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在修建中,峡口水上、岸上,正是一片繁忙景象,水上,装载着建筑石料和其他物资的驳船,穿梭不断;岸上,起重长臂耸然林立,载重卡车呼啸而过,这里将筑起一条长达二千多米的大坝,把长江的水截住。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以发出约138亿度电力,还将抬高三峡的水位,改善三峡的航道,促进航运事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也可以基本解除。 到那时候,三峡不但更使游人们神往,而且也为四化作出它应有的贡献。

①“长江三峡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是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长江三峡的特点。( ) ②先说瞿塘峡,再说巫峡,然后说西陵峡,这属于分类别的说明法。( )

③第一段引用李白的诗,既说明了三峡的奇丽,又使行文显得生动有趣。( )

④第七至第九段介绍有关三峡的传说和历史故事,用的是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

⑤文章多处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如,“有人说:‘夔门天下雄’??”“有人形容这一段峡谷是‘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古人说‘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的说法。”等。( ) ⑥“文学家经过三峡要写诗作文,抒发对三峡壮丽奇景的感情。科学家想的是怎样让三峡蕴藏的极为丰富的水利资源为人类造福。”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

⑦“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以发出约138亿度电力。”用的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

4.用作比较、引资料的说明方法(也可以同时运用其他说明方法)写篇说明文,内容自选,题目自拟。写完后,要注明什么地方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什么地方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什么地方用了其他方法。

提示:这是限定说明方法的说明文,目的是为了通过写作实践真正掌握某种或某几种说明方法。

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不同的内容适合运用不同的说明方法。要想在文章中运用作比较和引资料的说明方法,要认真考虑选什么内容,拟什么题目。

[附]参考答案

1.

①说明蝉没有听觉。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②说明激光的特征。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③说明早在公元前2世纪后期人们已经注意了雪花的结晶形态。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④说明下雪预示来年将要有好收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⑤说明动物的第一生活条件是空气。用举例法。

⑥说明激光具有亮度极高、颜色极纯、方向极好的特点。用作比较的方法。

⑦说明燕子是农业上的一支重要的治虫队伍。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和列数字的方法。 2.

(1)第三段用了作比较的方法:拿遵守科学的作息制度的人同爱睡懒觉者作对比,说明科学合理地生活有益健康、学习和工作。作比较的方法起到了增强说服力的作用。

(2)第六段用了引资料的方法:先引俗语,再引实验资料。引用的目的是为了说明睡觉的重要。俗语的引用方式是直引原文,实验资料的引用方式是摘引原意。

3.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4.[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掌握说明文的方法

全文共 1763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历来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但是,在说明文的写作实践中很多同学抓不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把握不住说明的中心,因而文章写得很散,不能把事物介绍明白,很难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的印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掌握说明文的方法,欢迎阅读。

一、概括介绍的方式

1、概述式

开头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事物的概况,给人以总体形象。如《故宫博物院》是这样开头的:

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了。

开头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的地理位置、名称、性质和年代。通过概述的介绍,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概况。

2、描述式

开头描写事物的特征或状态,让读者有一个直观的总体认识。如《中国石拱桥》开头是这样描述的: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开头描述石拱桥的重要部位“桥洞”的状态特征,然后用神话传说和诗人对石拱桥的描述补充说明这一特征。

3、设问式

开头设问,能激发读者了解知识的欲望和兴趣,急切了解事物或事理。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第一段。由描述红花的鲜艳和美丽,自然提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问题,让人们随作者的具体解说了解其原因,探寻其知识。

4、定义式

开始对事物下定义,提示事物内涵(本质特征)和外延(包含的范围),让人了解事物的本质。如《统筹方法》开篇是这样定义事物的:“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其广泛。”

二、具体说明的结构思路

说明文的结构由事物的性质确定,一般来说,确定它的结构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按说明对象的自身条理性来安排结构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条理规律,把握了这种规律并据此安排结构,能使说明的内容井然有序,条理清楚。一般来说,运动、变化、发展的事物,它的条理性表现在时序上,不同时间有不同的形态,说明时可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就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的,先写文字产生和出现书籍的雏形,再写正式的书籍,最后写现代的书籍,从而说明了书籍演变发展的过程。

处于静止状态的事物,如建筑群、名胜古迹、物品等,常常从空间位置上体现它的条理形。说明这类事物,宜按空间顺序,先表后里、先外后内进行说明。如《故宫博物院》说明一个古代建筑群,这个建筑群处在一定的空间方位上,排列有序,内部建筑有主有次。文章按照空间位置,先写外部城门,后写城内建筑,写内时先写主,后写次。整篇文章层次井然有序。

2、按人们对说明对象的认识规律安排结构

对读者陌生以及读者难以理解的说明对象,说明时常常由具体到抽象,由表面现象到内在事理。由个别推及一般。在具体说明中,宜先写状态,后写功用或成因,最后揭示性质特征。如《死海不死》是一篇事理性说明文,具体说明部分先说一种现象:传说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把俘虏的奴隶投在死海里,但奴隶却安然无恙。然后解释原因,这是因为死海海水的咸度很高。接着进一步解说死海的成因,说明时先叙事,后说它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这样说明,读者易于理解。

对读者并不陌生的事物或事理,说明时可先说一般,再叙说个别现象。这种写法宜先写性质特征,后写状态,人们可先获得事物或事理的总体认识,然后具体理解。如《苏州园林》,一般读者都知园林这一事物,但苏州园林与其他园林有所不同,因此,写作时宜先说出它与其它园林不同的性质特征,然后具体说它的形态。这种结构安排有利于读者尽快地认识事物。

说明文的结尾一般是自然结束,说明清楚了,文章就结束了。有的说明文最后再次归结特征,有利于读者区别事物。如《故宫博物院》最后写道:“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令人不能不惊叹。”结尾直接点出了故宫建筑群的特征:宏伟、和谐、统一。有的说明文,结尾作一些补充性的说明,或开拓读者的视野,或增强说明的准确、严密程度。如《看云识天气》结尾是这样写的:“在某些情况下,看云识天气往往要受到限制,因而,还是要依靠天气预报。”这一补充,比较全面地说明了“看云识天气”的作用,增强了说明的科学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考话题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全文共 184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什么叫话题作文?“话题”,是谈话的核心议题,是描述或议论所涉及的范围或“由头”。“话题作文”便是就着这个“由头”说事论理、抒情言志。有人打比方说,话题作文就好比是电视里栏目主持人,跟嘉宾和观众一道聊天,或评述人物春秋,或讲述百姓故事,或评论时事热点,所聊的内容就是“话题作文”。

近几年高考话题作文以新的面孔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它们是天津卷的“我说90后”和辽宁卷的“明星代言”。和往年相比,今年的话题作文命题思想和写作要求又有了一些变化,在内容范围和写作要求上提出了更严格的限制。比如,天津、辽宁两卷都提出了“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的要求,以保障高考的严肃性和公正性;辽宁卷还明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这就避免了以前话题作文可以不联系材料从而无节制放纵的弊病。所以可称其为“新话题作文”。

新话题作文一般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常常是社会热点问题。如今年的“明星代言”,考生可联系社会现实生活说事评理。其次便是有较充分的自由度。以今年天津卷的“我说90后”为例,对于“90后”的认识并没有统一的答案。文体选择也相对灵活,可写成“90后”的故事,可写成“90后”的宣言,也可写成为“90后”的辩白,甚至可写成理性评判对“90后”的毁誉之类的议论文。但是也应注意到:新话题作文在内容方面的限制性在增强。比如,“我说90后”这个话题,你可以任选“嘉许”、“担忧”、“诠释”中的某一个角度或说理,或叙事,或抒发感情,但是你得承认:“90后”终将担当起社会和历史赋予的重任。

新话题作文审题要注意几个方面,可概括为“五要”

一要全面,审清命题的所有信息要素。新话题作文文题的表述一般由导语、材料和要求三部分构成。对这三部分用语要全面关注。尤其是“要求”用语,其内容往往涉及角度、拟题、文体、字数、提示、警示等,大都是刚性要求,不可逾越,如2009年高考天津卷“要求”后的1至3点和第5点,而第4点则是一个善意的提示:“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材料表述有时会表明题型如“以‘我说90后’为话题”,有时则比较模糊,需要借助有关信息参比才能半端出题型,如辽宁卷材料表述的第一节“513网上论坛。主题:明星代言”,它意味着以“明星代言”为话题写文章。

二要深入,审清话题概念的内涵、外延甚至一些隐含信息。还以“我说90后”为例,其中“90后”应指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而不能理解为时间、时代、社会等。“我”意味着文章应以第一人称表述,是写个人的认识,但不是写自己,并且第一人称还可以用“我们”来表述。“说”导向的文体应该是议论文,是要求作者发表对“90后”群体的感受、看法和评价。

三要分析,审清材料的内容、含意以及不同的角度。如辽宁卷“明星代言”,应围绕“明星代言”现象衍生出“小主题”或要点,如诚信、责任、道德与利益、法制等。抓住这些要点便于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逐层论述。而天津卷“我说90后”材料中“嘉许”、“担忧”、“诠释”三个关键词则是三个并列的角度,最好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叙事或评说,不要将几个纠合在一起,以至缠绕不清。

四要推求,审出话题背后的“命题意图”,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写作策略和方案。高考其实是一种社会行为,既要教育考生,又要引导舆论,自然应有积极的命意。话题或文题只是一个“窗口”,它要引导考生张望社会、世界和人生。因此我们应以正确的思维方式联系社会热点,推求命题意图。比如“我说90后”这个话题,是要让考生了解、认识自己所处的这个群体,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意识到自己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以便更好地健康成长。而“明星代言”这个话题,将材料和社会热点如三鹿奶粉事件联系起来则能推出其“引导考生关注社会民生的热点问题,学会辩证思考和分析社会现象,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批判意识”的命题意图。

五要抓“点”,这样便于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合适的文体、合理的思路,形成最佳写作方案。比如“我说90后”,材料中那三个关键词,你只需选择一个以优化的方案展开;而其中的“说”,明眼一看,议论文便是最合适的文体。再如“明星代言”,抓住五则材料的要点,可快捷地理出文章的合理思路。当然也可以抓住其中一个方面如道德自律或法制监管深入剖析,形成最佳方案。

今年有学者对高考作文命题晦涩化、幼稚化和缺少思想力度提出批评。这是我国高考作文命题的思想将发生较大变化的征兆,从上述两个文题可窥见一斑,至少它是对旧话题作文乃至多年高考作文命题沉疴的反拨。一些专家介绍的国外命题内容和话题形式,也值得我们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