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传承国学文化作文(热门20篇)

语文课程意义的写作,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特定要求用书面语言创造文本,以发展和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学习活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华传统文化2024中考热点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浏览

661

作文

413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全文共 1370 字

+ 加入清单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古代仁人先贤思想精髓的结晶,历经几千年的锤炼与印证,既是对世间万事万物普遍规律的总结,更是不以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而轻易改变的真理。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锻造提升自身人格修养。

一、在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提升道德修养

古往今来,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贤们无不极为重视道德的修养和人格的锻造提升。《大学》认为,“明德”是崇高的道德境界,为人之道,德为根本。当今社会,传统思想道德遭到极大的挑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时刻加强思想、道德、人格、品质的修养,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此,一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历代圣人先贤都十分注意德的树立和培养,注重每日“三省吾身”,以达到至善至仁的境界。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格局,我们必须牢记党的宗旨和人民的期望,一言一行都必须遵纪守法,从严要求自己。二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历代先贤都特别推崇民本观念,时至今日,这种民本观念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普遍认同的以人为本理念。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时刻刻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三是要牢固树立廉洁从政的思想。清正廉洁,是历代先贤和仁人志士竭力追求的道德理念和思想境界。“公生明,廉生威”,唯有廉洁从政,才能奠定牢固的道德基础,形成强大的人格魅力,才能凝聚起一个单位、一个团体、一个地方的民心和力量,有力地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向前发展。

二、在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树立远大志向

《上蔡语录》中说:“人须先立志,志立则有根本。譬如树木,须先有个根本,然后培养,能成合抱之木。”人生志向的确立,对于每个人的成长是极为重要的。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信于仁,游于艺。”有志于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努力做好自己所肩负的每一项工作,这既是一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本份,也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和要求。为此,一方面,要勤勉学习,在提升文化修养和工作能力上下功夫。党员干部要勤勉学习、善于学习、认真学习。要努力汲取工作实践中的新思想、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新经验、新思路。要把抓紧学习、刻苦学习、发奋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增强本领、做好工作、争创一流的重要责任来落实。另一方面,要忠诚履职,在追求人生奋斗目标上下功夫。要牢记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职责,切实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尽力,为国家作贡献。

三、在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不断建功立业

中国古代的仁人志士都以建功立业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我们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目的是学以致用,为时代建功,为人民立业。为此,一是坚持敢于当担,不断提升工作的执行力。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敢为人先,敢于当担,善于破解难题和困局,在复杂的社会、人际环境中不断提升工作的执行力。二是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工作的创造力。古人曾云:“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创新是一切工作发展和前进的不竭动力,我们所从事的所有工作和事业概莫能外。三是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提升工作的公信力。公平正义是历代先贤倡导的理念,也是当今社会治国安邦的前提和基础。作为党员干部,必须秉持依法治国的理念,维护公平,匡扶正义,严格依法办事,真心为民服务,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文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传承传统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教育读本,我心中的结渐渐解开……

小的时候,每当过年,外婆就会送我们小辈每人一个中国结。那时,与爸爸给我买的玩具相比,我只觉得它单调、难看。

单调无味的红绳上打了许许多多的结,多无聊的东西啊!但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也渐渐明白这单调的红绳与艺术和文化沾似乎有联系,于是就觉得它多了几分韵味,但仍不太喜欢,它远没有网络游戏对我的诱惑力。

有一年外婆送我们中国结的时候,我看见她手中握着一串两条鱼相紧靠、鱼尾处垂下一串红穗子的双鱼结,它好像一直盯着我哩!

可是,最后塞进我手中的却是一只在我看来十分丑陋的平安结,单调而无味,我干脆直接把它扔到地上,并乱踩一通,嘴里还念叨着“坏东西,坏东西!”

外婆无奈地捡起平安结装进口袋,她说我一连病了好久,送我平安结是希望我这一年内都能平安健康。而我却没能领会她的心意,----外婆是爱我的,她只是把每年对我的期望都寄托在了中国结中,而我却耍起了小孩子脾气。

不久后,我如愿的收到到了双鱼结,可却觉得它没有那么好看了,甚至就像我一样蠢笨。对外婆的愧疚与平安结一起结成了我的心结,死死地系在我的胸口,无法解开。

不知是因为这心头的结还是外婆的手艺好,我竟越来越喜欢中国结了。后来,外婆一边教我们打中国结,一边告诉我们,中国结是很早以前就有了的,每一只中国结都有自己的寓意,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是用钱可以买得到的,那是一种心愿,一种期盼,我们不能让它从这世界上消失了。

最近,读了“传承传统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教育读本,我了解到,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包括中国结在内的无数传统文化,书法、古琴、戏曲、文学……它们是无价的精神财富,是炎黄子孙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当然应该将它们传承下去。

现在,我喜欢中国结,我喜欢传统文化,它们是我永远的“心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脱离从众传承文化作文700字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著名作家鲁迅曾说:”唯有民族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当今世界,发展迅速,日新月异,但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被遗忘,我们不可随大流,而逐渐淡忘自身的文化。

调查显示,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传统节日的起源,内涵,习俗早被淡忘,而西方节日及“双十一”等人造节日却得到了不少人都热捧。这一现象得以证实多数国人的从众心理还是挥之不去,宁愿替外国文化买单也不愿对自身文化加以传承。对西方文化热捧之人,你们是失掉自信力了吗,为什么不坚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呢?

不要盲目从众。“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但那些盲目追随西方等节日的国人,是要传统文化淡忘啊。“哇,双十一快到了”,我相信这是很多年轻人在无意间发出的声音,这种声音何尝不是一传十,十传百。在当今学生众多的时代,补课大军已成为补课现象的代名词,许多学生都有无处安放的补课心理可学习就需要补课吗。一些状元的事例我们不补课还更好。你可能会留意,诗人自杀,留学生不回国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这值得我们反思。

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众多民众已经顺从腐朽思想的情况下,毅然选择用自己的观点及思想引导人民。在此过程中,竟不顾统治阶级的反对,不与众多人们一样追随错误思想。假如他从众了会有如此一般的成就吗?

文化的发展需要脱离从众。画家李可染曾说:“踩着别人的脚步前进最佳的结果也只能是‘亚军’”。我国要发展自身文化就必须要国人加以修缮,而不是当前热捧西方节日及狂欢人造节日的现象。这种盲目从众只会让我国与发达国家相差更远,你只要想到我国孔子等也被他国人崇拜时就不会这么盲目了。诚然,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不能独行,也需要与他国文化互相借鉴一下。

不希望淡忘传统佳节等文化的我们,切不可随大流。这时,我们就需要冷静下来,脱离从众的束缚,继而传承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传承中国文化体验绿色民俗

全文共 1493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看来任何一种思想文化的产生,都有其一定的历史发展基础。正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有三大理论来源一样,我们今天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马克思主义一百多年来所创立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来创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思想基础上所形成的。因此,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渊源。

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建设,必须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包括历史的文化遗产和当今的文化创新,尤其要万分珍惜和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丢掉自己的东西,是最没出息,也是最没前途的。创新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生命和不竭动力,而继承又往往是创新的基础。数千年来,哺育了中华儿女的优秀传统文化仍然是今天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生活在中国和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心灵相通的纽带不仅在于黑头发、黄皮肤这些表征性的东西,更是缘于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续。

我们今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不是摒弃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是要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新的时代要求,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继续发挥鼓舞人民、凝聚力量的强大作用。因此,我们要以历史的眼光,用科学的态度,用可行的方法,充分挖掘和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大作用,以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传承中华文的需要。国家的魂魄、民族的精神,始终是以文化为载体流淌在国人心中的。它直接影响到人的思维、行为及生活方式。一个国家的强大,其经济是与文化成正比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的创造和积累,积淀着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因子,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势必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今后发展和繁荣的肥沃土壤。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发展中华文化的需要。民族的气节、民族的传统、民族的情感、民族的愿望等组成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们是民族的历史见证和发展脚步的痕迹。它必然体现着民族的精神,活跃着民族的灵魂。民族的亲情也在其中得到巩固。在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中,悠久的中华文明得以生长,中华大家庭得以延续,炎黄子孙在数千年的延续的传统文化中得到了传统的博大精深的文化熏陶。我们必须承认:正是有了这种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华文化才源远流长,才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民族精英,才催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国学大师。

中华民族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成为一条绣满基因密码的金丝带,以其无边的法力在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中传承。高度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对其进行科学的传承,就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提高综合国力的需要。

综合国力,综合了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的指标。不仅仅是指经济方面的几项国际通用指标。既然它是综合的,代表着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传统、民族愿望的民族文化,当然也应该是其有机的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传承中华民族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既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是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牢牢记住: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数百年来的战乱中,坚定信念、浴血奋战、前赴后继、宁死不屈,就是因为我们有积淀深厚的文化及其延伸出来的可贵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大义。中华文明是由五千年的民间文化中的精华所组成的。它不仅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弘扬,更需要子孙后代的传承。请党组织相信我,我有决心学好这些我们文化中的精髓,让自己的头脑被知识武装。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国学经典传承文明作文

全文共 906 字

+ 加入清单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10月25日下午,从文正实验学校小学部的教室里传来了朗朗的诵读声,学生们背诵的是《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篇。当日下午小学部正在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传承中国古典文化,诵读千古美文,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季霄凌校长的倡议下,文正实验学校小学部将诵读《弟子规》作为德育教育常抓不懈的项目之一。暑假期间,在邱加明主任的带领下,组织编写了校本国学经典诵读教材。各年级必背《弟子规》外,一二年级诵读《三字经》,三四年级诵读《晨读对韵》,五六年级诵读《千字文》,此外,校本教材中还编入了各年级必背的古诗十五首,现代诗十五首。并组织编写了教师读本,在校本培训期间组织教师印制、装订,确保在开学第一天学生能人手一册校本教材,教师人手一册国学经典教师读本。

开学以来,各班利用早读时间,课前候课时间,晚自习前晚读时间以及品德与社会课上,采取多种形式诵读《三字经》、《弟子规》、《晨读对韵》、《千字文》,使孩子们畅游经典诗文的海洋,把经典诵读成为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

为检验诵读成果,小学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诵读国学经典,传承华夏文化”为主题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本次诵读比赛分低、中、高三个年级组,以“班级和小组”为形式,在组织教师的认真组织下有序进行。比赛分“齐诵”与“抽测”两块进行,小学生们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吟诵,让人领略经典、感悟文化、享乐其中。千年流传的文化古韵,伴着稚嫩的声音,为校园增添了浓厚的文化韵味。

季霄凌校长介绍说:“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圣人,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的一代代人。我们在上课前背诵孔子的《弟子规》就是让孩子们从国学中学习优良品格。让孩子们怀抱感恩的心,感恩国家,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据了解,此次诵读比赛,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养成优良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浸润在国学经典的浓浓韵味中。

小学部办学六年来,一直将“中华经典诵读”作为校本研究及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主要内容。六年来一直坚持开展实验研究,并努力逐步将诵读国学经典成为小学部办学的特色

[国学经典传承文化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传承轩辕文化

全文共 96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电视上举办的一个节目搞得不错,值得称赞。节目内容即“家风”教育在社会发展上的作用。这个内容在当今社会的确很重要,宣传中华精神文明,弘扬“尊老爱幼”光荣传统。我们要从家庭内部做起,从社会基层实际生活出发,开启心灵窗户,传承伟大的民族精神,对社会未来发展十分必要的。

家庭是社会最小组合单位,也是最基础的社会分子。没有小家庭就没有社会大家庭。和睦、和谐的家庭关系,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光荣历史。在传统思想教育史册上有着璀璨奇葩——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还有家风教育汇聚成中华精神文明的核心。在这百花盛开的园地里有许许多多代表人物,人们把关公、岳飞等人物塑造成“仁、义、礼、孝……”的化身,以忠孝为人生必须遵循准则,光荣的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家教在传统教育中起到积极的不可低估的作用。迄今社会上大多数的家庭,继续秉承祖先的教诲,弘扬光荣传统,勤俭持家过日子,以尊老爱幼为出发点建设和睦和谐的家庭关系。这样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对社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称赞,值得渲染,促进社会稳定,快速向前发展进步。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由于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人人向“钱”看齐,社会上滋生了一种畸形的思想观念:金钱至上。在这种极其不健康的思想影响下,对中华传统的精神文明冲击很大,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起到负而作用,而且影响极坏。一些人在社会公共活动场合上公开宣称:良心值几个钱?可以断言,“良心”无价之宝藏。“良心”是衡量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基础。

钱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维持人的生存必备基础。但是,良心是衡量做人是准则,是纯洁心灵中的核心,参与社会活动应遵循的公德规则。失去了良心的人,其行为规则将是杂乱无章的,也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家庭关系和睦、和谐,融洽,这与良好的“家风”,传承文明思想教育有直接关系。对孩子的家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家庭教育,灌输文明的思想,启蒙教育影响人的一生。

在经济发展大浪潮下,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精神文化生活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向前迈进。传统的文明不能遗弃,中华文明精华不能丢掉,要坚持弘扬传承下去,东方古国文明风采不能没有。伟大的中华民族行进在世界舞台上,要有风度,有神韵,展示中华民族的文明思想精华,优良的“家风”教育在此会发挥出积极作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文化传承作文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星期天,是个不平常的日子,我可不像往常一样躺在床上睡大觉,而是五点多就起了床,快快地吃完饭到学校去。肯定有人会问我,“今天是怎么了?”那好吧,我就告诉你们,今天我们学校要举行“经典诵读”大型活动,很多学校的老师同学都要来我们这演出,这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日子,我心里不断地在想:“既然参加了,就一定要把它演好。”

到了学校,我们迅速化妆,到舞台上找位置。尽管天气骤然变冷,但丝毫没有阻挡住我们愉快的心情,寒风吹在脸上,心里却暖暖的。早在两个星期前,我们班排练的“少年中国说”节目就已经开始准备了,一遍遍背诵、彩排,不知流下了多少汗水,更加坚定了我们一定要演出成功的信心。

最紧张的时刻就要来到了,上午十点左右,轮到我们上场了,当迈上舞台的一刹那,紧张、快乐、甜蜜等许多心情都积攒在一起,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五味杂陈。一百多人共同演出,气势磅薄、气宇轩昂,没有一点扭捏做作。

演出刚刚结束,台下就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的心里有种难以言语的成就感,以后若还有这样的活动,我一定会尽全力积极参加,不光能深深感受中华传统的文化底蕴,也能锻炼自己的胆量,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通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让我懂得了,在家要做一个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人,在学校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知书达理的好学生,我以后还会多读、多看这些经典之作,把中华文化之精髓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传承朱子文化征文

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朱熹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具有世界影响的杰出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被视为东方文化的象征。朱熹寓居建阳、武夷山之史事,尽人皆知,殊不知朱熹之所以与闽北结下不解之缘,盖源于其父朱松来尉政和,群山迤逦千年不老的闽北古城政和,是朱氏家族入闽的第一站。现在大家都这样说,朱熹孕于政和,经过历史考证是正确的,但是我们说政和是朱子文化的发祥地更为准确,更能说明政和于朱子文化的关系。目前我们政和遗存的了两座对于研究朱子文化来说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那就是朱熹祖父朱森墓和朱熹祖母程氏夫人墓,朱森墓在铁山护国寺边,程氏夫人墓在星溪富美村。

朱熹一生70年,大部分时间都在闽北度过,我把朱熹与闽北的关系概括为五句话20个字:朱子孕于政和、生于尤溪、长于建殴、学于武夷、老于建阳。

孕于政和:宣和五年(1123年),在政和任县尉五年届满的朱松调任尤溪县尉,监泉州石井镇税。建炎三年(1129年)12月,刚要调建州(今建瓯)工作的朱松听到金兵自江西突入福建邵武的消息,放弃所摄之职,携带在尤溪的家眷回到政和,寓居铁山护国寺。此时兵荒马乱,烽烟四起,政和也不安全,建炎四年(1130年)8月,朱松仓皇买舟携眷避到自己任职的尤溪,时刻都作着避入深山的准备。 离开政和月余后的9月15日,朱松的第三子沋郎——未来的理学宗师朱熹降生。

朱熹生于尤溪郑氏草堂,7岁以前随父母在政和尤溪一带生活,朱熹7岁下半年,随父亲从尤溪迁往建州(现建瓯)暂居,绍兴十年也就是1140年朱熹11岁时,时任朝廷四品承议郎的父亲朱松,因反对卖国求和,遭秦桧党羽的排挤,被贬,受任出知饶州(今江西波阳)。未赴任,朱松忿然辞官南归,举家正式来到建瓯,居住在建瓯城南的环溪精舍,从此在家专心教育子女。到绍兴十三年1143年的春天,正当朱熹勤学苦读之时,年仅四46岁的朱松郁闷成疾去世。

朱松病逝后,朱熹遵从父亲遗命,14岁的朱熹到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里,依附朱松生前挚友刘子羽,子羽视朱熹如已子。在五夫里,南宋宿儒胡宪,刘勉之,刘子翬均授朱熹以学,五年后,年仅十九岁的朱熹即登进士。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朝廷授朱熹为迪功郎,任泉州同安主簿,后历事南宋高宗、孝宗、宁宗、光宗四朝,累官知南康军、知漳州、潭州。朱熹一生宦途坎坷,仕宦七载,立朝仅46天,任祠官达23年,待职、无职或罢职16年,在朝当官时间很短。

朱熹在武夷山呆的时间最长,14岁到武夷山至64岁迁居建阳,除去外地为官的七年,其他时间都在武夷山,前后达五十年。64岁迁居建阳考亭,1200年4月23日(南宋庆元六年三月初九日),朱熹在家里忧愤而死,享年七十一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600字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在琅琅的《朱子家训》声中,首届厦门国际朱子文化节配套活动之一——朱子文化论坛“朱子家风家训与家礼”正式开讲,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朱子学会副会长朱杰人作为主讲人进行了厦门(同安)朱子学院开院后的首讲。

朱杰人从古今中国家庭重视“理”与“礼”的视角来谈《朱子家训》的作用,朱子重视礼,是在同安四年多的任职期间总结出来的。朱杰人教授认为,朱熹24岁首仕同安的经历,使他有机会深入到民间,对当时的社会有一个深刻、切身的了解。朱熹深刻地感受到当时社会的“无礼”,他意识到必须重拾儒家的传统思想,让这思想再次成为人们生活的准则和规范,社会才能回归正常,走向和谐。

短短317个字的《朱子家训》,给出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底线。这个底线划得非常的清晰,而且是可以执行的,朱杰人说,越过了这条底线,你就不配称作“人”了。

朱杰人认为,《朱子家训》是一种具有时代意义和普遍意义的人伦观、修养观、道德观、社会观和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价值观。

“今天我们仍提倡要讲礼,因为礼在当今仍有它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朱杰人教授强调,人的欲望要受到限制和克制,而不是无限制膨胀,而礼便是克制和约束人的欲望无限制释放和膨胀的利器。今天的物质飞速发展,社会崇拜金钱、忽视亲情、破坏自然……这些行为的出现,究其原因是信仰、传统和精神的丢失,而礼便是连接信仰、传统和精神的纽带。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汉字传承文化魅力对联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1、上联:品泉喝白水;下联:望岚听山风

2、上联:冰花点点化为水;下联:雪片纷纷结成霜

3、上联:巴蜀丹青张;下联:松苑痴乐鬼

4、上联:草原情歌声声慢;下联:至者莫来智者来

5、上联:兰亭狂草王;下联:松江鼎彝范

6、上联:月朗星稀晴空夜;下联:荷香风清雾霭池

7、上联:假期有梦难圆;下联:真隙无聊易长

8、上联:夜郎枉作白日梦;下联:倩女虚行暗幽魂

9、上联:冰花点点化为水;下联:古木森森连成山

10、上联:九泉楷圣张;下联:残墨千秋香

11、上联:丽鬼无惊厉鬼惊;下联:蓝天心曲步步高

12、上联:荷舞白纱鱼戏水;下联:苇摇碧波云追月

13、上联:古文故人做;下联:禾火秋风起

14、上联:雨荷鱼儿伞;下联:草原花儿毯

15、上联:情歌声声变成哥;下联:蝶舞翩翩幻为妹

16、上联:松苑大话鬼;下联:松苑影竹郑

17、上联:缺鱼缺羊哪得鲜;下联:无舌品甘怎知甜

18、上联:孙子小众人从;下联:女子妙佳人圭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传承国学作文: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中华文化

全文共 1174 字

+ 加入清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 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弃疾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

《论语》,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住内心的宁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是成就事业获得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只有一个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远,才能使自己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辉,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彻、更完整。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工人在仓库搬运货物,一不小心把手表弄丢了,到处找不到。后来同伴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大伙儿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只好沮丧地回去吃午饭。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偷偷溜进仓库里,没费多少力气和时间,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人们诧异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 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见手表的滴答声了。”偌大的一个仓库,要找一只小小的手表确实不大容易。但是那么多人办不到的事情一个人办到了,大人办不到的事小孩子却办到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气、勇气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点静气,整天慌慌张张,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 的这种态度同时也影响着他的学生,他最喜欢的一个学生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即使一个社会物质文明极大的繁荣,享受着这种文明成果的现代人仍然存在复杂的心灵困惑。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那份恬静和安宁的心境。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它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国学经典,华夏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文化传承作文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文化的伟大,包容一切宗教,集中了一切文化。“儒”身为“儒释道”之弁。

《论语》作为儒家学说的经典,千古以来的治国王道,一直推崇至今。而孔子,这位在春秋时期的老者,其“仁”,自汉便成为正统思想。

依我看,孔子这个人非常伟大,风流潇洒,万事都懂。

周王之礼,仁世之乐。是孔子的治国之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认知,这是他的修养。他一生禀信仁义,以恢复周礼为己任。,视金钱权利为粪土,忠信仁义为生命,风餐露宿,日复一日,只为拯救世人。他无法实现政治抱负而产生深深的无奈,才造就他超人的才人武略。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读书要用思想,要提出问号,要怀疑。文化是对的,科技也是对的,只不过因为时间的过渡,信仰的崇拜和时代的发展,产生矛盾,不在适合,而将一部分放弃了。但“人生要以人生为目的”仍是最模糊而又最准确的基础。

孔子是一个形象,而不是一个标志,更不是一个偶像。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因为孔子而改变,更不会因为孔子而成功,成功与否都来源于自己,也许你认识了孔子,你就可以向别人炫耀,说你认识他,你或许会感到满足,而你的听者又会说什么呢?真的不爱听,假的有没有满足感。这样的话,空气应该是最好的听众了。孔门弟子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人,他们是孔子的听众,孔子是苌弘、师襄、老子的听众,而你又算是谁的听众呢?

“以不智不愚之身,处不死不生之地,做不文不武之业。”这是孔子的卓尔不群,也是孔子最后的反省。而当今时代应该每个人养成独立的人格,这才是真正的民主,真正的自由。我想这才是周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传承中华文化征文

全文共 116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泱泱大国,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是理所当然的。在理解中国历史的过程中,《中华上下五千年》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

《中华上下五千年》讲的是五千年来中国——这个大国的改革和变迁,生动有趣地介绍了中国历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盘古开天到三皇五帝,再到中华民国,世事沧桑,历尽了数不胜数的悲凉与欢喜。

中华民族已经有了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了,我们祖先所缔造的国家,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热爱自由、热爱和平的民族。

我们的祖先,经过原始社会后,首先在人烟稠密、物产丰富的黄河一带的中原大地,建立了以华夏族为中心的多民族国家。

从此,各族人民共同建造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我最佩服的要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最典型的两个代表就是举世闻名的长城和秦兵马俑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汇集了人间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当读到越王勾践为过牺牲时我为他的满腔热血所振奋:当读到大禹治水时,我被大禹顽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当读到夏朝国君暴虐荒淫时,我的心中不禁生起团团怒火,为当时的平民百姓抱不平;当我读到清王朝腐败而签订一条条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时,不时觉得心寒。

上下五千年,好汉千千万。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我们的民族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如思想家孔子、民族英雄林则徐、文学家陶渊明、科学家张衡等,他们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华民族添光增彩。

曾几何时,巴比伦、古罗马等国家和中国一样,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但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却失去了昔日的光泽,惟独中国——这条东方巨龙还闪耀着光辉,中华浩浩五千年创造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是中国北京的故宫,世界上最高的宫殿是布达拉宫,世界上最早最全的医药书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最早的兵书是春秋孙武的《孙子兵法》,最早的传记文学是西汉的《史记》……这些都凝聚着中华民族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历史是一座取之不竭的知识宝库,蕴藏着人类文明的光辉成果与高深的智慧。

“读史使人明智”——这是英国哲学家培根在300多年前说过的一句话。的确,读史能让我头脑变得睿智,让心胸变得开阔,让目光变得敏锐,让志向变得高远,真正成为天地间一个大写的“人”。

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不知有过多少奇迹,我真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书中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一位位鲜活的历史人物,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加倍地勤奋。

我们在学习现代科技时,也要扎扎实实地学好我国的历史文化,我们要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尊重多样化,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把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代代相传,这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全文共 87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养育了十三亿斗志高昂的炎黄子孙,经历了百余年的磨难,受尽耻辱,受尽嘲笑……今天,终于成就了一条金光闪闪的东方巨龙!

中华文化不计其数。有古色古香的陶瓷,有号称“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还有远近闻名的四大发明……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传承了许许多多的传统民俗。而到现在,那些曾让人期盼的传统节日却变得如同白开水,平淡无味。

听爸爸说,他小时候,每当大年三十那一天,村里便热闹了起来,一眨眼的功夫,村子中间的路上便挤满了人。有舞狮子的,有扭秧歌的,还有一些小商贩在街头叫卖。小孩子们穿着崭新的花棉袄,在街上你追我赶,玩得不亦乐乎。老人们聚在一块,纷纷坐在石凳上谈论天南海北。

中秋节,爸爸会和家人一起吃香甜可口的月饼,赏皎皎圆月。家人团聚,其乐融融。

如今,西方的愚人节,感恩节,圣诞节逐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人们再也不像以前一样,开开心心过中国的传统节日,而是随着潮流,开始热衷于西方节日。中国代代相传的传统节日逐渐被人淡忘了。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难道就这样袖手旁观吗?

现在,每当过年时人们总是去饭店大吃一顿,吃饱喝足后,守在电视机旁边看春晚。有许多人在叹气:“唉,怎么一点儿年味都没有呢?”中秋节,皓月当空,又有谁还会惬意地坐在院子里,抬头赏月呢?由此可见,这些中国的传统文化正悄悄地向我们挥手告别。

中华文化是无数炎黄子孙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翻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我们的祖先创造发明甲骨文开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诸子百家盛况,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以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等,都无一不是与中华文化贯穿始终。因此,继承和弘扬既是历史责任,更是光荣使命;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时不我待,徐多措并举。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倡议大家为弘扬中华文化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属于这个民族,它是属于这个世界。让我们共同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文化力量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传承中华文化铸就精神文明征文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的长河记载了中华民族的曲曲折折,回首新中国五十七年的艰难历程,中国人民在困境中追寻着黎明的曙光。面对五十七年的风雨沧桑,作为华夏子孙,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可以挺直腰杆,拍着胸脯,字正腔圆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民族,一个伟大的民族!”;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经历过百年奋战的中国又蓬勃奋飞了,她博采众长,坚持创新,勇于探索,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神舟升天,实现了我们的飞天梦;2008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期待的一年,举国上下,国人一致呼喊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国家的富强让我们懂得这个世界,珍惜这个世界。善于发现生命是点点滴滴的美,才能拥有积极的心态,敏锐的思维,才能真正享受生活,在事业上有所建树。而对于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来说,人文素养更是立身、立国之本、是成功的关键。然而,人们盲目追求短期利益就势必造成了对人文素养的忽视,所以就有了在风景如画的景观大道上打赤膊,在绿化树上晾衣服,刚装的电话亭里电话不翼而飞这类尴尬现象,所以才有了打着翻新的旗号对人文景观的痛下杀手,为了发展地方经济不惜破坏当地环境的可悲局面。

我国的历史底蕴深厚,也不乏人文大师,一个国家民族素质提高了,象征一个民族的灵魂高尚;这样,我们就无愧于五千年闻名中外的历史,无愧于祖辈们打下的天下。

我们当代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时代的重任,今天的勤奋学习是为振兴中华,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让我们沉睡的心灵苏醒吧,源远流长的古文明,需要我们传递,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等待我们传承,让我们扬起梦想的风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一个时代文明人,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播种理想,收获希望,让这个五千年文明历史古国,日月同辉,地久天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传承中华文化共创多彩世界作文

全文共 1005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根,滋养着民族之魂,引领我们千千万万华夏儿女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应对各种挑战,天灾人祸,以及外来侵略,适应形势的各种变化。

中国自古就被誉为礼仪之邦。中华美德礼仪的历史也源远流长。从孔融让梨,程门立雪到今天的21世纪,礼仪体现在每个人身上。在马路上扶盲人过马路,在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礼仪就像一朵美丽的花,开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其实礼仪很简单,同学之间的友好相处,互相尊重,见到长辈时的一句问好,见到客人时的热情款待……这些都是礼仪,都是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中还有爱国情怀,身为一个热爱祖国的热血青年,当然少不了关注重要新闻。每每我打开新闻网页,我都会看到很多美国侮辱中国的话题,打开话题,下面都是中国为祖国发表的愤慨之言。祖国的强大对美国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所以美国对中国一直都虎视眈眈。当然也少不了时时的骚扰。我们应该感谢他们的骚扰,孟子说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所以外来隐患并不全是坏处。想到这里,我想到了中国史上的爱国人士,我听到了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那大义凛然的崇高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着实让我敬佩,还有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远大抱负,还有岳飞“三十功名生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忠心报国……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是哺育中华儿女的养料,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中华文化不仅有爱国情怀,还有孝道。

说到孝敬父母,我不免想到怀橘的故事。陆绩六岁曾到九江拜见袁术。袁术用许多橘子招待陆绩。陆绩暗地把五个橘子装进袖子里,告别时,橘子不慎滚到地上,袁术笑着说“陆郎,你来别人家做客,竟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这时为什么呢?”陆绩跪在地上,答道:“这橘子很甜,我很想带几只橘子回去给母亲吃。”陆绩的孝顺得到袁术的夸奖。孝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天地万物之中,以人类最尊贵。人类的行为,没有此孝道更为重大的了吧。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他们不求回报。他们为家庭做出贡献,为我们付出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诗经》中说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文身行道,扬名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从古至今,孝一直都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

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同属一个家。所以让我们携起手来,把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共同筑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文化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文化,千年传承作文800字

全文共 88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汉字结构复杂,变化多样,如青松,刚劲有力;如彩蝶,翩翩起舞跃然于纸上;如盘龙,有灵气变化莫测。一笔一画之中皆有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从远古时代的甲骨文,到各大书法家得心应手的草书、楷书,更是让中国汉字变了另一翻模样。草书,洒脱,如野马奔腾于无边的草原上,无拘无束;楷书,端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一骨子刚正的气息,容不得一点沾染。

中国汉字不仅仅是字有着非凡文化内涵,字意更是让外国人摸不着头脑,让他们打心眼里敬佩汉字,敬佩中国人的智慧,比如中国的“神”字,就有多种不同的意思,一种是中国古代人人都信奉的一种有着无边法力,无所不能的神;另一种“神”是人在思考时的聚精会神,这里的“神”可不是神灵的神,“会神”就是把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集中;还有一种便是神采飞扬中的“神”,这个神指的是人的一种生理状态。关于“神”这个字的意思多到让你想不到,因为创造它的不是别人而是一个个充满智慧的中国人。

汉字的结构也很让人感到有趣。比如“旦”,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一条线一个太阳,太阳也叫做日,这样一加起来不就是“旦”吗。“雨”在雨字里有四个小点,想一想下雨时的雨不是一点一点的吗。“甜”中有两个字组成,一个舌头的“舌”,一个“甘”,甘在汉语中的意思是甜,例如成语苦尽甘来中的甘就是甜的意思,用舌头尝到了甘就要说“甜”。还有“骂”,人在骂他人时用的是口,两人骑在马上指责对方就是“骂”。组字看起来是那么有趣,又是那么生动、形象,又像小孩过家家一样非常有趣,但中国汉字可是经过千百年创造出来的,可以说是中国的代表。

一个个有趣的汉字结合在一起就是中国的“特色菜”——成语。中国的成语,成千上万、变化无常,让人惊叹不已,中国成语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无与伦比,我也很喜欢成语用它写作文,这样可以妙笔生花,让作文锦上添花,用成语交流让人对你另眼相看,久而久之你的文化程度可以日行千里,蒸蒸日上。

我很自豪,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有一个伟大的祖国,有永垂不朽的中国文化,有美妙、精巧的汉字。中国就像一座宝库,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我们也应该让中国文化千年传承,让汉语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世界的焦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读《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有感700字

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辉煌,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璀璨的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中华美德熠熠生辉,民族精神世代传承,最近我读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令我感慨激昂、心潮澎湃。

有人会问:传承中华文化,那是过去的事情,离我们太遥远了。其实当你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你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你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你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你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就正是在承继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我曾经读过《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一书中关于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它讲的是:唐朝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故事,流传1000多年了。文成公主入藏后,她带去的谷物种子,在西藏高原上广为种植;带去的工匠帮助藏族人民制造农具、纺织机、碾米机,兴办制陶、酿酒、造纸、制墨等手工业;带去的宫娥教会藏族人民纺纱织布。文成公主还鼓励和帮助大臣吞米桑布札创造了藏文,促进了汉藏的文化交流。

我还知道范仲淹勤奋读书的故事。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中国积淀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遗产,它蕴涵着丰富的人类思想精华。古人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小学生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传承朱子文化征文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10月22日(农历九月十五),是中国一代儒学大师朱熹诞辰880周年纪念日。当天,来自韩国、日本、台湾及大陆等海内外专家学者聚首朱熹曾长期生活、著书立说、传道授业的武夷山市,探究朱子文化对于东亚文明的影响力。

“在中华文化中,朱子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朱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张希清首先表示,朱子文化是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是现今道德建设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化宝库,血脉相承的两岸同胞更应在弘扬和传承朱子文化上作出更多的努力。

台湾清华大学教授杨儒宾则指出,朱子文化让两岸民众越走越亲切。“前几个月我带了一些台湾学生到武夷山重走朱子路,很多学生虽然是第一次到大陆,但是他们跟大陆同胞没有隔阂,一路走一路探讨朱子文化,彼此增加了解、增进感情。”

世界朱氏联合会会长、台湾朱子学研究协会常务理事朱茂男说道:“两岸一家亲,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有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儒家文化。两岸在共同弘扬和传承朱子文化的同时,也为两岸交流交往形成了和谐的氛围。”

朱茂男认为,“理一分特、求同存异”的朱子思想是两岸现今必学的课题,也是不变的真理。

朱熹是是中国南宋思想家、理学的集大成者、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所倡导的“读书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的家教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成为家教庭训的懿范,并广泛传播到东亚国家且产生深远的影响,人们习惯上称朱熹为朱子,他对后世影响的言行诗文的文化称为朱子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传承中华文化,从我做起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当中有许多的第一次,如第一次当妈妈,第一次当小警察,第一次去横店,第一次去牛头山……其中,让我最难忘的就是那一次在课堂上当小老师。

为了让同学们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也为了让同学们更加理解《弟子规》,我决定给大家上一堂《弟子规》的课

“上课。”我学着老师平时上课的样子,一本正经地喊,“同学们好!”“老师您好!”同学们也严肃地回答,我好不容易忍住不让自己笑出声,就一股脑儿把她憋进了肚子里。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经典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应该多学习中国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我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同学们认真地听着,大家都陶醉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这句《弟子规》中的名言让我感受颇深。记得有一次,我剥开香蕉,发现香蕉上有一点点芝麻大小的黑色的东西,以为这根香蕉已经烂了,随手就把它丢进了垃圾桶。正巧,妈妈看到了,就生气地对我说:“睿睿,你怎么这么不爱惜粮食呀。”我觉得十分委屈,反驳道:“这香蕉不是有黑掉的地方吗,她不是烂掉了吗?”妈妈严肃又语重心长地说:“事虽小,勿擅为!这根香蕉虽然黑掉了,但它并没有烂,只是在运送地过程中撞到了,才会这样,你以后遇到不会或不懂的事情时,不管它是多小的一件事,都不要自作主张地去做事!”这件事给了我很深的印象,而这句《弟子规》中的名言成为了我的座右铭,让我受用不尽。

诵读并理解了这些弟子规的意思后,我们玩了一个轻松的小游戏,看意思猜弟子规名言。看着树林般的手举了起来,我都有点儿不知所措了。我点了几个同学的名字,他们都回答地非常流利。看来,他们对《弟子规》都有了非常好地理解和感受,我的目的达到了,这节课也在不知不觉中接近了尾声。这是我才发现自己已经口干舌燥,背后都有汗了呢。

第一次当小老师不仅让我体会到了当老师的辛苦,更深刻地理解了弟子规,也让我亲近了中华文化,明白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坚定了我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全文共 868 字

+ 加入清单

拉开窗帘,阳光是彩色的。

——题记

因你,神州处处呈现出灿烂,辉煌的征程,如金色的灯盏,是光芒照亮了开始远航的船帆。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我不去想昨日的天空是否蔚蓝,我不去想明天的阳是否明媚,我只想,只要我热爱的祖国,我相信一切尽在意料之中,耳朵挤满了时间的脚步声,一种亢奋的精神汹涌而来……

美丽中国强盛中国,绿色中国和平中国。

复兴之路其修远亦,举国上下共求索!

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呕心沥血前赴后继。

今日中国,正迈着时代的最强音,带着中国梦的精神远行!

远方接踵而赖的时代有棵茂盛的大树,他将枝叶挣破天空,将宁和送进浮躁的心。迈着时间的征程流淌到炎黄子孙心中,至此中人们心中都有一股神圣的使命——传承着这伟大的中华文化

它像浩瀚沙漠中的一条河,静静流淌着,发出奇异的光彩,湛蓝天空那个耀眼的太阳,正普照着他,漆黑夜晚里熠熠闪耀的独光,它在奔走着……变成了我的心中唯一而有记忆的东西——古老的中华文明与华夏精神。

在那棵古老的树上结出了奇丽的果实,他们都经过岁月的洗礼,文明的雕琢,经过精神的渗透,就是它们构成了丰富的文化——四五书经,天文书法,还有优雅的中国画,绮丽的中华服饰,博大精深的中国汉字,仁爱,宽恕,执着的精神品格。

感谢中华文化,你踏遍我们心灵的每一角,透进心灵的每一寸,尤如从朔风凛冽的户外来到让冬日雪夜的炉边,你这黑暗中的光点,给予我前进的方向,你如那清凉可口的泉水,让人神人清甜解渴:你如那香气扑鼻的绿茶,让人神清气爽:你总在孤独与无助中给我信心与希望,感谢这伟大的中华文化博大的名族精神给我指引,让我成长,让我们顺应时代的追求教会我们勤奋努力,敢于创新,乐于提高自己,让我们懂得这个世界,珍惜这个世界,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告诫我们只有拥有积极的心态,敏捷的思维,才能真正享受生活,将我们所在教育中汲取的融入社会,在这个新奇,神秘的世界前行下去,我相信且坚信我们的世界将会因中华文化而绚丽,让我们携手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中华子孙,请携手,将散落身边的珍珠串成最美丽的项链,连接深邃的历史与无尽的未来,传承信念与精神的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