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三月三优秀作文【经典20篇】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畲族百姓都欢度“乌饭节”,家家都做乌米饭,全家共餐,馈赠亲友。同时还聚集一起盘歌、跳舞,纪念这一节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壮族三月三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7587

作文

486

关于三月三的作文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三月三,是我们壮家扫墓的节日。

我的家乡在广西扶绥县,每年三月三,都要跟我爸爸我的母亲回岜盆老家去扫墓。一大清早,爷爷就蒸好了祭奠先祖用的五色糯米饭。红色,是用红蓝草染成的;黄色,是用密蒙花染成的;黑色,是用枫叶染成的;紫色,是用紫叶染成的。蒸熟的五色糯米钣香喷喷、亮晶晶,一闻到那股清甜的香味,总忍不住伸手抓起一团放到嘴里。

三月三是登高看风景的日子。扫完墓,大人们就带着我爬上墓地附近的小山坡,看看周围的风景,可以看到高速公路,也可以看到附近大学的逐羊景区和游泳山泉银泉山庄,还可隐约望见远处的县城,风光美极了。

三月三也是我们壮族唱山歌的节日。青年男女成群结队来到歌坡唱起情歌,穿着壮族节日盛装的大伯大婶们也聚集在这里唱起了歌唱美好生活的山歌:“哎哟尼罗……你来看罗!左江两岸好风光哩……”录相播放到市里的电视上,她们还得过市里的奖状呢!

我喜欢家乡,我喜欢家乡的三月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全文共 1364 字

+ 加入清单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爱意。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两人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双双殉情。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传说最广是关于刘三姐的: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着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

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女子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到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壮族对歌的场所叫歌坪,壮语“欢龙洞”。意思是到田间唱,也叫“欢窝敢”,即到岩洞外唱歌。届期,人们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饭,以祭奠刘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说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样兴旺茁壮。

壮族歌墟,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它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它的来历,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以“赛歌择婿”的故事流传最广。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位壮族歌师的女儿,品貌端序、美丽,歌声婉转清脆。歌师一心想为女儿选一个歌才、人品都出众的青年做女婿。消息传开,男青年一批接一批前来赛歌,负者自然离去,歌才最好的一个小伙子留下来与歌师的女儿成了亲,他们的结合被传为佳话。从此,男女青年借歌传情择偶。就形成了歌墟。

壮族三月三习俗

1、包五色糯米板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除了农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饭吃。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饭分送左邻右舍。壮人也爱枫叶,认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利和平安。所以,农历三月三做五色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甚至做五色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围的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2、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三月三的习俗作文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歌节”,又称三月歌圩。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壮族每年有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农历三月初三极为隆重。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五色糯饭,染红彩蛋,欢度节日,有的会持续二三天。各地歌节有特定的聚会场地。一般为峒场坡地。有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参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老人小孩只是来游乐助兴。在歌圩场四周,摊贩云集啊!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著名的歌圩有巴马的盘阳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阳的乔业、田东的仰岩、宜山的下涧、柳州的鱼峰山等。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对歌,情投意合的便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演壮戏等娱乐活动。抛绣球可也有讲究啊!绣球为圆形,绣球有花鸟,里面装木棉花或豆、米之类农作物,四角都有彩色布带,供手握抛掷。男女分成两对,双方人数相等。男女双方相距一定距离,各列一方,每方有一个人即领队,在中间树一高竿,作为抛球的高度标准。

抛球时首先由女方领队手拿绣球,唱完一首山歌将球抛出去,男方如能接住算男方胜利,否则女方胜。谁胜谁将对方踢出一人,然后由胜方发球。每发一次球,均必先唱山歌,如此轮流直至一方“全军覆没”。

这时,胜方追逐负方、抢取对方头巾、手帕,互相追逐嘻戏,尽兴方散。姑娘若看中一男青年,便将绣球有意抛去,男方接过绣球,若也有情意,即系礼物于绣球上投报之。

歌节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盛会,更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为弘扬民族文化,198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了“三月三”歌节活动,全广西各地歌手云集南宁,全国各兄弟民族和港澳同胞、外国友人也前来观光。198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便把“三月三”定为文化艺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让三月的记忆遗忘更彻底作文

全文共 1167 字

+ 加入清单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或许我就不会在这样闷热的夏天圈在一个角落啜泣;假如岁月可以选择落寞的夜晚安抚我受伤的心,或许我就不需要在慢慢长夜哭着喊着去拼命忘记。

曾经太过简单的我,未曾尝试网络,总羡慕他们的虚幻而且浪漫的网络情缘,总是带着好奇,但也害怕,因为心从来不想给别人,总想保护自己。当真的去尝试了那样的“美好”。才知道.....

曾经那梦幻的幸福,来得太快,消失也太突然,来不及多想就已经挥手,甚至没有留下什么,根本没感觉有一丝倦意就开始了戛然而止的突变。曾经一段时间总是在焦急地等待,用迷离的眼神张望,生怕擦肩而过,然后剩下遍地的遗憾和伤痕,总是在患得患失之间徘徊,迷茫。

如今,很多个日日夜夜,混沌着计算分秒,无数的失眠,无数的脑海浮现那魔术师的影子,缠绕着心,这漫漫无期的魔术师身影缠绕着自己,折磨着自己而且已经开始厌倦那些曾经的美丽.......

当一切的一切都水落石出的时候,那些彷徨,那些迷茫一下让多愁善感的人儿清醒了许多许多。心虽然撕心裂肺的疼痛痛,但不再有彷徨和迷茫,已经找到了该走的方向,虽然泪流满面,但是不会太过折磨,曾经那些去还是留,曾经那些爱还是不爱纠缠着自己,折磨着自己,如今终于知道痛后心该归何处,虽然换得一身的伤痕累累,而潇洒的挥一挥手却不是一生的追悔莫及,而是幸运的幸运,幸运让自己挥手,这前世的五百次回眸到底换来了什么,一次所谓的擦肩而过,而留下的那些伤害累累和一世撕心裂肺的疼痛。

我们故事的琢磨不定,不知道是谁成为了感情的赢家。或许谁都不知道,或许谁也清楚,没有谁是赢家,虽然赢了计划,却也失去了良心,虽然赢了岁月赐给的缘,却失去了美丽的风景。如果世人真的可以在这个领域进出自如,那这至上的或许就是最肮脏的。当我们贬斥别人的同时却让自己伤痛,自己脆弱地经不起磨砺,却还是强装坚强到自以为别人已无懈可击,那些来来往往的信签已经成为笑话。或许受伤的心再也激荡不起任何涟漪的心湖,但是那痛苦的心海洒下的泪滴却可以把自己淹死,把自己的心折磨死.....

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沉重,简直遏制了呼吸。白天压抑,夜晚,静静地流着眼泪。哭泣有时候感觉停止了呼吸,透不过气来。 很久很久没有这样悲伤了,为何要这样折磨我?这太突然的灾难让我无法接受,最后连一点眷恋都没给留下.....

逃离吧,亲爱的马儿,用麻木了的双脚,还有没了方向的身体,挣扎,直至挣脱。假如有幸,这躯体还有奄奄一息,渴求沉沉的睡去不再醒来。繁华瞬间、流光碎影、破碎的感情、虚假的心,丢失在漫漫长夜......假如还能醒来,我将在下一世纪的轮回里去折磨你,去耗尽你心里最后一滴血和泪。

华丽的表演不再有,浪漫的时光不再回,如今只想悄悄地立于音乐空间一角落看人来人往,仿似局外人。看他们在舞台上的精彩......让那年春天的记忆遗忘彻底

[让三月的记忆遗忘更彻底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农历三月三歌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全文共 6397 字

+ 加入清单

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sì)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下面就来看看关于三月三的具体内容吧。

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也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广西法定假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上获悉:每年农历“三月三”将成为广西公众假日,自治区全区放假两天。具体放假时间,将由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每年年初确定后公布。

2014年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于三月初三、初四放假两天,全区放假。

2015年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于4月20、21(三月初二、初三)全区放假两天,与周末凑成4天小长假。

2016年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放假时间为4月9日(周六)、10日(周日),即农历三月初三、初四。因为今年“三月三”放假时间正逢周末,所以4月8日(周五)、11日(周一)补休,凑成4天小长假。

“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当地汉、瑶、苗等民族的重要节日,在广西各族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每年,广西12个世代居住民族中有2700多万人采取不同方式欢度“壮族三月三”,占全区总人口的54%。

壮族三月三

“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统称为“三月三”歌圩。目前在广西壮乡南宁市武鸣县举办了六届“三月三”歌圩暨武鸣骆越文化旅游节。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田阳县的乔业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

居住在桂西一带的壮族,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都用嫩绿的枫叶、红兰草等煮成的红、黄、蓝、紫、白五色的米饭,人们在门楣上和房屋周围插上一枝枝枫树叶,在村头寨尾搭起布棚,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的米饭等贡品,男女老少围着布棚唱歌,赶歌圩,老年人还把染色的熟鸡蛋装在小网兜里,挂在小孩的胸前,男女青年在赶歌迂时,还要“碰蛋”。

关于壮族三月初三的由来有好几个历史故事:

壮族神话故事-特掘扫墓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老妪,没有子嗣,后来救了一条受伤的小蛇。小蛇伤好后不肯离去,老妪便对小蛇说:人畜有别,我们人是没有尾巴的,你若想跟我在一起,就要舍弃你的尾巴。后来老妪就把小蛇的尾巴斩掉一小截,小蛇的尾巴变短了,于是人们就把小蛇叫做“特掘”,“特”在壮语里是男的意思,“掘”在壮语里是短尾巴的意思,人们就把老妪叫做“乜掘”,“乜”是壮语母亲的意思。从此,乜掘就把特掘当成儿子一样养着。现在壮族还遗留有相关的风俗,就是把新买小鸡小鸭仔尾巴上的毛拔掉几根,意思就是像这位老妪一样去掉动物的野性,成为人类家里的一员。其实这一风俗和传说反映的是远古人类驯养动物,从野生到家化的远古记忆。没有尾巴也反映人类从从原始人进化成文明人的历程。

后来,老妪年老去世了,邻居们把老妪入殓后,便对小蛇说:特掘呀,特掘!她平日里视你如己出,她走了,看你怎么给她尽孝。小蛇仿佛听懂了人话,眨了眨眼睛,忽然风雨大作,一阵狂风就把老妪的灵柩和小蛇一起卷到了大明山的最高峰上面去了。那时正值三月三前后,后来每逢三月三前后,大明山地区出现极端天气,暴风雨或者下冰雹,当地的人就认为是特掘回来扫墓祭拜他的妈妈了。

人们为了歌颂乜掘的伟大品质和传颂孝道,便给这位老妪乜掘立庙,人们为了表达尊敬,在壮语里将之称为“妲婆庙”、或者是“姥婆庙”(罗波庙),汉文里统称为“龙母庙”。当地的壮族人也开始崇拜蛇,对蛇也是敬而远之,忌讳杀蛇和吃蛇。伴随着随着壮族的祖先骆越民族的文化传播和影响,蛇的形态后来就融入中华图腾龙的形态里,所以后来特掘就成了龙的化身,也就升格成了最初的龙,因此特掘又称为掘尾龙。大明山便成了天然的巨型圣坟,成为了古时候壮族人心灵的信仰,认为人死了,灵魂也会飞回大明山。所以,大明山又被认为是祖宗的墓,变成了壮侗语民族神话信仰传说里的圣山。所以说大明山地区的壮族人才是真正的“龙的传人”。乜掘于是就被尊称为龙母,各地祭拜的神庙都朝向大明山。

之后便有了壮族人传统上扫墓的时间定在三月三。人们会在三月初一的时候,采枫树枝插在门缝和窗缝上,三月三的时候还会做五色糯米饭祭拜自己的祖先和龙母庙。

壮族历史故事-赛歌择婿

其中一个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壮族历史故事--刘三姐

另一个是在壮乡广为流传的,是为了纪念刘三姐的。讲的是因为歌仙刘三姐以歌为剑,反抗地主,为人民争利,在山上砍柴时被地主割断山藤,坠落山崖,大难不死,被阿牛一家救起,用山歌又开始与地主的对抗,各地的人民奔赴那里刘三姐对歌,同时与阿牛在藤树下对歌结成连理的故事。

壮族历史故事-韦达桂

再一个是相传,很久以前,状乡有个叫韦达桂的人,在一个土皇帝手下当臣相。达桂年纪不大,但学识渊博,才能过人,而且,十分关心壮族人民的疾苦,皇帝给他的俸禄,他都拿回乡分给百姓,自己两袖清风,一无所有。土皇帝因一次韦达桂给壮乡人民禀告要免皇粮而憎恨韦达桂,于是千方百计要陷害韦达桂。一计是叫韦达桂按要求完成一座阁楼,但达桂完成了要求。一计不行,又生二计,叫达桂在清明节时要一个像宫殿后面那座大山一样重的猪头来祭祖,达桂也完成了命令。土皇帝又想出了一条毒计,让达桂在二十天内弄490

个公鸡蛋,因“男人不生小孩,公鸡怎么生蛋?”这话,皇上大怒,下令捉拿达桂。壮家百姓闻讯立刻送达桂到山上的枫树林藏了起来。皇兵上山搜索,重重包围,只见山林里有剩下的糯米饭,就是不见人,皇上下令放火烧山,这天正好是三月初三。皇兵走后,乡亲们上山在一棵合抱不过来的枫树洞里找到了达桂的尸体,大家含着眼泪把他埋葬了。男女老少在坟前放声痛哭。泪水洒在坟上,坟上顿时长出了一棵棵嫩绿的小枫树,一丛丛翠兰的红兰草。为了纪念达桂,乡亲们又在墓旁边建造了庙宇,名曰:“达桂堂”。因为达桂生前喜欢喝酒,吃糯米饭,用喝酒、吃糯米饭的方法战胜了皇帝,后来又因为拿不出公鸡蛋而被害,所以,到了三月初这一天,状乡家家户户都拿着米酒、糯米饭和熟鸡蛋到达达桂墓前祭奠。正当人们陷入哀思时,天空突然雷声大作,从庙堂里冲出一条五色大蛇,这条大蛇向乡亲们点了点头,就直奔宫殿把皇帝给咬死了。

从那时起,桂西一带壮族人家为了纪念达桂,年年到三月初三这一天,村村寨寨都搭起大棚,因为传说在外丧生的亡灵不能进家,因此人们只好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糯米饭等祭品供祭达桂的亡灵,在布棚周围唱起赞美和感谢达桂的壮欢。一代传一代,就形成了现在赶三月三歌圩的习俗。

侗族

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侗家传说,古时侗家的原始属地总是以桐树开花时为插秧节。但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结果误了农时,只好逃荒到报京一带,为了吸取过去的教训,每到三月初三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侗族三月三,节期为五天。每逢农历三月初一,家家户户便开始准备。

初二,姑娘们相邀到河边捞鱼抓虾,并与小伙子们在坡上备办野餐。

初三清晨,姑娘们精心打扮后,提上精巧的竹篮,到菜园采来满监葱蒜,在泉边用水洗净。她们排成一字长龙,站在水边小路上,羞涩地挥动篮子,悄悄地向山坡上张望,等待情郎讨取。此时山坡上早已站满了人,里边有姑娘的家人,要看看到底是哪家后生讨走了篮子。一群穿着整洁青布对襟上衣的小伙子,在人们善意的哄笑中,一个跟一个地走上水边小路。这时,小伙子们当众向意中人讨篮,得到者会迎来一阵"噢噢"的赞叹声,小伙子可与姑娘悄声约定还篮时间。讨不到篮子的小伙子会招来围观者"嘘嘘"的嘲讽声,而后在寨旁山坡上对歌,以歌声继续寻觅知音,一直唱到天亮。这天中午,人们集中在寨中心的场地上欢歌狂舞。

三月初四还要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初五下午要为前来观看的邻近村寨的客人举行欢送仪式。

瑶族

相传在很久以前,野兽经常出入瑶族村寨伤人、损坏庄稼,为了保卫家园,寨子的民族英雄盘古率勇士上山守猎、捕杀猛兽,盘古不幸被羚羊用角顶破腹部而当场死亡,那天正是农历的三月初三,为了记念民族英雄盘古,瑶族人民把每年的三月初三日定位记念盘古的日子,取名为“三月三”又名“干巴节”即每年的“三月三”之前,瑶族男人都提前一个星期到老林守猎、捕杀野兽、下河捞鱼摸虾,并且烤成干巴带回家里。妇女们上山采摘小靛叶等天然染料,煮水后染成红、黄、蓝、紫四种颜色的糯米饭用于敬献盘古,年复一年,一直传到今天。过去“三月三”,瑶族人民放下手中的农活集体休息一天,以祭奠盘古,即妇女们休息做针线活、男人们读经书、喝酒、娱乐、姑娘和小伙子们却相约到寨子边的荒山上、纵林里对歌、谈情说爱、玩耍。

布依族

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三月三日,是布依族较为普遍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节日来源与活动内容,随居住地区不同有所区别。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一带布依族将“三月三”又叫“祭地蚕”,俗称“地蚕会”。传说古时有一庄稼汉,发现年年春播之后都有许多地蚕将幼苗咬死。经过反复观察,他认为地蚕是天神放到大地的“天马”。为避免幼苗遭受虫害,他用了许多方法祭祀都不灵验。后来,他在春播时炒包谷花去喂地蚕,结果保住了幼苗。这个消息很快传到远近的布依人家。

此后,这一带的布依族为了保护农作物,争取获得丰收,于每年三月初三这天,都用炒包谷花作供品,三五成群地至附近山坡祭祀“天神、地蚕”,祈求天神保佑,不叫地蚕咬死田地里的禾苗,让五谷丰登。祭毕,人们沿田边土坎边走边唱山歌,并把包谷花撒向田土中。

北部坝王河一带,因气温较低,此时枫叶尚小,未能着色,以三月十三日为“枫叶节”。节日这天,人们到山野踏青游春,儿童们摘嫩枫叶做成圆球抛打,妇女们则摘几匹嫩枫叶插在头髻上。此外,家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吃。青年们到山坡上吹木叶、唱山歌。如遇上称心如意的对手,晚上便相邀到布依村寨,通宵达旦地对歌。临别时,主人家用芭蕉叶包着花糯米饭和鸡腿肉分送歌手,作为节日的礼物。贵州望漠县布依族传说三月初三是“寒日”,吃了狗肉可以驱寒。此日有条狗请客的习俗。

贵州安龙县部分布依族传说三月三日是影“山神”的生日。

人们为避免山神放出蝗虫伤害庄稼,确保农业丰收,旧有扫寨祭山神的习俗。“三月三”这天,人们到村寨山神坛前摆设雄鸡、刀头等供品,还要杀一头狗,将血洒在纸旗、纸马和寨子进出要道口的石头上,然后由“老魔公”及其他人员携带淋有狗血的纸旗,纸马到各家各户扫除妖魔鬼怪。各家大门口要设置一张长凳,凳上摆一只装满清水的“水碗”和一只装有瓦砾石粒的碗。“老魔公”在大门口咒念“魔经”,打几个“农阳卦”,再将瓦砾石粒向这家房屋内乱撒,将水碗的水四处乱泼,掀翻大门前的长凳,扣起水碗,意为扫除了魔鬼。最后,给这家插上沾有狗血的纸旗、佳上纸马,另赴他家去扫。村寨住户都轮扫完毕,“老魔公”口到神坛,将收扫的妖魔鬼怪集中镇压于神灵之前,然后全寨男人于神坛处就地会餐,称为“陪神吃饭”。

该县德卧镇称“三月三”为“赶毛杉树”,又叫“毛杉树歌节”,为期三天,聚会者达数万之众。云南罗平八达河一带的布依族的三月三日,是男女青年唱歌对调的节日。这天,男女老少来到河边听青年们唱山歌,观看孩子们比赛划竹排、打水枪。有的人家还给孩子做花糯米饭分送到边和寨旁;有的则用小花布口袋装上鸡蛋和各类食品,供玩耍和参加比赛活动的青少年吃。罗平牛街的布依族男女青年则要在这三天中,举行盛大的游山、对歌和交友活动。

方圆几十里的各族青年,届时也来到马把山腰一带,参加和观赏这一传统的赛歌对调活动。歌手们可以在这样的场合中大显身手,凭着即兴作诗吟唱的天才,能和对手连唱三天三夜甚至更长的时间。有许多男女青年通过这些活动建立了爱情关系。

贵州望谟县布依族特别重视“三月三” 近几年来每到这个时节都会举办隆重的布依族文化活动节,吸引着来至全国给地的朋友来参观。

畲族

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 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在畲族民众中,三月三是可以与春节相提并论的重大节日。此日,家家宰杀牲口,祭祀祖先。许多人家往往选择这一天举办婚礼。节日里吃乌米饭。夜幕降临时,则举行篝火会,竞相对歌。畲民善对歌,此日往往要邀请省内外各地的畲族歌手登台献艺,场面十分热烈。节日里还要赶舞场,跳起火把舞、木拍灵刀舞、竹竿舞、龙灯舞、狮子舞、鱼灯舞。同时还有问凳、操石磉、腹顶棍、操杠、赶野猪等畲族民间竞技。“三月三”节日活动是畲族人文历史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建设新农村和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由于畲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居住在东南沿海欠发达地区,随着现代化进程和畲族居住环境的改变,畲族的语言、服饰、歌舞正在逐渐汉化,“三月三”传统节日活动也趋于萎缩,亟待加强保护。

黎族

称三月三 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们称它为谈爱日。关于它的来历,有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黎族“三月三”是黎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人们称它为谈爱日,与海南苗族节日相同。传说,上古洪水时期,兄妹两人躲在南瓜中幸存下来。为了成家立业,他们决定分头寻找其他人,并约好来年农历三月三会合。结果几年过去两人无功而返。妹妹见找不到别人,就忍痛用竹签将自己的脸刺上花纹,又用植物染上了颜色,不让哥哥认出自己,以结夫妻,从而使种族得以延续。这也是黎族“三月三”节和纹面来历的传说。至今在东方市东方镇中方,每年农历三月三,各地的黎族青年男女汇集一起,参加“三月三”盛会,载歌载舞、谈情说爱。

土家族

土家族的三月三,则是土家族的情人节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

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习俗。

“三月三、踏沙滩”是象山石浦镇的一种民俗。关于它的由来,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与生产劳动有关:当地农历三月初三前后,地温和水温开始升高,浅海辣螺争相爬上滩头繁殖。当地人便在这个季节去沙滩拾螺,由此产生 “三月三、踏沙滩”的劳动场景。

如今,虽然滩头资源逐渐枯竭,当地老人仍耐不住在这个日子带着晚辈赶沙滩,重温昔日拾螺的场面。“三月三、踏沙滩”的劳动场景,也逐渐形成一个全新意的民俗文化活动。

如今的“三月三、踏沙滩”,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以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为主体,以体育、渔业竞技项目以及所邀外地歌舞、杂技节目为陪衬的特点。其中的文艺表演多种多样,除了跑马灯、舞龙灯、彩阁巡游等,还有据《辣螺姑娘招亲》等民间故事改编的越剧表演,以及 “辣螺姑娘抛彩球”在观众中招亲等娱乐活动。这些活动具有民俗性、群众性、参与性和娱乐性等特点。

土族

土族传统节日鸡蛋会。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或三月初八日、三月十八日,因地而异。届时,在寺庙里举行献牲酬祭,请法师诵经跳酬神舞,以禳灾祛祸,保五谷丰登,人畜两旺。与会群众还随身携带许多熟鸡蛋,一是自食,二是相互敲击作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自有阳春三月天作文600字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三月,乍暖还寒时候,算是往返之春的再次降临,一切都很平静,像下午洒满教室暖阳一般。我把自己抽离出来重新整理,忽而窃喜,幸好还有些值得铭记的东西。

我们总会在午后闲暇片刻,翻开《论语》,反复揣摩,细细品读。究其缘由,我觉得黄庭坚老人说过的一句话再贴切不过了:”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我们在古人的一言一语,一字一句中找自己的生活,找自己对世间的感悟。有时觉得心中会平添一份感怀,一声哀叹,感慨一生岁月悠长,叹惋半生时光荒芜。借古讽今,是人通向这个世界的一条捷径,亦是人看清自己的一面铜镜。

同张老师谈起“久斋”的“斋”字,竟有了和以往不同的见解。所谓斋,以斋静心尔。正如林清玄所言“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生在这个世间的我们总是在和许多事物告别,或许你还没准备好,可我们已经在路上,不妨以一颗平静的心去对待。

终于空出闲余的时间,为在二三月这冬去春来的日子里出生的同学庆生。巧合不会一次又一次的发生,除非那是我们为你们精心安排的一场惊喜。温婉善良也好,聪明睿智也罢,这些存在于我们身上的东西,或许是在装我们身后的口袋里,如果没有人将它们拿起,递到你的面前,很难被发觉。那些每天陪伴我们的人儿,朝夕相处的小伙伴,在这一刻,好像为我们心裹上了一层糖,让人感到温暖甜蜜。感动之言无需多,就像夸赞之词一般简短,却直达心底。这是十七岁的我们在向十六岁的我们道别。

同样,四月的我们也在向三月的我们道别。三月给与我们的记忆,会像冰一样凝结在某个角落,等待阳光洒落,有一天又会像花一样绽开在我们心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三月妇女节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单位放假半天,下午接回孩子,她郑重地向我朗诵一首诗:

妈妈我爱您

妈妈,每天清晨是您把我轻轻地唤醒,为我准备好换洗的衣服,为我乘好美味的早餐。

妈妈,每天早上是您送我上学,千叮咛、万嘱咐,要注意安全,上课要专心听讲。

妈妈,您每天要为我准备丰盛又营养的午餐、晚餐、还要洗衣拖地……妈妈你上要照顾老人,下要教育孩子,为我们全家操碎心!

妈妈,今天是您的节日,我的母亲!

妈妈,让我抱抱您吧,来缓解您腰背的酸痛!

妈妈,让我亲亲您吧,来抚平您脸上的皱纹!

妈妈,亲爱的妈妈!我已经长大,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我要自己起床,自己穿衣,自己学习……

妈妈,我要做一个让您放心的好孩子!

妈妈,亲爱的妈妈,我爱您!我永远爱您!

听后我很感动,也很激动,我情不自禁地伸出双臂,宝贝看到开心地投进我的怀抱,我们紧紧地搂在一起,她亲亲我的双眼,我亲亲它的脸颊,很温馨!

那首诗是孩子的班主任老师亲自辅导孩子们书写好的,就是为在今天作为一份特别的礼物送给每个人的妈妈,感恩母爱,感受亲情。

其实,早在两天前就听孩子念叨着什么诗歌,很感人。我好奇地想看一看都不行,神秘兮兮的。今天,我终于听到,看到,字是孩子一笔一划认认真真书写的,内容是老师一字一句教给孩子们的,从字里行间都让我感受到老师作为一个母亲的爱心、一个女儿的关心,传递给孩子们的是感恩和回报,是努力成长的期望和承诺。我的心被这首诗深深地感动和融化。我身不由己地伸出双手,和女儿热情相拥,真诚地亲吻和抚摸彼此的脸颊,温暖而舒适。

在这样的日子里,收到这样别致和深情的礼物,让我很满足、很享受、很幸福!这首诗也让我想到自己的母亲,让我由衷想对她们说一声:“妈妈,您辛苦,我爱您!”作为一个母亲,一个女儿,双重身份的我们,面对着可爱的孩子,慈祥的母亲,正直意气风发的我们,一定会信心百倍,尽心尽力,永不放弃,争取做一个优秀的好妈妈,一个不负父母期望的好女儿!

借此机会,我也衷心祝愿全天下的女人、妈妈,节日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广西壮族三月三作文选登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三月三,壮族人的节日,武鸣应该是最热闹的吧。千人竹竿舞,千人武术,千人广场舞。斗牛。

窗外,天还是朦朦胧胧的,天边包裹这一层层薄薄的丝衣,天外想起一声声清脆对额鸡鸣,打破了宁静的武鸣,迎接着三月三的开端,蒙蒙的睡梦还没醒,便响起了迎接三月三的激情。

十点左右,天边摸过一丝丝的彩云,我们怀着愉悦的心情,悠悠的来到主会场,进入眼帘的是繁华的街道,热闹的小摊小贩,一眼望过去,人山人海,每个人都穿着自己专属的衣服,颜色缤纷多彩,形成了五颜六色的世界,犹如彩虹一般的颜色。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各式各样都有,挤满了整个街道。一阵阵风吹过,不同的香气扑鼻而来,轻轻的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美食的画面,,有烤羊串,烤鱿鱼,烤鸡,臭豆腐。五花八门样样都有,简直就是天下美食,人间美味。踏这轻快的步伐,怀着愉悦的心情,进入美食的世界,嗅着不同的味道,犹如进入食品的世界。天慢慢暗了下来,摸过一层层浓厚的乌云风犹如一个个淘气小精灵一样,哗啦啦的吹,随着时间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演唱会刚开始,天空便翩飞着朦朦胧胧的细雨,一缕缕,一片片,一丝丝,一条条,一阵阵。布满了整个世界,我们的热情并没有被抹灭,我们并没有多在意,但是。老天就是这样无情,雨越来越大,一滴滴又一滴如豆点般,纷纷散入大地,无情的雨,无情的时间,无情的世界把我们逼入帐篷里,无奈伴随着,哎~我轻轻地叹了叹口气,我用失望的眼神望着这雨,心中不知是什么感情。

时间不等人,雨一下就下了好久,一切的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千人竹竿舞,千人武术,千人广场舞都已经没有了,哎~无奈,我们怀着遗憾的心情回家了。风遗憾的吹着,一切的一切都显得有些悲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乡的三月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三月,正是风和日丽,春花灿烂的时节,我们广西壮族同胞也迎来一个传统盛大的节日——三月三。 每年三月三,家家户户都要蒸上花糯饭。今年我家也不例外。提前几天,奶奶就把做花糯饭的原料:枫树叶、染饭草、黄花、糯米都准备好了。 三月初二,吃完晚饭后,我就让奶奶教我如何做花糯饭。奶奶说:“做花糯饭,首先要准备各种颜色的水,这是很关键的,否则就蒸不出漂亮的花糯饭了。”我看见奶奶把捣碎的枫树叶先用水煮,再用手搓,如此反复几次,最后过滤,墨一样黑的水就准备好了。接下来是染紫色的染饭草,做法和枫树叶一样。最容易做的是黄颜料的水,先把黄花放到水里煮几分钟,再倒出过滤就可以了。最后奶奶把煮好的水分别放在不同的盆里,倒进糯米进行浸泡。就这样,蒸花糯饭的准备工作就做好了,只要等到第二天把用不同颜色的水浸泡的糯米蒸熟,大工就算告成了。

奶奶边教我,还边给我讲了一个传奇故事:相传很久以前,广西有一位名叫“刘三姐”的歌仙,歌声优美,但她常用山歌揭露财主们的罪行,财主们却拿她没办法,心中很是记恨。终于在一年的三月初三,在刘三姐上山砍柴时,派人斩断山藤,使其跌入山谷身亡。后来人们就在三月初三这天蒸花糯饭祭奠她,唱山歌来纪念她„„ 三月三的早晨,我在一股浓浓的香味中醒来,原来奶奶已经把花糯饭蒸好了。我连忙起来,奶奶就把蒸好的花糯饭倒进大圆盆里,热腾腾的,香喷喷的,又活像一个美艳的花盆。黑的如墨,白的似玉,黄的像金,紫的若水晶,很是漂亮。让人看的口水直流,我迫不及待的捏上一团,放进嘴里,真香!我吃了一小碗后,就捏上一团窜门去了。各家小朋友都拿出自家做的花糯饭,看谁家的做得漂亮。

今年的三月三我学会怎样做花糯饭,真佩服古代广西壮族人民的聪明才智,能从大自然中发掘如此漂亮的食用的颜色。我还了解了民族的英雄:敢于与恶势力做斗争的刘三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山西三月三民俗900字

全文共 1581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今天,语文迷小编为大家分享一则山西三月三民俗,快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段《论语》中描写的“祓除畔浴”,正是春秋时期上巳节洁身祈福的重要内容,源于中古临水祭伏羲,后渐变为祀神、沐浴、踏青饮宴等活动,魏晋以后时间固定为三月初三日。

“三月三日天气新,汾河两岸多丽人”。山西上巳节民俗沿古而融新,除临水游乐、祀神如 “南祭华佗献雄鸡,北祀王母蟠桃会”,还有荡秋千、放风筝、踏青郊游等活动。其中上巳节饮食,有“朋自远方来,童冠八九人。伶人理新乐,膳夫烹时珍”的郊外饮宴,更有挑吃野菜之习俗。

挑野菜,烹而食,俗称“斩百病”,是晋地“炎鞭百草,药食同源”之遗风。暮春三月,草木萌发,绿蔬遍野,正是人们采药、挑菜的好时节。采药,忻州吕梁一带有“挖茵陈蒿”习惯,认为三月初三清晨采得芽叶可入药,茵陈若做粥、凉拌,则为春季保健的佐餐佳品。晋南多采白蒿,入药之外,还拌面蒸成谷蕾吃,泄火明目,防治肝病。

上巳挑菜,首重树木春芽,山西民间就有打榆钱、剪椿芽、摘柳芽之俗。榆钱和面粉作饵,蒸制成块,称为“榆钱谷蕾”,吃起来软美可口。《明宫史》、《景物略》就记有“三月榆树初钱,民间和面蒸食之,曰榆钱糕”。香椿芽拌豆腐,现已成为节令小吃,晋南一些地区还腌制香椿,备四季食用。柳芽除拌豆腐吃外,还可凉拌,现有罐头柳芽,已进入高档酒店作凉菜原料。

田间山沟野蔬,是暮春挑菜的主要内容。大同一些地方采食龙须菜,味极清美。龙须菜别名山芦笋,被誉为山菜之王,可防癌、降压,能治疗多种疾病。兴县三月初三中午,吃蔓菁苗与干菜、豇豆煮成的“闷红粥”,当地俗信能消病延寿。介休一带,多采银条菜,为野蔬中罕见珍品,色白如玉,脆嫩可口,被誉为介休“八珍”之一,可拌食凉菜,或与猪肉同烹,风味独特,古诗尚有“清清白白银条菜,玉版冰壶总不如”之句。晋西南还采野生蕨菜,俗称 “龙头菜”,茎卷曲恰似一柄如意,又叫 “如意菜”,质地脆嫩,味道鲜美,不但可成筵席原料,而且药用价值较高,“去暴热,利水道,补五脏不足”(《本草纲目》),日本民间誉为“雪果门珍”。山韭菜,更是营养味美,采多后,晋南以果醋腌制,月余即有酒香扑鼻,多调汤面而食。晋北大同则习惯制“压韭茄子”,成风味小菜,咸淡可口,清香宜人。若是小山葱,可拌豆腐吃,歇后语有“小葱拌豆腐—— 一清二白”。

【拓展阅读:山西饮食民俗】

民以食为天,饮食民俗是主要的民俗形式,亦是形成地方生活习惯和人性特征的重要因素。山西面食闻名于世,地方风味小吃更有盛誉,山西人爱吃醋则是人所皆知。山西人喜食杂粮,干饭稀饭结合,主粮杂粮调剂,花样多,南北风味各异。晋北地区寒冷,喜食含热量较高的莜面、山药蛋、玉米等,副食佐以萝卜、豆腐及腌菜。忻州晋中大部分地区则以高粱、玉米为主食,腌制咸菜、酸菜佐餐。晋南大部分地区喜食饼子、干馍,晋东南人则对小米饭有着浓厚的兴趣。

饮食是物质的,然而待客之道,却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和精神内涵。亲友相聚,交流感情,待客之道是最直接的途径。山西人特有的精明厚道、热情淳朴、重礼尚义,我们都可以从饮食待客的形式中窥出端倪。山西民间待客,累月经年形成了规范,谓之道。其道之一首先是 “好客”:无论是近戚远朋、常友稀客,均待之以程度不同、规格各异的“宴礼”,必使宾至如归,“近悦远来”(《论语》)。这方面又主要分为岁时年节待客、人生礼仪待客、事务待客以及亲友造访待客等。

此外还有亲友造访待客等,不需要有特殊的缘由。凡有客来,必迎来送往,“烹鲜击肥”。“有朋自远方来”一向被民间百姓视为“不亦乐乎”的喜事,形成山西人“广交天下朋友”的一大品行特色,反映了山西人重乡土亲情又好远来宾朋的敦睦情感传承性、社会交往群体性与宾客之交的开放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的三月

全文共 1055 字

+ 加入清单

每天早上,我都会吃早点,每每来到早点摊前,看着什么包子、饺子、粑这些,我总是了了解决,吃着吃着就想起了每年三月三奶奶做的腊肉韭菜粑。我趴在座位上陷入了沉思。那是去年的三月初三,在我们这管这天叫鬼节,又叫粑节。

快到粑节了,那个星期天我早早的起床,拉着妹妹,到野外采了好多的韭菜,奶奶也提前把米淘洗干净晾晒干磨成了粉,就等着粑节的到来了,去年的粑节正好也是清明节,我们祭祖回来后,奶奶就在忙活了,正在那和粉,里面放了韭菜和腊肉丁,我蹲在奶奶旁,问奶奶为什么三月初三叫粑节,为什么要吃粑。奶奶告诉我,在我们这有这么个说法,这要从女娲造人说起,女娲在第七天造好了人,但是她已经很累了,仙气不足,给人灵魂时,没附在肉体,风一吹就飘到野外了,每到三月三那天,野外的一种野韭菜气味最浓,人的灵魂都被吸引了,附在了上面,女娲就叫人去吃这种野韭菜,还要吃米糊,这样就归位了,后来人们就将这种韭菜加米粉掺和在一起做成粑,吃下,灵魂就不再飘走了,粑魂粑魂,再说韭菜粑谐音久财发。我听了,觉得有点迷信,但总算也是一种期盼,期盼平平安安,财运大发,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奶奶揉了好多粑,我在灶下添柴,奶奶在锅里放了些油,把揉好的粑放入锅中,煎几分钟后又翻转过来再煎两三分钟,奶奶说“好了,别再添柴了。”还没等奶奶装起来,我就从锅里抢出一个,那个烫的我左手换右手,香气扑鼻使我忘记了痛,妹妹大老远就喊着“好香好香”,冲进厨房把我手中的粑,抢了去,我还没来得及看清呢,奶奶边说别急别急,多着呢,又从锅里取出一个用纸包着放到了我们的手里。我望着这焦黄的粑,直流口说,我轻轻咬了一口,外脆里嫩,既有腊肉的香味,又有韭菜的清香,好吃极了,我越吃越带劲,一个粑不知不觉就下肚了。我看看妹妹,只见她双手捧着,从四周吃起,一个圆形最后成了圆点被她塞进了嘴里,最后还用舌头向嘴唇四周捞了了一下,就像牛吃草一样。

奶奶拿了两个用碗装着放在锅台里边,供灶神,然后用筷子夹起慢慢地吃着,嘴角还一厥一厥的,每吃一口都用舌头舔一下嘴唇。我一口气吃了六个,妹妹说她也吃了六个。实在肚子装不下,那个好吃真是没的说。恨不得扒在锅沿吃。可惜爸妈常年在外打工,没能吃到奶奶的美味,我想,他们在外也作了家乡的这种粑吧,因为今天可是三月三啊!吃完后,妹妹挺着个大肚子大摇大摆的一手拿着一个出去了,我也不甘落后,也拿着两个藏了起来,等能吃时在来享受。还叮嘱奶奶说,晚上还要吃这粑。想着想着,口水都流进了装早点的袋子里。快到三月三了,我又可以尝到奶奶的,腊肉韭菜粑了。三月三,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三月结婚对联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1、上联:桃丽三春璇闺日暖

下联:景开百世金谷花娇

2、上联:景丽三春闺阁暖

下联:祥开百世花容娇

3、上联:乐和笙箫吹夜月

下联:花开桃李笑春风

4、上联:灼灼桃花遥映面

下联:弯弯柳叶远归眉

5、上联:荷钱掩映楼头月

下联:燕翦差池槛外风

6、上联:十里好花迎淑女

下联:一庭芳草看宜男

7、上联:车辆喜乘芳草路

下联:瑟琴欣鼓杏花天

8、上联:桃花人面红相映

下联:杨柳春风绿更多

9、上联:催妆宜赋秾桃句

下联:却扇还吟赠芍篇

10、上联:万紫千红十分春色

下联:双声叠韵一曲新歌

11上联:天朗气清三星在户

下联:琴耽瑟好百辆盈门

12、上联:桃李香三月

下联:姻缘庆百年

13、上联:翠侣巧妆鸾凤侣

下联:红桃宜挂佳人头

14、上联:门逢新禧月方满

下联:花到韶春香正浓

15、上联:名花艳映同心侣

下联:美酒春留婪尾杯

16、上联:景丽三春璇闺日暖

下联:祥开百世金谷花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三月的小雨400字作文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像春天激动的眼泪,轻轻洒向大地,把万物滋润;像春天的脚步,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了春天的气息。

三月,天空中下着绿色的雨,雨点落在大地上,小草立刻为大地母亲铺上了碧绿的毛毯;三月,天空中下着艳红的雨,雨点滴在桃树上,桃树姐姐急忙绽放出美丽的花瓣。

三月的小雨,唱着春天的歌。

那轻柔的歌声,淅淅沥沥地唱个不停,就连房檐下那一个个水泡,也嘀嘀答答的吹着小喇叭。雨水打在了雨伞上,应和着那美妙的歌声,正在呼唤着沉睡了一冬的小河。

三月的小雨,是春天的种子。

春天的种子撒到哪里,哪里就有了春天的孩子。瞧,麦苗宝宝返青了,柳树哥哥吐芽了……看,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植树。相信,那一株株的小树将茁壮成长,不久就会成为一棵粗壮的大树,枝繁叶茂,为人们挡风、供人们乘凉。

啊,三月的小雨呀!你让花草树木成长起来,让人们快乐起来。

我喜欢你——三月的小雨!

[三月的小雨4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三月纷飞的燕子作文

全文共 1446 字

+ 加入清单

寒冬渐渐远去,乍暖还寒时候,依旧是那年的这个时节,在这个城市遇见了足以倾城的故事……走失的飞燕,在我苦寻无望的那刻,失而复得,才晓得她也在寻我,没有恨,依旧是淡淡的情愫,飞来归巢的感觉,无以言表却真实的好……如今,最是喜欢漫无目的地走在一起,有无尽的话想说,却又无从开口,就这样静静地走一路,想要探个明白,究竟是谁欠着彼此前世的恋,才印证了那句“若无相欠,怎会相见”。而我想要的那种唯美,无非是看着归来燕拥有花开成海的美丽,因为喜欢,所以不忍触碰,更因为爱恋,才没有去拥抱的勇气。

今时的三月,没有雪花飞舞的浪漫,那种归来的感动,总会令我寄情于这季的花开,没有了太多的承若,一切也抵不过你的释怀,毕竟只想安静的依偎在一起。曾几何时,总是肆无忌惮地梦断在午夜的惊愕,于无声处,你悄然飞走,而我怎么也找不到,只待呼唤着自己醒来,像漫天飞雪瞬间化成了瑟瑟丝雨,那种失落,那种绝望,对你,却总也没有怨言,就是很努力的想忘记,无奈记忆愈来愈深,你的身影,你的笑,充斥着整个脑海……只是那影绰的温柔,让人如梦似醉!

陌上清寒,料峭春风,是谁谱了那曲绿堤春晓,等你归来,把她续完,等待,而我在续属于我的飞燕归巢。于琴瑟箫箫间,带你看遍玉兰花开,静静地许一场地久天长……许多时候,我不言你不语,我猜得到你的心思,你懂我的苦楚,就这么一直默默的喜欢下去,一个懂我的红颜,唯愿我亦是你的知己。

停在这场相遇里,心静如水,唯愿,永远沉醉!花香未尽,而这里,春天却挂上了雨帘,模糊了视线,朦胧了你的身影,更看不清彼时的花开!曾经写下的情笺,滴落的清泪,早已伴随挥舞的长袖,刻画在此时斑驳的生命中,只是愈走愈远……还好,燕归巢,你归来了。曾经早已习惯了那淡淡的念,更习惯了那痴痴的等。如今,也不再执着于聚散离别,前世的缘,今生的恋,或喜或悲,亦终会在我们念念不忘的青春中逝去,相忘!相叹!终不再问沧桑!念,是一场无休止的等待;等,是一场孤寂无奈的念恋!这世间,短的最是相聚,长的最是别离……你能懂我便好。

初春,当烟火的温度褪去,那一段暗香不复再来,佛家说遇见的都是天意,而我们的相识,犹若很久远的事。于我,拥有,失而复得,都是幸运,只愿再也不放弃。相逢的瞬间,不再是离殇,从此却忧伤了这片文字,简约了一场蓝幽梦!

或许,哪一天这座城市不再属于我,这里的一切都要与我说再见!留下空泛的心底,处处都是凄凉,如今你归来了,那里满满的都是四季花开……这个芳菲的季节,和煦的阳光散遍了城市的每个角落,流转的爱恋,在落日前敞开心扉。守,一片心海的寂寥!望,一生交错的时光!

相遇的时刻无论早晚,于我来说永远都是迟暮,而恰又刚刚好,那种溢于心底的幸福,亦惊亦喜,飞燕归巢的感动,带回的都是对你的祝福,而你,又是否经得起此番我不割舍的凝视!那种灵魂的契合是种幸运,而我,唯有感恩……远处的风吹来,静夜深沉,一缕清音萦绕于心,燕归来真好……

锦瑟横流,映着那帘幽梦,曾经种下的期待,摇曳着沧桑的过往,牵扯着失去的只影,没有随行,络络的思绪,终于拽回了曾经飞走的身影,我在默默的穿起那断线的帘,为这个花红满天的三月,织一层薄薄的纱,只为远远的望你。不再探究,此生漂泊至此,遇见,而你归来后的阳光,覆盖了我曾经的忧伤,那时,你转身而我在守望。此刻,在找到彼此的那一瞬间,化作清甜的泪水,那不是梦……

斜阳楼台,心底的路程,再续记忆的时光,又岂是萍水相逢?!时间飞逝,无尽的守望,而相识一如从前世而至,真的好长好久……

续一曲燕归巢,为你,为这个三月纷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三月三吃鸡蛋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3月31号,农历三月初三,按家乡的旧俗,今天家家户户应该吃用荠菜花煮的鸡蛋,民间说吃了这种鸡蛋就能祛病养生,尤其能清脑明目,不犯头痛病.也许是西风东渐,近年来洋节日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反,三月三这个本土节日如今已渐渐被人淡忘了.

上午第三节课我刚上完回到办公室,不一会儿,班上的两个班干部同学就笑着走进办公室来,只见她俩每人手中用方便袋提着些鸡蛋,我一怔不知何事,她们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今天是三月三,请老师们吃几个荠菜花煮的鸡蛋……

学生离开后,办公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老师们一边吃着鸡蛋,一边打趣着、感叹着。

“是你做班主任的启发暗示的效果吧?”有人肯定地问。

“我都忘了今天是三月三,即使记得也不会那么做,那不是我的风格,那样的蛋吃了会肚子痛的。”我骄傲地答。

“到底是实验班的学生,素质就是不一样!”有人感叹道。

“今天这个鸡蛋我连蛋壳也要吃下去,不能有一点浪费。”有人开着玩笑。

“感动!这个鸡蛋我真舍不得吃,一定要留作纪念。”有人感叹兼开着玩笑。

…… ……

几个鸡蛋本要不了多少钱,可其中包含着学生们一颗颗纯洁友善的心。我们不是经常抱怨现在的学生自私冷漠么?我们不是经常感叹现在的孩子不懂感情么?今天的一幕让我们不禁心头一热,一种久违的温馨洋溢在我们的周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三月里的春风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又到三月春风拂面。

放学后,我和几个同学留在教室里,练习升旗仪式的演讲稿。主题是“雷锋在我们身边”。我的稿挺长,尤其是最后一段,同学们总说我感情不到位,没有表达出真情实感,所以,我一遍又一遍的练习:“22岁雷锋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永存在神州大地。在呼唤雷锋的同时,也要把学雷锋的种子埋在心里……”

夕阳西下,我背着书包往家走。路过一家书店,发现前面有一群人围在一起,我挤进去,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摔倒在地,还有蔬菜筐,有几个西红柿和一大把葱散在地上,我猜她大概是自已摔倒了,她痛苦的呻吟着,看样子摔得不轻。

我刚想冲进圈里,但又停下了。回想起报纸上报道“扶不扶”的问题。不少人出于好心却反遭诬陷。我劝我自已:算了吧,三十六计——走为上,省得惹祸上身。

刚挤出去,老奶奶的呻吟又传入我的耳中,我于心不忍:如果这是我的亲人,我还能一走了之?如果严重的话,是怎样的后果呢?我左右为难。

周围的人议论纷纷,都在犹豫着。我灵机一动,向一位阿姨借了手机拍了视频,一位中年大叔上前扶起了老奶奶,老奶奶大声地说:“孩子,谢谢了,你放心,我有良心!”通过阿姨的手机联系了她的家人,大家都长长地舒了口气。

暮色茫茫,春风用她的手抚摸着我的脸颊,我一边走一边朗诵着:“22岁雷锋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永存在神州大地。在呼唤雷锋的同时,也要把学雷锋的种子埋在心里……”我特别自信,在升旗仪式上,我的讲话能打动全校师生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三月三吃五色糯米饭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三月三,各地都有自己的风俗吧。但是广西的三月三是不一样的。

在我的记忆里,这一天是壮族的节日。果然,我的舅妈是壮族的,今天就会老家去了。我记得最深的,就是五色糯米饭。这一天会吃五色糯米饭。有五种颜色:黑、红。、黄、紫、白。是用采来紫蕃藤、黄花、枫叶、红蓝草,浸泡出液,分别拌着糯米,然后合而蒸之,不仅色彩斑斓,而且味道香纯,象征生活美好。一年之中总会在清明节左右吃到这糯米饭。糯米饭色彩鲜艳,糯米晶莹剔透,摆成一朵五色花的形状,刚出锅的糯米饭冒着白气,散发着大自然的清香。坐在一旁看着、嗅着也是一件惬意的事儿。这糯米饭不仅可以让人大饱口福,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呢!

我记得糯米饭是淡淡的咸,嚼啊嚼,还有一种甜味儿。这糯米饭就是要慢慢地嚼碎,这样才会有味道。吃这糯米饭,有时我吃了几勺就不想吃了,但是过了一会儿还想吃,于是就忍不住吃完了。这就是五色糯米饭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喜迎三月三活动简报

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三月三”,欢歌笑语满畲山。30日,浙江省温州市第八届瓯越“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节在平阳青街举行,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奔赴一场荡漾着少数民族风情的盛会,在风景如画的青街体验最纯粹的畲乡风情。

农历“三月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相传唐初畲族英雄雷万兴因反抗昏庸的官府,被困深山,每天只能靠野菜艰难度日,到了翌年三月三,终得胜利。因此每年的这一天,畲民们祭祖先、拜谷神、吃乌米饭,载歌载舞。“畲族三月三”同时也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三月三”,温州都会举办瓯越“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节,分别由泰顺、文成、苍南、平阳四地轮流举办,该活动此次二度花落平阳,以“山海平阳·多彩畲乡”为主题,围绕“欢腾畲乡、春回畲乡、喜满畲乡、印象畲乡”等篇章,全方位展示青街畲族乡地域文化、畲族民俗文化。

“‘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节是弘扬民族文化、扩大文化交流的盛会,已经成为温州地区最具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民族风情旅游节之一。”平阳县委书记董智武表示,温州瓯越“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节重回平阳举办,将进一步提高平阳畲族风情旅游的吸引力、凝聚力、竞争力,进一步打响平阳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品牌。

平阳县青街畲族乡自然风光旖旎,民俗风情浓郁,是浙江省十八个、温州市七个民族乡镇之一。据该乡党委书记钟方转介绍,乡里1万多总人口中畲族人口近3000人,占了近3成。

30日,平阳县青街乡桃红柳绿,山欢水笑。游客一进村内,几位身着传统民族服饰的畲族姑娘就献上彩带,并敬上本地特有的药茶。走进村里,几位畲民在编织彩带,还有水上畲歌表演、碇步走秀等等,让赶赴“三月三”约会的游客们兴致盎然。

“第一次感受到这么浓郁的畲乡风情,这里气氛很好,真的很不错。”温州游客陈林然这次体验了不少民俗活动,仍觉意犹未尽。

据悉,近年来青街乡紧紧围绕“生态”、“古村落”、“畲乡”三大优势,挖掘畲族风情资源,发展民俗特色旅游,让百姓增收致富。目前,该乡共有特色农家乐3家、精品民宿4家,每户年平均收入达20万元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又是一年三月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三月三吃鸡蛋是我们江南人民独有的风俗。

在三月三这天不仅要吃地菜煮鸡蛋,还要喝地菜煮鸡蛋的水。那你一定会问三月三为什么要吃地菜煮鸡蛋,而且还要喝地菜和鸡蛋煮过的水呢?那可就要从很小以前说起了。传说,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于是,王母娘娘就命令观音普降圣水。人们就认为地菜吸收了圣水的灵气。人们就把地菜当成个宝了。每到三月三就会去摘些地菜煮鸡蛋。人们有一句谚语叫叫“农历三月三,荠菜当灵丹。”所谓荠菜就是地菜的原名。人们认为地菜吸收了灵气,而且地菜在医学上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由于地菜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人们又把它称为“菜中甘草”地菜味道甘甜,那味道就好比是甘蔗一样。人们还有一句谚语叫做“春食地菜赛仙丹。”这是因为人们吃过荠菜之后,浑身都有劲儿。人们还认为吃完荠菜煮鸡蛋之后连石头都可以踩碎。

三月三就是这么才流传下来的,直到现在人们还流传着三月三吃鸡蛋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三月雨散文

全文共 1309 字

+ 加入清单

1965年,畅月过后,弹指间到了清明洁净的玄英时节。在腊月农闲的时候,我们老家蒲河公社营盘村又开始热闹起来。每年冬季,总有人隔三岔五在村中央大粪堆根儿底下崩苞米花。

崩苞米花的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小媳妇,领着一个小女孩儿。小女孩是专门帮她妈收钱的,有时候她妈拉风箱拉累了,她也帮着拉风箱。崩苞米花的小媳妇家住松树村,离我们村只有二里多地远。她每次都领着小女孩儿推着一辆两个胶皮轮的带车子,带车子上面装着一个煤炉子,一个像炮弹似的崩锅和一个手拉式木头风箱,还有一个一尺多长没有底的黑胶皮桶,胶皮桶下面连着一条被烟熏得黑乎乎的一米多长的布口袋。

“三年困难时期”,乡下家家户户都穷得叮当响,谁家都买不起“零嘴儿”(小食品)。我们这些小孩子平时一点儿零嘴儿都吃不着,只好把苞米花当成零嘴儿。每当听到村子里“砰”的一声炸响,我就知道崩苞米花的小媳妇来了。

一天中午,小媳妇又来我们村崩苞米花了。我正坐在家里东屋北炕的饭桌前写作业,忽然听到村子里“砰”的一声巨响,连忙放下手里的铅笔,朝盘腿儿坐在南炕正在纳鞋底儿的母亲说:“妈,崩苞米花的来了……”没等我把话说完,母亲就知道我下句话想说什么了。所以,问也不问,亲昵地瞪了我一眼,爽快地答应:“去吧,崩一锅。”我麻溜下地穿鞋,大步流星来到屋外窗户根儿底下的苞米仓子前,伸手从里面挑出两穗又长又粗的苞米,回屋就搓了起来。搓完苞米,正好装了满满一大茶缸子。随后跟母亲要了两角钱,端起一大茶缸子苞米粒儿急匆匆地向大粪堆走去。

那天中午,天气很暖和,日头旺旺的,风也不大,一点儿都不冻耳朵不冻脚。再加上大粪堆南墙根儿底下背风朝阳,我们这些排着长队的大人小孩儿谁也没感觉冷。小媳妇坐在崩锅前的小板凳上,不停地摇啊摇,我们排队的大人小孩儿站在旁边心急火燎地等啊等,恨不得崩锅里的苞米粒儿马上就变成苞米花。只有这样,前边一锅崩完了就该轮到我们了。小媳妇不停地摇着崩锅,时不时拿起小火铲儿(小铁锹儿)往炉子里添几火铲儿煤块儿。

小媳妇摇了大约有十来分钟,一看崩锅上的气压表到时间了,这才把崩锅从炉子上拎起来,放到黑胶皮桶口边。每当这时,排队的大人和孩子本能地赶紧缩着脖子捂住耳朵,眼睛却贼溜溜看着小媳妇。小媳妇麻利地把小铁棍儿插进崩锅盖儿顶端凸出的一个小孔里,接着把崩锅盖儿对准黑胶皮桶口,然后用脚使劲儿一踹插进崩锅盖儿顶端小孔里的小铁棍儿,只听“砰”的一声巨响,崩锅就开盖儿了。崩锅盖儿瞬间打开后,锅里顿时失去了压力,里面的苞米粒儿一下子就爆裂成了苞米花,崩进了连着黑胶皮桶的布口袋里。霎时间,我们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苞米粒儿爆裂后散发出来香甜味儿。小媳妇迅速提起布口袋,将崩进去的苞米花倒进一个一米见方的木框铁筛子里,晃动几下铁筛子,筛掉苞米花里的碎末后,再把苞米花倒进崩苞米花的人带来的面袋子里。

小媳妇倒完苞米花,该轮到我了。不一会儿,我这锅也崩完了,小媳妇开始帮我往面袋子里装苞米花。这时我才仔细看她,可把我乐坏了。她不光是两只手黢黑,满脸也抹得左一道黑右一道黑,只有眼珠儿和牙是白的,活像个黑人。

说来也巧,真是有缘。二十多年后,崩苞米花的那个小女孩竟然成了我的妻子,小媳妇成了最稀罕我最疼爱我的丈母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们三月去春游作文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学校统一去中外闻名的厦门鼓浪屿海底世界春游,我们兴奋得要命!

到了海底世界门口,“天哪!大章鱼!大章鱼!”同学们拼命地叫喊着。原来门口有个巨型章鱼雕象,雕得活灵活现,十分逼真!

老师带我们去了科普长廊,那里写得是关于一些鱼类的资料,最让我吃惊的是:无脊椎动物竟然是最早出现在海洋里的动物!最早出现在海里的动物不是菊石吗?其实,还有比菊石更早海底生物:海藻。如果没有海藻其它的海底生物吃什么?怎么活呀!而且,海藻就是无脊椎动物、也是海洋生物链的开头。所以,说菊石是最早出现在海里的生物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参观着、参观着??终于到了最精彩的地方:海?隧道。我们站在输送带上,输送带缓缓移动,把我们带进了海底隧道??看着看着,我突然看到标语上的一句话:"我生气可是会变黑的哦!"紧接着一群银色的大鱼游了过来,其中,有几条成了灰色,还有几条已经完全变黑了!这说明它生气了,我们充满爱意地看着它们,可它们却用冷冰冰的目光盯着我们,好像不欢迎我们似的。那里还有"海洋杀手":鲨鱼,其中,最凶猛的鲨鱼是大白鲨,它黄豆大小的眼睛,雪白的肚子加上深蓝似黑的外皮,真的像一位"杀手"!看着它那杀气凶凶的样子,虽然隔着玻璃,可我还是被它吓了一大跳!

厦门海底世界的这些稀有鱼种是需要人类保护的,大白鲨看起来霸气十足,但你知道吗?它们已经快灭绝了,成了我们市场上的鲜鲨鱼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