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安昌古镇作文游记以上(经典13篇)

《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笔记范文,供大家参考。

浏览

1428

作文

13

篇1:沙湾古镇游记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春游又到了,然而这次春游跟以往有点不一样,因为这是我们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春游,同学们都非常珍惜这次最后的大集结,也非常珍惜这所剩不多相聚的时光。

出发当天8点40分左右,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离开校园,上大巴车了。在大巴车上,是春游过程中最有趣的项目之一,同学们纷纷开始飙歌,欢声笑语载满了一整车。

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沙湾古镇,一听到这个名字,就可以联想到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著名小镇,漫步在古镇里,可以体会到特有的岭南风情及文化,感受最淳朴的广东有名小吃,如:双皮奶、姜埋奶、凉拌鱼皮、凉拌海蛰、刨冰、牛杂、各类糕点……数不胜数。

我们小组先游览了“留耕堂”,留耕堂是番禺沙湾何氏家族的祠堂,祠堂面积之大,气派之华,由此可见何氏家族在沙湾当地是个大户人家,家族人丁兴旺,枝繁叶茂,人才辈出。

接着我们分别去品尝了双皮奶、凉拌鱼皮、凉拌海蛰、鱼饼、刨冰。最让我喜欢的是双皮奶和凉拌鱼皮,双皮奶是牛奶和鸡蛋清制作而成,分为两层凝固膏状,颜色洁白,比布丁要鲜嫩些,上层奶皮甘香,下层奶皮香浓润滑,奶香味十分浓厚,吃起来甜而不腻;凉拌鱼皮吃起来十分爽口,味道咸咸的,香脆无比。

下午,天气有点闷热,我们品尝了刨冰,刨冰有点像冰沙,清凉解暑,入口即化,若在盛夏吃上一盘刨冰,如同在沙漠里找到了绿洲。

所有人拍完了团体照,下午1:30左右,我们便开始返程了,小学的最后一次春游活动——沙湾古镇探究之旅,就这样在欢声笑语中完满的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南浔古镇游记作文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天去江南旅游,游览了浙江的南浔古镇。此镇位于浙江北部,毗邻江苏,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距今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游览此古镇,能体验到浓郁的古代文化和古老的建筑艺术。

走进南浔古镇,你会看到古迹众多,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 。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有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独具江南风情的明清古建筑群。真可谓石桥粉墙乌瓦,小桥流水人家;中西合璧佳景,绮丽风光俱佳。

步入了小莲庄。便见园内绿枝繁茂,各类建筑别树一帜,内外两园风貌各异。外园是一占地十余亩的荷花池,因其形似挂瓢,人们称之为“挂瓢池”;漫步池畔,风荷袅袅,顿感觉心静气爽。沿池碑刻长廊曲径蜿蜒,留有不少名人佳作。池畔掩映的西洋建筑“东升阁”,则给人一种异国风情之味。那“净香诗窟”构思独特,厅内房顶一呈升状,一现斗状, 故称“升斗厅”。随后又来到扇亭、退修小榭、掩醉轩、养性德斋等景点,但见这些古建筑不但设计独特,且还各有出典。

最具特色的景点要数“嘉业藏书楼”了,此楼缘于末代皇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的九龙金匾而得名, 整个建筑呈中西合壁风格。进入正门,只见左边是一荷叶形的莲池,沿池环绕着由太湖石堆垒而成形似12生肖的假山。最引人逗趣的是那3米多高的“啸石”,上前凑近石上小孔,使劲一吹,便如虎啸般声振全园,游人纷纷上前,欲欲而试。藏书楼为回廊式的两层楼房,中间的大天井如同一个大球场,四边由7间两进和左右厢房组成,共有书库52间。此楼创始人为刘镛之孙刘承干,历时20年费银30万两所造,藏书60万卷。刘还以雕版印书蜚声海内,刻书200余种。这些藏书和雕版现在已捐给国家,成了国家文化宝库中珍贵藏品。

南浔古镇自古以来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仅宋、明、清三朝统计,有进士41名、京官56名、州县官57名。近、现代在全国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有80多名。

游南浔古镇,收获颇丰,很多游客感叹:到此一游,不虚此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惠山古镇游记初中作文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集山水旅游、人文休闲、祠堂文化为一体的江南文化旅游胜地——惠山古镇

到了西神广场, 石壁上刻着“惠山古镇 ” 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它被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我们往里面走,看到了一条街,街上有很多小店,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有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我还买了一个绕绕糖吃既好吃又好玩;有宽袍大袖、飘逸典雅的汉服,不少喜欢汉文化的人在这里驻足观看;还有人在制作各类具有江南特色的艺术作品。

我们继续往里走,过了一会儿,我们来到了范文正公祠,往里走,我们看到大厅上方的匾额“德行传家 ,”下面还有一副对联“文章传赤县,忠爱数名流 。”范文正公就是大名鼎鼎的名臣范仲淹,他是宋代的大政治家, 他写过的著名文章有《岳阳楼记》等等。接着,我们又来到了旁边的陆宣公祠,他是唐朝著名的贤相,走进大厅迎面就见“学为帝师” 的一块红匾,是由民国时期的汤恩伯题写的,可见陆贽的人品和学问是多么的受人尊敬和赞誉!我们继续前行,来到了倪云林先生祠,倪瓒号云林,元代无锡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画家。街两旁还有很多名人祠堂,数不胜数。街的尽头就是锡惠公园,惠山直街上有很多无锡小吃,如油酥果、臭豆腐、豆腐花、酸辣汤……,直街旁的下河塘前矗立着高大巍峨的一座牌坊,它是惠山古镇的标志性建筑。沿着河岸往里走,我们还参观了 “中国泥人博物馆 ,”里面陈列着许多栩栩如生,巧夺天工的泥人作品。

这次旅程真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体会到无锡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

[惠山古镇游记初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黄姚古镇游记作文400字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人物:我伯父、我伯母、我堂哥、我

出发时间:2010年7月19日

来到黄姚古镇真是“坐得不耐烦”啊!来要黄姚古镇要开三、四个小时的路呀!~那接下来就说说怎么样玩吧!

来到了昭平县第一就全速武装,装备好了就进入黄姚古镇勒!

想进黄姚古镇必须过最重要的一关。关于售票区!告诉你们我、我堂哥、我伯父都不用门票,只是我伯母要,所以很便宜。

一进门就看见美丽的景象:清澈的河流、弯曲的小桥、人山人海的群众,啊!不愧是黄姚古镇呀!

就这样就玩过了一天……

到了晚上我就去游泳(因为玩的黄姚古镇的时候我就告诉我伯父晚上要去游泳),去到游泳那就全是漆黑如墨,我到水里游了不够十分钟就上来了,因为水里面太黑了,我怕有东西就上勒岸……

我和伯父他们就这样玩了一天黄姚古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黄姚古镇游记作文500字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黄姚古镇始于汉朝,有1000多年的历史。黄姚古镇被群山环抱,被绿水绕行,是风景秀丽的4A景区。她方圆3。6公里,自然景观有8大景、24小景,有很多亭台楼阁、寺观庙祠,大部分都是明清建筑。黄姚古镇这个千年古镇民风淳朴,充满岁月的回忆。

走在黄姚古镇里,到处都能看到石板路、石板桥和石墙,还有很多各具特色的民宿。石板路摸起来凹凸不平,很粗糙,但是让我感觉很有古风,就像一位老人。慢慢地走在路上,边走边逛,可舒服了。

而如果你想最快地游览黄姚古镇,就跟我一起去坐乌篷船吧!上了乌蓬船,会看到许多风景,每一处都不一样。啊,要经过拱桥了。拱桥旁边有一大片竹林,竹林里的竹子千姿百态,有的伸展到了桥的另一边,看来它想做猴子的钢丝绳;有的像是钓鱼老人的钓竿;还有的像一位正在照镜子的少女……而过了石桥后,我们看到了更壮观的美景。远处的大山连绵不断,蜿蜒曲折的小河看不到尽头。

坐完船后,我要带你去一个你永远忘不了的地方——“仙人五井”。仙人五井,顾名思义,就是有五口井,每一口井都有自己的用处。第一口井用来饮用,我仿佛看到了古代的人们提着木桶来打水的情景。第二口井用来洗菜,井水清澈见底,用它洗的菜一定很甜吧。第三、第四和第五口井都用来洗衣服、洗农具。这一点几百年来从未改过,现在我们还能看到不少人在那里洗着衣服聊着天。想想真是奇妙呀!

每一个去过黄姚古镇的人,都会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相信我,这是一个值得你去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南浔古镇游记作文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南浔古镇,在我心中是一个神秘又繁荣的古镇。南浔由南邻村和浔溪村组成,中间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古时这里的居民们的交通工具都是船。当我坐着一条古色古香的船在水上行驶时,我把手伸出窗外,感受风的清凉,感受空气的清新,格外惬意。

小船晃晃悠悠地前行,我们先来到了张石铭故居。它宽敞宏伟,还带有西式的建筑风格。它雕刻精美,门上还刻有神话故事。看着一扇扇门,读着一个个故事,感叹着古代人们的精致工艺。

离开张石铭故居,我们又来到了另外一位张家人的故居——张静江故居。它是典型的江南豪门大宅。门楣上的门雕全是用方砖雕刻的,在南浔建筑中与众不同。窗上雕着精美的芭蕉叶,还用珍珠粉、钻石粉和矿物质粉调和成的特殊颜料给它们涂上淡雅的绿色。就连窗框里镶嵌着的玻璃也大有来头,这是一种从国外买来的特殊工艺玻璃,据说那玻璃一两金子一块呢。张家是南浔最富有的人家,建筑的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奢华,展现着100多年前古镇鼎盛的繁华。

南宋时期,南浔以蚕丝精华“辑里湖丝”扬名世界,铸就了一批丝商巨富,也为老百姓带来了安居乐业。在“辑里湖丝馆”,我们看到了那时的丝绸,象月光下一条平坦静谧的大河,没有一丝曲折,虽历经近千年,却依旧**无暇。一位慈祥的老奶奶正坐在展示馆的门边,专心致志地剥着蚕茧,娴熟却又小心翼翼的。在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会是这样的场景吧?!走出湖丝馆,我们刚好看到了古时迎新娘的热闹场景。

看着看着,我不禁出了神,仿佛乘着时光机回到了宋朝,看到张家的人们在庭院里忙进忙出,看着成堆的丝绸一匹一匹的卖出去……

来到南浔,让我看到了古时的繁华,感受到了中华历史的悠久和灿烂。很幸运,我是一个中国人,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华夏的子孙。我相信,不仅是过去,将来的中国也会像这南浔古镇一样,持续地繁荣下去,生生不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甪直古镇游记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我们四年级第一次秋游,地点是去苏州甪直古镇,上午游玩各大景区,下午去挖红薯。

早上我们来到教室,等待着老师来叫我们,到了八点半,老师来到教室说:“按照小组顺序出去整队。”我们来到校门口,校长讲完话就让我们按照班级顺序依次上了大巴车。

我们很快到了甪直古镇,导游带着我们来到了甪直古镇的大门口,门口前有一只像狮子一样的雕像,名叫甪端,我们在这里拍了一张大合影。古镇里面有好多小玩具,看的我眼睛都花了。

我们接着来到了叶圣陶的纪念馆,还有叶圣陶的墓,叶圣陶纪念馆一进去大门口就是叶圣陶的画像,里面有叶圣陶的书,有叶圣陶戴过的帽子、手套。可惜的是叶圣陶的墓不让拍照,我本来想留着做纪念的,结果不让拍照,我们还在叶圣陶的纪念馆旁边的地方分小组做书签。

中午,导游找了一块地方,给我们吃饭,同学都带了自己做的便当来吃,吃完什么都去超市买东西了,我买了一副墨镜,我们买完了东西,我们去完成一幅超大的画,接下来我们要去挖红薯了,到了挖红薯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领了一个袋子个一个小木棍,地里有好多红薯,都是一大块一大块的,最后我挖了两袋红薯回家。

期待着下次再来甪直古镇!

作者:江苏昆山高新区玉湖小学“玉湖文学社”四(3)班:刘妍荟

小记者证号:J195530 指导老师:冯瑜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黄姚古镇游记作文

全文共 840 字

+ 加入清单

我曾经读过这样一句话:“黄姚古镇如同一本千年的诗集,被人遗忘在图书馆僻静的书架上,当人们不经意地走过,翻开这美丽的篇章,立即就会被它古朴而优雅的格调征服。”今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就来到了这素有“梦境家园”之称的黄姚古镇。

黄姚古镇有着近千年的历史厚重,烟雨中的黄姚,古朴而清新、庄重而蕴藉,就像是深山里一首清丽的小诗。进入古镇,“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随处可见,参天的古榕,清澈的泉水,黄墙黑瓦的民居都见证了古镇的悠久历史。在黄姚古镇,你每移一步都能让感受到古镇惜日的繁华,一种坚实、古朴、清凉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悠闲、清静、自得是古镇生活的特色。清清的溪水在古镇里穿流,喀斯特地貌给予了古镇天设地造的美妙景观,使这有着近千年的故镇更加古味十足。溪流边一片片天然的石平台供人们洗衣取水。古镇里形态各异的岩石随处可见,石蛇、石蝙蝠等造型栩栩如生。突然,我大叫一声:“妈妈,我踩到了一条鱼了!”妈妈闻声一看,只见历经千百年风雨仍泛着青光的青石板路上,有一尾三尺长的鱼形石,有如在凝固的溪流翻滚。我兴奋地又踩又跳,想沾上一点鲤鱼越龙门的喜气。

来到田螺山前,只见溪流涓涓,溪上小桥,连绵拱形,远远看去,就像古罗马的引水渠;溪岸上,有一棵古榕,庞大的躯干伸向小溪,从空中垂下缕缕气根,根根扎向水面。从一排过河的垫脚石上走过,惊起知春的水鸭两三只。水上的树、水面的鸭、水上的桥,与倒影、现实、虚幻,在浅浅一溪如银般的水面上连为一体。

最后,我们来到了古戏台。这是一座飞檐翘角的亭阁式建筑,基脚是用大青石板镶嵌,戏台上用8根木柱托梁,梁柱雕龙画凤,图案精美。推开斑驳古旧的木门,站在古戏台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我仿佛听到了咿呀的曲子,仿佛看到台下熙熙壤攘的看客和戏台上表演的演员……

如今,这个处于深闺的古镇焕发出耀眼的光芒:港剧《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让她名声鹊起,成了炙手可热的旅游景点,更把这座千年古镇推向了世界。

置身于黄姚古镇中,我仿佛走在世间的香格里拉,走在人间仙境,梦中的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甪直古镇游记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甪直古镇,古色古香,令人难以忘怀……——题记

甪直,真美!

故宫之美,美在华丽大气;新疆之美,美在热情奔放;而甪直之美,美在其恬静婉约……

一进大门,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颇为诱人。原来是那朵朵蜡梅散发的。不远处的亭台楼阁,在蒙蒙细雨中若隐若现,让人不觉有些惆怅。继续往里走,便来到了叶圣陶纪念馆。

黑瓦白墙,院落中的几幢建筑显得有些破旧,布满了历史的尘埃。走进鸳鸯厅,叶爷爷的铜像映入眼帘。铜像上的叶圣陶爷爷双唇紧闭,双眼凝视着远方,头上的每一根发丝都梳得整整齐齐。仔细端详,叶爷爷神态安详,他似乎在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表示赞赏,又像是在展望未来的中国。在铜像的后面,用毛笔重重地、大大地书写着四个大字——一代师表。是啊,虽然叶爷爷早已逝去,但是他对国家教育事业的一颗热血之心却从未改变!迈进后花园,眼前突然一亮。亭院中种植着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一条石子小路夹在其中,美不胜收。

走出叶圣陶纪念馆,便能看到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一架石桥横跨小溪上,水面上不时泛起几道银色的涟漪。顺着望去,原来是船娘们正在摇船呢!船娘们个个精神抖擞,引吭高歌。歌声伴着桨声,飘向远方,很远很远……

甪直的美,恬静婉约,令人难以忘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枫泾古镇一日游记作文700字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枫泾古镇,地处上海市金山区,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充溢着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借着寒假的机会,我和家人一起来到了这美丽的地方,欣赏那江南水乡的美景。

枫泾古镇具有着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座座房屋,无一不是白墙黑瓦、依水而建。我们坐上了乌篷船,坐在吱呀摇晃的船里,观赏着一路风景。在河道旁,栽种着一片又一片的绿树,向岸上洒下一抹又一抹阴凉。回望另一边的民居,咦!是哪位有闲情逸致的人,在自家院里种了一株蜡梅,梅花迎风傲放,送来一抹清香;又是谁,在屋旁栽下一片青竹,一片碧绿映入眼帘……

古镇民居依河而建,河道四通八达,桥也便成了又一种主要建筑,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巷”之称。在河上方,架起了大大小小的拱桥、平板桥。我们坐在船中,穿于桥下,望着船后荡起的水波,心情顿时闲适宁静。

上了岸,我们开始沿着河岸原路返回。进入一条连着每家屋前的小路,屋顶廊檐每户相连,正好为小路遮挡风雨。若是下雨天走在这小路上,看着被雨点打出波纹的河面,那可不知有多么美丽!

继续走,我们看见了一块石碑,那是一块界碑。历史上,枫泾镇正处于吴越交界,一半属吴,一半属越,所以它又有“吴越名镇”的称号。从前,因为枫泾镇的景色和所处的地域,引来无数的诗人,在此留下了上百首优秀的诗词。

忽然,前方飘来了一阵浓浓的香味,原来是有家老字号商店,在卖有名的枫泾烧卖。我们买了一份,我夹起一个烧卖,放入嘴里,咬开皮……顿时,夹着肉香的汤汁,在我嘴里打转,鲜嫩的馅和皮仿佛在翩翩起舞。香味过了一会儿,渐渐地散去了,但我心里仍回味着那种鲜香。

枫泾古镇的历史、环境、情调、美味,无一不吸引着我,再次去回访和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南浔古镇游记作文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初三,我们一家三个离开了湖州,踏上了南浔之路.

一出南浔的汽车站,就感觉到了浓浓的商业气息,宽阔的马路,热闹的商铺,没有半点的古镇气息,路边停着许多的三轮黄包车,这就是南浔的"的士"了.坐上三轮车,车主说了,真正的古镇还在前面呢,周围是新的南浔住宅商业区.哦,原来如此啊.

老老远就看到了一座很高很大的石头牌坊,上面写着就是古镇南浔了,本打算在古镇里找个住宿的,但是寻了很久发现好多的商铺都还关门休业要等到大年初八才营业,并听这里的人说,古镇里面的住宿是不多的,还是到古镇外去找吧.

在古镇的附近找好住宿,稍微休息片刻,我们就漫步在古镇之中了,那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了,古镇上人烟稀少,非常的清静,走在一方方石块铺出的小路上,傍着一条小河流伫立着一排排的雕花木楼房,也许是年代久远,也许是被风雨的侵蚀,木头上面的油漆已经所剩无几了,露出的略带浅棕色的木面.每走一段,就有一座小石桥,真所谓,小桥流水人家,一切尽收眼底.

儿子既新奇又很羡慕地抚摸着那一根根的亭柱,一扇扇的雕花木门,而我和老公则是重温当年我们这里的人家,其实我们这里也是江南水乡,所有的建筑格局和南浔的古镇是几乎一样的,后来时光的变迁,加上了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把那些有着悠久历史的一些老的深宅大院都给拆除了,我家的老房子也一样惨遭不幸.儿子无不感叹可惜啊.

天渐渐地黑了下来,路上的人也更加少了,小河两边的灯都开出来了,漫步在这幽静的小路上,才感觉到古镇的那种特色.在河边一"沈家人"的小饭店前,我们坐了下来,点了几个南浔的特色菜肴,邻桌坐着一三十不到的男子,旁边一大大的类似登山行囊,一问原来是从温州徒步而行到南浔的,晚上就在野外搭个帐篷,顺路还去了西塘玩了几天,我们对他肃然起敬,能一人徒步旅游者,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毅力,如此这般的举动,确实让人敬佩.

夜晚的天空上挂着一弯新月,虽然已经是入春了,但是春寒料峭,阵阵晚风吹来,穿着单薄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夜深人静,小小的石路上只有我们三个在漫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云南游记之八白沙古镇优秀作文

全文共 1565 字

+ 加入清单

白沙地处丽江城北约16公里,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小镇,是纳西族在丽江坝的最初聚居地,也是丽江木氏土司的发祥地,为纳西族最早的政治中心。

明朝时期,丽江木氏土司建成了一批颇具规模的建筑群现存的白沙琉璃殿、大宝积宫和大定阁等庙宇均为该时期所建。其中所藏的明代壁画,是极为珍贵的文物,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宝积宫现存壁画558幅,是丽江壁画收藏最多的地方。壁画融汉、藏、纳西文化一体,众教合一,展示了藏传佛教和儒、道等生活故事。现存壁画是文革期间破坏后存留的一小部分,为保护壁画禁止拍照,现在所见到的只是建筑和庙宇。云南旅行前我并没对白沙古镇做过调查,所以也没什么概念,这次白沙古镇旅游算是意外之行。

8月11日我们来丽江的第六天,上午刚刚从观音峡回来,中午在一家纳西村民家吃的地道的纳西饭菜,闲话中听纳西司机说白沙古镇是纳西先民最早居住的地方,没怎么开发,所以有古色古香的味道。而且安静,没有一点商业气息,很值得一去,并且不知道为什么很多外国人更喜欢去那里。

说走咱就走,纳西人家吃过午饭,就直奔白沙古镇,一路经过一片美丽的油菜花地,午饭后有些发困的我们立刻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兴奋地下了车去拍了不少照片,却始终找不到想要的感觉。不过却把瞌睡虫赶跑了。

来到白沙古镇大门口,看到一群纳西族的阿婆坐在大门口的右侧,跟前摆放着不少新鲜蔬菜,看我们拿着相机望向她们,就向我们摆手示意我们可以过去照相,我和雪儿立马兴奋地跑过去,阿婆们两侧挤了挤给我们让出两个位置,我和雪儿亲昵地与阿婆们合影留念,我身侧阿婆的手暖暖地,告诉我她今年78了。手传递的温暖让我的心柔柔的,善良的阿婆啊祝您永远健康长寿,虽然只是短短那么一瞬间就让我有了丝依恋。

古镇就在玉龙雪山下,远处望去蓝天、白云、雪山相呼应,未加装饰的小镇显得格外幽静。一切都透着古朴的气息。

一路前行果然不时地会看到外国人,似乎在不多的游客中就占了多半数,还有很多年轻的背包客骑着单车乱逛。各个都悠然自得。在这我也终于知道为什么外国人愿意来这里,因为这里没有一点商业的气息,因为这里更加自然,因为这里更加宁静。因为这里蓝天、白云、雪山、古镇还有淳朴的纳西人都是一体的。有一股灵魂相融的气息。

不远处一扇院落的门槛前正坐着一群老外,他们正在那休息,休闲的样子很是惹眼,老师示意我们过去照相,和老外招呼后,他们都很热情的给我们空开位置,我和雪儿凑了过去,一个老外也把我们摄入了他的相机,他们是我们的风景,而我和雪儿似乎也成了他们的一道风景。

不一定非得会说各族各国的语言,微笑就是最好的通行证。此刻我们都是自然的儿女,不分你我。

古镇大门正对着的这条路大概就是最繁华的路了,因为时间有限,我们没有再往小巷深处走,沿途看到许多染坊。民族韵味十足的布艺令人赏心悦目。等待风起,那飞洒飘扬的布就象云彩般将我们妆扮。

累了渴了,一家小院休息,小院静悄悄古色古香,原始韵味十足,门檐上挂晒着不少玉米和辣椒,几面墙上还画着东巴文和画,有些画还让我们联想争议颇多,院中花卉不少,旁侧的木架上挂着浮尘,斗笠和蓑衣。雪儿跑去摘下斗笠带在头上照相,而我盯上一个牛角摆弄半天,留个影。小院里我们自行玩了半天,依然没人过来,玩够、照相后越发的渴了,围着小木方桌休息,仿佛是自家的小院。此时才看见主人悠闲地不知从哪个门窜出,也不意外。似乎是彼此熟悉的朋友,怎么有点古代家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境界。真象个悠然的世外桃源。我们点了他家冰酿的特别花茶,立马神清气爽,我和雪儿又盯上了小院的各种农具再次摆弄起来,玩得不亦乐呼。

出门看到一个小木车上堆满新鲜草垛,不知道是何用意,跑去坐上,似乎象儿时偷着坐人家马车一样,兴奋无比。青草杂乱却也散发着一种自然的清香。

门前留个影,这里是我家,欢迎朋友来……

白沙古镇,不虚此行!

[云南游记之八白沙古镇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南浔古镇游记作文800字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游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可见南浔之富庶和文化底蕴之深厚。古人又云:“一个清政府,不如南浔半个镇。”这更强调了南浔的荣华富贵。这不,国庆期间,我和爸爸慕名前去参观。

我们走进了南浔古镇公园,导游姐姐告诉我们,南浔有“四象八牛七十二条黄金狗”的说法。“象”是指家里有一千万银两以上的世家,如刘家、张家、顾家和庞家;“牛”是指家里有一千万银两以下、一百万银两以上的世家;“狗”是指家里有一百万银两以下、五十万银两以下的世家。实际上,“八”和“七十二”并不是准确数字,“牛”和“狗”的数量远不止这些,这不禁让我们感叹,南浔“一个清政府,不如南浔半个镇”的名号并非徒有虚名!

我们先去刘家参观。沿途有许多有趣的景象:脖子上系着细绳的随时准备捕鱼的鸬鹚,手臂般粗的毛笔,东西合璧的小楼……

我们到了刘家的度假村——小莲庄。现在到秋天了,那里的荷花竟然还没有凋谢,还是一幅“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景象呢!

我们继续往前走,看到了一座约10米高的假山,导游姐姐告诉我们,那就是整个南浔镇的最高峰!“真的吗?!”我着实被吓了一跳,在我的印象中,村落里都会有高高的山峰啊。原来南浔处在平原地带,这10米高的山就已经是最高峰了。我们在假山里玩迷宫游戏,我差点迷了路,幸亏有指南针,它救了我一命。

参观完刘家后,我们到了张家。张家的玻璃雕、木雕和砖雕都非常精美。当我们经过张家的乐厅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乐厅门前有两颗高大的广玉兰树,其中一棵树上有一个蜜蜂蜂巢,一只马蜂想到蜂巢里大吃大喝,蜜蜂们出来迎战,每当马蜂进攻时,蜜蜂就飞起来防守,马蜂无机可趁,悻悻地走了。小蜜蜂真是好样的!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顾家开了一个基金会专门帮助贫困学生,“真是善良的人啊!”我在心里夸他们;庞家虽然还在修理,但很快就会竣工,给工人哥哥姐姐们点赞!

南浔真是个好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