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张艺谋执导的影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汇集20篇)

《大闹天竺》讲的是一个现代公路版的西游故事。开学吧小编整理了相关的观后感,欢迎欣赏与借鉴。

浏览

5722

作文

1000

最新犯罪类型青春影片《黑处有什么》观后感

全文共 1878 字

+ 加入清单

屏幕上的曲靖在听到张雪被杀害且尸骨高度腐烂的时候,我想她心里非常矛盾。作为张雪唯一的女性朋友,她其实并不讨厌张雪,甚至某种程度上,曲靖憧憬着张雪。张雪是绝然不同的一种女性,她年纪大几岁,穿非常女性化的衣服,开风气之先烫头发,甚至已经穿着内衣。张雪还看过西方名著小说,向往着海南那个遥远的地方,“总有一天要出去流浪”甚至不惜挑战权威。曲靖看着张雪的神采,眼睛里流露出羡慕和景仰。张雪不像曲靖妈妈整天抱怨自己的男人但无能为力,也不像老师那样充满了破绽又勉强维护自己权威,张雪简直是不该存在于这个世上的那种女人。

然而张雪也被周围的人嫌弃甚至唾弃。她没有好好学习导致留级,她衣着发型都是“坏女人”的样子,她身边总是流连着小混混甚至成年男人,她竟然敢和老师顶嘴?!套用那句经典台词,张雪明明白白就是那只“有缝的蛋”。所以当她失踪而又有女尸出现时,不是她还会是谁呢?换言之,她不遭受惩罚,还有什么道理呢?!

曲靖矛盾着,她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矛盾的孩子。她很好奇父亲的工作,对这个充满正义感的职业非常感兴趣,但是老曲一身无用武之地的落寞让曲靖不断失望。她也有非常勇敢的一面,虽然总是被“女孩子该这样吗?”打击回去。然而她的矛盾正是她在思索的证明:什么是女人?什么造就了女人?我是女人,意味着什么?

印象最深是她鼓起勇气买内衣一段,并请注意电影把这一段拍到了她帮忙收月经带那段之后。曲靖嬉笑地拿回月经带之后被妈妈骂了一顿,她莫名其妙中又隐隐体会到什么。买内衣却让她挫败地体会到自己尚未被认可为女性的现实。当张雪作为女性被认可的时候,她曲靖为什么还没有被认可呢?如果是外在的东西,烫头发涂指甲穿裙子,她曲靖都一一模仿了,但是她究竟还缺了什么?周围父母师长告诉她说女孩该做的,她也尝试了,然而还是不行。男性的凝视也落到她的身上,然而是这样一个软弱无力的男孩子,又或者是这样一个软弱无力的老人,然而毕竟她作为女性被凝视着,但是作为一个女性被凝视,还是作为一个性的客体被凝视呢?坐在录像厅里,曲靖看着《蜜桃成熟时》,她落泪了。这眼泪一面追悼着张雪,另一面大概也追悼着跟随着张雪一同被惩罚了的部分自我。那个自我每次都会跳出来质问:谁规定了女孩不能这样?

这眼泪大概也追悼着认为“性别不是问题”的那份相信吧?作为哥哥的妹妹,父亲的宝贝,曲靖体会到了家庭以“保护”为名的爱,这样的爱专供女性,通常限制比支持更多,同时也削弱了女性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世界和能力。而在家庭之外,甚至还有邻里老师的眼神,她们心里都有个“坏标准”,似乎总是测量着女孩距离这个坏标准有多近?强奸杀人案的出现简直是一个规训的绝好时机!那句老话一再被证明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作为一个女人,你竟然要穿裙子烫头发张开双腿骑自行车?强奸犯就在那边等你。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所看的《印度的女儿》,强奸杀人犯只因为一个女孩儿晚上九点还在公交车上就认定自己有理由奸杀她,因为除掉一个“坏女人”有助于纠正社会风气?!

所以豆瓣上说看不懂这部片子要讲什么的朋友们,你们其实也许已经看懂了只是你们不敢承认。其实这个片子不是要讲一起连环强奸杀人案,她不是来显示正义终将实现,我认为案件本身只是一个社会现实的极端象征。杀人犯的视线被安置在若干男性的身上,加上经常可以营造的心理紧张氛围,电影塑造了一个“对女性不友善”的社区/社会环境。电影想讲的是一个14岁女孩儿如何被家庭学校社区社会规训为一个“好女人”的故事。虽然这个女孩儿曾经有过对未知的好奇,对自身的探索,对男女纯洁友谊的相信,然而这些不符合性别规范的特质逐渐被磨掉了,为了“安全地”活下去,她终于即将成为一个乐于安守光明之处,乐于相夫教子,乐于抱怨男人但自己无力迈步的“女人”。

然而希望犹存,来自海南的明信片燃起了小小火光,娜拉出走之后竟然没有被奸杀,无论远方多么相同或是不同,她至少证明了,女性可以依靠自己活下来。片尾,曲靖在茂密的麦田(看不太出来,猜的?)里奋力向前行走着,正如她在未来成长之路上,将继续矛盾与挣扎在性别规训与自我觉醒之间。

作为同样是那个时代郊区成长起来的女性,我在观影过程中非常有代入感。尤其是看到父亲因为看到女人作为弱者很难对抗罪犯而决心教会女儿骑自行车时,我也想到自己家庭对我的各种支持,也许正是因为父母体会到他们那个年代中的局限,不希望让我也承受或巨献。即使有这样的努力,这个世界很多时候对女性仍然不够公平与友好,仍然有待我们每个人都去努力。下次,当我们的女儿问我们:“谁规定了女孩儿不能这样呢?”希望我们会认真对待她们的思考,希望我们不会说:“我规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最美教师发布仪式观后感个人心得

全文共 2438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观看了一部反映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系列片《_》。这部长达九集的VCD教学片,把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回顾、基本理论与教师的职业活动紧密结合,通过在全国各地实地拍摄的形象、生动、真实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师德修养的丰富内容。片中许多真实的场景,师德高尚的教师的感人故事传说,催人泪下,更是发人深省。使我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

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我教坛三十载的风雨,尝尽苦辣酸甜。古往今来,多少哲学家、诗人饱含深情地讴歌教师,他们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园丁”、“人梯”和“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也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誉。然而,教师却是清贫的。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两袖清风和一室“蜗居”,更意味着选择了责任和奉献。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

一、热爱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从《师德启思录》中又一次感悟:只有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是的,“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要爱,唯有爱满天下才能换来桃李芬芳。例如:一个生病的学生看到老师为自己着急得流泪,一定会倍感温暖而铭记在心;一个能对学生问寒问暖的老师,必定是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面对学生的偶然犯错甚至是冒犯自己,你是宽容地就势引导,还是大发脾气或撒手不管呢?有爱心的教师总是选择前者,他们善于把关怀和宽容作为与学生沟通的法宝。

《师德启思录》反映: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高。反之,若师生关系是“专制型”、“放任型”的。则会带来学生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造成内心烦躁、恐惧等,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这种情况,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揭示的:“儿童从导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言语和鞭鞑,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恐惧,恐怖立刻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理,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别种印象的空隙了。”

在影片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种.种矛盾。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即没有与学生沟通关系的法宝爱之心。不把其视为亲人,视为可倾吐心声解决困惑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和保护。有时会使学生产生偏见或教师有“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观念和行为,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的“好心”的误解。但是教师只要走出这种爱的误区,注意以正确的方式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就能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地化解矛盾。因此说,热爱学生是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二、热爱学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师德启思录》使我领悟到: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一样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

教师关心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师德启思录》影片中我觉得,热爱学生要具备的三个条件:

(一)爱是理智公正。

在教育中,我对学生的爱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冲动的。盲目的爱缺乏是非感,无明确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能有利地抑制和消除学生自身的不良因素。在教育中,对学生的爱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庸俗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这种爱会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有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等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就应当真诚地对待他。

(二)爱要坚持“三不”。

不挖苦学生。当学生做错事时,我耐心开导,不挖苦、不训斥,不拿大话威胁恐吓;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如有的学生因作业没写好,或没有按教师的要求去做的,我不是像有的老师那样让学生写上十遍、二十遍,而是单独找他谈话,帮他找出原因;不心罚。“心罚”即对学生内在心理和精神的惩罚,它是与体罚相对应而言的。比如,有的教师说学生:“生来就不是读书的料,还有脸往这儿坐。”“灌铅的脑袋!”“死榆木疙瘩!”

这种心罚侮辱了学生的人格,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他们的情感,损伤了他们为人的尊严。大家想想,学生真的遇上这样的老师日子该多难过。所以,我们应爱护学生,维护其自尊心,尽量避免对学生造成伤害。“老师的生命是一团火,老师的生活是一曲歌,老师的事业是一首诗。”有关对教师以及教师职业的赞美之词确实不胜枚举。但我们应常常进行一些反思,思考一下我们的行为是否与那些赞美之词相符。

(三)要严爱结合。

现实中往往爱好学生易,爱差学生难。我就要求自己不仅要爱“小天鹅”,还要爱“丑小鸭”。采取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对待学生,即严爱结合。首先,善于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其次,善于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友爱,努力创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并且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理、有度、有方与有恒。

观看完影片《师德启思录》之后,我深深感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为人教师,他的责任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成人、成才。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抽象的一个字,而是一种具体的教育过程,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原谅、赏识、信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相容。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体现平等和尊重,才能体现出我们人民教师优秀的师德,那么教育的效果也就会象我们所希望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家高震东先生曾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愿我们每位教师都是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作文300字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开学第一课》是一档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于2008年始每年九月开学之际在央视播出,对学生们的影响深远。又是一年开学季,九月一号《开学第一课》如约而至。2022年秋季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_。

看完开学第一课,我心中有极大的感触,立志要做一个新时代好少年。我们在成长,也见证着祖国的繁荣伟大。一步一个脚印,我们来到了2022年,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举办冬奥盛事之年,是建团100周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是杭州亚运会举办之年,是中国空间站建成之年,中国的强大之处,不止在肉眼可见的阶段,也会在其他的各个领域渗透,也正因为中国的强大实力,让其他国家都刮目相看,这就是实力的体现,这就是强大国家的体现。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志,则国志”,我们都知道新时代好少年就是祖国的栋梁与希望。所以我们为了国家,为了荣誉,为了自己,都要尽一份最大的力,争取做一名新时代好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交通安全影片观后感范本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5月22日,星期五下午最后的一节课,学校组织咱们全校同学看了一场“交通安全讲座”。

下午第三节课上课了,老师走进教室,打开了电视机,只见一位身穿制服的警察有模有样的指着屏幕给咱们讲了一桩又一桩触动人心的车祸。咱们听的心一上一下,砰砰直跳。

咱们目不转睛的盯着电视屏幕,教室里安静的出奇,我心想:教室里真安静啊!恐怕连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吧!

突然施老师说:“这位同学你怎么哭了啊?”随着老师的这一声话下,咱们都顺着老师的目光看向那位同学。原来是毛同学哭了,老师就让她的同桌去问,因为,毛同学听不见,老师就让她写在纸上。原来是毛同学想起了自己的妈妈,毛同学的妈妈是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生命。同学们赶紧都去安慰毛同学。

这次交通安全讲座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辆小轿车与电瓶车相撞,顿时,电瓶车四分五裂,电瓶车的主人霎时飞出好几米外,当场死亡。这种事经常会在咱们身边发生。咱们应该认真学习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遵守交通规则。当咱们徒步行走于人来车往的马路时,应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多一份谦让于耐心,不闯红灯,走人行横道,这样就会多一份安全,少一件车祸。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影片勇敢的心观后感

全文共 2417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部气势宏大的巨作,在电影节上获得了多个奖项,真乃实至名归。古典悠扬的配乐,尖锐矛盾而扣人心弦的剧情,实力派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每一处细节都精致无比,造就了这部影片的不同凡响!

“每个人都会死去,而有些人从未活过!”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在这部影片中华莱士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他的选择的答案:自由!勇敢的心是震撼人心的,因为这里有可贵的思想——自由。没有自由了你们还能干什么?也许是真的,我们也该好好思量思量。

——题记

(一)心是无法禁锢的,拿出勇气去追求——《勇敢的心》观之有感

《勇敢的心》获第6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5项大奖,的确太感人了,这部电影我看了三次。

悠远而绵长的苏格兰风笛,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地,气势磅礴的战斗场面,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但最触及我灵魂深处的,确是电影的主题――关于勇气。

什么是勇敢?是源于自己面对困境,以智慧与毅力为战斗的武器,再把原先狭隘的个人追求,升华为为有着共同遭遇的人的利益而斗争。这样,即便是源于私心,也能为别人所接受,得到别人的帮助,最终唤醒我们沉睡的勇气。原本华莱士只是想回家娶妻生子,过平凡安定的生活,但是他终究被逼上了追求自由的道路。他沉睡的心灵苏醒了过来,也让曾经摇摆不定的贵族ROBERT觉醒,放弃了英格兰的加冕,拔出利剑,带领着苏格兰的平明军队,咆哮着向英军冲杀过去。

影片通过多种角度告诉我们,勇气,并非是逞一时之气,而是运用自身的智慧去克服自己所面对的困境。华莱士的叔父无疑是个智者,他比死去的兄弟更理解抗争的目的和意义。他要华莱士学习拉丁语,告诫华莱士,在学会用武器前,必须先学会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拉丁语理解上帝的所在DD真理才赋予人自由。幼小的华莱士还不能彻底的懂得这些,他还沉浸在对故土的留恋和失去亲人的哀伤里。在梦中,父亲对他说:“心是无法禁锢的,拿出勇气去追求!”这是华莱士对生命意义的最早启蒙。

片中最能体现勇气的片断,应该是刽子手对华莱士行刑的场景。华莱士被囚于马车,从看热闹的人群中间经过。随波逐流的平明又怎会明白华莱士追求自由的高尚?华莱士浸没在飞溅而来的唾液和恶毒的咒骂声中,但他坦然自若。他被吊上行刑架,又在咽气前夕被放下,面对主刑官衣袍上的皇室徽章,他爬起来依旧沉默不语。这是对信念和自由的执着。直到在绞刑架上被拉得关节脱臼,在刑床上被剖割,华莱士一直没有屈服,哪怕是发出一下乞求的呻吟。喧嚣的人群为他的坚忍所感染,直至静默。终于,一个平明妇女禁不住替他叫出口来:“Mercy!”声音牵动了所有人的知觉。“开恩”的呼声在人群里弥漫扩散。主刑官不断怂恿着,华莱士的嘴唇在微微翕动。他以为华莱士会说出那个能让他保留一点征服者虚荣和尊严的词。在所有人窒息般的等待中,华莱士倾尽全力长呼:“Freedom!”自由!

英雄并非是无所不能的神明,但英雄一定是无所畏惧的勇士。当我们面临困境的时候,我们是否会想起华莱士?想起他呼喊自由时令我们潸然泪下的感动。与此同时,我们也应默默地向梅尔?;吉布森致敬,是他将我们的英雄再现于荧屏,让我们明白,真正的英雄所应具备的素质――勇敢的面对。

(二)心灵的自由

很多的人说《勇敢的心》是一部好电影,我也在很久之前就下载了这部老电影,可惜的是我始终也没有自始至终的看一遍,它就默默的呆在我电脑的硬盘里,或者是我觉得这部电影很老了,或者是我没事的时候只关注着看动漫了。

今天从头到尾的看了它一遍,有的一些细节看了不知道多少遍,给了我很多的震撼和感动,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我觉得应该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很有血性的电影。影片《BraveHeart》描述了苏格兰的民族英雄Wallace反抗英格兰的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

影片是由梅尔吉博逊,自拍自导的电影。一开始,我就被一支悠扬的苏格兰风笛曲给迷住了,主角也就此登场,一个过早的接触亲人生离死别的男孩,在梦中他的父亲告诉他“你的心是自由的,要有勇气追求自由”。

长大成人的Wallace,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村庄,见到了儿时的好友和已经长成为一个婷婷玉立端庄少女的Murron。这时,两人的爱情主题又重现了,Wallace取出幼时Murron送的紫蓟花,虽然花朵已经干瘪,但是色彩依旧明亮。爱情的种子在两人的心生根发芽生,此时终于长出了美丽的花朵。

这时的画面:幽静的夜晚,山岗上一对恋人促膝而坐,此情此景真是让人为之感动不已。可惜好景不长,Murron被统治者残忍的割喉了,她痛苦无助的眼神让我很难忘,愤怒的Wallace开始了他的复仇,风笛又一次重现了爱情主题,而这次它却是如此的悲凉,让人不禁要落下眼泪,之后Wallace为着自由而战,战场上战无不胜,尽显他的勇敢睿智,他还号召苏格兰人民起来反抗,让他们觉醒。英王为了争取集结部队的时间,假派王妃去和义军和谈。王妃却被Wallace的勇敢、正气和魅力所吸引,爱上了他,他们的交谈提到了他死去的妻子,他对王妃说之所以对她说气对他的妻子,是因为在王妃身上看到了他妻子般的气质和毅力。电影还有他梦到死去妻子的细节,让我感受到他对妻子的爱意之深,让人感动。

最后,死亡无非是英雄共同的归宿,Wallace经受了残忍刑罚的鞭笞,影片中Wallace躺在绞刑台上,用尽全身力气发出的最后的呐喊:“Freedom!”不禁要为这一颗勇敢的心而敬佩。临死Murron浮现在他眼前,一直不忍撒手的手帕,又凸显了爱情的主题,哀婉的音乐把影片带向高潮。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这部电影能称得上一部好电影,完美的配乐让它如史诗一般,它不仅是一部战争、爱情题材的电影,还是一部教育片。在现在的生活中,虽然为自由而战已经很遥远了,但我们还应该有所追求,应该为着自己的目标勇敢的追求,不畏艰难困苦勇敢的追求。

同时我觉得有一些东西是需要我们不惜代价去保护的,这部电影能让男子汉们变得更有血性!

几十年后,在床上老死,你们是否愿意用这一切来换今天,为这个机会,只为这个机会!

[影片勇敢的心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开学第一课》300字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秋风送爽,洪波涌起。又来到了一年一度的九月一日开学日,不知道各位同仁对于开学是怎样的态度,但我知道的是,能让大家期待开学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央电视台将会在每年的九月一日开学这一天播出大型专题节目《开学第一课》。

说起《开学第一课》,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个节目会请来当年度热门的事件当事人来讲述亲历的故事,传授自己的人生经验。《开学第一课》早就超越了作为一个节目的本质,成为了学生朋友们开学的传统,精神的食粮。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播出时,我与很多同学一样,都聚精会神地观看着。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不乏有家国大情怀的叙述,也让我们知道了背后的人物是怎样的,让我们与他们的距离变得更加的亲近。从嘉宾们讲述的亲身经历中,我们感受到每一个小我自我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大时代的推波助澜,只有国家好,我们才能有更大的平台,更高的视角去建功新时代,为新时代的建设添砖加瓦。

这就是《开学第一课》的魅力,他既生动又自然,将小我与大我的故事徐徐道来,让我们在开学伊始,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红色经典影片《烈火中永生》观后感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重庆解放前夕的1948年,自知良日不多的国民党开始对共产党人与进步人士进行疯狂的屠杀。江姐(于蓝)在丈夫被杀后,收拾心情来到华蓥山区参加农村武装革命,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她和重庆地下党组织领导人许云峰(赵丹)被捕并被囚禁在渣滓洞集中营。

国民党先后对许云峰和江姐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妄图从他们口中得到有关地下党的线索,告失败。而在肉体被折磨时,许云峰和江姐精神上反是越挫越勇,他们带领狱友小萝卜头(方舒)等同国民党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斗争。

1949年4月,解放军横渡长江,重庆解放在即,许云峰、江姐等人通过在集中营装疯卖傻10余年的华蓥山区党委书记华子良与外面的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开始策划越狱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影片《爱在旅途》观后感

全文共 1169 字

+ 加入清单

此次观看影片作为一次转变作风服务群众主题教育活动,与开展党的群众教育路线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弘扬良好社会风尚,关注并帮助解决流浪儿童的生存问题,唤起全社会对流浪儿童的关爱和救助。

影片播放中,礼堂中不时传出一片啜泣声。显然,剧情引起了观影者的强烈共鸣。看完电影后除了同情,更大的感受是剧情带来的震撼。

“这部影片表现得非常真实,那么小的孩子被拐卖,被坏人虐待,那么多家庭受到了迫害……”观影后,干部刘敏慧告诉笔者,这部影片让她看到了人性丑恶的一面,也认识到了人性善良的一面。“警察亚力坤关心木拉提、教导木拉提,使木拉提从一个有坏习惯的孩子变为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个过程最打动我。希望大家今后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应该及时关注,帮助这些可怜的孩子找到父母,回到自己的家。”刘敏慧说。

“这些被拐孩子以前在街上偷盗,特别让人讨厌,看完这部片子后,我的想法改变了,以前是我误解了被拐的孩子。”干部赵烨说,看完电影后,印象最深的是影片中木拉提找父母的经过,等最后终于找到了,他却与父母天各一方,“看到这,我的心都揪到一起了。”

“我准备让孩子也看看,让他明白现在的生活多美好,应好好珍惜。”工作人员小相说,他的孩子上初中,处于叛逆期,经常玩电脑打游戏,不好好学习,父母说他时常顶嘴,有时还离家出走。“要让他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复杂,爸爸妈妈是爱他的。”小相说。

“影片展现了新疆打拐行动取得的成效,同时,被接回的新疆籍流浪儿童,唤起全社会对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体现了新疆基层干部转变作风服务群众的具体表现,对今后让他们有学上、有病医,有更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州科协党组书记赵学经说。

“通过影片,我们不但宣传了新疆警方利剑出鞘的打拐行动取得的成效,还能让观众感受到新疆的 ‘大美’,对拐骗儿童头目的‘大恨’,对流浪儿童的‘大爱’。通过对大美新疆的展示,让流浪儿童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州科协副主席王晓梅说。

该片全面系统的记录了新疆各族基层干部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开展以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解忧,用一件件解救流浪儿童实事表达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切实转变作风服务群众的坚定决心。

观看完电影后,州科协党组书记赵学经说:“科协的全体干部职工应该从思想上引起高度的重视,把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与科协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意识、改进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科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社会功能,为我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保障”。

科协的全体干部也一致认为,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将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转变工作作风,发挥科协自身优势,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确保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取得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党员观看教育影片《天上的菊美》观后感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为深入开展学习先进典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用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引领社会风尚,践行“三严三实”,8月12日,成都水文队组织50余名党员干部观看教育片《天上的菊美》,影片讲述了藏族基层干部菊美多吉短暂但感人的一生,他是出身于四川省藏区的基层干部,虽然官职不大,但却脚踏实地地为村民做好每一件事,最终因过度超劳突发脑溢血去世,年仅33岁。

大家表示菊美多吉是当代共产党人为民爱民的真实写照,是我们开展践行“三严三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活教材,我们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自身职责与使命,从自身的学习、工作出发,从一点一滴做起,为国家、单位的发展多做贡献!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励志影片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讲的是:成东青他是个失败者,连续考了两次试,都没考上大学,他跪在他母亲面前,想再考一次,他妈妈最终同意了,成东青考上了大学,但他妈妈却为此欠了全村人的钱。

在大学期间,他认识了两个朋友,一个是王阳,一个是孟晓俊,他们两个之前认为成东青不配做他们朋友,但在一次课上,他们改变了这个想法。课上,老师讲到美国,他们两个认为老师不懂美国,决定去美国实践,证明老师的观点是错误的,说完他们便起身要走,但有几个学生让他们听完老师讲课,不让他们走,他们跑了,成东青却留下来替他们挡拳头,他们感动了,这三个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能出国的只有一个人,孟晓俊,王阳拒签,不出国,而成东青是被拒签,不允许出国,留下来当大学老师,由于他在外私自办培训班,被学校开除,而且是在广播里说出这个决定,使成东青十分丢脸,成东青把培训的地方移到了一个美国大爷开的一家店里——KFC。他知道,在这里买一块鸡块,就能坐一天,他学生越多,把培训的地方移到了一个国家废弃的工厂里,是外人不能进的,上次成东青钻美国大爷的空子,这次他钻国家的空子。

他学生越来越多,从十几个到两千多个,孟晓俊从美国回来了,因为他在美国只能当一个杂工,只能拿零钱,他呆不下去,就回来了,他要在所有成东青学生面前做一次演讲,是关于美国的,但他有演讲恐惧症,那次演讲十分失败。他决定一个一个教育学生,就是一对一培训,每次十分钟左右,第一天只有一个学生,第二天,来接受他教育的大学生排队排到了对面马路口,听过他演讲的学生,全都能有去美国的资格。

他们学校越做越大,成立了一家中国最大的教英语的学校——新梦想。王阳常常教育学生:“你英语讲得不好,难受的是听的人,你们怕什么?”他还告诉成东青:“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那么,你也要欺骗回去。”他还说:“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一旦闹了矛盾,几年的友谊就破碎了。

他们还被美国指控盗版他们的学习资料,他们却只用了一次会议的时间,就撤消了指控,还和那家公司成了合作伙伴。

这部电影还有一句话让我受益匪浅:其实我们追求的不是成功而是自己的尊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励志影片《风雨哈佛路》观后感

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部关于教育题材的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女孩在很艰难的环境中通过教育,最后改变了生活的故事。

关于这部电影,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改变,不管是环境改变了那个女孩的童年,还是哈佛改变了那个女孩的现在,还是教育改变了生活,不管怎么说,整部电影都在描述有关改变的事,因为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改变。

穷则思变,从古至今都是这个道理,当一件事情以一种方式解决不了的时候,就要改变一种思维方式,以另一种方法去尝试,我觉得这应该就是人作为高等动物,为适应环境而特有的能力,就像现在我们在一块在这里培训软件工程师,大多的原因都是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感到不满,因而选择了再教育来改变现在的生活,这是我们选择的方式,但并不能说这是唯一的方式,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就导致了每个人要走的路也是不同的,进而导致了每个人改变自己的生活所选择的方法的不同,这就是所谓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我们选择了在教育,但是并不能说在教育就一定能让你对以后的生活满意,因为这里面存在好多因素,有个人的因素,环境的因素等等,不过我觉得在这里环境的因素可以排除在外,因为学习的环境很好,这就要谈谈我们个人的因素了,由于我们来这里的目的不同,导致了我们的态度的不同,造成了结果的不同,所以,这就要我们端着我们的学习态度,既然来了就要做好,学好,不是给别人看的,是为自己以后的路铺垫的。

如果想少走点弯路,再教育绝对是个捷径,既然我们选择了这里,就应该相信我们的选择,相信北大青鸟的口号,教育改变生活,就应该有信心,持之以恒的学习来改变自己的人生。

[励志影片风雨哈佛路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让生命无憾》短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2 月 21 日,2017 年“全球道路安全电影节”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落幕。此次由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与秘书长道路安全特使办公室等机构共同主办的特殊电影节吸引了来自 41 个国家和地区的 232 部影片参展。其中,由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制作报送的公益宣传教育片“让生命无憾”之《分心驾驶篇》最终摘得“最佳道路安全影片”银奖。这是我国交通安全宣传片首次在国际上获奖。

2014年,在涉及分心驾驶的交通事故中,仅在美国就有3,179人死亡,有431,000人受伤。减少分心驾驶,其中一个好的方式是采用安全教育片,就像这次电影节的获奖作品一样,通过走心的情节以及鲜明的视觉冲击给人以触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全文共 2402 字

+ 加入清单

要评价《我和我的祖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影片有7个故事,也有7位导演,创作风格和故事结构全然不同,所以如果想更好地解析这部电影,就需要一个个故事拆解来看。

有人会说这7位导演是用各自的方式写了一篇命题作文,我觉得说是写作文未免太无趣了,应该更像是一场华山论剑。只不过这场论剑争的不是什么天下第一,也不一定非要分出个高下,而是各展绝技为祖国献礼,如果真要有排名,每个观众的喜好与标准不同,排名自然也不相同。

这7位导演称得上是当下内地电影的几位领军者了,他们汇聚起来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每一个故事结合真实的历史事件,都能释放出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而《我和我的祖国》将这7个故事串联在一起,真的就像一首娓娓道来的歌谣,将感人的故事缓缓诉说。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个个故事来看质量究竟如何:

《前夜》

这部的导演是管虎,也是全片第一个故事。《前夜》

可以看出来管虎希望将影片营造出一种虚实结合的感觉,这从开头苏联记者伪纪录片式的影像,和结尾将黄渤穿插到大典的真实影像中可见一斑。这是一种有趣的尝试,可以看出管虎确实用了心思,再加上时间点的设计,更加强了影片的紧张感。

黄渤的表演是这个故事的核心,管虎选择让黄渤讲方言,更还原了这个人物普通人的一面,也强化了大众对这个人物的认知,毕竟黄渤用方言表演,可能更接地气得心应手一些,虽然不是青岛话,但也别有一番韵味。管虎和黄渤合作多年,化学反应能产生到最强。

《相遇》

这部的导演是张一白,也是7个故事中最小巧的一部,以一次意外的相遇作为故事的主要矛盾冲突。很像一则小品,也很考验张译和任素汐两位主要演员的功力。张译的人物几乎没有台词,只能通过眼神来表达情感,难度很大,泪点主要承载在任素汐的台词上。

这个故事场景比较集中,也是这个故事难拍的地方。毕竟像张译这样的无名英雄实在太多了,如何做到以小见大,是这个故事要权衡的重要环节。

还好张一白发挥了一如既往的细腻和以情动人,尤其是结尾处两个人身处人流之中,却遗憾错过。张译放下了手,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不能带给任素汐幸福,所以他选择放弃。若干年后当任素汐在电视上看到他永远定格的年轻面庞,情绪终于爆发出来,也令观众们唏嘘不已。

《夺冠》

这部的导演是徐峥,是7个故事中最接地气的一部。其实比较好拍,一是从平民视角出发,二是有激动人心的体育比赛做加持,三是观众们对中国女排一直很有情结,所以只要结构工整,把握好节奏,令人喜欢并不难。

徐峥也延续了自己的喜剧优势,令我有些意外的是,这竟然还是一个小小的“爱情故事”,有一段男孩对女孩初萌芽的爱慕。以男孩作为第一视角,来看身边的世界,到最后撑起了天线,在人生中第一次做了英雄。

徐峥是上海人,所以把地点设置在了上海,更多地可能来自于自己童年时的记忆。这种亲身经历过的拍出来确实会更有烟火气一些,所以应该有不少观众喜欢这个故事。

《回归》

这部的导演是薛晓路,也是在情感上最打动我的故事。将香港回归和时间这个概念联系到一起很巧妙,所以很自然地引进了手表这一重要道具。尤其放在当下这个语境当中,这个故事可能格外会引起观众的共鸣。

任达华和惠英红这两位真是香港能演出普通人质感的不二人选。逃难来到香港的任达华,在回归的时刻热泪盈眶,他是两个时代的重要见证者,想起过去的种.种,情绪激动也在情理之中。

另外罗大佑的《东方之珠》作为配乐太加分,音乐一响起,我很快就回到了童年的记忆当中,从这个故事起我开始有了真实的记忆,也算是亲历者之一,所以看这个故事的同时,也是在怀念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北京你好》

这部的导演是宁浩,也是7个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宁浩展现出了很强的掌控力,将一个看上去有些“贫”的故事讲的妙趣横生,而且并没有过分煽情。这和葛大爷传神的演技有关,也和剧本的小人物大视野有关。

故事的起承转合很工整,线索就是奥运会开幕式的门票,得票-炫票-丢票-找票-给票,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而且还有宁浩惯有的黑色幽默。葛大爷近年来出演了很多比较颠覆的人物,但转了一圈可以发现,还是这种小人物最适合他,也只有他能仅凭一人之力撑起一个故事的场子。

奥运会是一件全民与有荣焉的大事,最后葛优虽然没有去到现场看到开幕式,但收获了心灵上的富足,把票给了更值得去现场的观众。这一段将2008年的另一件大事汶川地震也串联了进来,并不突兀,反倒让观众内心泛起一阵感动。

《白昼流星》

这部的导演是陈凯歌,也是7个故事中最特别的一个。其他几位导演基本都是在限定的语境内进行发挥,但陈凯歌却选择将这个故事意象化,引入了“白昼流星”这个概念,观众需要随着故事的推动,去寻找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白昼流星”。

一开始大家以为会是飞船的返回,但到最后才发现,原来在兄弟二人心中真正的“白昼流星”,是田壮壮对他们无私的爱和关怀,这又引出了精准扶贫的线索,两兄弟也终于幡然悔悟,接受新生。

陈凯歌仿佛回到了最初起步的《黄土地》,用一种别样的视角来完成这段故事,而且还真的请到了景海鹏、陈冬两位真实的宇航员来出演,可以看出用了一些心思,也将这段中国骄傲以极具艺术化的形式呈现,所以会显得这个故事有一些特别。

《护航》

这部的导演是文牧野,是7个导演中最年轻的一位,所以表达上也很有年轻感。故事本身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波澜,更多的是角色的回忆与内心活动。看完电影后身边的朋友都在说宋佳“好A”,确实她的表演给这个故事带来了一些新的惊喜。

《护航》

对了,出演宋佳前男友的雷佳音,一出场就被宋佳泼了一杯水,说出的那句“艾玛干鼻子里了”,实在太魔性了。

总的来说,《我和我的祖国》还是主旋律电影一次比较有意义的尝试,与其将明星脸都堆砌在同一个故事中,出场几秒打酱油,不如让他们各司其职,用有宽度的角色来诠释更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相信总会有一个故事能打动观众。

影片中的7个故事都是从小人物视角切入,聚焦祖国高光时刻背后最平凡的人,讲述普通老百姓干自己的故事,这样接地气的献礼片确实值得鼓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地球上的星星》印度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伊翔和哥哥有着截然相反的性格和爱好,他的成绩门门不及格,老师每天让他站在教室外他也不规矩,上课与老师唱反调。甚至有一次逃学,最终面临着留级。

他回到家之后,他的卧室就是他的天堂,他不会读书,不会写字,更不会算算数,但他对画画有着常人所不能及的天赋,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把卧室画成星空,其余的画也别出心裁,他天生就是为画画而生的。

在种种情况下,他不得不转校,需转到管理最严格的学校,对于9岁的他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他祈求父亲,父亲无动于衷,为了让儿子给自己挣面子,他必须要让伊翔转校,他不允许儿子没出息。

到了学校,他连衣服扣子都不会扣,鞋带也不会系,在这里他没有朋友,受同学嘲笑,受老师批评及惩罚。在这里他成绩依旧是倒数,字母“b”还是被他写成“p”。他与这里的人没有共同语言,他简直要疯了!

但就在这时,有一位天使般的美术老师出现在他身边,看见闷闷不乐的伊翔他深感痛心,几经周折后了解到伊翔的情况,他看到了小伊翔的画,有一本是关于他们一家四口的漫画,但慢慢地伊翔却不见了。老师看到了这幅画中的痛苦与无奈,他决定要帮助他度过难关。

他向校方提出单独辅导伊翔每天两小时,教他从最简单的认字开始,教他基本的日常生活能力。

……

他逐渐恢复了自信,基本的事情他都能够做得很棒,在一次外出活动中,他制作了一架简易轮船,在同学们的惊讶中漂到了老师旁边。老师满意地笑了——他终于从阴影中走了出来。

在这位老师举办的大型画展中,很多老师及知名人士聚集在这里,见证天才们的创造。最终夺冠的是伊翔,他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走出了阴影,变得活泼、自信了。

每一个天才后面都有一位像那位老师一样的天使,不是要强求孩子做不喜欢的事,而是给他们一点自由的空间,那么每个人都会像伊翔一样创造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革命影片《地道战》观后感

全文共 1100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有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当代,这段革命历史所蕴含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正成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力量重要源泉。近日,我观看了革命影片地道战》, 这部影片讲述了1942-1944年间,日本鬼子在冀中平原上进行“大扫荡”,冀中平原人民团结一心,利用结合了冀中人民智慧与力量的地道战来消灭日本侵略军的故事。他们毫不畏惧,利用百里长的地道和冀中人民的智慧、勇敢和力量,把鬼子打得惊慌逃窜、片甲不留。通过学习观看抗日战争时期影片,折射出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浓厚的群众基础,冀中平原人民倾其所有的奉献智慧和胆量,真正体现了革命根据地的团结一心的民族魂、爱国情,深刻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内涵。

如今,我们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学习,要把学习的精髓始终根植于人民群众中,我们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路线,历来是我们党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取得最终胜利的无价之宝,是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的根本工作路线。能否巩固我们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取决于人民群众对党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认可度和支持度。只有切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才能真正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领导者。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密切联系群众,只有联系群众,才能了解群众,只有深入群众,才能知群众所想所需。我认为在新的形势下做好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密切联系群众,就必须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党员干部要克服官僚主义作风,坚决破除“官本位”思想,反对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作风。必须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研究解决问题和矛盾的途径和办法。而工作是否“深入”,主要看问题抓准了没有,实质性问题解决了没有,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了没有。

二是密切联系群众,就必须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为群众谋利益。树立群众观点,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是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具体表现。要以群众是否答应、是否高兴、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和衡量是否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的重要标准。要认真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三是密切联系群众,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当好楷模,做好表率。党员领导干部要在作风建设中起表率作用,当好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模范,这是搞好党风建设的关键。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干部应从实际出发,立足新的实践,把需要与可能统一起来,把对群众负责与对党负责统一起来,把工作热情与科学态度统一起来,促进良好领导方法方式在工作作风中真正得到体现,以推动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张艺谋导演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感

全文共 3265 字

+ 加入清单

雁儿——渴望

她过早的成熟了。她的纯真过早的衰竭。

看到颂莲挽起袖子洗手时,她觉得这个新来的女孩与自己如此的相似。同样年轻。似乎同样的家境。在一瞬间她们甚至有成为朋友的可能。

可是当“四太太”的喊声响起的时候,她几乎自卫的把她隔绝在外。

她很可怜。她觉得她的命运是这一个又一个新来的太太造成的。像《上阳白发人》中的女子,把一生未见君容归咎为杨妃之过。

她的幻想一次又一次的被这些新来的太太打破。

她觉得这个新来的太太和她如此相似。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不能代替她。

她最鲜明的标签是渴望。

她的渴望如此直白。跟老爷偷欢的时候看到颂莲进屋,她眼睛里甚至没有恐惧。直入人心的目光好像在做一件大义凛然的事。

她的渴望如此真实,即使是因为点灯被当众处置,她仍毫无悔意,她倔强的跪在雪地里,始终不肯认错。

她渴望。没有任何羞愧,因为她觉得她的渴望是正当的,几乎像一种理想。

自己点灯笼,想象捶脚的感觉。当太太们的捶脚声响在院子里的时候,她陶醉的想象自己。

她真的还太年轻,所以轻易地被卓云拉拢,并作为牺牲品。

她因为渴望而不得将愤恨转嫁于颂莲。

她至死不知道她该怪的是谁。如果真要怪,怪的是“府上多年的老规矩”;她至死也不明白,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颂莲——徘徊

颂莲刚出现的时候,还是两只粗粗的大麻花辫儿。脸上带着烈女的表情。她是个心里有成算的人。也是在乎爱情的人。她的话仿佛是说,她想嫁一个她爱的人,可是如果不能嫁一个她爱的人,就干脆嫁一个有钱人。哪怕当小老婆。这是种宁缺的态度。为了保住爱情的纯度。

她嫁入一所大宅。气派端方。

她走进大宅的时候,眼角全是自尊和不屑。可是镜头中她被挤压在墙根。又的确太渺小了。

她甚至避开了去接她的花轿。也不让管家帮她提东西。她反感这一切。

她各色。她还那么年轻。

大宅幽深。端庄森严。不见人影。一路走来只有脚步声。

她在其中穿过一扇又一扇的门。这些是她要走一辈子的路。

进入之初,甚至不知如何融入。

抬灯入院,点火,燃灯,悬挂,一干人等面无表情,空荡的院子响着每一个动作的回音。几个女人走进来,进屋说“照府上的规矩”。

洗脚,捶脚,梳头,更衣。这是一个完整的仪式。未见男主人,只见男主人的红灯笼。她脸上带着惶恐。

院落的幽兰色,其中有灯笼的红。像一个暗藏杀机的洞穴。

她觉得老爷很温柔,不管是问捶脚是不是舒服还是要她过来仔细看看都是温声细语,只有聪明人能窥视背后的杀机,把一个人慢慢磨蚀掉棱角的力道,而她尚年轻,相比这大宅。

她仿佛看见了她长长的寂寞,像镜子里自己的泪,只有灯笼陪自己欣赏。

空间和人都是这样封闭。即使读过书,那些学问在这里也是用不上的,聪明和学问不成正比。她以为自己很聪明,却不知道自己不通世故,只是凭直觉先入为主的接受卓云排斥梅姗,在受挫时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她无法洞悉这里的哲学,她只知道自己忽然成了太太,似乎应该是主人,起码应该高过一个丫鬟,却不知道她的地位远远没有稳定,随时可能坍塌;她也无法接受老爷和雁儿的偷欢,她还在徘徊中,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她不知道既然能够有四位太太,那么和一个丫头偷欢并不是不能容忍的大错。

直到捶脚的声音如筛子般响在大院里的时候,她才意识到,她开始需要这件东西。

她甚至发现,不能点灯吃不到想吃的东西。她终于有些明白。于是当有人再问起为什么大学没有读完的时候,颂莲的回答已经不再是家父病了供不起,而是念书有什么用,还不是老爷身上的一件衣裳。而当她发现布偶上自己的名字时,并且是卓云的字,她终于知道她的生存是如此的需要争斗。她慢慢开始蜕变。

假孕。这是她并不高明的手段。可当长明灯点起来的时候,她还是自我欣赏的迷醉其中。她终于开始欣赏这种争斗。

这种不高明的手段终于了解了她的徘徊。

她在不知不觉中葬送了雁儿和梅姗的生命。

她并不像卓云那样暗喜。她悲伤。她的不扯定性决定了她即使没有被封灯,也始终处于徘徊的境地。

梅姗——抗争

梅姗是陈府的一颗痣,长在最敏感的部位。

这种抗争并不是卓云式的用尽手段,而是不屈就于一个封建姨太太的位置。

梅姗历经了颂莲式的徘徊,以独有的方式坚强的在陈府中存活,不管是自我沉迷的在院子里自唱自赏,还是和高医生偷情,她都像她身上一件件色彩艳丽的衣服一样,张扬凌厉,棱角分明。

因为她尚存资本,老爷仍然保持着对她较强的兴趣,因此她不用像卓云那样因为惧怕失去而费劲心机;她漂亮,嘴角暧昧的笑带着隐晦的性欲味道;她有自己的生活;她为陈府生有一子,这是她基本的保障;她聪明,是对陈府的规矩和本相最知根知底的一个,正因为此,她不会耗尽力气去抗争;她也尽可能多的保留了她的真纯:她的真诚和刻薄都露在外面,她的抗争太肤浅,她在梅姗的新婚之夜把老爷叫走,在叫不走的时候在清晨的院落大声的唱戏,

在不想客气的时候毫不掩饰,连招呼也懒怠打,也不会在饭桌上像大太太和卓云都在老爷面前给颂莲夹菜,在点灯的时候,不会像卓云那样殷勤的笑。

她不爱老爷,她也不缺少爱。她的抗争并非自己的需要,只是成了她在陈府中的一种必要习惯。

她毫不掩饰她的寂寞,也毫不掩饰她惊人的美丽。

她是大院里最真实的人,在空旷的楼台上唱戏,不会因为颂莲上来挑衅停住,铿锵嘹亮,神采飞扬。戏唱完了,脸上的哀怨无奈也一并裸露;她不会客气的停下说话,戏也是如此。

“你想听,可我不想唱了。”这是她的生活态度。

这就是梅姗,她在和她自己的定位抗争,她还有力气。

她在规矩之中,又在规矩之外。她不是规矩的恪守者,只是在沿着规矩的边缘小心翼翼的走。

她看得最清楚,戏做得好能骗别人,做得不好只能骗自己,连自己都骗不了的时候就只能骗鬼了。

她原来想一直能骗别人,至少也能骗自己,但最后真的连鬼也骗不了,抗争的结果是,香消玉殒。

卓云——臣服

她的欲望很大,她一直在挣扎中,可这种积极的挣扎实际上就是一种臣服,对自己姨太太身份的臣服,她沉湎与其中不能自拔,这是她毕生的事业。

和大太太比起来,她更像一个当家太太。

她懂得这个院子的处事哲学,笼络新人,孤立排挤。

她活在外面的是一张假面。

只有她一个人,在点别院灯的时候知道谦和的对笑。但只有她一人,心里真正的难受。

她是最真心在乎老爷的人,她会在老爷面前给颂莲夹菜,因为老爷说大家要好好照顾她;她会带着一点炫耀去找颂莲剪头发,因为老爷说头发短了会显得年轻。

但在乎并不意味着她爱。她并不懂得爱。是她需要。她除此以外一无所有。但是她懂得,哪院点灯哪院就可以点菜,点灯的太太连下人都会高看一眼,点灯就意味着能在陈府中得到真正的地位。

她是最锲而不舍的一个人。她臣服于作为男人衣服的定位,并把一切努力当成理想。她不但像大太太那样保全自己,还要争取更多。

她默不作声的解决了所有的障碍。

到底谁真正的聪明呢?颂莲?梅姗?如果论争斗的技术,只有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了。

只是她不知道,她马上就要垂垂老去,无论她怎么挣扎,她最好的结果,不过是成为大太太。

大太太——心死

她甚至没有名字。眼睛里没有光彩。她是唯一一个听到哪院点灯的时候,脸上的表情丝毫没有变化的太太。

因为她知道不可能是她。

她毫发无伤的在陈府活到那么大年纪,早已经被磨砺出坚硬的心。

还有,没有人知道她有多大年纪,是真的垂垂老暮之人,还是因为丧失了希望。

她脸上的皱纹更多的只能依稀让人想到老爷的岁数。

话很少。表情很少。她最为深切的反应,也不过是承认自己早就是老古董了,预言陈家早晚败在这一代手里。

有意思的是,在她一字一句缓缓慢慢与颂莲对话时,背景中的两个丫头也缓缓慢慢的擦拭着房间里的物件,虽是年轻的女孩,却像是慢动作。

有意思的还有….身份确认,字里行间的话,大太太更像是一个母亲。

在这个中国封建时代的浓缩院落,大太太艰辛的母仪天下。这时我们想想,其实为什么皇后总那样尊严神圣,是因为她屏蔽了人的正常欲望。

她从颂莲式的徘徊,进入梅姗式的抗争,经过卓云式的臣服,欲望已经磨蚀。

当她不能占有自己的丈夫时,最好的心态莫若把他当作儿子。这时欲望消失。她得以保全自己。

当颂莲厌恶她的老气时,她并不知道,在这个院子里,最好的生存法宝就是,心死。

五太太

如同春夏秋冬又一春。

从渴望到进入,从徘徊与抗争到臣服与心死。又是新的轮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影片夺冠观后感_中国女排夺冠观后感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女排精神植根于中华历史文化的沃土,女排的性格是中华民族性格的灿烂映射。世界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中,一脉相承绵延至今的只有中国,5000年里数不尽的挫折,生成了中华民族永不低头的倔强、愈挫愈奋的耐力、从容应对的智慧。精神强大是民族复兴的开始,也是民族复兴的必然。30多年来,中国女排创造了“五连冠”的神话,9次获得世界冠军,显露出祖国至上、顽强拼搏、胜不骄败不馁的英者风范,成为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艰辛而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动见证。女排姑娘们的勇毅和坚定,极大激扬了中国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

每次看到女排在赛场拼搏时都会想起自己带过的班级,班级里有八个可爱的足球女将,从一年级经过层层选拔进入校级足球队开始,她们就开启了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训练、比赛模式,每次看到队员带伤依旧奔跑在赛场上,眼泪就不争气的往下流。很多人说足球会影响他们的成绩,顽强的八个女孩用事实告诉所有人,体育不仅不让成绩下降反而激励她们更加珍惜学习机会。由于个人原因虽然不能与她们再次并肩,但我心里一直祝福着她们。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国家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我们仍然并且将长期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也有可能出现,除了奋发图强、勇敢斗争,我们别无选择。我们要以女排精神为支柱,保持昂扬斗志和磐石般定力,我们一定能在新征程上赢得新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最新犯罪类型青春影片《黑处有什么》观后感

全文共 1048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黑处有什么》,挺不错的电影啊,估计导演是70后吧?只有70后才能拍出这种原貌呈现八九十年代的中学生生活的片子。

那个既保守而又因为改革开放面临外来新事情冲击的年代啊!小虎队,比昂乐队,燕舞广告,钻防空洞,卡在录像机里的黄片,录像厅里播放的三级片,都是流淌在我们70后血液中挥之不去的记忆。

我记得那个时候每一个家庭都想女主一样。一家人挤在狭小而又压抑的房间里,都有一个粗暴的老爸和一个不断抱怨的老妈 ,所受的家庭教育不是挨骂就是挨打,没事就对你横挑鼻子竖挑眼,反正什么都不好,反正就是看不惯,而我们的心情就像窦唯唱地那样“从来都是担心,从来都是害怕,还要我们乖乖听说,都说那么儿女对父母地报答” ,如此这般,怎不让人都生出剧中张雪那种想要永远离开的愿望。

70后的父母大多是以前经历过上山下乡的那拨人,蹉跎过岁月,感受过生活的艰辛,不过也被荒谬的时代夺去了很多人类本应拥有的特质。他们情感粗粝,不善于表达对自己孩子的爱,没有意识去营造家庭的温情,他们对下一代的寄望就是循规蹈矩地做一个本分的人,长大后找一份工作,娶(嫁)一个人,建一个家和他们一样简单而平淡过一辈子,至于人的爱人的情生活的希望和向往他们不关心,因为他们像物件一样被支配了大半生,早已麻木和习惯了行货一样的存在,就更就体会不到自己的下一代,在时代变革之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片子披着犯罪和破案的外衣,其实写的是两代人的矛盾。女主的父母,张雪的父亲,赵飞的父母,对自己儿女都是那么的粗暴,张雪父亲宁愿不抓真凶就当自己的女儿死了,赵飞父亲知道自己的儿子出事后在还不明真情的情况下就暴打自己儿子,女主的父亲更是在知道自己女儿早恋时吼出“恨不得当初掐死”的怒言。他们好像在乎自己的脸面和名声更胜过自己儿女,而儿女们也觉得这样很正常,最多像女主一样不咸不淡的顶几句嘴作为软弱地抗争。更多地是远远逃离自己的家庭,在野外在田野在桥下,在那些成年人去不了的地方,寻找自己的乐园。

电影的着墨点还有很多,不光是家庭,还有学校,管理学生简单生硬的老师,办案潦草草菅人命的警察,还有那些从来不知道正常维护自己权利的愚昧的人, 那些压抑着沉默着无奈而又可怜的人和事,就是那个时代的写照。当女主看三级片看得流泪满面的时候,真的让人震撼,不懂爱而又渴望爱的人,他们情感的启迪只能从三级片中去寻找,这是多么的可笑而又荒谬。至于片名《黑处有什么》,有什么呢?是不是我们70后在粗粝的现实和蒙昧的时代之下,早已被草管而又埋葬的青春呢?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长征影片《惊沙》观后感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电影院观看了《惊沙》这一部电影。

《惊沙》主要讲述了西路军为了保护临泽与马家军奋斗抗战的故事。战争持续了三四天,很多革命烈士光荣牺牲,从而体现了敌人的凶狠,残暴。更加表现了红军不怕艰难,勇敢杀敌的无畏精神。

看完了这部电影后,我有很大的感触。最令我难忘的是桂芳,她虽然爱自己肚子里三个月的孩子,但为了革命的胜利,她坚持在战场上杀敌,最后也光荣牺牲。她为了革命,放弃的不仅仅是生命,也放弃了她作为一个母亲的幻想,她是多么可敬!惨烈的革命斗争中,有不少像她一样,不惜付出自己鲜明的革命烈士。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难道不是他们鲜血的结晶吗?看完这部电影,我想起课文中的一句话:“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他们死的光荣,死的伟大!

革命烈士将永远刻在我们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战争影片《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战争片,一直以来我都很少看战争片,因为总有那么几个片断,太残酷、太血腥,使人无法直视。所以,久而久之遇到这种画面总是会下意识的把头别开,但是这部影片使我真正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对生命价值的重新认识。

电影开头就是,老瑞恩带着自己的家人来到米勒上校的坟前,向他的灵魂祈祷。自从俄马哈抢滩成功后,总部就接到了瑞恩一家三兄弟都牺牲的消息,便下令让米勒一行人去救他。在半途中,他们几个都慢慢的走向死亡,但是经过艰苦的努力,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找到了瑞恩。但是,让人疑惑的是,米勒一行人没有立刻走开,而是他们决定和瑞恩留下来共同守卫桥,不过最终米勒上校还是死了,但是临死前还不忘叮嘱瑞恩要好好活地下去。

是啊!战争永远是最残酷的,它往往使平凡的百姓也被无辜的牵连。在烛光下,当几个大汉露出他们的柔情的一面时,我忽然发现,他们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啊,也有自己的家室、自己的生活;他们也会聊八卦、开玩笑,他们谈论的事情和我们平常谈论得是那么相似。没有人天生就是英雄,而只是为了某些人的野心,却让大批大批的无辜者牵扯进来一起受害。

从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战争不光是政治的延续,它也会给我们所有的人留下不同的记忆,有的惊栗,有的惨烈,有的悲痛,有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给人们带来最多的是难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影片《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

全文共 1367 字

+ 加入清单

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就是这样偶然被看到,又感动了我的电影。黑人克里斯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疗器械推销员,妻子忍受不了经济上的压力离开了他,留下5岁的儿子克里斯托夫和他相依为命。克里斯银行帐户里只剩下21块钱,因为没钱付房租,他和儿子被撵出了公寓。

费尽周折,克里斯赢得了在一家著名股票投资公司实习的机会,但是实习期间没有薪水,而且最终只有一人可以成功进入公司。

学妹曾经告诉我一个故事,让我每次想到都觉得莫名恐怖。她说,她硕士毕业去广东求职,一个中学要招几个老师,结果南来北往的硕士博士挤了快有一个礼堂。可想而知,竞争有多么残酷。看来,中外求职者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但是克里斯和许多“80后后”的大学毕业生不同,他更加的坚韧:为了节省时间,上班时候不喝水,以避免上厕所。以疯狂地速度给客户打电话,打完一个,直接按挂机键就拨下一个电话。白天,克里斯忍受着一次又一次被拒绝的失望,带着微笑在公司和客户之间穿梭。回家,则要带着儿子穿过污秽的街道,忍受房东的咆哮。

终于,交不起房租的父子俩流落街头。克里斯和儿子在午夜地铁里相对无言,儿子不能理解为什么不能回家住,爸爸却开始玩游戏:“我们通过时光机,到达古代了!”儿子立刻兴奋地配合起来,环顾左右。父子俩在“恐龙”的追杀下,逃到了一个“山洞”里,“山洞”是什么呢,其实是一间男厕所。克里斯搂着熟睡的儿子,坐靠在厕所的墙面。午夜的灯光很惨白,这个消瘦的,营养不良的父亲,默默地流下了泪水。

父子俩依旧为了幸福到来而努力。他们开始住收容所,而面对有限的床位,这个奔跑起来像猎豹一样的人,有时候得把草原上的爆发力运用到打架上面来。儿子在简陋的收容所床上睡着了,父亲还在埋头修理推销的医疗器械,或者翻那本厚厚的笔试全书。

钱包磨损得厉害,而且,太瘪了,每张钱都很熟悉。老板要借5块钱,犹豫再三,摩挲着纸币,最终还是把钱送了出去。X血。鲜血在塑料袋里面渗开,那是一个男人所能奉献的最后。拿着卖x的钱,克里斯仍然去买电子元件。一点点的希望,都要去坚持。

对于父母,最心酸的事儿是什么呢,就是子女的一点可怜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克里斯托夫的唯一的玩偶,“美国英雄”,在一次挤车的过程中掉到了地上。5岁的男孩悲伤欲绝,克里斯坚硬的表情下,读出的是面对困难的凶狠和惨痛。但是,无论多么深切的无望,都并没有摧毁父子间的亲情与他们的信念,他们相信幸福总会落到自己的身上。“你是个好爸爸”,克里斯托夫跟着爸爸四处流浪,可是孩子的心灵,衡量的砝码和天使是一样的。

克里斯最终成为了投资公司的员工,看似冷漠的白人老板们,此时显出他们的些微温情。他忍住了泪水,颤抖着拿起自己的物品,走入了茫茫人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间,克里斯举起手,为自己鼓掌,那无声的,一下下重重的掌声,是在为自己喝彩。其实,克里斯托夫的“美国英雄”并没有失落。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美国梦”: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幸福,会来敲门。很多人往往会关注对于梦想的树立,而往往忽略过程的艰辛。特别是,当面对一个看似无望的现实的时候,有多少人会坚持,而多少人会放弃呢?生活总是在不断地修正,并且提醒我们,顺应大潮的人总是较有可能抵达成功的彼岸。可是,确实是有些人,愿意逆流而上。我相信,这是导演对于逆行者的一点鼓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