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描写西瓜的说明方法(经典20篇)

导语:小白兔穿着雪白色的外衣,毛茸茸的,显得又干净又利索,下面是写可爱的小白兔作文,一起来学习下吧: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描写西瓜的说明方法优秀作文,欢迎查阅,希望对大家有用。

浏览

458

作文

123

篇1:描写水果西瓜的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夏天,当你汗流满面、感到口干舌燥的时候吃个西瓜,那清甜的汁水是那么鲜美解渴。西瓜真可说是夏季最受人们欢迎的瓜果。

西瓜的叶子大大的,像一个鸭掌。叶子是顺着地面向前生长的,像一个战士在匍匐前进,直到铺满整个瓜田。先长出的叶子已经绿幽幽的了,刚长出来的还是浅绿色。铺满叶子的瓜田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夏天悄然来到。这时的西瓜花开了,嫩黄嫩黄的小花朵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亭亭玉立。在茂盛的绿叶中,三三两两的花儿显得那么小巧玲珑。

西瓜真是叶好,花好,果更好。小西瓜顶着黄花慢慢长大。先只有乒乓球大;再过一段时间就有皮球大小;最后会长得像篮球那么大小。翠绿的西瓜像一个个小宝宝在妈妈的摇篮里熟睡,西瓜上的条纹像绿河中的一条条波纹,显得那么美丽诱人。

为了了解西瓜成熟的原因,我到《十万个为什么》里寻找答案。原来花落以后,西瓜的子房随种子的成熟而渐渐膨大起来,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糖分,源源不断的向大西瓜这个“仓库”中运去,瓜才成熟。

夏天的晚上,我把西瓜切开一看,红红的果肉晶莹透亮,一颗颗黑色的小籽清晰可见。吃上一口,啊!鲜美可口,肉肥多汁,真是让人大饱口福啊!

我喜欢西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描写动物作文西瓜虫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西瓜虫是一只卷起来特别像西瓜的小虫子,小动物作文200。它有七对足,有一对触角,从外型来看它似乎没有头,胸,腹之分。它只是那么慢慢儿,慢慢儿地想逃出我的手掌心,可这终归是不可能的。

学校里的西瓜虫不多,而且很难捉,不过我很幸运,最终还是得到了一只不怕人的小东西。

当这小东西刚接触到我的手掌时,我只是觉得手心痒痒的,我就怕这小东西咬我一口,不过时间久了,我和它似乎都了解了对方,也不那么不自在了。

那天,我把我心爱的西瓜虫放在手上让它自由自在地爬,可是由于我的失误,这小小的,微不足道的西瓜虫一下子从我的手掌掉入了“万丈深渊”。从地面上把它捡起来,它的行动忽然变得很迟钝,爬的速度明显地慢了,只是趴在那不停地摆动着那对触角。我把蛋黄喂给它吃,它对此“视而不见”……呀,它到底是怎么了?就连趴,它也趴不动了,它难道就要一命呜呼了吗?

我将自己的铅笔盒作为它宽敞的家,很长时间之后,它不动了,卷成一个小小的“西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写作之人物描写的方法

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中,人物描写方法有许多,不同的描写方法刻画的人物性格会有所不一样,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写作之人物描写的方法,欢迎参考阅读!

一、白描

利用言简意赅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不用色彩修饰,不借助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最大限度的少用形容词,单纯的描出事物的形象。如: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胳膊下挟着一叠大小不一的书籍。”《藤野先生》——鲁迅

寥寥数语,变形象而又生动的描绘了他的简朴生活和对教学的治学严谨形象。

二、漫画式勾勒

用以极其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把人物塑造为形态各异、千奇百怪、荒诞陆离的形象,以表达嘲笑、憎恶、同情等思想感情。如:

“他倘若低头看,断然是看不到自己的脚尖的,中间隆起的那个部位,会把视线挡住。稀稀拉拉的花白头发,整齐地朝后梳拢着,蘸了水,没有一根错乱的。白皙皙的脸上,看不见一条皱纹,像刚出锅的馒头。由于胖,鼻子、眼睛就显得特别小;由于小,就显得格外精采有神。”(王润滋《卖蟹》)

通过描写,塑造出“过滤嘴”的形象:老而胖,整洁考究,富态优裕,高人一等。在描写中渗透着作者的嘲笑。

三、浓墨重彩细描

即以生动、形象、传神的语言,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细致全面地去刻画人物形象。如:

“……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支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让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的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阿累《一面》)

这三处,作者通过全面而细致的描写,刻画出处于艰苦条件下的鲁迅的精神面貌,一位“越老越顽强”的伟大战士的形象,即赫然屹立在我们的面前。

人物描写的方法是很多的,每种方法各有千秋,同学们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灵活地加以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描写西瓜的作文500字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四季里最热的一定是夏天,在所有水果中,最解渴的莫过于夏季盛产的西瓜啦!

西瓜外表是圆形的。她喜欢穿着一身深绿色和浅绿色交错的外衣,西瓜的头顶上扎了一个卷卷的“马尾辫”,非常可爱。但不能光看外表,要吃一下西瓜肉才能知道她是否真的可爱。把西瓜从中间切开,里面有红色的果肉和黑色的籽,好像黑色的小宝宝睡在红色的床上。

西瓜不仅美丽好吃,而且还有很多好处。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清热解渴,还可使大便通畅,对治疗黄疸有一定的作用。西瓜的美容作用也堪称一流,经常吃它可以增加皮肤的弹性和水份,使人变得更年轻。吃完后的西瓜皮还可以炒着吃呢!炒熟后,那味道,绝对没得说。它的瓜籽能制作成好吃的零食。

每当我回家的时候,妈妈就会把冰好的西瓜拿出来,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在茶几上。我看见那红色的果肉,口水直流,忍不住大吃了一口,清凉的西瓜汁流进我的嘴里,爽极了!当然,西瓜的种类也很多,有红的,有黄的,有有籽的,有无籽的,各种各样都非常好吃。

我喜欢吃西瓜,它那凉凉的果肉吃了像让我来到了冬天,真爽啊!但我还是要提醒大家,西瓜虽然好吃,可不能吃太多,不然会拉肚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人物描写方法训练

全文共 2222 字

+ 加入清单

知识回顾:人物描写方法

一、外貌描写

也称肖像描写,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 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情感。

外貌描写的方法:1、肖像突出人物性格2、眼睛显示人物内心3、神态表现人物情绪

4、服饰体现人物身份

方法指导:

(一)外貌描写第一招:抓住人物典型的外在特征,突显出人物的个性。

请你诊断:我身材不高也不矮,满头的黑发梳得整整齐齐,脸上弯弯的眉毛下面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嘴巴上面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身上穿着一套漂亮的运动服,手上戴一块手表,脚穿一双旅游鞋。   毛病在哪里?

诊断:外貌描写模式化,没有突出特征。

建议: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外貌描写

修改后:我呀,短头发圆脸像妈妈,浓眉大眼像爸爸。不够白净的脸上有许多褐色的雀斑。由于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我成了近视眼,这不,最近我的鼻梁上又多了一副眼镜。别看我不漂亮,我可从来没为我的容貌烦恼过。

点评:抓住相貌特征,较具体形象。

(二)外貌描写第二招:要有一定的顺序。

描写人物外貌时还要合理安排好描写顺序,一般先写整体再写局部,局部描写时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

小姑娘浑身上下可用一个“圆”字来概括,胳膊和腿圆滚滚的。圆嘟嘟的脸上有一双又大又黑的眼睛,圆溜溜的,闪动着调皮、无邪的光;小嘴还张得圆圆的。扎着两个麻花儿辫儿,白色的蝴蝶结像两只暂停在她头上的白蝴蝶。

典型特征:胖乎乎 个性特点:调皮、活泼、可爱

经典片段赏析: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讯《故乡》  那个寡妇生得像是一所房子,她的胸脯鼓出来,好比一个门廊。她的红彤彤的脸用一块绿色的头巾包严,方方整整,类似一扇天窗,而窗玻璃正好映着阳光。

——高尔基《人间》

(三)外貌描写第三招:善用修辞。

1、那富婆一身珠光宝气,五根手指像五根胖墩墩的香肠。

2、妹妹七岁,是一年级学生,穿着白衬衫和蓝色的学生裤,胖墩墩的像个小东瓜,又

像是个胖鼓鼓的花生米。她的名字就叫小胖。她跑起来很吃力,脸蛋累得通红,微微凸出的前额渗出细小的汗珠。

才艺展示:

请描写一个同学或者一位老师的外貌,要求抓住典型特征,突显人物个性。写出后让大家来猜猜你写的是谁,大家猜得出你就顺利过关了哦??

二、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刻划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通过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行为,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

例文赏析,明确动作描写要点:动作描写要求生动、具体、细致。

片断1、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朱自清《背影》

怎样“爬上月台”的?“爬”这个动作分解成了几个动作?父亲爬月台容易吗?能不能看出父亲对儿子的爱?

片断2、原文: 晚上,父亲亲自帮我铺好了床。

修改后:父亲坚持要亲自帮我铺床,他慢慢地从楼下抱上来三床被,将两床铺在床板上当垫被,又摸索着将被子沿床边折叠好,再铺上床单,然后将盖被放在上面。做完这一切,他又下楼去找来一个枕头,放在我的床头,把手伸进被窝里捂一会,说道:“这下应该不冷了”,看着父亲忙碌的样子,我想伸手帮忙,他却让我先歇着。 (刘雪丰《父亲老了》)  作者将“铺床”这个动作分解成哪几个动作?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明确动作描写要点:

动作描写要细致分解:即:将要描写的动作分解为几个阶段,然后对每个阶段进行描写(注意动词的选用),写出人物动作的生动性,重视细节描写,并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牛刀小试:

将下列动作细致分解(1)起跑(2)跳远(3)洗衣服(4)炒菜

从上面的四题中任选一题(或者自己定题)写作,要求将动作描写具体生动,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个性化生活化的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职业等。

例一:《唐僧之现代版》

他有着唐僧一样清秀的面孔,有着唐僧一样憨厚的性格,有着唐僧一样唠叨的

习惯??当你上课时正与“周公”相会时,耳边总会响起这样的“问候” : “你困了? 你真的困了?你真真真的困了?你要是真困了,我就不打扰你了,作个好梦。你睡着了?你能睡着吗?”不把你“烦”醒,“唐僧”是绝不会停下来的,朦胧中看着他那上下蠕动的嘴唇,似乎在念着紧箍咒。

通过人物的语言把一个唠叨的同桌的形象展现给了读者,语言生动形象,幽默诙谐。  例二:《妈妈,对不起》

回家后,我给妈妈看考卷。妈妈看了很开心,笑得见牙不见眼。

她还称赞了我几句。这时,我忍不住了,喊道:“妈,您?您别说了!”妈妈担心地问:“乖女儿,怎么啦?”“其实我??我在这次的考试中作弊!”

这时,妈妈什么话也没说,眼角流下了泪水。“妈,您骂我、打我呀!”我禁不住也哭了起来。妈妈见了立刻把我的眼泪擦干,说:“来,你一定饿了,去吃饭吧!”妈妈并没有骂我,还原谅我、安慰我。“妈!对不起!”

通过人物对话充分表现妈妈对女儿的爱,女儿对妈妈的愧疚。

课堂小结:我们可以综合运用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的个性,但并不是每种方法都得用,你可以选最能表现个性的一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

写作训练

以《××最××》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如:父亲最严厉 妈妈最唠叨 她最美  要求:1仔细观察你的父母或同学,抓住人物特征,表现人物个性。2字数不少于600字。3用黑色碳素笔,书写工整,卷面整洁。4不得套写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如何判定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1、想要快速准确的判定说明方法,只要熟练掌握各种说明方法在文章中存在的形式即可。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引资料)。判定说明方法较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容易的多,在这里就不多赘述。

2、分析说明方法作用的答题模式。

列数字:本句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的…的…特征(或…事理)。

举例子:本句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的…的…特征(或…事理)。

下定义:本句使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的含义。

打比方:本句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的…特征(或…事理)。

分类别:本句使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的…的…特征(或…事理)。

作比较:本句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什么和什么作比较(对比),突出(强调)了…的…的…特征(或…事理)。

画图表:本句使用了画图表的说明方法,直观形象地说明了…的…的…特征(或…事理)。

引用(引资料):本句使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增强了说服力。注:引用这种说明方法如果用在文章的开头,还有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描写西瓜的作文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朋友,你们喜欢吃西瓜吗?哦!我最喜欢吃西瓜了。在这儿,我来给你介绍一下我的家的西瓜吧!

春天,瓜农们栽下了西瓜秧。过了两个月,西瓜开始开花结瓜啦!那圆溜溜的成熟了的西瓜皮上有许多条纹,条纹的形状像波浪线,一条一条的,就像披着一件绿油油的衣裳。它的上面有一个像猪尾巴似的小柄。我请妈妈把西瓜切开,从那红红的瓜肉上面用扇子扇一下,还能闻到一股股淡淡的清香味呢!这时,我便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哇!那味道甜丝丝的,真像放了白糖似的甜。

我爱我的家乡,但我更爱家乡奉节的大西瓜。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说明的方法比较法作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976 字

+ 加入清单

电子手表同机械手表相比较,既方便又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计时工具,已越来越 多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最初的电子手表主要是由晶体管和钮扣电池组成的。由于结构简单,功能也不完善,一般只 可显示简单的时间(精确度为一秒),外型也较笨重、粗陋。现在较简单的电子手表内部结构 已有了变化,加入了二极管、简单的电子计算机记忆程序等,精确度提高到01秒。另外还 可整点报时、放音乐、指示星期几、夜间亮灯照明等,对方便人们的生活起了不少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手表也在不断进步。除了以上所谈到的较普通的功能外,近 年来又出现了许多使用高科技成果的新产品。如1982年日本制的第一只电视手表。它由一个 带日历的电子手表和一个12英寸的黑白液晶显像屏组成。外型精巧,体积为487×398 ×9毫米3,重约50克,兼带耳机及调谐装置,既可作为手表显示时、分、秒、日历等, 又可作为电视,收听伴音、短波,还可通过调谐器选择频道,调节音量及调节画面光亮度。 还有一种电子脉搏表,重量不到30克,是由一个小型秒表连接一架微型计算机构成。把它戴 在手腕上,就可精确地测出每分钟脉搏次数,并用数字显示出来。

这种表可以很好地协助运 动员参加体育训练。另外有一种会说话的电子表,没有指针及数字,表盘上只显示一个机器 人的脸。那么它是如何向人们报告时间的呢?原来在它的内部装有一个报时的机械装置,只 要按动表上的按钮,就会有一个摹拟的女声报时。这种表对于盲人和视力差的人来说是一种 极好的计时工具。另一种电子手表能对聋哑人进行帮助,在这种手表上装有一个微型话筒, 用来接收3米内发出的声音,将声音输入表内的微型计算机,经过分析,声音信号便可传递 给手表附件中一个发光二极管,使其产生视觉信号。聋哑人根据看到的不同符号,就可以判 断出对方讲话的内容。

除此之外,各种新型的电子手表还可以测量体温、通讯联络及用作精密的野外观测等。我们 相信,在科技飞跃发展的明天,电子手表将发挥巨大的潜力,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将电子手表与机械手表的造型、工艺、使用方法作比较,准 确地说明电子表越来越多地走入人们的生活中的原因。

总之,说明的方法很多,还可以列出许多种,如数字法、图表法、拟人法、顺序法等,不再 一一列举。但不管是哪种方法都要注意到科学性、准确性,为说明、阐释事物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描写水果的作文西瓜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夏天清爽解渴的水果---西瓜啊!你们一定很喜欢我吧!

说起形状,我可是很有特色的哟!看看,圆圆的身体那么结实;细心观察,顶部与底部都稍稍往里凹;最可爱的还得数我的“小辫儿”了,弯弯的、翘翘的,仔细闻闻还有一阵清香呢!要知道它可是把我新鲜不新鲜的秘密全都告诉你了!

不仅形状好,我的颜色更是独特!瞧瞧,淡绿色的底色上还镶嵌着深绿色的条纹。近处看,是个西瓜;远处看,更像是一只鼓着腮帮子正在生气地青蛙。

不光颜色妙,论起味道我可是无以伦比的!把我切开,一股清香扑面而来,而且汁水不断的从红彤彤的果肉中“涌出”来。再尝尝味道,哇塞!那么清脆,那么可口。告诉你一个秘密,我的果肉既不会像苹果那样容易氧化,也不会像草莓那样经不起轻轻一碰就会烂,如果把我切开后放入冰箱,想什么时候享用就什么时候享用!

知道吗?除了我的果肉可以当作水果之外;我的皮经过腌制之后,可以当作泡菜吃;我的籽经过烘焙之后,还是营养价值极高的休闲食品呢;还有,还有------

流口水了吧,看着同伴们一一被挑选去,我也很想快点为大家做出贡献。记住,以后来水果店,一定记得要把我带回家哟!

[关于描写水果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写作基础:人物描写方法

全文共 965 字

+ 加入清单

人物描写方法是很多的,每种方法各有千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描写方法,希望能帮到您!

人物的描写是根据描写的对象,主要分为外貌(肖像、衣着、神态)、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人物心理描写以及生活细节的描述。写人,可以直接写头发、画眼睛,使其栩栩如生,这叫直接描写;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间接描述,比如他人转述,通过别人来反衬,以景衬人等等。根据对对象的轻重,简略、着墨的浓淡,除此之外,人物描写还可归纳为白描、漫画式勾勒、浓墨重彩细描等等。

一、白描

利用言简意赅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不用色彩修饰,不借助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最大限度的少用形容词,单纯的描出事物的形象。如: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胳膊下挟着一叠大小不一的书籍。”《藤野先生》——鲁迅

寥寥数语,变形象而又生动的描绘了他的简朴生活和对教学的治学严谨形象。

二、漫画式勾勒

用以极其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把人物塑造为形态各异、千奇百怪、荒诞陆离的形象,以表达嘲笑、憎恶、同情等思想感情。如:

“他倘若低头看,断然是看不到自己的脚尖的,中间隆起的那个部位,会把视线挡住。稀稀拉拉的花白头发,整齐地朝后梳拢着,蘸了水,没有一根错乱的。白皙皙的脸上,看不见一条皱纹,像刚出锅的馒头。由于胖,鼻子、眼睛就显得特别小;由于小,就显得格外精采有神。”(王润滋《卖蟹》)

通过描写,塑造出“过滤嘴”的形象:老而胖,整洁考究,富态优裕,高人一等。在描写中渗透着作者的嘲笑。

三、浓墨重彩细描

即以生动、形象、传神的语言,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细致全面地去刻画人物形象。如:

“……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支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让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的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阿累《一面》)

这三处,作者通过全面而细致的描写,刻画出处于艰苦条件下的鲁迅的精神面貌,一位“越老越顽强”的伟大战士的形象,即赫然屹立在我们的面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说明文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

全文共 5637 字

+ 加入清单

常见说明方法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和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比作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语文说明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一、说明文知识概说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或阐述事理。说明文的范围比较广泛,如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均属于说明文。

(一)说明文分类

根据说明对象不同分:

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旨在说明事因、物因。

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特征(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P根据

根据表达方式和写作目的分:

1、平实性说明文——语言平实

2、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

(二)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事例、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

(三)说明顺序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b

(四)说明文常见的结构。M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f:

(五)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二、梳理说明文中经常出现的考点、考查类型及答题对策。

考点之一: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特征

[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

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之三:说明顺序

[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为:主到次、原因到结果、现象到本质、特征到用途、一般到个别(特殊)、概括到具体、整体到局部、总到分。

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①的说明顺序对②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①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②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考点之四:说明方法

[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摹状貌、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11.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答题方式: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

考点之五: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能还是不能)。(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②不能,删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类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指示代词如“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①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一般往前找)。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②找到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示代词所在的句子中读一读,看是否合适。

【牢记】总之,无数次的考试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什么文体的阅读题,我们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文章中找到答案,说明文也不例外。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

3、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现象。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ü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ü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8、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明确: 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次序安排(照应论点);?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 (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 事实论据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 议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说明方法

全文共 1011 字

+ 加入清单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如: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请看实验结果: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作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

2、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如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3、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

①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②肥料是能供给养分使植物生长的物质。

③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④工程技术的科学叫做应用科学,它是应用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来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学问。

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是下定义,就必须揭示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的定义才是科学的。比如,有人说:“人是两足直立的动物。”这个定义就是不科学的,因为它没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才是科学的定义,因为它揭示了人的本质。

4、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下定义和作诠释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5、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6、引用: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摹状貌使说明语言富有形象性,直观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买西瓜叙事作文_描写水果2600字

全文共 2504 字

+ 加入清单

篇一:买西瓜

哎呀呀,今天的天气可真热呀!在这酷暑里,什么才是解暑的最佳选择呢?对了,吃吃冰西瓜,躲在家里,应该很舒服的。于是,妈妈就让我到水果店买一个大概三千克的小西瓜。我一接到任务就走出家门,直奔小果店。

来到水果店,大大小小的西瓜,看得我眼花瞭乱“难道这西瓜要一个一个抱到收营台去称吗,这样可不行,解署倒没解成,反而中署了。”这时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个非常简单,简便的方法“王老师在克和千克这一单元中告诉过我们西瓜的重量一般在3-5千克左右,也就是说,妈妈让我买的那3千克重的西瓜是一种偏小型的西瓜。”赶紧进行搜索,突然,一个大小差不多3千克的西瓜被我盯上了。我赶紧上前抱起那个西瓜,放在手上掂了掂,“咦,差不多是噢”!我抱着西瓜来,来到收营台:“阿姨请称一下,这个西瓜。”阿姨接过西瓜,往称上一放:“啊,神了,果然不出我所料,正好3千克。”我生怕被别人抢走,赶紧说“阿姨,这个西瓜我要定了。”阿姨温柔地说:“我们店里的西瓜是5元每千克,你买的西瓜是3千克,也就是……?”阿姨故作神秘,稍停了一下。我明白了阿姨的意思,急忙接上:“我要付15元,3X5=15元!”阿姨爽快地把西瓜递给我,还夸奖了我几句。

我提着西瓜,心满意足地回家去了。

篇二:买西瓜

一天放学,我和妈妈走在回家的路上,刚刚还很晴朗的天,忽然就乌云布密下起了小雨,一会儿工夫就变成了倾盆大雨,地面上有一个水沆又一个水沆,大树下的水慢慢地也汇成了一条小河,人一踩,水就进到了鞋里。我和妈妈看到雨越下越大,赶忙跑到一个建筑物下避雨,我一边跑一边说:“老天爷怒了起来真厉害,真是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我和妈妈在避雨时看到旁边有一个卖西瓜的老大爷,他正忙着往车里搬西瓜、盖塑料布。老大爷虽然穿着雨衣,但膝盖以下的裤子全湿了,湿透的裤腿紧紧地贴在腿上,头上的雨水也顺着脸滴滴溚溚的往下落。

雨渐渐地小了,天慢慢地放晴了。我看到老大爷把刚搬进车里的西瓜又搬了出来,这时,一位年青人大摇大摆地走过来,问:“这西瓜多少钱一个?”老大爷急忙回答:“7元一个。”“给我挑一个最大的、最甜的。”老大爷喜出望外,来不及擦脸上的雨水,忙给他挑了一个。年青人看了看西瓜漫不经心地问:“真甜吗?”“甜、甜”老大爷忙说,“这西瓜保甜,不甜不要钱。”年青人听了老大爷的话还有些半信半疑,“那能尝尝吗?”“能,能。”老大爷拿出一把尖刀,在西瓜上割出一个大大的三角形,然后用刀尖一挑,一块瓤红籽黑的西瓜就挑了出来。

年青人接过西瓜边吃边说:“嗯,甜,还真甜!”年青人随手扔掉吃光的西瓜皮,慢吞吞地拿出钱包翻了半天也没拿出一角钱,“不好意思啊,我记性不好,老是忘这忘那的,今天就一分钱也没带,你看------”“哎。”老大爷有气无力地说“那算了吧。”我看了看伤心的老大爷,立刻向妈妈要了7元钱,跑到老爷爷车前把钱递给老大爷并说:“老爷爷,给我来一个西瓜。”老爷爷接过钱赶紧去车里挑西瓜,我忙出声制止他“老爷爷,不用挑了,我就要新打开的这个西瓜。”“可这西瓜缺了一角,还------”“没关系”我坚持地说,“不是刚打开的吗?也没脏,就要这个了。”老爷爷看了看我,拿出一元钱放在我手里说:“谢谢你,好孩子,我就收你6元钱吧。”我和妈妈拎着切过的西瓜,高兴地回家了。

篇三:和妈妈买西瓜

夏日炎炎,正是西瓜上市的时候。走到大街上,你随处都可以看到西瓜,这儿一堆,那儿一摊,像小山似的,把街道两旁都占满了。卖西瓜的人多,买西瓜的人也多,叫卖声,叫买声,此起彼伏,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我和妈妈走到一位卖瓜的老伯面前,看了看他摊前的西瓜又大又圆,全身披着一件翠绿色的外衣,上面布满了浅绿色的花纹,就像地球仪上的经纬线,一条条,纵向交错。妈妈弯下身子,从他的西瓜堆中挑选了一个色泽鲜艳的敲了敲,西瓜发出“咚咚”地声响,像敲打的爵士鼓,声音清脆、悦耳。妈妈凭着买瓜的经验一听那声音,就知道这西瓜熟透了。她问了问老伯的价钱:“大伯,这西瓜多少钱一斤?”大伯笑盈盈地说:“妹子,便宜,你要就三毛钱一斤买去。”

妈妈一听不禁吃了一惊。要知道这价钱,那是市场最便宜的了,除此之外,找不到第二家。妈妈便对那位老伯说:“大伯,你也太便宜了,如今市场上的西瓜大多都卖五毛钱一斤,你卖这个价钱不是亏本了?”老伯笑了笑说:“大妹子,不瞒你说,我是自家田地里种出来的,不为挣多少钱。”我一听,心里不禁一怔:“多好的人啦,金钱面前不动心。这样的人在今天这种社会里实在太少了。他与那些昧着良心,一心只挣黑心钱的人相比起来真是精神伟大,品格高尚。”我的心里油然产生一种崇敬之情:“老伯,你真是太好了!”老伯憨厚地一笑。

我想,如果我们的社会上多一些像老伯这样忠诚老实的人,那么我们的生活该会变得多么美好。

篇四:小懒熊买西瓜

熊妈妈有两孩子,大的叫大懒,小的叫小懒。

这天天气特别热,大懒说:“妈妈,给我买个西瓜吃吧。”熊妈妈说:“想吃西瓜,得自己买去,谁不买谁就别吃。”为了吃到西瓜,两只小熊不得不一块去买西瓜。

它们来到了山羊公公的瓜地里,大懒说:“山羊公公,给我挑个最大的。”小懒说:山羊公公,给我挑个最甜的。山羊公公笑着说:“好吧,给你们挑个又大又甜的。”山羊公公拍拍这个“梆梆梆”,哦,这个瓜还没熟,又拍拍那个“噗噗噗”,那个瓜熟过了。突然,山羊公公发现篱笆角那儿有一个大西瓜,拍拍“砰砰砰”这个西瓜正好,就是它了。

大懒抱着这个西瓜刚走一小段,就累了,对小懒说:“老让我抱着,你也该抱会儿了。”小懒抱着西瓜接着往前走,一会就累得腰酸背痛,又对大懒说:“你比我大,应该你抱!”“你抱!”“你抱!”两只小熊吵了起来。突然,大懒不小心碰了瓜一下,西瓜滚了一下,大懒看到了,灵机一动说:“不如我们让西瓜自己回家去。”小懒问:“西瓜又没长腿,怎么自己回家?”“可是它会滚呀。”大懒说。就这样,大懒踢一脚,西瓜滚三下,小懒推一把,西瓜滚两下,西瓜滚呀滚,滚过草坪,滚过山坡,一直滚到了懒熊的家。

大懒推开门喊:“妈妈,我们买回西瓜来了,快来切西瓜!”妈妈拿着刀把西瓜切开,哗啦啦,水全流出来了。哎呀,你说说,好好的西瓜被两只小好好的西瓜被两只小熊给滚坏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描写西瓜的样子作文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有人是陪着家人一起过的,有人是自己一个人过的。而我的童年,却是在一个个圆滚滚,绿油油的西瓜中度过的。

记得小时候,我与弟弟妹妹们都很喜欢西瓜。疯玩了一个下午,带着一身汗水回家的时候,倘若能从奶奶手里得到一个冰冻过的西瓜吃,这对小小的我们来说便是一种无可替代的幸福。我们抓着自己的勺子,扑向那散发着诱人气息的圆滚滚的西瓜,你一勺我一勺地舀着那流淌着汁水的红红的西瓜瓤。渐渐的,西瓜被吃完了,可是我们还舍不得丢弃西瓜皮,因为西瓜对我们而言,乐趣可不仅仅局限于吃呢。

我们把那半个西瓜皮的边缘打上小孔,穿上几根红绸带,再画上一些小花纹,在瓜皮中心钉一根白蜡烛,西瓜灯便做好了。每逢凉爽的夜晚,我们便拎着只属于自己的西瓜灯,骄傲地大摇大摆走在街上,全然不理会路人来来往往的诧异目光。我们每周都会举办一次“西瓜灯评选大赛”,赢了的人便可以得到一份惊喜。为此,我们铆足了心思设计独一无二的花纹,拿着小笔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照着画纸画着,那是我们最辛苦,也是最快乐的时光。

夏天的晚上,大家吃完饭,有时会抱着西瓜去楼下乘凉。你一言我一语,笑声充斥着小小的院子。吃完西瓜,掏出随身带着的小弹弓,把吃剩的西瓜籽用水洗净,便变成了我们的“小子弹”。我们互相弹射着西瓜籽,嬉笑着躲避他人弹射出的西瓜籽,纵使躲闪不及摔倒在地,爬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依旧驰骋在“战场”上。当时我们并不知道这种游戏多么危险,对于大人们提出的警告完全不屑一顾。直至有一次。不知道谁弹射的西瓜籽打中了妹妹的眉毛,离她的眼睛只有一厘米之遥。当时我们吓坏了,生怕被抓到以后都不能玩了。事后,作为惩罚,小弹弓夹杂着训斥声离我们远去,我们几个哭出的眼泪都可以装满满一缸水了。

现在我们渐渐长大,由儿童蜕变成少年,对于以前的西瓜籽、西瓜灯没了挂念,大家都去寻找新的东西让自己开心。可我的那个童年,却被包裹在西瓜里,流转在记忆的经年中。

西瓜里的童年,是多么美好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十大”说明方法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1举例子。就是举出实例说明事物,为了说明某一事理,举出相应的例子使读者加以理解。

作用:有利于读者对事理的认识和理解。

2打比方。即我们常用的比喻的修辞方法。在说明文中不叫比喻,而叫作“打比方”。

作用:同”比喻“修辞手法作用一样,它使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分类别。即按照事物的性质、形状、体积等特征把事物和事理分成若干类来进行说明。

作用:它使说明的事物或事理更有条理性。

4列数字。顾名思义就是用数字来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

作用:把事物特征描述得更加的精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5作比较。通常为了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征都会拿其它事物来与它作比较,使要说明的事物特征更加突出。

作用:能够突出所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地位等。

6画图表。画图表是说明文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也就是用图表的形式表示事物的相关特征。

作用:使读者更直观的掌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方便理解并记忆。

7摹状物。对说明对象形象、外貌特征详细的描叙。

作用:它能把说明对象的特征详细的描述出来,使它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8引资料。就是引用名人名言、诗歌、典故、谚语等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作用: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也增强了文章的文采和可读性。

9下定义和作诠释。这两种说明方法较难区分。

下定义:是对说明事物做简洁扼要的归纳。

10作诠释:解释说明事物事理的特点。

作用都是:能帮助读者了解某个概念或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说明方法及作用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常见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提示:

①说明方法有几种就写几种且字要正确

②说明内容可找方法句的前一句或该段中心句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西瓜真好吃作文_描写水果400字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中午,我们吃完中午饭,热得很。妈妈下班买了一个西瓜。看到这个西瓜,我们就口水直流,迫不及待地想切开。可是看见这圆圆的样子,便忍不住想观察一下。我们发现西瓜圆溜溜的,身穿青色外衣,肚皮上还点缀着黄色。它还长着一根绿色的头发。我又摸了摸西瓜,它的外皮滑滑的,形状是椭圆的。西瓜沉甸甸的,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才把它抱起来。我用鼻子闻了闻,它发出淡淡的青香味。我又用手敲了敲,它发出了“咚咚”的声音。好像在回应我。

开始切西瓜了。妈妈右手拿刀,左手紧紧抓住西瓜,一刀下去,西瓜一分为二,红馕镶嵌着黑珍珠似的籽露了出来。妈妈又把西瓜切成小块,我发现籽像牙齿一样整齐,正冲着我笑,好像让我去吃他呢。我的弟弟是狼吞虎咽的吃西瓜,三下五除二就把一四分之一的西瓜吃完了。

妹妹吃西瓜是像小羊一样,细嚼慢咽的吃,才吃了了八分之一。我是狼吞虎咽的吃,我们吃的是津津有味。每人都有各自的吃法,西瓜真的太好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

全文共 1200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的语言的要求是科学性、严谨性、准确性,真实性,周密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生动性、形象性。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下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等10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1、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如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2、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如: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请看实验结果: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作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

3、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

①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②肥料是能供给养分使植物生长的物质。

③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④工程技术的科学叫做应用科学,它是应用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来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学问。

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是下定义,就必须揭示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的定义才是科学的。比如,有人说:“人是两足直立的动物。”这个定义就是不科学的,因为它没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才是科学的定义,因为它揭示了人的本质。

4、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下定义和作诠释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5、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6、引用: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摹状貌使说明语言富有形象性,直观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描写方法分类

全文共 2446 字

+ 加入清单

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种:

一、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分为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1.肖像描写(外貌描写):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她有着乌黑的头发,粉红色的外套称托出她那水灵灵的脸蛋。

2.动作描写(行动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他迈着步子,踏步向前进。

3.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来表现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他诚恳的说:“对不起,是我伤害了你。”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他心想,如果我有了钱,那就可以买车了!

5.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他皱着眉毛,一种厌恶的神情。神态描写也叫表情描写。

二、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

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

2.社会环境描写

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写出当时社会的不同背景,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设下铺垫。

也可分为风景描写、静态物体与动态物体的描写。

各种描写手法作用:

一、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

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二、侧面描写: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1.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

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三、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此外还有:

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

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描写: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描写方法的不同分类:

按叙述分类:

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内在或外在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

描写按特征分类:

1.白描

所谓“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的一种写法。

鲁迅先生非常善于使用白描手法,如《藤野先生》中关于藤野先生的一段介绍:“那时进来的是 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手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语言简洁,印象深刻。

2.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如阿累的《一 面》写鲁迅就比鲁迅写藤野又细一些:“他的面孔黄黑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 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 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新凤霞的《傻二哥》则写得更细腻,把一个卖药糖的劳动者“傻灵傻灵”的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从他穿的衣服、使用的用具、吆喝前的准备、吆喝的声调、吆喝的内容到他对顾客和 邻里穷哥们儿的态度都细细写来,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善良、勤快、乐观,穷而有志的年轻 人的性格和形象。

3.衬托

衬托是指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为了突出主要对象用另外的人或物来陪衬或烘托的手法。

人们常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就是这个意思。衬托可以从正面衬托,也可以从反面衬托,可以以景物来衬托人,也可以人衬托人,还可以物来衬托人,但这些都要根据表达内容 的需要来使用。

鲁迅是很擅长衬托笔法的文学大家,他的《在酒楼上》正衬、反衬都写得极好:

“窗外只有渍痕班驳的墙壁,贴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天,白皑皑的绝无精彩,而且 微雪又飞舞起来了。”用景物从正面衬托了吕韦甫懒散怀旧的心情。

“几株老梅竞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不以深冬为意;……山楂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 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某心于远行。”用“ 梅”与“花”反衬吕韦甫的懒散心情。

4.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

文学理论上的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

无论是景中含情,或是情中含景,都是诗歌的基本表达方式,这也就揭示了情景交融的三种表达方式,即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刻画人物的四种描写方法

全文共 1322 字

+ 加入清单

人物描写的运用很普遍,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这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中心。小编收集了刻画人物的四种描写方法,欢迎阅读。

一肖像描写

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 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 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二语言描写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 见其人”的作用。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 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事业,避免行文死板。

三动作描写

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 更要看他如何做,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因此,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呢?

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

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四心理描写

心理是指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 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学生写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或“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 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

(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

(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

(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