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栀子花观察记录表(通用16篇)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中不缺少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三年级的学生,正从观察日记向命题作文过渡,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观察方法,培养乐于观察的习惯。以下就是开学吧给同学们推荐的一些关于栀子花观察记录表优秀作文,欢迎查阅,希望你们喜欢。

浏览

5380

作文

16

篇1:用心观察与记录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开头:如今数码相机已经十分先进,人们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大量照片。然而,有人又重新拿起胶片相机,不顾一卷三十六幅的胶卷几十元的高昂成本,与暗房里费心劳神的冲洗过程。这是为什么呢?正是由于这种种麻烦逼着摄影师在按下每一次快门之前,都能够仔细深入地观察被摄物体,用心思考,因而每一张逐渐显影的照片背后都有一段值得慢慢回味的记忆。

这种回味在如今数码照片泛滥的时代已是非常稀罕了。人们用镜头代替眼睛,用照片代替记忆,以为自己这样便抓住了时光。

我也曾经这样天真地认为。我初涉摄影之时曾去过一次西藏旅游,带着自己的数码相机。蓝天,白云,碧水,雪山,面对这一切难以用人类语言形容的美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拍下来。于是,在西藏之旅的期间,我的眼睛几乎未从取景器小窗口上移开过,存储卡也被填得满满的,心想我已记录下这一切美景。然而,回家再次浏览这些相片时,却再找不回当时的那一份激动了。当时只顾着拍照,却忘了用心体会旅途的愉快,面对美景的新奇与感动,以及景观背后动人的故事传说……我这才意识到,有些东西是难以用相片记录下来的。

后来,有一次我带上相机出门“扫街”时,才真正领悟到拍照的真正目的。在老城区走街串巷,嗅到食物的诱人香味,原来是一家老字号肠粉店。走进店里,点一碟肠粉,看着老板在氤氲的烟气中忙活的身影,我忍不自主举起相机按下快门。在老城区我又见到一家打制传统铜器的小店。循着“叮叮”声走过去,与老师傅打声招呼,好奇地看着打铜的过程。老师傅看着我专注的神情,露出灿烂笑容,于是我又按下快门。当我回家翻看这两张照片,我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又闻到肠粉的香味,又听到打铜的悦耳声音。

我这才明白,拍照只不过是给你一个观察体验的机会,而照片只不过是回忆的引子,真正的美好回忆在心中。

因此,拍照用胶片机还是数码相机又有何关系?照片的多与少又有何关系?只要用心体验,用心记录,定能写下一段永不腿色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蜗牛的观察记录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蜗牛总是背着漂亮精巧的“小楼房”,在潮湿的地方爬行寻食。说起它的小楼房,作用还真不小呢!遇到危险时,它就将身体缩进“小楼”里;危险过去了,身体又伸出“小楼”外。每当高温干旱季节,它便躲进自由舒适的“小楼”里避暑——夏眠。每当晚秋季节,它又开始搬家,常爬到石缝或钻到地下隐居起来,躲进小楼御寒——冬眠。

蜗牛爬得慢是有名的,我想大该是它背着这么重的壳的缘故吧!它爬行时,会分泌出一条条白色的粘液。蜗牛的粘液用处可大了!在粗糙的树杆上或凹凸不平的地面爬行时,可变得滑一些;在直立或陡而滑的地方,又可以起到胶水一样的作用,能牢牢把自己粘住。冬夏长眠时,躲进小楼,分泌粘液,封住壳口,以抵御三九寒气和烈日炎炎的酷暑,至第二年春天。

蜗牛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长有两对触角,一对短,一对长。一对较长的触角顶端,长着一对小眼睛。这对眼睛如同“探测器”,试探着周围的情况,一有危险就报告“总部”,随即缩进壳内。只要你轻轻碰一下,就会作出反映。蜗牛的腹部肌肉发达,它爬行时就是靠腹足作运动的,一伸一缩,真有趣!

蜗牛喜欢吃一些瓜果和嫩叶,它爬得太慢又想吃到,总得废一些周折。会不会在觅食途中因此而成为其它动物的美餐呢,我真为它担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写作要靠平时观察和记录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对连续5年的中考英语试卷做调研,专家认为,万变不离其宗,英语要抓基础和关键。今年的单项选择,语法选择,单词拼写和完成句子题目都不难。

今年的口语第三题及写作题都是非常贴近社会热点且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学校生活:手机,互联网,环保以及学校特色班。而完型填空方面更是无意外地将环保作为了主题。因此,学生需要继续关注每年的热点话题和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将所学用于实际生活中。

写作方面,准中考生一方面需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输出能力,平常多练习写句写段,同时也要善于观察、记录和总结生活。这样,在秀出自己新想法或者新观点的时候不会苍白无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火车站观察记录高二作文

全文共 935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到火车站观察了一周。看到各式各样的人,从他们的动作,衣着和表情,体会到一些东西。

有些人,也就是所占比例最多的就是穿着简单汗衫的中年人。举个典型的例子,最简单的发型,穿着印有不好看的花纹的汗衫和看上去穿着不太舒服的西装裤,脚上是皮鞋,或是拖鞋,没有拖箱子,而是背着个塑料的行李袋,坐在火车厅的凳子上,手撑着扶手打瞌睡,要是中午,就横躺着睡觉,总是喜欢把鞋子脱一只,窍个二郎腿。脸上油光发亮,摸了酱油一样的皮肤,黄黑黄黑的,多多少少有些皱纹,手上则是皱纹聚集地。醒着的时候则是左瞻右顾,看上去是闲的慌的样子。

另一些人,是旅游的团队,一般女人都打扮得漂漂亮亮,飘飘的长裙,高跟鞋的跟又细又高,手上拿着个闪闪的包,外加一个高级的行李箱,卷发,马尾,团子头,总之有个像样的发型。手拿着手机,看电影或是看小说,头低得都要掉到手机里面去了。不玩手机的,就双手抱环,和别的人聊天,时而露出厌恶的表情,时而又是一脸八卦的样子。男人就是穿着简单,打包小包都归他们提,时尚一点的头上戴个大框墨镜,两只耳朵塞着耳机,双手插口袋,眼睛望天。

还有一些不知是真乞讨还是骗人的残疾人,拿着“红十字会”的纸到处找人讨钱,全是打手势,若是别人不信,就掏出一本残疾人证,若是捐赠5元,就摇一摇手,取出一张10元的人民币给他看,捐十元,就高兴地走了。

有一位带着孙子的也不是十分老的奶奶,到发车为止一直看着熟睡的孙子,手撑着扶手,侧着坐在椅子上,动也不懂,就像睡着了一样,啤酒瓶一样的眼镜垮下来,后面是有着微微眼袋的眼睛,两秒钟眨一眨。

有个中年男人,中午横躺在座位上面睡觉,火车厅的工作人员在旁边喊广播:请不要躺在座位上,请睡觉的旅客坐起来,结果他没听到,工作人员过来拍他起来,他就起来坐着继续睡,工作人员一走,他又躺下了,工作人员又来拍他起来,他起来了,一走又躺下了。最后被工作人员教育了一顿。最后还是躺下了,工作人员终于不管他了。

有位老爷爷,从到候车厅为止一直走来走去走来走去,背着好多行李,从东走到西,又走回来。最后到别的候车厅上车去了。

人真是十分神奇,能有那么多的不同,有些人看起来差不多,确又有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人又可以差别那么大。但是看到这些候火车车的人,最大的感受就是:生活真是不容易。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观察记录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蜗牛的观察记录?浙江省绍兴县?华舍街道张娄小学四年级?谭晓璐 ?蜗牛总是背着漂亮精巧的“小楼房”,在潮湿的地方爬行寻食。说起它的小楼房,作用还真不小呢!遇到危险时,它就将身体缩进“小楼”里;危险过去了,身体又伸出“小楼”外。每当高温干旱季节,它便躲进自由舒适的“小楼”里避暑——夏眠。每当晚秋季节,它又开始搬家,常爬到石缝或钻到地下隐居起来,躲进小楼御寒——冬眠。

蜗牛爬得慢是有名的,我想大该是它背着这么重的壳的缘故吧!它爬行时,会分泌出一条条白色的粘液。蜗牛的粘液用处可大了!在粗糙的树杆上或凹凸不平的地面爬行时,可变得滑一些;在直立或陡而滑的地方,又可以起到胶水一样的作用,能牢牢把自己粘住。冬夏长眠时,躲进小楼,分泌粘液,封住壳口,以抵御三九寒气和烈日炎炎的酷暑,至第二年春天。

蜗牛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长有两对触角,一对短,一对长。一对较长的触角顶端,长着一对小眼睛。这对眼睛如同“探测器”,试探着周围的情况,一有危险就报告“总部”,随即缩进壳内。只要你轻轻碰一下,就会作出反映。蜗牛的腹部肌肉发达,它爬行时就是靠腹足作运动的,一伸一缩,真有趣!

蜗牛喜欢吃一些瓜果和嫩叶,它爬得太慢又想吃到,总得废一些周折。会不会在觅食途中因此而成为其它动物的美餐呢,我真为它担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观察记录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喜欢自然科学,尤其喜欢饲养昆虫,我们家就要变成了昆虫世界了。

我最先饲养的是家喻户晓的蚕宝宝,它们有着胖胖的身躯、雪白的体色、小小的头、贪吃的嘴。每次吃东西时它们会先在叶子表面咬一个洞,再从边边开始啃食,有时候一小时不到,就可以把整片桑叶吃得一干二净,为了免于断粮,我还到处在住家附近搜寻桑树,向桑树主人要桑叶给蚕宝宝吃。

后来加入的就是刽子手──锹形虫,它有着像剪刀一样锋利的大颚,但我现在饲养的是妈妈朋友送的二龄幼虫,共有五只它们吃的是菌包,喜欢潮湿阴暗的生活,只要往土里一钻,就可以穿梭自如,在饲养箱中没有一粒土壤是它们没有挖过的。

最后加入的是铁甲武士──独角仙,是一家昆虫馆赠送的,而且必须先写家长同意书和照顾须知,确定真的想养它、照顾它一辈子,昆虫馆才放心让我饲养。独角仙的幼虫腹部有一个黑黑的V字型,中间有黑点点的是公的,会吃得比较肥大,母的幼虫则腹部没有点点,比较娇小,饲养它们不需要菌包,只要腐植土就可以 了,而且要定期回昆虫馆帮它们换土。

饲养昆虫让我很开心,只要我好好照顾它们,我相信一定可以让它们羽化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绿豆发芽观察记录作文400字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日 星期二 天气晴

今天,我让妈妈帮我拿了十几颗绿豆,绿豆圆圆的,胖胖的,摸起来坚硬无比。身上披着一层绿色,像穿着一身绿衣裳的胖娃娃。

我轻轻地把绿豆放在一个杯子上,加上了适当的水,开始泡绿豆,准备观察绿豆的生长过程。两个小时过去了,绿豆开始变胖了,像一个个小圆球躺在杯子里休息。

10月4日 星期五 天气晴

今天我发现绿豆有所变化了,绿豆的颜色变得比较白,中间长出了一根小芽。小芽短短的,细细的,尖尖的,像一个大象的牙齿。小芽看起来比较脆弱,好像风吹来就会把小芽吹倒。我希望小豆芽能快快长高,快快变强壮。

10月7日 星期一 天气晴

今天的绿豆芽渐渐变高了,也变得更加坚挺了!高大约有两三厘米长,长出两三片嫩叶。有的嫩叶已经全都长出来了,像一把把小扇子,非常可爱。下午,我发现有的豆瓣掉了下来,绿豆芽终于长大成“人”啦。

通过这次的绿豆观察, 我发现这些绿豆几天都有些明显的变化,它们在这几天里不断地生长,终于长成了粗壮的豆苗。所以我觉得,我们大家也要学习这些绿豆顽强不屈的精神。我相信只要不断,努力就会有所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蜗牛观察记录小学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我养了一只可爱的蜗牛。我很喜欢它,也经常仔细的观察它。我发现它的身体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头部、腹部和壳部。先说说头部吧:它的触角非常长,触角上的“黑珍珠”就是它的眼睛;在它的触角下面还有两条更小的触角,那张小的不能再小的嘴巴就长在小触角下面,与其说是嘴巴倒不如说是一条缝来得更形象。再说它的腹部吧:它走路主要靠腹部,人们称之为“腹足”。而且,它走路非常有趣,能像吸铁石吸住金属一样吸住物体,再伸展长长的身体,像一名战士一样匍匐前进。并且,还会一路留下一条长长的黏液,还时不时的拉点“便便”,以证实自己曾“到此一游”!人家说蜗牛有左旋和右旋之分,我发现我的蜗牛是右旋的。

到网上查了资料,我得知:蜗牛是陆生贝壳类软体动物。它喜欢潮湿、阴暗、疏松的环境,还爱吃菜叶。并且,我通过观察发现:它会跟人沟通。比如:我放学回到家和它说话,它嘴巴一动一动的,像在回应我,可惜我听不懂它在说什么。呵呵,我的蜗牛真聪明。

我爱我的聪明小蜗牛,你呢,喜欢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广东高考优秀作文:用心观察与记录

全文共 1107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数码相机已经十分先进,人们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大量照片。然而,有人又重新拿起胶片相机,不顾一卷三十六幅的胶卷几十元的高昂成本,与暗房里费心劳神的冲洗过程。这是为什么呢?正是由于这种种麻烦逼着摄影师在按下每一次快门之前,都能够仔细深入地观察被摄物体,用心思考,因而每一张逐渐显影的照片背后都有一段值得慢慢回味的记忆。

这种回味在如今数码照片泛滥的时代已是非常稀罕了。人们用镜头代替眼睛,用照片代替记忆,以为自己这样便抓住了时光。

我也曾经这样天真地认为。我初涉摄影之时曾去过一次西藏旅游,带着自己的数码相机。蓝天,白云,碧水,雪山,面对这一切难以用人类语言形容的美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拍下来。于是,在西藏之旅的期间,我的眼睛几乎未从取景器小窗口上移开过,存储卡也被填得满满的,心想我已记录下这一切美景。然而,回家再次浏览这些相片时,却再找不回当时的那一份激动了。当时只顾着拍照,却忘了用心体会旅途的愉快,面对美景的新奇与感动,以及景观背后动人的故事传说……我这才意识到,有些东西是难以用相片记录下来的。

后来,有一次我带上相机出门“扫街”时,才真正领悟到拍照的真正目的。在老城区走街串巷,嗅到食物的诱人香味,原来是一家老字号肠粉店。走进店里,点一碟肠粉,看着老板在氤氲的烟气中忙活的身影,我忍不住举起相机按下快门。在老城区我又见到一家打制传统铜器的小店。循着“叮叮”声走过去,与老师傅打声招呼,好奇地看着打铜的过程。老师傅看着我专注的神情,露出灿烂笑容,于是我又按下快门。当我回家翻看这两张照片,我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又闻到肠粉的香味,又听到打铜的悦耳声音。

我这才明白,拍照只不过是给你一个观察体验的机会,而照片只不过是回忆的引子,真正的美好回忆在心中。

因此,拍照用胶片机还是数码相机又有何关系?照片的多与少又有何关系?只要用心体验,用心记录,定能写下一段永不褪色的记忆。

专家点评

标题清楚地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作者思维敏捷,善于思考,能够迅速透过所提供的材料的表象发现照片的本质,即“照片不过是回忆的引子”,它的功能在于记忆和记录。文章以辩证的眼光,指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技术并不重要,量多量少也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拍摄者应“用心体验”和“用心记录”生活,这才是拍照的真正目的。只要用心观察和记录,就能够“写下一段永不褪色的记忆。”文章内容完全符合题意,而且立意颇为深刻。作者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举了一正一反两个生动事例,来印证自己对拍照“真正目的”的领悟过程。文中多次出现“用心”一词,紧扣标题。文章中心突出,思路清晰,并有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语言表达流畅生动,文面整洁。

[广东高考优秀作文:用心观察与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观察记录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教学楼前面的一块空地上,有几个美丽的花圃。花圃的两旁各摆放着一张木椅。可这几天我发现,好好的椅子却受到了破坏。

以前,这椅子完好无损,用淡棕色木块拼起来的靠背,蔚蓝色的扶手,看起来焕然一新,很清爽。

如今,这些椅子有的缺胳膊少脚,在那儿痛苦地呻吟;有的因为摇晃得太厉害,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摇椅”;有的身上全是灰尘和脚印,让人看一眼就不想坐了。

这椅子是学校专为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准备的。家长们可以坐到长椅上,看看书,读读报,聊聊天。夏天,还可以坐在椅子上乘凉,因为头顶的一棵大树就是一把天然的遮阳伞。到底谁是损坏椅子的“元凶”呢?

一天早晨,我正快步地向教学楼走去,谁知,在途中遇到了个老同学,他二话没说,就加快脚步,在我面前奋身一跃,乘势在崭新的长椅上猛蹬了两下,表演了一套“空中飞人”的惊险招式。跳完后,他扬着头,骄傲地问我:“帅吧?”我哑口无言,心想:帅倒帅,可却在长椅上留下了两个不和谐的脚印。这可是公共设施,不可以随意地破坏啊!

同学们,请善待它们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辣椒生长观察记录_800字

全文共 835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来临了,我向妈妈要了一些辣椒的种子,用泡沫塑料盆种在阳台上,每天都盼望着在土壤中冒出一株小苗,天天浇水,一次也不落下。六天之后,也就是六月五日,令人惊喜的事发生了,在黑漆漆的泥土中冒出了小芽,是那么娇嫩,似乎风一吹,雨一落,就会被连根拔起或被无情的雨点狠狠地拍打,倒在泥土上,直不起身来。于是便更加小心的照料着着新生的小生命。

7月7日,辣椒似乎又长高了,还长出了两片嫩绿色的小叶子,在炎炎夏日的微风中,轻轻地摇来摆去。

7月10日,叶子越长越大,手摸上去有沙沙的感觉,明显长大了。两片叶子中间的茎越长越长,有长出第三片第四片叶子的趋势,心中无限欣喜。

7月13日,又是新的一天,辣椒的茎和温度计一样粗了。长大了,就开始分叉了。在离土壤大约2分米的地方,辣椒的生长有了一条“分岔路”。

7月15日,那条新生的“分岔路”似乎被辣椒选中了,将土壤中的营养多给了它,一下子就长高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呀!

7月22日,辣椒开出了两朵梨白色的小花,和那些五颜六色,争奇斗艳的花儿来比毫不逊色,可爱极了!

7月23日,今天下了雨,幸好阳台上有点遮住,不然我真怕辣椒会死掉。

7月24日,昨天下了雨,今天早上辣椒的叶子许多都被雨点打折了,好伤心啊!

7月28日,辣椒又重新振作了,不仅如此,还长出了4片叶子,照样嫩绿嫩绿的,真是有失必有得啊!

8月1日,今天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辣椒经过我的悉心栽培终于结果了,而且还是两个红的,一个绿的小辣椒。

8月5日,我听说台风来了,赶紧叫爸爸妈妈帮忙把辣椒移到了屋子里,这才放心。

8月7日,又有两个绿色的小辣椒诞生了,看着这些辣椒,我好有成就感!

8月9日,台风过了,我便急急忙忙地把辣椒搬到外面去。

8月19日,等了这么久,我实在按捺不住,便迫不及待地指着绿油油和红彤彤的辣椒,问妈妈:“妈妈,这些辣椒熟透了吗?”妈妈说:“熟透了!”听到这句话我高兴极了,连忙摘下来让妈妈炒起来。

8月22日,又有一批辣椒熟透了我照样给吃了,不知怎的,自己种的辣椒特别好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蚕的自然观察记录作文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开始养蚕时是配合自然第二单元“形形色色的昆虫”,一开始我是养好玩的,但是后来我发现观察它们真是一大乐趣,甚至关心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我发现它们在蜕皮前,头部与胸部的连接处会看起来有缝隙,好像要分开的样子,它们的身体看起来变短了,其实是准备要脱皮,而且会像个老人,身体弓着一动也不动,甚至整天都不吃,蜕皮完成后又是生龙活虎一只。

它们的肛门下方有一些点,如果那里只有一个大大的蓝色透明点,那就是公的,如果那里有四个小小的蓝色透明点,那就是母的。三龄蚕像个弱不禁风的小姑娘,瘦长的身体只要一吹风就容易拉肚子,不是“挂急诊”就是“挂掉”,我得小心翼翼照顾它们。四龄蚕彷彿是吹气球的顽皮小孩,食欲大开,身体“一暝大一寸”,圆滚的很可爱!五龄蚕不输举重选手,硕肥的肌肉宣示眼前是孔武有力的勇士,如果有一颗大便阻碍它大快朵颐,它会把大便咬起来回头甩开。

当蚕吐丝时,会不断的寻找更换结茧的场所,直到找到满意的为止,而且一旦开始吐丝就不曾中断,看着它分秒不停织着自己的家,我见识到小小的蚕竟有如此坚韧的毅力,深夜我俯身倾听蚕足踩在丝线上的声音,像是紧绷而富有弹性的击鼓声“蹦―─蹦”,来回往返,一趟又一趟……,清晨,纯白如雪的蚕茧已隔绝了我和它,但是透过光线,我又清楚看到熟悉的黑影仍在茧里用昨日的节奏忙着,我知道它正在努力地完成一份神圣的使命!

[蚕的自然观察记录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观察记录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看到是绿色的,吃的时候是红色的,吐出来是黑色的”(打一水果名称)。大家都可能知道这个谜语的谜底是“西瓜”。但是我今天讲的不是西瓜而是西瓜藤。

西瓜藤不是很长,但是他的长势很茂盛。

一天,在火热太阳下的西瓜藤已经娇嫩纤弱。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是不是温度太高了?前几天我在互联网上找到了答案:西瓜是属于直播阶段:子叶出土到子叶展平要求阳光充足温度要适应20度-25度。噢!原来真的是温度太高了,当时的温度是30多度,所以才导致了西瓜娇嫩纤弱。因此,我的想法也的到了证实。

你们知道西瓜的来历吗?不知道吧!那我就跟你介绍吧: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但西瓜并非源于中国。西瓜的原生地在非洲,它原是葫芦科的野生植物,后经人工培植成为食用西瓜。

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种植西瓜,后来逐渐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传至北欧,而后南下进入中东、印度等地,四五世纪时,由西域传入我国,所以称之为“西瓜”。

据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按胡娇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这说明西瓜在我国的栽培已有悠久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观察植物作文栀子花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前年,我和妈妈在花市买了一盆叫栀子的花。栀子花很小,叶片浓绿肥厚,上面还有几个花骨朵儿,马上就要开花了,而下面的叶片密而不乱,我特别喜欢它。

过了很多天,我发现从花骨朵儿旁边钻出两片特别小的叶子,后来这两片叶子不断长大,已经超过了花骨朵儿,但是花骨朵儿却一点儿没有长,反而有些枯黄了。又过了几天,那些还没开花的花苞全掉光了,这时,上面的叶子开始疯长,从一小簇花里冲出一个高高的枝子,孤零零地支在外面,美丽的栀子花如今变得乱糟糟的。

我曾经满含期待,而现在,确是沮丧至极。我开始讨厌栀子花。有时看见它,我就说它:臭花!长得什么样子!不养你了!

第二年,那些叶子还在没完没了地长,那根枝又增长了一大截,就在我已经不再想理它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枝干的顶部又长出了一个小花骨朵儿,起初我觉得它也会像以前那样枯萎掉,但过了几天,栀子花就否认了我的想法,花骨朵儿在持续膨胀,直到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突然发现栀子花开了,雪白的花朵,还伴随着一股浓郁的香气。之后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栀子花盛开,我们家的大厅里变得香气扑鼻,有一天,一位客人来我家,从他那里我才知道原来栀子花第一年是不开花的!以前我错怪了栀子花。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栀子花一直没有开放,我盼望着它再次花满枝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高考满分作文800字用心观察与记录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数码相机已经十分先进,人们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大量照片。然而,有人又重新拿起胶片相机,不顾一卷三十六幅的胶卷几十元的高昂成本,与暗房里费心劳神的冲洗过程。

这是为什么呢?

正是由于这种种麻烦逼着摄影师在按下每一次快门之前,都能够仔细深入地观察被摄物体,用心思考,因而每一张逐渐显影的照片背后都有一段值得慢慢回味的记忆。

这种回味在如今数码照片泛滥的时代已是非常稀罕了。人们用镜头代替眼睛,用照片代替记忆,以为自己这样便抓住了时光。

我也曾经这样天真地认为。

我初涉摄影之时曾去过一次西藏旅游,带着自己的数码相机。蓝天,白云,碧水,雪山,面对这一切难以用人类语言形容的美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拍下来。

于是,在西藏之旅的期间,我的眼睛几乎未从取景器小窗口上移开过,存储卡也被填得满满的,心想我已记录下这一切美景。

然而,回家再次浏览这些相片时,却再找不回当时的那一份激动了。当时只顾着拍照,却忘了用心体会旅途的愉快,面对美景的新奇与感动,以及景观背后动人的故事传说……

我这才意识到,有些东西是难以用相片记录下来的。

后来,有一次我带上相机出门“扫街”时,才真正领悟到拍照的真正目的。

在老城区走街串巷,嗅到食物的诱人香味,原来是一家老字号肠粉店。走进店里,点一碟肠粉,看着老板在氤氲的烟气中忙活的身影,我忍不住举起相机按下快门。

在老城区我又见到一家打制传统铜器的小店。循着“叮叮”声走过去,与老师傅打声招呼,好奇地看着打铜的过程。老师傅看着我专注的神情,露出灿烂笑容,于是我又按下快门。

当我回家翻看这两张照片,我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又闻到肠粉的香味,又听到打铜的悦耳声音。

我这才明白,拍照只不过是给你一个观察体验的机会,而照片只不过是回忆的引子,真正的美好回忆在心中。

因此,拍照用胶片机还是数码相机又有何关系?照片的多与少又有何关系?

只要用心体验,用心记录,定能写下一段永不褪色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观察植物作文栀子花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我家院内有一棵栀子树,栀子花开了,整个院子弥漫上一层浓浓的香气。它羞涩地张开笑脸,娇嫩的小模样让人无比怜爱。瞧那莹白的花瓣层层叠叠环抱着,细细辗转着伸展开来如同一个穿着白衣裙子的少女。

花季,从窗外看去,栀子花叶子那么纤细,却又绿得油亮,托着淡雅圆润的栀子花,如同托着少女纯真的美梦。一阵微风吹来,栀子树上的花与叶轻轻摇摆,宛如无数穿着白衣裙的美丽少女摇曳旋转,纯白的长裙在舞台中央绽放。那股幽幽的,淡淡的香味诱惑着我来到花前,那股幽香又似乎缠绕着我淹没着我,世界没了,只有那朵朵栀子花了。

初夏,栀子树开出了小花苞,绿白相间如此的洁白,如此的淡雅,如此的令人心醉。栀子花在烈日炎炎的夏日中绽放这神秘、漂亮的花儿迷人地躺在叶子上散发出醉人的香味。只见一朵朵皎洁纯净的花朵点缀在翠绿的枝头,洁白的花蕊竞相怒放,似一朵由白玉雕成的花朵。风轻轻地拂过,栀子花便随风摇曳,那扑鼻的花香,让人在艳阳似火的时刻,也会顿觉明净与清凉。我仿佛也变成了一朵栀子花,在风中舞动着。

我喜欢那栀子花不染纤尘的雪白,既不似丁香般小心,不如玉兰般张扬,不像牡丹那样富贵,没有玫瑰那样娇艳和浪漫,但我喜欢栀子花清清淡淡,平平凡凡,我想人生大概也是这样吧,快快乐乐的生活着,不争不抢,静静绽放。

我爱夏天,更爱夏天开放的栀子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