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摘录心得精彩9篇

在初一的生活中军训是一个不可少的项目,在太阳下挨晒也是不可少的,可在军寻得这7天来你又获得了什么呢。在军训期间,大家一定都晒黑了吧,在烈日之下汗水顺着发梢滴落,嘴唇开始干燥,我们顶着炎炎的夏日,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摘录心得,供大家学习。

浏览

4959

作文

9

篇1: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全文共 2122 字

+ 加入清单

请永远不要在别人的眼眸中找寻自我。这句话在我脑海中反复萦绕,伴随着一页页的文字,直至尾声。

起初想到读这部著作,是受诗社同学们的启发,感谢他们介绍给我这么一部佳作。我是个不折不扣的慢性子,在看书方面就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部不长的中篇小说,能让我“一气呵成”地读完,也可见它的吸引力了。

有趣的是,在茨威格的笔下,这个无名的女人更加了解他的爱人,那个从未记住她的男人。这仿佛是一个神奇的循环,茨威格如此得了解他创造的女性角色,而这个女性角色又对男主角了如指掌,可是她的了解却也让她失去了自己。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始,这里便有了我们的一席之地,如何确定自己的存在?通过与身边的人的联系,你是你父母的孩子,你朋友的朋友,你恋人的恋人......因为有联系,你感觉到了自己的存在,但这些只是外在的,帮你快速找到存在感的途径,而不是你真正的“身份”。

身份,就是我们如何确定我们是谁的问题,它体现了一个个体的自我意识。我们都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着,谁也不依附于谁,所以“我”就是“我”,不是别人眼中的影像,也不是别人头脑中的勾勒。这种独立的自我意识是在孩提时代就逐渐形成的,就如同弗洛伊德说的,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要克服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克服成功的就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健全的自主的灵魂,反之可能会被“恋母情结”,“恋父情结”影响一生。

书中的女人从小跟随着母亲长大,母亲整日为生计发愁,无暇顾及她的情感需求,邻居矛盾不断甚至家暴频繁,导致她情感上有着很大的缺口。她对成人世界是既好奇又恐惧,因为那对她而言是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对待两性关系更是一无所知。十三岁的她遇到了风华正茂的年轻作家,并迅速被他吸引,他是一个不同于她生活环境的“异类”,有着良好的教育,卓越的才识,殷实的家底,阅人无数却仍怀抱着赤子之心。她向往他,如同一个谦卑的朝圣者。

此时,她对他的感情是纯洁的,纯粹的。正如书中描写的那样,没有什么能比得上一个孩子的爱,如此的恭恭敬敬,无欲无求,充满着消耗不尽的耐心与永不熄灭的热情,它不像一个成年人的爱那样贪婪苛求。他的出现弥补了在她之前生命中父亲角色的缺失,她对他的爱多的是崇敬,是向往,是希望被发现,被注意的一种自我的萌发。这种感情,很快成为了她生活的动力,由于渴望得到关注,她竭力于让自己脱颖而出,她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举止,开始阅读弹琴,并刻苦学习,逐渐地成为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这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当感情处于“unrequited love"时,那是一种柏拉图式的感情,它能够促使一个人的进步以靠近自己向往的那个对象。

然而,在女主人公长大之后,这份感情也随着她的成熟而有了新的面貌,她开始有了欲望,并会因为他与其他女人的亲密接触而心痛不已,炙热的爱恋使她温暖,却也差点吞噬了她。她千方百计地将自己融入进他的生活,唱着孤寂的独角戏,命运也给了她几次馈赠,在那么某一瞬间,他们确实是融为一体的,但是灵魂却相隔很远。

有很多次,她有机会告诉他,自己就是当年的邻居家的小女孩,可是她没有说,总是执拗地等待着他的“发现”。她为了不打扰他的生活,独自抚养孩子,甚至委身于人只为了给他们的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后来又为了与他的一夜温存放弃了得来不易的安逸生活,最终孩子和自己都相继病死。而自始至终,这个男人对这一切都毫无所知。因为,对他而言,她不过是他众多艳遇中的一个,一次华丽的探险,仅此而已。十三岁的她,十八岁的她还是二十多岁的她,在他面前仿佛三个完全不同的个体,但是都不重要,因为都会被忘掉,就像一场宿醉,只剩下一些支离破碎的模糊场景。

在这场完完全全的爱情独角戏中,她彻彻底底地失去了自我。或者,不能说“失去”,因为她从来没有自我。为了一个从来不记得自己的男人,她付出了自己的一生,而且这种付出是徒劳的。她把自己的生命架空,在别人的“房子”上建筑自己的“阁楼”,就像寄生虫一般。最终她确实绝望了,当她心心念念的男人把她错认为是街边的随便女人时,她愤怒了,但是,她没有呐喊,只是仓皇逃离了。

她的一生,似乎简单得只剩下两件事,等他和见面后等他认出自己。于是,这两件事循环往复纠结出了她短暂却也漫长的一生。她总是在呐喊,无声地呐喊“Recognise me! Recognise me!" 可是亲爱的,我们为何要活在别人的眼中?如果你把自己的价值都投注在另一人身上,那你自己又剩下什么呢?

她的爱情,坚定诚挚到让人潸然泪下,却也卑微盲目得令人捶胸顿足。她的悲剧,有家庭的因素,也有男主的过错,但更多的是她自己,从一开始,她就把自己放在“他者”的位置上,放在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落里,在黑暗里却期待有人发现自己,不呐喊只听凭命运的摆弄。她在他的眼中寻找自我,甚至等待着别人来定义自我的价值。如果真的希望得到对方的注意,就应该先建立起完整的自我,让自己暴露在光明之中。

请永远不要在别人的眼眸中找寻自我,因为那个“影子”飘忽不定,时隐时现。请不要在爱情中找寻自我,只有拥有了独立完整而美好的自我,才会吸引爱情的驻足。“我”,并不存在于你的脑海里,眼眸中,我就是我,不会因为你的赞美而高尚,也不会由于你的贬损而卑微。“我”,存在于我独立的灵魂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件所有女孩都做过的事情,我可以保证。

不同的只是自我折磨得程度而已。

谁会忘记那些青涩萌动日子,扎着马尾辫的你经常会假装不经意去某个地方,做某件事,为某个人,重复,一遍又一遍,好多年。

也许那某个人的脸已经模糊,名字已经混淆...没有人告诉我们走向成熟需要经历多少个梦中的他?

最喜欢做的事是钻进被窝把脑海里或浪漫或凄美的男女主角换成你和他,任情节自由发展,把自己感动的稀里哗啦,枕着湿湿得枕巾哭得累了,睡了...

对着上天有过多少次的许愿,希望他会像你“爱”他一样爱你,对着那扇大门苦苦等待,熟悉的身影一闪你却把头扭开,擦肩而过却故作冷漠...

在特定的人山人海中你早已经练就神功,可以一眼就扑获他的身影,

然后神采飞扬,装模做样,词不达意的和朋友聊天;

片刻回眸,身影已去,黯然失落,你接着装模做样,词不达意的和朋友聊天;

如若这一次苦寻未果,你会一直左顾右盼,装模做样,词不达意的和朋友聊天...

苦苦挣扎苦苦期待,从惊鸿一瞥、芳心暗许到死心塌地的相信你与他是前生的冤孽今生的宿命,自己已经在你和他的相思苦海中死去活来了几百次...最美的就是——你从没出现在他的人生里...

最熟悉的陌生人最美。

多数女孩会平安的度过这段岁月,含蓄的收拾起这些从未开始又羞于启齿的往事,好好的过自己的生活。总有少数的不幸人,会让这宿命苦了自己的一生,就像这个“陌生的女人”。每一次音乐响起都会让人心疼,每一次看她的脸都会找到自己的影子...

亲爱的们,请千万不要做的就是——尝试走进他的生活,就让这段苦恋去做你少女时代的纪念品,切莫让现实把你作为纯真年代的牺牲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

全文共 1682 字

+ 加入清单

茨威格在小说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当年读《一个陌生女人来信》时的感受仍记忆犹新,一口气读完,人似乎虚脱了,彻底傻掉的感觉,那个为爱死去的女人直指我心,使我心如刀绞;那个对爱只顾享受过后就忘的作家,让我瞬间产生出手刃他的念头。那时,我不光是一“文青”,还是一“愤青”。现在想来,不过是作品的悲剧力量真实地打动了我,那是一种绝望的忧伤。

若干年后重现这种感受,是在看完徐静蕾的新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之后。

当初听说徐静蕾要将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成电影,我就为她暗捏了一把汗,虽然好莱坞曾在1948年改编拍成电影《巫山云》。细读原著不难发现,45页的小说叙述中有超过80%是心理活动的描写。谁都知道,心理活动的刻画用文字都很费劲,极难做到准确、传神,若用镜头语言、电影画面来展示,其难度不言而喻,况且又是中国版的。这是一件非常吃力却很难讨好的事情。

故事发生地改成了民国时的北平。1948年深冬,在北平的一处老四合院里,一位作家41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厚厚的信,这封信出自一个临死的女人,说的是一个缠绵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对此一无所知。故事始自18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刹那,两人有短暂的结合,而后她经历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甚而流落风尘,但未曾改变对男人的爱,直至临死前才以信向暗恋了一生的男人表白的爱情故事。

关于影片的主题,徐静蕾做过这样的导演阐述,大意是,表现爱情的电影很多,可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往往不尽人意,一类情形是俩情相悦,婚后繁衍后代、感情归于平淡;另一类是我爱你半斤,你就得爱我八两,其实这属于斤斤计较的男女关系,绝非让人心荡神驰的美好爱情。至于两人搭帮过日子,那就离爱情更远了。真正的爱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我爱你,但和你没关系。这种境界说说容易,做起来太难,因为很纯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就是以一个女人的视角讲的这么一个爱情故事。姜文老师曾说:“一个导演拍东西越主观越好。什么是客观存在?一切都是主观的,客观存在于主观里面。”

是否可以这么理解,如果把爱情比作一种病、一种毒品,那么,一般的男女感情,也顶多就算大麻,飞飞而已。那种“我爱你,和你没关系”的爱情是否就是高纯度的海洛因?这个比喻好像不很恰当。我一朋友是乐团指挥,前些日子他送我一张CD,是西崎崇子拉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他对我说,音乐很纯粹,听完后你会有‘相信爱情’的感觉。而徐静蕾《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传达的是否也是这种感受?

相信爱情,让谁相信?剧中的男主人公只相信逢场作戏,他遵循的是——是爱情就埋葬它、是性福就享受它的人生理念。可剧中的她(女主人公)信,相信爱情,是她生活的全部,是她活在这个世界的唯一理由。这大概就是剧作的核心吧,本片中男女主人公南辕北辙的活法,构成了影片巨大的张力。

首先影片的节奏定位准确,在十分舒缓的节奏下从容道来。摄影、灯光、美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极其自然的方式为剧情的发展做着有条不紊的铺陈,不着痕迹方见功力。适时不可缺少的画外音画龙点睛地诠释着女主人公的心里路程。制片部门为了强调老北平民国时期的质感,还特意从西北牵来了六匹骆驼到北京的胡同现场。作家阿城看了样片后无不感慨地说,这是他看过的反映北平影片中,民国气息最为浓郁的一部戏。

好的细节能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这里只简单比较一下结尾,就能甄别出改编后影片的质量高低。

原著的结尾是“他的目光落到了他面前书桌上的那只花瓶上。花瓶是空的,多年来在他过生日的时候第一次是空的。他全身觳觫一怔:他觉得,仿佛一扇看不见的门忽然打开了,股股穿堂冷风从另一世界嗖嗖吹进他安静的屋子。他感觉到一次死亡,感觉到不朽的爱情:一时间他的心里百感交集,他思念起那个看不见的女人,没有实体,充满激情,犹如远方的音乐。”(摘自《茨威格小说集》P354)

电影的结尾是:姜文饰的作家看着桌上空空如也的花瓶,缓缓起身,挪步到门口,打开房门的瞬间,镜头紧随着他的目光,落在了院中东厢房的窗户上,人去房空的玻璃窗上慢慢幻化出一张女主人公少女时代的面庞,纯净、真挚、不染纤尘——那是落在凡间的精灵、那是融化漠然的爱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笔记

全文共 905 字

+ 加入清单

十三岁时:少女遇见并喜欢上了邻居青年作家R,后因为母亲的改嫁,不得不离开,但她所有心思都在作家身上。五年后:她重返维也纳,每天到他窗下痴心等候,一心只想见到自己的意中人,而他每每与她擦肩而过,都对她视为陌路。

后来在一个晚上他终于注意到了她的存在,可他没有认出她,那是她第一次遭遇被他忘却的命运。她与他度过了三个夜晚后他告诉她要出远门并保证一回来就告诉她,可知道她死前都没有得到过他的一张纸条。

她就在等待中慢慢绝忘,那三晚柔情的结果就是他们的儿子。不想拖累他,她决定独自承担。她因为孩子得到救赎,然而孩子却死了,而她也得重病在死前写下这封信。

她拒绝了所有求婚,她想随时响应他的号召,终于等到这时刻,可他还是没有认出她,尽管已经相遇过很多次,他从来没有认出过她。事发的前一天是他的生日,对于他的生日,她每年都会派人送去白玫瑰花,来纪念那个他忘了的时刻。

那晚因为他的一个招呼她就把温柔的的男友抛下跟着他走了,让男友成了一个可笑的傻瓜。可即使他面对赤身裸体的她还是没有认出她。尽管在她几次提醒,尽管他的仆人在一瞬间就认出来她,尽管她从小就爱着他,尽管她是他孩子的母亲,可是他依旧认不出她,从没认出过她,把她当做妓女,付给她过夜费。

男人收到信,看完信,在他四十一岁的生日这一天。花瓶将永远没有来自一个陌生女人的白玫瑰,而这个男人此刻心中才多少有了一些女人依稀的倩影。 他看着书桌上那只蓝色的瓶子空着,他感到了死亡,还有那不朽的爱情。

第一看的杂志上提到斯台芬·茨威格也收到过两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正是这两封来信让茨威格有了灵感,也可以看成是的“自传”。这一介绍让我产生了一个误会,茨威格就是文中的R作家,这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是真实存在,女人也是真实的。我把它看成了了茨威格自传。当时在这个前提下我无法理解这个女人的爱情,也不明白作者又是何其幸运有这样一位女人这么爱着他。上大学后,再次想起了这个故事,误会也解开。现实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女人我不知道,但再次看时内心依然无法平静,不过对于女人的行为第二次看比第一次多了一点理解,后来又看了几次虽说不能完全理解女人,但感觉明白了女人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只是为了她的自尊和她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笔记

全文共 2209 字

+ 加入清单

著名小说家R·到山里去进行了一次为时三天的郊游之后,这天清晨返回维也纳,在火车站买了一份报纸。他看了一眼日期,突然想起,今天是他的生日。“四十一岁了”,这个念头很快地在他脑子里一闪,他心里既不高兴也不难过。他随意地翻阅一下沙沙作响的报纸的篇页,便乘坐小轿车回到他的寓所。仆人告诉他,在他离家期间有两位客人来访,有几个人打来电话,然后有一张托盘把收集起来的邮件交给他。他懒洋洋地看了一眼,有几封信的寄信人引起他的兴趣,他就拆开信封看看;有一封信字迹陌生,摸上去挺厚,他就先把它搁在一边。这时仆人端上茶来,他就舒舒服服地往靠背椅上一靠,再一次信手翻阅一下报纸和几份印刷品;然后点上一支雪茄,这才伸手去把那封搁在一边的信拿过来。

这封信大约有二三十页,是个陌生女人的笔迹,写得非常潦草,与其说是一封信,毋宁说是一份手稿。他不由自主地再一次去摸摸信封,看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附件没取出来,可是信封是空的。无论信封还是信纸都没写上寄信人的地址,甚至连个签名也没有。他心想:“真怪”,又把信拿到手里来看。“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这句话写在顶头,算是称呼,算是标题。他不胜惊讶地停了下来;这是指他呢,还是指的一个想象中的人呢?他的好奇心突然被激起。他开始往下念:

我的儿子昨天死了——为了这条幼小娇弱的生命,我和死神搏斗了三天三夜,我在他的床边足足坐了四十个小时,当时流感袭击着他,他发着高烧,可怜的身子烧得滚烫。我把冷毛巾放在他发烫的额头上,成天成夜地把他那双不时抽动的小手握在我的手里。到第三天晚上我自己垮了。我的眼睛再也支持不住,我自己也不知道,我的眼皮就合上了。我坐在一把硬椅子上睡了三四个钟头,就在这时候,死神把他夺走了。这个温柔的可怜的孩子此刻就躺在那儿,躺在他那窄小的儿童床上,就和人死去的时候一样;他的眼睛,他那双聪明的黑眼睛,刚刚给合上了,他的双手也给合拢来,搁在他的白衬衫上面,床的四角高高地燃着四支蜡烛。我不敢往床上看,我动也不敢动,因为烛光一闪,影子就会从他脸上和他紧闭着的嘴上掠过,于是看上去,就仿佛他脸上的肌肉在动,我就会以为,他没有死,他还会醒过来,还会用他那清脆的嗓子给我说些孩子气的温柔的话儿。可是我知道,他死了,我不愿意往床上看,免得再一次心存希望,免得再一次遭到失望。我知道,我知道,我的儿子昨天死了——现在我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只有你一个人,而你对我一无所知,你正在寻欢作乐,什么也不知道,或者正在跟人家嬉笑调情。我只有你,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而我却始终爱着你。

我把第五支蜡烛取过来放在这张桌子上,我就在这张桌子上写信给你。我怎能孤单单地守着我死了的孩子,而不向人倾吐我心底的衷情呢?而在这可怕的时刻,不跟你说又叫我去跟谁说呢?你过去是我的一切啊!也许我没法跟你说得清清楚楚,也许你也不明白我的意思——我的脑袋现在完全发木,两个太阳穴在抽动,象有人用槌子在敲,我的四肢都在发疼。我想我在发烧,说不定也得了流感,此刻流感正在挨家挨户地蔓延扩散,要是得了流感倒好了,那我就可以和我的孩子一起去了,省得我自己动手来了结我的残生。有时候我眼前一片漆黑,也许我连这封信都写不完——可是我一定要竭尽我的全力,振作起来,和你谈一次,就谈这一次,你啊,我的亲爱的,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

我要和你单独谈谈,第一次把一切都告诉你;我要让你知道我整个的一生一直是属于你的,而你对我的一生却始终一无所知。可是只有我死了,你再也用不着回答我了,此刻使我四肢忽冷忽热的疾病确实意味着我的生命即将终结,那我才让你知道我的秘密。要是我还得活下去,我就把这封信撕掉,我将继续保持沉默,就象我过去一直沉默一样。可是如果你手里拿着这封信,那你就知道,是个已死的女人在这里向你诉说她的身世,诉说她的生活,从她有意识的时候起,一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为止,她的生命始终是属于你的。看到我这些话你不要害怕;一个死者别无企求,她既不要求别人的爱,也不要求同情和慰藉。我对你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请你相信我那向你吐露隐衷的痛苦的心所告诉你的一切。请你相信我所说的一切,这是我对你唯一的请求:一个人在自己的独生子死去的时刻是不会说谎的。

我要把我整个的一生都向你倾诉,我这一生实在说起来是我认识你的那一天才开始的。在这以前,我的生活只是阴惨惨、乱糟糟的一团,我再也不会想起它来,它就象是一个地窖,堆满了尘封霉湿的人和物,上面还结着蛛网,对于这些,我的心早已非常淡漠。你在我生活出现的时候,我十三岁,就住在你现在住的那幢房子里,此刻你就在这幢房子里,手里拿着这封信,我生命的最后一息。我和你住在同一层楼,正好门对着门。你肯定再也想不起我们,想不起那个寒酸的会计员的寡妇(她总是穿着孝服)和她那尚未长成的瘦小的女儿——我们深居简出,不声不响,仿佛沉浸在我们小资产阶级的穷酸气氛之中——,你也许从来也没有听见过我们的姓名,因为在我们的门上没有挂牌子,没有人来看望我们,没有人来打听我们。况且事情也已经过了好久了,都有十五六年了,你一定什么也不知道,我的亲爱的。可是我呢,啊,我热烈地回忆起每一份细节,我清清楚楚地记得我第一次听人家说起你,第一次看到你的那一天,不,那一小时,就象发生在今天,我又怎么能不记得呢?因为就是那时候世界才为我而开始啊。耐心点,亲爱的,等我把以前都从头说起,我求你,听我谈自己谈一刻钟,别厌倦,我爱了你一辈子也没有厌倦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升初作文指导:陌生爷爷的来信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外面是谁?快进来喝口水。”温和(hè huó hé)的声音从小屋里传出。我们三个不再犹豫了,跨进这个简陋的小屋。

他是一位cí xiáng()的老人。他把我们迎进屋,找了几个杯子,洗了又洗,又从抽屉里找出一个纸包,小心地把里面的白糖放进装满水的壶里,然后给我们每人倒了一杯。“快喝吧,这是凉开水。”我们头也不抬地喝着,啧,真甜!

窗外,一片葵花林。向日葵高昂着金色的脸,沐浴着阳光。“爷爷,这葵花子能吃么?”“不能。”老爷爷摸着李罗的头①“到秋天才成熟哩。那时候你们再来,我炒给你们吃。”“好啊!”我们高兴得直拍手。

我们无拘无束地交谈②嬉笑,老爷爷高兴得几根长眉翘起来,一动一动的。他说:“我看(kān kàn)这园林已经五十年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快乐过。”艾美说:“老爷爷,您真好!以后我们每个星期六都来看您!”老爷爷听了,不住地说:“好好③”眼角流下了晶莹的泪珠。

回去后,我们谁也没再去过那里。我们已经忘了这位忘年交,忘掉了那小屋里还有一颗诚挚的心在等待着我们。

到了遍地金黄的秋天,我们收到一个大邮包和一封信:

可爱的美美、笑笑、罗罗④

好久没见面了。葵花子刚成熟,就寄给你们,希望你们喜欢。

夏天的那个下午,我高兴极了。经过一周的思念,我终于盼到了周六,专门买了西瓜等你们。直到天黑,不见你们来。我发觉自己真傻,你们学习那么忙,家又那么远,怎么会在我身上耽误时间⑤

可爱的小朋友:秋天一到,我的病就会复发,所以我决定回老家zhì liáo( ),但我一定要等到向日葵成熟的那一天,因为我曾经答应过你们,应该守信。也许爷爷再也不会见到你们了,但爷爷会永远想念你们的。

你们进步!

思念你们的爷爷

10月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全文共 849 字

+ 加入清单

下午没事做,把借来的影碟《一个陌生女人来信》偷偷在单位看了一遍。

徐静蕾说看这本小说是初三的时候,我看茨威格的小说时已经高二了。那时的我们好像都很容易分辨是非,我断定那个男人是负心的坏人,极同情这个孤独一辈子的女人。但现在我才明白,最可悲的其实是那个从来没有真正爱过的男人。当他年华逝去的时候,突然有这样一个已经死去的女人,告诉他一个这样残忍的事实,她爱了他一辈子,他却从来都不知道,一次又一次地错过。女人真的是很狠的角色,因为她留给男人后半生的,是无尽的而又无法弥补和挽回的悔恨与惋惜,以及永远不会醒来的梦魇。

这是一个典型的关于“男人的一夜,女人的一生”的童话。我知道,这样的爱情是只能在小说里诠释。现实中的我们太残忍,太理智,太聪颖,没有一个男人在和一个女人一夜之后,再面对的时候毫无印象,因为我们是人;没有一个女人会执著于一个根本不记得她的男人,一辈子,因为我们是人。人非圣贤,我们都有一种保护自己的本能,这样的付出,也只有在电影里叹息了。但爱情原本就是感性和冲动的产物,理智的我们无法看清楚爱情本来的面目,也无法像童话里的人物一样,爱得纯粹,爱得没有代价,爱得不顾一切。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我们一辈子的悲哀和遗憾。

在我没看片子之前,媒体曾有一段时间讨论过这个很前卫的爱情观——我爱你,与你无关。这样的境界我不确定有几个圣人能达得到,可我清楚在这个功利社会里,我们都太算计了,计算得分毫不差。

完美的爱情就好像片子里那个吃了几口的苹果,开始也许真的很诱人,但当它风干的面目全非的时候,即使是曾经吃过它的人,也不一定记得它。我想起很讨厌的一位作家琼瑶阿姨的话来,“等一辈子,怨了一辈子,想了一辈子,恨了一辈子,但仍然感谢上苍,让我有这个可等,可怨,可想,可恨的人,否则生命将像一口枯井,了无生趣。” 所以她在《还珠格格》里塑造了一个夏雨荷,等了一辈子的女人。是不是只有遇到像夏雨荷一般的女人,才让男人们感觉兴奋?

那爱最后的表达和记录,也只是在那几张薄薄的信纸上,而它全部的重量是一个女人一辈子的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问到“暗恋到极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这篇小说也许是最佳答案。

一向玩世不恭风流多情的作家R收到了一个陌生女人弥留之际写下的信。

这是个勇敢的姑娘,不像水一般任人摆弄。她从一开始就毫不掩饰对作家的爱。她用尽了一切办法接近爱人,甚至怀有了孩子,他们之间依旧咫尺天涯,隔着层层叠叠的屏障。她还是那个他不认识的邻家小女孩,他记不得的一夜情里的女人。

高中时候的我第一次认识到这个女人,沉浸在她义无反顾的爱里,为他们每一次的擦肩而过觉得心痛不已,气急了从始至终没能记起女人的R作家,同时又对不努力追逐的女人感到恨铁不成钢。

如今我也不算阅尽世事,再读却折服于这个女人的坚持和骄傲中。

她虽然爱的火热,却从没有做过任何暗示屈服的举动。在她怀有作家的骨肉的时候,不是想着怎么利用孩子将他骗到手,而是费尽心思为作家着想,怕他感到为难棘手。在作家一次又一次的与她接触有视她为陌生女人的时候,女人仍然端着姿态选择沉默。

她的想法再纯粹不过,“我要让你这一辈子想起我的时候没有一丝忧虑,我宁可独自承担一切,也不愿让你背上个包袱,我要使自己成为你所钟情过的女人中独一无二的一个。”

这真的是个不懂得拿捏尺度功于心计的女人,耿直的要死,清高的要命,但是却像缪斯一样十分迷人啊。

套用高尔基给茨威格的回信中的话: “你的小说中的人物所以能打动人,是因为您使他们比我耳闻目睹的那些活人更加高尚,更加人性。这一点特别重要,并再次使我相信,意识完全有理由高于现实。”

正是这种飞蛾扑火的骄傲,夹带着感情洁癖的忠贞,使得女人的一生更像是一场暗恋者的殉道。我们这样沉于俗世利益的人是没办法与她媲美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笔记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你,和我素未平生的你:

你不认识我,甚至我也不认识你,只是偶然读了“你的一封信”,关于你的爱情,关于你的一生。在我的眼里,你是个为爱情疯狂的女人,我既觉得可怜,又有一种敬意。

我感受到你炽热的情感,在新的开始便读到那种热烈的味道。你的灵魂也害怕孤寂,可是却生出这种孤勇,将所有的情感倾注于一个对你一无所知的男人身上,他无法回应你,因为他完全没有记住你,甚至应该说他完全不认识你,仿佛你是居住在另一个空间和时间的人,不会有任何的交集。所以,你炽热的情感注定只能沸腾自己的世界、自己的一生。

我看见你神经质的固执,否则你怎么会在还未见过一个人便埋下爱情的种子?否则你怎么会以为一个小小的黄铜窥视孔便是你张望世界的眼睛?否则你怎么会在离开的那两年用意念困顿自己?否则你怎么会不顾一切回到可以凝望他的城市?否则你怎么心甘情愿甚至是以苛求的姿态与他在一起?否则你怎么会出卖肉体只为了让他与你的孩子生活得干净且奢侈?否则你怎么会放弃爱慕者的求婚,只为了保持自己的自由等待一份几乎不可能的召唤?否则你怎么会年复一年,将他的生日当做重大的节日来庆祝,献上一束不署名的白玫瑰?我看见,你把自己当做祭品,甘愿将身心、整个一生奉献给他,并且永远都会原谅他对你的所有陌生和遗忘,不愿意给他一丝责任、牵绊和忧虑,只愿意他想起你的时候,怀着爱情和感激。你说:这是爱情。

你其实比谁都敏感,并且心灵剔透。在看到他的第一眼,就能感受到他的双重性格,透过窥探来的信息——举手投足、嬉笑谈话、社交圈子等等,分析出一个完整的他。你是一个适合爱情的女人,但却在你的字里行间,感受这份爱情对你的占有。如果我想说,只是这份爱情不适合你,或许你会用那种轻松的、甜美的、满怀感情的声音告诉我:“不,我的爱情适合我。”

爱情,是人情感当中重要的一部分,但如此固执地将爱情放大为一生,我却心生恐惧。爱情不是依托,不是圆满,而是自身本就圆满,因为爱情而更加圆满。但也许,执着或者不执著,都是合理的爱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