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报恩塔的由来800字【通用20篇】

1925年8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关于儿童福利的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国际儿童节”的概念。下面是开学吧小编分享的六一儿童节的由来征文,希望对大家都有帮助!

浏览

6341

作文

1000

篇1:盂盆兰节的由来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早在佛陀时代,印度就有兴办盂兰盆会的活动。《大盆净土经》记载,当年印度的频婆娑罗王、须达长者和茉莉夫人等,为求灭除七世父母的罪业,都曾经依照《盂兰盆经》造五百金盆供养佛和僧众。

盂兰是梵语,翻成“救倒悬”。三恶趣的痛苦无法描述,只能以倒悬作比喻。(倒悬:头向下吊着。)盆是盛食物的清净容器,一切碗钵都称为盆。盂兰盆,就是用种种干净的碗钵盛种种净洁美食,供养十方僧众,能救累世父母犹如倒悬之苦。倒悬是所救,盆是能救,能所合起来,叫做盂兰盆,就是“救倒悬盆”的意思。

《佛说盂兰盆经》中记载,佛陀的大弟子目犍连尊者证得神通之后,想要救度父母得离业报,以报亲恩。于是,运用天眼通的能力遍寻,却看到其母堕于饿鬼道之中,皮骨相连,不得饮食。目犍连立刻以钵盛饭,用神通力送食物给母亲吃。不料,其母由于受恶业之果报,饭食未入口皆化为火炭。目犍连尊者为拯救亡母脱离此苦,于是向佛陀请求开示解救的方法。

佛陀告诉目犍连,由于母亲业报太深,不是目犍连一人的能力可以救度,必须在七月十五众僧结夏安居圆满的日子,用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依仗十方众僧修行的力量,以及供养僧宝的功德,即能救拔现世父母、七世父母、六亲眷属,出三途之苦。

目犍连尊者照着佛的指示去做,果然使其母得脱饿鬼道之苦。目犍连又问佛陀,如果未来世中,有佛弟子欲行孝顺,是否也可以奉行盂兰盆供,救度现在的父母乃至七世的父母,佛陀答说:“行孝慈者,皆应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饮食……,施十方自恣僧,乞愿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苦,得生天人中福乐无极。”

根据《佛祖统纪》的记载,梁武帝首次根据《佛说盂兰盆经》的仪式,创设盂兰盆会,由于梁武帝大力提倡,民间各阶层人士无不效法遵行。到唐代时,民间不但重视盂兰盆会,而且场面盛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腊八节的由来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初八被佛教界奉为佛成道日,寺中僧尼常以糯米、芝麻、苡仁、桂元、红枣、香菇、莲子等8种食物合煮“八宝粥”,邀请周围山民共进圣餐,并施舍给民家老幼分食,以示对佛祖的敬奉。其后渐成民间自煮八宝粥(称腊八粥)食用。形成了吃“腊八粥”风俗。

每逢农历十二月八日,古代寺院要取香谷和果实等杂煮成粥糜敬佛,民间也效法在腊月初八煮这样的粥吃,以消灾除病。宋代杭州民间的腊八粥是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和米煮成的。明清时各地盛行吃腊八粥。

腊八粥名义上要凑满八样原料,但也不拘泥,少者四五样,多者十几样均可。有些地方的腊八粥,是糯米、红糖和18种干果、豆子掺在一起熬煮的,十分隆重。用莲子、银杏、花生、红枣、松子加上姜桂等调料掺入大米煮成腊八粥,取其有温暖手足、滋补身体的功效。也有用豇豆、金针、木耳、豆腐、茨菇等煮成的腊八粥,这些是“细腊八”。普通人家吃的腊八粥,在米中掺入青菜、黄豆、蚕豆、豆腐、胡萝卜,荸荠煮成,是所谓“粗腊八”。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有些产玉米的山区,逢到腊八,以玉米代替稻米,做成“腊八麦仁儿”吃。农家风俗是每到腊八这天,都要做一顿腊八粥吃。腊八粥,就是尽家中所有,凡是好吃、能吃的东西,都可适量地放一点在锅里,黄豆、绿豆、豇豆、豌豆、地蛋、山芋、胡萝卜及小麦粉、玉米粉、高梁粉、大麦粉等,杂七杂八煮成一锅粥。常说吃得全,长得全。

腊月,就是一年到了,一年到头一定要把五谷杂粮、各种蔬菜吃全了,这样才能有全面的营养。这是祈求人体安康,合家兴旺之意!其次是吃得全,收得全,过了腊月,就到了新的一年,吃腊八粥时,把当年地里长出来的五谷杂粮,各种蔬菜都吃到,什么都不嫌弃,表明农家对土地上收获到的一切都是爱惜的,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什么庄稼都能长得好,都能获得丰富。

腊八节的作文推荐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恩报恩的作文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白云感恩天空,因为天空让它飘荡;苍鹰感恩天空,因为天空让它翱翔;孤帆感恩大海,因为大海让它远扬;鱼儿感恩大海,因为大海让它游荡;大树感恩土地,因为土地让他扎根;小草感恩土地,因为土地让它生长……

感恩,世间万物其实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它们都知道去感恩。让我们也心怀感恩,让我们的时间变得更加精彩,更加绚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虽为寸草却也懂得感恩,让我们以自己这颗“寸草”之心来感恩我们身边的一切,让这个时间变得更加的美丽,更加的和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父母给予我们的,老师给予我们的,身边的朋友给予我们的,陌生人给予我们的,这个世界给予我们的,就让我们在这个感恩的季节里,用我们的行动来感恩着一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懂得感恩,她用最后的生命,用最后的丝缕来结束了自己,完成了那颗报恩的心,这是何等的悲壮,何等的无私啊!而蜡炬不惜流尽最后的泪水,也要将光明留给这个世界,哪怕那光是微弱的,却也能照亮人的心;哪怕那光是微弱的,却也能温暖人的心;哪怕那光是微弱的,却也能激起人的心。它用这种无声的方式来感恩这个世界,她懂得感恩,她也有情,只是有多少人能读懂它的心呢?苍天不语,大地无声,唯留轻风淡淡远去,留下的只是无限的遐想,无尽的沧桑。落红也懂得感恩,在生命的尽头,她化作春泥,用她的身体来完成了她的那颗感恩的心,来呵护万物。落红本是无心,可逆敢说她无心吗?她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她用她那独有的方式来感恩,用她那独特的方式来诉说着自己的一生。

让我们想“寸草”一样带给世间三春的光晖,像“蜡炬”一样带给世间无尽的光芒,像“落红”一样呵护世间万物。让我们在这个感恩的季节里,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感恩,用朴实的行动来感恩,只要人人都怀有一颗仁爱的心,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精彩。“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让我一生,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报恩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相关阅读:节日由来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第二届世界肝炎认知日活动由奥地利、孟加拉国、比利时、克罗地亚、希腊、埃及、波兰、塞尔维亚、黑山共和国、西班牙、瑞典和泰国等肝病患者联合会发起,于 2005年10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其主题是"丙型肝炎:今日焦点(HepatitisC:APriorityToday)",主要是让政府人员认识到丙型肝炎严重性并采取全国性卫生保健计划。

2006年9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办事处、欧洲肝病患者联合会、欧盟和欧洲肝病学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联合召开了第三届世界肝炎认知日新闻发布会,其主题是"现在就检查(GetTested)"。

2007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办事处、欧洲肝病患者联合会、欧盟和欧洲肝病学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联合召开了第四届世界肝炎认知日新闻发布会,其主题是"肝炎?现在就检查(Hepatitis?GetTested!)!"。

在连续四届"世界肝炎认知日"活动之后,受此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肝炎,尤其是丙型肝炎的防治。2007年11月,世界肝炎联盟正式成立,决定将延续原世界肝炎认知日活动,但10月1日为中国国庆日,中国代表提议更改活动日期。

最终,世界肝炎联盟决定在2008年5月19日举行世界肝炎日(WorldHepatitisDay)活动,来自多个国家的200余家患者团体将参加此次活动,并共同发出主题--"我是第12个吗(Am I Number 12)?

2010年5月21日,在巴西、印尼、哥伦比亚、中国等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关于"世界肝炎日"的"WHA63.R18号决议"获得通过,指定每年的7月28日(第一个发现乙肝表面抗原的美国医生Baruch Blumberg的生日)为世界卫生组织的"世界肝炎日"。

7月28日,是第四个世界肝炎日。

2015年7月28日,是第五个世界肝炎日。

2016年7月28日,是第六个世界肝炎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有关日久见人心的由来历史典故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孔夫子到六十岁之后,不再环游列国。就在曲阜家乡办了一座学馆,靠授徒为生。老先生喜欢吃鲜肉馄饨,天全国午都叫子路到馄饨店买馄饨当点心。

这全国午,子路又去馄饨店买了一碗馄饨,双手端着朝学馆走来。哪晓得刚走到学馆门口的老柳树下啊,一片树叶子被风吹下来,恰巧落在棍饨碗里头。子路一看,怎么办呢

到店里换一碗吧,先生等着要吃;用手去拿掉叶子吧,又没洗手,对老先生不尊敬。突然,他灵机一动,低下头来,用嘴去衔叶子。

合法这时候,孔夫子等馄饨吃等得心焦了,抬头朝窗外看,正悦目到子路用嘴伸到馄饨碗里,他心里一动,也不吱声,等馄饨来了,端碗就吃,一面吃,一面心里就当心数了,果真只有十九只。“凭我的名望,店家从来不敢少我半只,老是一碗二十只。目前为啥独独少了一只?子路啊子路,你是我的自得弟子,竟会做出这等事来!”想来想去,着实惆怅了三天。

到了第四天,孔夫子独自上街散散心,勿知勿觉来到馄饨店门口。只见东家人满面堆笑迎了出来,招呼老先生进去坐坐。孔夫子情面难却,只好到店里去坐坐。端过主人泡的茶慢慢喝着。正喝着,又见东家人用碗盛着一只方才出锅的馄饨,必恭必敬放到老汉子眼前。

老汉子一愣,“哎,老板,这算啥?”东家人讲:“嗬,三四天前头,由于小店客人多,就拿馄饨同面一锅下的,手忙脚乱,捞到后来,才发现还剩一只馄饨在锅里头,目前特意给先生补上。”老汉子说:“一把只馄饨算得什么。”东家人道:“子路先生已付足一碗馄饨铜钱,我却少给他一只,这非礼之财,我是千万不能取的。再说,假如老先生是有心之人,发现少一只馄饨,勿是要猜疑子路偷吃了吗?子路先生勿是要被冤枉煞吗?”

听到这头,孔夫子自言自语道:“子路啊子路,老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实在不该!这真是日久见人心啊!”东家人听了,把“日久见人心”几个字牢紧记在心里头,还常在主顾眼前提起。从此今后,“日久见人心”这句话一直传播到目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让报恩驻进心灵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雨还在下着,乌云还未散去,天空异常暗淡,就是在这样的天气里,我们家迎来了一位新客人——我诞生了。

不知道我的诞生意味着什么,只晓得从此家里便吵闹不停。我不知道在争吵什么,新生命的降临给家里人到底带来了什么,谁都没有确切的回答。经过一番讨论,家里人终于做出了决定:孩子得给外婆带——即使那时候的我还不到一岁。像我这种长不到一岁的就被带养的孩子村里已经缕见不鲜了。而我与其他小孩不同的是,我并没有因为离开了父母而缺少那种浓厚的爱。

父母能给的,我从都不会落下一件。就算是我看上邻居小玲她妈帮她缝制的一个漂亮书包,外婆也会在煤灯下连夜帮我赶做一个,本来眼睛就不好使,这下她要戴上她那副老花眼镜在微弱的灯光下一针一针的刺上一个大红花——那是外婆最喜欢的图案。拿着绣花的新书包只顾着高兴,背去学校炫耀一番,那时的我却不知道外婆的一片心血,她在灯光下一针一针的艰辛我全然不知。

外公的脾气不太好,有事没事总爱大吵大闹,外婆则相反,不仅温柔善良而且脾气超好,面对外公的坏脾气,她总是能忍气吞声,总是会维护我。记得那次我不小心打碎了饭碗,外婆慌忙跑来收拾一边说道:快把它清理掉别让你外公看到。可是很不辛,我刚要去扔掉这些碎片被外公撞个正着,结果可想而知:我被狠狠的骂了一顿,外婆见了忙过来劝道:别骂了,打斗打了骂还有个什么用,毕竟她是个孩子。外公不听劝还是向我飞来了他的巴掌。此时的我只顾着哭,外婆的伤外婆的痛我却全然不知。

现在我终于长大了,我不再只顾着自己的感受,而此时外婆也老了,她再也不能处处维护我,我在她的翅膀下已茁壮成长,她不不必在事事为我担心,而她却日益衰老,用她的年轻换来我的成长。看着外婆一天一天的变老,我在心中默默许诺,我一定要报恩。我要努力读书,将来找个好工作赚了钱买很多好吃的东西给外婆吃,我还要带她出去玩,她曾跟我说想坐飞机游遍全国,这些我都记得。因为这是我唯一能做的尽可能让她度过一个美好的晚年。我希望这样报恩能够弥补少年的无知,希望这样的报恩不会太晚。

我时刻都在心里铭记:我一定要报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盂盆兰节的由来

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据《佛说盂兰盆经》的记载,“盂兰盆(ullambana)”是梵语乌蓝婆拏。盂兰,译作“倒悬”(人被倒挂),盆是指供品的盛器,所以,“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

释迦牟尼佛有一重要弟子名唤目犍连(简称目连),修持甚深,以神通著称,相传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通过神通看到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食用,可是饭一到母亲口边就化为焰灰,目连大声向释迦牟尼佛哭救。佛陀告诉他,必须集合众僧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济度。目莲依佛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

这种仪式最早从南北朝时代目连救母的功德法会中开始流行。西晋时,《盂兰盆经》被译成汉文,因为它所提倡的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和儒家传统的孝顺父母的思想相符,普受君王的赞扬和重视,并在中国广为流传。据《佛祖统纪》记载,梁武帝即开始设坛举行盂兰盆法会。自此往后,历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

唐代宗李豫每逢七月十五日,都要在宫中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城中的寺院也要备办供品,陈列于佛像之前,十分虔诚。

宋朝儒释道三教合流,与道教中元节的祭祀亡者灵魂、儒家祭祀父母祖先等活动结合,构成中国乃至东亚文化圈的一系列祭祀活动,七月十五这一天已演变为民间的祭祖日,家家祭祖亡亲,并且盛行放河灯超度孤魂野鬼活动。

到了清代,对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的祭奠活动,更为重视,各地寺、院、庵、观普遍举行盂兰盆会,并在街巷设高台诵经念文,作水陆道场,放焰口,演《目连救母》戏,有的还有舞狮、杂耍等活动,夜晚还把扎糊的大小纸船,放入水中,点火焚化,同时还点放河灯,称之谓“慈航普渡”,十分热闹。除外,当时各家各户,都要在门外路旁烧纸钱,以祀野鬼。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腊八节的由来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腊八节由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今天我就来为大家介绍两种说法吧!

传说一: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未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二: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现在就想喝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知恩报恩作文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阳光给小草生命,小草向阳光招手;风儿给小树力量,小树给风儿鞠躬;小溪给鱼儿场所,鱼儿让小溪活跃;蓝天给雄鹰广阔,雄鹰让蓝天舞动……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大自然中一草一木尚且如此,何况人乎?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知恩图报更是作为一种美德流传不息。报皇恩,“提携玉龙为君死”;报知遇之恩,“丰年留客足鸡豚”;报国恩,“化作春泥更护花”;报养育之恩“李密陈情以终养”;报救命之思“老人结草伴杜回”。

知恩图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时代可以变,传统不能弃,否则我们愧对“龙的传人”这一称号。在滚滚历史长河中,正因为许多人的知恩图报,才使得这一美德得以流传。汉朝开国元勋韩信,为报答汉高祖刘邦的知遇之恩,奋力战胜项羽于垓下,为汉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蜀汉丞相诸葛孔明,一生忠于刘备,为报刘备三顾茅店之恩,面对愚昧懦弱的后主刘禅,仍为统一大业耗尽心智。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20XX年“感动中国”人物黄舸便是典型代表之一。当他即将踏进生命的终点站,当他苦苦挣扎于死亡的边缘,当他的生命计之以秒时,当他将与世长敌之迹,他却不怕旅途艰辛,与父亲长途跋涉,不惜一切代价,只为当面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说一声“谢谢”。助人者固然可敬,但这些被帮助过的人能心存感恩,也不失为一种高尚。“滴水之恩,当以泉涌相报”。黄舸正是在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诠释这一至理名言的真实含义。感恩,是受人帮助后的一声“谢谢”一个铭记;是伙伴间互相帮助而完成任务的一个手势,一次团结;是老师挥汗如雨讲完一节课时学生会意的一个眼神,一声“您辛苦了”;是早晨吃完妈妈做的早餐后对妈妈的一声“我爱您”!饮水思源,知恩图报。

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美德永不能变,民族精神更不能变。愿我们都能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因为我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报恩是种责任作文

全文共 804 字

+ 加入清单

“感恩”两个字是因感知而感激,但我情愿再拆散出一个报恩的意思来。也就是说,在别人帮助你之后,因此生出爱,去爱别人,去关怀别人,从而赢得别人的感恩。如果那样的话,环环相扣的感恩,就是生生不息的爱。被爱环绕的世界,将会是一个多么温暖、多么美妙的世界啊!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当这首歌响在我的心中时,我下定决心要学会感恩。

想到感恩,我最先要感恩大自然,因为大自然创造了人类,创造了植物,创造了整个世界!而我们现在却在毁坏大自然,在毁坏生我们养我们的这块土地。如果我们继续毁坏大自然,总有一天大自然会生气,地球会不堪重负!要感恩大自然,首先,我要节约用纸,这样就不会有更多的树木受到伤害。其次,我要保护好每一棵小草,不让那一双双大脚压倒它们,因为它们都是大自然的子女,如果我们感恩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一切,那么大自然就会一直为我们提供我们所需要的东西。

再次想到感恩,我会想到我的妈妈,因为妈妈每天都非常辛苦,下班后就要急匆匆地跑回家做饭,我要感恩妈妈,为妈妈做一顿饭。虽然做一顿饭对我们来说不是太难,但对妈妈来说却意义重大…..,我要感恩我的妈妈。

啊!我学会了感恩。我要感恩警察叔叔,因为他们创造出了一个和平的社会;我要感恩清洁工,因为他们创造出了干净的环境;我要感恩工程师,因为他们设计出了一个个高大又舒适的楼房;我更要感恩老师,因为他们创造出了一个充满智慧的世界!

人类的美是以爱来呈现的,而感恩之心是人类心田中最美的种子。它发芽后,开出爱之花,又结出爱之果。因此,懂得感恩的人心中一定有爱,并以此去关照别人,抚慰别人,呵护别人,爱别人!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当这首歌再次响起在我的心田时,我有了与其他人不同的感受,那就是我终于明白了感恩的意义!感恩是人类心田中最美的种子,它发芽后,开出爱之花,有结出爱之果,让人们的心中永远充满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教师节的由来说明文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图解教师节师”的说法。《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

老师,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功臣,他们的贡献巨大。教师节的宗旨就是提高人们对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贡献的认识和评价。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这个教师节没有被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承认,但在全国各地产生了一定影响。1939年国民党政府决定立孔子诞辰日8月27日为教师节,并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但当时未能在全国推行。

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为教师节。[3] 1951年,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曾宣布“五一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执行的结果是教师节没有了。文化大革命中,教师被贬为“臭老九”,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从1980年起,全国教育工会开展“庆教龄”、“五讲四美,为人师表”等一系列尊师重教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政治、社会地位。1981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教师节议上,中国民主促进会的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提案指出,教师担负着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应当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1982年4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联合,由张承先和方明共同签发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报告”送中央书记处,报告中并建议以马克思的诞辰日5月5日为教师节。

1983年3月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方明和民进18位政协委员联名再次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同年9月,中宣部办公厅致函教育部办公厅,经研究政协一次会议方明等同志的提案,同意恢复教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学以报恩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身,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这首《感恩的心》唱出了我们人世间的真情,唱出了人对世间的所有事物以及人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谢,铭记在心。

“感恩” 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个人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心中的那一扇窗户,学会感恩,是为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铭记于心,譬如感恩为我们付出了心血的母亲。

是谁给予了我们宝贵的生命,是谁把我们从跌倒的路上扶起来;是谁不厌其烦的叫我们说话;又是谁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了我们一丝温暖——是妈妈!

每一个母亲都是把最美好的东西留给了自己的子女,把好吃的都留给自己的孩子吃,自己去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这不就是伟大的母爱吗?

这种母爱虽然平凡,但她却用生命的形式去哺育这自己的孩子。母爱如火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母爱犹如蓝天,神圣、纯洁。但这些都描绘不出母爱的个性。

还有一种人,那就是老师。是老师给予了我们宝贵的知识,老师是我们成长道路的引路者,是老师教我们学会做事,学会作人,引导我们走好人生之路。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老师帮我们撑起前进的风帆,当我们遇到困惑时候,老师为什么指点迷津,老师所作的一切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能更好的学习。老师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是个普普通通的教师,但正是这些普通的教师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老师,您们就像一根根蜡烛,默默的燃烧着自己,照亮别人,你们就像一个个园丁,培育着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谢谢您老师。

懂得感恩,才懂得付出,才懂得回报。善良的本质就是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人如果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对别人的帮助,哪怕一点、一滴,我们都应当怀着感恩的心,学会感恩,亲情变得越来越温暖温暖,懂得感恩,友情变得更加紧密,有了感恩,世界将变得多美好!

恩与爱是好朋友,学会了感恩,你便能与爱同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端午节风俗的由来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初五,是端午,包粽子,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家家户户笑哈哈,龙舟下水喜洋洋。”我的家乡在江西全南,每当端午节时,每家每户都要在自家门前插上艾叶,在家里包粽子,吃粽子,看赛龙舟,可热闹了!

在端午节那天,妈妈早早地把我叫起了床说:“小鼠妞,快起来包粽子啦!有肉粽,豆沙粽,花生粽,糯米粽都在等着你呦!”我听到妈妈说的这些粽子,小嘴巴馋得不得了,我连忙跑过去,开始包了起来,妈妈先教我把粽叶卷成一个漏斗形状,再把你喜欢的馅放进去,我选择了肉,接着把粽子捏成一个三角形快要绑绳子时,我一个不小心没捏住,粽子像一个个调皮的弟弟妹妹一个劲地跳了出来。我很生气地说:“哼,我不包了,这是老天不让我包啊!”正在我要抱怨时,妈妈走来说:“好啦,好啦,不要生气了,再来一次好吧!”我听了妈妈的话,又有了信心。我再尝试了一次,还是按照妈妈前面教我的方法,到了绑粽子的时候,我发现桌子上有许多颜色的绳子,我就问妈妈,妈妈说:“你是包的什么馅,就用什么颜色的绳子绑粽子。”我明白了,要用红色,我包好了一个粽子,我开心极了,我接着包,过了一会儿,妈妈把我们包的粽子拿去蒸了,蒸了半个小时,厨房里传来了一阵香味,我连叫妈妈去看,妈妈说:“还要蒸15分钟。”我又等了15分钟,蒸完了以后。我立刻拿了粽子吃了起来,“啊!好烫呀!”妈妈说:“心急吃不了热粽子!”我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

在我吃粽子的时候,从河边传来了击鼓声,我打开窗户一看,原来是他们在赛龙舟呀!我连忙拉着妈妈下去看,他们分成了5队,红队,粉队,蓝队,黄队,绿队,每队都有十二人,其中有一个人在龙头的前面击鼓,一人在龙尾指挥,裁判叔叔说了一声“开始!”,每支队伍都喊着“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围观的都在喊着“加油,加油,加油!”我也跟着一起喊,最后黄队获得了胜利。

啊!这个端午节我不仅吃到了美味的粽子,还看到了精彩的龙舟比赛,这一天真令我难忘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名字的由来800字作文

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名字叫起来朗朗上口,可听妈妈说这个名字也不是一下子便定下来的,中间也经历了许多的故事。

我的名字里含有四个“木”字。这功劳要归功于我们伟大祖先的“算卦术”了。在我未被命名时,颇为迷信的奶奶便找了个卦仙儿为我算了一卦。听说那神通广大的卦仙儿问了我的生辰八字后掐指一算,说我是命中缺“木”,没有木是站立不稳的。奶奶听后急忙飞奔回家,对家人细细地讲解了这件事。最后家人经过周密的商讨,一致认为我的名字里一定要多出现木字,来补救我五行缺木的不足。

关于“松”字,我就用自创的联想法为大家讲解一下吧!说起“松”,我们自然会想到“松树”这个词,松树以高大挺拔、坚韧不屈、万古长青而著称。为了更加深刻地理解我这个名字,我特地询问了当时参加了我的名字探讨大会的妈妈。妈妈告诉我,当时奶奶一说我命中缺木,妈妈便立刻想到了松树,希望我长成一个堂堂男子汉,便取其“松”字做为名字中的第二个字。寓意是让我像松树那样顶天立地,成为一个真正的、坚强的男子汉。(原创投稿 )

听了妈妈给我的解释,我陷入了沉思。我到底有没有达到妈妈的期望?而就目前情况来看,答案却并不明朗。算了,即使现在我离妈妈的期望还很遥远,但我坚信,未来的某一天,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一定会实现妈妈的心愿。

到“霖”字了。通过分解,我将它分成了“雨”和“林”两个字。雨露滋生万物,这不正代表着长辈对我美好的祝福吗?现在请出我的资深小老师——字典。通过查找,我发现了“甘霖”这个词语。我瞬间明白了,长辈都希望我如阵阵甘霖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让我拥有爱心,对任何人都怀着一颗善良、真诚的心。

每个人的名字都寄托着长辈们对我们的无限期望。让我们都来读懂自己名字的深刻蕴涵,一起感受长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和美好祝愿,让我们一起努力实现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吧!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小学五年级李松霖

[名字的由来8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文学常识:中华的由来

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小导语:虽然“华”、“中华”、“中华民族”这些族称之间有差异,但是其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指生活在中国的民族都成为中华民族。下面来详细看看。

“中华民族”的“华”肇始于中国历史上五帝时代之最后一帝舜的名字“华”。“五帝”时代是中国原始社会晚期部落联盟时代。五帝时代的“帝”即部落联盟首领。“舜”是谥号,即死后所进的尊号。《谥法》曰:“仁圣盛明曰舜。”“有虞氏”最初是舜所在部落的名称。“虞”本是帝尧时掌山之官,即部落联盟中负责管理山林及山林中鸟兽的部落世袭公职名称。中国上古有“以官为氏”的习俗,即以其在部落联盟中所担任的公职名称为部落名称,故称其部落为“虞”或“有虞氏”。在虞帝舜时,部落联盟向民族和国家发展。“虞”或“有虞氏”因此演变为朝代名称,如同夏后氏之称为夏朝。按先秦文献记载,有虞氏是中国历史上先于夏朝的第一个朝代,虽然这个朝代还带有若干部落联盟的痕迹。中国现存最古的一部史书《尚书》,即以《虞书》为开篇。

传说炎帝神农成王之前,在天台山练出了一身好武艺。一次,他约请天下部落首领,汇聚天台山比武论艺,还邀请了天帝仲裁。由于炎帝神农武艺超群,天帝感到欣慰,想提携炎帝作为人间帝王。便有意发下一道口谕:“谁能一夜建造一座登天梯,能使茫茫大海之中长出石莲,吾便封谁为人间帝王,统管天下人事。”

炎帝神农果然在一夜间造成了三座排空的天柱峰,怀中抱着一座石莲。天帝一见,万分惊喜,当即封炎帝神农为“赤帝”。随后,天帝沿着天柱峰登上了莲花顶,腾云驾雾,升天而去。

炎帝神农作一代帝王,分管南方天下,南方属火,所以号称“炎帝”。炎帝施行仁政,受到人类拥戴。后来,炎帝神农为了驱瘟除病,造福人类,亲自尝百草,制百药,终于制服了瘟疫。而他自己却因吃了毒草“火焰子”,不幸死于莲花峰下。

炎帝神农的子孙后代,为了纪念他们的先祖,便以“三味生奇花”为缘由,把天台上莲花峰称为“中华”(古代:“华”与“花”相同)。世人为纪念炎帝神农的功德,便沿用此称,把中国叫做“中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建党节的由来和习俗

全文共 821 字

+ 加入清单

建党节的由来

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每年公历七月一日。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遍我国,经过“五四”爱国运动,最早接受马列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人,相继在各地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宣传马列主义,从事工人运动。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积极帮助下,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代表到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后因被帝国主义密探发觉,会议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继续进行。参加会议的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共十二名。代表全国各界五十七名党员出席了会议。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柯尔斯基。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环境困难,不能查记“一大”召开的准确日期(后经过考证,得出“一大”召开的时间为1921年7月23日),因此 1941年党中央决定召开“四大”,确定1921年7月的首日即7月1日作为党的生日和纪念日。

建党节的习俗

1.召开建党周年纪念大会。设主会场和分会场,分会场进行电视直播会议实况;

2.组织开展以“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为主题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推进月活动;

3.组织开展“当优秀公仆、创一流事业”征文活动;

4.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和新党员宣誓仪式;

5.召开党务干部座谈会;

6.各基层党组织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

7.评选和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

8.开展送温暖活动,各基层党组织开展走访慰问困难党员活动,机关组织青年党员走访慰问建国前老党员活动;

9.组织两级干部和党员骨干观看党风廉政教育专题片;

10.举办图片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元旦的由来

全文共 85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首之。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朝c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语,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从哪天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满清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在当时的决定下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当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但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年我们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岁首第一天。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了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报恩话题的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父母,是我们停靠的港湾;家,是我们奋斗的终点。在生活中我们有许多歉疚的地方,但我们一定要学会报恩,因为无论时间如何推移,亘古不变的是暖暖真情。

我一直引以为豪的是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从呱呱坠地那天起,我就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伊伊学舌时,有父母的耐心教导;蹒跚学步时,有父母的有力搀扶;做错事情时,有父母的谆谆教悔;失落伤心时,有父母的鼓励话语;身体不适时,有父母的细致照料……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性极强的我越来越不能理解父母的爱,厌烦父母的絮絮叨叨,畏惧父亲的严辞厉色。

我总是埋怨父母不了解我的辛苦一味给我施加压力,我总是抱怨父母不了解我的成长所赋于我独立的能力不给我自由的空间,我也总是对着他们大声宣泄着不满,对他们的劝告置之不理,把他们的提醒当作耳旁风。

直到我离开父母,住到学校,我才明白我从未想过他们的用心良苦,从未体验过他们的辛酸,从未了解他们为我担了多少心,愁过多少事?天知道我伤害了最最亲爱的父母有多深。年轻气盛的我,就像一只刺猥,攻击力超强。

但我最最亲爱的父母并没有因为我的叛逆刁蛮,任性而减少对我的关爱。亲情是与身俱来的,父母的宽宏大量给了我弥补过失的机会,我相信我与父母间的爱是纯洁牢靠的,我们彼此需要,谁也离不开谁。

父母的养育之恩,永生难报。感谢我的父母,赐于我生命。对于每一件美好的事情都应心存感激,何况是父母。

作为子女,报恩的最好方式莫过于实现父母的心愿,让他们开心。我的父母说过他们不在乎自己的生活是否艰苦,他们会用全力,支持我读书,希望我能有出息。那么我对于父母满腔的歉意,就应该用今天的努力学习来表达。父母为我操碎了心,如果我一事无成,怎能对得起父母呢?我认为学生孝敬父母,最好的礼物就是一份满意的成绩单,为了报答父母的恩情,我将在以后的日子里,尽己所能努力学习。

对父母有太多的歉疚,即使做错了他们也不会责怪谩骂,这就是父母,这就是亲情。对父母只能说声“对不起”,真心希望他们健康快乐,我要更加的努力,努力奋斗将来才能报恩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感恩·知恩·报恩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感恩是心灵的娇花,如洁白无瑕的雪花;是真情传递的桥梁,如暖阳一般温暖明媚;感恩更似一盏心灯,照亮前行的路径,装点生命的诗行,感恩是人生最美的风景。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鸟儿为了感恩蓝天的辽阔自由飞翔,花儿为了感恩露珠的滋润竞相开放,马儿为了感恩草原的广袤勃然奋飞。面对辛勤养育我们的父母,你是否愚昧地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爱呢?面对辛劳培育我们的恩师,你是否无知地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爱呢?面对耐心劝导我们的挚友,你是否天真地认为这是毫无疑义的爱呢?

衔环结草,以报恩德。从我们呱呱坠地到咿咿学语,父母倾注了他们毕生的心血,暮然回首,兴冲冲地往口袋里塞了一张崭新的人民币,心里口里总是嘀嘀咕咕,稚嫩的小手再次伸进口袋,不幸的事就这么发生了!“毛爷爷”呢?“毛爷爷”去哪了?懵懂的我还只当是“毛爷爷”飞去了北京,心一下子就凉了大半片,就这样毫无方向地寻找,渐渐地,太阳都弹跳回去。母亲在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终于,我出现在家的门槛边,一副失落的样子,母亲快步走到跟前,焦急地询问着,我把“毛爷爷”不翼而飞的过程老实地回答了母亲,此时我在心里默想:来吧!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但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母亲不仅没有责怪我,而是语重心长地说:“钱不是妈妈的宝贝,你才是妈妈的宝贝,钱丢了妈妈不会心疼,而你若丢了,妈妈的心会像掏空了心一般”,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像打翻了五味瓶,向内心深处发出深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父母的付出比山高、比海深,换来的往往是我们一句冷嘲热讽,越成长我们变得更加自私,忘了父母的付出,忘了我们应该的回报。感恩是值得敬重的,伟人毛泽东不忘在佳节给老师奉上一句祝福;感恩是值得珍惜的,遇到困境的我们时常也需要朋友的帮助。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将冰冷的世界变得温暖。感恩他人,不要惊天动地的举措,只需要我们的一句问候,一句呼唤,这也许是对他人最好的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端午节的由来优秀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2 字

+ 加入清单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奶奶家过端午。奶奶早就在等我们了,我刚一打开车门,她笑盈盈地走过来搂着我说:“我家孙女又长高了呢!”走进奶奶家,我就闻到一股植物淡淡的清香,不住地往厨房里探头,爷爷正在包粽子呢。我赶紧跑过去对爷爷说:“爷爷,我也要包粽子。”爷爷笑着说:“好好好,我这就教你做,不过这粽子可不好包,你要看仔细咯!”于是爷爷拿起粽叶从中间对着卷成漏斗的形状,再用勺子一勺一勺地把米放进粽叶里,差不多装了一半,爷爷又舀了一个红枣嵌进去,再装入一些糯米将粽叶填满,接着把叶子往里一折,用红线将包好的粽子绕起来,“最主要绕紧,否则米会漏出来,那就要粘锅了。”爷爷一边示范给我看,一边用力地拉了拉绳子,最后打一个结。一个胖鼓鼓、穿着深绿色衣服的粽子就完成了。我学着爷爷的样子把叶子卷起来,不一会儿,我和爷爷就做了一大盘粽子,爷爷把粽子小心地放进锅里,蒸了一会儿,锅里冒出一股清新的味道,弥漫了整个厨房,经过一上午的蒸煮,粽子就出炉了。这时姑姑们也来了,平时冷清的爷爷家一下子热闹起来,我们边吃边聊天,可开心了。

突然爷爷问我:“曼嘉,你知道这个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当然知道!”我兴奋地回答:“古时候有个爱国诗人叫屈原,他看到自己的国家被敌人侵略,不忍心看到国家变成这样,最后投入汨罗江表示自己爱国的决心,百姓们不希望他死,就划船打捞屈原,又担心江里的蛟龙、鱼虾会吃他的身体,于是纷纷把食物丢到江里给鱼虾,希望他们不要吃屈原的尸身。后来人们又将食物用叶子包裹起来丢进江里,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就是这样来的。”听了我的解说,大家纷纷夸我是个博学多才的小才女。

端午节作为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随着时代的变化,其实演变到现在,更是一个一家人团聚、放松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