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爱莲说》作文(推荐7篇)

浏览

316

作文

7

篇1:读周敦颐的《爱莲说》有感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爱莲说》是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的作品。“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如此美文,何须多言。

记得我上学的时候,没学过《爱莲说》,那时,也无莲可爱,后来,因何而爱莲了呢?爱莲的确是因荷:“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真是太美了!此时此刻,你难道没有醉吗!如果你没有读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只能说:遗憾。

不管怎样,周家人写出了《爱莲说》这样的名篇,姓周的脸上有光啊!小时候因为周姓,也曾寻过根。水浒里有个小霸王周通,被鲁达辱;三国周郎,又受诸葛气;再寻,寻到了夏商周,文王武王周公,何等威风!可是他们姓姬;怎么沾点祖上的荣光就那么难呢?那个年代,《爱莲说》之类的东西是不上桌面的,所以也就没法攀附周夫子;当时,地主周扒皮倒是相当的出名,他老人家真是可怜,被高玉宝那小子整得好叫惨啊。其实,他半夜里起来学鸡叫,是为了让长工们不睡懒觉,晨练空气多好啊,你们怎么就不明白呢?

现如今,俺既不会拳脚,又不懂练兵,顶多梦见过周公,反倒是继承了春富大爷的好习惯,天天早起。俺以为早睡早起身体好,每天和孩子们跑操。孩子啊,多晨练少网恋,周叔我是为你们好。至于你们怎么想?我也不清楚。也许你们认为我是周扒皮也难说。管他呢,反正你们也不敢明说,要说,你们就给我《爱莲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读周敦颐的《爱莲说》有感

全文共 1244 字

+ 加入清单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是宋代哲学家——濂溪先生周敦颐的传世佳作《爱莲说》中的名句。

《爱莲说》是托物言志的铭文。作者用具有高洁风格的“莲”自比,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周敦颐在文中说“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也。”这段话将三种名花喻为三种不同的人:菊花即为孤傲的隐士;莲花,清高清逸的君子;牡丹,则为浓艳庸俗的富贵之人。

本来,在以花喻人的三花之中,按传统观念爱好种植牡丹之人,应该不多,因为,人的思想最高境界,不是在牡丹富贵的小小钱眼之中,而是做一个清高不凡的正人君子。但是纵观现实,就与传统有区别了,现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爱富贵牡丹之人远超过爱菊、爱莲的人了。特别是利欲熏心的爱钱人,自称为“牡丹之王”的捞金者,身价越来越高,他们自喻比莲花高洁。但实际上他们有的为了金钱的利益,却不惜一切手段,甚至与莲花君子勾结起来,做一些非法的事,丑态百出。

原四川省简阳市市长王善武,他身为一市之长的正人君子,表面上像一竿高洁的莲花,在简阳的地位最高、最有身位,按理来说,他应该在人面前说一不二,令市民们服服帖帖。可就是这么个一市之长,却被一个姓张的富商吆来喝去,就如同一个活脱脱的哈巴狗,这一切是为啥呢?只因为王善武“啃”到了张某送来的价值十万元的“骨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啃了人家的骨头,能不做只“乖狗”吗?只不过王善武运气不好,“吃”了有毒的食物,吃了不该“吃”的东西,结果锒铛入狱,判刑十载。

还有海南澄县的“楚霸王”王英汉,人称是“牡丹之王”的富豪、霸主,他杀人越货,欺男霸女,横行长达六年之久。群众多次举报,上级多次派工作组,还是无法解决问题,原因在于现在钻钱眼爱富贵牡丹的人多了,他用巨款收买了许多正人君子,包括区县干部、执法人员。每当风声一紧,就有人通风报信;每当案发,就有人说情包庇,滔天罪行凶变得子乌虚有了。但法网恢恢总是疏而不漏的。

上述《爱莲说》中,传统观念的演变,莲花与牡丹——正人君子与富商价值观念错位,反映了现代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人们正在一切向金钱利益看齐。疯狂捞钱,为政的人迷钱丧志。仿佛有了钱就有了富贵牡丹,金钱成了富贵、幸福的代名词,其实,殊不知,有许多东西是用钱买不到的,如纯真的情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以及在这个基础上所构筑的和谐社会,都不可能用钱买通得来,靠的是“莲花之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

世间百态,有的人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而有的人在利益的沼泽中愈陷愈深,在贪欲的深潭里愈染愈黑。人心自有天地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宋代大诗人杨万里说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相信,只要“接天莲叶”的群体和“映日荷花”本色,即使是不被人们看好的莲花,也会比那些像富贵荣花的“牡丹”更加娇艳、芬芳,别样红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爱莲说》译文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水上和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则唯喜爱莲——莲从淤积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得清幽,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而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读周敦颐的《爱莲说》有感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学过了《爱莲说》这篇优美的文章后,我感慨万分。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意味深长的话,使我沉思了许久。

我渐渐地回忆起小学时期的一点一滴,那轻轻松松、无忧无虑的小学生活,仿佛又回到了眼前。

小学,只有两项需要引起重视的科目——语文和数学。每一节课,老师都讲得又慢又详细,这对于活泼聪明、善于动脑的我来说,简直是易如反掌。但也正是以为科目的简单和我的疏松,我开始和一些成绩差、贪玩儿的同学混在了一起。久而久之,我的学习开始逐步下降,上课发言的次数也越发的少了。虽然,我早已意识到自己的下降,只是,我忘不了和他们在一起的“快乐”,在当时的我看来,玩耍就是快乐。

结果便一想而知,毕业的成绩十分不理想,我哭了,可是,这充满了失望与愧疚的泪水,却不能洗去我身上的“污泥”。我在这浑浊的泥水中奋力挣扎,试图远离这个是非之地,但我的“根”早已深深地扎入水底,无论我怎么用力,还是无济于事。

然而,就在我快要绝望之际,一场瓢泼大雨及时地洒向了这里。很快,周围那浑浊的泥水变成了一条清澈的小河,我挺起了胸;雨后,太阳出来了,一缕缕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我,我抬起了头。

我迎来了我的中学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读《爱莲说》有感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前二天偶然读到一篇古文,是宋代大哲学家周敦颐写的《爱莲说》。虽然有个别地方不太懂,但我还是能体会到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

大家都见过莲花,可又有几个能体会出莲花的高洁,莲花的君子气概呢?在文中,作者用婉转的语言表达了对莲花的赞美之情。文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美丽的莲花不正像作者所描写的那样吗?

开放的莲花朵朵清香,打着骨朵的莲花含苞欲放,楚楚动人。早上的莲花精神抖擞,朝气蓬勃;晚上的莲花,若隐若现,朵朵幽芳。近看莲花,像一个宁静素雅的少女;远看莲花,好像很多身穿纱裙的女孩在舞蹈。总之,莲花就是给人一种身心清爽舒畅的感觉。

作者虽写的是莲花,但他却是借莲花来说做人的道理。“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君子就是道德高尚,品格正直的人。文中说:“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悲惨世界》里的主人公冉阿让,他不就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吗?”他生活在那么一个悲惨黑暗的社会里,到处充满着阴谋与欺骗,可他却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善良人品,不被那些“淤泥”污染。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品格吗?

我相信,如果人人都像莲花那样正直善良,世界的明天就会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爱莲说》注释

全文共 1121 字

+ 加入清单

1.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大多是借事物或一种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长短不定,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托物寓意,借物抒情。

2.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今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人。是著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3.甚:很,十分。

4.之:结构助词,的。

5.可:值得。

6.者:花。

7.蕃(fán):多。

8.独:只,唯独。

9.自:自从。

10.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11.甚爱:大多喜爱。

12.予(yú):代词,我。

13.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14.而:表转折,却。

1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16.染:沾染(污秽)。

17.濯(zhuó):洗涤。

18.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19.妖:美丽而不端庄。

20.焉:声词,相当于现在汉语词典的“啊”。

21.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22.通:空。

23.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4.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25.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26.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27.远: 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28.益:更,更加。

29.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

30.可:只能。

31.亵玩(xie):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32.焉:助词。

33.谓:认为。

34.花之隐逸者: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之:的。

35.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36.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

37.噫(yī):叹词,相当于今意的“唉"。

38.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

39.鲜(xiǎn):少。

40.闻:听说。

41.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2.宜乎众矣:(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宜乎:当然。宜:应当。众: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读《爱莲说》有感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写出的《爱莲说》受到了许多人的赞许。我第一次接触这篇文章是在一年前,刚开始读这篇文章,就感觉与以往所学习的古文区别甚大,此文辞藻华丽,句段简洁,很是富有诗情画意。

但是,随着后来越来越多的阅读,让我对此文有了新的看法和认识。

“莲之出於泥而不染”这千古名句,一直以来被世人所传颂,莲花也因此而受到比牡丹、玫瑰等更高的评价。而对于这句话,我却有着不一样的看法。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固然不错,当所有的人都在关注着莲花的高洁的时候,是否有人注意到莲之脚下的淤泥呢?如果没有塘中淤泥的培育,莲是否还会有如此华丽的外表?更何况“莲中通外直”,世人也只是看到它正直的品格,是否想到它仅仅只是虚有其表,而腹中空虚呢?由此观之,周敦颐写的这篇文章只是从单方面道出了莲的美,而忽略了它的丑!

联系到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发展都需要全面的人才,《爱莲说》这篇文章的思想无疑不是抑制着人们的创新精神,社会因此得不到更好的发展,人才不拔尖,一个民族可能会因此而失去新的崭新的局面。综上所述,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要全面,不能人云亦云,而放弃本来的创新能力。

通过这篇文章,我个人受益匪浅。它告诫了我看问题不应该只是看其美好的一面,而要抓住错误,并且要及时改正。在成功之时也不能忘本,就比如莲之所以如此美丽,那是因为有淤泥的栽培。如果不是在淤泥的培育下生长出来的,莲花绝不会如此高洁。做人也决不可虚有其表,外表在某些时候时候只是一张通行证,当进入某个领域之后,还是少不了真正的才华和学问,虚有其表,就如绣花枕头一般,再漂亮也逃不过智者的眼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