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海峡两岸作文经典五篇

浏览

7140

作文

5

篇1:海峡两岸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福州和台湾都以小吃闻名,许多小吃都让人垂涎三尺,如:锅边糊,鱼丸,胡椒饼等,其中我最爱鱼丸。

鱼丸一听名字就知道它是成球体的,表面上凹凸不平,是乳白色的。鱼丸因注重选料和制作工艺而名闻遐迩。多以鲜黄鱼、马鲛鱼、鳗鱼、小参鲨为主料。剁碎鱼肉,加适量姜汁、食盐、味精,捣成鱼泥,调进薯粉,搅匀后挤成小圆球,胖乎乎的、圆滚滚的,活像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宝宝,,看着它的样子,可真让人 口水直流三千尺 呀!

福州鱼丸可属三坊七巷的百年鱼丸老铺 永和鱼丸,最为可口。每次到三坊七巷游玩都要品尝这家老店的鱼丸,那味道让我形容简直是︰ 忘不了的美味 。

我走进永和鱼丸店,找个位子坐下,点了一碗鱼丸,因为顾客很多,所以鱼丸上得很慢,每个顾客都吃得津津有味,不断叫好。等了许久,我点的鱼丸终于被端上来了。

只见那碗鱼丸其色如瓷,向上冒着热气,在我眼前蒙上了层薄纱,个个 大胖宝宝 在热汤里泡着,汤上浮着许多青葱小片,还浮着星星油点,我忍不住尝了一口汤,啊!太美味了,汤鲜而不腻,还带有一股清香,这汤是用猪骨粉煮出的。我有用勺子舀了一颗鱼丸,轻轻咬上一口,慢慢地嚼,嗯,这鱼丸富有弹性,脆而不腻,恰到好处,赞呀!我慢慢地品味,过了许久,我才品完了这碗鱼丸,碗里已经找不到一滴汤汁了,被我舔得干干净净,那种滋味让我回味无穷。我又动了馋心,忘了减肥计划,说: 老板,再来两碗鱼丸! 这也不能怪我嘴馋,就算是神仙闻了这香味,也会破墙而来的!

在台湾小吃里,我最喜欢 大桥肉粽 了。大桥肉粽主要是靠五花肉提味,精选的肉料经过作料腌渍,再经炸、卤等工序,肥腴酥香。再将糯米用酱油及各种风味调料一同炒,待半熟时再包上棕叶扎好蒸热。棕叶分两层,内层是竹叶,外层是做斗笠的桂竹争籀,通常可以连续使用数次,并有特殊的香气和保温效果。再加上店家独家的酱料﹕咸甜适度,麻而不辣。在热腾腾的内棕上淋明汁,立即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咬上一口,只觉它馅香米懦,既不硬生,也不软斓如泥,蒸制约火候恰到好处,味道妙不可言。

有机会的话,我想让台湾的人们到福州来尝尝我们的风味小吃,也让我们到台湾去品品他们的美味小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海峡两岸好文章青少年征文2500字

全文共 1435 字

+ 加入清单

海阔扬旗催奋进,艳阳高照化境空。虽然隆重热烈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了,但洋溢着中国梦的十八大精神却在长远而深久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二十一世纪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十八大号角的催进下又站在了一个更新的历史起点上。

红旗飘飘,开拓奋进。高瞻远瞩,任重道远。

穿越岁月的峰头,站在历史的肩头。我看见,你循着火红的足迹,历经坎坷征程,从浩浩荡荡的五四运动队伍中走来,高喊着“内惩汉奸、外雪国耻、还我河山”,那一刻,中华儿女热血沸腾、斗志昂扬!

我看见,面对军警的镇压和逮捕,冒着生命的危险,你挥舞着有力的臂膀,在人群中激情地鼓动演说、勇敢地游行示威。那一刻,你是庄严的青春,你是强大的青春!

这是青春的力量,这是爱国的力量。是从筋骨里迸出来,从性灵里跳出来的伟大而神圣的精神;是从血液里激出来,是从生命里震荡出来的真纯而可贵的爱国思想。

九十年沧桑巨变,九十年风雨同舟。勤劳勇敢的中国人用实力粉碎了西方国家“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解决中国人民温饱”问题的预言;智慧奋进的共产党人带领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奇迹。香港,澳门回归的庄严与喜庆,奥运会和世博会的申办成功,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强盛与尊严!中国再次崛起于世界的东方,重显东方巨龙的风采。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总书记用这八个大字把十八大精神凝练成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契合中国精神的灵魂,指引我们向一个更高远更光明的地方延伸、发展。

有人说十八大精神是国家的政策方针,对于我们学生来讲,太高深太遥远。也有人说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是大人们的事情,我们只是学生,理解不了,参悟不到。我想说,我们的确是在校的学生,现在还没有完全融入到建设社会的大流中去,但我们是共青团员,是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力量,是明天建设保卫祖国的主力军,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中流砥柱。我们的责任大于泰山,我们的历史使命不容推卸,我们要用坚定眼光,有力的步伐去追寻中国的梦想。不管它在遥远的北极,还是在深邃的宇宙;不论它在消融的冰川,还是在沸腾的岩浆,我们都要风雨兼程,追寻始终。

有首歌唱的好“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我们不能忘记无数优秀的青年战士高举着共产主义旗帜,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振臂高呼,奋勇前进!我们更不能忘记梁启超先生催人奋进的良言励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忆过往,看当今。今天,我们新一代的团员青年接过一代又一代心手相传的火炬,继续着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伟大使命。一条条笔直的交通大道取代了曾经那泥泞的羊肠小路,一座座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过去的山沟却变成了今日观光胜地,那片贫瘠的土地如今已是中国最美丽的茶乡。

十八大,一座历史的丰碑,铭记了时代的辉煌!一个伟大的国家,正意气风发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古老的民族,正满怀信心地创造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它是历史的丰碑,时代的进步,在和平的阳光普照着大地的时候,蔚蓝的天空下,党旗飘扬着,飒爽的舞姿展现了当代中国的精神风貌,相信在历史的舞台上,伟大的中国将继写光辉的文章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倒碧霄。”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澈有力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光阴和九十一年的缤纷花季,在河之州,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出现层层荡漾,响起阵阵反响,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固结着同一个梦想——飞翔吧,中国梦!飞翔吧,中华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海峡两岸亲情作文800字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在爷爷的房间里,挂着张中国地图。小的时候,他常常坐在摇椅上,紧紧地盯着地图东南方向的一座岛屿。我知道爷爷又在想念姑婆了。

姑婆是爷爷的长姐,从小最疼爱爷爷。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难得的好吃好喝的物件都要留给爷爷。60年前姑婆一家奔赴台中港,两天两夜,行程悲壮。而今,姑婆80多岁了,行动不便。去年暑假,为了宽慰姑婆的思乡之情,我们一家搭乘飞机,来到台湾探望老人家。80多岁的姑婆,满头银发。他俩一见面,便是紧紧地握住双手,老泪纵横。姑婆用生硬的家乡话说着:“阿弟,六十年了,六十年了,终于有老家的亲人来看我了……”一路上,爷爷奶奶关心地问起了姑婆这些年在台湾的生活。听着他们的对话,我的眼角有种进沙的感觉。

接下来半个月,姑婆家的小叔带我们游历了充满人文气息的台北市,风光秀美的阿里山和藏着动人传说的日月潭。每一处的风景都令人流连忘返,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姑婆家所居住的小镇——“鹿港”。

小叔叔说这个小镇是当年泉州居民迁徙来台的最早落脚点,号称“小泉州”。是啊,红墙燕尾的古厝,熟悉的闽南话,卖着香火的小杂货店,香烟缭绕的妈祖庙还有香案前虔诚叩拜的老妇人……这一切都给了我一种“家乡”的感觉。姑婆还告诉我,台湾人也过春节、端午节、元宵节等,不论是春节舞龙舞狮,还是端午节吃粽子,都洋溢着浓浓的中国味。

虽然来的第一天就做好分别的心理准备,但那一刹还是泪眼婆娑。

“阿姐,好好照顾自己!”

“阿弟,有机会还要来看阿姐!”

姑婆长长的交待我已记不清了,但我记得的是,我们生活同宗,血脉相连,文化同根,我永远思念着在海峡对岸的姑婆。

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中浪花朵朵,就像爷爷和姑婆之间的浓浓思念一样连绵不绝。浪花终究会拥抱海岸,台湾何时回到大陆的怀抱呢?我们期待着真正的团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海峡两岸的关系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香港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10年来,香港成功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繁荣稳定的局面,国际社会对此予以高度评价。

就在这全国人民共同欢庆之即,台湾却仍有部分人在大搞“台独”,破坏祖国统一大业。

2005年3月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完全没有反对票的情况下,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中国总理温家宝在记者会上强调,这是一部遏制台独势力的“和平统一法”,而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战争法。《反分裂国家法》充分体现了祖国大陆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诚意和善意,对维护台湾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及和平统一,具有重大意义。划台“台独”底线有利台湾和平。

《反分裂国家法》对少数“台独”分子是威慑和压力,对于海峡两岸人民,特别是台湾同胞的利益则是更有力的保障,相信会得到越来越多台湾同胞的理解和认同。台湾和大陆自古以来就有血缘亲情。福建和台湾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福建和台湾之间在血缘上的密切关系从海峡两岸宗亲谱牒和来自两岸的调查资料中可得到充分的印证。据美国犹他家谱学会的调查,台湾民间存有新旧谱20000多种,其中有10613种记载大陆24个省市251个姓氏向台湾移民开基祖的资料。这些足以证明台湾和祖国大陆特别是福建间的血缘关系密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海峡两岸

全文共 1196 字

+ 加入清单

看着那中国地图,犹如金鸡报晓。而在离金鸡不远的地方,有一只迷途的小鸡,它是金鸡的骨肉,那就是——台湾。

小鸡离家之后受尽了列强的欺侮,被迫与母亲分离。遥望当年,当台湾与大陆母亲完全隔绝时,两岸人民无时无刻的盼望着台湾早日投入大陆母亲的怀抱。两岸人都民望眼欲穿,盼望着与对岸的亲朋好友相聚。“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正是对这最好的写照!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他的作品《乡愁》中写道:“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从这句诗中,就可以看出余光中那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是多么的浓烈!不仅说明了他自己,更代表了台湾大众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啊!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却冲不淡那一缕乡愁!

再来讲讲,两岸文化传承。妈祖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妈祖生于公元960年(宋太祖建隆元年三月廿三日),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父林愿(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检。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过五个女儿,盼望再生一个儿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可是这一胎又是一个女婴,父母有些失望。就在这个女婴将要出生前的那个傍晚,邻里乡亲看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照耀得岛屿上的岩石都发红了。所以,父母感到这个女婴必非等闲之女,也就特别疼爱。因为她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啼哭,便给她取名林默,父母又称她为林默娘,默娘。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台湾的妈祖信仰十分普遍,台胞三分之一以上信仰妈祖,台湾全岛共有大小妈祖庙510座,其中台南一地即有116座。它们的名字很多,有的叫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有的叫天后寺、天后祠、圣母坛;也有的叫文元堂、朝天宫、双慈亭、安澜厅、中兴公厝、纷阳殿、提标馆等。 福建、台湾、广东及东南亚的林氏宗亲都称妈祖为:“姑婆”、“姑婆祖”、“天后圣姑”、“天上圣母姑婆”等。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妈祖信众2亿多人,仅在台湾就有信众1700多万。看来大陆和台湾的同胞都有共同的信仰。

共同的文化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基本要素之一。在民族认同中,文化甚至具有比血缘更为重要的作用。中华文化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一直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的源泉,也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台湾文化的母体是以河洛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与祖国大陆其他区域文化一样,都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两岸文化体现出同一性特征。台湾和大陆两岸文化具有同质同源性,这种同质同源的文化同一性又必然是两岸统一的基础。

相信不久的将来,文化相同的母鸡和小鸡一定会相聚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