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苏轼的风流【热门20篇】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提供了苏轼的风流,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浏览

5992

作文

204

蝶恋花苏轼扩写800字

全文共 982 字

+ 加入清单

那几瓣瓣,曾像女人家腮边的胭脂一般嫣红,如今却像浸过水似的,无力地垂在枝头,就待春风一吹,幽幽坠地泥地。看着看着,不禁对春尽的那一幕,感到惋惜。

“啾”,我被这声鸟叫激地回过神来,目光就追随着那只燕子看了去,它似乎很爱说话,尽管这附近没有什么能陪它交谈的鸟儿,它还是自顾自地叽喳着。自己也有满肚子话想说的我,倒不嫌它烦,这冷清的街道,反而因为有了这一两声才灵动起来。“啾”,我也学着叫了一声,那只燕子却没有一丝看我的迹象,扑着翅膀,从杏树上飞走了。现在只留下我,与这杏树做伴咯,可惜它不会说话,那刚冒出脑袋的青杏也给不了我什么兴趣。燕子飞得匆匆,就像时间总是很快逝去,眼下这美丽春光,也会在不久后消散。可我只要想起明年的春、将来更多的春,伤春的心思就明朗了不少,艳丽的春天不止这一年。也许我也是一样,总会有盼到云开日出的一天,只是需要时间。

大片的绿色闯进我的眼帘,不同于青涩的杏子,更显生机,更有活力。那是一片爬山虎,贴在洁白的墙上,风拂过时,它便朝我微微颔首。墙边一湾流水,并不深,却有着翡翠的色泽,隐约倒映出柳树的身影。能在街巷中见到杨柳与绿水这等美景,足够幸运了。我莫名羡慕起刚才那只燕子,能见到团团柳絮被风一次次撕下,像蒲公英一般弥漫在空中;能见证水流与清风的交谈与共舞;能在爬山虎的陪伴下,经历全盛的春天。

不知不觉,街巷的人多了,他们大多行色匆匆,仿佛忙得停不下脚步。只是有几个路过我时,投来奇异的目光。大概是惊奇世上竟有如此清闲的人吧。我抬手摸摸柳树苍老的枝干,这群为生计奔波的人,连生机勃勃的春意都无暇留意啊。至于他们怎么看待我,我倒不在乎,几时老百姓能有闲情逸致欣赏春光就好了。是吧,老垂柳。

正喃喃自语着,墙内传出银铃般的笑声,霎时间,我的呼吸都放轻了。多么美妙的笑声,那一定是个花儿般年纪的女子,让人不由地猜测院子里的情景,是什么事引发着无邪、愉悦的笑?噢,一定是在荡秋千,我听到了风的呼声。听多了民间疾苦的耳朵,此刻化成了干涸的土地,急需要这种愉悦笑声的滋润。可是,我静了,那一头也不再笑了。等了许久也没听到她再出声,想必是回屋休息了吧?突然觉得自己像一个求而不得的愣头青,而那位姑娘则是随着春风远去的无情流水。

转身,又看到一颗青杏,杏子青涩,也是满满的希望。突然有一种冲动,要与它分享那一串银铃般的笑声,要同它谈谈在别处不敢轻易出口的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眼中的苏轼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人,端坐在纷乱的北宋王朝,泛着一方的赤壁,守候着最后一片洁白的孤独?

捧读着时隔千年的诗篇,感受着从千年前的黄州来的寒风。

我意外,甚而惊悚。

涛涛江水,将想象截成了一波又一波。泠泠的江水吟诵着生命的历程。泠泠江水,烟雾朦胧,这里唯有超然的孤独,唯有生命的绝响,唯有精神的自由。

谁能承载着一山一水的孤寂?谁能用一觞一咏抓住绝望?谁能以这种方式把自己交付给黄州这片山水?

我意外,甚而惋惜。

你不能圆滑媚俗一点吗?你不能稍微低一下你高扬的头颅吗?你稍微施一点儿伎俩,也就不会把自己逼进那“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困境中了。

把酒放下。端坐,起身,掸掸素衣上的灰尘。你悠然行至江边,就这样,一曲赵宋王朝被你谱写成了绝唱。

我顿悟了,我明白了。

你,一介书生,心忧天下。为贫困百姓有心,对官场勾心斗角之人义愤填膺。你的洒脱不羁,你的英雄气概,注定这你要被有心之人推向黄州。这样,你便贴近了滚滚东去的赤壁,你便吟诵“殷勤昨夜三更雨,有得浮生一日凉。”你的随遇而安使你所有的悲哀全然在这儿消解,所有的哀怨,愤懑全然在这里沉淀,所有的英雄气概全然在这儿升腾。

三尺黄绢,就将瘦弱的你意外推向了黄州。我想你临去的那一天,一定很潇洒,一定很坦然。黄州,赤壁似乎已等你许多年。可你恰恰在这里留下了生命最美的注脚,一切那么顺利成章,又那么必然。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你的词表达了你被贬黄州的孤寂。或许你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不愿与世随波逐流。

随时一场狂风暴雨,冰冷了流失的时间,但我不再意外。因为我明白,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一个人,端坐在纷乱的北宋王朝,泛着一方的赤壁,守候着最后一片洁白的孤独——守候永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月饼,明月,苏轼

全文共 2006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这天,儿子要去学二胡。从冰箱拿出一大块羊肉和一条鳕鱼,再提上昨天从山里买的小米,送回老家后,我们便陪儿子去学二胡了。

婆婆打来电话,说四叔要回来过十五。我们便又去市场买了一只白条鸡和一条大鱼。

午饭吃的羊肉水饺。这羊肉可是有来历的,是老公他们几个从山里买的山羊,亲自参与宰杀的。呵呵,吃着放心啊!

下午,我们便早早动手忙活开了。乒乒乓乓,叮叮当当……傍晚时分,热气腾腾的饭菜便摆满了桌子,荤素搭配,色彩交映,让人挺有食欲的。

刚要举杯相庆,儿子却又溜出正屋,乐癫癫地端出了婆婆拌的咸菜,绿绿的芫荽,黄黄的胡萝卜,红红的辣椒,卖相挺不错的。公公皱眉:“这孩子,大十五的,吃什么咸菜?”我忙打圆场,“没事,挺好吃的,放桌上吧,我再把月饼摆上一盘,不就十全十美了吗?”

阖家团坐,推杯换盏,品佳肴,尝月饼,其乐融融。

收拾好碗筷,我们走出院子,月亮才刚刚升起。

走进一条街巷,狭长,幽深;橘色的月亮高与墙平,挂在巷子的尽头;近处,墙边斜挑着几朵淡黄的丝瓜花,恬静安适;颇有几分中国写意画的意境。

我忙掏出手机,还没打开,儿子便叨叨开了:“我老妈又诗意大发了!老爸,快走快走,别耽误她照相!”“咔嚓”,“ 咔嚓” ,画面便定格在了手机里: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两个背影,头顶是那轮橘色的圆月,背景是那幽深恬静的街巷,很是入画的一景。

走出街巷,便是旷野,潮湿清冽的寒气扑面而来,混着些淡淡的庄稼味儿。玉米秸攒在一块儿,一堆堆的堆放在玉米地里。“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这两句诗忽然跳入我的脑海,想那诗人在那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肯定会浮想联翩吧。只是,这“冷露无声湿庄稼”的意境,肯定会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味吧。我被我的奇思妙想差点逗乐了。

发动起汽车,老公转头:“我带你们到龙马河公园去玩玩吧。” 儿子雀跃,我忙点头。

刚踏进公园,儿子便兴奋地拽着我转起了圈圈,转的我是头晕脑胀。我忙告饶,“儿子,暂停暂停,让老妈喘喘气儿。”儿子松手,转身一级级跳起台阶来,“这小子,整个属猴儿的,怪不得老公总是调侃他,粘上几根猴毛比猴子还精!”

月亮已经爬上树梢,几棵新栽的古树枝丫寥落。“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踏着清辉,我舞影零乱,我歌月徘徊。呵呵,看来真得减肥了,跳了几下,就气喘吁吁,幸亏不爱香水,否则真会香汗淋漓了。

老公还在忙着打电话,是给他们单位原先代过课现在已经考上编制的老师打的,听那口气,真不拿自个儿当外人,哎,这古道热肠啊,真对得起每个月那好几十块钱的话费啊。

“老爸老妈,咱们到对面去看看巨龙吧。”儿子建议。

穿过马路,到了对面。几位老人拿着马扎,听着广播,谈着时政……一派安闲自在的模样。

赏过巨龙,踏上拱桥,月色皎皎,弥漫于身畔的是高低错落,远近和谐的秋虫呢哝之声。这拱桥,今年春节刚过时,我们一家一起走过。记得小侄女雅宁还坐在上面拍过照呢,旋转的红裙子,娇憨的笑模样,清脆的叫喊声……真如昨日啊!只是时光荏苒啊,大半年已经过去了,雅宁,想姑姑姑父了吗?想哥哥了吗?老爸老妈,你们在忙啥呢?又出去遛弯了?想女儿外孙了吧?

忽觉鼻翼发胀眼睛酸涩,“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恍然明白唐朝王建月圆之夜的情怀:明明自己“秋思”最浓,却偏用委婉的语气问“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对月怀远的情思,真的是蕴藉深沉、思深情长啊!

“老爸老妈,快过来,这里很适合野餐!”儿子的声音再次打断了我的遐想。穿过蹊径,我们踏上一个方形的浮桥,浮桥凸出在河面,四围木质栏杆,脚底是条木铺就的桥面,有两个宽宽长长的凳子。明月朗照,枝条交映,秋虫呢哝,真的是一个静谧舒适的所在,看来,这几年的野外嬉戏没有白费,这小子还是颇有自己的见地的。

我们三人玩了会儿推手游戏,老公对儿子说:“背一首写月的诗吧。”儿子张口即来:“《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儿子清脆的声音在皎洁的月色下在高高低低时远时近的虫声中在弥散着野草白露之香的夜气里荡漾开去……

“骏骏,写写苏轼吧,写写苏轼的《水调歌头》。”老公的声音打散了儿子诵诗的回音。

“什么,写苏轼?”儿子稍显错愕的声音立即响起。

“对,写苏轼,你已经读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看过刘小川的《品中国文人》,也背过苏轼的很多词了,可以写一写了。”老公的声音难得的一本正经。

“怎么写呢?”稍稍沉默,儿子问道。

“问你妈妈吧,你妈厉害啊!”老公习惯性的略带调侃。

“好,儿子,就用第一人称写,就写一写苏轼的中秋赏月,写一写苏轼的乐观豁达!”我立即鼓励儿子。

“还得写一写苏轼的相思之苦啊——”儿子拉长了声音。

“为什么?”这回轮到我诧异了。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儿子吟道。

“对对对!”我忙连声应和道。

于是,就诞生了儿子的中秋征文——《起舞弄清影——苏东坡月夜心曲》。

呵呵,挺幸福的;真的,挺自豪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心中的苏轼我心中的苏轼

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人说苏轼如曜日,豪放自恣,我却以为子瞻如晔月,朔望之时,将满不满,清辉蔓延,昭质未损。

子瞻明朗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只是,皎月空灵处,小人常嘁嘁耳。

元丰二年,乌台诗案,子瞻首历人生黑暗,于生死间来去几番,仕途终不得圆满。黄州离嘉佑二年新中进士的辉煌太远,子瞻仕情渐疏,于坡地开垦,补贴家用。东坡之号,自此而始。

呵!奸佞之徒固凋了子瞻一季芳华,却不见残红褪后,青杏正小。

苏子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官场失意,政治低迷,子瞻淡定吟咏间,深刻的忧伤日渐明媚。好个“一蓑烟雨”,好个“任凭生”!闲适如此,率性如此,文字在这般旷达的驾驭下,似无半点杂质的银色月华,灿烂而博大,在那时代蔓延得遍地皆是。耀眼,却不是曜日的炫目。

陌上花开,蛱蝶飞迟,昔人已改,江山犹是。哲宗亲政,子瞻依然无法在官场中升华,只因,如他的侍妾所说,他“满腹不合时宜”。是时,他挚爱的元配夫人已与他“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贬再贬时,流光退却,华发渐生,凉月堕江,举觞欲饮,他蓦然发现,酒中沉的月颜色惨淡。于是他叹: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人生给每个文人的似乎都是一场盛大的疼痛。柳七终日偎红倚翠,堕落得未免刺眼,只有子瞻,“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洒脱不是曜日般任性的放纵,而是晔月成熟的自制。

大宋繁华,人生百味,官场纷扰,自有小人狗苟蝇营。子瞻既不愿与之同流合污,便注定只徘徊于繁华边界。然,子瞻懂得放——

放生离死别于山水间,愁苦与大江俱东,被浪淘尽;放官场浮名于田园之中,三百颗荔枝入口,失意消亡于岭南。将满未满又如何?如此豁然心境,使苏轼之月昭质未损,熠熠生辉。

其光华,也曾明朗地照过三千铁骑席卷平冈,也曾温柔地漫过墙里秋千墙外香径——

子瞻固然如稼轩,胸怀力挽雕弓而射天狼之志,却也恬然于曳杖而行,听杖音铿然,看枣花簌簌。太阳过于刺眼了,若用来形容苏轼,未免偏了其大气豪放,漏了其温和多情。只有朔望之月最适合苏轼:将满不满,昭质未损,既晔然而明朗,又淡然而温柔。

子瞻,其光华之清也,固令君子折服,亦使小人相妒。故其虽为贤士,终不得居庙堂之高,而空流连山水之间。然一斜苏堤,分子瞻之心为二,一为官场失意,二为人生快意。而子瞻,存快意而忘失意矣!

子瞻,朔望之月,将满不满。繁华边际,清辉蔓延,昭质未损。恃一腔文采,染一季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念水之悠悠,风流总在污泥后》

全文共 1800 字

+ 加入清单

质本洁来还洁去,,从哪儿来,又要到哪儿去?

科学家说,地面的水蒸气上升为云,云化为珠,直到大气不能承受之时,便倏然而下,砸向尘世中的每一个角落。我相信这是最真的事实,但我不想仅止于此。我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这里面一定还有别的什么。

其实,印象里早已记不清究竟从何时起,不喜欢电闪雷鸣,更不喜欢雨点与身体的亲密接触,或者双脚湿漉漉地挪着步伐,但却偏偏喜欢坐在窗前静静地观赏,听一声滴沥,看一点朦胧。最好再是优雅散漫的小雨,在似明非暗的傍晚,和着清风送爽,即便偶有一丝透心凉,那也是褪去俗心之后的一种惊喜,犹如魂梦重生。其情其景,想来非同道之人不可察也!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每次,天降之水哪个不是清澈透明,但只要一落地,便就无可避免地染上污泥,变得浑浊不堪。于是,每次,我都会想,假如早知道出来旅行一次的结果是这样,那它,这雨,天降之水,是不是还会甘愿接受这样的煎熬?

这就像人的一生,生如白纸去时彩带,经历倒是丰富了,不过也终是再也没了最初的那份纯净。我们每个人都是从象牙塔出来,然后在社会的大染缸里摸爬滚打,从天真无邪到老练世故,磨平了棱角,懂得了取舍,渐渐的也许变得连自己都不再认识自己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也算不上悲哀,毕竟我们总要成长,而成长也总要代价。怕只怕,到最后只记住了明哲保身或浑浑噩噩,早已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那仅剩的一点儿清明理想也消失殆尽,而更可怕的是,你已经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彻底否定了曾经的自己,却还自以为自己是一以贯之。

也许人生最难的不是能够永远守住婴儿般的初心,而是在经历了酷暑严寒、看惯了世态炎凉之后,眼里仍然找不到一丝怨恨和不忿,也没有看透世事之后的明悟和无奈,你能看到的,依然还是像曾经涉世未深时那样坚信美好一直都在。

想到这里,突然觉得,能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可能就像金字塔的塔尖一样少之又少。可当思及那些故纸堆时,却又发现,其实这样的人也并非真的凤毛麟角。

如包拯、海瑞,举世皆浊我独清,一生正直,善始善终。想他们,混迹官场数十年,那些潜规则,那些阿谀奉承,他们如何不知?之所以不为,不是不能为而是不想为。

还记得金超群老师的旧版《包青天》里,包大人有一句这样类似的台词,说是他也想和蔼待人,只是若不扳着面孔,如何能震住奸邪小人?

还有岳飞、于谦,奋起于国难之际,弃个人安危不顾,哪怕最终含冤受屈,无论功成与否,只要看看安居乐业的黎民,相信都无悔此生选择。

而他们,也正如窗外的雨,从九天之上落入烦嚣,任凭尘埃泥泞在己身周围晃荡。初看来好像是早已和尘埃泥泞交合一体,但直到艳阳之时你才陡然明白,水之蒸汽离地飘升,尘埃泥泞却因体重只能被沉淀下来,如此,来时纯净去时依旧不染。尘埃泥泞,可以污染他们的身子,但却污染不了他们的灵魂。

都说初心可贵,可其实,未经世事的初心并不值得炫耀,只有真正走过千山万水之后的初心才是真正的高贵——看淡不看破,看透不沧桑。

而这又何尝不是荷花之出淤泥而不染?一如小说《神雕侠侣》里的小龙女和《笑傲江湖》里的曲非烟。

世人皆赞小龙女的超凡出尘,可我却独以为,小龙女之所以能够超凡出尘,不是因为她自己有多优秀,只是因为她恰好生活在了一个远离世俗纷扰的童话世界。所谓的单纯其实只是不谙世事。假如换一个人,同样的环境一样可以造就小龙女似的人物。李莫愁在性情大变之前想来也是一个善良的好姑娘。纵然是小龙女,在经历江湖险恶之后不也一样对外面的世界失望、只想重回象牙塔?

但我也不想因此去批判或苛责小龙女。一个人,包括我自己,如果不了解黑暗,可以视若无睹,但了解了以后呢?谁还能真的做到心毫无波澜?不是人脆弱易变,只是已经走过的路终究无法轻松的抹去。

所以,也正因此,那些磨砺之后的天真才更让人崇拜神往。就像曲非烟,聪明活泼,伶俐可爱,善良纯真,通达事理,永远如一缕春风潜人心田。这才是真正的超凡脱俗的仙子。

可惜金庸老先生却让她早早就退了场。不过这样也好,毕竟这样的人物是只应天上有,岂能长留于人间!

虽然,尽管知道于芸芸众生而言,要达到这样的境界确实很难,但我还是希望,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能像天降之水,纯净而来,历经污泥,也终能纯净而去。

有时候望着窗外的雨就像体验了一次人生的全程,质本洁来还洁去,那风流,也总在污泥后——

“同流合污”,既是志在洗去他人灵魂之污,也是自我的一种历劫,凡是真的与污泥掺杂一起的,己身早已化污泥,来日艳阳之下,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返回九天之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遇上了苏轼高一作文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当盛唐消逝,成为历史,当那些才华四溢的风流人物成为历史,本以为之后的岁月里会变的不堪回首。不过还好有了苏轼来弥补。

爱情

古代,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何来爱情

然而压不住苏轼。

花褪残红之时,燕子双飞之际。苏轼去寻找心中的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徘徊在高墙之外,那边秋千的吱呀声合着轻盈的笑声激起了心中的涟漪。等待着,希望可以重逢。然而“多情却被无情恼”。笑声渐息,只留下多情的长叹。

数十年后,头发由黑到白,多情的心变成了独钟。可是只有“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悲伤。爱情

也许是上天的怜悯。一夜幽梦实现了他的愿望。然而却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十年的孤寂和思念在相逢的那一刻也只有泪能表达。

人生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道出了自己的愿望。面对明月,举起一杯浊酒。人生

他成功的站到了高台上。可是那是很危险的,众人嫉妒他,排挤他。“乌台诗案”之荒唐将他挤出了都市。“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在残月下漫步,孤独又谁知?“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在官场上行走,仇恨又有谁知?也许只有这轮残月吧。一张张邪恶的笑脸在他四处漂浮,那些无耻小人以为可以将他打败。可是没有,“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是他唯一的态度,即使无处可依,我还有自己,还有我的脊梁可以支撑。世道扭曲又如何?孤独一生又如何?“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淡淡的一笑,接住了所有的打击。我不会改变,我会成功的。回首过去,他看清了“也无风雨也无晴”世上浮荣本是虚无,世上艰辛本是虚无。我一定可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只是如今小人当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只需努力,我终会“左牵黄,右擎苍,遣冯唐!”

可是上天似乎是嫉妒他。他始终无法实现愿望。终于他老了。本以为他会放弃。可是当他蹒跚在兰溪旁,望着自己弓形的身躯依旧喊道:“谁道人生

我读苏轼,读出了那份执着,那份坚强,那份自信,那份乐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终于,我读懂了苏轼

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刘玮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透过千年的红尘,你悠然自得,在山间信步闲行。我捧着你的诗集,读你的才华横溢,读你的乐观豁达。雨停了,你悄然吟诵:“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你的一生曲折坎坷,几起几落,在政治斗争中屡屡失败。元丰二年,你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虽地区偏远,生活困苦,但你毫不自怜自叹,也不郁郁寡欢,而是呼月唤友,寄情于自然山水,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卓绝千古的诗篇。元祐八年,你又被贬惠州。在当时,惠州乃是被称为南蛮之地的岭南。你历经挫折,仍乐观旷达,留下了“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脍炙人口的诗句。即便在别人“闻风色变”的岭南,你却说“如果每天能吃上三百颗荔枝,愿意永远都作岭南人啊”。你放下被孤立排挤的不公对待,走进自然山水,用心感受生活的另一番赏心乐事。有如此淡然的心境,实在让人敬佩。

你是个才华横溢的人,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几千年文化史上,你成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你灵动、超逸,浑身散发着诗香,你是北宋的文坛领袖,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你的《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诸多优秀诗篇仍流传至今,久久不衰,就足以说明你拥有炫目才华。你的书法最能代表宋代书法风格,你擅长行、楷书,自成一家,自创新意,誉称为“宋四家”之一,《黄州寒食诗帖》为你最为精彩的代表作。你还在绘画方面颇有成就,擅长枯木怪石画作,主张画外有情,反对形似。你的《竹石图》,《潇湘竹石图卷》被后人视为神画。

无论环境多么险恶,你总能临危不惧,你一生多次贬谪又蒙受冤屈,却永远都坦然乐观,在诗、词、书、画中你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你如一朵纯净的白莲,傲然挺立于尘世间。

苏轼,我终于读懂了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风流人物苏轼作文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有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横空出世,成为大宋文化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旷世奇才——苏轼

他的天才,他的灵动,他的超逸,他的多情,他的别致,浑身散发着诗香。大起大落,沉浮莫测的人生,曲折多难的儿女情长。走近苏轼,揭开他心灵深处的神秘面纱,去感受他的顽强、乐观的信念与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的跌宕起伏,狂风暴雨,他一笑泯千仇,淡然漠视,在烟雨迷蒙的人生中探求新的道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的坦然乐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身遭贬谪又蒙受冤屈,处境险恶,生活困顿,但他临危不惧,永远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风雨不断打击着他支离破碎的人生,苏轼没有见风使舵,也没有惊慌失措,而用平常心去面对,去承受。他带着乐观旷达,走进自然,走近山水,消除一切挫折、不幸。登临山水,怀古凭吊,去感受大自然的雄奇壮丽,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在苦闷中寻求超越与解脱。“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苦闷与彷徨的同时,他为泛舟赤壁静谧美好的景色所陶醉,对归隐江河以寄余生的向往。他将有限的生命融入大自然,使精神得以获得超然,获得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赏析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写于公元1073年,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水光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西子,即西施,春秋越国美女,原为浣纱女,后被越王勾践选入宫中,献给吴王夫差为妃。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啊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姿。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眼中的苏轼作文800字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来自一千年前的吟唱穿越时空隧道,久久地回响在我的耳边。我闭上双眼,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天地茫茫,烟雨苍苍,滚滚长江向东一泻千里。惊涛拍岸,江边,一位高冠长髯的老者正在对江高歌。这就是苏轼,我眼中的苏轼。

在我看来,苏轼不仅仅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一颗光照千古的耀眼明星,他更代表着一种豁达多情,倔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和处事原则。乌台诗案后的苏轼,经历了人生的一次大起大落,这对他的心灵是何等沉重的打击。对此,他也有过人生如梦的迷惘,早生华发的惋惜,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痛苦。但他更多的是以豁达平和的心态来面对这世间百态,起起伏伏。一蓑烟雨任平生说出了他的淡薄,春江水暖鸭先知写出了他的坦然,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更道出了他超凡脱俗的姿态。

诚然,在苏轼六十六年生命历程中,坎坷多于平静,打击多过褒奖,但他却丝毫没有动摇过自己与生俱来的人生理想与处世原则。他永远是那个时代的心灵胜利者。所有的不幸,打击与困苦,都在这包容天地,吞吐江河的胸中如烟,如丝,如尘,如风,一吹便消散得无影无踪。他像一位倔强的舵手,任前方风大浪高,他依然高悬白帆,突出重围,成为那个时代最无畏的勇者;他又像一只神奇的不死鸟,在经历无数的打击与沉沦后,依然婉转地放歌,痛苦越剧烈,他那天籁之音却更是流传千古;他更像一桶陈年老酒,在那伸手不见五指的阴森冷寂的地窖中,忍受着无边的寂寞;然而,当阳光射入地窖时,那酒香霎时弥散开来,渐染这中国一千多年的历史与文化。

苏轼,这豁达多情,倔强不屈的象征,他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那就是回首向来萧瑟出,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大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致苏轼的一封信600字

全文共 2895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苏轼

您好!读罢您震古烁今的宏章,掩卷沉思,我想我倾慕上了您。

一个不谙世事的多情女子,时常于梦中与您相会。“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哪怕只能成为您的红颜知己,一个匆匆过客,我也愿意。

让时光溯至九百多年前,我想我是您的第二个爱妾,与您相处的时间远超过侍妾朝云的二十三年。陪您寒窗苦读,与您同舟共济,哪怕生活多么困窘,我也不会有任何怨言。因为我爱您,在您身边,我体会到另一种人生。

从小您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着惊世之才。您懂诗、词、赋、散文,还有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奇才。您满腹经纶,由进士考至制科头等,为北宋王朝效力,却“一肚子不合时宜”。您口直心快,让我爱恨交加。何以这样说?还记得您因一句“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因一句“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在湖州被捕入狱吗?王荆公说您以诗文攻击新法、讥讽朝政、指责皇帝,而我明白那是因为您忘记了父亲给您起名“轼”的目的,是劝诫您要稳健做人,而不是毕露锋芒。您那时刚步入社会,年少轻狂。

您还记得陈公弼和您给他写的《凌虚台记》吗?过后您不是已经醒悟过来了吗?为什么还如此桀骜不驯,以致一错再错,管不住自己手中的笔杆?“乌台诗案”后,因为在朝廷与程颐的一句玩笑话“此乃鏖糟陂里,叔孙通所制礼也”,您卷入了多年的“洛蜀党争”。此事难道不该责备您那总爱炫耀才华、好发议论的缺点吗?您为何不像您孩子苏迈那样,做一个天资朴鲁的人?假如您能改正这个缺点,或许您就不会有如此跌宕的人生了。

虽然这样,我想我还是一如既往地爱您,因为您的豁达坦然。记得您因“乌台诗案”整整被拘押了一百三十天,然而出狱后您却一口气写下两首诗,其中四句我印象最深,“却对酒杯疑是梦,试拈诗笔已如神。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从来岂有因”,从春风得意的科场奇才到谪居落寞的戴罪犯官,您并没有把挫折记在心里,而只当成是梦,从不追忆,那是何等乐观的态度!“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您丢官降职,被贬黄州,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窘迫,然而您并没有畏惧和退缩,而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脱下文人的长衫,穿起农夫的短打,哪怕“俸入所得,随手辄尽”,您也毫无因之烦恼。亲手建造临皋亭和雪堂,您潇洒地在黄州城东门外的土坡上自称“东坡居士”,耕田种地,丰衣足食。文人种地是一件很丢人的事,而您却自号“东坡”,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在劳动过程中,您善于发现其中的审美趣味;在劳动过程中,您努力摆脱困境的束缚,使得“居士”远远超于“居士”本来的含义,使得“潇洒”一词在险阻和磨砺中成为具体。当时,您在黄州成为了雅俗共赏的人,您获得了农夫和士大夫的双重赞誉。

遭遇囹圄之难、灭顶之灾的您,能勇于面对自己,勇于解剖自己,直面自己的人生缺陷,这是一件让我感到高兴的事情。那时的您转变了人生态度,开始懂得收敛锋芒,知道自己致命的弱点就像树干上漂亮的树瘤,石头上美丽的花纹,再美好也都是一种病症;那时的您去掉了不可一世的傲气,去掉了小家子气,变得稳健端庄、虚怀若谷、刚毅坚卓,在努力改造后趋近完美。在黄州废弃的枯井里,您不是那只井底之蛙,而是做一切能使自己快乐的事情,成就真实的自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滚滚东逝的长江,您发出了响彻千古的天籁之音。世事变迁、宦海沉浮,您把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悟都凝聚在了黄州那长江边的赤壁上。可以说,您造就了赤壁;也可以说,赤壁成就了您,成就了您在豪放词派上的巅峰之作。“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您歌咏人生,不必因为虚幻的历史而顾自多情;您感慨宇宙,而最后为何却举起酒杯独自领略那美丽的夜晚?是否,在您心中,只有江水和明月是永恒?而这,这样一种理智,这样一种豪阔,这样一种文人情怀,不也正是我爱您的原因之一吗?自古女子皆爱才。

我爱您,还因为您时刻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您异常喜欢交朋友,并且无所顾忌,可见您的内心盛满真诚,以致原配夫人王弗不得不时刻在屏风后面看着您、提醒您,生怕您结交损友。您孩子般的率真,总爱给人或物乱起名字,给陈公弼儿子陈慥来一句“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又在春游没吃没喝时写出这么个便条儿:“需要潘家放错水,更需刘家为甚酥。”此等幽默,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是啊,在您眼中,人不过是宇宙的一粒微尘,“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生命之须臾,又何必给自己徒添这么多苦恼呢?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别人带来快乐,难道不是好事吗?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样的幽默,恰如其分地诠释了您的可爱。

我爱您,还因为您任职期间的忠于职守,在地方做好了人民的父母官。记得您刚到徐州上任,便遇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当时的您,不畏艰难,亲临前线,冷静指挥,想方设法将洪水挡在了城外,四十多天后,终把洪水引入黄河故道,使其退去。还记得,您由于“洛蜀党争”知难而退,选择了在杭州做官,那时您重游“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却因为不满西湖现状,说了一句:“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我知道,您有着这么一个念:一定要治理西湖。于是,您疏通湖底,修“苏公堤”,沟通西湖南北,修筑六座桥,九座亭台,和三座小石塔,用美的情愫打动种水草的违规者,将功利性与审美性很好地结合,使得“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成为最著名的人文景观。诚然,对世人而言,您这种苦中作乐的功夫,您这种对国计民生始终的热情,不仅是一次文学拯救,更是一次生活拯救。

我爱您,爱您那才子的风流,爱您那似水的柔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谁,让您魂牵梦绕?是离世的王弗?梦见“小轩窗,正梳妆”的妙龄妻子,您“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如此哀怨缠绵的挽歌,唱出的定是您无限的悲恸与惆怅。“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干”,面对您第二位妻子王闰之的离去,您又怎一个“哀思”了得!是的,您在文字中歌颂得最多的还是您的那位侍妾——朝云,是因为她丰富了您洒脱不羁的人生,是因为她在您心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虽然您只认为她是您生命中的过客,然而您的多情,您的柔情,却如一江温润春水,潺潺沁入佳人心扉。由此这一过客也绝不平凡,绝不普通。是啊,能成为您生命中的女子,哪怕只被您视作一株芳草,我想也是幸福的。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诚如您的感慨,物事无常,稍纵即逝,然而,当自己选择了一件正确的有价值的事情,就理应义无反顾地去做。是的,因为倾慕,我甘愿成为您生命中的这么一个痴情女子,哪怕您从不曾认识我,我也甘愿在您背后默默支持您、体贴您,与您共渡难关,相濡以沫;与您参禅悟道,谈诗论文。以一颗忠敬如一的心给您带来精神的理解与愉悦,以一颗忠敬如一的心为您的人生旅程红袖添香。

我爱您——苏轼,爱您的稳健端庄、刚毅坚卓,爱您的心怀天下、悲悯苍生,爱您的风趣幽默、坦率真诚,爱您的狂放不羁、豁达洒脱……

于此,我给您写下这样一封书信。

希望时光轮回至九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亦能在梦中与您携手相会那幽幽篁林,与您泛舟同游那潋滟西湖。

董xx

20xx.2.1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苏轼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一蓑烟雨任平生》

全文共 1026 字

+ 加入清单

一盏香茗,悠然。一曲广陵,淡然。满室微苦的氤氲里,挥之不去的是那抹淡定的背影:粗布麻衣,终掩不尽儒生的风流;骨骼匀停,却流露出赤子的真纯;红尘辗转,亦隐亦仕欲忘何曾忘;漂泊半生,君君臣臣不老江湖梦。

东坡,一个千年的传奇。在他的身上,仿佛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让人不自禁地想要靠近他,知道他,了解他。但又总是与人群保持着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距离,即使能够无限接近,也仅止于接近。我们从来不曾真正看透东坡——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这样写道:

“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

东坡的一生,始终游走在入世(儒)、出世(道)和遗世(释)之间。那些原本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却让他演绎出了理所当然、浑然天成的意味。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东坡在心灵识见中产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观:

“人生最长也不过三万六千日,但是那已然够长了;即使他追寻长生不死的仙丹露药终成泡影,人生的每一刹那,只要连绵不断,也就美好可喜了。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闪亮照明,可以滋润营养,因而维持众生万物。这一生,他只是永恒在刹那显现间的一个微粒,至于究竟是哪一个微粒,又何关乎重要?所以生命毕竟是不朽的,美好的,所以他尽情享受人生。”

拂袖间的沉思,茶是青的,水是清的。耳边萦绕的,是那早已远去的歌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如此悠远,又这般迫近,仿佛绽雪的梅辧,淡淡的,却又浓得化不开。淡和浓,都只为那飘忽的暗香。若有似无,所以淡;挥之不去,所以浓。然而,淡和浓又都湮没于虚无——寒梅如雪,凝雪如梅。天地之间,只是白茫茫的一片,沧桑,却无痕。

于是明白,何谓“大象无形”,何谓“大音希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诗神――苏轼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其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历史名人苏轼的故事

全文共 1067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是个悲剧人物。他重气节、有志向。博通经史,关心时事,以图强国。21岁那年中进士,没想到刚刚踏入仕途,便卷入了一场没完没了的政治风波之中。

苏轼做主簿、签判一类地方官的时候,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苏轼反对“新法”。他写了几篇文章如《商鞅论》、《拟进士廷试策》,或是借古喻今,含沙射影,或是借题发挥,旁敲侧击,而在《上神宗皇帝》万言书中则是公开的全面攻击了。

王安石是敬重苏轼的,认为苏轼“乃当今奇才”。虽然,苏轼和他政见不同,但王安石毕竟是王安石,他和苏轼的交情依旧。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一些新王安石的人不停地在打苏轼的小报告,在王安石的耳边添油加醋地“如此这般”、“这般如此”。“三人成虎”,王安石便也有些相信了。待皇上问“可用苏轼时”,王安石说:“如果要推行新法,就不能重用苏轼”。苏轼呢,也感到京城难呆,便再三请求外调。之后几年,他做过通判杭州、密州、湖州等地的知州。待王安石罢相,追求高官厚禄的投机者越来越多地混入变法派。严肃的政治斗争部分地变成了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倾扎和报复。苏轼成了其中的不幸者。谏官李定等人摘出他一些讽刺新法的诗句,加以弹劾,他被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过了七年,司马光等旧党上台,苏轼虽未能完全消除对王安石变法运动的敌意,但又不满于司马光旧党集团的倒行逆施、旧党中的一些人便把他看作第二个王安石,他在旧党中也无法容身,于是又请外调。到宋哲宗执政、新党再度上台,苏轼的日子一天比一到难过,一贬再贬,从惠州直到遥远偏僻的海南岛,后死在遇赦北归的途中。

苏轼的过错:一是在于他敢讲真话,他自称“言必中当世之过”,说自己作文“皆欲酌古以御今,有意乎济世之实用”。他钦慕屈原、诸葛亮那样经世济时的人物,想做一个风节凛然、敢作敢为的儒者;二是小人作怪。苏轼才华过人,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众必非之”。他对王安石有意见,对司马光有看法,那些伺空献媚取悦,以谋荣升的小人们看得清清楚楚。等到时机已到,或说苏轼非议新法、讥蔑王安石,或说苏轼不满旧党,痛骂司马光等等。最典型的事例是有人向皇上反映道:“苏轼四年前护送父亲灵柩回川妄冒公差,往还以舟载物,贩卖私盐”,皇上将信将疑,命人查办,均无所得时,轰动一时的“苏案”才算了结。可惜,苏轼无辜蒙冤,闭门待罪,心有怨气而无可奈何。

苏轼才高德重,却不善走“钢丝”,那样为求活而求活,对他来说很难活着,就算勉强活着,也会活得很苦、很累、很不值得。

生命,有相同的开端和相同的归宿,不尽相同的是生命的过程。这其中,有崇高、有伟大、有卑劣、有渺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眼中的苏轼作文

全文共 1495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怎样结识了苏轼的?或许是从他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吧。自小就十分恋旧、十分恋家的我从知道这一名句起,就被诗人的广阔胸襟感动了。我也曾有过寂寞冷清的独处,当时我只会想到自己,想到为什么没有好朋友,没有父母兄妹来陪我。我觉得家庭和友谊的温馨似乎也远离了我。而苏轼写这首《水调歌头》的时候,大概也是缺少了亲人的陪伴罢,所以才独自一人做了到“琼楼玉宇”上的大胆幻想,当他想起自己始终未能与家人团圆时,却又责怪起月亮,问月道:“何事偏向别时圆?”我想苏轼心中也非常渴望一家人团聚,但终究不能实现,但在他的心中,却是和家人心意相通的,他也许想到子由或许也在别处对月伤怀。于是,苏轼摆脱了前面的诸多伤感,为了激励自己、子由,抚慰天下同他一样难以团圆的人们,便咏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祝愿人们平安快乐,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这明朗的月色,能够通过月光来表达自己对亲朋好友的想念。全诗的格调到这里为之一转,这不是作者强颜欢笑,而是他思想中最无私的一面,在自己遭遇凄凉的时候,也能为家人,为别人着想。由此,我感受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以及他宽阔的胸怀。豁达是苏轼给我最初的感觉。

但我觉得苏轼作为一个政治家,作为一名男性,豪迈更应是不可缺少的。我最喜欢苏轼的诗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我可以想象,大漠、边关、月下,一位戎装少年骑着一匹快马,后面跟着同样的几十匹快马,少年疲惫不堪却又精神振奋,月光照在他们的盔甲上,泛着一层淡淡的银光。近了,近了,前面就有火把在攒动了。为首的少年迅速勒住马,从箭袋里迅速抽出一只令箭,弯弓,放!令箭化作一条火龙划破了大漠的静寂朝西北那颗最明亮的星射飞去……苏轼或许是这位少年,但我更希望他是我。当时,苏轼正处于不得志的境遇中,此诗的前文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正是作者忧愤心情的表露。北宋当时已有胡族屡犯边关,而皇帝又昏庸无能,导致了南宋的国破家亡。苏轼生为大宋人,面对如画江山将会沦落的危机,怎不感慨万分?而恨就恨在自己已老了,但他生性不服输,“鬓微霜,又何妨?”为了报国照样能“西北望,射天狼”。读到这里我觉得豪气冲天,使人觉得有无穷的活力与希望,觉得自己就是民族的希望,非常能激励我们青年人豪迈的爱国热情。而苏轼当时已是几十岁的人了,仍能写出这样豪放的诗歌,仍能承受岁月无情的侵袭,而去做一位为国家、民族作战的勇士,真是难得啊!在我眼里,在我心中他是一名真正的男子汉。

然而作为丈夫,作为诗人,苏轼也有着他的多愁善感和柔情似水。苏轼作于乙卯正月二十日夜的一首记梦的诗,就表达了他对亡妻的款款深情、无限的伤感和依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十年了,诗人还在想念他的妻子;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她知不知道我在想念她?没有了你,叫我到哪里去诉说这十年来的凄凉?我们现在纵使能相见,或许也难相认了,我已是双鬓如霜,满面沧桑了。夜色渐浓,朦胧中,我好像又回到了十年前的故乡,你正对着月光,在默默地梳妆……我们默默无音,相对流下泪千行……以苏轼的才气和名气再娶妻子是不难的,我不知道这首诗是不是苏轼还没有再娶的时候写的,但十年如一,始终意属妻子一人,这在妻妾成群是人之常情的封建时代,不能不说是珍贵的。这首《江城子》饱含了诗人对妻子深情的怀念,试想像苏轼这样十年后犹能为亡妻而“年年断肠”的诗人能有多少?无怪《倚天屠龙记》中赵敏要感叹,苏轼的妻子死后十年,苏轼仍对她念念不忘,她真幸福啊!

在我心中,苏轼是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胸怀广阔,性格豪迈旷达而又不失柔情婉约。至于他的诗,我想正和他的为人一样——苏诗三分,二分豪气,一分柔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苏轼任职杭州的故事

全文共 101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苏轼每到一个地方,就会留下他的文字,以及政绩。下面是关于苏轼任职杭州故事,欢迎阅读!

公元1070年,修复六井工程刚刚开工,苏东坡就被调离杭州。这一走,连苏东坡自己也没有想到,十六年后的公元1086年,五十四岁的他又第二次来到杭州任知州。十六年前疏浚西湖的愿望又一次被他提了出来,当时的西湖情况十分糟糕,湖面因杂草淤塞而大面积缩小,面临湮废的边缘。杭州的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人民生活和整个城市的发展都受到了威胁。西湖一旦湮废,不但沿湖的千顷农田将失去灌溉水源,而且西湖本身的鱼虾菱藕等水生物也将完全丧失。当时,杭州是全国酿酒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西湖一废,酿酒业必定无以为继,朝廷也将失去巨额酒业税源。另外,杭州当时有茆山和盐桥两条运河,它们纵贯南北,都和江南运河相沟通,是杭州城市的交通命脉。在湖水充沛的时期,它们以西湖为水源,不仅河道通畅无淤,而且河水还可以为城市居民所取用。但随着湖水的枯竭,运河就不得不依靠钱塘江水,结果是咸潮倒灌,沿河斥卤,而且大量泥沙会随着咸潮淤入运河,使运河每隔三年五载就必须疏浚,其耗费十分巨大。更为严重的是,随着西湖的湮废,杭州城居民将陷于咸水和苦水之中,百姓生存都成问题。面对着这样严重的威胁,具有城市建设发展远见的苏东坡作出了全面整治西湖和兴修杭州水系的计划,一面上奏朝廷,一面筹措工程经费,开始对西湖进行大规模的疏浚。

在这次对西湖的大规模疏浚工程中,西湖得到了全面深挖。苏东坡下令撤废了湖中私围的葑田,在今湖心亭一带全湖景深之处,建立了石塔三座,禁止在石塔范围内养殖菱藕,以防湖底的淤淀。又把疏浚出来的大量淤泥,在湖中建筑了一条沟通西湖南北岸的长堤,堤上修建了六座石桥以流通湖水,全堤遍植芙蓉、杨柳和各种花草。于是,六桥烟柳的景色,使西湖平添了无限妍媚。西湖疏浚以后,全湖又充满了一泓碧水,于是又在运河与西湖沟通之处建筑闸堰,使纵贯城市中心的盐桥运河专受湖水,与江潮隔绝,而使城市东郊的茆山运河专受江潮,两河互不干扰,做到了潮不入市。与此同时,苏东坡还征用士兵及民工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六井通,西湖畅,清水遍全城。

杭州因西湖之水而成为北宋规模空前的城邦,跃居当时全国第一大城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描写杭州的富庶是“邑屋华丽,盖十万余家”。苏东坡在杭州为官两任,两次为官都整治西湖,兴建水利,繁荣城市,造福百姓。后人怀念苏东坡,把西湖长堤称为苏堤。苏堤春晓,更是引人入胜的西湖佳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遇上了苏轼高一作文

全文共 1046 字

+ 加入清单

月明风轻,在清静幽深的天空下,一切仿佛都沉睡了。在睡意朦胧中,我仿佛看见远处有一个身影,定睛一看,那不正是苏轼吗?他刚刚贬居黄州。一个人的夜晚,他是否感到了一点儿孤独,需要一个同游的侣伴了?

对于一个刚从仕途的高峰跌落到低谷的人,对于一个刚从文坛领袖迁居到穷乡僻壤的人,他是否还有吟风赏月的闲适心情?转眼间,已到了黄州,到了苏轼的门口,我想面临这样的挫折,苏轼该是怎样消极的心态呢?他是否在借酒消愁呢?

然而,当我透过竹林打开柴门时,却不由得一惊,那倚坐在小院中央与对面的人谈笑风生的不正是苏轼吗?他正指手划脚,时而仰天大笑,时而在小院中来回漫步,陶醉于作诗吟赋当中。隐约传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而后两人相对大笑,这笑声感染着我,让我从刚刚的悲悯中脱离,他哪里有半点儿的颓废与不悦?他还是那个爽朗幽默的苏轼,他还是那个喜欢写诗,无时无刻都在享受人生的苏轼.

黄州是苏轼人生的一个节点,他在黄州的生活是凄苦的,但是他却拥有的诗文,对凄苦进行了挣扎和超越,完成了千古绝唱。对于苏轼,即使刚刚经历了人生的低谷;即使刚刚从云端跌落下来;及时从高官变成农夫,他还是一自己的达观调整了心情。

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在牢中,他仍旧吃得香,睡得稳。我感到非常疑惑,为什么在牢中他还能那样安逸?于是,我便走过去询问苏轼,而他答说:“任凭天公雷闪,我心岿然不动。”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了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多么的旷达。“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是多么的意气风发。“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是多么的撼人心魄。

苏轼在现实世界苦恼惆怅,伤感落寞。寻找快乐只能去他的精神世界。他的现实世界是不如意的,苦恼的,但他的精神世界是快乐的,他从中寻找出世的解脱,寻求心灵的慰藉,从中求得自在和安静。在他潇洒的大江东去里,苦难重重而来,但他仍然豁达开朗,纵然是在阴云密布里跋涉,心中也是天高流云的轻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情不自禁轻轻吟出声来,却一下子从梦中醒来,我依旧坐在书桌前。窗外,月明风轻,苏轼的身影隐约浮现在眼前,与苏轼的相遇,让我感受到他的豁达与开朗,豪放与达观。

苏轼是一个纯粹的词人,一个正直的文人,有着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他的一生是颠沛流离的一生,在波诡云橘的官场容不下这样放达天真的诗人。因此,他只有去精神世界中寻找自己的快乐,但在诗词中他畅谈自己的政见,却得罪权贵,结果就是被贬。在面临这样的打击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终于,我读懂了苏轼

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刘晏玮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你仰望着天空,于这赤壁之前,大江之上,兴叹古今天道,光阴之蹉跎。赤壁之战?早就过去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十年孤坟尚且如此,百年残冢又将若何?此处,折戟沉沙;此处,千百人死而无葬身之地。然而,此处的悲凉,依旧掩盖不了你身上的乐观旷达与蓬勃的希望。“鬓微霜,又何妨?”若欲翱翔,则一飞冲天;若欲引吭,则一鸣惊人。千年后,我看着3459首诗词中的你。你,依然望着远方:“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你,见证了1037年到1101年宋王朝的更替与兴衰。1056那年,未满二十岁的你就被大学士欧阳修赏识。说你的文章,他日将独步天下。受此鼓舞,你当时便“奋厉有当世志”,已经具备了报国安民之心。你,是这样一位文学天才。

正当你要在官场上扶摇直上春风得意时,母亲病逝,又得回家奔丧守孝。三年之后,当你再回到京城时,物是人非。接着乌台诗案,你被贬黄州。你迎来了人生的低谷,在你心头上,压了一块沉重的巨石,辛让你只能苟延残喘。但我知道,你那燃烧着济世情怀的心中,希望之火依旧熊熊燃烧。

你知道吗?在你所有的诗篇之中,我最喜欢的,当属“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喜欢它的意味深远婉转;也喜欢你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你这石破天惊的一问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曾有古人云:此词自是天仙化人之笔。足以体现你超然外物的高尚情调。而,今日再观,何尝不是如此?你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氛围,这也是你此时此刻旷世情怀的真实写照吧?

你的诗情或是豪放或是浪漫,我也从中见到了真正的你。我明白,尽管你当初“面貌加丰”,再旷达也难以掩饰心中的幽愤。“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一韵一意,一意一转,淋漓挥洒,无往不适。也许,你真的是那个天仙化作的人吧。

至此,我终于在你的诗词中读懂了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综观近几年高考优秀作文,会发现一个很有研究意义的现象,那就是虽然面对不同的高考试题,各地的考生却一同把目光投向历史上那些震撼我们、激励我们的“经典人物”“经典素材”——李白、苏轼、项羽、屈原、司马迁、王昭君、杜甫、李清照……

【经典素材】

1.《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3.《蝶恋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4.《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6.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考场热用】

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写下“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

——四川考生《那阵风吹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眼中的苏轼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湿润的天,淅淅沥沥的雨。同行的人,没有雨具,匆匆忙忙地赶路,忙着躲雨。然而,唯有苏轼,迈着沉实平稳的步伐,深邃的双眸凝望着远方,嘴角似起未起的有一抹淡淡的笑意,仿佛这雨不是意外的灾祸,而是生活的点缀;仿佛这雨不是老天对人的戏谑,而是生命的诗意。果然,雨过天晴,山头温暖的阳光迎向人们,同行的人该是一展愁眉的时候了,而苏轼只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遇雨而不惊,雨晴而不狂喜。面对打击毫不失意,喜怒哀乐融为一体,这生命的从容令我难以忘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朗星疏,疏落的梧桐投下孤单的影。苏轼在院中踱步,仰望苍明的月,月圆之日,该是团圆之时啊!然而,朝廷如“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月亮总是“别时圆”。境遇的惨淡,寂寞无依,化为苏轼头上的一根白发,或是脸上的一道沧桑。苏轼与常人一样,有心结。(很好。)

可他参透人生,有结又有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人有悲欢离合,月由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抬眼望一眼明月,苏轼淡淡地笑了,即使纵隔千里,依然可以共婵娟。

豁达的心胸,平和的心态,于逆境中自我调整,不像赵师秀“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急躁,不像杜甫“忍能对面为盗贼”“归来倚杖自叹息。”的愁苦。

苏轼的笔下,是一种生命的从容。它源自磨难困苦挫折阻塞,源自不沉沦,不气馁,源自博大的胸襟,豁达的心态,源自从走过的每一步中思考,感悟,让自己的生命超于荣辱得失,真正解放、开阔、自由。

苏轼让我记住了生命的从容。这生命的从容,我会永久记下,也许我不会达到这完美的境界,然而我会一直走向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风流等于行善

全文共 221 字

+ 加入清单

王安石只有一个老婆,不纳姬妾,从政多年也从未有过绯闻。夫人看不下去了,便偷偷把一个侍妾送到他的书房,说这是安排来伺侯他起居的,若是看得上就留下,说完就关上门走了。王安石正在读书,也没在意。过了很久之后,他才发现一个美貌的女子站在身边,很是吃惊。再三追问之下才知道,这侍妾本是一个军官的老婆,老公因为弄丢了公粮,不得已把老婆卖了还债。王安石不仅没有纳这个侍妾,还让女子回到了丈夫身边,并免了他们的债务。一场本该美妙的风花雪月,变成了行善做好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