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民族传统风俗的作文【推荐20篇】

唯有民族的团结,我们祖国才能愈发强盛。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民族传统风俗的作文,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浏览

1091

作文

72

有趣的民族风俗300字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宁德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地,畲族人口达16万,约占全国畲族人口的1/4 。畲族人民勤劳俭朴、能歌善舞,他们独特的民族传统及生活习俗是当地独特的景观。

畲族妇女通常梳凤冠云髻,穿绣花滚边襟衣衫,称为“凤凰装”。男女都喜唱山歌,尤其逢年过节更是会通宵达旦地对歌,具有开朗乐观的精神。畲族婚礼更为奇特,新娘出嫁时一定要边哭边唱地离开娘家,这也是“哭嫁”之一种;拜堂的时候,新郎要下跪而新娘却不跪;闹新房时会有男女对歌的精采节目,十分热闹。

此外,宁德地区还有独特的传统艺术,有霍童线狮、香龙、铁机、北路戏等,其中以霍童线狮最负盛名,它是一种近似提线木偶的民间文娱活动,独具地方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民族传统风俗作文

全文共 1418 字

+ 加入清单

人间四月天,春*满江南,作文 -民族风俗。茅山庙会,是传统民俗与春天的一场约会:4月13——农历三月十八日,具有两千多年的文明史的茅山古镇今天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节庆的气息,威风锣鼓,激扬茅山福地;龙腾狮舞,跃动古镇春风。来自周边城镇的老百姓们汇集一堂争相观望茅山庙会的盛况,颇有“平民狂欢节”之感。

追溯茅山庙会,约始于清乾隆年间,已有二百余年,今年是茅山有组织规划的第二十二届庙会,庙会虽然有些迷信色彩,但其目的是去集商贾,交流物资,供应春耕生产及人民生活所需用品,起到振兴经济,搞活市场的作用,另有文艺青年,发挥特长,化装表演,比赛娱乐,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早晨八点,“哐哐哐”的锣声声解开了庙会的帷幕,威风凛凛的舞龙队率先登场,在空中飞舞翻腾的舞龙引得众人高声欢呼。这些舞龙队由各个乡镇组成,一般一个乡出两条龙,多则四条,舞龙由专门的船运送,到达茅山后被安置在当地的庙中,待到庙会正点,以旌旗、锣鼓、号角为前导,将舞龙从庙中请出来。龙身大多用竹扎成圆龙状,节节相连,外面覆罩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约莫有十数来丈长。龙前由一人持竿领前,竿顶竖一巨球,作为引导。舞动时,巨球前后左右四周摇摆,龙首作抢球状,引起龙身游走飞动,小学六年级作文《作文 -民族风俗》。

舞龙穿过东岳庙,东岳庙会源于东岳大帝的原型——三茅真君的茅盈,他也是南方道教的创始人,每一条舞龙都在东岳大帝像前三叩头以示祈福,最终到达景德禅寺稍作歇息,等待下午一点的扫街。香客们跟随龙队进庙拜佛,寺庙里摩肩接踵,人烟鼎沸,漫天的烟雾让人恍如仙境。而由千年古刹之称的景德禅寺更是香烟缭绕,梵鸣悠长,大雄宝殿也在今日举行上梁仪式。寺内卧佛殿、藏经楼、方丈室上梁和山门殿已经重修完毕,对外开放,卧佛殿最为热闹,造价大约一亿的卧佛由缅甸进口的玉石雕琢而成,重约6吨,他静静地接受来往香客的膜拜,聆听他们的心声,潜心修行拜佛的老奶奶穿着藏青的法袍在卧佛殿外等待,满眼的虔诚和期待,满身的坦然和灵气。

来自兴化的淮剧团在景德禅寺里搭台表演,老百姓们为了看得清楚,早早地就用条凳占上了地方,茅山号子那嘹亮的唱腔和急促的节奏穿过天空,站在老远就能听见,柔软缠绵的舞蹈,天真可爱的小朋友同台演绎,给台下的老百姓提供了一台充满欢声笑语的视觉盛宴。

下午一点,舞龙汇合,组成一条百米龙队,环绕茅山镇游行扫街。舞龙的用意,概括起来不外乎几条:一为祈雨祈福,二为娱神娱己,三为彰显力量,四为兴旺人丁。龙队前面有一人敲乱棒锣,以示紧急,继由马皮清路。马皮是当地人请来的巫师,在社祭前进行扫街,以驱除妖魔和邪气,马皮带领龙队穿过大街小巷的每一户人家,众人夹道欢迎,十多面颜色异同的彩旗,迎风招展,以助阵威,家家户户,秉烛焚香,燃放烟花鞭炮,以保来年平安吉祥。

放眼望去,是茅山浓厚的乡土风情让人陶醉,古镇老百姓在纳新同时不忘传承文化,刮面,扎香,自制的农具深受群众喜爱。在沿袭传统的同时也吸取新经验,谋求新发展,文化沟通的背后是经济的融合。所谓乱世的黄金,盛世的古董,富裕起来的茅山人民,在政通人和的情况下,自发恢复茅山庙会,其目的是挖掘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古迹,开发旅游经济,弘扬民族宗教文化,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扩大市场,振兴茅山。

一座茅山,一方风水,拉动一方经济,也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我们坚信福祉茅山!好运茅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民族风俗作文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是有许多风俗习惯的,民族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它们表达的意义也不同。

就拿我们老家来说吧!每年过年,小朋友们最惦记的就属要压岁钱了。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在发压岁钱的同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还能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这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族活动。

但是对大人来说和自己的亲人团聚在一起吃一顿年夜饭才是最重要的。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家人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可是在我们老家还有更有意思的,就是在初一早晨4,5点钟煮上一锅饺子,把其中的四个饺子里包上四枚硬币,要是谁能吃到其中的一个含硬币的饺子,就表示谁有才气,有福气。

这些风俗习惯是不是很有意义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的作文

全文共 3322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篇:彝族的风俗习惯

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

彝族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大部分地区是玉米,次为荞麦、大米、土豆、小麦和燕麦等。肉食主要有牛肉、猪肉、羊肉、鸡肉等,喜欢切成大块大块(拳头大小)煮食,汉族称之为“砣砣肉”。大、小凉山及大部分彝族禁食狗肉,不食马肉及蛙蛇之类的肉。彝族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礼节。酒为解决各类纠纷,结交朋友、婚丧嫁娶等各种场合中必不可少之物。

彝族的房屋结构有的地区和周围汉族相同,凉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顶、土墙;广西和云南东部彝区有形似“干栏”的住宅。

各地彝族盛行父系小家庭制,幼子往往和父母住在一起。妇女地位较低。遗产由诸子平分,绝业一般归近亲所有。彝族历史上盛行父子连名,此俗在凉山彝族居民中一直继续到建国前。一夫一妻是彝族婚姻的基本制度,娶媳需付较高的聘金,交错从表婚比较流行,夫死实行转房。建国前云南部分彝族地区还保持着公房制度,凉山彝族保持着严格的等级内婚。历史上彝族多实行火葬,建国前,凉山及云南沿金沙江一带居民仍行此葬俗。其他地区自明、清以来逐渐改为上葬

第二篇:侗族的风俗习

侗族民间建筑多为木结构。屋壁用杉木板安装,有的喜用桐油漆刷外壁。屋顶用杉木皮或瓦覆盖,屋檐洁白,有的还雕有花鸟图案。以三间三层为一幢最常见,中间的一间为堂屋,作为供奉祖宗专用,左右间可分成二至三间作火塘、卧室、厨房,楼上作粮仓和客房。有的屋旁加偏厦或一间配房,作煮猪食或做碓房、柴房之用。一般二至三小房家庭同住一幢大房子。多半男住楼上,女住楼下。锦屏启蒙地区,楼上住人,楼下喂养牲口。

侗族又有南侗和北侗之分,南部侗族服饰十分精美,妇女善织绣,侗锦、侗布、挑花、刺绣等手工艺极富特色。女子穿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镶有精细的马尾绣片,图案以龙凤为主,间以水云纹、花草纹。

下着短式百褶裙,脚登翘头花鞋。发髻上饰环簪、银钗或戴盘龙舞凤的银冠,佩挂多层银项圈和耳坠、

手镯、腰坠等银饰。三江侗族女子穿长衫短裙,其长衫为大领对襟式,领襟、袖口有精美刺绣,对襟不系扣,中间敞开,露出绣花围兜,下着青布百褶裙和绣花裹腿、花鞋,头上挽大髻,插饰鲜花、木梳、银钗等。洛香妇女春节穿青色无领衣,围黑色裙,内衬镶花边衣裙,腰前扎一幅天蓝色围兜,身后垂青、白色飘带,配以红丝带。男子服饰为青布包头、立领对襟衣、系腰带,外罩无纽扣短坎肩,下着长裤,裹绑腿,穿草鞋或赤脚,衣襟等处有绣饰。侗族的马尾背扇堪称一流绣品,其造型古老、绣工精制,图案严谨,色彩富丽,充分展示出侗族女子的聪慧和高超技艺。

侗族饮食均以大米为主粮,人们犹喜糯食。亲友来访,常以糯食相赠;婚嫁吉日礼品多为糯米所作,节庆的粽子、糍粑无不以糯米为本。南部地区山坡多,田地远,糯米饭既便携带,且不易馊,很多村寨以糯米为主粮。糯米分红糯,黑糯、白糯、长须糯、秃壳糯、旱地糯、香禾糯等类,同类又分不同品种。其中"香禾糯"是糯中之王,有"一家蒸饭全寨香"的赞誉。糯饭的食用,因其粘性大,不便以碗盛食,须得洗手干净,捏饭成团,正中史料中"以手搏饭"的记载。食用时,亦与食馍不用碗而以手抓同一道理。

这就是侗族,一个奇异的民族。

第三篇:黎族的风俗习

在少数民族中,我最喜欢黎族,因为我觉得黎族非常有特色。

首先,他们的服装就非常有个性。男子身穿无领对胸开襟,下身有穿前后幅布的吊前襟。腰间前后各挂一块麻织长条布,头上缠红布或黑布,形状有角状和盘状。妇女则穿队襟或偏襟,直领或圆领上衣,上衣边沿绣花并缀以贝壳,铜钱,穿珠等饰品,下穿桶装,头发扎成球形,插以骨簪或银簪,十分好看。

除了服饰外呢,他们的房屋也是别具一格,黎族的房屋一般呈船底形和金字形,建房屋材料是茅草,木料,竹子,红白藤,山麻等,房门开在房屋两端。这够独特吧!与我们这里简直是天壤之别!

另外他们的饮食也很引人注意。他们最具有特色的是三色饭,三色饭是一种美食,由红黑黄三色饭,寓意来年平安,吉祥。它形态美观,极具黎族风味,让人垂涎三尺。他们的山兰酒就像香槟一样,想让人痛饮一番。

以上都是独具匠心的,但最吸引人的是他们的“鬼节”。一听这名字,就让人浮想联翩。让我来详细的介绍一下吧!鬼节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竹竿舞,它是一种古老的祭祀活动。在那一天黎族人会穿着各种各样的奇异服装,去给一些鬼祭祀(把神称为鬼的)。晚上,会把门大开着,让鬼自由出入,希望不要向他们有怨恨。

黎族就是这样有特色,我很喜欢!!!

第四篇:回族的风俗习

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用白色制作的圆帽--回回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平顶的,一种是六棱形的。讲究的人,还在圆帽上刺上精美的图案。从颜色上看,有无沿小白帽、小黑帽,大多数喜欢戴白帽。有的不戴帽子,用白毛巾或白布裹头,俗有缠头回回之称。还有的因教派不同、地区不同而戴角回回帽的,如有五角帽、六角帽、八角帽等。冬天,一些年老的回民,如阿訇不喜欢戴绵帽子,头上仍戴一顶白帽子,耳朵上戴一对绣花的青耳套(棉制或皮制)。上衣一般喜欢穿双襟白衬杉,有的还喜欢穿白裤子,白袜子,显得十分整洁、明快、庄重。

回族妇女的衣着打扮也很讲究。一般都头戴白色圆撮口帽,搭盖头。盖头也有讲究,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显得洁白大方;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未婚女子戴绿色的,显得清新秀丽。不少已婚妇女平时也戴白色或黑色的带沿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用白漂布制成的,一种是用白线或黑色丝线织成的,往往还织成秀美的几何图案。服装方面,回族老汉爱穿白色衬衫,外套黑坎肩(老乡称“马夹”)。回族老年妇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头巾,夏季则戴白纱巾,并有扎裤褪的习惯。青年妇女冬季戴红、绿色或兰色头巾,夏季戴红、绿、黄等色的薄纱巾。山区回族妇女爱穿锈花鞋,并有扎耳孔戴耳环的习惯。戴盖头的习俗,源于阿拉伯国家,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在阿拉伯地区,原来风沙很大,水源缺乏,人们平时难以及时沐浴净身。为了防风沙,讲卫生,妇女们自己缝制了能遮面护发的头巾。久而久之,逐步形成了回族妇女戴盖头的习俗。盖头有少女、媳妇、老人之分。一般少女戴绿色的,嵌金边,上绣素雅花草图案;已婚妇女戴黑色的,只披到肩头;上了年纪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披到背心处。回族妇女一般都穿大襟衣服。少女和媳妇很喜欢在衣服上嵌线、镶色、滚边、绣花,而且喜欢佩戴金银手镯、耳环、戒指,有的还点额,染指甲。看上去清新、秀丽、俊美。

回族男女都喜好穿青坎肩。特别是回族男的在白衬衫上套一件青坎肩,对比强烈,清新悦目,显得为文雅庄重。到了严冬,穿了棉坎肩或皮坎肩,再穿上罩衣,舒适方便,保暖而不显臃肿。高寒地区的回族还喜欢穿二毛皮衣、胎皮衣和老羊皮大衣。

近年来,城市的回族,特别是青年人,也和汉族一样,有不少人已喜着新潮时装,讲求款式新颖别致,色彩艳丽多姿。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由于教派不同,表现在服饰上有所区别。西北地区的回族男子喜穿对襟短褂,外套黑坎肩,下着长裤,年纪大的人扎裤腿。妇女的服装为右衽大襟衣,上窄下宽而且长,一般都过膝或及膝盖,下着长裤。青年妇女爱穿颜色鲜艳的服装。新教(派)妇女都戴盖头,盖头颜色因年龄不同而各异:婚前为绿色,婚后为黑色,老年为白色。老年妇女的盖头较长,少女和少妇的盖头较短,只披到肩上。盖头上还绣有花边和图案。西北回族人民称盖头为“古古”,用丝织品或棉织品做成,从头上套下,披在肩上,两耳盖在里面,额下扣扣,只有面部外露。老教(派)妇女一般不戴盖头。年轻妇女头扎红、绿色丝绸头巾,脚穿绣花鞋,并爱戴手镯、项链、耳环和戒指。男女外出必须戴帽和头巾,严禁露顶。 散居各地的回族人穿的服装与汉族相同,但一般信仰虔诚的人在平时或参加礼拜时,多戴黑、白帽。回族男子很注意胡须的修饰,一般在二十几岁开始留胡须,因教派不同而形式不同,有的只留下巴胡,也叫山羊胡,有的留全脸胡。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民族风俗

全文共 1400 字

+ 加入清单

人间四月天,春色满江南。茅山庙会,是传统民俗与春天的一场约会:4月13——农历三月十八日,具有两千多年的文明史的茅山古镇今天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节庆的气息,威风锣鼓,激扬茅山福地;龙腾狮舞,跃动古镇春风。来自周边城镇的老百姓们汇集一堂争相观望茅山庙会的盛况,颇有“平民狂欢节”之感。

追溯茅山庙会,约始于清乾隆年间,已有二百余年,今年是茅山有组织规划的第二十二届庙会,庙会虽然有些迷信色彩,但其目的是去集商贾,交流物资,供应春耕生产及人民生活所需用品,起到振兴经济,搞活市场的作用,另有文艺青年,发挥特长,化装表演,比赛娱乐,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早晨八点,“哐哐哐”的锣声声解开了庙会的帷幕,威风凛凛的舞龙队率先登场,在空中飞舞翻腾的舞龙引得众人高声欢呼。这些舞龙队由各个乡镇组成,一般一个乡出两条龙,多则四条,舞龙由专门的船运送,到达茅山后被安置在当地的庙中,待到庙会正点,以旌旗、锣鼓、号角为前导,将舞龙从庙中请出来。龙身大多用竹扎成圆龙状,节节相连,外面覆罩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约莫有十数来丈长。龙前由一人持竿领前,竿顶竖一巨球,作为引导。舞动时,巨球前后左右四周摇摆,龙首作抢球状,引起龙身游走飞动。

舞龙穿过东岳庙,东岳庙会源于东岳大帝的原型——三茅真君的茅盈,他也是南方道教的创始人,每一条舞龙都在东岳大帝像前三叩头以示祈福,最终到达景德禅寺稍作歇息,等待下午一点的扫街。香客们跟随龙队进庙拜佛,寺庙里摩肩接踵,人烟鼎沸,漫天的烟雾让人恍如仙境。而由千年古刹之称的景德禅寺更是香烟缭绕,梵鸣悠长,大雄宝殿也在今日举行上梁仪式。寺内卧佛殿、藏经楼、方丈室上梁和山门殿已经重修完毕,对外开放,卧佛殿最为热闹,造价大约一亿的卧佛由缅甸进口的玉石雕琢而成,重约6吨,他静静地接受来往香客的膜拜,聆听他们的心声,潜心修行拜佛的老奶奶穿着藏青的法袍在卧佛殿外等待,满眼的虔诚和期待,满身的坦然和灵气。

来自兴化的淮剧团在景德禅寺里搭台表演,老百姓们为了看得清楚,早早地就用条凳占上了地方,茅山号子那嘹亮的唱腔和急促的节奏穿过天空,站在老远就能听见,柔软缠绵的舞蹈,天真可爱的小朋友同台演绎,给台下的老百姓提供了一台充满欢声笑语的视觉盛宴。

下午一点,舞龙汇合,组成一条百米龙队,环绕茅山镇游行扫街。舞龙的用意,概括起来不外乎几条:一为祈雨祈福,二为娱神娱己,三为彰显力量,四为兴旺人丁。龙队前面有一人敲乱棒锣,以示紧急,继由马皮清路。马皮是当地人请来的巫师,在社祭前进行扫街,以驱除妖魔和邪气,马皮带领龙队穿过大街小巷的每一户人家,众人夹道欢迎,十多面颜色异同的彩旗,迎风招展,以助阵威,家家户户,秉烛焚香,燃放烟花鞭炮,以保来年平安吉祥。

放眼望去,是茅山浓厚的乡土风情让人陶醉,古镇老百姓在纳新同时不忘传承文化,刮面,扎香,自制的农具深受群众喜爱。在沿袭传统的同时也吸取新经验,谋求新发展,文化沟通的背后是经济的融合。所谓乱世的黄金,盛世的古董,富裕起来的茅山人民,在政通人和的情况下,自发恢复茅山庙会,其目的是挖掘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古迹,开发旅游经济,弘扬民族宗教文化,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扩大市场,振兴茅山。

一座茅山,一方风水,拉动一方经济,也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我们坚信福祉茅山!好运茅山!

[关于民族风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民族风俗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历史悠久,景色优美,物产丰富,自然也少了不民俗。现在我就说说几个传统节日吧。

元宵节,名字中有个“元宵”二字,其实在这一天早上要吃元宵,晚上要炸玉米,点燃火堆后,从上面跳过去,但跳火堆是乡下的习俗,城市里一般不会有。

清明节,也是一个节气的名字。这一天,人们扫墓、踏青,一天都比较悲伤,正如《清明》中描述的情景。

端午节这一天的习谷很多,有斗蛋、吃粽子、赛龙舟等。粽子是用芦苇包着糯米和其它食品,三角形食物,外表为黄绿或褐色,里面的馅各种各样,香而不腻。赛龙舟的来历是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楚国有个爱国诗人屈原,当时楚国局势非常紧张,屈原想出一条巧计,就去报告楚王。可是,楚王听了小人的谗言,不但不听屈原的劝告,反而十分排斥他。后来,楚国灭亡,楚王被秦王和死。他听说事情后,抱着一块石头投汩罗江而死。人们为了不让鱼虫虾蟹吃他的尸体,人们就往江中倒雄黄酒、扔粽子。这一天,人们还喝雄黄酒,还给儿童肚子上系五彩线。

好了,说到这也差不多了,下次再说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春节的民族风俗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题记

我们家乡的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寒鸦。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家家户户的人都忙碌起来了。

腊月二十三这天,我开始帮我妈妈大扫除。我们全家总动员,拿着鸡毛掸子把旧年灰尘扫干净迎接新的一年。这就是辞旧迎新。把旧年所有的不好的东西都赶掉,迎接新的2015年。

腊月二十九开始,贴对联,福字倒着贴传说是来年会有福气的,所谓福道就是这么来的。我们一家把美好寓意的对联贴好。在大门上挂上红红的灯笼,看着特别喜气洋洋。

腊月二十九晚上我们一大家人都聚集在饭桌上。年夜饭是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我们一家人都开开心心的欢聚在一起,“饺子来咯”妈妈端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在饭桌上,爸爸开口说;“这饺子不但好吃,而且里面1还有很多祝福。谁如果吃到祝福,谁在下一年就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然后我们还是吃饺子了。于是,我们都开始吃饺子,都希望能得到新年的祝福。‘呀!“我吃的饺子里突然有个硬硬的东西,然后我咬开一看,原来是个硬币!我欣喜若狂对着家人说;”看我吃到有硬币的饺子了!“爸爸说;”看来你以后一定会开开心心,平安幸福。“

吃完年夜饭以后,除了很小的孩子是都要守岁的!1是为了老人增寿2是为了辞旧迎新为年轻人添福气,这时一家人边一边看春晚,一边其乐融融的谈着一年的收获!

十二点的钟声敲响,寂静的夜中绽放出美丽的烟花,有的如陨石直降地上。有的如火箭,直冲云霄,有的如花朵,定格在最美的样子。是那样美丽,每一个烟花在人们的笑语前划过去。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传统的民族美食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幅员辽阔,有很多地区,每个特色的特色也不一样,有服饰、美食和工艺品,而我要说的,就是我们汉族的传统美食——饺子和大锅菜。

每逢过年期间,家家户户都要做着道过年必吃的美食,先发好面,再将发面做成一大根面,用刀剁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把每一块儿都用擀面杖做成饼状,将事先挑好的馅儿用筷子或勺子挖一下块儿放在面皮上,馅儿也分好多种,比如说;韭菜鸡蛋、猪肉大葱、牛肉大葱、韭菜肉的等等等等。将面皮的两边对折后用手指一点一点得掐好。这样一个就做好了,以此类推,将所有做好的都放在竹篦子上。当我们做的足够时,就把做好的饺子放进锅里。先将水倒进锅里,等水烧熟了以后,就将饺子放进锅中煮熟即食,味道美味。如果第一天没吃完第二天又嫌蒸的不好吃,那就可以做煎饺,先将些油倒入锅中熟热,再将饺子放进锅里等见得外壳酥脆就可以吃了,味道也很美味。

大锅菜也十分美味,通常在家里过会和赶集时吃。我们先将葱、姜、蒜等作料切好,再把五花肉切成片儿,豆腐切成块儿,素丸子和粉条准备好,海带丝切好。一切准备就绪后,用做大锅菜特质的大铁锅,放在灶台上,等水烧开后,将各种作料放进锅中,过会儿后,再将粉条和海带丝,放进锅里,最后将肉、豆腐还有素丸子放入锅中,等闻见香味儿、锅开始冒泡儿时,就可以吃了。

怎么样,我们汉族的美食是否让你们垂涎三尺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民族风俗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

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 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藏族是一个爱美也善于表现美的民族,因而对于居所的装饰也十分讲究,常见的有在室内墙壁上方绘以吉祥图案,客厅的内壁则画蓝、绿、红三条色带,以寓意蓝天、土地和大海。日喀则的民居在门上或绘制日月祥云图,或悬挂风马旗,而昌都芒康的民居则竭力渲染外墙和门窗,富于彩绘装饰,气势不凡。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民族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初一为春节,旧称元旦。是日,人们早起,着新衣、戴新帽、穿新鞋,以示辞旧迎新。谓穿未下过地的新鞋,新的一年可脚轻手健。男主人起床,口念吉词先开门,放炮仗于门口,称“开门炮”。开门炮一般放三个,要“带四放三”,留一个作“备炮”,宁波话“备炮”出典于此。炮仗放得越高越响,示意新年吉利。若是“吹、吹、吹”的哑炮,则示为不吉,要马上就说:“哦,吹吹响,今年会发财。”并立即补放一个。

大族、大户人家供奉祖先遗容画像于祠堂或中堂(堂前间),一般悬五代之内的祖宗像,称为“供帧子”、“供影子”、“供金紫(昔绘像皆金冠紫衣) ”,均同义。有的宗祠族规,男子l6岁才可拜祭,女子不在内。由轮着当办者分发麻饼(亦称吉饼)一双或碗两只。各家幼者依序拜尊长,称“拜岁”。除夕夜巳分“压岁钱”,用红纸包起来压在幼者枕头底下,故谓“压岁”。

是日,早上吃汤团(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有些人家全家吃素一天。这天习俗最大特点是让家里日用器物“休息”一天,也即让家庭主妇休息,不扫地、不乞火(不向别人点火、点香烟)、不杀牲、不动刀剪、不倒马桶、不洗涤衣服,也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的话。早晨见面忌说“早”字,谓说了要招来今岁跳“蚤”多。走路如跌跤,要马上说:“哦,元宝一跌。”此晚,未昏即眠,不点灯火,谓点灯将招来今岁蚊蝇多。睡前,放“关门炮”。晚上不出门,俗称过“太平夜”。

初二至初七八,迟的到十五,各家出门走亲戚“拜岁”,一般先至亲后远亲,少拜长以婿拜翁、甥拜舅、侄拜姑等为重,互相款待酒席,称“岁饭”、“岁酒”。 初五,为财神日,经商人家最重此日,“请财神”后才开门营业,称“开市”。信佛者,有的于初七夜走七座桥,且不走回头路,初八拜八个寺院,俗称“走七桥”、“拜八寺”。

其间,民间娱乐活动有舞龙灯、跑马灯、大头和尚等。与别地稍异者有“佯扫地”,即乞丐(此时称“发财人”)背负筐,手握缀有红球的扫帚,佯作扫地状,口唱俚歌:“撩起金丝帚,瑞格(象声)一把扫。扫到东,老板屋里有青龙,青龙盘米缸,黄龙盘谷仓;扫到南,老板屋里发大财,大元宝使箩抬,小元宝使船载。”

建国后,贺年等习俗不变,迷信色彩多已消失。机关团体举行团拜,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慰问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科技人员、敬老院老人和春节期间坚持生产、工作的职工。路上熟人相逢,拱手或握手,互祝吉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书信

全文共 2345 字

+ 加入清单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优秀传统。yuwenmi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书信范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2016年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书信一:

大家应该都知道,现在中国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越来越冷落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可说是丰富多彩,上到节日下到名胜古迹。这么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我们怎么去继承和弘扬呢?首先,我认为可以建立一个网站,然后写上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类的一些文章,这样可以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其次,想要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先要请全中国人注意,我们可以适当的去了解别的国家的传统文化,但是不能丢掉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打个比方吧,比如大家都对圣诞节比较感兴趣,而却越来越冷落了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中国的传统节日,以至于端午节的申遗产文化权给了韩国江陵,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所以,要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请所有的国人多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最后请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为了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多多宣传,多多了解一下我国的传统文化,千万不要冷落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

2016年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书信二:

我非常之荣幸的参加了宁海县的首届公民道德公益大讲堂,本次大讲堂的主题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讲堂的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再现中华盛世”。

谈起“中华文化”这四个字,使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一句话叫“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是教科书中常见的用来描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句话,可是,要是问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又有几个人能回答上来呢?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反思,身为一名中国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却不知道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我想这是让我自愧的事情,更是让我痛心的事情。

虽是短短四天的学习时间,却是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深,我是没有什么资格和能力来向大家阐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因为连我也正处在认识和学习中华文传统化的道路上,我知道,要想要真正的领悟几千年前的古圣先贤传承下来的智慧和真理,是要我的用一生时光来学习和践行的!我能做的就是做好一个中国人的本分——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

就谈谈我这四天来学习的感受吧!

大讲堂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除此之外还有免费的午餐和学习资料,还有免费的纪念品!这样的公益活动已经很少见了。据我所知,参加大讲堂的义工是五百多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什么是“义工”,就是除了要干最脏最累的活以外,他们的付出是没有任何报酬的,我所要讲的不仅仅是义工的概念,而是他们身上令人尊敬的品德,见人鞠躬一定达到九十度,无论对方年龄大小都称呼为“老师”,每一次台下观众鼓掌,站在一旁的义工们必是鞠躬表示感谢,四天来,我看见的加上我没看见的,我不知道他们每一个义工鞠了多少次躬,真的是数也数不清。在这些义工当中,上至八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十一二岁的儿童,在我看来,我们这些人哪里称得上是“老师”啊?他们,才是我要学习和尊重的老师啊!

这些义工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想说一句,感恩,感谢!

2016年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书信三: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近年来,我们有幸接受越来越多的感恩教育,这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要进行道德教育就无法离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

中华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和谐,要和谐就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而不是去破坏自然,去“人定胜天”。我们把天地比作父母,感恩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感恩大自然赋予了与人类生生不息、和谐相处的万物。有了这份感恩之心,我们就会赞美天地、赞美万物,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我们人类长久生存的金钥匙。1988年,75位诺贝尓奖得主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21世纪的人类要生存,必须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孔老夫子那里汲取智慧;二十世纪70年代,英国大哲学家汤恩比教授说:要解决21世纪的人类问题,只有孔、孟学说。这些世界顶尖级的人物,懂得我们中华先祖留下的文化是安身立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与大道,而我们更应感念祖恩,以中华文化之精神,重视我们的地球,重视我们的家园。

念及恩情,大莫过于父母的生养之恩。“大爱无疆”、“大道至简”、“大恩不言谢”;要真知和践行感恩,莫过于孝。如果说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尽孝,那么很难相信他能对别人真诚。没有真诚就谈不上信用。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告诉人们要从真诚开始,自立于社会,成就于和谐,践行人性向善、择善固执、止于至善。孝,要有一体的观念,懂得孝就是要懂得感恩,把一体的观念落实到生活、言行中就是孝道。我们从对父母开始尽孝心,然后推广开来,对兄弟姐妹、对所有的亲人也有这样的爱心;对老师同学、对领导同事、对社会大众,不管到哪里,都用这种爱心对待所有的人。宇宙万物与我一体,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孝是感恩,孝是仁爱。真正懂得孝的道理,懂得感恩的情怀,就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孝的延续,不仅爱现在的大众,还要爱未来的大众。我们要关照未来,不能因为眼前的享受而把子孙未来的资源糟蹋了。如果为了眼前暂时的利益,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大自然的资源被破坏,将来吞咽这些苦果的必然是我们的子孙后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长久发展,就要对自然有恭敬心、感恩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心存感恩的心,感恩自然,感恩父母、亲人,感恩社会。孔子的门人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何谓“忠恕”?尽已之为忠,就是要竭尽自己之力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善待同学、同事、亲朋好友;“恕”寓意“如心”,就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忠恕”之心,就能认真对待工作,处理好各种关系,就能够“团结干事”。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自立于社会,成就于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民族传统文化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吃饺子啦!”听,这是什么声音?原来到冬至,家家户户要包饺子了。你想知道饺子的知识吗?就听我说:“饺子像耳朵,吃了它耳朵不会冻着。饺子不但能吃,包的时候,而且可以包出各种各样的形状。”我来说说我和妈妈冬至包饺子的经历吧!

有一次,我和妈妈包饺子,妈妈准备了一个硬币说:“宝贝,我们把这个硬币包到饺子里面,看谁能先吃到硬币,好吗?”“好,吃到硬币是不是最有福气?”“嗯。”妈妈点点头。我把饺子包出各种各样的形状。饺子熟了,我想一定能吃到。我一吃,“啊!什么东西?”我奇怪地说,连忙拿出来一看,原来我吃到了硬币。我问妈妈:“妈妈,我吃到了硬币,该怎么办?”妈妈想了一会说:“你有福气,妈妈请你吃麦当劳。”“耶!”我大声喊。突然,我凉凉的耳朵,居然“热”了起来。既又吃到了饺子,还让耳朵“热”了起来,真是一举两得。冬至吃饺子代表了人们美好的祝愿。

传统文化中剪纸是一项少不了的,只要有一点剪纸技术,有剪刀和纸,什么都能剪出来。我试了试,真的什么都能剪出来,比如:长方形、正方形、兔子、房子……

茶也是传统文化之一,中国最有名的茶是龙井茶,铁观音……

春联也是春节家家户户必贴的,听说“福”倒着贴是表示福来了。

生活中处处都有传统文化,真像一座巨大的宝库,我爱这些传统文化,更爱我们的国家。

我介绍了这么多传统文化知识,你也用一段通顺的话来说说你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民族风俗的作文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有许多习俗,拜年,守岁,贴对联等等。

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习俗是扫尘。每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次大扫除。人们喷刷房子、清洗家具,拆洗被褥,被古人称为“扫年”。扫尘习俗起源于尧舜时代,从古代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中演变而来。至今民间流行着“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谚语。

扫尘还流传着一个传说,扫尘习俗是是农民们为迎接玉帝的年粮而来。早先,这里的农民一年忙到头,除纳粮交租外,所剩无几。他们祈求灶王爷在腊月二十四日上天奉本时多说好话,以便玉帝开恩,从天仓拨点恩赐,在除夕前降下年粮——米雪,让他们饱饱地吃顿团圆饭。为了迎接玉帝的恩赐,农民们每年都在腊月二十八日前,将宅院里外打扫得清清爽爽,以迎接天赐年粮,这样年复一年,春节扫尘的民族风俗一代代延续流传下来。

春节习俗的由来真有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民族风俗作文450字

全文共 1149 字

+ 加入清单

茅山庙会,是传统民俗与春天的一场约会:4月13——农历三月十八日,具有两千多年的文明史的茅山古镇今天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节庆的气息,威风锣鼓,激扬茅山福地;龙腾狮舞,跃动古镇春风。来自周边城镇的老百姓们汇集一堂争相观望茅山庙会的盛况,颇有“平民狂欢节”之感。

追溯茅山庙会,约始于清乾隆年间,已有二百余年,今年是茅山有组织规划的第二十二届庙会,庙会虽然有些迷信色彩,但其目的是去集商贾,交流物资,供应春耕生产及人民生活所需用品,起到振兴经济,搞活市场的作用,另有文艺青年,发挥特长,化装表演,比赛娱乐,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早晨八点,“哐哐哐”的锣声声解开了庙会的帷幕,威风凛凛的舞龙队率先登场,在空中飞舞翻腾的舞龙引得众人高声欢呼。这些舞龙队由各个乡镇组成,一般一个乡出两条龙,多则四条,舞龙由专门的船运送,到达茅山后被安置在当地的庙中,待到庙会正点,以旌旗、锣鼓、号角为前导,将舞龙从庙中请出来。龙身大多用竹扎成圆龙状,节节相连,外面覆罩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约莫有十数来丈长。龙前由一人持竿领前,竿顶竖一巨球,作为引导。舞动时,巨球前后左右四周摇摆,龙首作抢球状,引起龙身游走飞动,小学六年级作文《作文 -民族风俗》。

舞龙穿过东岳庙,东岳庙会源于东岳大帝的原型——三茅真君的茅盈,他也是南方道教的创始人,每一条舞龙都在东岳大帝像前三叩头以示祈福,最终到达景德禅寺稍作歇息,等待下午一点的扫街。香客们跟随龙队进庙拜佛,寺庙里摩肩接踵,人烟鼎沸,漫天的烟雾让人恍如仙境。而由千年古刹之称的景德禅寺更是香烟缭绕,梵鸣悠长,大雄宝殿也在今日举行上梁仪式。寺内卧佛殿、藏经楼、方丈室上梁和山门殿已经重修完毕,对外开放,卧佛殿最为热闹,造价大约一亿的卧佛由缅甸进口的玉石雕琢而成,重约6吨,他静静地接受来往香客的膜拜,聆听他们的心声,潜心修行拜佛的老奶奶穿着藏青的法袍在卧佛殿外等待,满眼的虔诚和期待,满身的坦然和灵气。

来自兴化的淮剧团在景德禅寺里搭台表演,老百姓们为了看得清楚,早早地就用条凳占上了地方,茅山号子那嘹亮的唱腔和急促的节奏穿过天空,站在老远就能听见,柔软缠绵的舞蹈,天真可爱的小朋友同台演绎,给台下的老百姓提供了一台充满欢声笑语的视觉盛宴。

下午一点,舞龙汇合,组成一条百米龙队,环绕茅山镇游行扫街。舞龙的用意,概括起来不外乎几条:一为祈雨祈福,二为娱神娱己,三为彰显力量,四为兴旺人丁。龙队前面有一人敲乱棒锣,以示紧急,继由马皮清路。马皮是当地人请来的巫师,在社祭前进行扫街,以驱除妖魔和邪气,马皮带领龙队穿过大街小巷的每一户人家,众人夹道欢迎,十多面颜色异同的彩旗,迎风招展,以助阵威,家家户户,秉烛焚香,燃放烟花鞭炮,以保来年平安吉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特别的民族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名土家族人,我们这个民族有土家民族摆手舞,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土家族特有的土家民族摆手舞吧!

摆手舞是土家族原始的祭祀舞蹈,在土家人聚居的地方,有专门跳摆手舞的“廊场”,土家人叫“摆手堂”。位于酉水河畔的来凤县舍米湖是摆手舞的故乡。“摆手堂”的地坪用条石镶嵌,平坦光滑。正中间再有一棵高大的桂花树或松柏树。“摆手堂”又叫“神堂”,是供奉祖先神位的地方。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之间,人们都要到这里举行祭祀活动,摆手舞是祭祀活动中的主要内容。

摆手舞的舞蹈动作多是土家生产。生活。征战场面的再现:有表现打猎生活的“赶野猪”。“托野鸡尾巴”。“岩鹰展翅”等;有表现农活的“挖土”。“撒种”。“种苞谷”等;有表现日常生活的“打蚊子”。“打粑粑”。“擦背”等;有表现出征打仗的“开弓射箭”。“骑马挥刀”等。

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舞蹈,流传在鄂。湘。渝。黔四省市交界的沅水。酉水流域一带,尤以酉水流域为甚。

现在摆手舞的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有来凤县的大部分区域和宣恩。鹤峰两线的小部分区域;在湘西自治州的有龙山。永顺两县的大部分区域有其邻县的小部分区域;在重庆市的有酉阳。黔江两县的小部分区域,形成了以酉水河为纽带的土家摆手文化圈。

作为一名土家族人,我感到深深的骄傲,为土家人的祖先的智慧而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云南传统风俗作文

全文共 1597 字

+ 加入清单

云南多数民族实行血缘外婚制,有的禁忌甚严,如哈尼族严禁姑表姨表通婚,彝族姨表不婚,壮族姑表不婚,苗族、藏族同宗及姨表不婚,白族、纳西族同宗同姓不婚,基诺族和德昂族同姓不婚。但亦有例外,如傈僳族的亚血缘族内婚,同一家族内的男女,除亲生父母和亲兄弟姐妹外,其余姑、叔、伯等兄弟姐妹或再从兄弟姐妹以及年龄相当的叔侄都可结婚。独龙族曾普遍实行“非等辈婚”,即在固定婚姻集团内的嫁娶,可不考虑年龄大小和辈份长幼,亲姐妹可分嫁另一家父子。普米、景颇、纳西、白、傈僳等民族,实行姑表、姨表优先婚,舅家儿子可优先娶姑妈家女儿,这种特权,与“舅舅为大”的民族古习有关。佤、苗、景颇、怒、纳西、傈僳、白、彝等民族有“转房婚”制,多数是兄长死后弟娶嫂为妻。独龙族转房则不分辈数。

儿女婚事,有的民族由父母包办,有的则实行自由婚。纳西、白、彝、普米、怒、独龙、景颇、哈尼等民族,婚前男女社交自由,但择姻嫁娶则由父母一手包办;而傣、佤、拉祜、基诺、布朗等民族,男女社交、择姻均较自由,父母多不干涉。摩梭少女和基诺少年,待举行隆重“成年礼”后,取得恋爱资格,即可自由社交。

订婚多同汉制,一般情媒人送酒、糖等订亲礼。聘礼轻重不一。也有的实行较特殊仪式,如普米族订婚,先由男家送去酒肉和一颗猪心,女家将猪心一剖为二,一半带还男家,并将自家的猪心切成两半,留一半,送男家一半。双方将对方的一半和自家的一半合在一起,表示“永结同心”。其后男方还要送女家一头黄牛,表示女家嫁出“两只脚”,得到“四只脚”,不算吃亏。纳西族订亲后还有请媳妇(小过门)仪式,办宴席,送首饰、衣物与女方。春节,订婚男女相互到对家拜年,但未婚夫妻不能谈话往来,否则被耻笑为厚脸皮,不庄重,真是对面相逢如隔山。婚礼,多在秋收后至春耕前进行。纳西族有婚仪不见天之俗,在天井搭大帐篷,下铺青松毛,扎迎亲牌坊。迎亲队伍到女村,女家闭门,隔门唱盘问喜歌,答唱对头方开门迎人,迎亲者即撒“开门钱”。次日早,新娘边哭边由兄弟背至大门前上轿。男家宴客当晚,歌舞至深夜。第三天回门,女方宴客,当日返回。墨江哈尼族婚礼,夫妻同吃一条猪的右前腿,老人唱祝福歌,次日,夫妻行砍柴烧火仪式,新郎砍3根柴,由新娘点燃。

还有的行种瓜礼。第三天,新娘煮3根芭蕉心让大家吃,表示“一心相爱”。傣族接亲,沿途要鸣枪驱邪,进门行“拴线”礼:由老人、来宾把彩色丝线拴在新人手腕上,象征吉祥同心。其后敲错锣、象脚鼓跳舞,赞哈(歌手)在酒宴上演唱喜歌,宾客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向新人祝福。普米族还有锁媒人趣礼:媒人送礼至男家,3天后新娘上路,媒人和一位主方歌手被锁进屋里,两人对唱,若媒人赢,守门姑娘即刻开锁,若媒人输,则须喝全寨每家的一口酒,有的喝得烂醉,免不了被人抬着送回去。中甸县藏族婚礼,要给新人泼水,直泼到全身湿成落汤鸡才罢,表示婚后感情像泉水洁净长流。有的民族婚后夫妻还有异俗。傣族男女婚后,丈夫随妻到岳父家生活3年,称之“从委居”,以示对岳父母的酬答。彝族有的新娘婚后长住娘家,俟有孕方回夫家居住。苗族新娘亦居娘家,两三年后行“煮饭”仪式,定居夫家。

无力行聘、设婚宴,或因其他障碍(如女方父母不允),便有枪婚之俗。一种是真抢。如是颇族中,几个小伙子同时爱上一个姑娘,都想得到她,于是有人抢先下手,强枪为妻,但其后仍经媒人周旋,重付聘金。彝族抢婚也较普遍,尤其当女子不满包办婚而另自寻爱时,夫家即刻抢婚。另一种是假抢。如佤、傣、哈尼等族男女相爱,如遇阻力,则双方事先约好暗号,男家亲友没埋伏圈,女方按时借故外出劳动,到预约地点,伏兵猛出抢婚,姑娘佯装呼救,女家及其邻居闻声追赶,也只凑个热闹,过后男方又请人圆场。纳西族抢婚常因双方无力嫁娶所致,两两约定,男家虚张声势,女家假追真送,不过唱了一台戏。此外,景颇、哈尼、纳西、傣等族尚有“拉婚”、“偷婚”、“领婚”等俗,其实质与暗约假枪差不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民族传统作文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古至今,有五千多年了,中国的传统美德,很受外国人的喜爱和俗话说得好:授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的`意思是谁人不知,谁人不晓。答: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学习雷锋好榜样”从老师的教导,要学习雷锋叔叔的乐于助人,现在,长大了更要明白。

这雷锋叔叔的英勇事迹中,我明白乐于助人的重要性,严重性。所以,我们必须明白,这乐于助人的这真正的意念/

可如今在社会,这21世纪,还像新的实际吗?这个路上还有好心人吗?还有:“钉子精神”吗?

去年,一个叫乐乐的小女孩,在路边玩耍,不慎被车撞倒,开车的人跑了,可怜的小乐乐还躺在路上,深情的看着她,可是没有人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可马路上的车一刻也没有停下来。最后一位检垃圾的老太太把她带到路边的时候,他已经没有了呼吸,从之一事件,可以看出,现在得人心是多么的险恶。

现的人心的险恶并方向以前一样干净,现在得人心是乌黑的,令人厌恶的。

读完乐于助人,我们再来谈谈救死扶伤。

救死扶伤,只要病人有一口气在医生就不能放弃。

而今,就医生的一句话,而大打出手,将医生告上法庭,医生不能就人,更不要说扶伤了。

一张病危的通知书,家长不肯签字,最后失去宝贵的生命,而家长将此罪压在了医生身上。

有一个人说过一句话让我至今深藏,那里“没有杀过人的医生,不是好医生。

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的美德正在逐不得减少,我们要控制美德的减少。

“只要人人都现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的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藏民族传统服饰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藏族传统服饰最基本的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以及富有夸张色彩的金银珠玉饰品等。厚重保温、宽大暖和的肥腰以及长袖长裙,自然适应于藏民族居住地特定的环境和气候。如藏族高原牧民的氆氇长袍胸前留有一个突出的空隙(酷似袋子),这样外出时可存放糌粑、茶叶和饭碗等,天热或劳作时,根据需要可袒露右臂或双臂,将袖系于腰间,调节体温,需要时再穿上;夜晚睡觉,解开腰带,脱下双袖,铺一半盖一半,成了一个暖和的大睡袋,可谓一衣多用。

藏帽 在藏语里称“霞帽”,各式各样,种类颇多。西藏东部昌都地区的人喜欢皮帽,藏式皮帽大多用整块狐狸皮毛制成,给人以粗犷豪放之感;而“金定幅”则是以氆氇和皮毛为料,用金丝缎、银丝缎和金丝带作装饰制成的一种帽子,流行于拉萨、日喀则等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男女老少都非常喜爱。

氆氇袍 藏族传统装饰,是一种用名叫氆氇的手纺毛料制成的宽大的长袍。也有用纯布料缝织的长袍。形制多为大领或圆领,右开襟,设一扣或无扣,衣边或领口多镶彩布或豹皮等。

牛皮衣 在西藏错那地区,妇女的装束非常独特,无论老幼,背上都有一张完整的小牛皮。皮毛向内而皮板朝外,小牛皮头部只须朝上,牛尾朝下,四肢向两侧伸展。在此地区,妇女是牧业生产的主力军。她们的装束反映了原始的图腾崇拜。另外,背上披着牛皮,背架背米可以避免磨损衣服,同时还可以隔潮保暖。

藏鞋 大致分为三种,即“松巴鞋”、“嘎洛鞋”和“多扎鞋”。一般以氇氆、毛呢、平绒和皮革为主要原料,色彩搭配十分讲究,有的还以丝线绣上各种花纹图案,有的用金丝缎镶边、贴花。鞋尖有方有圆,有尖有钩,形态各异。只是各式藏鞋腰后部都留有10多厘米长的活口,以便穿脱。穿藏鞋要系带。而鞋带非常讲究,使用细毛绒编织而成,附有各种优美的图案,两端还留有彩穗,色彩艳丽,与藏鞋配在一起,可谓赏心悦目。

邦垫 藏族妇女腰间所围的彩色围裙。邦垫编织精细,色彩鲜丽,给人影响非常深刻。制作邦垫工序比较复杂:一般先用手工纺线,然后染色、刷毛、织成条状,最后再缝合成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民族传统作文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问你:“节俭是什么意思?”时,你当然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提问:“那还不简单,节俭不就是勤俭节约的意思吗?我记得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了!”是的,节俭的意思我们一年级时就学过了。那时,老师对我们说:“小朋友们,我们要节约饭菜,节俭一些,节俭就是勤俭节约,大家得节约水电!”老师的教诲我们都牢牢记在心中,但是我们又做到了哪些呢?

一天的课间休息时,我去洗手间,出来之后,我习惯性地洗手。这时,一名同学大开了水龙头,把头钻进水中,然后又把头拿出来,水龙头没关,那名同学的头犹如狗尾巴似的甩来甩去!我看见墙壁上贴着“节约水资源,紧关水龙头”十个显眼的大字,再看看那名同学的举动,我叹了一口气!然后伸手把水笼头关紧了。

节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它包含着我们中国人的形象,风貌。还表现了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当你没有关紧水龙头时,你是否想到了那些缺水地区的情景;当你开着计算机、空调、电扇、电视时,你是否看到了停电时恐惧的画面;当你看见一套十分漂亮的衣服,父母舍不得买,而你又嚷着要买的时候,你是否又想到了父母挣钱的辛苦!少买一个玩具,少吃一次零食,甚至少用一根笔芯,你都能节省下一点儿,当这些不起眼的一丁儿、一点儿、半分、半毛积累起来时,你会发现你拥有了一大笔财富!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节俭!让我们一起手牵手,肩并肩,把节俭的美德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坚守民族传统文化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朋友,当你沉浸在情人节的玫瑰花香里的时候,你可想过,就要到来的七夕里,牛郎织女正在一路奔波,即将相会在鹊桥之上?

朋友,当你戴红色的圣诞帽,挤在教堂里不亦乐乎的时候,你可曾想起,重阳节那天携着双亲登高远望遍插茱萸时的一幕幕?

朋友,当你操着满口洋话庆祝洋节的时候,你可想到,其实你更应该陪伴自己的长辈倾听民族古乐的动人琴声?

朋友,你是否还记得自己的血液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

让我们放下手中的杯盅,关掉音响,坐在阳台前静静的思考吧!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长廊中,沉淀了为世人所惊叹的无数瑰宝,仅看中国的节日文化就是一曲唱不尽的民乐,品不透的茶茗。新春佳节,寄意于合家团圆;清明节,着意缅怀故者,抚慰亡灵;中秋之夜,明月高悬,清辉洒遍人间,亲人故友共婵娟;端午之晨,龙舟竞发,唱尽胸中豪情,祭奠古人之忠烈,继往开来。可以说,每一个佳节都承载着动人的历史故事,寄托华厦儿女源自民族的本性的希望和祝愿。简言之,佳节既是感受瑰丽多彩的民族文化魅力,更是联系血肉之情的纽带。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结。长江黄河孕育了华厦儿女的勤劳善良以及对故乡的眷恋,即使漂泊异乡,身处险境,也能勇于奋起,重返故里,所以,我们要坚守共同的财富,担起肩上的责任:让中国节日的神韵代代相传。

亲爱的朋友,当你流连于洋节的霓虹灯里,可别忘了,你更应该坚守故里,因为那里有你自己的一缕节日的阳光。

[坚守民族传统文化作文45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江西民族风俗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江西风俗非常多样:有抓周啊,有守岁啊,还有祭拜天地 今天我就来介绍几样。

一是我们江西特色饺子,我们每一次过除夕都要包各色各样的饺子,有绿豆饺子,有韭菜饺子,还有豆腐饺子,甚至还有辣椒饺子等让人目不暇接。让人吃了还想要再吃一口。在除夕的酒席上啊,必须要有鱼,有鱼了还不能吃。有人会问不吃干嘛呢?因为我们江西人把鱼留在桌子上表示年年有余,要是把鱼吃了那不成了年年没余了吗?

二是抓周,抓周这个词大家可能没有听说过。抓周的意思就是慢一周岁的人都要抓周。先拿一个大一点的盆子,让那个小孩子坐上去,上面放上本子,玩具,计算机,一些东西。我们在门外打爆竹,那个小孩子开始抓,要是抓到本子那他长大以后肯定是一个学习非常好的人;要是抓到的是玩具他长大以后一定是非常贪玩的一个人;要是抓到计算机的话他长大的工作一定是计算机。让后我们趁他在抓的时候扔钱给他们,要是小孩子不拿钱的话,我们大人都把钱放到他的手上。因为我们都想要他长大以后做个有钱的人。

三是祭拜天地,每次在过年的期间我们都要祭拜天地,让他们保佑我们可以全家安全一年里不会出事。我们要把猪头和一些吃的东西放在桌子上,拜天地这样可以全家幸福。

我们江西还有很多习俗想要了解的话就到本地去了解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