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自保的解释300字【热门20篇】

导语:九牛一毛,许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点。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成语故事讲得是什么吧!接下来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自保的解释300字优秀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

浏览

422

作文

1000

篇1:成语解释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词目:庐山真面目

拼音: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注音:ㄌㄨˊ ㄕㄢ ㄓㄣ ㄇㄧㄢˋ ㄇㄨˋ

解释: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指庐山的真实面目。用以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

成语出处: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近义词:真相大白、庐山真面

反义词:改头换面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结构:偏正式成语

年代:古代成语

同韵词:鹤立企伫、横驱别骛、别无他物、悍然不顾、虚实失度、单门独户、江山如故、进退中度、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沉迷不悟

英语翻译:ones true character

俄语翻译:настоящий обли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详细解释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 融化 rónghuà

(1) [dissolve]∶变为液体

冰淇淋在太阳下融化了

(2) [thaw]∶如冰、雪从冻结变为液态

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1).熔化;溶解。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点铜成庚》:“復取白药少许投之,砂始融化,出火视之,真金也。” 叶圣陶 《线下·一个青年》:“坚冰碰到春温,就融化为涟漪的波澜了。”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三:“山上的雪,雨打风吹,完全融化了。”

(2).融会;融合。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作诗要融化,岂可执而不通。”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上:“夺胎换骨之法,诗家有之,须善融化,则不见蹈袭之迹。” 魏巍 《壮行集·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他是为个人、为少数人而生活呢,还是把他个人融化在集体之中,为集体、为大多数人而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成语解释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亡:丢失。在岔道上跑丢了羊。比喻人生道路复杂;掌握不好方向会误入歧途;以致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成语出处:《列子 说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成语简拼:QLWY

成语注音:ㄑ一ˊ ㄨˋ ㄨㄤˊ 一ㄤ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歧路亡羊偏正式;作谓语;比喻事理复杂多变。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羊,不能读作“ránɡ”。

成语辨形:歧,不能写作“岐”。

近义词:误入歧途

反义词:改邪归正

成语例子:(1)对年轻的人如不循循善诱,就有歧路亡羊的危险。(2)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了,他担心自己会陷入歧路亡羊的局面。

英语翻译:go astray in a complex situa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沉郁顿挫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沉郁顿挫在文学史上一般指杜甫的风格特征。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沉郁顿挫的风格的基调是悲慨。杜甫诗歌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在於感情的强烈,这种强烈的感情是杜甫最能打动读者的所在。就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而言,其感情的强烈是第一位的。他的诗,蕴含著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事的心态,便把这种喷薄而出的感情抑制住了,使他变得缓慢,低沉,回环起伏。几欲喷薄而出,但又不得出,缓急回环,跌宕起伏,是为沉郁顿挫。

沉郁是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顿挫是指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曲折、变化的多端、转换穿插的波澜壮阔以及韵律变化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详细解释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亦作“ 嘈襍 ”。 1.声音杂乱;喧闹。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或曲晏密集,管絃嘈杂,后宾填门,不復接引。” 宋 晁补之 《芳仪怨》诗:“ 阴山 射虎边风急,嘈杂琵琶酒阑泣。” 明 唐寅 《娇女赋》:“双耳嘈襍,精宕神怖。形之梦寐,彷彿会晤。”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四章:“ 黄二愣 提一提嗓门儿,压下了嘈杂的人声,又接着讲下去。”

(2).中医学病症名。俗称“心嘈”。症状似饥非饥,似痛非痛,得食暂止,或兼嗳气、痞闷、吞酸等,多见于胃炎及消化道溃疡病等。《医学正传·心腹痛》:“胃脘疼痛、吞酸、噯气、嘈杂、恶心,皆膈噎反胃之渐者也。”《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 西门庆 ﹞问道:‘……你心口这回吃下药觉好些?’妇人道:‘疼便止了,还有些嘈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称赞的词语解释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称赞就是一个表扬别人做得好的词,属于一个高频词。

称赞的反义词:训斥、责备、毁谤

拼音:cheng zan(拼音分别为第一声、第四声)

意思:是指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赞赏与表扬。也就是称赞这个词语的词意之注解也。

英译:praise

出处:《三国志·魏志·崔琰传》:后太祖为魏王,训发表称赞功伐,襃述盛德。《北史·张烈传》:彭城王勰 称赞之,遂除顺阳太守。

秦观 《陪李公择观金地佛牙》诗:殷勤称赞出软语,坐人顾眄惊俗污。《巴金 《杨林同志》:我听他们赞他做‘好事情,给大家带来方便。

造句:

1,作为老师应该多表扬和称赞学生,这样学生才有学习的动力;

2,称赞别人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我们应该要慢慢学会,这样生活才会更加的顺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塞翁失马成语解释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塞翁失

sài wēng shī mǎ

近义词:失之东隅、因祸得福

反义词:因福得祸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分句;用于安慰语

解释: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出处:《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例子:处士有志未遂,甚为可惜,然“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词语解释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mǎ bù tíng tí ㄇㄚˇ

马不停蹄(馬不停蹄)

◎ 马不停蹄 mǎbùtíngtí

[continuous;hurried journey without a stop] 奔波忙碌,不得休息。比喻时刻不停顿地前进

词语解释

mǎ bù tíng tí ㄇㄚˇ ㄅㄨˋ ㄊㄧㄥˊ ㄊㄧˊ

马不停蹄(馬不停蹄)

比喻一刻也不停留,毫不间歇。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三折:“今日箇将遇敌头,直杀的他马不停蹄。”《金瓶梅词话》第二五回:“爹若这等纔好,休放他在家里,使的他马不停蹄纔好。” 老舍 《二马》第三段三:“ 亚历山大 把果碟子递给他,马不停蹄的往下说。”

成语词典已有该词条:马不停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详细解释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1).消溶,融化。《礼记·月令》:“﹝季冬之月﹞行夏令,则水潦败国,时雪不降,冰冻消释。”《世说新语·轻诋》“君得 哀 家梨,当復不烝食不”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旧语, 秣陵 有 哀仲 家梨甚美,大如升,入口消释。”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妃之初瘞,以紫褥裹之。及移葬,肌肤已消释矣。” 鲁迅 《野草·雪》:“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

(2).消除;解除。《汉书·杜钦传》:“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 南唐 李煜 《悼幼子瑞保》诗:“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乍见山光水色,洗涤心胸。正如酷暑中行,遇着清泉百道,多时病滞一旦消释。” 鲁迅 《彷徨·孤独者》:“这仇恨是历了三月之久才消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成语解释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读 音】:tāo tāo bù jié

【词 性】: 中性词(及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语义)

【用 法】: 偏正式;作状语、定语;形容说话多 。

【解 释】:滔滔:①形容大水滚滚;②形容连续不断。 竭:衰竭,竭尽。形容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多比喻人说话连续不 断,十分健谈。也作"滔滔不绝"。

成语典故

【出 自】:《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二·积善歌》:"饮福受胙,舞降歌迎,滔滔不竭,洪惟水行。"

【示 例】: 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如下阪走丸也。◎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叶紫《山村一夜》:"两线珍珠一般大的眼泪,便~地滚出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礼让的详细解释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构成]

偏正式:礼〔让

[例句]

要学会礼让别人。(作谓语)

[同义]

推让、谦让

近义词

谦逊、谦让、推让

反义词

争夺、计较

英文翻译

1.give precedence to sb. out of courtesy or thoughtfulness; comity

◎ 礼让 lǐràng

[give precedence to sb. out of courtesy or thoughtfulness;comity] 守礼谦让

守礼谦让。《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邢昺 疏:“礼节民心,让则不争。”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衣食既足,礼让以兴。” 唐 韩愈 《祭马仆射文》:“束其弓矢,礼让优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详细解释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 顾虑 gùlǜ

(1) [scruple]∶顾忌忧虑,因有某种担心而不敢去说去做

他对询问你最讨厌的事情并无顾虑

(2) [misgiving,worry]∶不情愿或不愿意

处在洞里,并且对出洞会有些顾虑

思前顾后,有所疑虑。《晋书·刘琨传》:“遂使南北顾虑,用愆成举,臣所以泣血宵吟,扼腕长叹者也。” 唐 柳宗元 《惩咎赋》:“不顾虑以周图兮,专兹道以为服。”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苟可以利国,不必为身家顾虑;苟可以便今,不必以成説拘牵。” 巴金 《望着总理的遗像》:“我听了 总理 的谈话以后,仿佛见到一片晴空,非常明白,一切顾虑和疑惑都消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详细解释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 溶解 róngjiě

(1) [dissolve]∶溶质均匀地分散于溶剂中的过程

糖溶解于水中

(2) [cut]∶使浓度、粘度或韧度降低

(1).溶质均匀地分散于溶剂中,成为均匀的溶液的过程。如食盐溶解于水而成为盐水。

(2).溶化;溶合。 老舍 《我怎样写》:“我写信给他,说我这是把文言溶解在白话里,以提高白话,使白话成为雅俗共赏的东西。”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蛊惑》:“大街上,商店门前作广告的电灯很耀眼地照耀着,溶解在夜色里。” 浩然 《艳阳天》第一二二章:“场房里投出柔和的灯光,好像水银在那光净的场板上溶解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详细解释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 强盛 qiángshèng

[strong and prosperous] 强大兴盛

祖国强盛起来了

亦作“彊盛”。1.强大兴盛。《史记·匈奴列传》:“ 冒突 既立,是时 东胡 彊盛,闻 冒突 杀父自立,乃使使谓 冒突 ,欲得 头曼 时有千里马。”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时 戎吴 强盛,数侵边境,遣将征讨,不能擒胜。”《新五代史·唐臣传·李严》:“又闻 契丹 日益彊盛,大国其可无虑乎?” 柔石 《二月》五:“ 中国 不久就可以强盛起来。”

(2).谓青壮年。《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二:“那公子青春正当强盛,衙门独处无聊。” 明 唐顺之 《都察院都事秦君墓表》:“君乃鋭然自割於强盛之年。”

(3).犹强健。《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股阳疽》:“俟胃口强盛,仍服十全大补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5术语与缩写解释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1.1 产品定义

提示:用简练的语言说明本产品“是什么”,“什么用途”。根据经验,概念罗嗦含糊的产品很难被用户接受。所以产品定义一定要简练且清晰。

1.2 产品开发背景

提示:从内因、外因两方面阐述产品开发背景,重点说明“为什么”要开发本产品。

(1)因方面着重考虑:开发方的短期、长期发展战略;开发方的当前实力。

(2)外因方面着重考虑: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技术状况及发展趋势。

(3)如果是合同项目,请说明项目的来源。

1.3 产品主要功能和特色

提示:

(1)给出产品的主要功能列表(Feature Lists)。

(2)说明本产品的特色。

1.4 产品范围

提示:

(1)说明本产品“适用的领域”和“不适用的领域”。

(2)说明本产品“应当包含的内容”和“不包含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词语发掘的解释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发掘的反义词、拼音、意思、例句如下:

发掘 fājué 埋没 máim

【发掘】动词。把埋藏的东西挖掘出来。多用于书面。可重叠为ABAB式。

〔例句〕

1.考古工作者最近又发掘了一座汉墓。

2.许多迹象表明,如果在这里发掘,肯定会有所发现。

3.你们学校的师资潜力很大,应该好好发掘发掘。

【埋没】动词。掩埋、埋起来;又指人才、功绩、作用等受到漠视或未被发现。常作带宾、带补谓语。

〔例句〕

1.沙漠埋没了大片良田。

2.他天资聪颖、思维敏捷、很有才干,可惜你们校领导不会用人,把他给埋没了。

3.在尊重知识和人才的今天,象你这样学有专长的人是决不会被埋没的。

〔应用例句〕

各级领导要善于发掘潜力,伤感爱情,不要埋没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描写夏天词语及解释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骄阳似火——酷暑难耐,烈日当空,赤日炎炎,暴风骤雨

无冬无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夏雨雨人——比喻及时给人帮助。

夏炉冬扇——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夏虫语冰——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夏虫不可以语冰——比喻时间局限人人的见识。

冬温夏凊——凊:同"清"。冬天给父母温被,夏天给父母扇席,指对亲人无微不至。指冬暖夏凉

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冬扇夏炉——比喻不合时宜。也比喻毫无用处的东西。

冬日夏云——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冬裘夏葛——泛指美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详细解释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1).迟缓;缓慢。《易·困》:“来徐徐,困於金车。” 高亨 注:“徐徐,迟缓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国疾》:“夫辩国家之政事,论执政之得失,何不徐徐道理相喻,何至切切如此乎?” 前蜀 李珣 《女冠子》词:“对花情脉脉,望月步徐徐。 刘 阮 今何处,絶来书。” 杨朔 《泰山极顶》:“如果说 泰山 是一大幅徐徐展开的青绿山水画,那么这幅画到现在才完全展开,露出画卷最精彩的部分。”

(2).安稳貌;宽舒貌。《庄子·应帝王》:“ 泰 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云:“徐徐,安稳貌。” 成玄英 疏:“徐徐,宽缓之貌。” 唐 萧颖士 《江有枫》诗之五:“君子居焉,惟以宴醑,其乐徐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详细解释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 暖流 nuǎnliú

[warm current] 水温高于周围海水的海流,通常自低纬流向高纬,水温沿途逐渐降低,对沿途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1).指温泉。 唐 赵王贞 《和过温汤诗》:“坎德疎温液,山隈派暖流。”

(2).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其水温较所到区域的水温为高。

(3).比喻心中感受到的温暖和激动。 巴金 《探索集·友谊》:“我越想越是感到心里充实,越想越是觉得一股暖流流遍我的全身。”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十七:“一股暖流在他身上流动,他感激地站了起来,说:‘工人同志这样热爱生产,太使我感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详细解释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1).从高处远望。《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毋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升山陵,可以处臺榭。”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跋唐伯玉奏稿》词:“但一片、丹心如故。赖有 越臺 堪眺望,那中原、莫已平安否?”《老残游记》第六回:“﹝ 老残 ﹞正想上城墙上去眺望远景,见那空中一片一片的飘下许多雪花来。” 黄宗英 《大雁情·她……》:“我移开视线,看见城堞边站着一个姑娘,她凝神眺望着向北飞去的大雁。”

(2).观看;观赏。 明 袁宏道 《馀杭雨》诗之一:“若使在 西湖 ,亦得閒眺望。” 清 刘大櫆 《赠方抱之序》:“无亭臺苑囿以为眺望之资,无梵宇琳宫之閒靚以为栖迟之地。”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三:“我几乎为这多彩的晚景迷惑住了。我近于忘情地眺望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