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抗日战争影片观后感汇总(推荐20篇)

浏览

3239

作文

806

2024年禁毒教育影片纸飞机观后感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广大群众识毒、防毒、拒毒意识,5月13日,路南社区组织居民及社区工作人员观看了禁毒电影《纸飞机》,告诫大家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纸飞机》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原本善良美丽的饭店领班阿晨,因病误服了毒贩老五的“特效药”,染上毒瘾,导致夫妻离异、家境困顿,只得被送往戒毒所。悔不当初的阿晨在戒毒所内感到十分自责,尤其对不住儿子,自杀未遂,最终在狱警、社区居委会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重新燃起勇气,摆脱毒瘾诱惑,坚强生活的故事。

观影过程中,所有人被阿晨母子相依相偎,不离不弃的的亲情打动,一致表示要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要树立良好的家风家训,当好父母,教育好子女,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活着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班的同学们观看了电影《活着》,看完了我们心里都有很多感慨!

电影是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小说我没有读过,据说很沉重,不过通过这部电影已足以感受心头之重。

电影中一次又一次提到“活着”,影片中福贵和春生在国民x抓去的时候,在无数的尸体中说:要活着无论如何都要活着回去;人,活着不容易,小人物活着更不容易,葛优的活着只是中国千千万老百姓活着的缩影,

活着,再苦再难也要活着,因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在泪水中我们也有庆幸。

福贵的命运,是时代的命运,也是一部分人的命运。一个败家的子弟,看着家道中落,在穷困潦倒中生存,由富有变为贫穷,母亲的去世,巡演皮影戏被抓服役,参加内战,意外地失去自己的儿子,女儿的死,都是那么惨痛,原本幸福的家庭,在家人极力的维持中,命运和社会给他们开着一个又一个残酷的玩笑。看得出来,生活没有丝毫动情,要给他一个完好的感觉。福贵居然坚强的活了下来,晚年与妻子为伴,想这种可怕的生活。一个人的生命竟是如此的脆弱,生活又是如此的无奈。深深思考,人为什么活着,真是一个要自己必须回答的问题。

电影最后富贵的外甥孙给了我们最后的希望。所有的话语都汇成了那一句像儿歌似的略带疲惫的而又韵味悠长的话语:小鸡长大之后就会变成鹅,鹅长大之后就会变成羊,羊长大了就会变成了牛,牛长大了,就一切都好起来了……

看完这个电影,我们会明白自己是多么幸福,我们不再需要太多,我们活着不仅为自己,还为了爱着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着的人!

[活着影片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抗日战争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3432 字

+ 加入清单

抗日战争是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人民首次取得完全的反侵略胜利,是进步的正义的战争,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受害最深,牺牲最烈,斗争持续时间最长,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它是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上进行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彻底胜利,改变了屈辱挨打的状况。终于摆脱了“恐洋症”,全中国人民找回了自信与自尊。从此感到自己作为世界上一个有能力自立的民族,能够打败侵略者,这对整个民族精神非常重要,也就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能够有地位,不再受人欺压,从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它同时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抗战中形成的团结一致、英勇不屈、奋发图强、百折不挠的精神已深深地溶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激励着中华民族继续前进。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世界上真正奠定了中国的大国地位。抗战前,中国被认为是“东亚病夫”,而正是通过抗日战争,中国付出的巨大牺牲和起到的巨大作用都让世界刮目相看,战后的一系列会议都承认中国的地位,中国也成为联合国的发起国之一。中国在近代的许多屈辱得以洗雪,在甲午战争战败后,被迫割让台湾,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收回了台湾;同时,这对民族精神也是一大提升。

纪念抗日战争的意义:我们纪念伟大胜利,不仅是回顾中国人民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更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我们要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推动新世纪的世界和平事业。

毛泽东老先生一生有十七次之多对人谈到,感谢日本人侵略我们中国。当时都不理解他老人家的用意,谁也不敢问起他这样表述的意思。时至今天,多数学者都解读为日本人打醒了沉睡多年的中国人,没有抗日战争,就没有共产党的新中国。借抗日战争,有力地磨砺了中华民族的斗志。毛先生一生都不惧怕战争,虽说战争苦了人民,但为了人民的正义事业,不敢起来反抗,就会被压迫。他的这种精神,曾让世界两个超级大国的美国和前苏联,也深感头痛。当下的朝鲜,战争的理念,与毛先生如出一辙。

我作为一名退役的军人,在闲时找些有关历史的书籍来看。特别是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的这段历史,让我产生很大的兴趣,在消遣中略知这段历史的一些背景,同时也油然而生许多自不量力的感慨和读史的心得。有些看法和观点竟然跟教科书上写的有所不同,尽管如此,我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渺小和无知,不敢妄加议论。今天有了网络日志这个平台,人人都可自圆其说,各抒己见,不求收到任何实效,一吐为快。

章东磐先生在他经过几年来对中国远征军及滇西作战尚还健在的老兵们进行的采访笔记,结合台湾和美国的历史资料,整理成的《父亲的战场》一书。那些在教科书里没有,书店看不到,档案馆查不到的真实历史,被刻意尘封的人和事,逐渐得以浮现。书中的人物更是让人不禁落泪。因为每个月得到北京某好心人200元的资助,在电话里对未曾谋面的好心人高喊“共产党万岁”,“我现在一个月可以吃两回肉了”的九十多岁士兵叶进财,曾经在松山之役的幸存者,国民党第八军的卫国战士。如今命运坎坷的垂死老人,这种鲜明的对比和巨大的落差,真实得让人如受剜心之痛。

几位远征军和滇西作战的老兵,过去几十年里,不敢对人谈到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往事,生怕被加以种种罪名。章东磐先生在书中发出这样的感叹:“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让我们改变了信仰。把对家国天下社稷同胞的责任感偷偷换成了政治上的随波逐流,以至于让每个人再不敢珍惜几千年道德文明中都属于光荣的忠诚呢?”

何时爱上读史,又何时还为古人担忧、为古人得到不客观的评价而不平。每当我读史中得知那些不知局内的困境,在外呐喊议论、高谈阔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大人先生们混帐话之时,常多愁多思善感。就譬如美国炮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好些国人坚决主张向美国开战,这类想法貌似爱国,其实是对国事不负责任,不明事理;发动战争,当以国家千秋大局为重,决不可凭一时的意气办事。目前有些人则主张裁减军费的开支,用于国家的基础建设和民生。其实,军费的支出不但不能裁减,而且要加大军费的比重,只有军事的强大,国家和民族才能不畏强暴,完成自卫,人民才会有尊严的活着。以史为镜,军事必尽全民的智慧和财力,达到世界数一数二的水平,才能保障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受外在势力的干扰和破坏。大家都清楚,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国与国之间,不是讲道理,是讲强大,而强大的后盾就是军事打击力量。晚清大官僚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本是中国人一件光明正大的事业,却让英国人以此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凭借他们的船坚炮利,让中国人几乎承受了灭顶之灾。强制清政府和道光皇帝,割地赔偿,撤职查办林则徐,流放西北,给中国人留下千古的奇耻大辱。江泽民总书记在1991年要求全国的中学生读中国近代史,教育部编写了大部头的近代史让中学生读,可惜近代史在高考历史分数的比重不大,不忘国耻的真正目的被学以致用的高考所限制。纵观中华民族百年的屈辱史,有诸多原因外,军事上的弱势是一个最主要的因素。从而导致弹丸之地的日本,通过他强大的军事力量来达到征服中国的目的。在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之际,我想将我的感想和认知,在网络的日志中落下。不忘这段历史自然成我坚定的信心,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和一分子,作为一个曾从军保家为国的退役军人,似乎在自己的身上承载了点不能忘却的纪念。

抗日战争,如果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历时14年。史书一般是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抗日战争才正式开始,历时8年。在这8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就是打倒日本侵略者。在这8年里,中国人民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军事集团为主要战场,包括共产党人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成百上千次战役,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涌现出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英勇事迹。这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绝无仅有壮丽的诗篇、震撼天地的画卷。它将告诫中华儿女,国当强盛,民才有尊严。

今天,在我身边的许多朋友,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知之甚少,可喜的每在电视里见到日本人凌辱中国人的场面,人人都油然而生爱国之情。章东磐在《父亲的战场》序言里写道:在云南都拥满游客的时候,破败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军抗日阵亡将士墓碑前的不远处,游客们扶老携幼,花花绿绿地游走丽江、香格里拉、大理、瑞丽和腾冲,在地热的温泉中欢快的沐浴,满足地哼哼着,享受无忧的岁月。百万旅游者谁也没有时间来墓碑前探一下头,来抚慰一下残碑压着的六千多位都在青春岁月变了鬼的异界灵魂,他们都是为国捐躯为我们今天而死,今天的我们却不记得他们了。章东磐等一行人,他们跪在苍凉的坟头和残破的墓碑前,希望能替更多的人做出祭奠,给逝者抚慰。

在你忙我忙他也忙的今天,能抽出一小点时间和精力了解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同胞,处在和平时期的我们,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段历史,不应该被忘却和中止。它给中华民族最深刻的教训,这段历史是几百万忠贞的中华优秀的年轻生命飘落在祖国山川湖泊之上,安卧在苍茫厚实的大地之中,他们将与山河同在,与日月永存。是他们用年轻的生命换来今天的和平与稳定,你在办完公务、完成攻关、赚到票子、喝茶喝咖啡之时,说说2011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有这份印象,凡夫俗子的我们,就很不错了。请相信,当一个人把爱国、爱集体、爱家、爱自己、爱他人等形成一个统一体,尽自己所能做到的,快乐和幸福就在其中。

在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之际,为表达我对我们的民族光荣的前辈们最深切的敬意,作此冗长而不深刻的感想。对于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以及给予今人的启示,不是我这点文字功底的人所能完成的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反法西斯战争观后感

全文共 87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试着找寻辉煌的起点,却只翻开了鲜血洗涤后的欲望河流。然后,我们站在时光的刀尖上,拨开云雾,双眼瞩目着那让华夏子女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这是中国的里程碑,我们从这里,齐步走向今天——

各国元首端坐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军乐团奏起蓬勃的乐章,解放军战士的高声歌唱在耳边久久回荡。七十响礼炮,迎着国旗,冉冉升起在最耀眼的地方。

终于——他们来了!近一万两百颗炙热的心,跳动在赤子男儿的胸膛。遥遥张望,将军领队们走在前头,保持着和战士们一致的步伐。虽年过半百,但精神抖擞。而此刻,战士们更加令人动容。像是拥有着同一张面孔,他们无所畏惧,眉间充斥着浩然正气;身姿笔直,好似驻守在大漠边的棵棵白桦树——他们又多么像老照片中的红军战士,在遍地血花中咬牙站起的红军战士!他们会面对泸定桥对面无数飞来的子弹无畏前进;他们会用身体堵住对准人民的枪口;他们连姓名都不曾留下,而他们,却留下了整个中国!

镜头放宽了,从上空俯瞰着大地。此时的英模方队,就像一个个方块字,运用了先人的印刷术,在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神州大地上书写着华夏传奇!烈日当空,又有什么难得倒中国战士?

从前,我们用火药、手榴弹、地雷对抗外敌,那时我们的装备很落后,含着眼泪无法报仇。今天,是胜利日,我们看到了导弹,“东风”浩荡,雷霆万钧。“东风31甲”是中国首种远程固体弹道导弹,射程大于11200公里的军绿色的它又重又长,在万众瞩目下缓缓驶过天安门城楼;“东风5乙”随在其后,高约30米、直径约3米,被誉为“最强导弹”……台下的老战士看着这一件件来迟的装备,这一件件凝聚了无数中华儿女心血的装备,眼中含着泪花。是啊,又有谁不为此刻的中国骄傲呢?

从古齐步走向今,古有方块字,今有方队兵;古有火药,今有导弹。中国的和平盛世洗净了这片曾经不堪入目的泱泱国土,有如白纸一般。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水墨画卷,等待着新一代华夏子女用和平的画笔添上新的色彩。而我们——华夏儿女,从古走来,在硝烟中迷失了方向,是谁将这一切指向了今天?历史又为什么这样选择?是曙光中的指南针,是曙光中的党!它从曙光里来,将我们带进和平的曙光里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爱国主义影片《董存瑞》观后感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董存瑞》这篇感人的文章,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是对敌人的仇恨,一是对 董存瑞的敬意,在我心中犹然而生。

这篇文章介绍的是1945年,16岁的民兵董存瑞参加了八路军。他在战斗中锻炼成了一个机智勇敢的战士。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我军被敌人的暗堡阻拦,董存瑞奋不顾身的抱着炸药包冲到桥下,一时找不到支架,这时候,冲锋号响起来了,许多英勇的战士倒在敌人的枪口下伤亡惨重,董存瑞为了战友的安全毅然用手托起了炸药包,炸毁了敌人的暗堡英勇的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读完后我自己不由想起了,方志敏,黄继光,江姐,等都是优秀的中国人民的好儿女。我们的五星红旗,我们的红领巾都是用他们的鲜血染成的。他们在我们的祖国受到侵略时为了我们大家不受侵害为国献身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现在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世界里,但是外国的列强时刻的想欺负我们,现在是高科技时代了,不在用人去炸碉堡了,我们遇到的挑战就是科学技术的挑战。为了不让先烈的血白流,为了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所以我们要奋发图强,努力学习时刻准备着。去迎接更大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抗日英雄观后感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看到今天幸福的生活,我不由地想起了在8年艰苦卓绝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许多先烈,而刘胡兰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位。

刘胡兰生于1932年,10岁加入儿童团,13岁进入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4岁就是预备党员。1947年,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在敌人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可刘胡兰毫不畏惧,仍然坦然躺在铡刀座上,她牺牲时还不满15岁。主席听到刘胡兰英勇事迹后,奋笔题写“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如今的和平年代,我们都幸福的生活着。可是,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呀!是多少像刘胡兰一样的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我更应该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刘胡兰比我就大几岁,她在面对敌人时是那么勇敢、那么坚强,宁死不屈,虽然刘胡兰牺牲了,可是她的精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我要以刘胡兰为榜样,学习她高贵的品质。从现在起,我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甲午战争观后感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叫“甲午风云”,这部影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讲述了在1894年8月,因为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所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本来中日想和好,可邓世昌知道这样对他们没有什么好处,所以冲进房子进行了一番讲述,讲完,邓世昌就把外国人气走了。9月16日中午,邓世昌正准备在船上吃饭,突然,西南海一片烟雾,邓世昌一看,原来是外国人,再一看,原来是日本鬼子挂着外国旗,邓世昌一看,立即命令船员准备战斗。他们的目标是“吉野”号,“致远”号以最快的速度向“吉野”号狂奔而来,到了最后,“吉野”号一看情况不妙,立即发了一颗鱼雷,而“致远”号被击中了,邓世昌壮烈牺牲。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到了最后,还是输了。

因为邓世昌非常爱国,与敌人较量,毫不畏惧,宁死不屈,视死如归。还有船员们顽强战斗的精神,所以深深地感动了全部的人,我们会永远记住这位舍身报国的民族英雄——邓-世-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抗日英雄观后感

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烈日炎炎的夏天,知了“知了知了”的在树上唱着,使人心烦意乱。这时的我,正坐在窗边,认真的阅读这本《抗日英雄》,其中的一个故事是我潸然泪下,感触良多。

这个故事的名字是:《誓死不屈抗联八女》。1938年10月20日乌斯浑河老道渡口,有八条年轻的生命随着河水倒下了,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这八位女英雄挺身而出为团队做掩护,自己单枪匹马留在了岸边。最后,她们不娶不服,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们为国捐躯,自愿投河自杀。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

请注重最后的那句话,“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十三岁啊!十三岁就经历了了枪零弹雨,就懂得为国捐躯,令我敬佩。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则内自省也”,拿那位最小的女战士来与我相比,她十三岁,我也十三岁,她那时已懂得为国捐躯吗,没有一己私欲;而我,我还是一位在爸妈怀里的小公主,不会洗衣做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我不懂得那时他们打下的江山有多么不容易,不知道那是的战争有多么残酷,更不知道那时牺牲了多少条年轻的生命!

这八位女战士,不顾自己的生命,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全中国人民,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但她们的伟大举止,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鸦片战争观后感

全文共 104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近代史即是被各国列强侵略瓜分土地侵吞财产的一段屈辱无比历史,也是中国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顽强抵抗、艰苦探索的历史。

19世纪初,英国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大国,号称“日不落帝国”,然而随着机械化设备的建立,生产水平的提高,英国逐渐进入了供大于求的市场状态,急需扩大他的市场范围;同时随着清政府逐渐闭关锁国开始中断与英国工业物品的交易,本就是贸易逆差的英国更是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也因此英国殖民者开始以走私高成瘾性的毒品来作为谋求暴利以及改变贸易逆差的手段,强迫其殖民地印度种植鸦片再通过东印度公司垄断、收购、加工,然后走私到中国贩卖。据不完全统计,鸦片战争前40年间,英国运入中国的鸦片约40万箱,从中国掠走了3亿到5亿银元。英国的鸦片走私不仅导致我国进入了贸易逆差大量白银外流,同时也毒害了中国的人民的身体和精神。清政府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开始大力收缴鸦片,导致了与英国相关利益阶层的冲突,最终英国国会通过对华战争的决定,鸦片战争正式爆发。而《鸦片战争》讲述的正是晚清政府中以林则徐为首的爱国正义人士,在鸦片屡禁不止的情况之下,痛下决心,与英国鸦片贩子和国内腐朽鸦片瘾者的战争。

电影的开篇就是一幕林则徐与其老师的对话。身为林则徐的老师,朝廷命官,也已是鸦片瘾患者,骨瘦如柴。可见其当时鸦片对中国举国上下的毒害之深。紧接着是林则徐与皇上的一幕对话,期间可看出皇上对鸦片也已是深恶痛疾下决心要在国内禁烟。随后画风一转,来到了英国鸦片商人的船上,一行人看不出任何对自己罪行的愧疚感。也介绍了海关关口的王爷们,生活淫靡,没有担忧,贪图享乐的场景。当林则徐到达广州以后,雷厉风行地处理了当时贩卖鸦片的鸦片贩子,但也同时对前来谈判的虔诚的徒恶语相向,将英国人保卫绝食,这也成为了日后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之一。在林则徐风风火火禁烟的同时电影将画面一转转到了英国领事馆方面,在英国人中不乏有一些倡导和平,公平交易的人,强烈反对英国贩卖鸦片的行为,希望与中国清政府可以坐下来好好交谈时,但是英国议会之中绝大多数都是右派分子,唯利是图,希望以武力的方式保护自己的贸易,强迫中国政府妥协。

电影的结尾就是残忍战争的开始,英国侵华舰队封锁了珠江海口和广东海绵,鸦片战争正式开始。最终也就是中国军队惨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接着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纪念建党95周年影片《大火种》观后感

全文共 1171 字

+ 加入清单

“种子生长需要泥土,能成为泥土,好。”这是电影《大火种》中革命战士鲁真英勇就义时,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留下的话。他视死如归,从容就义,是那样平静,那样淡然。我想,在那个风雨如晦,革命艰难的峥嵘岁月里,这话必是每一位革命战士的心声,活着就成为火种,散播真理,死了也要化作泥土,滋养革命种子,让它生生不息。

《大火种》的故事发生在1926年的广饶县刘集村,一位叫刘雨心的姑娘带着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从济南来到了这里。她不仅仅是回乡探亲这么简单,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让这里的人们认识和了解这本小册子——《共产党宣言》。电影以刘忠良为主人公,展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思想变化。从最初为了“吃饱馍馍”开始接触这本书,到后来在这本书的引导下,真正认识到自己饱受地主阶级的剥削,“万国劳动者团结起来”才能推翻旧世界,迎来新生活。在“马大胡子”思想的引领和支撑下,刘忠良带领受尽压迫和屈辱的农民与地主阶级作斗争,先后组织了觅汉增资、红枪会砸木行等农民运动。看到地主老财面对团结起来的无产阶级手足无措,跪地求饶时,观众们大快人心!可地主们联合报复,伙同反动政府军警对村内进行搜查,党组织处于即将暴露的边缘。终于在最后一次行动中,刘忠良、刘雨心不幸被捕,在严刑拷打逼问不出半句关于党组织的秘密后,刘雨心被枪决,刘忠良被钉死在了十字架上。当侩子手将长而粗的铁钉锤入刘忠良心脏时,同样深深刺痛了每一位观众的心......

革命的火种并没有因此消亡,反而点燃了更多劳动人民心中的火苗,一发不可收拾,有他们的兄弟,有他们的妻子,有他们的娃娃,革命的火种代代相传,炽热燃烧,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这时,刘忠良的妻子和哥哥才拿出了那本经过多少人用生命保护下来的《共产党宣言》上交给了国家。往事随风,感慨万千,我们的党从当初的势单力孤、饱受摧残,经历大风大浪、多重磨难,最终走向了繁荣,带领人民过上了当家做主的日子。而这本见证了风雨沧桑的小册子一切完好如初,就像革命战士心中的共产主义信仰一样,不曾褶皱、始终如一。

作为建党95周年的献礼,这部电影触动我心,剧中人物形象鲜明,故事动人,语言简单朴实,却饱含深意,观看中几度落泪,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今天,教我们如何不珍惜!其实,不论是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革命年代,还是今天改革稳定、和谐发展的年代,一路走来,都少不了共产党员忘我奉献,不畏牺牲的身影,雷锋、孔繁森、焦裕禄、沈浩、杨善洲......他们用坚定的信念,扎实的行动,弘扬党的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革命的精神薪火相传,如今,改革发展祖国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尤其是年轻党员,我们可能无法做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我们可以立足本职,脚踏实地,每天做一点,每天变一点,持续地为发展党的事业做贡献,我们党的事业就会更加蓬勃,中国的明天就大有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战争巨制大片《拉贝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1705 字

+ 加入清单

我观后甚为不解:一部平庸之作何以得到“权威”的集体联手夸奖?遂作此文。一是在锣鼓喧天的吆喝声中给《拉贝日记》一个客观的评价,二是必须警惕且质疑拍戏的初衷、水准与良心。

影片的开头有这样一个镜头,日军飞机轰炸,中国难民逃到拉贝的纳粹旗帜下获救。这一个镜头就把本片的故事给概括了。说它好,因为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说它不好,因为一个镜头的内容被拍成了一部电影。色彩平庸,画面平庸,镜头平庸。这部片子哪里是因为色彩、画面、镜头而让人印象深刻?飞机掠过,声响轰鸣。钢琴响起,旋律可人。除此之外的音效,作为一部非小成本影片,这方面并不乐观。一部电影是有气味的。同档期的《南京》在战场有尘土味,在角川自尽时有苍凉味。而《拉贝》只有在医院里有一点血腥味,其他的部分通俗得却缺乏气味。拉贝可以用国语配音,但日本人为什么不用原音加字幕?更糟糕的是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总不能让日本人与德国人自由对话吧?

故事在“起”之后的“承”,说的是拉贝“应邀”而留下来管理“难民营”。如果没有大夫的嘲讽,事实将会怎样,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习惯把救星看做十全十美的英雄。故事试图去还原那一段历史的风貌,但却缺少可以承担起这样重任的大场面。无论是人数,还是建筑,无论是战场,还是后方。片中最大的场面是拉贝送夫人上巨轮,好家伙,人山人海,大船比小山还高——有这气力“重现”一点“南京”好不好?导演的初衷到底是什么?这绝对值得怀疑!在拉贝左右,有两位帮手。好帮手男博士对于纳粹的罪行的控诉显得短而有力,思索的深度也远远领先于本片“主题”,对于本片来说是喜是忧?片中最有力量的当属中国大夫为救自己当兵的儿子而惨遭杀戮,铁蹄践踏人性,多么具有直击人心的能量!人物关系就是电影故事的骨骼。本片的人物关系非常简单,清晰明了——以拉贝为树干,分出若干支。这不是问题,问题是“分支”被处理的太简单、太平面。“性格组合论”想必是中国文艺批评家众所周之的,洋人们不会忘记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难民营缺粮少吃,拉贝即使知道有败兵藏匿于此,也给予了默许。期间即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也没有深情的感人画面,一切流于平淡。

张静初等女生被强迫脱衣服一幕,洋博士怎么不知道自己也回避一下?这样一部从题材上应该拍成灾难片的电影,其中居然加入了洋博士与中国女学生的爱情,以及拉贝夫妇的“久别重逢”与“深情一吻”的大特写。即使观众爱看“好莱坞范式”电影,也不该把裤子都脱了、露出整个光溜溜的屁股示人不是?当日本兵准备攻入难民营之际,几百名中国百姓以血肉之躯筑起壁垒来守卫难民营,此时,他们应该比后来才走出大门的洋人们勇敢得多。故事的在漫长的“承”之后,终于一“转”。一触即发的杀戮被外来的媒体化解,意外的、侥幸的、突如其来的化险为夷到底有多少感人的情怀与崇高的光芒?获救后大人们喜出望外,像人人都中了五百万一样,这样的镜头是什么水准?故事走向“合”,拉贝胜利地完成了使命,即将离开时,民族感激涕零,无比留念。在故事前面作者并没有给出多少拉贝历尽千辛万苦以保难民营的铺垫的前提下,这一切都显得那么一相情愿地把拉贝推上“大救星”的神坛。当我们整体来看这部电影时,我们会发现,本片在还原历史的原貌,在开掘历史的深度,在歌颂人性的伟大等诸多方面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本片就像一个举着大旗的裸体老头,巨大无边的旗帜遮掩了他苍老的身体——本片以其题材的意义遮蔽了品质的平庸。

当我们换一种视角,这一切便变得可以理解:这只是一个讲述一名德国人在异国遭遇战争后,保护了20万人又与妻子终于团聚的故事。这只是一部通俗、大众、平淡的片子,一部因为与我们七十年前的巨痛有关而被我们主观地赋予了过高的期望的普通电影而已!

好的影片,应该让关注与创作者都有受益。如影片的手法,风格,艺术风格与水准,“题材意义”与“历史意义”被搬上银幕的合法性。就《拉贝日记》这样一部压根算不上优秀的电影,影评人的“众口铄金”,原因何在?是文艺理论贮备上的单薄?是电影审美趣味上的跑偏?是人文精神立场的隐退?是对知名影评声誉的自毁?是对广大普通观众的误导?是对朋友强大面子的妥协?是对金子银元钞票的臣服?谁能揭开这些奥秘,谁就变得聪明无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9.3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致老战士的慰问信

全文共 1833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抗战的老战士、老同志:

你们好!

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重要日子。

在此,我代表鞍钢集团、攀钢集团、公司党政工团,向各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致以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的胜利。中国人民通过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不仅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且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快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历史转折点。

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共中央举办了隆重的系列庆祝活动。公司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在鞍钢和攀钢的统一部署下,组织专人为公司抗日老战士、老同志代表发放慰问金、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并送上鲜花。你们胸前熠熠闪光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抗战老战士、老同志在抗战中作出贡献的肯定和认可,也代表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全中国人民对抗战老战士、老同志的崇高敬意。

70年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烽烟四起。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铁蹄,在民族危难、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你们站在了抗日救亡的最前列,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不怕牺牲,挑起了抗日救国的大旗。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从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到战略反攻,历时八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无数抗日志士前仆后继,投入到这场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中。

是你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挽救了国家和人民,用血肉之躯捍卫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你们的英勇事迹,将深深地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你们是时代的中流砥柱!你们铸就了中国的铮铮铁骨和不屈的脊梁!

新中国成立后,你们积极响应毛主席“三线建设”的号召,拂去战争的硝烟,脱下戎装换上工装、放下手中紧握的钢枪,拿起了工具,挥起了铁锹,毅然投身到民族工业振兴的大潮中。带着“军工报国、奉献国防”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你们拖家带口、远离亲人、背井离乡来到了江油这片土地上。先工作后生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以抗战时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投入到长城特钢的建设中,工作中率先垂范,生活中无私奉献,让十里钢城成为涪江河畔最耀眼的明珠。你们是企业的开拓者,你们是国家建设的栋梁!

抗战精神是我们战胜困难的法宝。今年,正值长城特钢建厂五十周年之际。经过五十年的建设和发展,长城特钢取得过有目共睹的成绩,但目前也正面临着“保命经营”的困难时期。我们要继承抗战老兵、老同志优良的革命传统,发扬敢打敢拼、无私奉献的精神,肩负起“振兴民族工业、再创长钢辉煌”的历史使命,我们有信心实现这一理想。这个信心来自鞍钢、攀钢两级集团以及各级政府对我们的支持、来自我们五十年积淀下来的生产、技术、工装优势,也来自各位抗战老兵、老同志们身上传递的抗战精神,这是一种正能量,这是长城特钢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支持长城特钢在多年的困境中锲而不舍、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动力源泉。我们将继承和发扬这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的抗战精神,以坚定不移的信心、以百折不挠的毅力、以一往无前的勇气、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投入到公司“控亏增效、转型升级”的工作中,以革命性的举措,按照着力高端、打造精品、做出特色的思路,集中全部优势资源,倾力发展特种合金、钛及钛合金、工模具钢以及特种不锈钢和特殊结构钢的个性化产品;并依托新线装备优势,着力打造特种合金、工模具、锻造、钛材、不锈钢棒线材“五大核心”生产线,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我们正围绕打造“中国高端金属材料领军者”的目标,迈出坚实的步伐。

是你们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牺牲和奉献精神,在抗战时期支撑了抗战的胜利,在和平年代支撑了国家的建设,在改革年代则支撑了中国的和平崛起。在未来,这种精神也必将成为支撑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让抗战精神成为助推企业发展的精神源泉。我们将认真听取各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继续关心、照顾好抗战老战士、老同志的生活,让你们安享晚年。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在此,我代表公司党政真诚地感谢各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在抗日战争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在公司建设发展中的无私奉献,并祝抗战老战士、老同志们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江宾

2015年9月2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爱国教育影片《血性山谷》观后感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晚上七点的时候,我和全校的同学们,怀着好奇的心情,带着自己的椅子来到操场上看电影,影片中讲的是:许多红军叔叔护送一位首长去延安参加党的第七次代表会议,由于山路不好走又有很多的叉口,所以迷了路,还好找到了一位老乡,红军叔叔们就请老乡带路走出这山谷,结果遭到大批的鬼子的伏击,这支队伍历尽艰难,最终成功地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影片中有一个片特别感人。一位红军叔叔在执行任务时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大洞里,但他勇敢地站了起来,尝试爬出洞,可是洞壁十分陡峭,红军叔叔刚爬没多久又滑了下去,他又重新站了起来,再试一次,眼看就要出洞了,可又滑了下去,就在这时他拔出一把匕首,用匕首在洞壁上掏洞,好不容易爬了上来。没想到又来了两个鬼子,他们残忍地把红军叔叔踢回了洞里,还向洞里扔了一颗手榴弹,我还以为那个红军叔叔会被炸死,没想到他竟然把那颗手榴弹“还给”了那两个鬼子,最后又艰难的爬了上来。

我十分佩服这个红军,因为它特别勇敢了、特别坚强了,他拥有信心、有恒心,凭此他艰难的爬出了洞,并且消灭了两个鬼子。我应该学习他的这种非凡的毅力,虽然我生活在一个幸福,和平的社会里没,我不需要打鬼子,可是我需要努力学习,来报效祖国。所以当我在学时遇到困难时,也应像这位红军叔叔一样,不怕困难,不怕敌人,有恒心,有信心,拥有了这些相信我一定可以解决任何困难的。

影片中日本鬼子拿着的是机*,可我们的红军却用着破烂不堪的步*,这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落后就要挨打”。作为现在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知识,让我们的祖国更加骄傲和自豪。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张艺谋导演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感

全文共 3265 字

+ 加入清单

雁儿——渴望

她过早的成熟了。她的纯真过早的衰竭。

看到颂莲挽起袖子洗手时,她觉得这个新来的女孩与自己如此的相似。同样年轻。似乎同样的家境。在一瞬间她们甚至有成为朋友的可能。

可是当“四太太”的喊声响起的时候,她几乎自卫的把她隔绝在外。

她很可怜。她觉得她的命运是这一个又一个新来的太太造成的。像《上阳白发人》中的女子,把一生未见君容归咎为杨妃之过。

她的幻想一次又一次的被这些新来的太太打破。

她觉得这个新来的太太和她如此相似。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不能代替她。

她最鲜明的标签是渴望。

她的渴望如此直白。跟老爷偷欢的时候看到颂莲进屋,她眼睛里甚至没有恐惧。直入人心的目光好像在做一件大义凛然的事。

她的渴望如此真实,即使是因为点灯被当众处置,她仍毫无悔意,她倔强的跪在雪地里,始终不肯认错。

她渴望。没有任何羞愧,因为她觉得她的渴望是正当的,几乎像一种理想。

自己点灯笼,想象捶脚的感觉。当太太们的捶脚声响在院子里的时候,她陶醉的想象自己。

她真的还太年轻,所以轻易地被卓云拉拢,并作为牺牲品。

她因为渴望而不得将愤恨转嫁于颂莲。

她至死不知道她该怪的是谁。如果真要怪,怪的是“府上多年的老规矩”;她至死也不明白,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颂莲——徘徊

颂莲刚出现的时候,还是两只粗粗的大麻花辫儿。脸上带着烈女的表情。她是个心里有成算的人。也是在乎爱情的人。她的话仿佛是说,她想嫁一个她爱的人,可是如果不能嫁一个她爱的人,就干脆嫁一个有钱人。哪怕当小老婆。这是种宁缺的态度。为了保住爱情的纯度。

她嫁入一所大宅。气派端方。

她走进大宅的时候,眼角全是自尊和不屑。可是镜头中她被挤压在墙根。又的确太渺小了。

她甚至避开了去接她的花轿。也不让管家帮她提东西。她反感这一切。

她各色。她还那么年轻。

大宅幽深。端庄森严。不见人影。一路走来只有脚步声。

她在其中穿过一扇又一扇的门。这些是她要走一辈子的路。

进入之初,甚至不知如何融入。

抬灯入院,点火,燃灯,悬挂,一干人等面无表情,空荡的院子响着每一个动作的回音。几个女人走进来,进屋说“照府上的规矩”。

洗脚,捶脚,梳头,更衣。这是一个完整的仪式。未见男主人,只见男主人的红灯笼。她脸上带着惶恐。

院落的幽兰色,其中有灯笼的红。像一个暗藏杀机的洞穴。

她觉得老爷很温柔,不管是问捶脚是不是舒服还是要她过来仔细看看都是温声细语,只有聪明人能窥视背后的杀机,把一个人慢慢磨蚀掉棱角的力道,而她尚年轻,相比这大宅。

她仿佛看见了她长长的寂寞,像镜子里自己的泪,只有灯笼陪自己欣赏。

空间和人都是这样封闭。即使读过书,那些学问在这里也是用不上的,聪明和学问不成正比。她以为自己很聪明,却不知道自己不通世故,只是凭直觉先入为主的接受卓云排斥梅姗,在受挫时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她无法洞悉这里的哲学,她只知道自己忽然成了太太,似乎应该是主人,起码应该高过一个丫鬟,却不知道她的地位远远没有稳定,随时可能坍塌;她也无法接受老爷和雁儿的偷欢,她还在徘徊中,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她不知道既然能够有四位太太,那么和一个丫头偷欢并不是不能容忍的大错。

直到捶脚的声音如筛子般响在大院里的时候,她才意识到,她开始需要这件东西。

她甚至发现,不能点灯吃不到想吃的东西。她终于有些明白。于是当有人再问起为什么大学没有读完的时候,颂莲的回答已经不再是家父病了供不起,而是念书有什么用,还不是老爷身上的一件衣裳。而当她发现布偶上自己的名字时,并且是卓云的字,她终于知道她的生存是如此的需要争斗。她慢慢开始蜕变。

假孕。这是她并不高明的手段。可当长明灯点起来的时候,她还是自我欣赏的迷醉其中。她终于开始欣赏这种争斗。

这种不高明的手段终于了解了她的徘徊。

她在不知不觉中葬送了雁儿和梅姗的生命。

她并不像卓云那样暗喜。她悲伤。她的不扯定性决定了她即使没有被封灯,也始终处于徘徊的境地。

梅姗——抗争

梅姗是陈府的一颗痣,长在最敏感的部位。

这种抗争并不是卓云式的用尽手段,而是不屈就于一个封建姨太太的位置。

梅姗历经了颂莲式的徘徊,以独有的方式坚强的在陈府中存活,不管是自我沉迷的在院子里自唱自赏,还是和高医生偷情,她都像她身上一件件色彩艳丽的衣服一样,张扬凌厉,棱角分明。

因为她尚存资本,老爷仍然保持着对她较强的兴趣,因此她不用像卓云那样因为惧怕失去而费劲心机;她漂亮,嘴角暧昧的笑带着隐晦的性欲味道;她有自己的生活;她为陈府生有一子,这是她基本的保障;她聪明,是对陈府的规矩和本相最知根知底的一个,正因为此,她不会耗尽力气去抗争;她也尽可能多的保留了她的真纯:她的真诚和刻薄都露在外面,她的抗争太肤浅,她在梅姗的新婚之夜把老爷叫走,在叫不走的时候在清晨的院落大声的唱戏,

在不想客气的时候毫不掩饰,连招呼也懒怠打,也不会在饭桌上像大太太和卓云都在老爷面前给颂莲夹菜,在点灯的时候,不会像卓云那样殷勤的笑。

她不爱老爷,她也不缺少爱。她的抗争并非自己的需要,只是成了她在陈府中的一种必要习惯。

她毫不掩饰她的寂寞,也毫不掩饰她惊人的美丽。

她是大院里最真实的人,在空旷的楼台上唱戏,不会因为颂莲上来挑衅停住,铿锵嘹亮,神采飞扬。戏唱完了,脸上的哀怨无奈也一并裸露;她不会客气的停下说话,戏也是如此。

“你想听,可我不想唱了。”这是她的生活态度。

这就是梅姗,她在和她自己的定位抗争,她还有力气。

她在规矩之中,又在规矩之外。她不是规矩的恪守者,只是在沿着规矩的边缘小心翼翼的走。

她看得最清楚,戏做得好能骗别人,做得不好只能骗自己,连自己都骗不了的时候就只能骗鬼了。

她原来想一直能骗别人,至少也能骗自己,但最后真的连鬼也骗不了,抗争的结果是,香消玉殒。

卓云——臣服

她的欲望很大,她一直在挣扎中,可这种积极的挣扎实际上就是一种臣服,对自己姨太太身份的臣服,她沉湎与其中不能自拔,这是她毕生的事业。

和大太太比起来,她更像一个当家太太。

她懂得这个院子的处事哲学,笼络新人,孤立排挤。

她活在外面的是一张假面。

只有她一个人,在点别院灯的时候知道谦和的对笑。但只有她一人,心里真正的难受。

她是最真心在乎老爷的人,她会在老爷面前给颂莲夹菜,因为老爷说大家要好好照顾她;她会带着一点炫耀去找颂莲剪头发,因为老爷说头发短了会显得年轻。

但在乎并不意味着她爱。她并不懂得爱。是她需要。她除此以外一无所有。但是她懂得,哪院点灯哪院就可以点菜,点灯的太太连下人都会高看一眼,点灯就意味着能在陈府中得到真正的地位。

她是最锲而不舍的一个人。她臣服于作为男人衣服的定位,并把一切努力当成理想。她不但像大太太那样保全自己,还要争取更多。

她默不作声的解决了所有的障碍。

到底谁真正的聪明呢?颂莲?梅姗?如果论争斗的技术,只有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了。

只是她不知道,她马上就要垂垂老去,无论她怎么挣扎,她最好的结果,不过是成为大太太。

大太太——心死

她甚至没有名字。眼睛里没有光彩。她是唯一一个听到哪院点灯的时候,脸上的表情丝毫没有变化的太太。

因为她知道不可能是她。

她毫发无伤的在陈府活到那么大年纪,早已经被磨砺出坚硬的心。

还有,没有人知道她有多大年纪,是真的垂垂老暮之人,还是因为丧失了希望。

她脸上的皱纹更多的只能依稀让人想到老爷的岁数。

话很少。表情很少。她最为深切的反应,也不过是承认自己早就是老古董了,预言陈家早晚败在这一代手里。

有意思的是,在她一字一句缓缓慢慢与颂莲对话时,背景中的两个丫头也缓缓慢慢的擦拭着房间里的物件,虽是年轻的女孩,却像是慢动作。

有意思的还有….身份确认,字里行间的话,大太太更像是一个母亲。

在这个中国封建时代的浓缩院落,大太太艰辛的母仪天下。这时我们想想,其实为什么皇后总那样尊严神圣,是因为她屏蔽了人的正常欲望。

她从颂莲式的徘徊,进入梅姗式的抗争,经过卓云式的臣服,欲望已经磨蚀。

当她不能占有自己的丈夫时,最好的心态莫若把他当作儿子。这时欲望消失。她得以保全自己。

当颂莲厌恶她的老气时,她并不知道,在这个院子里,最好的生存法宝就是,心死。

五太太

如同春夏秋冬又一春。

从渴望到进入,从徘徊与抗争到臣服与心死。又是新的轮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895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洪金宝,确实看着他的电影长大的。现在的小不点都应该叫他洪爷爷了。虽然变成了胖胖的爷爷,但是打斗起来,动作还是相当敏捷,所谓宝刀未老。

故事讲述的是,肥丁因为曾经带孙女的时候不小心将孙女丢失,女儿一直都没有原谅他,于是他成了孤独老人,过着安逸无所顾虑的日子,唯一他还记住的就是自己丢失了孙女。碰巧,附近住了一个调皮的小女孩,小女孩一遇到心烦的事情都会偷偷溜到肥丁的家里。小女孩的父亲是个赌徒,不慎为了还清赌债帮黑帮做事。结果一场杀身之祸就从天而降,而小女孩却是毫不知情。肥丁又因为多日没看见小女孩,担心她出事了到处找她,才发现其实他也早已把这个小女孩当作是自己的孙女了。肥定决定给女儿道歉当年自己把孙女丢失了,然后卷入了黑帮分裂的打斗之中,最终才发现,其实小女孩安然无恙,白忙活了一场。更加欣慰的是,女儿也已经原谅了他。

年纪大了,想的事情越来越少,更加容易老人痴呆了。其实这个故事,让我更多的想起亲人之间的恩怨,其实都只在一念之差。错了还是要道歉,对了还是要表扬。人活着的意义,不是社会地位能有多高,自己有多少财富,更重要的还是得到亲人的认可,得到亲人的爱,同时也爱护着亲人,保护好他们。说不定哪一天,失去了他们的时候,后悔莫及。

今天是清明节,我也想吐槽一些现在的年轻人。祭祖看起来是一种礼仪,是一种仪式,好像是做给别人看的,好像是做给自己的后代看的。什么烧纸,什么烧房子,烧钱那些,都是虚的。如果真的有鬼神,我不信每个家庭都这么烧的话,那鬼间还会有穷人吗?我觉得,鬼间还是会跟人间一样,也有贫贱阶级。那既然这些东西不可信,唯一,可以做的是,老人还在等时候,多陪陪他们聊天,多陪陪他们出去玩,多关心他们。人都会有老的时候,这些除了是真心去陪伴无条件爱你的父母,也是言传身教地教给孩子们更宝贵的财富,珍惜眼前人。朋友之间有矛盾,这个朋友不要了也罢。但是亲人,不管他变成了什么样了,他还是自己的亲人。所以,人就这么一辈子,为什么亲人还要争锋相对?亲人,没有隔夜仇的。

我还在朋友圈看到很多人说这个假期过得如何的高兴,清明节是让你去寻欢的吗?清明节的意义,提醒人们思念故人,重在心,而不是烧纸烧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抗日战争的观后感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抗战》这部影片,既让我内心沉重,又让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坚强与希望.抗日战争,是刻在每个中国人内心的一场抹不去的战争.影片让我——个未经历过这场战争的人,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民族所承受的深重灾难.这激发了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中华民族要承受如此深重的灾难

一场一场的屠杀,怎么就发生了在中华民族身上 这样的思考使人反省民族本身存在的问题.当一场屠杀降临,不仅屠杀者有罪,被屠杀者也应该思考与反省.

然而,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民族的坚强不屈和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中发挥的伟大作用.面对如此残暴的敌人,中国人从来就是不怕死的..影片中的一个个细节深深打动了我,让我震慑于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民的领导和团结,她的作战方式,她的立场,都让人看到了一点:胜利是必然的,只是时间问题.

我觉得这部影片拍得很有必要.在新世纪的教育中让学生观看也很有必要.中国人民,是需要铭记历史的."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我想这句话是不会过时的.更加重要的事,影片让人体会到中国的统一和独立来之不易.我们应当珍惜,新一代的人更要继承上一代人顽强不屈,爱国的精神,增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要明白一个事实: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为国的党,没有她的领导,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没有今日之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经典影片《入殓师》观后感

全文共 1295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世界上最擅长表现死亡之美的民族也许是大和民族。

日本江户时代,一个名叫田代阵基的武士用7年的时间写成了一本叫 《叶隐闻书》的论语集,这本册子的内容涉及到大量的切腹、复仇和独特的死亡观念,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死亡之美的强烈崇拜。而后世证明,《叶隐闻书》所表现出的这种独特的死亡观恰恰就是所谓“武士道”的精髓所在。

日本人这种对死亡审美的态度在中国人看来始终是难以理解的。

旧时的中国人对死亡充满极度的恐惧,认为死亡是绝望的,充满无尽的苦痛,于是世俗生活中往往表现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一部分人安分守己,寄希望于尘世“积德”,以免死后去阴曹地府受苦。另一部分人则骄奢淫逸,极力填补自己无尽的欲望,甚至动用一切手段来延长自己的“阳寿”,最突出的范例就是那些寻求仙丹的古代帝王。而这种不同生活态度的人们往往有着明显的阶层划分。但对死亡的终极恐惧则是两者共通的源头。

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很难做出一个孰优孰劣的选择,因为我们知道,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并不来源于我们文化本身中的独特之处,而是来源于人类的本性。只是我们文化中很难真正找出一种成分,它是能够帮助凡人克服这种恐惧之心的。但大和民族却找出了一种相对有效的方法。

而这种方法就是“武士道”中独特的死亡观。

一般来说,人类习惯逃避死亡,而武士道则是要直面死亡,要思考怎样去死,并且致力于实现死亡瞬间散发出的“美学价值”。这种美学意义上的死亡,被他们赞誉为所谓的“落花之美”。在美学上看待死亡,那些残忍血腥的死亡场面所带给人们的那种恐惧感会被最大限度地冲淡,并且升华成为一种极致之美。

听起来似乎有些变态,但这确实是他们文化中具有独特魅力的核心部位。而日本人对于自己民族文化核心部位的守护和传承,其坚决程度是身为邻邦的我们根本无法想象的。

在这个时代,我们所能接触到的一切来源于那个岛国的文化产品,能够非常充分的说明这一点。而电影作品则更是一种直观的表现。

获得8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入殓师》是近期的热门话题,这部电影如今引起较大范围的关注,很大原因上是来源于它获得的奖项。不过当人们津津乐道于影片的死亡主题时却往往忽略了这个主题原本在日本电影中所沿袭的悠久传统。而在这个传统中,《入殓师》实际上还算不上其中一个尤其突出的代表。

基于文章所探讨的主题,仅以“审美态度下的独特死亡观”这点来进行影片的分析和探讨,(篇幅有限,其他涵盖的意蕴暂不赘述)你会发现,《入殓师》没有更深入或更独特地展现出原本能够展现出的价值。(在技法运用的层面上也很平淡)而《入殓师》的胜利也不应归功于电影本身的胜利,也许更大程度是大和民族独特文化魅力的胜利。而西方世界对这种谜一样的民族文化特质难以掩饰的痴迷使得这部原本略显平庸的作品被装点上炫目的光环。

“死亡并不是终结,而是一扇门,象征着另一段旅程的开始”《入殓师》中的这段台词我们似曾相识,村上的小说中有很多段类似的独白,譬如:“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而《入》片中对“死”“生”相互转化,万物生生不息的朴素唯物主义生死观也在《红胡子》《楢山节考》等片中一脉相承。

但这些并不是大和民族独特死亡观中最富有魅力的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纪念抗日战争的句子

全文共 343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60后的今天,和平,依然脆弱。 我们需要记住那段历史,把血泪化为彻底的反思和行动。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抗日战争句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1.打到日本帝国主义!

2.“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3.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赵博生

4.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 -----台儿庄大战

5.战争的存在虽然会带来不可磨灭的灾难,但同样,换个角度想想,这时的战争只不过是为了下一刻和平而打下基础罢了……

6.所有的人乞求着。可是,那些国家的领导人还是在为私利战斗着。当战斗暂时停止时,我看到了这样一幅悲惨的画面:昔日美丽的城市变得惨不忍睹。有些人抱着自己死去的亲人大哭,有些人则祈祷战争快点儿结束。就这样,一个美好的地方,变成了一座充满杀气的地狱。

7.战争会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古往今来历史长河中,都是百姓们在那里无辜受难,都是战士们在那里浴血奋杀,他们之中不乏有饿死的、战死的人们……战场上没一处有一丁点的和平,杀戮,生者还没来得及为死去的人伤心,还没接受亲人的逝去就被敌人的剑斩断了头颅。可到头来战士们的拼死拼杀,只不过是政治家们玩的一场游戏罢了,只不过是有权势的人在争夺更多的利益罢了,只不过是野心家为了自己的欲望罢了……他们对那些无辜的人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他们曾想过没有,不,他们从没想过,否则又怎么会进行更残暴的屠害呢?那些人们又有何辜?战争是可怕的,是血腥的,根本没有一点人情味,只有无情的嗜血的杀戮。

8.这个世界没有公平道义,这个世界弱肉强食。是谁踩在谁的头上嚣张狂笑,是谁踏过谁的躯壳收割了最后的麦苗,是谁抢走了谁嘴里最后的晚餐。这个世界已疯狂,人民都在跳舞举行最后的狂欢。

9.对于战争,我从来没有接触过,因为我一直生活在先烈们用鲜血铸成的和平年代里。虽然是这样但我却略微知道一些战争存在的意义:战争是一种集体和有组织的互相使用暴力的行为。是政治集团之间、民族(部落)之间、国家(联盟)甚至家庭之间的矛盾最高的斗争表现形式,也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最高、最暴力的手段,通常也是最快捷、最有效果的解决办法。

10.希望与失望。世界就是这样物极必反,终于在人们快绝望的时候一个人站了出来他说他能带领人们走向自由幸福之路,他领导人们抢回家园,领导人们建设,然而就在人们确信他能把人们带上没有血泪的生活的时候,终于旁边那些毁灭的力量发现了它并且和快消灭了他,人们在次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11.全世界的良心都在此刻浮现,总会有那么一种公理存在人间,挥舞起你的双手,把爱传递到全世界。我们的世界不要战争的烟火,我们需要的是幸福的生活。全世界有良知的人民,抬起你的双脚,狠狠的踩灭这丑陋的烟火,这该死的烟火。

12.抗日战争,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毛泽东曾以气吞山河之势向世人宣称: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一个重大历史转折。

13.屠杀。前方的战斗不断的传来,有谣言有恐慌,人们生活在生与死的边缘,但是谁又愿意死去呢,哪怕是蝼蚁也苟且偷生啊,他们期待和平他们需要一个领导,一个带领他们走上不在流利失所的地方!

14.战争(历史的重演)。历史的悲剧在次重演!安逸的生活让人们失去了对战争的恐惧,代替的是战后的利益。关于描写战争的好词好句好段。然而他们不知道战争正是最大的损失。当战火蔓延到他们眼前,他们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战争的可怕的时候,终于他们开始忏悔了,遗忘历史本身就是一种悲剧。

15.曾经浴血奋战的反法西斯老战士们,同样属于全世界。 更应该属于全世界的,是对和平的永远呼唤。 曾经让全人类付出巨大代价的反法西斯战争,以战后60年世界大战的缺席,作为对人类的回报。但,这60年里,局部战争并未间断,地区冲突屡见不鲜,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以及形形色色的恐怖活动成为人类安全新的威胁。今天的日本,当年的战犯还在受到供奉,右翼分子企图为法西斯招魂的闹剧,仍在一幕幕上演……

16.1937年12月,这是个灰色与血红色交杂的月份,因为在这个月中,在南京日军的刀枪下,原本繁华的南京只剩下漫山遍野的血红,灰蒙蒙的天空还有候鸟在空中绝望的低吟。他们视中国人为玩物,肆意宰杀、取乐。居然还有日本军官在这里展开“杀人”比赛,谁先杀死100个中国人就算获胜。南京城顷刻间横尸遍地。

17.遗忘,几十年后他们的子孙后代上着历史课程却不以为意他们认为那些离他们很远,历史只是拿来掺读的,在后来1世纪过去了,这是的人们彻底遗忘了祖先的叮嘱,不可忘记历史,不可让历史重演,同时和平安逸的生活让人们更加贪婪起来。

18.在抗日战争中,有多少民族英雄壮烈牺牲,虽然他们已经死了,但他们那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将会成为永久的丰碑,永垂不朽!

19.战争,除了死亡和毁灭,什么都不能带给我们。战争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也留下了英雄,为了正义与和平而献身的英雄,我们无法忘记,忘记战争,忘记死亡与毁灭,更不能、不应忘记战争中的英雄们,是他们结束了战争,停止了毁灭,用他们的死亡,代替了别人的死亡。

20.是谁在主宰着这世界,是谁在勾引这游戏,烟花纵然美丽,却收割了多少伤透的灵魂。我讨厌这战争的烟火,讨厌这收割人命的游戏,人命不是一个数字,百十千那是本该美丽的多少人生。人人生而平等,谁也没有抹杀谁的借口,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是一段永恒不朽的传奇,谁也没有比谁重要。

21.60后的今天,和平,依然脆弱。 我们需要记住那段历史,把血泪化为彻底的反思和行动。 我们需要珍惜60年前人类在共同抗击法西斯的战争中所结成的战斗友谊、所凝聚的那种精神,把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力量延续到今天,延续到未来。 这,才是今天人类共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意义之所在。

22.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那些悲壮义举,铁骨忠魂,历史和人民不会忘记。在我们中华历史上曾蒙受巨大的耻辱,给予人民沉重的灾难,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英勇抗争,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多少人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而抛头颅,洒热血!大家抚摸一下胸前的红领巾,抬头望望血红的国旗,那井冈山上染红的杜鹃,长征路上烈火烧红的天空;我们的毛泽东主席、刘少奇同志当年南征北战、重振中华的往事;红军时期宁死不屈的各位烈士,指挥战争不怕牺牲的杨成武,抗日战争时期那些坚信着“头可断,血可流,阵地不能丢”的英雄烈士们……就是他们,用革命先驱用鲜血、用生命给所有的人换来了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们应该珍惜这美好的日子,立志勤奋学习,为建设绿色家园做好准备吧!

23.“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副师长、指挥官、师附、政治部主任、参谋部主任以下官兵死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与倭贼做最后拼杀,誓死为止,并祝胜利。七十四军万岁!蒋委员长万岁!中华民国万岁!” ----------常德会战

24.六十年前,苏联,斯大林格勒,前线,一辆又一辆的卡车载着刚从训练营里出来的新兵,军官在车上喊着:“我们不需要活着的逃兵!”话音刚落,就有一枚弹片击穿他的头颅。新兵们被赶下车,有的人拿到枪支,有的人则只拿着子弹,扩音器里不断地重复一句话:“没有拿到枪的,跟在有枪的后面,有枪的同志牺牲了,没有枪的同志就拿起他的枪,继续冲锋……”

25.这场在1945年9月3日赢得的战争胜利全然不同以往110年前的甲午战争。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05年间,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而我们惟一赢得的,就是60年前的那场胜利。那是近100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第一次在一场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取得胜利,这场胜利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唤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中国。

26.每一发炮弹的落下,会砸碎多少人家,每一颗子弹,也许就有一颗灵魂与这个世界永别。可怜无定河边骨,都是深闺梦中人。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生存与呼吸的权力。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天使,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角。为何你要砸碎别人的头颅,为何你要捏碎别人的喉管,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为何我没有选择捏碎你的喉咙。

27.挺起你的胸膛,我的勇干无惧的阿拉伯湾。以你们的拳头告诉这个世界,有一种坚强叫做生死无惧,有一种死亡可以叫做奉献给祖国,以你们的鲜血洗涤这个世界残忍已久了的麻木,以你们的生命告诉这个世界这是寻求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影片惊天动地观后感

全文共 2680 字

+ 加入清单

双眼再一次噙着泪花读那段难忘的岁月,《惊天动地》触动了我的心,没有谁会忘记那场突如其来的特大灾难——5·12汶川大地震,惊天动地观后感800。20xx年5月12日的中午,一切平淡如常,摩托化步兵旅正在进行着日常训练任务,映川县迎来了两位支援西部大开发的专家,年轻的县委书记在忙碌着,慈祥的母亲在忙碌,勤奋的老师、可爱的孩子们都在忙碌,一切平淡而祥和··· ···突然停在地上的篮球又跳了起来,大地开始轰鸣,山体摇晃、楼房倒塌,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毫无准备的人们措手不及,摩托化步兵旅被迫停止行军,刚刚走进教室的孩子们拼命地往外跑,商场里的人民也竭力地寻找出路··· ···地震来了,下午2:28分。

安静的大地像一只咆哮的狮子抖了抖头,活泼的城市陷入了悲鸣,灰尘漫天,呼喊声、求救声、痛哭声,流着血的人们陷入了慌乱,空气中夹杂着血腥和悲痛,陷入灾难的人们开始了自救,与此同时唐新生的摩托化步兵旅也急速赶往灾区。军区、医院纷纷接到救援任务,全面投入到抗震救灾之中··· ···

相信这十几分钟的开场能把每一个观看影片的观众的记忆都唤醒,回想起刚刚过去不久的20xx年。那是极其特别的一个年头,祖国的南方刚刚遭受冰雪灾害没多久,3·14打砸抢事件又破坏圣域拉萨的宁静,奥运火炬在法国传递受阻,全国人民关注和期待的奥运会日益临近,在一次又一次的坎坷中我们看到了我们这个坚强的民族雄伟地屹立着,然而苦难并没有终止,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毁灭性地灾难给多少同胞带去了苦难,生命被威胁、家园被摧毁。当时我和我的同学们正在努力备战高考,地震的消息传来,我们再也无法平静了。

灾难和战争最能凝聚一个民族的力量,《惊天动地》给我们展示了在地震发生后的短暂时间里,解放军战士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带动和指挥下克服重重苦难,冒险冲进灾区抢救伤员,营救被困群众,为防止次生灾害疏通堰塞湖、爆破化工厂,最终尽最大的力努力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艰巨的抗灾任务,防止了一次又一次的次生灾害,给灾区人民带去了最及时最重要的帮助。

悲伤的气息弥漫在影片中间,但也总有令人振奋的抗震救灾进展,当陷入慌乱和几近绝望的映川县人民看到解放军队伍出现时,沉郁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犹如一盏即将枯干的煤油灯又见到了灯油,解放军来了,解放军来了!这个时候我才更加深刻的意识到解放军是一群多么可爱的人,当人民遭受困苦或灾难时,解放军就是人民的大救星!

这部影片看得人心痛、也看得人振奋,当灾难的场景掠过银幕时总有揪心的痛,那是同胞们的血肉啊,那是同胞们的家园,就那么脆弱地被损毁了,当看到解放军战士不畏艰险攀岩旋梯挺进抗灾现场时,当看到一架架直升机运输抗灾物品、抢救落难群众时,激昂有力的进行曲让人心中充满希望和力量。这不禁让我回忆起那段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岁月,观后感《惊天动地观后感800》。

我家在内蒙古东南部,我们那里丝毫没有感觉到那场巨大的地震,5月12日的晚自习才听到地震的消息,看球赛的同学放弃了球赛,还在关注圣火传递的我们开始关注地震,为同胞们受到的苦难感到心痛,那时候每天所有的新闻都是抗震救灾的进展和消息,政府拨款抗震,全国人民、海外华人、国际友人纷纷捐款救灾,那一段时间我们一直被一种感情激励着、一直被感动着,那就是民族团结巨大的凝聚力。还记得每天中午在食堂吃饭时我们的双眼死死地盯着食堂里唯一的电视机,电视机前围了好多圈同学,所有人最关心的就是救灾的进展,我们虽然没有感受到灾难,但是我们的心同样难过、同样紧张。

全国掀起了为灾区人民捐款的热潮,我们班级的同学们也积极自主捐款,我还写了一份《尽自己的一份力,关心灾区人民》的倡议书“人民的灾难就是祖国的灾难,祖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面对灾难,我们不能仅仅表达自己的惋惜和同情,更应该付出实际行动,为灾区人民尽自己的一份力。因此,我倡议:我们每个人少吃一根雪糕,少喝一瓶可乐,把节省下来的零花钱捐给灾区人民··· ···团结的力量是伟大的,面对灾难,我们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我们义无反顾。让我们团结起来,13亿中华儿女拧成一股绳就是这天地间最震撼人心的力量。因此,灾难终会过去,抗震救灾工作必将胜利完成,灾区人民定将会在自己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帮助下渡过难关,重建家园,我们的民族也会在一次次的灾难和抵御灾难的过程中凝聚力量,愈趋强大。让我们行动起来吧,拿出我们团结奋进的精神抗击灾难,拿出我们的爱心献给灾区人民!灾难终将被我们战胜,灾难不能阻止我们前行的脚步!”在我们班级的积极倡议下,我们8个班级共募集了两万多元钱打入了救灾账号。那段时间留在我们记忆里的只有救灾、高考和奥运,全社会的力量也都凝集在救灾之中。

《惊天动地》把我们带回20xx年的5月,多难的08年上半年,我们有解放军,苦难面前军歌嘹亮再厚重的蜀山也能被我们的军人踏薄。当双峰山化工厂成功爆破,当抗震救灾取得一定的成果,当新的城市和村舍一点点建设起来,深沉的感动的泪水让我感受到祖国强大的力量,我们的背后有个强大的祖国!

你,擎起一片蓝天,

让我们快乐地生活;

你,开拓一方沃土,

让我们幸福地生活;

你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让我们和谐地生活。

风雪来了,我们不怕,

因为我们背后是祖国;

地震来了,我们不怕,

因为我们背后是祖国;

洪水来了我们不怕,因为我们背后是祖国;

大灾面前有大爱,

我们的背后是强大的祖国。

在新建的简易教室里,孩子们大声地朗诵着这首《我们的背后有个强大的祖国》,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力量。是啊,祖国强大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才能得到保障,当我们遭受灾难才能更加轻松地克服,孩子们才能更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回想刚刚过去不久的海地大地震,里氏7.0级的地震致使20多万人丧生,20多万人受伤,海地政府完全瘫痪,这就是一个薄弱国家的脆弱之处。可见,一个强大的祖国是人民幸福生活的保障,因此我们应当时刻铭记民族团结、建设祖国的使命,让我们的祖国得到更好的发展。

当然,身为一名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我们,更应该理性看待问题,我们的国家现在这个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很多方面还没有达到真正的富强,我们需要更大的发展,因此我们更应该去寻找我们身边的不足,寻找阻碍我们发展的问题。同样是地震,今年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地震,如此剧烈的地震仅有几百人遇难,可见智利在抗震防震方面做得更加出色,尽管这与智利处于地震活跃区域有关,但更反映了智利较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我们国家处于现代化发展阶段,更应该注重保质保量做好每一个细节。

我们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强大的祖国背后更需要一批强大的青年,我们任重道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抗日电影《邱少云》观后感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观看了一部电影,名叫《邱少云》。电影里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打动了我。

1952年10月,邱少云和他的连队接到了上级的任务,要到391高地去埋伏。因为那里会有敌人出没,于是他们就穿着绿军装,头戴草编的帽子。风一吹,阵地上的草动,战士们头上的草也随风飘动,这样就看不出有人埋伏的痕迹了。就这样,战士们已经连续趴在那里18个小时了。突然,有敌军出现了,他们边走边观察周围动静,因为害怕有埋伏,所以试探性地发射了一枚炮弹。这枚炮弹正好落在邱少云的后面,顿时熊熊大火就烧到了他的身上。邱少云把冲锋枪压在身下,一动不动,然后对附近的战友说:“这次爆破的任务就交给你了。”大火无情地燃烧在他的身上,他觉得很痛。可是他深深知道,只要挪动一下,就会被敌方发现,我方的伤亡就会很惨重。所以他咬紧牙关拼命坚持着,没有挪动1厘米,只是用双手紧紧地抓着土地,直到壮烈牺牲。时机到时,连长下令开火,悲痛的战友们高喊着:“为邱少云报仇!!”最后我军胜利占领了391高地,消灭了所有的敌人。在邱少云牺牲后的几天,他被追认为特等功烈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点小疼痛,就呲牙咧嘴难以忍受,还要向家长诉苦,博得家长的关爱。而战士邱少云,直接身处熊熊的烈火中,真是无法想象他所承受的剧烈疼痛!这一比,邱少云实在很伟大!我知道,正是邱少云的舍命坚持,那次的战役我军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邱少云这种坚韧不拔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赞颂和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抗日战争电影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由台湾知名女导演郑芬芬执导的电影《畹町桥》在云南省畹町举行开拍仪式。影片将通过一名远征军老兵回国寻亲的故事,追忆远征军滇缅抗战历史。

电影《畹町桥》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远征军的滇缅抗日战场为背景,以一名远征军老兵上官青回国寻亲的回忆为主线,用上官青与远征军连长凌河和当地傣家姑娘玉香3个年轻人在战争中的命运、情感,再现惨烈而英勇的滇缅抗战历史,追忆入缅作战远征军的功绩。

导演郑芬芬说,这次拍摄抗战题材影片,与自己以前的风格不太一样,但是远征军在中国抗日历史上功勋卓著,她希望以电影的视角,讲述一个充满人性内涵和对战争反思的远征军抗战、情感故事,让人们了解远征军入缅作战历史。

畹町桥是中缅两国交界河上的界桥,于1938年抢修滇缅公路时初建,是当时中国对外联系的重要国际交通口岸。1942年,中国十万远征军从畹町桥出境,赴缅作战,抗击日军,在对日作战岁月里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创造了辉煌的抗战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