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弘扬中华精神 传承中华文化主题作文【经典20篇】

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弘扬中华精神 传承中华文化主题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2182

作文

1000

最新中华传统文化六百字

全文共 1094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相对开放的国际环境,使得各种地域文化交汇融合,过各种洋节日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渐渐地不被重视。现今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着的使命。 Now a relatively ope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has made various regional cultural intersections and integration, and more and more Chinese people have been spent in foreign festivals.The ground is not valued.Protec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oday is the mission of each of us.

中国的传统和文明需要传承。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存和发展产物。现在的中国人,未来的中国人,若是无法了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发展,轻视这些传统和文明,那么这样的中国人也就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品性的紧密联系,也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容被西化。中秋节寄托了游子对家的思念;端午节展现了耕作的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喜悦;清明节表达了亲人对逝去者哀思;新年则体现了人民向往和平快乐生活的朴素愿望。这些节日背后所存在的意义,是任何一个洋节日无法替代的。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保护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从原来没有节假日变成了休假一天,电视媒体也日益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在这个受到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的21世纪,我们太多地关注于西方万圣节的南瓜;情人节的玫瑰;圣诞节的白胡子老人。从而忽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饼,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都是一种本土文化的丢失,没有了这些文化和传统,我们也将丢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处于现今社会的我们依然要懂得不崇洋媚外的道理。外国的传统和特色往往不适合拥有古老历史的中国。就像君主立宪制不适用于中国;刀叉无法成为中国人吃饭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说话方式无法改变中国人的婉转一样,洋节日也不应该成为中国人的节日。

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历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长期积淀和凝聚之后又经后人总结和实践而成的,从种.种节日风俗里,后世的人们可以清晰地体验到先民生活的历史文化图景。当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节日不再受重视,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被遗忘,中国“文明古国”的盛誉也将不复存在。

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与弘扬,从自身做起,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弘扬畹香精神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12 字

+ 加入清单

畹香先生,一位遐迩闻名的大慈善家,他就如一根蜡烛,从顶燃到底都释放着光亮向上的火焰,拼搏奋斗的汗水没有停止流淌过,无私地将自己的光和热奉献给他人。他传奇的一生如绚丽的夏花,虽然花已落去,但“化作春泥更护花”,他留下了永远都能鼓舞、激励后世奋发向上的畹香精神,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畹香精神永放光芒!

畹香先生一生勤劳简朴。他生于贫苦家庭,从懂事起就开始帮忙做家务活,十三岁那年因父患病,只得辍学,瘦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每天都干着成年人所干的活,可他没有喊过苦、喊过累;十八岁远赴南洋,开始在一间白铁店当学徒,每天需工作十八小时,过着非人的生活,可他从没叫过苦、喊过累。在艰苦创业的道路上,他以蓬勃的朝气面对繁重的工作,用微笑面对种种挫折,苦难造就了他那狂风暴雨磨折不倒的坚定意志,助他走向了事业的成功。有了辉煌的成就,他仍旧保持着勤劳简朴的作风,富日子当穷日子过,粗茶淡饭过日,家务活自己干,勤劳的他总闲不下来,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畹香先生一辈子都简朴节约,但他对公益事业、家乡建设却毫不吝啬。他不是家乡中最有钱的华侨,也不是最成功的企业家,但他对家乡的奉献不会少于任何人。他出资建造的学校、桥梁、医院数不胜数,造福了千万家,但他却没有在捐资的建筑中留下他的名字,因为他深知“善欲人知,不是真善”,他的奉献是无私的,不为名、不为利,只因他有一颗博爱的心。

畹香先生虽然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始终不忘完善自我,他的追求没有停息过。他追求的不是物质上的享受,而是精神上的需求,他热衷于学习文化知识和书画,他一有空便投身学习,数十年如一日,最后,他自学成才,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他的书法,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极具鉴赏价值。生命不息,追求不止,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啊!

作为进光中学的学生,我们深受畹香先生的恩泽,是他圆了我们的成才之梦,是他给了我们梦想腾飞的翅膀,因此我们在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的同时,更应该学习并弘扬畹香精神。我们未必能拥有他的万贯家财,但我们可以拥有他那勤劳的双手,去编织未来;我们未必能拥有他的辉煌事业,但我们可以拥有他那坚定的意志;我们未必能拥有他建设家乡的能力,但我们可以拥有他那博爱的心,去帮助众人;我们还需要拥有他那简朴的美德诚信的品质、不止的追求……

畹香精神,我们需要它,它是我们人生航道上的灯塔,使我们成功道路上的铺路石,使我们为人处世的宝典,让我们一起学习并弘扬它吧!畹香精神,永放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一样的诗词一样的中华文化作文800字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不要说俄罗斯的森林、挪威的河、英吉利的海。而我们有着资源丰富的西双版纳、头顶上有着千年不化的珠峰,这些还不够吗?

如果你说不够,你说:英美的拉丁文、印度的佛教、麦加的伊斯兰教……我想一种中华经典便可以秒杀一切,那就是——中国的诗词

——题记

清晨,每当我推开窗,阳光就肆无忌惮地洒满了我的屋子,扑面而来。在晨风的吹拂下,我随王之涣远上黄河,与王昌龄漫步塞外,与崔颢一起携手登高。看江水悠悠、白云飘飘,那些优美的诗词,仿佛把江河湖海都挪到了我的面前。

唐诗宋词从漫漫的一千多年前,游走于今,这漫漫的历史路上,它将最好的展现给我们。岁月流传,时光变迁,更换了多少个朝代的天子!唐宗宋祖,折戟沉沙;三千粉黛,空余叹嗟。富贵名禄过眼云烟,君王霸业恒河沙数,却都是昙花一现,但那诗词却经漫漫长路,敲打世人的浅愁无眠。

其实在我的心中有一间书屋,每当我透过尘世的浮云,走进书屋时,那里总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那里总有鸿儒与我来往;更有星汉灿烂的星河供我思绪遨游。我那里不需要什么华贵,因为书籍就是最好的点缀。书屋里不用放置清香剂,因为书香早已沁人心脾。而我的书屋中,也只有中华的经典,中华的文化

当我翻开一本书就便与名人来了一场思绪的旅行。

在浩瀚的书海中,我与李白一起“举杯邀明月,与李清照一起“争渡,争渡”,与苏轼共观“婵娟”。不必弄懂《谈读书》的精辟见解,不用深思《玄奘西行》的高谈阔论,与杜甫一起感知“八月秋高风怒号”的凄凉,与岑参观赏“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景。我早已忘记何时与诗词一见钟情,只是知道,也深深记得,这是一份对中华文化的眷慕……一走近你,我只想收获点滴甘霖,你却给了我像大海一样,绵绵不绝的知识。

诗词从历史长河走来,又要向未来走。它是中华文化的缩影,中华文化的经典,它们不论经过多少岁月的冲洗,它们依旧是崭新的,一样的面对新一代年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学习雷锋精神,弘扬中华之美德作文

全文共 760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雷锋好榜样......”雷锋之歌在我耳畔回荡。

雷锋是在党旗下成长起来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短暂的一生,助人无数。1963年3月5日,毛主席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这一天定为“学雷锋纪念日”。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寻找雷锋足迹。雷锋经常在节假日到部队驻地附近车站扶老携幼、迎送旅客。一次,他冒雨出差,同路一位大嫂背着一个孩子,手里还拉着一个,他把雨衣给大嫂披上,抱起拉着的孩子上车。到了车上,脱下衣服暖着冷得发抖的孩子,并拿出自己带的馒头给孩子吃。他每次出差,在列车上,总是手脚闲不下来,为旅客端茶送水,帮列车员打扫卫生。他生活节俭,把省吃俭用积存起来的钱寄给受灾的群众,送给家庭困难的战友。他担任校辅导员,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激励青少年健康成长。他谦虚谨慎,受到赞誉不骄傲,做了好事不留名......他的完美足迹遍布望城、沈阳城乡。

学习雷锋精神。毛主席题词之后,全国学习雷锋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雷锋式的人物层出不穷。像全国劳模,20世纪90年代的活雷锋徐虎;十几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真诚热情为旅客服务的李素丽;用自己的写作奖金、稿费扶贫济困的雷锋式的好少年郭秦......他们追寻雷锋的足迹,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我们年纪虽小,也要向雷锋学习,也要感悟雷锋的德行,体验雷锋的心灵,多做好事情,如在车上给老人、孕妇让座;在街上帮双手不空的老人提东西;节省零花钱,支援受灾有困难的人;做盲人的眼睛......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让我们唱响学习雷锋之歌,从身边有益的点滴小事做起,让雷锋精神在中华大地发扬光大,人们亲近,社会和谐,团结一心,让建设小康社会突飞猛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传承中华文化征文

全文共 116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泱泱大国,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是理所当然的。在理解中国历史的过程中,《中华上下五千年》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

《中华上下五千年》讲的是五千年来中国——这个大国的改革和变迁,生动有趣地介绍了中国历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盘古开天到三皇五帝,再到中华民国,世事沧桑,历尽了数不胜数的悲凉与欢喜。

中华民族已经有了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了,我们祖先所缔造的国家,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热爱自由、热爱和平的民族。

我们的祖先,经过原始社会后,首先在人烟稠密、物产丰富的黄河一带的中原大地,建立了以华夏族为中心的多民族国家。

从此,各族人民共同建造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我最佩服的要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最典型的两个代表就是举世闻名的长城和秦兵马俑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汇集了人间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当读到越王勾践为过牺牲时我为他的满腔热血所振奋:当读到大禹治水时,我被大禹顽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当读到夏朝国君暴虐荒淫时,我的心中不禁生起团团怒火,为当时的平民百姓抱不平;当我读到清王朝腐败而签订一条条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时,不时觉得心寒。

上下五千年,好汉千千万。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我们的民族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如思想家孔子、民族英雄林则徐、文学家陶渊明、科学家张衡等,他们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华民族添光增彩。

曾几何时,巴比伦、古罗马等国家和中国一样,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但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却失去了昔日的光泽,惟独中国——这条东方巨龙还闪耀着光辉,中华浩浩五千年创造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是中国北京的故宫,世界上最高的宫殿是布达拉宫,世界上最早最全的医药书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最早的兵书是春秋孙武的《孙子兵法》,最早的传记文学是西汉的《史记》……这些都凝聚着中华民族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历史是一座取之不竭的知识宝库,蕴藏着人类文明的光辉成果与高深的智慧。

“读史使人明智”——这是英国哲学家培根在300多年前说过的一句话。的确,读史能让我头脑变得睿智,让心胸变得开阔,让目光变得敏锐,让志向变得高远,真正成为天地间一个大写的“人”。

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不知有过多少奇迹,我真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书中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一位位鲜活的历史人物,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加倍地勤奋。

我们在学习现代科技时,也要扎扎实实地学好我国的历史文化,我们要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尊重多样化,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把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代代相传,这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弘扬朱子文化主题征文2500字

全文共 2904 字

+ 加入清单

朱子是我中华民族自孔、孟以来最重要的思想家。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弘扬朱子文化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子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其所创立的闽学体系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道南、道东之传与闽台朱子文化

朱子是我中华民族自孔、孟以来最重要的思想家。他的著述宏富,思想博大精深,他所编著的《四书集注》自元朝以来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对我国的政治、思想、学术及教育乃至一般社会文化之发展,产生了全面性深远的影响。1175年,朱子与吕祖谦合编北宋四子之言论选辑为《近思录》,并以《近思录》为《四书》之阶梯。由于朱子对教育的重视与身体力行,才使得他的学问能感召众多弟子,而终能大行于其身后。

儒学在明郑时期传入台湾,主导明郑历史的延平郡王郑成功与晚明儒学有深厚的渊源。因此,明郑时期的台湾儒学,虽刚萌芽,却是上承有明一代儒学,下启清代台湾儒学。延平王郑成功军旅中的一批儒者,则是把中华传统儒学和福建朱子学最早传入台湾的开拓者。台湾儒学的另一来源是清康熙以及此后的理学家。他们在台湾建造学校,开办书院,把福建朱子学即闽学全面系统地传入台湾。闽、台仅一衣带水之隔,荷据时代台湾之汉移民以闽人为主,明郑之时自郑成功以迄下属亦多闽人。清代台湾在1885年(光绪十一年)建省之前,也一直是福建辖区。因此,闽学传入台湾乃顺理成章之事。

由于康熙皇帝是朱熹的崇拜者,清代成为台湾儒学的重要发展期。康熙对朱子“最为尊崇,天下士子莫不奉为准绳”,一时朱子学大兴,学者遍及全国。经过200多年的垦殖,儒学已在台湾的土壤里生根,并开花结果。此期的思想主流是福建朱子学,程明道曾视其大弟子杨龟山归闽为“道南之传”,则朱子学入台可称为“道东之传”。就思想的原创性言,台湾儒学系出福建朱子学;但是就思想的历史性、社会性、文化性而言,台湾朱子学所浮现的问题,诸如与异文化(台湾少数民族文化)的邂逅,与民间信仰(如文昌帝君的信仰)的遭遇,与移民社会的互动,都使台湾朱子学展现奇异缤纷的多元色彩,并彰显其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化的时代,信息媒体的发达,两岸交流的频繁,促使朱子文化的流布更加普及,相关活动的举办成功见证朱子思想的魅力不分古今。新竹鹅湖书院的落成及经典读书会的举行,象征中国哲学史上精彩的朱陆心性论辩,其理性精神的再度弘扬。2013年新春,台湾举行了为时半个月之久的颩灯会系列活动,“2013台湾颩灯会系列活动——新竹朱子学堂系列讲座暨书院文化论坛”,是台湾颩灯会的卫星(satellite)活动。新竹朱子学堂代表象征新竹之人文特色,更成为推广在地人文、传承朱子文化之重要交流平台。“新竹朱子学堂系列讲座”以“儒家与庶民生活”为主题,扩展朱子文化的社会普及,提高民众的人文素养与社会关怀。

朱子的许多诗词格言,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所蕴含的伦理道德、民本思想、治政理念、和谐追求都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民族文化的传统中,为使其广布流传,特敦请福建省歌舞剧院专业作曲家骆季超教授为朱子诗词格言谱曲,融合古乐今声,以合唱、独唱、声乐、演奏等表演方式进行,结合两岸地域文化、人文历史,打造两岸同声之经典画面。2014年10月在台北中山堂演出的“朱子之歌·道东之传——光复节闽台文化交流音乐会”由南平南词艺术团、台北国乐团及附设合唱团携手合作;在新竹县文化局演艺厅演出的“朱子之歌·两岸同声”则由南平南词艺术团、新竹市立国乐团、新竹县教师合唱团、新竹市立混声合唱团等艺术团体联合演绎,共同谱出朱子心曲,再现圣哲古风!

二、朱子文化的传承、实践与创新

朱熹的思想理念极具“融旧铸新”之内涵,其融合前人智慧之结晶,以开拓新时代之需求,富有温故知新之效果。朱熹认为读书应“少看熟读,反复体验”在于重视实践之哲学,主张将所学融入并实行于日常生活之中。这与邓小平所言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甚为贴切。

世界朱氏联合会(世朱联)于1993年成立以来,以促进全世界朱氏宗亲之间的亲睦团结、贡献国际亲善及世界和平,承继发扬以朱子为代表的东方优秀传统文化、修复朱子遗迹为宗旨。世朱联作为全球朱氏族裔唯一的世界性组织,自首任会长韩国朱昌均先生创会迄今已走过了20年的光辉历程。2008年10月在婺源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上朱茂男被选为会长后,力图以三个层次实践推广朱子文化:“一以学术研讨学习为视野,二以经典论坛对话为核心,三以文化教育推广为脉络。”

世界朱氏联合会在2010年欣逢纪念朱熹诞辰880周年,举办一系列的庆典活动,获得广泛的回响与关注。于一系列多元文化的活动中,包括海峡论坛暨武夷山朱子文化节开幕式、韩国朱子庙大际。东南亚六国联办庆典活动,以朱子家训中英文版的碑文揭牌仪式,及近500位学生默写朱子家训的壮观场面令人印象深刻。台湾方面则以新竹朱子学堂的揭牌仪式,开启两岸书院合作的新起点,又以嘉义朱子公庙依照朱子家礼举行的祭朱子大典,最为经典。而接续下来,在大陆南宁举办庆祝活动与北京成立全国朱熹研究会及武夷山朱子文化节闭幕式(涵盖:邮票首发、朱熹铜像落成典礼、朱子文化园启用典礼、朱子林的兴建等重要的仪式)。在学术活动方面,除了大陆安徽主办的两岸四地朱子学研讨会,更特地在海外的日本及台湾举办朱子学学术研讨会,足见朱子学不仅促进东亚文明,更具备全球化的视野与价值。促使朱子文化之精神延续到2011年世界朱氏联合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而达到高峰,亦为传承朱子文化揭开了新的里程碑。

2008年“朱子之路”的首航,由杨儒宾教授担任领航者的角色,得到了热烈的回响与鼓励,使我们感到这是一项值得推动的文教志业。“朱子之路”即走访一遍朱熹出生成长、求学、讲学、终老的地方,行程中借由学者及学员们读朱子书行朱子路以“走朱子之路,行朱子之道”的精神,累积对于经典中知识的体认,进而发扬朱子学,达其永续传承朱子文化的愿景。2014年“朱子之路”参与人员,除了两岸硕博士师生团,还有台湾新竹博爱、关西、新埔国中书法团学员参与此行,并与南平书画社成员于南平市玉屏阁,举办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书画交流笔会,以朱熹诗词格言为主轴,于活动中挥毫落纸,借由书画墨宝以增进两岸朱子文化的交流,寓朱子诗文于芳墨之中,为此届“朱子之路”增添书香雅韵。

未来朱子之路将规划三条不同路线,分别为闽北遗迹之旅、闽南海洋之旅、书院文化之旅。我们的目标,一是让朱子之路成为庶民生活的国际品牌。从纵向扎根的薪火相传,到横向拓展的精神发扬,结合学术教育、文化创意与观光旅游,融合多元文化,让朱子之路成为庶民生活的一环,继而推广到全世界,成为国际品牌。二是建立以“朱子之路”为主题的朱子学院。整合地方社科研究团体、研究会及各级文化部门的人力,并在各地书院及紫阳楼等地设置研究员。平时从事朱子文化之研究和古迹维修之监管。朱子学院可于春、夏两季举办朱子文化夏令营、研习营之活动,或协办海内外之朱子学术研讨会。

多年来以发扬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志业,其活动成果,对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开拓注入一针强心剂,更见证灿烂的朱子文化对于世界文明的影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文化——过春节

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比如剪纸、过春节、放风筝等等。

今天,我就讲讲春节吧。

春节是小朋友们最喜爱的节日,也是最吉祥的日子,到了那时,广场上就会热闹非凡,我想知道为什么会这么热闹,于是就查了资料,我终于明白了: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我还找到了关于春节的小故事:古时候,有一种怪兽叫“年”,它头上长触角,凶猛异常,每次到春节的时候,就要到村里吃人,但是有一次来了一位老人,他说有办法赶走“年”,然后,他利用火、响声和红色赶走了“年”,从那以后,每到春节,人们就会放鞭炮,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上对联,“年”再也不敢来了。

春节也有很多的风俗习惯,比如:腊月二十三:祭灶,差不多家家的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的神位;腊月二十四:扫尘,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都统统扫出门;腊月二十五: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的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幅来年;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洗掉不好的运气;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春联、守岁、放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我的老家一到春节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有人在舞台上表演,也有人舞龙舞狮子等很多节目。

贴对联是一个重要的活动,先把对联涂上胶水,再贴在门上,左边一个,右边一个,上面还有一个横批,不管是被丢弃的房子正在住着的房子都要贴上对联,我老家的对联几乎都是我和爸爸贴的。

经过对春节的了解,我还知道好多的事情,以后我会带来更丰富、更好玩的事情与大家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立公增能”传承南开精神

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龚克勉励新生要确立公之志向、公之操守、公之襟怀。龚克说,南开校训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公”字当头的校训是“以德为先”教育理念的南开表达,南开人之为人首在“立公”。要确立“公”之志向,即振兴中华、实现人类和平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志向,有了为公的志向,才能摆脱追求分数的应试学习模式,才能有高尚的学习目的和内生的学习动力,才能激发出强烈的创新愿望和勇气。要坚守“公”之操守,做有公德之人,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维护法治、维护大局、维护集体,服从公意、做事公道,讲原则,守诚信。要有“公”之襟怀,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只有以公为怀,才能修炼出理性平和、开放自信、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才能摆脱对个人利益的斤斤计较,才能公道地处理好人际关系,做到南开容止格言所要求的“勿傲、勿暴、勿怠”与“宜和、宜静、宜庄”,达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境界。

龚克说,立公,就是要以“天下为公”的准则,处理好个人与国家、与集体、与他人以及与自己的关系,就是要自觉地将大学学习研究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联系起来。为此,同学们要努力“增能”,增“学习之能”,能深入浅出,能动手躬行;增“协作之能”,能求同存异,能识人之长;增“吃苦之能”,能耐受劳苦,能克服困难;增“创新之能”,能发现问题,能创新方法,能为建设创新强国作出贡献。

龚克说,尽管八里台校区的生活设施相对老旧,但校园有百年历史文化的积淀,陈省身、郭永怀等学长曾在这里孜孜求学,杨石先、郑天挺等名师曾在这里诲人不倦,希望新一代南开人在这里续写辉煌。尽管刚刚落成的津南校区谈不上历史积淀,但为同学们带来绿荫和光明的“校友树”“校友灯”也是南开文化的传承,作为津南校区最初的学生,希望大家以自己的修为,留下在津南校区“立公增能”的历史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读《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有感1000字

全文共 1134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学校组织我们阅读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这是一本薄薄的书,绿色的封面朴实无华,但翻开它,里面承载的知识却是相当的厚重。它为我们深入浅出的讲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我们条理清晰的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灿烂与辉煌。这本书让我把以前学到的,更多是未知的优秀文化,有一个整体的重新的认识,认真读下来,令我震撼,让我的心中充满了自豪感!

中华文化有着辉煌的成果。从诸子百家到四大发明,从四大发明到四大名著,从四大名著到数学医学,从数学医学到书法绘画,从书法绘画观察家建筑艺术,从建筑艺术到水利工程……包罗万象,缤纷多彩,这些无不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

中华历史长河中名人辈出,光照史册。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至圣先师孔子,“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哲学家老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诗人屈原,“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著名小说家曹雪芹。还有精忠报国的岳飞,自强不息的范仲淹,热爱祖国的戚继光…。这些仁人志士的浩然正气,政治报负,献身精神无不激励我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中华的节日习俗也是多姿多彩。春节,春龙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泼水节,古尔邦节,那达慕……每一个节日习俗都蕴含着丰富的民族记忆。尤其像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在中国家喻户晓。就像习总书记说的:春节是万家团圆、共享天伦的美好时分。游子归家,新人团聚,朋友相会,表达亲情,畅叙友情,抒发乡情,其乐融融,喜气洋洋。

现在中华传统文化已走向世界,丝绸之路联结了中国与西亚、欧州,孔子学院为中外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内涵。而在我们身边的一些事例,每时每刻也在感动着我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体育健将姚明刘翔,还有“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车祸瞬间挽救学生;“最美司机”吴斌,危机时刻保证了24名乘客的安全;“最美母亲”吴菊萍……的确,还有很多各届杰出的人士,他们忠诚于国家与民族;忠诚于使命与责任。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地耕耘,为推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军事,卫生,环保生态等各个领域,恪尽职守,积极奉献。他们把中华文化的精神化作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这需要我们去追求,去执行,去传承!

习总书记说: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女航天员刘洋说:“梦想有多远,探索的足迹就有多远。”

我们青少年,做为国家民族的希望,为了实现中国梦,为了梦想的中国成为现实,我们准备好了!我会认真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们会成长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新一代,将来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太平洋西岸这块土地上,我们家中国话,写中国字,做中国事,讲中国人做人的道理。

我们有工作的文明史,这是全世界各种古代文明唯一延续至今而没有中断了的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根,是我们的血脉,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引领我们千千万万华夏儿女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应对各种挑战、天灾人祸以及外来侵略。从我们的祖先开始创造发明甲骨文开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诸子百家盛况,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都是无一不是中华文化贯穿始终、一脉相承,都是历史责任,更是光荣使命;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时不我侍,需多措并举。

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华要创新体制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因此要想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改革目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拆除制约文化发展的各种藩篱,解开捆住文化发展的手脚,文化自由地在市场遨游、自主地呼吸新鲜空气。

中华文明为何能屹立在世界的前沿时隔几千年仍然璀璨夺目而光辉不朽?就是因为中华民族独具的领先世界的道德文明和生命文化!就是因为中华文化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宇宙自然规律!就是因为中华文化是圆融和谐的文化!投射到个人身上,就是有内涵,学识渊博、通晓古今、具有洞察力;就是上善若水,把握大道,能圆融和谐一切;就是极其闪光的人格魅力,一身正气,具有凝聚力。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让我们携手来,众志成城,把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共同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文化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作文800字

全文共 916 字

+ 加入清单

文化,是一横一竖写就的方块字,是一唱一和演绎的纯国粹,是一句一章深情的古诗词。

纵使山河曾寥落,诗词不改色

“诗是历史长卷中的吉光片羽,词是璀璨银河中的惊鸿照影。”诗经、唐诗、宋词、元曲,无一不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文化财富。中国是诗词的国度,唐音宋韵广为人们吟诵。前有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浪漫洒脱,后有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心系民生,再有王维“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悠然自得……唐宋文人墨客如天上繁星不胜枚举,不同的诗风在诗坛绽放光彩,共同构成了绚烂的中国古典文学。

中国,是五千年岁月积淀的灿烂与辉煌,是中华儿女血脉相连的根脉,是华夏儿女心中共同的家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需要我们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不仅是致君尧舜的理想,更多的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灿烂文化,饱含“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锐意,热爱华夏每一寸土地。

越传统,越长久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在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传承中,戏曲占据了一席之地,优秀的戏曲作品汗牛充栋。优秀的戏曲演绎者,不仅因其高超的念唱功底为世人传颂,更多的是他们骨子里镌刻的爱国正气。一代名角梅兰芳先生,戏里演的是霸王别姬,戏外是蓄须明志,宁死不屈的忠义之士,可谓心怀家国,呕心沥血。

泱泱大国,拥有无数仁人志士,撑起祖国的蓝天,为了祖国繁荣富强前仆后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家国情怀深深根植于炎黄子孙心间,久久萦纡。

泱泱大中华,上下而求索

自宋代勾栏瓦肆起,千百年来,听书听戏不仅是国人最重要的文化娱乐方式,还是历史知识、民情风俗的一大传播途径。评书评价的不仅是人物故事,评价的更是精神善恶。随着传播媒体的发展,网上听书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诚然,网上听书不受时空限制,但评书真正的魅力在于现场表演。演绎者的举手投足以及现场氛围是广播、电视、网络传播难以复制的,真正的文化,只有静下心来用心倾听,方能感知它跨越时空的绝响。历经时间的检验与洗礼,才成就文化这样一块美玉。新时代,文化也面临着新的起航,“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大漠边关驼队的铃声,烟波浩渺中商船的轮廓,丝绸之路上的故事,还在延续。回到根本,回到自己的文化;回归历史,回到自己的信仰,回到扎根的土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心得

全文共 1611 字

+ 加入清单

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斗争中,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发扬了众志成城、团结互助、迎难而上的精神,同疫情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

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面前,圣泉街道政法书记__既当指挥员,也当战斗员;面对着疫情防控指挥部一道道指令、面对着各村(社区)摸排中一天天刷新的数据,他沉着冷静,果断干练;在阻击疫情面前,他超前谋划,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在圣泉街道疫情阻击战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战“疫”一线的急先锋

疫情发生时,正好临近春节,作为圣泉街道党工委委员和政法书记,__主动请战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工作。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各项工作都来不得半点迟缓,从1月中旬至今,他每天值岗,牵头防控日常工作及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组、宣传组工作,冲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从未有过一天休息。就连大年三十,也埋头在办公室里联系、协调疫情防控工作,草拟各类防控疫情的方案、通知。

1月23日,圣泉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正式成立,各项防控工作也在迅捷、有序、高效的开展。作为指挥部副指挥长,疫情防控成了__日常工作的靶心,艰巨的任务、繁杂的工作如万箭齐发般集中指向他。1月24日,街道相关班子成员、职能部门相继到位履职,__就第一时间召集会议,明确各级职责分工,截至目前先后组织召开决策、业务、调度会50余次,利用学习强国视频模块调度、开会近10次,实现集中统一高效指挥。

防控工作虽然已经进入正轨,但有时任务一急,饭顾不上吃,一两桶方便面常常就是他一天的“主食”。事情繁多,加班到十一、二点也早就变成了家常便饭,他常说:“疫情工作很紧迫,真恨不得能变成三头六臂。”

疫情“大考”中的实干家

一个多月来,__坚决按照“存量防扩散、增量防输入”要求,部署落实落细各项防控任务。

白天他要统筹协调落实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不仅要进村摸排、宣传、走访,还要对突发的情况及时处理。晚上还得到村上、社区上督查、查看值班值守情况,每到一处,他都仔细检查小区进出台账登记是否准确,是否有遗漏,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是否到位。对全街防控疫情的上报数据他坚持亲自把关,在确保各种数据按时准确上报的同时,对汇总数据进行分析研判,为党工委、办事处的下一步防控工作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

为了更加科学有效的开展工作,__深知仅仅依靠机关干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在和班子成员沟通之后,__迅速建立了指挥、排查、信息、集中隔离观察等4个专用重点工作群,精准建立居家观察信息台账,凝聚11个专项组、3个临时党支部、11支党员突击队、13支青年突击队的力量,深入细致做好各项工作。他常说:“我不仅是机关干部,也是一名党员,我有义务让群众知道‘有我们在,不必怕’,主题教育开展了这么多次,这次疫情就是最好的‘考试’平台。”

为了确保排查不漏一户一人,__常常跟着大家一起到各个交通检查点、到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对象家里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微信步数超过两万步对他来说早就习以为常。

群众信赖的好干部

疫情发生后,__时刻把群众安危放在心里,“这是一场人民战争,必须要把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最高位置,要摸得准、控得住、控得牢,才能让群众真正安心放心有信心!”

为了让群众能够意识到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严重性,同时也动员群众主动配合、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__带头做好疫情防控宣传,积极通过广播、微信、宣传标语等方式,全覆盖、地毯式、无死角宣传疫情防控工作有关知识,工作间隙,他也会跟着宣传车或者提着小喇叭走到村口街头,劝导群众、开展宣传,让疫情防控宣传户户到位、人人知晓。同时还在新闻宣传上不断加力,各级主流媒体报道疫情防控工作25篇。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战“疫”工作尚未停止,__也没有停下脚步。他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奋战在防控工作第一线,体现着机关干部高效前行、负责到底的工作精神;体现着人民公仆无畏困难,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现着共产党人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坚强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传承传统文化作文高1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引以为傲的,历史的变迁,积攒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文化,都是精髓。《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更多的是让我们认识了中华文化的博学精深,引经据典,不就是为了顺着这道光芒,感受史人的故事与深怀。

面对传统文化,我们更多的是敬畏。历史的沿继,文化的继承,我们应该像敬畏大自然一样对待传统文化,文化也是自然的产物,古代许许多多人们的思想结晶,短小精悍的诗句,传达了多少情,多少义。中华文化承载的东西,往往要比你想象的要多很多。那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不同的人,面对的相同的文化,产生的是不一样的情感,文化是多么的神奇啊!

面对传统文化,我们更多的是呵护。历史的东西,是不可再生产的,他的珍贵,是值得我们呵护的。文化告诉我们一个朝代的崛起与萧条,这后面的原因,是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传统文化承载着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呵护并学习的。文化是不可摸、不可触,却有灵魂的东西,而这美丽的灵魂,需要我们细心呵护。

用心感受,来升华自身。文化的神奇、灵动,需要我们用心体会,体会其中的精华,体会史人想要告诉我们的故事,体会到那其中的真谛。修身养性,提升自我道德素质,品读感受文化,是我们成长中的一步。

面对传统文化,我们更多的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贵,需要的是代代相传,推陈出新,我们应承担起这个责任,潜移默化的传统文化,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见证着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历史的产物,古人的优秀品德,都会通过我们步入新的时代。在传承中注入新的情感,留给后人意会。

正确的面对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去敬畏、呵护与传承,才可以使神奇的文化沿以至用,继续造福人类,因此我们得担起这个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全文共 1716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到来之际,9月1日至2日,省委书记骆惠宁深入革命老区长治市武乡、襄垣、屯留、城区、平顺等地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继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保持崇高理想,确立为民情怀,激发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在攻坚克难中开创山西发展新境界,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省委常委、秘书长王伟中参加调研和座谈。

太行巍巍,松涛阵阵。在全省人民为推动经济稳步向好、构建良好政治生态而奋发努力的重要时刻,骆惠宁来到长治这片红色的土地,重温革命精神,看望老区人民,带来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怀着崇敬的心情,骆惠宁来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在一帧帧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份份斑驳的实物陈列前,他认真看、仔细听,追忆烽火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参观结束时,骆惠宁亲切看望了老八路代表,他俯下身子与大家一一握手,询问身体情况,并侧耳仔细倾听。他深情地说,你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们要向你们学习,把太行精神弘扬好,把革命先辈的接力棒接好,推进党的事业不断发展。随后,骆惠宁来到凤凰山顶的八路军抗战纪念碑前,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在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抗大一分校旧址,骆惠宁进入简陋的居室、校舍,边看边听取介绍,强调要进一步保护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加快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听说骆书记到了村里,乡亲们自发聚集在村口,骆惠宁上前与大家打招呼,问生产、问生活、问收入,他说,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要共同努力,加快老区脱贫步伐,让为党为人民作出巨大牺牲的老区人民与全省人民一道进入小康。乡亲们激动地热烈鼓掌,争着向书记挥手道别。

骆惠宁来到大山深处的平顺县西沟村,看望申纪兰这位全国著名劳模,参观西沟展览馆,了解西沟儿女的奋斗历史、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情况。86岁高龄的申纪兰精神矍烁,她坚定地说,“省委提出两手硬,山西有希望。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奔小康。”骆惠宁说,纪兰精神的本质是艰苦奋斗。如果广大干部都能做到这一点,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在城区淮海社区服务大厅,骆惠宁深入了解社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服务群众等情况,强调社区要坚持面向基层、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好服务人民群众。出了大厅,骆惠宁来到社区群众中间,听取大家对社区工作和“两学一做”的意见,希望通过社区居民共建共享,使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9月2日下午,骆惠宁主持召开座谈会,长治市委汇报了贯彻省委近期工作部署的情况,山西大学、武乡县、平顺县、襄垣县、壶关县、长治清华机械厂、汾阳市贾家庄村党委负责人分别就弘扬革命精神、深化“两学一做”、奋发干事创业做了发言。骆惠宁指出,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在山西的土地上,孕育了伟大的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刘胡兰精神、西沟精神、大寨精神、石圪节精神、右玉精神等,这些都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应当永远继承和发扬。

骆惠宁指出,越是面临压力大、困难多,越需要用革命精神滋养我们的思想,激励我们的行为。山西人民历来就有不畏艰险、百折不挠、无私奉献、敢于胜利的决心和勇气。今天,我们强调弘扬革命精神,就是要激发全省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彰显敬仰和信念,让革命精神深入人心,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要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围绕弘扬革命精神开展专题讨论,对照革命先辈查找自身差距,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永葆艰苦奋斗本色,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更好地焕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要树立鲜明导向,把从严管理干部与关心爱护干部结合起来,营造积极作为、奋发前行的良好社会氛围。

骆惠宁要求长治带头弘扬革命精神,着力抓好调整经济结构、组织脱贫攻坚、深化全面改革、坚持从严治党四件大事,打造山西重要的增长极。

调研期间,骆惠宁还考察了潞安集团高硫煤清洁能源与精细化学品循环经济园区、山西高科华烨电子公司 LED 生产线,他强调,煤炭企业要强化创新理念,抓住市场倒逼的历史机遇,着力推动结构调整,加强科研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发展现代煤化工和高科技产业,为全省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弘扬传统文化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的一代他们追求韩剧美剧,喜欢汉堡泡菜。他们在情人节的时候示爱表白,在圣诞节的时候互送礼物。在我们中国,这些外来节日的气息是非常浓厚的,反观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却越来越不被本国人民所认识。这个时代需要我们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大家要会写弘扬传统文化作文。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传统文化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很多精华,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这也是它吸引我的主要原因,我愿意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尽一份力。我愿意多多地与朋友们分享中华文化的精华,愿意奋力探索已经被淡忘的远古文明,愿意接近每一个朴素的古老民族。我的视野纵贯千古,横及八荒,遨游驰骋,此乐何及?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中生弘扬五四精神的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九十六年前,五四青年们怀着爱国之心,走出书斋,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解放以后,青年们怀着这种爱,鼓足干劲建设自己的国家。

“五四”运动已作为光辉的一页永远载入了中华民族史册,而对于青年学生而言,我们应该明白,“五四运动”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历史事件,它更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在这种精神里,有着青年人关注国家命运的责任和使命,有着青年人实现“振兴中华”梦想的奋斗与憧憬。

国家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崭新的时期,振兴中华的梦想已经落在每一个中国人身上,尤其是青年学子,更应有传承五四精神、实现梦想的决心与勇气。而新时代的我们,该有什么样的梦想?

答案已经给出。

20__年11月29日,_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时,提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每个人都有梦想,现在大家也在讨论中国梦,何谓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

而我想,只有当国家梦想和个人梦想交相辉映,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才有其真正的价值,才能够迸发出无限的活力。“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与其空谈“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为祖国做出贡献”等大道理,倒不如从现在起,有所担当,为自己的梦想实实在在地做一些事情。希望每一位青年学生能够在漫漫长路上,努力求索。从日常生活学习的每一点小事做起,遵守校规、尊重师长、努力学习、关注时事、理性爱国。因为,只有梦想而没有实干,再美好的梦想也无法实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锲而不舍的努力,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我们共同的中国梦!

让我们一起温习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那段激荡人心的话: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作文

全文共 1700 字

+ 加入清单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家训家规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以下是关于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比赛征文750字800字,请欣赏!

篇一: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孕育了无数的优秀传统美德,其中很多传统美德是以“家风”的形象代代相传、延续至今的。如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谦恭孝顺、善良礼让、和气为贵,这些美德通过一代又一代的言传身教,在现代社会积淀、传承和弘扬,形成一个家庭的价值共识,也形成了全民共识。

爸爸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教我做人要尊敬长辈,爱护小辈。当然他们也以身作则。记得在我10岁那年暑假的时候,外婆生病了,妈妈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回到老家,在外婆的身边片刻不离,细心照顾着外婆,直到外婆病好后才回到家。受到了妈妈的影响,我也对长辈很尊敬。在外面,我会扶年迈的老奶奶过马路;在公交车上,我会为头发花白的爷爷让座;在家里,我会帮爸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孝顺的家风需要每一位父母给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样,良好的家风才能代代相传。其实父母亲要的真的不多,如果不能天天见面,每天只是电话的问候,足矣让他们安睡一晚。周末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有时间多回家看看父母,陪老人说说话。外出旅游时尽量带父母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有时,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后如何对我。那现在,我有没有如此对待我的父母?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你的人,最包容你的人,最舍得花时间陪你的人,一定是父母。孝与感恩是人最基本的美

德,感激父母,善事父母,体现的是人内在的品质。儿女最需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报答养育自己的父母。

现在,家风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其实,家风是个古老话题,对家庭成员而言,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处世态度。孝敬父母,关爱父母,就是一种最重要的家风。好的家风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别的东西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某种品德和力量的源泉。就是说,做儿女的,在好的家风熏陶下,会用好的家风内容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从而成就自己的一生一世。

篇二: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

“家风”看到这两个字首先让我联想到的是种种严厉的家规!依照我的看法,家规像是一些列在纸张上的条条框框,就像是约束人做事情的一把戒尺,如果有人违反了就要受到惩罚!而家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规则,他不需要列举,他不需要宣导,更不需要背诵!是一个家庭里一把无形的尺子,子子孙孙代代传承......

从小在农村长大,所以我的童年不是那种锦衣玉帛的日子!爸爸经常外出赚些零花钱,地里的活就都落在了妈妈的肩膀上,妈妈没有时间照顾我们姐弟三个,从小是奶奶把我带大,所以我和奶奶的关系格外的亲!记忆力都是奶奶的影子......记得小时候家里的电视机总是那么的新鲜,里面有看不完的节目。当时的愿望就是一整天哪里都不去就在家里看自己喜欢的节目,但是在奶奶看来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奶奶有她自己的理由:第一是经常看电视对我的眼睛不好,第二是这样会浪费电费,那个年代每分钱都是那样的珍贵!奶奶总是说攒着钱给我娶媳妇......所以我已经习惯了奶奶的安排,每天什么时间看电视什么时间休息都是有时间的!渐渐的我养成了习惯!习惯一旦养成也就感觉理所应当了。如今奶奶已经离我而去,但是奶奶的教导却永远的留在了我的内心深处,我也将奶奶对我的教导教导给我的后代,我想节俭是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不管到什么时候也不会过时的!奶奶用实际的行动教会了我节俭持家的道理。从我记事从来没有见爸爸妈妈吵架打架,他们真的很和睦,从来也没有说脏话骂人等不文明的行为!也许是环境的原因吧,所以我自小没有和谁家的小孩说过一个脏字,村子里的人经常守着爸爸妈妈夸奖我,我想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此吧......谢谢爸爸妈妈给我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和万事兴,和睦的家庭才能有进步,才让人感觉到家的温暖!我为生我养我的爸爸妈妈感到自豪!等我以后结婚生子也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努力去维护一个模范和谐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要和谐的前提是无数个家庭的和谐,家庭要和谐离不开良好的家风,传承美德,共同发展!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传承至今的文化——孝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1 字

+ 加入清单

从古至今,中国在不断的变化而时代随之推动发展。我们的国家从贫穷走向小康。从落后走向强盛。经历了太多太多,凡事有利必有弊,所以在发展的同时,它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让中国人对于利益权势更加看重,而唯一不变的是流传传程至今的孝道。

孝之一字——表现的是儿女们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它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应该拥有的品质。在古时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远古帝王--舜,作为五帝之一。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母亲恭顺,对弟弟妹妹慈爱,他的孝举感动了天帝。所以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尧帝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尧帝决定选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之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由此可见舜不仅有才干,而且还是个大孝子。从此人们就把“孝亲敬老”视为最崇高的美德,也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可见“孝”是自远古就沿袭流传下来的,并时代相袭、贯穿百代。即使是和现代社会相距千年的封建社会,“孝”也是被人们所传颂的文化之一。

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长辈的人才是有思想有品格正直的人。意大利的亚米契斯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这句话对我来说有影响很大,因为如果一个人连让爱并呵护自己十几甚至二十几年的母亲伤心那么他不会配成为一个真正人,它只是一个行尸走肉,只会破坏并且伤害他人感情的高级动物。由此可见在当今社会“孝”也是尤为重要的。

如今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国青年,作为一个正直的高中生,也同样作为父母心中的掌上明珠。我们更应该坚守孝道,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的传承献上我们自己的一份力,因为“孝”从来不会过时。

“孝”传承至今有着它永不落下的原因就是有着人间有三大真情之一的美称,也是因为孝是中华民族的最基本的传统美德,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所以孝道永远不会落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文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在以前,年糕是过年时才有的美食,传统捣年糕就应运而生,而如今社会进步了,这些传统的文化也就慢慢遗失了。不过,今天我有幸见识了一回。

妈妈说云周有传统捣年糕的活动,我怀着新奇而又兴致勃勃的心情去了云周。来到云周的文化大礼堂,那里围满了人,里三层外三层的,有的人都已经在津津有味地嚼着香喷喷的年糕。我挤到了前面,首先看到一个大石盆,边上放着一个大石锤,这时一位老人端着一锅热气腾腾地米团走了过来,一下子就倒在大石盆里,一个中年人抡起大石锤,在米粉团中来回搅拌四五分钟,接着把石锤举过肩头,再用力朝着米粉团用力砸下来,石锤再次高高举起的空隙,只见老人用双手快手翻面团,说时迟那时快,石锤又刚好砸下来,米团在不断地打击和翻转之下,显得越发柔软。米团制作成功后就可以做香香甜甜的年糕了,另一边早有一排人马在等待制作了,我也突发想要做一做。我拿到一个模具板块,捏一块米团,塞进模形,再慢慢一点一点想要脱模,没想到第一次失败了,拉出来的是一条模糊不成形的面团。于是有人教我要先在按板上抹一点油,再将面团在按板上不断按压,再慢慢塞满模具,原来做这个还有不少讲究呀。我扭头一看只见大人们速度极快,十指齐动,他们熟练的捏、揉、按、压、不一会儿就做出扁长的年糕,或是“金元宝”,或是模型“状元糕”。但是我感觉最好吃的还是“年糕饺子”,那是以年糕米团为皮,咸菜豆腐干为馅的包子,因形状似大饺子,最小的做出来也有我的拳头般大小,真不愧是“大饺子”。

我第一次见识传统捣年糕,我不知这传统文化能走多远,希望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时,我看到大家都围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年糕,我想这才是过年特有的味道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弘扬长征精神

全文共 1600 字

+ 加入清单

心被一股强烈的力量吸附包裹着,心中霎时涌动着一阵又一阵的感慨,它将埋于我心底的那份最深沉的崇敬唤起,让你我一同去追溯那共和国不容忘却的不老岁月——长征

从1930年起,蒋jie石调集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四次“围剿”,但都以失败告终。1933年秋,红军组织第五次“反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完全抛弃了毛主席的军事路线,执意推行王明的“左倾”错误主张,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余人,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遵义会议后,在毛主席领导下,红军克服重重艰险,蒋jie石军队的围追堵截,也并不能阻挡红军的行军路步伐,相反,他们愈挫愈勇……

1936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是啊!长征可谓是一曲永远嘹亮的赞歌,它曾激励着多少有志之士义无反顾地追随……长征又曾给与人们多少震撼、多少感怀,它让人不由地对革命先烈产生深切的缅怀与崇敬。

长征岁月虽已逝去,但它的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却足以慰籍一颗颗空灵的心。

虽不曾身临其境去历经那浩荡的革命岁月,但也在字里行间读懂了长征的太多艰辛与不易。

是啊!好多个夜晚,我都不止一次地去思量去咀嚼长征精神给于我的感召与震动。

长征催人奋进,让人永不言弃,它告诉我:没有执着的信念、坚定的决心,便不会将自身真正融入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中。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因此,我们更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调集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依附牵制的信念更有力量……

因此,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我们都不应被眼前的困惑所羁绊,要用火一般的高效应与铁一样的意志力去克服,要用一种格斗士的精神去战胜阻绊自己的羁石。

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的辛酸,我们都要以一种抗争的信念去对待,因为二十一世纪的主流力量便是拼搏进取,无私无畏,永不言弃。这与长征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如今人们不是常说“爱拼才会赢”吗?是啊,如果人心趋向客观、态度悲观的话,那又怎样去战胜主观上原来就存在的事物呢?假使面对日新月异的高新产业,人们的选择倾向有很大的波动,如此商业竞技中无形中便增添了好几重门坎和关卡,如果不推陈出新,不敢承担一定风险,不敢尝试,那便是企业的懦夫与无知。

如果没有红军的四渡赤水河、强渡金沙江的悲壮,如果没有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壮烈,如果没有红军翻过高耸入云的大雪山、通过杳无人烟的草地的极限挑战,又怎能有长征的胜利呢?

如果长征途中红军也怀着胆怯的心,那又怎么去冲破层层障碍呢?如果没有红军的坚强意志与执着毅力,如果没有坚韧信念与勇于攀岩的决心,又怎能保存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从而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呢?

啊!不论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当前的和平盛世之时,不论以后有多么尖锐,有多少锋利,我们都不会畏惧,因为你我都抱定了一颗勇敢坚定的赤子之心,因此,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比长征精神带给我的感染与驯化更所向披靡的力量了。

从1936年浩浩荡荡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圆满飞行……69年了,69年的时光短暂而又漫长,这期间我们又曾多少次翘首期待着共和国的史册上一笔笔闪亮光辉啊!

不论是先前的革命历史时期,还是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长征精神都将作为社会潮流的主动脉,它的历史光芒是不会被任何物质掩盖的,它将充实着每一页历史。

它的精神将会永远激励着一代代进步青年沿着它的革命轨迹,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它的光辉与锋芒将会一次又一次照亮人们前进的路。

让我们从此刻起就一同将长征精神的精髓发扬光大,让生命融入先烈的偏执本色,让我们将长征者的驱进力量赋予自身,在未来的生产生活中一同去构造,去彩绘和谐、美好、富饶、美丽的社会,让你我紧紧依随长征者的精神力量,将爱国为民的热忱一同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600字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在琅琅的《朱子家训》声中,首届厦门国际朱子文化节配套活动之一——朱子文化论坛“朱子家风家训与家礼”正式开讲,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朱子学会副会长朱杰人作为主讲人进行了厦门(同安)朱子学院开院后的首讲。

朱杰人从古今中国家庭重视“理”与“礼”的视角来谈《朱子家训》的作用,朱子重视礼,是在同安四年多的任职期间总结出来的。朱杰人教授认为,朱熹24岁首仕同安的经历,使他有机会深入到民间,对当时的社会有一个深刻、切身的了解。朱熹深刻地感受到当时社会的“无礼”,他意识到必须重拾儒家的传统思想,让这思想再次成为人们生活的准则和规范,社会才能回归正常,走向和谐。

短短317个字的《朱子家训》,给出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底线。这个底线划得非常的清晰,而且是可以执行的,朱杰人说,越过了这条底线,你就不配称作“人”了。

朱杰人认为,《朱子家训》是一种具有时代意义和普遍意义的人伦观、修养观、道德观、社会观和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价值观。

“今天我们仍提倡要讲礼,因为礼在当今仍有它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朱杰人教授强调,人的欲望要受到限制和克制,而不是无限制膨胀,而礼便是克制和约束人的欲望无限制释放和膨胀的利器。今天的物质飞速发展,社会崇拜金钱、忽视亲情、破坏自然……这些行为的出现,究其原因是信仰、传统和精神的丢失,而礼便是连接信仰、传统和精神的纽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