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元宵节传统风俗作文怎么写【热门20篇】

元宵节,可热闹了!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元宵节传统风俗作文怎么写作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6177

作文

62

传统的元宵节作文600字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春来鸟语花香,十五合家团圆。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我国人民传统元宵节,是人们团圆的日子。元宵节家家户户都吃着各种口味的元宵,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同样也祝福我们的祖国在新的一年里国泰民安和谐团结。

元宵节起源于两千多年的汉朝。元宵节也叫灯节,每年有许多能工巧匠,用自己的智慧和才智制作出各种各样的花灯。如:象征着吉祥如意的大象灯,龙腾虎跃的双龙戏珠、老虎咆哮的大型彩灯等。此外,还有许多传统风俗节目:点社火、耍龙灯、舞狮子、划旱船、扭秧歌、踩高跷、猜谜等多种娱乐活动,它们给春节增添了无限美好风光。

元宵节除了要看花灯,闹红火之外,更美的要数吃元宵了。我最喜欢吃元宵,每年的春节总是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你看,舅舅买来了巧克力馅的、花生馅的、黑芝麻陷的大汤圆,妈妈买了我最爱吃的老鼠窟元宵,它是由青红丝、桂花、核桃仁、芝麻等制成的什锦元宵。吃起来皮松软,馅香甜,真是松软可口,美味佳肴,不愧是历史悠久的名特产。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我们要永远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传统节日元宵节小学作文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那天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在看花灯吃元宵,我们家乡这也不例外!

元宵节这天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他别是舞龙、舞狮最热闹,龙是花布做的,有的用十个人舞,龙头前面有一颗珠子。这个珠子叫“龙珠”,龙舞起来时很好看,像真的的龙一样,观众不断叫好,有些观众去摸龙,他们说摸了龙能治百病,一年都不会生病,舞的人舞的满头大汗,观众拍手叫好。

说舞龙精彩,还有根有意思的,这天人们都要走出户外,到处游玩,亲戚们一起去游玩,听他们说,又完了以后一年都不会生病,不过我想人们出去走一走,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春节间吃的好,喝的好,人们出去活动活动,锻炼身体当然不会生病。

过元宵节这天还有个最吸引人的节目——看烟花,6点钟时广场已经来了很多人了,都在那里寻找好的位置,7:00了,到处人山人海,只听见“呯”的一声,礼花爆开,照亮了天空,接着又放了一个礼花,礼花爆开的时候是紫色的,非常好看,接着把礼花爆到水面上,礼花在水面……

[传统节日元宵节小学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传统元宵节作文400字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元旦是欢乐的。街道上不用说就是天上也显出新年的景象来。蔚蓝的天空。像一块碧玉一样逗人喜爱。偶然间也有几朵白云在万里晴空里愉快地追逐着。大街上。小巷里。挤满了穿着新衣的游人。顽皮的孩子。口里含着口香糖。手拿着红红的大气球。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嬉笑欢闹的打玩着。

大街变成了人的河流。秧田队像奔流的河水打起的旋涡,腰鼓队的槌穗一起一落。好似欢快的流水腾起的浪花。广场也搞起了节目。歌声。鼓声交集成气势磅礴的交响曲。光彩夺目的节日盛装。喜气洋洋的张张笑脸。把城市描绘成最动人的图画。

吃完中午饭。我也坐不住了。便快快乐乐的来到广场。吃着串烤羊肉。观看着上面的表演。别提有多高兴了。夜晚。我和妈妈随着人流尽情地在花灯的海洋中漫游着。就像漫游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漫游在风景无美好的体育广场里。

走近重百商场。顾客们大包小包挤出柜台。个个脸上挂着笑。心里淌着蜜。在重百柔和灯光辉映下。各色精美的糖果。巧克力。果冻和售货员亲切的笑语融为一体。使人赏心悦目。还有那各种各样的衣服。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朋友们。让我们普天共庆这欢乐无限的元旦吧!让我们在新一年中更加快乐。过得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传统文化元宵节作文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春灯节。

元宵节有舞狮的习俗。狮子头由一个人舞,狮子尾也由一个人舞。舞狮尾的人,弯下腰,搂住舞狮子头人的腰才行。(你想象的吧?搂住腰还能活动自由吗?心彻妈妈)要不两个头同时起来,不就成骆驼了吗?(瞧把你聪明的!心彻妈妈)有一些技术比较高的人还可以表演一些难的节目,比方说“上山”,除了技术较高之外还得动作一致。

元宵节不吃元宵怎么行?元宵有很多种口味,有芝麻的,有豆沙的,还有黄桂的……(这是啥口味?没吃过……)每当在没开饭之前奶奶把元宵端上桌的时候,都会把我馋得口水流地三千尺,恨不得现在就咬一口!(我怎么记得每次奶奶都是在饭后才端上来啊?你有几个奶奶呀?再说饭前端上什么都是流地三千尺的效果吧?心彻妈妈)元宵的味道,让我回味无穷,吃了一个还想再吃一个!

元宵节还有猜灯谜、舞龙灯习俗。元宵节真给我了无穷无尽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传统节日元宵节作文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那天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在看花灯吃元宵,我们家乡这也不例外!

元宵节这天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他别是舞龙、舞狮最热闹,龙是花布做的,有的用十个人舞,龙头前面有一颗珠子。这个珠子叫“龙珠”,龙舞起来时很好看,像真的的龙一样,观众不断叫好,有些观众去摸龙,他们说摸了龙能治百病,一年都不会生病,舞的人舞的满头大汗,观众拍手叫好。

说舞龙精彩,还有根有意思的,这天人们都要走出户外,到处游玩,亲戚们一起去游玩,听他们说,又完了以后一年都不会生病,不过我想人们出去走一走,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春节间吃的好,喝的好,人们出去活动活动,锻炼身体当然不会生病。

过元宵节这天还有个最吸引人的节目——看烟花,6点钟时广场已经来了很多人了,都在那里寻找好的位置,7:00了,到处人山人海,只听见“呯”的一声,礼花爆开,照亮了天空,接着又放了一个礼花,礼花爆开的时候是紫色的,非常好看,接着把礼花爆到水面上,礼花在水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清明节的传统风俗作文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你知道满族吗?满族的来源可往上追溯到商周时期的肃慎,两汉的挹娄,北朝的勿吉,隋唐的靺鞨和辽、宋江、元、明的女真人。这些都是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满族祖先。满族的服饰:男子自头顶后半部留发。束辫垂于脑后,穿马蹄袍褂,两侧开叉,腰中束环,穿宽大的直统旗袍,足登高底花鞋。入关后在很长时期我国妇人流行旗袍。

满族的住房,一般际内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伦杆。正房一般为三间或五间,坐北朝南,便于采花。东次间开门,也称口袋房,目的在于保暖。屋内北、西、南三面有炕,称万字炕。满族以西为上,西炕不堆放杂物,不坐人。在饮食方面,满族喜欢吃小米、黄米干饭与黄米饽饽(豆包)适年过节吃饺子,除夕必吃手扒肉。满族重视礼节。最主要和常见的礼仪有见面礼、请安礼、告别礼三大类。其中抱见礼是满族的大礼,满族打狗、杀狗,忌食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因为狗曾救过努尔哈赤所以满族不用狗。

满族曾信仰多神教的萨满教。直到解放前,在东北的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和爱辉等地,满族民间仍保持有萨满教,萨满祭祖、祭天是每年的大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元宵节风俗

全文共 110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一家刚吃完团圆饭,爸就说带我去看花灯,我非常的高兴。傍晚,一轮明月已早早的升上了天空。几颗星星顽皮的向我眨眼睛。银白色的月儿随我一起逛花灯。我们一家随着热闹的人群来到花市。我认识的“小鱼儿”被爸爸顶在脖子上,她手里拿着荧光棒,头上带着红牛角,穿着红色的外套。脸上带着开心的笑容。

街道上,到处都张灯结彩,各式各样的电子花灯,简直叫人目不暇接,随着一阵阵锣鼓喧声,两条蛟龙,在人群中间交叉飞舞。

这时,几声巨响,美丽的礼花接二连三地在空中开放,有的像菊花,有的像六月的雪,有的像满天的星辰,还有的像七彩的花朵。

夜深了,赏花灯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幸福,惬意的神情离开了。

人们在春节的欢乐中走亲访友后,又迎来了热闹的节日元宵节。一大早,噼哩啪啦的爆竹声就轰动了全村。大人们忙碌着,小孩们欢笑着。村民的心也随之沸腾起来。农家院子,一般只有自家人进进出出,可现在不同了,左邻右舍走家串户。...

今天是元宵节。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兴高采烈的来到豫园九曲桥去看荷花灯。一朵朵美丽的荷花灯,有的亭亭玉立,有的风情万种,真是好看极了!荷花下面的龙船。龙船长50米,在水面上,很像龙。

元宵节见闻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吃过晚饭后,外公带着我到白鹭洲公园看灯展。公园门口的一座圆柱形灯塔远远就吸引着我,它高约12米,有四层楼那么高,灯塔两边的金鼠不停地旋转,好像在欢迎着观赏花灯的人们。

今天是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一度的鞭炮和花灯的节日,晚上我和哥哥的几个朋友到街上去看花灯,街上很热闹,卖什么的都有,街上人山人海,大约在7:00的时候,各式各样的烟花都争先恐后的出现在上空!这时天空中出现了一束束五彩斑斓的烟花,...

今天是2月9日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上街玩。 大街上车水马龙,到处张灯结彩。市中心周围四条宽阔的马路上灯火通明,使整个城市笼罩在灯的海洋里,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元宵佳节祝福你,做个元宵送给你!滑滑的,甜甜的,对你的感情粘粘的!赏月,观灯,我等你!花灯,月下,我想你!月圆,汤圆,缘梦圆!又一轮美丽月亮,又一个元宵佳节,又一段幸福时光,又一次真诚祝福,祝你:团团圆圆!甜甜蜜蜜!顺顺利利!额...

要问我最喜欢什么节日,我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元宵节。去年的元宵节,我记忆犹新。那一天我是在外婆家过的,我十分得快乐。我们一家子聚集在一起做汤圆。妈妈做的汤圆特别好。汤圆又白又圆,看起来使人垂涎欲滴。

天晚上,我们买了一箱100响的大礼花,箱子的长宽高几乎相等,约莫80厘米,它沉甸甸的,我、妈妈、外公、舅舅抬都抬不动,最后,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放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的位置。舅舅把炮点燃后,迅速地跑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传统文化——过年风俗作文

全文共 124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又被称作为“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中的传统佳节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在民间,一直都有一个关于“年”的传说故事。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演变

起源: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最后用一个中国传统来结束我的征文: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

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贴窗花,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访亲友,大年初二祭先祖

初三初四逛庙会,十五晚上街上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元宵节风俗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这天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他别是舞龙、舞狮最热闹,龙是花布做的,有的用十个人舞,龙头前面有一颗珠子。这个珠子叫龙珠,龙舞起来时很好看,像真的的龙一样,观众不断叫好,有些观众去摸龙,他们说摸了龙能治百病,一年...

今天,是元宵节,家家户户都准备了热腾腾的汤圆,有:五彩汤圆、糖芯汤圆、花生汤圆、金沙汤圆、红糖汤圆、红枣汤圆这些汤圆美味极佳,散发出十分诱人的香气,让人止不住流口水。

夜幕慢慢降临,鞭炮声越来越响。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团圆饭前放鞭炮便是我们家乡的风俗之一,不过最热闹的还是放烟花。当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逐渐消失的时候,我知道一会儿要放烟花了,而我一般不会放烟花,而只会赏烟花。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南靖人民一年一度的元宵焰火晚会。我们来到中山桥,只见那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等待着焰火晚会的开始,有的小朋友手里还提着花灯。

我第一眼看见的是一棵大树,上边开满了花,树干装扮的金光闪闪,我第一个想法就是:这是一棵许愿树,我要许愿.因为它太像qq宠物里边的许愿树了!正月十五那天,我和爸爸妈妈去看灯展.天一黑,我们便迫不及待的来到了那里.人可真多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元宵节的风俗作文篇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提起元宵节,我想起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错飞到人间的一个小村庄里,那村里的人以为是一只坏鸟,就把他杀死了。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让天兵去把那村庄给烧了。仙女听到了玉皇大帝的话,就让一个神仙变成老奶奶到村里报信。神仙到人间跟村里的人说,在村里村外点上篝火,才能免去灾难。他们按照神仙说的做了,玉皇大帝一看,心想,我还没有放火,他们就放起火来了,自己烧自己。玉皇大帝乐得哈哈大笑。这个小村庄真的免去了大难。这个事情流传开来,就有元宵节了。

这就是传说,不是真的,真的元宵节起源于汉朝。印度人信佛,他们成佛的人,把他们烧成骨灰,扒一扒,有一个像珍珠一样的东西,叫舍利子,印度人朝拜舍利子。这事后来流传到中国的汉朝,民间也有了佛教的活动。舍利子的事情被汉朝的皇帝知道了,他们也在皇宫,张灯结彩,朝拜舍利子。老百姓看着很好玩,也跟着玩,张灯结彩,但是没有舍利子,这就形成了每年正月十五张灯结彩、放篝火的玩法。就演变成后来的元宵节。

唐朝的元宵节是最热闹的,他们有宝马香车,灯楼高50米,有50000盏灯,灯楼里有20个房间,过三天,人们都到街上玩。宋朝是过五天,他们过的也很热闹,也是在街上玩,玩法很多。明朝是过十天,从初八玩到十七。

正月十五,人们一起吃元宵,猜灯谜,闹花灯,耍龙,狮,放烟花,踩高跷,扭秧歌。。对了,张灯结彩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活动,而扭秧歌是后来的风俗。有各种各样的玩法。

南方的风俗也很好玩,其中有偷菜。女生上别人家偷,别人看见也没事,但是男生不能偷。

我的家乡也有自己的玩法,在冰上玩,滚冰是最有意思的了,我上冰上一滚,我的头都滚晕了。打花脸也很有意思,你给我打,我给你打,打来打去非常好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传统文化节日元宵节小学生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悦中时,余兴未尽的又迎来了中国另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人们称夜晚为‘宵’按照中国的传统,在这一天里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还要出门赏月,燃放烟花,囍猜灯谜,共吃夜宵,合家团聚,共庆佳节。

今年也不例外。元宵节的夜晚,我和妈妈来到了街上。街道上人山人海,在一家大超市的门前,举行了猜灯谜活动。我和妈妈连忙挤了过去,你那里早已围得水泄不通。我抬头看到一张谜纸:我的心——打一字。我心里想:我就是吾,吾字加一个竖心旁就是“悟”字。我连忙把谜纸揭了下来。挤到阅奖处对答案,果然对了,经过我和妈妈的挤次脑力大作战,我们抱着五六件礼物回家了。

回到家,我们全家围着吃元宵,妈妈把煮好的元宵端到了每一个人的面前,那热腾腾的的元宵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爸爸说:“这吃元宵也是有学问的。四个表示四喜临门,把个表示八面玲珑,十个表示十全十美。”随着爸爸的话,我把元宵送进了嘴,那馅甜到了我的心里。

吃过元宵,大家都来到楼顶,一边看烟花一边闲聊,大家都沉浸在了节日的欢乐中,到处都洋溢出一种愉快的气氛。

元宵,是新年后的第一个满月,它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心愿,象征着合家团圆。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和和睦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清明节的传统风俗作文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一提到清明节,大家的心一定都很沉重,因为它是一个纪念逝去亲人的节日。在我市,清明节最流行的节俗就是插柳条,扫墓。

在清明节这天,大家都要起个早,趁着太阳还没“起床”时,跑到河边去摘一些新鲜,鲜嫩,带有泥土清香的柳条回来,插在门的两边。有些小孩子还把柳条编成花环的形状,把它戴在头上,或许能交上好运吧。

扫墓,也是清明节的一个习俗。在清明节这天,人们会买一些黄色的纸,还有纸元宝。带到亲人的坟墓上去烧,同时,还会准备一些祭品,摆在亲人的坟墓旁边,嘴里默默念叨着什么,像是在祝福亲人在那边一切都好。

在拜祭亲人那天,人们还要把一些纸用石头压在坟墓的最顶端,向人们示意这些亲人还有自己的后代。否则,那些那些在庄稼地里的坟墓会被种庄稼的农民铲成平地。

还有一些不能回去祭祀的人,他们就会在十字路口烧纸钱,因为十字路口通向四面八方,去世的亲人或许会到这里来取钱吧!

清明节的习俗,会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一直传到永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满族的传统风俗作文

全文共 856 字

+ 加入清单

满族饽饽,满族的风俗习惯。满族的人喜欢吃粘食,因为粘食耐饿,便于外出射猎活动。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制作精巧,风味独特的各种点心,统称为"满族饽饽",因此素有"满点汉菜"之说。满族饽饽历史悠久,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栗子面窝窝头",也称小窝头。

满族入关前有一种筵席叫"饽饽席",每桌使用面粉80斤,可见规模之大。使用的面粉多为粘面,就是以糯米或大黄米、小黄米为主,掺入适量其他米碴,再用豆沙、果仁、白糖作馅。主要的品种有萨其玛、绿豆糕、苏叶饼、豌豆黄、牛舌饼、打糕、油炸糕、粘豆包等。每到冬天,满族的人家一般都要做上几锅粘豆包,冻起来随吃随拿。现在沈阳冬天的集市上仍然经常可以听到粘豆包的叫卖声。

菜肴。满族的人特别喜欢吃猪肉、酸菜,而且烹调方法很多。比较有特点的菜肴有吃肉大典、白肉酸菜血肠、火锅、酸汤子等。

遇到喜庆的事情或祭祀时,要设肉食大典。八人为一桌,席间主人端上一方方约十斤左右的猪肉和调好的肉汁,客人不用筷子,而是自己用刀将肉切成块或片,蘸肉汁吃肉,并依次捧碗喝酒,十分豪爽。

白肉血肠是满族的人宴请亲友的一道主菜。五花猪肉,切薄片,与细切的酸菜同时下锅,开锅后再投入已灌好、煮熟、切成小段的血肠。这道菜香而不腻,营养价值很高。现在沈阳的那家馆白肉血肠,风味绝伦,深受消费者欢迎。

涮火锅是最为典型的满族饮食。这种饮食与当年满族的人游猎生活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不论是原始的满族火锅,还是如今华夏大地随处可见的现代火锅,吃起来都会令人联想起"噼啪"作响的山林篝火,联想到"吱吱"作响的小吊锅。可以说满族火锅是如今风靡全国的火锅老祖

除菊花火锅外,比较有名的有什锦火锅和三鲜火锅。

酸汤子是满族传统食品。秋季新粮成熟之后,农村几乎家家泡酸汤子。将新打下来的玉米整粒浸入缸中发酵,然后用清水冲洗,将酸味去除,磨成水面后,过滤去渣皮,即成汤面。食用的时候,锅内烧开水,用特制的汤子套,套在左手大拇指上,左手握一团汤面,用右手挤压,挤出的汤子条直接入锅煮熟,捞出来后,拌入肉炸酱、鸡蛋酱或葱花酱之类的佐料即可食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家乡的元宵节风俗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元宵节,比以往元宵节都不太一样,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富裕起来,灯也随之好看了起来。昨天晚上,我与爸爸妈妈到街上去看灯。虽然北方的天气寒冷无比,但寒冷挡不住人们的热情

刚到马路上,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

我与爸爸妈妈也随着人流汇入了灯区。“千万”条金黄色闪光灯从六七米的“高空”悬下,如瀑布一般,哎呀,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繁多,这么出奇的灯。看都看不过来。瞧,那一盏盏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花灯真是令人大饱眼福。有红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鸡”,活泼可爱的“小猴子”……你看那只神气活现的凤凰!。两只宝珠般的圆眼,放射出白光。美丽极了。直把我看得目瞪口呆

我们继续往前走,只听见不知道是从哪里传来的歌声“在我的地盘你就得听我的……”。那肯定就是移动通信公司的宣传了。果然,前面有一个舞台。上面虽然空空如也,但旁边是一个手机,(还挺形象,一看就知道是做手机广告)手机的屏幕上还有动画。哦,怪不得听见歌声,只见屏幕里的周杰伦正卖力地拿着话筒,唱着呢!看来,元宵节不仅灯好看,还处处充满商机。

这边刚刚送走了周杰伦,那边的刀郎又来了。因为那熟悉的旋律“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的时候来的更晚一些”真悠闲啊。原来是为九曲黄河阵做广告啊。看那九曲黄河阵,左拐右拐,精妙无比,正如人生道路上,虽然左拐右拐,但最后还是会出去,获得胜利。

月亮渐渐西落,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元宵节的风俗优秀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佳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佳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今年的元宵佳节老妈让我独自购买汤圆。我兴奋地来到了超市,看着冰柜里琳琅满目的汤圆,我从中精挑细选了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汤圆。

回到家,老妈将汤圆片刻煮熟了。我们一家人边吃汤圆,边欣赏仲秋节晚会。

团圆饭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爸爸老妈带着我出门看礼花。

我们来到楼区花园中心,抬头仰望天空,天空中接连不断的礼花给无边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个个彩灯在我眼前闪过,我定睛仔细看,许多人家门口都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元宵佳节为什么要挂彩灯笼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后,我在网上阅览了元宵佳节相关的资料。

原来元宵佳节挂彩灯笼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啊。

以前,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迫降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百姓无辜受难,就冒险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过了好久,有个老人想出了办法,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积极响应。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驱邪避鬼神。

看来元宵佳节还有这么多的习俗和传说呀,真令我大开眼界。元宵佳节这一天让我懂得了很多课外知识和文化习俗,中国是个文化古国,还有更多的奥秘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它,探究它,把祖国传统的文明的文化习俗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元宵节的风俗英语作文

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Lantern Festival is a China’s traditional festival. It is celebrated on 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first month of the lunar year.

I,antern Festival is one of the biggest holidays in China. Several days before Lantern Festival, people begin to make lanterns. Lanterns are made in the shape of different animals, vegetables, fruits and many, other things. While making lanterns people usually write riddles on lanterns. On the eve of Lantern Festival, all the lanterns are hung up.

On Lantern Festival people go outside to have a look at the lanterns and guess the riddles on the lanterns. Perhaps you call see some wonderful folk performances,Dragon Dance and Yangko. Everything is very interesting and everyone is very happy. Our life is rich and varied.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元宵传统节日作文300字

全文共 160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读:每年的元宵节都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因为一家人都相聚在一起。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几篇元宵传统节日作文300字,望大家喜欢。

篇一:传统节日元宵节作文300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叫元夕、元夜,也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有吃汤圆的习惯。圆圆的汤圆代表团圆的意思。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习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简化为"吃汤圆"的食俗。

篇二:传统节日元宵节作文300

我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中最喜欢的是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彩旗飘飘。商场里是人山人海,购买年货,可热闹了。

过年啦!妈妈会准备丰富的食物,还给我买漂亮的新衣服。爸爸买了烟花和鞭炮,"砰,砰,砰。"鞭炮响起来了,烟花在空中绽开,五颜六色的彩条飘落下来,就像仙女散花,美极了。爷爷奶奶笑呵呵地发红包给我们,还说:"新年快乐!学习进步!"我接过红包,并说:"谢谢爷爷奶奶,祝你们健康长寿!"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进屋了,我们一边吃水果一边看联欢晚会,真开心!

春节多么热闹啊!我爱春节!

篇三:传统节日元宵节作文300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

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

篇四:传统节日元宵节作文200

那里人山人海,花灯也像开会了一样齐聚一堂。可热闹了。花灯让我看的眼花缭乱。灯有大的,有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最有趣的要是算金猪灯了。就由我来介绍一下吧!

金猪灯是用几根铁丝做的,身体是用几块金色的纱布做的。脸上还挂着几丝笑容。真可爱!它的样子好像跑步。金猪灯的猪尾巴上挂了张纸条,上面写着祝:全国人名元宵节快乐。

看完了引人注目的金猪灯,再去看看环保灯吧!

两只手从下面伸出来,旁边是树林和草地。还有一条o字行的"小溪","小溪"的水真是"清澈见低"啊。都可以当成一面镜子了哩!o字行的"小溪"里还有两艘竹筏,在饶着"小溪"转。我想,他们一定在看风景!怎么样,很美吧!

篇五:传统节日元宵节作文300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有很多习俗:吃元宵,观灯,看烟花......

晚上,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去将军广场和滨河公园观灯。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家家户户挂满了灯笼。将广场上,左权将军被人雕刻的栩栩如生。广场上,有:财神爷,人说山西好风光,文艺戏曲,转灯,形象逼真的财神爷灯下,还有人跪着烧香呢。等虽然不多,但很吸引人。

滨河公园内,灯火辉煌,把公园里的树装扮成灯的世界,我觉得最好的灯有:二十四孝,介绍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孝,辽阳八景介绍了左权的旅游景点,五台山大雄宝殿,大成殿......他们各个都有自己独自的特点,路上挂着灯,灯上有灯谜和优美的诗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云南传统风俗作文

全文共 1597 字

+ 加入清单

云南多数民族实行血缘外婚制,有的禁忌甚严,如哈尼族严禁姑表姨表通婚,彝族姨表不婚,壮族姑表不婚,苗族、藏族同宗及姨表不婚,白族、纳西族同宗同姓不婚,基诺族和德昂族同姓不婚。但亦有例外,如傈僳族的亚血缘族内婚,同一家族内的男女,除亲生父母和亲兄弟姐妹外,其余姑、叔、伯等兄弟姐妹或再从兄弟姐妹以及年龄相当的叔侄都可结婚。独龙族曾普遍实行“非等辈婚”,即在固定婚姻集团内的嫁娶,可不考虑年龄大小和辈份长幼,亲姐妹可分嫁另一家父子。普米、景颇、纳西、白、傈僳等民族,实行姑表、姨表优先婚,舅家儿子可优先娶姑妈家女儿,这种特权,与“舅舅为大”的民族古习有关。佤、苗、景颇、怒、纳西、傈僳、白、彝等民族有“转房婚”制,多数是兄长死后弟娶嫂为妻。独龙族转房则不分辈数。

儿女婚事,有的民族由父母包办,有的则实行自由婚。纳西、白、彝、普米、怒、独龙、景颇、哈尼等民族,婚前男女社交自由,但择姻嫁娶则由父母一手包办;而傣、佤、拉祜、基诺、布朗等民族,男女社交、择姻均较自由,父母多不干涉。摩梭少女和基诺少年,待举行隆重“成年礼”后,取得恋爱资格,即可自由社交。

订婚多同汉制,一般情媒人送酒、糖等订亲礼。聘礼轻重不一。也有的实行较特殊仪式,如普米族订婚,先由男家送去酒肉和一颗猪心,女家将猪心一剖为二,一半带还男家,并将自家的猪心切成两半,留一半,送男家一半。双方将对方的一半和自家的一半合在一起,表示“永结同心”。其后男方还要送女家一头黄牛,表示女家嫁出“两只脚”,得到“四只脚”,不算吃亏。纳西族订亲后还有请媳妇(小过门)仪式,办宴席,送首饰、衣物与女方。春节,订婚男女相互到对家拜年,但未婚夫妻不能谈话往来,否则被耻笑为厚脸皮,不庄重,真是对面相逢如隔山。婚礼,多在秋收后至春耕前进行。纳西族有婚仪不见天之俗,在天井搭大帐篷,下铺青松毛,扎迎亲牌坊。迎亲队伍到女村,女家闭门,隔门唱盘问喜歌,答唱对头方开门迎人,迎亲者即撒“开门钱”。次日早,新娘边哭边由兄弟背至大门前上轿。男家宴客当晚,歌舞至深夜。第三天回门,女方宴客,当日返回。墨江哈尼族婚礼,夫妻同吃一条猪的右前腿,老人唱祝福歌,次日,夫妻行砍柴烧火仪式,新郎砍3根柴,由新娘点燃。

还有的行种瓜礼。第三天,新娘煮3根芭蕉心让大家吃,表示“一心相爱”。傣族接亲,沿途要鸣枪驱邪,进门行“拴线”礼:由老人、来宾把彩色丝线拴在新人手腕上,象征吉祥同心。其后敲错锣、象脚鼓跳舞,赞哈(歌手)在酒宴上演唱喜歌,宾客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向新人祝福。普米族还有锁媒人趣礼:媒人送礼至男家,3天后新娘上路,媒人和一位主方歌手被锁进屋里,两人对唱,若媒人赢,守门姑娘即刻开锁,若媒人输,则须喝全寨每家的一口酒,有的喝得烂醉,免不了被人抬着送回去。中甸县藏族婚礼,要给新人泼水,直泼到全身湿成落汤鸡才罢,表示婚后感情像泉水洁净长流。有的民族婚后夫妻还有异俗。傣族男女婚后,丈夫随妻到岳父家生活3年,称之“从委居”,以示对岳父母的酬答。彝族有的新娘婚后长住娘家,俟有孕方回夫家居住。苗族新娘亦居娘家,两三年后行“煮饭”仪式,定居夫家。

无力行聘、设婚宴,或因其他障碍(如女方父母不允),便有枪婚之俗。一种是真抢。如是颇族中,几个小伙子同时爱上一个姑娘,都想得到她,于是有人抢先下手,强枪为妻,但其后仍经媒人周旋,重付聘金。彝族抢婚也较普遍,尤其当女子不满包办婚而另自寻爱时,夫家即刻抢婚。另一种是假抢。如佤、傣、哈尼等族男女相爱,如遇阻力,则双方事先约好暗号,男家亲友没埋伏圈,女方按时借故外出劳动,到预约地点,伏兵猛出抢婚,姑娘佯装呼救,女家及其邻居闻声追赶,也只凑个热闹,过后男方又请人圆场。纳西族抢婚常因双方无力嫁娶所致,两两约定,男家虚张声势,女家假追真送,不过唱了一台戏。此外,景颇、哈尼、纳西、傣等族尚有“拉婚”、“偷婚”、“领婚”等俗,其实质与暗约假枪差不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作文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今年的元宵节妈妈让我独自购买汤圆。我兴奋地来到了超市,看着冰柜里琳琅满目的汤圆,我从中精挑细选了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汤圆。

回到家,妈妈将汤圆片刻煮熟了。我们一家人边吃汤圆,边欣赏仲秋节晚会。

团圆饭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爸爸妈妈带着我出门看礼花。

我们来到楼区花园中心,抬头仰望天空,天空中接连不断的礼花给无边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个个彩灯在我眼前闪过,我定睛仔细看,许多人家门口都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元宵节为什么要挂彩灯笼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后,我在网上阅览了元宵节相关的资料。

原来元宵节挂彩灯笼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啊。

以前,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迫降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百姓无辜受难,就冒险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过了好久,有个老人想出了办法,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积极响应。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驱邪避鬼神。

看来元宵节还有这么多的习俗和传说呀,真令我大开眼界。元宵节这一天让我懂得了很多课外知识和文化习俗,中国是个文化古国,还有更多的奥秘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它,探究它,把祖国传统的文明的文化习俗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传统元宵节作文400字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过得很快,在我们认真的学习的时候,新年就静悄悄地的向我们走来,为了庆祝这新年的到来,学校举行了元旦庆典。

学校的文艺节目五花八门,精彩连连,令人眼花缭乱,小演员们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最光彩夺目的还是我们班的黄龙飞和谢耀龙的相声表演。

平时邋邋遢遢、吊儿郎当的他们,为了表演,今天却身着雪白的衬衫,衬衫领下系着一个血红的领结,下面配上一条西裤,看起来端端正正,斯斯文文,彬彬有礼。

表演开始了,他们往舞台上一站,谈笑风生地讲起了咨询热线。瞧他俩那幽默的语言和搞笑的动作,令观众禁不住哈哈大笑,就连平时满脸严肃的校长也眉开眼笑,笑容满面。当他们说到推销减肥茶时,耀龙向龙飞振振有辞地推销减肥茶,龙飞惟妙惟肖地模仿消费者,那滑稽的外形和搞笑的动作再一次让人哄堂大笑。消费者龙飞趁推销员耀龙不注意,突然提高了嗓门朝耀龙耳边嚷了声哇塞,那嚷声震得耀龙啪地一下摊到在地。顷刻间,笑声洋溢,掌声连绵不断,我环顾周围,有的同学笑得直不起腰,有的同学笑得直喊肚子疼,还有的同学笑得直跺脚。

啊,这真是即精彩又让人难忘的庆典会啊,我永远都忘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以传统节日元宵节三年级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因为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称元夕,上元节。因有观灯习俗,又称灯节。佛教文化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The Lantern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my country, because it is the first moon night of the New Year, also known as Yuanxi, Shangyuan Festival.Because of the custom of watching lights, also known as the lamp festival.Buddhist culture has important promo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Lantern Festival.

元宵节吃汤圆,意味着团团圆圆,和家安康,过了元宵节就等于过完了新年。

元宵节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汉朝,汉文帝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其实古时候的元宵节不只是是元宵,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包括出门赏月、猜灯谜、吃元宵、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满清入关后,宫廷不再举办灯会,但民间办灯会的习俗已成,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每逢元宵节,除了提灯笼、吃元宵外,当然各地都会办的就是猜灯谜。在如今各地都有许多不同型态的节庆安排,想方天。放松炮炸寒单的变成每年固定举办的民俗庆典活动,也象征着年节即将告一段落,代表过完元宵后,又将是上学、工作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