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以上的神话故事【经典20篇】

怎么做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小编为你收集了几则小故事,请参考。以上的神话故事一

浏览

4449

作文

101

精卫衔石填海神话故事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海上风涛骤起,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被淹死在海里,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他的女儿,但却不能用他的光和热来使她死而复生,只能是无奈地独自悲伤。

女娃临死之时非常不甘心,死后她的灵魂化做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精卫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大小有点像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山上。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飞翔着,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希望有一天能够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露出雪亮的牙齿,凶恶地嘲笑道: 小鸟儿,我劝你还是算了罢,你这工作就算干上一百万年,也休想把我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 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世界的末日,宇宙的终尽,我也一定要把你填平!

你为什么恨我恨得如此之深呢?

因为你呀 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如果我不把你填平的话,将来你还会无情地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

哈哈 真是只不知天高地厚的傻鸟儿,那么你就干吧 干吧! 大海哈哈大笑着。

精卫在高空悲啸着 我要干!我要干!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总有一天我会把你这叫人悲恨的大海填成平地的!

她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西山,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树枝衔来投进大海。她就这样往复飞翔,从不休息,直到今天她还在做着这件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鲤鱼跳龙门的神话故事

全文共 109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鲤鱼龙门,汉语俗语,一般用于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又用作比喻逆流前进;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庙峡,又名妙峡。两座巍峨雄奇的凤凰大山,拔水擎天,夹江而立,引人入胜的鲤鱼跳龙门,活灵活现,雄奇壮观。进入峡谷,两山雄峙,悬崖叠垒,峭壁峥嵘,壁峰刺天;奇特的岩花,依壁竞开,把峡谷装缀成仙境一般。这个神奇美妙的峡谷,流传着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

在很早以前,龙溪河畔的乡民,男耕女织,过着安居乐业的美满生活。一年,不知从哪儿飞来一条大黄孽龙,作恶多端。它不是呼风唤雨破坏庄稼,就是吞云吐雾残害生灵,把整个峡谷搞得乌烟瘴气,不得安宁。每年六月六日它的生日这天,更是强迫人们献上一对童男童女和十头大黄牛,一百头猪、羊等物供它享用。如若不然,它就发怒作恶,张开血盆大口,窜上村庄吞噬人畜,破坏田园,害得宁河黎民怨声载道,叫苦连天。

峡口龙溪镇上,有一位聪明俊美的小姑娘,名叫玉姑,她下决心,非除掉这条恶龙不可。有几次,她登上云台观去找云台仙子求救,都未找着。她仍不灰心,继续去找。这天清晨,她登上云台观,仙子被玉姑心诚志坚的精神感动了,就出现在她眼前,向她指点说:“离这儿千里之外有个鲤鱼洞,你可前去会见一位鲤鱼仙子,她定能相助于你。”

玉姑辞别云台仙子,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来到鲤鱼洞中,找到鲤鱼仙子,说明来意。鲤鱼仙子对玉姑说:“你想为民除害,这是件大好事,可是必须牺牲你自己啊!你能这样做吗?”玉姑毫不犹豫地说:“只要是为乡亲们除害,消灭那恶龙,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粉身碎骨我也心甘!”鲤鱼仙子见玉姑这样诚恳坚决,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朝玉姑喷了三口白泉,她顿时变成了一条美丽刚劲的红鲤鱼。

小红鲤逆江而上,经过七七四十九天,游回家乡。这天正是六月六日清晨,她摇身变还原貌,见乡亲们已准备就绪:一对童男童女,十头大黄牛,一百头肥羊肥猪。人们敲锣打鼓,宛如一条长龙向祭黄龙的峡口走来,前面那一对身着红衣红裙的童男童女,早已哭成泪人了。

黄龙见百姓送到盛餐佳肴,早已垂涎三尺,得意地张开大口。就在这千钓一发之时,玉姑抢先上前,拦住父老乡亲们说道:“大家在此暂停等着,让我前去收拾这个害人精。”话刚说完,只见玉姑纵身跳下水中,霎时变成一条大红鲤鱼,腾空飞跃,直朝恶龙口中冲去,一下窜进它的肚中,东刺西戳,把龙的五脏六腑捣得稀烂,恶龙拼命挣扎,浑身翻滚,但无济于事,终于被玉姑杀死了。可是,玉姑自己也葬身在黄龙腹中。

从此,宁河人民又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人们为了缅怀玉姑为民除害,在峡口半山腰修起了一座鲤鱼庙。至今在宁河一带,还广为流传着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千里眼和顺风耳的神话故事

全文共 146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关于千里眼顺风耳两位奇神的生平传说有许多,广为人们传诵的,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很早很早以前,我们就从各种传说里知道了千里眼和顺风耳这两个神。他们有着奇特的长相:千里眼一张红脸,头上还顶着两只角,虽然是闭着嘴巴,却双目圆睁,显得十分吓人;而顺风耳更是典型的青面獠牙,再加上一双奇大的招风耳,别提多怪异了。但是他们却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奇异功能,千里眼能看到远在千里之外的细微物体,顺风耳则能够听到千里之外发出的任何声音。

对于两位奇神的形象来源,大家都认为,就是师旷和离娄。据传闻,顺风耳的形象来源于师旷,他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古代音乐家,双目失明,却对声音有着极强的敏感性,能听到很多常人听不到的细微声音。而离娄,则是一个传说中才存在的人物。人们传言他能看清很远地方的东西,哪怕是动物身上细小的毛尖,他都能分辨清楚,故而才被人们越传越神,成就了千里眼的形象。

千里眼和顺风耳是道教里的两位守护神,地位比较低,却因为拥有他人所没有的特异功能,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大放异彩。在很多古代神话小说里,都能找到这两位奇神的形象,他们或正或邪,配合着主角演绎出一段段离奇美妙的故事。

关于千里眼和顺风耳两位奇神的生平传说有许多,广为人们传诵的,却是以下几个故事。

这第一个故事里,千里眼和顺风耳是一对亲兄弟,本名高明和高觉。在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原本就艰苦,部落间又常常是战事连连,男子基本都要担任保护族里女人、孩子和老人的任务。高氏兄弟自然不例外,而高明和高觉就是在一次战斗中作战身亡的。

高氏兄弟成了孤魂野鬼,为了有个照应,也就没有分开,而是相互扶助着四处寻找地方希望能安顿下来。因为各地法术高强的人都很多,两兄弟为了不被高人打得魂飞魄散,就苦练技艺,并在一次次求生的作战中不断提高,从而练就了顺风耳和千里眼的特异功能。原本亲兄弟的配合就比旁人默契,有了特异功能之后,高氏兄弟就越来越强大,再不用怕别人了。

兄弟俩在经过一处叫作桃花山的地方时,看到当地的风景不错,灵气也比较充足,最关键的是居住的人还比较多,不至于太孤单,高明、高觉就决定留下来。但是兄弟俩耐不住寂寞无聊,就经常到附近的村里去找人排遣。艺高人胆大,说得一点儿不错,高氏兄弟就仗着自己两个人比较强大,慢慢就放开了胆子胡闹,渐渐竟然成了扰乱地方、危害百姓的妖精。

直到有一天,两人终于闯祸了。

原来,这天两兄弟在山头上无聊地闲逛,看到半山腰上有个女子在行走。两兄弟一时兴起,就决定去捉弄一番。走近了,高明、高觉才发现这女子竟然十分美丽,两人一使眼色,就决定要把这女子强行娶回去做老婆。但是这女子却不是普通人,她就是妈祖,妈祖被逼婚,这说出去真让人笑掉大牙。妈祖因为办事路过这里,虽然听说桃花山有两个法力高强的妖精,也不觉得什么,毕竟能打得过自己的人屈指可数。只是妈祖没有去找他们,他们就大摇大摆地送上门来了,不能不说,有些事真的是很“巧”啊!

看着两个自大骄傲的家伙,妈祖只微微一笑,说:“这样吧,只要你们能打败我,我就跟你们走。但是如果我赢了,你们就要终生做我的仆人!”

高氏兄弟一听就乐了,一个小女子,怎么可能敌得过我们兄弟俩呢?于是就爽快地答应了。但是一比之下,兄弟俩才知道自己大意了,妈祖的法力本就比他们高出很多,他们又轻敌,不多时就败得一塌糊涂,不得不跪在地上求饶。

妈祖看他们服气了,就停住说:“以后你们就是我妈祖的仆人了,要记住为人向善,不得再作恶!”兄弟俩一听这女子就是妈祖,更是不敢再说什么,只唯唯诺诺地答应,从此就随侍妈祖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满族神话:天鹅仙女的故事

全文共 289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在满族有一个关于天鹅仙女的传说,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住着三个美貌的仙女,她们是同胞姐妹。老大叫恩固伦,老二叫正固伦,老三叫佛库伦。三个仙女都玩够了那天上的宫殿和彩云,没有地方可玩,想找个地方玩一玩。到什么地方去呢?她们早就听说地上果勒敏珊延阿林①山上有个天池,池水象镜子一样清澈透明,池周围飞禽走兽,树木花草样样都有。怎么才能从天上下来呢?三仙女佛库伦聪明伶俐,她用采来的白云做羽毛,用披上羽毛的胳膊当翅膀,摇身变成一只雪白的天鹅。两个姐姐也学着她的样儿,从天上飞下来,落在了果勒敏珊延阿林山上的天池旁边。

三个天鹅仙女下凡来,正赶巧被三个猎人看到了。这三个猎人是同胞三兄弟,老大二十岁,老二十八岁,老三十六岁。兄弟三人都能射猎、斗兽,他们整年在果勒敏珊延阿林山里钻来钻去,靠打猎为生。

兄弟仨朝天鹅落地的地方奔去,追到天池边上,见三只天鹅变成了三个美貌天仙,脱下衣服“扑通”、“扑通”,跳进天池水里。立时把三个兄弟惊呆了:从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姑娘呢!老大说:“让她们给咱们做媳妇该有多好啊!”老二说:“就怕人家不干。”别看老三小,心眼最灵,他说:“咱们把她们的衣裳偷偷拿走,她们回不去天,就得留在地上。”老大、老二觉得老三说的办法好,就一起悄悄来到天池旁边,将三个姑娘的衣服拿走了。

三个仙女在天池里洗澡,边洗边玩,越玩越乐,等到日头快落山了,大姐恩固伦说:“咱们该回去了。”正固伦、佛库伦说:“走吧!”可上岸一看,衣服没有了。三个仙女急得哭了起来。正在这时候,兄弟三个走到姐妹三个跟前,老大把自己身上的兽皮衣服脱下来,披在恩固伦身上;老二把自己的兽皮衣服脱下来,披在正固伦身上,老三把自己的兽皮衣服脱下来,披在佛库伦身上。

三个兄弟领着三个姐妹离开了天池,在大森林中架起干柴,烧烤野鹿、野牛、野猪的肉。再拿出石刀把烤熟的肉拉成小块块,请三个姐妹吃。吃完,老大扯着大姐,老二扯着二姐,老三扯着三妹,各自进了自己的小马架子。

三个姐妹过腻了天上的生活,从来没穿过这么暖和的兽皮衣服,没吃过这么香的烤肉,更没有过丈夫的恩爱。她们舍不得这人间的生活,干脆不走了。

三个姐妹在人间一年,学会了钻火、烤肉、缝皮衣,又都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她们和丈夫相亲相爱,过得很美满。

一晃又过了两年,一天,大姐对两个妹妹说:“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咱们已经出来三天了,哪天给玉帝知道了,就要受到天规惩罚。趁时间不算长,快回去吧!”

两个妹妹也觉得不回去不行了,弄不好丈夫、孩子也得受连带。三个姐妹找出了丈夫收藏起来的衣裳穿在身上,胳膊一抬,两脚起空了。地上的三个孩子,都两岁多一点,刚会答答话,见三只天鹅在头顶来回飞,一齐扎撒②着小手,说:“鹅,鹅!”

兄弟三人打猎回来,不见了妻子,只听孩子说:“鹅,鹅飞走了!”一找衣服也没有了,知道三个仙女回天上去了,就对孩子说:“那鹅,就是你们的娘,知道吗?”

传说满族人管母亲叫鹅娘,就是从这儿起始的。后来受到汉族人称呼母亲为“妈妈”的影响,叫成了“讷讷”。

兄弟三人的妻子走后,三个孩子渐渐长大了。后来这三个孩子顺松花江走到与牡丹江汇合的地方,觉得那里宽敞,就定居下来。后来兄弟三人的后代家口越来越多,三支人分开,各支都有了自己的姓,三支人分为三姓。因此这地方就叫做“三姓”③了。

三个仙女回到天上,吃饭不香,喝水不甜,日夜想念人间的生活;可又不敢把真情泄露出去,只好藏在心里。就这么过了九百九十九天,正赶上王母娘娘开蟠桃会,天兵天将们把守不严,姐妹三个一核计,无论如何也得到人间看一看,就是看上一眼,也免得这样牵肠挂肚。

姐妹仨还是采天上的白云做羽毛,变成三只天鹅飞了下来,落在果勒敏珊延阿林山上。她们找丈夫、找孩子,都不见了。她们在人间时夏天住的小马架子,没有了影儿;冬天掘的避风寒的地窨子,也早已填满了泥土。姐妹仨不禁落下泪来,边哭边沿着松花江往下飞。冷丁在一处密林中有个百十户人家聚居的部落。一打听,才知道这地方叫三姓,正是她们姐妹三人的后代。天上九百九十九天,地上九百九十九年,不但她们的丈夫早已不在人世,儿子也早就死去了,已不知传了多少代了。三姐妹见三姓人虽然象自己的丈夫样勇敢,却不象三兄弟那样和睦相处。他们生性好斗,常互相抡刀动捧,打得头破血流。仗越打越凶,仇越记越深。

怎么才能让他们不打仗呢?三姐妹很着急。一边往回飞,一边想,不知不觉飞到了天池边。她们脱去外衣,跳进天池里,一边想着心事,一边洗起来。

正洗着,三仙女见天边飞来一只喜鹊,飞到天池上空,将嘴里衔着的东西吐在她的衣服上。她本来已经不想在水中多呆了,就游着上了岸。见衣服袖上放着一枚熟透了的红果,大得出奇,红得透亮。她在山上呆过三年,还没有见过这样的果子,拣起来含在嘴里,准备穿好衣服等大姐、二姐上岸给她们看。谁知红果一含进嘴里,哧溜一下从嗓子眼滑进肚子里去了。

大姐、二姐穿好衣服要回天上了,三仙女身子发沉,说什么也飞不起来。大姐、二姐知道她是误吃红果怀了孕,劝她不要着急,等生完孩子再来接她。说完后先飞走了。

三仙女留在人间,渴了喝天池水,饿了捕野兽、采野果,冷了点篝火,一过过了十二个月,生下一个浓眉大眼的孩子。这孩子下生就会说话,不一会儿就满地跑,过了不几天,竟和十七、八岁的小伙子长得一般高大,非常英俊了。三仙女见孩子这么快就长大了,心想这一定是天意。她知道人间最贵重的是金子,就说:“孩子,你就姓爱新觉罗④吧。”她又望望眼前的布库里山,说:“你的名字就叫布库里雍顺吧。”她想起正在成天打仗的三姓人,又说:“天生你,是要你停止械斗,平息战乱,统领人民过安定日子,你懂吗?”

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点点头,三仙女指着松花江说:“孩子,你就顺这条江下去吧!”说完,她变成一只天鹅飞走了。

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砍下天池旁的小树做成筏子,折下柳树枝叶盘成套圈戴在头上,然后跳上筏子,盘膝端坐上面,顺着山口进了松花江。小筏子穿过九十九道弯,闯过九十九道滩,经过九十九天的漂流,来到了三姓地方。

小筏子搁浅了,岸边一个汲水的姑娘看见他,跑回村子,告诉了村里的人们。大家争着来看,见他头戴柳枝围成的圈,盘膝端坐在筏子上,那模样很象一尊天神,便问:“你从哪儿来的?”布库里雍顺一指江上头,说:“从上边来的。”大家寻思是说他从天上来的,布库里雍顺想起讷讷嘱咐的话,就势说:“我是天女生的天童,来管理你们的。”大家见他英俊魁伟,确实与众不同,就相信了他的话。布库里雍顺又指着汲水的姑娘说:“是她先看见我的,我就到她家去了。”大家把他让进了姑娘家,姑娘的父母听说布库里雍顺还没成家,就把姑娘许给了他。几位穆昆达⑤也认为这样合适,就做了主婚人,当天举行了婚礼。他们将猪在祖先前领了牲,在院子里架起火堆,全村的人都来上礼,通宵唱歌跳舞,从此以后再不打仗了。

布库里雍顺在三姓地方居住下来,劝大家和好。各家之间发生纠纷经他排解,大家都和和乐乐,都拥戴他,推举他为部落长。他带领三姓地方的人们,建立了鄂多哩城。

布库里雍顺就是满族的祖先,他的传说也一直流传到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有关神话故事读书笔记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这本神话故事书的内容很精彩,我很喜欢。读了这本书以后,我的很多疑团都解开了,知识面也宽广了。

书中的很多故事都是流传已久的,甚至有些都拍成电视剧了。比如《精卫填海》。书中说的月下老人、白蛇、许仙、雷神、妈祖等等,这些都可以在电视剧或者是电影上面看到。

通过读这本书,我对这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印象更深刻了。精卫虽然只是一只小鸟,但是却不畏惧艰难险阻,有恒心有毅力,能坚持不懈。夸父为了把太阳留住,让族人生活的更好,更是跋山涉水,一直追逐太阳。青年阿里为了山上的生灵,甘愿自己受罚,牺牲而死。白娘子虽然是蛇妖,但是她却有着菩萨的慈悲心肠……

他们这些神话人物虽然都是已经离我们很远,但是他们的精神却一代代流传,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给我们以借鉴。我们要努向他们学习,有理想,敢于追求。心地善良,坚持不懈。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

全文共 1019 字

+ 加入清单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传说之一,选自《列子·汤问》,作者相传是列御寇。《列子·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移山填海的坚定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争,定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这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

这则寓言一开始简介了“太行、王屋二山“既高且大,位当南北交通要道。老愚公“面山而居”,出入不便,需要绕山而行,这就揭示了人和山的矛盾,即愚公移山的原因。

神话故事】

从前,有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名字叫愚公。他家门前有太行山和王屋山两座大山,这两座山有一万多丈高,七百里宽,把村子挡得严严实实,大家进进出出都要绕很远的路。

一天,愚公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提议说:“这两座大山挡住(Block)了我们的去路,我们一起努力把它们移走,你们觉得怎么样?”大家都深受这两座大山之害,十分赞同愚公的话。但是,愚公的妻子提出了异议,她说:“像你这样的年纪,即使像魁父这样的小山,也未必能轻易搬动,何况是太行、王屋这样的大山?魁父与它们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何况,那些石头和泥土又该放在哪里呢?”大家说:“我们可以把石头和泥土堆放在渤海边。”愚公心意已决,于是,带领他的儿子和孙子,一行三人来到太行、王屋两座山下,敲碎石头,挖出泥土,用簸箕和竹筐把这些东西装走,运到渤海边。愚公的邻居中,有一个寡妇(Relict),她家里八九岁的孩子也跑出来,和愚公他们一起运土。

在黄河边上,住着一个精明的老人,别人都叫他“智叟”。智叟听说愚公想要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就竭力阻止愚公,并嘲笑他说:“你这个老糊涂!都这把年纪了,还想去动那两座大山,别说是运石块

和泥土,即使是山的毫毛你也损伤不了。”愚公听到智叟的评论,长叹一声说:“你这样冥顽不灵,连寡妇和儿童都不如。我当然会死,但我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就这样,子子孙孙,一代又一代,是没有穷尽的。而这两座大山却不会增高,怎么会搬不走呢?”几句话说得智叟哑口无言。

有一个手持蛇形拐杖的神听到了愚公和智叟的对话,也看到了愚公一家的行动,吓得不得了,担心愚公真会固执地把两座山挖走,就向天帝作了报告。天帝也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动,命令天神把两座大山搬走了。从此,愚公一家再也不为进进出出而发愁了。

【学习】:即使再大的困难,只要不怕吃苦,坚持不懈,总能克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全文共 1167 字

+ 加入清单

云锦天章---云锦:神话传说中织女用彩云织出的锦缎。天章:彩云组合成的花纹。比喻文章极为高雅、华美。

补天浴日---这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能力。也形容伟大的功业。

东兔西乌---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东曦既驾---曦:曦和,神话中驾日车的神。指太阳已经在东方升起。比喻驱散黑暗,光明已见。亦作“东曦既上”。

吉光片羽---吉光: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名;片羽:一片毛。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

开天辟地---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夸父追日---古代神话。同“夸父逐日”。

炼石补天---炼: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古神话,相传天缺西北,女娲炼五色石补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

牛郎织女---从牵牛星与织女星演化而来的神话故事里的主人公,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现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

女娲补天---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牵牛织女---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牛郎、织女。

清都紫微---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宫阙。

擎天之柱---支撑天的柱子。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有八柱擎天,后用以比喻能担负重任的人。亦作“擎天玉柱”。

日薄虞渊---犹日薄西山。虞渊,神话传说中日入之处。《淮南子·天文训》:“扞日呴至于虞渊,是谓黄昏。”庄逵吉校:“《太平御览》作‘薄于虞渊’。”

十日并出---①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个同时出现的太阳。②比喻暴乱并起。

水漫金山---神话故事。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面带妖色,不放下山。怒恼白蛇,忙唤青儿,带领着虾兵蟹将,这才水漫金山。”亦作“水满金山”。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扞法海禅师呴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来

松乔之寿---松乔:神话中仙人赤松子与王子乔。指长生不老。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巫山云雨---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无缝天衣---神话谓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缝合,没有缝儿。常以比喻诗文等事物没有一点瑕疵。

兴风作浪---兴、作:引起。原指神话小说中妖魔鬼怪施展法术掀起风浪。后多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兴云致雨---兴云:布下云彩。致雨:使下雨。神话传说,神龙有布云作雨的能力。借喻乐曲诗文,声势雄壮,不同凡响。

玉宇琼楼---①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宫殿。②形容覆雪的楼宇。

月里嫦娥---嫦娥:神话中月宫里的仙女,相传她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不死之药而上了月宫。比喻风姿绰约的美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秋传统节日的神话故事作文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话说公元九九九年前,一位叫嫦娥的女子和一位叫后羿的男子结为夫妻。

夫妻俩非常勤劳,嫦娥天天在家洗衣做饭,后羿天天上山砍柴打猎。嫦娥天真纯洁,她觉得月亮是世界上最美最美的,便突发奇想:我要是能到月亮上多好啊!后羿知道了她的想法,便跋山涉水走了三天三夜来到太阳神的面前,对太阳神说:“尊敬的太阳神,我的妻子嫦娥想到月亮上玩玩,能吗?”太阳神摇了摇头。后羿失望地走了,他又走了五天五夜来到守山神面前请求他,守山神说:“到月球上去?那不行。不过我有包药,吃了它你便长命万岁。”后羿心想:“这也不错”,便讨了两包,满心欢喜地赶回家。

到家后,他对嫦娥说:“这是仙人给我们的灵丹妙药,吃一包便能长命百岁,我要了两包,你一包,我一包。”后羿走了八天八夜累得不行了,话说完便睡着了。嫦娥打开一包药吃了下去,感觉很好,她想:“这么一小包就够了吗?”她的自私心驱使她拿起另一包药也吞了下去。刚吃完,嫦娥便双脚离地,升上空去了,她兴高彩烈地往月亮飞去。

后羿醒来后,发现嫦娥不见了,急忙出去寻找。这时,他看到天空中有两朵云正往月亮飘去,原来是嫦娥的丝带,后羿在心里默默地祝福嫦娥。

后来,嫦娥在月亮上很无聊,寂漠又使她寒冷,便把月亮取了个名字叫“广寒宫”。

“广寒宫”和“嫦娥奔月”就是这样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神话故事的作文200字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话说最早的天地本是合在一起的,宇宙本是一团混沌。在这片混沌中沉睡着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盘古。他的身边放着一把样子古怪的斧头。直到有一天盘古忽然醒来,但是觉得自己所在的空间是那么的压抑,于是拿起身旁的斧头对着周围的空间一气乱挥,也不知道挥了多久,反正是把天和地给明确的划分出来了。但是天与地分开没多久就又开始慢慢合拢,盘古就用自己的身体来支撑着天与地,就这样支撑了很久很久,天与地的位置已经被固定住了,但是伟大的盘古却因疲劳过度,累死了。他死后身体开始变化,骨骼变成了山脉和丘陵,肉身变成了平原和盆地,血和汗水变成了江海,毛发变成了森林,草原和沼泽。他的元神到了天与地的中心处,却因疲倦睡去。

[神话故事的作文2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喜欢的神话故事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喜欢神话故事是《后羿射日》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从前,天上一下子出现十个太阳。玉帝就派后羿去吓唬,吓唬天上的十个太阳,后羿就带着十只剑带上神弓,就去射太阳。后羿射了九个太阳为民除害。很多人拜他为师,有个叫缝朦为师的人很狡猾就拜后羿为师。

有一天,后羿的妻子嫦娥对后羿说:“我们现在越来越老了,到一定的年龄我们会死的。”有一天,后羿得知昆仑山上的西王母有长生不老药。后羿经历了千辛万苦才得到长生不老药。缝朦得知后羿有长生不老药。就借后羿带弟子练功的时候自己假装生病去偷药,被嫦娥给发现了,嫦娥被缝朦逼的一口把药吞了下去,最后飞上了天。

这就是我喜欢的神话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日月潭的神话传说故事

全文共 96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我国台湾省,有个闻名遐迩、风光迷人的日月潭,一个关于她的美丽神话,久久地流传着。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我国台湾省,有个闻名遐迩、风光迷人的日月潭,一个关于她的美丽神话,久久地流传着。

古时候,台湾大清溪边住着一对青年夫妇。男的叫大尖牙,女的叫水社姐。他俩捕鱼过活,小日子过得挺甜挺甜的。

一天中午,忽然一声巨响,太阳不见了,大清溪也变得浑浊起来。到了晚上,又是一声巨响,月亮又不见了。从此,大清溪的日日夜夜都是墨黑墨黑的。禾苗枯黄了,果子不结了。大尖牙叹气道:“这日子怎么过呀?”水社姐看到丈夫唉声叹气,就说:“太阳月亮一定都落在地上,我们去找它,要回光明。”于是夫妻手执火把,翻过座座高山,穿过丛丛密林,踏过多少湍急河流……

这一天,他们爬上一座大山。终于远远地望见那边水潭一亮一黑。夫妻俩立即奔到大潭边。忽地看见一对大恶龙在潭里游来游去,象玩大水球一样,吞吐着太阳和月亮,发出咕咕怪响。

夫妻俩越看越恼火,便商量要杀死恶龙,夺回光明。他们向前走去,忽然发现一个岩洞。大尖牙说:“这洞可能是龙的家。”说着,他俩钻进洞里,走了很久,终于看到亮光,看到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婆婆在烧饭。夫妻俩向老婆婆说明来意。老婆婆很佩服他俩的勇敢精神,告诉他们,她是被恶龙卷到岩洞里来的,每天替龙做饭。还告诉他俩说,恶龙就怕阿里山底的金斧头和金剪刀。老婆婆说完,给他俩一把铁铲和一柄火叉。

夫妻俩告辞了老婆婆,日夜兼程来到阿里山脚,拼命挖呀挖呀,凿呀凿呀,不知过了多久,在他俩身后堆起了一座座小山峰。有一天,深深的洞里放出了红光,金斧头和金剪刀出现了!他俩拣起金斧头和金剪刀,跑出了洞,直奔双龙居住的潭边来。

此时,大尖牙把金斧头丢下潭去,只听“轰隆隆”一声巨响,两条恶龙从潭底翻起,掀起几丈高的浪花。水社姐急忙把金剪刀也丢下潭,只听“卡嚓”一声巨响,两条恶龙头被剪断了,从口里吐出了太阳和月亮。

大尖牙和水社姐照老婆婆教的办法,吞下龙的眼珠。忽然,他们变得又高又大。他们捧起太阳和月亮,用力抛回天空。从此,日月轮番放出光明,人们又开始了正常的生活。但是,为了不让太阳和月亮再掉进潭里。夫妻俩笔挺挺地守在潭边。年复一年,大尖牙和水社姐变成了两座雄伟的大山。

后代的人们就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把这两座山叫大尖山和水社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

全文共 1883 字

+ 加入清单

大禹,他的名字叫文命。禹的父亲叫鲧,算起来,他还是黄帝的后代。他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

当尧还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离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之下,尧决心要消灭水患,于是就开始访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边,对他们说:“各位大臣,如今水患当头,人民受尽了苦难,必须要把这大水治住,你们看谁能来当此大任呢?”

于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领都推举鲧。尧素来觉得鲧这个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于是就暂且将治水的任务委任给鲧。

鲧治水治了九年,大水还是没有消退,鲧不但毫无办法,而且消极怠工,拿国家这一艰巨的任务当儿戏。后来舜开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问题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

舜也来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看谁能治退这水,大臣们都推荐禹,他们说:“禹虽然是鲧的儿子,但是比他的父亲德行能力都强多了,这个人为人谦逊,待人有礼,做事认认真真,生活也非常简朴。”舜并不因他是鲧的儿子,而轻视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给了他。

大禹实在是一个贤良的人,他并不因舜处罚了他的父亲就嫉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他暗暗下定决心:“我的父亲因为没有治好水,而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但是他知道,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职责啊!他哪里敢懈怠分毫。考虑到这一特殊的任务,舜又派伯益和后稷两位贤臣和他一道,协助他的工作。

当时,大禹刚刚结婚才四天,他的妻子涂山氏是一位贤惠的女人,同意丈夫前去,大禹洒泪和自己的恩爱妻子告别,就踏上了征程。

禹带领着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当时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穷乡僻壤,人迹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大禹感到自己的父亲没有完成治水的大业而空留遗憾,而在他的手上这任务一定要完成。他沿途看到无数的人民都在洪水中挣扎,他一次次在那些流离失所的人民面前流下了自己的清泪,而一提到治水的事,相识的和不相识的人都会向他献上最珍贵的东西,当然他不会收下这些东西,但是他感到人民的情意实在太浓太浓,这也倍增了他的决心和信心。

大禹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走到哪里就量到哪里。他吸取了父亲采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训,发明了一种疏导治水的新方法,其要点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地东流入海。大禹每发现一个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个部落去发动群众来施工,每当水利工程开始的时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劳动,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干。

他生活简朴,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里,吃得比一般百姓还要差。但是在水利工程他又是最肯花钱的,每当治理一处水患而缺少钱,他都亲自去争取。

他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过自己的家,听到小孩的哭声,那是他的妻子涂山氏刚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多么想回去亲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务艰巨,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个大礼,眼里噙着泪水,骑马飞奔而走了。

大禹根据山川地理情况,将中国分为九个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兖州、扬州、梁州、豫州、雍州、荆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个中国的山山水水当作一个整体来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该疏通的疏通,该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变成肥沃的土地。

然后他治理山,经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荆山、雷首山、太岳山、太行山、王挝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华山、大别山等,就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往下流去,不至于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后,他就开始理通水脉,长江以北的大多数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迹。

他治水讲究的是智慧,如治理黄河上游的龙门山就是如此。龙门山在梁山的北面,大禹将黄河水从甘肃的积石山引出,水被疏导到梁山时,不料被龙门山挡住了,过不去。大禹察看了地形,觉得这地方非得凿开不可,但是诺大一个龙门山又如何是好,大禹选择了一个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开了一个80步宽的口子,就将水引了过去。因为龙门太高了,许多逆水而上的鱼到了这里,就游不过去了。许多鱼拼命地往上跳,但是只有极少数的鱼能够跳过去,这就是我们后人所说的“鲤鱼跳龙门”,据说只要能跳龙门,马上鱼就变成了一条龙在空中飞舞。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时间,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恶,驯驯服服地平缓地向东流去,昔日被水淹没的山陵露出了峥嵘,农田变成了米粮仓,人民又能筑室而居,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后代人们感念他的功绩,为他修庙筑殿,尊他为“禹神”,我们的整个中国也被称为“禹域”,也就是说,这里是大禹曾经治理过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神话故事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每到新年,人们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过年为什么会有这些喜庆活动呢?这里还有一个奇妙的神话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它住在一个僻静的山谷里。每到大年三十的晚上会跑到村子里,见人吃人,见兽吃兽。百姓们都很痛恨它,却束手无策,只能把门窗关得紧紧的,但年的怪兽还是进来了。又是一年的大年三十,人们早就把门窗关紧了。

这时一个外地人来到村子里,见家家户户都关着紧紧的,觉得很奇怪,心想:大白天为什么一个人都没有?他连忙走一户人家门前,敲了敲门,一位老人问道:“是谁呀?”“我是一个外地人,想借宿一晚。”老人把外地人请一屋里,并告诉外地人年兽的事情,外地人听了哈哈大笑,说:“我知道年兽怕什么,我有办法整治它。”老人听了,高兴地说:“你知道呀!那太好了,我把村民都叫来,你跟他们说说。”村里的村民都来了。外地人说:“年兽怕三样东西:红色、火光、响声。”有的人说:”我赶紧回家找几张红纸贴在门口上。”有的人说:“我赶紧回家烧火去。”到了晚上,年兽又来了,它看见家家户户都贴着红纸,院子里又烧着大火,吓得狼狈而逃,又有一户家人用竹子在烧火发出噼啪声,年兽被吓坏了,逃回了山谷。这年的年兽因为没有吃到东西,活活饿死了。从此,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到现在为止,放鞭炮、贴春联、敲锣打鼓这些习俗都流传下来,成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神话故事年级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白练山的熊

白练山人迹罕至,雄伟挺拔,到处弥漫着花草迷人的芳香,这里山青水秀,小溪里的水清澈见底,常常有鱼儿在水里嬉戏打闹。在白练山的山顶上,倾斜着白色的瀑布,远远望去,就像一条晶莹透亮的白色丝带。

在白练山上住着许多各种各样的熊,有的憨态可掬,长着毛绒绒的小脑袋;有的生性残暴;还有的性情温和……

传说,凡是住在白练山的熊,都是至高无上的,如果谁猎杀了它们,就会遭到上天的处罚。在个贫穷的村庄中,有个猎人叫达夫,达夫听说如果吃了栖息在白练山的熊的心就会长生不老。一天,达夫身穿一件用树皮做的蓑衣,手拿一把猎枪,穿着一双长皮靴出门了,一路上,居民们都劝他千万别去,可他就是不听。渐渐地,达夫来到一座高大的篱笆旁,举起猎枪朝篱笆打去,篱笆马上就被打出了一个大洞来。这时,一位从天上来的神仙正好来巡逻,突然,他看见达夫走在陡峭的山路上,蹑手蹑脚地走近一只筋疲力尽的熊,他赶紧举起猎枪,对着熊的喉管打去,只听见“砰”的一声,那头熊发出了悲惨的嗥叫,这头熊的叫声震撼了整座白练山。当达夫正想把这头熊的尸体拖回去时,神仙突然出现了,达夫终于相信居民们说的是真的了。达夫吓得瑟瑟发抖,不知道该怎么办。

神仙气愤地对达夫说:“你既然猎杀了白练山的熊,还弄坏了篱笆,现在,我要把你变成一面结实的墙,永远守护着白练山的和平。”

话音刚落,神仙就把达夫变成了一面墙。达夫心里后悔没有听居民们的劝告,可现在已经来不及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课外文学常识:神话故事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考试中,除了课本上的知识点外,也会常常考到一些课外的知识。例如,歇后语、谚语、神话故事、诗词。神话故事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多了解一些神话故事,有助于语文涵养的提升。

神话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学会奉献的故事

女娲造人--学会创造的故事

女娲补天--善用智慧的故事

燧人氏钻木取火--寻求光明的故事

农师后稷--热爱劳动的故事

黄帝战蚩尤--英勇善战的故事

后羿射日--遵守秩序的故事

嫦娥奔月--培养忠诚的故事

精卫填海--培养毅力的故事

夸父追日--培养奋斗精神的故事

英雄刑天--培养顽强的故事

仓颉造字--培养认真的故事

尧舜让位--推举贤明的故事

大禹治水--培养无私的故事

眉间尺复仇--培养正义感的故事

八仙智斗龙太子--学会团结的故事

菊花仙子--培养孝顺的故事

杜鹃啼血--培养谦虚的故事

百鸟朝凤--培养勤劳的故事

盘瓠--培养守信的故事

麻姑献寿--培养善良的故事

李冰斗蛟--为民除害的故事

田螺姑娘--学会感恩的故事

年兽的传说--了解"过年"的来历

重阳节的传说--勇斗病魔的故事

蚕花娘子--了解蚕的来历

望仙桥--不可以貌取人的故事

七夕的传说--忠于爱情的故事

巧妹绣龙--心灵手巧的故事

黄鹤楼--能工巧匠的故事

管家老龙--助人为乐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月亮的神话故事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关于月亮故事数不胜数。像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七夕节的神话故事中英文

全文共 2171 字

+ 加入清单

Long long ago , there was an honest and kind-hearted fellow named Niu Lang . His parents died when he was a child . Later he was dirven out of his home by his sister-in-law(嫂子).So he lived by farming with an old cow.

从前,有个善良又诚实的人,叫牛郎。他的父母在他童年的时候就死了。后来,他被迫和他嫂子生活在一起,他靠用牛耕地来糊口。

One day,the magical cow kindly told him a way to find a beautiful and nice woman as his life companion .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cow,Niu Lang went to the riverside on an evening .This evening the seven fairies left heaven to bathe . He took one of the beautiful silk dresses the fairies had left on the bank.

一天,神奇的牛告诉他,去寻找一个美丽的和漂亮的女人作为他的人生伴侣。在这头牛的指引下,一天傍晚,牛郎来到河边,看到7个美丽的仙女在洗澡,他就拿了其中最漂亮的一件丝绸走了。

When the fairies left the water,the youngest couldnt find her clothes and had to see her sisters fly back to heaven without her.

当仙女们从水里出来后,最小的那个仙女找不到衣服了,所以其他的仙女们就回天上了,而没有带走她。

Then Niu Lang came out with the dress and asked the youngest fairy,Zhi Nu,to stay with him.Zhi Nu fell in love with him and came down secretly to earth and married him.So Niu Lang farmed in the filed and the Zhi Nu wove at home . They lived a happy life and had a son and a daughter.

后来,牛郎拿着衣服出来,像这个被落下的最小的仙女表白说:“我想和你在一起。”从此织女就爱上了牛郎,就悄悄的来到的人间嫁给了牛郎。夫妻俩一个种田,一个织布,生活十分美满,两年间织女生了一对儿女。

Unfortunately,the God of Heaven soon found out the fact and ordered the Queen Mother to bring Zhi Nu back .With the help of magical cow ,Niu Lang flew to heaven with his son and daughter.

不幸的是,天帝很快发现了这件事,命令王母去把织女抓回来。在这头神奇牛的帮助下,牛郎带着两个孩子飞到了天上。

At the time when he was about to catch up with his wife ,the Queen Mother took off one of her gold hairpins and made a stroke .One river appeared in front of Niu Lang . Niu Lang and Zhi Nu were separated on the two banks forever.

正在他要抓住织女的时候,王母摘下金发簪在空中划了一下。一道银河出现在了牛郎面前,从此牛郎和织女被这道银河分隔两地。

They loyalty to touched magpies ,so tens of thousands of magpies came to build a bridge for the Cowhand and Weaver Maid to meet each other. The Queen Mother was eventually moved and allowed them to meet each year on the 7th of the 7th lunar month. Hence their meeting date has been called "Qi Xi" (Double Seventh).

他们的忠诚感动了喜鹊,成千上万的喜鹊在银河上架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王母没有办法,被他们感动了,只好允许每年的七月初七的晚上,让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一次。因此,牛郎和织女的约会就是“七夕节”(七七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秋传统节日的神话故事作文

全文共 1100 字

+ 加入清单

明清以来,民间更重视中秋节。《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云:“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

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公元785~约827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中秋赏月,最盛是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族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天,东京的所有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扎绸彩的牌楼,出售新启封的好酒。铺子堆满新鲜佳果,夜市之热闹,一年之中少见。显官和豪门,都在自己的楼台亭榭中赏月,琴瑟铿锵,至晓不绝。一般市民则争先占住酒楼,以先睹月色为快,并且安排家宴,团圆子女。“此夕浙江放‘一点红’羊皮小冰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灿如繁星”(见《武林旧事》)。而“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常娥,圆如浩月。”(见《新编醉翁谈录》)

明清以来,民间更重视中秋节。《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云:“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

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

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1.传统节日之中秋趣事作文

2.中秋传统节日的习俗作文

3.中秋传统节日的由来作文

4.传统佳节——中秋节作文600字

5.传统节日——中秋节作文

6.中国传统佳节之中秋节作文

7.传统佳节中秋节作文

8.传统节日作文400字

9.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10.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3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神话故事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妈妈帮我买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神话故事》这本是我梦寐以求的书今天妈妈终于帮我买了这一本书。

这本书里面有很多的故事,里面有5部故事。第一是上古神话故事,第二是天界神话故事,第三是八仙神话故事,第四是民间神话故事,第五是国外神话故事。

《太上老君出世》这篇故事讲得是春秋时代有一个村子叫做曲仁里,村前有一条小河清澈见底,两岸有很多棵梨树,有一天,河边的一家闺女去洗衣服,忽然水上出现了两个像耳朵的梨子,这个梨子黄里透红,红里透黄他拿起一个三两下的吃完了。

回到家他开始肚子痛,突然有个声音说只要等到牵骆驼的人来了,就好了。

就这样过了10个月那个人还没来:儿子你快出来吧。他说牵骆驼的没来我还不能出来。

就这样过了整整81年,她说牵骆驼的人来了。话音一落,那孩子就顶断母亲的右拄。供了出来。一看牵骆驼的人没来,知道母亲在骗他,哭着说:母亲,我无法撕下骆驼皮补你身上。母亲说:我没有什么给你,就给你取个名字叫李耳吧。说完就气绝身亡了。

这一本书十分好看,欢迎大家去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

全文共 1263 字

+ 加入清单

女娲是一个人身龙尾的女神。盘古开天辟地以后,也就在天地间到处游历。

女娲滑行在大地上,羡慕盘古身体上那些优美结构,她热爱树木花草,然而她更加陶醉于那些更活泼、更富有朝气的鸟兽虫鱼。在把它们打量了番后,女娲认为盘古的创造还算不上完整,鸟兽虫鱼的智力远远不能使她满足。她要创造出比任何有生命之物都要卓越的生灵。这样,世上就会有了能主宰和管理万物的生命,也就不会仅仅只是野草漫山、野兽成群、飞禽成帮,世界也就不会寂寞和荒凉了。

于是,当女祸沿着黄河滑行,低头看见了自己美丽的影子时,不禁高兴起来。她决定用河床上的泥按照自己的形貌来捏泥人。女娲心灵手巧,不一会儿就捏好了好多的泥人。这些泥人几乎和她一样,只不过她给他们做了与两手相配的双腿,来代替龙尾巴。女娲朝着那些小泥人吹口气,那些小泥人便被灌注了活力,“活”了起来,变成了一群能直立行走、能言会语、聪明灵巧的小东西,女娲称他们为“人”。女娲在其中一些人身上注入了阳气——自然界一种好斗的雄性要素,于是他们就成了男人;而在另外一些人身上,她又注入了阴气——自然界一种柔顺的雌性素,于是她们便成了女人。这些男男女女的人们围着女娲跳跃、欢呼,给大地带来了生机。

女娲想让人们遍布广阔的大地,但她累了,做得也太慢了。于是,她想出一条捷径。她把一根绳子放进河底的淤泥里转动着,直到绳的下端整个儿裹上一层土。接着,她提起绳子向地面上一挥,凡是有泥点降落的地方,那些泥点就变成了一个个小人。女娲就这样创造了布满大地的人们。

为了使人类绵延不绝,女娲为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让男女互相配合,生儿育女,使人类能繁衍连续至今。

女娲的儿女们在大地上幸福美满地生活着。可是,“天有不测风去”。有一年,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仗,共工被祝融打败了,他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不周山,结果将这座撑天的大柱撞塌了,半边天便塌了下来,天上出了一个巨大的窟窿,大地也被震荡得多处破裂。裂口中爆发出的火焰燃烧着人们的房屋和农作物。洪水漫过两岸,地下的水流也从其他隙缝中喷涌出来,淹没了大地,人们生活的地方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

女娲满怀恐惧地望着成千上万的你饿死和淹死。她决心要拯救她的孩子们,解脱她的儿女们的灾难。女娲滑到黄河边,挑选了许多五彩缤纷的石头,把它们放在熔炉里熔化,再用这些熔化了的液体把天上的洞补起来。女娲不停地补呀补呀,九天九夜过去了,天空终于被补好了,大地放晴了,天边出现了五色云霞。现在雨过天晴后出现的彩霞,就是当年女娲用五彩石炼成的呢。

天补好了,天空比以前更灿烂绚丽,女娲欣慰地笑了。可是,她还是不放心,又从东海捉来一只万年的巨龟,斩下它的四足,把它们用作擎天柱,分别竖在大地的四角,支撑住了天地的四方。接着,这位仁慈伟大的母亲,又把大量的芦葭烧成灰,填平了地上洪水泛流的沟壑。就这样,人们桑中以安居乐业地生活了,人类终于摆脱了灾难,大地上又出现了祥和欢乐的气氛,人们更加幸福地生活着。

女娲创造了人类,因而被人们称为人类始祖——“女娲娘娘”;她为她创造的人们的幸福不懈地付出,努力着,因此,她的名字被后人铭刻在心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神话的成语故事夸父逐日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代,在我国北部,有一座巍峨雄伟的成都载天山,山上住着一个巨人氏族叫夸父族。夸父族的首领叫做夸父,他身高无比,力大无穷,意志坚强,气概非凡。那时候,世界上荒凉落后,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了本部落的人产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引以为荣。

有一年,天大旱。火一样的太阳烤焦了地上的庄稼,晒干了河里的流水。人们热得难受,实在无法生活。夸父见到这种情景,就立下雄心壮志,发誓要把太阳捉住,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一天,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就从东海边上迈开大步开始了他逐日的征程。

太阳在空中飞快地转,夸父在地上疾风一样地追。夸父不停地追呀追,饿了,摘个野果充饥;渴了,捧口河水解渴;累了,也仅仅打盹。他心里一直在鼓励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他追了九天九夜,离太阳越来越近,红彤彤、热辣辣的太阳就在他自己的头上啦。

夸父又跨过了一座座高山,穿过了一条条大河,终于在禺谷就要追上太阳了。这时,夸父心里兴奋极了。可就在他伸手要捉住太阳的时候,由于过度激动,身心憔悴,突然,夸父感到头昏眼花,竟晕过去了。他醒来时,太阳早已不见了。

夸父依然不气馁,他鼓足全身的力气,又准备出发了。可是离太阳越近,太阳光就越强烈,夸父越来越感到焦躁难耐,他觉得他浑身的水分都被蒸干了,当务之急,他需要喝大量的水。于是,夸父站起来走到东南方的黄河边,伏下身子,猛喝黄河里的水,黄河水被他喝干了,他又去喝渭河里的水。谁知道,他喝干了渭河水,还是不解渴。于是,他打算向北走,去喝一个大泽的水。可是,夸父实在太累太渴了,当他走到中途时,身体就再也支持不住了,慢慢地倒下去,死了。

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这就是“夸父山”,据说,位于现在河南省灵宝县西三十五里灵湖峪和池峪中间。夸父死时扔下的手杖,也变成了一片五彩云霞一样的桃林。桃林的地势险要,后人把这里叫做“桃林寨”。

夸父死了,他并没捉住太阳。可是天帝被他的牺牲、勇敢的英雄精神所感动,惩罚了太阳。从此,他的部族年年风调雨顺,万物兴盛。夸父的后代子孙居住在夸父山下,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生活是非常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