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关于民俗的作文(推荐20篇)

众所周知,咱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在渊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动人的故事、五花八门的风俗习惯和多姿多彩的民族艺术。小编收集了写关于民俗的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2378

作文

1000

关于描写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一个多名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名族是一家......”每一个地区都各自具有特色的风俗。提到风俗,我想起了我们的首都—北京。逛庙会、熬腊八粥已经是他们的“家常便饭”。还想知道吗?那就让我来带领大家去观赏这一有趣的风俗。

在每年的农历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是旧时北京的三大节日,尤其是春节最为隆重热闹。在众多大小节日中,流传着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如农历腊月三十晚,全家人欢聚一堂,吃“更岁饺子”,“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新年伊始燃放鞭炮“辞旧迎新”“百年祝福”“祈求吉祥”。初二接财神。初一至初四,不用刀,剪,不准扫地,不新做食物,以示“年年有余”。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元宵,观花灯,逛庙会。正月十九,为白云道教祖师邱处机逝世纪念日的“燕九节”接着是清明节的扫墓、踏青。

四月初八“浴佛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船,以纪念楚国大诗人屈原。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这天要祭神、上坟、放荷花灯、船灯以起渡鬼神。八月十五中秋节,人们喜爱当晚赏月、吃月饼、又有团圆节之称。

这一些民风民俗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即添加了节日浓郁的欢乐气氛,又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风民俗是多么好玩呀!~让我们继续去探索、去发现这一个有趣的民俗世界。

[关于描写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民俗有曰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迎灶神 送火神”全家一起吃折罗。

◆北方有些农村风俗,绑火神,用玉米梗或麦梗帮在棍子上,点燃后从自己家送到河里去,代表一年家里无火灾。

◆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从初一到初四,商店闭门歇业,妇女不用针线。

大年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的日子,下界诸神都在送神时升天向玉帝拜年并报告人间行为的善恶,于正月初四再度下凡。据说神明上天述职,禀报人间善恶,到了大年初四会再返回人间,继续接受祭拜与监察人间的善恶,因此该日必须非常谨慎地迎接神明下凡,故称为“接神日”。春节民俗之祭灶

俗谚云:“送神早,接神迟”,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却在下午四点钟左右。过去家家户户备牲礼果菜,并焚香、烧金纸、放鞭炮以示恭迎。据说腊月二十四日到大年初四这段期间,天界改派其它天神到下界巡逻,监视一切事物然后上奏天神。在北方还有个传说:初四灶王爷要查户口,因此也不宜离家。这些说法虽是无稽之谈,但符合人们连续过节中需要有一天在家调整一下的要求,因此许多地方亦有初四忌门的习俗。但是侄子可以去看姑姑,“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不分彼此一家人”。姑奶奶在家有地位,是北方民俗特色。

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室内掸尘,屋内扫地,垃圾堆到院中准备“扔穷”。

旧时一般商店要在初四晚上宴请大小伙计,分发红包。过去北京有句老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柜的说官话。”宴会有酒有菜,酒后惯例是吃包子。掌柜这时举杯祝贺,向大家道“辛苦”,这就叫“官话”。官话讲完后包子端上来,掌柜的亲自夹包子,包子放谁碗中,谁就被暗示已被解雇,被辞退之人饭后自动收拾行李告辞,所以这顿便宴俗名叫“吃滚蛋包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描写立夏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上第了43课:“立夏节到了”,昨天,正好是立夏节,回到家,我给妈妈讲了讲立夏节的习俗。古时候,在立夏节那天,家家户户门前都要摆一个箩,箩里都放一些米、鲜嫩的笋、韭菜、立夏蛋,可供每个村里的孩子随便拿着吃,村东的孩子来抓了几把米,村西的孩子来拿了几根笋,村南村北的孩子向主人讨点香油,从柴堆中抽几根柴,在河滩边,青蚕豆地里,小姑娘摘蚕豆,小男孩在大树下用石头、瓦片垒起锅灶烧饭,等饭烧好了,大伙围在锅边吃了起来,大人们在旁边看着,就这样,大人们说:“每年立夏节都要吃百家饭”,吃百家饭就成了立夏节的一个习俗。

立夏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称人”,两个大汉抬着秤杆,男孩女孩用手攥着秤绳,荡在空中,旁边的孩子唱着:“秤猫哇,秤狗哇,吃百家饭哪,长筋骨哇,长成个小官人哪,长成个小娘子啊......”

我给妈妈唱:“秤猫哇,秤狗哇......”的时候把妈妈逗得哈哈大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苗族的民风民俗介绍性作文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今天,我就带大家走进我苗族,了解我们苗族的民风民俗吧。

苗族大约有740多万人口,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地。苗族居住地带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在山岭之中,给人一种祥和的气氛。

苗族人还认为世上有鬼神,他们认为鬼有两个种类,一种为善鬼,也就是神,会给人带来幸福、好运。而另一种则是恶鬼,他们认为,死去的人或动物的怨恨化做的恶鬼,会带来霉气、厄运、灾祸。有些地方的苗族人认为盘瓠(一种神犬)或枫树枫木为他们的始祖,把它们当作祖先来崇拜。很有意思吧!

苗族人认为万物有灵,崇拜自然。他们拥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各种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则迷信鬼神和巫术。苗族人对某些奇特的自然景物认为是灵性的体现,如果遇到,就会对其顶礼参拜。他们大多数人都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极少有人信仰佛教和道教。

他们的饮食也很有意思。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则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里面包着鲜肉或酸菜,味道极为鲜美。苗族人还爱吃酸、辣味的食物,他们的典型食物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介绍完饮食,就要介绍服饰了。在我们苗族,不管男女老少,都爱戴银饰。银饰的种类也很多:有银花冠、银牛角、银花带、小银花坠……

这就是苗族,他们的民风民俗是独具一格的。

[苗族的民风民俗介绍性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传统民俗作文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草,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绕;吃粽子,沾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就是端午节了,因为这一天的活动特别丰富!这一天,要吃粽子、挂香囊、戴五彩手环、用艾草水洗澡、赛龙舟,还要吃“五红”。

端午节的重头戏当然是包粽子、吃粽子了。外婆总是头一天就把糯米和粽叶泡在水里,还准备好红枣、花生、香肠、肉块……这样就可以包各种各样美味的粽子!

开始包粽子了,外婆拿起两片粽叶搭在一起,卷成圆锥的形状,放一半糯米,然后放上自己喜欢的配料,再放上一些糯米,盖上粽叶绕几圈,最后用绳子一捆,一个漂亮的四角粽就大功告成了!外婆的手像是有魔法一样,粽叶到了她手里,很快就会变成一个个漂亮的粽宝宝。我决定,今年的端午节一定要学会粽子魔法,吃到自己包的粽子!

可是,为什么唯独要在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呢?外婆告诉我,这是为了纪念一个叫屈原的人。屈原是楚国的爱国诗人,在楚国被秦国打败之后,他抱着大石头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汨罗江两岸的人们划着船,想把屈原打捞上来,可是江水太深,根本捞不上来。他们担心屈原的尸体会被鱼虾啃食,就往江里扔肉馅儿的米团,肉是给鱼虾吃的,米是给屈原吃的,既喂饱了鱼虾让它们不去啃咬屈原,也让屈原的灵魂不至于饿肚子。听了外婆讲的故事,我对屈原肃然起敬。

端午节,粽子、艾草的香味飘进千家万户。吃着美味的粽子,泡着香香的艾叶澡,听大人们讲着端午节的故事,让我们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最新民风民俗450字优秀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最近,我特别喜欢收集一些民俗节日的资料。看得我真是心里痒痒,想要与大家好好的分享。这不,我已经都整理好,做成“大盘点”了。什么?你们不服气?那我现在就给你们好好地介绍一下吧!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在漫长的历史中,也拥有了特殊的节日。在德昂族,这些特殊的节日不足为奇,竟然在特殊的节日中还包含着更加特殊的民风民俗呢!

德昂族,每逢节日,相互宴请成风俗,不论酒席上菜肴有多少,都要用新鲜的蔬菜做一碗没有味道的素菜,然后再端一小蝶辣椒水,蘸着辣椒水吃。听着听着,爱吃辣的我,口水都流下来了。这样吃,别具风味,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又热情的民族。彝族的火把节也在全国颇负盛名,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它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连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都过火把节呢!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当我想象起彝族火把节的热闹,不由充满了憧憬……

各民族的民风民俗使我领略了许多民族气息,也让我更加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最新民风民俗450字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民风民俗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傣族泼水节“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影响力最大的,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又叫“浴佛节”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一般持续三至七天,第一天用傣语叫做“麦日”于农历除夕相似;第二日叫做“恼日”(空日);第三天叫做“叭网玛”竟为守岁。人们把“叭网玛”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水去佛像前浴佛,然后就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

人们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古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四处飞溅,在这一天谁身上的水最多,谁今年就更幸福,更美满!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就去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到了节日这一天傣族男女老少到佛寺浴佛是,拿着采集的花叶沾水,开始互相泼水,一朵朵水花在天空胜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呀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赞歌,水的祝福,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幸福的世界。欢声笑语在耳边回荡,一支支舞蹈在眼前浮现。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入夜、村寨鼓乐想闻,人们纵情歌舞、热闹非凡。整个节日期间有赛龙舟、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水花象征——吉祥;水花象征——健康;水花象征——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满族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满族就是这五十六朵花中鲜艳的一朵,满族的服饰也有着自己的特色。

满族服饰是对我国现代服饰影响最为显著的少数民族服饰,至今及以其独有的魅力,成为大家喜爱的服饰。

男子的衣服喜用青、蓝棕等色的棉、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质乌拉。

女子服饰多用各种色彩和图案的丝绸,花缎、罗纱或棉麻制成。有的将旗袍上绣成一组图案,有的在衣襟、袖口、领口、下摆处镶上精致的花边。脚着白袜,穿着盆底绣花鞋,裤腿扎青、红、粉红等各色腿带。盘头翅,梳两把头或旗髻。她们的腰间或衣服上挂上荷包等。这样又给旗袍增添了一道色彩。

当然,满族不仅有独特的旗袍,还有漂亮的头饰。旗头,满语称之为“答拉赤”它是满族妇人在一般礼仪或婚礼上佩戴的头饰。是以铁丝或竹藤为帽架,用青绒或青纱为面的扇形头饰。上面还绣图案,镶珠宝或插各种花朵。戴上这种饰品,再加上长长的旗装和高底旗鞋,使她们分外稳重、文雅。

满族的服饰真是又漂亮又独特啊!

[满族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民风民俗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名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名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乡—江西也有着与这边不一样的过节风俗!

我们过节吃的年夜饭是用自家种的大米做的,饱满粒大。我们还要吃饺子、汤圆,用意是团团圆圆;饺子里会放少许糖,用意是这一年的日子过得甜美;还有一种“长寿果”,大多是给老人吃的,是在饺子里放些花生,用意是健康长寿。我们还把饺子和面条一起煮,饺子包的像元宝,名叫“金针穿元宝”。

过年时我们还要贴对联、贴年画、拜祖先、敲锣打鼓......但最开心的还是我们这些晚辈了,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也表示了长辈们对晚辈新一年的祝福。我们还要到亲戚家拜年,不过,我们要送礼物,都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临走时,主人便会取出自家大桔,意在互赠吉祥。

一年又一年。年就这样在传统的紧密急促程序中、在孩子们收到压岁钱的喜悦中、在人们吃年夜饭的快乐中渐行渐远。这也明显地展示了中国文化风俗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民风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1173 字

+ 加入清单

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新馆于20xx年9月开馆,位于香格里拉县城独克宗古城月光广场旁。20xx年初,经国家文物局评定公布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5400平方米,楼高4层。展厅是原来博物馆的2倍,供游客参观的展厅有两个,博物馆功能设计也更人性化、更环保和更安全。

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以静态文物陈列和动态的多媒体演示,集中反映具有云南藏区特色的自然生态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使参观者更清楚、更直观地了解和认识香格里拉。也为古城增添一道风景线,丰富古城文化内涵,同时可以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

跨进博物馆的大门就会看到一个很大的沙盘,沙盘主要展示了迪庆州的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横断山脉中断,云南、四川、西藏三省交界处,是世界著名的三江并流国家风景名胜区腹地。沙盘后,有两幅很有意义的壁画:茶马互市和军民鱼水情。茶马互市主要反映出了,茶叶从主产地版纳由马帮运送,一路经思茅、大理、丽江到达迪庆,在这条古道上往返进行着茶马互市的古老交易,也带动了多元文化和经济的交流;而军民鱼水情讲述了一幅1936年红军二四方面军长征经过迪庆时,与迪庆人民关系融洽,红军为百姓看病,百姓送子参军的军民和谐画面。

一楼主要为历史文物展厅,拥有文物鉴赏、民族风情、佛教文物、近现代文物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文物鉴赏包含藏传宗教文物、石器、青铜器、陶器、工艺品、民族服饰、书画、钱币、国宝鉴赏和近现代文物的收藏展览。民族风情主要是少数民族文物的展览,包含民族服饰和民族饰品的收藏展览。佛教文物主要是佛像、唐卡、佛教法器、佛教乐器、羌姆舞面具及服饰、隔板画、东巴经书、东巴纸牌画和其它宗教文物等的收藏展览。工艺品有直木酥油盒、糌粑盒、杨章木糌粑盒、羊皮革囊、熊掌箭包、鼻烟壶、牛皮托包、鼻烟壶、弩弓、明代瓦饰、砍刀、疙瘩木碗、疙瘩木酥油盒、豆腐渣木碗、茶桶、彩绘大糌粑盒等。

在一楼和二楼楼梯间的墙壁上,还挂有一幅幅用珍贵的蝴蝶拼出来画,这些画以人物为主,极具审美价值、历史价值及收藏价值。

二楼为藏医药文化展厅,展厅设有曼唐展区、《四部医典》展示。曼唐就是医学教学挂图,它以彩图的形式把藏医药学的全部内容用80幅唐卡,4900多个小图像形象地表达出来;《四部医典》又称《医方四续》,藏语简称为《据悉》,全书分四部:《根本医典》《论述医典》《秘诀医典》《后续医典》计156章,约二十四万多字。79幅唐卡,则依据《四部医典》的内容绘制的;以及人体胚胎发育图、人体骨骼及脉络图、手术器械展示、第一粒脑颅手术图、金针调拨法图、动植物标本展示、毒哈图拉、矿物标本等展示。游客还可以找优秀的藏医师免费看病,体会神秘藏医学的博大精深。

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里,你一定会有一段洗涤心灵的旅程,感受到藏族文化的神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民风民俗作文春节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菖蒲的风俗,据说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在中秋节,我国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放等等。重阳节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节日。下面就让我介绍一下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当春节一到,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粘上红红的春联,个个都满面春风的,到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就先说除夕夜吧。一家人都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边看春节联欢会边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烟花的外面尽情地玩,而大人也会聚在一起打打牌、看看电视、聊聊天的。到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有的大人还守年岁的呢。

还有,在我们这里除夕夜要放“关门炮”的。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初一早上,持续不断地,这是“开门炮”。中国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我最喜欢过春节,不仅可以尽情吃,尽情玩,可以穿新衣服,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变得鼓鼓的,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亲戚给的压岁钱。据说我们得到这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这就是我家乡过年的风俗。你们家乡过年的风俗是怎样的呢?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也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傣族民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介绍傣族民居之前,我来说一下我们的民居。现代的房子连传统的都没有,都是什么高楼大厦,连一 点特色都没有。有一些古老房子都被那些开发商给建成高楼大厦。有一些可恶的开发商为了钱,竟然不管别人 的死活,强行霸占。

傣族在气候变化较大,平坝少山地多,依山麓而居的地区,代之而起的是厚重、结实的平顶土掌房。土掌 房系土木结构,一般为两层,一楼住人,二楼堆放粮食和杂物,牲畜单独建圈。土墙有两层,厚达三尺,对防 热保凉防寒保暖起到了独特的功效。土木夯实的平面屋顶厚达五至十寸,夏夜可在平顶上纳凉,秋收时又可在 顶上翻晒谷物,有效地利用了空间。

佛寺建筑是信仰小乘佛教的傣族地区建筑的一大特色,以落地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筑为主。由大殿、僧舍和 鼓房组成,中心佛寺外加一座戒堂、一座藏经楼、一座佛塔。主殿外观一般是单檐或重檐歇山式屋顶,或悬山 式顶、多角或亚字形重檐歇山式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904 字

+ 加入清单

欢歌笑语辞旧岁,载歌载舞迎新春。农历正月十四,舞钢市一年一度的花社大赛在温州路北段拉开帷幕。我作为一个小市民,当然不会错过这个美好的场面咯!

一大早,妈妈就喊我起床,说是要去看花社,我一听见“看花社”三个字,就快速穿上衣服,吃完饭,和弟弟、妈妈、爸爸一路小跑来到那儿,锣鼓喧天,彩带飘扬,放眼望去,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温州路那宽阔的路面也变得有些狭窄,依次被人们围出了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圈子。

我和弟弟迫不及待地跑到人最多的一个圈子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钻了进去,“我们幼儿园!”我惊呼道,怪不得这个节目这么吸引人,原来这个节目都是些小娃娃们表演的,他们一个个浓妆艳抹,穿着鲜艳的表演服,有的踩高跷,有的舞狮子,还有一个七品芝麻官,最搞笑的就要数他了!只见他的脸上长了两撇翘翘的胡子,穿着鲜红的官服,表情夸张,举止幽默,走起路来,大摇大摆,仿佛他真的是一个了不起的大官一样,让人笑弯了腰,人们不时地对他指指点点,窃窃私语,有的还不停地举起手机来拍照,留下这美好的瞬间。

今年的节目特别丰富,不但有划旱船、扭秧歌、舞龙灯、扇子舞、高跷等,还有精彩的杂技表演,他还是我们老家武功乡的参赛节目,我和弟弟挤到台前,津津有味地看着。

其中有一个节目的名字叫“吞钢球”,这个名字听起来都吓人,我心里想:“钢球能吞下去么?吞下去会怎样?”终于开始了,只见表演人先围着舞台转了几圈,伸伸腿,弯弯腰,做了热身运动,然后拿出了一个钢球,并让在场的一个小朋友检查了钢球的真伪,最后,他让小朋友把钢球缓缓的放入他的嘴中,他做了吞咽很困难的样子,脸憋得通红,我正担心着呢呀,很快他把球吞了下去,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他又调整呼吸,踢踢腿,做出用功的样子,只听“呸”的一声,没吐出来,又吐了几次。还是没吐出来,我真担心他会不会出什么事儿,心也七上八下,仿佛要跳出胸膛。终于,他用尽了全身力气,才把它吐出来。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表演结束了,我对爸爸说:“我终于知道我们老家为什么叫武功了,”你知道吗,对了!就是武功乡里面有很多会武功的人呀!哈哈!我也是其中一员吧!

花社比赛不仅给美好的节日带来了喜庆,而且为这个传统佳节画上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句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民风民俗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世上人不论男女老幼,大都恐蛇惧蛇和怕蛇,但在中国西部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土家族人,却与蛇有着不解之缘。千百年来,蛇深刻地影响着土家族人的宗教信仰,民族风情和精神文化,形成独特的蛇文化民族意识流。

土家族最早崇拜的图腾是蛇

土家族最早崇拜的图腾是蛇,人们把蛇当作神供奉超过崇拜如来佛,观世音。世代相传,至今还有"屋基蛇打不得"的传说。当看到室内或房屋四周有蛇,他们就认为是已逝的先人托形回家,于是,摆上香纸蜡烛,三牲供品,诚心供奉,口中叨念着赞美或许愿的话语,诚惶诚恐,引蛇出宅。

土家族神话中蛇是神的化身

在土家族神话中,没有"惧蛇、恐蛇、蛇毒、蛇坏"的说法。说蛇美好善良倒是十分普遍。

人们把蛇当作神仙供奉,蛇是神的化身,也是吉徉物。女人相信梦见蛇会生“龙子”;男人相信梦见蛇会发财升官、遇难呈祥。“人死蛇脱皮,蛇永远不死”的说法,在这一地区广为流传。

土家人对蛇尊称“钱串子、金串子”

蛇是神的化身,土家人对蛇不直呼其名,就如不直呼父母名一样,而是尊称“钱串子、金串子”。他们忌食蛇肉,特别忌讳看见蛇交叠、蛇吞蛇,生怕不慎引来灾祸。

在土家族神话中,没有惧蛇、恐蛇、蛇毒、蛇坏的说法,说蛇美好善良倒是很普遍。

土家人认为“蛇咬三世冤、虎咬对头人”,蛇不咬与它无仇无冤的人。

秀山发现二千年前古代巴人“蟒蛾天书”

在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石堤崖棺中,曾发现二千年前古代巴人遗留的蛇形文字和图案,人称“蟒蛾天书”……

在民间,还流传土家族的《龙郎和秋娥》和苗族的《蛇郎和阿宜》文化。

浓郁质朴的蛇文化,渗透于土家族人的民风民俗。尽管现代文明为古老的民族注入几多新的活力,但崇拜蛇仍在这个民族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同时,也给后人留下几多关于人与蛇的难解之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山西民俗文化作文:艺术

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都说工艺美术馆是艺术的殿堂,是美的源泉。我今天有幸去了那里!

走进中厅,这里如仙境一般,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美丽的水晶灯。正前方一块大屏风上,刻着几行醒目的大字,我迫不及待走进展厅,顿时目不暇接,山西工艺美术馆集中反映了山西省工艺美术行业的风貌,展示了山西省工艺美术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精品民间工艺代表作,表现了山西的民情风俗艺术作品有:木雕、根雕、砖雕、面塑、泥塑、剪纸、刺绣、推光漆器、陶瓷、家具、花画工艺等1000余件工艺品。悠久的人文历史闻名遐迩的平遥推光漆器、绛州澄泥砚、平阳本版年画、大同铜器、上党堆锦、黑釉陶瓷、云雕漆器等等。在2008年,传承上千年的广灵彩色点染剪纸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

对于我这种不懂艺术的人来说,欣赏一件艺术作品的时候感受是浅薄的。甚至不能谈欣赏,面对着眼前这一幅幅错落有致、深浅相宜的水墨画、面对着一张张精彩生动的摄影作品,我只能以一个看客的身份而驻足,墨色的深深浅浅、曝光的多少、一个眼神的抓拍……每一个细节,都凝汇着艺术家们几十年走过的足迹。

多数艺术家是用心来创作的,他们的艺术作品就是他们心灵写照。所以,每一笔,每一划,都意味深长。第一次参观这样的艺术场馆,一见钟情的几率自然概率不大,但是,在艺术场馆里,静静流淌着的静穆和遐想,是我所希冀和钟爱的,这至少说明,我与艺术,不会只是这次的擦肩而过。

山西省工艺美术馆的建成,为山西旅游、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增添了一朵绚丽的奇葩,为山西工艺美术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搭建了一个平台。希望每一位参观者用您的热心关注本土文化,留住中华文明的古老根须,将其发扬光大。

我做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山西人,我对山西文化底蕴还了解甚少,通过参观山西工艺美术馆,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从而使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我将努力学习更多知识,将来为家乡做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重阳节的民俗作文

全文共 867 字

+ 加入清单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在古代民间,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至于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诗人王维更留下千古传颂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这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时至今日,许多传统已经被商业化,失去了文化底蕴。往年的重阳,都没有放假,这个传统节日已经渐渐被人淡忘。只有退休的老人家,才可以在这个节日去登高应节,去缅怀故人。所以,渐渐地,重阳节演变成了老人节。我们七八十年代这一辈,除了生活的无奈,还剩下些什么?今年的重阳,同样由于工作的忙碌而不能陪伴父母。明年的重阳,又将会怎么样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500字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壮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壮族的建筑、服饰、节日还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显壮族人民的勤劳善良。

先看看壮族人民的建筑吧!他们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壮族人民喜爱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灵一起生活。壮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头搭建而成的。一楼是养生出的,二楼以上住人。

壮族人民的服饰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虽然壮族男子的服饰和汉族男子的服饰差不多,但壮族女子服饰和汉族女子的服饰相比就是天壤之别。壮族人民勤劳善良,特别是女子。在壮族女子缝织衣服时同时也会绣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有鸟兽;有鲜花;还有许多具有没号予以的图案……壮族女子的服饰上除精致的图案外还会有各种缤纷的色彩。他们的头饰也很精美别致,也有许许多多雕刻上去的图案。壮族女子整套服饰上的色彩混起来都比彩虹没美呢!

壮族有一个最著名的节日,那就是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歌墟节”,在“歌墟节”那天,每个村子都会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村口,几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们的挑战。挑战什么呢?当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时候,台下的人也会跟着唱两句给自己村里人助威。这些比赛时为增进各个村子之间的友情,这也验证那句话:“友情第一,比赛第二”。这也是壮族人民的品质之一。壮族人民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请接着听我介绍。

其实,在生活中,壮族人民也在一边唱山歌。在壮乡,壮族人民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即兴创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说,壮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经能够达到一个代言的地步。在田野里,可以听见他们的歌声,在两个山头间也可以听到,甚至在他们自己家里有时候也会听到他们用山歌对话。壮乡人民凭着心情也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那歌声同时也表达当时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听到,也会用山歌与他交谈。

壮族真是一个豁达乐观,勤劳善良的民族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丽江的民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云南民族村

31日,我们在云南民族村参观,并且过了火把节。

云南民族村简直是小孩子的天堂,云南的二十五个少数民族都在园区内有村寨。我们可以一一去参观学习,感受各个民族不同的风情。而且里面还有这些少数民族的玩具和食物,我都喜欢得不得了。

最有趣的有几个民族。一个是拉祜族,他们崇拜葫芦。一个是白族,他们跳的舞很有意思,居然用筷子做道具。一个是纳西族,他们的文字就像是画的画。

我们还欣赏了大象表演。我第一个坐在象鼻子上照相。大象的鼻子很粗糙。我最爱小象小城同学,它的样子最可爱,而且它还有绝活,会走独木桥,还会跟着音乐甩鼻子甩脚晃脑袋跳舞。有一个小朋友跟它合影,它居然做鬼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晚上我们参加了火把节。离八点半还有一个小时,广场上就已经人山人海了。爸爸妈妈们给我们三个小家伙每人买了一个火把,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往人群里钻了。

终于到了点火把的时候了。妈妈保护着我去点燃火把。广场上的人开始沸腾起来了。他们拿着火把里三圈外三圈,围着中间的篝火,又唱又跳地转起来。火把燃完后,人们又手拉着手,跳起了锅庄。大家都玩得快乐无比。

夜深了,我们准备回宾馆了。在半道上,我买了一个鬼面具,戴在头上,竟把一个姐姐吓了一大跳。不过,更多的人看见我,都是开开心心地跟我“哇”一声,反倒来吓我。大家都乐得开了花。

在一个路灯下,妈妈发现她的脚完全被弄黑了。大家再去看自己的脚,都笑了起来。爸爸赶紧给我们的几双黑脚照了特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传统民俗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它是全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很是热闹!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过年时的风俗习惯。

首先,我们来讲讲拜年。新年的农历初一,人们都要早点儿起床,打扮得干干净净,出门前走亲访友,相互祝愿对方来年能有个大吉大利。拜年这一活动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发压岁钱了。拜年时,晚辈先要祝福长辈,长辈就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给晚辈,压岁钱一般都装在红纸做的纸包里,图个吉祥。

春节的时候,为了能够营造出一片喜庆热闹的气氛,家家户户都会放爆竹。放爆竹时噼噼啪啪的响声能够让人感到无比的热闹,也可以带给人们欢乐和吉利。

春节时还要倒贴福字,福字一般贴在门上,墙上。福字象征着福气,福字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把父子倒过来贴,表示福气已到。

春节的时候,吃的东西也很特别。年糕就是其中一种。因为年糕有“年高”的谐音,再加上形状、口味变化多端,几乎成了家家户户必备的过年食品。年糕有黄|白两色的方块状年高,象征黄金、白银,代表着新年发财。年糕不仅样儿好看,味儿也很美。另外,各地做的年糕味儿都不一样。

春节是个好节日,让我们继续传承着它的传统习俗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参观民俗博物馆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四下午,我们班全体同学踏着轻快的脚步,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苏州民俗博物馆参观游览。它在苏州名园狮子林旁边,虽然我在这个人间天堂生活,但对苏州的民俗还是不怎么了解,这次活动对我来说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跨入第一展厅是岁时节令展厅,印入眼帘的是一些介绍节日的文章,有轧神仙、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冬至节等的介绍。轧神仙是农历四月十四八仙之一吕洞宾化身下凡,济世渡人,因此大家争先恐后,你挤我轧,都想轧到仙气的一种民俗活动。在端午节的图片上我看到端午节是纪念伍子胥的节日,主要目的是祈求丰收、驱除瘟疫。端午节有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挂香袋、贴五毒符等习俗。又看到中秋节物香斗等等。

进入第二展厅是吉祥民俗展厅,讲人们想象中的神,有和合二仙,是民间掌管婚姻的和合之神。有猛将,是民间的驱蝗神。还有福禄寿三星、十二花神等等。

我们又来到第三展厅是育子习俗展厅,介绍了抓周,是孩子周岁时举行的民俗礼仪活动。立夏秤人,还有古代舅舅送上学等苏州习俗。

最后我们还品尝到了苏州的风味小吃糖粥。

很快我们结束了参观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学到了很多苏州民俗知识,我更喜欢我的家乡苏州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春节民俗作文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特色,我家乡也不例外。我家乡在德庆县旧院村。那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连过年的习俗也别有一番风味。

年三十那天,早上一起床洗漱完毕就得忙开了。首先要去柴房拜灶神。灶神是天地之间的一个神,每到今天,他就会告诉上帝这家人一年的喜忧,所以人们买来麦芽糖,先上他几株香,以示尊敬,然后放一碗麦芽糖,拜三拜,让他只报喜,不报忧,这样上帝以为我们过得非常好,就能够让庄稼风调雨顺。

拜完灶神,大概9点左右就开始做午饭了,午饭几乎就是年夜饭的“彩排”,因为只是有些人现在来不了。

菜也有讲规矩哦!必须有两碟青菜,意思就是庄稼在夏天可以长得葱葱绿绿的,保证秋天好收成。接着是一大碗水煮蛋,只能够是孕妇吃或者还没生的吃,除此之外,就只有小孩可以吃了。接着是一碟公鸡肉,意头是在人们满山头叫牲畜的时候不伤害到嗓子。再来1碟红鲤鱼,必须有两只,意头红红火火,年年有余(鱼)。

吃完午饭,在平时,应该是每日一次的午后休闲时光,但是今天不是,2点左右就要为年夜饭开始动手了,这个切菜,那个砍排骨,这个生火,那个加柴。大约4点半有多时,更为热闹,新屋旧屋的柴房一共8个灶洞都塞满了柴。年夜饭得在7点前开台,必须要有三个人边吃饭,边守柴房,因为这时候灶神君嘴上麦芽糖已经快没了,没了的话,就会向上帝报忧了,不过,在家人面前,他是不会这样做的,七点半上帝就回去休息了,守到七点半就OK了。

到了8点30,人们守岁肚子饿了不能再吃年夜饭的了,只能够吃甜食糕点,因为今后三天,是全村的休息日,吃光了就不能够做了。12点00开始了“鞭炮交响曲”,全村都放超长鞭炮,不过是有节奏的哦,这边刚烧完,那边正在烧,比年夜饭和制作过程更加热闹了!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你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