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长征观后感精选(精品20篇)

踏着伟人的足迹,走过了伟人的一生。我深深地被毛主席那种崇高的品质与光辉的思想感动,所以我要以他为榜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小编收集了重走长征路重温红色心征文,欢迎阅读。

浏览

1826

作文

228

篇1: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献礼剧《绝命后卫师》观后感

全文共 2242 字

+ 加入清单

82年前,一支由6000多名闽西子弟组成的“客家军团”,在湘江之畔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直至全军牺牲,书写了军史上惨烈而悲壮的一页,为的是掩护中央红军主力长征。82年后,一个几百人的剧组穿着棉衣忙碌一夏,还原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10月12日,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的电视剧《绝命后卫师》在北京举行首播媒体见面会。《绝命后卫师》导演董亚春、编剧钱林森携剧中主要演员共同出席,细述该剧的拍摄故事,同时宣布该剧定档10月17日央视一套晚间黄金档推出。

《绝命后卫师》是中宣部确定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重点电视剧项目。该剧把红军长征过程中的红三十四师作为故事的原型,将史料和艺术相互结合,聚焦的是重大历史转折时期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重现红三十四师广大指战员在生死存亡时刻顾全大局、英勇战斗的壮阔场面。

客家雄师绝命后卫,闽西英烈浴血湘江,这是一个真实群体英勇悲壮的故事。八十多年过去,这段史实在历史的进程中始终鲜为人知。

据导演董亚春介绍,这段历史在军事史料记载方面几乎是空白,这和全师将士几乎全部阵亡有关,找资料很难。“整个剧基本上遵循历史真实和红军长征大的历史背景,但也有很多描写做了逻辑上的推演,细节上有创作。”

“80年前的一段悲壮史实,却找不到恰当的艺术表达手段,更不知道怎么被现在的年轻人所接受。”钱林森表示,其最初剧本创作资料全来自于网络已知的少许资料,直到后来,通过资料收集和走访,一张烈士名单上千余个极为朴素的名字刺激了他。“一看就知道是一群普通的苏区老乡,在红军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为保卫苏维埃毅然投红,把家一扔就走,再也没有回来。这样,忽然就感到这些小人物扑面而来。”

《绝命后卫师》有5条创作框架,即大格局、小人物、好故事、重创新、强团队。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绝命后卫师》总制片人芶鹏表示,“这部剧注重讲好故事,每个人物的故事都是可以连接起来的。这支部队包罗了各类人物,有的不乏过人之处,更重要的是,观众可以从这部剧里看到红军战士的铮铮铁骨。红三十四师的全体官兵,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为实现革命理想不惜牺牲生命,这正是剧中弘扬和赞颂的长征精神,也是我们当下这个时代很多人所缺乏的。这也是该剧的精神内核和创作主旨。”

《绝命后卫师》区别于以往许多重大革命题材主要写敌我双方的领袖,该剧“切入点”比较低,把描写刻画的重点放在基层指挥员和普通士兵身上,聚焦红军战士的英雄群像:夫妻红军,父子红军,兄弟红军,还有投红士兵等另类意义上的红军战士。“他们更接地气,更能体现普通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董亚春表示,“这些小人物的心路历程和他们的情感,让剧作创造起来更游刃有余一些,创作空间更大。”

红三十四师的绝命后卫任务是一项向死而生的悲壮任务,而这种悲壮是一种灵魂的集体升华。董亚春表示,《绝命后卫师》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红三十四师的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他们最高贵的自我牺牲精神。“无论是指挥员还是小人物,当他们从农民成长为无畏死亡的伟大战士,当个体命运与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一个个卑微的生命就此变得无限荣光,生活也因此变得波澜壮阔。”

作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献礼片,《绝命后卫师》选在长征的出发地福建长汀拍摄。长汀是革命老区闽西根据地,在那里,随时随地可听到真实的历史故事。随时可穿越到那个时代的剧作中。据董亚春介绍,影片中的2个故事就是取材于长汀当地的真实故事。一个闽西大地土生土长的农民,把自己的6个儿子送上了战场,最后全部牺牲,老人为此哭瞎了眼;另一个是丈夫当兵、妻子一等就是75年的故事,这些鲜活的素材都成为了《绝命后卫师》的人物原型。“当时听到这些故事感到很震撼,简直无法想象。”

红军长征是一项艰苦卓越的远征,而《绝命后卫师》的拍摄也同样是一场艰难的战斗。

红三十四师最后全师阵亡,很悲壮的历史,但是怎么去描写和表达这个悲壮?剧中牺牲的场景中,人物在生命最后弥留之际出现的幻觉,比如木子李最后看见妻子生下的儿子,还有爆炸的硝烟随波而去,寓意着那些英雄的名字将血染湘江,比如陈树湘母子最后一脸平静与儿子对话的情境,极具精神意境……

钱林森表示,“全军覆没不是说每一个人在枪口下倒一下就完了,重要的是要写他们在生死抉择那一刻怎么把人性当中最光彩,最美的闪烁出来。”

“在生死最后时刻,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牺牲留给自己,父亲把生的希望留给儿子,哥哥把生的希望留给弟弟,丈夫把生的希望留给妻子……这个戏有很多浪漫主义的处理方式,这些人性当中最美、最高尚的牺牲精神,都牵动了亲情关系,最后落点都在人情、人性上。从个体到群体,红三十四师是牺牲自己来换取中央顺利突围,保证中央的全身而退,这种牺牲精神可能是我们这部戏里最主要的主题。对于生死的认知,是我们全力去表现的。” 董亚春如是说。

虽然这部剧有些情节非常悲壮,但这不是一部“悲剧”,红三十四师打的是一场“胜仗”,因为他们完成了上级派给他们的后卫作战任务。历史上师长陈树湘受伤被俘后,用手扯断自己的肠子自尽。但在《绝命后卫师》中,陈树湘并未如历史一般在屏幕上倒下,而是冒死掩护了几个少年红军过牯子河追赶主力部队。“以比较抒情的方式来结束,也是想寄托这样一种感情,这里就有浪漫主义的东西。这几个少年红军历史上并没有记载,这是我们对红三十四师的文化期许。虽然这个师全军覆没了,但是不能让所有人都倒下,这也是我们后人寄托的一种希望,希望他们能有几个人回来。”董亚春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长征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99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如果没有红军的长征我相信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长征影片观后感,欢迎借鉴!

今天的富足生活不知是多少血肉换来的,今天宁静的和平不知是多少的生命换来的——有时,真的感觉我们的生活实在是过得太恍惚却又不知足了。或许我们的思想真的是需要洗礼了,而今天观赏的这部《我的长征》足够让我们恍然大悟。

硝烟战场血肉模糊,再稚嫩的生命在这样的氛围中无不接受着熏陶——主角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来的!眼睁睁地目送着革命战士爷爷离开人世,又接连地目睹着姐姐牺牲了,姐夫牺牲了,首长牺牲了,战友们也都离开了自己,英勇的人一个个都走了,却以生命的代价,让革命走向了胜利,让中国走向了光明——此刻才知道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得来之不易!而那些战死在硝烟中的人是多么地伟大,给我们快乐生活的红军是多么地伟大!

在这部《我的长征》中,最影响着我的莫过于小主角的成长经历,虽然是新兵,但跟随着红军的他一心向着毛主席,那些搬凳子、吃年糕的镜头看来也是多么的感人,却也无限鼓励着成长中的小主角,不论硝烟和子弹吞噬着这个少年周遭的世界,他依旧试图寻找着活着的意义,从送年糕时一个人打下六名敌人,到后来坚持不懈、爬山涉水地与敌人搏斗,虽战友们一一离去,但是毛主席还在,红军还在,战役还在,他的那种随经历而增长的意志力必定会随着这战火硝烟继续蔓延扩张,最后他必然是带着这中坚强意志走向成功,就想我们的长征也走向了成功一样地辉煌——就这样,小主角成长着,这段现代人所没有的成长经历正会是他一生的启迪吧!

相比于同龄的我们,我们怎会体会他那时小米步枪的艰苦生活——我们就只有去追求那些高档的物质罢了,却用那些垃圾物质渐渐磨去了思想中那个叫做“意志”的东西。小主角就是凭借在硝烟中所经历的才累积起这些足以战胜敌人的精神的,而我们却无法体会彼时的氛围,也就无法抵达他的那种精神,但我们绝对可以学习那那种在硝烟中的精神——不论是坚持不懈或是刚毅坚强,或是艰苦朴素,我们都得像影片中的小主角学习——硝烟不在,精神永在!长征结束了,我们虽触及不到,但我们也不能就这样任性猖狂,我们必须要持有这种精神,那是中国的传统也是长征的烙印,我们不能没有。

走一路,看一朵云,走遍全球,遍能看到所有的天空;虽然我们不能走遍全球赏尽全世界的云朵,看遍所有在红军长征中奋斗过的人,但今天我仍很欣慰,因为这部《我的长征》,让我看到了这世界最漂亮的云朵。

[长征影片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长征观后感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在《长征》这部电影里,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影片宏伟壮观,深入的再现了红军当年长征所遇到的种.种内在和外在的艰难险阻,用史诗笔触全景刻画了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等。

在观看这部影片的同时,我也在思考那么一些问题:中国红军在那么艰难的时候,他们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用他们的身体和灵魂换来了我们今日的欢乐生活,他们为的是什么我们在欢乐的环境下,又如何报答他们我认为,在这个阶段,红军能避免覆灭的原因在于红军将士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异常是后卫部队的敢打猛拼的劲头,阻滞了追兵前进的脚步,给红军带来了珍贵的喘息机会。如果没有五万牺牲将士为了梦想不怕牺牲的精神,(明明明白自我在后卫阻击,生还的可能性很少,但为了整个团体,甘愿流尽最终一滴血)没有他们的壮烈情怀,也就不可能再有后面八路军和解放军的发展,更不要说建立新中国了。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些牺牲的先烈们。

此刻的我,生活在欢乐的社会主义里,不会因为吃饭而烦恼,不会因为那些恶劣的生活而退却,此刻的我们,每一天吃好的,喝好多,从能吃饱到此刻吃的绿色食品,我们的对生活水平的要求正一步一步在增长呢。以前有句老话“缝三年,补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而此刻呢有谁会愿意穿缝补过的衣服又有谁的衣服会穿三年呢此刻的衣服穿不了三个月就过时了,然后就没有人再去穿它了。以前,人们住的是草房、泥房,此刻呢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上楼都还有电梯,在此刻的社会里,人们越来越追求的是攀比了,无论做什么,都想比别人要好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长征大会师观后感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12月4日,虽然隆冬时节寒意逼人,但八一电影制片厂礼堂却因为一场气氛热烈的观影研讨活动而显得暖意融融。由津楚四方智库主办的电影《大会师》研讨会隆重召开,八一电影制片厂领导、影片主创团队以及来自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和知名影评人士与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网、中国青年网、聚范直播、新浪、腾讯、搜狐、千龙网、优酷等媒体人士齐聚一堂,围绕该片的社会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深入研讨,对长征故事在当下现实中的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力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观影研讨会现场,《大会师》编剧、国家一级编剧雷献和发言。

影片《大会师》由八一电影制片厂、白银市委市政府、兰州电影制片厂、甘肃三军会师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甘肃会师影视文化传媒公司、甘肃省白银市政协原副主席李义担任电影策划、出品人。

电影以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传奇与坎坷并重的历史史诗,揭秘长征途中红一、二、四方面军从合到分,从分到合,艰难北上,胜利会师的光辉历程。演员荟萃云集,阵容庞大。其中,王晖饰毛泽东、侯祥玲饰周恩来、陶贤锋饰朱德、李泓瑞饰张国焘、侯勇饰贺龙、任明生饰徐向前、脱一然饰张闻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长征观后感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全校同学一起去看电影长征

长征这部电影讲的是: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屡战失利后,形势严峻,国民dang军重兵集团继续向中央苏区腹地推进。这时,中共中央决定放弃中央苏区,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长征。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看完以后,我有许多话想说: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作为90年代出生的我,看到的只能是电影中红军身影的再现。但我感觉得到长征的精神,感觉到所有参加长征的人的伟大,他们有着不怕牺牲的精神。因为有了他们的这种精神,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电影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是:有一个红军女队员为了救一个伤员,自己却受了重伤。大家都知道伤员活下来的希望很小很小,但是女队员依然要奋不顾身的去救他,这种不怕牺牲精神让我深受感动。正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个这样的战士,中国工农红军才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才会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大家想一想,我们现在这么美好的生活环境,这么良好的学习环境,可都是红军们用鲜血换来的呀!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它们,别让红军们的鲜血白白流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长征观后感

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而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只有16岁的少年,在战火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没有像个英雄一般冲锋陷阵,他表现得只是一个正常孩子在失去亲人后的悲痛与恐惧。影片一开始我们就见到像个无头苍蝇一般的王瑞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下被父亲背在背上保护着,他太平凡了,没了任何主角光辉,就像一个毫不起眼的群众演员等着谢幕一样。然而他并没有倒下而是在长征道路上被越磨越锋利越来越勇敢,当他在战火中涅槃重生时,那个瘦弱的少年消失了,眨眼间他变成了一个高大而光荣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人性的光辉在他身上闪耀着。

长征途中不乏这样的少年战士,他们饱受战火摧残和亲人离别之痛,告别家乡,告别父老,告别昨日的过去,加入队伍只为迎来民族美好的未来和明天。他们铸成了长征路上移动的长城!这部影片中,有三个字让我很感动:跟着走。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包含了无数人的信念与力量;简简单单的三个字,瑞伢子的父亲说过,瑞伢子说过,毛主席说过,曾连长说过-----无数的人都说过。因为,他们始终相信,跟着共产党走永远是正确的。所以,尽管党内有不和谐的音符在,我们也不能一口否决了整部曲子。

我们要始终相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跟着走,正是有了这样的坚定不移的信念,我们得见今日幸福的生活。可以说没有他们的奉献与牺牲就不会有今日的明媚阳光看到湘江战役时,我突然想: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文字来描述曾经的长征?长征是伟大的,因为他见证了一个内忧外患的民族的成长史;但同时他又是沉重的,因为他让许多人失去了生命。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由于某些人的错误指挥,湘江边上尸体成山,其中就有瑞伢子挚爱的父亲的尸体。那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眨眼之间就悄无声息地消失了。看到这里,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长征路上有太多需要我们细细体会的精神太多留给我们思考的镜头。在那样一个炮火纷飞的年代那些真诚那份赤子之心都是出自心中的情感流露。这便是为什么我们在和平年代依然崇尚长征精神,不为炫耀,不为宣扬,而是激励一代代炎黄子孙,告诉我们曾经有那么一个民族他们奋起反抗不畏强敌用生命筑起一道道长城保卫着属于他们的国土家园。长征,永远都不是一件过时的陈旧往事,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长征的脚印将延续下去,直至永远!古有秦始皇修筑长城抵御侵略,而今长征啊,你筑起城墙将成为另一道长城保卫着这片曾经千疮百孔的热血土地和它的儿孙!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献礼大戏《绝命后卫师》观后感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7日起,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特别制作的献礼剧《绝命后卫师》即将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在12日的首播发布会上,总制片人芶鹏、导演董亚春携主演张桐、李卓远、李强、郭广平等亮相。现场,张桐提前爆料李卓远所饰演的角色“候胜飙”是国军和共产党中间的“叛徒”,而李卓远却对自己所饰演的角色有着不同见解,他表示:“候胜飙只是有着自己的信念,信念驱使着他活着最重要。”

《绝命后卫师》从从长征路上普通红军指战员出发,刻画小人物在长征路上遭遇的艰难险阻与无所畏惧。 导演董亚春被这段史实深深打动,他表示,由于现实中的原型全师将士几乎全部阵亡,找资料很难。连师长陈树湘也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只有一张画像是根据唯一活下来的100团团长韩伟口述画的。陈树湘受伤被俘后,用手扯断自己的肠子自尽,让人动容。

李卓远扮演《绝命后卫师》中的候胜飙,曾是国军中的主力分子不被重用,投诚至红三十四师后发现他们个个对于死亡无所畏惧,觉得这与自己的信念背道而驰,觉得人首先应当爱护自己的生命。

李卓远表示,虽然自己饰演的角色可能会被认为是“反派”,但拍摄时仍然处处深受感动。“我既是国军的一份子,也是三十四师的一份子,他们都是我的兄弟,再想到这就是真真实实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心情就会更加沉重,希望观众能够了解这段无可匹敌的英雄史诗。”

剧中34师师长陈树湘由演员张桐饰演。张桐说,不同于以往《亮剑》中的魏和尚等角色,陈树湘是一个有诗人气质的师长,他不仅善于作战,更有人文情怀,最后他英勇就义的场景,将给人们带来震撼和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长征电影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在红军长征的队伍中,有一些特殊的勇士,他们因为在战斗中失去了一只手臂,或是一条腿,遭受了比常人更多的痛苦与折磨。这些独臂或单腿的红军勇士,凭着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取得长征的胜利,成为一代传奇英雄。

用木锯截肢的贺炳炎

贺炳炎是红军中一员猛将。1935年1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在突破溆浦时,国民党军重兵压来,红二军团军团长贺龙命令红五师师长贺炳炎率部攻击瓦屋塘。

战斗中,贺炳炎不幸被敌人炮弹弹片击中,昏迷不醒,整个右臂被炸成肉泥状,骨头全碎了,只有锯掉胳膊才能保住性命。当时医疗器材十分短缺,药品更是稀缺,不但没有麻药,连消毒水都没有。军团卫生部长贺彪只好找来一把锯木头的木锯,熬了一锅盐水用作消毒,手术台则是从附近破庙卸下的一块门板。

贺炳炎宽慰医生说:“我自己都不怕,你还怕什么,来吧!”说着,把一条毛巾塞在嘴里。手术中,贺炳炎疼得浑身大汗,硬是咬住毛巾不叫一声,那条毛巾竟被咬出几个大洞。

手术结束,贺龙掏出一块手帕,小心翼翼地捡起几块碎骨,包起来揣进怀里,对贺炳炎说:“幺娃子,我要把它们留起来,长征才刚刚开始,以后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到时我要拿出来对大家说,这是贺炳炎的骨头,共产党人的骨头,你们看有多硬!”

1955年,时任成都军区司令员的贺炳炎被授予上将军衔。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长征血战湘江观后感

全文共 937 字

+ 加入清单

长话短说,先抛结论:战争史诗大片《血战湘江》故事不拖泥带水,极速狂奔血战到底,不失为一部节奏鲜明风格很硬的史诗电影。

纵观长征史,血战湘江这段历史是红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个转折点,或者说分水岭。女导演陈力这部战争史诗大片《血战湘江》大可以用“悲壮”和“惨烈”两个词汇来形容。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是历史片,但《血战湘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主旋律,而是一部风格鲜明气质硬朗的新主流电影。譬如,尽管该片在人物塑造上注重细节,但对故事主线的陈述和情节推进上绝不拖泥带水,而是通过时间节点和战争的场面进行快速推进。

所以,看《血战湘江》这部电影时,你的思路一刻都不敢放松,而是随着故事的快速推进极速奔跑,内心沉浸在两军交锋、战役场面上不能自拔。这是一种很刺激的观影体验,这也意味着,你全身每个细胞都被剧情带着走,而不是沉浸在爆玉花之中。

事实上,和那些媚俗、无聊、商业的爱情电影不同,这也是一部很不适合吃爆玉花的片子,相反,如果你想提高男性气质,或者说让雄性荷尔蒙、肾上腺激素巴比胺直线上升,或者让自己很Man的话,我建议你来看这部片子。

因为,这部电影节奏很快,风格很强,很有《血战钢锯岭》的味道。但和《血战钢锯岭》中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并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传奇故事不同的是,这部《血战湘江》战争格局更大,气质更硬,战争场面更惨烈。身为一个战士,两军对垒,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子弹击中,倒地赤红的血水里。

在某种意义上说,《血战湘江》中的战争场面中,多次出现战士倒在血水中的场面。战士倒在血水的瞬间,血水涌上尚有余温的肉体。前一刻,战士还是热血之躯,下一秒就变成了冰冷的尸体,此中悲壮,惨烈程度,非语言所能形容。

孙子兵法有云:“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一方面红军战士迎接国军的阻击,一方面是大部队极速奔走,横渡湘江。所以,就《血战湘江》这部影片来看,在冰与火的体验中,影片充满极速狂奔血战到底的战争气质。这样的气质,发人深省,让人侧目,却又不敢掉以轻心。

换言之,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创作拍摄的这部战争史诗片《血战湘江》的出炉,既是一种革命理想主义的精神回归,也是理想主义者对信念的终极坚守。这正是生活在在今天的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长征观后感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迎接国庆65周年,在国庆节前期,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革命历史题材巨片《长征》,影片真实再现了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让我在深刻了解中国历史的同时,心灵受到了无比地冲击和震撼,更感受到了伟大祖国那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精神。

1934年,蒋介石对红军中央苏区进行了五次疯狂地大围剿,在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了战略性转移,从而开始了震惊中外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的艰难路程中,经历了飞夺泸定桥、湘江战役、强渡乌江、四渡赤水等战役,但是让我感触最深地还是在那艰苦环境下,没有食物、没有交通工具、物资极度缺乏、恶劣的自然环境再加上部队的拦截追击,有多少红军战士牺牲在战场上;有多少舍生忘死的感人事迹;更有多少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但是工农红军们毅然表现出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令人无比敬佩!

看,无论是爬雪山还是过草地,无论是大渡河还是金沙江,无论蒋介石的部队有多么的精锐和残忍,都无法阻挡红军前进的步伐!更无法阻挡伟大中国共产党的复兴之路!

长征不仅仅是一段光荣的历史,更是一种坚强的精神,它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每一代人。让我们记住那段历史、发扬那顽强的拼搏精神,为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开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观后感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必须把握方向、统揽大局、统筹全局,为实现我们的总任务、总布局、总目标而矢志奋斗;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而矢志奋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矢志奋斗。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庆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观后感

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代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向领导红军创造这一历史伟业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向在长征中浴血奋战和在各地坚持革命斗争的红军指战员,向当年支援红军长征的各族人民特别是各革命根据地人民,向所有健在的红军老战士,致以崇高的敬意。他提议全体起立,为在长征途中和在各地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默哀。

习近平强调,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习近平指出,穿越历史的沧桑巨变,回望80年前那段苦难和辉煌,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长征在我们党、国家、军队发展史上具有十分伟大的意义,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确立,经过长征,党和红军不是弱了,而是更强了,因为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找到了指引这条道路的正确理论。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力量,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克服困难、赢得胜利。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长征观后感

全文共 1070 字

+ 加入清单

连续坐在那里闭着眼睛也要等完,因为我不期望有头无尾,最后就这么着完了,看完了。

看的是什么,看的是电影我的长征……

无论怎样都压抑不了心中的震撼,或者说是感动,心酸,这是一种不能用语言来形容的情绪。长征,这震惊中外,举世皆无的两万五千里的军事长征,是中国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中国工农红军长驱二万五千余里,纵横十一省。长征途中,天上有敌人飞机轰炸,地下有敌人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还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五岭、乌蒙山、大雪山、草地等天险的阻隔,红军要战胜克服这些艰难险阻,不仅仅身体要遭受超出人类种种极限才能忍受的痛苦,更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慢慢长征路,是血肉铸成的。

长征是一首悲壮的诗,一幅悲壮的画,一曲悲壮的交响乐。

长征路上,硝烟弥漫,血肉模糊,再稚嫩的生命在这样的氛围中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着熏陶。少年红军王瑞一家四口全都参加了长征,湘江之战的惨烈炮火夺去了他父亲的生命,过彝区时失去了他的姐姐,姐夫牺牲在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中,新结交的彝族战友达尔火捐躯于泸定城头,连长为了救他坠下悬崖。苦难与艰险刺痛并磨砺着少年的心,这是怎样的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又是怎样的一种刻骨铭心的经历?也许只有他才能真切的感受。

此刻的我们,上网玩游戏通宵达旦,上课迟到,攀比炫耀等等。是的,或许我们觉得这样貌很幸福,但这仅仅只是停留在物质层面的,扪心自问我们学到的知识有多少,心虚了吧。或许年轻的我们会迷途,会不知所措,就像红军当年那样不知往何走,但请不要轻言放下,只有不动的目标最容易被找到,“学习时的痛苦是短暂的,学不到的痛苦才是终生的”,在我们这个最需要知识的时期浇灌的时候,或许为了将来的胜利我们要静静的沉寂、蓄势待发,但请不要怀疑自我的价值,往哪走,跟着走,跟着党走,用党先进的思想不断武装自我,承担起我们背负着铁的使命——振兴中华民族。当然我们不用流血也不用牺牲,但我们却要以铁的意志来要求自我,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继承和弘扬长征的精神,才能完成我们的使命。

长征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克服生活、学习中的种种困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艰苦奋斗、大公无私的品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如今我们生活在他们为我们创造下的和平年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这天的完美生活,让我们把《长征》的精神用到学习、生活中,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奋斗。

作为一名学生,我要用“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去征服学习、生活上的一座座高山,一条条大河,珍惜此刻的幸福生活,好好读书,决不能浪费光阴,虚度年华。迎来自我人生的“尽开颜”。

[长征的观后感3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红军长征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10月13日,央视播出了“不忘初心 走好新的长征路”的八集《长征》系列记录片。

14日下午,公司党委立即行动,开展了“集中学习”活动,组织生产销售一线不当班党员15人观看第一集《英雄史诗》,鼓励党员学习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在当前煤炭市场略有好转的形势下,主动作为,发挥潜能,继续保持安全生产的良好势头。会后,党员还就即将开展的“红歌颂党恩 共筑锦兴梦”活动的节目选取和开展形式进行了讨论。“集中学习”活动是公司党委更进一步深化党员学习教育,加强党员党性修养的又一举措,主要学习内容为紧跟党内最新动态和公司生产经营发展大局的相关资料,旨在开阔党员眼界,加强对党员的形势任务教育,提高党员服务中心工作的信心和能力。

下一步,公司党委将继续组织党员观看《长征》系列纪录片,鼓励党员“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公司的中心工作作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关于扎喜的长征观后感

全文共 1632 字

+ 加入清单

扎喜长征》是2006年上映的中国战争、历史电影,由高力强执导,小普布次人、张书田、陈天陆、林林主演。 电影《扎喜的长征》剧情讲述了极乐世界是穷人的天堂。为了寻找穷人的天堂,扎喜跟上了红军,跟着老班长为部队筹粮。

《扎喜的长征》讲述藏族红军战士扎喜旺徐长征中的故事。扎喜旺徐有一个信念,就是要寻找穷人的天堂,穷人的天堂在哪里?红汉人来了,红汉人的到来,在藏族居住区的甘孜,无异于惊天事件,藏族牧民惊恐万状四处躲藏,血气方刚的扎喜许是好奇心更或是信念的强烈引力,他孤身一人居然去闯红汉人的军营,有着丰富革命经验的炊事班老斑长热情地接待了扎喜,扎喜是一字不识的穷苦牧羊人,红军部队的生活现实,给他的印象是,红汉人是好人,他不顾一切参加了红军,穷人的天堂在什么地方他不知道,但是朦胧意识告诉他,只有参加红军,只有先成为红军战士才有希望找到穷人的天堂。

他老是嫌青稞面吃不饱,不断地伸手向几近苛刻的老班长讨青稞面,当他看到汉人红军吃的是不可思议的难以下咽的野菜汤时,他才知道,他在吃“特供”。在拍摄这部影片的年代,也有吃“特供”的,那是特权阶层,这个特权阶层与长征中的红军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没有长征,就没有特权阶层,而这特权阶层让当年的一样穷苦的国人吃有毒转基因食粮,他们吃不是转基因的特供绿色食品。

炊事班长两个儿子先后为创造穷人的天堂而牺牲了,扎喜去筹粮,扎喜在没有人的庙堂内意外地看见一袋粮食,这位一字不识的才刚参加红军的新战士,马克思不认识他,他也不知道马克思是谁,但他却做到了红军战士应该遵守的纪律。他在佛殿里苦苦等待,一直等到僧徒们的到来。他没有钱,但他在为好人办事,他打下了欠条,中国共产党打下了江山,靠的是什么?依靠的就是为穷人办事的铁的原则和纪律,现在的共产党,尤其是手握国家政治大权的特权阶层,对待起红军时期及后来历史时期藏族同胞以及全国各族同胞的支持吗?对待起现在的穷人现在的弱势阶级吗?现在的穷人现在的弱势阶级都是特权阶层一手造成的,不是吗?

扎喜扛着一袋粮食而饿着肚子独自一人走了三天,在寻找红军部队的长征途中,饿得昏了过去,又是藏族同胞无私地把宝贵的粮食献给了红军,红军不同于白军,国民党白军对待藏族同胞,是抢劫!在抢劫面前,扎喜觉悟到了,穷人的天堂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部队中,而不在国民党白军中,对抢劫的部队,扎喜不假思索地扑上前去奋勇杀敌!穷人对于造成自己成为穷人的剥夺者,在特殊的时空下会毫不犹豫地与之拼搏,在这一刻,白军的形象十分清晰,白军的面目十分狰狞,让我看到了什么样的现实。

首长们含泪杀马,炊事班长活活饿死,首长们有特权,炊事班长有特权,可是,有特权的领导者,自行废除特权,家乡有句老话:天旱三年,饿不死伙头军!红军炊事班长在全军没有饿死之前,他却活活先饿死了。在当今社会,在80后90后10后心目中,这是神话传说,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长征,这并不是金贵的个案,这种自我牺牲保存同志的奉献精神,是很平常的事。现在都在玩特权,只要手中有权,不论大小,都无限放大充分利用,苍蝇与老虎潜伏在一切有权力的地方!这是当年红军造反的原因,现在却用来创造穷人,穷人的天堂,不再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改革中而止于人类生存的极端自然环境中的那段特殊历史时期。

炊事班长一家老小为革命事业---创建穷人的天堂---而绝户了,当看到老班长平静地躺在草地上的那一幕,我的眼前蒙太奇般出现一家3口浮在水中因无法生存而自杀的照片,照片不断更新:审判室中的胡少海、夏俊峰、“雄风”宾馆服务员邓玉娇、袭警杨佳、警察铁腿下的周秀云、7岁被后娘折磨致死的申潇然等等,炊事班长全家为穷人解放事业献出了一切,这在当年的革命战争年代也不是个案,我久久地凝视画面一动不动,九泉有知的先烈们,你们会无怨无悔的,然而,这个穷人的天堂早已不在人间了。现在的中国穷人没有天堂,只有地域。草地上艰难行进中的队伍依然在延伸,滂沱大雨的沼泽地雷鸣电闪,一个个战士悄悄地倒下了,须臾之间被泥水吞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长征大会师观后感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想到我们国家几千年的文明,在近代遭到西方列强的欺凌和揉搓,国家满目创伤!

从起初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后来领导红军闹革命,一路走来真的是不易!

看到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中国的伟大复兴,付出的代价是多么的沉重!

近代,西方列强靠着对别国的巧取豪夺,提前走上了所谓的发达国家的生活,抗着人权的大旗到处演讲,说我们西方的社会多么的民主!--虚伪!!

有些人也许去过西方,看到它们的生活就心生向往!回来后就说三道四,对制度不满!我只能说你们是吃饱了撑的!国家发展到今天让你们住的别墅,开着豪车,还能经常出国旅游,你们是改革开放的收益者,也正是你们享受着国家发展的成果,却到处散布谣言和不满,成为西方列强的走狗!作为一个中国人首先要热爱国家,而不是诋毁国家,有意见可以提出来,让我们的国家变的更好。

看到先烈们的故事,心里备受感动!因为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怀揣着一个中国梦,希望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对的起先烈们的牺牲!

想想从1949年到现在我们中国走得艰辛历程…

书记说不忘初心,但愿别忘记我们的百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开学第一课》弘扬长征精神观后感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新的一学期又来到了,我们又有了新的起跑线,9月1日20点,我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开学第一课》,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先辈的旗帜”。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贺炳炎爷爷的故事。贺炳炎爷爷14岁就参加了红军,跟着贺龙的部队。那会儿他长得又瘦又矮,大家觉得他不是当兵的材料。但是贺炳炎爷爷很要强,怎么都撵不走,还在17岁那年立了一个让所有人惊讶的大功。

有次贺炳炎爷爷被派去传令,回来的时候,身后跟着47个俘虏。原来贺爷爷在完成任务归队的路上,正好碰上一群溃退的敌人。他大喊:“举起手来,缴枪不杀!”胆小的敌人被他的阵仗吓坏了,乖乖排成队被他押了回来,贺爷爷就这样出了名。

但1935年12月,贺炳炎爷爷在战斗中右臂被敌人的达姆弹击中了,血瞬间染红了整条袖子,如果要保命,只能把这只胳膊锯掉。由于当时医用器材大部分已经转移走了,不但没有手术刀,连麻药都不够。军医只能勉强找到一块平坦的地方,用绳子把他捆在门板上,给他嘴里塞上毛巾让他忍着痛。在剧痛下,贺炳炎爷爷坚持了两个小时15分钟。失去右臂后,贺爷爷仅仅躺了6天,就重新投入到战斗第一线。

低下头看看我们的红领巾,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我们还要努力,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从前辈手中接过那金光闪闪的火炬,让伟大的长征精神永远存在,让它在实现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在谱写出新的奇迹,新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的长征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09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长征》这部电影讲述了长征经历者王瑞老人回忆自己年轻时在长征时与敌人进行生死战斗的历程。短短的一个多小时的内容,给我们上了一堂历史教育课,影片中那腥风血雨的场面令我震撼。

日军来侵略时,我军将士们奋不顾身,勇往直前。可是,面前的景象却令人心痛:士兵们冒着枪林弹雨打敌人,四周血流成河,血花四溅,惨不忍睹。红军飞夺泸定桥时,要经过桥面十三根铁索,,面对桥下水流湍急的泸定桥,他们毫不退缩,面对敌军的枪林弹雨,他们不畏惧,凭着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铺开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当我看到瑞伢子把上次停电用剩的蜡烛头包好时,我被他这种节约的精神感动了。现在,有哪些人会懂得珍惜,会把用剩的东西包好?我想应该不会有了吧。即使有,也很少吧。可是我们不能忘了,现在我们的幸福生活正是靠他们这样一点一点的节约、英勇奋战而创造出来的。如果没有他们,也就没有繁荣昌盛的今天!他们的这种行为令人敬佩,值得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学习。

长征途中,能和自己的战友一起抗战,是快乐的;当你的亲人相继牺牲时,是痛苦的。正如影片开头那一位老人所说:“长征,是我一生当中最快乐的时光,也是我最痛苦的时光”。看着红军战士为了建立新中国而浴血奋战,看着他们穿着破草鞋过草地翻雪山,我这才感受到红军长征的不易。是啊,红军是英勇的,是伟大的,是了不起的!为了革命胜利,他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牺牲了多少的生命!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基本上都是饿肚子的。有时,一把炒黄豆都能分五六个人呢。如果能像我们现在每天都能吃饱喝足,那他们打起仗来肯定会更加英勇。现在,我们每天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有可口的饭菜。每天都睡在温暖的被窝里。看看过去,想想现在,我们简直就处在人间仙境了。

当红军遇到土匪时,他们用一片赤诚来对待,最终把他们感化了,他们在一起载歌载舞。我想我们也应该这样,用一片赤诚之心来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

红军战士这种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不正是我们缺少的吗?今天,我们已成了笼中之鸟,经不起磨练,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退缩,甚至逃避。在这些红军战士面前,我们应该感到羞愧!我想,今天我们不需要再去飞夺泸定桥,不需要去四渡赤水河,但长征精神不能丢,要让它永驻人心,发扬光大。革命先烈用血肉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继承发扬这可贵的红军精神,才能去迎接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的挑战。

想想长征两万五,看看革命老前辈,我们的心灵会得到洗涤,我们的斗志正受到鼓舞。在影片末尾,毛主席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时刻鼓励着我,要勇往直前,不退缩。我们应该学习红军战士这种可贵的精神,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成功观后感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日前,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完成了从总装测试厂房到发射塔架的垂直转运。现在,“大火箭”首飞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立项研制,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牵头组织实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遵循“发展航天、运载先行”,“运载发展、动力先行”的理念,2000年,中国先行启动了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级液氢液氧发动机研制攻关,其科研成果直接转化支撑了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等新型运载火箭研制并首飞成功

此次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的是由远征二号上面级和实践十七号卫星组成的载荷组合体。远征二号上面级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变轨能力最强的液体动力上面级,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组合使用后,可有效提升一箭多星发射并直接入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任务适用性和使用灵活性。实践十七号卫星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地球同步轨道新技术验证卫星。卫星入轨后,中国卫通集团有限公司将开展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广播业务,并择机开展空间碎片观测、新型电源、电推进等多项新技术验证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长征影片《太阳河》观后感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5月20日下午,由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的电影《太阳河》在北京市文联隆重举行首映式。郑小强、张会等法律顾问团队成员应邀参加了本次首映式。

首映式由北京市文联、北京影协主办,中国文联、中国影协、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文联等单位领导出席并发表讲话,导演陈逸恒、主演黄薇、田小洁等亮相并与观众进行了互动,电影出品方负责人、众多导演、演员、媒体朋友以及观众等数百人出席。

影片《太阳河》是今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献礼之作,获得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特别资助,得到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国电影家协会、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特别支持。同时,革命家谢觉哉的夫人、104岁的老红军王定国还专门为该电影题了片名。

导演陈逸恒介绍,电影《太阳河》改编自原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同名话剧,讲述“5个人的长征”故事。四个红军将士接上级命令将一个国民党军官押解到驻地,当面临大自然的残酷挑战和生与死的选择时,红军战士展现了信仰坚定、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绽放出耀眼的人性光芒。影片去年7月在海拔2900米至3500米的甘南草原拍摄,克服了高原缺氧等重重困难,45天完成拍摄任务。甘肃籍导演陈逸恒之前凭借主旋律电影《腊月的春》收获诸多奖项,他表示《太阳河》是他第二次执导主旋律电影,倾注了对甘肃那片土地的深情,也希望这部电影能为银幕带来更多的思索,“电影的功能不仅是娱乐,还应该有正面价值观的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