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形式与政策教育心得体会经典20篇

父爱如海,深沉而宽广。也正因父爱的深沉,爸爸们经常疏于表达,很少与孩子敞开心扉地交流沟通,那么在孩子心中,父亲是怎样的形象?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形式与政策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用。

浏览

496

作文

1000

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生本教育使学生在体验与实践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走向自主发展的道路。由此形成的生本课程体系,成为浸润学生生命的源头活水。课程改革伴随教育发展有十几年了,一路走来,每一步无不浸透着探索者的思想智慧,无不浸透着教育工作者的辛勤汗水。改革给学校带来了新气象、新面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生本课堂,需要教师当好生命的牧者,不要只盯着成绩与分数,不要急于收割,不要轻易否定;需要教师多一份耐心,多一份淡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鼓励。课堂整合要舍弃简单的“做加法”,学会“做乘法”。

现在很多所谓的高效课堂,只是着眼于快速于快速有效传递知识,很大程度上缺失了学生对法则、规律建构过程的体验和感悟。我们必须从人出发,才能实现彻底的、根本的课堂再造,真正把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强烈的、具有生命意义的事情。

我们也应该看到,改革有时停留在较浅层次上,有的课堂还没有完全摆脱“师本、本本、考本”的范围。改革故步自封,没有超前意识,没有课程理念,不尊重教育的本质......这一系列问题成为改革继续前进的严重障碍。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找到教育的根基,即尊重学生的需求、遵从个体生命成长的规律。使学生主动并且快乐地学习与实践,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永恒的话题,也是课程与教学再造的基本途径。素养的提升离不开素材的浸润,优秀的教师善于用自己的慧眼发掘、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素材,引导学生研究、思考与感悟,从而形成素养性的知识与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年素质教育大讨论心得体会

全文共 2718 字

+ 加入清单

【篇一】素质教育讨论心得体会

为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顺应时代潮流,迎接新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现实基础,同时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如今时代更加严格要求教书育人的教师们树立起“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教育观。“德高为范”,教师只有先以德修身,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

学校 多次开展关于素质教育的学习活动,本人也从学习中受益匪浅,慢慢将理论知识融合与工作实践当中。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在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谈自己在本职工作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今的教育备受重视,教育方式也由从前的应试教育慢慢转向素质教育。所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摒弃应试教育的种种落后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先进教育观念,比如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上,我会用最接近朋友的语气和学生们一起讨论问题。 为新时代的教育者,应当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做到及时的更正与尊重,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

二、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吸收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成果。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用行为去教育我们的学生。托马斯.马尔斯贝丁说过:“没有任何人能给我们提供人类社会远景的终极图画,但有一点可以相信,人类的每一个行动都会产生影响未来的无穷无尽的后果。”是的,榜样是最好的教员,虽然榜样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但它却教给人们许多书本上根本无法得到的东西。榜样的力量在于行动,行动比语言更能说服人、教育人、启示人。行动就是力量。因此教师的言行是孩子们学习的另一本无文字语言的书籍。我常常教育孩子们,做事情要多考虑别人的感受,让他们在小事中学会礼貌待人,尊重别人。有时候我向学生借了支红笔改作业,还给学生时,我一定会说一声谢谢,学生们也会笑着回一句:不客气。当我不小心踩到学生的鞋子时,我会立即说一句:I am sorry!孩子们竟然笑着说: 老师说了I am sorry。也许我的道歉会让孩子觉得一个老师不小心踩到了学生的脚,应该不用道歉,没想到老师还会向学生道歉。正是这些小小的事情,让孩子们从行为上学习,身传胜于言教吧。时间一长,我发现他们在文明礼仪上真的进步了很多。

三、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研究性、探索性因素,全方位、多渠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看到这群可爱的学生我就知道他们虽然顽皮、难教,却满眼机灵与天真。他们就像一块块璞玉,未经任何的雕琢,作为当代的教育事业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些璞玉雕琢的光芒四射,让他们全面发展。我们班的有个同学就是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例子。自 教他以来这个学生不断给老师制造麻烦,打架,拿同学的作业本, 他犯了太多太多令我不记得的错误,起初我认为这孩子是因为顽皮,所以我总是一次又一次苦口婆心的说道理。可是到后来也未见他真正痛改前非。我很苦恼,难道是我的思想教育做的还不到位?直到他妈妈来到学校才解除了我心中的疑惑。原来他在家里是个很乖巧的孩子,他的妈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在学校和在家里竟是天壤之别。后来我就在想:是不是这个孩子觉得我不喜欢他,不关注他,所以认为我对他缺乏关心,缺乏重视,才会屡次犯相同的错误?于是就开始用不同的方式让他感受到我在关心他,尊重他。比如上课多让他回答问题,犯了错误在办公室和他以诚相待的交谈,成绩进步了在班上和同学们一起用掌声给他祝贺。对待学业他的态度端正了;对待老师他也很有礼貌了;对待同学说话语气也变得友善、团结了;他还找到了自己的优点, 劳动能手。我想这个让人觉得头疼的孩子在我们老师的用心教育下都能够朝着灿烂的朝阳茁壮成长,那我更有信心相信我们辛勤的园丁们会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培育出更多朝气蓬勃的“花朵”。

【篇二】素质教育大讨论心得体会

素质教育已经提出来多年,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对如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等,同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了解以及体会。

素质教育是我国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同时针对现有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质量,综合国力的提高,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但是必须看到,几年来推进素质教育虽然在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和进展,但是目前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倾向。当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存在着重视语数外等主科教学,忽视音、体、美等学科教育和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的情况。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确实的推行素质教育,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在日常教学中要依法治教,自觉遵守学校安排的课程、课时、规范学生的作业量、作息时间,不能只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要全面的进行考核,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

深化素质教育,就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工作中要以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依法保障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改变那种只重视升学有望的学生的做法。促进学生以德育为核心的全面发展。克服那种只重视智育,甚至于只重视考分,而忽视德育、体育、美育的“应试教育”倾向。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有时间思考问题、参加社会实践和从事感兴趣的自主学习活动。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重视发展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按照“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认真组织施教,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现行的中国教育体制中,素质教育的贯彻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为素质教育不是简单地开展一些文体活动,不是单纯地去乡村体验体验生活,更不是不考试、不留作业。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敢于质疑、懂得创造,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才是素质教育的本质,才是学校教育的职责。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一名推行素质教育的工作者,要不断的学习,不断接受新观念,充实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适应日益变化的教育形势,努力做一名自觉践行素质教育的工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集中教育心得体会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这一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集中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群众立场和群众观点。“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些表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体现了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生存发展的根本,体现了我们党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宗旨信念。

在一个新时期中,认真的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只有做到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为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群众的利益,服务群众的工作才算做到了位、做到了家。

在我看来,学习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干好本职工作。我从事的主要是城乡低保工作,在局领导的带领下,热情接待来访群众,解答群众疑问,解决群众困难,深入镇街开展入户调查,发现问题,查找问题,解决群众诉求,扎实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路径。要立足本职,干好事,做好人。干好民政事,就应围绕群众最现实、最直接的民生问题,学好政策、用好政策、落实好政策,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利益问题。做好民政人,要坚定信念立德、端正品格立身、求真务实立言、勤廉守法立行,做到让群众信任、受社会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全文共 1486 字

+ 加入清单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全体党员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制定措施抓落实,深入教育是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是抓落实提振精气神,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是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

一、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以凝心找差距,顽强拼搏聚合力

当前,在我们的党员队伍中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能力不足而“不能为”,创新意识不强而“不想为”,担当意识不足而“不敢为”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现象,要增强针对性,带着问题学,制定措施改。着力解决一些人的理想信念模糊的问题,解决一些人组织观念淡薄的问题,解决一些人不守规矩乱作为的问题,解决一些人精神不振不图进取的问题。依靠“学党章党规”,增强共产主义理想、信仰,克服一切迷惘迟疑观点;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服一切及时行乐思想;做到勤奋工作,克服一切无所作为的作风,做到公而忘私,克服贪图私利的行为。只有着眼明确党员的标准、树立严于律己的行为规范,牢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追求,养成纪律自觉,守住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明确当代共产党人肩负的历史使命,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省、市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抓好个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修养,提高处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习一个专题、研讨一个问题、升华一次思想,带着问题和责任学,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本单位建设的发展潜力。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奉献意识,增强发展信心,凝聚工作合力。

二、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以增智,排忧解难提能力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非学无以应对考验。”学习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促进发展、服务中心任务。以实践成果检验理论学习的成效,在实践锻炼中形成学以致用,学用助长的良性循环。非学难以“明道”,早在几千年前,孔子精辟地阐述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加思考就会迷乱而不明,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空乏而不实。学习理论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清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将贯彻中央文件精神与谋划具体工作思路结合起来,将推进法治建设与破解本单位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结合起来,将创新思维与本单位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在工作中开拓新思路,寻找新方法。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智、非学无以立德”,为了工作而为学习出题,学以增智;同样,为了学习而为立志出题,立志乐道,甘于奉献。

三、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以明责、谋事创业增动力

凡学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有了明确的目的,才有源源不断的源泉;有了学习的动力,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斗志、坚强的毅力去学习、工作。把学习效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学,围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学,如在帮扶工作中,做到深入群众中,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体察民情,掌握实情,理论联系实际,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提出有真知灼见的帮扶方案予以实施。弘扬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学风,克服好高骛远,无所用心,冷冷热热。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的工作作风,以学风促作风。以工作的成果检验学习的效果,发扬不畏困难,发扬钉子精神。扎扎实实的学,一个一个问题的去落实。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将党章、党纪条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三严三实”为标尺,坚持高尚的道德操守,把握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增强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已的光和热,我因工作而美丽,工作因我更精彩,事业有我更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学习五四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全文共 1353 字

+ 加入清单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了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六点要求。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对于处于价值观形成确立关键期和人生黄金期的青年大学生来说,信仰信念信心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诞生,从站上新起点到走进新时代,中国青年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肩负历史重任,用青春书写了一页又一页华彩篇章,支撑他们的正是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

青年有信仰,就是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马克思主义指导党和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指导我们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可以说,党带领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下取得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才能有充分的前进底气和前进动力,有明确的前进目标和前进方向。青年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个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看家本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真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思践悟上狠下功夫。在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同时,更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在学习工作和实践中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实践者。

青年有信念,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从改革开放时期的“新长征突击手”“四有青年”“青年文明号”,到新时代的脱贫攻坚一线、科研攻关一线,青年人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勇敢担负时代责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印记。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在伟大的新时代焕发出绚丽的青春光彩,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坚定地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将个人理想抱负融入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心无旁骛追随信念,一个脚印接着一个脚印走,就一定能实现人生最大价值。

青年有信心,要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谋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光荣使命,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一代代先进的中国人为民族复兴宵衣旰食、孜孜奉献,从积贫积弱的历史沧桑到今日繁荣富强的辉煌,我们完全应该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习总书记寄语青年人:“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拥有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我们拥有着历史上从未有的美好前景,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正处于人生干事创业黄金时期的青年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自信呢?我们要相信新时代中国青年有自信、有底气接过民族复兴重任接力棒,有能力在上一棒好成绩的基础上跑的更快更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学习《生本教育:课程与教学再造》,我渐渐了解了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就是把教育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身上,就是围绕学生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沦为课堂知识的“中介”,整个教学活动演变成为线性的“教材——教师——学生”的流程,教师强行穿插其间。一旦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会强制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和理解,阻碍学生新思维的涌现。在生本教育中通常是由让学生进行推导从而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尊重学生自我的思维过程,两者的差别在于有无思维的过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许教师不应注重课堂的完善,允许课堂短暂的沉默。

读了这些精彩的观点和言论,我深受触动。迄今为止,课程改革伴随教育发展有十几年了,一路走来,每一步无不浸透着探索者的思想智慧,无不浸透着教育工作者的辛勤汗水。改革给学校带来了新气象、新面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演绎着生命的活力与风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心得体会

全文共 1663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区纪委的统一安排,2015年3月20日上午,区统计局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召开2015年警示教育月活动专题会议。会上观看了市纪委统一发放的警示教育片《前车之鉴》和《恃权轻法 自掘坟墓》。

警示教育片中的实际案例,使我在思想上受到了震憾和教育。很多腐败分子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究其原因,就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在金钱、官位、名利的诱惑下,放弃了对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出现了“只讲实惠,不讲理想;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讲钱财,不讲原则”的与共产党员先进性极不和谐的理念。深挖其根源有如下几点:

一、私欲膨胀,失守廉洁底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对于滕州市原政法委书记彭庆国、省财政厅监督局原副局长李福禄、日照市原统战部长万同等腐败分子而言,手中的权力就是他们实现个人私欲的“法宝”。当一个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就是追求享乐,把对权力的追逐和对金钱的挥霍当作目标时,就会借权力牟私,借权力生财,成为私欲的奴隶。

二、恃权轻法,失守法律底线。近年来,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转型阶段。新旧体制转轨,两种体制并存,思想意识形态多元化是这一时期的特点。体制上的漏洞为腐败分子们的犯罪提供了空间和土壤,他们利用手中权力为所欲为,以个人意识代替法律,如省政府原副秘书长张泽忠、菏泽市委原常委刘贞坚、烟台市原副市长王国群等。

三、生活腐化,失守道德底线。很多“落马”领导干部堕落的轨迹是从道德败坏、生活腐化、行为操守不检点开始的,如滕州市原政法委书记彭庆国、省农业厅副厅长单增德、潍坊市寒亭区原区委书记孙德奎等。身为领导干部,本应身体力行社会主义道德,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但彭庆国们却将党的优良作风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全部抛弃,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作风,沉湎于灯红酒绿、声色犬马。为了维持自己和情妇们的腐化生活,彭庆国们不惜违犯党纪国法,以权谋私、大肆敛财。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要预防腐败,需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员,只有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好党交给的工作任务,才能更好地保证自身的廉洁清正。在学习中,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反面案例与正面教育相结合,结合工作实际,大力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警省能力,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抵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欲横流的诱惑,坚决过好权利关、金钱关、人情关,不断增强新时期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是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完成好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最根本的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时刻注意树立警醒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正确立场和态度,自觉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端正思想作风,提升思想境界,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三是始终坚持执行党的各项廉政建设规章制度。警示教育片中腐败分子的下场警示我们:在社会主义中国,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一个党员干部,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违法乱纪,终究逃不脱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以身试法者必亡。因此,作为党员,必须积极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既用宪法和法律约束自己,也用党章和党的纪律规范自己,特别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耐得住艰苦,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

这些真实的案例再次警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才能抵御住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光辉形象要靠党员的共同努力来增彩,党的利益需要我们大家来共同维护。因此,我们要真正从这次警示教育中认真汲取教训,引以为戒,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牢牢树立执政为民、廉政为民的思想观念,永葆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本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感恩教育心得体会

全文共 138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国际“感恩节”,感恩教育与忠诚教育、爱国教育一脉相承,目前正在中华大地上迅速崛起,可望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潜移默化,悄悄地去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促进社会不断向文明和谐的方向迈进。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被人们有意、无意地曲解、误导、修饰、变形,颠倒“感恩主体”,使之沦为个别人实现利益目标的“工具”,甚至会成为套在人们头上的一副“精神枷锁”。

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把感恩教育看成是下级对上级的行为。上级认为:“我提拔的你,你就的听我的。”,要唯命是从,否则,就是“有恩不报”;下级认为:“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人家在台上为你办过事,有恩于你;人家落难了,你要救他。”上级腐败也不愿反对,“投桃报李”充当贪官的“保护伞”。有的贪官就是把握了这一点,抱定:“傍着大河好洗舟”的宗旨,拿公家的钱、物、位“施恩、施惠、大方”,树立个人威信,编织个人“关系网”,建造个人“利益链”;二是把感恩教育看成是穷人对富人的行为。有的黑心老板把自己当成是“救世主”,“我给你的工作,你要报恩。”、“没有我开工厂,就没有你们的饭吃。”,让无薪求职成为可能,使用廉价的劳动力,甚至把员工当成了“奴隶”,富士康公司连续发生“21跳”,诠释了这种思想;穷人要感恩富人,那么,试问:如果没有穷人的劳动,何来富人之富?穷人帮富人富了,富人该如何感恩穷人呢?三是把感恩教育看成是百姓对政府的行为。“政府做了好事、善事,百姓就得感恩。”,即使是做了错事也不能说,不能持不同的见解,否则,就是“忘恩负义”。以此想掩盖个别政府官员的丑行。政府是公共的权力机构,拿的是上税人的薪水,支配的是上税人的钱,你不为上税人办事,要为谁办事?拿上税人的钱为上税人办事,还需要感恩吗?真正需要感恩的是政府官员,改掉他们的衙门习气,对人民俯首“称臣”,养成自觉为人民服务的习惯。而不仅仅是百姓。

那么,如何真正走向感恩教育呢?在民主政治的大背景下,“感恩教育”应是一种责任,一种制度。一是要坚决排除两千余年封建思想、“官本位”等传统流毒的干扰,因为传统的“感恩教育”是一种“愚昧教育”,使我国倒退了若干年,让外国人拿着我们发明的火药来打我们;二是要从个人利益的小圈中解脱出来,树立“大局意识”;三是走出“以钱论英雄”的误区,把做善事、好事当成一种美德;四是模仿是人类的基本“属性”,“感恩教育”不能从娃娃抓起,要从“大人”抓起、从领导抓起。大人都没有做好,怎么能叫娃娃做好呢?莫非要来娃娃教育大人,岂不荒唐!古人云:“上不正,下不行。”、“己不正,焉能正人。”领导干部要树立“权是民所授”的思想而知恩图报,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尽职尽责,回报人民,给人民群众做好榜样;五是树立换位思考的理念,“上级感恩下级,下级感恩上级;富人感恩穷人,穷人感恩富人;政府为百姓着想,百姓替政府着想。”从而建立鱼水关系、血肉联系,增强凝聚力、核心力,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六是感恩教育要讲原则。感恩教育不是任人宰割,要讲民主,在法律、道德范围内的活动,不是要谁服从谁,共同遵守共同制定的共同原则;七是要建立“感恩制度”,打击不感恩的行为,“倒逼”不自觉人感恩,为“感恩教育”保驾护航!

中国要富强、要发展、要进步、要文明,打造责任政府,需要“感恩教育”。开展感恩教育是时代与社会的需要,但是,需要的是真正的“感恩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素质教育大讨论心得体会

全文共 4172 字

+ 加入清单

“片追”是陈旧落后的社会教育观和用人观在学校教育中的反映。它导致了大量的重复训练和低效甚至无效劳动,抹杀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目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的“拦路虎”。

【案例】不拼分数就没有出路吗?

一所曾经的薄弱校以创新教育为突破口,以培养高素质人才而不是升学率作为办学的“指挥棒”,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

作为一名在素质教育方面摸索了多年的基础教育工作者,看到中国教育报推出的“素质教育大讨论”,我感到非常振奋,有很多的话想说。但是我最想说的是:素质教育要因人因地而异,找准切入点,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

我曾在长沙市第九中学工作,对此有着切身感受。长期以来,长沙九中在当地人的眼中只是一所“三流学校”,办学硬件条件差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生源比较差,高考升学率低。1993年,长沙市组织对全市43所学校的初中入学新生进行摸底测试,长沙九中排在第40位。

面对这样的状况怎么办?和其他学校的学生比拼分数能行吗?在学习中央的教育精神并经过一番激烈讨论后,我们决定以创新、创造教育为突破口,以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体、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与较高的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是升学率作为办学的“指挥棒”。

我们围绕四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一是在学科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同时将批判性教学法、观察发现教学法、形象联想与情节拓展教学法等融入各科教学中;二是开展课外创造性活动,提高实践能力,进行发明技法训练,鼓励学生进行发明创造;三是与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结合,通过理想教育、礼仪教育、品德教育等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心态,使后进生树立信心;四是推行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形成合力,拓展学校创新教育的空间。

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很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们在这里找到了自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为需要寻找选题,他头脑灵活了;因为需要知识准备,他学习文化投入了;因为需要具体操作,他动手能力提高了……

我记得有一个叫龙浩的学生,进校时成绩在班上属于“甩尾巴”的,经过九中的培养和教育,他不仅拥有五项科技发明成果奖,并考上了长沙理工大学。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推行创新教育以来,长沙九中的学生在各级各类发明创造、科技论文竞赛中,共获市级以上奖励400多项。一批学生还在书法、器乐、舞蹈等方面获得全国、省、市的奖励。与此同时,由于学习积极性提高了,高考升学率自然而然也提高了,2005年长沙九中高考升学率达到81.8%,学风、校风也焕然一新。

我认为,没有孩子天生落后,不求上进。给他们戴上“差生”帽子的,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社会环境下的不科学的评价方式,也有不恰当的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原因。只要用真爱去对待他们,用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因材施教,他们就可以爆发出惊人的能量,成长为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很大的压力。一些家长认为,学校还是要抓高考,升学率才是硬指标,九中的学生学习成绩那么差,还讲什么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还有一些人漠视学生在创新能力、健全人格等方面的进步,认为发明创造能力、动手技能等都是虚的,看不见摸不着,不如大学的学历文凭硬气。

但我们顶住压力坚持走了下来。取得一些成绩后,社会对长沙九中的评价开始好转,学校获得了一系列荣誉,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九中来上学。

结合在长沙九中多年探索的历程,我有一个体会:素质教育难搞,但真的搞不好吗?那也未必。有很多学校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实际做法却背离了中央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我始终认为,“素质教育”是一个理念,但没有固定模式,因此在实施时必须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寻找切入点,因材施教,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同时,推行素质教育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长和社会的人才观念、对教育功能和目标的认识、对于学校优劣的评判标准,有着重要影响。

【现象】一名教师眼中的“应试教育”

一些学校为了追升学率,最惯用的手段,就是对学生集中进行灌、练、训、测。

我的家乡在华中某省。至今,大专毕业的我在家乡的几所乡镇中学,已经当过7年代课教师。这段在农村一线学校的经历,让我对片面追求升学率有了深刻的感受。

一些学校为了“追”升学率,最“惯用”的手段,就是对学生集中进行灌、练、训、测,等等。在一些农村中学,封闭式的管理正好为这些手段的实施提供了条件。为了提高升学率,更准确地说是为了提高升入重点中学的人数,学校常常不惜违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把学生变为学习、考试的“机器”。

初三学生不做广播操,提前40分钟上早读课。下了早读、吃完早餐后,学生要迅即进入教室,提前开始上课,因为老师已经“恭候”在教室里。

就这样,初三学生从早到晚要在教室里坐上大约17个小时!他们通常晚上近12点才能睡,早上天不亮就要起床,睡眠严重不足。我值周时,常在深夜11点多目睹有的老师还在不辞辛劳地讲课,而下面座位上的很多学生在自己书本“垒”成的“战壕”里已经倒成了一片。

为了提高考试成绩,学校加足马力,使出全部的力量,不惜一切代价——包括物质的,更包括学生的身体、精神以及全面素质培养的代价。

这体现在课程设置和学校的重视程度上。由于现行中考不考音、体、美等科目,学校在每学期期末考试前一个月,就会提前结束这些课程,以便把课让给应试科目。而初三年级根本就不设置音、体、美课程。

再有就是题海战术。平时,学生除了正常做的课本作业、练习册、单元测试题外,老师还要求学生必须购买各门应试科目的辅导资料和老师自制的试题进行苦练。到了初三下学期,“苦”就到了极致:中考的各类试卷、复习资料会潮水般涌来。今年春季学期一开学,我所在学校便把每周一定为全校统一摸底考试时间,每考一次就对全校优生排名一次,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学生们都成了“能征善战”的“考场勇士”,连一些初三的任课老师都承认:“很多学生都被考糊涂了,考呆了”。但没办法,中考成绩就是这样“磨”出来的。

的确,学生的成绩有时可以“磨”出来,但同时被磨去的,还有他们的健康活力和原始求知欲,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

【观点一】社会原因不可忽视

目前,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在对人才的评价和选拔上,存在严重的“唯学历论”倾向。许多用人单位只靠文凭选人,人才市场上很多单位挂起“专科免谈”的牌子,公务员招考、企业招聘动辄要求本科、硕士甚至博士生,低学历的学生毕业后就“低人一等”。而努力读书取得高分数是获得文凭的必经之路,所以,在“以分数论英雄”、“唯学历论”的社会环境中,在中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生和家长只有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加入“分数大战”、“文凭大战”的行列。

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导向偏离,也是导致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校长而言,升学率上去了,领导嘉奖,群众赞扬,学校名声大振;升学率下降了,就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责难。对老师来说,学生成绩和升学率是评价其工作的主要依据,是评优评先、晋级职称量化得分的关键。面对如此现实,学校能不把追求升学率作为重中之重吗?

还有家长,他们从子女“前途”考虑,学校实行“减负”,家长却担心孩子成绩下降,纷纷请家教“加负”;国家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制定艺术特长生考大学可以加分的政策,在实施中却变了味,一些家长迫使孩子在完成学业之外,又要求其练琴、练歌、练舞,忙于“考级”,以加重升学砝码,最后还是归到追求升学率上了。

【观点二】学校追求目标存在误区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因而,学生的进展与变化毫无疑问应当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首要的、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指标。然而,当谈到“学生的进展与变化”的时候,应该强调:学生的成长而不是学生的成果是学校成功的标志。学校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学校要成为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场所,教育工作者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然而,遗憾的是,很多学校只关注学生的学业,其中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升学率。校长和老师关注升学率,背后的实质是关注自己的政绩或业绩。

学生成长的状况需要通过一些外显的成果来加以判断。学生的成果是判明学生发展水平的一种手段,展示学生发展的成果是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方法,是学校发现教育问题、诊断教育过程的一种途径。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作为判明学生发展水平的一种手段,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方法,发现教育问题、诊断教育过程的一种途径的学生成果评价被异化成了学校的追求,升学率成了学校成功与否的标志。这是学校教育上的一个误区,是本末倒置。在有些学校,为了证明办学的成功,不惜放弃一些成绩差的学生;为了提高升学率,不惜采用一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措施。这种教育,对于一些具有民族责任感的学校,对于一些对学生发展负责的校长来说,是要坚决加以克服的。

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得学校、社会把目光关注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能考上重点大学,给学校带来荣誉的智优学生成了各学校争夺的对象,而那些在学业上的“差生”则成了一些学校互相推诿、不愿接收的人群。这违背了教育公平原则。

【观点三】孩子是最大的受害者

根据我的观察,当前中国大多数的中小学校,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这是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

我曾经遇到过一些家长,他们明确表示不希望孩子接受围绕考试转的教育,认为只有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为他们打好终身发展的基础。但是也有不少家长,他们一方面感到无奈,另一方面又逼迫学校实施“应试教育”:要求学校完全按照升学考试科目增减课时,削弱了思想品德、体育、艺术、劳动和技术、社会实践等课程的教育教学;要求学校加班加点,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加大作业量,增加课余的辅导补课,节假日上课……

其实,所有的压力都压在学生身上,他们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危害很大。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育人,具体来说就是帮助孩子怎样做人和成才。学校不能只看学生一次考试的成绩,而要看学生做出的业绩。但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导向下,很多学校忽视做人的教育,一切服从于应试。学生的合理愿望得不到尊重,他们的个性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被忽视,创造精神被遏制。这难道不应该引起重视和反思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消防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已进入冬季,风高物燥,是火灾的高发季节。为了进一步加强全体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上周四周五晚上公司组织观看了一场触目惊心的消防安全教育讲座。这是一部潜移默化中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法制观念的讲座。

该讲座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火灾案例,以纪实的风格,直观形象地宣传了火灾的危害及怎样预防火灾,遇到火险时如何灭火,人身安全及自救逃生等基本消防知识。通过此次讲座,不仅使全体员工在安全消防意识上受到了启迪,同时也提高了对火灾等紧急突发灾害的自救逃生技能和及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员工的自我保护的能力。

案例中的一场场火灾,烧毁了家园,烧掉了财物,令人陷入了绝望的深渊,迫向死的边沿,甚至吞噬了生命。。。大火过后,留下了满目疮痍。这种惨痛的教训告诉人们,如此无情的残酷的火灾为什么会发生?由于人们缺乏消防知识,消防知识淡薄,消防设备残旧不完善等等造成了一幕幕人间惨剧,所以我们要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约束自身行为,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火灾离我们是很远的,多少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一切非自然灾害都是可以预防的”。是啊,只要我们没有违章作业,没有违章指挥,没有违反劳动纪律,平时注意到了对各类事故的防范,那我们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各类灾害的发生,火灾就会离我们很遥远。同样,反过来讲,火灾也离我们很近,甚至触手可及,如果我们不按照规章制度、工艺指标和工艺规程去严格的要求自己的话,后果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是出现了“三违反”以后,其产生的后果是难以预料的,也将是非常严重的。

印刷厂是人员流动频繁密集区、易燃物集中,本身消防工作就比其他区域繁重。我作为一名公司普通的部门安全员,处处提高消防意识,时刻提醒自己用电安全,平时离开时关好电源。不私拉乱接电线和偷用大功率电器等,不麻痹大意,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火灾隐患的危害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做好部门、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安全教育心得500字左右

全文共 1572 字

+ 加入清单

安全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人生的基础,但是,如果不注意,“本钱”将花尽,“基幢将毁掉。届时,即使我们满腹经纶,也只是昔日黄花。由此可见:安全是生命之本,安全是头等财富!为了自己长寿,为了亲人,重视安全,使自己健康,快乐得过每一天。所以,这学期上王老师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就感觉,现代社会整体治安复杂化,各种社会问题集中出现,人们对社会及生活的不满通过各种极端方法表现出来。就拿大学校园来说,每年因各种矛盾或纠纷的案例越来越多。但是,对步入大学校园的我们来说,我们应该做的是学会独立面对社会,独立生活,学习知识,增长技能,而一切的前提还是我们“健健康康”的活着,平安比什么都重要!

16课时的学习,主要了解了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维护、饮食安全和性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对每一名大学生来说,在校园要时时注意用电安全,严格遵守校园及公寓“安全用电”相关制度。谨防火灾,发生火灾后,头脑要冷静,理性逃生。在讲课过程中,王老师多次提到王大伟教授,王教授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气温每上升一度,性侵犯上升两个百分点。尤其女性来说,更应该掌握保护自己的技巧。校内校外注意安全、夜间行路注意安全、公交车上注意安全等。王老师在课上也教给了我们不少摆脱异性纠缠,应对的方法。另外,我们必须提高财务安全意识,做好防盗、防骗、防抢等防范工作。在校园谨防顺手牵羊、溜门串户、溜门撬锁、窗外钓鱼、插片开门、偷配钥匙等行窃方式;平时谨防入室盗窃、扒窃、网络盗窃等,确保自己的财产安全。

也许不少人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伤害;认为只要自己的肢体健全、行动自如那就叫安全。我认为,这决不是安全的全部。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的体格的人,如果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糊里糊涂攀兄弟、结姐妹,既有拉帮结派之嫌,又有醉翁喝酒之意;如果他不明不白逞义气、惹事端,不但喜好随波逐流,而且希望出点乱子;这表现出来的就是思想上的安全问题。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思想安全,亦或是行为安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结果的残酷性。交通事故,游泳溺水事故、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课间游戏追逐打闹偶发事故,轻者可以伤及体格,重者能够危及生命,它们造成的后果是残酷的。可是思想道德的残缺、行为方式的越轨比体格不健全更可怕。因此,健康的心理对每个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和身体锻炼,另一方面更要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避免长时间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如果感到自己的心情持续不快时,要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试,必要时到心理门诊或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帮助,以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爱情就像一件高妙的艺术品,无论怎么研究也难穷尽其奥秘。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正在走向成熟,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变化的正常的。但是,大学生需要端正恋爱动机,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发展适当的恋爱关系。对于大学生而言,应该树立科学的无产阶级的恋爱观。具体的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建立志同道合的爱情;第二、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第三、懂得爱情是一种责任和奉献;此外,由于校园里恋爱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如单恋、失恋、爱情波折等种.种挫折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其中失恋是最严重的一种挫折。所以,我们还应培养一定的承受能力,受到挫折能够合理疏导情绪的能力,将对自己伤害降到最低。

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安全构筑了我们美好的家园,成为连接亲朋好友的纽带。通过学习《大学生安全教育教程》这门课程,我再一次深刻的休会到: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在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学习五四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1919年的“五四运动”掀起了新青年们轰轰烈烈的为国、为民族,为理想、为信仰奋斗的诗篇,2019年的“五四青年节”,总书记教我们如何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感召伟大梦想接续奋斗。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一百年前,一群青年人扛起救国大旗。一百年后,一群青年人扬起强国之帆。如果时光溯回,当2019年的青年遇上1919年的青年,百年风雨兼程,他们会有怎样的时代合音。

“爱国”是永恒不变的精神“基因”。一百年前,在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一群青年人奔走呼号,那些热血的声音里透出的是属于他们的拳拳赤子心。总书记曾说“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无论身处哪个时代,爱国,融在了每个青年人的骨血里。作为新时代青年当以先辈为榜样,坚持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奋斗”是永恒不变的时代“底色”。百年一瞬,中国实现了从家国未定到国富民强,从救亡图存到伟大复兴,靠的正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们的不懈奋斗。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作为新时代青年当立鸿鹄之志,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立足本职岗位,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矢志奋斗。

“担当”是永恒不变的青年“态度”。“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面对山河破碎、豆剖瓜分,一群青年人担负起救世济民的重任,这一担,担起的是“民族脊梁”。作为新时代青年,当自觉担负起为国家谋发展、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使命,不负期待、不负青春。

与历史对话,是铭刻、是接力,更是激励当代青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总书记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当始终秉承五四爱国主义精神,肩扛强国重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新八德教育心得体会

全文共 3672 字

+ 加入清单

八德是忠、孝、节、义、智、仁、勇、信

到宋代,有了"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其中再次恢复了管仲提出的"四维",去掉了"仁",增加了"孝"与"悌",将家族道德置于首位。随着中国农业社会的发展,以家庭为本位的农业经济日益稳定与发展,"家"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社会的祥和与稳定等功能日益突出,"家"乃国之基,"家和万事兴",因此"齐家",家庭与家族的凝聚也就日益重要。多子女大家庭中的人伦关系,已经不仅需要纵向伦理的"孝",更需要调整横向伦理的"悌",有了纵向的"父慈子孝",又有了横向的"兄友弟恭",建构一个纵横交错的家庭伦理十字架,就有可能实现"家和万事兴"。"家"是"国"的细胞,只要这个细胞健康而充满生机,整个社会、国家就有可能祥和稳定、发展繁荣,"家固而国宁"。故宋代从"家"与"国"的辩证关系上,突出"孝悌",并将其置于"忠信"的前面,是一种审时度势的创造。这"八德"是宋代对中华道德的新建构,是对中华道德的新发展,它一直影响到明清,以致影响到朝鲜、韩国等东亚各国。

从清末到民初,面对西方强势文化对于中国弱势文化的冲击,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都认为,道德是中国之长项,只要推陈出新,就能够建构中国的新道德。梁启超等维新派,试图以"孝、悌、忠、信"这"四德"为基础,吸收西方近代道德精华,建构中国新道德。孙中山、蔡元培等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新"八德",这是"中体西用"、中西道德精华相融合的杰作。这"八德",调整了"孝"与"忠","家"与"国"的位置,表明民族和国家观念,高于家族的观念,既是对古人"教孝即教忠"的继承,也适应了现代"国家至上"的价值观。中国在宋代以前,没有"亡国"意识,只要"家固"便可"国宁",故有"以家为本"的伦理道德观。到了近现代,西方列强是要吞掉一个个的"国",沦为殖民地国家的人民,在血和泪中领悟了"国破"必然"家亡"的真理。因而,各国人民的"国家观念"、"爱国意识"不断强化。孙中山立足中国、面对世界,顺乎历史潮流,将"忠",也就是将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放在首位,建构"以国为本"的中华伦理道德观,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华道德发展的历程表明,以孟子"五伦"为标志,形成了"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观,千年之后,宋代以"八德"为标志,形成了"以家为本"的伦理道德观,又过近千年,清末民初,孙中山以新"八德"为标志,形成了"以国为本"的伦理道德观。"三个为本"分别成为不同时期道德教化的着重点,反映了不同时代对道德发展的必然要求。道德是历史的产物,又推动历史的不断进步。

而今,中国又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相继提出"三个主义"和"三德",即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进而又鲜明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人"、"家"、"国",这"三个为本"在当代的辩证统一,必将反映当今人际关系的新伦理、新道德,并做出新概括,从而建构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新道德,在新的千年推动中华道德有新发展。

中国传统道德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道德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化,这种变化既有基本道德规范数量的增减,也有每个道德规范在不同历史时期自身内涵的丰富与发展。一些恒久不变的道德规范,是由人类社会生活长久不变的内容决定的,即使这些似乎"千古不变"、相对稳定的道德规范,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自己的内涵。因此,每个历史时代的中国人,都有继承前人道德智慧的责任,又有"推陈出新"发展中华道德的义务。

承接中华美德与公民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个字"公民道德规范的面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道德建设的新发展,也是对中华美德的新承接。

"爱国守法"中的"爱",是一种"情感",这种"爱"的情感来源于"亲情"的"孝"。"孝"乃德之本,在亲情"爱"的基础上,才逐步形成:爱人、爱地、爱天,爱己、爱群,爱家、爱国、爱天下。从个体道德品质形成来看,讲"爱"必先讲"孝"。

"明礼诚信"中涉及到中华美德的三个"德目","礼"、"诚"、"信"。 突出诚信,是公民道德规范体系的时代特色。诚信建设,要从开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资源当中,去寻求智慧。诚信,是儒家道德体系的基础,诚者,天之道;思诚,人之道。诚,是真实无妄,是道德的根本,是人间之常道。信,是重诺守信,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诚信之道,是求真务实之道,是人、集体与国家尊严的体现,是"立人之道","立政之本",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黄金律。要极大地提升公民对诚信品德的认同度,要建立维护与建设诚信的相关制度,以营造当代中国诚信之道。正是因为诚信如此重要,党和政府才明确提出,公民道德建设要以诚信为重点。

"团结友善"体现了中华美德的"宽"与"恕"。这是"多元"社会与国际环境所需要。

"勤俭自强",体现了"勤"、"俭"、"廉"与"耻"四种美德。因为"勤以养廉","俭以养德","知耻近乎勇"。"耻"是个人的"脸",是人的尊严,也是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无耻,何谈自尊、自强。

"敬业奉献",体现了"忠"与"义"。"忠"的本质是"责任",尽职尽责,忠于职守。"责任",是"敬业"灵魂。"义"是追求、是气节、是利他,奉献是"重义轻利","见义勇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上述解释若能成立,那末"20个字"公民道德规范之中,就至少包涵了,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勤、俭、宽、恕等,中华美德中的12个基本"德目"。因此,2001年国家颁布的"20个字"公民道德规范,是中国人用了50余年的时间,付出了巨大历史代价,经历了反复探索的历程,终于形成的基本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公民道德规范"新体系。

中华美德现代转化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任何新道德的生成与发展,都不能脱离民族文化的血脉,都不能割断本民族道德文化的历史。历史已经证明,那种企图全盘否定历史,另起炉灶,建构"新的道德体系"的"大手笔",只能是用自己的手提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土地的愚想。历史也证明,作为民族价值观的道德建设,不能依靠"进口",否则,民族原有的道德文化被"丢掉",引进来的道德又长期不能在我中华文化沃土上扎根,也就不能为中国人所认同,于是,"旧的"扔掉了,新的建立不起来,造成道德文化的长期"断裂"与"空白"。道德建设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一两代人的不懈奋斗,决非实用主义、急功近利、立竿见影者所能成就。

十年来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和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连续开展重点研究课题"大中小学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锁定的八个核心德目是:忠、孝、诚、信、礼、义、廉、耻,意在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民族生命力的全新价值。在十年的"中华美德"教育实验的实践中,通过确定德目体系、编写教材,逐渐发现"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八种道德,是建构当今学校德目体系的重要依据,这"八德"不仅是5000年来中华民族世代相传,不断创造、更新和发展了的中华传统美德;而且是当今社会生活之中、在大中小学的"学生守则"当中、在市民公约当中、在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当中、在治家之道、兴业之道、治国之道当中,所浸透着的民族精神。为了建构学校传统美德的德目体系,也为了帮助参加教育实验的教师与教育工作者,了解"八德"的历史演变;把握和分辨"八德"精华与糟粕的两重性;认识"八德"的历史价值;探讨"八德"对现代社会道德问题的回应;掌握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的路径。课题组在1999年用了一年的时间,组织 8位文科博士编写、并由红旗出版社于2000年初,出版了《大众道德》丛书,每位博士撰写其中一部,这8部书是:

《忠——尽己报国的责任》

《孝——生生不息的爱心》

《诚——求真务实的品质》

《信——立身兴业的基点》

《礼——人际文明的规范》

《义——人间正道的向导》

《廉——清白正气的根基》

《耻——人之为人的底线》

依据每个德目的不同功能,这八德又大致可分为四个层面:

第一、"义"与"忠"

"义"——人间正道的向导,是道德灵魂,是道德精神境界和价值导向;

"忠"——尽己报国的责任,是道德核心,是道德自觉意识和价值目标;

第二、"诚"与"信"

"诚"——求真务实的品质,是道德品质,是道德人格要求和经济价值;

"信"——立身兴业的基点,是道德品质,是道德人格要求和经济价值;

第三、礼"与"廉"

"礼"——人际文明的规范,是道德品质,是道德外在表现和文明价值;

"廉"——清白正气的根基,是道德良心,是道德外在表现和政治价值;

第四、"孝"与"耻"

"孝"——生生不息的爱心,是道德情感,是道德情感基础和价值动源;

"耻"——人之为人的底线,是道德心理,是道德心理基础和价值选择。

这"八德",从社会、经济、政治等等领域,涵含盖了个人与家庭、社会的道德关系。一个中国人,如果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具备了这八种品德,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仅不会落后于时代,而且会成为新世纪的强者。整个国家,建立这种道德规范体系,就可以逐步建成新世纪的"礼仪之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浅谈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全文共 2227 字

+ 加入清单

形势政策》是德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对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进,有着重要的作用。《形势与政策》又是传达和贯彻中央方针政策,让学生学习和领会中央精神,防止错误思想影响,消除不良倾向的重要渠道、主要阵地。

时间如驹过隙,三年的形势与政策课程以华丽的姿态结束了,经过这门形势与政策课程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使我受益匪浅,不管是在国家政策,还是社会经济、就业等方面都使我对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最重要的是这门课程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要学的一门课程,因为它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形势,还可以提升我们的道德素养。

同时这门课程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它的草本任务是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国际关系草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和适应能力。基本形势和热点问题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基本理沦,对于掌握形势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基本形势是变化的,但在一个时期内,形势的发展有其规律性和必然性,如当代世界格局、主要大国之间的关系、国内改革开放的总趋势等,在一段时间乃至更长时期都是相对稳定的,把国际形势、国内形势中相对稳定、具有一定必然性和规律性的内容进行归纳,可以构成基本形势的框架。

比如说到两会热点问题就不得不提食品安全。说到问题食品,很多人立刻就能举出例子,染色馒头、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等,问题食品涉及范围之广,不禁让我们迷茫,到底还有什么食品是我们可以放心食用的。正所谓民以食为天,为什么在民生之根本问题上,却经常出现问题?

监管问题也不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唯一归因,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陈君石院士看来,我们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数量很多,其条件不尽相同,卫生操作规程又很难监控,所以时不时出些问题倒是“正常”的了。每年“两会”期间,都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很多食品安全方面的议案或提案,其中大部分都要求政府严加监管。站在政府的立场上考虑,这可能吗?我只想强调,安全的食品不是监管出来的,它是生产出来的。 我觉得,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我认为社会历史的大发展是决定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它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而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让我们了解到社会形势与国家政策对人们的作用,使我们知道其在的重要性。我们知道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为国家做贡献,使我们做有价值的人。

学习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对我们的道德知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学习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而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懂得把握机会,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我们自己的实力,从而去从容的应对的挑战。

首先,我们必须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具备良好的知识,才有实力为自己的梦想勾画蓝图。

其次,要经常的参加社会实践,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去发挥其真正的价值,也才能真正的知道我们的所学是否有用。

再者,制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想在未来中有所立足的话,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做好规划,并且按照自己的规划脚踏实地的走下去,即使前面有再大的风雨,也要依然坚持到底,无怨无悔。

最后,最为重要的一点,学会沟通,积累人脉。无论作为学生也好,还是职场人员也好,最为重要的是要有人脉。

以上是我学习《形势与政策》的课程内容的体会,和我对这门课的认识,以及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几点建议。总之,我觉得学习这门课是必要的,要使这门课真正发挥其作用,不仅要从学生自身方面加以认真对待,而且要付诸实践,这样才能真正的学有所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大学生素质教育大讨论心得体会

全文共 1642 字

+ 加入清单

我校本周学习内容是《黑龙江省文明单位建设条例》,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懂得推进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就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它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科学的发展观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我们必须顺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学生主体。

传统的教学方式,实质是教师为中心,它强调教师如何教,不管学生怎样学。在教师的心中,学生不是生动活泼的认识主体,而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是可爱的“听众”和勤奋的“书记员”。在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从复习、新授、到巩固练习,从读题、审题、分析题意到解答方法,给学生作彻底的解剖,甚至包括练习的答案也包办代替。

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要创设机会多让学生动手、动员、动脑参与学习过程,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多让学生质疑问难,多让学生互相交流,多让学生讨论争辩等等,教师再也不应该居高临下地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给学生,而应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学生一道去实践、去探究、去体验,和学生一同分享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加强创新素质的培养,使人的发展可持续。

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就个人的发展来说,卓越的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一个人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和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这样的人能够勇敢地面对困难,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从而一步步地完善自己。

教师具体应从以下四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素质的培养和训练:首先,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其次,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再次,创新技能的培养,这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具体的能力训练过程。最后,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情感包括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创新人格则包括勇敢、幽默感、独立性强、有恒心等。以上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意识是前提,思维是基础,能力是关键,情感是动力,人格是保证。他们相互作用,才能培养出创新素质的人才。

三、形成社会合力,共创素质教育的和谐环境。

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它需要政府、家庭、社会、学校的密切配合。作为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努力营造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校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很重要的环境,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将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搞好家庭教育。教师应该多与家长联系、沟通,共构和谐的教育环境。经验证明,教育的真正成功,是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协调发展、良性互动,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紧张有序地、富有成效地开展下去。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跃升、不断形成共识和合力的过程。作为一名教育系统工作的党员,认识到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对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觉得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充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行为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素质。传统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学习压力大,学生几乎没有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严重阻碍了学生的素质和思想发展。因此,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不仅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也是社会大众教育的需求。

2、要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动力是改革创新。树立和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就要大胆革除阻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积极深化教育体制、办学体制改革和教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将教育事业推向前进,更好的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好。

3、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重要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学讲话转作风促落实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1556 字

+ 加入清单

围绕“四风”的具体表现和危害,思考这样三个问题: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通过反思和学习,对公仆意识、宗旨意识、群众意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下面,结合结合自己的思考谈几点体会

一问我是谁,强化公仆意识,进一步加强廉洁自律

《毛泽东文集》第3卷中写道:“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我们有些什么不好的东西舍不得丢掉呢?”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职位越高,应当觉悟越高,越应该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因为他们还负有用行动教育下级干部、传授我党光荣传统的责任。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党的干部和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反思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公仆意识淡化,对自身要求不严的现象。团市委机关非常重视作风建设,机关历来有好的传统,一直倡导“三不、四比、五勤、六种意识”,但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同志出现过迟到早退、上班时间聊天等情况。我们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常怀敬畏之心,切实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始终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位置,怀公仆之心,尽公仆之责,永不玷污人民公仆的崇高称谓。特别是在“慎独”方面,在自己独处,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在经常反思中不断强化自身的公仆意识,进一步加强廉洁自律。

二问为了谁,强化宗旨意识,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获得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执政基础,也是衡量每个党员干部政治品德和人格魅力的重要标准。有了这个意识,工作中就会科学分析,科学决策。

反思我们在工作中存在着一些思想懈怠的情况。工作中设计项目载体时,可行性分析调研不够,活动中听取广大青年的意见建议不够,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研究不够。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强化宗旨意识,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对待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坚决改正的态度,更要有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以诚恳的态度接受大家的批评和监督,努力改正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增强宗旨意识要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要转变工作作风,把工作做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在河北省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曾讲到:“古时候讲,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现在就是要服务人民,要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心里想着困难群众,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这句话,进一步道出了我们心中要时刻想着群众,开展工作的时候要多了解群众的需求,多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三问依靠谁,强化群众意识,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

我们党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领导不是百事通,不是万能的。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一名小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要真正悟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就要求我们要密切联系群众。我们好比是种子,人民就是土地,种子只有深深根植于广袤的土地中,才能生根发芽开花。

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忙于工作,下去调研的时间少,缺少与青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调研的深度广度不够。因此,强化群众意识,就是要深入基层,向群众学习。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基层,突破重点,排解难题的方法、窍门在群众手中。只有坚持走向基层,从基层工作中汲取营养,才能更加有效的解决工作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推动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强调查研究,虚心向群众请教,实实在在了解基层,真心实意接近群众,不断学习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做法新经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助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教育电视片《历史的抉择》心得体会

全文共 1397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市委组织部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工作,坚持整合资源力量,创新运作方式,开发精品党员教育电视片,有力助推全市党建工作。下一步,我市将积极推动党员电视片上手机、上互联网,全方位、多渠道加大工作宣传力度,让党组织的先锋形象在银屏上“活”起来,让党员的先锋事迹在电视上“亮”起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要重视和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它是党基层支部长期必须要坚持的制度,也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现结合本镇实际,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常抓不懈

“三会一课”是党支部基础建设中的基础环节,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保证“三会一课”质量,对于健全党内生活,加强党内监督,严格党员管理教育,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镇领导班子对“三会一课”制度充分认识,高度重视,分级负责,常抓不懈,把提高“三会一课”质量作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二)认真落实,定期自查

(1)定期召开,做好会议记录。

支部党员大会一般为三个月召开一次。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推迟举行,支部委员会必须向上级党组织报告说明。支部委员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召开。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一至两次。党课必须定期进行,一般情况下,每两个月上一次党课。如果有特殊情况,可适当增减上课次数。不过,至少每个季度一次。党员(含预备党员)必须自觉参加党课学习,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或缺席。每次召开会议,都必须做好会议记录。

(2)定期督查,确保“三会一课”制度。

为确保“三会一课”制度不走过场,不搞形式化,保证农民党员的经常性教育能够持之有效地进行,我镇制定了相关的规则,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落实“三会一课”的情况进行督查。每次督查都采取不事先通知的形式,抽查其中的3个村委会,检查“三会一课”召开的会议记录,随机抽取3名党员进行谈话,摸清会议是否如期召开,是否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是否坚持举行。同时制定奖惩措施,对抽查中不合格的村委会进行警告,对其中优秀的村委会进行表扬,确保督查取得实际成效。

(3)注重质量,不断改进内容和形式。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要注意不断改进内容和形式,注重质量,避免流于形式。它可以使党员经常受到党性教育、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对于怎样做一个合格党员的教育,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有更好地提高,从而在各项工作中自觉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除了传统的会议模式之外,各基层党组织还应积极探寻更加丰富多彩的、多渠道的形式来开展“三会一课“,比如座谈会、谈心会、定期培训,不断地提高”三会一课“的质量。

(三)下一步打算

(1)加强组织学习。党支部通过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经常组织党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工作水平,从而适应新形势,更好地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任务。

(2)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可以使党员对党的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在党的会议上进行民主讨论,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统一思想,做出决议。

(3)继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党员定期讨论支部工作,有利于发扬党内民主,总结工作经验,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使党组织和党员更好地接受批评和监督。坚持 “三会一课”制度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时间、人员、内容、保障和效果五个到位,逐步建立“三会一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青少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大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础工程,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社会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培养教育,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一切为了孩子,给青少年营造一个和谐、平安的学习氛围,也是我们学校一直所重视的,更是我们教师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

学校将中小学交通消防安全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未成年人保护、财产安全教育等内容列为教育重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法制教育内容,将法制教育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进一步增强了学校法制教育的针对性,使法制教育深入到方方面面,力求全面无遗漏。

另外,除了安排教师组织班会教育,学校组织观看相关座谈,学校还充分利用黑板报、校园网等宣传媒体,加大“法制教育、平安校园”的宣传力度,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确保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当然,法制教育不仅要向青少年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对自制行为的约束,更是捍卫尊严、权利的有力武器。法制教育应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法律就在身边,我们学习、生活的学校、家庭、社会有一个强大的法律保护网,时时刻刻规范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调整着各种社会关系,只有自觉遵纪守法,才能健康顺利的成长,并有一个良性发展。

换个角度讲,法制教育是一个普法的过程。我们应当告诉学生日常生活的中有哪些针对他们的陷阱,如何识别、自救、求助等。还要让他们明白有哪些权利,如人格权、受教育权等等,如果这些权利受到侵害应当采取何种方法、手段才能得到有效的救助,而不至于付出更大的代价。总之,开展法制教育的主旨是培养学生民主、法治的观念,让青少年认识到法律不是约束行为的锁链,而是保障生活的要素,偏失的正义会得到法治力量的匡扶,弱势群体也能得到法律阳光的普照,从而自然地产生对法律的信仰,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些才是他们真正缺少的,是他们从单纯的课堂教育中学不到的,更是法制教育的价值所在。

遵纪守法的道理人人都懂,法制教育更要潜移默化地从青少年身边的事件起,从他们身边的事做起,通过科学全面的法制教育增强有青少年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和守法用法的意识,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和谐、向上的法制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国家安全教育心得体会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国家安全日要来到了,学校组织我们看了关于国家安全的视频。

那什么是国家安全了?国家安全就是指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人民生命、财产不被外来势力威胁和侵犯;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不被颠覆;经济发展、民族和睦、社会安定不受威胁;国家秘密不被窃取;国家工作人员不被策反;国家机关不被渗透等。包括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社会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和信息安全等等。

为了让我们充分理解国家安全,视频了还讲了事例。一位为国家效力非常有实力的叔叔,以为公司的领导挤兑他,刁难他。他为了报复领导,竟然不顾国家的安危,像国外不法分子透露国家机密,最终走上不归路。

还有一位上大学的姑娘,家中的环境不好,而且家中还有患白血病的父亲。为了能让孩子圆大学梦,家里凑了9900元的学费让姑娘上学。结果姑娘的学费被骗了,她觉得对不起父母,一时想不开,直接跳楼死了。太可悲了!

我看了许多事例后,心情很沉重。我们生活在高科技时代,市场经济也很活跃,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得到了大大改善。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么多的悲剧?为什么还存在国家安全问题?为什么在和平年代还有这么多血腥事件?

作为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习成绩好,而且还要心态好。培养国家安全意识,正确面对人生,积极乐观的生活,争取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父母有责任心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心得体会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它让我们深深明白了“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句话的含义,让我们共同阅读这份每个家长必做的家庭作业。()书中有一个栏目“父母课堂”中的几句话值得借鉴――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确实,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

总之,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地,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要真正了解一个孩子,首先要了解其家庭,要做到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首先要做到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学生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怀揣的兴奋又新奇的心情,我们加入到运行一值这个"大家庭"中开始第一天的运行工作。能够加入到运行一值这个“大家庭”,我感到特别的开心,也希望自己能够努力学习,尽早的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完成值里的安全教育知识考试后,章万青值长安排柳金伟师傅在生产会议室给我们新员工开展岗位前安全教育知识的第一课:“安全生产班组培训”。

这次培训通过座谈会的形式,柳金伟师傅跟我们讲述了企业的安全生产法规、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气和热力部分)、重大危险源辨识、安全考核奖惩与自我防护等等。重点给我们讲述了两票三制,并且结合相关的安全事故让我们明白两票三制的重要性。通过这次培训让我们新员工结合以前学到的安全教育知识,树立起良好的自身安全防护意识,加强了自身的安全技能,为今后的工作筑起安全的壁垒。之后柳金伟师傅给我大致介绍了值内的情况,告诉我们文明生产的要求,鼓励我们在走上生产岗位后,要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告诫我们不要粗心马虎,要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做到规范操作,杜绝一切违章操作。同时也告诉我们第一趁着自己年轻,平时多花时间和精力发奋学习,遇到不会的问题要不耻下问,多向值里面的老师们请教,并且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自我的业务技能。第二养成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做到自主学习、自我成才。

最后,在听完柳师傅的发言之后,我们感谢柳师傅给我们的宝贵建议,表示我们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尽早的融入到一值的大家庭,为班组,为玉电发光发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