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永远走在长征路上的人读后感最新11篇

长征是一个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过程。这其中的艰险自是我们这些在平和年代出身的人所难以想见的。小编收集了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欢迎阅读。

浏览

218

作文

11

篇1:七律·长征读后感五年级作文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学习了伟人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这首词,我感触颇深。

关于长征,有这样一些粗略的统计:中央红军在路上一共368天,其中有15个整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修整一次,平均每天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座山,其中5座山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转战了11个省…看到这些数字,谁不感到震惊呢?红军战士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不怕艰难险阻——高大的五岭山脉、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脉在他们面前变得像“细浪”、像“泥丸”,他们还勤于思考、英勇顽强的与敌人做斗争,最后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这是多么伟大的举创!

在生活中,我也会遇到好多困难。有一次,我的作业本散开了,我想钉上就好了。于是我拿来订书器钉了起来,可是刚订了一个钉就摁不动了,原来钉儿卡在里面了。爸妈都不在家,还是自己来处理吧。可是我抠了半天也没弄出来,急是没有用的。于是我静下心来,用小刀慢慢的把订书钉顶了出来。

红军的大无畏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时刻激励着我,今后我要用“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去征服学习、生活上的重重困难,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富强!

[七律·长征读后感五年级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红军长征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小书橱里一直静悄悄地躺着一本《红军长征故事》。它是怎么来的,我已经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我一见这书名就想过:这些老掉牙的故事肯定没有我喜欢的童话故事有意思……所以,我一直不愿意碰它。

在妈妈一次次的“软磨硬泡”下,我终于一篇一篇地往下读,最平淡最朴实的语言简单直白地叙述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字里行间、点点滴滴中,我被深深地吸引了:

战地英雄故事中,贺子珍在敌人飞机的轰炸与机枪扫射下,不顾生命危险从安全的隐蔽处冲出掩护伤员,头部、上身、四肢被17块弹片击中。由于没有麻醉药,医生在给她做手术时,贺子珍疼得浑身大汗淋漓,眼里噙满泪花,却坚持一声不吭……

一袋干粮故事中,13岁的小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因照顾伤员自己的干粮袋被河水冲走。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没告诉战友,拔了许多野菜将挎包塞得鼓鼓的装作干粮。后来她的身体不行了,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争着分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家的温暖……

现在的我无法体会红军战士当年真实的生活,我只有努力地想象着红军战士:穿着单衣草鞋爬雪山;啃着野菜树皮过草地;面对死亡他们无畏无惧;面对艰险他们一往无前;面对困难他们坚毅忍耐;面对战友、同志和亲人他们又体贴关爱、无私奉献……我的心一次又一次被深深震撼,久久不能平静……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长征读后感700字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翻开这本沉重厚实的书,我便被这字里行间无意之中透漏出的红色记忆所吸引。它虽然没有美妙华丽的文字,但他用质朴的文字引领我们去回溯革命先辈的艰辛历程。

整篇文章用的都是第三人称,但总能使我们在脑海中浮现出那声势浩大,十分壮阔的场面。25000里的长征画面,就这么一一服现烙印在我的脑海之中。通过这本书,我知晓啦,中国的革命精神,长征精神——永不言弃,坚贞不屈,为了目标艰苦奋斗,攻克一切艰难险阻,用一颗赤诚的心去抵挡挡一切外界的干扰。红色的血液在他们身上流淌,长征途上却一次次在敌人的枪子下绽放,长征的胜利是无数个红军战士用鲜血铸就的,我们应永远铭记这惨烈的牺牲,也感叹于红军战士无与伦比的毅力。

红军的脚印永远的留在了这25000里的道路上。四渡赤水,横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淌过水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突破无数道军事封锁线。这是条充满了艰难险阻的道路。飞夺泸定桥,敌军早早地拆卸了桥上的木板,红军面对的只有几道空荡荡的铁索,而尽管如此红军却用一往无前的勇气威慑住了敌军,安全的通过了泸定桥。红军在没有物质支持,没有厚棉衣,没有任何可以御寒的衣物,只有几双草鞋,几件衬衫,红军就靠着这些仅有的物资翻越了高寒的大雪山。这又是怎样的意志力支撑他们活下来的。水草地更是危机重重,没有食物,水无法饮用,而且一不小心就会踩进草地底下蛰伏的沼泽,他们用非凡的忍耐力忍受住了5天啃草根的日子。但红军们就这么用脚走了下去,没有犹豫,迟疑,只为了心中的那份执着与信仰。

也许现在太平了,不会再有战争了,也不会再有像长征般浩大的军事举动了,但长征的事例以及其精神当永远存于心间。它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让我们以一种昂扬的姿态去面对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长征》读后感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读完这厚厚的一本《长征故事》,我不由得想起毛主席写过的那首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前山只等闲……”发生在70多年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件震惊世界的历史事件,是一部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

这本书主要讲述红军战士之间的战友之情,书中也有毛泽东和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故事,但讲的是他们关心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的感人经历。还讲述了一些并不为人所知甚至是一些无名无姓的小人物的感人故事。如女红军战士张尚文为了不暴露自已十多位战友,她毅然牺牲了自已的孩子。虽然她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但是,她革命到底的决心永远不会动摇。再如……

从毛主席把自己的食物让给一些伤病员,而自己却饿着肚子中我感到自己很惭愧。我是一个独生子女,家里人都围着我转。我从来不懂得和别人分享,一看到别人拿我的东西,我就会大叫,现在想起来,我是多么的自私!也许,我们只能从书中或电视上了解这些感人的事迹,但完全可以想象的到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伟大精神,值得我去改正我那自私的坏毛病,去学习。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红色长征,正像一条蜿蜒二万五千里的红飘带,以它无与伦比的绚丽,舞过那个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舞过多风多雨的二十世纪,舞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崭新希望。我们今天是祖国的希望,明天将是祖国的栋梁。红军的事迹将不断地激励着我,要刻苦学习,努力向上,长大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红军长征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这个天下无敌的队伍在长征途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好不容易拿到了一袋干粮,却因在过桥时照顾伤员,不慎把自己的干粮掉进了河中。为了不连累大家,让战友有足够的粮食吃,她就偷偷地吃野菜充饥,直到身体虚弱地不行了,被护士长发现,大家才知道她吃野菜的真相。

读了这个故事,我感到今天我们的生活与红军小兰长征途中的困苦比起来,不知道要好上几百倍、几千倍,但是我们是不是能像她那样为别人着想,为集体着想,宁可苦着自己也不愿意拖累集体呢?

在家里,每天放学到家,爷爷奶奶总是备下好吃的,我是不是想到请他们也一起吃?是不是想到给辛苦工作还没有下班的爸爸妈妈留点?晚上爷爷奶奶睡觉了,我是不是想到脚步要很轻?

在学校,我们是不是认真听讲,以好成绩回报老师的辛勤教育?看见同学早早地来打扫卫生很辛苦,是不是不往地上扔纸屑?是不是时时刻刻注意以“洁”“齐”“美”的标准要求自己,为班级争光,为美丽的校园出力?

我想了很多,明白如果心里装着别人、集体,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长征》读后感

全文共 1229 字

+ 加入清单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 花了十多天时间读完了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长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王树增的《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许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

《长征》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大量描写长征的作品中显得特色鲜明,可以说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里最有阅读价值的一本书。

长征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壮丽史诗,是突破了阶级和政治界线的人类精神丰碑。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无论是由何种意识形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给与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

最重要的是,长征翻越了20多座巨大的山脉,渡过了30多条河流,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走完了远远超过两万五千里的路程,而且还遭遇敌人的追击和堵截不少于400次。说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畏艰难险阻,不畏牺牲的远程。共产党人深知这样一个道理: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要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和国内反革命势力,乃至国际反动势力做拼死的斗争,彻底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才能换来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年龄不足20岁,14岁-18岁的战士至少占40%。在长征的征途上,武器简陋的红军所面对的往往是装备了飞机大炮且数十倍以计的敌人,年轻的红军官兵能在数天未见一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的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激烈而残酷的斗争,其英勇顽强和不畏牺牲举世无双。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官兵军装一样的,头上的红心是一样的,牺牲时的姿态也是一样的。在中国工农红军中,无论是政治和军事的精英,还是不识字的红军战士,官兵如同一人的根本是他们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他们都坚信中国革命的队伍“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他们激情万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决心为每一位红军所认同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

因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因为在难以承载的牺牲中始终保有理想和信念,所以,一切艰难皆成为一个锻造。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的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这些都是可以创造人类奇迹的精神。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有理由读懂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长征。读懂了长征,就会知道人类精神中的不屈与顽强是何等的伟大;就会知道生命为什么历经苦难与艰险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把个体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天地将会多么广阔,生命将会何等光荣。”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长征读后感400字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学习了毛主席的诗《长征》感触多多。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56个字,代表了红军长征遇到的艰难险阻,也抒发了毛主席的对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精神。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红军叔叔艰难得爬过了18条山脉,渡过了24条大河。经过了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在我们眼里,如果翻过这些大山,渡过这些大河,真是难上加难,天上还有敌人的攻击,地上还有敌人的追击……可在红军叔叔看来,简直就是脚下滚过的泥丸一样……

功夫不负有心人,红军最终赢得了胜利。红军叔叔的坚强的信念和顽强毅力深深的感染着我。是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旧中国,由于政府的无能,使外国的列强在我国到处烧杀掠夺,导致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是毛主席带领的红军叔叔,杀退了列强,建立了新中国,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努力学习,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越来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红军长征读后感作文

全文共 963 字

+ 加入清单

“捐躯赴国难,视死念如归”,当我读到《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这句格言的时候,我会不由自主的地想到行军二万五千里红军战士。我会想到: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就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今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其实“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70年过去了,长征精神依然鼓舞着我们每一个人。

在我眼里,红军能完成“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的长征,每一位红军将士都是英雄好汉。要是没有长征,就不能保存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就不会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胜利,不会有新中国,更不会有现在改革开放的成就。

是什么样的精神让我落泪?那就是宁可牺牲自我,去保全集体的团队精神。还记得当年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率部为红军殿后。掩护主力队伍撤退以后,他们只剩下四五百人。等到他们撤退的时候,湘江已经被国民党封锁了。他们又饿着肚子翻山越岭退回到湘西打游击。撤退途中,陈师长腹部中了敌人的子弹,他命令其他的战士撤退,自己来掩护,不幸被敌人抓住。敌人非常得意,在抬着他去邀功的时候,陈师长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扯断,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9岁。这个故事使我感动至深,难以忘怀。

长征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为了大部队的安全,牺牲了自己。如果一支军队、一个民族拥有这种精神,那就无坚不摧了。

长征精神就是一个宝库,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能让我们受益匪浅。七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受命于危难之际,转战于生死之间,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畏艰险,纵横神州十一省,长征二万五千里,铁流三万北上抗日,其悲壮历程,感天动地。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的时间长,活动的范围广,面临的环境艰险,进行的斗争艰苦,创造的业绩丰富红军过草地,天空像用锅底黑刷过的一般没有太阳;眼前是一望无边的茫茫草原,看不见一棵树木,更没有一间房屋。

如果一不留神,踏破了草皮,就会陷入如胶似漆的烂泥里。只要一陷进去,任你有天大的本事,也别想一个人拔出腿来。山上的冰雪还没有融化,残冬的威严仍然统治着大地,但是,红军战士,万里长征考验了他们的意志,锻炼了他们的性格他们要坚决地走出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长征》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长征,人们往往会想起毛主席的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体现了红军精神,一种“坚持”的顽强意志!

《长征》一书中,红军经历了许多磨难:有惊险的巧渡金沙江,血腥的湘江战役,神一般的飞夺沪定桥……正是历经了这些磨难,中国共产党最后才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新中国。

在这些著名的战役中,令我最难忘的是飞夺沪定桥一战,其中写了红军为执行命令一天跑二百四十里,尽管身心疲惫仍与敌军展开机智斗争,最后取得了胜利,创下了史无前例的行军速度,这样的精神多么值得学习啊!

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不一定要上战场,但是在生活中也需要这种顽强向上、永不放弃的红军精神。我们就遇到类似的经历,就拿四年级篮球赛来说,我班的女生篮球就是一个典型。在半决赛中,双方争夺激烈,我班女篮一直处于弱势,但她们没有放弃,在最后两分钟时,已经追得只落后一分了,疲惫不堪的她们依然努力坚持、奋勇直追,在距离结束53秒时投进关键一球,将比分扳回6:5。这样的她们并没有松懈,凭着巧妙的配合,神一般的再进了一球,将比分差距扩大到8:5,耶!随着哨声响起,比赛结束,我们反败为胜了!成功晋级决赛,靠的就是这样一股拼劲,一种“坚持”的精神!

红军精神在生活中的例子还有很多。同学们,让我们做一个不轻言放弃、拼搏努力的00后,为我们的未来坚持、战斗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红军长征读后感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37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但就是因为这样,我们的祖国才变得坚挺,我们的炎黄子孙才在灾难到来时更加坚强。他们永远都压不倒,折不弯,打不败,在寒风中傲然挺立,这就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中国人!

看了《长征路上的故事》后,我浑身的血液都僵硬了。红军战士一路上竟然就那么点干粮,吃完了,只好啃树皮,挖野菜,把皮带煮一煮就吃。然后还要翻过两万五千里长征,上战场,与敌人浴血奋战,此时的战士们体力透支,究竟他们凭的是什么在打仗啊?是一种难以想象的爱国情怀和一种精神,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这些勇士们为了让我们有幸福的生活,一个新中国,而承担了这一切责任。他们是人,也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儿女,有自己的父母。可这些战士们竟能勇往直前地上战场与敌人厮杀,这真的很可贵!就算他们战死在沙场上,那也虽死犹荣,因为他们都是为中华之崛起而牺牲的,值得我们尊敬!

在长征的路上还有许多的艰辛,他们几乎饿的都要走不动了,可是精神战胜了肉体,他们挺过去了;风吹雨打,日晒雨淋,他们也都挺过去了。一切一切的苦,他们也都挨过来了。因为他们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我们一定要胜利。”这样朴素的话语。正是这样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信仰陪伴着他们走过来了。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信仰啊!正是这个信仰,使他们挖野菜,喝雪水。正是这个信仰,使他们不顾一切,与敌人对抗。正是这个信仰使他们为国捐躯也无怨无悔。不过也正是这个信仰,给予了他们光明与正义!

中国的战士们就是有这样的一股劲儿,一股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劲儿。这股劲儿是那些侵略者所不能蔑视的,他们反到会为此而对我们中国的战士肃然起敬。抛头颅,洒热血算得了什么!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中国人这样,是用灵魂来打仗的!在长征路上那样艰苦的环境下都继续支撑下去。还有哪个民族是这样的呢?要不是这样,我们能抵抗住那么多的侵略者吗?阻止他们的野心?这就是一个民族的自强不息,他预示着不管中华民族有多少风风雨雨,我们民族的威严都不会扫地,我们祖国永远都会直挺挺地站在那里巍然屹立。哪怕闪电雷鸣,狂风暴雨都不会动摇,就像是那积极向上团结紧凑的白杨树那样坚定不移!

八年,八年呀!这场八年战争的胜利,容易吗?因为这场战役,战士们受了多少苦多少罪,死伤了多少人才换来的啊!没有理由不胜利的,真的没有理由!

一轮明月,见证了沧海桑田的时过境迁,见证了西风古道上的时事沧桑。一轮明月,照遍了大江南北的喜怒哀乐;看遍了古今中外的悲欢离合。随着岁月的扭转与变迁,长征路上的故事仍然历历在目。他换来的是我们太多的享受不该享受的幸福;太少的承担应该承担的痛苦。我们必须得向这些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并且记住这段历史,记住我们华夏儿女所受的一切痛苦。

忘却苦难,苦难就会重扣国门;不思未来,未来就会弃我们而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长征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哔——哔哔”一束清脆的喇叭声穿破了云晓,打破了沉寂的黑夜……。

天边一处红日的霞光射了出来,向四周蔓延着,旭日像一个炽热的火球,从海平面上缓缓爬起,有时灰色的云会把它遮蔽,仿佛要把光明隐藏。而它从不屈服,从夹缝中找寻着光明,慢慢地,它罢脱了云的禁锢,露出了绯红的面颊,放射出无限光芒!

长征,人类近代史册中尤为艰辛壮烈的一笔!

在云雾缭绕,轻烟未散的崇山峻岭,一条坎坷曲折的泥路上,一行浩瀚的队伍,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步履蹒跚地行进着。

水流湍急,汗水和江水交融,身负重担的红军战士们在汹涌的大江中艰难跋涉。

在历尽波折的长征途中,还涌现出了许多传奇人物。

贺子珍,毛泽东的第二任妻子。为保护伤员,身中十七块弹片;罗明、谢小梅夫妇,为寻找党组织,历经46年艰辛岁月;警卫员胡昌保,为保护毛泽东,被炸弹轰炸,英勇献身……他们都是平凡人,也许从前是站在死亡线上的一介鲁夫,又或许是前程似锦的一介书生,却都激情万丈、永不言弃、视死如归、意志顽强,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奉献一切。

王树增的《长征》,深刻记录着长征这一历史史实,全书以长征的时间推进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架构,从1934年10月甘溪突围写到1936年10月会宁会师,完整地展现出红军历经艰辛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

一双草鞋,一杆土枪,汇成一支浩瀚的中国铁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一次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红军用行动战胜一切困难;也是一次不畏牺牲的远征,他们有的甚至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怨不悔;长征更是一次传播理想的远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

全书饱满厚重,深入人心,是一部纪实性文字作品。内容真实,令读者既能回顾波澜壮阔的历史,又能认识到面临困难先辈们永不屈服的革命精神。从而教育我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勇往直前。让我们回顾历史,重新上路,坚定信仰,展望未来,为实现心中的理想不抛弃、不放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