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6805

作文

5

篇1:后会无期的观后感

全文共 4113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刚刚看完后会无期,因为吃了太多的爆米花,饭饱思淫欲,于是就早早的睡啦。

坦诚的讲这应该不是一部让人一眼惊艳深刻的电影,他的故事零散,结构松散,就连剧情好像也很不知所以然。但是在我回的路上想着每一个相遇分离每一个人物,你静静的回味,每一个人的个性愈加鲜明。就好像晨起的潮汐,一次比一次猛烈,最终吞没了整片浅滩,所以我觉得这是一部回味的电影。

好似所有的电影一样开头总是要充满喜感的,浩汉烧掉自己的家没想到到时把周末和胡生的家炸掉了。确实“惊艳”了一把,浩汉为什么会把自己的家烧掉呢?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落叶归根”,没有和根也许就像浮萍一样了,我觉得那一刻我感受到的是浩汉内心的孤独和独孤一注的决心,不要给自己留下想念。(也许你会说这是洒脱,但我不觉得,浩汉是一个多情的人,只是习惯让自己很潇洒)。接着他们一行三人找了周沫。周沫的形象也是整部电影里面最容易淡忘的人,但是他确实我们大多数人的状态。孤身一人来到大城市奋斗拼搏,怀揣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乐观坚强,但是另一面他们理解现实,知道这个社会的潜规则,同时还要忍受着孤独。我觉得自己就是这么的一类人,所以我看到他们的时候也深刻的问自己,没有想要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是因为什么,无非是自己的决心还不够。

接下来应该就是电影里印象最深的故事了,女神苏米。我不得不给王珞丹点32个赞,每一个表情都是那么深刻扣人心弦。明明害怕却又要装作无所谓,明明想要勇敢却害怕有一次伤害,掩饰不住还是要掩饰,这是一个多么缺乏安全感的人,家人、社会、现实还是陌生人,好像每个遇见的人都想给她将一段忠告大道理,是啊好像对于社会主流来说她真的应该被教育的。但是她回眸的一眼,现在还是难易忘怀,“如果有机会我可以把我的故事讲给你,可惜没有了.......”“我从小就是优,你让我怎么从良”,这些好似都是她对外界的反抗,可是好像没有人懂。

告别苏米之后,好笑的一段就是江河决定忘记苏米,冲了苏米的电话卡一直未果,后来就决定珍藏放在心里,没想到......车窗被偷了。好像就是这样,那一刻江河的心情大概我们每个人都有,决定在决定的事情,最后好像就是天意一样,让你措手不及。虽然结果可能可你原先的初衷一样,但是可能已经不是你想要的了。这种失落和不甘,每个人都各有不同吧。

接下来他们满怀斗志的来找刘莺莺,我觉得刘莺莺他深沉了,克制这个词用在她身上最合适不过来。其实我不懂她。

然后就是“小马达”马达加斯加拉,萌翻我了,装死碰瓷是在是在逗了~~~凌卿和我说“小马达”太忘恩负义了,浩汉抱了他一路,它居然和江河走了。其实,这个只有导演知道了~~~~

还有就是阿吕,阿吕怎么定义呢,我觉得就像江河说的一样,局部相信,他确实是一个爱骑摩托旅行的骗子。阿吕是一个在现实中夹缝生存的梦想家,这是我想定义的,他想用他的方式,让全世界看到,后来他放弃了,不是因为放弃了自己喜欢的方式,而是放弃了他别人眼中生活。我觉得在我们中国式的教育里面的这种“个例”多少是让人钦佩的。我一直觉得我们是一个诗意的民族,就算不是想古代人一样对酒当歌,但也是有浪漫情怀的,生活不能把本质磨没有了。

最后,我想了想为我还是不知道电影在讲什么,只是歌曲很好听,演员很到位~~~~

一直以为,后会无期只是青年作家不甘寂寞想在电影圈捞一笔热钱的产物,看过之后才明白,这其实是韩寒意图正式转型为导演的野心之作,一部披着松散外衣的缜密作品。

一 没头没脑出现的周沫是多余人吗?

大部分看过电影的人大多觉得周沫这个人是完全多余的。一个在影片开始未见其人先闻其名被反复提到的角色,在片中的戏份却少得出奇,而更加诡异的是,作为第一个出场的,与东极岛两兄弟都有着年少情谊的女性角色,她既未对主人公的精神产生影响,也没有解开某个人的身世之谜,甚至没有耽误入职三人组赶路就匆匆离,实在令人摸不到头脑。那么,陈乔恩饰演的周沫只是新人导演控制不住情节发展的败笔吗?--当然不是!相反,周沫其人可以说是电影中除了主角之外最重要的角色,是导演精心设计的产物,为有心人暗示着之后情节的走向。

1.认真的替身演员:当周沫小姐带着丰满的情绪和饱含深情的双眼出现在镜头前时,任谁也猜不出她只是个仅仅提供背影的小人物。而导演所塑造的这个认真的形象自然不是为了倡导做一行爱一行的敬业思想。深知自己是替身却依然用主演的热情演指的便是马浩汉和江河最初的状态--违背本性自欺欺人的努力生活。马浩汉外出闯荡,当司机,当保安,回家发展旅游业……其实都是在实现他自己为自己所贴上的潇洒不羁的标签。看似潇洒乐观的浩汉实际上一直被"随性"二字所拘束,一直努力的试图拉开自己与平凡人的差距(例如"我今天上了台,就不怕下不了台"),却没有正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可谓是随性而不随心。而口中永远说着希望教书育人,平淡一生的江河的心中却藏有着有着宏图大志,只不过一直被所谓的理性所钳制(他们分别代表着被所谓理想和所谓理性所约束着的两种人)。

2.被枪决的女学生:随着一声枪响,周演员所扮演的女学生死了,自欺欺人违背本心活着的浩汉和江河也死了。炸开的子弹与影片后半段在空中爆开的火箭相互呼应,一个预示着伪装的终结,一个正式开启了新生。

3.被众人环绕的明星:在影片最终,周沫再一次出现,于后文再谈。

二 胡生的走失

胡生的独白拉开了影片的序幕,同时也率先揭开了胡生的结局--听从哥哥和老师的话在原地等了三年。这就引起出了一个问题:为何他一直在原地,浩汉和江河却没能找到他呢?

因为他们根本不想找,也不需找。胡生这个人物,根本就不存在。这个突然间消失的人物只不过是一个符号,一个代表东极岛的符号。胡生的走失,代表着浩汉江河与东极岛彻底分离,真正踏上往西部的路;而在影片的开头,胡生提到他看了《旅行者》这本书,则暗示着影片结尾江河在东极岛的故地重游。自始至终,和追随着哥哥们的胡生一样,东极岛保持一个有些愚蠢而天真的形象,它随着浩汉的颓废而荒芜衰败,又随着江河的发达而繁荣,从来没有过自己的选择。

三 浩汉哪儿了?

整部电影中,每一个与东极岛有关的人的结局都有所交代:独自等待的胡生,成为明星的周沫,故地重游的江河,独独缺了排在演员表第一位的浩汉。

浩汉了哪儿呢? 丢豆网www.diudou.com

答案很简单--浩汉当了导演。

在整部电影中,浩汉是当之无愧的绝对主角。他是最典型的少年韩寒所创造出的人物,当他愤愤然盖上煮青蛙锅盖子的一瞬间,我以为他是释然、陆子野或是任何一部韩寒小说中的主人公。他讲义气,爱装作老成,总是高估女生对他的感情,愤世嫉俗,却又带着小男孩一样的天真。这样个性丰满的人物为何会竟然在最后不知所踪?

因为人最终都要成长为真正的大人,成年人。

"人不能永远任性的活着,要成为能对自己负责人的大人"是《后会无期》与其他韩寒作品最不相同的地方,也昭示着是韩寒走出低龄读者圈,转型为成熟导演的野心。可以说,浩汉就是韩寒,浩汉的消失,是韩寒对过的道别。

浩汉这个30岁还在犯中二病的很搞笑可爱,带着导演本人曾经影子的男人,在一场争执和目睹一次爆炸之后独自默默消失在空旷的沙漠之中,连一条狗都没有带走。

他必须消失,就像人们在变得成熟的过程中必须赶走那些幼稚的愤慨、愚蠢的偏见和无规划的茫然。

而他幼时的朋友,曾经的路人丙,成为了万众瞩目的明星周沫。

成熟是件好事。

1、

看到电影介绍的主演里面有贾樟柯的时候 我有点一愣一愣 他会出演商业电影?之前 我以为只是他和韩寒关系比较好 看完整部片子我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啊

在中国 没人会愿意花钱影院看类似《三峡好人》这样的电影 相反地 骂的越多 商业性越强的中国电影 票房倒是多的了

贾樟柯站出来拍后会无期 一是因为这部片子整体的感觉和三峡好人都差不多 也有超现实的卫星发射 也有音乐引导的每个故事 二也是因为想让中国的商业电影看看--"如果是以破坏平等和民主的原则做的话,这是最叫我痛心的地方"

2、

男朋友看完之后说 前面倒是蛮好的 看到了后面 真不知道他讲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我说 你莫非没看到后面的一句台词 "虽然江河导演对XX的结局的改编很不满意 但是......"不愧是韩寒 讽刺的也是一语双关 当时真是莫名地戳中了我的笑点 导致我在影院都笑的很突兀

话说 看完觉得没有主线的人请砍掉他们撞了狗之后的一切再觉得是否有主线 之后一切的突兀除台词外你完全可以忽略

3、

果然韩导自从成为了国民岳父之后 幽默感莫名地提升了

"有时候 你想证明给一万个人看 到后来 你发现只得到了一个明白的人 那就够了"这句台词请问讲的是国民岳父的心声吗?你是否就想告诉大家 我不需要你们来理解我啊 我只要我的小野理解我啊理解我 (PS:为什么我有种他蛇精病犯了的赶脚)

附:贾樟柯答记者问

说到商业大片,首先我强调我并不是反对商业,也不是反对商业电影,相反我非常呼唤中国的商业电影。我批评商业大片,并不是说它大。电影作为一个生 意,只要能融到资本,投入多少都没关系,收入多高都没问题。问题在于它的操作模式里面,具有一种法西斯性,它破坏了我们内心最神圣的价值。这个才是我要批 评的东西。

今天商业大片在中国的操作,是以破坏我们需要遵守的那些社会基本原则来达到的,比如说平等的原则,包括它对院线时空的垄断,它跟行政权力的结合,它对公共资源的占用。中央电视台从一套开始,新闻联播都在播出这样的新闻,说某某要上片了。

这种调动公共资源的能力甚至到了,一出机场所有的广告牌都是它,一打开电视所有的频道都是它,一翻开报纸所有的版面都是它。当全社会都帮这部电影运 作的时候,它已经不是一部电影,它已变成一个公共事件,随之而来,它的法西斯细菌就开始弥漫。这并不是耸人听闻,这是从社会学角度而言。

对于大多数受众来说,就像开会一样,明知道今天开会就是喝茶水、织毛衣、嗑瓜子,内容都猜到了,但还得,因为不能不。大片的操作模式就很像是开会,于是形成大家看了骂、骂了看,但明年还一样。

电影的运作,如果是以破坏平等和民主的原则做的话,这是最叫我痛心的地方。此外,在大片运作过程中,它所散布的那种价值观,同样危害极大。这种价值观包括娱乐至上,包括诋毁电影承载思想的功能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后会无期观后感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天我和爸爸一起去万达电影城看了《后会无期》那我就向大家来说一说《后会无期》吧。

影片用倒叙的方式,讲了三个人从偏远的家乡——中国最东边的一个小岛——横穿大陆到最西边边境这个过程经历的一些事情:第一件,江河和苏米相遇,种下情愫,同时把胡生丢了;第二件,马浩汉与刘莺莺相见,笔友变兄妹;第三件,路遇阿吕,听了一个故事,丢了一辆车。

从《后会无期》中我明白了,不能轻易相信别人,有钱也不能露富,还不能占那种不三不四的女人,你看他们占了不三不四的女人之后还别警察查房了,他们怕的都从窗户逃出去了。所以我们以后要好好学习,长大要做个国家有用的人才。

浩汉和江河最终也没有一起走,那只马达加斯加犬选择了江河,一个读万卷书,行三里路,汽油车加柴油的’呆子‘。浩汉,朋友遍天下的浩瀚,未来朋友依然满天下,估计不会再唯一了,万里路行的,心也就世故了。江河浩汉一路行,后会有期终成梦。

韩寒在给我们说现实,即使你胸怀远大也有可能寂寂无闻,没有朋友;即使离开家乡,没有背景,但大城市终究公平点,通过努力你也会成功;只要一直心怀希望,想做的事坚持下去你也能成功;所有的好女孩,你没努力没成功就只配错过。

电影的摄影真的美翻了,笑点也相当不错。所有人都猜到钱会丢,但没有一个人想到是连挡风玻璃一块被偷了。还有很多笑点,全场笑声几乎没断过,这是我喜欢的作者,现在是我喜欢的导演,他的作品没有让我失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后会无期的观后感想

全文共 150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孤身一人来到大城市奋斗拼搏,怀揣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乐观坚强,但是另一面他们理解现实,知道这个社会的潜规则,同时还要忍受着孤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后会无期观后感想,欢迎阅读参考。

昨天刚刚看完后会无期,因为吃了太多的爆米花,饭饱思淫欲,于是就早早的睡啦。

坦诚的讲这应该不是一部让人一眼惊艳深刻的电影,他的故事零散,结构松散,就连剧情好像也很不知所以然。但是在我回的路上想着每一个相遇分离每一个人物,你静静的回味,每一个人的个性愈加鲜明。就好像晨起的潮汐,一次比一次猛烈,最终吞没了整片浅滩,所以我觉得这是一部回味的电影。

好似所有的电影一样开头总是要充满喜感的,浩汉烧掉自己的家没想到到时把周末和胡生的家炸掉了。确实“惊艳”了一把,浩汉为什么会把自己的家烧掉呢?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落叶归根”,没有和根也许就像浮萍一样了,我觉得那一刻我感受到的是浩汉内心的孤独和独孤一注的决心,不要给自己留下想念。(也许你会说这是洒脱,但我不觉得,浩汉是一个多情的人,只是习惯让自己很潇洒)。接着他们一行三人找了周沫。周沫的形象也是整部电影里面最容易淡忘的人,但是他确实我们大多数人的状态。孤身一人来到大城市奋斗拼搏,怀揣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乐观坚强,但是另一面他们理解现实,知道这个社会的潜规则,同时还要忍受着孤独。我觉得自己就是这么的一类人,所以我看到他们的时候也深刻的问自己,没有想要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是因为什么,无非是自己的决心还不够。

接下来应该就是电影里印象最深的故事了,女神苏米。我不得不给王珞丹点32个赞,每一个表情都是那么深刻扣人心弦。明明害怕却又要装作无所谓,明明想要勇敢却害怕有一次伤害,掩饰不住还是要掩饰,这是一个多么缺乏安全感的人,家人、社会、现实还是陌生人,好像每个遇见的人都想给她将一段忠告大道理,是啊好像对于社会主流来说她真的应该被教育的。但是她回眸的一眼,现在还是难易忘怀,“如果有机会我可以把我的故事讲给你,可惜没有了.......”“我从小就是优,你让我怎么从良”,这些好似都是她对外界的反抗,可是好像没有人懂。

告别苏米之后,好笑的一段就是江河决定忘记苏米,冲了苏米的电话卡一直未果,后来就决定珍藏放在心里,没想到......车窗被偷了。好像就是这样,那一刻江河的心情大概我们每个人都有,决定在决定的事情,最后好像就是天意一样,让你措手不及。虽然结果可能可你原先的初衷一样,但是可能已经不是你想要的了。这种失落和不甘,每个人都各有不同吧。

接下来他们满怀斗志的来找刘莺莺,我觉得刘莺莺他深沉了,克制这个词用在她身上最合适不过来。其实我不懂她。

然后就是“小马达”马达加斯加拉,萌翻我了,装死碰瓷是在是在逗了~~~凌卿和我说“小马达”太忘恩负义了,浩汉抱了他一路,它居然和江河走了。其实,这个只有导演知道了~~~~

还有就是阿吕,阿吕怎么定义呢,我觉得就像江河说的一样,局部相信,他确实是一个爱骑摩托旅行的骗子。阿吕是一个在现实中夹缝生存的梦想家,这是我想定义的,他想用他的方式,让全世界看到,后来他放弃了,不是因为放弃了自己喜欢的方式,而是放弃了他别人眼中生活。我觉得在我们中国式的教育里面的这种“个例”多少是让人钦佩的。我一直觉得我们是一个诗意的民族,就算不是想古代人一样对酒当歌,但也是有浪漫情怀的,生活不能把本质磨没有了。

最后,我想了想为我还是不知道电影在讲什么,只是歌曲很好听,演员很到位~~~~

一直以为,后会无期只是青年作家不甘寂寞想在电影圈捞一笔热钱的产物,看过之后才明白,这其实是韩寒意图正式转型为导演的野心之作,一部披着松散外衣的缜密作品。

[后会无期的观后感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后会无期观后感

全文共 940 字

+ 加入清单

走进电影院周末早场《后会无期》,初始的原因只是:经历过磨砺,成长成熟之后的80后少年-韩寒,对世界对理想对生活现在的态度和理解是什么样的?已经提前听过了的主题曲,朴树演唱的《平凡之路》实在是喜欢;一个人跑去看场电影的时间、心情和影片不是容易凑到的。

现在,电脑中循环播放的还是《平凡之路》,忽略掉歌词,仅仅是旋律就还能停留在影片带给我的一种氛围:青春,无可避免的就这样走远了,任你怎么追赶,总有人事会及时提醒给你真相,但同时“平凡之路”又何尝不是一种与世界相处的方式呢?从接受的那一刻开始,慢慢总会发现生活所给的“欺骗”、“教训”的最里面,总还是有些许温暖和善意的,爱,在!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有诚意的电影,不压迫的电影节奏、画面、台词和音乐,没有把我罩住,留开一点点距离,慢慢地讲述他们的故事,带着我一起进入到旅行者的过程中;演员的表演,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克制的释放,少了形体、表情甚至是服装、背景上的吸引性,压住步子,慢慢地表达,是我喜欢的方式,特别袁泉一个难得的通透、敏感的女演员,说出来的气质和吸引力,过目不忘;再有就是最后的片尾致谢部分,因为等着片尾曲,近1/3的观众并没有亮灯退场,也就一起向着整体项目团队诚意敬礼了。包括电影中不当的烟草和驾驶的提示。(当你自己足够优秀时,你的声音才会更多被听到,也更有机会被理解和接受)

记得之前好友分享过的一段话:电影带给你的感动或说感悟,只是借由电影的表达和氛围让你自己内心的那个情绪或说理想被发现,浮现出来被你自己“看到”了而已。再好的导演和演员也不可能传递给你,你自己原本并没有的情感。深以为是,这一段韩寒团队的“旅行者”经历,又令到我有什么新发现呢?

电影工程,就像是管理学,先是技术性的科学,然后才是思想性或情怀性的艺术。片尾处长长的按姓氏排名的演职人员名单,可被想象的航拍、岛上雨景、荒漠行车、空中爆炸等,分分钟镜头后面各工种、各种细节的配合、应变和试错,就像是韩寒自己说的,只有当他默默地、暗暗地准备了很久很久,对电影工业的框架和技术都有了基础了解和掌握之后,才敢开始用镜头来讲述和表达他自己最为擅长的东西:关于理想,关于态度,关于生活。然后一趟艰难的旅行之后,也收获了更多的礼物:关于友情,关于感动,关于平凡,关于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后会无期观后感

全文共 1692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一首歌词而决定去看这部电影,开场的第一段台词就让我们笑出了声。可是我却不认为这是一个故事,我更愿意相信这部电影是一首诗,或者一篇散文。没有完整的故事也没有牵强到一起的逻辑线索,却让我感受到自然而然的呼应与完整。这部电影叫做《后会无期》。

没有煽情的泪点,人物每段窘迫的遭遇让人笑的同时心中隐隐的纠结,仿似自己也在路上,自己也会面对这样的窘迫,自己或许比片中人物更容易心灰意冷。这是比眼泪更有力量的情绪,是男人处理窘境的方式。

每个段落都能自成一篇,讲述着“旅行者”们路上不同阶段对爱情友谊事业亲情等的不同感悟体验。最喜欢的是三个男人在沙漠里的一段。刚刚笃定的彼此信任,无情的被背叛,两个男人的反应完全不同:江老师先感觉到了怀疑,而真到怀疑被证实了江老师反倒坦然接受和宽容;见多识广的浩汉哥相信阿吕,可真发现被欺骗了却愤愤痛苦(当然,如他所说车是他的),有点儿玩儿鹰的人被鹰啄了眼的懊丧之意。在看到发射卫星的火箭空中爆炸了以后,两人默默捡起行李继续同行,这个设计很有意思:看火箭发射送卫星上太空是阿吕和亡妻的心愿,他偷了信任他的旅伴的车去赴的约定就那样殒灭了,他的绝望我们在电影里没有看到,但是他失去了他本来所有的一切的感受我们却体会到了。阿吕不能再回头与这两个旅伴倾诉心声也不能再继续追寻他的目标,甚至他偷盗的行为也会在心理上使其背负愧疚……看到空中炸裂的火箭,浩汉明白了欺骗了他们的阿吕的结局,所以他释然了……这段使我想起一个曾经对我来说十分重要的一位朋友多年前常说的一句话,“人生总是事与愿违”,这谶语般的悲观感悟啊,也是一个男人的心声。

喜欢台词的精练。虽然很多台词不是因为故事情节牵引而出,感觉更像是讲述人要对观众说的衷心提醒,只希望有缘人能够领悟其中的意思。所以,即便我认为人物的设定不足以说出如此深奥精练的台词时,我也不会觉得矫情做作,而能理解这个瞬间此话出现是必要点睛。例如,刘莺莺(袁泉饰演)一个出社会早,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混社会开台球厅的女老板,对于“喜欢就是放肆,而爱就会克制”这种深刻感悟我绝对相信她会有,越是经历的多见的多越能有如此的感悟,但是作为她能说出这精致如格言般的话我却是不相信的,但是我仍然不觉得这话出自她口有什么不对,这种感觉很奇妙。此句台词一出便是这个段落的结束,而我则被引导着沉默的想了想过往我有哪些放肆又有哪些克制,未来我如何分辨放肆与克制。这才是导演想要的吧……

主题歌与配乐。主题歌的歌词是我决定来看此片的关键,散场以后我和朋友打趣说,这部电影其实就是朴树这首《平凡之路》的MV,一笑之余,我想说的是这部电影想表达的和这首歌的意境如此的契合,相辅相成,互为注解。片中的几处配乐都很舒服,除了那段《西游记》女儿国的插曲,还有这首《WhenIwasjustalittlegirl》,是在没有女性人物明确阐述的影片中,通过歌曲来阐述的女性视角人生观爱情观,或者,是男性眼中的女性人生观爱情观。其他配乐,在开场的诸多故乡风景中舒缓的音乐,路上森林、公路的配乐让人感受到如片中人物一样的,即便不如人意的际遇也能有轻风拂面心旷神怡的风景,人总还是应该要乐观些。

最后,一个忠于自己安守自己,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去实践自己的目标诺言的,看上去最不被给予厚望的江河老师,在实现了自己的爱情愿望,事业愿望,友谊愿望后,甚至对于故乡的美好守护的愿望,也都实现,还顺便治愈了一班同行旅伴的创伤。相信这其中一定有某些导演本身的经历,表达了他想告诉我们的他的经验,即便冷幽默和随时会发生的窘迫是通篇的色调,最后的完满是用冲破了一切的困境,忍耐了一切的寂寞,笑纳了一切的无视,理应得来的完满。此片的正能量就在于此了。

我们是看完所有字幕出完,听完了整首片尾曲才走出影院的。这不是一部故事片,这是一篇讲述男人一边成长一边成熟,一边跌撞一边前进,一边失望一边希望,一边怀疑一边相信的,似乎是三五好友微醺后对人生路的感悟与诉说的散文。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旅行者”之路的感受,是一首有忧伤有欣喜有疼痛有安慰的诗歌。

最后,希望这部电影在文艺和票房以及共鸣上都能得到完满。

[后会无期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