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家乡的味道作文3篇(实用20篇)

按照家乡的习俗,春节差不多在小孩子放假的时候就开始了。小编收集了家乡的春节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6478

作文

205

篇1:家乡的味道作文1500字

全文共 1747 字

+ 加入清单

又到了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中秋的脚步也近了。乡间的秋天,金潮暗涌,绿树葱茏,果香四溢。留在我们儿时记忆里的,却没有大人那些丰收的喜悦,我们所关注的,是美食。

在川北农村,属于这个季节的美食,种类繁多,不必说那神奇的雨后才现的野菌,不必说那闻香醉人的地果,不必说那烧烤即食的笋壳虫......每一种神奇的食物都有一番独特的风味。其中最诱人的,莫过于软糯香甜的糍粑和令人回味无穷的桐叶蒸馍。

糍粑不是什么很稀奇的食品,但是家乡的做法确实独具一格,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原材料是当年刚从稻田里收获的糯米,比陈年的要香糯得多。把糯米洗净之后放至在一口大铁锅上蒸,火候要掌握好,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蒸好后的新糯米油亮饱满、晶莹剔透,空气中瞬间弥漫着诱人的米香味,小伙伴们欢呼雀跃,跃跃欲试。因为接下来就是“叉糍粑”了。这是个力气活,小伙伴们只有观看的份了。只有趁大人歇气的时候上去鼓捣一下,却连对窝棒都提不起来,逗得大人们在一旁直乐。蒸熟的糯米倒在石头对窝中后,用对窝棒不停地盅,糍粑上下翻滚,直至把糯米打成很粘的泥状直至用对窝棒能提起整个糍粑。然后用一张干净的毛巾把糍粑从对窝棒上慢慢取下来,放在早已撒好南瓜仔粉的簸箕中,用手慢慢摊成直径大约15公分的圆,然后再在上面撒上薄薄的一层炒南瓜仔粉,成品糍粑就做好了。最后再根据个人的喜好,切成块状或片状,用油锅炸或直接蘸白糖食用。油炸的表皮酥脆,蘸糖的甜糯而不腻,满口都是大米和炒南瓜仔粉的清香。趁着大人们到厨房去弄第二锅糯米的机会,小伙伴们合力抬出对窝棒,直接用手抠上面剩下的糯米,那种偷食的感觉至今难忘。

记得上一次吃到桐叶蒸馍,已经是二十多年前了。我始终记得是皎洁的月夜,大约在中秋节前后,村里的大人小孩都聚在院子里,年轻人或高谈阔论,七嘴八舌讨论今年的月儿更圆之类的话题,或仰望星空,静静地聆听老人们聊起当年的往事,小伙伴们有的是精力,中午的糍粑还没有消化完,相互打闹嘻戏着,为即将登场的下一道美食腾空肚皮,院子里好一幅热闹的场景。妇女们刚从厨房蒸笼里端出热气腾腾的桐叶蒸馍,小伙伴们便争先恐后,早已将蒸笼围了个水泄不通,大家于是挨着分发。一个就足以吃饱的蒸馍是如此的美味。食罢,美食的余味依然在心间缭绕,挥之不去,那是岁月给予我最真实的馈赠。

桐叶蒸馍,可以理解为一种有皮有馅的大饺子。这种状如饺子的美食所用的食材比较特别,里面的馅料为玉米浆、嫩南瓜、少许农家腊肉,佐料当然少不了姜蒜盐等,最神奇的是它的皮,用的是乡下特有的新鲜桐叶----油桐树的叶子。

老家乡下的山坡上、地脚边,通常都会和油桐树不期而遇。这种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山里田埂上一丁点儿瘦土,都会被它有力地紧紧攥住。它恣意伸展的枝桠,粗实笨拙,带着野性,或倒挂金钩,或弱依峭壁。像满山淘气的野孩子,身姿不一而足。不必念记春日灿若云霞的油桐花,那是转瞬即逝的灿烂。那碧绿的油桐叶才是我们的最爱。油桐叶宽过巴掌,颜色透绿,叶脉清晰,本身就带着香味。查不到是谁发明的这种食材,我们只有沿袭古老的习俗,带着叶柄采摘下来,大约十多张足矣,这是桐叶蒸馍的最基本的标准配置。

新鲜桐叶两面细细洗净,整理好备用。但单有油桐叶子显然不行。要选择上好的使用农家肥种出的玉米,石磨磨碎成浆;同时选择鲜嫩的南瓜,细细切丝,外加青红辣椒丝拌匀;当然,少不了点睛之笔,那就是农家腊肉。春节的腊肉放到这个时节,别有一番滋味,切成肉丝显然是不能的了,只能切成肉丁;再将南瓜丝、肉丁加入佐料拌匀。万事俱备后,将桐叶铺平,把鲜玉米浆摊成一个圆,再填入馅,然后从中间对折,合成饺子的造型,最后放上笼屉,二十分钟后就可出锅了。香味早就透过窗户飘出来。剥开外面青焦干黄的桐叶,里面就是黄黄的玉米馅,咬一口馍松软、香甜,再咬一口馅鲜、脆、香,唇齿留香。尤其是桐叶的清香渗透在馍中,有种独特的滋味,让人回味无穷。

现在回想起来,糍粑和桐叶馍都要摊成一个圆,就是代表团团圆圆的意思。正是这些当年常见的滋味混在一起,才有了岁月的痕迹。如今过中秋都是吃月饼,我想可能再也吃不到儿时的美味了。时光飞转,岁月蹉跎,那用“对窝”叉成的糍粑还有农家小菜做馅的桐叶蒸馍,那记忆中家乡的味道,只有出现在梦中,余香萦绕......

[家乡的味道作文1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的味道伴我成长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张正楠

“卖油条,又香又脆的油条!”每天早晨,我家楼底下就响起了吆喝声,我常常会忍不住花上两块钱,到那个师傅那里买一根油条。

只见,那个老师傅熟练地揪下一小团白面,一搓一拉,再用刀背轻轻一压飞快地扔进油锅,整个过程不到二十秒。只见那白面条,在锅中不停的翻滚,渐渐变成了金黄色,也蓬松了,这时一根油条就出锅了。

手里拿着的油条依然滚烫,外皮金黄松脆,还泛着点点油光。透过金黄而薄的外皮,可以看见里面那汉白玉石般的面。

一口咬下去,第一感觉是烫,让人忍不住张开嘴巴吹气,而那块油条则像一个皮球,在嘴里滚来滚去。渐渐地感觉到一股油锅里那些沸油的鲜与咸。这油条越嚼越有劲头,让人忍不住有再咬一口的诱惑,“咔嚓,咔嚓”嘴里充满了那油条的鲜美。吃完后舔一舔油光光的嘴巴,真想再来一根。

那个油条摊的生意一向红火,据爷爷说,这个老师傅在我出生前就在这儿卖油条了,十多年过去了他依然在这儿卖油条。后来我在其它很多地方吃过油条,但就是没老师傅的油条美味。老师傅的油条有一种特别的味儿,可能是我儿时的记忆。

“卖油条喽,又香又脆的油条!”楼下又响起了吆喝,我又拿了两块钱下楼买了一根油条。时代飞速发展,很多东西都变了,唯一不变的是家乡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的味道作文700字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所有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避风港,那便是家。家让流浪在外的人们感到温暖,在遇到挫折时给予我们鼓励。家乡味道,是让人永远难忘的味道。

还记得小时候与爷爷奶奶在乡间生活。乡间小道是干净的,柔软的泥土让人踩上去很舒服。偶尔在道路上行走时,会发现道路旁边有几棵苹果树,就会偷偷的摘下几颗红彤彤的苹果,然后满心欢喜地走在那漫长的小路上。

摘苹果可不是白摘,而是让奶奶做我最爱吃的苹果薄饼。薄饼香甜可口,我一次能吃好几个呢。这次我就与奶奶一起动手做我最爱吃的苹果薄饼。

先将切好的苹果放到一个小罐子里去,当然必须加一点蜂蜜和糖才能储存。下来就是和面,看着奶奶轻盈的动作,我也跟着干起来。可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我和着和着便没有了力气,还差点从案板上掉下来。由于力道不够,我揉出的面团并不能用来做食材。苹果罐一打开,便闻到那香甜的苹果味。看着奶奶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终于将我那期待已久的苹果薄饼做好啦。咬一口下去,香甜的蜜汁流入口中,再加上苹果块的香脆,真是太美味了!

家乡的味道是甜蜜的。

但有些事总是那么的出人意料。有一天,我们在山间玩耍,一直玩到了很晚。当明月露出,天空漆黑时,我们才往家的方向走去。路上,我的耳中一直传来有“沙沙”的声音,有时还会突然从深林中惊起一片小鸟向天空中猛地飞去,发出“吱——”的惨叫声。我与小伙伴们抱成一团,在原地不敢前进,静静地听着那山间发出的长啸。

这时,我听见有人在大声喊我的名字,还隐隐约约有几个光点在丛林中闪现。我连忙大声呼唤,接着就听见了一阵急促的跑步声。“爷爷!”我高声叫道,然后一下子冲到他的怀中,放声大哭。

家乡的味道又是惊险的。

家乡的味道真让人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的味道

全文共 885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是一种情怀;家乡的味道,值得一生细细品尝。——题记

“开饭啰!”随着妈妈一声响亮的吆喝,我们立即围坐在了餐桌旁。瞧着一桌热气腾腾、色香俱佳的菜肴,我馋得直流口水,可没等我动筷,我亲爱的老妈早就吃开了,还一个劲地夸着:“好吃,好吃,家乡的味道……”

被妈妈一说,我才注意到,今天的一桌菜比较特别,毛笋烧肉、油焖笋、马兰头、青菜、番茄炒蛋……很普通,但是却不平常。原来,这些菜都是早上我们从山里的外公家带来的。鲜嫩的竹笋和毛笋是早上外公刚从山上挖来的,青菜和马兰头摘来时还带着早上的露珠碧绿碧绿,鸭蛋是外婆刚从鸭棚里捡起的……怪不得妈妈吃得那么迫不及待,原来这些菜里真的有家乡的味道!

说起这些家乡菜,最先想起的是外公家门前的小菜园,不管什么时候去,那里总是一片生机勃勃,青菜、卷心菜、黄瓜、玉米、辣椒等,时令蔬菜应有尽有。对我来说,这片菜园还是我的乐园,每次去,我和弟弟总喜欢拿个小锄头,挖挖这里,撬撬那边,浇水、捣泥浆……玩得尽兴,玩得不知疲倦。我还在这片菜园闹出很多笑话呢?每次回家,阿姨总喜欢围着菜园子出些问题考考我和住在城里的弟弟,“这是什么菜?”顺着阿姨手指的方向,我仔细地分辨着这一丛既像菜又像草的植物,琢磨了好半天才说:“这不就是青菜嘛!和别的青菜有区别吗?”“怎么没区别?”阿姨说,“你再仔细看看它的叶子?”我蹲下身子一比较,确实有不同,我只得瞎猜:“菠菜!”哈哈,阿姨笑开了。“不是菠菜,是苋菜。”“那是什么?”阿姨又问开了。“嗯,辣椒!”我回答道。“小笨蛋,辣椒分明长在枝上,怎么会爬在地上……”几个回合,对于没有生活经验的我完全战败,反而逗得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全家捂着肚子笑个不停,也就是在这一次次笑声中我慢慢认识了菜园子的各种蔬菜,也更加喜欢这个菜园子里的味道。

妈妈和我从小生长在那里,特别地喜欢家乡的菜。只要是家里带来的菜,一向爱挑食的妈妈和我饭都会多吃一碗,我们也特别喜欢那一方水土给予我们的馈赠:一盆子笋里有我童年在竹林间的嬉戏的身影;青菜和马兰头上有我仔细观察停留在上面的眼神……

那里是我的家乡,有我的思念,还有那浓的化不开的家乡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乡的味道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想看到什么,就能看到什么,想看到多远,就能看到多远。

春天,我们在这里,谁都是诗人,就像那些树叶,一夜之间就学会了鸟儿绿色的语言,这个味道是什么?是宁静的味道。

没有莫扎特的交响曲,没有贝多芬的钢琴声。这些高妙的东西,不应该在这里,因为任何人工的雕琢在这里都是多余的。那这里究竟有什么呢?一阵石破天惊的雷声,带来的是一览无余的春景,光秃秃的树枝,昨夜还在冰雪里沉睡,一觉醒来换了模样,抑或是他们从南国偷来的花朵,点缀在发间,但为什么如此恰切呢?

我喜欢优雅的早晨,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阳台上远眺。刚好落在我脸颊上的,仿佛是从一个诗人的眼睛里搬来的阳光,那么温暖,照透心扉。门口就是河。河沟的水,很清,清的可以看见水底的游鱼;河沟的水,很静,静的让你感觉不到它的流动;河沟里的水,很甜,甜的好似九天瑶池里的玉露琼浆……风吹动着水波,也吹动着少女的心思,一粒水珠就是她的眼眸,一片嫩叶就是她的嘴唇,风飘絮,又是一个多了思恋的味道啊!

秋色已晚。我曾抚摸过的春天的树叶,在风中萧萧落下。想象着它在春天的样子,心中多了思恋的味道。

举起一片树叶,细数着清晰的纹路,刻录的是岁月的沧桑。人们说陶罐里酝酿着一坛乡情,古色古香,那这片树叶就酝酿着家乡的心愿,从寂寞的这儿,飞向遥远的那儿。当男女老少涌向都市的时候,还有很多人流了下来,守着这片黄土地,守着这条河,守着这个家。橘子早红了,稻香早散了,棉花早白了。老水牛哼着同样的调子,老爷爷呼唤着孙子的乳名催促着作业。夜色降临的时候,那一家家射出的灯光,有多少折射的是盼归的目光啊!这目光里,有高楼大厦,有车水马龙,有流水线,有建筑地 ……

如果,你要问我了,家乡是什么味道?我不能回答你,因为只有你来了才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家乡的味道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董凡城

每当回到老家,总会有一阵海风扑面而来,风中夹着海鲜的气味,这味道在苍南县城里是闻不到的。

我的老家在石砰,那是一个小渔村,我的大姑二姑常年住在那里。

记得小时候,每次回老家,我都会求着我爸妈:“下去钓螃蟹吧!”我爸妈总是呦不过我,带我下去钓螃蟹。

一个漏斗形的网,一块石头,一条长绳,一条活虾,便可以钓上巴掌大的蟹。

我常常去钓蟹,一根2米长的钓线在我手里生龙活虎地上下移动,仿佛一条大蛇在挣扎。

新鲜的螃蟹捉上来,什么都不用放,直接扔水里煮,煮上来后,掰开,黄黄的液体流了出来,那是最好吃,也最有营养的东西。

切开螃蟹,白白的,晶莹的肉弹了出来,放在阳光下,仿佛它是世间最好的玉。

虽然这只是家常小吃,可对在苍南县城吃不到这么新鲜的东西的我来说,它们已经是人间佳品了。海鲜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螃蟹,不但是因为它好吃,因为它能让我想起家乡

每当吃到螃蟹,我总会想起家乡,想起海风吹过脸的感觉,这是家乡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味道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从没有这么思念过这么一份味道,异常独特,甜蜜,幸福却带着缕缕寒碜。这份味道藏在心底一个软和的地方,像粒种子时刻伺机萌芽,生长。

最近一次去周庄游玩,已经过去很久了。但它却挥之不去,魂牵梦绕,在我脑海中成为一个长久的住客。 当秋天骄傲地踩着夏天的尾巴时,我正心急火燎地计划着去周庄游玩。随着时间一点点被吞噬,我的眉头也随之渐渐舒展,看着满满的假期安排表,不禁会心一笑,带着心中的那一丝挂念期盼明天的到来。

心中的那一丝挂念叫回访味道。

黯淡的天空中,夜色还未完全褪去,整个城市还被笼罩在黑暗中。秋风习习,钻进我的衣袖,我不禁打了个寒颤,也顾不得裤脚沾上的颗颗破碎的露珠,穿过小路。在死一般的寂静之中,直奔车站。

“尊敬的各位乘客朋友们,感谢大家乘坐本趟列车,周庄到了,请各位带好行李下车.....”播音员的塑料普通话缓缓传进我的耳朵,我略带欣喜的睁开惺忪的眼睛,,拿上行李,焦急地从门口下来。

辗转半天,终于踏上熟悉的路,熟悉的味道夹杂着质朴的气息,我深吸了一口气,愉悦地踏进这片土地。

“奶奶,我回来了。“我喊道,杨梅树下的奶奶稍稍一愣,缓缓转过身来,浑浊的眼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我坐过去抱住这个比我矮了一截的老妇,附在她耳边轻声说道:”奶奶,我饿了。“

“饿了,饿了就吃饭,奶奶给你做。”她激动的走向厨房,我笑笑放下东西。

不久,厨房飘来阵阵诱人的香味,幸福的味道再次弥漫.......

又是一个夜色还很浓的晚上,带着心底的味道,独自走在空旷旷的街道上,踏上回家的旅程.......

是的,那份独特的味道叫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乡的味道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离开家乡多年,脑海里除了那一张张慈祥的面孔,还有那醉人心魂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是夏天的黄瓜,黄瓜是一种长在滕上的蔬菜,一眼望去像一条长龙蜿蜒曲折。摘下来咬一口,嚼一嚼味道清新可口,脆生生甜丝丝的,好吃极了。

家乡的味道是初秋的玉米。掰下几个新鲜的玉米放进锅里,没等煮熟,玉米的香味便扑鼻而来,沁人心脾,马上就会有一种垂涎欲滴立刻就想吃的感觉。玉米出锅了,那热气夹着香味一起散发出来,一片雾蒙蒙。尝一尝,玉米那鲜味真称得上是美味佳肴,人间少有。

家乡的味道是深秋时节甜甜的“洋姑娘”。“洋姑娘”是长在地里的一种果实。从小枝子上掉到地上是成熟的“姑娘”,捡起来,剥开薄薄的一层红皮,里面是一个黄黄的小圆球,一口咬到嘴里,甜甜的,酸酸的,味道好极了。

家乡的味道是难以忘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的味道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我忘不了,我忘不了那一望无际碧蓝的海,忘不了那又红又大,又脆又甜的红富士苹果,我忘不了,那是家乡味道

我忘不了,烟台的海——

春天,海水变得绿盈盈的。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大海也不例外。脱去冬装的渔民们驾船驶过平静的海面,到养殖区去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想象着收获时一筐筐新鲜的海鲜。一次回老家,吃着美味的海鲜,心里既温馨又感动,(吃得多了我也不会长痘痘,哈哈)而那各种各样的美味海鲜印证了那句老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感觉海里不管什么东西,经过我们的一番处理,都可以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真可谓是大自然的一种馈赠。

我忘不了,烟台的水果——

每到秋天的收获季节,我们都能吃到新鲜的水果,由于烟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各种水果口味都非常爽口。许多远离家乡的游子都很留恋家乡的水果,我们在上海生活的日子里,最想吃的就是家乡的水果。虽然上海也盛产许多美味的水果,但是,这些水果却缺少了家乡的气息……

我忘不了,烟台的小吃——

烟台有好多特色小吃,比如烟台焖子,就是独具特色的家乡风味小吃。每次爸爸要回老家,我都会让他帮我带上几盘,拿饭盒盛着,每次爸爸一回来,我就跑出来,吸吸鼻子,说道:“嗯!家乡的味道!一点都没变!”爸爸则欣喜地看着我,看我风卷残云地将满满一盒吃完,让后抹抹嘴,再说一遍:“嗯!家乡的味道!真好吃!”

我忘不了,烟台的一切,一辈子都忘不了。每当我,便涌起“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的思乡情怀。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家乡的味道总萦绕在我身边,因为——那是我的家乡,烟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的味道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安徽黄山,我最喜欢家乡的茶叶——黄山毛峰。

啊,一走进茶园里,那满眼绿色,使人看了心旷神怡,让人们不由自主陶醉在其中。茶树四季常绿,经过冬天雨雪云雾的洗礼,春天到来时,在老的枝叶上会生嫩芽。到清明节前后,你去那满目新绿的茶园里采摘,绝对是摘茶叶的好季节,只要你用山上的自然矿泉水泡上几片茶叶,喝上几口,你一定能感到满口都是浓浓的茶香。

黄山毛峰是我国茶叶中的珍品,被评为十大名茶之一。黄山毛峰叶子采自于黄山的高峰,所以取名叫黄山毛峰。

它外形奇特,叶子微卷,就像麻雀的舌头一样,绿中带一点黄,宛如一条丝带镶在了茶叶上,且带有金黄鱼叶,有人叫它“黄金叶”。古人常说“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

黄山毛峰可不是“中看不中用”的茶叶,它的作用也是很大的,不仅可以抑制癌细胞,清理血管,还可以有提神的作用,可见茶叶不仅让山川景色更美,而且喝它也对人类有很多好处。

我爱家乡的茶叶——黄山毛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梦·家乡味道”全国文学大奖赛征文启事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广大文学爱好者抒写自己的“中国梦”,大观杂志社特举办“中国梦·家乡味道全国文学大奖赛

一、征文时间:即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

二、征文要求:弘扬正能量,感情真切,内容充实,贴近生活;文章体裁以小小说、散文为主;字数不超过3000字;须为原创,不得抄袭套改。

三、投稿邮箱dazgm2017@126.com

四、奖项设置:一等奖3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对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品。

大观杂志社

2017年1月19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味道作文800字

全文共 92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故乡福建永春,有一种人人皆知的味道——醋味。据说在北宋初年,永春民间就开始酿造老醋了。家乡的醋有一种我很喜欢的味道,尝起来酸中带甘,味道就留在嘴巴里了。

要买醋,只要去到醋厂,就可以买到最正宗的醋。醋厂外醋香四溢,整条街都可以闻到。人们吃的醋一般也都有五到十年窖藏历史。家乡的醋别具一格,大到酒店,小到路边的小摊,唯一不变的就是桌上那瓶调料。永春老醋看起来亮澄澄的,棕黑的色泽显得很有品质。凑上去闻,可以嗅到一种畅通鼻腔的酸味,一缕甜丝丝的气息也一同混进去了。

吃菜的时候,除了去腥,我也喜欢拿着筷子,也不顾及大人的劝阻,硬是要在小碟子里搅一搅,好像这样筷子上蘸上的醋就能多一点,然后再把筷子尖上那点亮晶晶的舔掉,啧啧嘴,又以开胃的借口,重复这样的动作。醋虽甜却又不腻,我享受着这种味道,心中的喜爱又加深了一分。大人疑惑,醋有什么好吃的呢,我却心知肚明。

当然,醋更重要的作用还是蘸着别的食物吃。我喜欢把一块肉整个浸没在碟子的中央。如果醋不够多,我就会用筷子夹住这块肉,左右翻转,使肉块上每一个方位均匀地涂上醋的颜色,或者是把它泡几分钟,认为它已经充分吸收醋的精华了,再把它夹入嘴里。有的时候,没把握好程度,把肉蘸成了黑乎乎的一团,硬着头皮吃下,酸得我眉头紧皱,可味道倒也不赖。我回味着嘴中一口浓郁的醋香,把味道一起咽了下去。舔舔嘴唇,连嘴唇都是酸酸甜甜的。

在家中,老醋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的家中经常会做许多与“醋”相关的菜式。醋猪脚用来祭祀,醋肉更多的是家常菜。醋肉是一种醋腌瘦肉,醋会溜到瘦肉中间,使瘦肉变成和醋一样的棕黑色。我喜欢拿它来配饭。刚炒完的肉外层是脆的,咬到了瘦肉部分,就可以感觉到醋的酸甜了。这样的口感说外酥里嫩也不为过。酸中带香,喉咙生津就是我最直观的感受。

醋味更像是家乡的一种印记,吃得久了,对家乡的印象也更深了。一直以来我还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分辨出不同的醋味来。我总觉得别处的醋不同于家乡的醋。是不如它的香吗,我也说不清楚。所以即便在广州,家人们也会带上几瓶醋来,或是拌着家常,又或者是送人,家乡的醋吃着吃着都吃出家乡的情怀了。永春老醋的酸与甜,存在于我成长的每段时期。无论是酸还是甜,混在一起都是独特的家乡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乡的味道作文800字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是温暖的港湾,是哺育我们的摇篮,更是一种亲情的纽带,它使我们无论走到何地,都心系家乡,纵使相隔千山万水,情思紧紧相连。

家乡的味道是甜的,充满了质朴纯真憧憬的味道!

每到过年时都会有赶集的习俗。在集市上能闻到各种食品的香味。不止有瓜果蔬香油炸麦香,还有各种香味,闻到的时候都会让人馋涎欲滴心驰神往。不过我最喜欢的就当说好话糖了,这种糖入口香甜,都甜到心坎儿里去了,而且还十分的粘牙。虽然糖到外表看起来十分平常,可是那股沁人心脾味道让我十分难忘。老人们说这是一个传统,说是给阎王吃的,让他在玉帝面多多说好话,盼望明年幸福安康。虽然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但是无一不是农民人最普及的意愿,不求大富大贵,不追功名利禄,只盼望一家人生活和和美美的。

家乡的味道也有“臭臭的”,但却是质朴无华、默默奉献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既有富贵亮丽的牡丹、品行清高的吊兰,也有挥之不去的“臭”味,那就是银杏果。在我的记忆中,银杏树成熟的季节里有股臭臭的味道会愈来愈浓。当你站在树底下吸上一口气,顿时那股臭气就冲进大脑,仿佛洪水一般不断涌进,让人无法忍受。长大后,听村里人说银杏树的利用价值很高,可以加工后卖到大城市去,还可以入药治病。我深深地感到惭愧,它是那么的默默无闻,默默奉献,多少人却不知道它有这么大的价值。就像村子里的亲人们一样,每年都有许多人背进离乡往城市里涌入去赚钱养家、建设城市,他们大多看上去不会像城里人看上去那么光鲜,然而城市的确缺少不了他们。这些家乡人多像这银杏树!

家乡的味道是醇香久远的,像是陈酿的美酒!

再回家乡,渐渐地又闻到了一股特别的味道,不是自然之香,也不是瓜果书香,而是一股充满着悠久历史,饱经沧桑却又弥足珍贵。情似海的味道,那就是家谱的味道。那是一张泛着黄的用布做成的纸,粗糙的纹路肉眼可见。我起初还不太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十分尊敬这张家谱。后来我的爷爷们告诉我,这些都是我的祖上上一辈的人们不断坚持传承,才有了今天这张血浓于水的家谱。听老人们讲这张家谱的渊源时,我才明白,这张家谱是亲人们之间的情感纽带,连接着我们同组之间情深似海的感情,那种宗族的认同感,亲密感是无法代替的。

家乡的味道是甜的,是无私的,是质朴的,是纯真的。不仅仅只是那些味道是美的,那里的人情味亦是美的,足够让我魂牵梦萦一辈子,心所向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味道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后,爸爸从老家回来了,他带来了许多家乡的美食。

那天晚上,爸爸还没到家,我就在心里美美地想着:“爸爸会从老家带回些什么东西呢?有没有我最喜欢的又黄又长的柿子,有没有奶奶辛苦栽种的花生,还有小院里种的橘子?一定有的!”一想到这些,我就不住地咽口水。点多吧,爸爸拖着一大袋沉甸甸的东西吃力地走到家里。我怀着既好奇又紧张的心情打开了袋子,哇,不出所料,里面不仅有花生,还有一个个娇小的橘子。我抓了一把花生,我把花生捧在手心里,花生好像是刚从土里挖出来,外面还裹着一层层的泥呢,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我轻轻地泥土刮开,剥开花生壳,里面躺着两个白白嫩嫩的小精灵,它们披着一件薄薄的略带淡粉的衣裳。

爸爸还带来了我最爱吃的柿子,这种柿子和我们平常看到的不一样,它长长的,里面水分不多,但吃起来口感很好。

看哪,那一串又长又黑的东西是什么?那是家乡人最喜欢吃的腊肉。它是用柴火的烟气熏制而成的,虽然看起来黑乎乎的,但是放点青椒什么的与它炒一下,那味道可真是没得说啊!

爸爸不仅从老家带出了许多好吃的,还带回了浓浓的家乡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乡的味道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走过“处处闻啼鸟”的春天,路过“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夏天,经过“满地黄花堆积”的秋天;轻轻抬脚,伴着秋季最后一轮落日,随着拉长的身影,踏着枯萎的残叶,嗅着冰凉的味道,我迈入故乡最美的季节——冬季。

我最爱故乡冬季的味道。

初冬的微风,已微微泛冷,似有似无地吹过,却也会觉察到丝毫尖锐的凉意。晴朗的日子里,太阳露出最灿烂的面庞,笑盈盈地照耀着大地上的我们。它秀口一呼,身旁绕满温暖的阳光的味道。

寒冬在隐隐约约的温暖中悄然逼近。大地褪去残绿的妆,变得银装素裹。推开涂满冰花的窗,窗外“千树万树梨花开”。揉和着清晨水汽的湿润,雪花的清爽,梅花芬芳的味道,一股脑扑入鼻腔,唤醒疲惫的身体。成群结队的伙伴们,踽踽而行的行人,都在此刻,登上故乡的小山,去感受冬雪的味道。

时光如沙般从指间流泻,不留温度,只剩微尘。转眼已是冬季的尾巴——腊月。冬季彷佛没有五彩缤纷的节日,每当看到电视中海南群芳争艳的春节,江南锣鼓喧天的端午节,东三省冰雕各异的冰雪节,总会深思,想在灵动的冬日里,找出更加灵动的色彩。“腊八节”突然闯入脑海。我最盼望的是故乡的腊八节。每到这天,爷爷奶奶总会赶在天亮前起床,做前夜就开始蒸的八宝粥。而我总会赖床,等待阳光叫醒我。妈妈会吻吻我的额头,在耳畔低声道:“女儿,再不起床,小心变成小兔一样的红眼睛!”我就会一骨碌爬起来。嗅觉神经被八宝粥的豆香、米香、枣香挑逗,我不由垂涎三尺。想起一传说:古时有一位很贫穷的母亲,一年年末腊月八日这天,家里米缸已见底,她怕孩子挨饿,便向邻居们借米。白色糯米,金黄小米,乳白大麦,红色高粱、红豆、红枣,一起入锅,煮成一锅满是母爱的红色八宝粥,即“红粥”这红色,不仅是冷清冬日里一抹亮丽热情的颜色,更是萧条的寒冬中,母爱的斑斓;这味道,不仅仅是冷清冬日里一缕诱人的米香,更是萧条的寒冬中,亲情的温暖。

闻过滨海的海味,尝过蜀地的川味,品过首都的京味,而我最爱的,永远是故乡清爽的雪味,甜蜜的粥味,浓浓的情味。

故乡的味道,在心中,越酿越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乡的味道作文600字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纵使外边的风景再好,再繁华,都不及家乡的一点一滴。没有了烦躁的汽车喇叭声,没有了“勾心斗角的战争”。家乡对于我就是个神圣的宝地,连空气都令人心旷神怡,不允许任何尘埃落入此境。

家乡的味道是飘香的鸟蛋。家乡中有一片竹林,十分茂盛。放眼望去,一大片绿令人赏心悦目。平常很少人到里边走动,树干上呀,随便翻开几片叶子都有鸟蛋!几个淘气包冲进林子找鸟蛋,趁鸟儿觅食,兴致来了。小心翼翼掏出鸟蛋捧在手心,小小的,冰凉冰凉,舒服着呢!

家乡是“勤劳”的味道。周边长着好几棵高大茂盛的桑树。一到夏天,童心未泯的孩子提着大桶去摘,捡。堆中啊总少不了贪吃鬼。若要觅到几颗好的,又大又发黑的桑葚,就塞进嘴中,享受那甜美的滋味。烈日炎炎,伴随欢笑和汗臭,捧着满桶的桑葚,无比满足。比起那捧着ipad的孩子,多幸福啊!

家乡总少不了热情的味道。每户人家都留着几片土地,种植水果蔬菜。美好的丰收季节来临,大片的黄色绿色也是一番别具一格的美景。这时候相亲总少不了串门。黝黑的手中攥着大把滴着水的新鲜蔬菜,扯着大嗓门叫唤。接过蔬菜,十分感激。进了房门也拿出另一样,塞进掌心。带着淳朴的笑声,最健康,最动听的音乐。

走过陡峭的小路,望着溪边妇女用棒子捶打衣物,一边说笑;孩子在小巷里玩着,闹着,虽然不像城中孩子捧着ipad,手机,都是最幸福的;树荫下,老人手握扇子,躺在老藤椅上,伴随蝉的鸣叫……

我喜欢家乡,这里的山水,乡亲都是美丽的。这里的一切,都是令人神往的仙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乡的味道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金海涛

春日,微风拂过老家的林海。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加上公鸡的叫声,组成了一支交响曲。

清明节,我和堂哥家一起来到了老家——赤溪。一个半小时陡峭盘旋的山路,让我们好不容易终于到达了赤溪圆屿。一下车,走上熟悉的小路,不一会儿便到了老家的老房子。

到了饭点,所有亲戚同聚一堂。大人们把酒言欢,而我们一些年纪相仿的,就在聊新潮的话题。

吃过饭,我和堂哥便快步来到田中。一股林间的清香扑面而来,我们每人捡起一根棒子当作“武器”,我表哥猴子般耐不住的性子使他马上顺着崖上的石头爬上去。“你还下的来吗?”我问道。“我爬的上去也就下的来!”堂哥回应。我也想试着爬上去,可石头上青苔太多,令我寸步难行。我在下面跟着堂哥,林间的清香气越来越浓。我大口地吸了一口气,与城市相比,这儿的空气实在好太多了。

伴着慢慢流逝的时光,我们上了公交车。至今,我还留恋那儿林间的香气和与堂哥玩耍的时光,留恋那家乡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家乡的味道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18 字

+ 加入清单

爸爸自小在泉州惠安长大,妈妈的故乡在福清,而在我的理解里我有两个故乡。

我自小生长在福清,我喜欢这座城市,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有漂亮的五马山,洁白的龙江水,还因为它有让我留恋的味道。记得当我还在读幼儿园的时候,常常看到其他小朋友津津有味的在吃一种外表硬硬的布满芝麻的小饼,看到上去黄黄的,但闻起来很香的,听大家都叫它“福清光饼”。我馋得口水直流时候,就会拉着妈妈帮我买了几个,一口咬上去果然满嘴留香,清脆可口,味道令人难忘。妈妈也喜吃光饼,我们一起吃时,妈妈就会语重心长地道:“很久以前,我们福清也受到日本海盗的袭扰,后来民族英雄戚继光带领大家打败了外来入侵者,当初我们的士兵就是带着这个光饼吃的。”我顿时对手上的光饼刮目相看了,心想几百的历史造就,难怪现在福清在外的游子总会念念不忘这光饼的味道了。

但我注意到,爸爸很少吃“光饼”,我问道:“爸爸,这么美味的东西你为什么不吃呢?”,爸爸总是微笑着摇头,并不回答。直到今年春节,我跟爸爸回到了——惠安。

惠安是一座依山傍海的海滨城市,这里的气候四季宜人,历史悠久,这里的人们同福清人一样勤劳、善良、拼搏……我跟爸爸来到了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城堡――崇武古镇。爸爸告诉我,这里的城墙原来是战斗的前线,是为了消灭海盗而建立的,这让我充满了敬仰。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戴着黄斗笠,包着花头巾,身穿前短后长蓝紫色襟衫的惠安女。爸爸告诉我说:“这是闻名遐迩的惠安女。”

接着爸爸带我来到了崇武古镇的美食一条街,推荐了一种叫“鱼卷”的小吃,鱼卷很奇怪,吃起来清脆留香,但既没有鱼肉,也不含腥味,有一种特有的清鲜滋味。爸爸说:“我小时候就是在这里生活,这里有我熟悉的味道。这种鱼卷我们当地人是用来表示祝愿美好团圆的意思。”正当我吃得意犹未尽的时候,爸爸又推荐几种小吃,我和爸爸都吃得津津有味。我问爸爸:“为什么这里的小吃这么好吃?”爸爸回答我:“因为这是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故乡的味道。”我突然明白了爸爸对这里的喜欢就像妈妈和我对光饼的喜欢一样,因为他吃的是对故乡的思念、对过去的怀念,对亲人的想念!

回到福清后,我画了一幅美丽的水彩画,用橘色的彩笔画了一个夕阳下的天空,用青绿色的彩笔描了两座大山,用蓝色的彩笔渲染了海水,然后用白色的彩笔轻轻洒上一层薄薄的雾。我还想画一个爸爸、一个妈妈、一个小孩,他们一家在海滩上席地而坐,一起吃着美味的小吃。如此美丽的画卷,我在福清见过,也在惠安见过,那里都有家乡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家乡的味道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家,是一座岛屿,给予我们温暖,留下快乐的记忆;家,是我们在远方的牵挂;家的味道,总是能让人陶醉其中,难以忘怀。而那一道家乡菜,至今令我情有独钟。

松鼠桂鱼,是一道传统的苏州美食。之所以称它为“松鼠桂鱼”,是因为做菜时,当油淋到它身体时,会发出“吱吱”的声音。这声音十分像松鼠的叫声,因此而传名。

松鼠桂鱼色香味俱全,倒上了香甜可口的番茄汁,使它更加美味。拿起筷子,从那灿烂的橙色“花丛”中,夹起一块看起来诱人、可口的肉块轻轻地放入嘴中。刚入嘴时,味道丝甜。仔细品味一下,又渐渐地有一股清淡的一丝酸味。再细嚼一两下,浓香四溢的酸甜味在口中徘徊。咽入喉咙后,味道在喉间持久不散,那味道真是让人恋恋不忘。

不久前,我有幸再次品味到了那道菜。当时,我想吃,又不忍心吃,毕竟要尊重食物的灵魂。可美食的诱惑对我来说太大了,让我欲罢不能,如此美味的食物,顿时激活了我的味蕾,香甜的味道在我齿边绽放,令人陶醉。

松鼠桂鱼,此等美味的佳肴,让我连连下箸,满口清香。栩栩然,蝶与庄周,这也就不得而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家乡的味道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45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个地道的陕西人和一个资深的吃货,我继承了家乡人爱发掘美食的特点,我妈总说一见好吃的东西,我就如饿虎扑食,如果不入我的法眼就置之不理,馊了以后就赏给我家后院的“小胖”。虽然我爱吃,但“三千弱水,我只取一瓢”我最爱的还是我们关中的臊子面。

在这三秦大地上,我是土生土长的人,第一次吃臊子面,那是在我八岁生日的时候,奶奶专门给我做的。我至今都记得,那天中午还未入家门就闻到一股酸香扑鼻的醋溜味,肚里的馋虫立马复苏,驱使着我甩着那双小短腿跑到厨房,张望着锅里问道:“奶奶,今儿上午做的是啥吗?这么香!”奶奶回过身眉眼弯弯的笑着对我说:“快去洗手,今给你做的臊子面,包你吃的走不动。”事实证明,奶奶是对的,她太了解我了,所以把臊子面做的那么好吃,于是我小小的胃就被吃撑了,搞得我去学校的时候都走不动了。奶奶做的臊子面特别劲道,面条煮的光滑可口,特有嚼劲,最好吃的还是奶奶调的汤,喝一口唇齿留香,撒上葱花,香菜,满满的塞一口在嘴里一嚼,辣酸香沁人心脾,怎会舍得放下筷子?

星期天,我终于亲眼目睹了臊子面的制作全过程,吃过早饭,奶奶就开始和面揉面,面团在奶奶的手中就像有了生命一般,变成了一个圆润白光的“面娃娃”。然后把面用盆捂住,好像是为了防止它逃跑似的,实则不然,奶奶告诉我,臊子面的魂就在于面,而做臊子面对面的要求却很高,首先得让面先睡一会起来,才会有力量变形。等中午12点的时候把面拿出来。揉面,手上必须要用力,这样才会将发好的面揉到,面才能擀薄,等切的时候才会又细又长。接着擀面,用中间粗两头细的擀面杖在手上将面团擀圆擀平,最后就到了考查刀功的时候了,只见那刀在奶奶手里宛若一支飞针走线纵横交错,看的我眼花缭乱,也令我心惊胆战,每次那刀在奶奶手指头只有一毫米的时候,奶奶灵巧的将手往回一撤,就避开了刀锋,前后交错,左右挪移。奶奶在切面的时候,我已经把锅里的水烧开了,接下来就是做臊子面第二个重要的环节——调汤。先让醋在锅里滚烧,直到它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冒出一股难以抗拒有惹人味蕾的醋香味儿时,再加入盐、胡椒粉、酱油……最后倒入烧开的水,再熬制一会,把准备好的配料倒进汤里,撒上葱花,香菜,在开水锅里下熟奶奶的手擀面,捞在碗里,不要多,一口吃净的量就好,浇上浓香潋滟的汤,一碗正宗的臊子面就出盘了。可是别急,奶奶说第一碗面是给家里的“神仙”和“太爷爷”先尝尝,奶奶说人不能忘本,都是有根的,得先让祖先吃。所以,我急匆匆的端起碗跑到土地宫前洒一点,再到庭院里洒一点。然后就开吃了,一碗连面带汤全部下肚,呀,还没尝清味道呢?再来一碗吧……

“八百里秦川东风浩荡,三千万儿女共唱秦”在这拥有悠久历史文明的三秦大地上,我这个淳朴的陕西人,我最爱的文化大餐是高亢粗犷的秦腔,但我最爱吃的味觉大餐永远是臊子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