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端午节作文400多字一等奖(通用20篇)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下端午节作文400多字一等奖,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7873

作文

1000

传统节日端午节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端午"佳节。端午节又叫"重五节"或"端阳节"。

端午节家家户户包粽子吃粽子。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当时的国王并不愿意采纳的建议,再到后来国土沦丧,屈原满怀忧愤,跳入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怀念他。两千年来,每年在端午节,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不让小鱼小虾吃屈原的尸体。四面八方的人划着龙舟前来汨罗江打捞屈原的尸体,后来就形成端午赛龙舟的习俗。

有一首儿歌是这样唱的: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我每年都到爷爷奶奶家去过端午节。我最喜欢他们家端午节的那种气氛,满屋栀子花香和着棕叶、艾草的香味,寓意着生活美满幸福。最绝的是奶奶包的粽子,不仅式样好看,而且有很多中口味。蜜枣味的、红豆味的、牛肉味的、猪肉味的、豆沙味的……今年端午节,我一下吃了七八种口味的粽子,把我肚子涨的连路都走不动了。

现在,中国人过端午节不光是为了放假休息,一家人团圆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时刻牢记屈原伟大的爱国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端午节日记500字三年级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醉倚窗侧,仰头望向苍茫的夜空,微弱灿烂的星光斑驳了泪痕,清风微拂,弥漫着丝丝粽香,思绪却零散飘落了一地...

又是一年粽香时,可当今人们享受的却只是那满齿噙香的包裹在苇叶中的粽子吧,而享受美食的同时,谁又想到了那个他,那个两千多年前孤独寂寥的他...

那个清瘦枯槁的他踱步江畔,心中多少离愁往事,满腔抱负空化作声声长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又如何,那种无力感有几人能懂...“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决计不允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这绝不是自负,而是属于他的骄傲。于是,阴暗的天空下,一代大师就此辞世,那洒然一跳,却又满含多少忧愤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们是否已遗忘了端午的初衷,那爱国的忠魂是否已无人记得...“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历代的文人墨客,到了端午节都要写诗作赋,以表达对他的缅怀。而至今日,不堪言...

苍天何在,那汩罗江畔的滔天怨气竟视不得。今日世人所阅的《离骚》《天问》出自谁手?是的,楚辞不朽了,但屈原呢?世人口口声声说纪念屈原,学习爱国精神,可何时付诸过行动?两次流放的屈夫子付出了自己的所有,换来了今日的什么。国人的无知吗,还是麻木?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的是,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无论何时都要铭记先人教诲,华夏九州的儿女,该醒悟了,爱国,爱民族,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它叫——传承。

屈原,你的不渝的精神沉淀的是一种信念,它令人叹服。若将楚辞作为你的挽歌,和着汩罗江的惊涛,我一定会奋起而唱,端午哪来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三年级端午节优秀日记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了,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还有有趣的划龙舟比赛呢!奶奶在家已经煮好了香喷喷的。粽子,打开锅盖满屋都飘着粽子的清香,让我闻得口水直流个不停。我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子叶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真是回味无穷呀!

吃完粽子后,爸爸带我去看划龙舟比赛,这里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的可热闹了!比赛开始了,各个队伍都蓄势待发,随着一阵枪声一条条龙舟飞快地划过水面,犹如一支支箭向前飞去。在场的观众们兴奋喊道着加油加油,在为参赛者加油鼓励,参赛者们听了心里充满了信心使劲地划桨,水花到处飞溅。各条龙舟你追我赶的,最后,落后的一号终于追上了遥遥的二号第一个冲过了终点,观众们不禁欢呼起来,到处都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啊!这真是我最难忘的一天了。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呀!他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还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等着你去找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快乐的端午节作文400字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

这天,我和妈妈到街上去买菜,我闻到一股粽子香。回到家,我突然想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又有哪些风俗?我便想去问妈妈,而妈妈却说:“你自己去查书就知道了。”我心里暗想:求人不如求自己,说干就干。

我找到了百科全书,翻开它,它说:“端午节这天,人们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学者闻一多

认为,端午节是龙节,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日子。南方一些少数民族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这时,妈妈叫我吃粽子。我看见香喷喷的粽子,情不自禁的唱着关于端午节的儿歌: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端午节初中作文700字

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有许多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但最令我难忘是今年端午节

那天,田老师带来了一袋热乎乎粽子,它们系着白色腰带,穿着绿色衬衫,笑盈盈地躺在口袋里,好似对我说:“快来吃我呀。那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我肚子已经在唱歌了,我趴在桌子上呆呆望着那香喷喷棕肉,恨不得上去咬几口。

田老师似乎猜出了我们心思,笑呵呵地说:“小馋猫们,想吃了吧,快点排队上来尝尝吧。”“万岁!”同学们高兴地手舞足蹈。田老师慢慢地脱下粽子衣服,露出了雪白雪白糯米团,糯米上还镶嵌着几颗红宝石呢。不一会儿,终于轮到我了,我蹦蹦跳跳地走上讲台,拿起一根牙签,轻轻地刺下一团糯米,蘸了一点白糖,高兴地欢蹦乱跳。回到座位上,我有点嘴馋了,一下子就把它喂在嘴里,太甜了。最后,舔一舔嘴边白糖,实在是人间美味!以前我不喜欢吃粽子,今天为何改变了这种想法。彭议莹也上去刺了一小团,大摇大摆地走下讲台,来到我座位上,得意地给我闻闻那美味粽子。我用可怜眼神盯着她(意思是给我尝点)她瞪了我一眼(意思是我还没尝尝鲜呢)于是,她大口吃下了粽子,直喊好吃。我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

大家眼巴巴地望着田老师手里剩下最后几个粽子,田老师笑眯眯地说:“谁还没吃粽子呀。”大家都举起手说:“我,我,我。”还没等老师下令,大家就一窝蜂似涌上讲台,挤得田老师不知如何是好,就连真正没吃到粽子那名男同学也被我们远远地挤在后面去了。大家刺啊刺啊,我一看,时机终于到了,刚刚把手往里面一伸,哎呀!一下子就被别人牙签刺到了,我急得似热锅上蚂蚁。只剩下最后一个粽子了,大家挤得更凶了,一个个粽子被我们刺得四分五裂,田老师手忙脚乱,应接不暇。就在我失望时候,田老师突然转过身往我嘴里塞了一团粽子,我又欢又喜,捂着嘴高兴地回到座位上,心里有说不出甜。粽子发完了,有些同学失望地回到座位,有同学则很高兴,大概抢了不少粽子吧。

这个开心端午节真令我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端午节习俗小学生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吧!在我家,奶奶总会忙着包粽子。

早几天,奶奶就会去超市买来糯米与粽叶,然后把粽叶放锅里煮一下,再捞出来用刷子刷干净,等到端午节那天就可以拿来包粽子了。

端午节那天,我与妈妈还在睡梦中,奶奶就在喊包粽子了。只见奶奶准备了好几种馅儿,有蜜枣,豆豆,猪肉,我最喜欢吃蜜枣了,妈妈则喜欢吃什么都不加的白粽子。“动手吧!”奶奶说。我与妈妈相视一笑,因为妈妈是第一次包粽子,我吗肯定不会包的了。但是还是跟奶奶学学,试一试才知道会不会吗!

我与妈妈各自拿起粽叶,按奶奶所教的一步一步来。因为是初次包粽子,妈妈笑着说:“怎么搞得,看起来简简单单的,做起来手比脚还笨呢!”我听了,看了看妈妈手里那不成形的粽子,哈哈大笑起来,与我的差不多吗!要角没角,太太难看了。奶奶则鼓励我们:“第一个不行,第二个肯定会有进步的。”就这样,妈妈倒是一个包的比一个好,而我还是没学会。

不会包粽子就来煮粽子,我把奶奶包好的粽子一个个放入锅中,加了水,然后烧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一股粽子香味便飘了出来,我静静等待着我爱吃的蜜枣粽子。我过了一个难忘的端午节,真希望每年可以这么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端午节的由来的作文700字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都知道端午节来临时要包粽子和吃粽子,但你知道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包粽子和吃粽子吗?让我来跟你讲一讲吧。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屈原的诗人,与村民的关系很好。但是有一天,屈原把一块很大的石头绑在自己胸前,走到湖边,纵身一跃,跳进了湖里,投湖自尽。村民见状连忙大喊;“屈原先生跳湖了!屈原先生跳湖啦!”大家快来救人啊!于是大家捞了三天三夜也没有见到屈原先生的尸身。

于是,人们把蒸好的糯米揉成三角形丢进湖里说;“鱼儿啊,你饿了就吃这个饭团吧!别去吃屈原先生的尸身啊!”村民又往湖中倒入了雄黄酒说;“毒虫啊!你喝了这雄黄酒,你就醉了吧!别去啃屈原先生的尸身啊!”

从此以后,每当端午来临时,人们都会以吃粽子形式和把粽子丢入湖中的方式来纪念屈原。

端午节这天,人们都会在家里包粽子,我也去凑热闹,我觉得十分新奇,就一起包起了粽子,粽子的做法是,先把两张粽叶卷在一起,然后放糯米和自己喜欢吃的馅料,也可以不加。还可以包咸味的粽子,喜欢咸味的人可以尝试一下。

我在街上玩,看见了包粽子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包多少就可以拿回家。只见阿姨们正在手忙脚乱的包粽子,她们绝不会浪费一秒钟的时间。在最后的时间里,她们包完了最后一个粽子。

夜幕降临,我回家吃晚饭,今天是端午节,看见外婆也在包粽子,准备晚饭吃。

为了纪念屈原先生,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这就是端午的由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端午节高三语文精选作文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故乡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故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故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故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由于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就像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的时候,色彩很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像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这时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故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一年级学生端午节体验作文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芦叶里包着一只小白狗,扎一枪咬一口。”打一食物,你能猜到是什么吗?答案让我来告诉你吧,它就是粽子。说到粽子大家就会想到一个节日——端午节,因为只有在端午这个我国的传统节曰里,家家户户才会吃粽子,那么,你知道端午这个传统的节日是怎么来的吗?那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离骚》《九歌》这两首伟大的诗作相信大家都不会对它陌生,它的作者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楚国丹阳人(今湖北秭归),是楚武王的后代,他对当时的国君楚怀王忠心不二,可是国君对他却不信任,而一此不怀好意的大臣又对他他进行排挤,苦闷与不的志让他选择了一条不归路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因为他在老百姓中有很高的声望,老百姓怀念他为了防止鱼虾吃掉他的遗体,人们把米饭和其它鱼虾爱吃的东西装在作节里把竹节投入江中,久而久之,人们不在把米放入竹节中,而是用芦苇的叶子把米包好,外面用细线把它扎紧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吃粽子的模样。

端午节还有很多其它的活动,比如:赛龙舟,挂艾草,喝雄黄酒等。赛龙舟本来是屈原投江后,老百姓要打捞他的遗体,于是争抢着驾船到汨罗江去打捞。慢慢的赛龙舟就成了端午节的一种活动,一直流传到今天。而挂艾草,这当然也是端午节一种必不可少的活动,因为古时侯艾草的含意就是保平安,为了让屈原平平安安的走,家家户户都把艾草挂在家门口。通过以上的介绍,你是否对端午节了解了呢?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快乐的端午节作文400字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我想传统节日端午节应该是每个地方都有的吧,可妈妈告诉我:"传统节日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这下我可明白了。

我和奶奶来到大街上,四处都会传来热情的喊声。听“卖粽子啦!甜的,咸的,香喷喷哦!”但最令我注意的是小孩子了,他们的脖颈,手腕或足裸上都系着红,黄,蓝,白,黑五色的丝线,奶奶说,那是长命缕。

奶奶从大街上买了些艾草和蒜头,中午12点,就拿出去放在太阳下晒,说是可以避邪。晚上,一家人吃着饭菜,当然少不了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还有一道菜叫黄龙出海,妈妈说:"今天是龙的纪念日,所以要烧这道菜。"电视机里,小朋友们正在做游戏,瞧他们的头上画着"王"字,身上还佩戴着五色香囊。

传统节日端午节可真是有意思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端午节日记300字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端午节,乡下的太太生病了,我和妈妈回家看看太太,在车上的时候有点晕车特别想吐,到家了以后还是觉得十分难受,就到门外蹲着,结果真的吐了,感觉也好多了,晕车真痛苦!

在乡下的家的院子里,有好多农家蔬菜,有辣椒、西红柿、山芋、玉米,还摘了新鲜碧绿爽口的黄瓜,哎呀!被黄瓜的刺扎到了,还挺厉害的。

中午吃的都是菜园摘得蔬菜,真好吃,我吃了一大碗饭。吃完饭后,太太叫我和奶奶进房间,我很好奇:太太要干什么呢?只见太太掀开一条布毯,哇!我看到了好多毛绒绒的小脑袋,叽叽喳喳的叫,一只、两只、三只……太可爱了,刚出生的小鸡宝哦

!有的身上的毛还没干呢!太太拿起一只给我玩,我小心翼翼的把它捧在了手心里,暖暖的、软软的、嘴很尖,爪子上还有指甲,放在手心里还痒痒的,真可爱!好想把它带回家养起来啊!不过太太说太小了,还不能吃东西,叫我下次等大点在给我带走。我看了又看,舍不得极了,太好玩了,下次一定再去看小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小学二年级端午节作文怎么写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记忆中,还记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欢乐;我还记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念;我还记得“棕包分两鬓,艾束着危冠”的心境……

在端午时,家家户户吃粽子,在无事时总会有阵阵粽香陪伴。端午节是中国四大节日之一,又称天中节。

带上五彩绳,步行来到东城河畔,人们正高兴赛着龙舟,嘴里不停的喊着加油,加油。看着渐行渐远的人们很快分出了胜负,不尽想起投江的屈原,汨罗江畔,寒风飒飒,你独立江边,你仿佛听到战火纷纷。“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带着一曲铿锵《离骚》你选择赴死。

走在小路上,小餐馆的人们泯着一口雄黄酒,就是完美的节束。回到家,浴室里弥漫这艾草的香味,人们这一天都会用艾草洗澡。

吃上一顿团圆饭,当然粽子是比不可少的,那粽子沾上点糖,嘴里顿时有一种甜甜腻腻的感觉呢!指不定可以让人回味无穷呢!

晚上,来到古色古香的稻河古街,五彩斑斓的彩灯显得十分的和谐,小孩子们绕着喷泉池旁跑来跑去,路人都觉得他们天真可爱呢!泰州的端午节就是这样,大家团团圆圆,高高兴兴的!

回家后,我打开《离骚》,滚滚江流,涛涛风景,你的另一种风骨沉淀江底,去纪念屈原的一生。

在这节日里,人们对屈原的缅怀,不仅仅是仍下粽子怕鱼儿把屈原的尸骨啃噬,还把自己对屈原的思念裹进粽子。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平淡又天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二年级端午节作文怎么写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过得很快,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

端午节是用来纪念楚国伟大的爱国者——屈原。屈原十分爱国。但因为被奸人所害,流放到民间,他认为自己不能报效国家,不能为国家出力,不能改变楚国现在的状况。而跳入汨罗河,为国捐躯。屈原死后,那些敬仰他的平民百姓便划着小船,去打捞他的尸身,可大家却失望而归。于是,百姓们为了不让河中的鱼类和虾蟹蚕食屈原的尸身,然后就用粽叶包裹上糯米,投入江中。传说,河中有只凶残的恶龙,可他却偏偏只住在河心。日日在河中兴风作浪,为祸百姓。于是,人们便下定决心要活捉这条恶龙。经过千幸万苦的努力下,人们终于抓住了这条恶龙,将他的筋抽出来。因为这条筋太长太长了,所以人们把筋剪成一条一条的绑在自己的身上。从此,为了纪念屈原,就有了划龙舟,包粽子,绑彩绳的传说了。

吃粽子就是我国端午节一项极具有民族特色的风俗。以前,粽子只有一个味,是用糯米和红枣做成的。现在根据不同人的喜好已达几十种口味。比如,有的人喜欢吃咸的,就可以做成咸肉棕;有的人喜欢吃甜的.,就可以吃甜粽子;还有些人喜欢吃肉的,就可以吃肉粽子……总之,粽子的品种是特别多的。粽子的外表可漂亮了。你瞧!她身穿一件绿衣裳,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粽子一般是四只脚的,不过,也有三只脚的只是市场上不常见罢了。粽子通常是煮熟后凉了才吃,在拌上白糖和蜂蜜,口感好极了。

戴彩绳,戴香包也是端午节独特的习俗。到了端午的那一天,老人们会用不同的彩绳,戴在孩童的手腕上或脚腕上;心灵手巧的老人还会在上面系上铃铛,手一动就会发出极为清脆的铛铛声,好听极了!再来看看香包,种类不同。有小动物的,有花朵的,还有卡通人物的,上面的画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样。香包可香了,还可以驱逐蚊虫呢!

除了这些,一些南方的城市还有赛龙舟呢!到了那一天的时候,河两畔的人们将河围得水泄不通,纷纷观看赛龙舟,那场面壮观极了!

这就是端午节,你们听后一定觉得很有趣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愉快的端午节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十分热闹。

端午节是因为秦国和楚国发生了战争。秦王要求楚王去谈判,屈原劝楚王不要去,可是楚王不听。还将屈原逐出国,到后来楚国被灭之后,屈原忧愤地跳进了汨罗江,百姓为了怀念屈原,将糯米包成粽子,投入了江中,希望鱼群吃米而不伤屈原身体,后来演化为端午节,所以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

端午节里有很多有趣的活动:比如赛龙舟、吃粽子、包粽子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包粽子了。端午节那天,我早早地起床帮妈妈包粽子,我一手拿着粽叶,一手把粽叶卷成筒状。用手握着粽叶,然后舀些糯米放在粽子里面,把多的粽叶包起来,再用绳子捆住粽子,一个粽子就在我手里诞生了。可是,好景不长,当我准备去蒸的时候,粽子下面突然有了一个洞,糯米像调皮的娃娃全漏出来了。我很失望,我去问妈妈:“妈妈,我明明已经包好了,为什么还会漏出来呢?”妈妈笑着说:“你把粽叶卷紧点。”我照着妈妈说的做,果然成功了,包出来的粽子又大又好看。不一会儿,粽子就蒸好了。我揭开锅盖,一股清香从锅里飘了出来。我从里面拿出来一个,“好烫!”我发出一声怪叫,丢回了锅里,等粽子冷了,我拿出一个粽子。解开绳子,剥开粽叶,我一口咬下去,软软的,糯糯的,真好吃!

端午节真有趣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生端午节的作文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丰富多采的传统文化,把我们平淡的生活装扮的五彩缤纷,情意浓浓。其中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腊八节、除夕等。我最喜欢的是端午节。

端午节的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有把艾草插在自己家的门口,用来避邪;还有制作香囊,香囊有很多种,有中药做的,用来提神治病,还有艾草做的,用来散发清香。

赛龙舟和吃粽子是在好多年前就有的习俗,是用来纪念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忧国忧民的想法,得不到楚王的认可,并且被流放到非常偏远的地方,屈原忧愤交加跳江而死。附近的人们听说后,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再也没有找到他。人们怕江中的鱼把屈原吃掉,就把竹筒里面的米倒在江里去喂鱼。从此以后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惯。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充分的说明了屈原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寄托了人民对他的深切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二端午节的主要叙写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快到了,窗外远远的听见有擂鼓的声音。一定是划龙舟的选手们在练习了,我的眼前闪现出一幅恍惚的图画来。一条黑色的龙舟如蛟龙般在赛道上穿梭。船头一人穿着金黄色的衣服,使劲敲打着大鼓。船上的汉子们和着鼓声,口中呐喊着雄浑有力的号子。

窗外的鼓声渐渐近了,我听见了那种释放身心的呐喊。却渐渐的,又越来越远……

小学时候,端午节到了。总是会在放学后,站在离学校不远的河边观望一阵。一条条龙舟如龙一般游动在平缓的河流中,激开的河水向两岸平铺开去,一波接着一波,龙舟仿佛添上了尾巴。

到端午,那条河上的桥的扶手处,势必会插上十来杆旗。那时的我不知道这旗意味着什么,只抬头望着各色的旗上张牙舞爪的长龙,在桥下找着相对应的龙舟。我隐约觉得,那些旗是龙舟的象征,一杆旗便是一条龙舟。

至于为什么要划龙舟,我也只能解释为比赛,一个传统的比赛。直至有一天,我真正明白了只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我与龙舟的故事也销声匿迹了。

这样每年都会在端午节前后在桥上停留一阵,看着那些豪迈的汉子们汗流浃背,在河心喊着号子,乘风破浪。

但渐渐长大了,六年级了,就不再那么轻松了。只能匆匆而过,而不像从前那样可以停留一会儿,站在岸上呐喊助威。

今天,龙舟上的那大鼓又敲响了。我又想起了曾经的端午节——吃粽子,看龙舟赛。

似乎已经淡忘了,就像淡忘一个似曾相识的朋友。但它的确仍在我的身边,而我,却只能坐在家中冥想一阵。淡淡的回味上学时路过的制作龙舟的作坊,曾经摆在岸边的崭新的龙舟,曾经站在上面跳来蹦去的一情一景……

像是看到了那龙舟上的一片片硕大的龙鳞,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无限金光,却又被烟云缭绕,隐没在稀落的记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端午节,大家都不会觉得很奇怪。唐代大诗人殷说:“谁说端午节呢?传闻屈原早已是家喻户晓的古语。

端午节也被称为重午节和端阳节。它与春节和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的三大节日,端午节起源于农历五月初五。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热爱屈原的人不希望鱼虾吃掉起源的尸体。为了让屈原安息,他们往河里扔了很多食物。也来源于古代百越地区对龙图腾的崇拜和信仰。所以在5月5日,逐渐成为当时古人的习俗,这种习俗代代相传,从而确立了我们所说的端午节。

端午节为什么要做粽子?这是因为《初学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汉建武年间,长沙人夜里梦见一个人,自称是屈原的好朋友,对他说:你所祭祀的一切,都是被江中的龙偷走的,以后可以用艾叶包裹,用五色绳索捆绑。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按照朋友的方法做了,代代相传,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端午节的食物。

端午节时,孩子们会带着老人和朋友们分享粽子,分享过去,回忆他们的家常生活,在湖上赛龙舟,一起谈笑风生,当老人看到他们的儿孙在庆祝膝盖时,他们努力工作的痛苦就会随着笑声消失。

历代文人墨客对端午节也有特别的喜爱。宋代文学家文天祥贪图子弟,蒋年年夺金。表达了文天祥对端午节的热爱;唐朝的文学家文秀,笑不出楚河的空,所以洗不直。表示了对屈原的同情;北宋时,张峰国亡于今,天下只剩离骚,表达了对北宋的忠诚和对屈原的敬意。

最后,在这个端午节,祝大家健康、快乐、快乐、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有关端午节英语

全文共 1003 字

+ 加入清单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here, and my family makes zongzi. Mother washed glutinous rice, peanuts and black beans first, then soaked them in water, and then cleaned the reed leaves. I cut the thread into sections, and the preparatory work was done.

At noon, mother fished out sticky rice, peanuts and black beans together, filtered water, sprinkled some soda ash and stirred evenly. Then, mother rolled two pieces of reed leaves into a top-like shape, filled them with glutinous rice, and then covered the leaves left on them. Finally, use the rope to bind tightly, and a zongzi will be wrapped. Because mother made dumpling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dumplings made by mother are very strange, some of them are like grenades, some are like guns, and some are like candies.

After all zongzi are wrapped up, put them in a pressure cooker and cook them for half an hour, and they will be cooked. Open zongzi, yellow glutinous rice, black beans and red peanuts. what a beautiful look! Bite, especially sweet.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在杭州人眼中可算是一个大节日。白天,人们划船、赛龙舟,傍晚,家家户户赶做起粽子来,还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菜肴。一到夜晚,人们便团聚一起,吃着粽子,聊着家常,好不热闹。是什么原因让人们这么重视端午节呢?那还得从一段传说讲起。

相传古时候,一位名叫屈原的人看到自己的祖国被欺凌,心如刀绞,肩负使命身处险境,却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受尽凌辱却坚守自己的名节,在走投无路之时于是便投河自尽。屈原死后,百姓们痛苦万分。渔夫们纷纷带上自己的工具去捕捞屈原的尸身,有些人则往河中扔糯米团等食物,以防他的尸体被鱼吞噬。之后,每当端午节的时候,人们都会想到爱国的屈原,用各种方式来纪念他。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做糯米团的事情以及吃粽子的习俗被保留了下来。制作粽子看似十分简单,但每一个步骤却极其讲究。首先得将粽子叶清洗干净,并且将它折出一个角,围成一个圆锥状的凹槽,绝不能有空袭,再将淘好的浸满酱汁的米倒入粽叶中,在米过半时放入一块肉。之后用糯米将粽叶填满,并用红绳将粽子包裹严实。呈现出一个有四个棱角的小绿塔。最后,将在制作完成的粽子放入水中煮熟,过了一段时间,粽叶的清香便慢慢溢满房间的每个角落。

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也是精彩的节目之一,人们用划船的方式,来驱赶那些食肉的鱼群,为此,每当这时候,各地的人们还会举行划龙舟的比赛呢!划龙舟这个习俗已经深深融入了江南百姓生活中。

端午节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更是用不同的方式来寄托了对家人朋友的美好祝愿以及爱国情怀。端午节就这样,在人们的欢笑与实践中,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端午节的民俗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也是“端午节”。阳光灿烂特热,但丝毫不影响人们过节的热情。

大街上人来人往,摆满了过节日的东西。有艾草、菖蒲、雄黄,当然少不了粽子。我和妈妈来到外婆家过节。 快到外婆家的时候,我发现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插着“宝剑”,有几户人家的门上还 插着几根艾草。我好奇地问妈妈;“妈妈,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妈妈轻声地说;“这是用来辟邪的,希望家里人平平安安的。”到了外婆家,我看见邻居妈妈在摆弄着一些五颜六色的布,就凑过去 看了看,原来是在做香囊。她们把大的挂在小孩的.脖子上,小的串成手链戴在孩子的手腕上,希望小孩平安,快快地长大。小孩们看着这些漂亮的香囊开心极了,还到处展示。快到中午12点了,家里有 小小孩的人家拿来雄黄酒,用手指沾了一下,涂在小孩的头上、耳朵上。听大人们说这也是辟邪 。 接下来就是享受美食的时刻了 。妈妈端来一碗香喷喷的粽子和一碟白糖。我用筷子戳了一个粽子,蘸了一点白糖,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外婆给我讲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22岁时,就已官居左徒、三闾大夫,辅佐楚怀王。屈原救国的愿望破灭了,他在极度悲恸的心境下,于公元前278年(诗人62岁时)农历五月五日纵身投入波涛汹涌的汨罗 江。当时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这位贤臣的死去,闻讯后纷纷赶着划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见踪影。这便形成了每年此日竞赛龙舟的起端。南朝梁时吴均《续齐谐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 江之后,人们每年这个时候,把米撒入江中以祭祀他。据说东汉初年,长沙有个名叫区曲的人,曾梦遇一位自称屈原的贤士,他对区曲说:“多年来人们祭我的米,都让蛟龙吃掉了,今后你们要把楝叶 和米塞在竹筒里,或用芦叶包裹好,再用五彩丝缠好,因为蛟龙是害怕楝叶、芦叶和五彩丝的。”后来人们改用楝叶、芦叶和五彩丝包裹粽子,据说就是这一缘故。此后,历代沿袭下来,便演变成端午 节吃粽子的风俗。

我真爱端午绝啊,你爱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端午节的习俗议论文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你知道端午节的传说和习俗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端午节的由来是:在战国有一个叫屈原的人被小人赶去飘游,在飘游时写了许多诗,所以端午节也叫诗人节。后来,因为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就要灭亡了,于是跳汨罗江自杀了。许多人划着船来来回回地打捞,尸体并没有捞到。有一个渔夫往水里面扔食物,说给龙虾吃饱了,不再咬屈原的尸体了。一位医生往里面倒了很多雄黄酒,说是可以药晕蛟龙。后来,人们在食物上包一种叶子,就成了现在的粽子。

端午节的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戴香包、插艾叶、戴五彩绳。五彩绳的颜色有红、黄、蓝、黑、白五中颜色组成。南方过节要吃“五黄”:黄瓜、黄鱼、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人们还要在儿童的头上画“王”字。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和习俗?一起说一说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