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潮汕民风民俗作文【优秀20篇】

民风民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小编精心整理了潮汕民风民俗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4246

作文

1000

关于汉族民风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汉族是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现代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国际通用语言之一。汉族人一般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

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饮食为早中晚三餐, 主食 米食和面食是汉族主食的两大类型,南方以米食为主,而北方则以面食为主 。汉族的饮食文化有很多的地方特色,俗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称。

饮料 酒和茶是汉族主要的两大饮料。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也是世界上发明酿造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

汉族人过节也十分的讲究,有很多的习俗和特点。例如:春节除夕,北方有包饺子的习惯,而江南则有吃年糕的习俗,还有很多地方过年时都少了不吃鱼,象征“年年有余”。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正月十五的元宵,结婚喜庆中喝交杯酒,祝寿宴的寿桃、寿糕等,都是节日习俗中的特殊的食品和具有特殊内涵的食俗。

因此我爱汉族人,同时也为自己是汉族人而感到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民风作文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南洋的民风民俗吧 !我的老家是属于南阳农村。 没有什么独特的民风民俗 ,应该和其他的地方差不多吧!

腊八 这一天家家都会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八粥是用各种豆各种米熬成的。腊八蒜是用一个瓶子把蒜洗干净晾干, 放进瓶子里再倒点醋 ,等到过小年时就会好了。

孩子们准备过年会买零食爆竹和玩具。 大人们会买衣服鞭炮和麦芽酥糖等。

到了腊月23过小年,到了晚上鞭炮啪啪啪的响起来。 过了23 需要打扫除1次还要把食物准备充足。

到了出息每家都会在做年菜, 男女老少穿起新衣贴上红红的对联, 晚上鞭炮一个接一个的

啪啪啪的响 。

正月初一 早上吃饺子, 穿起新衣 高高兴兴的去长辈家拜年, 见了长辈说新年好 恭喜发财还要上去逛庙会。

元宵节到了, 家家都吃元宵 ,有人还会在门前挂几盏灯笼红火而美丽。还有舞狮子和扭秧歌。

到了 正月十九学生 该去上学了 ,大人们也该去忙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广州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饮凉茶也是广州人常年的一个生活习惯。

所谓凉茶,是指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作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广州的凉茶历史修久,凉茶品种甚多,有王老吉凉茶、三虎堂凉茶、黄振龙凉茶、大声公凉茶、石歧凉茶、廿四味凉茶、葫芦茶、健康凉茶、金银菊五花茶、古瓜干凉茶等;甚至连龟苓膏汤、生鱼葛菜汤、红萝卜竹蔗水等,也成为广州人喜爱的传统老牌凉茶。

最著名的王老吉凉茶,历来为广州人所推崇。进入80年代以后,各种凉茶冲剂及软包装凉茶应运而生,如神农凉茶、夏桑菊茶等,已成为许多家庭夏季里的一种时尚饮料。

广州人喜爱饮茶,尤其爱饮早茶。早上见面,往往以“饮咗茶未”(意即“你喝茶了吗”)作为问候,可见对饮茶的喜好。饮茶是广州人的生活习俗。民间流传着“清晨一壶茶,不用找医家”的谚语。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习惯叫茶居)饮茶。不仅饮早茶,还要吃点心(作为早餐);不仅饮早茶,还要饮下午茶、夜茶;不仅填饱肚皮,还顺便传播新闻、叙说友情、洽谈生意。可见,广州人的饮茶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交际的方式。

这也正是广州茶楼业为什么历百年而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和根本原因。在广州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的茶楼、茶居。

广州的茶客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熟客,每天清早必到一间固定的茶楼,通常是“一盅”(排骨饭)“两件”(点心),这类人以离退休老人居多;另一类是饮“礼拜茶”,即在休息日去饮茶,不限“一盅两件”,而是品尝多款点心,从容“叹茶”。

广州的茶市每天有早、午、晚三市,其中以早茶市最为兴旺,从清晨至中午十一时许,往往座无虚席。饮夜茶也渐有兴盛之势尤其是盛夏,一边饮茶一边听戏曲演唱,还一边享受空调冷气。广州的早茶通常是清晨4时开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时才收市。

[广州的民风民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民风作文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国家地大物博,56个民族,像56朵花点缀在祖国各地,不同的习俗,不同的语言装扮着祖国。 先说说蒙古族吧。蒙古族也叫马背上的民族,他们不仅喜欢骑马,也喜欢喝奶茶。在风吹草地现牛羊的草原上吃着羊肉,喝着奶茶,拉着马头琴,过着美好的生活!

再说说壮族吧。壮族大部分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山林里,那里山清水秀,是盛产民歌的好地方。他们有许多独特的风俗,比如:鸡蛋不是装在篮子里,而是用草绳一条条串起来;他们头上戴的斗笠,下雨时戴在头上,不下雨时当锅盖用;他们还有抢婚的习俗……

其他的民族比如:苗族人喜欢用银饰品装扮自己,回族人不吃猪肉,彝族有火把节,傣族有泼水节…… 各自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汇在一起,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民风民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是不同的,不同的.国家喜欢的衣着也是不同的。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了解的是日本的和服和韩国人穿的韩袍。

和服是是日本大和民族的传统服饰,在当地被称为着物,因和服的图案与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体意象,又叫赏花幕。和服不用纽扣,只用把结的腰带,腰带种类很多,打结方法也不同,广泛使用的是太鼓结,就是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一个纸或布做的芯。由于打结很费事,二战后又出现了改良带和文化带。

韩袍是韩国人的传统服装,它的样式适合韩国的气候,和韩国人起坐习惯,女性的韩服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上衣和长裙的颜色,五彩缤纷,有的还加了明艳华丽的锦绣。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色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风情画,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各个国家的独特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潮汕的功夫茶

全文共 948 字

+ 加入清单

流行于中国闽南及广东的潮汕地区一带,是一种历史悠久极为讲究的品饮艺术,在当地也是一种庄重的待客礼仪。清代就有人说,工夫茶的烹饮方法,源出于陆羽的《茶经》,只是器具更为精致。今日我们如果从品饮的角度来看,工夫茶确实是对陆羽烹茶艺术的一种继承与发展。

工夫茶有一整套与众不同的古色古香的茶具,人称“茶房四宝”。一是“玉书磗”,是一只赭褐色的扁形的陶烧水壶,容水仅200毫升左右,二是潮汕风炉,用以生火烧水;三是孟臣罐,一种小型精致的宜兴紫砂壶,相传出于一代紫砂名匠惠孟臣之手,大小若鹅蛋,容水仅50毫升左右(器小茶香易发);四是若琛瓯,一种小得出奇的白瓷茶杯,只半个乒乓球般大小,通常四只为一套,放在一个椭圆形的瓷盘中。四宝齐备,方可烹饮。

工夫茶所用茶以乌龙茶为主,也有用工夫红茶的。工夫茶的冲饮方法,别具一格。先取洁净的泉水,洗涤茶具,放入茶盘,用木炭生火,待茶磗中水开,将孟臣罐、若琛瓯一一烫过。继而在孟臣罐中投入半壶以上的茶叶,冲入沸水至壶口(讲究一点的,还将头道茶水到去,用以再烫茶盅)。冲时需高“冲”,就是将茶磗里的沸水,从茶壶上方二三十厘米的高处直冲下去。这种高冲法,可使壶里每片茶叶都能在滚水里翻动,充分受热,并能把茶叶的杂质冲激上水面,溢出壶外。水满至罐口时,用壶盖刮去表层浮沫后当即加盖,以保香气。有时怕水温不够高还可以用沸水淋浇盖上盖的茶壶,俗称“淋壶”,以发茶性。壶在盘中,以水满而止淋,随即也可敷上干净的热毛巾以保温。然后将四个小茶盅(若琛瓯)排成方形,杯口相连。

待片刻后,茶有香气溢出时,便可提壶转圈,将茶汤依次注入四个小盅内,以保证每盅之内,茶汁浓度一致。这种转着倾注的方法,传统上称为“关公巡城”。

先在一只盏中注满滚水,然后把盏内水倒入另一盏中,这时用三个手指拿着盏,让盏的边沿浸在那只盛满滚水的盏中,然后灵巧地用三个指头使茶盏在手中轻轻转动,这样盏沿都经滚水涮了一遍。茶入杯后,不能马上就喝,按工夫茶的规矩,应先举杯,置于鼻端,闻一下扑鼻而来的浓郁的香味,然后才啜茶入口,让茶汤在口中慢慢回旋,辨其真味。为此,近年来港台一带的工夫茶更配以径小壁深的“闻香杯”,以助细赏茶香。此时,口鼻生香,喉吻生经,周身舒坦。饮工夫茶,重在细细品尝。工夫茶可谓是中国一种古风犹寸的茶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传统民俗作文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传统节日,洋溢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清秀,散发了浓浓的详情,也陪伴着小小的我欢乐成长。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了,想必大部分孩子也是如此。

春节的第一天,我早早的起床了,在这大喜的日子里,还有谁回去睡懒觉呢?大清早的,我连忙穿上新衣服来到爸爸妈妈和奶奶的面前,先磕头,再委婉地、甜言蜜语地、恭恭敬敬地拿压岁钱;亲戚朋友来了,虽说不用磕头,但也会说几句问候的、祝福的话,然后收上几百几十的压岁钱,摸着自我鼓鼓囔囔的口袋,有一种当上大富翁的优越感。不仅仅如此,过年还能够大吃大喝一顿,再放些鞭炮,之后的日子里也有钱能够买零食,玩具了。说起放炮来,那可是我们小孩子的最爱呀!先说鞭炮吧,那“噼里啪啦”的爆炸声,大如洪钟,让人听的是又激动、又兴奋、热血沸腾地;还有一种炮,大家小时候必须都玩过,那就是摔炮,薄薄的纸,有红有黄还有白,里面包着满满一堆的火药、石头、石灰,把它扔在地上“啪”一声,清脆而明亮。有些爱搞恶作剧的小朋友常常买上一大盒摔炮,把它们摆在地上,布置成一个地雷阵,这样如此要是有些不知情的人们走过那里,地雷阵就会爆炸,把可怜的人吓个半死,而“犯罪嫌疑人”还在那里捂嘴偷笑哩;还有一种就是女孩子十分喜欢的电光花,一根细铁丝,上头是灰灰的棒子,用打火机点着顶头,用手捏着最下头,就会放射出金黄色的小火光,像一个小太阳,十分可爱……

虽说它们很危险,可是有了他们,我们过春节才不会单一、枯燥。传统节日还有元旦、端午、七夕等等,它们让人想起远在他乡的亲人,让人怀念开心无比的童年,陪伴每个人欢乐成长,传统旧日,我们的节日,我会用眼记住它,怀念它,赞颂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苗族民风民俗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典型的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我家有一只可爱的小白鼠,因为它长得胖胖的,缩成一团旧像是一个毛绒球,所以我给它起名叫“球球”。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除此,还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苗族在历史上多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没有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带,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旱稻。包谷,荞子,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种麻,自己纺织。苗族人民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如古歌,诗歌、情歌等等。苗族也善舞蹈,芦笙舞最为流行。

苗族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

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苗族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1175 字

+ 加入清单

苗族是怎样的?他的民风民俗是什么。

踏入苗家门坎,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挂在屋梁上的各种粮食,它们是苗家人的骄傲,是五谷丰登的象征。走廊上的木凳被苗家称作“每人靠”,意思是每个人都能坐一坐,歇一歇。苗家门口挂着的牛角是用于驱邪的吉祥物,也是苗家用来敬酒的工具。在苗家众多的迎宾礼仪中,最隆重、最具风格的莫过于敬牛角酒。传说到苗家做客时,只要摸摸牛角就会给你带来好运,同时还得踩踩堂屋中间的木板,这块木板称“平安桥”,能让人平平安安,万事如意

苗族的礼仪有: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有的地方还要在寨前摆酒迎接。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有的地方还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一一接受,主人最高兴。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人接待客人时,主人会穿上节日盛装。男主人到村寨外的路旁,恭迎客人光临。有时甚至还摆下酒席。客人到家门口时,男主人以唱歌形式叫门,告知女主人贵客已经临门,女主人唱着歌开门迎客。

苗家人非常好客,来了客人要杀鸡宰鸭,由家长或同族中最有威望的老人将鸡心或鸭心敬给客人。按苗家风俗,客人不能马上一个人吃完,须与同座的老人分享,以示自己大公无私。

幼辈见长辈。凡是幼辈见了长辈,不管是男是女,是熟识还是初次相见,都必须说话诚恳,行为恭敬,笑脸相迎,并要用一定的尊敬词语相称。若是幼辈正在行走,见了老人或长辈,必须立定;若是幼辈正在坐着,长辈来了,应该立即起立让坐。眼睛要平视,双手要放下。如遇到自己不相识的长辈,对方年龄比自己大一二十岁的,男的称呼为“得讷”,女的称呼为“得目”。如年龄再大一点的,男的称呼为“阿打”(外公)或“阿内能共”“阿内能果”(老人家),女的称呼为“阿达”(外婆)或“阿内能共”。称呼完毕后,幼辈才能坐下或相辞而去。平辈见平辈。凡是平辈相见,必须点头招呼。若是相识的,要用固定称谓相呼;如果不相识,男的可称之为“阿郎”(大哥)或“把秋”(老表),女的可称之为“阿娅”(大姐)。长辈见幼辈。凡是长辈见幼辈,一般都要行点头礼。相识的按固定称谓相呼;不相识的,如果是壮年,男的可称呼为“得那”,女的可称呼为“阿娅”。如果对方是幼年.无论男女,都可称呼为“得苟”(小弟弟、小妹妹)。

杂礼。老人或长者与青年或幼辈一起走路时,青年人或幼辈必须让老人或长辈走在前头。老幼同桌吃饭时,上坐老人,下坐壮年,两边坐位一般人都可就坐。老幼同在地楼上的火坑边入座烤火叙谈时,靠近中柱的那一方,习惯让客人、长辈或老人坐。其他方面,随意自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飞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

[民风民俗作文苗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苗族民风民俗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名族,不同的风情,不一样的风俗造就了,来自不一样的节日风俗,今天我就带大家领略一下苗族风土人情。

苗族主要是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等交接地带。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到来的贵客,苗族的习惯先是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的时候,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是不吃,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的热情。

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客人要到塞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等高楼,宴会上以鸡、鸭佳肴,以心,肝为贵,要先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有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者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坐的老人。

苗族人确实尊老爱幼,真情实意,热情好客,非常注重礼仪。

花,是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围成的一朵花,不同民族的风俗,不一样的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山东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爸爸是河南人,妈妈是山东人,因此过节的风俗也不太一样。去年的春节我就是在山东度过的。山东的春节犹如一幅幅连环画,热闹非凡。

按照山东的习俗,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下旬才开始。一开始做的是准备工作。大人们都忙着买一些吃的食物和过年时要穿的新衣服。小孩子都买一些摔炮,尤其是男孩子,这是他们的最爱。女孩子就买一些在手里拿着玩的烟花,这些烟花在晚上放最适合不过了。

除夕夜,人们都要开着灯睡觉,据说这样吉利。

正月初一可是春节中最隆重的一天。一大早,男人们就会带着自己家里的男孩子们去拜年。这礼拜年,要给比自己年长的人扣头以示尊重。吃饭前,还要放一挂鞭炮。吃完早饭就更热闹了。结了婚的女人家也要去拜年,而且一般情况下都是成群结队的拜年。孩子们在这一天都去逛超市,买烟花爆竹来玩。女人们拜完年就要回家帮老人们包饺子,为晚餐做准备。大约在这天下午四点多的时候就要开始放鞭炮了。那声音此起彼伏,好像一首快乐的歌。只要抬头一看,多多少少都会看到烟花那绚丽的光芒。这里的人一般睡觉早,七点多钟就已经进入了梦乡,可这一天人们熬到十一点多还没睡觉。到处都能听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还能看到五彩缤纷的烟花。

这里的春节真可谓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过完正月十五就正式结束了。人们的生活又回到了从前的样子:大人上班,小孩上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民俗的谚语或俗语

全文共 2647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来说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如名称,古老的习俗等等。名称说,正月的名称有好多种,下面是关于民俗谚语俗语,欢迎参考阅读!

1、树怕空心,人怕没良心。

2、宁给好汉拉马缒蹬,不给孬熊出谋定计。

3、走端行正,野狗不敢钝。

4、心软不惜白眼狗,给馍馍咬一口。

5、好狗不挡路,挡路没好狗。

6、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僻,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以嘲弄的眼光看待人生,是最颓靡的。

7、狗急跳墙,猫急窜房。

8、欺人不是是,让人不是非。

9、千臭万臭,马屁不臭。

10、身正不怕影子歪。

11、养心莫善于寡欲。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

12、说胀话,使尕钱。

13、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14、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15、若是饶祸事消,让人一步最为高。

16、让人是个礼,锅里没有米。

17、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18、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19、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20、人高兴戏,驴高兴放屁。

21、天下乌鸦一般黑,世上财主一样狠。

22、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23、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一场春雨一场暖,十场春雨要穿单。

24、眼不见,不烦,留着闲心延寿年。

25、上有天,下有地,当中有良心。

26、出门观天色,进门看眼色。

27、死要面子活受罪

28、放蜂人百毒不侵。

29、金钱如粪土,人格值干金。

30、吃官饭,打官腔。

31、明人不做暗事。

32、有理的想着说,没理的抢着说。

33、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34、有金往脸上贴,

35、人讲礼义为先,树讲花果为原。

36、嘴上没毛毛,办事不牢靠。

37、口善心不善,妄把弥陀念。

38、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

39、吃饭不忘种田人。

40、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打门心不惊。

41、冷尿饿屁穷扯谎。

42、男人无志,钝铁无钢,女人无志,乱草无秧。

43、有理走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44、千日行善不足,一日作恶有余。

45、道虽近,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46、心要热 头要冷胆要大,心要细

47、一手捉不住两条鱼,一眼看不清两行书。

48、追赶时间的人,生活会宠 爱他;放弃时间的人,生活会冷落他。

49、无知讲斯文,衙役装丞相。

50、人轻没好事,狗轻把给一泡热稀屎。

51、人狂没好事,狗狂一泡屎。

52、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

53、有仇不报非君子。

54、人恋旧物,马恋旧槽。

55、一人无二心,一心无二用。

56、云行北,好晒卖。云行南,大水飘起船。云行东,有雨变成风。云行西,雨滴滴。

57、害人害己,终究害自己。

58、有粉不住尻子上擦。

59、养人养只狗。回转身来咬一口,

60、有理不可丢,无理不可争。

61、只怕不勤,不怕不精;只怕无恒,不怕无成。

62、借债还债,剜肉补。

63、勤谨留下榜样,舍勒出尽洋相。

64、四十四,眼生刺

65、宁当懒汉,不去拐骗。

66、贪别人的花,误自己的家。

67、天阴不知道迟早,没胡子不知道老少。

68、只有上不去的天,没有过不去的山。

69、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70、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71、出家如初,成佛有余。

72、走的端,立的正。

73、人让你一寸,你让人一尺。

74、木匠的墨斗一条线。

75、耳聋三分寡。

76、有理不在言高,有话说在面前。

77、心里没病,不怕吃冷馍。

78、知思不报不如猪,恩将仇报不如狗。

79、愿挨打的嘴巴不痛,

80、不怕衣服有补钉,只怕心灵有污点。

81、人,应该比石头还坚硬,比花还温柔。

82、吃水不忘挖井入。

83、夜长睡梦多,时久有变招。

84、前笑王跟尚,后面紧跟上。

85、多栽花,少栽刺,留着人情好办事。

86、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断泉,秋起东风天要变,冬起东风雪天边。

87、人比人活不,马比骡子驮不成。

88、当面鼓,对面锣。

89、吃人饭,狗屎。

90、吃亏人常在,占便宜死得快。

91、吃人家的饭,跟人家转。

92、多吃饭,身体好,少管闲事没烦恼。

93、性急吃不热豆腐。

94、种田不熟不如荒,养儿不肖不如无。忠诚的朋友是千金难买的。

95、黑心做财主,杀心做皇帝。

96、溜尻子,小报告,提拔重用两大宝。

97、人在甜言上易栽跟头,马在软地上易失前蹄。

98、不骑马,不骑牛,骑着毛驴赶中游。

99、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100、家丑不可外扬。

101、前脚走,后脚到,一步错,步步错。

102、羊瘦怨草场,马生鞍疤怨马鞍。

103、金鸾殿能坐,胯布裆能钻。

104、有理不怕势来压, 人正不怕影子歪。

105、秀才饿死不卖书,壮士穷途不卖剑。

106、两眼盯着左右手,看你拱手不拱手。

107、亏人贪黑利,终究亏自己。

108、能忍自安,能静自凉。

109、人有过错,马有失蹄

110、不学灯笼千只醒,要学蜡烛一条心。

111、英雄死名气大。饭桶死丁挨顿骂。

112、将心比,都一理。

113、批评人当面好,夸奖人背地好。

114、吹牛拽大话,吹死牛再吹马。

115、吃人一口。还人一斗。

116、鞭打快牛,枪打出头。

117、黑老鸦落在猪身上,光说别人黑不说自己黑。

118、却之不恭,受之有愧。

119、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

120、幼稚是会生长,会成熟的,只要不衰老、腐败,好。有志者,事竟成。

121、说大话,放空炮。

122、出头的椽子先烂。

123、河水不倒流,男人不回头。

124、在家像只虎,出门象老鼠,在家像条龙,出门像条虫。

125、退后一步路自宽。

126、端人家的碗,服人家的管

127、吃哪家酒,说哪家话。

128、有理摆到事上,好钢使到刃上。

129、穷嫌富不要。

130、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日落黄橙橙,明日刮大风。日落太阳黄,午后风必狂。

131、人活脸,树活皮。

132、好心有好报,歪心腔子上留一刀。

133、有关做人的谚语:

134、见官莫向首,做官莫在后。

135、人护,狗护食。

136、兢兢业业看不见,溜尻拍马记心间。

137、狗肉包子上不席。

138、人无笑脸别开店。

139、枪出头鸟。

140、贪婪鬼没个饱,吝啬鬼不知富。

141、一臣不保二君。

142、天山不是的,好名声不是吹的。

143、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144、若要好,大让小。

145、好心人不出坏点子。

146、话要摆到桌面上讲。

147、人比人,气死人;听人话,没法活。

148、人急梁,狗急跳墙;

149、宁穿朋友衣,不沾朋友妻,

150、害人如害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民风民俗作文:傣族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傣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气候的肥美、富饶的坝子--西双版纳,德宏两州、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 傣族先民为古百越中一支,"傣"意为酷爱自由,和平的人。傣族的民族特色鲜明,突出,人民普遍爱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动作多为动物形态的模拟和美化。极为流行的有"孔雀舞"、"象脚鼓舞",特别是"孔雀舞"登上了大雅之堂,它那优美的舞姿、细腻的情感,把孔雀这种美丽的动物模拟得惟妙惟肖,井加以拟人的美化,把人带进了诗一般的境界,使大都市的观众为之而倾倒。 傣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傣语支。傣族有自己的文字,傣族人民用它记载了丰富的历史传说,宗教经典和文学诗歌。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北边陲新疆,有一座白雪皑皑的天山,天山脚下聚居着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和我们汉族不一样,他们能歌善舞,豁达乐观!即使生活过得窘迫,但感觉都是甜的。 维吾尔族在农村一般是自成村落,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的住房一般是泥土建筑,用天窗采光,屋内设有壁炉,屋顶平坦,可以晾瓜果和粮食。饮食以面粉、玉米、大米为主,喜欢吃瓜果。日常的视频有囊(烤饼)、面条、抓饭、茶、奶等。维吾尔著名的日常食品——囊,是在土坑里烤成的!经济条件好的,住房讲究,设有廊房,并雕花纹或绘制图案。

维吾尔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他们和别的民族不同,他们热情好客,崇尚礼节。维吾尔人待人讲究礼貌,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家里来客都热情招待。维吾尔族和我们汉族不一样,不需要这些礼节,只需见到自己的亲戚、朋友、老师、同学,问声好就行了。 维吾尔人不但讲究礼貌,而且衣着也是比较讲究的。

他们的传统服装为,男女老少均戴四楞小花帽。男子普通喜欢穿对襟“袷袢”(长袍),内着绣有花纹的短衫。女子喜欢穿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戴耳环、手锡、戒指、项链等装饰品,姑娘多梳小辫,现在城市居民一般穿时装。 维吾尔族人生性豪放、乐观,喜欢穿带有大地和太阳气味的衣服,也许穿了会更有精气神吧。他们天生爱花。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

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套曲,“麦西来甫”(聚会的意思)是维吾尔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群众性娱乐活动。他们的舞蹈轻巧、有没,以旋转快速和多著称,反映了维吾尔族人乐观开朗的性格。维吾尔族以农业为兼牧农业,有经商传统,同时传统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手工业十分发达,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他们制作的地毯、刺绣、丝绸衣料、铜壶、小刀、民族乐器等,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这是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是这个民族的特色,也是这个民族的代表,民风民俗,代表着这个民族的文化,也是维吾尔族的独特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满族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满族饽饽,满族的民风民俗。满族人喜欢吃粘食,因为粘食耐饿,便于外出射猎活动。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制作精巧,风味独特的各种点心,统称为"满族饽饽",因此素有"满点汉菜"之说。满族饽饽历史悠久,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栗子面窝窝头",也称小窝头。

满族入关前有一种筵席叫"饽饽席",每桌使用面粉80斤,可见规模之大。使用的面粉多为粘面,就是以糯米或大黄米、小黄米为主,掺入适量其他米碴,再用豆沙、果仁、白糖作馅。主要的品种有萨其玛、绿豆糕、苏叶饼、豌豆黄、牛舌饼、打糕、油炸糕、粘豆包等。每到冬天,满族人家一般都要做上几锅粘豆包,冻起来随吃随拿。现在沈阳冬天的集市上仍然经常可以听到粘豆包的叫卖声。

菜肴。满族人特别喜欢吃猪肉、酸菜,而且烹调方法很多。比较有特点的菜肴有吃肉大典、白肉酸菜血肠、火锅、酸汤子等。

遇到喜庆的事情或祭祀时,要设肉食大典。八人为一桌,席间主人端上一方方约十斤左右的猪肉和调好的肉汁,客人不用筷子,而是自己用刀将肉切成块或片,蘸肉汁吃肉,并依次捧碗喝酒,十分豪爽。

白肉血肠是满族人宴请亲友的一道主菜。五花猪肉,切薄片,与细切的酸菜同时下锅,开锅后再投入已灌好、煮熟、切成小段的血肠。这道菜香而不腻,营养价值很高。现在沈阳的那家馆白肉血肠,风味绝伦,深受消费者欢迎。

涮火锅是最为典型的满族饮食。这种饮食与当年满族人游猎生活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不论是原始的满族火锅,还是如今华夏大地随处可见的现代火锅,吃起来都会令人联想起"噼啪"作响的山林篝火,联想到"吱吱"作响的小吊锅。可以说满族火锅是如今风靡全国的火锅老祖。除菊花火锅外,比较有名的有什锦火锅和三鲜火锅。

酸汤子是满族传统食品。秋季新粮成熟之后,农村几乎家家泡酸汤子。将新打下来的玉米整粒浸入缸中发酵,然后用清水冲洗,将酸味去除,磨成水面后,过滤去渣皮,即成汤面。食用的时候,锅内烧开水,用特制的汤子套,套在左手大拇指上,左手握一团汤面,用右手挤压,挤出的汤子条直接入锅煮熟,捞出来后,拌入肉炸酱、鸡蛋酱或葱花酱之类的佐料即可食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民风民俗的500字学生作文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版图上有56个少数民族,而每个民族的特色都是与众不同且别具特色。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维吾尔族。因为维吾尔族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并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维吾尔族目前有800多万人口,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满族、回族,已经接近,甚至超越了苗族,位居于少数民族人口总量的前五名。

维吾尔族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例如家喻户晓的“新疆舞”,那婀娜的舞姿使人着迷,还有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等,这些都是闻名中外的。还有维吾尔族位于我们“三山夹两盆”的新疆,新疆盛产葡萄,且新疆的葡萄汁多味甜,使葡萄成为维吾尔族最具代表性的水果。

维吾尔族的人很喜欢跳舞,所以他们的舞蹈也分好几种,最常见的就是: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而伴舞的乐器,当然也不下数十种。

以上关于维吾尔族的介绍都是耳熟能详的,但可是有一样可能很少会提起,那就是维吾尔的民族医术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来维吾尔族的人不单只舞跳得精美绝伦,并且医术也是如此高明。

虽然维吾尔族的文化传统远远不止这些,但仅仅是这些也足以让人不禁感叹:我国56个民族,果真与众不同、别具特色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1507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家乡过年的习俗,春节在正月初旬就开始了。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在腊八的前一天姥姥就将大白云豆提前泡在水盆里;把白莲子用热水涨发,再去掉绿色芯。到了第二天,豆子就变得又圆又大了。熬粥时把白云豆先下入煮20分钟。,然后再放些大米、糯米、麦仁、葛仙米、小枣、饭豆和栗子。这不是粥,仿佛是在展示一年的收成。

这之后,街上便有小贩摆摊卖东西了,各种蔬菜,各式各样的玩具,颜色各异的衣服和形状大小都不同的各色爆竹、烟火,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腊月二十三的小年似乎就是春节的前奏。在这一天,全家上下都要打扫房子。小年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大街上也挂起了红灯笼。按照姥姥的话说,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要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这一天,还要守岁,除了比较小的孩子,人们都是彻夜不眠。

现在的除夕,人们一般都在家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结束后,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也随之到来了。这时各家都燃放起了烟花、爆竹。整个小镇沉浸在无限的欢乐之中了。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早上,整个小镇都显得格外宁静。到了中午,人们就开始相继走访拜年了。拜年一般从家里先开始。初一的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一些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也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姥姥总是大年夜将屋子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到了正月初五,姥姥和姨妈们要“送穷”,听她们说:“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元宵刚一上市,就被人们抢购一空。春节的热浪再次掀起了一个高潮。春节虽然很热闹,却没有月亮,在元宵节的这天晚上,月亮像一轮月盘,嵌在黑色的天幕上,朴实的大地被月光照的红火而美丽。吃过团圆饭后,大家便一起出去赏灯,大街上的灯各式各样,漂亮极了。

转瞬间,已到正月十六,春节也在这一天结束了。大人们又去忙自己的工作,小孩子也都去上学了。家乡的春节虽不是过得那么繁华、气派。但却使久别的家人重逢到了一起,老人的脸上堆满了笑容,孩子的心里乐开了一朵朵幸福、快乐的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河南民俗民风的

全文共 1073 字

+ 加入清单

河南剪纸历史悠久,南宋周密的《志雅堂朵钞》中,就有一段是描写汴梁城里,出售剪纸的盛况:“昔京都大街,有剪花样者……。一少年,能于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独擅一时之誉。”由此看来,早在宋代,剪纸就已在民间广泛流行,还出现了以此为生的剪纸艺人,而且技艺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盛行于河南广大地域的传统地方剪纸,其思维观念,仍没有摆脱崇神意识的本质,其动机在于冀求人类与“神灵”的交感,尽管在寻求表达方式时,其间含有多种隐喻手法(为地域文化所包容),但其全部意义,总是与人类的生存需要和愿望(求安、趋利、辟邪)紧密相连。剪纸“天地神”、“求雨”、“谷神”,就表现出庶民百姓无法与天灾人祸抗争时,仰仗神灵、魔力来驱邪避害,以求家室安宁,五谷丰登。它们与云贵、陕甘等边远地区的民间剪纸相比较,河南剪纸似乎已超越了早期人类对虚幻动物精灵,或直观的“生殖图腾”崇拜的表现形式,而进入了封建社会佛、儒、道的神权、礼教思维制约时期。剪纸“舞狮”的形象表征是舞狮活动,然而民俗内涵则是借舞狮暗喻”子孙繁衍”。图中舞狮者的性特征为男性,手舞“双绣球”,象征雄性的昂扬,在中原民俗活动中是“祈子”的行为。

在这里,人类本能中的繁衍意识,已被纳入“三纲五常”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伦理规范之中,这种思维规范一旦通过剪纸形式展现时,便极易为地域群体所理解、共认。

河南民间剪纸的大部分内容,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关。喜花(结婚时贴用)“鸳鸯戏莲”是表现人们希望“婚姻美满、白首偕老”;窗花“金虎送钱”(视虎为万能吉祥物),则是期盼“生活富足、金钱遍地”;“牧羊人”、“庄稼汉”、“喂猪”、“拉洋车”,表现出不同历史时期芸芸众生的生活写真。

随着时代的变革,河南人传统的民俗观念逐步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现代意识的审美需求。如今的河南农村,逐渐摆脱了贫困面貌,富裕起来的农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迫切要求以新的生活方式来满足其物质、精神的需求。剪纸“小康人家”表现了华灯初上,劳累一天的农民悠然自得的休闲情调,充满了温馨之美;“看电视”,展示出农民在经济、精神生活方面的巨大变化。

“电视机”——这种只有城里人才有条件享受的高档商品,如今已在山区、农村安家落户。无怪图中老农民兴高采烈地翘起二郎腿,正面对电视机说天道地。老伴儿安闲地一手执鞋底,一手在发顶上磨针的动作,十分典型、细腻地刻画出中原农村妇女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 通观河南民间剪纸,从某种意义上讲,已逐渐突破地域文化的小空间,进入到现代文化的大空间;在继承传统精神的基础上,进入到个性化发展的空间,使人感到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传统民俗作文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灯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日,和亲人一齐度过一年又一年的。这些节目,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凝聚着浓浓的血脉亲情,在这众多的节日中,我则独情于春节。

每年的春节,都异常的热闹,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起红灯笼,亲戚朋友都大老远的回到自我的家为的只是吃上这一年才有一次的团年饭。饭桌上,大人们都讲述着这一年的所有经历,而孩子们则毫无忌讳的吃着、喝着、玩着、闹着。我最喜欢的是大年三十的夜晚,等到了十二点整时,千家万户都会拿出早已准备了许久的烟花,随着“轰轰”的响声,天空中绽开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姹紫嫣红,美丽极了,随着这一阵阵声响,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大年初一,穿上新衣裳,早早地跑到亲戚家,逐个地给长辈拜年。这时,长辈便会拿出好吃的点心和一个红包塞进我的口袋中,望着自我的收获,心中真是比吃了蜜还要甜,不禁开心的蹦跳起来……

给长辈们拜完年后,家中的主妇便都到厨房准备吃的去了,没多大会儿,一顿丰盛的午餐便做好了,有香喷喷的烤鸭、烤鸡、蒸肉,还有各种各样的炒菜,但都以猪肉居多,因为家乡人都喜爱猪肉嘛!不仅仅有菜,还有孩子们爱喝的各种饮料,大人们爱喝的各种酒、茶。饭间,家中的主妇总是主动地给大家盛饭、递菜,让大家吃饱、吃好。

大年的初四或者初五,我都会随父母去外婆家,同样给他们拜年,然后得到属于自我的那一份红包,让自我再一次陶醉在甜蜜中……

瞧,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一个热闹,充满了人情味的春节。我爱我的家乡,也同样爱自我家乡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快乐的民俗节作文500字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和小伙伴玩耍的时光是快乐的,获得成功的时刻是快乐的……学校里与同学玩中学是我最难忘的快乐时光。

那一天,是民俗节,也是大家盼了很久的日子。一大早我就起床了,但却一点疲倦感都没有,浑身精神百倍,兴奋极了。

我蹦蹦跳跳来到学校,听到那喜气洋洋的音乐,就更激动啦!每班代表一个国家或地方,设计一个游戏,只要过关了就有一张美食票。我们班是印度尼西亚,玩得游戏是跟着音乐跳草裙舞。

活动开始了,每个同学身上、手上都带着五彩缤纷的塑料彩条,这样一穿,气场就出来了!游戏开始了,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同学们左扭扭右扭扭,动作做得滑稽可笑。可边上的同学有的一个劲地拍手,有的笑得前仰后合,有的捂着肚子脚疼……换我上场了,不知是因为听到了音乐,还是看见别的同学滑稽的舞姿,我笑得东倒西歪,根本不像在跳舞,虽然动作一点也不规范,但笑声一直在教师回荡。

接着,我们去了埃及、美国、新疆、兰州等,笑声响彻校园,最后我们的到来许多美食票,吃了许多美食,真是饱餐一顿啊!快乐时光如水,这一天很快就过去了,但每当想到草裙舞,我脸上就会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一天真是最开心最难忘的一天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民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吴伯萧笔下的灯笼,为孩子驱赶了黑暗。我也喜欢温暖的灯笼,更钟情于家乡南安的拔拔灯。

每逢春节,游子归家,平常远隔千里的亲朋好友也会相聚一堂。在如此重要的日子里,怎么能少了拔拔灯呢?拔拔灯起源于明代,属于中国九大灯会之一,还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初,拔拔灯仅仅是数十人参与的小灯会,可随着热闹氛围的传播,南安附近的乡镇也纷纷效仿,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共同迎接春节的到来。渐渐地,南安灯会的规模越来越盛大,甚至出现了万人灯会。

每到正月初九,南安便格外热闹。街头巷尾人头攒动,谈笑嬉戏,热闹非凡。“拔拔灯”源于古代英溪的纤夫拉纤,沿用了拉纤一形式。每个灯阵的“灯首”肩负麻绳,上身前倾,像拉纤的样子,后面的人依次跟上,是为拔灯。点灯前,人们会把新婚的夫妻安排在灯首和灯尾,期盼一家子将来能过得红红火火,幸福美满。随后,人们便将数千个纸制的灯笼拴在一条绳缆上。苍穹沉静,月亮悄悄来赴宴,等候多时的人们摩擦着双手,握紧大绳,缓缓地在街道移动。由于灯笼是纸制的,所以常有趣事发生。有时风像调皮的孩子一样跑偏了,只要一个不留神,灯笼中的烛火便逃了出来,迅速爬到灯笼身上,这灯笼就像火球般燃烧起来,让人吃尽苦头。一些更愿意相信神佛的婆婆们便大声喊了起来,说灯笼“出丁”就意味着来年这家人必要生娃。每逢此刻,年轻人的脸总是羞红了,逗得旁人哈哈大笑。

站在高处眺望,每个灯笼发着微亮的红光,星星点点的红光连在一起,汇聚成一条线,宛若一条舞动的巨龙,正忙着舒展许久未动的筋骨。那场面如高山大河般雄伟,有着气吞山河之势。

此时,夜空静穆,“灯龙”盘踞,人间热闹。

展开阅读全文